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方案

2024-05-30

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方案(通用6篇)

篇1: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方案

应急救援队伍训练方案

一、目的: 为不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增强应急反应速度,确保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到位,完善应急救援组织、协调、指挥体系运行,使应急救援队伍在训练中受到锻炼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意识和技能,特制订本方案,开展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工作。

二、训练时间: 2017年12月29日

三、训练地点: 外环路、窑广场、煤磨广场

四、训练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动员会(中控三楼会议室,14:30开始)

(二)体能训练(14:50-15:20),绕外环路跑步训练

(三)消防器材和防毒面具的使用(15:30-16:00)

(四)应急救援知识:心肺复苏训练(16:10-16:30)

(五)应急演练:氨水泄露演练(16:40-17:10)

(六)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总结(17:30-18:00)

五、训练组织 指 挥:*** 训练负责人:***

六、训练相关要求

为确保应急救援队伍训练达到预期目的,对相关工作要求如下:

1、应急救援队伍全体成员按训练时间要求,准时到制定地点进行集合,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训练的,提前以书面形式向安全环保处请假。

2、应急救援队伍成员均整齐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3、制造分厂提前对演练所需材料进行准备,包括心肺复苏演练器具、氨水用防毒面具、防护服、雨靴、消防水带(含枪头)等。

4、参加训练人员训练过程必须服从现场指挥,严禁擅自脱离训练地点或出现抵制训练的状况。

附件1 氨水泄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附件2 氨水泄露应急演练计划 附件3 公司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名单

2017年12月28日

附件1:

氨水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事故类型有火灾、爆炸、灼伤、中毒等。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

氨水储罐区及脱销系统氨水输送管道、阀门等处。1.3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范围

氨水储罐区、氨水储罐出口阀门及管道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会伤及周围人员及设施,氨气及火灾爆炸产生的有毒烟雾会严重污染空气,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等人身伤亡事故。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氨水储罐区未严格办理危险作业证,安全措施不完善。(2)各供氨水压力管道未按寿命管理,管道材质和弯头壁厚定期检查工作不到位。

(3)运行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导致外部火源带入氨水罐区内。

(4)工作人员着装或使用工具不当产生静电。(5)氨水罐区内有非防爆型电气设施或有架空线路。(6)氨水罐区内油污或堆放其他易燃物品。(7)氨水罐区内消防设施不齐全或不能良好的备用。(8)氨水罐区内避雷装置、接地装置不符合规定的接地电阻。(9)氨水温度超温。

(10)氨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2应急工作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

组长:事发部门工段长 成员:事发部门副工段长、班长、现场工作人员、安全员 2.2应急组织人员职责

(1)事发部门工段长职责:全面指挥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2)事发部门副工段长职责:组织、协调本部门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3)班长职责: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4)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伤亡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5)安全员职责: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处理,并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采取应急处置并向班长报告,班长迅速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救援指挥部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关阀、断源

1)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打开喷淋装置,用水稀释、吸收泄漏的氨气。消防人员在上风口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协助操作。关阀人员的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

2)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稳定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如有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2)抢救伤员、设定区域、疏散人员

1)现场抢险组要对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熟悉,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关闭系统,抢修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并负责事故调查工作。现场救援小组应穿好全封闭防化服,戴上氧气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查找泄漏发生的部位及形态,寻找和抢救伤员。2)治安警戒组应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氨水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3)专业技术组应根据救援小组现场侦查获得的信息,会同专家组确定堵漏方案。如果设备有爆炸危险须迅速撤离。

(3)泄漏处置及堵漏方法

1)泄压排空。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无法止漏时,迅速将罐内氨水导入空罐或其他储罐中。

2)大量泄漏时,用带压力的水和稀盐酸溶液,在事故现场布置多道水幕,在空中形成严密的水网,中和、稀释、溶解泄漏的氨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封堵,防止可燃物进入,造成二次事故。3)器具堵漏

①管道壁发生泄漏,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②微孔泄漏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③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

④带压管道泄漏可以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⑤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直接使用专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⑥对氨水储罐可先用密封器堵漏,然后用专用工具处置。(4)伤员处置

1)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负责事故现场接触人群的检伤分类。分类类别为:表症呼吸停止;重度中毒;轻度中毒;重伤;轻伤等。2)对表症呼吸停止者,事故现场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及挤压术,并立即由120急救人员转送医院。重度中毒、重伤者现场简易清洗,并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轻度中毒、轻伤人员事故现场清洗、包扎护理并根据情况转送医院。

3)对现场接触人群,有不适感的,进行现场观察至转为正常。3.3事故报告

事发部门负责人立即向总经理汇报人员伤亡情况以及现场采取的急救措施情况,当事故进一步扩大出现人员重伤、死亡时,由总经理在1小时内向地方政府、安监局等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信息;事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事件发生地点、事故性质、先期处理情况、重伤死亡人数等。公司24小时应急值守固定电话为:*****。应急救援人员联系方式见附件。

4注意事项

1)实施堵漏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配备专门的堵漏器材和工具,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防火、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技术要求。

2)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穿全密封阻燃防化服。堵较大泄漏时,应内穿棉衣裤,外穿防化服。

3)无防护用品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风口方向转移。4)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堵漏方案、如现场情况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随意蛮干。

5)事故救援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附件2:

氨水泄漏应急演练计划

一、目的: 为了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有效防止势态扩大,最大限度的保障公司员工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加强哦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提升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有序的实施应急救援,检修应急救援队伍工作状况,特开展本次氨水泄露应急演练。

二、演练时间: 2017年12月29日

三、演练地点: 氨水储库

四、演练内容: 氨水泄露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五、现场指挥人员 总指挥员:*** 副指挥员:***

六、职责

为确保事故发生后立即实施现场扑救和紧急救援,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下设六个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1、指挥职责:

总指挥:***;演练现场的指挥,宣布演练的开始和结束。副指挥员:***;配合总指挥员完成演练任务 ,指派现场人员完成演练操作。

2、现场处置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当班岗位人员

职责:负责组织制造分厂巡检、维修人员对泄露点进行检查处置。

3、现场伤员救治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当班岗位人员

职责:负责对受伤人员及时采取必要的、有效的现场紧急救护和处置,以及受伤人员的紧急转院工作,若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副组长全权组织现场救护。

4、技术服务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现场处置技术指导

5、应急演练伤员演员组:当班工段岗位人员。在应急演练期间模拟受到伤害人员(1人)。职责:模拟在处置期间氨水刺激到眼睛

6、现场警戒组 组长:*** 组员: 当班岗位人员;

职责:对演练区域进行安全警戒突发事故,禁止外人进入演练区域。

7、信息传递组 组长:***

七、演习准备及注意事项:

1、演练人员熟知《氨水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全部内容,明确自身在应急演练过程中的分工和职责,按照要求规范开展演练工作。

2、演练过程要按要求穿戴防护服和其他劳动保护用品,不擅自行动或进入其他小组演练区域。

3、演练实施前,制造分厂要安排好计划中未明确的相关岗位人员,现场救护组、技术服务组严格做好事故预想、划定各自演练区域、准备演练器材。

4、安全环保处做好演练现场的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严防应急演练期间发生事故。

5、制造分厂准备消防水带一圈、救护担架一付、警戒线两根,防护服两套、雨靴两双、管道维护用管钳、扳手等若干,矿山分厂准备洒水车一辆,确保应急时能第一时间到现场投入工作。

6、安全环保处安排专人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对演练开始后的每个环节节点时间进行记录,便于对应急实效性进行分析。

八、演习程序 :

1、报警---接警---确认警情---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处理方案---应急恢复—应急结束---应急预按评估氨水泄露初期信息通报及泄露控制、人员救治演练。

2、接警与报警

16:40分,中控操作员发现氨水房内出现氨水浓度超标报警,立即通知岗位人员进行检查;

经现场巡检工检查发现氨水房氨水泵泵出口输送管道阀门松动泄露,巡检工立即反馈中控操作员,并汇报工段领导; 工段领导接到信息后汇报分厂领导并到现场进行检查确认,中控操作员将信息反馈至生产调度和安全环保处;

制造分厂、安全环保处管理人员到现场确认,组织进行初步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并向公司领导进行汇报。

公司领导宣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安全环保处通知各应急小组到位,按照《氨水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相关规定,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氨水管道维修结束,现场处置组组长向应急演练现场指挥进行汇报。

现场指挥、技术服务组对处置情况进行确认,完成现场处置任务; 各小组对作业现场人员、物资等进行清点,恢复现场生产秩序; 公司领导宣布应急演练结束。

十、演练总结

由安全环保处牵头组织,召集参加应急演练人员召开总结会,对演练过程进行通报,研讨演练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对《氨水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完善,提高应急预案对实际状况的贴合度,进一步提升公司应急救援水平。

2017年12月28日

附件3:

壮乡公司应急救援队伍名单

队 长:郜俊伟 副队长:唐 敏 朱 希

队 员:薄镇镇

周 青黄志龙邱 瑞杨坤伟赵国平陈 卫杨仕鹏郭 猛杨玉林张大金唐 超刘啟章

王开荣蔡 虎吴保金卢昌问余 滔唐 海郭永科杨通敏

篇2: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灾难事故的应急处臵能力,减少突发事故及其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矿井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维护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矿区稳定,结合矿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应急救援队伍包括专职急救援队伍、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

第二章 应急管理方针

第三条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加强战备、严格训练、主动预防、积极抢救”的工作原则,及时排查,消除各类隐患,做到控制事故,安全生产。

第四条 坚持“加强战备,严格训练、主动预防、积极抢救”的工作原则,切实做好矿井灾变预防和抢险救灾工作。即做到在日常工作中要搞好战备值班训练工作,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第五条 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广大煤矿干部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灾难事故对广大职工的危害。

第六条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救援装备,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确保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第七条 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常抓不懈,在不断提高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水平的同时,加强

现场应急基础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第三章 专职应急队伍管理

第八条 服从矿应急指挥部及矿应急管理部门指挥调动,参加矿应急救援工作。

第九条 坚持理论武装、作风锤炼,加强事故案例分析和救援经验总结评估工作,不断提高救援的科学性、失效性,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救援能力。

第十条 坚持专人24小时值班,其它人员24小时待命,接到命令后,迅速实施救援行动。

第十一条 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包括:

(一)值班工作制度;

(二)待机工作制度;

(三)交接班制度;

(四)技术装备检查维护保养制度;

(五)学习训练制度;

(六)考勤制度;

(七)战后总结讲评制度;

(八)下井预防检查制度;

(九)材料装备库管理制度;

(十)救护车辆管理使用制度;

(十一)计划与财务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查清事故原因,估算事故损失,抢救事故遇险遇难人员,控制危险源。

第十三条 对事故现场进行恢复通风等工作,确保抢险救灾时事故现场的安全。

第四章 兼职应急队伍管理

第十四条 组建兼职救援队伍的单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证照齐全,依法成立并取得安全生产相关许可;

(二)具备针对某一类或某几类灾害事故的救援装备、器材、物资和专业技术人员;

(三)装备、器材、物资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行业相关规定,特种设备应当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

第十五条 救援队伍组建后,应设立队伍负责人,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上报矿调度室备案。

第十六条 应急救援队伍的人员职责包括: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尽心尽力,密切配合;

(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四)自觉参加教育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五)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和物资的维护、保养,保证性能良好;

(六)完成各项应急救援任务。

第十七条 及时调整、补充应急救援工作人员,保持应急救援队伍稳定,确保应急救援能力。

第五章 应急管理专家队伍

第十八条 应急管理专家队伍按照煤矿生产事故类别、自然灾害类型和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划分救援类型,确保应急救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十九条 制定本矿应急预案,部署各项防治措施和应急处臵工作。

第二十条 对突发事件分级及采取的重要措施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出建议,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二十一条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进行技术指导,参与应急处理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工作。

第六章 应急医疗队伍管理规定

第二十二条 应急医疗队伍应配备医疗救治和现场处臵设备,承担安全生产事故和其它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学处理,传染病、食物中毒和记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以及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

第二十三条 应急医疗救援专用设备及常用工具,要做好维护、保养和报废更换。

第二十四条 及时调整、补充应急救援工作人员,保持应急救援队伍稳定,确保应急救援能力。

第二十五条 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臵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臵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

第七章 后勤保障

第二十六条 保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所需经费,确保应急设备、装备和车辆运行正常。将应急装备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应急预案演练以及救援设施建设和应急通讯等经费纳入安全生产费用,优先安排保障。

第二十七条 规范应急救援装备采购、储存、管理、维护和调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范配备各类应急救援物资装备。

第八章 附录

第二十八条 在综合应急队伍管理和抢险救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服从调度未履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相关职责或因处臵不力导致突发事件危害扩大造成严重后果或造成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追究相关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专职应急队伍规章制度汇编

二零一二年

目 录

1、值班工作制度

2、待机工作制度

3、交接班制度

4、技术装备检查维护保养制度

5、学习训练制度

6、考勤制度

7、战后总结讲评制度

8、下井预防检查制度

9、材料装备库管理制度

10、救护车辆管理使用制度

11、计划与财务管理制度

值班工作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时刻坚守工作岗位,一律不准脱离本队范围,不迟到、不早退、仪器要保持完好状态。在值班期间迅速完成各自的任务。

2、值班人员严禁饮酒,发现饮酒上岗者立即停止其工作,责令检查,按管理制度进行处理,酗酒闹事,情节严重者,加重处罚。

3、担任电话值班的人员按照《煤矿救护规程》履行自己的职责,电话值班室严禁闲杂人员入内,违者按中队奖惩规定进行处理。

4、值班装备必须时刻处于完好的战斗状态,并保持清洁,处理事故迅即出动。

5、每次转入值班前,要按时检修各种仪器、装备,使各种仪器、装备达到战斗准备的完好状态,救护队值班期间不定期抽查,一项不合格,除即刻整改外,扣除当月绩效考核100分。

6、值班小队须24小时坚守岗位(就餐时间按照作息时间表进行);电话值班员轮流就餐,其任务根据《军事化矿山救护队战斗行动准则》对队员特殊职责的规定执行。

7、值班小队职责是担任井下排放瓦斯、启封密闭、外出救灾、反风演习、处理矿井突发事件等工作。

待机工作制度

1、待机小队负责本周的井下预防检查、熟悉巷道、演习训练、业务考核、矿临时性任务等。

2、矿井发生重大事故或突发事件,如需要待机小队,待机小队应立即出发,完成抢险救灾及其他任务。

3、待机小队分组下井预防检查时间应不少于2小时,检查地点按照中队安排,不得随意改变检查地点,严格遵守上下井管理制度,违者按矿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待机期间,严禁请假,特殊情况须经值班领导同意。

6、待机人员不得饮酒,发现饮酒停止工作,造成恶劣影响的或严重后果的严肃处理。

7、如因特殊工作,需要待机小队上班时,待机小队队员接到命令后,应按时到位,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协同值班小队共同完成任务。

交接班制度

1、救护中队实行5天待机、5天值班、5天休班制度,3个小队轮流待机、值班、休班。交接班时待机小队转入值班,值班小队休班,休班小队转入待机,法定节假日由值班小队来担任值班工作。

2、各小队长履行交接班手续,交班小队必须保证共用装备、值班电话、电视、床、桌子、椅子等设施及各种表格完好、记录齐全。

3、交接班时间为1小时,交接班人员必须按规定时间交接班,无故不到者责令做检查,根据情节轻重按中队有关规定制度予以处理,有特殊情况要事先请假。

4、救护队的电话值班室、会议室、各小队的设施、物品如有损坏、丢失由电话值班员、小队长负责赔偿或修理。

5、交接班时,救护中队室内外卫生必须保持清洁,室内外卫生做到共用设施完好,窗明地净无杂物,否则接班小队不予接班。

6、值班小队在交接班后,听到事故电铃实验响声后,方可离开中队。

技术装备维修保养制度

1、认真执行救护技术装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队员个人使用的仪器实行专责制,小队装备保管和使用实行定人、定物制,大型救护装备实行副中队长包机制(包运转、包维护、包检修)。

2、救护仪器装备的使用队员和维修人员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维护好设备。

3、救护队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仪器装备,通过日常学习、专业培训,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懂原理;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4、救护队小队长及队员,必须做好下列各项主要工作: ⑴正确使用仪器装备,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按标准规定对仪器进行校验,对装备进行检查。

⑵精心维护、严格执行个人自保、小队长联保、队分管领导全保制度。

⑶仪器装备的拆装按相关说明及程序,严谨、细致按顺序进行拆装。

⑷认真填写个人仪器、小队装备及中队大型救护装备检查运行记录。

⑸经常保持装备仪器和环境清洁卫生,达到“全、亮、准、尖、利、稳”六字要求。

5、小队共用装备必须认真执行完好交接班制度。

6、中队指挥员、小队长,应定时、不定时的进行仪器装备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

学习和训练制度

1、业务理论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学习与矿山救护工作有关的煤矿专业理论知识及救护业务基本知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完成作战任务。

2、业务学习为“矿山救护理论知识500题”及救护相关专业知识;仪器装备为八大仪器和救护装备;救护技能为模拟人心肺复苏、包扎止血搬运、风帐等救护基本技术;体质训练为8项体育;战术训练为高温演习、急行军耐力训练;军事训练为军事队列演练。

3、在业务学习时间内,中队值班指挥员进行监督,小队长组织,队员不准迟到、早退、不准交头接耳、大声喧哗,要认真做好记录。

4、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考核,业务考核及格分数定为90分,90分以下为不合格,达到90分(包括90分)以上方进行计分。

5、矿山救护队必须进行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军事训练必须做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日常工作计划。

6、仪器装备的训练值班期间每天正常不少于2h,并进行月度综合操作考核。

7、战术及相关技能训练,按要求进行月度集中训练,并进行小队集体及个人操作考核,进行评比,与奖罚制度相挂钩。

8、全体指战员必须每天坚持规定的体质训练,通过训练应达到资质认证验收最低标准要求,并进行月度综合考核。

考勤制度

一、为加强我队的劳动纪律,规范职工工作行为,促使职工严格遵守纪律,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保证工作时间充分利用,特制定本制度。

二、中队值班领导为全队的考勤员。考勤员应坚持原则、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全体职工要支持点名、考勤人员的工作,提前到规定的考勤点,端坐在自己的位臵上,保持严肃的纪律,点名时必须答“到”。

三、点名、考勤的具体规定:

1、待机、值班期间为24h工作制,实行每天3次点名,上午1次、下午1次,晚上1次;

2、点名具体时间为:上午上班8:00点名;下午上班2:00点名;晚上为7:30点名(作息、点名时间根据矿工作时间,进行调整);中队管理人员、事务员、材料员实行一天四签名制度,迟签或漏签每次给予绩效考核50分的处罚。

3、救护队职工,每迟到一次扣月度绩效考核50分;早退一次扣100分;超过半小时不到岗也不请假视为脱岗扣绩效考核500分;

4、因工作性质特殊,中队值班领导可在值班期间实行不定期的“合事故电铃”进行点名:值班人员听到事故铃声后,必须在1min内赶到车库内列队点名,迟到或不到者分别扣除绩效考核100分和200分。

四、下列情况视同出勤:

1、矿或单位因工作需要,外出短期岗位培训或学习;

2、因工外出或在外执行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外出;

3、实行补休制度的职工在补休期间;

4、职工经组织批准外出疗养期间。

五、请假和销假 :值班期间原则上不准请假,如果却有特殊事由,可在保证队员6人值班的情况下,向中队值班领导和小队长请假,并办理外出请假手续,必须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1、值班期间请假必须向当天值班领导请假,凡请假超过1天的必须向中队长请示,不允许他人代请或电话请假,确因急事需他人代请或电话请假时, 过后本人必须补填请假单申明理由;

2、休病假、事假,每休1天,扣除月度绩效考核200分,扣除部分分给本小队其他上班人员; 3、1次请假超过4小时(包括晚上),均按1天事假计算;月度请假的核算实行请假时间累计,全月请假时间累计4小时者按1天处理;不足1h,按1h处理;不足0.5h,按0.5h计算,每小时扣个人绩效考核50分。

4、病假:必须有旷医院出具的病假单,方可进行请假;

5、年休假:职工根据年初排定的休假日期休年休假,但必须经中队长批准,工资科核实并签字,在规定时间内按时返回上班,没有请假不按时上班的均按旷班处理。

七、因工作特殊需要,职工必须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之外(包括法定节假日、休班期间)加班时,尽量安排同等时间的补休。职工在因工外出、学习、集训期间遇有法定节日、公休假日,按正常工作处理,回单位后不再补休,也不按加班考勤。

战后总结讲评制度

一、战后总结讲评工作必须在归队后48小时内召开。

二、总结讲评要实事求是,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对救灾工作、技术性出动中出现的违章行为,敢于指出、揭露。

三、对救灾及技术性出动当中的违章行为必须做到“三不放过”即:有违章行为不指出不放过;违章者不接受教训不放过;对违章者没有处理不放过。

四、总结出的好的经验教训要求全体指战员共同学习,遵守在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指战员要进行表扬、奖励。

五、讲评工作要求每个指战人员都踊跃发言,以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此项工作。

六、每次总结讲工作必须有专人做好记录,并保存。

七、所有参加抢险救灾工作的指战员必须按规定参加战后总结讲评制度,无故不参加者扣考评1分。

下井预防检查制度

一、每周必须下井检查矿主要采掘工作面,由待机小队担任预防检查工作。

二、下井预防检查的人员为待机小队全体人员,并由中队指挥员带队,安排预防检查地点,并对检查点所经的封闭巷道和工作面进行全面检查。

三、巡回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汇报处理。

四、预防检查工作必须认真,严格做到有巷必查,不得漏检、假检、如果违返上报中队进行处理。

五、预防检查必须按时下井,按时出井,如提前升井,发现一次扣当月绩效考核200分。

六、每天预防检查要作好记录,升井后绘制好检查路线图井,并由小队长向中队详细汇报检查存在的情况。

材料装备库房管理制度

一、目的:保证按质按量按时供应日常救护所需物资,合理储备和节约使用物资,保证物资质量,减少浪费,提高救护中队的经济效益。

二、物资保管

1、根据不同类别、形状、特点、用途分区存放;保管要做到“三清”,“二齐”,“四号定位”摆放。(三清:材料清、数量清、规格清;二齐:摆放整齐、库容整齐;四号定位:按区、按排、按架、按位定位);

2、保管物资应做到“十不”,即不锈、不潮、不冻、不霉、不腐、不变质、不挥发、不漏、不爆、不混、按物资保管技术要求,适当进行加垫、通风、清洗、干燥、定期涂油或重新包装,存放不当应及时改进;

3、实行一料一单,先进先出,后进后出,库存情况及时反映领导,并按计划定时向矿供应科领取 ;

4、发料应对保质负责,严禁发不合格物资;严格注意防火、防盗。

三、帐务处理

1、保管员应建立材料帐,并按规定项目仔细记好帐目。

2、记帐要认真,帐、卡、物三相符,材料收支与结存要保持平衡。

3、每月3号前填报收支结存月报表,报有关领导和内部市场。

四、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管理

1、及时对废旧材料、仪器、装备进行回收 ;

2、严格执行交旧领新制度。

车辆管理使用制度

为保证矿山救护队正常战备值班,充分合理用好车,管好车,厉行节约,严格制度,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救护队车辆管理工作由中队长专管、司机班具体负责,非事故性出动由调度室或矿分管领导负责派车,严格执行派车记录制度。

二、战备救护车在非事故出动情况下,任何人无权动用;矿特殊用车情况下由分管矿领导安排方可动用。

三、救护值班车辆必须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齐全的救护应急装备,要做到闻警即出。如有故障,要立即报告中队值班领导,经救护中队长同意后,及时修复,否则影响救灾出动,要从严处理。

四、救护车辆出车必须坚持专人安排、及时返回、准确记录,司机若未经派车或允许将车开出,按开私车、脱岗进行处理,发生一次扣除当月全额奖金。若发生事故一切后果自负,并进行下岗学习三个月。

五、调度室安排非战备车辆进行巡检或长途用车,值班司机要按时发车、收车,如不能按时返回,跟车司机应向救护队长讲明原因。

六、严禁将车辆私自交给非值班救护车辆驾驶员动用,违者扣除绩效考核200分。随车工具驾驶员要认真保管,无故丢失照价赔偿。

七、除正常出车检查、日检查外,每星期二、六司机必须对车辆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检查和保养,并对车辆进行清洗,达到安全,整洁,随时保证出动。

八、救护车辆需要修理(值班司机无法修理)时,先由救护队长、技术主管组织值班司机制定修理方案,报告矿主管领导,批准后送矿修理厂修理。

九、车库的一切设施由驾驶员保管,个人不准私自换车库,不准私自给外单位借用车库,车库禁止存放私人物品。

十、救护队车辆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严禁车辆带病、装备不全交接班,出现问题一次,追究交接班当事人责任。

计划与财务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本队的计划与财务工作,发挥计划与财务在本队经营管理和提高效益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二、中队计划与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矿各项财务计划规定;

2、建立健全计划与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对财务计划收支进行科学预测;

3、在合理安排经费的基础上,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编制内容详尽的财务计划报主管领导审批。;

4、财务及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本队的日常经费的使用,对本队的各小队及司机班使用经费进行严格的监督,及时纠正各种铺张浪费现象。

5、固定资产的移动、报废,必须有主管领导同意和财务部门的监督。

6、使用现金办理报销及外出学习结帐时,必须要有正式的发票和详细的购货单,一并报呈队主管审批后,再交至财务人员办理。

篇3: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探析

1树立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一个主体”的思想意识,加强消防部队建设

抓好应急救援工作,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政府由多部门组成,且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方式在“59号文”下发之前是不明确的。

事实上,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救援预案》,政府各部门都在努力建设本行业体系内的应急救援力量,以求完成具有本行业特点的各种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以下简称“52号文”)下发后,其第十三条指出“建立充分发挥公安消防、特警以及武警、解放军、预备役民兵的骨干作用,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负其责、互为补充,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体系”,公安、解放军、武警等武装力量以此为依据,大力开展应急救援装备建设、训练演练,均力图承担起社会的应急救援工作。消防部队也以“52号文”精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以下简称“15号文”)第十条“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新《消防法》第三十七条“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等为依据,大力开展抢险救援方面的职能拓展和装备队伍建设,但终究没有明确其主体地位。

“59号文”的出台具有其特殊意义,它进一步明确了建立“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也是第一个明确“消防队伍”在综合应急救援中的主体地位的政策依据。只有有了这个文件,后续建设、资金投入、组织管理等方面向消防部队倾斜才有政策依据和保障。因此,以“消防为主体”的思想要加强,不能含糊和动摇。

湖北省消防总队正是牢牢把握了这个思想,用好这个政策,做好纵向向政府汇报、横向与其他部门沟通的工作,积极争取,主动行动,借势发力,力促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通知》(鄂政办发[2010]3号)和《关于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通知》(鄂政办函[2010]7号)两个文件,不仅明确了基层“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以公安消防大队为依托,还明确了省应急救援总队以公安消防总队为依托、市(州)应急救援支队以公安消防支队为依托组建,同时任命公安消防总(支、大)队主官担任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相应的主官,并赋予其现场指挥和临机处置权,从而在法规政策方面解决了从省到县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市(州)公安消防支队、县(区)公安消防大队虽然不必再为体制、机制问题做工作,但仍需紧紧围绕这个主体意识开展组建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依靠政府解决消防部队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如非现役编制、消防经费、队站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建设等问题。

2明确达到“两个效果”的目标意识,建立统一指挥平台

“59号文”虽然明确了“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组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中消防部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值得关注。笔者认为,须达到以下两个效果,消防部队的主体作用才真正得以体现:一是不论何

时何地发生了灾害事故,人民群众首先想到的是消防队,第一时间向消防队报警、第一时间向消防队求救,这样消防部队就掌握了主动权,可以第一时间将信息上报、第一时间集结准备;二是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政府首先想到的也是消防队,即第一时间调动消防队,现场第一时间见到消防队,消防队成为政府的突击队、“敢死队”和别动队。总之,要达到灾害信息最先由消防部队报告政府、第一命令最先通过消防部队发向社会的时空效果。以这两个效果为判据、为目标开展建设,才能有的放矢,抓住方向。

达到以上两个效果,要做的工作很多。一方面要继续发挥消防部队点多面广、装备齐全、人员有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硬朗、经验丰富、人民群众信任等优势,但更重要的是帮助政府破解以往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如多头指挥、重复建设、形不成战斗合力等。其中的关键任务就是使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形成合力,以消防部队为主体,建设好集指挥、协调、信息传送为一体的指挥平台,即统一的指挥中心。各级消防部队应积极抓住这个机会,抓紧对原有消防指挥中心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过渡的建设,原有的、可以利用的要加紧改造升级,原来没有或者已无法改造升级的,要抓住“十二五规划”的时机加紧争取政府立项新建,使这个指挥平台“平时”是消防部队的“消防指挥中心”,“战时”是政府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湖北省消防总队已提请省政府异地重建指挥中心,同时要求全省市、州特别是县、区要抓住这次机会,彻底改变部分地区以往没有指挥中心或指挥中心老旧、落后的局面。在注重指挥中心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软件建设,即综合应急救援平台体系建设;要充分统筹规划,使其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的功能,并为其他部门专业应急平台和上下级应急平台留出相匹配的接口,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综合应急平台体系;以现代通信手段为依托,形成调度网,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以及不同救援力量之间的“统一接报、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格局,促成应急救援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3把握前期工作“三个重点”的抓手意识,快速推进应急救援建设

“59号文”对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目标是“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乡镇、街道、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公安部消防局2010年工作要点》年内的工作目标是“东部80%、中部50%、西部30%的省、市、县完成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任务”。可见,2010年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因此,要完成上述建设任务,不能以普通任务按部就班、平推进行,而要抓住关键环节,把握“挂牌成立、力量整合、宣传造势”三个重点,打破常规,按“先组建、后规范,边建设、边完善”的原则快速推进。

3.1 重视挂牌组建环节

新机构的成立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对外挂牌,因为“挂牌”预示着组织机构已经成立并获得批准,基本框架已经搭成,后续工作就可以以新成立的组织机构的名义有序开展和运作。所以,“挂牌”可以说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该工作正式启动后的第一个成果。但是,挂牌前期有大量的报告、请示、沟通、协调、准备工作要做。虽然应急救援工作是政府工作,但作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主力军,组建中大量工作还需要消防部门具体承办。

湖北省综合应急救援总队已于2010年2月1日依托湖北省消防总队正式挂牌,同时要求2010年3月前各市(州)要完成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的挂牌成立工作;2010上半年,各县(市、区)完成综合应急救援大队挂牌成立工作,其要求远远高于公安部消防局“中部省份完成50%”的要求。要完成这个目标,全省各地要建立推进表,立足“先组建,后规范”,成熟一个就挂牌一个,不必等到事事齐备、项项细化;同时,也不必拘泥于挂牌级别次序,可以打破常规,真正做到省市与区县同步建设、相互影响,充分体现部局领导在进一步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专题会议上提出的“紧紧围绕国办[2009]59号文件部署,扎实推进以县级为重点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通过县级逐步带动省、市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3.2 注重力量整合

挂牌后,要重视各种现有应急救援力量的联动,整合并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真正形成一支“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综合应急救援力量,真正形成战斗合力。整合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主体关系、指挥关系、结构关系,特别是在前期工作中要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

一是尽快建立应急救援联席会议制度,在已批准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下,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联席会议,完善和解决后续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问题,商讨并制定出台应急队伍运行机制,健全工作制度;二是抓紧制定综合预案,把各种有效力量“整编”到预案中来,靠预案来约束和规范各部门,其基本内容应包括:应急救援的组织领导、组成、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等级,力量调度,行动要求,灾害处置程序,通信联络方式,协同作战,装备、后勤、技术保障等;三是抓训练、抓演练,要把已有的力量组织起来进行联合训练,从开始单一力量的心理训练、技能训练、专业训练延伸到各种力量协同训练、战术训练上来。要在

适当的时候把各种力量集合起来开展一次联合演习,暂不具备联合演习的也要把各种力量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集中“拉动”一次,以此来检验、分析当前应急救援力量中存在的不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后续建设中为政府当好参谋、提好建议,做到有的放矢。

3.3 注重宣传沟通

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的需求很高,各级领导也很重视,但外界对政府如何对待和运作应急救援建设工作还有一个认知过程。我们应该让所有与这项工作有关的部门和最终受益的广大群众知晓、了解应急救援建设情况,从而形成大家都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的局面,形成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建设这项利民工程的局面。因此,该项工作的对外宣传尤为重要,要使大家具有消防部队是应急救援主体的思想意识,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报告、解释、说明、沟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这项大事。对于有任务的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内部通气通报制度,如编写工作简报等,把这项工作的各种动态、完成进度及时向有关领导、部门通报;对于广大民众,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开设专题讲座、人物专访、短信传播、举办“119宣传周”、“应急救援”大型专场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综合应急救援”工作的宣传教育,扩大知晓面和影响力。

4 结束语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任务已下达给消防部队,既是压力,也是机会。消防部队应该抓住机会,挖掘潜力,多想办法,在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应急救援事务处置上主动为政府分忧,从而进一步树立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升消防部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关于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明确提出要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建成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以“思想意识、目标意识、抓手意识”为切入点,以“123”即一个主体、两个效果、三个重点为主线,结合湖北消防的一些做法,阐述了消防部队当前快速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一些思想观点及应当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

关键词:应急救援,消防部队,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办发[2009]59号,关于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Z].

[2]国办发[2007]52号,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Z].

[3]国发[2006]1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Z].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S].

[5]陈家强.从“5.12”汶川特大地震谈抗震救灾应急措施[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9):629-635.

[6]王秋.基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消防战略转型[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2):119-123.

篇4: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方案

自2003年抗击“非典”以来,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2007年施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2010 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加强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要求。2009 年和2010 年,公安部先后在湖南长沙和辽宁大连召开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会议,推进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十七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非常复杂、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扎实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探索和加强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本文从当前我国依托消防部队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结合山东实际,深入分析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几项具体措施。

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一是国家层面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首先消防部队参与应急救援任务由来已久。自1995 年日本东京地铁“沙林”事件后, 我国消防部队就开始逐步发展特勤力量,承担抢险救援任务。2002 年,公安部在成都召开的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出了强化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职能的要求,进一步拓展消防部队职能。2009 年修订的《消防法》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2009 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各级县政府要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并提出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三年规划目标,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的省、市、县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其次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任务明确。2006 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并对消防部队应急救援的任务范围作了明确。2009 年7月,公安部消防局下发《公安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工作总体方案》,指出公安消防部队依照国家规定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主要承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事故、爆炸及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群众遇险事件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同时参与配合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应急救援工作。

最后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到目前为止,公安部依托河北、辽宁、浙江、广东、重庆、新疆等6个消防总队规划建设的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依托现有的山东消防总队和云南昆明消防支队搜救犬培训基地组建的2个搜救犬培训基地已初步建成, 承担所在省域灾害事故救援和跨区域增援、国际救援等任务。公安部消防局在全国布点建设的10 个国家级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中的北京和成都储备库已基本建成,银川直属库于今年10 月份启用,长沙直属库建设年内也将完成,各省级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和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建设也全面展开。全国大部分省、市已挂牌成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2010 年东部80% 、中部50% 、西部30% 的县(市、区、旗)建成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2012 年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将基本建成,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省、市、县三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二是山东省以消防部队为依托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2009 年3月,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组建山东省应急救援队伍的通知》,同年4月2日,在济南召开山东省应急救援总队成立大会,依托省消防总队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省应急救援总队,强力部署推动省、市、县(区)三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截至2010 年12 月,全省17 个地级市、162 个县(市、区)全部依托消防部队成立了应急救援支、大(中)队,形成了成建制、成规模、网络化覆盖全省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2009 年12 月,省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山东省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运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标准、规模、职责、管理、调用、指挥和保障等内容。2010 年,在烟台市和寿光市开展市、县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试点,探索制定了包括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教育训练、装备配备、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在内的《山东省市县两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基本框架(讨论稿)》。2010 年11 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应急救援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推广总结烟台市和寿光市政府的经验做法,规范全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当前依托消防部队组建综合性 应急救援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逐步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不断健全,特别是依托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发挥的作用日显突出。以山东省为例,2010 年1月1日至12 月21 日,全省消防部队除扑救火灾以外的救援救助出动次数为24468 次,抢救被困人员4861 人;2009 年同期救援救助出动次数为20260 次,抢救被困人员4060 人;2008 年同期救援救助出动次数为17439 次,抢救被困人员3930 人。无论是应急救援的任务量还是抢救人员的数量都在逐年上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很不平衡,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思想认识不一致,资源配置不合理,装备和力量不足,应急响应、联勤联动、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制约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发展的问题。

nlc202309030842

一是思想认识不一致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对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总体态度积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坚持把依托消防部队建立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作为最专业、最有战斗力的应急救援力量来建设和使用。但是,也有少数地方党委、政府并没有真正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政府应急管理水平、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大事、急事、要事来抓,对应急救援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被动推进,仅限于挂牌了、组建了,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所谓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只是在消防部队挂了两块牌子,多了一个名称,没有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的支撑。

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

当前各地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依托各级公安消防部队组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由解放军预备役、武警部队、民兵等力量组成的骨干应急救援队伍;由地震、气象、人防、水利、卫生等政府相关部门组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组建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由各行业、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应急救援队伍以及由共青团、红十字会等其他组织建立的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以上六类应急救援队伍中仅政府相关部门组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就有24 种。其中依托各级公安消防部队组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了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承担了大部分应急救援任务。但当前应急救援体系众多,资源配置渠道多样化,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经费投入、装备配备、警力配置等方面还不能做到优先保障,与应急救援中发挥的主力作用不相称。例如最先进的地震救援装备配备在地震部门,用于中毒现场进行化学毒物检测的化学应急检测车配备在卫生部门,高速公路救援队配备了大量先进救援设备,而这些先进的救援装备却没有配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消防部队。有的部门组建的应急救援队伍长期闲置,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是组织指挥不统一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指挥中心,多支职能单一的应急救援力量并存,互不隶属,各应急救援职能部门虽然建立了各自的应急指挥平台,但这些系统各自独立、自成体系,注重部门行业的垂直管理,不注重地域层面救援力量的横向联动。当前公安部门推行的110 、119 、122“三台合一”,也只是整合了应急救援资源的一部分,难以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一些应急情况的处置,往往是由消防部队单独完成的,联勤联动也只是在救援任务量大、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或党政领导到场启动相关预案后才得以落实。加之受本位主义驱使,少数部门在应急救援准备和行动中缺乏组织上的严密性和纪律上的约束性,追求权利和利益最大化、责任和风险最小化,一旦消防到场,一些部门就退居“二线”,由此而加重了消防部队的负担,也影响了应急救援的效率。

加快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是加快省、市、县三级应急信息平台建设

应急信息平台是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中重要的基础保障,是保证应急信息传递快速、顺畅、准确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平台。“十一五”期间国家启动了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有关公共安全监测监控、预测预警、指挥决策与处置等核心技术难关已基本攻克,下一步要依托政府应急管理部门,逐步推进省、市、县三级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尽快建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资源共享、快速反应、实用高效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为构建准确、快速、一体化的应急决策指挥和工作系统提供支撑和保障,并依托信息平台建立起应急救援队伍、技术装备、危险源等数据在内的应急资源数据库,实现现有资源的系统化、数字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要突出本级层面的横向联勤联动和指挥调度,突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主力作用和主导地位,充分考虑和借鉴“三台合一”模式,整合公安、民政、水利、气象等有关部门的现有资源和技术,避免重复建设。

二是整合现有应急救援队伍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与其四面出击,到处投资建队伍, 不如集中人力、财力、物力, 建强、建好一支真正管用的队伍。“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于2002 年把FEMA 、移民局、中情局及许多相关部门组合在一起成立了“国土安全部”,下辖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统一管理全国的防火救灾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分别设立了相对应的本级应急管理平台,配备了消防、地震、医疗、交通等各种紧急救援分队,统一管理防灾救灾工作,使得灾害的防范和救援效率有效提升。日本在1995 年阪神大地震后,开始优化整合救援力量结构,在国内实施紧急救援队制度,紧急救援队以县( 相当于中国的省) 为单位, 包括派遣指挥援助队、灭火救助队、救助援助队、急救援助队、后勤援助队等类别的综合救援体系得以确立,并在东京消防厅第二、三、八消防方面本部组建了3个消防救助机动部队, 装备了各种大功率、高性能的新型救援车辆和特种救援器材,实施全国范围内的机动紧急救援。近年来,山东省地震局与消防总队联合组建了山东省地震救援队,潍坊、德州等地的高速公路管理局与当地消防支队联合组建了高速公路救援队,泰安市泰山索道公司与泰安消防支队联合组建了索道应急救援队,等等这些在抗震救灾和应急救援实践中都充分发挥了作用,是整合应急救援资源的创新实践。实践证明,在我国公安消防部队作为政府综合应急救援力量, 是应急救援行动中的“拳头”和“尖兵”,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下一步应探索政府主导, 依托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对现有应急救援力量。除特殊领域或特种技能要求的以外,进行优化整合,进而建立高效、合理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是增加消防应急救援队伍人员数量

以消防队伍为承担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任务的主要力量,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与发展的共有模式,这些体制模式和成熟做法值得借鉴。其中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都采取了现役制、职业制相结合的消防力量构成模式。法国共有现役和职业制消防员约2.6 万人,志愿制消防员约19.8 万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三十七。意大利共有职业制消防员约3.1 万人,志愿制消防员约4000 人,现役制消防员约3400 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七。俄罗斯共有现役制消防员约27 万人,地方职业制消防员约11 万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二十七。就我国香港和澳门来看,香港消防处为准军事化组织,约8660 人,文职人员约590 人,消防员约占全区人口的万分之十四,澳门消防局有军事化人员约800 人,消防员约占全区人口的万分之二十。日本的消防力量构成主要有职业制和志愿制两种形式,其中职业制人员约有15.6 万人,志愿制消防人员约有95.2 万人,消防员约占全国人口的万分之八十八。目前我国有公安现役消防人员16 万人,合同制消防员1.5 万人(2007 年数据), 消防员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不相称的,急需增加消防应急救援队伍的人员数量。以山东省为例,全省现有的公安现役编制占全省人口的万分之六左右,为克服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2002 年开始在青岛开展了合同制消防员试点工作,由此拉开了我国合同制消防员队伍建设的序幕,目前全省共有合同制消防员5234 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公共安全与应急救援水平的客观需求出发,在积极争取增加现役编制,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推广 “中央出编、地方出资”的模式增加现役警力,加大士官、干部骨干保留的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合同制消防员的征召、培训、保障等相关工作体系,提高合同制消防员的社会认可度,增强消防员从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进行合同制消防员职业化的探索,使之发展成为一支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应急救援力量。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强化公共财政观念,充分认识到建设一支快速反应、战斗力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情况不断增加,最终建立起稳定、多元的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机制。在实施跨区域抢险救灾时所造成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的损坏、损耗,突发事件所在地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补偿,进而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外围救援的补偿机制。加大装备建设投入,按照“结构合理、功能多样、防护优先、实用高效”的原则,加强个人防护、防化救援、破拆排烟、生命搜救和反恐处突等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强化救援物资储备,积极引进新型、高效、实用的装备,不断优化装备结构,提升作战效能。要按照公安部《县级综合性(消防)应急救援队装备配备标准(试行)》要求,优先配齐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加快建立警地联储、紧急调用、机动运输等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张德宽 山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 年10 月28 日修订通过,2009 年5月1日起施行。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 年8月30 日通过,2007 年11 月1日起施行。

③ 郭铁男等,《中国消防手册·抢险救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年版。

④ 杨辉解,《紧急状态与公安机关应急机制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篇5: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综合实战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应急救援队伍的人员职责包括: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尽心尽力,密切配合;

3、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4、自觉参加教育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5、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和物资的维护、保养,保证性能良好;

6、完成各项应急救援任务。

7、协助矿山救护队完成重特大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第二条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矿应急救援队伍是推进应急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第三条

加大投入,建立应急队伍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应急队伍经费保障力度,要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第四条

加强协同配合,完善应急队伍运行管理机制。第五条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每年都要制定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计划,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应急人员,进行集中讲授和现场培训,开展相关应急管理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素质。采用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积极开展多种应急队伍参加、多部门协同配合的综合性应急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第六条

篇6: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方案

2020年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全x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水平,建立应急队伍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降低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平安x

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结合x情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应急救援队伍,是指由公安消防、武警、解放军、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等力量组成的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以及x、乡政府、相关部门、村居(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利用各种力量组成,负责处置本地区、本单位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类专职或兼职应急队伍。

第三条

本x行政区域内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使用、保障适用本办法,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在服从部门制定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的同时也适用本办法。公安消防、武警、解放军、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等骨干应急队伍的建设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由各乡镇政府、x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学校、自治组织等单位具体负责,遵循“谁建队、谁管理,谁使用、谁保障”的原则。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检查、监督和调用。

第二章

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第五条

应急救援队伍的分类。

(一)骨干应急救援队伍。是指由公安消防、武警、解放军、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等力量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是指由x政府相关部门组建的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专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专业技术事故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卫生、建设、国土资源、环保、农业、林业、水利、海事、渔业、电力、电信等部门应急救援队伍。

(三)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是指乡镇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组建的专职、兼职、义务应急救援队伍。

(四)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是指由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其他组织建立的各种志愿者参加的应急救援队伍。

(五)专家应急救援队伍。是指由各行业、各领域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专家人才组成的专家组。

第六条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规模和标准。

(一)x、乡两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模和标准。

.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以公安消防、武警、解放军、预备役部队和民兵为依托,人数由其管理单位按最高出勤人数来定,x级称“xx骨干应急救援队”;乡级称“xx某某(乡、镇)骨干应急救援队”。x、乡政府要有计划的拨出经费,增加、更新各种应急救援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强化骨干应急救援队伍的应对能力。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由卫生、建设、国土资源、环保、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海事、渔业、电力、电信等部门各组建一支不少于

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称“xx某某专业应急队“。由组建单位配备各种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

.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由x行政执法局指定

人,x交通局指定

人、10

台运输车,x建设局指定

210

人组成的x直综合应急队伍(乡级可组建

人以上的直属综合应急队伍),称xx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其他有关部门针对各行业特点和工作要求,需建立综合应急队伍的,应及时建立。由各单位自行为队员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

.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团x委、x红十字会各建立一支

150

人以上的志愿者应急队伍,称“xx志愿者应急队”。并鼓励社会其他组织建立各种志愿者应急队伍。

.专家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各专项预案要求,x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建覆盖各行业、各专业的专家组。

(二)乡镇(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模和标准。乡镇(社区)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为主。

.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乡镇(社区)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建立或整合各类队伍资源,组建

支以上的“

一专多能、一队多用

”的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人数不少于

人,称

某某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

。主要包括专

(兼)

职消防、防汛抗旱、巡逻治安(协警)、森林消防、卫生医疗、基干民兵等队伍。由组建单位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

.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乡镇(社区)应依托有关部门或社会各界自治组织,组建一支或若干支志愿者队伍,总人数不少于

人,称

某某乡镇(社区)志愿者应急队

”。

(三)村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规模和标准。村自治组织根据当地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义务队),可按驻地人口

3%的比例确定志愿者队伍的人数,但不少于

人,称

某某村志愿者应急队

。由组建单位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

(四)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规模和标准。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建立一支由企业保安、物业管理员和职工组成的专职或兼职综合应急队伍,人数不少于企业在职人数的10%,;其他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一支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规模和标准由企业自定,但不少于

人,称

某某企业综合应急救援队

。并由建队企业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

(五)学校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模和标准。全x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学校要各组建一支由教职员工参加的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人员不少于在校教职员工的30%,称“某某学校综合应急救援队”。由组建学校根据任务的需要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

第七条

各应急救援队伍建队后,要设立队长,明确联络员,建立花名册,确定联系方式,明确集结地点和工作任务,报当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备案。村、社区的应急救援队伍报乡镇政府备案。

第三章 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

第八条

常态下,在接受组建单位领导、管理、使用的同时,接受x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导;紧急状态下,接受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调度和使用。

应急救援队伍在履行基本职能的同时,要服从上级调度参加跨区域、跨单位、跨行业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

第九条

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教育培训。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单位对培训工作负总责,应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有实效的组织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学习、教育、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队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公安消防、武警、解放军、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等骨干队伍和专业队伍更要加强应急救援的专门训练,强化救援能力。

当地政府专门应急管理机构要有计划、有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指挥员、骨干力量开展培训,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各种演练,培养实际应对能力。

第十条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

(一)值班制度。

(二)岗位工作制度。

(三)教育学习制度。

(四)培训演练制度。

(五)内务管理制度。

(六)装备维护保养制度。

(七)安全保密制度。

(八)奖优罚劣制度。

第十一条

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共同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

(二)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尽心尽力、密切配合。

(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忠于人民,忠于职守,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

(四)认真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应急法律法规,自觉参加学习、教育和演练,主动接受应急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

(六)积极做好应急准备,加强应急救援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的维护、保养,保证性能良好。

(七)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应急救援以及其他各项任务。

第四章

应急救援队伍的保障

第十二条

各级政府要建立应急救援专项资金,并将应急救援必需开支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应急救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出勤补助、人身意外保险、奖励和灾民救助等。

第十三条

应急救援队伍的保障根据类别不同分别对待,主要包括队员的工资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出勤补助、训练补助、装备配置等。其中,应急救援队员参加应急处置工作时的人身意外保险,各组建单位应统一为其投保,其他保障项目由组建单位视其功能和作用自行确定。

第十四条

应急救援队伍要逐步建立外围救援补偿机制。即应急救援队伍实施跨区域、跨行业抢险救灾时所造成的装备、设备、器材和物资的损坏、损耗,被救援的地方、单位应进行必要的补偿。

第十五条

上一篇:置业顾问客户分析下一篇:新课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