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狼影评

2024-05-23

华尔街之狼影评(共8篇)

篇1:华尔街之狼影评

真实的“华尔街之狼”

首先要指出,看奥斯卡入围影片《华尔街之狼》之前,请不要期待能看到一部类似《华尔街:金钱永不眠》或者《大而不倒》那样的金融题材电影。事实上,马丁•斯科塞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联手打造的这部《华尔街之狼》,基本上可以说和华尔街一词所指代的金融业没什么关系,更像奢靡的生活方式的“礼赞”片。

但电影《华尔街之狼》的主人公原型乔丹•贝尔福特—他也是《华尔街之狼》一书的作者—确实是一位相当成功的金融骗局制造者。

23岁的乔丹•贝尔福特在自己的肉类生意失败之后,便去了股票经纪公司,学会了金融世界的一些基本规则,之后他便买下一家名为Stratton Oakmont的股票经纪公司,于1989年开始“创业”。

乔丹•贝尔福特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做的事情非常简单,方式与一种被许多人称为“拉高出货”的经营策略很相似。这家公司先怂恿不知情的投资者购买低价的垃圾股,以推升垃圾股的股价,然后抛售自己持有的股票,进而谋取巨额利润。而投资者却很可能会在股票崩盘时一无所有。

骗局的逻辑很简单,所以重在“执行”。贝尔福特拒绝聘用任何有经验的股票经纪人,反而将原来为他开卡车的一批年轻热血的销售员招至麾下。他向他们传授了自己拿手的陌生电话推销技巧—“柯达推销术”—首先不要提及某只无名的场外交易股票(低价股),而是吹捧一只蓝筹股(比如柯达)。在投资者接受了蓝筹股这个诱饵并开始信任经纪人之后,经纪人才会推销垃圾股。据相关人士回忆,当时贝尔福特的座右铭就是:“别让客户挂断电话,除非他们接受或者扭断脖子。”

此外,为了刺激这些渴望财富、愿意奋斗的年轻人,贝尔福特开着法拉利跑车上班,每天要对员工进行两次演讲,打造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当然,贝尔福特也不会亏待自己的小弟。根据《福布斯》杂志1991年的报道,Stratton Oakmont的经纪人每年可以赚到大约8.5万美元,而此前他们可能只是一个负责铺地毯的普通蓝领。上世纪90年代,贝尔福特在其巅峰期聘用了1000名股票经纪人,涉及的股票发行总额超过10亿美元。

不得不说,在销售技巧和为员工洗脑这类事情上,贝尔福特天赋异秉。FBI检察官丹•阿隆索在调查贝尔福特的案件时,被贝尔福特的口才深深吸引,并邀请他到曼哈顿区检查院为检察官们演讲。

1998年,贝尔福特被起诉,罪名是因为欺诈和哄抬股价导致投资者损失近2亿美元。但他利用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再次“翻身”—“自传”《华尔街之狼》一书大卖,还吸引了莱昂纳多。

篇2:华尔街之狼影评

贪婪是好事,金钱永不眠。最新的一部关于华尔街金钱故事的电影,是由名导斯科塞斯操刀,大帅哥迪卡普里奥所主演的《华尔街之狼》。这部根据同名自传体作品改编的电影,讲述的就是华尔街之狼,贝尔福特是如何从一贫如洗到靠股票发家成为亿万富翁,最终锒铛入狱的故事。整个电影略带滑稽与荒诞,但是却又足够的本质真实,作为关注投资的读者,理应抽时间看看这部电影。当然,这部电影足足有三个小时,要看完它,你需要有点耐心。

整部电影除了情节与人物的光怪陆离之外,最值得称道的自然也包括台词。有的台词滑稽可笑,有的却事关华尔街的贪婪,有的则是可能有些光芒万丈的价值。以下要谈得是由huffington post所整理的10条或许对成功与致富有用(我觉得也未必)的台词,由我翻译成中文:

1 我相信全身心的浸入,如果你想要有钱,你就要这样的想法武装自己的脑子。你一定要清除掉所有会让你成为一个穷人的思想,用新的想法——那些能让你发财的想法,将其取而代之。

2 挡在你和你的目标之间的唯一障碍,就是你不停地跟自己说的那些为什么我做不到的鬼话。

3 成功的人,100%的`确信他们自己是命运的主宰者,他们不是环境的造物,而是条件的创造者,如果环境烂透了,成功的人要做的是改变它们。

4 如果你能给一个人足够的理由,他们总是会找到成功的方式。

5 能取胜的人,总是在说“必须”如何如何,“未来”如何如何。

6 当你过得都是穷日子的时候,你会伤害到每一个你所遇到的人,尤其是那些你所爱的人。

7 如果你想发财,永远不要放弃。人总是想着放弃。如果你坚持了,你就会出人头地,胜过绝大多数人。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当你努力做事时,你可能会失败。但是,失败并不是因为你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而是因为你还没有完全摸到门道。每次用不同的方法去尝试。总有一天,你会完全弄明白的。失败是你的好朋友。

8 赚钱最容易的方法是——制造出那些有所价值人人想要的东西,去给予与创造价值吧,钱就会随之滚滚来。

9 要表现得像是一个现成的高富帅一样,这样你就会肯定变成真的高富帅。要表现得你有无敌的信心,这样人们自然会对你有信心。要表现得你有无与伦比的经验,这样人们才会听信你的意见。要表现得像是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人,这样你最终会和我一样取得成功。

篇3:阿里巴巴惊动了华尔街之狼?

距离2014年9月19日登陆纽交所仅仅四个多月的时间,阿里巴巴最近经历了一次刀口舔血式的惊魂一颤。此次事件源于淘宝网假货,始于中国工商总局白皮书,终于握手言和。不可否认,整个事件从始至终仅经历了短暂的10天,也着实带来了一身冷汗。然而汗落之后,事情似乎并没有就此结束,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将会不断扰动着那颗属于阿里巴巴的高傲的心。

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发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随后的1月28日工商总局又公布一份名为《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此举一出,市场一片哗然,这份报告对于阿里巴巴有如晴天霹雳,顿时激起了阿里巴巴的强势反应,与工商总局之间的“冲突”加速升级,在这期间阿里巴巴还发布了公司2014年第四季度财报。带来的影响是,仅1月29、30日两个交易日,阿里巴巴股价就连续大跌超过12%,市值蒸发更是超过300亿美元,而且连带大部分中概股盘中出现下挫,多只中概股跌幅超过了4%。更严重的是,工商总局的这份白皮书随即引起了华尔街投资人和美国王牌律所的高度关注,阿里巴巴面临的可能是一场资本大逃亡和一场异常棘手的集体诉讼。然而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关口,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突然宣布会见马云,正式表态此前发布的“白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随即握手言和。一场惊动华尔街的“闹剧”就此结束,整个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和值得玩味之处,而其中最值得关注和深思的莫过于“假货”问题。

关于假货问题,首先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全球,根据经合组织[全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全球每年假货的价值超过2500亿美元。美国彭博社提 到 , 美国知名 社交网站Facebook上假货横行,意大利两名网络安全专家通过调查发现,涉及时尚和奢侈品的广告中有将近30%为假货和仿冒品。英、法、德、西班牙、比利时从2007年开始的对e Bay的假货问题诉讼经历了长达7年之久,直到去年初才达成和解。可见,假货早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而且被假货问题困扰的互联网巨头不只阿里巴巴一家,但为何阿里巴巴此次反应如此激烈?又为何很快就引起了包括美国著名的波默朗茨律所在内的5家律师事务所对其展开调查、并向投资者发出警告呢?

作为一家控制着中国电子零售市场近八成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在美国市场上谈到假货问题时底气明显不足,因为从2008到2011这几年里,美国的“恶名市场”(notorious markets)报告中每年都会提到阿里巴巴网站和淘宝网,尽管2012年12月1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报告已将其从名单中移除,尽管在登陆纽交所的时候阿里巴巴也成功规避了假货问题。但假货问题一直是其管理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因为在美国,商家的信任危机绝非小事,何况是纽交所有史以来最大的IPO公司,一旦被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华尔街投机客、做空机构盯上,他们就会像恶狼一样一拥而上,届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管理层早就采取了积极主动的行动,高调措施打击假冒商品,2013年以来共计投入1.6亿美元,雇用了一支2000人的团队专门监督旗下网站的假货问题,阿里巴巴显然早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而这次工商总局的一纸报告直接击中了阿里巴巴的“要害”,也难怪阿里巴巴反应如此剧烈。

上面我们提到的波默朗茨律所,成立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在美国享有盛誉,由被称为“集体诉讼教父”的亚伯拉罕·L·波默朗茨创立,所以此事如果引起美国律师事务所的纷纷跟风,对阿里巴巴来说绝不是好消息,尽管目前工商总局已经表示此前发布的白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事实是:阿里巴巴的假货问题又重新呈现在美国投资者面前。而且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聚美优品、网秦、世纪互联等多家中概股公司近期也都遭遇上述几家律师所的大举做空。更值 得警惕的 是 , 仅2010年到2012年三年的时间里,就有超过30只中概股惨遭做空,其中不少以退市、申请破产告终。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由工商总局触发的这场“白皮书”事件,显然已经惊动了潜伏已久的华尔街做空机构,接下来在面临信任危机的处理方式上稍有不慎,身披各种“光环”的阿里巴巴也同样难以幸免于做空机构的蚕食。

篇4:华尔街之狼

——这是电影《华尔街之狼》的结尾,也是故事原型乔丹·贝尔福特如今的真实生活。

贝尔福特在澳大利亚的成功课程学费高达一节课5000美金,且一票难求。现实如此荒诞——本来不光彩的犯罪经历却成为赚钱的法宝。如果时间再退格,贝尔福特的人生同样“货不对板”——他本希望成为英雄,实际上却成了金融诈骗犯。

金钱帝国

贝尔福特出身在一个保守的犹太家庭,父母都是会计师。母亲在年逾六旬时进入法学院学习,现在仍从事慈善法律工作。在如此稳定的家庭长大,让人奇怪,贝尔福特的人生为何会“跑偏”?

贝尔福特的青春期过得并不快乐。因为身体孱弱,高大的男孩子欺负他,女孩子则忽视他。贝尔福特在后来的采访中曾提到,“我整个高中都缺乏自信,我想如果我有了钱,那些女孩就会看上我。”

渴望被关注的种子深深地埋进了贝尔福特的心里。为此,贝尔福特似乎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他为自己选定了偶像,戈登·盖克——电影《华尔街》中冷酷的资本掠夺者,他对电影中“魔鬼般的利己主义”深深着迷。

贝尔福特在金融圈并非一步登天。从牙医学校辍学后,他一直靠运送冷冻龙虾和牛排为生,最终送货公司破产,他负债2.4万美元。为了还债,他混迹华尔街从最底层证券经纪人做起,给一个一个潜在客户打电话兜售股票,并且很快成为金牌经纪人——在推销上,他早早显露出天才。

1987年11月19日,美国股市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当日,美国股市指数暴跌508个点,贝尔福特供职的公司就此倒闭,将近90%的证券经纪人失业,但对贝尔福特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

1989年,他成立了斯特拉顿·奥克蒙特经纪公司。

这家公司运作模式简单又粗暴:证券经纪人打电话给客户说服其购买优质公司的股票,建立信任之后就通过各种高压手段推销垃圾公司的股票。市面上正规的交易所不会让垃圾公司股票流通,垃圾公司为了让类似贝尔福特这样的证券公司帮助销售,给予其高达50%的佣金,而正常股票的佣金只有1%。于是贝尔福特向客户推销股票时对这些公司的情况不乏包装美化、夸大其词,甚至直接编造。

一位曾在斯特拉顿任职的经纪人回忆说,贝尔福特的座右铭是:“别让客户挂断电话,除非他们接受或者扭断脖子为止。”

贝尔福特的恶劣又高明之处在于,他和他的伙伴们也会入股,抬高股价后一旦觉得股价涨到顶点,就会一同脱手,给不知情的购股者留下一堆不值钱的垃圾股票。

他还自建老鼠仓(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发行IPO,并掌握上市公司近一半的股权,以此来控制公司股价,获得巨额利润。

到1991年,斯特拉顿公司收入达到3000万美元,拥有近150名经纪人。贝尔福特个人年收入保守估计有300万美元。媒体们因他凶猛的敛财手法称呼他为“华尔街之狼”。

腰缠万贯之后,确实再也没人欺辱贝尔福特,他也成为美女们投怀送抱的第一人选。但在贝尔福特的自传中, 他提及的最快乐的时刻却与金钱毫不相干。

那一次他和朋友在泳池游泳,朋友没能浮上水面。贝尔福特将朋友从泳池中拖了上来,对他进行人工呼吸,直至朋友最终出现生命迹象——将他们晚餐吃的汉堡吐到了他嘴里。随后赶到的其中一个医生对贝尔福特说:“你真是个英雄。”

贝尔福特觉得这个形容“听起来真是悦耳”,他渴望再听一次,于是故意说:“对不起,我没听清你说什么。能再说一次么?”

歧路“英雄”

成为一个被人需要,被人赞扬的英雄,并不时时都有机会,毕竟没有朋友一次次需要被拯救。幸好,另有人需要他。

叱咤华尔街最让贝尔福特满足的不是纸醉金迷,挥金如土,而是他每天走进公司,员工们“像看上帝一样看着我。”

贝尔福特从不聘用老到的股票经纪人或任何有经验的人,只选择二十多岁的纯朴年轻人,因为他们愿意追随他冷酷无情的销售信条——“要么买,要么死”。

斯特拉顿公司的员工们都将老板的话视为真理:“一个新手股票经纪人应该要在第一年赚到25 万美金,不然能力就会遭到质疑。第二年就应该赚到50 万美金,不然你就会被认为是软弱无用。在第三年,你最好能赚个百万或是更多,不然你就是笑柄。”

贝尔福特本人也亲自示范财富的力量。他在汉普顿有一处超级住宅,一个跑车“舰队”,一架私人飞机,一艘长167英尺、曾属于可可·香奈儿的豪华游艇……他毫不吝啬地给员工巨额红包,请来大批妓女在派对上助兴,毒品更是随处可见。贝尔福特还常在会议中提及:“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并保持忠诚,有一天,我会拍拍你的肩膀,让你展开自己的事业,那时你就真正有钱了。”

在唤起并纵容员工对金钱贪婪的背后,他比谁都清楚,“让这些家伙一直追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梦碎。他们花光所有的钱想要跟上我的生活,但他们没办法赚这么多”——这样就能逼着他们去赚更多的钱。

或许贝尔福特也明白,金钱和员工的崇拜并未让他成为真正的英雄,他描述自己的公司是索多姆和格莫拉——《圣经》中的罪恶之城。于是他嗑药酗酒,深陷可卡因中不能自拔。

贝尔福特的疯狂做派引来了证券监管机构的注意。嚣张的贝尔福特指使手下将会议室的空调温度调到最低,把证监会派来查账的工作人员冻得瑟瑟发抖。当然也少不了窃听会议室的情况。

当证券交易委员会把斯特拉顿作为一家低价股票公司,向其提起了2200万美元的诉讼时,贝尔福特偷笑了。

随着公司发展,他早就不再满足向穷人销售低价股票(市值在1美元以下的股票),而转头操作价格在4~10美元的股票,并且将客户目标锁定在美国最富有的投资者。所以这个“向低风险承受力投资者销售高风险股票”的起诉并不成立。

证券交易委员会又尝试以操纵证券市场和采用高压销售战术的名义寻找贝尔福特的破绽,可惜仍无头绪。他们传讯了公司员工,大多数员工不肯出卖贝尔福特,要么沉默,要么直接做伪证。“我当然知道他做了什么勾当”一位证券经纪人后来直白地说:“但我就是不愿意他进监狱,他是个多么有趣的人呀!”

由于证人的不配合和缺乏证据,贝尔福特只在1994年因为交易手续不完善而被罚款300万美元,这笔数目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不过贝尔福特必须签署终身不得重操证券经纪业务的法庭庭谕。

抓住机会体面地下台,然后带着这辈子都花不完的钱逍遥过下半生?这可不是华尔街之狼的风格。贝尔福特以2亿美元的价格将所持股份转给了公司合伙人丹尼,然后以“顾问”的角色参与公司的决策,并且不再仅限于斯特拉顿一家公司,所有斯特拉顿发行股票的公司,他都会“插一脚”。

贝尔福特不仅没有被踢出证券行业,反而权势更大。

“好莱坞和华尔街都爱他”

但贝尔福特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中。

他每天担心的不是被抓,而是担心离开公司后员工们会抛下自己,“他们一旦认定我没有利用价值,他们会让我去死”。公众的关注,手下的崇拜,已成为他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但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1996年底,全美证券交易委员会抓到了贝尔福特的小辫子,吊销了斯特拉顿的经营资格——操纵股票,违反销售法。1998年,贝尔福特也被联邦政府指控犯有诈骗罪而被送进监狱。

为了逃避可能高达20年徒刑的判决,贝尔福特选择与政府合作,协助警方获得了合伙人承认犯罪的录音,最终他获刑两年零四个月,但需偿还从1500名投资者手中攫取的1.1亿美金。

即便如此,贝尔福特的“传奇”仍不肯谢幕。

丹·阿隆索曾是负责贝尔福特案件的前联邦检察官,他被贝尔福特的口才深深吸引,曾邀请他到曼哈顿区检查院为检察官们演讲。另一位检察官科尔曼虽然对贝尔福特的量刑之轻相当不满,但他仍和亲手逮捕的罪犯一直保持联系,一有空闲就共进晚餐。

在狱中,贝尔福特的狱友,著名喜剧演员汤米·庄也对他感兴趣,鼓励他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书发表。贝尔福特毫不犹豫就接受了这个建议,“我打算让每个人都看到我的故事,我要让他们看到我充满魅力的一面,而不只是个只关心捞钱的骗子”。贝尔福特成为一名作家的热情不亚于当年成为金融大鳄,他研究了汤姆·伍尔夫的《虚荣之火》,详细记录其中的人物发展、对白和气氛描写。

“当然如果人们喜欢,这还能赚钱。”和贝尔福特预料的一样,人们对他的故事没有抵抗力。他冷酷无情的崛起和自我毁灭式的衰落,足以制作成好莱坞大片,他的回忆录更是大卖,成为一个季度的畅销书。

报纸轮番报道他的“辉煌”事迹,《华尔街之狼》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说:“贝尔福特就是那种好莱坞和华尔街都爱的人,他放荡不羁、奢靡成性、喜欢美女、毒品和金钱,能作能疯能闹能挣钱;但他同时又有很强的个人魅力,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外表,执着而投入的行事风格,他风趣幽默,像个吸铁石令身边的人为之折服。”

但这些真的是贝尔福特想要的吗?贝尔福特其实一直未能修正自己的命运:人们给予的不是他想要的对英雄的拥护,而是对他挥霍放纵过去的猎奇。如果他放弃表现这部分的自己,就会受到冷落,这同样让他受不了。

另外颇有趣的是,据一个求职网站经历四个月的调查,在电影《华尔街之狼》上映前后,美国股票经纪人职位的搜索量增长了79.6%,英国增长了44%。这让人想起这部电影中主角的台词:“人人都想赚大钱。我说错了吗?那种超凡脱俗的人根本不存在。”饿狼般狡诈贪婪的乔丹·贝尔福特身后,是功利时代的芸芸众生们,一旦被贪婪攫取,同样会亮出利爪,显露出狼性。

篇5:《华尔街之狼》观后感

其实他也不过是华尔街万千投行中的一个,只不过赶上了股市泡沫的浪潮赚了一笔。说到底他只是卖不靠谱的penny stock,只不过做了一家公司的IPO,和真正的大投行家根本就没法比。但电影的三个小时也给我们展示了足够多的花花世界,让我们见识到了有钱人的生活究竟可以多么荒淫与荒谬。

Jordan的成功有两点,一个是他的sales skill,另一个则是他的欲望。

不得不说Jordan永远都是一个最棒的salesman,他一开始把自己推销给了华尔街,接着把股票推销给了客户,再接着把挣钱的理念与技巧推销给了公司的初创团队,然后是每次当中演讲让大家打鸡血式的推销,最后到出狱后仍然靠着兜售自己的成功学为生。这种能力给了他成功的基础。

这部电影当我看到一个小时的时候,我就更坚定了自己不入金融这一行的想法。因为有的时候钱生钱是需要欲望的,对钱欲望强烈的.人才适合做这类事情,才会让你在面临许多机遇时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去选择利益更大的那一个。对金钱强烈的欲望可以让你成为顶级的交易员,而对金钱有这么强的欲望的人在毒品和性欲望自然也不会少,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片中看到Jordan会有如此表现。

究竟是男人要变坏才有钱,还是有钱才变坏谁都说不清楚。他开始并不吸毒,对老婆也都还不错,一个蓬勃向上的青年,但有钱以后诱惑就会越来越多,他也就逐步地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有时候钱会蒙蔽人的眼睛,当Jordan再也无法克制自己对金钱的欲望的时候也是他真正走向灭亡的时候。

我们挣钱究竟是为了什么?影片里面给了两种价值观供我们选择,一种是Jordan的戏剧般的人生,另一个则是FBI的那个警长。两人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便将这个问题抛了出来,你究竟愿意贪婪又随时提心吊胆地过着富人的生活还是像警长那样正直地过着每天只能坐地铁勤勤恳恳工作挣着卑微的工资的生活。虽然最后警长成功地让Jordan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主动权似乎总是在Jordan这一边,是他放弃与SEC达成deal,选择不quit探长才有机会继续去调查他,是Jordan主动去选择做污点证人才让警长的这个case如此成功,影片刻意弱化了警长的整个调查过程,而突出了Jordan得到了他的审判之后探长独自坐地铁回家的场景,Jordan风光了整部片,而探长只有咚咚咚你好请不要动我们是FBI的那一刻是真正风光的。

不是说这部片价值观扭曲,而是我自己最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电影中Jordan说At least as I was a rich man, when I have to face my problems, I show off at the back of the limo, wearing $ suit and 14000$ gold fuching watch. 这正是很多人的想法。我最近在思考的是究竟一个放荡不羁把所有该玩的都玩遍但最后把自己玩死的人生更精彩还是一个中规中矩平淡是福的人生更精彩,或许放荡的生活是荒诞的,但似乎一个浪子回头的人比一个老好人更有吸引力,回头之前的人生呢?不管它了,这就是我们的世界。

探长说Jordan你和华尔街的那些混蛋们不同,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混蛋,而你现在的成功是真正地通过你的努力得来的,为什么现在要这样呢?

Jordan说你在做警员之前也报过股票培训班,如果你当时坚持把那个班上完,你的生活会是怎样?

篇6:《华尔街之狼》的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华尔街之狼》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华尔街之狼》的观后感1

《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令我感到很失望,可能是我对它期望太高了,总以为能嗨到不行、让我爽翻天,以片中角色难以言表的人格魅力、异常丰富的想象力和那惊世骇俗的超凡智商,震撼我、深深地震撼我,打倒我、使我拜倒在这部作品的脚下、深深的迷上它,不能自拔。可是它没有,它只是通篇充斥着像我现在正写着的这样的烂屁废话然后冒个华尔街的幌子,躲在我面前的电脑屏幕后面夸张的、放肆的、大张旗鼓的夸夸奇谈,挑逗我、欺骗我,以为它是真实事例改编就可以让我相信它所呈现的故事就是当年真实事件的面貌,我告诉你太自以为是了太笨了,瞎扯淡整个剧情就是在瞎扯淡、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完全没有现实感,完全看不到细节描写。你现在看着我写的这段话烦吗?什么感觉?是不是很傻比、是不是很弱智?好,我告诉你,《华尔街之狼》给我看着就这感觉…《华尔街之狼》里面的台词,写的就是这个水平……这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了。

依我看来,《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的名字并不适合这部电影,它应该取一个更为贴切的名字,那就是“狮子的故事”。

《华尔街之狼》里面并没有狼,有的只是一只狮子,这只狮子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过,在电影刚开始影片就用了这只狮子来比喻片中男主角,也就是这位所谓的“华尔街的狼”,可是这只大狮子忘记了化妆、直接就跑进画面来了,导演和工作人员觉得放之狼在画面里太难看了、形象不好看,狮子就狮子吧、就通过了,后期剪辑的人员也就这样无可奈何的剪了进去。于是,事情破败了,“华尔街之狼”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一只狮子。我就想不通了,就算放只狼形象不好看,影响画面美观,你可以不放呀…你非要放只狮子进去代替狼,这是逗乐吗?之后电影讲了我们的男主角他如何有才能,并运用自己的才能找来了一大帮子蠢货为自己赚钱,也就是在讲这只狮子多么有权威用自己的权威抓来了一大堆奴隶为自己工作,在这里这帮子蠢货多么蠢我看出来了,可是男主角多么有才我是真没看出来…这不禁让我想起同为莱昂纳多主演的另外一部电影《了不起的盖兹比》,行了伤心话就不说了…看过的人自然明了。再讲了这只狮子拉拢了一大群奴隶而组成了一个犯罪团伙之后,电影又描述了男主角是如何无视法律、如何纵欲成性、如何痛斥美国,干违法乱纪的勾当,跟美国政府对着干…也就是讲述了,这只狮子,如何利用自己捕获的奴隶们滥性纵欲、贪图享乐、与人作对,并大获全胜,但是这一次它找错对象了…它惹上了比它聪明、比它强大的人类,也就是美国政府。因此我们可爱的男主角遭了秧,这一次他没有逃过法网,虽然这只狮子跑去了瑞士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想保护自己,可是最终还是没有逃过影片中那无所不能的美国政府的法网,最终这可怜的狮子还是被人类抓了起来。为了自由,狮子交出了自己所有的奴隶,然后它被人类关进笼子里,为了对外公布时显得更公正,人类说关起来的不是狮子而是恶狼,不过狮子确实犯了法这点不假。狮子被关起来后,被人类放进动物园,让人们来参观,通过人们的参观人们可以意识到这就是违犯法律的下场,想生不义之财是不现实的、是要受法律的制裁的。就像片中男主角被抓起来以后,政府还叫他四处给人们做演说,教授人们如何进行推销,当然不是教他曾经的那套真正能赚钱的违法的推销方法,而是教数千万人都在探索并尝试的并不怎么能赚钱的推销方法。这时镜头摇向正上方,露出穷苦的人民群众那一张张痛苦、而迷茫的脸,画面景别由中近景转变为大全景,体现出穷苦的守法公民的数量极为庞大、他们的处境相互类似,表达出那些守法的穷苦人民巨大的内心痛苦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力量强大、效果颇为震撼,这时影片的主旨被强化出来,相对于男主角这只狮子来说,政府不更像是一头狮子吗?森林之王,统领着万物众生,男主角与之相比充其量也只不过算是只土狼罢了,而那些在镜头中挤得密密麻麻的、穿的破破烂烂的.、脸上皱皱巴巴的正听着男主角的推销讲座的守法的穷苦的人名群众们,此时只不过是一群奴隶,只不过是换了主人罢了,他们不再是狮子的奴隶,他们是比狮子更大的真正的狮子的奴隶了。这就是影片表达的,守法?我们当然要守法,可对于那些因违法而富裕了的人们,他们永远都是最穷者,在那违法的狮子面前他们永远都是政府的奴隶,因为他们不像狮子那么强大,没有能力去获得更大的自由,所以他们平庸、他们平凡、他们平穷,而此时的男主角却代表着那拥有着难能可贵的伟大反抗精神的狮子,他身上所具有的反抗的狮子精神使得他那么超凡、那么与众不同,虽然此时他只是一只被真正的狮子俘虏了的狼。

《华尔街之狼》的观后感2

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几乎是美国社会的缩影,也是美式资本主义在银幕影像中的诠释。纵观其作品序列,从70年代的《出租车司机》开始,到80年代的《愤怒的公牛》、《盗亦有道》、《纯真年代》,90年代的《赌城风云》,再到近年的《飞行家》和这一部《华尔街之狼》。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资本主义神话般社会的光鲜靓丽外表下的罪恶、暴力与疯狂。他的镜头语言与叙事风格简洁、沉稳、成熟,没有花哨的技巧,一切以现实主义与实用主义为取舍标准,如手术刀一般精准地切开社会的皮肤,露出早已感染溃烂的内脏器官。

从电影艺术细节的角度去分析斯科塞斯作品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他的电影几乎让观众感觉不到摄影、剪辑、音响等艺术或技术细节的存在。他的电影是直接取材于现实,同时深切关照现实的。脱离开美国的社会现实欣赏他的电影是枯燥而且毫无意义的。《华尔街之狼》对美国社会现实的指向是十分明确的。

它直接指向整个现代美国资本主义大厦的根基——华尔街所代表的金融资本。虽然我们都明白乔丹贝尔福特是华尔街中无数金融从业人员的特例,他的人生经历与生活环境不可能代表大多数华尔街人士,但他却是当代美国金融资本的化身。

他的疯狂、糜烂、堕落无不彰显着资本本性中阴暗的一面。他是一个社会对马克思所论述的对神化了的资本的宗教式集体崇拜的缩影。他是金钱这个能够打开人性之恶的潘多拉盒子的钥匙。他是当个人陷入集体的疯狂之中,理性完全丧失之后所形成的集体意识的化身。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金融资本所能激发出的人性中最疯狂的一面。或者说此时人已经展现出了原始的动物本性。没有对错,没有善恶,没有法律,没有道德,影片展示的华尔街似乎是一片原始的“无人区”。在这片“无人区”里,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对金钱的追逐是原始的求生本能。性、毒品、爱情、友谊都是为实现存活目标所能借助的工具。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对资本的“拜物教”式崇拜。马丁斯科塞斯镜头里的资本主义就像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只是将对上帝的宗教崇拜转移到了对“资本”永恒积累的崇拜,是“一种宗教替代另一种宗教”。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上帝的踪影,但却能够处处看到金钱的特写镜头。人们对着金钱顶礼膜拜,而不是上帝。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丧失个性,丧失理性,淹没在集体中,深陷入集体中的群体。莱昂纳多再次奉献了他早已驾轻就熟的神经质的、疯狂的、歇斯底里的表演。他站在员工面前,人们的脸上的表情消失了,所有人都共享着同一个表情——向往,盲从。集体无意识在对资本的崇拜中被毫不保留地展示出来。集体对个体理性思想的泯灭在影片中被强化展示。

从各方面看《华尔街之狼》与《飞行家》都极为相似。如果可以忽略两者在色调上的差异,甚至可以将它们的一些段落拼接组成一部新的电影。因此,这两部导演与主演都一样的人物传记片就构成了一种奇妙的互文关系,共同描绘了美式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动力——企业家精神与金融资本市场。

如果说“飞行家”霍华德休斯是美国二战后产业资本的典型代表,那么“华尔街之狼”乔丹贝尔福特就是20世纪后期美国金融资本的象征。如果再加上“了不起的盖茨比”所代表的靠黑市商业发家的阶层,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几乎已经饰演过了缔造美国资本主义神话的所有重要角色。(从这个意义上也应该给人家一个影帝吧!)

按照《了不起的盖茨比》——《飞行家》——《华尔街之狼》的顺序排列三步影片,我们看到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致脉络,也看到了美国20世纪历史进程在银幕上的投射。从胸怀“美国梦”的拓荒者,到具有非凡企业家精神的产业资本代表,再到当今的,光辉和罪恶同样多的金融资本的代表。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影视作品似乎只对金融的害处情有独钟。于是充斥在我们眼中的是对资本罄竹难书的罪恶。《华尔街之狼》用尺度极大的写实性的直白镜头再一次地教育我们了“资本从诞生的一天起就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莱昂纳多大胆的卖肉演出与全片的500多次粗口以其难以抵抗的冲击力让其成为此类影视作品中的佼佼者。斯科塞斯也许正是想通过这些赤裸裸的、不加修饰的镜头将乔丹贝尔福特这一形象塑造成华尔街——美国金融资本的象征,从而完成其一直以来的创作目的——对美国社会的精准描绘。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像乔丹贝尔福特这样的以追逐利益为目标的华尔街饿狼,如果我们的经济体制不能产生这些饿狼,我们也许就无法享受我们身边资本主义文明为我们创造的一切。华尔街并不是一匹在荒原上的狼。它是一匹身处资本主义生态系统中的狼。

篇7:《华尔街之狼》的观后感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资本主义神话般社会的光鲜靓丽外表下的罪恶、暴力与疯狂。他的镜头语言与叙事风格简洁、沉稳、成熟,没有花哨的技巧,一切以现实主义与实用主义为取舍标准,如手术刀一般精准地切开社会的皮肤,露出早已感染溃烂的内脏器官。

从电影艺术细节的角度去分析斯科塞斯作品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他的电影几乎让观众感觉不到摄影、剪辑、音响等艺术或技术细节的存在。他的电影是直接取材于现实,同时深切关照现实的。脱离开美国的社会现实欣赏他的电影是枯燥而且毫无意义的。《华尔街之狼》对美国社会现实的指向是十分明确的。

它直接指向整个现代美国资本主义大厦的根基——华尔街所代表的金融资本。虽然我们都明白乔丹贝尔福特是华尔街中无数金融从业人员的特例,他的人生经历与生活环境不可能代表大多数华尔街人士,但他却是当代美国金融资本的化身。

他的疯狂、糜烂、堕落无不彰显着资本本性中阴暗的一面。他是一个社会对马克思所论述的对神化了的资本的宗教式集体崇拜的缩影。他是金钱这个能够打开人性之恶的潘多拉盒子的钥匙。他是当个人陷入集体的疯狂之中,理性完全丧失之后所形成的集体意识的化身。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金融资本所能激发出的人性中最疯狂的一面。或者说此时人已经展现出了原始的动物本性。没有对错,没有善恶,没有法律,没有道德,影片展示的华尔街似乎是一片原始的“无人区”。在这片“无人区”里,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对金钱的追逐是原始的求生本能。性、毒品、爱情、友谊都是为实现存活目标所能借助的工具。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对资本的“拜物教”式崇拜。马丁斯科塞斯镜头里的资本主义就像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只是将对上帝的宗教崇拜转移到了对“资本”永恒积累的崇拜,是“一种宗教替代另一种宗教”。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上帝的踪影,但却能够处处看到金钱的特写镜头。人们对着金钱顶礼膜拜,而不是上帝。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丧失个性,丧失理性,淹没在集体中,深陷入集体中的群体。莱昂纳多再次奉献了他早已驾轻就熟的神经质的、疯狂的、歇斯底里的表演。他站在员工面前,仿佛希特勒一般的呐喊,煽动。人们的脸上的表情消失了,所有人都共享着同一个表情——向往,盲从。集体无意识在对资本的崇拜中被毫不保留地展示出来。集体对个体理性思想的泯灭在影片中被强化展示。

从各方面看《华尔街之狼》与《飞行家》都极为相似。如果可以忽略两者在色调上的差异,甚至可以将它们的一些段落拼接组成一部新的电影。因此,这两部导演与主演都一样的人物传记片就构成了一种奇妙的互文关系,共同描绘了美式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动力——企业家精神与金融资本市场。

如果说“飞行家”霍华德休斯是美国二战后产业资本的典型代表,那么“华尔街之狼”乔丹贝尔福特就是20世纪后期美国金融资本的象征。如果再加上“了不起的盖茨比”所代表的靠黑市商业发家的阶层,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几乎已经饰演过了缔造美国资本主义神话的所有重要角色。(从这个意义上也应该给人家一个影帝吧!)

按照《了不起的盖茨比》——《飞行家》——《华尔街之狼》的顺序排列三步影片,我们看到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致脉络,也看到了美国20世纪历史进程在银幕上的投射。从胸怀“美国梦”的拓荒者,到具有非凡企业家精神的产业资本代表,再到当今的,光辉和罪恶同样多的金融资本的代表。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影视作品似乎只对金融的害处情有独钟。于是充斥在我们眼中的是对资本罄竹难书的罪恶。《华尔街之狼》用尺度极大的`写实性的直白镜头再一次地教育我们了“资本从诞生的一天起就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莱昂纳多大胆的卖肉演出与全片的500多次粗口以其难以抵抗的冲击力让其成为此类影视作品中的佼佼者。斯科塞斯也许正是想通过这些赤裸裸的、不加修饰的镜头将乔丹贝尔福特这一形象塑造成华尔街——美国金融资本的象征,从而完成其一直以来的创作目的——对美国社会的精准描绘。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像乔丹贝尔福特这样的以追逐利益为目标的华尔街饿狼,如果我们的经济体制不能产生这些饿狼,我们也许就无法享受我们身边资本主义文明为我们创造的一切。华尔街并不是一匹在荒原上的狼。它是一匹身处资本主义生态系统中的狼。

篇8:华尔街之狼影评

萨瑟兰在他的“差异接触理论”中直接了当地提出, 犯罪行为, 和所有其他行为一样, 都是习得的, 而不是遗传的或者因为特定心理压抑扭曲发展而来的, 而且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在沟通的过程中习得的。虽然, 这一命题过于绝对, 但不置可否仍有许多可取之处 (在此, 我将理论中的犯罪行为扩大为不道德行为) 。乔丹染上毒瘾便完完全全是一种习得的行为。当他刚进入华尔街的一家大公司时, 他的老板向他传授了性和毒品对于一名股票经纪人必不可少这一理念后, 这理念仿佛随机在他脑海中萌芽, 成为他的精神向导, 加之后来他的合伙人多尼身体力行地向他演示吸食毒品且百般引诱, 乔丹最终无法抵挡诱惑, 染上毒瘾。暂且不论乔丹在染上毒瘾后的日子里愈来愈放纵甚至达到疯狂玩命的程度, 就他染上毒瘾的原因来说是从外部环境中习得的, 并不是生来就有毒瘾。由此, 除去他惊人的口才和智慧, 他利用低价股骗取客户的钱而快速发家的手段也是从第二个老板那儿学来的, 同样佐证了行为是从外部习得的。但是谈到乔丹疯狂的性欲, 便是两部分因素的结合, 第一个老板对于性是华尔街的必须品的论断给了他精神的指导, 而他致富后的钱和权为他性欲本能的发泄提供了条件———这个性欲是本身就存在的生理属性。笔者不太赞成龙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 对于一个人, 他酗酒嗜药放纵甚至诈骗都不会生来就有, 就像乔丹还是小职员时的状况。而且他的父亲除了脾气很坏之外也无明显缺点, 因而从天生和遗传的角度寻找原因都不太合适。

白领犯罪者大多拥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通常利用职务进行犯罪, 如买空卖空、假报资产负债表、操纵股票市场、贪污、诈骗、诈取、受贿、偷漏个人所得税、出卖经济情报等。美国的白领犯罪非常严重,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蓝领犯罪中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罪所造成的经济损失。[1]萨氏的白领犯罪的定义是从社会批判角度提出的, 用于区别下层社会的“蓝领犯罪”。因此, 在他看来白领犯罪并非一种犯罪种类的标志而是行为人在社会阶层上的归属性上的表现。[2]

对于大量习得的行为, 其运行是三元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在接受环境刺激后, 经过主体作出基于固有认知的解读, 再作出行为性解读。再拿乔丹染毒举例, 他接受了老板的“劝诫”和多尼的引诱, 在他自身的脑海中做出了一个“好吧, 就试一下”的决定, 继而实施了行为。观察者通过注意选择性地接受刺激, 将其转化为符号化认知结构, 然后创造性地输出具体行为。而且在环境影响了人对问题的看法和道德评价之后, 所导致的行为模式也千变万化, 不同的人会作出相应不同的行为, 自然行为人所作出的行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或大或小或深或浅。行为人被环境影响又继而影响环境, 这两方面相互联系, 密不可分。至于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 可以参考萨瑟兰“接触差异理论”。“差异接触理论”中提出, 频率, 持续, 优先, 及强度这四个因子的强弱变化决定了哪一个方向的接触影响会占据优势。一般来说,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接触的频率越高, 每次持续的时间越长, 就越有可能习得对方的行为;而在某一方面最先和这个人接触沟通的人往往有先入为主的优势, 他传授给你的想法和行为往往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而强度这一方面, 取决于你对对方的重视程度, 比如对方是你喜欢的明星、你的老师、父母等, 往往会特别关注他们的行为并刻意模仿, 因为许多不良行为来自“亲友团”内部。

不得不提的是, 人们实施不道德的行为时, 总能找到一些“正当”的理由来维持对自己道德的肯定评价。[3]因为实施这些行为的人也具有社会普遍公认的价值观, 实施不法行为时也会感到忏悔, 但是心理上又有实施行为的欲望, 为摆脱这一障碍, 他们常常利用“中和技巧”企图粉饰其不法性。电影中一句台词令我印象深刻, 乔丹说, “我卖给别人的都是垃圾, 但在我看来, 他们的钱在我口袋里更好, 我更懂得怎么花钱。”这充分展示了五种中和技巧之一, 认为是受害者不懂花钱的原因, 而不是他的错, 实际就是找借口为自己开脱。当人们一开始实施不法行为时, 总会产生犹豫、后悔等情绪, 这是因为自己想要的行为和普世价值产生冲突, 形成一种认知失调。此时一种解决方法是加入一种“调和认知”将自己的行为自行纳入社会所允许的“例外”之中, 便与传统道德又达成了协调。也有些类似于“亚文化”理论中提出的, 当人们在主流社会中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时, 往往会寻找加入另一可以获得一定地位的小团体。主角乔丹在自己非法集资的公司里获得了大量的钱财、地位和追捧, 他沉浸于此, 享受于此, 甚至冒着牢狱之灾的风险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公司, 还一再强调自己的公司做的都是合法买卖。可见增加新的认知和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都能为不良行为实施者扫清障碍。

经以上分析, 关于白领犯罪的防治, 结合我国国情,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来说, 有以下措施:

(一) 掌握法制和舆论工具, 前移预防白领犯罪的端口。个体接受环境刺激后, 经过主体作出基于固有认知的解读, 再作出行为性解读。让外部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对个体产生影响。要普及和提高社会大众对白领犯罪的认知能力, 自觉抵制该类犯罪的发生。在教材中增设白领犯罪的基本内容, 使学生提早意识到白领犯罪的形式和危害, 增强其今后的识别判断能力。同时, 要及时报道典型的白领犯罪案例, 使该类犯罪受更广泛的认知、了解和谴责, 培养普通公民守法的自觉性, 及时制止和震慑白领犯罪者。

(二) 进行软件和硬件升级, 优化打击白领犯罪的平台。摧毁其自我道德安慰的“正当理由”。要充分利用局域网络优势, 在公安经侦部门与金融、工商、税收、证券监督等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建立白领违法、犯罪者的信息资料库, 以实现资源共享, 有针对性地预防和及时查缉白领犯罪者。有关执法部门应逐步开发和使用白领违法、犯罪者的信息系统, 每一起案件应及时录入系统中, 并且定期对这些案件进行分析总结, 摸索其规律、特征, 便于有关部门查询调用。这是防治白领犯罪所必需的基础工作。

(三) 以合理的悬赏和举报机制激活告发白领犯罪的民心。普通民众的漠然态度是导致白领犯罪的一个外部因素, 因此, 有必要唤醒民众, 激起民众的舆论, 营造良好打击犯罪的氛围, 消除助长犯罪的环境。激发知情人员告发白领犯罪者, 协助公安机关早日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 尽量减少犯罪所造成的损失。在我国虽然尚无奖励机制方面的立法, 但在实践中却是存在的, 比如悬赏提供犯罪线索、举报有奖、竞标破案等做法与奖励机制实际是同出一辙, 实践中的运用也说明了该机制运行的可行性。[4]

当今的白领犯罪固然依靠大量科技和智慧的支撑, 但是常规的犯罪心理理论对于他们也依旧使用。由《华尔街值狼》这部影片便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张云中.美利坚:白领犯罪的逍遥国[J].银行家, 2002 (7) :134-136.

[2]左德起.职务犯罪侦查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04.

[3]王婉冰.萨瑟兰的不同交往理论及其启示[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2005, 19 (3) :10-12.

上一篇:《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说课稿下一篇:业主项目部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