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024-06-26

说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选12篇)

篇1:说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型:新授课

上课时间:

主备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以及降水的不同等级。

2.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并能从图中获取降水的季节变化等信息,学会读图、析图、绘图。

【教学重点】

降水量的柱状图的特点以及降水的季节分配 【教学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

一、降水的变化

第一步(自主学习)读课文P58文字(包括阅读材料“降水量的测量”)填一填:

1.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2.降水的形式:主要是

、、,其中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按照雨量的多少,降雨一般分为

、、、等4个级别。3.降水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称为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

写一写: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和年平均降水量

:24小时内的降水量。

: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某年每月降水量相加。

: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自主学习)读课文P59文字以及图3.22“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 找一找:

4.一个地方,通常用各月

来表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5.从右图中找出,地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地降水的季节差异很大。

第二步(合作探究)

1.降水的变化表示工具—— 降水量柱状图 画一画:

【问题1】完成P59活动1,总结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2.降水的季节变化(分配)——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选一选:

【问题2】读“五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A、B、C、D中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的是()⑵图中属于冬季多雨的是()⑶图中北京的降水属于哪种类型?()

A. 冬季多雨

B.夏季多雨

C.全年多雨

D.全年少雨 ⑷图中和撒哈拉沙漠的降水类型相同的是()

⑸根据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的分配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下列五种类型 ①一年内,有的地方(如

图)各月降水都很多,属于全年多雨区。②一年内,有的地方(如

图)各月降水都很少,属于全年少雨区。③一年内,有的地方(如

图)夏季降水多,属于夏季多雨区。④一年内,有的地方(如

图)冬季降水多,属于冬季多雨区。

⑤一年中,有的地方(如

图)各月降水较均匀,属于常(全)年湿润区。课型:新授课

上课时间:

主备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议一议:

【问题3】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分析方法。

第三步(思维导图)画一画:

第四步(达标测评)测一测:

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 降雨

B 降雪

C 降雹

D 露 2.通常用哪种图表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化?()

A等降水量线图 B世界气候分布图 C降水量柱状图 D气温年变化图 3.读右面“北半球某地的各月降水分配情况 的季节变柱状图”,判断此地的降水类型是()。A.全年多雨型

B.全年少雨型

C.夏季多雨型

D.冬季多雨型

篇2:说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降水、降水量的测定。

知道降水的季节变化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并能说明某地各月降水量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教学重点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识别

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与分析

教具准备:“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世界各地各月雨量的分布”图。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与读图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把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了一定的时间,衣服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分到哪儿去了呢?(用问题引入对新课的学习,学生比较感兴趣)【自学】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教师出示教学要求)

1、结合当地情况和日常经验,分析大气降水的几种形式,并说明降水的形成过程。

2、对降水量的测定,做到:

①会测——学会运用雨量器和雨量杯测定降水力量,记住每天都要定时(8时、20时)观测(并不是下雨后测)。

②会记录——将观察到的降水量记录下来,所用单位是毫米(mm)。③会计算——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小结】大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就形成降水,通常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下来。通过自学,我们不难看出,前面举的湿衣服晒干的例子,衣服上的水分蒸发到大气中去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这个地方多年平均的降水量。【投影】“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自学第二部分“降水的分布”,知道等降水量县的概念。

【读图讨论】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两极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通过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带、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小结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

2、两极地区降水少。

3、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到大陆东岸降水多。

4、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分析成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以上规律的形成原因: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两极附近气温低,空气下沉过程中增温,不易成云降雨或降雪;在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水汽充沛,而内陆地区距海洋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南北回归线附近的降水规律的成因比较复杂,初一学生很难理解,可以舍弃不讲)【自学】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师引导】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识别和运用降水柱状图:

1、识图 :柱状图由三部分组成①在一个方块图中画横线和竖线若干条(都要求等距离)。②横线下端标注12个月份,竖线左边一端标注降水量多少毫米。③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月降水量。

2、用图:看柱的高低,按降水量(毫米)刻度,读出个月降水量的约数;分析该的降水的变化状况,包括全年降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等。

【投影】“世界各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图。【读图讨论】

哪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 ?

哪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么程度?

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约多少毫米 ? 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

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是中,分布比较均匀?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 ? 【师生小结】赤道地区降水多,最多的月份在4000多毫米以上,属于全年多雨区,如图A(新加坡);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图E(埃及开罗),属于全年少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图B(中国北京),属于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图D(意大利罗马),属于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40°——60°附近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的影响,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图C(英国伦敦),属于常年湿润区。【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习了降水的概念、降水量的测定 以及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其中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是本节的重点。【课堂练习】

1、讨论:学校所在地一年之中哪个季节多雨,哪个季节少雨?为什么?

2、说说家乡所在地除降雨外,还出现哪几种降水,各发生在什么季节?

3、下列地区,分别属于:

A.全年多雨 B.全年少雨 C.夏季多雨 D.冬季多雨

⑴地中海沿岸()⑵赤道附近()

篇3:说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讲解了降水的诸多要素, 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自然延伸, 和第二节《其后的变化与分布》共同构成了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教材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掌握降水柱状图和降水等量图这两个基本知识点;同时, 教材提供了两个阅读材料, 帮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测量以及世界上的干极和雨极;而世界上的干极和雨极产生的原因和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探究雨极与干极的形成原因。

二、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掌握本节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体验电子书包的各种功能;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希望通过设计足够多的优质教学活动, 使学生真正融入教学情境中, 师生共同建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降水的概念;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 绘制出降水量逐月分配图, 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降水特点;通过阅读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知道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了解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降水的意义、降水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 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 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让学生愉快学习。

六、教学流程

摘要:本文是根据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教学目标和电子书包的功能设计的一节课, 在这节课中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整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 师生共同建构知识。

篇4:说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是天气要素的分解诠释,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自然延伸,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涉及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图表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二、设计思路

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参与活动为形式,在学生的亲身体验、研究探索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合作学习为方式,由学生集体探究合作完成相关主题,培养其团结协助精神;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其参与热情,增强课堂生动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降水的概念;阅读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知道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降水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降水的意义、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通过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愉快学习。

六、教学过程(表1)

篇5: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二、降水的测量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柱状图)

四、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等降水线──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

二、说反思

篇6:说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课前准备: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汽后变成了水汽进入大气中)

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板书:

二、降水量的测定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8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有实物更好:图3.21已经画得十分清楚。通过阅读、看图。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讲完以上知识点,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完成活动。活动内容:写出如果出现这种降水情况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一组回答:阴雨连绵一个月 第二组回答:有两个月没下雨 第三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这时老师要加以引导回忆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老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一年当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回答:略

老师:由此导入降水季节变化,并让同学观看课本第59页(图3.22)板书: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

老师:前面已经学过气温,同学们对降水柱状图,应该理解。

学生读图以后可以得出结论,让学生总结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方降水季节差异很大。读图3.22回答了书上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完成59页活动题,老师指导绘图步骤.画出一幅水量柱状图,可以让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模拟老师的画法练习。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们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是不一样的,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板书:

四、世界的降水分布

老师:指导学生读书课本第60页图3.2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问题。(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干旱的地区各分布中哪里?

老师:这时要给同学们说明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

板书: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新加坡、印尼)。(2)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篇7:《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年降水量的概念;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够知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过程与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尽管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产生深刻的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的人们是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降水的数量的;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投影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液,润物细无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师提问:a.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分别品味出哪种感情?b.是什么使诗人触景生情?c.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除了雨,大气降水还有哪些形式?

学生活动:①朗读《春夜喜雨》和《清明》。②品味不同情感。③体验分析问题的方法。④说出大气降水其他形式。

一、降水与生活

1、提供话题:

a.连续24小时的暴雨;b.阴雨连绵一个月;c.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d.某城市下了大雪。

2、活动步骤:

a.让学生阅读第一项教材给出的影响案例,以此做参照,思考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活动;b.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并形成共同意见;c.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读本组的结论;d.你能依照上面的方法,补充话题吗?

学生活动:①各小组根据话题的要求,进行发散思维。②全班交流。③再思考、再分析、再交流。④学生补充话题(a.某地下了一场酸雨 b.某乡下了半个时辰的冰雹)。⑤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只要降水适时适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就是有好处的。

二、降水量的测定

播放课外活动小组实地观测的录像,并通过暂停键控制。

提问:a.降水量是利用什么来测定的?b.记录单位?c.日降水量如何测得?d.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①观看录像②思考并作出相应的判断与选择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

①教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世界某地气象观测员,收集了该地一年各月降水情况,现在把结果展示一下。②开展“降水的季节变化”的实验活动。每组活动用具准备:在每个架上插入标有月份的12个试管;定量的带颜色的水溶液。

③教师提问:a.说明自己想像的地区b.该地哪几个月降水较多?哪几个月降水较少?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

④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略)

四、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图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人们根据世界各地的气象记录,把同一时段内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叫做等降水量线。降水的分布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2、降水的分布规律

我们可以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出来,可归纳为“三多三少”具体列表如下: 地区 降水量多少 原因 影响因素

两极地区 少雨 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增温,不易成云降雨(雪)纬度位置 赤道地区 多雨 终年气温高,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西岸少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海陆位置

东岸多雨 夏季风来自海洋

中纬度地区 沿海多雨 受海洋来的湿润气流影响大

内陆少雨 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沿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少雨,如回归线大陆西侧。沿海受到海风吹拂的地区多雨。一般受低气压控制的地区多雨,受高气压控制的地区少雨。

3、影响降水的因素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受地形的影响。板书设计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生活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量的测定

二、降水量的测定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

四、降水的分布

篇8:说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关键词:降水,变化规律,时空分布,特征,山东烟台,1980—2010年

近年来, 全国气候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降水和温度是气候变化特征中的2个重要气象要素, 尤其是降水, 其年际和长期变化特征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研究降水的变化规律、气候特征以及趋势变化对于合理的利用气候资源、安排农业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3]。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 位于东经119°34′~121°57′, 北纬36°16′~38°23′, 东临威海, 西接潍坊、青岛, 西北濒临渤海, 东北及南面与黄海相连, 海岸线全长909 km, 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 其中以艾山为最高, 形成了中部高、南北两侧低的“胶东屋脊”, 造成了强对流天气的明显区域性和季节性, 全市降水分布也不均匀, 易发局地性强对流暴雨天气。烟台降水过程一般是受气旋、冷锋、切变线、副热带高压、冷涡和横槽以及台风等系统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 主汛期为7—8月, 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1.2 资料来源与统计方法

本文的降水资料取自烟台市11个国家气象站1980—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本文采用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1]等方法, 统计分析逐旬降水、逐年降水的变化特征趋势。用rxy表示降水的气候趋势系数, 则rxy定义为:

式 (1) 中, n为年数, xy为第y年的要素值, 为要素的平均值, 的正 (负) 表示要素在n年内的线性增 (减) 趋势。

气象要素的趋势定量化可用一次线性方程表示, 即:

式 (2) 中, 回归系数a1表示要素的趋势倾向, a1为正数说明气象要素随时间y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a1为负数则说明随时间y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a1的大小代表上升或下降的速率, 本文把10a1称为气候倾向率。

2 烟台市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1 烟台市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

烟台市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但由于海陆, 陆地下垫面分布不均匀, 造成了冷热水平和垂直分布的差异。从图1可以看出, 烟台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 全市平均为627.6 mm, 南部海阳年降水量最多, 达695.7 mm;北部长岛最, 少为544.6 mm;中部、东北部在635.8~662.6 mm, 西部在603.5~617.5 mm, 北部最少, 为544.6~607.9 mm。

将全市11个县 (市) 区1980—2010年的降水日数进行平均, 得出降水日数为78 d, 其中最大值在牟平, 为88 d, 其次是东北部烟台、福山, 为81 d, 低值区在偏北部的长岛、龙口, 为73 d, 其他地区在75~77 d。

2.2 烟台市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

将烟台市11个站点作为一个区域进行平均, 得到1980—2010年全市逐年降水量的时间序列 (图2) , 近30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22.53 mm,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1990年全市年降水量最多, 为871.4 mm;1999年降水量最少, 仅398.8 mm, 日最大降雨量出现在1979年的栖霞, 为302.8 mm。从总体上来看, 年降水量是呈增加的趋势, 降水量的平均增长率为57.362 mm/10年。

从图3可以看出, 近30年的年降水日数为78 d, 总体看来, 降水日数呈现缓慢减少的趋势, 平均减少率为2 d/10年。降水日数最多的年份是1990年, 为99.4 d;最少的年份是1999年, 为52.2 d。在1981—2000年, 降水日数波动较大, 从2001年开始, 降水日数较为稳定。

2.3 烟台市降水的季节分布特征

烟台市各县 (市) 四季降水量分布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 夏季是主要的降水季节, 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各县 (市) 区夏季降水量在331.92~422.24 mm, 平均值为383.90 mm;春季降水量在87.32~121.81 mm, 平均值为98.71 mm;秋季与春季相差不多, 降水量在92.43~133.06 mm, 平均值为106.9 mm, 且春、秋季节各县 (市) 区降水分布形式基本一致;冬季各县 (市) 区降水量在33.5~65.8 mm, 平均降水量为44.9 mm。

将烟台市11个站点作为一个区域进行平均, 得到1980—2010年全市春、夏、秋3季的逐年降水量的时间序列 (图5) 。从图5可以看出, 春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 降水量为29.96~164.50 mm, 平均值为98.71 mm, 1986年降水最少, 2009年降水最多, 从整体形势来看, 呈现出明显逐渐增长的趋势, 降水量的平均增长率为20 mm/10年;夏季降水量在181.7~584.22 mm, 平均值为383.90 mm, 其中1989年最少, 1996年最多, 总体形势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40 mm/10年;秋季降水量在32.86~210.86 mm, 平均值为106.99 mm, 其中2006年最少, 2007年最多, 总体形势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 平均减少率为3.18 mm/10年;冬季降水量在6.5~73.23 mm, 平均值为32.92 mm, 波动幅度较大, 其中1992年、1997年冬季降水量超过70 mm, 而1995年降水量最少, 仅为6.5 mm。总体形势呈现出平缓上升的趋势, 增长率为0.5 mm/10年。

3 结语

分析结果表明, 烟台市近30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22.53mm。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南部最多, 东北部、中部、西部依次减少, 北部降水量为最少。从时间分布上来看, 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较为平稳, 90年代波动幅度较大, 其中年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均出现在其中, 2000年往后, 降水量明显偏多。从总体上来看, 年均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4,5,6], 降水量的平均增长率为57.362 mm/10年。烟台市降水日数为78 d, 东北部牟平最多, 为88 d, 其次是东北部烟台、福山, 平均为81 d, 偏北部的长岛、龙口最少, 降水日数为73 d, 其他地区均在75~77 d, 总体看来, 近30年的降水日数呈现出缓慢减少的趋势, 平均减少率为2 d/10年。烟台市的降水季节性较为分明, 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 秋季与春季降水量相差不大, 且在各县市区的分布基本一致。从总体看来, 各季节的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 除秋季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外, 其他3季均为上升趋势[7]。

参考文献

[1]段炼, 陈章.近42年成都地区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 2006, 15 (4) :59-64.

[2]赖欣, 范广州, 董一平, 等.近47年中国夏季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11) :50-55.

[3]李红梅, 周天军, 宇如聪.近四十年我国东部盛夏日降水特性变化分析[J].大气科学, 2008, 32 (2) :358-370.

[4]王遵娅, 丁一汇, 何金海, 等.近50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的再分析[J].气象学报, 2004, 62 (2) :228-236.

[5]左洪超, 吕世华, 胡隐樵.中国近50a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J].高原气象, 2004, 23 (2) :238-244.析[J].气象科学, 2007, 27 (4) :37-43.

[6]徐宗学, 孟翠玲, 赵芳芳.山东省近40 a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

篇9: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大气降水是从空中降落下来的雨、雪、雹等总称。教材通过一段文字讲述了降水的来源到降落到地表的动态过程,水汽从 这里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质是在一刻不停运动着的,而运动是由一定规律可循的。

降水量的测定首先是学生形成年降水量的准确概念,其次在降水量的测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世界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教材体现了降水的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数量概念的结合。在降水的空间分布中,教材通过提问对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作了定性的叙述,而在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偏重定量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另外,教材用提问、图像、小结的形式,反复说明一个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图像能够较直观地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课本提供的读图问答,引导学生读图思路,降低难度和训练思维;课文中对规律的总结归纳,可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于“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的教法建议

对于降水的分布,同样也分为时间(季节)和空间(世界)的变化。某地降水的时间变化用降水柱状图,降水的空间分布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引导学生明确年降水量世界分布中“等降水量线”的含义,可以与等高线、等温线对比,知识迁移。

2、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按照提出问题→读图分析 → 总结规律→分析成因的步骤进行。提出问题可以参照课本商有关内容。最后总结归纳,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表格的“列”的排列是从低纬到高纬,如果画成半球图展示,更直观,效果可能更好。总之,是知识系统、条理清楚,便于学生理解。中纬地区东西两岸先不填写内容。

降水

分布

赤道附近

南北回归线附近

中 纬 地 区

两极附近

常年多雨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大陆西岸

内陆

大陆东岸

降水少

常年少雨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夏季干燥

降水少

夏季多雨

原因

分析

气温高,空气上升降温,易成云致雨

副高控制时气流下沉;信风控制时,风从陆吹向海洋

夏季风从东部海洋吹向陆地

受西风影响多雨,受副高控制少雨

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夏季风从东部海洋吹向陆地

温度低,冷空气下沉,不易降雨

3、对于降水柱状图,首先要识图,了解绘图方法,找到它与气温曲线图的不同之处。其次要读图: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等,充分利用课本中提出的问题。最后归纳出世界降水季节分布五种类型。

4、将降水柱状图中涉及的几个城市,依照2表格中归纳的降水空间图中找到它们的大体位置。如新加坡在赤道附近,所以为全年多雨型。完成表格中中纬东西岸的内容。对降水时空分布形成的原因,本节教材涉及的不多,都放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一起讲解了,教师提前在这里引导学生简单的分析、讲解,可以起到及时了解原因、分散难点的作用。

这节内容不太难,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及课文中涉及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讨论,找出降水时空分布的规律。使学生在读图、析图、归纳上有所提高。

关于“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的教法建议

对于本节课,首先应使学生明确降“水”的来源,可以用举例、动画、朗读等方法,从感性入手认识到水汽的来源是海陆水体蒸发及植物的蒸腾。通过动画使学生认识到降水形成的过程。注意提醒学生降水与降雨的不同之处。

对于“降水量的测定”,学生看课本雨量器示意图,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设计简易的雨量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观测。测定降水量时应每天定时观测(每天8时、20时),不是等降水后才测;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降水量是指某个时段(日、月、年)降水的总和(以便与气温区别),通常所说的某地年降水量是指该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可引导学生计算多年平均降水量;教师可以选择补充降水等关于“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大气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教学手段】

录像:降雨和降雪的片断

计算机课件:(1)降水的形成过程动画;(2)雨量的`测定---雨量器;(3)某地年降水量测量值;(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5)表格;(6)降水柱状图;(7)降水量季节分布

【教学过程】

(录像引课)大气降雨和降雪片断

(提问)下雨、雪是常见的天气现象,我们将大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思考降的“水”从何而来?

(板书)第二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的来源

(学生朗读)“小水滴的旅行”

(计算机动画1)降水形成的过程(学生总结降水形成的过程)

(承转)为了研究气候的特征,我们必须研究降水的分布特征,因为降水是气候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所以必须先研究降水量及测定方法

(总结板书)二、降水量的测定

(投影片2)测量降水量用雨量器,介绍雨量器的用法。同学们自己也可以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回去可以试一试。用雨量器可以量算出一个地区日、月、年的降水量,与气温的平均值不同的是,降水量是求和。每天要定时观测,不是下雨才测的。

(投影片3)这是一张某地年降水量测量值示意图,图中的数字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求多年降水量的平均值)单位是什么?(mm)你能否按照所学的等温线图、等高线图的制作方法,

按照20mm间隔,画出该地的等降水量线图?点击投影片,出现绘制结果,和同学的比对。

该图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什么?(由西到东逐渐减少)

(提问)我们了解降水量图的绘制方法和读法后,来学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板书)三、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参照课本P44问题,小组讨论并完成下面表格

(投影片5)

降水

分布

赤道附近

南北回归线附近

中 纬 地 区

两极附近

常年多雨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大陆西岸

内陆

大陆东岸

降水少

常年少雨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夏季干燥

降水少

夏季多雨

原因

分析

气温高,空气上升降温,易成云致雨

副高控制时气流下沉;信风控制时,风从陆吹向海洋

夏季风从东部海洋吹向陆地

受西风影响多雨,受副高控制少雨

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夏季风从东部海洋吹向陆地

温度低,冷空气下沉,不易降雨

(教师总结)点击投影片,完成表格,黑体字部分先不做。其中原因分析部分要教师讲解。

(讲授)大气降水时间分布也不均

(板书)四、降水的季节变化

(投影片6)我们将不同月份多年的降水量求和制作了降水柱状图。读图思考课文P44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根据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可以将降水的季节分布概括出以下五种类型,找出每种类型代表的城市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的位置。并完成表格

(投影片7)

(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到大气降水的时空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1、为什么位于内陆的天山上会常年被积雪覆盖?

2、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一地区,哪种类型?

【设计思想】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利用图像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归纳规律的能力。

第一个环节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降水形成的过程,给学生一个事物是不断运动和联系的启示。学生的朗读,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更有想象发挥的空间。降水很容易和降雨混淆,所以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降水概念的含义。

第二个环节是降水量的测定,因为在前一节将天气和气温的测定时,学生已经知道天气要素观测的内容,没有更多的讲解,这里重点使学生了解到降水量与气温的不同之处:气温是平均值,短时间的降水量是这个时期降水多少的总和,而一个地区多年降水量是平均值,其计算方法与多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一致。

第三个环节设计等降水量线的画法,主要是知识的迁移,只是单位不同。因它是世界年降水量图制作和阅读、分析的基础,所以设计了画图和总结规律,以使学生更明确。对于年降水量分布图,充分利用了课本提出的问题,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解决,教师是引导者、点播者,如果学生条件好,就多讲解些影响因素,如果学生较差,就使他明白现象即可,重点是了解规律,在读图讨论过程中培养能力。

第四个环节是分析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图。首先是明确降水柱状图的制作方法,有读气温区线图的基础,按照课文问题分析并不难,所以让学生充分活动,以培养合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由于时空分布内容联系较紧密,所以设计表格,将二者结合起来总结。

以上各个教学环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呈现的教学方式、方法各有不同,第一个环节从感性入手,引起兴趣;第二个环节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第三、四个环节,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此类地图的知识储备,因此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利于学生从多个头绪中找到联系。

篇10:说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东亚夏季风强弱年际变化与夏季降水的关系

文章利用海陆热力差指数(LSID),来讨论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年际变化及其与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陆热力差指数不仅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夏季风的强弱变化,而且较好地反映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异常变化特征.强夏季风年,雨带偏北,华北、华南降水偏多,长江、淮河流域明显干旱;弱夏季风年,雨带偏南,华北、华南降水偏少,长江、淮河流域降水异常偏多.区域性降水特征鲜明.东亚夏季风强弱年时,夏季北半球500百帕具有截然不同的.环流异常分布,尤其在东亚地区.这一环流分布形势可以较好地解释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异常变化特征.

作 者:符世越 作者单位:海南省定安县气象局,海南定安,571200刊 名:沿海企业与科技英文刊名: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009“”(9)分类号:P434关键词:东亚夏季风 年际变化 中国夏季降水

篇11:说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根据1961-天水7个站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近50a天水温度和降水的突变事实.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气候变暖前后气温、降水的概率分布,比较了变暖前后时段天水气温、降水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初期天水气温、降水发生了明显突变,进入温度显著增暖和降水偏少时段;2)增暖后天水气温和降水的概率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气温偏冷的`概率显著减小,偏暖的概率显著增大;降水偏少的概率明显增多,偏多的概率明显减少;3)气候变暖后天水地区和各气候分区气温上升幅度均较显著;降水距平百分率渭北区下降幅度相对突出.进而,讨论了温度增加和降水减少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 者:胡利平姚延锋 裴古娥 安晶 袁雅萍 杭波 HU Liping YAO Yanfeng PEI Gu-e AN Jing YUAN Yaping HANG Bo 作者单位:胡利平,袁雅萍,杭波,HU Liping,YUAN Yaping,HANG Bo(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天水,741020)

姚延锋,安晶,YAO Yanfeng,AN Jing(甘肃省天水市气象局,天水,741018)

裴古娥,PEI Gu-e(武山县气象局,武山,741300)

篇12:说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出现频繁, 2013年出现历史罕见的夏旱, 2014年汛期降水异常偏多, 强降水频繁出现。

针对安顺市降水的研究多是对季节降水或是强降水的特征分析[1,2,3,4,5,6], 也有作者对安顺市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特征进行过分析[7], 指出安顺市除暴雨等级日数外, 其余等级降水日数以减少趋势为主。

Karl等[8,9]指出降水的研究应考虑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变化, 因为同样的降水量下, 不同等级降水频率的不同对当地旱涝的发生也会有一定影响。

在此背景下, 为更详细了解安顺降水特征, 本文将着重讨论安顺市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的特征, 期望能对前人研究进行补充, 也能全面深入认识安顺各等级降水的时空特征, 为以后安顺中长期降水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本文使用数据为安顺市6个县站 (安顺、平坝、普定、镇宁、关岭和紫云) 的逐日降水 (20时-20时) 资料, 选取时段为1961-2013年。

使用线性趋势法、合成差值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研究安顺市53年不同等级降水频率与降水量变化特征。

降水等级划分标准参照中央气象台降水等级标准并加入微量降水, 具体划分等级为:

微量降水 (日降水量<0.1mm) ;

小雨 (0.1~9.9mm) ;

中雨 (10.0~24.9mm) ;

大雨 (25.0~49.9mm) ;

暴雨 (≥50mm) 。

由于微量降水的降水量无具体数值, 所以本文中仅对微量降水的频率进行分析。

本文中降水频率的概念定义为某年 (月) 该等级降水发生的次数除以当年 (月) 所有降水次数的总和[10]。

如:记N为某年 (月) 降水的总日数。Nt, Nl, Nm, Nh, Nr, Nd, Ne分别为微量降水、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在该年 (月) 的总日数, 则某等级降水频率的定义为:

由定义可知,

2 降水频率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2.1 降水频率的空间分布

由表1得知, 安顺市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均以小雨频率最大, 数值达到60%~66%, 其次为微量降水频率 (20%~25%) , 暴雨频率 (1%~2%) 最低。

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频率的标准差显示, 不同等级降水频率的年际差异均较小, 标准差最大仅达5%。从气候分布来看, 安顺市各地区相同等级降水频率分布均匀, 降水频率值相差不超过1.2%。

2.2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安顺市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分布较为均匀 (表2) :各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在290~380mm内, 相同量级的各地区降水量年均总值相差最大不超过81mm。

各地区相同量级降水量标准差同样也较为均匀, 以暴雨降水量的标准差最大, 数值在132.70~219.25mm内。

由前文所述, 各地区的小雨频率均为不同等级降水频率中最高, 反映在降水量上可见表中各地区小雨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与暴雨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相当。

3 降水频率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3.1 降水频率的年际变化

通过对安顺市区域平均不同等级降水频率的年际变化趋势研究发现, 仅中雨频率的正趋势和暴雨频率的负趋势分别通过了显著性水平0.01和0.05检验, 微量降水年际变化稳定, 未呈现出明显趋势变化。

小雨频率和大雨频率分别有增加和略微减少的趋势, 但两者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3.2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安顺市不同等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显示 (表4) , 暴雨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 但其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小雨、中雨和大雨的降水量均为减少趋势, 且小雨和中雨的减少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水平0.01检验, 大雨的减少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水平0.1检验。

结合周文钰等[7]关于安顺市降水日数的研究结论综合考虑, 安顺市微量降水频率虽无明显年际变化趋势, 小雨和大雨的频率趋势变化未通过检验, 但三者降水日数及安顺市年均降水日数都呈减少趋势, 故总体而言, 近53年来安顺市微量降水、小雨、中雨和大雨随时间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 尤其中雨减少趋势最明显。需注意暴雨的年际变化趋势虽不明显, 但其发生频率却有所增加, 表明安顺市极端降水事件可能有增多的趋势。

4 降水频率与降水量的异常

本文参照白静漪等[10]的研究中使用的合成差值分析来研究安顺市各地区降水频率和降水量的异常情况, 具体方法为:在对53年安顺区域平均的各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中, 选取数值≥1的作为高值年, 数值≤-1的为低值年。

接着将所有高、低值年份对应的各地区各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进行合成平均, 再进行差值计算。选取的各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高、低值年份分别见表5、表6, 合成差值结果见表7。

4.1 降水频率异常情况

由表7得, 安顺市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频率高、低值年差值为一致的正异常。安顺市微量降水频率较高年份比较低年份高出5%~10%, 小雨频率高低值年差值为7.4%~15.5%, 中雨频率高低值年差值介于3.5%~7.1%间, 微量降水、小雨和中雨频率异常均以关岭县为高值中心, 数值分别达9.9%、15.5%和7.1%。暴雨频率异常较高年份与较低年份差值较小, 仅在1.0%~2.0%之间, 则安顺市暴雨频率异常分布均匀。

4.2 降水量异常情况

安顺市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量高、低值年差值亦均呈正值 (表7) 。从分布上看, 中雨降水量异常和大雨降水量异常的数值相当, 数值范围在168.0~299.0mm间, 且二者高值中心均位于关岭县, 数值分别为282.2mm和298.7mm。

小雨降水量异常数值范围为81.0~109.0mm, 高值中心出现在普定县 (108.3mm) , 暴雨降水量异常的数值变化范围较大, 最小差值为205.0mm, 最大差值位于镇宁县, 数值高达529.0mm, 则考虑镇宁县相较安顺市其他县区而言, 易出现干旱或洪涝灾害。

5 结论

1) 安顺市各地区相同等级降水频率数值分布均匀, 不同等级降水频率的年际差异均较小。各地区均以小雨频率最大, 数值达到60%~66%, 暴雨出现频率最低。

2) 安顺市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分布均匀, 各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在290~380mm内, 由于各地区小雨出现频率高, 暴雨出现频率最低, 所以各地区小雨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与暴雨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相当。从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标准差看出, 以暴雨降水量的年际差异最大。

3) 近53年安顺市微量降水、小雨、中雨和大雨随时间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 尤其中雨减少趋势最明显。暴雨的年际变化趋势虽不明显, 但其发生频率却有所增加, 表明安顺市极端降水事件可能有增多的趋势。

4) 安顺市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异常均为正值, 关岭县为微量降水、小雨和中雨等级降水频率异常与中雨和大雨等级降水量异常的高值中心。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异常分布以小雨频率和暴雨降水量的分布最为不均, 小雨频率较高值年比较低值年高7.4%~15.5%, 暴雨降水量高、低值年差值最小为205.0mm, 最大差值位于镇宁县, 数值高达529.0mm, 考虑镇宁县相较安顺市其他县区而言, 易出现干旱或洪涝灾害。

摘要:本文对安顺市6个气象站点近53年 (1961-2013) 的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1) 安顺市各地区小雨出现频率最高, 暴雨频率最低。2) 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相差较小, 小雨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与暴雨等级降水量年均总值相当。暴雨等级降水量的年际差异最大。3) 安顺市微量降水、小雨、中雨和大雨随时间以减少趋势为主, 尤其中雨减少趋势最明显。暴雨发生频率有增加趋势, 考虑安顺市极端降水事件可能有增多的趋势。4) 安顺市各地区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异常均为正值, 关岭县为微量降水、小雨和中雨等级降水频率异常与中雨和大雨等级降水量异常的高值中心。不同等级降水频率和降水量异常分布以小雨频率和暴雨降水量的分布最为不均, 暴雨降水量高、低值年最大差值位于镇宁县。

关键词:降水频率,降水量

参考文献

[1]白慧, 吴龙.安顺地区暴雨日数年际变化的气候特征[J].贵州气象, 2011, 02:8-12.

[2]虞苏青, 白慧, 褚丽君, 詹立刚.安顺区域夜间暴雨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1, 04:433-440.

[3]伍红雨.厄尔尼诺与安顺夏季降水的关系[J].贵州气象, 1999, 02:23-24.

[4]王兴菊, 罗喜平, 吴哲红, 肖俊.安顺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TBB和螺旋度对比分析[J].贵州气象, 2013, 06:1-7.

[5]杨忠明, 陈贞宏.安顺市近45a气候变化分析[J].贵州气象, 2008, 02:6-9.

[6]蒙军.安顺市2012年7月11-19日连续降水分析[A].贵州省气象学会.贵州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贵州省气象学会, 2013:1.

[7]周文钰, 张东海, 吴哲红.安顺地区1961~2013年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变化特征[J].科技风, 2015, 23:162-164.

[8]Karl T R, Knight R W, Plummer N.Trends in High-frequency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twentieth centuiy[J].Nature, 1995, 377 (21) :217-220.

[9]Karl T R, Knight R W.Secular trends of precipitation amount,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Bull.Amer Meteor Soc, 1998, 79 (2) :231-241.

上一篇:上班时间工作制度下一篇:完整版六年级数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