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

2024-06-02

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精选12篇)

篇1: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

【论文摘 要】 本文论述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进行西方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探讨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措施:文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文化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开设专门选修课程及外籍专家讲座。?

??

一、大学外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文化的导入和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 根据实际授课内容,讲授相应的背景知识,把英美等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快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现对英语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培养起英语思维能力,以英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成为真正合格的跨文化交际的人才。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

二、大学外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方法 ?

1、文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

交际化外语教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语言教学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这一教学方法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它把可理解的输入和输出看得同样重要,认为语言学习者通过输出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流利程度,生成更多可理解的输入,而且可以通过生成可理解的输出来加速第二语言学习。在教学上它十分重视交流活动,强调学习者之间的意念协商,其课堂活动有解决问题、做决策、观点交流、图画听写等形式。交际化外语教学带来的不仅是方法的改进,更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其教学理论明确指出,在交际化外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掌握语言形式,还要考虑语言文化。在大学外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现象给予补充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活动来避免填鸭式的文化教学,如讲故事、小组讨论、小型戏剧、几分钟演讲、小组竞赛等。当谈到历史剧、文学小说的作品时,对人物的刻画、背景及性格的描写,进行专门讲解,否则学生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很难准确体会故事中主人翁心理变化过程。这些活动既达到了教授文化的目的,又丰富了课堂气氛,深受学生的欢迎。如笔者在讲授 “Jobs and Careers” 《工作与职业》一文时 (见高等教育出版社《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 Unit 2), 就组织了同学在班级内进行模拟面试活动。 同学们的亲身参与, 使他们对整个面试过程及国外的面试文化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为他们未来的求职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利用图片展示法:此法可以展示说明某一个“文化现象”或具体操作。如:“Throwing the Sledge”(链子球),通过图片学生可以对此运动得到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介绍此项运动是从苏格兰流传开的等;又如“Pelotas”(回力球)——回力球又叫“小球赛”,最早起源于西班牙和法国,更广泛流行于拉丁美洲各国,人们称之为“杰莱”,意思是:“欢乐的节日”。

2、文化教学与课外指导相结合?

课堂文化教学主要给学生起示范引路作用,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不可能全面, 文化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内, 课堂外的文化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和补充,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大学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化方面的书籍,多听英文的故事、戏剧,多观看英文原版的录像和电影,主动地与外籍留学生、教师交谈,多参加英语角等活动,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巨大资源,以增加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编对话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同时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3、开设专门选修课程及外籍专家讲座?

除了大学英语的必修课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来丰富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如为学生开设“电影欣赏-美国历史与文化”、“跨文化交际技能”、“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概况”等课程。相信通过这些跨文化课程的学习,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会更加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鉴赏能力。为了充分利用校园中的文化资源,我们还可以邀请外教和外籍专家定期为学生开设讲座。通过讲母语的本族人(native speakers)来向学生传递最准确的异域文化和地道的表达方式。定期、限时、有的放矢结合某一章节进行一次或系列性的讲座。比如第一学期开设“英国概况”,第二学期开设“美国概况”。每门课都是由一系列相关的专题组成。文化讲座可以将支离破碎的文化信息重新整合构造,系统列出用以说明一个整体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Rosen shine & sevens,1986)。这种讲座可给学生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听写和观察能力。 ?

除了上述种.种方法外,束定芳,庄智象两位老师合著的《现代外语教学》中也提出了有关文化导入的主要方法如:融合法、实践法、和比较法。这些也可以作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束定芳,庄智象 :130).总而言之,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文化,并通过文化学习语言。达到二者的完美结合是外语教学的最高境界。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既是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学习者。我们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平时又广泛涉猎英美文化作品,注意积累,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较高文化素养和英语水平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Bander, R, G. 1978. American English Retor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broad.?

[2] 邓耘.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3).?

[3]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47.?

[4] 王海银. 试论语言、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5]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76,206,215.?

[6]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130.

篇2: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

摘 要:在日语教学研究和论著中,随着“文化摩擦”、“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等词语的频频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日语教学中了解日本文化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大学日语;文化导入;跨文化交流

高等教育院校所设置的面向非日语专业的日语教学就是所谓的大学日语教学。据统计,国内当前有一千多所学校展开了日语教学,拥有几十万的日语学习学生,从数量上呈现出较强的上升趋势。

一、大学日语教学现状

1.陈旧的学生学习方法。当前,应试教育导致学习大学日语的学生较为注重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词汇、语法和考试读写上,忽视了对语言本身的应用和听说能力的培养;缺乏对篇章的注意,比较注重语言学习的信息接收,而忽略了信息的发出。

2.授课内容和教学时间匹配不均衡。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入学人数持续增加,当前的大学班级数量和班级人数也不断提升,导致大学教师教学负担加重。为了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大学日语教师常常会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讲授较多的教学内容,甚至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会采用满堂灌的讲课方式,将语法和词汇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消化学习内容,久而久之也就逐渐失去了日语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资源较为欠缺。实用是日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语言的学习往往需要较多的模拟学习材料,多媒体就是较好的学习资源。但是当前大学生所能应用的日语学习软件非常缺乏,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也只有日本语标准交流、金山词霸等几种日语学习软件。特别是对于其他语种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几年的日语学习中从始至终都没有接触日语学习软件的也不在少数。

二、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根据文化分类,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大体可分为知识文化导入和交际文化导入。

1.知识文化导入。大学日语教学中知识文化导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日本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他们的共同价值观念,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只是将日本文化背景知识视为文化素养的基本内容,加之这方面的知识涉及面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难以把握。这就需要大学日语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知识储备及理性的客观分析能力,深谙中日两国文化,分析它们的差异之处,并将其应用于日常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文化修养。

2.交际文化导入。大学日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导入又可以具体分为非语言交际文化和交际环境文化。首先,非语言交际文化。任何一种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文化都是以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托的。和普通的语言交际相比,日本人对非语言交际更为重视,他们更善于体察和领悟他人的弦外之音。在日常的交流沟通中,日本人对非语言交际的掌握可谓是出神入化,他们用恭维的态度察言观色,极具交流洞察力,通过形体语言和交流语气体察对方的心情,这些都是日本人对非语言交际重视的反映。其次,与交际环境相关的文化。在大学日语日常教学中,并没有设置与日本文化有关的课程,对交际文化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更无法将其与语言结合起来。大学日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语言形式的重要性,让大学生有效了解文化在语言、生活、沟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三、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

1.解说法。第一,词汇解说法。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成分。长期以来,大学日语教学中将学生记忆词汇作为基本学习原则,对于词汇的解说通常只是较为注重其本身的含义、词汇的惯用词组和词汇的派生含义,完全忽略了它们的文化伴随意义。对于词汇,大学日语教师应着重补充和介绍与其有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让学生不只了解他们的表层词义,还要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第二,语法解说。学习大学日语的学生一般都是日语的初学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都是通过重复性的口头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型,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应用。教师可通过语言环境的设置,使学生了解语言的注意事项和范围应用。同时加以语境的模拟,让学生从语言表达层面体验日式文化,培养他们的日式思维,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践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基于教学内容进行对话改编,并进行对话演练,让他们亲身感受日本的文化语言。教师对对话的文化细节和文化背景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让他们了解日本民族的问题思考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3.文化讲座法。教研科室定期进行基于教学章节的文化讲座,每门课程都包含一系列有关的专题。通过文化讲座让学生重新整合繁琐的文化信息,系统整理整体性的学习概念,从文化意识上了解日本的语言文化背景。

语言教学是一项漫长、系统、复杂的工程,大学生日语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大学生日语教学中,教师应具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理解日语的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知识点陈列,而是需要掌握丰富的日本文化背景知识。所以,只有进行充足、系统、有效的文化导入,才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日语。

参考文献:

篇3: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

1 西方茶文化内涵简述

作为西方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方茶文化是在西方本土的文化传统、文化习惯、文化内涵等多重冲击和影响下形成的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茶习俗和精神活动, 它蕴含了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 其内涵也影响到了西方社会的各个层面, 主要内容包括:在物质层面上, 西方茶文化注重红茶及饮茶外在物质条件。西方茶文化中红茶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消费的红茶主要来自斯里兰卡、印度、中国这三大红茶产区。同时西方茶文化注重茶具的选择, 尤其对银质、骨瓷等茶具情有独钟, 这与西方社会浓重的贵族传统或情怀有着直接关系。例如英国茶文化中讲究“茶室”环境, 以精美瓷器、茶品为上流社会提供社会机会, 尽显华贵典雅。其次, 在精神层面上, 西方茶文化彰显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西方世界将工业革命进程中产生的实用主义价值观、经济思维及个人主义审美情趣等主观性思维元素融于茶文化中, 让其成为西方茶文化的内涵。例如, 中国茶文化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下, 茶更倾向于未发酵的绿茶, 以感受自然的清新和真实, 而西方茶文化更崇尚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哲学, 将茶根据自我喜好与其他饮品、食物等结合在一起, 并形成了更利于社交功效的固定饮茶时间 (teatime) :早茶、下午茶、晚餐茶等。最后, 在语言层面上, 西方茶文化中语言具有传统和时代性双重特性。虽然茶在西方社会发展时间较短, 但是却与其社会制度、礼仪等各个内容密切结合, 形成了具有西方特点的词汇, 一般在欧洲, 茶叶相关语言较为单纯和表层化, 常与欧洲封建传统有直接关系, 至今仍然在使用, 如:Royal tea (皇家茶) 、伯爵茶 (Earl Grey Tea) 。但是在美国等国家茶相关词汇却受到资本主义社会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出现了大量“喻义”、“转义”等语言现象, 如“tea party” (毒品聚会) 的词义远远超于了其茶叶传统内涵, 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2 西方茶文化教学导入大学课堂的重要性

文化是语言及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 将西方茶文化导入大学英语课堂中, 对于了解西方历史、经济、文学、礼仪及语言习惯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2.1 拓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范围

西方茶文化本质上就是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茶叶及饮茶方面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其虽然以茶为载体, 但是却将西方社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及心态文化结合在一起, 凝聚了西方文化的精髓, 将其引入大学英语课堂, 必将极大拓展教学内容的范畴, 提高教学质量。西方茶文化导入大学英语课堂中, 学生可以对“茶、茶具、茶室”等茶叶相关物质水平在西方世界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并在物质文化基础上认识西方社会在饮茶发展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心理层次文化, 进而了解西方人在饮茶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及目的, 建立对西方文化及行为规范的全面了解。同时西方茶文化在内涵上涉及经济、餐饮、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历史等各个行业或学科,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如英国茶文化与文学密不可分, 从1633年第一首《论茶》开始, 出现了大量的“论茶诗、赞茶诗”, 甚至在19世纪《傲慢与偏见》、《维莱特》、《儿子与情人》等世界名著中都出现了与茶密切相关的内容, 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2.2 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中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虽然具有相同的文化根源, 但是两者在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上具有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同一茶文化现象产生错误或南辕北辙的理解。因此, 在大学英语课堂导入西方茶文化, 一方面, 促进语言学习者对西方与中国茶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和接受, 进而熟悉和清楚茶文化现象导致的不同习惯、行为、风俗等现象, 尤其是可以让学习者对茶相关词汇在西方语境中的词性、寓意的变化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西方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文化冲突, 为今后正确学习、对待、运用英语知识解决跨文化交际现象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并以茶文化为基点, 形成在中文和英语, 甚至其他语言之间的灵活切换和运用, 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接受能力, 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西方茶文化教学导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探索

虽然西方茶文化为大学英语课堂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跨文化语言元素, 激发学生对英语及西方文化学习的兴趣, 但是茶文化和英语课堂很难直接结合在一起, 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推进西方茶文化走入大学英语课堂, 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确定西方茶文化教学导入原则

西方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在西方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下的变化和发展, 其虽然涉及西方世界文化、语言等方方面面, 但是毕竟和我国大学英语及茶文化存在着某些差异, 必须在导入大学课堂中树立以下原则:首先, 树立选择性的导入原则。对于西方茶文化中有利于大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元素, 如:茶会、茶室情景、茶歌、茶诗等内容, 在教学和教学方法上要予以倾斜, 并且西方茶文化中彰显贵族腐朽和落后的饮茶风俗或习惯, 如“Tea Party”“Tea Hound”等不良信息予以摒弃。其次, 树立差异性导入原则。将西方茶文化导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前提是尊重东西方茶文化间的差异, 只有尊重或正视东西方茶文化之间存在的如:茶相关语言差异、非语言差异、价值观差异等现象, 才能为文化比较或跨文化学习提供保障, 较少英语使用错误。最后, 树立阶段性导入原则。西方茶文化内容繁杂, 涉及内容较广, 必须循序渐进, 大学英语课堂在对其进行导入时, 应该在初级阶段, 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以英国茶文化为代表的西方茶文化现象, 介绍东西方茶文化差异在日常茶饮用过程中的行为差异。如:英国的“teatime”与我国饮茶文化的不同。而在高级阶段, 大学英语课堂应该以西方茶文化为基点, 培养学生西方茶文化风俗及思维, 甚至以茶文化探究西方价值观。

3.2 整合西方茶文化教育与课堂教学

西方茶文化虽然是西方文化体系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对其学习和导入还没有形成与课堂教学的完全整合, 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存在, 这很难让学生完全、清晰地理解西方茶文化, 也无法以茶文化为基点, 理解西方世界的行为习惯及价值观念, 因此必须将西方茶文化与英语课堂整合在一起。主要包括:首先, 强化西方茶文化的直接输入, 也就是在将西方茶文化中有趣、丰富、易懂的知识元素在课时中予以保证。例如大学英语课堂可以挖掘英国“茶会”在茶具、茶品、茶室、语言及礼仪方面的习惯, 让学生充分理解西方茶文化中浓厚的阶级性和贵族气质。其次, 开设西方茶文化专门性课程。大学英语课堂可以从跨文化交际及英美文化角度对西方茶文化从历史、经济、政治及文化现象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剖析,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茶文化相关教学内容, 进行对比, 形成对比性跨文化课程, 提高学生对英语及西方社会行为习惯的理解。最后, 开展西方茶文化模拟实践活动。大学英语课堂可以将美国、英国、法国茶文化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引入课堂模拟中,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西方茶俗和饮茶礼仪中, 为其日后进行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

3.3 提高教师西方茶文化教学素养

西方茶文化内容包罗万象, 涉及文学、艺术、经济等各个方面, 要想将其导入到大学英语课堂中, 教师必须提高自身对于我国及西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和素养, 提高自身对东西方茶文化比较和交际的认知水平。除此之外, 西方茶文化还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和实时性, 其内涵随着西方国家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发展存在着直接关系, 这就要求教师要保证自身知识的更新, 而要想实现教师对西方茶文化知识的掌握和教学, 就必须:一方面, 研究西方茶饮及茶文化历史发展过程, 对西方茶、茶文化起源和发展形成清醒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西方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以文化传承的高度研究西方茶文化的演变。另一方面, 教师应该关注西方茶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积累和收集涉及西方茶文化现象的词汇、行为习惯、文化习俗等内容, 提高自身对西方茶文化发展的敏感度, 在教学中以新的文化理念、技能、意识促进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并促进东西方茶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4 结语

西方茶文化虽然源于中国茶文化, 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西方茶文化内涵, 必然影响对西方茶文化、风俗习惯及价值观念的理解, 甚至造成东西方之间的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我们必须正视西方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有利于英语教育的元素,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树立西方茶文化导入英语教学的等原则和方法, 实现西方茶文化对英语学习、文化教育的推动作用, 实现对东西方茶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参考文献

[1]王超.中西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4 (6) :107-111.

篇4: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提出了西方文化导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并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直接呈现西方文化及间接呈现西方文化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西方文化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掌握一门语言实质上就是掌握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所以,要想很好的理解并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其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这一工具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使其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开阔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1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大多数教师为了追求学生的过级率(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热衷于讲授语言点,而对文化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忽略了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的诠释,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仍是主流。而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件痛苦的事情,学习兴趣不浓,西方文化的习得明显不足,其

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必然遇到阻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

2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经济和服务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的经济贸易日益需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应用型人才,这也势必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必须予以重视的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日常涉外活动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缺少了生活行为方式的语言知识是无法完成涉外跨文化交际任务的。脱离了文化,语言就失去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和工具性。高职英语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导入,才能使学生在熟知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后,更自如并准确地使用语言。

3 西方文化导入的策略

3.1 中西方文化比较

文化比较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征,从而辨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亦能更有效地提高其学习语言的兴趣。比如在学习“Holidays and Festivals”这一主题内容时, 教师可以将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并发言。之后,教师加以总结并介绍圣诞节的来历以及圣诞老人、圣诞大餐、圣诞歌曲等相关内容。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便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亦将对彼此的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3.2 直接呈现西方文化

中西方人们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难免会存在诸多差异,有时会令学生感到费解。此时,教师可以发挥其主导作用,直接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教师备课时精选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它们适时地运用到课堂上,既能充实学习内容,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学习“Western Music”这一主题内容时,教师可以将“My Favorite Music”这一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并适当引出“Jazz”、“Country Music”、“Rock and Roll”、“Classical Music”等小话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该文化主题中所蕴含的一些词汇、表达方式和语用技巧等,还能够了解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流行特色,以充分认识西方的文化特点。

3.3 间接呈现西方文化

以讨论、演讲、辩论等课堂活动将西方文化间接呈现到课堂中的方式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挖掘和探索。如在学习“Ways of Life”这一主题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提问中将问题 (Could you talk about your ways of life?)与西方文化进行融合,使学生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与西方文化进行无缝对接,这样既能够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又能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4 结语

总之,在高职英语课堂上适时、适度地进行西方文化导入,必然为语言习得提供立体和多层的视角,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缺乏真实语境的劣势,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增长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改进导入的模式和方法,同时提升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以提高高职英语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郝婕.浅谈高职英语课堂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金田,2014(12):190-190.

[2]张冲.美剧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2(4):71.

[3]潘余洁.高职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现状分析与输入策略[J].校园英语(中旬),2014(6):56-57.

[4]陈沐.英语影视欣赏课对90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渗透作用

篇5: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

由于大学英语并非英语专业,其教学课时相对有限,而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大学英语里的文化教学不可能像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英美文化课那样面面俱到,而是应该与英语语言教学相结合,恰当而有效的进行导入。以下是笔者在进行《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教学的时候,运用不同的方法结合课文进行的文化导入。

(一)文化差异对比

因为汉英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了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和运用产生了巨大的干扰,要克服这种干扰,只有去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发现汉英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且重点是差异和冲突。

以第四单元“择业规划”为例,作者在分析了当今学生找工作的误区之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其中提到换工作的观念,作者指出“换工作和改职业在任何年龄都会发生”,并鼓励学生如果发现选择的职业不适合自己,可以马上重新开始新的工作。在这点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中国换工作是否也和欧美一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否在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开始。在激烈的讨论中,汉英文化的差异性也得到了分析。因为中国文化重视群体,强调“大一统”思想;相反,西方文化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存在价值,因此两者也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中国人虽然也换工作,但换工作的时候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本人,还有其他许多周边因素,而欧美人相对换工作就比较简单,因为他们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本人的发展。

又比如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社会问题”,通过如今很多孩子脖子上挂的钥匙体现出美国家庭模式的转变,即由以前的丈夫工作、妻子在家照顾孩子这一类型转变为夫妻双方都要工作,而孩子无人照顾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家庭经济支出的增长所带来的必然的后果。这一现象在中国早已发生,即所谓的双职工家庭,且如今中国家庭的另一新现象是父母都外出打工,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通过这些类似的对比分析,学生对对英语文化的感知能够加深,文化敏感性也可以得到提升,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自发地运用文化差异对比分析去了解英语文化不同于汉语文化的独特之处。因此文化差异对比分析是文化导入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二)课文背景知识介绍

在上每一个单元之前,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需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一般包括一些相关的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知识。这是因为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描述所产生的背景,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是文化导入的必需部分。

以第九单元“音乐”的阅读课文《甲壳虫乐队》为例,甲壳虫乐队作为西方音乐文化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其音乐作品包含了那些急切需要被公众倾听的声音,具有从英国当时文学领域导入的工人阶级的现实主义风格,一直被认为当成引导摇滚从流行音乐走向严肃艺术的标签,影响了欧美的一代年轻人,时至四十年后的今天仍能找到遗留的痕迹。通过对甲壳虫乐队的成员、音乐作品、音乐风格以及产生的巨大影响的介绍,学生对欧美摇滚乐的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文化导入的辅助作用也得以体现出来。

(三)多媒体手段

在信息发达的当下,多媒体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尤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各种视频、音频以及最新的语料都能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具体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事倍功半,文化导入也不例外。

第二单元“神话与传说”主题非常有趣,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幻灯片来给大家讲述自己所知道的神话传说。或者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有关于神话传说的影片,然后进行相应的讨论。

同样,第七单元的“旅行的乐趣”,可以给学生欣赏一些欧美国家的风情,并适当的导入相关的旅游英语表达方式。而第九单元“音乐”还能让学生学唱一些简单又好听的英文歌曲,因为歌曲往往带有比较明显的文化风格和特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实践

教师在引导学生不断输入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的实践,使所学的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例如第五单元“语言”,课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学习语言的故事,在分析完课文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英语的感受用英语互相交流,讨论学习的难点。多数学生均表示“中国式英语”是他们最头痛的问题,可是明知道使用不当,也很难改正。在交流的过程中,好多学生便面临话在嘴边却苦于无法恰当表达的局面,笔者根据这个也是众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通病,指出“中国式英语”形成的主要根源在于对英语文化的不理解或一知半解,借机强调了了解英语文化的重要性,并向学生分析了之前错误表达的文化根源,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表达,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四、结语

由此可见,《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的编写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实践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相辅相成。同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从文化的角度去揭示汉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根源,培养他们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英语的交际规约。而有了一套注重文化的英语教材,教师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通过设计合适的文化导入内容,并且恰当灵活地借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教材进行有效的发挥,就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自动自觉地融入英语文化环境中,并逐步地运用英语进行得体自然的交际,从而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设定目标。

参考文献:

[1]Juri Lotman & B.A Uspensky. On the Semiotic Mechanism of Culture[J].New Literary History,1978.

[2]Wolfson,Ness.Rules of Speaking,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M],ed.by Jack C.Richards and Richard V.Schmidt,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fifth impression,1990.

[3]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4]陈威.《新编大学英语》中的文化体现[J]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5]丁学军.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6]邢若枫.论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篇6: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文化导入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文化导入

本文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必要性,阐述了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内容,提出了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四种途径,以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英语词语,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无误地使用目的.语词汇.

作 者:米涛 李瑛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55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 WEST年,卷(期):2008“”(3)分类号:H3关键词:词汇教学 文化内涵意义 文化导入

篇7: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11)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

篇8: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外语教学,西方文化,方法,手段,教学质量

一、外语教学中引入西方文化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深刻感受到在外语教学中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是相当重要的。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一门外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因此也才能更准确学习和运用外语,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西方文化的渗入无处不在。比如,《汉法翻译教程》这绪论十一页:“语法的种种要求,就似阿里阿德涅的线团一样,能够帮助同学走出病句的迷宫,写出规范正确的法语。”风靡全球的电影《盗梦空间》中,最终让男主角走出迷宫的角色名亦为Ariadne。那Ariadne和迷宫有什么样的联系?据希腊神话传说,古代克里特王国有座迷宫,里面住着一个人身牛首的怪物米诺托。克里特国王每隔九年要献出七个少女和七个少男给米诺托吞食。当时,在亚狄加有一个英雄提修斯(Theseus),他决心要杀死这怪物,为民除害。但是,杀死怪物并不难,难的是事后如何才能走出迷宫。这时,克里特国王的公主阿里阿斯爱上了提修斯,决心要帮助他建立功勋,于是交给他一个线团,将线头结在迷宫的进口处,随即英雄带着线团走进迷宫,打死了米诺托,然后顺着线走出了迷宫。这就是《阿里阿斯线团》的故事。由此我们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之一就是希腊神话故事。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建议学生要先去读一下《古希腊神话故事》,这样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增加学习的乐趣。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浩瀚的文化长河中语言是负责流通的交通工具,在我们的教学下学生如果仅仅是记住了象符号一样的东西,没有学到语言文化的作为的载体的巨大作用,到应用语言真正需要交流的时候,言辞颇为流利,但可能会象三岁孩子一样单纯容易犯些非常幼稚的错误。因此,我们在教授学生外语时要有目的性的引进西方文化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辅助教学以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我们要在帮助学生加强其外语能力的同时也要让学生逐步明了东西方文化的之间的差异。了解到西方人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从实际出发,打下良好的语言文化知识基础。

二、外语教学中西方文化导入的途径

广大工作在外语工作前线的广大教职员工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的提高,只有自身的学识丰富了才能给学生以完美的教学,要知道在学习期间主要的知识来源是教师,可以这么说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水平。大学外语教师要掌握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这是在具备外语语言知识以外必须的。就现在的基本情况来说,很多进行外语执教的教师不可能会由切身西方国际生活体验的机会。由于没有一手资料的的来源,很多教学非常的生硬和呆板。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博览群书,中西方文化修养西头并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用自己丰富的中西方相关知识向学生授以道。让学识逐步掌握外语学习的学习方法从生硬的“死记硬背”中脱离出来,融入到中西方文化的丰富长河中。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凡事也不能走极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一个度的原则,要知道我们进行的确实是语言教学而不是西方文化教学,这门课程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如果教学在没有完成本职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就天马行空的和学生大谈西方文化内容那我们也就得不偿失了。总之,在这个基础上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到的西方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思维意识。

1、文化融合教学法。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文化的内容和语言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即为熔和法。在实际教授到相关知识的课文时,教职员工要引入相关的西方文化内容,给抽象的课文内容辅佐以形象的西方文化背景,藉此来引发学生自主的进行自我式的思考,使学生的思考问题方式和回答教师提问的方式随着引导,逐渐融入到文化背景之下。

2、测验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的对学生掌握西方文化背景的知识三、提高西方文化教育的方法:

三、情况进行评测,这是是掌握学生现阶段了解知识情况的最直接手段。

1、理解词汇的内涵

语言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词汇则是其重要的根基和因素。词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各项语言技能的提高和发挥。每一个词汇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段故事。比如:法语里的后缀-isme”,由此后缀构成的词汇就是“某种主义”之意。比如““socialisme”(社会主义),“capitalisme”(资本主义)。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被问及“narcissisme”的含义时,通过查阅字典知道这词是“自爱欲”,但被问及该词背后的文化知识时,却是一无所知。“narcissisme”一词来源于一段希腊神话故事。在希腊神话故事里,Narcissus(那喀索斯)是一个爱上自己影子的美少年。他是河神刻斐索斯与水泽女神利里俄珀的儿子。相貌英俊,但却对所有的女人都不感兴趣,觉得他们都比不上自己的容貌,以至于只喜欢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最后郁郁而终,过世后化作水仙花,仍旧望着自己的影子。从此,Narcissus就成了“孤芳自赏者”、“自我陶醉者”的代名词。

2、在阅读与原版电影中获取背景知识

外语阅读是综合技能,懂阅读者得天下。阅读的理解为外语听说读写奠定了基础,同样的阅读也为学习文化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只要是涉及的文化知识或者是词汇,笔者就要求学生去积累、去记忆,为跨文化交流作铺垫,只有理解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才能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

四、结语

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就像精神和物质。因此,在进行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单纯地注重单词和语法的积累,更要学到外语的精髓,因此,就要加强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应用实际的语言、正确的语言,达到外语学习的真正目的。同时也使学生真真正正地体会到学习外语带来乐趣,在快乐中学习。

参考文献

[1]、《希腊神话》库恩编著,朱志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

[2]、《语言与文化》邓炎昌、刘润清,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9年

[3]、《现代外语教学》束定芳、庄智象,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年

[1]、http://baike.baidu.com/

篇9: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影视欣赏;文化导入

一、引言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跨文化交际往往出现障碍。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sapir,1921)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和互相联系的。我们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正是在对一种文化的了解的开始。然而,当英语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大多数人的英语只停留在书本上,当审视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时,实践性很强的英语课已成为英语语言语法课。英语学习过多地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造成英语课堂成为简单的语言灌输,忽视了文化知识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得以提高,对学好英语没有信心,有的学生大学后甚至放弃英语学习。显然,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师素质等存在着问题。然而近年来,西方影视欣赏课程逐渐受到重视,有些高校已在英语专业开设了该门课程,并被视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西方影视欣赏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阻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现代外语教学中,文化干扰被认为是教学“难题”之一,有人还认为它比不理解更为可怕(吴国华,1990)。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很大,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导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采用“听说法”和“语法翻译法”,偏重语言知识而忽视文化知识,而忽视语言的载体功能。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斯顿·布瑞姆拜克(Winston Brem-beck)在谈到只教语言不讲文化的恶果时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流利大傻瓜的最好方法。”(转引罗常培《语言与文化》,1989)由此可见,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文化背景,否则无法真正掌握并驾驭一门语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影视教学是很势在必行的。

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0)中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根据《大纲》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导入一定的相关的文化知识。“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胡文仲,1999)影视是对西方生活习惯,民族风情,人文风俗,地理环境的一个缩写,精彩的影片不仅能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对学生也在进行文化导人。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学生从电视电影节目,网页或者论坛上都已初步接触过真实的视听材料,将影视课引入教学课堂是对教材教学的补充。例如:在看完电影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发展情节,情感寓意,社会背景,语言习惯等等进行归纳总结,分小组讨论,透彻的分析影片里的文化知识。在文化学习的同时也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用交际法或网络教学法等安排原版电影教学活动是可行的。让学生在对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从而达到对理解语言文化知识和掌握语言交际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文化的概念很广,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英语教学来讲,它涉及到英语国家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美国人类学家Kluekholn认为“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社会的遗产,而非生理的遗传。它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先天固有的。文化的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所不知。

运用西方电影安排教学活动,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机会接触不同语言环境中英语为本族语的语言材料,而且也真实地呈现了西方文化,帮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将影片分成多个部分,并根据情景教学法安排一些学习活动。或者在看完电影后进行小组分析或对电影中文化差异的比较,最后做出总结,在此过程中达到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目的。

作者认为影视教学的文化导入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语言文化因素,习语的文化渊源和文化内涵,成语、俗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等等。

2、交际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写信、致谢致歉、告别、请求、邀请等用语,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身体语言等语言表达方式等等。

3、观念文化因素:家居,服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理解,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准则,崇尚标准等等。

4、社会文化因素: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经、史、地、文、及当代社会动态。

四、创造真实情景,挖掘学生理解力

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Baltoya(1994)发现:比起那些只单纯通过声音为媒介来提高听力的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观看录像的学生对同样的听力材料有更好的理解力。而且,如果电影中的对白配有较简短的身体语言,那么学生对此的理解力就更好。Herron,Hanley和Cole(1995)的研究发现:在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教授法语时,带有描述性画面的录像对提高学生的法语听力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当这些录像与相关的图片和背景性文字结合运用的时候,他们的法语成绩提高得更快。这表明视觉材料的文化传输在听说第二语言上发挥着明显的作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事实上,由于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交际中常出现误用,甚至闹出笑话。影视教学作为集准确的原始口音,真实的文化氛围和生动的情感表现为一身的情景教学材料,既能激发学习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适时变通思维模式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力等。

五、结语

篇10: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

论文摘要:文化教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一种文化教育,所以在实施这种语言文化教育的同时就不能仅仅向学生传输语言本身的知识,而要结合国情和实际进行文化的传播,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外语学习的成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不可脱离文化教学,文化教学也时时刻刻贯穿于语言教学之中。了解和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其世界意识和人文精神,使其厚积薄发,最终弘扬祖国文化。

一、必要性分析

语言教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不单指对外语词汇语法的记忆、掌握和运用,还需要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同一个人拥有骨骼肌肉的同时,还必须有血脉联络整体,文化就像血脉激活了生命。文化的内涵高深广博,无所不包。精通掌握语言的人,必定是一位充分了解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文礼仪的人。谈到语言的学习,就必须有文化作为肥沃的土壤为语言这棵苗木提供营养。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语外知识、掌握外语技能、提高应用外语的能力是与熟悉外语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萨皮尔《语言论》商务出版社,1985)外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且还要具备“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英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运用英语时,不仅要“合乎语法”(grammaticality),而且要恰当、得体(appropriateness),可以为人接受(acceptability),同时也要求教师除了传授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知识,也不可忽视语言背景,文化的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专家胡文仲教授曾说过:“语言和文化有密切关系,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但离不开文化教育。我们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知识教学和文化理解教学。

篇11: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导入及渗透

作者/陈瑞蓉

摘 要:不同国家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而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文化差异成了在跨国交流的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各国文化并且在以后能进行适当的文化交流,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不断导入和渗透各国文化。就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及渗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教学方法

一、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与渗透的意义分析

现代社会强调“地球村”的发展理念,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也成为当代社会达到和谐外交的重要途径。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诚然,听、说在交流中占主体地位,但文化交流必须以深入了解其文化为前提,学习理解渗透于外语中的文化,达到顺利进行文化交际的目的。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存在是交际的一大难题,因此,在现代社会的教学中,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应意识到教学中文化导入与渗透的必要,将其融入英语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文化渗透的理解,深入了解外国文化,为以后的跨文化交流打好坚实的基础,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交际中的错误。

二、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中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黄金时间,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但由于高考的压力,不少学校的英语教学依旧以迎合高考为前提,以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化教学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现代的高中英语教学,把教学重点也放在了英语基本知识的学习上,如学生的单词量、语法运用、阅读能力等,考试中也看重的是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成绩。课本中文化的导入与渗透,只是教师拿来教学单词及语法的课文,教学中不强调文化的重要性,不对文化差异做出解释。常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虽然提高了学生正常的英语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但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不足导致了他们对跨国文化的了解存在欠缺,对今后的文化交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除了缺乏文化教学意识以外,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不足。教学方法千篇 一律,对课本有强烈的依赖性。课上仅依靠课本,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没有新意,教学方式单一,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降低,从而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www.fwsir.Com)对课本中文化的渗透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的文化教学极度缺乏。

三、加强文化导入与渗透的措施

面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教师必须找到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和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助多种英语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教学,利用好各种英语资源,将文化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关于文化差异的英语电影,让学生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了解到其他国家不同的文化底蕴及生活习惯,并从中学习当地的语法习惯。《刮痧》是一部讲中外文化差异的电影,电影中讲述了中国与外国对刮痧的不同看法,由于文化差异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许多教师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英语教材。因此,在课上利用电影教学也是提高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除了观看电影之外,教师也可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情景剧表演,通过自身表演的方式,深入了解跨国文化。

(二)以教材为基础,扩大文化教学范围

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利用率非常高,对教材的依赖性也非常明显。但对于文化教学,教师应当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展文化内容。虽然近几年在英语教材的编排上,已经开始看重文化内容的丰富,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师,应针对教材,扩展文化知识面,把课本内容延伸到相关的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对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丰富的介绍。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为学生以后的跨文化交际打好基础。

(三)强调课外学习,注重平时积累

文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除了课堂上、教材中的文化学习,教师应向学生强调课外学习及文化积累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求并积累文化知识。作为教师,可以在业余生活当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俗语及典故,也可每天教给学生一句名言。在日常生活中以朋友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为他们的文化积累提供资源与帮助。

英语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占主体地位,而高中英语的文化教学更是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是素质化英语教育的必要环节。除了课程的改革以外,作为学生英语学习引导者的高中英语教师,更应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知识水平与其他专业相关知识水平,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以不同方式的教学展示地域文化差异,用自身力量帮助学生得到较深入的文化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区艳媚。浅析高中英语教学的文化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2)。

篇12:浅析西方文化导入大学外语教学的方法

泛读课程是一门进行大量阅读实践的学科,更加突出的是其语言信息量“大”而“泛”的特点。初次接触英语泛读这门课程,中职学生难免会将其与传统的精读课程混淆,认为泛读课程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需要教师像传统精读教学一样,对阅读的 篇章进行精细的讲解,对段落、篇章、乃至语法都进行详细解答。实则不然,英语泛读教学却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

众所周知,英语阅读是一门相对较枯燥的课程。我们先不谈其中出现的众多生词,单是句子的结构已让学生头疼不已。加之泛读与其他阅读的不同点在于“量大”,篇幅较大且阅读时只能采用“泛泛而读”的方法,往往让学生看过几遍下来,仍是摸不着头脑。几次的挫败,学生开始对英语泛读失去了兴趣,每次谈及泛读,学生都是兴致缺缺。

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一特点,这里要提到的就是进行阅读前的准备活动,也就是我们英语教学中通常所说的“warming-up”,即

“热身活动”.这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因此,进行阅读前的热身活动是一堂英语泛读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形式多样。鉴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所以,在热身活动中导入中西文化是极其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中西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介绍几种中西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中西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1.英语学习的四大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都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

尤其是泛读课程,当中出现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异国风俗和风土人情,如果学生对于这些内容没有事先的预习和资料收集,

教师若没有进行适当的补充,那么学生对于泛读课程学习就可谓是难上加难。因此,在英语泛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背景文化学习,适当地导入中西文化背景。

2.随着日益加深的中外交流的影响,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不同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产生许多阻碍。语言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单纯只掌握语言符号,却不了解文化背景和底蕴,只能单纯学会流利地用英语表述,而犯下许多语用的错误,这并非真正称为英语学习。而这在英语泛读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3.中西文化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在导入中西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结合语境、篇章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向学生灌输英美文化风俗。更重要的是,泛读课程的选材极为丰富,内容涉及英语国家人文地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观念、价值取向等,适当导入相关中西文化内容,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为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起了促进作用,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二、中西文化导入的方法

1.中西方对比法

对比法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可能发现学生母语和目的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产生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通常在备课的时候,我便会提出“Brainstorm(头脑风暴训练)”,给予学生一至两个与 篇章阅读相关联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他们可以进行结对或小组讨论,随后给予他们自由时间来各抒己见。例如,在进行“Food and culture” 这一单元泛读教学时,我便会给他们这么一个问题:“Can you brainstorm different types of food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通过中美食物的文化差异的对比,学生发言踊跃,也对该 篇章所谈及的美国食物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补充法

适当的中西文化背景补充也是英语泛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阅读前我往往会补充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让学生熟悉 篇章的社会文化背景,因为背景知识的不足很多时候会加大阅读的难度,当学生已知的知识和本身经验造成阅读障碍时,我认为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补充文化背景不单纯纠结于文字的补充,亦可通过电影、视频、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补充。例如,在谈论“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这一话题时,我认为,学习第二外语最大的用途在于实际应用,于是就给学生看了几个简短的视频,都是英语情景对话演示的视频,第一个视频是“How to get to Nanjing road?”也就是 “How to ask directions in English(如何用英语来问路)”;第二个视频是 “Introduce yourself” 如何介绍自己;第三个视频是 “Reading signs” 如何来识别标示。此外,我还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国外标示的图片,让他们来猜测不同标示的含义,通过这些介绍,让他们对于第二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也为接下来的 篇章阅读奠定了基础。

3.人物或事件引入法

阅读当中,往往会出现许多名人或众多著名的大事件,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熟悉这些内容,所以,教师在阅读前进行适当的引入是必需的。例如,谈论到了“Margaret Mead: the world was her home”时,许多学生都纳闷,“Margaret Mead”是谁,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世界是她的家?确实,这有点为难学生了,“Margaret Mead”(玛格丽特・米德)是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而“人类学家”这个名词却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联,我们也鲜少谈论到这个名词。因此,在热身活动时,便需要引入与“玛格丽特・米德”相关联的背景介绍,诸如她环游了世界许多地方,帮助了许多人,为维护妇女权益而奔波等内容,使学生对这个人物及背景有所了解,才不至于使他们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去理解课文,起到了更多反作用。

4.学生阐述法

每一章的内容,我都会事先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当然,所谓的预习并不是事先将要阅读的 篇章进行生词、语法查阅,而是根据 篇章主题进行事先预习,学生可根据主题自由选择一个题目进行阐述,可以是他们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也可以是他们对此主题的看法,均可以事先准备,在课堂的热身活动中,我便会邀请他们上台来做“Presentation”.起初,很多学生都非常羞涩,不够自信,他们不敢上台,一来担心自己的表达有误,二来担心同学的耻笑。后来,我鼓励他们,不在乎你是否犯错,我在乎的是你有没有勇气上台,将你的观点展示给大家,甚至给他们举例,教室只是个小小舞台,你们都不敢上台,以后走出社会,登上大舞台你又将如何?学生受到了鼓舞,不再害怕犯错,总是积极地抢先要上台做“Presentation”.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积极寻找相关的文化背景,与老师、同学一起分享讨论,在他们做阐述的同时,也使他们对阅读的背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减轻了阅读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5.课后补充法

英语课堂的教学必定是有限的,尤其是泛读教学,单纯课堂的阅读是不够的,因此,利用第二课堂进行课外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看英文电影、趣味英文图片、阅读大量的英文杂志报纸、收听美国之音、英国电台等广播,参加外语角与不同的学生、外教进行交流,这些都能为学生补充更多中西文化背景知识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起到示范指点作用,课后更需要学生自己去“开垦”“收获”,更广泛地进行阅读,了解不同风情、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诸如,社会、新闻、热点、地域文化、民族风情、地理、旅游、文化艺术等。鼓励他们快乐地学习,增强阅读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J].外语界,(01)。

[2]高寿生。泛读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界,(01)。

上一篇:初中历史听课笔记下一篇: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