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世博会远大馆建筑节能的调查报告

2024-05-21

关于上海世博会远大馆建筑节能的调查报告(精选2篇)

篇1:关于上海世博会远大馆建筑节能的调查报告

关于上海世博会远大馆建筑节能的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观了上海2010世博会,并着重对世博会远大馆建筑节能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调查:

一、节能理念及方法

绿色,代表环保、代表低碳、代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贯穿整个世博会的建设过程,也为远大馆所重视。而在远大馆,这种理念被更具体的理解为传播建筑节能和空气健康,让观众体验人类未来健康而朴素的生活方式。

在远大馆,通过建造理念方法的革新、节能材料的应用,将未来生活的方向清晰的展现的参观者面前。

二、成果展示

远大的节能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其在世博会的展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一天建成远大馆

一天建成一座房屋,或许是天方夜谭,但远大却做到了,在24小时内建成一座6层楼高的建筑物,即远大馆。这24小时内,远大的工作人员完成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土建和装修,包括所有主题构件及门窗。

远大通过工厂预制所有部件,在现场进行组装这样做的好处除了大大节约人力物力,其建筑垃圾只有传统施工所产生垃圾的1%,此外,该建筑的耗能也只相当于传统建筑的20%,生动体现了上海世博会“低碳、节能”的理念。而且,这座远大馆通过国家抗震9度测试,达到全球最高等级,且较其他同类建筑节省6倍原材料、5倍能源,可谓是优点多多。

这是远大将自身关于建筑节能的成果,用最直接的方式展现在参观者面前,惊讶之余,作为即将从事建筑行业的一名学生,我对未来的建筑节能发展更有信心。

2、不用电的空调

夏天到了,空调给人们带来凉爽,但其耗电量也是众所周知的,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对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而远大20年前就发明了非电空调,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今天,观众在诺大的世博园区各个场馆体验到的凉爽空气,正是来自远大这项神奇的发明。而更神奇的是,由于用火直接转换为冷,省掉了电空调所需的5次能量转换:燃料转热能(锅炉)、转机械能(蜗轮)、转电能(电机)、又转回机械能(压缩机)、最终转为冷能(换热器),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每次能量转换都伴随着损耗,因此,电空调比非电空调多耗能2倍。在世博园区,非电空调因节能而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种了400万棵树,一片32平方公里的森林。

伸手触摸空调外机的铜管,一片冰凉,馆内凉爽舒适的温度也更进一步说明其制冷效果非常好。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保节能的不断重视,这项科技成果一定会早日进入普通人家。

3、节能房屋建筑

对于未来的房屋建筑,远大也有自己的理解,节能、健康,打造生态极简主义建筑,这也是远大馆的造型亮点。

在节能科技体验厅,展厅外设置的一个零下20°C的环境,展厅内用不同厚度保温层墙体、不同材料的门窗框以及不同层数玻璃的窗户,进行保温效果的比较,通过实时显示的温度以及感官的触摸,让参观者亲身体验节能产品的优势。

而这座远大馆展示的节能住宅,窗户要是多层的,并且是塑窗框,这样能有效隔热。遮阳要从传统的内遮阳转变成外遮阳,室外的热量才能最实际的被停留在户外。墙体进行厚保温,就像给房屋穿了件外套。这样的建筑,其能耗仅相当于常规建筑的20%,却比常规建筑舒适的多。

三、未来前景

远大馆里呈现了一个“生命手机”的造型,通过这样一个其实是手机和空气质量监测仪器的混合体,发给参观者一条生命短信,让参观者真正明白,如果想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必须“做三件事”:一节能、二节能、三还是节能,因为浪费能源直接制造空气污染。而在空气污染尚未彻底消除的年代,每个公民应该随时随地用科学仪器来了解空气、来监督污染,并尽可能用空气净化机来减轻室内污染,毕竟,人有90%时间是在室内。

在未来,人们更多的会寻找一种健康、节能、绿色的生活方式,这是对我们这一代建筑工程人员的要求,也是我们工作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这也是远大馆的主题,寻找70亿人的方向,真正找到生命需要的方向。

篇2:关于上海世博会远大馆建筑节能的调查报告

尼泊尔馆 荷兰馆

太空家园馆(国内航天科技集团等航空业企业馆)震旦馆(台湾震旦集团企业馆)

刚说完尼泊尔馆是与众不同的冲洗照片,他们就发来了最新的电子效果图。尼泊尔馆已经完全“改版”了。请看新图。

中国馆

中国馆的设计理念是:东方之冠,天下粮仓,又使用了“斗拱”的形态。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元件,在中国古建筑史的早期,斗拱解决了屋檐外伸的难度。但在后期,要达到轻盈外翘的屋檐,已经不需要如此复杂的工艺了。但是斗拱没有消失,因为它已经成为等级森严的中国文化的一个表现元素——斗拱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成为整个建筑的度量标准,而且不同级别的国民,可以给自己的房子使用多少层斗拱,有着严格的要求,就像现在不同级别的官员可以配不同档次的车一样。斗拱由“斗”和“拱”相互支撑穿插、层峦叠嶂而完成其支撑功能,也象征着中国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人脉牵连,互为协助。当然,也可以联想到“勾心斗角”……因此,中国馆的设计理念可谓非常之中国。它的“冠”和“仓”的形象,表达了中国人对城市富饶的期望。毕竟,中国人千百年来对人丁兴旺、物资丰富有着孜孜不倦的渴求。西方的极简美学、极限环保的理念是不可能让中国人打心眼儿里照单全收的。一个古老的国家,如何在传统思维和现代危机中找到平衡,确实不易。它不是我们上一代人的事,中国馆的设计带给我们的也也不应该仅仅是质疑。未来中国,正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从现在开始的努力。

西班牙馆

说到西班牙馆,大家需要认识一下它的建筑师。她是国际顶尖建筑界里屈指可数女性,她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以及与中国不浅的渊源。这位女设计师塔格利亚布,她的丈夫米拉莱斯,曾被西班牙建筑界普遍认为“继承了高迪衣钵”,并“最有可能超越高迪”的天才建筑师。他的作品像高迪那样,颠覆了地平线,观者只能张大了嘴,发出“房子还可这样”的惊叹。在接受采访时,这名建筑师说:“做建筑就像品尝美食一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城市的精华吃进肚子。”可惜天妒英才,2000年,年仅45岁的米拉莱斯因患脑瘤突然去世。从那时起,我们的女建筑师从丈夫的光环里走出来,慢慢显现出她的才华和毅力。丈夫去世后,她没有流一滴眼泪,因为她要忙着把丈夫留下的11个仅仅停留在构思和图纸上的建筑工程,全部变成现实。在质疑声中,她赢得了肯定。

如果有人看过北京奥运纪录片《筑梦2008》,可能会记得这个场景,在国家体育场馆设计方案的遴选会上,不同专家评委对当时还在图纸上的鸟巢方案展开了争论。在这部电影里,有一位外国女设计师,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鸟巢的喜爱。她就是塔格利亚布。她担任了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场馆和游泳馆设计方案的评选。

西班牙馆将采用藤条作为外立面材料,这种材料是西班牙当地的特产,将在西班牙完成编制加工后运到中国,组装在钢结构的外面。好吧,塔格利亚布说藤条房子能防暑降温,透射光线,环保又好看。究竟是不是这样,要等世博会开展时,去实地体验了。这幅图片不能完全展现出这个建筑的魅力,实际上它有着波澜壮阔的曲线。西班牙参展方官员告诉我,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任何形状,佛拉明哥裙摆,或者中国龙。在这种不常见的曲线建筑里,空间和时间将会带给你另类体验。

以色列馆

我对以色列这个国家,没什么概念。只不过泛泛这几个词:古老的,战争的,宗教的。

但它的国家馆效果图刚一推出,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此现代而优美。它叫“海贝壳”。恕我无知,我以前并不知道以色列是个拥有海的国家。俗气点说,世博会拓展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其实,仅仅站在这一群不同肤色,不同脸型,不同体型,不同服装,不同语言,不同气质的各色人种当中,已经能让你觉得,世界是多美的奇怪,多么的赞叹!(参展者大会期间,我在那条走廊上,看着一批一批的参展方从我面前走过。)

建筑师说,石头是以色列的历史建筑材料,在犹太人的观念里代表着坚固。而玻璃则是现代的象征。这两种材料,以双手交握的形态彼此融合,而这个形态,还表达了建筑师对中国文化的敬意 ——太极。在我接触的一些外国参展方中,很多以建筑,或者其他方式,向中国——本届世博会组织者示好,并把中国文化与他们的文化的共通之处展示出来。这种文明在交流中产生的美妙和音,是令人享受的。这也是世博会举办的意义之一。

以色列馆设计师多顿崇尚老子,老子影响了他的建筑理念——和谐。他曾在1984年来过中国,迷恋那个年代中国的小城镇,自然与人如此“和谐”地共存。很可惜,现在不是这样了。不少参展方对中国城市之大,发展之猛深表“惊叹”。我,该如何作答呢?

丹麦馆

丹麦有什么?小人鱼!那是雕塑家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创作的。这张设计图没有把美人鱼显示出来。丹麦参展方异想天开地想要把美人鱼铜像运到中国,放在丹麦馆的中央。96岁的美人鱼从没离开过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安徒生的家乡。

为了这个奇思异想,丹麦哥本哈根市议会像模像样地进行了投票,有36名议员支持,12名议员反对。最终哥本哈根市政府同意将“小美人鱼”铜像安置到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在那里坐上184天。

文明真是个很奇怪的体系吧。两个距离遥远的国家商量把一件铜器不远万里地运来运去,还有一帮人郑重其事地投票!文明的交流,真的如此重要。

届时中国也将有一件雕塑展品在丹麦展出。这叫礼尚往来。

丹麦人还说,丹麦馆设计理念受了上海南浦大桥的启发……OMG,就是我每天一圈、一圈、一圈绕上来绕下去,绕得头晕的大桥。我只能说,西方人真是很浪漫……

法国馆

参加了法国另外一个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的奠基典礼。哦……美丽的法兰西,到场的每位法国来宾,都有着精致的面庞,修长的身材,得体的衣着,优雅的举止,和弥漫的香水……不能不说,这是个被老天厚爱的人种,并且可以窥见他们有着和中国一样古老而博大的民族历史。(如有人习惯发扬狭隘的民族主义而不小心从上文中读解出某些含义,那就当我没说。)

法国人又充分发挥他们浪漫享乐的特性,把这座法国国家馆命名为“感性城市”,意在调动参观者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另外还有“动感”和“平衡感”。你是否觉得,在城市里生活久了,很多感觉都会消退麻木呢? 让人恢复敏感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在自然和人居之间找到平衡。这座法国馆力图展现具有现代感,但又借鉴历史智慧的法式园林。馆的周边有水池,园林好似漂浮在水上的建筑。当然,里面除了尚未透露的展览内容,还少不了法国美食。

还有一个重量级信息要提前告知大家,那就是,世博会期间法国馆将举行集体婚礼哦!有迪奥婚纱,还有法国重量级人物证婚,阿兰-德龙出席。幸运的几对儿还能免费去法国渡蜜月。哦!想要报名的小情侣们,可以开始憧憬啦。报名即将启动。

意大利

这次,意大利馆呈现出了德国般简约严谨的设计。不,意大利人其实仍然是活泼奔放,天马行空,因为这个设计并不是个盒子,而是一把游戏棒。

意大利人称为“上海”的游戏棒

很奇妙,这个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的“挑棒子”的游戏,在意大利被称做“上海”。(我从小玩到大还不知道这游戏和上海有什么关系)小棒子一把撒下去,勾勾搭搭,交织穿插,就成就了意大利馆的灵感。有时候被屋顶罩住的部分不重要,中间留出的那些缝隙,才是我们最后得到的,充满特殊氛围的空间。从游戏棒最终演变成的建筑,由几个小盒子组成,这些盒子的规模更便于拆卸组装。

意大利馆还承载了另一个意大利和上海的共同回忆,那就是,这些“盒子”之间的小径。它又被称为“刀锋”,就好像是一把刀把盒子切出的刀口一样。众所周知,上海的石库门建筑非常紧凑,栋与栋之间常常留出狭长的小巷。二战前,意大利的民居也有这样的特点。它们被用于意大利馆这样一座现代建筑中,还具有通风、透光的作用。

题外话:当今设计师很喜欢拿“缝隙”开题。就是我所说的“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这个空间带来的感受,表达了设计师的一些理念。比如李布斯金的代表作柏林犹太博物馆,通过建筑中强烈的刀锋般的切口、窄径,让穿越的人感同身受犹太人曾经历的苦难。

日本馆

芬兰馆

英国馆

波兰馆

加拿大馆

瑞士馆

卢森堡馆

德国馆

挪威馆

世界气象组织、中国气象局共建的气象馆

新加坡馆

韩国馆

尼泊尔馆

荷兰馆

太空家园馆

震旦馆

非洲联合馆

上一篇:经济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学生会自律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