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区最北缘大熊猫生存威胁因素与保护对策

2024-05-11

分布区最北缘大熊猫生存威胁因素与保护对策(精选2篇)

篇1:分布区最北缘大熊猫生存威胁因素与保护对策

陕西平河梁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威胁与限制因素及保护对策

摘要:客观分析了陕西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存在的威胁与限制因素,提出了缓解威胁和最大限度解决限制因素的对策.作 者:孟样明    熊月萍  作者单位:孟样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陕西省宁东林业局,陕西,西安,710100)

熊月萍(陕西省宁东林业局,陕西,西安,710100)

期 刊:陕西农业科学  ISTIC  Journal:SHAANX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8, 54(1) 分类号:X3 关键词:威胁与限制因素    保护对策   平河梁自然保护区   

★ 保护大熊猫口号

★ 怎样保护大熊猫作文

★ 保护动物大熊猫周记

★ 银川市湿地保护现状与恢复对策

★ 学会生存自我保护评语

★ 保护自己生存的范文600

★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

★ 大熊猫与竹子作文

★ 城市水源地保护对策研究

★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篇2:分布区最北缘大熊猫生存威胁因素与保护对策

虽然我国具有高度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但由于近年来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大了对于资源及生态环境的需求, 构成了强大的压力, 致使许多动植物严重濒危。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正在急剧下降, 严重地影响了生态平衡。

1 安徽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因素分析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 属于南北过渡地带, 境内跨越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三个气候带, 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安徽省境内平原、山丘、湖泊星罗密布, 地形地貌复杂多变, 自然景观纷繁多样, 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蕴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但近几十年来, 经济的粗放式快速发展, 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 生物多样性也在迅速丧失, 这些正严重威胁安徽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损害着人类的生活。

通过调查和文献分析, 归纳总结发现, 安徽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威胁。

1.1 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正在侵蚀着安徽省的生物

环境污染 (environment pollution) 指的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 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 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环境污染也在不断加剧,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这一现象尤为恶劣。我国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 由于经济的粗放式高速发展, 使得环境污染甚为严重, 安徽省也不例外。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废气, 以及农业生产时使用的化肥、农药和杀草剂的污染源, 严重地破坏了安徽省的自然环境, 致使动植物遭受巨大伤害。另外, 农业污染越来越成为严重的问题, 像化肥农药和杀草剂的使用, 在带来农业丰收的同时, 也使得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农业污染对那些周围无林地的湖泊更是雪上加霜, 这些农业污染源由于缺少林地的净化, 直接流入附近的湖泊, 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例如五大淡水之一的巢湖每年接纳化肥等农业污染约20万t, 致使巢湖N、P严重超标, 成为重富营养化湖泊。

1.2 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围湖造田、航道航运等建设逐渐增多, 这些工程建设破坏了水生、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及其生存环境, 造成大量物种的生存空间被挤占、洄游通道被切断、产卵场遭到侵蚀。由于森林被人为的乱砍乱伐、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原因, 安徽省原生的天然林不断遭到蚕食和破坏, 其面积己不超过2667km2, 很多野生动植物的原生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严重影响了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和森林群落的演变和替换。与此同时, 很多野生动物的栖息之处不断岛峪化和片断化, 造成一些珍贵野生动物数量锐减, 如20世纪30、40年代, 安徽沿江南岸的支流湖泊随处可见的扬子鳄, 数量之多, 难以计算,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扬子鳄栖息地急剧减少, 目前野生种群数量不足200条, 且仍在减少;就这不足200条的扬子鳄却被分割在6个县 (区) , 近亲繁殖导致其变异性下降, 处在灭绝的边缘。

1.3 江湖隔绝

由于兴修水利, 全省绝大多数天然湖泊都建了水闸, 导致江湖隔绝, 阻塞了鱼虾等水生动物的洞游, 破坏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栖息场所, 如巢湖拒江倒灌后, 鲫鱼、触科鱼类、马口鱼、胭脂鱼、铜鱼在湖区已属罕见。

1.4 生态资源的过度利用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 属于可再生资源。目前在人口和经济生产的压力下, 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 造成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的下降, 甚至造成许多物种的灭绝或处于濒危境地。虽然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的生物资源保护管理措施,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 遏制了乱砍乱伐行为;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野生之物, 谁占谁有”的思想依然存在, 仍有一些不法分子挺而走险;乱捕滥猎现象时有发生。另外, 由于法制观念淡薄, 长期重捕轻养, 许多湖泊经济鱼类捕获量锐减, 鱼类资源的下降, 又致使捕捞网眼愈来愈小, 陷入到恶性循环中。而过度渔猎造成鱼类资源锐减, 又影响食鱼鸟类和兽类的食物来源, 从而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正常运转。

1.5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biological invasion) 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 成为野生状态, 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人们用外来物种来称呼这些生物, 这些外来物种适应能力强, 繁殖能力强, 传播能力强, 它们一旦进入某个地区, 就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生物入侵的渠道有三条:第一是通过自然入侵, 借助风的传播、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 使得动物幼虫、卵或植物种子、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态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第二是无意引进, 这种入侵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 但人们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 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 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第三是有意引进, 这是外来生物入侵的最主要渠道。各个国家出于发展农业、林业和渔业的需要, 往往会有意识引进他国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如20世纪初, 新西兰从中国引种猕猴桃, 美国从中国引种大豆等。但由于引进前缺乏全面综合的风险评估制度, 世界各国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也误进了大量的有害物种, 如大米草、水花生、福寿螺等。由于生存环境和食物链的改变, 这些入侵物种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在一个区域, 某种生物种群数量急剧增加时, 就会改变食物链各能量营养级的组成, 使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例如, 空心莲子草和凤眼莲分别于20世纪30、50年代在安徽作为猪饲料广泛种植, 后来农民不再将其当作猪饲料, 任其生长, 逸为野生, 因这两种植物生命力极强, 繁殖速度极快, 于是出现了空心莲子草和凤眼莲覆盖水面的现象, 造成河道堵塞, 阻碍排灌、航运及破坏安徽水生生态系统等危害。

2 保护安徽省生物多样性的对策

根据安徽省现有的地情、民情和经济发展状况,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2.1 建立科学可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是通过不减少基因和物种多样性, 不毁坏重要的生境和生态系统的方式, 来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以保证生物多样性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由三个基本组成成分:一是挽救生物多样性, 二是研究生物多样性, 三是持续、合理地利用生物多样性。安徽省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时, 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 建立明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还要注意目标的短期、中长期的不同规划, 有目的、有策略地进行保护工作。

2.2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体系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其中就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安徽省要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 提高群众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普及基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通过各种媒体, 让人们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号召人们积极地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中去,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坚实的群众基础。另外, 应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和生态发展状况, 加快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 用法律来制约、规范人们的行为, 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法律意识。

2.3 实施好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是规范空间开发秩序, 优化空间开发结构, 促进安徽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空间均衡、完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迫切要求。在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时, 要根据安徽省各个地区的生态状况、人口数量、区域位置、环境容量以及国家、全省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确立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前景, 科学划定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将安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和关键物种列入禁止开发区, 使区域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步进行。

2.4 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 加大对安徽省水、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加强环境执法, 确保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确保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可行, 严格履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努力做好污染的源头控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要重点加强淮河、巢湖等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的治理工作;加强对道路、港口、水库等严重生态破坏项目的监督管理;控制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水平, 降低酸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2.5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实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措施是建设自然保护区, 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十分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要和安徽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相配合, 科学规划, 合理安排。目前, 安徽省的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比重处于全国落后位置。安徽省要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 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 扩大自然保护区的规模, 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 提高安徽省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 构建完整的生物保护空间体系, 力争将所有的国家级重点保护物种和其他珍稀濒危物种, 地方特有物种纳入保护范围。同时, 要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工作, 避免人为干扰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2.6 建立安徽省生物多样性监测、风险评估系统

建立、健全安徽省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 努力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监测, 特别是加强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物种、特有物种、指标物种的监测, 以及外来物种的监测, 全面、及时地掌握安徽省生物多样性动态信息, 建立完善、准确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对全省境内不同区域的物种进行实时监控, 一旦发现问题, 依据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及时处理。

2.7 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

随着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应该逐年增加。各级政府必须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 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 与此同时还应努力提高安徽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研水平和管护能力。

人们己经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是生物学家的工作, 也是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任务。只有保护生物多样性, 才能保证人类长远而安定的发展, 才能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才能保证未来的地球是一个健康、多样、五彩缤纷的家园。

参考文献

[1]马克平.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生物多样性, 1993, 1 (1) :20-22.

[2]苏智先, 王仁卿.生态学概论 (修订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189-199.

[3]郑茂.安徽省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10.

上一篇:法院首届书画摄影展前言下一篇:社区低保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