关于实行考勤制度的通知

2024-06-30

关于实行考勤制度的通知(通用14篇)

篇1:关于实行考勤制度的通知

关于实行考勤制度的通知

根据2013年12月31日公司周例会会议精神,决定于2014年1月1日起将严抓考勤管理,并针对违反考勤管理制度的个人将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处罚。

考勤制度(暂行)管理办法如下

1.公司全员实行上下班打卡制度(除总经理、常务副总及销售科销售人员外)。

每天早晚各打卡一次,打卡时间为早8:00以前,晚5:00以后(冬季为4:30以后),如有更改打卡时间将另行通知。少打、漏打一次卡,扣除当日工资。2.迟到、早退:

早上8:00以后打卡视为迟到;晚上5:00以前(冬季4:30以前)打卡视为早退。3.迟到、早退处罚规定:

(1)因私迟到、早退且经领导批准。迟到、早退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含30分)处罚个人20元/次。到岗后需及时填写请假单,相关领导签字批准后到行政部人资处备案。

(2)因私迟到、早退且经领导批准。迟到、早退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含2小时分)扣罚个人当日半天工资/次。到岗后需及时填写请假单,相关领导签字批准后到行政部人资处备案。

(3)因私迟到、早退且经领导批准。迟到、早退时间超2小时的,扣罚个人当日工资/次。到岗后需及时填写请假单,相关领导签字批准后到行政部人资处备案。(因私请假半日的,适用本条例扣除个人当日工资/次。)

(4)因私迟到、早退未经领导批准的,根据以上三条处罚条例中规定金额的三倍予以处罚。

4.关于乘坐班车集体迟到的相关规定:行政部将对乘坐班车人员进行统计,编排接站时间表。

(1)班车按时发车,到达指定接站地点,人未到且过规定接站时间的,将不再等待,继续开往下一站;(2)因等待而导致全车迟到的,按迟到处罚规定,对全体乘车人员进行处罚;

(3)因特殊事情(如大雾、暴雪等)无法准时到达公司的,根据实际情况特殊对待。

(4)不需乘坐班车的,更改上车地点的,需提前通知班车司机;如未提前通知导致超过等待时间没有乘坐班车的,班车司机将不在等待,且后果自负。(5)班车线路更改的需提前到行政部备案。

5.因公外出办事、出差的人员,因私请假的人员,以及本制度第3条规定的需填写单据的,需提前填写一式两份的未打卡说明、请假单,请相关领导签字批准后到行政部人资处备案。如有突发事件未能及时填写单据的,须在三日内补填单据并及时到行政部备案,超出三日补签单据视为无效单据。

6.公司将根据指纹打卡机及未打卡说明、请假单等单据核算个人当月出勤天数,如对出勤天数有异议的,请持相关单据到行政部人资处核对。7.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人力行政部。

人力行政部 二○一四年一月九日

篇2:关于实行考勤制度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日常考勤管理,增强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经公司研究决定,自2012年4月3日起,实行上下班指纹考勤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作息时间规定:

春夏季上班时间:上午:7:30~11:30,下午13:30~17:30; 秋冬季上班时间:上午:7:30~11:00,下午13:00~17:00。注:具体作息时间以办公室通知为准。

二、考勤办法:采用指纹机考勤,工作日每天录入指纹4次。

三、考勤种类界定:

(一)、迟到、早退:规定作息时间以后到达,视为迟到,规定作息时间以前离开,视为早退。每月累计五次算旷工一天(以此类推)。

(二)、请假(含事假、病假、婚假、产假等):按公司现行请假制度执行。所有请假人员应填写请假申请单,经审核同意后,在办公室备案,否则将按旷工处理。

(三)、销假:员工因公外出不能按时进行指纹考勤的,应在返回后两天内,填写销假申请单,注明原因,经审核同意后,在办公室备案,否则将按旷工处理。(四)、旷工:未向部门和公司主管领导书面申请并经批准者,或未按规定时间请假、销假以及违反公司制度中其它有关规定等行为,均视为旷工。

篇3:关于实行考勤制度的通知

一、关于最低工资争论的文献综述

反对最低工资制度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最有效工具,价格管制导致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特别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如果对所有部门实行劳动力价格管制,虽有可能提高员工工资,但同时劳动力需求下降,市场均衡被打破,造成失业增加。(Stigler,1964)。第二,低收入工人处境恶化。实际劳动市场中的劳动者存在差异,最低工资制度对非熟练、技术较低的工人影响较大,特别在青年中的表现更为明显(Neumark et al,2004)。第三,反贫困效果作用微弱。最低工资会对人力资本产生负效应。雇主会减少在职培训的费用支出,或者削减雇员后续教育的时间。受教育的机会成本增加,势必增加在激烈竞争中择业和再就业的难度。有研究表明,最低工资并没有改变家庭总体收入分配或减少贫困。

支持最低工资制度的观点:首先,最低工资能够增加就业。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一定雇主垄断的劳动力市场上,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劳动力雇用量应达到劳动力边际收益等于劳动力边际成本的那一点上,实施恰当的最低工资不但不会减少雇用量,反而会增加劳动力需求,增加就业。第二,存在冲击效应。最低工资的提高将冲击厂商,使其从雇用低工资的劳动力转到提高管理水平,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或者更有效地利用资本(坎贝尔,2004)。第三,激励效应。效率工资理论认为,企业将支付高于市场出清的工资来促使工人尽职尽责,增加雇员怠工的机会成本,最低工资造成的短期失业上升能有效抑制整个经济中低工资工人的怠工状况,从长期来看能减少总失业水平。

国内关于最低工资的争论也很激烈。张五常(2006)、平新乔(2005)、蔡昉(2005)等认为最低工资阻碍就业。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取得的成就,是劳动人口的竞争力促成的。任何削弱这竞争力的政策都不应该考虑。如果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只会提高民营企业用工的实际成本与违约成本,客观上削弱城镇就业量,不利于城市化进程。罗小兰(2007)、王梅(2008)等则认为最低工资制度并不必然减少就业,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对就业质量和社会公平的提升有正面作用。

二、我国实行最低工资保障的现实基础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决定需要对劳动力的价格进行合理的干预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自发形成均衡价格,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升社会整体经济效率。实现这一最终结果的前提是:交易双方必须具有相对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否则,合理的交易价格就不可能产生。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十分特殊。首先,我国凭借经济持续增长及低成本优势,全球资本不断流入、从中套利,而劳动力却受到诸如地域、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缺失的约束,迁移成本较高,导致流动受阻。我国拥有庞大的非充分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对价格变动极不敏感,压低工人出售劳动时的议价能力。自由流动的全球资本与流动受限、绝对过剩的劳动力形成鲜明对比,资方和劳方地位不等,均衡价格无法形成。第二,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二元结构。一是报酬丰厚、稳定性较高、工作条件好的一级劳动力市场,供给者主要是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其次是工资低廉、流动性高、工作环境差的次级劳动力市场(secondary labor market),供给者主要是下岗人员、农民工及其他弱势群体。这两个市场互相分割,最低工资制度主要是对二级市场起作用。因此,我国最低工资保障的对象和目标与部分西方国家相比有一定差异,还未达到提升失业者生活质量的高度,仅仅是助贫解困,满足其最基本生活需要的低层次目标

金融危机下国内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遭遇重大冲击,劳动力需求迅速萎缩,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远低于均衡工资水平之下。根据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劳动力供给曲线如图1所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现有工资水平W1低于均衡工资W0,供求缺口为GH(郭继强,2005)。由于供大于求,促使工资进一步下降到W2,且会无限制地向右下方持续发散下去,远离均衡点。若在W2与W0之间设定最低工资Wm,则会终止发散。虽然与W2相比,劳动力需求减少了,却远远小于劳动供给量的减少。换言之,最低工资制度不仅使劳动者收入增加,而且还降低了失业率,充分发挥了其减少贫困、调节劳动力市场、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二)强势资本与弱势劳力之间的矛盾尖锐,最低工资制度能提升社会福利

我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工业国,长期以来,依靠低成本、低福利政策实现国家资本的快速积累。改革开放以后,面对巨大资金缺口,招商引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政府给予投资者许多优惠和保护政策,投资者的地位是相对强势的。相反,对劳动者的利益却鲜有关注,资方和劳方地位悬殊,矛盾日益尖锐,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劳动者在生产成果的分配上占有份额太少。2007年底,我国人均GDP已达2 000美元,但从工资变动情况来看,在过去11年间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7.28%下降到12.16%,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减少了近1/3,工资水平的升幅大大落后于经济增长的增幅(郑明桥,2009)。职工所创造的价值大部分被资本所有者占有,个人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比例较低,劳资双方在分配上的巨大悬殊,加重了社会不平等。

2. 工资增长速度低于工业利润的增长速度,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小。根据历年国家统计公报数据,2004年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大幅上升,2004-2007年增速分别高达43.09%、17.4%、31%和36.7%,远远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工工资的增长水平,据全国总工会2005年对10个省份中的20个市(区)、1 000个多种所有制企业及10 000名职工的问卷调查,职工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人数占81.8%,只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一半的占34.2%,还有12.7%的职工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次调查还发现,港澳台地区企业年均效益增长33%,而职工工资增长为0。表明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下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劳动力成本相当低廉,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3. 工资水平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要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资水平是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之一。丁守海(2006)研究了农民工工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发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工工资与农业收入差距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1993-1998年是低水平的稳定阶段,经历了1999-2002年较大幅度的比例攀升,2003年开始回落,2004年跌入了15年来的新低点,与1990年的水平大致相同。农民工数量的变化也呈现相同趋势。2004年之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民工荒”浪潮,表明在我国出现“刘易斯拐点”与农村劳动力剩余并存的悖论(李月,2007)。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经历了若干年快速转移,造成农业产出连续下滑,已威胁到农业正常生产,客观上需要城市部门给予更多补偿;由前面阐述的原因,剩余劳动力在迁移过程中,社会成本和心理成本都逐渐加大,特别是当下年轻而富有权利意识的农民工二代,权利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对一定的社会保障已经有了需求,对恶劣的用工环境不再屈从,因此城市部门只有支付更多的报酬才能够保证劳动力的转移。

(三)维持最低工资制度刚性有助于行业升级和产业的转型,走出“低技术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走低工资战略,成为国际性出口加工制造业基地。然而正是劳动成本低廉造成行业进入门槛过低,低端行业供给过剩。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使利润日益微薄,不愿意在技术更新、提高员工素质方面加大投入,宁愿多雇一些廉价工人,少用先进设备,缺乏通过技术创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随着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和行业竞争加剧,单靠压低工人工资已难以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产业结构急需调整。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升级,但进展较为缓慢。在宏观经济面较好的情况下,通过低水平大规模扩张,也可保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缺乏产业升级的紧迫感。完成产业升级需要较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暂时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政府在鼓励技术创新、引进新兴产业、培育朝阳产业方面要投入大量资源,财政收入短期内会有所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导致地方政府缺乏产业升级的动力。因此,在经济平稳运行过程中进行产业升级并不是恰当的时机。这次由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在经济危机中,政府通过确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维持适度的最低工资标准,成为一种间接的“外力”迫使企业抛开对劳动力低成本战略的依赖,引导其走出“低技术陷阱”,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将“危”转化为“机”。通过产业调整,将一些已经过剩的产业或优化、转型,或外迁、倒闭,打破原有低价竞销策略的恶性循环,促进市场良性竞争的形成,从而推动出口加工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最低工资制度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转轨和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习惯依赖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忽视或压低某些特殊资源(如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的合理价格。生产实际成本与真实成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市场价格信号发生扭曲,导致大量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重复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和梯度转移步伐缓慢,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宏观调控的综合绩效。当前国际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也比较突出。因此,要实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宏观调控除了要解决就业、通胀、国际收支等问题,还需在优化产业结构、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升民生福利方面有所作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应停留在传统项目上,还要着力完善要素价格体系,通过相机调整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要素价格,正确传递市场信号。最低工资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尤为必要。最低工资制度应该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健全劳动力价格调整机制,让低收入者维持适当的购买力,扩大内需,引领经济走出危机。

三、完善最低工资保障的政策建议

尽管目前对于劳动力市场是否需要进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还存在争议,但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和目前的实践来看,在该领域还没有达到不需要管制或者完全取消管制的阶段,关键在于如何将两者观点有机结合,通过设计更适宜的制度框架将最低工资制度正效应最大化、负效应最小化,而不是将两种理论视为完全的对立。

(一)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客观条件

1. 健全立法。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立法是政府意志的最高体现。当前最低工资制度仅在《劳动法》中以法律的形式提出,具体实施则主要通过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性文件或者通知来指导,属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对企业的监督和处罚机制名大于实,民众对最低工资保障的共识度不高,因此需要加快法制化进程。

2. 促建劳资双方协商机制。随着近年来对劳动权益的广泛宣传,劳动者的维权意识逐步加强。劳资双方协商机制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将公平正义的理念引入劳动市场,对劳资双方均有受益,还可弥补既有劳动法规的不足。政府在经济动荡的情况下,应力推劳资双方协商机制的建立,提高劳动群体的谈判地位,让劳资双方在相互平衡和制约之中共渡时艰,获得双赢。

3. 加强管理和监督。在执行最低工资的过程中,部分企业采取相应策略来规避政策的实施。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的监察与惩处,处于“民不举官不究,不告不理”的被动状态。政府应该建立严格、高效的监察体系,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让违纪企业及时曝光,增加其违规成本,充分调动多方力量,让个人、社会团体和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多渠道对企业进行监督。

4. 公共财政的支持。在经济危机中,为了保障低技能人员的正当权益,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政府在公共财政方面可以对雇佣低技能人员、自觉执行最低工资保障的企业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进行适度补贴,政府在招工、工商税务等政策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和奖励,激励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对于个别确实因生产经营不善、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无法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的企业,政府可设立工资支付保障基金机制,给予应急解决。

(二)适度增加最低工资标准适用的灵活性

我国《最低工资规定》的具体执行标准是由不同省、地区根据实际经济收入情况各自制定,但在同一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是涵盖全体行业、全体人员的。笔者认为,由于每个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弹性不一致,对工资标准高低的反应不相同,这种全行业全体员工适用同一标准显得过于单一、宽泛。

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劳动力需求弹性,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不一。对于劳动力需求弹性较低的部门,实行较为严格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对于劳动力需求弹性较高的部门,可以增加劳动力市场的自由程度。一般而言,制造业由于固定成本投入比例较高,从管理人员到普通术工人一般均要有一定的培训投入,因此劳动力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低,即劳动力的价格需求弹性较低;而服务行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较高,价格需求弹性较高,因此可以增加服务行业劳动力市场的自由程度,适当放宽劳动力价格的管制。

(三)探索最低工资实施的新模式

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秩序,但使用不当也会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理论界对于自由市场经济原则和政府干预之间的分歧并没有达成一致结论。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可以回避这两个极端,开辟“第三条道路”,探索一个折衷的新模式。现行最低工资制度的最大不足在于它只针对个人为单位的收入保障,而不是以家庭为单位。可以考虑以人口数目为基础的“家庭最低收入”保障来替代。在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对劳动力价格的直接干预可以适度放松,增加个人市场工资的自由度,政府重点保证不同人口家庭的最低收入。通过市场规则激励职工在危机中奋进,通过政府干预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这种折衷方式可实现社会安全网范围的更加扩大。

参考文献

[1]蔡昉,都阳,等.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丁守海.农民工工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一项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4).

[3]郭继强.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民工劳动力供给分析——兼论向右下方倾斜的劳动供给曲线[J].中国社会科学,2005,(5).

[4]坎贝尔.R.迈克南.当代劳动经济学[M].刘文,赵成美.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罗小兰.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就业效应分析——对全国、地区及行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33(11).

[6]李月.我国民工荒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7,(11).

[7]平新乔.关注民企劳资关系[J].中国改革,2005,(4).

[8]王梅.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J].开放导报,2008,(2).

[9]张五常.没有必要实行最低工资制[J].商界,2006,(10).

篇4:关于实行考勤制度的通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提出,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这一新的产业政策的出台,在业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也必将为我国大型国有出版传媒企业的改革发展注入爆发性的动力和源泉。

一、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提出及其影响

设置特殊管理股的初衷,是“通过特殊股权结构设计,使创始人股东(原始股东)在股份制改造和融资过程中,有效防止恶意收购,并始终保有最大决策权和控制权。”对国有传媒企业来说,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就是国有股在投票、决定权上将具有特别投票权和更高话语权,甚至在特定问题上可以行使“一票否决权”。

我们认为,这一政策的提出,是国家意识形态管理方式的一大创新,一方面保证了国家对国有传媒企业的足够控制力,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坚持正确导向,做强主流媒体、壮大主流声音、保护公众利益,另一方面使政府对文化的管理方式由“办文化”真正向“管文化”转变。

经过十年的探索,当前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已从“破冰期”挺进“深水区”。就传媒业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已基本完成出版发行、非时政类报刊和新闻网站等国有经营性传媒单位的转企改制,重塑了一大批新型市场主体,大型国有出版企业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实力、活力、竞争力均大大增强。作为肩负出版导向任务的国有大型出版企业,如何在加强意识形态管理的同时,真正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培育成为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些问题还没有完全破题,无论是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集聚,还是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经营效率、产业贡献程度都存在发展瓶颈,迫切需要新的动力机制。“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这一政策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

对出版企业而言,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有利于吸引更多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加快混合所有制的发展,鼓励非公有制文化资本与国有出版资本融合发展,结构相补,交互融合,增加活力,激励创新;有利于培育大型骨干出版企业,实现出版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在尊重市场规律基础上提高出版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使中国文化“走出去”。

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思考已经走到深水区,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出台,总目标都是要推动国有企业活力更强、发展更好。目前有的地方已经明确给国企定位,实行分类管理,即将国有企业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竞争类国企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功能类国企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公共服务类国企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从国有出版企业的实际功能来看,实际上目前兼有上述三类特点,在文化产业上具有竞争类企业特点,在文化传播上具有功能类企业特点,在文化导向上具有公共服务类企业特点,所以在管理上有较强的特殊性,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对已经上市的公众出版公司来说,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更具意义。随着股权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有股控股比例存在逐步被稀释的可能,如何保障导向管理权,就成为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引入特殊管理股,就可以保证无论国有控股的比例如何变化,其在传媒导向上都拥有绝对控制权。在确保国有股权特殊管理地位的前提下,国有出版企业就可以大胆引入非公资本,形成业内业外形式多元的经营管理机制,真正按市场规则经营决策,真正实现市场对资源决定性配置作用,进一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从而在推动企业深化改革中起到优化作用。

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后,国有出版企业的持股人以及管理团队和核心人员将担负起把好内容导向关的重任。这将使持股人和高管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建立健全长期激励约束机制,让企业走上合理合规发展的轨道。同时股权等优惠政策的实施,也会激励持股人对企业的发展作更加长远的战略谋划,进一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努力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实施路径

《决定》中明确了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适用范围为“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目前,我国的国有传媒单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中央级和省级的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意识形态属性强的传媒单位。这些仍然保持着事业单位性质;还有一类包括出版发行单位、都市报、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和大多数广电媒体等,这些大都已经转企改制,推向了市场。很显然,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指后者,国有出版企业是其中的重要领域。

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国有出版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具有较强意识形态属性、担负更多舆论引导责任;二是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如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股份制出版企业,上市或非上市均可(但在持股比例上,两者应有不同的要求,既有政策上的要求,也有技术上的要求);三是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良好成长性,风险可控,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目的在于,既满足国家对重要传媒企业的掌控力,又能吸引战略投资者,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这一政策得到有效实施呢?笔者认为,积极引入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股权多元化,是国有出版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基本前提与有效路径。

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股份制经济。”对于文化传媒企业而言,引入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激发不同所有制资本的活力和创造力,优化资本配置,形成各种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强调国有股始终保有最大的决策权和控制权,这与出版企业引入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并不相悖。而且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通过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形成多元产权架构,把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既有约束性,又有互补性,既有利于国有资本进一步增强活力,又有利于提高传媒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可以说,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对现有国有出版企业资本结构的一种很好的完善和补充。三中全会还提出“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这些政策将进一步释放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激情,也为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出版企业引入混合所有制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引入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股权多元化,在国有出版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首先,要完善国有出版企业出资人制度,推出国有出版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方案,推动国有出版资产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股份制改造,如向民营企业资产转让等。

其次,要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适度降低国有股份比例,吸引其他优质资本,更有利于出版企业资产形态转换。国有出版企业的股权设置,可设立国有股、非国有股,国有股包括管理股、职工股,非国有股包括民营股、受众股、外资股等。出版企业股份制改造可以盘活存量、开拓增量,这对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出版企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第三,要厘清身份困惑,激发企业家精神。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有传媒企业负责人不再有行政级别,完全按照企业法人职责行使职权。一方面,管理层的任用将更加市场化,另一方面,员工激励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要建立市场化的薪酬机制,该给的待遇大胆给,不应有的行政权力也应坚决取消,推动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组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两方面活力。

三、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几个注意事项

对于出版企业来说,特殊管理股制度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可借鉴的模式。为确保这项新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在具体方案制定和政策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出版企业往往都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涉及面较广,应本着积极慎重稳妥的原则,采取先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广的方式,扎实推进。可以考虑选择已具有比较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规模适中的上市出版企业先期试点。

其二,考虑到特殊管理股制度的政策性较强,建议国家的财政、发改、国资、税务等部门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共同参与到实施方案和具体政策的制定中,形成整体合力,努力使政策的设置更加完善。此外,由于受传统的组织架构和思维定式的影响,一些业界人士可能对这一新政策的理解还不够深、不够透,或者出于其他的一些考虑,政策的执行会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从而使新政策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要注意研究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以及切实可行、能结合传媒企业特点的实施条例,确保在执行过程中政策能落地。

其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认真学习借鉴国际上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经验,如美国对上市报企实行的“类别股份”制度、新加坡对报纸行业设置的“管理股”制度、英国对公用事业、国防工业实行的“金股”制度以及加拿大实行的“多投票权股”制度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政策。

篇5:关于实行全体员工考勤制度的通知

各部门、车间:

按照公司总部要求,为完善公司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岗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经公司研究决定,实行员工考勤制度,具体考勤办法如下:

一、作息时间:

原则上公司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

上午8:00 ――11:00

下午12:30――16:30

二、出勤制度:

员工须准时上下班,有事外出须办理请假手续。对迟到、早退、旷工现象做出相关处罚处罚。

1、迟到:迟到5分钟以内的不作处罚,每周不得超过2次,2次以上者每次罚款30元,迟到5分钟以上、半小时以内的,每次罚款50元;迟到30分钟以上的扣半天基本工资(每月按30天计)。

2、早退:提早15分钟内下班者视为早退,早退每次罚款50元,早退15分钟以上者按旷工半天处理。

3、旷工:指未经同意或未按规定程序办理请假手续,没有正常上班的;旷工半天扣1天工资,旷工一天扣罚2天工资;一月内连续旷工3天或累计旷工5天的,作除退处理。

三、请假制度

1、病假:必须持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病假按实际天数扣日薪。

2、事假:指员工因事请假,事假按实际天数扣日薪。

3、请假1天以内的由部门批准,一天以上的报行政办公室批准,并征得公司领导同意。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四、加班

1、公司要求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努力工作,特殊情况加班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加班。

2、经过批准的加班,公司办公室按月进行统计结算。所有加班首先抵冲病、事假,多余部分作调休处理或支付加班工资。

五、签到

职工上下班必须在门卫室签字,门卫负责每天下班后送交行政办公室,由办公室每周统计后公示。

本制度自公司公布之日起执行。

********有限公司

篇6:关于实行考勤制度的通知

生产部:

为进一步严肃考勤纪律,特实行人脸识别考勤机考勤,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使用的范围

生产部全体员工

二、开始启用时间

从发文之日起考勤机考勤和点名签到考勤同时使用,2012年4月20日起正式启用考勤机考勤。

三、注意事项

1、考勤时请配合提示进行人脸识别,识别过程中,会出现捕捉框(蓝框表示捕捉到有效人脸,红框或无框表示没有捕捉到有效人脸),请前后移动或调整姿势。

2、考勤机提示“识别失败”表示考勤未成功,提示“识别成功”,表示考勤成功。

3、请大家自觉爱护考勤机,如有故意损坏者,将给予重罚。

长沙长乐建材有限公司

2012年4月15日

通知

为进一步严肃劳动纪律,加强离职管理,公司正式员工离职必须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提出离职申请,交由上级主管审批。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到行政办公室领取《员工离职交接表》,办理完离职交接手续方能离职。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而擅自离职的,一律按旷工处理,扣除当月全部工资。特此通知

长沙长乐建材有限公司

篇7:关于实行上下班打卡考勤的通知

为加强劳动纪律管理,规范考勤制度,经公司研究决定;对全体职员工上下班打卡考勤,现如下通知:

一、打卡时段

第一班:上午上班打卡时段为: 7:35钟—7:45;

上午下班打卡时段为:11:45钟-11:55钟;

下午上班打卡时段为:13:05钟-13:10钟;

下午下班打卡时段为:17:15钟-17:25钟;

第二班:上午上班打卡时段为: 7:50钟—8:00;

上午下班打卡时段为:12:00钟-12:10钟;

下午上班打卡时段为:13:20钟-13:30钟;

下午下班打卡时段为:17:30钟-17:40钟;

加班:全部统一在18:10-18:15打卡加班。

(二)教学人员

1.课前打卡时间:上课5分钟之前;课后打卡时间:下课5分钟之后(一天4节或6节课的老师中途不用打卡);(2)必须参加的各种会议、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时间。

二、全体教职工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亲自前往指定地点打卡(打卡机分别安装在南北两院保卫处校门值班室)。

三、迟到、早退、旷工的界定

(一)行政、教辅、工勤人员

上午7时45分—8时15分为上班正常打卡时段。8时15分—8时45分打卡的,视为上班迟到。8时45分以后打卡的视为旷工。

下午16时10分—17时为下班正常打卡时段。下午16时10分以前打卡的,视为早退。

凡因公外出不能在规定时段内打卡的人员,需及时填写《不能及时打卡情况说明表》,并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院领导审批后,交组织人事处备案。

因参加院内各种会议及活动不能及时打卡的,由会议组织部门统一办理手续。

(二)教学人员

上课之前5分钟为上课打卡时间,下课5分钟后为课后打卡时间(一天4节或6节课的老师中途不用打卡)。以上时段内没有打卡的视为迟到或早退。·

必须参加的各种会议、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在会议开始前和结束后应及时打卡考勤。

四、各部门负责人要加强工作时段内的考勤工作,每天及时、如实填写部门考勤表。组织人事处将不定期抽查考勤情况。如发现弄虚作假,将按照学院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罚。

五、对迟到、早退、旷工人员学校将公开通报,并按有关制度进行相应处理。特此通知。

组织人事处

篇8:关于学校实行内部控制制度之我见

一、中等职校内部控制的特点

中等职校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 它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实施是和一般企业有重大的差别, 要了解中等职校的内部控制, 首先要了解其内部控制的特点。

首先, 中等职业学校的内部控制需要着重关注其特殊的活动。由于争取生源和学费的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特有活动, 其内部控制必须考虑学费的内部控制。中等职业学校需要考虑经费的审批、使用、列支、审计和监督等, 对学费需要规范学费收取和入账的流程, 如有外出收取学费, 则需要针对性设计外出收费的流程和内部控制, 避免出现问题。其次, 中等职业学校需要考虑多元活动带来的内部控制范围和内容的复杂性。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活动牵涉到基建、预算、资产管理、采购等项目, 需要考虑内部的组织结构设置、重大决策的程序等。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收支都较复杂, 不仅仅只有国家的财政资金, 中等职业学校还有学费、培训费、住宿费、利息费等, 支出主要有工资、奖金、社保、基建投入、科研和建设支出等, 中等职业学校的活动较多, 收支较为负责, 内部控制有一定的复杂性。再次, 中等职业学校的内部控制目标比较多元化。由于其活动日益复杂, 中等职业学校的内部控制除了要为科研和教育提供合适的管理环境, 还需要做好其他经济活动的控制。

二、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中等职业学校的整体内部控制环境较差, 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专业技能的授课, 因此很多的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及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意义没有清醒的认识, 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只要做好教学就可以了, 很多环节和流程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领导害怕内部控制削弱自己的职权, 员工认为内部控制是给自己找麻烦, 自己的工作效率还会受到影响, 学校内部重预算、轻控制, 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明显, 造成很多的资产流失, 内部推诿、扯皮不断, 影响学校的科研、教学等工作, 也造成了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质疑。较多的学校也没有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建设中随意贷款, 容易出现较大的风险事件, 对学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 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 部分人员对流程不熟悉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任务及社会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其教学上, 很多的中等职业学校对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较为关注, 对内部控制人才队伍不重视,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内部控制人员配置不足, 培训不够。部分学校即使配置了相关的人员, 也对其专业素养没有足够的重视, 导致很多的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相关人员有的年龄偏大, 缺乏学习精神和竞争精神, 做事不坚持原则, 只看是否符合领导要求, 对流程也不熟悉, 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3. 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不健全, 监督缺乏有效性

学校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 积极主动性不高, 大部分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学校仅制定了常规的活动相关的要求, 学校仍然有较大的风险, 很多部门之间各自为政, 没有相互协同和沟通, 对于物资采购、资产管理也有很多的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存在多个组织一套人马的现象, 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 制定和执行不一致, 发票混乱等现象。现在学校的内部控制监督也不够有效, 机构设置上独立性不足, 很多审计和纪检部门归属于其审计和监察的对象, 相关人员的专业性较差, 信息公开也不够, 很多学校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无法得到重视。

三、学校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1. 加强重视,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强化队伍建设

要做好学校的内部控制, 首先是要创造一个适合学校推行内部控制的环境, 学校的领导人必须对学校的内部控制负责, 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 各个部门之间应当通力协助, 相关的职工和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推行好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 积极配合和支持。为了更好的推动学校的内部控制, 学校必须能够建立好一支有战斗力、有道德的内部控制人员队伍, 学校要严格筛选一些优秀的人员到纪检监察和审计处, 增加相应部门的人员配置, 加强相关的培训, 组织人员积极定期学习新法规和政策, 利用学校的优势, 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审计老师对该队伍进行指导和培训, 聘请专家对该队伍进行理论考核, 争取让队伍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2. 做好学校预算、收支和资产的管理, 强化风险控制

学校需要做好预算工作。学校要根据最新的形势, 厉行节约, 基本预算要在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基础上制定, 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进行编制, 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对于学校常见的收入 (学费收取等) 工作, 学校要明确财务部门对此进行归口收集和管理, 严禁账外账, 确保及时、足额入账, 保证账目的准确, 不存在虚报和错报收入、预算等事项。在学费的收取上, 学校可以让班主任负责收取后交至财务处, 财务处要根据教务处提供的学生数量和班主任核对无误后开票, 会计室主任也要负责和对, 其他培训的收入也据此进行管理, 最重要是要保证资金及时、准确、真实。对于学校的支出业务, 学校要明确主要人员和部门的支出权限和审批流程, 财务部门要对原始单据进行审核, 及时登记账簿, 办理资金交付和归档管理。对于资产业务的内部控制, 学校要做好分类管理, 按照资产的属性分货币资金、银行账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 避免管理的随意性, 合理设置岗位, 明确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人, 完善信息化系统。

3. 做好采购、项目建设等事项的管理, 避免大额支出出问题

对于学校的采购事项, 学校要建立健全采购的预算、采购管理、验收管理等相关的制度, 采购的预算要根据学校的需求进行制定, 编制采购预算, 根据预算进行采购, 并对相关业务进行及时跟踪, 做好归档管理。对于日益增长的基建项目, 学校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范》的要求, 结合学校的情况, 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 严肃相关决策的流程, 避免一言堂现象, 规范集体决策的机制, 做好材料、设备、人工等支出的原始凭证归档工作, 从立项、评估、审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多个环节进行控制, 明确相关流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对于学校目前越来越多的合同业务, 学校要对基建项目、维修工程等一律采取合同管理, 要对合同订立、管理等制定相应的制度。学校的合同必须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台账, 合同的条款必须明确相关的条件和权利义务范围, 及时作为财务部门等支付的凭证等, 重大的决策必须形成会议记录, 及时归档管理, 并做好相关记录的完整性管理。

4. 加强会计核算和内控的监督, 确实发挥好内部控制的作用

学校要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审计处、职代会等内部监督部门的功能, 内部审计要独立于财务部门, 单独设立相应的部门并配备优秀的人员, 加强人员的培养, 保证审计人员可以恪守独立性和客观性, 审计好专项教育资金、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使用, 监控小金库等, 做好对基建、采购和资产的审计。学校要利用好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力量, 政府的财政、审计、税务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对学校的内部控制效果进行监督, 规范制约学校的行为, 充分引导社会中介和舆论的方向, 鼓励媒体对违法违规事项进行曝光, 强化社会监督的力量。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平台, 其是否可以做好自身的内部控制关乎社会发展, 需要全社会加强关注。本文立足于此, 探讨相关的内容, 希望能够对相关的行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于爱东.浅析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会计师, 2013, (12) .

篇9:关于实行考勤制度的通知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预算管理;问题;措施

医院预算一般是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规划来进行年度财务收支情况的编制,主要是对医院财务收支结构、规模和资金渠道进行有效的预计,从而保证新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制定对于推动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我国医院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一、新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医院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还存在行政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而且未建立以医院领导人为主体的的预算领导小组,并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一般由财务部门担当,从而导致财务预算监督机构、预算编制机构和预算反馈机构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于一些行政预算管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此外,行政预算管理中仅有部分常设机构,无法对预算计划进行有效的编制,相关的制度规范体系还有待完善,从而导致预算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工作可行性较差,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

2.预算编制和执行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新医院财务制度提出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要求按照预算提前安排好下一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如果需要也可以将未来几年的财务收支情况一同制定。此外相关人员还需要对医院日常活动给予合理的安排,对医院所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尽可能将医院预算管理工作上升到医院整体管理层面上,以便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大多数医院预算编制和执行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对预算管理工作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尤其是县级及以下医院,未能从根本上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未将预算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的管理层面上。此外,还有一部分医院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仅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并未考虑医院的未来发展需求,从而导致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预算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预算的表面,未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无法更好的推动我国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3.缺乏相关的预算管理机构

新医院制度下,要想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构建一套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这些对于推动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大多数医院未能对预算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未从根本上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而且大部分医院内部未按照要求设置预算管理机构,导致各个环节的预算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几乎所有的医院还在委派财务部门来完成财务的控制和反馈工作,严重的时候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预算管理,从而影响了医院的发展。正是因为医院未按照要求组建独立的预算机构,从而导致医院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给予了一定的干涉,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不能及时的发现,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医院预算监控力度不够

如今,大部分医院未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来执行医院财務预算管理工作,而且相关监督机制比较缺乏,无法对医院财务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虽然部分医院对各个科室的考核管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对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监控力度不够,影响了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还有部分医院的预算管理监控只存在于表面文章,并未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医院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超预算情况,导致医院预算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给医院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提高新医院财务制度下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措施

1.提高医院管理人员的预算意识

医院各管理层需要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预算意识,定期对他们进行预算管理的培训与实践操作,以确保他们能够将医院各个环节的预算管理工作真正领会并付诸日常工作,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医院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要想提高医院管理人员的预算意识,就需要做好以下三点:(1)医院管理人员要做好所有医务人员的思想引导工作,加大他们对预算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预算意识,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2)医院内部还要按照要求制定一套健全、系统的预算考核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还能提高医院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3)完善预算管理考核体系。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要根据各个科室特点来制定一套完善的预算管理考核体系,对考核成绩优秀的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对于考核结果不理想的员工也要适当的给予处罚,从而更好的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

2.构建完整信息平台,为预算管理服务

新医院财务制度下,要想保证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做好财务管理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从而为下一年财务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其预算编制更具经济性、合理性、客观性。医院要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推动医院财务一体化发展,并构建完整信息平台,从而提高相关信息的搜集效率,为确保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和财务一体化的确立,可以对医院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数据和预算参考数据进行实时查看,将每个环节的数据有效的衔接在一起,从而更好的实现业务流、信息流和人员流的统一,保证医院财务收支的平衡。例如,借助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可以根据医院自身情况为其制定一套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医院财务收支情况的实时更新,而且还能对预算进行合理分配,使医院资金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尽可能将有限的资金应用得到合理的运用。

3.确保预算管理机构的独立性

通过对优秀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预算管理机构的独立性是保证其财务预算管理得以实现的关键,而且预算管理的编制工作一般是委派给专门的部门完成,并将最终结果上报最高权力机构。因此,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所进行的预算管理工作,应该组建一个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来负责医院财务预算编制和监督工作,使其不仅适合医院未来的发展需求,而且还能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同时预算管理机构还要做好监督工作,其监督人员一般由医院院长和科室管理人员负责,并做好预算管理的决策工作,从而确保预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要想保证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医院预算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之中,就需要加大预算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另外,还需要组建一支预算管理监督小组,该小组最好由各部门人员组成,选举一名负责人,以便对医院各个环节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并将监督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及时进行纠正,以保证医院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加强预算执行力度,提高預算管理的权威性

目前,我国各大医院在执行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普遍较差,并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未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来进行各个环节预算的收支管理,导致预算执行力度不够,预算调整随意性较大,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采取措施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对各部门经费的使用情况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审批,严禁随意签批,而且所有的审批最好在编制的预算额度内。为了提高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医院还需要对已有的控制制度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对各个部门的相关职责与权限给予明确,同时对于一些重大的经费收支情况也要进行论证,预算监督机构还要对预算执行情况给予定期或不定期监督,从而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权威性。

三、结束语

随着新医改的进行,能够对医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同时医院还要通过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预算的规划、协调、控制与绩效评价职能,降低医院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医院各方面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晓辉,厚盾.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5(12):169-170.

[2]王爱新.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2(4):34-35.

篇10:关于落实考勤制度的通知

各位员工:

为规范公司的人事管理行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现决定从2016年9月1日起严格执行新修订的考勤制度。请各位员工知悉,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条 员工应按时上下班。公司实行所有员工应严格执行打卡制度,公司保留员工考勤记录,并对该扣减工资的缺勤人员在第二个月工资中扣减。员工迟到、早退或无故不上班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上下班时间(暂定):周一至周五早上9:00-12:00,下午13:30-18:00;

周六机动安排(离开深圳需提前申请)。

1.迟到、早退按月累计,半个钟以内超过三次或一次超过半小时的按旷工半天处理;外出办事需在签退时注明原因,否则按矿工处理。

2.员工无故不上班作旷工处理。旷工半天扣除当日岗位工资和业绩工资,旷工一天扣除两天岗位工资和业绩工资,旷工二天扣除当月岗位工资和业绩工资的百分之三十,旷工三天扣除当月岗位工资和业绩工资百分之四十,旷工五天扣除当月岗位工资和业绩工资。连续旷工超过六天,或一年以内累计旷工超过十天者,视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予以辞退。连续旷工超过十五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三十天者予以除名。除名应书面通知员工本人,并将除名通知存入员工本人档案。

第二条 员工违反劳动纪律,旷工、迟到、早退,消极怠工,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根据情节轻重予以适当的行政处分或直接辞退。

第三条 员工各种休假以及事假、病假、出差、因公外出均应事前经过批准。如员工因急病无法事前报批的,应及时电话通知考勤员,并于病愈后一日内补办报批手续。

公司严格控制事后补假审批行为(每位员工每月不得超过3次,含3次)。凡未经批准擅自休假、超假不归或手续不完备者,视为旷工。

第四条 以下情况应在事后第二天补办考勤情况说明手续(每位员工每月不超过3次,含3次),由部门负责人、人事负责人、总经理签字后于当月26日前提交考勤员存档。

1、忘记签到或者签退;

2、忘记申请公出或出差;

3、其他特殊情况。

第六条 不可抗拒因素如极端天气造成的考勤异常情况特殊处理。不可抗拒因素具体指台风、洪水、冰雹、火灾、地震、风灾、大雪、山崩、战争、**、禁运等。

篇11:关于严肃考勤制度的通知

全体员工:

关于近期抽查考勤制度执行情况,发现有些部门考勤管理工作不严肃、不严格,纪律松懈,考勤混乱,存在迟到、早退、上下班不考勤、请假不写请假条、考勤表上交不及时等现象。为了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维护公司正常工作秩序,特通知如下:

一、各部门充分认识严肃考勤制度的重要性,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上下班按时考勤,每天四次,有特殊情况不能考勤者,请报备人资专员。

二、加大日常管理和检查制度,由人资专员定期检查各部门人员的出勤情况,做到如实记录,据实上报,兑现奖惩;发现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予以处罚。

三、后勤人员周末休息,需写好请假条,由部门领导签字后,上交人资专员。

四、特殊情况加班的人员,生产上由生产副总签字,销售上由销售副总或销售处处长签字,确认无误后方可调休;连续调休3天及以上的人员,需总经理签字或电话通知后方可调休。

五、没有考勤记录和调休证明的,一律视为旷工。请各部门严格按照公司规定执行考勤制度,共同维护公司正常工作秩序,特此通知。

篇12:关于严格考勤制度的通知

各处室、院部:

考勤是学院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计发工资津贴的主要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考勤管理,严肃工作纪律,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考勤工作由各单位各部门自行负责,部门行政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对考勤工作的真实性负责,不得弄虚作假、迟报瞒报,一旦发现此类问题,将追究单位(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经济处罚。

二、严格请假手续,任何类别的请假都需要填写请假条,并按照审批权限进行审批,病假必须有三甲医院的诊断证明。

三、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考勤方式,可采取指纹打卡、上下班签名、点名等考勤方式,确保考勤公开、公正。

篇13:关于实行考勤制度的通知

一、加强对预算外资金收入的财务核算和监管

许多预算单位有店面租金等预算外资金收入,按规定应纳入财政预算,承租人或付款单位将应缴款项上缴到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中,再由预算单位向承租人或付款单位开具税务部门统一监制、领购的税务发票。由于这些收入与预算单位之间无直接的款项收付行为,因此有些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认为收入既已全部上缴而无需入账,这些收入所产生的税费成本则按原渠道列支。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将直接导致财务报表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收入费用情况,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和“配比性”原则。财务人员应当在承租人或付款单位上缴收入时,根据财政预算外资金收入缴款书和预算单位税务发票“记账联”入账,应做分录:

借:应缴财政专户

贷:应缴预算款—明细科目

年末结转时,根据账户余额做相反分录冲减:

借:应缴预算款—明细科目

贷:应缴财政专户

这些收入所产生的税费成本在照常列支后,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应进行汇总后编入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中。

二、加强对专项资金的财务核算和管理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上级有关部门向预算单位拨付专项资金时,将资金转入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中,预算单位凭银行出具的财政预算外资金收入缴款书和上级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文件向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办理资金指标。由于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办理指标时,将预算项目和资金性质一律设为“代办资金”,指标录入后,国库集中收付系统体现的上级拨入专项资金全部归集在一起,没有具体分类,不但增加了预算单位财务人员日常的会计核算及拨付专款业务的工作量,还增加了上下级之间的对账难度。因此,笔者建议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向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办理专项资金时,要求录入每笔专项资金的项目内容或文号,将不同的专项资金区分开来,并在日常详细地做好专项资金拨付的备查账,备查账的内容可以设为:收款文号、项目内容、收款时间、收款金额、使用单位、支付时间、支付金额、余额等,每月末财务人员账务处理后及时将有关专项资金财务数据与备查账核对,真正做到账账相符、专款专用。由于专项资金不直接转入预算单位,均通过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为防止拨款过程中发生错漏、转错账户等情形,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应当定期同上级拨款单位的财务部门对账,做到上下级之间拨款数字相符。

三、加强专项资金年度结余的会计核算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预算单位财务人员日常按照专项资金实际拨付数同时计入“拨入专款”和“拨出专款”科目,专项资金结余应该如何结转到下一年度?根据“客观性”、“明晰性”和“重要性”原则,年度终了在与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对账后,按项目类别分别将专项资金结余数全部转入“拨入专款”科目,体现本年实际拨款数。应做分录: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明细科目

贷:拨入专款—明细科目

年末应及时将专项资金台账与“财政应返还额度”中的专项资金明细科目余额进行核对。本年度实际收到的专项资金全部在本年度财务数据中予以体现,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本年度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

次年实际拨付专项资金时,应冲减“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应做分录:

借:拨出专款—明细科目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明细科目

该年度终了时,应将“拨出专款”科目累计数结转到“拨入专款”科目中,冲减上年度专项资金结余,应做分录:

借:拨入专款—明细科目

贷:拨出专款—明细科目

同时核对“财政应返还额度”各明细科目余额。

四、正确核算预算单位垫付资金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每年1-3月由于财政尚未下达预算指标,预算单位为正常开展工作只能暂用单位的历年结余资金或其他资金预先垫付。财政正式预算指标下达后,预算单位将垫付的资金分类汇总后,按规定从预算内经费中分项目归还。有些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时,将垫付资金通过“暂付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在垫付资金时,应按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

(一)在使用垫付资金支付经费时,预算单位应做分录:

借:经费支出或事业支出—明细科目

贷:银行存款—本单位原银行账户

(二)

待预算指标下达后,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分类汇总的垫付资金进行审核确认后,办理归还手续。预算单位在收到归还垫付资金时,预算单位应做分录:

借:银行存款—本单位原银行账户

贷: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

这样的核算方法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预算单位每个时期的经费支出情况,使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严格地遵循了“客观性”、“一贯性”和“可比性”会计准则。

五、加强调增、调减指标的日常统计工作

篇14:关于实行考勤制度的通知

一、关于参保单位和人员范围

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人员范围包括:

(一)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及其编制内工作人员。

(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已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并明确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工作人员。

对于划分为生产经营类,但尚未转企改制到位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其编制内工作人员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转企改制到位后,自转企改制基准日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对目前尚未确定分类类别的事业单位,已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分类类别确定并改革到位后,参加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中2014年9月30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原编制内退休人员,随本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对于编制管理不规范的单位,应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清理规范,明确工作人员身份并经机构编制部门确认后再参加相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外工作人员应依法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关于缴费工资基数的核定

参保人员缴费基数按自然年度执行,实行一年一定,

机关单位(含参公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警衔津贴、海关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自治区统一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地区附加津贴)、年终一次[生奖金。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项目)、自治区统一规范后的绩效工资。

三、关于参保登记

参保人员参保登记由所在单位负责办理。

2014年10月1日至用人单位办理参保登记期间,经组织批准调动工作且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工作人员,由最初负责养老保险费和职业年金代扣代存的单位办理参保手续,并补缴此期间相应时间段应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业年金;调到企业工作的,或以其他方式灵活就业的,由原单位办理其参保手续,并按规定补缴此期间相应时间段应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职业年金后,按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转移。

四、关于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

参保人员按规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后,其2014年9月30日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

原已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再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参保人员,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后的实际缴费年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合并计算。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前按规定视同缴费的年限,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视同缴费的年限合并计算。

五、关于基本养老金的计发

(一)关于视同缴费指数的认定

参保人员视同缴费指数的认定,以本人退休时职务职级(岗位薪级)所对应的全区统一规定的视同缴费指数予以确定(视同缴费指数表另行下发)。

(二)关于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全区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其中,缴费工资指数的具体计算办法是: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x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指数x视同缴费月数+实际平均缴费工资指数x实际缴费月数);全部缴费月数

实际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历年各月缴费工资指数的总和;实际缴费月数

月缴费工资指数:当月缴费工资基数;当月上年度全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三)关于已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核定

1.2014年9月30日前退休的在编在职人员,随所在单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后,其基本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自治区统一规定的标准予以核定。属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统筹项目的,由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列支;属于非统筹项目的,仍从原渠道列支。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列支的统筹项目有:

(1)退休时按规定计算的基本退休费及历年按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规定调整增加的基本退休费;

(2)生活性补贴;

(3)国家和自治区规定列入统筹项目的其他项目。

2.2014年9月30日前已退休且不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而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自治区统一规定予以核定。属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统筹项目的,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之月起,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属于非统筹项目的,由退休人员所在单位自主确定。属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列支的统筹项目有:

(1)退休时按工作人员工作年限对应的计发比例计算的基本退休费;

(2)历年按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规定调整增加的基本退休费。

六、关于各地试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处理

已参加各地试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从2014年10月1日起按其单位性质和个人身份参加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在职人员,试行期间个人缴费本息,可以一次性划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可采取实账方式划人,也可采取记账方式划人,但要在工作人员退休前记实,也可由各地一次性清退给其本人;已退休或死亡的人员,一次性清退给本人或法定继承人。

符合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个人缴费本息可并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七、关于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

(一)参保人员在全区范围内跨统筹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的,应按规定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同时以其本人参保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基数总和的12%转移社会统筹基金,并将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与转移后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合并进行管理。

(二)已参加了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之后离开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灵活就业未选择参加其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应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社会统筹基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居住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管理,待其明确参加企业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后,再按相关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转移。

(三)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其养老保险关系按国家现行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八、关于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核定

参保人员符合法定退休条件时,已按现行干部管理权限办理了退休手续的人员,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向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核定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核定后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从组织确定其退休的次月起发放。

九、关于基金收支预算的编制管理

(一)每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的编制,由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上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结合当年参保人员人数变化、缴费工资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等情况编制本级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由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同级财政部门对基金预算草案复核后,由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同时报上一级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经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的基金预算草案与一般公共预算同步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上一篇:特殊教育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感恩励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