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教案

2024-06-09

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教案(精选7篇)

篇1: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教案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2)了解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 能通过读图、析图做相应练习题。

情感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温给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即:识读“气温曲线图”,分析出气温的变化规律;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出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观看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哪位同学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根据实际情况)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短时间,多变:长时间,少变)

3.通常看天气预报的时候,人们最关注的是什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教师小结:通常一提到天气,多数人首先关注气温,这是为什么呢?那时因为气温与我们的关系密切,气温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承转]既然气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习新课

一、气温的变化

问题设计:读课本53页,自学完成:

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2.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3.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时间变化。4.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叫(气温日较差)

5.一年中 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月平均最低值之差叫(气温年较差)学生活动:在书中找到答案,划下来并回答问题。【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举例让学生判断: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气温日变化)冬冷夏热(气温年变化)

问题设计:阅读54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测量的,气温观测有哪些规范要求?

教师点评小结:气温的观测基本规范;气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承转]从气温的观测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气温是变化的,凭你的经验,能说出一天中何时气温最高?何时气温最低?一年中哪个月份气温最高?哪个月份气温最低?谚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说明气温变化时有规律的,午热晨凉说的是气温日变化,冬寒夏暑说的是气温的年变化。请看图,来印证我们的感觉是否正确。

问题设计:读图分析

1.读课本53页图3.11,回答一天中几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是多少?几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是多少?计算气温日较差。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多媒体展示:气温的日变化(气温曲线图)

得出气温日变化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读课本53页图3.12,回答北半球陆地一年中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海洋几月气温最高?几月气温最低?计算气温年较差。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多媒体展示:气温的年变化(气温曲线图,热带、温带和寒带)

得出气温的年变化规律: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的气温年变化大。

学生活动:课本54页,活动:绘制气温曲线图。完成55页第2题。

教师点评小结: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南北半球因季节相反,所以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总是相反;同一季节,海洋总是比陆地推迟一个月到达最热或最冷,这是因为海洋夏季受热增温速度比陆地慢,冬季降温组度也慢。

[承转]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所以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差异很大。

二、气温的分布

问题设计:读课本55页,自学完成: 1.气温的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表示。

2.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3.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1)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地形差异: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4.世界上最热的是(非)洲,最冷的是(南极)洲

学生活动:在书中找到答案,划下来并回答问题。【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多媒体展示:等温线图,了解等温线图的各知识点,及说出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看图找答案,通过前几章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知道: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温度相同;低温中心,高温中心;等温线的疏密。

教师小结补充:阅读等温线图,我们可以分析世界或某个区域气温分布的规律。通常根据等温线的延生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等温线密集,差异大,等温线疏松,气温差异小;如果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低位低温中心,反过来为高温中心。

多媒体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观察: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提醒阅读地图的三要素。

学生得出结论:赤道气温高,两极气温低。原因是赤道是低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热量多。

教师小结补充:气温从赤道往两极是越来越低。这是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不同的;在赤道地区由于纬度低获得的多,而两极地区纬度高获得的少(纬度因素)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信息,找规律,得结论。读课本56页图3.17,完成: 1.在山地和丘陵,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多少 ℃ ?(0.6 ℃)(地形因素)2.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个比较平直,哪个比较弯曲,为什么?(南半球,海洋面积大,气温差异小)

3.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和海洋哪个气温高,冬季呢?(陆地、海洋)(海陆因素)4.哪个大洲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最低?(非洲、南极洲)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给予点评,回答正确的给予肯定,对于不准确或错误的答案,进行原因的分析,指出问题的所在,加以指正。

多媒体再次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引导学生总结气温分布规律。重点指出青藏高原和周围大陆气温的不同是地形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以顺口溜形式总结,使学生便于记忆。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 冬暖夏凉是海洋,冬冷夏热是陆地,地势高低也影响,相差6℃每千米。【本节总结】

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化叫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分布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陆差异);在山地和丘陵,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二、气温的分布 1.纬度分布规律 2.海陆分布规律 3.地形分布规律

篇2: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教案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等概念;了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基本规律。2.过程与方法:

学会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计算方法;能使用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分析得出气温的变化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学会关注生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以及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教学难点】绘制标准的气温曲线图,以及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综合、讨论、提问

【教学课时】一课时(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则气温与战争的故事

二战期间,希特勒侵略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是因为严冬到来温度骤降德国的坦克里的油料都结冰了,而苏联的增援部队是从西伯里亚来的不怕冷的,结果苏联赢了。板书: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二)新课讲解

1.大家能不能举例说明气温对其我们生活的影响。气温对饮食的影响 气温对建筑的影响 气温对农作物的影响 气温对交通的影响‘

2.如何观测气温,阅读材料。

3.我们在描述气温的时候总是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

日最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

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4.展示图片

1)读各个时间段的气温,2)4次观测中气温最高值、最低值分别是多少?

3)计算:你会使用数学方法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思考:如何求得一个月、一年的平均气温?

5.午热晨凉,冬寒夏暑,分别指出了气温在不断的变化中。请同学们体会分别指出了什么变化?

气温在这一日之内的变化情况,叫作“气温日变化”。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3.12,找出最高气温(午后14点)和最低气温(日出前后),计算该地“气温日较差” =31-24.5=6.5℃

我们了解了一天内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那么一年内的气温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6.给出南半球某地和北半球某地的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数据(看课本51页活动2),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负责绘制一幅气温变化曲线图。

绘图前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2页的作图步骤,指出找到适合的刻度是绘制标准气温曲线图的关键。【本课小结】:

小结: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还地球一个舒适气温!【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生活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

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和年较差

规律:北半球: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本课总结】

篇3:浅谈气温分布及其变化

一、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 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 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

(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 地形: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

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4. 洋流:

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 植被:

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 水文。

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 人类活动。

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例1:分析以下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朱诺一月、七月的气温都比希布伦高得多?

(2)一月气温旧金山高于诺福克,七月气温诺福克反而高于旧金山,为什么?

分析过程:纬度位置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首先分析纬度,从图、表中可知朱诺与希布伦纬度相近,但气温相差较大,纬度因素一定不是主要原因,再从海陆位置分析,朱诺位于太平洋东岸,希布伦位于大西洋西岸,大陆东西两岸洋流不同,朱诺受暖流影响,希布伦受寒流影响;而一月气温温差较七月气温温差大得多,说明一月不仅受洋流单一的因素影响,而且受其他因素影响,根据地形分布可知朱诺有高大的山脉对冷空气有明显的阻隔作用。同理可分析出第二小题的答案。

(答案)朱诺位于太平洋东岸,终年受暖流和西风影响,高大的山脉对冷空气有明显的阻隔作用:希布伦位于大西洋西岸受寒流影响,冬季受北部冷空气的影响。

冬季:旧金山虽然受寒流影响,但高大的山脉对北部冷空气有明显的阻挡作用。

诺福克虽然受暖流影响,但受北部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旧金山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较低,诺福克受暖流影响明显,气温较高。

二、气温的日变化

1.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两点,即地方时14时—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两分日地方时6时左右)。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14—15时;冬季则在13—14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含糖率高,品质好。

2.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具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的温度也较高,因此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5)天气与气候: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

(6)森林、水面对气温具有调节作用,使气温日较差减小。

三、气温的年变化

1.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相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2.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C,上海(31°N)为25°C,海拉尔(49°13′N)达到46°C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C。

(2)海陆因为海陆热特性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在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1°—60°C。

(3)距海远近由于水的比热特性,使海洋升温和降温都比较缓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气等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与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相同。森林和水面对气温的年较差具有调节作用,即降低气温的年较差。

例2:1.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X轴为时间,Y轴为气温,则()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昼阴夜阴,b曲线表示昼晴夜晴

C.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D.a曲线表示受反气旋控制,b曲线表示受气旋影响

2.如果该图X轴表示一年的月份,Y轴表示平均气温,则()

A.a地为平原,b地为邻近的山地

B.a地为城市,b地为附近的农村

C.a地为温带,b地为热带

D.a地为海洋,b地为内陆

分析从图中可看出a曲线与b曲线比较,白天气温较低,说明a为阴天b为晴天,这是因为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气温往往比晴天低;晚上气温较高,说明a为阴天b为晴天,夜晚多云,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故1选C。

若该图表示气温的年变化从图中可看出a曲线与b曲线比较,夏季a地气温较低,冬季a地气温较高说明a地为海洋,b地为内陆。平原气温无论冬夏总是高于附近山地,城市气温无论冬夏总是高于附近农村,热带地区温度总是高于温带地区。所以2选D。

四、气温的分布

1. 受地球球体影响,太阳辐射高低纬分布不均,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与纬线平行。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2. 由于海陆热容量差异差异,同一纬度夏季气温,大陆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气温,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

3.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说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4.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7月份20°N—30°N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最冷的地方在7月的南极大陆;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的西伯利亚。

例3.图是“两岛屿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 1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2) 7月等温线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15℃等温线在两岛中间向南弯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图中有一封闭的等温圈,其中间的气温应_______________(大于或小于)17℃。

(4)两岛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

解析:据图可知该地为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终年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明显,所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夏季气温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海陆热力差异,夏季同一纬度海洋温度比陆地低。

篇4:恩施地区气温与小麦生长的关系

摘 要 通过对湖北省六个主导小麦品种在恩施地区的叶龄生长变化和分蘖发生的记载,得出小麦的叶龄生长变化及分蘖发生与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恩施地区小麦播种期的确定及苗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麦;气温;叶龄生长;分蘖;湖北省恩施州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年均气温16.2 ℃,年平均降水量1 600 mm。小麦是恩施州夏收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曾经种植面积超过5.33万hm2,总产超过10万t[1]。但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恩施州的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降低,现在每年种植面积仍然保持在0.71万hm2,总产达

1.5万t。面对气候的多变,农民对播期和品种难以掌握,导致部分小麦分蘖数量过多或者过少,苗期生长不够正常,最终导致小麦减产。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小麦对温度有不同的需求。温度不正常,会导致小麦出苗不齐、苗弱、分蘖过多或者过少、春化作用不够、结实性差等非正常现象,最终导致小麦的产量下降。本研究主要是对恩施地区温度对小麦叶龄生长速度和分蘖发生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确定温度对小麦生长速度和分蘖发生的影响,为恩施地区小麦播期的确定提供依据[2]。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湖北省主导品种郑麦9023、襄麦25、襄麦55、鄂麦596、鄂麦580、鄂麦352,由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统一提供。

1.2 试验与方法

2012-2013年,连续2 a在湖北省恩施市西河坝基地进行试验,海拔40 m,土质砂土,肥力中等且均匀。小区面积6.67 m?,行距0.25 m,密度18万株/667 m?,从第一片完整叶形成之后每隔4 d进行一次叶龄与分蘖记载,直至抽穗扬花叶片全部长齐为止,各试验数据以平均值表示(详见表1)。其他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一致[3]。

2 试验结果

2.1 小麦生长发育阶段2012年与2013年气温、叶龄以及分蘖发生的变化关系

2.2 温度对小麦发育期叶龄变化的关系

2013年和2014年的2月中旬突然出现一个较低温度,且叶龄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说明此时温度的降低对小麦叶龄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整个苗期阶段,小麦的生长速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有一定的正比关系,温度升高,生长速度加快,温度降低,生长速度下降。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内,平均温度越高,小麦的生长速度越快,而且平均总叶数降低,达到最高叶的生长时间缩短。导致小麦营养生长期缩短,春化作用时间缩短甚至不够,营养物质积累不足,特别是对冬性较强的品种可能引起有效穗数降低,籽粒结实性下降,最终产量降低[5]。

2.3 温度对小麦发育分蘖变化的关系

结合图1和图3得出,小麦的分蘖数量和分蘖速度的关键时期在12月中旬之前,且分蘖速度最快是在11月中旬-12月上旬之间。在此期间,温度越高,分蘖的发生速度就越快、越早;温度低,小麦的分蘖速度越低,分蘖时间延长,分蘖数量下降,可能导致最高苗和有效穗数下降。从12月下旬开始,小麦的分蘖数量已基本形成,温度的变化对小麦的分蘖基本上没有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2012-2013年恩施地区温度对湖北省几个主导品种的叶龄和分蘖的影响表明:播种期至12月中旬,是小麦叶龄和分蘖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小麦分蘖数量发生的关键时期。此期的温度高低与小麦分蘖的数量、小麦的生长速度呈一定的正比关系。因此,为获得较多的分蘖数量,应根据当年11月-12月的预测温度提早播种,并在11月下旬视情况追施分蘖肥。但为了不使小麦苗期生长过旺,则播期不应提前太早。恩施低山地区应根据11月-12月的预测温度控制在10月28号左右播种,11月上旬出苗为宜,二高山及高山可以适当提前播种。

参考文献

[1]闫宗武,杨朝柱.恩施自治州小麦生产发展趋势及对策[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4):301-305.

[2]曹泽恩.鄂西农特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130-139,186-190,277-284.

[3]刘林杰.2010年特殊气候对小麦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0,12:150~152.

[4]沙吉旦﹒玉苏甫,尼加提﹒木沙江.气候变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3):297-299.

[5]张宇,王石立.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发育及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0,11(3):264-270.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通过对湖北省六个主导小麦品种在恩施地区的叶龄生长变化和分蘖发生的记载,得出小麦的叶龄生长变化及分蘖发生与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恩施地区小麦播种期的确定及苗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麦;气温;叶龄生长;分蘖;湖北省恩施州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年均气温16.2 ℃,年平均降水量1 600 mm。小麦是恩施州夏收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曾经种植面积超过5.33万hm2,总产超过10万t[1]。但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恩施州的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降低,现在每年种植面积仍然保持在0.71万hm2,总产达

1.5万t。面对气候的多变,农民对播期和品种难以掌握,导致部分小麦分蘖数量过多或者过少,苗期生长不够正常,最终导致小麦减产。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小麦对温度有不同的需求。温度不正常,会导致小麦出苗不齐、苗弱、分蘖过多或者过少、春化作用不够、结实性差等非正常现象,最终导致小麦的产量下降。本研究主要是对恩施地区温度对小麦叶龄生长速度和分蘖发生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确定温度对小麦生长速度和分蘖发生的影响,为恩施地区小麦播期的确定提供依据[2]。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湖北省主导品种郑麦9023、襄麦25、襄麦55、鄂麦596、鄂麦580、鄂麦352,由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统一提供。

1.2 试验与方法

2012-2013年,连续2 a在湖北省恩施市西河坝基地进行试验,海拔40 m,土质砂土,肥力中等且均匀。小区面积6.67 m?,行距0.25 m,密度18万株/667 m?,从第一片完整叶形成之后每隔4 d进行一次叶龄与分蘖记载,直至抽穗扬花叶片全部长齐为止,各试验数据以平均值表示(详见表1)。其他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一致[3]。

2 试验结果

2.1 小麦生长发育阶段2012年与2013年气温、叶龄以及分蘖发生的变化关系

2.2 温度对小麦发育期叶龄变化的关系

2013年和2014年的2月中旬突然出现一个较低温度,且叶龄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说明此时温度的降低对小麦叶龄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整个苗期阶段,小麦的生长速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有一定的正比关系,温度升高,生长速度加快,温度降低,生长速度下降。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内,平均温度越高,小麦的生长速度越快,而且平均总叶数降低,达到最高叶的生长时间缩短。导致小麦营养生长期缩短,春化作用时间缩短甚至不够,营养物质积累不足,特别是对冬性较强的品种可能引起有效穗数降低,籽粒结实性下降,最终产量降低[5]。

2.3 温度对小麦发育分蘖变化的关系

结合图1和图3得出,小麦的分蘖数量和分蘖速度的关键时期在12月中旬之前,且分蘖速度最快是在11月中旬-12月上旬之间。在此期间,温度越高,分蘖的发生速度就越快、越早;温度低,小麦的分蘖速度越低,分蘖时间延长,分蘖数量下降,可能导致最高苗和有效穗数下降。从12月下旬开始,小麦的分蘖数量已基本形成,温度的变化对小麦的分蘖基本上没有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2012-2013年恩施地区温度对湖北省几个主导品种的叶龄和分蘖的影响表明:播种期至12月中旬,是小麦叶龄和分蘖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小麦分蘖数量发生的关键时期。此期的温度高低与小麦分蘖的数量、小麦的生长速度呈一定的正比关系。因此,为获得较多的分蘖数量,应根据当年11月-12月的预测温度提早播种,并在11月下旬视情况追施分蘖肥。但为了不使小麦苗期生长过旺,则播期不应提前太早。恩施低山地区应根据11月-12月的预测温度控制在10月28号左右播种,11月上旬出苗为宜,二高山及高山可以适当提前播种。

参考文献

[1]闫宗武,杨朝柱.恩施自治州小麦生产发展趋势及对策[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4):301-305.

[2]曹泽恩.鄂西农特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130-139,186-190,277-284.

[3]刘林杰.2010年特殊气候对小麦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0,12:150~152.

[4]沙吉旦﹒玉苏甫,尼加提﹒木沙江.气候变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3):297-299.

[5]张宇,王石立.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发育及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0,11(3):264-270.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摘 要 通过对湖北省六个主导小麦品种在恩施地区的叶龄生长变化和分蘖发生的记载,得出小麦的叶龄生长变化及分蘖发生与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恩施地区小麦播种期的确定及苗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麦;气温;叶龄生长;分蘖;湖北省恩施州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年均气温16.2 ℃,年平均降水量1 600 mm。小麦是恩施州夏收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曾经种植面积超过5.33万hm2,总产超过10万t[1]。但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恩施州的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降低,现在每年种植面积仍然保持在0.71万hm2,总产达

1.5万t。面对气候的多变,农民对播期和品种难以掌握,导致部分小麦分蘖数量过多或者过少,苗期生长不够正常,最终导致小麦减产。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小麦对温度有不同的需求。温度不正常,会导致小麦出苗不齐、苗弱、分蘖过多或者过少、春化作用不够、结实性差等非正常现象,最终导致小麦的产量下降。本研究主要是对恩施地区温度对小麦叶龄生长速度和分蘖发生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确定温度对小麦生长速度和分蘖发生的影响,为恩施地区小麦播期的确定提供依据[2]。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湖北省主导品种郑麦9023、襄麦25、襄麦55、鄂麦596、鄂麦580、鄂麦352,由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统一提供。

1.2 试验与方法

2012-2013年,连续2 a在湖北省恩施市西河坝基地进行试验,海拔40 m,土质砂土,肥力中等且均匀。小区面积6.67 m?,行距0.25 m,密度18万株/667 m?,从第一片完整叶形成之后每隔4 d进行一次叶龄与分蘖记载,直至抽穗扬花叶片全部长齐为止,各试验数据以平均值表示(详见表1)。其他田间管理同大田生产一致[3]。

2 试验结果

2.1 小麦生长发育阶段2012年与2013年气温、叶龄以及分蘖发生的变化关系

2.2 温度对小麦发育期叶龄变化的关系

2013年和2014年的2月中旬突然出现一个较低温度,且叶龄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说明此时温度的降低对小麦叶龄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整个苗期阶段,小麦的生长速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有一定的正比关系,温度升高,生长速度加快,温度降低,生长速度下降。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内,平均温度越高,小麦的生长速度越快,而且平均总叶数降低,达到最高叶的生长时间缩短。导致小麦营养生长期缩短,春化作用时间缩短甚至不够,营养物质积累不足,特别是对冬性较强的品种可能引起有效穗数降低,籽粒结实性下降,最终产量降低[5]。

2.3 温度对小麦发育分蘖变化的关系

结合图1和图3得出,小麦的分蘖数量和分蘖速度的关键时期在12月中旬之前,且分蘖速度最快是在11月中旬-12月上旬之间。在此期间,温度越高,分蘖的发生速度就越快、越早;温度低,小麦的分蘖速度越低,分蘖时间延长,分蘖数量下降,可能导致最高苗和有效穗数下降。从12月下旬开始,小麦的分蘖数量已基本形成,温度的变化对小麦的分蘖基本上没有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2012-2013年恩施地区温度对湖北省几个主导品种的叶龄和分蘖的影响表明:播种期至12月中旬,是小麦叶龄和分蘖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小麦分蘖数量发生的关键时期。此期的温度高低与小麦分蘖的数量、小麦的生长速度呈一定的正比关系。因此,为获得较多的分蘖数量,应根据当年11月-12月的预测温度提早播种,并在11月下旬视情况追施分蘖肥。但为了不使小麦苗期生长过旺,则播期不应提前太早。恩施低山地区应根据11月-12月的预测温度控制在10月28号左右播种,11月上旬出苗为宜,二高山及高山可以适当提前播种。

参考文献

[1]闫宗武,杨朝柱.恩施自治州小麦生产发展趋势及对策[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20(4):301-305.

[2]曹泽恩.鄂西农特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130-139,186-190,277-284.

[3]刘林杰.2010年特殊气候对小麦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0,12:150~152.

[4]沙吉旦﹒玉苏甫,尼加提﹒木沙江.气候变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3):297-299.

[5]张宇,王石立.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发育及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0,11(3):264-270.

篇5:气温和气温分布教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气温的空间的分布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把下面的“三城市气温比较表”投影到大屏幕上面)

请同学们将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数据变成气温曲线图,并且在同一幅坐标图中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在同一幅图中,用三根气温曲线来反映出三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情况。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既复习了旧课,又增加了一点难度。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绘图,教师注意在下面引导和提示,然后把画的比较好的图放到大屏幕上投影出来)

二、大屏幕投影:练一练

画好之后,提出问题:这三根曲线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在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可以回答出有两根是波峰状,一根是波谷状,分别表示的是南北不同半球的气温分布情况。考察了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过渡:所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的分布情况。

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4.4,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4.5—4.6,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篇6:地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件

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算术平均值。根据计算时间长短不同,可有某日平均气温、某月平均气温和某年平均气温等。通常通过气温的平均情况来表达气温一天的状况,这就是平均气温。由于不同气象站,每天观测次数不等,中国气象部门统一规定,日平均气温是把每天02时、08时、14时、20时四次测量的气温求平均,还要精确到1/10度。

除了日平均气温,还有候(5天)、旬(10天)、月、年平均气温。以表达不同时段气温的变化特点。气象部门每天02时、08时、14时、20时(北京时)每隔6小时进行一次观测或者02时、05时、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3时每隔3小时进行气温观测。为了特殊需要(如航空),甚至进行间隔1小时、半小时的气象观测。

①某日平均气温:某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

②某月平均气温:某一月的多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篇7: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学手段】

录像:天气观测过程

动画:大气的受热过程

投影片:(1)气温观测数据;(2)日(周、月、年)均温的计算公式;(3)日气温曲线图;(4)三带气温曲线图;(5)等温线的画法;(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天气与气候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气温、降水)

(讲解)我们先来学习有关气温的内容。气温是如何测量的?

(板书)一、气温的测定

(天气观测的录像)包括百叶箱、温度计、观测时间和数据采集等

(投影片1、2)一组观测数据,怎样计算出日均温?(生思考回答)。出示计算公式,验证学生回答及计算结果

(提问)为什么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因为热量主要来于太阳照射)

是否太阳一照射大气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

(出示动画并讲解)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同样道理,一年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请将你的`设想画出来(学生活动)

(投影片3)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日均温,将二者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是气温曲线。你能画出一个地方一年的气温曲线图吗?(纵坐标用月平均温,横坐标从1月---12月)

(提问)如何利用气温曲线说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温特点呢?

(投影片4)课本P40图4.6,三地气温曲线图

(学生讨论)图中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三个温度带的气温变化特征是什么?在语言叙述上有什么规律?

(说明:因为温带的范围较广,所以接近热带或寒带地区的语言叙述冷热的程度有所不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教案】相关文章:

气温分布教案05-06

气温分布05-11

《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06-16

气温分布及其变化06-12

气温和降水教案05-22

七年级气温人教版教案04-27

气温预报06-19

冬季气温06-21

最高最低气温05-26

气温的南北差异导学案05-04

上一篇: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宁波下一篇:四年级学生写秦兵马俑导游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