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地籍调查

2024-06-25

村庄地籍调查(精选三篇)

村庄地籍调查 篇1

1 农村地籍测绘方式

第一, 解析法。解析法是根据宗地的形状选定界址点, 并到实地立桩定界, 利用测绘仪器野外测量界址点坐标。解析法农村地籍测绘必须以全面的地籍平面控制网为基础, 在无控制网的农村地区, 可利用GPS技术与常规测量技术布设相应的地籍测量控制网。村、乡、县的行政区划界限有一部分以道路河流为分界线, 有些缺乏明显的标志, 有的存在争议, 境界线的调查需要邻界指界人必须同时到现场指界, 确定境界点位置。界址点的测定采用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等直接测定。而宗地内部的道路、河流、池塘、地类界等, 可以用平板依法、距离交会法等图解法测定。农村地籍图的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各级行政线及行政区域名称;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和地籍编号;各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界址点和界址线;土地利用现状的地类、地类界线、现状地物以及符号等;重要地形信息;图廓线、图名、比例尺、指北针等。

第二, 图解堪丈法测绘农村地籍。根据实地勘丈元素采用距离交会或截距法等利用几何关系图解确定界址点位, 不实地测定界址点的坐标, 由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此法精度低, 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界址点的测量, 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有图解的图件精度一直的情况下采用。要收集测量区域内的控制成果、现有的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平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籍调查表等基础资料等, 野外地籍查阅, 修补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界址点的确定、宗界线的划分等诸多地籍信息数据均由此而来, 依据资料以及修补测结果, 编制满足土地管理部门要求和精度可靠的地籍图。坐标量算采取图解或在数字化仪上采集等方法, 其精度将受到基础图件精度、仪器移位、偏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尽管以图幅理论面积进行控制, 然而精度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第三, 采用航测法。农村宗地的界址点一般位于明显的线状地物, 位置收地物隐蔽的影响较小, 摄影与地面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农村地籍测绘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先进行航摄相片的纠正、判读、调绘与修侧, 航摄像片经过平面与高程联测、控制点加密及纠正后, 制成一定比例尺的像片平面图。调绘判读的重点是地籍图必须具备的地籍要素和重要地物, 对于像片图上需要补测的地物, 可以根据明显的地物点, 采用交会法或截距法补测。当补测的地物多、范围广时, 应布设图根控制, 用平板仪或经纬仪测记法在像片图上实测, 也可用薄膜图纸实测后, 根据固定地物测绘, 将地籍要素和重要地物转绘到聚酯薄膜图纸上, 完成地籍图的编绘。

2 农村地籍调查面临的技术问题

第一, 宗地划分。宗地是低级调查的基本单元, 是被权属界线所封闭的地块, 一地快内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用, 而其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 也成为宗地或共用宗或混合宗。农村地籍调查中, 宗地划分是一个技术难点, 牵扯地籍调查的详细程度, 测量界址点的数量以及经费的计算。对于宗地内明显不同用途的只要在宗地图或宗地草图上标明地类界线即可, 不必划分不同宗地, 但对于被国有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分割的可分别划分宗地;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体共同使用且无法分清所有权界线的, 单独划出, 按共有宗地处理;对于一宗地权属范围内包含的其他集体所有的“飞地”则需要单独划宗, 以上处理方法的核心就是将所有权作为农村地籍中宗地划分的唯一标准, 不再考虑内部土地差异, 同时这也考虑了机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时, 土地所有权宗地编号与土地所有权宗地编号的衔接预留接口。

第二, 测土比例尺选择。农村地籍调查时为了农村地籍土地登记, 必须完成相应的地籍图制图工作。地籍图制图时地籍调查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其比例尺决定了界址点测制的精度范围, 决定着地籍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也决定了地籍图的方法和要求, 地籍图比例尺对地籍调查技术方法起决定性作用。地基图件比例尺的选择涉及到制图综合和野外测图要素的取舍及测图精度的保证。地图学上, 把图面上0.1mm所对应的实际距离成为比例尺极限精度, 一般以其10倍代表该图的长度可量精度, 在我国城镇地籍调查中, 地籍测量规范规定了地籍图的的基本精度要求, 也规定了各种比例尺下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要求。在农村地籍调查中, 也可以将城镇地籍图的基本精度和各种比例尺地籍图的控制点精度作为参考。农村地籍图的比例尺可以选择在1∶1000~1∶10000比例尺之间比较适宜。农村地籍调查主要为了解决权属争议, 权属争议决定了界址点的精度, 只要界址点精度一旦确定, 地籍图测图比例尺范围也随之确定, 具体选择哪种比例尺将取决于本地区权属争议的最小距离。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 用测量的方法进行高精度的农村地籍调查, 工作量非常大, 无法满足现阶段地籍统一管理的要求。我国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但这些资料与地籍资料存在很大差异。土地利用现状是为了弄清楚我国土地资源及利用情况而进行的, 土地利用现状的成果主要用于土地的利用监督管理上, 资料主体仅具有技术经济的特征, 地籍调查主要是为了弄清土地的权属情况而开展的, 地籍调查资料主要用于权属管理并为其他部分提供技术服务, 资料的主题不仅具有技术研究的特点, 而且具有法律效力。利用土地详查的成果图则不能满足农村地籍调查的需要, 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以行政村为单位, 调绘的土地权属界线只是到村一级, 全国乡镇、村、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拥有土地的大致比例为1%∶9%∶90%, 其图件资料无法满足土地所有权确认到组, 另外, 土地利用现状的图件资料的比例尺精度太低, 也无法满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需要。农村地籍调查既要考虑农村地籍本身的特点, 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料, 选择一种适合于本地区的农村地籍调查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贾峻峰.地籍测量基本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 2009 (2) :77.

村庄地籍调查 篇2

深度探讨变更地籍调查及地籍测量的方法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变更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变更地籍调查的实施流程,尤其着重探讨了变更地籍测量的方法,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5)分类号:P2关键词:城镇 变更地籍调查 地籍测量 权属调查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经验做法 篇3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X县委、县政府对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X为组长,主管副县长X为副组长,相关委局负责人为成员的X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领导小组。县国土局也成立了以局长X为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及各国土所所长为成员的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主管局长X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又下设野外调查组、技术指导与后勤保障组。外业调查组从局机关和二级机构中抽调了X名业务能力较强、能吃苦耐劳的同志,又从社会上聘用了X名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共X人分成X个调查组;技术指导与后勤保障组由地籍科长、地籍科三名业务骨干和两个协作单位的工程师组成。由于调查期间正逢酷暑天气,长期的野外作业使许多同志出现中暑、脱水现象,局里又专门抽调X名同志作为一线补充人员。健全的组织机构为我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规程,统一标准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城镇地籍调查规程》、《X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结合我县实际,城镇地籍更新调查项目于2006年X月开始招标,专家组于X月X日对竞标单位的标书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评审,一致推荐由X地质测绘院承担县城区域的地籍更新调查工作,X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承担乡镇区域的地籍更新调查工作。X月X日正式与协作单位签定合同。

权属调查工作开展之前,我局就同两个协作单位,针对权属调查的相关技术问题召开碰头会,对规程中明确规定的,要严格按规程操作;没有明确规定的,协商出统一的操作标准,以便一线的同志操作,保证调查成果一致性。两个协作单位均按照事先统一的标准,各自培训测量区的权属调查人员。由于准备工作充分,使X月X日开始的权属调查得以顺利进行。

(三)多方筹资,保障经费

这次城镇更新调查工作,得到了X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所需经费主要由县财政负担,X县国土资源局也克服重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X万元,用于购置器具、印刷表册、发放野外作业补助等,使权属调查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二、问题与对策

在更新调查开始前,我们请主管县长在县电视台发表专题讲话,在调查区域张贴公告X份,可是,由于权属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仍有个别人不够理解、不予配合,致使我们的调查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地籍调查表》中个别邻宗地缺少签章;户主身份证明材料及权属来源资料根本不予提供等。虽然外业调查的同志们三番五次上门解释,费尽口舌,但收效甚微,严重影响调查工作进度。为此,我们决定先做调查,权属资料能收多少就收多少,对拒不提供的,待其进行土地登记时补齐,尽量缩短权属调查时间。

三、下步打算

权属调查工作仅仅是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的先期性、基础性工作,该项工作现已全部结束。下一步,我们将督促技术协作单位尽快完成地籍测量和建立数据库工作,为早日完成宜阳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争取时间,奠定基础。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经验做法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上一篇:超媒体学习系统下一篇:急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