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习心得体会

2024-05-21

经济学习心得体会(共6篇)

篇1:经济学习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学习心得体会

沙县夏茂第二中心小学工 林振勤

近段时间,通过三明电大继续教育培训平台学习了“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课程,使我进一步认识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下面,我就低碳生活谈一下几点学习心得。

1、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是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但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2、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信礼德”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通道。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如我国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其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诸如电力、烟草、钢铁、矿业等行业均是需耗费巨大的碳、油、电资源为代价而发展,由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使我国深受其害,酸雨、光雾、天灾不断,高碳经济虽然带来了一定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污染却给人民带难了深重的问题与困难,在治理污染中我们也损失了许多经济发展速度,如何能在低消耗、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无污染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需要全体人民思考与讨论。《低碳经济》就为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了解低碳经济,更新思想观念,增强低碳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低碳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3、作为个人,要身体力行,努力保持低碳生活。“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每个人都要身体力行,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努力保持低碳生活。比如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做起,每周少开一天车,少乘一天电梯,少开一天空调等等。

4、作为教师,要向学生加大宣传,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着力营造节约集约利用各类资源的良好氛围;要在引导热点问题上下功夫,通过入情入理、深入浅出的宣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低碳生活;还要在树立低碳新形象上下功夫,突出典型宣传,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先进典型鼓舞人。其实,我觉得“低碳”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平时生活习惯稍微注意一点,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低碳”。提倡低碳生活,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拯救地球,为人类健康、和美生活作出努力,创造一个处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美好家园。

篇2:经济学习心得体会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也是我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经过几周的学习,我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有个全面的理解,反思过去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循环和低碳观念几乎还是空白的。所以,就先自我检查一下我的工作环境中有哪些与低碳原则不相应的地方吧

首先,是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对于医疗系统而言,一次性医疗用品越来越多的应用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了吧。最初是基于标准预防的概念,为了保护患者也是保护工作人员,而后来,我们渐渐习惯了一次性医疗用品带来的便利----便宜、干净、方便,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应用范围也在悄悄的扩张,从最初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垫单到现在包括注射类、导管类、敷料类、缝合针线类、放射性类,透析类,骨科类,中心静脉插管类,试剂类,卫生用品,护理器材及临床需要的其他器材,一次性医疗用品几乎涵盖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就在我们尽情享受一次性用品带来的方便的同时,我们也在制造越来越多的医疗垃圾,因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特殊性,这部分医疗垃圾是不可回收的,而且基本上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对其的处理也极简单,焚烧或是破碎掩埋,不论是哪种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都不容小视,而其浪费的能源更是无法估量的。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活等-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必然选择。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毫不保留地为人类提供各种赖以生存的资源,而我们却不知道珍惜,还随意地毁坏自然资,比如森林砍伐,比如废气排放,导致泥土流失,树木被黄沙替代,破坏性风暴增多,生物种类减少,这些都是人类造成的。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多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危害,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氟氢烃等都对人体有着较大的危害。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和尘埃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工业废气中的尘埃颗粒还会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并且使臭氧层受到破坏,致使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了,甚至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最新研究表明,当年的尼德兰人就是在气候突变中灭绝的。气候变暖真的导致灾难吗?人们的疑虑不是没道理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和我们有关系?当然,人类只要呼吸便会排放二氧化碳,可是总不能不让我们呼吸吧?这应该是那些轰轰向天空吐出一团团黑烟的化石能源企业的责任吧,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才是导致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可是我们和那些能源企业的距离真的不相干吗?会有谁想过,这些消耗制造大量二氧化碳的企业最终把生产出来的能量输送哪里?谁又是他们的消费者电灯.....哪一样不需要消耗能量?在升入高空的二氧化碳中,你“贡献”了多少?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电脑,电灯,空调,任何电器一旦不用了应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使用节能电灯泡,一只的照明效果顶的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能灯,节约的电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选择节能空调,温度不要开的过高或过低,这样不但耗能,而且让人不舒适,削弱了人体自动调节体温的能力;多步行,骑自行车,坐轻轨或地铁;电视机屏幕不要太亮,调成中等亮度,则既能节能又能保护视力,小动作,每年就可以省电50我们面临是日益恶化的环境,让世界变的更美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是基本国策,我们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自己,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大规模使川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脑,80%,如果全国使用3亿台电视机,仅调暗亮度这个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人范围研发

空调,11W节能灯12亿只节义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手机,热水器,亿度。即将枯竭的化石能源,其实只要举手之牢就能的路,从国家利益和长远战略目标出发,安排好有关低碳经济的战略部署和时间表.必须从传统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和零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型和资源循环型产业转变.既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又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篇3:经济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据上海证券报报道, 自10月份以来, 国务院共召开5次常务会议, 每次会议都有稳投资或促消费的政策出台。与此同时, 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4个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意见, 分别涉及内贸流通、体育消费、科技服务业和进口。国研中心专家表示, “这些扩内需政策, 具有中长期结合特点, 既能稳增长又可促进结构调整。”

具体而言, 10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 促进有效投资;10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 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11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是决定削减前置审批、推行投资项目网上核准, 释放投资潜力。

相比投资, 国家在促进消费方面政策更多、力度更大。

自10月下旬以来, 几乎每隔几天, 国务院都会有一项新政策出炉。20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8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9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 要求重点推进信息等6大领域消费。

11月份则是以刺激进口消费政策开局。6日, 国办发布《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 明确要求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15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决定, 实施普遍性降费, 进一步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负添力。这些措施每年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400多亿, 有利于刺激企业和个人消费。

专家分析称, 经济“新常态”下, 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的宏观调控方式已然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精灌”、“滴灌”, 从上述扩内需政策就可窥一斑。政策精准地找出既能有效稳增长, 又可促进调结构, 既有利于当前, 又惠及长远的消费增长点和产业增长点, 如信息消费、网络消费等, 予以培育和大力支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创新驱动战略意图也贯穿在政策之内。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 “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 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 国务院在10月底出台《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到2020年, 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此后在11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确定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 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

不仅如此, 刚刚结束东亚之行回到北京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 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 提出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 疏导价格矛盾, 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

李克强指出, 当前CPI、PPI数据持续走低, 国际市场的输入性价格也在低位, 正处于价格改革的“窗口期”。原国家物价局局长李培初介绍, 物价水平较低就意味着价格改革有更大的空间, 目前价改的几个重点领域都处于工业生产环节, 传导至居民消费的周期较长, 而在通胀数据低时推进, 相对更为稳妥。

二、从全国产业五大变化看经济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认知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引导新常态。当前, 我国产业经济正在发生五方面新的变化, 把握这些变化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真正把握新常态, 采取新对策, 获得新发展。

一是从工业化阶段看, 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 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过渡到工业化后期, 重化工、房地产业增幅趋缓, 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主动力。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集约化程度提高, 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快融合发展。传统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兼并重组数量将明显增加, 企业集团化和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加快。简单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下降, 机器替代人加快兴起, 品牌、设计、专利、研发、网络、软件、数据等知识资本的作用日益重要。

二是从产业技术看,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缩小, 特别是引进和扩散国外先进技术的增长效应减弱, 必须由模仿学习向自主创新转变。我国传统产业在工艺、质量、管理、标准等基础能力上还有很多“短板”, 通过适用或先进技术改造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同时, 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全球兴起, 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 加快培育“四新经济”, 将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近年来, 东部沿海“四新经济”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

三是从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看, 能源利用将向高效、绿色、安全的模式转型, 传统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断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将实现高速增长。循环经济积极推进, 产业集群绿色升级进程加快。绿色、智慧技术加速扩散和应用, 绿色导向的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形成, 绿色制造和绿色服务业兴起。

四是从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看, 一方面, 优化出口结构, 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提高对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和产业布局调整能力, 化解我国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 基于我国非均衡发展和超大规模市场的特点, 引导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错位发展, 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各环节协同发展的格局。推进“一路一带”、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 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 推动东北新一轮振兴等。近年来一些发达地区已呈现出经济增速缓中趋稳、质量效益提高和结构优化的态势, 对部分地区因重化工业等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单一引起的增速下滑应给予更多的重视。

五是从产业政策看, 由政府主导下的“赶超型产业政策”逐步向市场机制主导下的“竞争型产业政策”转变。政府应打破路径依赖, 加快形成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管理经济办法, 不直接干预产业的具体活动, 着力于保持宏观政策稳定, 保障公平准入和竞争, 加强市场监管, 推动可持续发展, 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在产业发展环境的营造上, 主要是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法律和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创新、人才、资金、信息等基础性能力建设, 引导市场主体把握产业发展趋势, 真正建立起市场主导的经济运行体系。

四、面对经济新常态, 黑龙江省应采取新对策

面对经济中速增长的新常态, 我们正确认识, 主动适应, 积极应对, 采取六项新对策, 抓改革, 转方式, 调结构, 稳增长, 惠民生。

(一) 深化改革, 简政放权, 优化发展环境, 营造新制度红利

从改革抓起, 招商引资先优化自身的发展环境, 其中优化发展的硬环境是公共基础设计建设, 政府弱化审批是营造为企业服务的软环境。目前黑龙江省政政府采取三大举措:一是成立企业投诉中心, 给审批环节建立监督机制, 给企业家建立维权机制;二是要求各主管部门每个季度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实行政务公开, 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削减行政审批权力, 近两年共削减317项行政审批权利, 同时采用网上审批提高效率更公平、公正。

(二) 加强宏观调控, 采取必要的微刺激

不搞强制刺激, 后遗症太重;但要搞微刺激, 加大宏观调控, 长短项结合, 稳定经济保增长。例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刺激银行加大贷款, 结构性减税给企业减压, 小微企业取消营业税等等。

(三)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目前, 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16个行业产能过剩。例如钢铁的产能膨胀到10.7亿吨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水泥产能膨胀到31亿吨, 闲置三分之一。产能过剩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必须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 以此优化产业结构, 回归到良性可持续发展。

(四) 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聚发展正能量

从黑龙江的实际省情出发, 培育七个增长点: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信息消费业、生态旅游业、时尚文化产业。

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黑龙江有寒地黑土的原生态优势, 生产绿色有机的放心食品, 解决全国人民的舌尖安全问题。要凭借自身优势研发高端技术、生产高端产品、打造高端品牌、占领高端市场、瞄准高端人群、实现高端效益, 把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 做出规模, 做出效益。

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要延伸产业链,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金融、科技、商贸、物流、售后服务、服务贸易等等都属于生产性服务业。黑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要融合“两化”:一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二是制造业要服务化, 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促制造业转型升级上水平。

健康服务业:这个理念的提出是与世界并轨的表现, 中国人过去的观点是透支身体花大钱治“现”病, 今后要多锻炼, 调整心态;把钱花在治“未”病上。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 国务院为此专门召开了常务会议, 做了专题部署。

养老服务业:中国老龄化正在加快, 60岁以上的达到两个亿, 到2025年要达到4个亿, 养老服务业是面对夕阳人群开办的朝阳产业, 市场空间很大。

信息消费业:信息社会下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带来了的巨大市场空间, 信息消费将是将来的朝阳产业。培育这一消费新热点, 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生态旅游业:黑龙江有大森林、大界江、大湿地、大湖泊、大草原, 要把生态大省发展成旅游强省, 让游客冬天体验冰雪, 夏天避暑渡假, 以此延长旅游链, 扩大消费期, 培养新的服务经济热点。

时尚文化产业:借助欧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三大主体, 打造黑龙江的时尚文化产业, 尤其是俄罗斯文化, 在全国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 时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度融合, 共同助推黑龙江的经济发展。

(五) 实施科技驱动战略, 落实好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趋动内生增长”八字方针

在经济增长中速化的新常态下, 要加大创新趋动的力度, 为黑龙江的发展营造新的动力和后劲, 具体细化为五个创新出五力:

观念创新出活力。东北的落后主要是思想观念落后, 解放思想才能解放生产力。

体制创新出动力。黑龙江计划经济时代旧胎记很重, 体制落后, 能源工业比重大, 相对于南方省份黑龙江政府改革放权优化发展环境, 更加具有紧迫性和针对性。

结构创新出潜力。通过结构调整达到平衡点, 今后的发展才有潜力和后劲。黑龙江省由于计划经济留下的结构性落后造成上半年经济下滑, 遏制下滑要治本, 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融资创新出财力。面对企业有三个融资的新渠道:一是银行贷款, 二是上市融资, 三是租赁融资。拓宽三个融资渠道才能拓展财力, 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科技创新出竞争力, 黑龙江的高校资源很有优势, 科技成果转化的落地给黑龙江带来了希望, 黑龙江提出高校强省, 科技兴省的战略思路, 通过科技创新为企业提高竞争力。

(六) 出台三大举措和八个方面65条政策, 稳经济促增长

篇4:经济学习心得体会

一、 初级速成的市场经济激发了亢奋的高增长

中国30多年来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来源于市场经济所焕发出的巨大生产力和社会能量。同样的国度、同样的人群、同样的资源禀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却表现为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经济绩效,计划经济导致严重的短缺和贫穷,市场经济却创造了极大的物质繁荣,可见市场经济之威力。

曾几何时,有外国学者评论说“中国没有企业”,因为,那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厂长经理们完全没有利润意识,他们认为工厂的生产目的是为了完成国家计划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可以说是“为生产而生产”。所以,当开始改革开放时,经济学家们对企业领导人的经济学启蒙教育居然是反复告诫他们“企业是应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力图改变他们认为经营企业不用赚钱甚至不应该赚钱的计划经济意识,使工厂成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方式就是用最小的投入生产最大的产量,实现所谓“最小—最大”的投入—产出关系。要实现最小投入就必须尽可能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要实现更大产量就要拓展市场,而且要以“快鱼吃慢鱼”的方式迅速击败对手。于是,市场经济被理解为以利润最大化(或市场占有率最大化)为目标,以低成本低价格为手段,以快速扩张为策略的“血拼”式竞争。

不仅企业这样理解,各级政府也这样理解。为了给企业的“血拼”竞争助力,各地政府大力进行招商引资,竞相提供优惠政策和“特殊待遇”,包括低价格的土地、资源,低标准的环境保护准入条件,以及低社会保障的劳动力,直至减免税收和提供财政补贴等,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以低价格的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而且,还要实行“扶优扶强”的差别性政策,以帮助一些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就这样,浅显而易于接受的市场经济原教旨理念和自利“经济人”间丛林法则式的竞争观念,被注入极度渴望尽快摆脱贫困的中国大地,激发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强烈亢奋心态,促成了市场经济初程阶段的火热场景:投资、扩产、出口,圈地、“跑部”、寻租,引资、致富、暴利,做大、更大、最大……演绎出一个令世界震惊的中国和平崛起“奇迹”。历经短短二三十年,中国就从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9的国家,一跃而至仅次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地位。

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个极度亢奋的时期正在走向转轨换挡期,超高的经济增长率已经回归到虽仍属相对较高区间但已显著低于历史水平的平稳增长态势。经济增长率的显著下降,可能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和确凿的证据,表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正转向一个同前30年具有重大差别的时代。为此,企业、政府和公众都必须以对市场经济更深刻的理解来适应新的形势。

二、 企业家的市场经济理念从初级向中级提升

中国企业家是在市场经济初级速成教程的指引下进入市场经济发展大潮的,他们接受的信条就是:企业的经营目标甚至唯一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尽管中国上市公司很少分红,但上市公司高管仍然声称其经营目标是“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甚至连国有企业高管也相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国有企业也应同一般企业一样,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否则就违背市场经济的“经济人”原则。中国企业家们学到而且深信企业的职能就是尽可能多赚钱这一市场经济天经地义的教义。

在市场经济的初级教义中,以其原教旨理念为前提,假定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主体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行为。这原本是经济学的逻辑假定,即将所有的人抽象为完全没有信仰、民族、道德、文化等差异的工具理性决策主体,却被直接理解为现实中的真实,即认为,现实中的个人和企业具有经济人行为是正常的,理性的,而背离经济人行为就是不正常的、不理性的。谁如果自称具有超越经济人行为目标的愿望,则被认为是可疑的甚至是欺骗性的。这实际上就是相信或认定所有的企业在行为上是同质的,即都是按照微观经济学所描述的基本决策方式进行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经营活动。

从市场经济的初级理论上说,企业家们确实是把握了其基本原理,但这也仅仅是初级原理而已。依此原教旨精神,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程阶段,不少企业确实可以取得相当突出的竞争优势,一批又一批企业家以快速做大的经营理念,使中国工业化以开阔地展开的平推扩张方式,大规模进军一切易于进入的产业空间,在产业链的中低技术环节和层面上迅速完成市场饱和化过程,直至出现普遍性的“产能过剩”现象。

按照这样的逻辑,市场经济的效率和业绩被理解为,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最大规模产量,以最简捷的方式获取最大的盈利,以最短的过程实现高速增长和资产扩张。因此,尽管加工制造业成为中国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但技术门槛较低而盈利性最高的产业,例如房地产、采矿、大宗贸易和金融业等,以及虚拟性操作获益最大的经营行为,例如所谓资本运作、兼并重组、募资投资、证券上市等,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企业家们趋之若鹜的“时尚”。于是,“挖出来就是钱”(采矿)、“一倒手就是利”(贸易)、“坐着就可以钱生钱”(金融)就显得比“辛苦制造才能赚钱”(制造)更符合市场经济“高手”的标准。只要实体产业没有虚拟经济更赚钱,放弃实体产业投资虚拟经济活动当然符合市场经济的原教旨精神,似乎无可厚非。一位银行高管告诉我:某某企业家“曾经在我这里一天就赚18亿,现在花一个亿买一栋我们建的别墅不过是‘小菜一碟,还可以大幅增殖,而他的实体产品不过是一个不足为奇的广告‘故事。”这就是这个时代令人羡慕的“财富英雄”和商业精神。他们确实是30多年来的商业成功者和市场经济推动者,是创造成就的一代。endprint

不过,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中国市场经济的路数变了,市场经济初级教义的那一套不够用了。

首先,“有水快流”的时代正在过去,“水”(各种资源)越来越稀缺越来越珍贵了,其价格越来越高了,因而低成本资源越来越难得了。

其次,增长速度慢下来了,“井喷”式产能扩张的条件不存在了。各产业的“开阔地”已趋拥挤饱和,可拓展空间将是险峻的高地和深渊般的洼地。所以,平推式的产业发展技术路线越来越无效,除非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第三,经济活动的社会性(外部性)日趋强烈,生产活动决不可“如入无人之境”,而必须将环境影响、利益相关者关系、增长的可持续性等置于重要关注议题。

第四,作为工具理性的“经济人”假定,将最终服从于更深刻的价值理性逻辑。因为,以经济人理性假设为逻辑基础的“利润最大化”、“物质财富拥有最大化”等,本质上只具有工具意义,而没有效用意义,只是心理偏好,而不是实质幸福。特别是,“企业”不过是虚拟的利益主体,自然人才是实质利益主体。所以,市场经济的理性逻辑最终应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性假定。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进入了市场经济的中级教程门槛。

同样,以“经济人”理性为假设,工业化不过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假定人类具有追求物质财富的本能又被直接推演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其实,即使是从纯粹理性上说,物质财富和企业利润也都不会是人类行为最终的价值目标,因此,也不是工业化的价值目标。从价值意义上说,工业生产的根本性质是将原本对人类无用的物质转化为对人类有用的物质,这样的经济活动称为“采掘业”和“制造业”;以及将人类原本无法到达的地方变为可以生存和居住的地方,这样的经济活动称为“建筑业”。也就是说,工业化的本质是将“无用”变成“有用”,而“有用”的最终意义是对人更有“效用”,能增进幸福减少痛苦。而在市场经济的初程阶段,工业生产往往被误解为是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以致损害民生而追求企业利润的过程,所以,尽管工业生产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却也往往受到人们的指责和诅咒,认为它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在现实中,一些企业的生产活动确实导致了破坏性的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破坏,只是为了获得更多利润,或者为了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以求企业的生存。有些东西的学习和理解是必须依赖于实际经验和一定的客观技术条件的。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要求企业更深刻理解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性质的发展阶段,我们如果要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版,就需要有对市场经济更深刻的理解,这同时意味着中国企业家将在中国经济升级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市场经济理念升级。

三、 政府经济管理理念和方式的与时俱进

如上所述,中国经历了亢奋和超高速增长的时期,企业家们以速成方式完成对市场经济初级教义的掌握。他们在初级教义的指引下,对市场经济的机遇充满渴望和乐观,“只争朝夕”、贪大求快、急于求成,成为整个时代最突出的心理倾向和行为特征。与此相应的是,各级政府也将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理解为对市场经济发展直接进行顺向推动,即朝着与市场调节相同的着力方向加力,推动企业和地方大干快上,直至政府直接投资,进行地区间的GDP竞赛。这样,似乎是对市场经济的“顺水推舟”、“锦上添花”,结果却往往是角色错位,用力过度,好事做过头,反而增大了市场经济的不平衡性,导致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而当宏观经济景气出现较大波动时,政府也往往出手大力度地调控政策和进行行政干预,特别是当发生严重的非合意现象时,政府往往会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而且往往是“一刀切”,有病没病都吃同样的药。目的无非都是希望获得政策干预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是急于求成。因此,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30多年里,尽管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复存在,市场经济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对资源的控制却更强了。

不可否认,市场经济不能没有政府作用,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作用也可能更加强化,表现为从低收入国家发展到高收入国家,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会趋向于提高。但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也有初级与高级之别。初级形态的政府干预,表现为直接的行政性方式,包括行政审批、政府替代企业决策、政府选择市场竞争赢家以及以行政手段进行纠错等。简单地说就是,一旦出了问题,政府总是倾向于自己直接插手解决或替代企业决策。

而高级形态的政府经济管理则应是,政府通过完善市场机制,使市场更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决定的都让市场和企业自主决策;如果发生问题,也尽可能首先考虑由市场和企业自行纠错;或者政府促动其他行为主体,来实现合意的管控目标。政府进行经济管理,如果导致企业处处事事须与政府打交道,眼睛时时盯着随时可能变动的政府政策安排,必须花很大的时间精力进行政府公关甚至寻租,则是政府管理处于初级形态的表现;反之,如果企业平时根本感觉不到政府干预的存在,同时又明确知道一旦需要政府支持可以找哪个部门和通过什么程序解决,特别是不必担心政府政策变动的不确定性,而经济运行却正常有序,则是较高级形态的政府管理表现。总之,高明的政府经济管理似如不须上舞台却可以让演出井然有序,角色们各司其职;笨拙的政府经济管理则似如时时上舞台摆弄却无法实现戏剧的顺畅演出,角色们不知所措。

当前,政府经济管理和调控的理念和方式必须顺应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客观现实,以更加符合经济规律,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手段实施经济调控,既要积极发挥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积极作用,又要最大限度避免不适当的政府干预对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和产生过大的副作用,甚至留下难以处置的后遗症,阻碍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

在市场经济初级教义中,市场经济类似一种机械性关系;而在市场经济中级教义中,市场经济类似一种生物性(生命体)关系。如果按前者的理解,政府就会过高估计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调控能力,以为自己可以精确地处理各种宏观和微观关系,时时保持经济体处于理想的均衡和合意状态,即“摆平”一切。如果按后者的理解,政府则会充分尊重和敬畏市场经济规律,承认信息的高度分散性和自己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懂得自己能够调控什么,无力决定什么,什么该顺其自然,什么是必须守住的底线。endprint

四、 全体民众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提升价值理念

市场经济的初级教义尽管播种了市场经济的种苗,启蒙了民众的市场经济意识:自立自强、责任自负、自由选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却也留下了许多不如人意的弊病:物质至上、急于求成、贪大求快、虚荣浮华。将“宏大”、奢华、炫耀、暴富作为成就标志,往往导致无节制的物欲横流和浮躁轻狂,缺乏耐心,见异思迁,这将会销蚀持续进取的市场竞争意志和脚踏实地的实业精神。

其实,市场经济初级教义所播种的“理性”从更彻底的意义上是非理性的,因为它实际是假定人追求的是“工具”的最大化,而不是人真正需要的享用(幸福)的最大化。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亚当·斯密有一段关于人们非理性地追求权力和财富的论述,他说:“权力和财富就像是为了产生肉体上微不足道的便利而设计出来的、由极为精细和灵敏的发条组成的庞大而又费力的机械,必须极其细微周到地保持它们的正常运转,而且不管我们如何小心,它们随时都会突然爆成碎片,并且使不幸的占有者遭到严重打击。它们是巨大的建筑物,需要毕生的努力去建造,虽然它们可以使住在这座建筑物中的人免除一些小小的不便利,可以保护他们不受四季气候中寒风暴雨的袭击,但是,住在里面的人时时刻刻面临着它们突然倒塌把它们压死的危险。”他说,“在肉体的舒适和心灵的平静上,所有阶层的人几乎处于同一水平”。(1)而人类拼命追求权力和物质财富实际上是“天性”对人类的“欺骗”。在市场经济初级理念的逻辑上,“经济人”理性假定实际上是基于非理性的人类天性的。因此,进入市场经济的中程阶段,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应上升到比经济人工具理性更高的人类价值理性上。如果亚当·斯密所说的受天性欺骗的无度物质追求是市场经济初级理性的表现,那么,实现更明白的不受非理性的“天性”欺骗的可持续经济发展,就是市场经济中程阶段的价值理性的基本表现。

如果从价值理性的深刻性上观察和思考,可以看到,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的深刻关键因素是其社会心理和文化特质,社会心理和文化特质当然总是以一定的物质生产力为基础的,但是现实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特质不仅决定于现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而且是长期历史因素积淀所形成的价值观决定的。中国30多年来的市场经济发展也向整个社会注入了市场经济最初级的原教旨因素。各种因素的汇集,形成中国当前的社会心理特征,包括:相信物质财富决定幸福,高估财富差别和等级差别对幸福的影响,认为越大越快越成功;同时,行政级别成为评价个人成就的“一般等价物”。因此整个社会具有强烈的积累物质财富和追求行政等级的心理倾向。也就是说,市场经济的初级教义教化出了社会的财富意识和奋斗意识,但没有消除传统意识中的等级观念和行政主导意识。相反,传统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顽强存在并明显趋向强化,例如社会普遍的心理是:政府比百姓更聪明(官贵民贱),凡大事均应由政府解决,政府官员可以而且应该是为民做主的“父母官”;而且,上级政府总是比下级政府更聪明,越重要的事情应由越上级的政府决定。这些因素强烈地影响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特征,也深刻影响着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进入市场经济发展的中程阶段,现代市场经济更高层次理念将越来越强化其社会影响力。例如:机会均等、规则公平、反对歧视;契约自由、公平竞争;个人权利不仅主张生存权、财产权,而且越来越注重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等。加之信息化和新产业革命的到来,去等级、去中心、分布式、网络化等现象越来越强烈和广泛,必然加快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成为社会主导意识。

当然,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的演化中,也会产生一些异化性因素和复杂关系,例如,期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取尽可能大的利益这一市场经济初级原理,其极端形式可能表现为期望少劳多得、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超越国家和社会财力追求高福利制度;利益关系难以协调,例如,“钉子户”和“邻避”(2)现象频出;以“贴金”吹嘘、投机取巧、炫耀奢华、攀附权势等方式不择手段获取优势,以强欺弱,胜者为王。因此,中国能否健康地发展市场经济,能否顺利完成工业化和有序推进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地取决于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特质的演变。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会按客观规律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但是,各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前景却各不相同。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即使是那些全力模仿西方国家,力图全盘西化的国家,最终也只会发展成为显著有别于西方的国家形态和社会形态。根本原因就是:尽管经济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文化是多样化的。所以,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仅仅按照市场经济的原教旨来发展自己的市场经济。也就是说,每个国家的公众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立足本国国情,不断“干中学”,不断理解适合自己国家的市场经济形态和各国特色制度,就如同在学习市场经济的课程中不断进阶。在此过程中,整个民族都如同在集体进修市场经济的中级教程,不断提升其现代市场经济的价值理念。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广大民众的意愿和心理倾向将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如果说中国正在转向稳中求进的时代,那么,这个时代必须基于人们诚实、耐心、踏实、进取、正义的社会心理。

中国市场经济走过了从计划经济转轨而来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初级理念和启蒙力量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也给中国经济社会注入了市场经济原教旨理念的社会心理因素,加之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体制因素的浸淫,使中国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初级形态。经济高速增长,物质极大丰富,财富迅速积累,同时,矛盾、不满、抱怨和不幸福感也在增长和积累。这表明,我们过去所理解的市场经济理念浅显,层次和深度都远远不够,已经不适应巨大变化中的现实要求。当中国市场经济进入中程阶段,企业、政府和民众都必须提升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提升观念意识水平,进行市场经济再学习,以对现代市场经济更深刻的理解,实现经济社会更健康、更包容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历史性转折时期,工业发展方式转型和观念变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实现技术创新的主要产业,肩负着奠定解决中国重大经济、社会、民生和国家安全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重任。当然,过去30多年,工业也是受市场经济原教旨理念浸淫最深的产业,所以,工业发展的理念提升和方式转型对于中国市场经济从初级向中级形态升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注释:

(1)[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451、454。

(2) “邻避”是英文“not in my back yard”缩写NIMBY的中译。

篇5:经济学习心得体会(定稿)

学习心得体会

切实做到“三个点” 扎实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当前,全市党员干部都参与了学习并浅谈如何推动我市经济建设的学习活动。开展学习并参与讨论我市经济发展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并讨论如何发展我市经济也是在深刻变化的国内环境中推动我市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结合我市的实际和今后的发展前景,本人认为要推动我市的经济发展,除认真落实党的指导精神和上级有关决策部署外,必须坚持做到“三个点”:

一是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点。经济建设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不断为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使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是解决诸多矛盾的有效途径。从当前来说,就是要用发展的方式来化解我市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进一步把经济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经济发展

的正确思路、领导经济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新的工作方式。面对挑战,树立信心,不畏缩,不后退,既要充分估计我市环境的复杂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性,又要正确看待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带来的新机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点,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周密策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领导干部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谋发展的领路人,要谋发展,就得把握好方向,制定好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解放思想。因而要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经济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要做推动经济发展的表率,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同做好各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创造条件努力解决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群众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到通过学习推动实践,在推进实践中深化学习,以身作则促进经济发展、真抓实干落实经济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造福汕尾。

二是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紧密点。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民生问题,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既要抓经济求发展,又要处理好群众的热点、难点。多深入基层,多深入实际,多深入群众。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不掩盖问题,不因循守旧。当前,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下大力气解决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出现的新问题。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达到共建共享、共享共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点抓好城乡经济发展,在城乡经济发展中重点围绕“规范中谋发展,发展中求规范”不断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等,突出办实事、解难事,坚持以人为本,听民声、察民意、重民生,坚持边学边改促发展,切实解决我市乡村农田土地规划管理问题,积极推进我市各地区治污排污工程建设和村道、城市街道通向外省市道等选址的协调规划工作,妥善处理辖内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等,化解一切不利因素,促进我市各地区和谐发展。

三是要转变工作作风点。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党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

心所向,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我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党风建设重要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必须牢记的宗旨,也是我们最终目标。结合我市各地区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要达到推动地区和谐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干部队伍的服务意识,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为人民办事的能力,要突出抓队伍、抓制度建设,从群众反映的作风问题入手,强化内部管理,抓好骨干带动全部,抓好制度促进长远,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努力打造一支服务意识强,服务本领过硬,思想作风优良的团队,为我市经济经济和谐发展提供保证。工作中,自己始终要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宗旨,严于律已,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地干好本质工作。多抽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生活,认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将经济和谐发展的理念贯彻到每一项工作中去,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要敢于突破常规思维,想别人之所没想、所不想,树立敢闯、敢冒的精神,只要所思、所识、所想、所为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就大胆地干,用和谐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实际,从实践中提升认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事。篇二:学习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心得体会

学习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心得体会

今年年初,我市隆重召开了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在会议上,姚书记、梁市长作了重要讲话,传达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回顾了全市2011年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并对2012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要求明确,既符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也非常符合我市实际。市长梁宏贤作了重要讲话,对当前全市经济形势、总体思路、预期目标、工作重点和实施政策等问题进行全面阐述和安排。梁市长强调,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总揽工作全局,以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园区建设和城镇体系建设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扩大投资为突破口,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通过学习讲话,让我深刻领悟到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形势下对全市当前经济发展的思路是清晰的,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决心是明确的,对实现我市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的信心是坚定的。“发展是硬道理”,一是经济发展是硬道理;二是社会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城市发展要靠产业来支撑,延安要实现科学发展,关键要做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通过建设一批工业园区,上一些重大项目,进一步扩大

投资,只能保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全面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今年国家将gdp增速初定为7.5%,这是近10年来最低的,并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省上确定13%的gdp增速,主要是近几年全省经济增长一直处于上升和赶超势头,具备了“拐弯超车”、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省上给了我市3年的调整期,提出了用三年时间调结构、促转型的工作设想,今年我市将经济增速确定为12%,既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现实需要,也是三年结构调整的现实选择。由此可见,近三年时间,我市的经济发展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

讲话中反复强调,今年的经济发展任务非常艰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深化对市情的认识,进一步准确把握形势,勇于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赶超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提振发展信心,狠抓工作落实,才能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讲话在强调工作作风时,要求各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不甘落后、敢为人先、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要坚持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遇到问题少讲“不能办”,多讲“如何办”。要树立强烈的时间意识和效

率观念。要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工作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坚决克服以口号代替行动,以会议代替贯彻,以文件代替落实。要坚持一线工作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讲话同时鼓舞了人心,增强了信心。我们既要看到风险和挑战,更要看到有利因素和光明前景。我们有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交通四通八达,人文气息浓厚。我们要在新一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开拓创新,逆势而上,争取主动,努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骄人业绩。

黄 伟

篇三:宏观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宏观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从这一学期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的基本内容是人力、物力、财力的平衡,包括财政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劳动力资源和需要的平衡等。另外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还包括充分就业,资源优化配置,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公平。

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并不是指每个人都有工作,而是指每一个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有工作。从更广泛的范围讲,充分就业又指现实的、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闲置无用的资源。

资源优化配置。它指的是通过对整个社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经济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从财政角度讲,资源优化配置主要是指财力资源流向和流量的优化,即通过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实施资金分配,调节各种经济资源的投向,使之在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合理配置,以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经济增长。它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避免经济停滞或下降。

国际收支平衡。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它国之间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收支平衡,具体体现为一个适当的国际储备水平与一个相对稳定的外汇汇率,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收入公平。公平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在现阶段,就大多数人来说,对公平所能达成的共识仅仅在于:收入与义务应成正比例变动,收入多者承担较多社会义务,收入少者承担较少的社会义务。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有两种政策工具,即自动稳定器和自定措施。自动稳定器不需要政府采取什么决策,它在具体情形下会自动生效,从而减少总产出水平的波动。与之相反,自定措施必须被精心地引入每个需要使用它们的情形中。

二、货币政策 1中央银行

2货币政策的机制 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4法定准备金 5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

6货币政策的目标 7货币与物价水平 8货币政策的具体应用

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0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11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12资本市场

三、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1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2注意事项

3宏观政策的效果依赖

4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区间

5政策组合的效应

四、政府干预的有限性

1政府的干预是有缺陷的

2政府政策效应的滞后性

3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性

4政策效力的递减 5政策本身的问题 6政府干预具有自我膨胀性

7政府干预必须适度

8政府干预过度的后果

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一)保持政治稳定

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并且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经济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证生态平衡、收入平衡,要大力打击贪污腐败,解决贫富差距等。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应该适时地进行改革,不求突进,但也不能延缓,尤其是体制改革,上到政治体制,下到社会中的一些传统体制,一切不合时的制度都要变更。

(二)解决三农问题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

硬件方面,我们要大力促进成城乡发展。为广大农村地带更换新的基础设施,如公路、电话、住房等。发展尽础设施既可以为广大农民同胞的日常生活提供方便,也可以方便经济发展。

软件方面,我们应该构建新农村,在广大的农村,还有很多封建残余思想,我们不仅要为农村提供现代化的设施,还要为广大的农民提供先进的知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获得知识才能发展,我们要在农村破除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推进新文化的发展,充实农民的内心世界,在农村提供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教育。

(三)积极扩大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

从宏观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在扩大,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使就业环境差异扩大化,大学生择业的空间也就受到了相应的限制,结果必然导致就业的不均衡。

对策措施 1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2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3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4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5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

6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7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农民工就业问题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最大就业群体。2008年10月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新增岗位相对减少,使得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此外,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在经济放缓的条件下,由于缺乏技能,难以满足企业岗位要求。

稳健的货币政策重在审慎、灵活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旨在通过机智、灵活的政策组合达到多赢的调控目标;通过营造良好货币环境,减少市场投机炒作行为,合理控制通胀预期,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首先,存款准备金率(和差别准备金率)仍是重要工具。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放贷进行动态调整。

其次,加息势在必行。一方面因为“负利率”依然存在且呈扩大趋势;另一方面,加息可以有效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缓解资本流入压力。由于一季度物价上涨压力较大,预计央行将再度加息。

第三,人民币继续缓慢小幅升值。美元、欧元的相对变动,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升值压力都会影响人民币的走势。同时,中国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决定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而各国的利率差异则不会成为人民币汇率的主导因素。预计2011年人民币汇率将进一步升值。

第四,社会融资规模总量控制将加强。2011年货币政策调控范围将会扩大至基础货币及银行信贷之外的股市、债市等其他融资领域。为此,央行新推出“社会融资增速指标”,侧重描述社会融资规模,与m2共同构成货币政策制定的参考指标体系,这是关注2011年货币政策变化新的视角。篇四: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班级:思政一班 姓名:刘伟 学号:41101073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心得体会

时光冉冉,转眼大三大半学期过去了,虽然微观经济学这本书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是我却收获了不少。

首先,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的讲解很灵活,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时而夹杂几句流利的英语,使得课堂气氛,讲解的很透彻,不照本宣科,能联系实际,把抽象的理论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大家更容易理解并运用新知识。我也是一位英语爱好者,希望将来站在讲台上能够和老师一样可以柔和汉语和英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我对课本知识有了粗略地了解。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围绕如何利用这些稀缺资源,优化配置,获得最大利益来展开。

再次,了解了微观经济学牵涉到的多种研究理论方法。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一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既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又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中涉及众多专业的概念供我来学习。比如: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最后,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让我懂得了如何成为一个合理的消费者,通过供求关系,来指导我们的消费;同时也学得了如何成为一个明智的投资者,正确决策,追求利益最大化;要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市场有利于是解决很多问题。整个西方经济学其实就是对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真实写照。其中包含一些资本主义的糟粕,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要把宏观调控与市场作用紧密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地对待西方经济学和西方国家的经验。一方面,我们坚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运行方面积累起来的一般理论和经验,作为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制定相关政策的参考;另一方面,我们始终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必须坚决反对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理论和政策。

篇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学习心得

团学习心得

——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有感而发

1120032 11级生工 乔会昱 经济这个问题已经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集体选择这个题目,也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今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了解一些经济学家对此的见解及展望。这一个月来,我们在一块学习了与国内外经济形势有关的一些资料,并积极讨论了相关问题。

首先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世界经济的低迷期将持续一段时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从本质上来说,当前的经济低迷是从1971年全球进入信用货币时代后累积的结果。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现在产生的,而是自1971年开始将近40年矛盾积累的结果。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上个世纪80年代,新兴市场国家开始了各种改革,特别是苏东和中国进行了市场经济改革,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提供到了世界市场上,就使得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降低制造业的成本,把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了新兴市场国家,形成了新兴市场国家提供生产、消费的产品,而西方国家是主要的消费者。美国的制造业大量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美国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的利润在国民收入当中的比重极大地上升,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金融业偏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而走向了自我循环。在2000年,科技泡沫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实行了宽松的财政政策,就是说来刺激那些没有能力购买房屋的穷人来买房子,于是

发展了次级按揭贷款。金融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创造了cdo,及组合的债券系统。cdo的创造使得次级贷款的证券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多次衍生的金融产品制造了金融业的泡沫,而当过度创新、金融泡沫破灭的时候,就导致了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导致了经济危机。从这种制度看来,纯粹的信用货币使得各国的财政、货币政策失去了制约。

其次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国经济在2012增速可能会放缓,但增速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快的,财政赤字和物价也是可控的。对于通货膨胀,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不会出现恶性的通货膨胀。中国在现在的全球经济中独树一帜!

最后我们还谈到了目前中国不得不面对的劣势。比如,我们将面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中国来面临着劳动力价格上升的压力还有资源价格改革的压力等。

篇6:经济学学习心得体会

机缘巧合下在微博上搜到了美联储达拉斯分行高级经济师王健,很乐于和像我一样的经济学门外汉分享经济学相关知识。而格里高力曼昆的这本经济学原理无疑是他力推地学习经济学的基础读物。简单地阅读微观经济学的几章后,顿时有如醍醐灌顶。

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极为推崇市场调节。可对于从小接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我来说,这种说法无疑是令人疑惑地。“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无序性,这自然就导致市场主体在参与经济活动中的盲目。”很快这些句子从脑海中蹦了出来,而这种矛盾在阅读“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后得到了圆满地解决。

假设在一个生产要素稳定的地区,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依照人们的禀赋能力以及愿意付出对价这样的标准创造并分配生产所得,自然市场上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人们的生产效率也达到最大化,这种现象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们的价值评判,也就是“实证分析”。但由此而来的后果是:由于人们对私人利益的追求而导致对公共利益的损害,比如公共环境的污染与防治。另一个结果是基于人们禀赋能力的差距,贫富差距会产生同时考虑到马太效应,差距扩大并危及社会稳定极有可能产生。因此,我们不得不让渡部分自己的权利给予政府,由它来管理与协调经济,而政府所依据的价值标准无疑是多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时候政府会为了某些特定阶层利益而以牺牲经济效率为代价来制定相关政策。基于不同的价值考量而对市场采取不同措施,即“实证分析”。

在日常阅读新闻中OpEC限制油价的消息时时见诸眼前。而这也形成了我的另一个疑问:为什么OpEC不在油价高企时大赚一笔呢?在了解过弹性、供给曲线、需求曲线的概念与图形后,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弹性即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短期来看,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都缺乏弹性,因而直线较陡峭,如果供给增大,供给曲线向上平移,供需平衡点也将大举上移,石油价格将会大幅提升。因而短期的提价行为可以大赚一笔。但是长期来看,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都将富有弹性。因而直线较平缓,如果供给增大,供给曲线向上平移,供需平衡点也将稍稍上移,石油价格只会略微上升,更要考虑到长期的提价行为,会加速石油替代品的市场化行为,因此冒着少赚甚至会加速自己产品被替代的危险提价,无疑是不明智的行为。

短短几章,已初识经济学魅力,经济学会教给我更多的关于一个理性经济人如何在当下的社会做出更富有价值的选择。这也是读此书的额外惊喜吧。

回顾当今经济学届,“乱象纷呈”,前有韩志国提出广义货币M2与GDp的比值来说明货币超发的危害,紧接着达拉斯联储王健就广义货币M2与GDp的比值与货币超发的关联性提出了异议;前有任志强炮轰地方政府通过高额土地出让金推高房产价格,其后马光远就指出房地产公司享有高额利润……这一桩桩的经济公案,直让公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回到经济学源头来,无论自由市场主义、有限政府管理主义,经济学都会受到各种价值取向影响,尤其是在信息交流发达的今天,任何一项好政策的制定、执行,不仅仅依赖于经济学家的悉心研究,更重要地是公共媒体的舆论导向,政治团体的利益倾向,社会大众的接受倾向。较之前者,后者往往成为各种变革措施的拦路虎。

功拜垂成的医改方案使奥巴马的变革愿景成为泡影。事实上考虑到美国每年投入的卫生总费用占其GDp的比重为17%,每年的医疗花费已经高达2万亿美元,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因此奥巴马上台之初变革的首要措施即要医改。但从08年的意气风发到13年的难言成功,是什么致使一个实现全民有医保的良好政策一波三折呢?

首要的原因自然是政治团体的思想差异。众所周知地是,共和党人一贯以“大市场小政府”为圭臬,他们深信人民各有禀赋差异,唯有依靠市场调节方能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转。而民主党却恰恰相反,民主党人秉承着上帝仁爱旨意,更强调“大政府小市场”,他们确信借助政府仁爱之手,更多贫苦大众会得到更好的保护,这是两党的政治分歧使然。

社会阶层分化也是一个不得不深思的原因。高收入阶层与中产阶级有能力通过市场来购买心仪的医疗服务,而低收入群体既无力支付高昂的医疗保险,又因政府没有提供全民医保,生活往往陷入困境。设想下全民医保的资金来源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产阶级的纳税,他们又怎会承担额外的压力呢!

公共媒体的舆论导向是另一个影响医保进程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美国社会崇尚个人奋斗与自由,信奉个人努力最终能创造更好生活,坚决反对政府对私人事务的过多干涉;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利用纳税资金来直接帮助低收入群体的举措常常被当作是对不劳而获者的“恩赐”。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了解到一个好的经济政策绝不仅仅是经济学者就能左右,往往利益相关者的对立,公共媒体的导向,都会对该该政策的最终产生乃至执行施加额外影响。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高速发展,是向有些中国专家所预测的那样发展质量低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还是如乐观者前世界银行行长林毅夫所推测,如果进行比较好的经济改革,释放存量活力,中国经济仍将维持20年左右年均5%左右的经济增长。

伴随着李克强总理的履新,他的施政方针也渐渐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着重强调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宁要不完美的不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改革进入深水区,一则面对更为汹涌强力的利益集团围堵,事业单位改革陷入瓶颈既是明证,改革就是壮士断腕,不仅要有坚定如一的恒心;更要在千头万绪中找出最适宜的切入点。当前我国城镇化刚刚过半,但与靓丽数字所极不匹配的是大量生活在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城市户籍,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应用的种种服务,因而破除二元城乡户籍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无疑可以极大地拉动内需,为中国经济确立新的增长极。

改革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那些市场能够自己解决的,政府要坚决做到退出。这样既避免了权力高度集中而产生的寻租行为,更可极大地解除对市场自身束缚。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一则有赖于政府做好自己的角色,该放则放,该减则减,该增则增,为市场提供更及时更满意的服务。一则更要将法治贯穿于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唯有以法界定权利与利益,才能更好地激励人们创造财富。

上一篇:人力资源学毕业大学生实习报告下一篇:关于上海世博会远大馆建筑节能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