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

2024-05-28

高校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精选6篇)

篇1:高校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

高校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模拟法庭是指法律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场所,是实施实训教学计划的基本物质条件。本文从模拟法庭建设必要性、建设原则、建设的内容以及采用的新技术等方面入手,强调模拟法庭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模拟法庭为培养合格的法学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法学;实验教学;模拟法庭;网络技术

高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载体,不仅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发展和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实验室设备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及其管理在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模拟法庭是指法律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场所,是实施实训教学计划的基本物质条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技能训练,即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模拟法律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实践技能训练;同时,它还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法律多元性视角的平台,一个对现行实体法和程序法不合理之处进行批判的阵地。从特殊意义上讲,模拟法庭是指法学专业一门必修的实践课程,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司法实务操作技能为课程设置目的。因此,模拟法庭实验室的建设对于法学教学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大多数模拟法庭实验室仅仅以一间普通教室简单改造而成,缺少法律严肃性和模拟真实性。

一、模拟法庭建设的必要性

1.宏观层面的必要性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法学教育经历了一个发展上的“大跃进”,其突出表现就是中国有700多所学校设置了法学本科专业。21世纪以来,中国法学界针对法学教育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而且某些学校的法学院已经针对法学教育的现状与弊端进行了自我调整,这样,中国的法学教育发展就呈现了两个趋势:一是条件优越的法学院会朝着精英化、国际化的方向规划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普通高校的法学院会针对区域定位自身的特色与人才培养规格,其中,实践导向是重中之重。因此,如果法学院要在国内法学教育序列中占有一席之地,一方面要扩充法学教学的实践内涵,另一方面还要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这样,进行法庭项目建设,就具有十分明显的必要性。

2.微观层面的必要性

从法学院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来看,经过近7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鲜明的“实践教学”特色,为了使得这种特色获得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的支持,就需要通过一个相对制度化与综合性的平台,将教学与科研整合起来,从而形成资源合力,继续固化与拓展法学院的实践教学特色。这样,模拟法庭项目建设,就能够发挥整合学院资源、固化与扩展法学院的特色。由此,该项目的建设就具有了微观层面的、关系到法学院未来定位和发展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二、模拟法庭建设原则

1.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往往进行成文法知识的口头讲授,以规则注释和案件例证成为技能训练,把实习这种自我体验的方式当成实践能力的训练课程,极易造成学生原理和规则创造方法掌握不足和应用能力的严重缺失,难以达到提高学生法学理论素养的目标,不足以实现法律职业训练的目的。通过法学实验教学改革,强化具体的实验教学演练,将有助于学生明确未来工作要求,运用理论成果于法务实践,提升职业素质、知识架构和适应能力。

2.构建仿真实验环境。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保证学生参与充分的分析案件、收集证据、人际沟通、起草文书等专业训练。

3.提供师生互动平台。实验教学以学生主动式学习为基础而展开,学生学习兴趣被激活,充分利用新技术,如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实现学生与指导教师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时无障碍沟通。

三、模拟法庭建设的主要内容

1.模拟法庭审判庭建设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具体要求,添置国徽、审判桌椅、书记员席、原告席、被告席、旁听席、法槌和诉讼参与人员标牌,并参照正式法庭的样式摆放;配备法官服、检察官服、律师服、法警服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员服装及道具等;同时配有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供学生开庭模拟。

2.本实验室是为法学本科学生熟悉三大诉讼法实践环节的重要实习场所,法庭主要模拟各类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开庭审理程序,锻炼学生法庭审判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艺术和辩论口才,同时检验学生对真实案件有关的实体法律条文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际司法审判工作的感性认识和实践适应能力。

3.本实验室还为各级人民法院来校开展普法活动或不定期为学生提供观摩审判实践进行的真实审判提供法庭设施帮助。学院的学生模拟法庭展演是学校的教学特色活动之一,不仅给法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体验法庭感受的机会,更给全校的学生提供了亲临法庭的真实感受,这对宣传法制教育、提高非法学专业学生对法律的兴趣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新技术在模拟法庭的.应用

高校在模拟法庭的建设中不但要注重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更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建设实验创新体系,通过内容、形式、技术与手段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网络状的校内外实践能力训练平台。随着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法院为了提高案件审理的效率和速度,纷纷将高科技技术应用到法庭的审理当中,法庭实现了部分虚拟或完全虚拟。这种建立在网络空间的法庭被称为电子法庭,电子法庭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法庭的审判模式。电子法庭借助于高速视频会议系统、自动化的法庭录音和记录系统、电子归档技术、自动翻译系统、360度球形摄像机等设备,可以实现在线访问,实时观看庭审。于此同时,对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电子法庭是一个全天候全地域开放的法庭,不论证人、辩护律师和当事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都能“出庭”。电子法庭是另一个优点是说有的法律文书都形成了电子文档,查询起来特别方便,律师和当事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了解案情,法官可以方便地查询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判例以供参考。

除此之外,模拟法庭的建设还应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传统法学教育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术的培养,忽视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利于法律系学生学习动力的培养。教与学是师生共享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法律技能只能由学生在具体化、情景化的实践环境中加以掌握。实践教学不再固定判断标准和统一答案,老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海量学习资源的引导者,自主学习方案的协助者,在指导过程中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在模拟法庭建设上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建立讨论组、论坛、E-Mail,教师可以建立博客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高校模拟法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同时也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滕丽.《法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探索》.法制与社会.,(4).

[2]王忠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高校法学实验教学》.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

[3]胡.《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与素质教育》.江西社会科学.,(7).

[4]郭洁.《实验室建设:法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篇2:高校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

一、模拟法庭实验室,是为了满足法学专业教学需要,保证法学专业教学质量,作为法学专业教学实训使用,不能在本实验室进行其它与法学专业教学无关的活动。

二、法学教研室受委托负责模拟法庭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法学教研室委托专门人员履行模拟法庭管理职责,并积极创造条件,配置专职实验员。

三、法学教研室应根据法学专业教学实训需要,编制模拟法庭课内实验教学大纲以及实验教学实施计划。模拟法庭实验教学实施计划原则上应保持相对稳定,重大调整时应报系主任批准。

四、法学教研室及专门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制定模拟法庭实验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依据规划,每年年初提出年度建设实验方案及相应的经费预算。建设和发展规划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基本保障急需为出发点。年度实施方案及预算要与院、系财力状况相符。

五、模拟法庭实验室管理人员有以下职责:

1、负责实验室实施设备的保管与维护,保证设施设备的完好,能够满足教学实训的需要;

2、协调实验教学日历,防止相互冲突;

3、购置易耗品,分发和收集、保管相关材料、资料;

4、提高年度预算建议,进行市场调研;

5、协助专业课教师进行工作总结;

六、模拟法庭管理人员接受系和教研室双重领导。当两方面意见不一致时首先服从系领导的意见。

七、模拟法庭实验室进行法学专业教学实训须履行以下程序:

1、每学期初,由相关专业课教师提交该课程实验教学日历;

2、模拟法庭管理人员进行汇总,并与法学教研室主任会商、协调,编制学期模拟法庭使用安排表;

3、学期模拟法庭使用安排表经系主管教学主任审批后,发至相关课程任课教师,系、教研室留存备查;

4、各相关任课教师于实训教学活动目前一日,向专门管理人员提出具体的设备、器材及资料的使用要求;

5、专门管理人员于实训教学活动半日前做好相关准备;

6、实训活动任课教师、实验室专门管理人员于实训活动开始15分钟前到现场进行必要的组织;

7、实训活动结束后,任课教师负责安排学生配合专门管理人员清理、整理现场;

8、任课教师负责收缴学生实验报告及评定成绩,实训结束2周内将实验报告移交专门管理人员保存;

9、学期结束,各任课教师将实验教学总结副本交付专门管理人员;

10、专门管理人员向系、教研室提交实验室学期工作总结。

八、系学术委员会、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每学期组织一次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法学教研室依据整改意见及时进行整改。

篇3:高校“模拟法庭”德育化作用探析

第二课堂是高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提高思政理论教学实效性的有益尝试,同时是拓展大学生德育作用发挥时间和空间,提高高校德育作用广度和深度的有力实践。第二课堂是将外部的教育影响内化成自身德育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现今社会注重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情况下, 大力推动第二课堂的发展是适应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

一、模拟法庭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定义的。第一课堂即常规的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是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进行的与课堂内容有所联系的各种活动。第二课堂突破了第一课堂的教育的时空限制,不受教学大纲和计划的约束,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弥补了第一课堂标准化教育带来的教育漏洞和体制僵化的不足,为大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创造合适的舞台。第二课堂的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求,这一理念要求在教育中更注重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人性化”,第二课堂强调培养和发展人才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常见的第二课堂主要为知识竞赛、主题征文、辩论赛、演讲赛、交流会、社会实践、读书报告会与模拟法庭等活动。相对于其他第二课堂活动而言, 模拟法庭具有培养大学生追求真理,勇于表达自我,坚信公平正义的品质,有利于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成长。我们以“模拟法庭”这一比较具有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探讨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德育意义。

模拟法庭是在高校中模仿建立现实生活中的法庭审判运行机制的一项第二课堂活动, 它的实质是一个能够实现不同身份的人获得同样平等公平交流的平台。通过模拟法庭活动的实施,大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公平正义,这无疑会极大地鼓舞大学生追求公平正义。

区别于常见的模拟法庭仅用于各高校法学院的法律教学实践, 我们本次探讨研究的模拟法庭同时注重理论与现实,模拟法庭的受理范围并不是虚拟的案情而是理论争端与公诉行为。使模拟法庭成为理论争辩的舞台和学生群体对于学院政策行为或学院管理部门表达意见的沟通渠道。模拟法庭的核心在于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公平与正义,起到畅通学生与学院管理部门之间交流沟通的作用, 促使政策行为更合理化与科学化,同时制约监督学院管理部门的工作。

二、模拟法庭的实践

任何理论最终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 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通过“人机分离”和“夜间熄灯断网”这两个较为典型且具有争议性、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探析以“模拟法庭”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发挥的实效。

“人机分离”指学生进入课堂时将人与手机进行分离 , 把手机置于指定的地方。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经济发展,手机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快捷的咨询方式、五花八门的游戏软件、丰富多彩的电影电视等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娱乐空间,与此同时,手机也捆绑了人们的生活,极大地影响了高校学生的交际、生活与学习。

在模拟法庭中双方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 部分同学对学校实行人机分离制度表示不满,认为手机属于私人物品,校方无权要求任何同学在课堂上实行人机分离。作为辩论另一方的校方,纪律检查部门反驳的理由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建设和谐课堂,才采用这样一系列举措,目的是让在校师生在氛围良好的教室进行教学与学习。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学教学虽然说相对开放,但其也有要求,为此学校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那么显然在课堂上实行人机分离是极其必要的。

很多同学有这么一个顾虑, 万一上课期间家人或者朋友打来电话, 或者在此期间家庭因打不通电话而受骗或产生的损失该由谁承担呢? 显然这样的情况是个例,只要同学平时和家里做好沟通,完全可以避免。

手机不是只有弊没有利,运用恰当,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当老师讲到一个知识点,学生很有兴趣但不是很了解,可以马上上网搜索,我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巩固知识点。大部分学生都有使用手机辅助学习的习惯,如上英语课时用翻译软件查阅不懂的生词,上课来不及抄笔记时用手机拍下投影PPT等。能否有效利用自己的手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本身,只要有足够的自制力,手机就会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大多在课堂上持有手机的同学使用手机时并非做上述事件。这就进一步发挥了实行该制度的优势,让学生的心至少在课堂上能静下来。

“夜间熄灯断网”指在夜间特定时间在学生公寓实行熄灯断网的一种制度。这项制度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个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 但与此同时每个高校都存在对该项制度抱有意见的学生,我们将此作为“模拟法庭”的争辩提案。

在模拟法庭中, 许多人认为学校里熄灯断网为的是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目的是学生今后的发展,好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就不容易。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生的精神风貌会不一样,对学校学风建设能够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同时,熄灯断网可以减少电的使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电习惯,对节能减排能起到帮助作用。学校“熄灯断网”存在过于僵硬、不够灵活、需要调整的问题。

通过“模拟法庭”的实行,对“人机分离”和“夜间熄灯断网”这两个较为典型的话题进行争辩,参与的同学表示在学校开展的“模拟法庭”让其在学习阶段就看到了法律的公正,不仅改变了申诉同学的感受,而且使接受申诉的被告方的同学心服口服,同时也认为这一制度的实行有效维护了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改变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渠道,只能间接且滞后地进行交流的做法,实实在在地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模拟法庭的制度化探讨

模拟法庭的核心在于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追求公平与正义。“模拟法庭”中没有教师、学生或学院部门等角色,只有法官、申诉人与被告人,每个人原本的角色身份在这里都暂时消失。案件受理分为两种类型:一为课程理论争论,二为以公诉人身份对学院提出申诉。第一种类型双方为理论的正确性找寻证据,提出对方理论的不正确,搜集足以支撑自己论点的证据说服法官。第二种类型为公诉人代表学院的某一群体对学院部门或某些政策行为提出公诉, 畅通学生与学院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促使政策行为更合理化与科学化,同时制约监督学院部门的工作。

篇4:高校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

关键词:模拟法庭;实践;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60-01

一、模拟法庭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已经从偏重于对法学理论、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的课堂讲解转向各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法律诊所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法律咨询教学法、专业实习教学法等等。其中,在近几年的法学教学改革中,模拟法庭教学法因其显著的实效性受到了各高等法学院校的青睐。然而,法学界对模拟法庭教学的理论研究远不能适应实践的发展,不能给予模拟法庭以强有力的推动和支持,当前模拟法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1、模拟法庭教学未形成制度化规范,没有一套系统科学的操作规范和程序指导;2、模拟法庭虽然在多数高校作为课程开设,但在实际运行中缺乏系统的教材;3、模拟庭审活动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模拟庭审活动偏重于表演,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未能充分体现出来;4、对模拟法庭教学缺少系统的研究与探讨,阻碍了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功效的发挥,从而严重制约了模拟法庭教学的发展。

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体系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考虑学生能力培养的渐进性,又要考虑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的妥当性;既要有专门的教学人员,又要形成规范的教学团队;既要重视模拟法庭教学的质量提升,又要重视模拟法庭教学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因此,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性建设。

1、构建法学专业学生执业能力形成体系

学生执业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模拟法庭在教学中的引入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模拟法庭课程教学,而是应当以模拟法庭教学为核心按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程度分阶段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执业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1)法学专业实践导入教学。①实施对象:法学专业大一学生。②实施方法:方法一:由高年级同学演示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庭审活动或播放模拟庭审录像,由大一学生观摩模拟庭审活动,教师引导大一学生围绕案例就实体法和程序法提出问题,由高年级学生解答,教师补充解答;方法二:选取部分低年级学生演练模拟庭审剧本,感知各类案件的庭审程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庭审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3)目的: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法学专业实践兴趣,引导学生从大一开始设计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方向。

(2)口才、思辨能力培养。①实施对象:四个年级的法学专业学生。②实施方式:方法一:在低年级开设司法口才训练课程,设计课时为每周2课时,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方法二: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社会热点问题等法律研讨活动。③目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为综合模拟法庭的开展奠定基础。

(3)案例讨论。①实施对象:大三、大四高年级同学。②实施方式:方法一:在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由主讲教师运用;方法二:组织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同学开展社会重大案件的法律研讨活动;③目的: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法律知识运用能力。

(4)综合模拟法庭。①实施对象:大三、大四高年級同学;②实施方式;方法一:开设模拟法庭课程教学,通过模拟法庭课程对学生的法律执业能力进行规范化训练;方法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织第二课堂中的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大量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参与模拟审判的机会,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目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执业素质和职业素养。

2、构建模拟法庭教学指导程序

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手段,模拟法庭的运行和具体效果取决于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程序,否则模拟法庭很可能限于纯粹的表演而无法落到法律执业能力培养的实处。因此对模拟法庭的教学指导程序必须作出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1)编制模拟法庭程序指导的基础资料。①收集整理各类司法文书范本。②收集整理三大诉讼法的模拟法庭庭审录像光盘;三大诉讼的庭审程序指导文本。

(2)编制学生模拟法庭活动指导手册。①庭审程序的分组、角色安排;②教学案例分析的课堂控制与指导;③法律文书制作的要求;④庭审抗辩焦点的归纳与提炼;⑤举证质证的教学方法;⑥庭审程序的教学方法。

(3)收集典型案例,并按照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编制难易适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案例库;教学案例库资料应当包括案情简介、本案相关证据、本案在教学中的主要教学要点的讲解。

3、组建专门的模拟法庭教学团队

由于模拟法庭的综合性比较强,单纯由个别教师来进行指导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构建专门的模拟法庭指导团队显得尤为必要。具体设计如下:

(1)构建实体法与程序法课程交叉教学的新教学模式,将各门专业课教师整合进模拟法庭指导团队,为此教学安排上应当进行必要的变动,一方面应当改变原有教学计划,安排实践教学的教学时数;另一方面应当跳出传统课堂教学地点的限制,为了保证模拟法庭的开展,允许教师适当调整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在模拟法庭实验室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模拟庭审)。

(2)引入公安、检察院、法院以及律师等实务界人员参与模拟法庭教学,通过实务界教学人员的参与,增强模拟法庭教学中的实务性,使学生接触更多真实的案例,感知更多实务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且实务人员在教学中的参与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 温新宇,李亚茹,王天平,,邢斌.论高校开放式模拟法庭实践课程体系之建立[J].南方论坛,2013(8)

篇5:高校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

来源: 作者:武汉大学法学实验教学中心

(一)模拟法庭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毋庸置言,法律乃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的学习指导着实践的进行,而实践又总是反过来作用于理论。倘若切身体验法律程序的真实运用,必将在该领域理论研究水平上有着一定程度的跃升。更何况,现实的法律总是更多地突显了其实践性,可以这样说它对实践性的要求远胜于理论性之上,以至于人们常常称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我们策划开展了周末影院、法院旁听的活动,但却发现,实际上我们即将做的和同学们所需求的仍有一定的距离。毕竟,我们国内成功的法律电影为数不多,通过法律电影更多的是只了解国外的法律情形;毕竟,法院旁听对所能参与的人数有着很大的限制,活动惠及面几乎只占全院学生总数的10%~20%。

因此,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法学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成长的宗旨的法学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尽可能地发掘自身潜力,力求为法院学子的学习生活提供更为良好的氛围,故组织实施模拟法庭系列活动,通过对当代中国法庭审判的真实演绎,尽可能地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法学的实践中来。

(二)模拟法庭的教学组织

由于模拟法庭是学生在可控制的环境下,由学生自己亲自参与的实训活动,而且它是可以多次重复进行的实训活动,因此,指导教师可以有目的、有次序地开展教学组织和指导活动,从而让每个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训锻炼机会。下面我们将模拟法庭的教学组织和指导的实践活动予以论述。

1、模拟法庭的分组和角色安排

开展模拟法庭实训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及适当安排其角色。合理的分组和角色的适当安排可以使模拟法庭的实训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反之,模拟法庭的实训活动可能会产生混乱。我们认为,模拟法庭分组合理的标准之一是,这种分组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在这一课程的模拟法庭实训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扮演不同角色。

一个模拟法庭可以分为四个组:审判组、公诉(检察)组、辩护组和综合组。审判组由审判长、审判员(陪审员)、书记员、院长以及其他不出庭的人员组成。公诉(检察)组由公诉人、书记员和检察长以及不出庭人员组成。

辩护组由辩护律师、代理人以及不出庭人员组成。

综合组由被告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法警等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及不出庭人员组成。

在实训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均能扮演过前述4个小组中的主要角色,即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检察员)、辩护律师等角色。在实训教学中,我们按下列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1)实训大组的划分

一般来说,二十人左右可构建一个模拟法庭,并开展实训活动,因此,当人数达到40~60人时,我们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大致均等地分为两个或三个实训大组来构建两个或三个各自独立的模拟法庭,并开展实训活动。这两个或三个实训大组的人员构成在这门实训课结束前是相对固定的。(2)实训小组的划分

每一个实训大组再大致均等地划分为四个实训小组。这四个实训小组的成员在实训课结束之前也是相对固定的。

(3)各实训小组与模拟法庭四个小组的对应关系

在将每个实训大组分为四个实训小组后,这4个实训小组与模拟法庭中的审判组、公诉(检察)组、辩护组和综合组的一一对应关系可按轮盘法或对调法安排。

所谓轮盘法是指在第一次模拟法庭实训活动里,4(3)个实训小组分别安排在审判组、公诉(检察)组、辩护组和综合组,第二次模拟法庭活动及以后各次模拟法庭活动中各实训小组与模拟法庭4(3)个组别的一一对应关系按轮盘转动的方法,同时变动各实训小组在模拟法庭中的组别的实训分组方法。

所谓对调法,是指在第一次模拟法庭实训活动里,4(3)个实训小组分别安排在审判组、公诉(检察)组、辩护组和综合组,第二次模拟法庭活动及以后各次模拟法庭活动中各实训小组与模拟法庭4(3)个组别的一一对应关系按对调方法,同时变动各实训小组在模拟法庭中的组别的实训分组方法。

模拟法庭的分组除了可按轮盘法和对调法安排分组外,也可在划分实训大组之后,每一实训大组的学生通过自我报名方式自由组合或由指导老师自主安排角色。

在分组过程中,指导老师应重视每个组别的主要角色的安排,否则,模拟法庭的实训效果将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在模拟法庭里,审判长是最重要角色,他(她)负责整个法庭指挥工作。对于模拟法庭实训活动的成败,他(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指导老师应重视审判长角色的遴选工作。由于模拟法庭是在一些基础学科(例如民法、法学、相关程序法及仲裁法等)讲授完毕后开设的,所以,在审判组里应选科目成绩较好且性格合适的同学担任审判长这一角色。在辩护组里应有一名成绩较好同学担任辩护律师(仲裁庭中一般为代理人),在公诉(检察)组里也应有一名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公诉人(或检察员)的角色。被告人(被申诉人)也是模拟法庭的重要角色,因此,在综合组里,应选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被告人的角色。在一个模拟法庭里,如果审判组、辩护组、公诉(检察)组和综合组(仲裁庭为仲裁组、辩护组、综合组组成)均有一名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分别担任审判长(首席仲裁员或独任仲裁员)、公诉人(或检察员)、辩护律师(代理人)和被告人(被申诉人)角色(共4个人),那么,模拟法庭的实训活动将能顺利开展。在安排角色时,各组均应配备成绩相对较弱的同学,以保证每人均有实训锻炼的机会。为了更好地了解各学生对法学知识掌握的程度,指导老师在开展综合实训教学活动之前应将该班学生以前的学习课程的成绩予以复印,以便更好地安排实训角色。

2、模拟法庭的实训教学方法

模拟法庭的实训教学方法主要有四种:(1)课堂讲授指导法;(2)课堂讨论法;

(3)录像播放评讲法;

(4)真实案件庭审现场观摩及评讲法;(5)模拟法庭庭审现场指导法。

课堂讲授指导法是指指导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各种办案知识、庭审程序、技巧、法律文书写作知识并具体指导学生开展庭审前各种准备工作的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法是指指导老师在课堂上以即将模拟开庭的案件的卷宗为载体提出各种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问题,由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讨论或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或者在模拟法庭庭审前后组织学生开展的讨论的教学方法。

录像播放评讲法是指指导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庭审教学录像或学生实训实况录像在课堂上播放,并由指导老师评讲的教学方法。

真实案件庭审现场观摩及评讲法是指在实训过程中,组织学生到法院观摩真实的案件的庭审全过程,或邀请法院到政法院校内开庭审理真实的案件,让实训学生观摩庭审全过程,在庭审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和指导老师评讲的教学方法。

模拟法庭庭审现场指导法是指指导老师亲临庭审现场,组织、指导学生布置法庭、出庭,在庭审结束后进行总结的教学方法。

在实训教学中,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料的准备和运用。

在法综合实训教学中,应准备和运用以下几种教学工具:

(1)电视机和DVD机。在供实训课堂教学用的教室里应准备有电视机和DVD机,因为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指导老师需要经常播放庭审教学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观摩庭审审判录像,同时,在每一次模拟法庭结束后,指导老师会在之后的课堂教学里将已摄录的这次模拟法庭的一些片断进行重放,并评讲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指导老师在使DVD机时,应熟悉运用“暂停键”,一般来说,在发现庭审错误行为时即按“暂停键”,并讲解。

(2)摄像机。每一次模拟法庭的庭审过程均需用摄像机录制下来,并制成光盘。这一做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让学生重视模拟法庭实训活动,二是这些庭审录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料,因为模拟法庭结束后的评讲活动是模拟法庭实训活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3)实训教学用音像光盘。庭审观摩是模拟法庭实训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我们又无法让学生经常到法院进行现场庭审观摩,因此,庭审录像观摩则成为模拟法庭实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指导教师应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光盘开展实训教学活动。

4、实训项目的选用

模拟法庭的实训项目是指开展模拟法庭实训活动的实训课题。案件卷宗是这一案件发生、侦查、审讯等过程的信息载体,对实训项目的选用实际上就是对案件卷宗的选用。实训项目的选用也是影响模拟法庭实训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我们建立的案件卷宗库里,共有8个案件的卷宗。对于一个实训大组来说,安排4个实训项目即可。在一个40~60人左右的班里,如果将该班划为2个实训大组,那么,这两个实训大组可选用同一卷宗作为实训用卷宗。当然,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训兴趣,可让实训项目多样化,让两个实训大组选用不同的案件卷宗作为其实训卷宗。

对于每个实训大组而言,在4次的模拟法庭活动里,所选的案件卷宗可考虑按以下次序选用:

(1)单个被告人的一审案件的卷宗;

(2)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一审案件卷宗;

(3)具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内容的一审案件卷宗;(4)二审的案件卷宗。

此外,在我们的案件卷宗库里,我们准备了两类卷宗,第一类是从原始卷宗复印过来后仅覆盖和修改了其人名、地名的手写体卷宗(共4个案件),第二类是以原始卷宗为依据经过编写打印后而形成的印刷体卷宗(共4个案件)。从实训效果来看,用第一类卷宗来实训的效果可能相对

好一些,但是,在这类卷宗数量不充足的情况下,穿插使用这两类卷宗,也是可行的。从实训情况看,即使完全用第二类卷宗,也可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

(三)模拟法庭的教学指导

在开展模拟法庭的实训教学中,我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司法部门的具体做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主要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阅卷方法及阅卷笔录制作的指导

在模拟法庭实践中,阅卷是全面了解和掌握案情的主要方法,也是开展模拟法庭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卷方法和做好阅卷笔录是模拟法庭教学指导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们重点在阅卷的方法和阅卷笔录的制作方面进行讲授和指导。

在阅卷的教学指导方面,我们给学生讲授了整体浏览法、重点查阅法、追踪查阅法和对比查阅法等阅卷方法,讲解了阅卷笔录基本格式和内容,然后结合选用的案例,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案件和自己的情况进行阅卷。

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阅卷的一般方法,即先按案卷材料的先后顺序用整体浏览法,对案卷粗略地浏览一遍,以便对案件的全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从中找出案件的重点,确定查阅的重点内容。然后,针对起诉书意见书或起诉书认定的事实和罪名,模拟法庭中用重点查阅法逐一查看相应的事实和证据,看认定的事实是否准确,是否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被告人有无无罪、罪轻、不负责任及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的事实和证据,重点是查阅现场勘查笔录、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及物证、书证、鉴定结论等材料。针对发现的某个问题采用追踪查阅法进行追踪,查看相关的事实和证据,以查明该问题。针对案卷中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材料,采用对比查阅法进行对比查阅,以发现材料之间不一致或者矛盾之处。

在模拟法庭阅卷笔录的制作方面,我们重点给学生讲授了阅卷笔录的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在内容方面强调阅卷笔录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

(1)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的各种法律手段和诉讼文书是否合法、齐备;

(2)被告人的自然情况、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是否受过法律处分等情况;(3)起诉书指控的罪名及法律依据;

(4)起诉书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包括时间、地点、动机、目的、事发原因、行为过程、危害结果、因果联系、外在因素(自然因素、他人因素)等;(5)起诉书据以认定犯罪事实的主要证据。包括证据名称、证据来源、取得时间、形成时间、能够证实案件事实(情节)的证据内容等;(6)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实和证据;(7)被害人的基本情况。

在阅卷指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通常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阅卷不仔细、不认真。部分学生对实训课重视不够,在阅卷时则随便翻翻看看,只了解案件的大概,对案件具体情节不熟悉,导致在后面的阅卷笔录、课堂讨论、法律文书写作、出席模拟法庭等环节中出现问题。(2)阅卷笔录做得过于简单。如有的学生在笔录中这样记录:证词——“证人王××第35页”、“鉴定结论——第42页”、“犯罪事实——见起诉书”等等。

(3)阅卷笔录照抄案卷。有的学生的阅卷笔录写得非常多、非常详细,但只是照抄案卷中的内容,没有对犯罪事实、犯罪情节、证据材料进行归纳,结果是笔录做了一大本,重点在哪找不到。

(4)阅卷笔录格式呆板。有些学生在做阅卷笔录时,不能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制作笔录,而是一律按照老师讲的笔录格式,将案件内容生搬硬套,对案件中没有的内容,也要硬写出来,填到相应项目中去。

(5)内容把握不准。有些学生对法学和诉讼法等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对案件的内容把握不准,在做阅卷笔录时,出现案件内容归类不准的的问题,如把鉴定结论、被害人陈述归到书证,把自首认定为立功,把再犯认定为累犯等。

(6)笔录中缺乏自己的分析研究。不少学生在阅卷和笔录中只是将案卷的相关内容抄录下来,没有进行分析研究,如对犯罪情节、证据,没有能够区别哪些是对被告人不利的,哪些是对被告人有利的,对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能够找出来。2.与具体案件卷宗相关的法学、诉讼法知识的回顾和讲解

由于部分学生对法学、诉讼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很好,在实训教学中,我们拿出一定的时间对与案件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复习,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相关的法学知识。重点讲解与案件有关的具体犯罪(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抢夺罪等)的具体构成要件及认定该具体犯罪应注意的问题,法学总则中有关定罪量刑的犯罪的主客观要件、正当防卫、犯罪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形态、量刑情节和制度等相关内容。

(2)诉讼程序方面的知识。在起诉程序方面重点讲解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内容和提起公诉、不起诉的条件,审查起诉的方法,提起公诉和不起诉的程序。在审判程序方面着重讲解公诉案件的开庭前的准备和法庭审判程序,提起上诉、抗诉的主体和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审理方式,上诉、抗诉案件审理后的处理。(3)证据种类、证据审查和证据运用等知识。以案卷为载体重点讲解证据的概念、特征、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要求、证据理论分类和各类别证据的特点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各种证据的概念、特点,各种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的原则、证据规格的概念、特征和运用程序及具体特征规范。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及播放音像资料等多种方式、方法,并且规定学生在课后要复习、掌握的内容。

3.模拟法庭各角色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技巧的指导

对模拟法庭各角色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技巧的指导,通常按以下方法进行:

在模拟法庭中

(1)老师在课堂上结合教材、法律法规、音像资料、实例和自己的司法实践把模拟法庭各角色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技巧讲解清楚。讲解时按照审判、公诉、辩护、综合分组,分别对各组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技巧分开讲解,并且在讲解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①对审判组的指导。对审判组成员,重点辅导他们怎样把握好模拟法庭审判的程序、法庭审理中的规范用语,怎样做好审判中法庭调查的讯问、询问和对证据的查证工作,怎样进行法庭合议,怎样做好法庭记录。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指导审判长如何驾驭法庭的审判活动。

②对公诉(检察)组成员的指导。对公诉(检察)组成员,重点辅导他们在法庭审判中如何讯问被告人、如何发问被害人、证人,如何进行举证和质证,如何对被告人、辩护人的辩护意见进行答辩。③对辩护组成员的指导。对辩护组成员,重点辅导他们如何在法庭审判中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进行询问,如何对公诉人所举证据进行质证,怎样举证,怎样发表辩护词及与公诉人进行辩论。

④对其他人员的指导。对担任被告人、证人、被害人、法警等角色的学生,我们主要是辅导他们如何根据案件的事实,如实地陈述案情,如何按照法庭审理的程序及审判长的指挥完成所扮角色的任务。

(2)进行角色训练。根据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要求学生熟悉、掌握所扮角色的工作程序、工作技巧,并进行练习。如对担任审判长的同学,我们要检查他的审判程序提纲、要他反复练习法庭审判的工作及用语;对公诉人和辩护人,要求他们练习在法庭上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组配合训练。

(3)适时进行辅导。根据学生对角色的学习、演练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老师适时地给予辅导,如对法庭调查、举证、质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告知他们正确的方法。4.模拟法庭课堂讨论的指导

我们一般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审判组、公诉(检察)组、对于模拟法庭的讨论,辩护组、综合组四

(三)个小组各自独立讨论,讨论的内容一般不对其他组同学公开,这样可以使模拟法庭在开庭时更接近真实,也可以检验各组同学的实训水平。

对课堂讨论的指导,我们通常这样进行:首先,由各组同学在组长的组织下,拟出讨论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老师在场听取讨论;然后,由老师根据讨论情况和案件情况,找出讨论遗漏的问题,再由同学对遗漏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或讨论结束后,老师应对讨论中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纠正,对不全面的观点进行补充;最后,由组长或者出庭的同学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结论作为庭审材料。

以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课堂讨论的内容和重点应根据各组的工作职责而各有侧重。为例,审判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案件的定罪量刑、证据材料、审判程序、法庭语言、在法庭上提问的问题、判决内容及判决书的写作等问题;公诉(检察)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案件的事实和性质、犯罪情节、起诉的罪名、起诉书的写作、法庭调查中如何讯问被告人、如何发问被害人、证人、案件的证据材料是否确实充分、庭审中准备出示哪些证据、如何出示证据、如何应付被告人、辩护人对证据的质证、辩护人可能出示哪些证据及如何进行质证、如何发表公诉意见、被告人及辩护人可能会提出什么辩护意见、怎样答辩等问题;辩护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是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公诉机关起诉的罪名是否成立、被告人有哪些量刑情节、案件的证据材料有哪些、公诉人可能出示哪些证据、怎样进行质证、需要出示哪些证据及如何出示证据、在法庭上怎样对被告人、被害人、证人提问、本案的辩护要点及辩护技巧等问题;综合组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案件的定罪量刑问题、被告人、被害人、证人、法警在法庭审理中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此外,各组还要围绕案件中控辩双方可能出现的辩论焦点进行讨论。5.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写作的指导、辩护三个方面。审判 模拟法庭的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涉及审判、公诉(检察)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主要有审判程序提纲、审判提纲、法庭审理笔录、合议庭评议笔录、宣判笔录、判决书、审判终结报告等;公诉(检察)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主要有公诉案件审查报告、起诉书、出庭预案、公诉意见书、抗诉书、上诉(抗诉)案件出庭检察员意见书等;辩护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主要有出庭预案、辩护词、上诉状等。

对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的写作的指导,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

(1)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写作的讲授。在实训中,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或正在学习)司法文书课程,对常用法律文书的格式已基本掌握,同时,在我们的实训教材上也附有范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法律文书的格式和基本要求,不再讲授,而把讲授的重点放在法律文书内容方面,即重点讲解如何根据案情和法律文书的不同需要,概括和归纳犯罪事实、情节、证据材料,如何将具体案件与法律规定进行有机结合,如何在法律文书和庭审材料中进行说理分析。

(2)根据具体案件和学生扮演的角色,要求学生完成相应法律文书和诉讼材料的写作,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给予辅导。

在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的写作上,通常会出现下列问题:(1)照搬照抄教材上的范例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的学生在写作起诉书、判决书、公诉意见书、辩护词等法律文书时,在内容上照搬照抄范例,导致出现几个、十几个同学所写的法律文书与范例类同,并出现内容与案情不符、前后矛盾等问题。例如:在写公诉意见书时,很多同学都照抄范例中的“被告人王××犯诈骗罪的社会危害性及给人们的教训。……”一段内容;在写辩护词时,照抄范例中的“本律师认为公诉机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没有异议。但是综观本案,本律师认为被告人具有酌定从轻处罚情节,请合议庭对被告人从轻处罚”一段,但在写具体辩护意见时,又写到“被告人是本案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出现这种矛盾,主要是学生在写作法律文书时,没有进行独立思考,而是照搬了范例的内容。(2)法律文书中证据的写作存在问题。很多学生对法律文书中证据方面的内容不知道如何写作,常常出现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法律文书中缺少证据分析。学生在法律文书的写作中,对证据的写作通常是只列证据的种类,没有证据分析的内容。第二,割裂了证据与事实,证据与证据之间的联系。在学生的法律文书中,其写作结构大多为:先叙述事实,再列举证据,之后是说理。事实、证据、说理各成一段,即叙事、说理、证据泾渭分明,事实归事实,说理归说理,证据是证据,三者之间相互脱节,缺少有机的、内在的、统一的逻辑关系,尤其是证据与证据、证据与事实之间的关系被割裂,从文书中看不出证据之间、证据与事实间究竟有何关系,为什么要依这些证据来定案。

(3)案件的定性和适用法律出现错误。部分学生由于对案件事实、情节、证据没有认真分析研究,或者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不牢,造成法律文书中案件定性错误或者量刑不当。

(4)法律文书格式不规范。部分学生由于对法律文书写作的知识了解不透、掌握不牢,出现了不规范的文书格式。

(5)对案件的定性与说理脱节。由于部分学生对相关法律规定和案件情况不太熟悉,在法律文书的说理部分写作时,常常出现所说理由与案件定性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现象,如案件定的是抢夺罪,而说理时用的是抢劫罪的理由。6.模拟法庭的庭审实训指导

对模拟法庭庭审的指导,我们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在开庭前,指导老师分别检查、了解各组学生的准备情况,是否还有问题需要指导,如有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组织学生摆设法庭席位,作好开庭准备工作。

(3)对庭审的情况进行记录和指导。在庭审中出现一些小的错误时,指导老师不必当庭指出,但是,在庭审中出现较大的程序错误并可能使诉讼中一个重要阶段缺失时,可暂停模拟法庭,指出问题,告诉正确的做法,再按正确的程序继续开庭。

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在模拟法庭庭审的各阶段学生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

(1)在开庭程序中容易出现的错误:①在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或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出庭时,没有查明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②在审判长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权利时,有时只告知被告人享用的诉讼权利,而忽略了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的告知;③在询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时,只询问被告人,而忘记询问其他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对被告人提出申请回避时,审判人员不知如何应对。

(2)法庭调查容易出现的错误:①公诉人、辩护人、审判员没有按照庭前准备的方案对被告人、被害人进行讯问、发问,有时讯问、发问过于简单,只问被告人有没有实施犯罪行为,对犯罪的过程、情节、动机、目的等问题则不发问,导致法庭调查中没能查清犯罪事实,并导致法庭辩论中双方发言缺乏事实根据;②法庭调查中讯问、发问被告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时,审判长有时会忘记被害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发问权利,没有给他们发问的机会;③讯问、发问被告时,发问无目的,没有从揭露或证实事实出发,围绕犯罪或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手段、结果、犯罪或违法后的表现,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等来进行;④在审理共同犯罪案件时,有时会出现忘记讯问某一个被告人的情况;⑤法庭调查中出现公诉人、辩护人对案件定性、适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辩论。

(3)法庭举证容易出现的错误:①举证不全。公诉人、辩护人对案卷中所给的证据材料没有能够充分运用,对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这些证据通常都能举证,但对物证、鉴定结论、报案登记、案件受理登记、抓获经过等证据材料,则常常不举证;②没有做到一事一证。公诉人、辩护人在举证时不是一个一个、一组一组地将证据举出,而是将所有证据一次性全部举出,造成证据的证明对象不清,证据证明力不强;③举证不清。公诉人、辩护人在举证时只是简单地将证据举出,但没有说明证据的来源是否合法,也没有说明证据需要证明的事实;④证据的证明对象不一致。部分学生对证据的使用不当,不知道该证据要证明什么问题,随意将证据与证明对象匹配,造成证据与证明对象不一致。例如,用被抢物品的估价报告证明抢劫事实的存在。⑤被告人、辩护人不举证。在庭审中由于被告人、辩护人放弃举证或者审判长忘记、剥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的举证权利,造成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不能在法庭调查中出示,影响后来的法庭辩论及案件的最后处理;⑥对证据不进行质证。模拟法庭中,常有审判长不对证据进行质证,或者辩护人、公诉人放弃质证。对于证据,不问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由什么人取来的,法庭一律采信;⑦证人到庭后,审判人员没有核实其身份及其与当事人及本案的关系,也没有告知证人应如实证明和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更没有让证人在如实作证的保证书上签字。

(4)法庭辩论容易出现的错误:①辩论过于简单或者控、辩双方放弃辩论;②照搬教材实例,辩论缺乏针对性、观点不清;③辩论一边倒,一味地为自己辩解,不顾事实、强词夺理,或者是得理不饶人;④审判长无理限制被害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发言。⑤法庭辩论中出现公诉人、辩护人就案件事实、情节讯问被告人或者就证据问题向法庭举证,而法庭没有恢复法庭调查,任由双方继续辩论。⑥审判长对法庭辩论指挥不力,造成控辩双方辩论无序,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打断对方发言,双方争抢发言等混乱场面出现。

(5)宣判容易出现的错误:①是否公开审理在判决书中漏写;②漏写法律条文,尤其是法学总则条文;③定罪不规范,出现法外定罪,一罪多名,多罪一名和随意简化罪名现象,如把故意杀人罪简化为杀人罪;④没有交待上诉权及上诉方法。⑤宣判内容把握不好。有的案件只宣判被告人构成什么罪,判什么刑,对法庭审判和评议情况未进行简单的小结,未讲判决理由;有些则直接宣读事先写好的判决书。

(6)庭审记录容易出现的错误:书记员只注重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庭审记录只流于形式,根本就没有作记录或者是庭审记录后,没有审判长、书记员的签字,证人证言记录也没有证人签名。

(7)角色扮演中容易出现的错误:①角色扮演不到位。表现为一些学生扮演的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代理人在模拟法庭中只是坐在法庭上,而没有履行相应职责;②表现过于突出。有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扮演被告人时,在回答提问、举证、辩论、最后陈述等各环节中,在法律知识、语言、神态各方面的表现超过了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与法庭中被告人的身份、地位不合;③证人、鉴定人在出庭作证时,不按案件事实陈述,甚至胡编乱造,导致出现混乱。④对角色的基本情况不熟悉,例如,被告人、被害人、证人对角色在案件中的相关情况不熟悉,在庭审中面对各方提问不能如实回答,甚至答非所问。(8)整体错误:由于事先准备不足,庭审中配合不够,出现草草宣判了事的情况,使得担任其他角色的学生很不过瘾,其他的听众也很不满意。

在模拟仲裁庭中学生经常犯的错误除有与上述不能充分进入角色与知识储备不足所导致的错误:

(1)字字有据,句句有典。

memo的写法有些类似论文的写法。绝对不能把想当然的观点,没有任何根据就直截了当地写进memo中或者在庭上表述出来,否则只要仲裁员追问下去,你就会陷入非常尴尬的无法自圆其说的境地。当然在思考应对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不可能一开始就轻易找到所有根据,要鼓励大胆的想象,即便是想当然甚至可笑的观点也可以提出来讨论,或者尝试为这种看似想当然的观点寻找案例或者理论的依据。

每种观点都应该有其根据,根据主要来源于案件本身的事实,理论,同类案例等等。常读国外论文的人会发现,他们的论文几乎是每句话都有注释,这种memo也强调这一点。这就是字字有据,句句有典。学生最大的弱处就是案例方面,找合适的案例都非常困难,但也只能努力。

(2)一方非常有力,而另一方似乎无话可说。

一般来说题目的设计对正方与反方基本上是平衡的。没有哪一方在所有的点上都能拿出令人心服的观点。那就意味着,某一方必然在某些方面比较弱,没什么力量,甚至无话可说。但也不必慌张,有弱必有强,看你处理的策略。

一般来说案情所涉及的点都应该在书面上反映出来,但并不绝对。对于没什么好辩的地方,要看魄力和整体考虑了,必要的话可以舍弃,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就不会有什么表现力,听者和仲裁员也不听不进去。但要小心不要有漏勺,不能把本来有力的地方漏掉。

书面memo与口头辩论相差很大。有些东西在庭上口头说出来会让人觉得没什么说服力,但不意味着不能写到书面中。书面写的东西不需要全部都在口头说出来,你可以避免提及自己的弱点,而着重强的方面。四两拨千斤,避过自己弱的地方,利用自己强而敌人弱的地方展示优势。

(3)不要念稿子,也不能背诵,尽可能不看稿子,而是要自然地说出来(即要有自然的停顿),要有对话的感觉,包括眼神或手势交流

(4)声音要大,咬字要清楚,语速不能太快,建议一分钟100个单词

(5)陈述要有感情,要有抑扬顿挫,要体现出你真的是在为你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而辩护(牢记自己是辩护律师而非学生在进行学术辩论);可以适当地变换陈述方式,比如用自问的形式引出下一个论点;尽量保持仲裁庭对你陈述的兴趣;

(6)一个队员在陈述,另一个要保持镇静并给予眼神鼓励(微笑);对方辩手在陈述时务必保持安静以示礼貌,必要时可进行纸面交流;

(7)对于仲裁员提问,回答尽量精练,切中要害;一定要等仲裁员问完问题再进行回答;遇到刁难问题或Surprise问题时,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不必急着回答,可以思考几秒再开始回答;

(8)如果问题是你后面要说的内容,就提前说,不要告诉仲裁员我等等再讲!所以要随时准备可能结构要会打乱。这时,牢记自己要讲的要点是很重要的。(9)陈述要有主题,有一根主线;开场白和结束语要给仲裁员留下好印象,口头陈述的结构、条理要清晰(记住要点,可以写个提纲,以有助于场上发挥),但不要总是说Section A, Part A,这些是书面语,陈述时尽量口语化!陈述时要充分结合案情和法律,不能光分析案情而毫无法律依据,也不能光讲法律理论而脱离实际案情;必须对主要案情滚瓜烂熟,细到知道哪一点在哪一页哪一段第几行(建议贴标签,可以将出处标在稿子里)7.分析总结

在模拟法庭结束后,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对本次模拟法庭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分析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由每个学生写出总结报告,分析自己在模拟法庭中的做法、做得好的地方、成功的经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然后,结合观看模拟法庭的录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找出自己、别人在模拟法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由老师就本次模拟法庭的情况进行总结评析,肯定学生的成绩,找出存在的不足,指出改正的方法。

篇6:高校模拟法庭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的法学教育由注重理论教育向注重实践教育的转变,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法学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实践性教学为基点,对教学考核方法进行创新,以实现模拟法庭的目的,实现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结合的培养目的。

关键词:教学方法;法学;实践性;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2-0210-02

我国高等学校法学院系的毕业生不能立即适应法律工作的现象普遍发生,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滞后现象日趋明显。基于中国当代法学教育的这些传统问题,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各高校要加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比例,增加实践课程,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基础建设。法学本科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实践性、应用性能力培养,实践教学越来越成为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培养法科学生的司法实践能力,还可以为法科学生积累宝贵的司法实践经验,其在法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模拟法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式的实践性教学,其意义不只是对传统法律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是对传统法律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实践性教学模式是以诊所式法律教育、模拟法庭训练和案例教学法为主的,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操作技能为目标的现代法学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法学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更是当前法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专门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理论化、系统化的专门教育培养法律专业人才。但是,就我国现在的法学本科教育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在教授法律专业本科学生的时候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扎实的理论知识在法学学科的学习中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只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则会导致学生的实务能力弱化。

模拟法庭是一种“生动逼真”的法律教学活动,是法学本科实习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模拟法庭教学的同时结合实践性教学,建立一个协调、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促进法律课程“教、学、研”的良性互动,还能提高法学教育的层次性发展。“模拟法庭”是最能体现实践教学方法的课程,在该课程中,学生必须观看视频、阅读案卷、司法文书写作、司法口才锻炼,这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模拟实验,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体,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案例分析式、分组讨论式、理论研讨式、主题发言式、法庭论辩式等教学方法;根据模拟法庭实验脚本有些还必须采用双师型(实体法、诉讼法老师合作;校内理论教师、校外实务教师合作等)教学方法。可以说,“模拟法庭”教学完全成为新时期法学本科人才实践性能力培养的最好途径。同时,为达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目的迫使教师必须采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或手段。

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研究的依据

模拟法庭教学法在其理论构建和实践运用中遵循、契合和创造性地运用了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和冲突教学法。

1.范例方式教学。瓦?根舍因认为,范例方式教学就是通过主体与客体、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范例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遵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三条原则。在模拟法庭教学中引入范例教学,通过教师精心选取和安排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联系已有的经验,学会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地应用这些知识和理论,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既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2.冲突式教学。其实就是“表演式”模拟法庭向“实战式”的转化。通过模拟法庭中控辩双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争论,在提出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对对方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学生进行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理论教学的深化,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教学中碰到疑难知识点时,可以吸收冲突式教学方法的优点,将其运用到模拟法庭教学法中。这种冲突可以增强观点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研究过程

对于21世纪的中国法学教育来说,如何通过正规的培训途径,造就为社会所需要的法律应用型人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目标。本课题试图以甘肃政法学院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为依托,通过2010年春季我校首开的“模拟法庭”教学在2008级550名学生中普遍开始授课为契机,利用2009年3月我校正式建成的2400平方米的“法律实验实训中心”和我校与甘肃省特别是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签订的经常性观摩法庭合作协议的良好基础,将“模拟法庭”课程办成我校法学实践教学的“精品”,并进而为甘肃省其他高校法学本科实践教学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整体上推动甘肃省法学本科教育。我校以模拟法庭大赛形式进行学生活动也有15年的历史,该活动在2009年还获得“甘肃省十佳学生活动”称号。

本课题主要是以正在授课的法学院10个班550名学生和1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实践与探索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各种教学方法的实验。将“模拟法庭”作为学生活动的院校很多,但真正把“模拟法庭”作为一门学生的必修课的院校还不多,全国650余个法学院系中,真正拥有功能齐全、利用率高的法学实验室的也不多。以培养法学应用人才为目标,应法律实际部门的呼声,借鉴国外教学经验研究本课题。

本项目中的学生和教师既是实验主体也是实验对象,模拟法庭审判结束后,教师在事先被明确并告知全面、具体、客观、公正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和整体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组织测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的标准应主要包括:(1)程序是否合法,操作是否规范;(2)法律运用是否准确,说理是否透彻;(3)语言表达是否流畅、精彩;(4)临场的应变能力如何,是否有创新思维;(5)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如何。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评价和老师评价两种。学生评价可以分为旁听同学评价、参与同学自行评价及相互评价。特别是每一位直接参与者都要写出体会,分析优点与不足。整体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测评则更为重要,因为它将直接促进教学方法本身的改进,使这一教学手段走向良性发展。常见的测评方法应包括民意测验和调查,如学生认可度的调查、教师的感受报告、学生综合能力在模拟法庭教学前后的比较调查等。先试点后推广,以点带面。从专业方向看,首先选择应用性比较强的刑法学、民法学和诉讼法三门课程进行尝试;从考核对象看,首先可以选取一个小班进行,然后推广到一个年级,乃至整个专业。最后,在整个法学专业学生中进行全面推广。一学期授课结束,我们将及时进行总结,在理论上进行归纳、梳理,并在参考借鉴国内其他同类院校“模拟法庭”学生或教学活动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四、“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研究结论及成果分析

法学是应用学科,突出实践环节是应有之义。法学本科学生必须坚持一定时间的见习与实习。法学院系应设有实验室与模拟法庭以及律师事务所和弱者权利保护中心等,使学生有实习和操作的场所与基地。引进实践性教学模式是法学教育的必然进程。但如何在中国这样一种具有浓厚的大陆法系传统的制度中既有效地借鉴英美法的法学教育模式,同时又保持自身传统中合理的部分,是进行实践教学法需要讨论的问题。

以实践教学模式为基点对“模拟法庭”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首先,对模拟法庭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模拟法庭课程教学以其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教学优势,弥补了我国现行法律职业教育存在的空白、不足或误区,是将法学通识教育与法律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以独立课程为模式。把模拟法庭设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我国高校的法学院中尚属少数,也将成为未来我国法学实践教学发展的趋势。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放在一种模拟的事实环境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使学生通过经历整个法律程序的运行,在办理案件的程序中主动地去运用学过的法律知识。

以“双师型”教学为基础。2009年秋季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性实验,已有10门法学核心课程、36位教师、法学院4个年级全部进行了该实验,结果证明学生欢迎,老师也有积极性,各种层次的交流增加,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双师型”教学法在模拟法庭教学中的优势显露无遗。指导教师在整个模拟法庭课程中起到引导、总结、评价的作用,模拟法庭课程的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

以授课方式多元化为保障。实践证明,这种授课方式能够让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不忽视模拟法庭课程的主旨,在课堂上分析较为成熟的案例可以选为模拟法庭的案例。

以“实战式”为特点。在模拟法庭中应当采取庭审实战式的对抗形式,取证、证据交换等庭前准备阶段,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宣告判决等庭审阶段,均以真实、规范的诉讼庭审过程为参照。另外起诉状、判决书等法律文书也应符合规范样式。这种“实战式”的模拟庭审,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整个庭审运行程序,同时还必须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对其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提出一定的要求。在此“实战式”的模拟庭审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锻炼了实务操作的能力,更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教学结果的评价是开放教育师生共同关注的教学重要问题。传统的评价标准往往是以单一的学习成绩来进行评价的,而学习成绩较多体现的是学员记忆、重复知识的多少、优劣,而不是能力的测试,很难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教学考核方法应该创新,开办模拟法庭的目的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可以采取“注重过程,淡化结果”的做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由参加模拟法庭学生评价、旁听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全新的评价方法:在模拟法庭教学中,实践证明,综合学员自我评价、模拟法庭小组评价和辅助老师评价的评价方法是比较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体系。

上一篇: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下一篇:论幼儿教师健康心理的保持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