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师作文教学

2024-05-16

初中名师作文教学(精选9篇)

篇1:初中名师作文教学

名师谈初中生英语写作教学

培养英语写作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很多初中学生在英语习作中普遍存在着阐述不清、文笔混乱、词汇空乏、措辞不当、中文式英语等问题。如何处理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师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和解决办法。对此,笔者认为写作教学应该是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全过程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写作教学与写作训练。

人教版新目标教材中指出,每个单元的编排都要从听力教学开始,教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边听边记。

其一是记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其二是记关键短语,主题句等。

其三是听完后说出故事梗概,不要很长,两三句即可。这样既训练了听力,也进行了写作的辅助训练。

基于新目标教材的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教材内容,在进行对话训练时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完成由说到写的自然过渡。例如,在九年级第一单元的采访这一环节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边问问题边做笔记,然后把采访的结果报告给全班同学,这样在口语训练的同时也进行了写作训练。

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中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在内容上都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在生活中都是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因此,教师可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别人的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写作因素,指导学生领会阅读和写作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养成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例如教学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第一单元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谈自己学英语的方法,然后由小组长收集起来,在全班面前讲出该组学英语的方法,再让学生去阅读这篇文章,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以补充。通过这种自然的过渡,让学生感到写作并不可怕。克服了畏惧写作的情绪,学生写作的信心增强了,写作过程也就流畅很多。

另外,背诵是学习英语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和要求学生熟记并背诵教材中的句型、佳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同时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促使他们积累写作材料。此外,改写也是提高写作的有效方法。改写包括对短文的改写和缩写,也包括对话、图标和短文间的转换,这种训练方式对学生写作能力要求较高。对此,教师首先要选材,要选那些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教材的与学生所掌握的词汇和语法难度相适应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在尊重原文或者在不改变作者意图的前提下,可以用文章中的原句,当然更好是使用自己的话,灵活地进行各种转换。

总之,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感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从而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篇2:初中名师作文教学

20xx年11月27日至29日,我参加了由北师大教师培训中心在苏州国际外语学校举行的“中国教育梦――‘让课堂绽放生命活力’初中语文

名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观摩了赵谦翔、杨宏丽、徐杰等语文名师的精彩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近距离观看名师上课,聆听名师的教诲,一睹名师的风采。听后令我心灵震撼,我感受到原来教师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学生可以如此轻松的学习。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与不足。

此次观摩活动,让我如饮甘霖,如沐春风,感慨万千。4位名师为我们带来了4节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高质量的阅读、写作教学课,他们的课精彩纷呈,亮点频出。他们用敏锐的教学智慧、独特的教学风格、巧妙的.教学机智、独特的人格魅力,把一堂堂课教学得活灵活现,演绎得恰到好处,使在场的听课教师无不拍手称赞,连连叫好,而他们的讲座也很切合我们的教学实际。两天来,我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让我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收获颇多。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赵谦翔老师上的《五柳先生传》。赵老师的课堂不但教给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吟读、细读、品读……还以一种悠然的气度引领学生自然畅游于文字之中,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学生从读到说,从说到思,渐入佳境,使学生久久沉浸在文字、文学、文化的语文氛围之中。

示范课结束后,赵老师又开始了《熟读精思微写》的专题讲座。讲座中赵老师从熟读、精思、微写三个方面谈了他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绿色起来。让我们特别钦佩的是赵老师的学生所作的文言诗文,这些文言诗文也让在场的老师们得到了启发,偶尔让学生学习写写文言文,其实也是提高学生文字功底的方法之一。

此次观摩活动开阔了我的教学视野,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真是不枉此行。在观摩课的课堂中,我看到了名师们重视字词的教学,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注重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强化读写结合的意识。课堂书声琅琅,语文味十足,让我感到学生是在实实在在地学习语文,老师是在扎扎实实地教语文,语文课充满着无穷的魅力!这是我们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反思我的教学,我常会抱怨学生的作业错别字多、字迹马虎,常抱怨学生朗读水平差,常抱怨学生作文干巴巴……静心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都是学生的原因吗?我的课堂落实了读写结合了吗?课堂上忙于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句子的含义,给了学生多少朗读的指导,留给学生多少朗读的机会?给了学生多少写的指导,多少练笔的机会?那么我能为我的教学做些什么呢?不能彷徨,不能犹豫,只能迎着改革的浪潮,取名师的“经”,迈自己的“路”。今后我将以名师为榜样,不断吸取他们的精华,勤恳耕耘,不断探索收获明天的希望。因为,残缺的改变永远胜过完美的守旧!

篇3:初中名师作文教学

一、对“好玩”一词的再认识

“好玩”即“有趣, 能引起兴趣”的意思, 是一个很口语化的词语, 听起来不太正式, 甚至还有些随意。当这个词语作为一种追求或主张提出来的时候, 仅仅将之理解为“有趣”显然是不够的, 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

“好玩”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呢?从语义上看, “好”在这里是“喜好”、“使人满意”的意思, 这个大家比较认同。“玩”则有多重含义, 对“玩”的理解恰是理解“好玩”的关键。今天的“玩”由“玩”与“翫”演化而来, 《汉语大词典》里“玩”的义项有近十种, 不仅有“玩耍、玩弄”、“戏弄”的意思, 还有“欣赏”、“研习、玩味、反复体会”、“喜爱、爱好”“从事某种娱乐性活动”等含义。“好玩”应是个表示感受、结论、评价性的词语, 放在不同的对象前表示对其的喜爱、肯定及赞美。根据前面提到的“玩”的义项, 除了“有趣”“好玩”, 还可以理解为开心、快乐、享受、投入。

把“好玩”一词放入语文教学的背景之下, 理解时还要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 它有一定的教学要求, 脱离目标的单纯的娱乐、游戏所带来的快乐、愉悦, 显然不是我们追求的“好玩”, 我们所说的“好玩”应该理解为师生倾情投入、共同参与语文课堂所带来的愉悦、享受、陶醉、快乐及回味。

那么, “好玩”的作文课又该是怎样的呢?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好玩”的作文课是快乐的倾诉, 是梦想的追逐, 是思维的放飞, 是心灵的自由, 是精神的享受, 是表达的酣畅……

二、“好玩”的提出基于一种儿童视野

“好玩”的提出基于对语文教学现状的不满, 更基于一种儿童视野。目前语文教学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课堂程式化现象较严重, 课堂千课一面, 过于严肃、理性。作文课更是这样, 学生习作缺乏兴趣, 内容贫乏, 缺乏新意, 写作思路打不开, 习作缺乏真实感, 语言缺乏表现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教学程式化严重, 方法单一, 作文内容局限于教材, 过于教条, 表达方式过于条理化而缺失儿童思维特点, 指导方法的单一导致照搬照套现象严重, 批改的线性化使作文结果不值得期待, “作文难”成为困扰小学语文教学非常棘手的难题。“好玩”的提出无疑是想打破作文教学死板僵化的局面, 给作文教学带来一点活力。

“好玩”首先关注的是学生作文的兴趣, 但不提“有趣”, 而提“好玩”, 多少有些值得玩味。“好玩”是常挂在孩子们嘴边的一个词语, 所有的美好、开心、快乐、期待基本上都包含在这个词里了, 可以说“好玩”是源于儿童的一个词语, 里面包含更多的是儿童的感受。因此, “好玩”的提出不是哗众取宠, 不是博人眼球, 而是基于一种儿童的视角, 意味着站在儿童的角度, 以一种儿童视野, 从儿童所需, 儿童的发展出发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以人为本, 关注儿童, 这才是“好玩”作为一种教学主张和追求的核心价值所在, 也是改变作文教学死板僵化现状的最佳选择。

三、“好玩”在作文课上的精彩演绎

如何让作文课变得“好玩”起来?管建刚、吴勇、何捷、张祖庆四位名师给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课后, 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不肯下课、恋恋不舍的眼神, 听到的是他们情不自禁的“好玩, 太好玩了!”的声声称赞。“好玩”从一种愿望, 到实实在在的精彩课堂, 几位名师是怎么做的, 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位名师的课堂之所以精彩、好玩,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遵循了儿童至上原则, 一切从儿童出发, 关注了儿童的生活和需求, 顺应了儿童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一切从儿童出发可以说是让作文课变得“好玩”起来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 一节课是否好玩要学生说了算。只有尊重儿童, 蹲下身子, 以他们的视野去看世界, 以一颗童心去跟儿童一起感知, 了解他们的生活, 知道他们的喜好, 懂得他们的心理, 走入他们的精神世界, 才能设计出深受儿童喜欢的“好玩”的作文课。

四位名师的课之所以得到孩子们的喜爱, 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儿童。他们对儿童的关注不仅存于理论, 而且付诸实践。管建刚主张儿童要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事, 他的《班级“风波”》鼓励孩子用自己独特的个性语言写自己身边的事。吴勇老师认为儿童天生就是有故事的人, 主张用故事点亮童年的言语和精神世界, 他的《调皮的故事》, 取材于自己感兴趣的生活, 并巧妙运用绘本, 让学生轻松掌握了儿童故事的写作特点。何捷老师提倡“为儿童而教”, 认为一切的教学行为都应从儿童本位出发, 以儿童发展为目标, 形成前后连贯的童年写作中轴线。他认为儿童有童心, 有童语, 有成人无比的丰富想象力, 天生就是童话大王, 他主讲的《学写童话》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张祖庆主张尊重儿童、欣赏儿童、发现儿童, 唤醒儿童内心的写作巨人, 为儿童量身定做班级写作计划。这次他给大家带来的非连续性文本写作课《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从儿童未来发展需求出发, 旨在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细品这几节课, 四位名师还给我们如下启示:

1. 找准儿童的兴趣点和兴奋点。

儿童的生活不是空白, 他们作文时感到无处下笔, 没什么东西好写, 不是因为他们真的缺乏生活, 而是我们目前理性的、标签化的作文话题脱离了他们的生活, 才让他们觉得作文难。一旦触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 他们便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这时候, 作文就变得好玩了。

四位名师很善于找到儿童的兴趣点、兴奋点和情感点。作文选题很讲究, 《班级“风波”》、《调皮的故事》都可以看作类似《一件难忘的事》《让我印象深刻的事》的作文话题, 但冠以“风波”及“调皮”却有了很大不同, 有提示、有具象, 能提起孩子的兴趣。你看, “风波”有矛盾冲突, 充满悬念, 儿童喜欢关注, 而且对于冲突双方, 他们有看法、有立场、有倾向, 一定有话可说;而“调皮”的事, 心理感受多么丰富, 或冒险, 或刺激, 或开心, 或恐惧, 孩子们多么想一吐为快。再看《学写童话》, 儿童天生喜欢童话, 更何况这个故事可以发生在99年前, 且要到老虎面前去申诉, 申诉不好还会被老虎吃掉, 多么新奇、多么富有挑战, 孩子们不喜欢才怪!《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提供的素材让人震撼, 触及心灵, 同时将严肃的主题化作书信形式, 便于倾诉, 选取对象独特, 新鲜而有遐想空间。这告诉我们, 如果将作文话题做点处理, 与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情感点关联, 我们的作文就会变得“好玩”起来。

2. 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

好玩的作文课应该是轻松的, 能让学生体会一种精神的自由。在压抑、紧张、拘谨的心态下难以让学生感到快乐, 也难写出好的作文。四位老师都很注重自由轻松写作氛围的营造, 他们的课堂都非常民主, 他们不是高高在上, 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 理解学生, 赏识学生, 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去表达自己的心声。管建刚老师评讲《班级“风波”》, 对个性化语言大加赞赏,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日常口语、网络流行语去写出自己不一样的感受;吴勇老师以说调皮的故事开启学生记忆之门, 让他们消除顾忌, 畅所欲言;何捷老师更是创设充满童趣的情境, 让学生在快乐地体验后开心去表达;张祖庆老师的课堂也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欣赏和鼓励。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的心理是放松的, 情感是真挚的, 表达是自由的。在这样的课堂上, 孩子们不用去揣摩老师的意图, 也不用去考虑说错话挨批评的尴尬, 在这样的课堂上只会产生表达的冲动和愉悦。

3. 让学生充分体验快乐。

好玩的作文课一定伴随着快乐的体验, 让学生体验到快乐是让作文好玩起来的关键。四位名师课的内容虽各有不同, 却同样都让孩子体验到快乐, 他们分别用了这样一些方法:

(1) 组织有趣的活动。组织有趣的活动就是让孩子们“玩”起来。只有“玩”得开心才能称得上好玩。“玩”是儿童的天性, 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是儿童生命活力的展现, 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孩子们在“玩”中认识世界, 获得知识, 形成能力, 享受生活的给予, 也享受成长的欢乐。

对于成人而言, 关注“玩”就等于关注了儿童的生活, 关注了他们的兴趣点, 关注了他们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玩”能激发兴趣, 点亮智慧, “玩”能让课堂气氛轻松自由, 趣味盎然。何捷老师的课带领孩子们带入童话世界畅游, 玩了个痛快。整个课堂仿佛是现场情景剧的创编、表演, 幽默风趣, 笑声不断。在开心的玩耍中, 孩子们有了真切的体验, 思维被激活了, 灵感被唤醒了, 语言也变得丰富而有灵气了。在阵阵笑声中, 曾让孩子们深感头痛的作文就那么变成了一件轻松、快乐的事。

(2) 让儿童体验挑战、探究的快乐。儿童有着极强的好奇心, 对未知领域总是充满好奇, 他们天生就是一个发现家, 喜欢探究、乐于发现。他们喜欢接受一定的挑战, 并在这个过程中乐此不疲, 接受一定的挑战, 去探究、去发现、去征服也是他们感到好玩、快乐的重要因素。四位名师的设计很有层次, 每个环节或提出问题, 或留下悬念, 或设置关卡, 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 引导他们去发现生活的奥秘, 去获取写作的技法, 去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他们的课堂也是一次快乐的发现之旅, 管建刚老师带着学生寻找“风波”的波点及规律;吴勇老师引导学生一次次去发现大卫在做什么, 以及藏在背后的写作秘诀;何捷老师更是制造悬念, 不断把“小马”、“小猴”们逼向生死边缘, 让他们绞尽脑汁, 绝处逢生;张祖庆老师的课很有挑战性, 将严肃的话题以《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这种方式呈现, 新鲜、独特、又有难度, 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欲望。

正因为四位名师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 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挑战欲、发现瘾, 课堂便不再是毫无悬念和变化的按部就班, 而变得未知多变, 充满了期待, 让孩子们觉得过瘾, 好玩。

(3) 体验成功及被关注的喜悦。孩子们作文到底难在哪里?很大程度上难在心态:不自信。作文给了他们太多的挫折感, 让他们总想逃避, 因此让他们体验成功, 消除心理障碍、重拾自信, 显得尤为重要。

四位名师都通过有效设计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 他们将目标分解, 搭建脚手架, 有效地缓解其作文畏难心理。吴勇老师以绘本为载体, 通过一次次观察大卫在做什么, 循循诱导, 帮助孩子们打开了充满童真童趣的记忆大门, 引导他们轻松地掌握了儿童故事的写作方法。何捷老师先情景创设, 模拟表演, 再提出作文要求, 先说后写, 重点突出, 充分铺垫。张祖庆老师也将写作内容进行了分解指导, 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将行动建议具体化,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作, 大大降低了难度。难度降低了, 加上老师有效地引导, 作文变得轻松容易了, 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不止于此, 对课堂上孩子们取得的点滴成绩, 四位老师都会大加赞赏, 这无疑更强化了孩子的幸福感和快乐体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此话不假, 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太需要肯定了, 他们往往是在寻求成人认可的过程中完成对世界的认知, 实现个体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肯定、鼓励和欣赏作用不可小视。正因为四位名师能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孩子, 不吝惜表扬和夸赞, 因此在他们的课堂上孩子们思绪涌动、妙语连珠, 那曾觉得多难多难的作文, 在愉悦的心境下也变得容易, 那曾觉得无比痛苦的作文过程也变得开心和享受了。

看四位名师的作文课堂, 反观我们的教学, 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如玩一般轻松愉悦, 课堂将变得生动高效, 并充满生命的活力。当然, “好玩”并非作文教学的唯一追求, 也不是对低水平教学的迁就, “好玩”的课堂需要更高的教学艺术, 它要求方向明确, 需要精心设计, 离不开师生的倾心投入, “好玩”的课堂还必须玩有所获……让我们真正转变观念, 从孩子的需求和成长出发去进行教学, 让作文教学告别简单、生硬和僵化, 变得“好玩”起来!

目前语文教学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课堂程式化现象较严重, 课堂千课一面, 过于严肃、理性。

“好玩”的提出不是哗众取宠, 不是博人眼球, 而是基于一种儿童的视角, 意味着站在儿童的角度, 以一种儿童视野, 从儿童所需, 儿童的发展出发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篇4:初中名师作文教学

在初相识的人看来,她“青春、清纯、恬静、优雅”在领导同事们看来,她“认真、严谨、勤奋、务实”;在学子们看来,她“亲切、真诚、赏识、博爱”;在听课者看来,她“智慧、博学、创造、机智”。她就是山东省特级教师、青岛市拔尖人才、正高级教师、实验初中生物组教研组长林慧老师。

不满足于一般的研究,爱思索的她向着学者型教师进发。多年来,林老师带领学校工作室成员多次参与国家、省、市级重大课题的研究,多篇成果论文发表或获奖,她的教育园田可谓硕果累累。

从不“照本科研”的简单复制,她带领工作室的成员将教科研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开设、生态园的创建与利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快乐成长。使得实验初中的莘莘学子也尝到了教育科研的甜头,让教育科研“生长于师而收获于生”。

“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是从教29载的林老师始终如一的追求。林老师的优质教学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同行,全国观摩课、省级示范课、山东省优质课的开设和常态课的开放毫无保留。

“情境引导一合作探究一迁移运用”教学法、“五环节复习法”等凝练了林慧老师个性化的教学思想。林老师带领工作室的成员注重对教法改进和学法指导,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研制开发了与4册书相配套的内容丰富,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十一体的精美课件,优化了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学校的学科样板资源库。

不仅能教书,林慧还能编书、写书。身为济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生物学》的主要作者,为山东省的教材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多地为山东省骨干教师培训班讲学,为山东省的师资培训做出了贡献。教科研的力量从半岛一隅、黄海之滨辐射到整个齐鲁大地。

林老师坚信:“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教科研的草根教师,也能踏出一条风光旖旎的教科研之路。这是林慧老师用自己的踏实行动与卓越成果无言地诉说。

徐凤翥:始终不曾停留的教学达人

时光荏苒,弹指挥间,徐凤翥老师在实验初中这片沃土上已经耕耘了二十八年,十五年的初三班主任、二十八年的毕业班化学教学、从不间断的教学研究,始终不曾停留,在教育、教学与教研间辛勤地游走前行……

基于学科的特殊性,每年一接手就是毕业班,很多调皮学生在遇到徐老师后,变得更加懂事、成熟。徐老师最注重以身垂范,要求学生不迟到,徐老师一定会自己先到校要求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徐老师会坚持跟着孩子们一起跑:要求学生爱护环境,徐老师会随时捡起教室或走廊里的纸花……这种于无声处、润物无声的教育,换来了学生的拥戴和尊重。

教师的功夫在课堂,徐老师多年致力于高效课堂的研究,带头开设市级以及以上的公开课、观摩课等,极富个性的儒雅教学特色深得人心,她的课堂,快中有慢、张弛有度,“平等、尊重、快乐、宽容而批判”的学校教学核心文化彰显的淋漓尽致。青岛市初中化学学科专门举办“徐凤翥教学风格研讨会”,让徐老师和她的同行们在交流切磋中由衷地感受到思维与激情碰撞的快乐。

作为市初中化学中心组组长,徐老师坚持带领老师们进行“打造精品课堂”、“设置有效问题”、“进行各轮复习”等专题课题研究,在各种层面的教材培训和经验交流中,贡献自己最宝贵的经验和智慧,为化学学科的教学发展竭力贡献力量。在她工作室里的每一位成员,都深深地被徐老师的博大、智慧、乐观、豁达的胸襟所浸染,化学学科也带头被评为青岛市市级优秀教研组。

多年的探索追求,徐老师以不辍赢得口碑,先后获得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化学教学改革优秀教师、青岛市劳动模范和“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未来,我们还会看到一个忙碌、拼搏的身影,那就是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生出不一般智慧的徐老师。

篇5:初中名师作文教学

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机构)、初中:

“浙派名师”是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童富勇教授于2005年率先提出并携众专家倾力打造的一个在全国享有一定声誉的知名教师培训品牌,业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教师教育的一面旗帜。“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了31届,为展示、宣传、示范、推广全国名师精深的教学思想和精湛的教学技艺,引领新课程改革走势,引发思考和争鸣,推动基础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0之秋的“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将于2010年11月1日如约而至。我们竭诚欢迎全国各地的初中教师、教研员、培训机构教师来杭师大共同分享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展成果。

参与本次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的是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等地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历史与社会教学界的60位名师、特级教师、专家,他们不仅展示自己精深的教学思想和精湛的教学技艺,而且还将引领广大中学教师进行智慧火花的碰撞、思考和争鸣。

2010之秋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特色:

高品格定位——教改动向权威发布:“浙派名师初中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是学科教学艺术的盛会,各地名师展示其卓越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才艺的舞台,实为初中各学科教学的流行色和风向标,更是初中教学改革的发布会。

主题式演绎——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智慧的火花来自于灵感的碰撞。2010之秋“浙派名师初中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将围绕“快乐课堂”主题,选择各自的教学热点:初中语文“文章语感”;初中数学“追求本质”;初中英语“创新课堂”;初中社会“多维综合”;初中科学“有效探究”等。四十位名师自主选择切入点,在教学目标、内容、策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公开演绎,多角度、全方位展示精彩课堂,引发观赏者的“头脑风暴”。

经典与时尚融汇:传承经典,海纳百家,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在此一一登台亮相。“浙派名师初中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将时尚与传统、华丽与简洁、经典与平常相融汇,一脉相承和异质文化结合,在“学生为本”的主旋律下,不同地域、各具风格的教学华彩乐章,都将在此一一奏响。阵容强大,全国各地名师联袂献艺:本次登堂献艺者乃京、沪、苏、鄂、浙初中各学科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全国学科教学竞赛获奖者,尤其是有七位新批准的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登台献艺,更使本次活动精彩纷呈、摇曳多姿,观赏者定能获得“陌生化的愉悦和见识”。

同课异构、展示风采:特别值得期待的是:本次登台献艺的还有我院“杭州市名师班学员”——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他们将展现“同课异构”,给观赏者一个不同凡响的精彩。

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科学安排:展示过程包括:名师教学展示——课后现场反思——权威专家点评——听众互动质疑,从激发智慧、审美观赏,课堂机智、应用操作一应俱全。通过专家点评和他评,使观赏者能更广、更深地思考初中教学的问题。整个活动按照教师成长规律安排,让教师听有所获、观有所思、议有所得、研有所长!

 2010之秋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事项: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20日前您可以登录浙派名师报名网(网址:http://zpms.hzjsjy.com/baoming/)报名;也可以通过E-mail:zpmshsd@163.com报名。

活动时间:2010年11月1日至11月10日,每门学科2天(初中英语、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活动地点: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路222号)12幢一楼103学术报告厅。

用:每位教师300元/两天(包括听课费、资料费、中餐、矿泉水等)。

宿:安排在文一路校区附近宾馆,费用自理。住宿标准:每人100~200元/天。联 系 人:张老师:0571-28867757,***,E-mail:zpmshsd@163.com 学分证明:活动将给前来观摩的教师提供学分(8学分/天)证明。主办单位: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单位

浙江省重点教师教育基地(杭师大基地)

协办单位:杭州第十三中学教育集团

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

第32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英语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 展示主题: 创新课堂

名师联袂:登堂献艺者有特级教师、名师、教坛新秀 上课教师

顾群辉:杭州市采荷中学

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

张春良:金华外国语学校

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全国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

李得武:北京二中分校

北京市骨干教师、获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 张

瑶:上海市实验学校

上海市英语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王

丹:杭州外国语学校

全国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钱姝娜:宁波宋诏桥中学

浙江省英语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徐文美: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名师班学员

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 冯

涛: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名师班学员

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

点评专家

鲁子问: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跃芳:金华市教育局教科所

所长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陈勤苗: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曹

东:温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相聚杭师大:2010年11月1日至11月2日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20日前您可以登录浙派名师报名网(网址:http://zpms.hzjsjy.com/baoming/)报名;

也可以通过E-mail:zpmshsd@163.com报名。

报到时间:2010年10月31日下午2∶00——晚上8∶00;

报到地点: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文一路校区)12幢一楼大厅。活动地点:杭师大继续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文一路校区)12幢一楼学术报告厅。联系电话:0571-28867757 *** 张老师

E-mail:zpmshsd@163.com [可见杭州教师教育网http:// 第33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历史与社会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 展示主题: 多维综合

名师联袂:登堂献艺者有特级教师、名师、教坛新秀 上课教师

遥:北京人大附中

北京市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 金亚素:余姚市实验学校

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 闵

红:上海市格致中学

上海市名师、汪

辉:上海市奉贤中学

上海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聊:浙江省湖州十一中

全国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罗安波:浙江省黄岩东浦中学

全国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浙江省历史与社会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凌: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名师班学员

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 金

霞: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名师班学员

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

点评专家

李晓峰:北京人大附中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聂幼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历史课程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 唐少华:杭州市惠兴中学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郝宇曦: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局教研室

历史教研员 相聚杭师大:2010年11月3日至11月4日 第33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历史与社会

报到时间:2010年11月2日下午2∶00——晚上8∶00;

报到地点: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文一路校区)12幢一楼大厅。活动地点: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文一路校区)12幢一楼学术报告厅。

联系电话:0571-28867757 *** 张老师

E-mail:zpmshsd@163.com [可见杭州教师教育网http:// 第34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 展示主题: 文章语感

名师联袂:登堂献艺者有特级教师、名师、教坛新秀 上课教师

余映潮:湖北省荆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韩

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金晓燕:华师大附属松江实验中学

上海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赵富良:南京市第三中学

全国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聪: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全国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浙江省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第一名

彬: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浙江省教坛新秀、台州市名教师

阮长海: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名师班学员

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 王旭东: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名师班学员

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

点评专家

余映潮:湖北省荆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韩

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红:上海市实验学校

校长、全国知名特级教师、特级校长 喻旭初:南京市金陵中学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相聚杭师大:2010年11月5日至11月6日

报到时间:2010年11月4日下午2∶00——晚上8∶00;

报到地点: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文一路校区)12幢一楼大厅。活动地点: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文一路校区)12幢一楼学术报告厅。

联系电话:0571-28867757 *** 张老师

E-mail:zpmshsd@163.com [可见杭州教师教育网http:// 第35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 展示主题: 追求本质

名师联袂:登堂献艺者有特级教师、名师、教坛新秀 上课教师

朱敏龙:南京市金陵汇文中学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吴增生:浙江省仙居县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

褚水林:浙江省南浔教育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副主任

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 张晓华:北京二十中

北京市骨干教师、市优秀教师、全国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王海生:上海市实验学校

全国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卜春兰;杭州市文澜中学

全国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韵: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名师班学员

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 邵文鸿: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名师班学员

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

点评专家

朱敏龙:南京市金陵汇文中学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张晋红: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 郑银凤: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

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 周伟扬: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研究员 相聚杭师大:2010年11月7日至11月8日

报到时间:2010年11月6日下午2∶00——晚上8∶00;

报到地点: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文一路校区)12幢一楼大厅。活动地点: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文一路校区)12幢一楼学术报告厅。

联系电话:0571-28867757 *** 张老师

E-mail:zpmshsd@163.com

[可见杭州教师教育网http:// 第36届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科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 展示主题: 有效探究

名师联袂:登堂献艺者有特级教师、名师、教坛新秀 上课教师

争:北京101中学

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教师、全国优质课评比特等奖 李泳梅: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学科带头人

林大誉:平阳县实验中学

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名教师

陈苍鹏:温州市永嘉县实验中学

副校长、获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推荐人选、温州市教学比武一等奖、浙江省教学比武二等奖

进:杭州市采荷教育集团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

沈智明: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名师班学员

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 邓敬东: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名师班学员

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

点评专家

王耀村: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科学教研员、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 汪建红:杭州第十三中学教育集团

校长、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徐青青:杭州市文澜中学

副校长、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潘建中:温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院长、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相聚杭师大:2010年11月9日至11月10日

报到时间:2010年11月8日下午2∶00——晚上8∶00;

报到地点: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文一路校区)12幢一楼大厅。活动地点:杭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文一路校区)12幢一楼学术报告厅。

联系电话:0571-28867757 *** 张老师

篇6:初中名师作文教学

为了提升我市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庄河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于11月19日,组织并举办了“初中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暨专题讲座”活动,参加会议的领导有教育局刘贵元副局长、进修学校陈玲副校长各初中主管教学副校长以及全市约150名数学教师,中教部何水主任主持会议。

本次活动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全国知名教授、业界德高望重的教育专家景敏博士和他的名师团队。

活动中,首先由辽宁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祖立桃老师和大连市春田中学名师范业润老师做了两节精彩的数学课,接着,沈阳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辽宁省基础教育中心副主任景敏博士做了主题为《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的专题讲座。两位老师精湛的教学水平,新的教学方式,得到了与会领导老师的赞许。景敏院长讲座高屋建瓴,他从理论到实际,从生活到数学,从数学教学到数学育人,深入浅出,引经据典,让每一位参会者享受其中,受益匪浅,赢得了在座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认可。

篇7:小学作文教学名师

小学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为中心的影响,阻碍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

①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允许学生吹牛、杜撰、说谎话、编故事,把学做人与学作文脱节,只追求学生的作文写得“棒”。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甚至有意无意地鼓励学生背熟若干篇“例文”,考试时,套写或抄袭,从小培养弄虚作假的文风。有的教师强调学生注意作文的思想性,必须套用大道理,写时髦的套话,从小让学生用似懂非懂,不着边际,空洞枯燥的语言去表现所谓“中心”,或表达自己不真实的感情。

② 对学生语言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训练,造成学生语言能力不高,语文教学效率低。主要有:忽视听说训练,没有形成听说写整体训练的序列;强调说写合一,主张怎么说,怎么写,没有形成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训练模式;强调方法入手,主张以:“作文教学为中心”组织以读学写的训练,没有建构从内容入手,以激发作文动机为突破口的作文教学模式;强调语言技能的训练,设计系统的作文教学认知目标,没有建构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为核心的作文教学体系;没有从语感训练入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建构从语言的功能发展决定语言形式训练的语言训练序列。

基于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克服上述弊端,努力建构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作文教学新模式。

小学的情境作文教学倡导把学生带进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这是在作文教学领域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改革,它为促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情感、美感、想象和思想品德的发展,提供了作文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科学模式。

小学的情境作文教学把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置于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并与思维、观察、想象、审美、情感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这是小学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具有科学性的模式。

小学的情境作文教学强调“从内容入手”、“从观察入门”,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从而使学生的语言发展落实在儿童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做,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情境作文提供了学作文与学做人相结合的最佳形式。

篇8:初中名师作文教学

专家评课

专家讲座

3月20日至21日,“江苏省初中语文名师发展共同体”成立仪式呰初中语文精品课展示活动在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举行,《初中生世界》编辑部主任张彩萍及部分编辑,丁卫军“简约语文”、蔡明“生态语文”团队核心成员,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100余名初中语文教师参加了活动江苏省初屮语文名师发展共同休是隶厲于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初中生计1: 界》编辑部的学术W休,旨在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中心,发挥名师‘]丨领效应,为宵内优秀语文人搭建专业成长的甲台,通过共同体内成员个人丨1! 主发展、平台交流展示、闭休共同提高的方法,使之成为有效支持教师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探究共同休、合作共同休和反思共同休, 促使他们逐渐在区域学科领域发挥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最终促进整个江苏初中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共同体聘请江苏省内特级教师、名教师组成学术导师团,负责相关学术性活动的开展,《初中生W界》编辑部负贵口常的事务性工作。江苏省初中语文名师发展共同体的成立,也将有助于《初中生壯界》杂志打造优质作者团队,提升办刊品质。

活动期间,几位教师执教r精彩的示范课,三位代表做r主题发言,特级教师、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郭志明为全体代衷做r专题讲座。

本次活动由《初中生世界 > 编辑部、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联合主办。这是《初中生世界》编辑部第三次组织相关的语文骨干作者、语文名师交流研讨活动。该活动现已常态化开展,毎年春、秋学期各举办一次。K一次活动将十今年秋学期在新沂市举行。

篇9:听名师讲作文教学

2月2日至4日参加教管中心组织的语文研修班,有幸听了管建刚、张祖庆老师的讲座,这两位老师在作文教学上颇有建树,我感觉受益良多,我根据讲座内容进行整理,与老师们分享:

一、管建刚之作文教学革命

管建刚老师讲他的作文教学,听起来似乎起来很简单,就是办一份班级作文周报,——《评价周报》,配一本“评价周记”;“评价周记”又分两个部分,一是“每日简评”,二是“每周一稿”。每个周末,写稿件向《评价周报》投稿是学生的唯一语文作业;周一,从学生稿件中选用部分作文,由学生输入电脑,制成《评价周报》,周五出版。我们很多老师都办过班级报纸,大家肯定有这样的体会:刚开始学生积极踊跃写稿投稿,新鲜劲一过就没有热情了,班级报纸最终成为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那么管老师的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我觉得,首先是坚持,管老师坚持做了8年。另外,就是颇有经商头脑的管老师建立了完善的“动力系统”,——三年的作文教学方略。这套动力系统在其作文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一年:“等级评奖”。

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就发“刊用纪念卡”一张。“刊用纪念卡”用普通的名片纸制作,卡上印一段激励的话。获得3张“刊用纪念卡”,获“作文新苗”称号;再发5篇文章,获“作文小能手”称号;再发表7篇文章,获“班级小小作家“称号;之后,是“班级诺贝尔文学奖”,要获得这个奖,需在周报上出两三个“小作家专栏”,并在正式报刊上发表文章。获得“班级诺贝尔文学奖”的同学,有资格出版“个人专刊”。

“等级评奖”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教学细节,教学的力量其实就来自于教学细节。

第一次出版要“煽情”。出版班级作文周报,实际上是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练习写作的场景与状态。教师要做好第一期班级作文周报的投稿动员工作,充分造势,煽起学生激情,使之跃跃欲试。

第一次选稿要“偏心”。主要是偏向于作文中等生和困难生,中等生是个接口,能使比他们厉害的人产生不服气的心理:他行,我怎么不行?第一次选稿要有学困生的作文,使学困生们感受到“我也行”。

第一次发卡要隆。第一次发“刊用纪念卡”要隆重,让学生在掌声中上讲台,掌声中回座位,感受作文给他们带来的尊严和自豪。管老师常用数码相机把这些场面拍下来,这同样是一笔童年的财富。形式的隆重会使学生更看重写作。当学生把写作与尊严、自豪联系在一起时,写作的动力才能持久。第一次授称号要少。第一批获“作文新苗”称号的人不宜多,让学生产生神圣感,觉得这是一项值得为之努力也需要努力的荣誉。最后—批“作文新苗”要多,让他们全部跨上一个台阶。

第一次示范要到位。每接一个新班,第一周的“每日简评”和“每周一稿”管老师会和学生一起写。每天放学前,他把自己写的“每日简评”读给学生听。

第二年:“积分活动”。

所谓“积分活动”,就是学生在《评价周报》上发表一篇作文,就获得一张相应的积分卡,如学生甲发表的作文计491字,获得491分的积分,学生乙发表的作文计941字,则获得941分的积分。积分,也用名片纸制作,印上下面的话:

祝贺您在第()期作文周报上发表文章《 》,据统计,您的这篇文章获得()分的积分。期待着您再次写出精彩之作,祝您在下一次获得更多的积分!学生积分卡上累积的分,是“素质报告单”上“作文”项成绩的决定性依据。“积分活动”有以下规则:

(1)基分。即学生发表习作的字数所得的相应的分。

(2)扣分。每期《评价周报》出版后,有四人小组对报上的作文进行评审——四人小组是按顺序轮的,发现一个错别字、错标点,从“基分中扣去10分;发现一个病句,扣去20分;发现一个交代不清或前后矛盾之类的问题,视情况扣去50—100分。扣下的分数,奖给四人小组。因此,四人小组和作者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一方想多得到些积分,—方不想让到手的积分如煮熟的鸭子飞了。

(3)加分。《评价周报》每月开展一次“点题征文”。一等奖加500分,二等奖加400分,三等奖加300分。学生发表的作文被评为“佳作”,加100分。作文正式发表,奖300分。学生一个月若能写完一个周记本,奖500分。出一个“小作家专栏”,得1500分。(4)排行榜。每位小作者获得的积分,由学生小助手记录于Excel文档里,月底利用电脑里的“工具”统计出一个“积分排行榜”,发在“班级作文周报”上。“排行榜”10人左右为一个军团,军团按积分排,前10名为第一军团,11—20名为第二军团,21—30名为第三军团„„每个军团都分设冠军、亚军和季军。“排行榜”每月发布一次。教师在操作时,每个月都要搅动、打乱“排行榜”的排序,有意让第三、第四军团的学生进入第一军团。有“动”感,才有活力。

第三年:“‘稿费’活动”。

如果说发表是“精神”刺激的话,那么稿费就是“物质”刺激。发给学生的“稿费”不是真“钱”,而是在一张名片纸上敲上“《评价周报》第期稿费 元 角”字样的章,以此模拟稿费单。“稿费单”有什么用?——换课外书。书从哪儿来呢?起初,管老师从自己口袋里掏,学生每年在正式报刊上发表上百篇作文,学校对他有奖励,他就用这个钱买书。这样做,效果出奇地好,学生无论是写“每周一稿”的劲儿,还是对录用稿件修改的积极性,都超出想象。但也有问题。作文优等生见老师发一些不怎么样的文章,会问:为什么发他的不发我的? 为此,管老师推出了分版面设置“稿酬”活动:A版是“精华版”,每千字 8元;B版是“升级版”,每千字7元;C、D版是“大众版”,每千字5元。C、D版“酬金”低,录用的文章数却多。学生写好稿件向编辑部投稿的时候,必须注明投什么版。录用A版的文章只在投A版的稿件中产生,录用B版的文章只在投B版的稿件中产生。这就形成了作文优等生同作文优等生竞争的良好局面,空出版面给其他同学发表作文。

就这样,“等级评奖”“积分活动”“‘稿费’活动”不断地点燃、维护、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二、张祖庆之二度开发作文教材

目前,身在一线的语文老师都感觉作文难教。的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善和科学的作文教材。虽然语文教科书每单元后面都有一次作文训练,但要求太宽泛,缺乏具体的指导,我们还是不知道作文究竟该怎么教。张祖庆老师对教材作文进行二度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打开了教材作文的另一扇窗。张老师有如下具体策略:

策略之一:“偷工”“加料”。管老师用一个“奉命烧菜”的例子,来比喻我们老师教命题作文。盐是必须要用的,油也是要用的,除此之外,淀粉啊,胡椒啊,辣椒啊,可不可以自己不用或者多用,有些把它偷掉,有些把它加进来,这就有了第一招:“偷工”“加料”。怎么偷?张老师给大家举以人教版十一册第七单元动物与人的相互和谐相处为例。“温哥华街头,憨态可拘的小鸭子天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突然然几只小鸭子失足跌入了路旁的下水道。危急时刻,鸭妈妈沉着冷静,向巡警求助,并带领他们赶到出事地点,巡警从下水道中捞出将要被冲走的小鸭子,目送它们摇摇摆摆地上路了。”这是教材的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 “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张老师把它进行“偷工加料”,改造成“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充分地想象,编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想象,他找朋友画了一些图,由一幅图就成多幅图。然后抓住这两幅图,一幅是求助,一幅是救助。因为鸭子和人语言不通,鸭子跟人怎么交谈、怎么求助?这个场面一定很富于戏剧性。他就用现场表演小品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路。而救助一图,他就用头脑风暴的策略,假如你就是巡警,你会怎样营救小鸭子?这么一来,孩子们的想象就五花八门了。这就打开思路了。指导写故事的时候,张老师鼓励他们可以用多种人称来写。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都可以。站在鸭妈妈的角度来写故事,站在巡警的角度写故事,站在行人的角度写故事,站在摄影记者的角度写故事,站在落水小鸭的角度写故事。角度不一样,呈现的故事就不一样。这个故事写出来就有意思了、有真情实感了。这么一改造,学生对这个作文就充满了兴趣。这就是“偷工”,这就是“加料”。加了什么料?加了“用不同的人称写这个故事”。这样去教教材作文,是不是也可以教得很有意思呢?

策略之二——“旧瓶装新酒”。人教版七册第四单元有一个“学写童话”的习作内容,小学生读过很多童话,但是让他写童话,往往知道不怎么写,表现在两点:第一个,不能把童话故事写具体;第二个就是童话的特征抓不住,最有幻想色彩的地方展不开写。于是,张老师就用《早餐桌上的云朵面包》这幅有意思的图画来教童话写作,等教了这个内容之后,让他们下一次作文的时候,再去创编一个自己想编的童话。这样,我们本次习作的要求就达到了。这就是“旧瓶装新酒”——要求是教材中的,内容是自己开发的。再比如,七册的看图说话,给军属老大娘挑水洗脚、洗衣服,要求写得有真情实感。这是看图写话的要求,张老师就安排学生自己上网找体现邻里关系的图片,并写出推荐理由,这样,就换成老师和学生都喜欢的内容来教。

策略之三——砸碎“紧箍咒”。教材当中的有一些习作要求,往往很不合理,有时候甚至很别扭,如六年级下册,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下边的三个要求是: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理想?以及怎样准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从其它学科学到的材料,以丰富习作内容。这一个作文要求一出来之后,就把学生的思路给框死了。你必须写三段,第一段我的理想是什么;第二段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第三段我准备怎样实现理想。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怎么教?张老师的做法是给它换一张脸。什么脸?写一篇作文,《20年以后,你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所发生的事》。这不是我的理想吗?这篇文章,要解决一个20年以后,你最想去干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是不是写出来了?第二,第一天所发生的事情,实现了自己理想,那会怎么样?把它写出来了。这样一放开之后,学生的作文就五花八门了。有的讲自己当了空姐,有的讲成了宇航员,有的讲到了美国当了一所大学的校长,有的讲成了总统,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发生了。小学生最可贵的就是敢于大胆想象,其实很多人的理想都是一生都实现不了的,所以写理想其实真的很难写。但是给他改一个题目《自己第一份工作第一天的遭遇》,学生作文就出彩了!

再比如,十二册的《难忘的第一次》,教材当中罗列的第一次,大家看看,都是那些正面的第一次动手做饭,爱劳动;第一次走夜路,练胆子;第一次养小动物,爱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锻炼自己的能力;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得奖,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外地旅游„„这些内容,都很正统!

其实很多个第一次可以写自己的坏事,第一次偷偷地拿父母的钱,我敢说一半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经历。第一次去偷菜,第一次搞恶作剧,第一次跟老师顶嘴,第一次跟父母大吵„„并不是说我们要在文章当中倡导他们去做坏事,但是做坏事毕竟是人的本能、生活的一部分,做坏事的体验往往印象最深。把这些内容写成作文有何不可呢?作文就是镜子啊,就是把人生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所以我们要大胆地砸碎“紧箍咒”。策略四——搭建“脚手架”。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能说会道,但是一旦是落实到文字上,他就会大为逊色,说的远远比写的好,那是为什么?因为他缺少一种写作的程序性知识。什么是程序性知识?比如一个工人,到流水线上操作,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要做什么,第三步要做什么,有一些知识,他知道了,他就成为一个合格的员工。写作文同样也要一些程序性的知识,这些程序性的知识并不是说每篇作文一定要怎么写,而是要交给孩子们一类作文怎么写。

张老师认为策略要比方法重要。如日本三年级有一个调查作文。他们的作文教材编得比我们中国的作文教材编得好得不知多少倍。三年级有让学生写调查作文的任务,“我们周围有很虫,仔细观察这些虫可以发现十分奇怪有趣的事。找一种我们周围的虫,用放大镜、尺等工具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把观察的事物写成文章”,这是作文的内容。接着,教材详细地指导观察的写法,这就是作记录的程序性知识——“作记录时要注意以下的事项:观察的日期、星期、天气、气温;虫的身体特征(形状、颜色、大小、构造等);虫的行动方式:叫声、吃的方法食物等;你认为有趣的事、奇怪的事”,这其实是教给学生怎么做观察。还要查阅资料,“如有疑问,自己一下有关的词典、百科全书之类的书。”接下来就是写文章。写文章怎么写?“把图表等放到文章里面去,写得别人容易懂;把书中写到的和观察到的与自己所想到的作比较,要写的每一项内容要加一个小标题,指导得很详细。”于是有一个叫山田君的学生,就做了这样的一个西瓜虫的观察笔记,于是就写成了这样一篇文章。他的文章小标题有“调查日期、抓到的场所、身体的特征、西瓜虫的生活方式”。有了这样的观察的指导,学生今后写观察作文,就知道了怎么观察、怎么把观察到的呈现出来,这其实就是科学小论文。

上一篇:第十一章德育下一篇:正风肃纪在行动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