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2024-05-12

特殊学生心理辅导记录(精选8篇)

篇1:特殊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特殊学生心理帮扶记录

学生姓名

张XX

班级

六(2)

年龄

帮扶教师

李润芳

原因

学生智力残疾

辅导时间

.10.12

帮扶重点

心理辅导

不良表现

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干净,不与人交流。

实际困难

学生智力残疾

1、与她的父母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表现,并说明她的在校表现。

2、与她谈心,告诉她应该学会自理,爱干净,不能捡垃圾。

3、给她讲一些坚强的故事,如张海迪的故事。告诉她只要有意志、有信心,无论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4、组织全班同学给她一点关爱,为她捐款,把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省下来帮助她。

阶段效果

开始变活泼了,自信心增强了

特殊学生心理帮扶记录

学生姓名

王XX

班级

一(2)

年龄

帮扶教师

原因

行为习惯差

辅导时间

10.13

帮扶重点

改掉坏习惯

不良表现

课上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爱打盹,沉迷电脑游戏。上学路上边走边玩,经常迟到。

实际困难

基础差,注意力不集中,贪玩

1、与他们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在家督促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特别是监督他们不能沉迷于电脑游戏中。

2、找他们谈话,严肃学校教育制度,与他们一起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希望他们今后能严格遵守。

3、与各任课老师进行联系与沟通,严格监督他们课上的个人行为规范。

4、与班干部和他们周围的同学沟通,让他们一起督促他们课间的纪律与个人行为规范。

阶段效果

效果不是太好,中午不迟到了,家长说开始控制游戏时间了,但是还是注意力不集中。

特殊学生心理帮扶记录

学生姓名

李XX

班级

二(2)

年龄

帮扶教师

原因

家庭贫困

辅导时间

10.11

帮扶重点

心理辅导

不良表现

课上注意力不集中,意志消沉,不爱与人交往。

实际困难

家庭贫困

1、再次与她谈心,在学习上总是积极鼓励她的每一点进步,在生活上也总是多关注她的吃穿。一旦发现她有困难,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帮助。

2、有机会就跟她的父母交流(打电话或捎口信),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加强对孩子的心理辅导,帮助她进一步树立自信心。让她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3、给全班同学讲互助互爱的故事,让身边的同学都能及时帮助她,给她更多的关爱。

阶段效果

开始活泼开朗,课下能和同学一起玩,脸上有了笑容。

特殊学生心理帮扶记录

学生姓名

冯XX

班级

三(8)

年龄

帮扶教师

汪家秀

原因

行为习惯差

辅导时间

2010.12

帮扶重点

改掉坏习惯

不良表现

课上总是注意力不集中,爱打盹,沉迷电脑游戏。上学路上边走边玩,经常迟到。

实际困难

基础差,注意力不集中,贪玩

1、观察他的在校表现,与爷爷奶奶联系,了解最近在家表现。

2、告诉他快考试了,希望他能努力学习,让在外的父母放心,等父母回家给他们一个大的惊喜。

3、课余时间,特别关注他的行为习惯,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给与纠正。

阶段效果

学习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开始控制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篇2:特殊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镇一小

石赣

提要:

《劝学篇》中有句话:“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说的是莲蓬的生长不用扶植,自然就是直的。用在这里则比喻在孩子成长中环境的影响。当孩子受到家长过多的照顾时,他们的人格就会有所歪曲。现实中,很多孩子过多地关注自我,而不懂得同等地关注他人和世界,往往造成迷失自我,带来了一系列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行为。

一、意图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个健康的人,不仅有强健的体魄,也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做为班主任,应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般做好每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使之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下面,就余某这个学生的个案所展开的研究,做个介绍。

二、背景

初次见面,当我问他话时,他一双大眼睛四处张望,身体来回扭动,除了觉得他有些好动外,没有其他不良感觉。当天下午,就开始出现各种不尽人意的状况了。先是陆续有学生报告他踩课桌、跳乒乓球台,骂人。接下来就开始上课迟到,随便下座位。大家写作业时,他突然唱起歌来,喊同学的名字,做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引得大家哄笑。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课间欺负同学,故意损坏别人的东西,喜欢嘲笑同学,但自己又做得不好。

(一)家庭背景 1、家庭成员

父:34岁,保险推销员 母:31岁,无固定职业者 2、个人成长史

余某出生时头部曾受到较严重挤压,幼儿时做过多次CT检测,未发现脑部异常。上过一年幼儿园,大部分时间由爷爷在家看管,但爷爷的过份溺爱,造成孩子性格执拗、行为偏差。3、家庭教育情况

父:长期在外跑保险业务,每天很晚回家,基本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学习方面的 指导,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行为,态度粗暴,孩子惧怕父亲是怕挨打。

母:没有稳定工作,无工作时能每天接送孩子,是余某家庭教育的具体承担者和学校的联系者,认识到爷爷的宠爱对孩子习惯的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曾经制止 孩子去爷爷家。但有工作时,又无暇顾及孩子,仍由爷爷代管。

(二)学校背景 1、班级环境

虽然是低年级孩子,但对事物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对调皮、欺负同学的学生有排斥现象。2、科任老师看余某

上课不听讲,总搞小动作,随意讲话、吃东西,干扰课堂教学,对老师的批评满不在乎。3、同学看余某

上课影响他人学习,很讨厌。

欺负同学,故意破坏别人的东西。

不愿和余某玩,认为他的习惯不好。

(三)余某自述

喜欢父亲,因为休息时候会带我出去玩,但又怕父亲,发起火来,就得挨打。不怕母亲,她不会打我。也喜欢爷爷,每次要钱爷爷都会给,不高兴时可以向爷爷发火,爷爷也不生气。

上课想认真听讲,但坐不住。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总想找人玩。但大部分同学不爱和我一起玩。

三、余某问题的分析

(一)基本需要满足的缺乏

1、亲情的需要

父母给余某提供了物质生活的保障,在生活上,母亲对孩子百般呵护,在学习上,绝不含糊,但因为余某上课不听讲,作业无法独立完成,又不听母亲的话,母亲见自已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虽然着急但也无可奈何,渐渐放松了原先的严格要求,放任自流。孩子在家常常听到的不是鼓励赞扬而是喝斥、批评,更加丧失了学习自觉性。

爷爷虽然宠爱孩子,但回家后不让余某与其他孩子玩,余某常期跟大人一起 生活,形成了与其他孩子交往的障碍。

2、归属的需要

由于余某学习习惯不好,造成成绩差,同学们不愿与其交朋友。再加上老师 对余某的批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他同学对他疏远,造成余某归属需要的缺乏。

3、人格的需要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表现自我的需要越来越明显。他想 通过怪异的行为获得大家的关注,但又因此受到同伴的排斥。所以说表现自我、获得承认与尊重的需要无法获得满足。

4、成就的需要

余某在学习上没有成功感,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一开口大声讲话就受到其他老师的制止,使他丧失了积极进取的信念,从而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

(二)不良后果

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使余某心理严重失衡,由此带来了行为反应偏差,如违纪、不学习等,更加重了周围环境对他的拒绝,恶性循环的结果使余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三)诊断

根据目前的现状,余某基本属于不良习惯造成的学习适应障碍,导致自信的丧失。

四、辅导过程

摸清了原因,掌握了症结,我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余某进行了心理辅导。

1、与家长沟通

通过家访,端正其父母的教育观,劝说不要放弃对余某的教育。同时收集家庭教育书籍,借给余某的母亲参考。我专门为余某准备了一本“家校联系本”,每天根据余某的表现在小本上写几句话。一方面是彼此了解余某在校、家里的表现,更主要是记录下余某的点滴进步。

2、谈心

这是我采用的基本策略。除了定期找余某谈心,还有意无意地相机谈上几句。让他感到在老师眼里,他是个具有许多优点,知错就改的孩子;给他讲努力学习的故事,帮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建立自信。随着谈心次数的增多,我再以“建议”的形式告诉他“如果你这样做会更好”等等。渐渐地他能接受我的“建议”,一点点地改正缺点。只要有一点点小进步,我都会对他的表现及时予以肯定和表 扬,并督促他做到持之以恒。

3、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环境

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天为班级做一件好事,可以是帮助同学,可以是打扫清洁 等,促使余某产生为班级争光的愿望,从而引导他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学会关心体谅他人。

4、全班同学每天说说他的一条优点,并记录下来

刚开始同学们感到为难,我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鼓励和表扬为 他找到优点的同学。随着项记录的进行,本上余某的优点越来越多,余某的表现也逐渐好转。

5、发挥特长,表现自我

余某爱画画,我就给他讲王冕画荷花、徐悲鸿画骏马、齐白石画虾的故事,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他内在的学习动力。并把他画的画张贴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赏。

五、结果与思考

通过一个学年的跟踪辅导,第一,余某语数作业能按时完成,但成绩在班级中仍处于中下水平;第二,余某和同学关系有所改善,不再破坏他人物品;第三,对爷爷有礼貌了,不顺心时大吼大叫次数减少了;第四,对老师的口头提醒能即时改正,虽有反复,但有一定自我约束力了。第五,有了一定的上进心,通过不断举手回答问题,希望被评为“小老师”。但老师无法满足他所有需求时,他又显得有些泄气、多动了。

篇3:特殊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一、仔细观察、深入了解, 摸清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状态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耐心、细致, 给予他们慈父、慈母般的温情, 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他们的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

忧郁型:性情孤僻、胆小怕事、自信心不强、不愿与人交往, 整天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成绩不理想。

随意型:组织纪律观念差、随心所欲、只顾自己、无视集体, 常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 对老师的教育不予接受, 学习成绩差。

怀疑型:对任何事物都抱怀疑态度, 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 没有集体荣誉感, 学习无上进心, 没有求知欲望。

自立自强型:这种类型的单亲子女, 其家庭结构变化多是因为突发伤病造成单亲的, 所以, 经过一段时间, 他们在同单亲相依为命的生活中, 深知单亲抚育自己的艰辛, 由此而激发出的“回报”心理是他们自立自强性格的心理基础。

二、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

由于这些学生存在着逆反心理, 他们不服从教师的教育, 经常与教师作对, 有时把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到同学身上, 欺负同学, 惹事生非。他们有时为发泄内心的郁闷, 有意违反学校纪律, 以引起教师的注意, 求得心理的暂时满足。他们做事很少考虑后果, 容易受外界诱惑, 加上法治观念浅薄, 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如果离异家庭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 特别是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 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会大大降低, 对离异家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细致观察, 了解心理特征, 把握教育契机。

⑴愤怒、痛苦阶段。父母离异初期, 孩子表现出极度的失望, 心情烦躁、成绩下降、对朋友具有攻击性。

⑵盲目或麻木阶段。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 做错事不感到羞愧, 处于一种莫名的亢奋状态。

⑶流动出走阶段。孩子往往行踪不定, 到处乱走, 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无论身处何处都处于上满弦的状态, 这是一种近乎癫狂的时期, 孩子的注意力高度分散, 心理负担过重, 如果在这一阶段再遭受打击, 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⑷终日忙碌, 足不出户阶段。孩子常常感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孩子, 最害怕外界提到他父母离婚的事, 精神紧张。

⑸渴望、思索阶段。孩子渴望得到朋友, 希望有人陪伴他战胜困难, 同时, 他们会设法了解父母离婚的原因, 心理上趋于早熟。

⑹获得新生阶段。在经历了上述几个阶段以后, 心理得到了新的平衡, 恢复了原来的兴趣, 又重新有了生活目标。

2. 给予关爱和情感补偿, 培养健康心理。

单亲家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 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个爱抚的动作, 一次诚恳的表扬, 一个会心的微笑, 都会在他们心里激起层层浪花。当这些孩子有病时, 教师要特别重视, 安排班干部轮流给他们补课, 并带领全班同学看望他们, 给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力量。让他们感到缺了一位父亲的爱, 多了20多个同学的帮助;少了一位母亲的爱, 多了几位教师的呵护, 多了20多个同学的关心。教师的爱虽然不能代替父母的爱, 但可以弥补父母的爱, 生活在一个充满友爱真情的班集体里, 他们会感到生活充满生机, 感到自己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过生日时,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给他祝贺, 每人一句真诚的祝福, 一个小小的礼物, 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3. 用鼓励驱除忧虑。

单亲家庭的孩子思想负担重, 怕教师知道家中的真实情况, 更怕同学知道。教师应帮助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让他们认识到, 孩子无法左右家庭,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有一定组织能力的, 教师可以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 让他们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在活动中发挥自身的潜力,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增进和同学的友谊。

4. 用爱心抚慰创伤。

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班主任、课任老师、家长应齐抓共管, 班主任应经常和课任老师交流意见, 及时和家长联系, 对教育子女确实有困难的家长, 班主任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经常更换教育方式。

有一位男生的父亲长期把孩子放在他的姑姑家, 孩子心中的烦恼无人诉说, 便经常到网吧聊天, 不写作业、旷课、吸烟, 这些现象被学校老师发现后, 告诉了他父亲, 父亲将其痛打一顿, 这个孩子离家出走两天, 老师和他母亲取得了联系, 对他进行耐心的谈话和教育, 并劝其母亲帮助孩子度过一段感情危机, 教育这个孩子面对现实。并充分利用以上措施和方法进行对症的心理辅导, 效果非常明显, 及时有效地抚平了单亲家庭子女的伤痛。

我校初二学生王某, 父母离异, 随父亲及爷爷、奶奶生活, 上学以来, 老师、同学一直认为他是差生, 在学校里我行我素, 常顶撞老师和同学, 报复心强。

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 青少年时期都有恋母情结, 而王某的母亲却离开了他, 因此与同学们相比, 他有矛盾情感, 情绪不稳定, 易走极端, 产生破坏性倾向。

他的父亲施以王某的照顾不够, 有一种任其发展的趋势, 爷爷、奶奶又对他十分娇惯, 这样使他更加无所顾忌, 养成了任性、我行我素、粗鲁、行动盲目的习惯。

针对以上情形, 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去进行心理辅导:

⑴用爱去温暖他。家庭的离异, 使他严重缺乏他渴望得到的爱与关怀。在学校老师、同学了解了他的家庭状况后应去掉那种歧视、嘲讽的做法, 对他嘘寒问暖, 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他, 帮助他, 同学们也以兄长来与他相处。那么, 他就会去掉那种逆反心理, 回到正常孩子的轨道。

⑵宽容、激励、唤起生活的信心。从小生活在屈辱和批评中的小王, 对什么都失去信心, 时时充满自卑。对此, 我们要善于捕捉他的闪光点, 及时表扬、鼓励, 对于缺点要有一种宽容的心理, 毕竟他的双亲不全, 心灵有创伤。因此, 我们即使发现他有错误, 也应多讲道理, 用情感化他, 这样, 他的苦和悲才能向人倾诉, 才易与人沟通, 同时增强他的生活信心, 情绪自然也会好转。

经过这样的教育, 王某的辅导效果是很明显的, 性格也有了转变, 以后的日子, 王某情绪稳定, 学习上进, 成绩逐步上升, 连他的爷爷、奶奶都直说他简直换了一个人。

篇4:孤儿学生的特殊心理及教育对策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孤儿学校的学生都无父无母,没有任何亲人,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他们的情况千差万别,各有不同。如大家所想,有一部分孩子从小被遗弃,在福利院中长大,他们没有亲人,也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在哪里。这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来到学校,正常情况,直至毕业才会离开学校。

还有一部分学生原来有正常的家庭,但是因为种种变故失去了父母,比如车祸、病故、各种意外等。他们虽然没有父母,但是往往有其他亲人,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姑姑、舅舅姨妈等。

还有一部分学生严格说来不算是孤儿,他们的父母有一方甚至是两方都在世上,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不能抚养他们。有的是因病无力抚养;有的离家出走,多年不归;有的是因犯罪没有人身自由,等等。总之是事实上没人养育,形同孤儿。

还有极少的一部分学生,身世非常复杂,难以说清,有时学生本人也难以说清。他们或者很小时被人收养,或被父母因故送给别人,但是收养人后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再养育他们,历经辗转,孩子来到学校。这部分学生平时没人关照,但是与他们有血缘关系或抚养关系的亲属有时会意想不到地出现。

二、孤儿学生心理的共性问题

通常孤儿都会有以下几种心理特点:

1.封闭

一个孩子在失去亲人之后,也许周围的人会给予他关爱,但是毕竟没有办法和自己父母的爱相比。没有人陪伴,没有人分担,也没有人分享,在孤单、疑惑、恐惧中慢慢长大,慢慢地,他封闭了自己。

2.自卑

有些孩子很安静,很自闭,胆子很小。在人群中总是默默无闻的,每天都静静地呆在自己的角落里,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不愿与人相处。还有的孩子刚好相反,在大家面前是一个活泼开朗、坚强的孩子,渴望在人群中表现自己,渴望得到大家的赞美,但一旦遭受挫折和打击就会彻底崩溃。其实这类孩子的内心是极度自卑的,可是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自卑,所以在人前总是表现出一副强者的样子。

3.过度自我保护

这些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强,占有欲很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孤单的,他们只是一个人,面对身边的人时,处理周围发生的事时,他总是先想到自己,他要保证自己不受到任何的伤害。他不懂得去为别人着想,内心也不觉得要为别人着想。所以在他心里,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

4.补偿心理

这些孩子会觉得别人拥有的很多东西自己都没有,别人都比自己幸福,自己是最悲惨的,心里渴望得到别人的幸福,他会用各种方法去获得他认为的幸福。这些他理解的幸福包括:(1)物质。比如,同桌有一个漂亮铅笔盒,这时他为了得到这个漂亮的文具盒,可能会使用不正确的方式,比如把它偷过来。(2)精神。比如父母的关爱。其他同学的父母很疼爱他们的孩子,他看到了会嫉妒,这种嫉妒让他经常欺负这些孩子,那样他的心理才会得到平衡。

三、如何解决孤儿学生的心理问题

1.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亲人的作用

上面说到,孤儿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其实大部分学生是有亲人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平时与孩子接触得少了些。“血浓于水”,亲情是永远无法取代的,教师要多与他们的亲属联系,多让亲属来看望孩子,或多与孩子联系,节假日把孩子接回去,感受正常的家庭生活。我们可以看到,有亲属的孩子,其各方面的发展,要比没有任何亲人的孩子更健康。

2.研究孤儿心理,让教育更有效

大部分孤儿孩子是可爱的,有时也让人很疼惜。这部分孩子不用教师过多地操心,他们比正常的孩子更能照顾好自己,包括生活和学习。对于他们,要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身世,正视这个社会,不自卑,不嫉妒,不仇视,鼓励他们自立、自信、自强,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非常明显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几次说教就能解决的,也不是感化或硬性的教育能解决的。作为孤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运用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一般教师毕竟是以教学为主,有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心无力,所以学校应安排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筛查,根据症状对其进行跟踪矫治。

3.建立家庭化生活机制,重建学生的人际亲情

学生的生活管理如果不以班级的形式,而以家庭的形式,那么老师就是家长,同一班级的孩子就是兄弟姐妹,孩子们心理互相信托,有事互相分担,他们会感觉到自己不再孤单。老师应侧重做好孩子的生活指导,学会生活常识,而不仅仅是一个生活的管理者。

4.提高教师素质,寓心理教育于平时的生活与教学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一个真正会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的教师,会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会慢慢融化心中的坚冰,会学着爱别人,这是任何教育都无法取代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改变学生的首要条件。因为孤儿教育的特殊性,每天都需要为学生付出,包括身体上和心理上,有时教师真有力竭之感,这需要教师有极高的修养。

5.动员社会力量,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

教师再好,也只是教师,因为需要关照的学生多,有时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因此,可以联系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做孩子的“代理家长”,在方便的时候,接孩子回家,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

总之,我们要研究孤儿心理,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这是每一个孤儿教育者的天职。

篇5: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地点

学校心理咨询室 家庭住址 保盛社区 父母联系方式 *** 个案分析:

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具备和他人同等的条件,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强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玩具等方面。这样给他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2.家庭因素

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从少言寡语的他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自卑和无奈。原来小强的爸爸是一个精神病人,妈妈先天双目失明,爷爷做杂工,小强的日常生活起居只能由身患严重糖尿病的奶奶照顾。虽说他也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但他所要面对的和承受的确实其他同龄孩子无法想象的。奶奶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爷爷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粗暴。爷爷奶奶对他的望子成龙,导致他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他未能达到大人的期望时,便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小强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于是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还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由此他产生了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小强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甚至是另眼相待,因而否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小强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总是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辅导过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消除小强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课间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小强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胆小的小强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他的机会,我就发动他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他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他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他为典型进行了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她真的开始努力了,成绩也有了飞跃。

3、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小强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爷爷奶奶请来,详细地分析小强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小强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我专门登门拜访小强双目失明的妈妈,劝她乐观些、开朗些,多与儿子交流,多给儿子关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儿子,让他感受到应有的温暖和快乐。同时,我我拿来家中的衣裤、床单、被套,买来钢笔、本子送给他,微笑着告诉他:“要想摆脱困境,关键还得自己努力呀!解决不了的困难找我们,我们会一直关心你,帮助你!”当得知小强凑不了拍照的钱,即将错过医保办理手续时,我毫不犹豫地掏出十元钱给了小强,让他有了和其他孩子同等的机会。

4、多元评价,促进自信。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他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他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小强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他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他以正确的评价,把小强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辅导后记:

面对小强的转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对因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更应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儿童是在不断发展的,心理还不成熟,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更容易纠正错误,使他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因而,针对类似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家人、老师、同伴身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学习,乐于生活。

效果反馈:

点滴的付出,平等的关爱,让小强渐渐变了:课堂上,他开始充满信心地回答问题;活动中,他开始闪现积极的身影;作文里,充溢着他对生活的信心,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社区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魏艳红

辅导 对象 王某 年级 四年级 性别 男 年龄 10 辅导 时间 2010.3.3 问题 表现

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当老师批评他,同学反击他时,毫无不愉快的表现,反而感到高兴;下课时,经常无缘无故的欺侮同学,偶尔也有偷窃行为发生,如翻同学书包。有时还鼓动一些其它班级中品行较差的学生在社会上结帮打架。所有这一切行为其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感觉到他的存在。原因 分析

对于王某所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我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1、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

2、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强化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3、同学对他的不友好、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

4、社会的负面影响。

辅导 对策 及过程

1、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首先,我同他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用辱骂、殴打的教育方式。爷爷奶奶不能一味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苦环境,使他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2、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尤其是王某,平时受到批评、冷落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当他犯错时,如果再进行指责、辱骂,那只能强化他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王某的这种心境,我决心想办法和他沟通心理。首先用我的热情来换取他的信任,对待他的困惑我热心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心化解,偶尔有点进步,我就在晨间谈话上大加表扬。了解了他的这种心理,我就适时地对他指出不文明的行为和语言不能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应该用真心和诚实来获得同学们的信任。随后,我又对他说老师愿成为你的第一个朋友。后来在班级活动中,我尽量给他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树立信心和培养他的荣誉感,并经常把他的进步告诉他的家庭。

3、多给他以榜样教育。我采取积极措施,从身边的榜样教育他,让他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让他体验到榜样的荣耀,要给他寻找一条做榜样的途径,鼓励他争做别人的榜样。

4、和其他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改变和他在一起的小伙伴的思想品德行为,为他创造一个健康、理想的活动环境。

社区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黄莲花

辅导 对象 张某 年级 三年级 性别 男 年龄 9 辅导 时间

2010.3.24 问题 表现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原因 分析

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辅导 对策 及过程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2,讲究辅导的方式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辅导结果 通过半学期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社区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魏艳红

辅导 对象 刘某 年级 五年级 性别 男 年龄 10 辅导时间 2010.4.14 问题 表现

乖巧,能说会道,对人热情,肯帮助人,尤其喜欢帮老师干活.但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贪吃贪玩,不吃半点亏.学习怕困难.原因 分析

个人因素: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其聪明机灵,善于察言观色又使之显得狡猾善辩,不承认,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缺少家庭温暖,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和良好的表率作用.学校因素:对案主未能跟踪教育,老师之间未能达成共识,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案主对大多学科已失去兴趣.辅导 对策 及过程

1,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利用上课及课余时间,多与案主接触沟通.上课时,尽量多提问他,多给他表现和发言的机会,并对他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一来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二来帮他树立自信心.下课后,还经常与他聊天,利用他喜欢帮老师做事的特点,找一些事给他干.在密切的接触过程中,我遵循一条原则:在帮教关系中,无论是认识还是情感,我都是以忠诚,真挚的态度对待他,树立个人的完整性和可信赖性.使自己成为受教育者喜欢的人,成为对受教育者有吸引力的人,消除案主的敌意和戒心,理解老师的善意,这是帮教问题学生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2,系统脱敏训练.通过导入式或自我想象的方式让案主去想象犯错误后的后果,这样多次的反复后,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控制,降低犯错率.3,提供学习榜样.提供可模仿的老师,同学的榜样示范来增强行为的认知.如把案主跟优秀学生编在一起坐,编在一个学习活动小组.4,激励法.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可通过一定的强化物来塑造.在辅导中,我用奖小红花等方法,只要案主能按教师的规定去做,就能获得教师的一次特殊奖励.如在老师那儿借书,实现他的一个愿望,奖给学习用具,纪念品,或带他去参加某一项活动,社会实践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曾将案主带回家中,从此以后,我发现案主特别喜欢来我家,于是,我就把来我家作为一种奖励,与他约法三章,只要他做得好,我就把他带回家中,既可以辅导他功课,又可以加强沟通,一举两得!

社区小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魏艳红

辅导 对象 黄某 年级 四年级 性别 女 年龄 9 辅导 时间 2010.5.5 问题 表现

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原因 分析

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辅导 对策 及过程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她的优点,鼓励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她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她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她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她的特点,一是在她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她担任班干部,为她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社区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宋娴茜

辅导 对象 赵某 年级 五年级 性别 男 年龄 10 辅导 时间

2010.5.19 问题 表现

喜欢管闲事,喜欢惹人家,因而大家都不喜欢他。他也经常受到众人的嘲笑,感到自尊心受到损害,就喋喋不休地骂骂同学,一旦家长批评,他会发脾气,骂家长,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是讨价还价讲条件。

一次课间,他又去戏弄比他小的同学,同学把这事告诉老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他马上情绪激动,暴跳如雷,大嚷嚷起来,还冲着老师拍桌子,直到老师让全班同学评理,他渐渐冷静下来。事后,老师把这事告诉他家长时,他还要在一旁争辩。他经常下课大玩特玩,到了上课时间却要求去小便。老师不同意,刘某就在课堂上大吵大闹,或是唱歌,吵得大家不能上课。

原因 分析 从小受到长辈们的百般呵护,听惯了好话,习惯了别人让步,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惟我独尊、自由散漫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因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他感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只要有一件不如意的事就会使他忘记场合,忘记对象大闹一番,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与家长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疑人家说他的坏话。辅导 对策 及过程

(1)加强家校联系:我经常打电话或直接与家长交谈,让家长及时了解刘某在校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并严格执行。

(2)讲究辅导方式:用尊重、平等、商讨问题的方式与其沟通。并逐步培养他有话好好说,心平气和地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3)多表扬鼓励:全面分析陈某的优缺点,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多给他一些机会参加集体竞赛活动,满足他的自尊需求。

篇6: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问题表现

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这个学生很腼腆,不太合群,平时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上课也是闭口不言,即使你提问她也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做作业速度很慢,质量不高,学习成绩也一向停滞不前。

原因

分析

透过观察,该女生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潜力,一向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辅导对策及过程

第一阶

段树立信心,激起学习动力

透过上课有意识地请她发言,进行激励性鼓励,我发现她大胆了,有上进心了。有一次课上我讲到一个知识点,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忽然一只手出现了,虽然还是比较犹豫,但她说出了正确答案,大家都感到很意外,这个时候她腼腆的说:这个知识老师在上次的时候说过了。只是老师偶尔提到的知识点,她记住了,这让同学们由衷的发出了感叹声,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必须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从此,她真的十分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第二阶段

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其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让她透过自评、小组评,在评价中她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她突出的进步告诉她的父母,使其家长对她更有信心,同时从家庭方面给与正确用心的评价。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用心性,使她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第三阶段

参与各项管理,不断自信自强。

在班级中,我们提倡“值日班长”,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她在每一次轮值时都十分认真地完成工作,同学们都觉得她是个认真的学生,同时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

辅导追踪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该生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课堂作业能按时有质量的完成了,上课时也开始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此刻有了朋友,下课经常和朋友一齐做游戏,人开朗了很多。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她在家也活泼了很多。

反思

应对谷×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群众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透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理解教育者的教育。

篇7: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我校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②化解矛盾: ③欣赏他人: ④学会协作: 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某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某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她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的想法,并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合理建议。同学们都说:“李某变文静多了,挺招人喜欢的。”

恐惧异性的女孩 案例介绍

李某是我校初二年级的女孩,从外表看来,她是一个文文静静、性格内向的女孩子。但是,她对异性有着恐惧感。面对异性的时候,她总是手脚发抖、头上直冒冷汗,不敢看对方的眼睛,而且说话时会出现严重的口吃现象。辅导方法

1、首先,培养李某的自信心。李某喜欢打羽毛球,让她参加学校的羽毛球队,每次打球,李某的表现都很出色。

2、让女同学陪着她,在人群外远远地观察,观察人群中的男性的举止。

3、让李某自己到人群中去与异性相处,少了同性的陪伴,李某虽然不再恐惧人群了,但还是不敢和人群中的异性交往。

4、让李某自己与本班的男同学交往。当李某不再害怕本班的男生时,让李某与本班的男教师相处、交谈。直到消除她对男教师的恐惧感为止。

5、让李某自己与陌生的男性交往。一开始,李某还是很紧张,以听为主。慢慢地,李某也敢发言了,甚至敢看着他人的眼睛说话了。

辅导效果

经过近五个月的辅导、治疗,李某不再恐惧异性,敢和异性交往了。而且开始穿起了裙子,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走路时也敢昂首挺胸了。她变得较活泼开朗了 案例介绍

莫某,男,14岁,初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皮肤较黑,身材偏矮。父母离异,法院判其随母亲生活,但实际上因母亲收入不高,住房条件差而让他随父亲生活。母亲每月提供一定生活费。莫某在学校各类涉及家庭状况的调查表中从不填写父亲姓名,仅写母亲。在班级中,他缺少友伴,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辅导方法

1、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现莫某家庭状况,与其父母交流,请他们以孩子发展为重。

2、在集体活动中安排莫某担任一定的任务,加深与同学的交流。

3、在班团干中做思想工作,要求他们要主动与莫某交流,关心和帮助他。

4、阅读指导:给莫某介绍各类有益的有关沟通技巧、促进人际关系的书籍。

5、举办演讲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都参加,对莫某特别辅导,培养其自信心,同时通过演讲活动达到主动交流的目的。

辅导效果

经过教师、家长、同学们的配合及辅导、帮助,莫某与父亲关系逐渐融洽。在各类表格中有家庭情况填写时,能主动写上父亲姓名及有关情况。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集体活动能参加,对同学们的善意谈笑不再耿耿于怀,他走出了人际关系的误区。

自信辅导 案例介绍

小彬,男,15岁,我校初二(1)班学生,成绩一般,智商中等。父母都在夜市里摆摊,故对小彬关心不够。他常迟到,听课效果差,不专心,或是乱画画或是看漫画书,作业、练习缺交较多。家访得知,他常常晚上玩游戏机到深夜。但他也有优点,即他的闪光点:

1、勤劳动,不怕脏不怕累。

2、有画画特长,并且得到家长的支持。

辅导方法

1、安排他担任美术课科代表,负责课前准备的检查记录及协助美术老师收美术作业及发动同学们制作美术作品参赛。在工作中使他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是有能力的。

2、发挥其个性特长,吸收他参加班上宣传小组,为墙报画画。鼓励他积极参加市里的美术比赛,“爱科学月”。为他创设条件,使他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成就感。

3、举行班级心理辅导课“我已经长大”,每人列出至少五个优点,然后再找出不足之处。

4、个别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共同商讨如何去克服它,解决它。

辅导效果

由于家长、老师的配合以及同学们的帮助,小彬身上的自卑感减轻了。他现在不迟到了,晚上也不玩游戏机到深夜了。上课较用心听课,作业缺交较少。还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是班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相信自己是优秀的 案例介绍

王某,男,15岁,我校初三年级学生。初上中学时成绩一般,中等智商。性格较内向,轻度口吃,特别是上课回答问题情绪更紧张,面红耳赤,语无伦次,言不达意,几乎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更不敢与同学争论问题。

辅导方法

1、家访:与家长交谈,并让王某旁听,三方共同商讨对策,使王某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并尽最大努力配合。

2、家长配合:(1)给王某买一本优秀作文选或精美散文集,买一个精美的日记本。(2)要求家长每一周每天发现孩子的一条优点并记在本子上,然后读给孩子听,使孩子深刻体会父母的关爱,以增强自信心,增强亲子关系。

3、系统脱敏法:(1)1-2周要求王某每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大声读一篇优美的文章。(2)3-4周,每天要求王某尽可能地连贯地大声读文章给父母听,并与父母交谈这篇文章(以王某为主),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气氛。(3)2-5个月要求王某对着窗户读给行人听,锻炼自己的胆量

辅导效果

王某在老师的帮助及家长的鼓励下,由原来默默无闻的学生兑变为引人注目的学生。他在这集体的大家庭中感受到了师生的关爱,更感到自己也占了一份空间。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也敢为坚持自己的真理而与人辩论。充满自信使他的学习成绩遥遥领先。课堂提问复杂问题时,同学们都说:“王某上!”王某更相信自己是优秀的。“我是全班最自卑的人” 案例介绍

王红红,女,我校初三学生。

“我感到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

这是王红红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我细细地咀嚼着她这句话的意思,等待她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真的,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讲得清我此刻的心情。”王红红接着对我说:“我自己长得不好看,我很自卑。在班上男同学、女同学都用一种轻视的眼光看我,当我语文作文写得好,老师表扬,让我在班上宣读时,下面就有人窃窃私语地说些难听的话,„这个作文是她写的吗?‟„我看是别人帮写的吧?凭直觉,我感到王红红是那种对自我十分敏感的人。

辅导方法

针对王红红的心态,我采取了三个咨询步骤。

1、帮助王红红宣泄出她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2、我竭力引导王红红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使她重建信心的关键。

3、我通过和她父母沟通,让家长给予她更多的关爱,用火热的心去融化她内心的坚冰。我到她家进行家访,把事情跟她父母反映,争取家长们的支持,希望父母亲更多的给予她父爱、母爱,我用实际行动关心她的生活,她父母亲为之感动不已,表示要好好地关心、爱护她,帮助她克服自卑感,重振自信心。

辅导效果 在本个案的咨询过程中,我首先帮助王红红宣泄她自卑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并通过运用聆听,贯注,沉默等咨询技巧来传达我对她的同感,使她对我的咨询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和信任。

脸上很少见笑容的男孩

孟某,男,我校初一(4)班学生。个子高大、结实,正处于爱说爱笑的年龄脸上却从来没有笑容,一双忧郁的眼睛常常茫然地望着地面,从不主动和别人搭话。

辅导方法

1、了解原因:与孟某的家长、小学老师、同学交谈,从而了解孟某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2、老师常常与孟某个别会谈,使他自己找回积极的生活态度。谈他的快乐的童年,谈他和奶奶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让美好的回忆驱走脑海中那段恐怖的经历。

3、为他提供融入集体的契入口:安排一个家庭条件好但性格温和,从不爱炫耀,积极上进,乐于助人又细致的女孩与他同坐。

4、创造机会,把握契机帮助他重塑自信:

辅导效果

由于老师、家长、同学的密切配合,孟某自闭现象明显改变,和父母、同学的关系都大有改观,能积极的参加集体活动,与几个同学组织了数学小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还参加了班级的篮球队,甚至成为主力人员。孟某已经从一个孤独自闭的孩子恢复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了。他能面对现实了 案例介绍

吴某,男,16岁,我校初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偏低,爱好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由于训练时不慎伤到了腿,经三家医院确诊伤势涉及到韧带,因此建议他不要参加剧烈运动。这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自己非常喜爱的篮球运动。对此,他从心理上、行动上都不愿意接受,情绪相当低落,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是直线下降。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常与吴某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让其意识到“健康的身体关系到自己的一辈子

2、集体帮助:把吴某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吴某,使他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体育活动,都请他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他找回自信心。

3、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吴某家庭情况,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希望吴父多与孩子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加强孩子的信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辅导效果

由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吴某逐渐能面对腿伤不能打篮球这一现实,现在他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我校初三学生。学习成绩居中,喜爱写诗,乐于助人。初一下学期与班里一名男生交往甚密,但自初二上学期两人突然互不搭理,该男生与李某的一亲密女伴来往频繁,李某开始远离他们,整日郁郁寡欢,上课时常走神、发呆。课余时间独处一角,不与人搭话,几次测验成绩均有退步。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与李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取得其信任,了解其心理的状况、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她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2、转移注意力,发展其兴趣爱好。

3、鼓励其寻回自信,向失败作挑战。

4、组织班集活动,进行男女交往方面的辅导。在班组举行青春期男女的交往问题的讨论,让同学们相互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进行指导。辅导效果

李某在班干选举中当选了,她现在整日忙碌于同学们之中;她的诗也在校刊上发表了,她开始受到更多的人的关注;同时她也恢复了和原女友及男生的友谊;在这种状态下,她的成绩逐渐进步了。不用说,李某很好的恢复了自己的自信心。现在笑容经常挂在她的脸上,可爱的女孩又笑了。

他抵抗住了游戏机的诱惑

案例介绍

小敏,男,15岁,我校初二(1)班学生,成绩中等,中上智商,性格内向。小敏是独生子,父母较能关心其学习,但因其父母均在菜市里卖菜,早出晚归,对他无瑕顾及。不论是平常上学,还是搞集体活动,他都经常迟到。初一上学期成绩还可以,下学期开始下降,家访得知:他迷上了电子游戏机。

辅导方法

1、给予适当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2、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到菜市面谈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3、在班级举行如何抵抗电子游戏机诱惑的心理辅导课。

4、个别谈心,进行心理疏导。指出他这种“静”的性格最有利于学习,而且智商中上,如能远离游戏机,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定能成绩优良甚至优秀。

5、通过班级周记进行谈心、交心,师生进行笔谈。

辅导效果

篇8:特殊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一、细心观察, 努力了解学生

某某是一位学困生在平常教学中, 我总是努力观察她的课堂表现, 发现她上课不是很积极, 特别喜欢做小动作, 而且对教学重难点不愿意记录。课堂上布置小练习, 总是拖拖拉拉, 不能完成, 人显得比较沉默。不过在上音体美这些课程的时候, 又变得非常活跃开朗, 能够跟同学打成一片。在课间, 总是在跟同学聊天, 显得很高兴。我抽空与这几个同学交流, 结果同学给我的反馈是她特喜欢上网、新奇的、好吃的、好玩的。导致每次课堂作业一如既往地拖拖拉拉, 很难及时交上。

二、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 认识其“本我”

如果给她下个主观判断, 就是这个学生不追求上进, 畏惧困难, 贪图玩乐, 是个坏学生。粗暴对待, 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没有感动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有些许改变, 但她还是她;而教育一旦有了感动, 受教育者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学生有很多毛病, 我们不能忽视, 但是更不能忽视学生的闪光点。首先, 虽然每次作业都有很多错误, 作业拖拉, 但是把她喊过来订正, 也能订正对, 说明她的智力没有问题。其次, 虽然她跟我交流的时候很沉闷, 但是跟同学交流很活跃, 说明她的性格并不是真的内向。再次, 她总是与同学谈论上网、玩乐这些事情, 反映出她懂的东西多。同学们都很崇拜她的知识广博, 只要善于引导, 她未尝不能转化。因此, 只有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 才能找准问题所在, 认识其“本我”, 最终选择科学合理的策略解决问题。

三、循序渐进, 积极科学地处理问题

跟她交流时又和以前一样, 在《学习的革命》中我看这样一段话: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 那么他学到的是自信;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 那么他学到的是感激;如果你的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 那么他学到的是爱。对待孩子的犯错, 我们要认真对待, 当孩子克服了错误, 就是一种成长。我又跟她进行了交流, 这次我跟她谈了我的学习生涯, 讲述了我小时候的梦想, 我在学习中也犯了很多错误, 多亏老师提点我, 我才意识到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每天都努力,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梦想, 那么就要为此付出努力, 就从现在开始。她沉默了, 好像要哭了。看来有了共鸣, 之后她改变了许多。在后面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始终关注她, 并加以鞭策。

教育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 而是社会、家庭、学校合力做的事。在之后的日子里, 我经常与她的父母交流, 指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多关爱孩子才行, 父母深表同感, 于是经常忙里偷闲看孩子。而在学校这个小环境里, 我动员全班同学行动起来, 开展关于责任、人生观、价值观、感恩、互助合作等方面的主题班会, 通过班会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只有积极向上、和谐友爱的班集体才能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

常怀感恩之心, 报恩于行, 是促进德育的好方法。

跟这个学生交流了几个月, 看到她的成长, 心里很是欣慰。她的家庭条件好, 什么都不缺, 父母只在物质上满足孩子, 而忽视情感交融。孩子心中的那份爱被埋藏了起来, 造成孩子学习没有动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的杠杆是精神, 精神的支点是感恩, 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 人才能形成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 进而显示为感恩的行为, 才能焕发无穷力量。因此, 教师要真正走进学生内心, 唤醒学生的感恩之情, 自然会喜欢这个人, 才会把这份感恩之情迁移到所教学的学科上。让学生学习有动力, 才能带动学生全方面进步, “育人”这个主题才能顺利实现。

上一篇:国培计划教学反思下一篇:武汉工商注册公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