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阳部分村庄简历

2024-04-09

祝阳部分村庄简历(精选2篇)

篇1:祝阳部分村庄简历

祝阳镇部分村庄简介

金井村位于祝阳镇驻地东北部五公里处,明朝建村,原名“龙湾子”,后有人发现河中大石上有一小井,每逢河水漫过,井中有黄金,故更名为“金井”,因处“东金井”西,遂称“西金井”。东临莱芜市,北临下港乡。耕地面积1920亩,其中多为半丘陵半平原耕地。共585户,2195人,党员74名。村两委成员5人,其中党支部3人,村委会5人,交叉任职3人。村主导产业以桑蚕茧生产为主,姜蒜、土豆生产为辅,有黄金、铁矿石储量。2012年村级收入7.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

2009被评为市“明星村”、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被评为镇科学发展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赵汶村位于祝阳镇东,与莱芜接壤。耕地面积1077亩。共342户,1187人,党员45名。村两委成员4人,其中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2人。村主导产业是蔬菜种植和桑蚕养殖。2011年村级收入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80元。

2009被评为镇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10被评为镇新农村先进单位

高北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总人口2540人,768户,耕地面积2200亩。近年来,村两委与复发中记联合,立足大蒜优势,狠抓结构调整,着力搞好管理服务,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科学种植,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施肥管理,统一销售渠道。今年新增大蒜面积580亩,总面积达到1680亩,预计蒜苔总产量150万斤,收入190万元,干蒜总产量420万斤,收入630万元,预计总收入820万元,户均收入10000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3228元,村集体收取管理服务费4.7万元。

东张村位于祝阳镇驻地东部,据张家林石碑记载:张氏于明初立村,因姓定名“张家庄”,后来张姓后代迁徙外地,徐姓居多,又因地处本乡东部,更名为“东张庄”。东与莱芜接壤。耕地面积934.17亩。共235户,703人,党员39名。村两委成员3人,其中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3人。村主导产业以种植生姜、大蒜、蔬菜为主。2011年村级收入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60元。201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

安乐庄村位于祝阳镇东面五公里处,与莱芜接壤。耕地面积670亩。共170户,610人,党员16名。村两委成员4人,其中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2人。村主导产业以种植生姜大蒜为主,草莓种植为辅。2011年村级收入

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

麻峪村位于祝阳镇北部山区,自然环境优美,辖13个自然村,9个生产小组,350户,总人口1183人,党员35人,总面积2900亩,耕地面积1290亩,林果面积800亩,农业总产值830万元。人均收入8000元,201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村集体资产130万元,据《张氏族谱》载,张氏中冉,于清道光年间由北形成峪,故名麻峪村。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于2012年3月1日委派区委计生局领导干部来我村实地指导工作,帮扶村两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了解广大村民的生活需要,同时对村集体及村民的经济收入某思路,打基础,定计划,该同志王树俭,男,42岁,大学文化,了解基层,善于创新,联系电话:***,来我村工作以来了解民情,深入民心,于村两委干部共同讨论制定工作计划:

徐家楼村位于祝阳镇驻地北三公里处,西临姚下路,全村7个小组,共260户,817人,党员32名,总面积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6亩,工农业总产值2071余万元,人均纯收入1.3万元,村集体每年收入11余万元,村集体资产200余万元。据传,徐姓于明初在此立村并建有三座大楼,故名“徐家楼”,沿用至今。

下太和村位于祝阳镇驻地东北三公里处,属于半丘陵半平原地区。耕地面积589亩,主要种植生姜、大蒜、土豆、大青皮萝卜和植桑养蚕。共160户,512人,党员18名。村两委成员3人,其中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3人。

2011年村级收入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50元。2007被评为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2008被评为镇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南张村位于祝阳镇南部,紧临姚下路,东临瀛汶河。土地面积1986亩,其中桑园120亩,生姜50亩,大蒜500余亩。全村560户,共1837人,党员56人。村主导产业是种植粮食和蔬菜。2011年村级收入4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50元。

二、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由于村里底子薄,村级经济收入薄弱,有的承包合同承包费提前收完,且无其他资源和空间可挖掘,2011年村级集体从荒滩、荒地承包中收入40000余元,再无其他收入。

秋林村地处镇政府驻地东北部三公里处,属于半丘陵地带。共97户,314人,党员25名。村两委成员3人,其中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3人。村主导产业是生姜、大蒜种植和桑蚕养殖,有姜苗生产加工厂一处。2011年村级收入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

2007被评为镇桑蚕茧生产先进单位;2008被评为镇卫生工作先进单

位。

保全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处,明万历年间立村,因村西有一泉,故名“宝泉”,因与“大官庄”相邻,又名“小官庄”,解放后改名为“保全”。耕地面积580亩。共175户,510人,党员24名。两委成员3人,其中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3人。村主导产业是蔬菜种植和桑蚕、肉鸡养殖。2011年村级收入3.2万元,2012年村级经营性收入3.4万元,预计2013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

2009被评为镇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10被评为平安村建设先进单位、镇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扎实开展党群连心系列活动,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李胡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3.5公里处,北临口山路。土地面积700亩,其中桑园80亩,蔬菜20亩。共268户,754人,党员30人。两委成员3人,其中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均交叉任职。村主导产业是粮食和蔬菜种植。2011年村级收入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

横岭村位于祝阳镇西部,与山口接壤,全村共有300户,总人口948人,耕地面积1200亩,党员30人,村两委成员4人,实行交叉任职,2011年被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井家洼村位于祝阳镇政府驻地南邻,姚下路以东,耕地面积999亩。共302户,1034人,党员37人。村两委成员3人,其中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均交叉兼职。村主导产业是蔬菜种植和加工冷藏。2011年村级收入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

自开展“强村固基”工程以来,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投资7万多元,在村东头新修道路380米并在路两旁兴修水渠,方便了农民的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为方便村民的出行,我村投资一万多元对全村的生产路进行了整修。新增加了3个监控摄像头,增加了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村为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积极争取一个小型加工项目,力争使村集体收入增加1.5万元。为了更好的让老百姓生活舒适,我村进一

步加大对道路及道路两旁的绿化工作力度。方便群众的出行,增加群众的幸福指数。

大南峪村位于祝阳镇驻地西北7公里,与山口镇接壤。土地面积686亩,其中桑园40亩,蔬菜150亩。共168户,542人,党员22人。两委成员3人,其中党支部3人,村委会3人,交叉任职3人。村主导产业是粮食种植和林果生产。2011年村级收入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50元。

2011年被评为镇先进单位

篇2:祝阳部分村庄简历

2014年7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以下称“本指南”) , 用于规范各地村庄规划编制, 加强农村建设规划管理。本指南的发布弥补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方面的缺失的同时, 对于落实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宏观政策和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多规合一”的有效村庄用地管理机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系指南在编制过程中基础研究工作中代表性地方规划案例研究部分, 由于在指南编制过程中, 国家在村庄用地分类上缺乏统一的标准, 2007年实施《镇规划标准》的同时废止了《村镇规划标准》, 2012年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对村庄用地未细分。适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2月发布全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 并于2013年底下发通知明确28个村庄规划成为首批全国村庄规划示范。规划示范村庄的公布为指南案例研究部分提供了具有时效性和代表性的样本。

研究选取28个示范村庄规划文本中现状用地和规划用地名称进行提取和统计, 通过案例村庄产业特征与用地分类相关性进行比对, 基于案例部分的研究, 总结当前村庄用地分类的问题, 形成以此为导向的指南编制。同时, 对于指南发布稿中在案例研究部分提出的问题进行解读, 强化案例研究在指南编制过程中的推进作用。

2 村庄用地分类统计分析

2.1 用地分类参考标准及导则统计

农村规划设计参考的上层标准中缺少具有针对性乡村特点的国家标准。目前我国乡村的规划建设依据城市或镇的规划标准居多, 会造成乡村建设向城镇看齐, 破毁乡村风貌, 从而失去农村的特点。

乡村规划建设在上层多依赖于镇一级别标准的相关规定, 引用次数最多的是《镇规划标准2007》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2000年) 。这就造成在具体操作中, 乡村规划多侧重于自身地方标准, 导致用在国家层面未来乡村土地的管理上层无具体依据统一部署, 地方层面, 使乡村土地的发展受制于镇一级标准的局限性, 丧失了农村土地未来发展的灵活性 (见表1、图1) 。

2.2 用地分类类别统计

从住建部的28个示范性村庄规划文本调研案例情况来看, 所有的村庄规划首先界定出村域与村庄的关系, 划分为村域建设用地和村域非建设用地两大类。建设用地中有24个 (86%) 村庄规划中具有明确土地分类统计, 4个 (14%) 村庄规划成果以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为主, 没有明确的土地分类统计。

就建设用地的分类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 28个 (100%) 村庄均有村庄居住用地。大类表述包括集居住用地、村庄居民点建设用地、村庄 (村民) 住宅用地、集中居住区;中类表述包括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和宅基地, 其中仅有4个 (14%) 村庄用地分类中有明确的“宅基地”表述。

(2) 28个 (100%) 村庄均有村庄商业类用地。大类表述包括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村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中类表述包括商业用地、配套商业用地、集贸市场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

(3) 28个 (100%) 村庄均有村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类用地。大类表述包括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用地;中类表述包括行政办公类 (包含4种名称) 、文化设施类 (包含8种名称) 、商业设施类 (包含8种名称) 、医疗卫生类 (包含5种名称) 、教育设施类 (包含3种名称) 、文物古迹类 (包含2种名称) 、社会福利类 (包含2种名称) 、宗教设施类 (包含1种名称) 。特殊情况, 《北京市北沟村庄规划》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包含了商业设施的功能;《安徽省金寨县响洪甸村庄规划》则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划分为市场性公共设施用地和管理性、公共性公共设施用地。

(4) 14个 (50%) 村庄有工业类用地, 大类表述包括生产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中类表述包括村工业生产设施用地、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

(5) 3个 (11%) 村庄有物流仓储类用地, 大类表述包括仓储用地, 中类表述无。

(6) 28个 (100%) 村庄均有公用设施类用地, 大类表述包括公用设施用地、工程设施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中类表述包括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环卫设施用地。

2.3 用地分类与村庄经济产业发展相关性分析

在我国村庄发展经济的方向取决于村庄所处区位、地理条件、资源优势等诸多因素, 村庄用地规划调整也与经济发展的进程关系紧密。以下根据村庄主导产业类型, 对于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不同类别村庄进行举例说明 (见图2) 。

2.3.1 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村庄

以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南口前镇王家堡村为例, 村域面积6331公顷。其中林地5688公顷, 占比89.84%, 耕地面积481公顷, 占比7.61%, 属于典型的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村庄。王家堡村第一产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50%, 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农业包括传统种植、林下种植和百合花种植。畜牧业包括林下养殖和传统养殖。第二产业收入占全村收入的35%, 包括食品加工、矿产和运输业。第三产业收入占全村收入的15%, 包括零售商业、旅游业和餐饮业 (见表2、图3) 。

用地规划后, 重新规划耕地用地, 增加了公路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 发展方向巩固农业为主导产业, 通过加强农业生产配套服务设施, 发展村庄林下经济, 扩大林下经济生产, 延伸成为林菜模式、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禽模式、林蛙模式、林采模式, 形成从生产、贮运、加工到流通的产业链条并逐步拓展延伸。引导村民高效、合理的利用林地资源, 形成主导产业明晰, 产业集中度高的新型农业主导型农村经济。

2.3.2 以工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村庄

以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龙山镇方家河头村为例, 村庄规划用地面积为71.43公顷, 其中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57.2公顷,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238平方米。全村共分三个自然村, 人口相对稳定, 保持在2400人左右。方家河头村地理属于半山半稻区, 生态资源优良。

第一产业中耕田以水稻、黄花梨为主要作物, 林地种植以杉木、毛竹、杨梅、桔子、茶叶为主。第三产业发展尤其突出, 目前全村有个私企业56家, 主要生产电烙铁、计数器、家用电器、五金塑料等, 其中电烙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是全国电烙铁的主要产地之一, 产品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 (见表3、图4) 。

用地规划调整后, 工业用地占比不变, 而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占比增加, 耕地比例大幅减少。根据河头村的产业结构, 将居住、商业服务业、交通设施等用地占比增加, 增强了对村内企业的支撑力度, 耕地占地比例的大幅减少从侧面体现了村内工农业分配的侧重。

2.3.3 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村庄

以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为例, 北沟村村域总面积约294.6公顷。村庄建设用地总面积约13.33公顷, 村庄两侧山体以干果林为主。村庄容积率约为0.5。全村常住人口356人, 属于中等规模村庄, 目前村庄人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338平方米/人。村庄地处丘陵地区北高南低, 村庄沿山体谷底地势呈带状分布, 村民住宅依山势分布于河谷两侧台地, 以院落形式为主。

该村第一产业目前以干果类 (板栗、核桃) 种植为主, 果树 (梨树和柿子树) 种植为辅, 干果类种植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第三产业发展良好, 主要包括村集体餐厅、瓦厂特色酒店和村民农家乐的经营。村集体出资注册成立了餐饮公司, 配以特色民俗旅游吸引客源, 拉动全村民俗接待和农家乐的发展, 同时向村民订购板栗、核桃等土特产品, 在增加集体收入同时, 提升农产品附属价值为村民提供就业和增加收入。目前此餐饮公司是村庄集体收入的主要支撑, 2012年年收入可达到150万元, 极大的拉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见表4、图5) 。

用地规划调整后, 北沟村在继续巩固第一产业, 规划保持林地的原有用地规模, 并在农业产业由村集体经营之后, 统一规划为板栗林种植区和生态林打造区, 通过发展农业观光、体验等扩展产业和改进林地的管理和经营方式等手段, 提高产出效率, 扩大旅游宣传, 增加就业机会和旅游收入。村民由沿山体分散居住改为集中居住后, 减少了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 增加绿地面积, 提高了土体使用效率预留村庄旅游产业用地3.5公顷, 结合村庄发展定位实施提升改造, 作为特色旅游接待设施。通过用地调整集中规划第三产业, 解决村内旅游产业参差不齐、缺乏管理的现状。

3 案例分析对于村庄用地分类指南编制的指引

3.1 用地分类的改进原则

3.1.1 应体现保障农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的功能

28个 (100%) 村庄均有村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类用地、公用设施类用地等建设用地需求的细化和落实, 与国家相关政策中提到的内容相符, 充分体现了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高度重视。

3.1.2 应因地制宜的结合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

农村通过土地的方式运作, 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的发展, 结合自身资源、特色的优势, 不仅增强了对村内企业的支撑力度, 还体现了村庄自身主导产业的特色, 凸显农村特色。

3.2 用地分类的改进方向

3.2.1 明确非建设用地, 突出农村特色

《镇规划标准》 (GB50188—2007) 中没有提及村域非建设用地分类, 只是将镇用地中的水域和其他用地分为:水域、农林用地、牧草和养殖用地、保护区、墓地、未利用地、特殊用地7类。在28个村庄规划成果中, 明确提出非建设用地的有仅有一半 (14份) , 且非建设用地仅划分为水域和其他用地, 未提及村规划最具特色的农用地等内容。然而, 村庄规划只有通过控制和引导村域空间的发展, 包括乡村山、水、林、田、路的空间发展引导, 村域各类空间管制以及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才能实现对乡村田园风貌的保护, 充分体现农村特色。

3.2.2 增强产业用地灵活性, 利于操作管理

通过对28个规划案例中建设用地的类型研究, 由于村庄建设情况各异, 村庄建设用地的类型和数量均有所不同, 如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生产用地、旅游服务设施用地等。因此, 对各类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配置, 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

3.2.3 明晰宅基地的用地分类界定

在我国, “宅基地”面积约占农村建设用地的3/4, 是农村用地特有的组成部分。农民财产权利的核心点之一就是宅基地, 难么, 用地分类过程中农村宅基地将何去何从。“试点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和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的提出我们认为是在研究宅基地流转实施的可能性。农村用地分类中关于宅基地性质的界定, 宅基地的经营性 (如农家乐、进行商业经营活动) , 参考城市居住用地分类有一定可操作性。《镇规划标准》 (GB 50188—2007) 依据居住建筑层数将居住用地分为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该种细分方法旨在满足城市 (镇) 对不同类型居住用地提出不同的规划设计及规划管理要求。但此思路不能体现村庄建设的管理重点, 不具备农村特色。

3.2.4 完善服务设施, 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缺乏村庄用地分类及各类用地配比指导, 土地难以集约利用。农村产业发展得不到有效指引, 农业现代化进程无法有效推进, 二产无序发展, 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三产发展得不到直接引导, 发展缓慢。

3.3 对于指南编制的指引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的发布, 在用地大类划分方面将村庄用地划分为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体现村庄规划的全域覆盖, 同时考虑到村庄建设用地的权属性质, 将其划分为“村庄建设用地”和“非村庄建设用地”, “非建设用地”的划分则体现了农村的特色。

在用地中类方面, “村庄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村民住宅用地、村庄公共服务用地、村庄产业用地、村庄基础设施用地和村庄其他建设用地。其中, 出于尊重村民对于住宅用地使用的主体地位, 强调住宅用地的使用者是“村民”, 将其限定为“村民住宅用地”;为体现盈利性与公益性公共设施的不同属性和管理要求, 本《指南》将商业用地从“村庄公共服务用地”里剥离出来, 将公共服务类用地单列, 强调农村公共服务事业的重要性, 完善社会保障;考虑到村集体所有的此类用地规模较小, 为避免用地划分过于零碎, 便于管理, 与村庄产业相关的用于生产经营性质的用地统一归为“村庄产业用地”, 实现产业用地的灵活性划分。

通过对于村庄建设与非建设用地、集体与非集体等用地的划分, 体现现阶段国家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通过产业用地的划分, 形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先导研究, 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政策提供支撑。

4 结语

本文中对全国村庄规划示范案例的研究作为《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基础研究工作中的一部分, 将地方实施现状及编制方向进行梳理, 为指南的编制提供了具有时效性和参考意义的样本, 支撑了指南研究的框架, 对指南的起草和编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1号) .2014.

[2]201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

[3]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2009.

[4]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0]155号) .2010.

[5]村镇规划标准 (GB 50188-93)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 50137-201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祝阳部分村庄简历】相关文章:

简历的组成部分05-31

个人简历中优势部分有哪些06-10

村庄村庄规划范文05-24

村庄改造05-26

文明村庄05-10

村庄搬迁05-09

村庄布局05-24

村庄环境06-17

村庄整理06-21

大村庄作文04-14

上一篇:前高考状元谈物理学习经验的下一篇:mpa论文参考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