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日常管理职责

2024-06-18

应急救援日常管理职责(共8篇)

篇1:应急救援日常管理职责

应急日常管理专职人员职责

1、贯彻执行上级部门有关应急救援政策法规,熟悉本职工作,提高业务水平。

2、负责对全部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使准确率达到要求。

3、负责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和组织演练,负责事故抢救工作,制订各类管理制度,并检查落实情况。

4、对归档的资料,登账编录,排架装柜。

5、管理好日常资料,保存修补资料,确保资料的完整无损。

6、做好资料的统计管理工作,时刻准备好接受领导和上级其他部门的检查指导工作。

应急救援应急状态管理职责

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应急救援机构全面负责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1)接受公司、政府的指令和调动,指挥、调度矿应急救援力量参加社会支援。

(2)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上报和应急救援实施情况的通报。

(3)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包括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4)组建现场指挥部,确定指挥人员、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和装备。

(5)指挥、调度应急队伍和资源配置,包括抢险救灾、医疗救护、保卫和救援物资、善后处理等。

总指挥、副总指挥和成员职责

1、总指挥职责:

(1)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2)负责应急行动期间各单位的运作协调,部署应急策略,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3)指挥、协调应急程序行动及对外消息发布。

(4)事故或突发事件超出矿处置能力时,向公司、政府应急救援机构提出救援申请。

2、副总指挥职责:(1)协助总指挥组织或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完成应急行动。(2)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的应急程序和行动建议。

(3)协调、组织应急行动所需人员、队伍和物资、设备调运等。

3、成员单位职责:

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各成员单位职责:

(1)安监站:参与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组织、指导救护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2)技术科:参与矿顶板事故、辅助运输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矿井水害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执行科:参与矿“一通三防”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率工作。按照指挥部命令,负责调整矿井通风系统、监视主要通风机的运行情况和组织完成必需的通风工程。

(4)机运科:参与矿停电、提升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5)调度室: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各单位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报告矿领导,并根据领导指示上报公司、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调度有关救援力量参加救援工作,下达各项救援命令,跟踪、续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

(6)综合办:根据矿领导指示,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参与事故后勤保障和事故报告起草工作。(7)劳资科、财务科:参与赔偿、工伤保险等善后处理工作。(8)工会:参与事故调查和赔偿等善后处理工作,协助做好职工稳定工作。

(9)财务科:负责应急救援各项费用计划和及时拨付,确保救援资金及时到位。

(11)保卫科:负责人员疏散、戒严和维持秩序、交通等工作;参与地面火灾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和实施抢险救灾工作。

(12)医院:负责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派遣医疗救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救治,并做好药物及医疗器材储备。

(13)供应科: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工作。(14)监控室:负责保障应急过程的通讯畅通。

(15)救护队:参与事故应急预案研究制定,根据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完成应急救援工作。

(16)车队、综合办:负责抢险人员的食宿及抢险救灾车辆调度、食宿接待等生活事宜。

(17)运输队:负责及时运送人员和救灾物资,满足抢险需要。(18)采、掘及辅助工区:负责核实本单位施工范围内的人数,及时采取措施,组织安全撤离,并如实详细地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人员情况、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发生原因等),随时接受指挥部命令,完成有关抢险任务。

4、应急救援各专业组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指挥部下设10个应急救援小组。1)技术专家组

及时对事故危害程度和范围、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指导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建议;为恢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抢险救援组

负责侦察、探明灾区情况,实施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实施对遇险人员的抢救,及时处理突发灾变。

3)医疗救护组

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受伤人员转送和卫生防疫工作。4)治安保卫组

负责人员疏散、戒严、救援队伍引导和维持秩序、交通等工作;必要时请指挥部批准,向公司保卫处或地方公安部门提出支援申请。

5)物资装备

负责保证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6)善后处理组

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工伤保险、理赔和生产恢复等善后工作。7)通信信息组

负责信息发布工作,根据矿领导指示,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协助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负责事故报告起草工作。

5、其他人员职责

1)调度值班人员职责(1)值班期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在矿长及其他矿领导未到达之前,担负起事故的临时指挥工作。

(2)掌握清楚事故动态,指示值班调度员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必要时亲临现场指挥。

(3)将事故详细情况汇报给矿应急指挥部领导,并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协助救援工作。

(4)参加事故的处理分析。2)值班调度员职责

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报告矿值班领导,并根据事故性质、大小立即报告矿长、矿分管领导和有关科室负责人。(涉及十项应急处置权内的直接下达停产撤人命令)。在矿长和矿其他有关领导的领导下,及时向下传达作战指挥命令,召集有关人员十分钟内到调度室集合待命,随时统计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人员伤亡情况。(根据领导安排汇报公司及救护大队)主要记录: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事故简要经过及潜在危险等。

6、上级应急救援指挥(超出矿应急处置能力的事件)

较大以上事故或重大突发事件超出矿处置能力时,由指挥部向公司或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在上级主管部门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人员到位后,指挥部和下属各抢险救援小组按照“归口”原则,立即归属上级各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服从其调配。

应急救援日常管理职责

1、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应急救援机构全面负责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1)负责修订、编制矿应急预案。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和装备。(3)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演习。

2、应急救援各专业组职责:

为保证出现突发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队伍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事故,特制应急救援专业组日常性管理职责。

1)抢险救援组职责

(1)抓好日常训练,保证出现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出动。(2)做好日常装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保证出现紧急情况下装备能准确、可靠的发挥作用。

2)医疗救护组职责

(1)学习救护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2)定期组织救护演练训练。

(3)做好医疗抢救设备、器材、药品的采购、保管工作。3)技术专家组职责

(1)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对矿区周边、井下环境进行灾害评估、分析。

(2)做好日常性技术指导工作。4)通信信息组职责(1)对通信线路、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2)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5)物资装备组职责

(1)负责采购应急救援物资。

(2)建立应急物资和装备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3)大型、特殊应急物资和装备,由物资供应科设立专门存放处,并建立应急物资和装备管理和发放制度,由专人负责日常管理

6)治安保卫组职责

(1)保卫部门应急建立突发事件确保局各办公、生产及生活区域治安安全的应急处置方案。

(2)保卫部门应建立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网络,并通过该网络与相关地区当地公安部门建立良好的互助协作关系。

7)善后处置组职责

做好事故发生时的善后处置工作。

篇2:应急救援日常管理职责

一、应急领导小组

为有效实施应急救援,矿成立荣泰煤矿应急救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应急救援工作。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及成员单位:

长:李永平

副 组 长:亢开峰

成员:各副总工程师、安监科、调度室、技术科、通风科、机电科、综合办、供应科、救护队、保卫科、武装部、医院、劳资科、财务科、工会、团委主要负责人。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室,调度室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日常业务、组织协调工作,完成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负责修订、编制矿应急预案。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和装备。(3)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演习。

(4)接受公司、政府的指令和调动,指挥、调度矿应急救援力量参加社会支援。

(5)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上报和应急救援实施情况的通报。

二、应急指挥部

矿设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指 挥:李永平

副总指挥:生产副矿长(第一副总指挥,总指挥因故不能行使职责时,由第一副总指挥行使总指挥职责)、党委书记、总工程师、分管副矿长、安监站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总会计师。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分管副总工程师 指挥部职责:

(1)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包括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2)组建现场指挥部,确定指挥人员、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和装备。

(3)指挥、调度应急队伍和资源配置,包括抢险救灾、医疗救护、保卫和救援物资、善后处理等。

指挥机构人员职责: 总指挥职责

(1)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

(2)负责应急行动期间各单位的运作协调,部署应急策略,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3)指挥、协调应急程序行动及对外消息发布。(4)事故或突发事件超出矿处置能力时,向公司、政府应急救援机构提出救援申请。

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组织或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完成应急行动。

(2)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的应急程序和行动建议。

(3)协调、组织应急行动所需人员、队伍和物资、设备调运等。

成员单位职责

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各成员单位职责:

(1)安监科:参与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组织、指导救护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2)技术科:参与矿顶板事故、辅助运输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矿井水害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通风科:参与矿“一通三防”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率工作。按照指挥部命令,负责调整矿井通风系统、监视主要通风机的运行情况和组织完成必需的通风工程。

(4)机电科:参与矿停电、提升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5)调度室: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各单位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报告矿领导,并根据领导指示上报公司、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调度有关救援力量参加救援工作,下达各项救援命令,跟踪、续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

(6)综合办:根据矿领导指示,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参与事故后勤保障和事故报告起草工作。

(7)劳资科、财务科:参与赔偿、工伤保险等善后处理工作。

(8)工会:参与事故调查和赔偿等善后处理工作,协助做好职工稳定工作。

(9)财务科:负责应急救援各项费用计划和及时拨付,确保救援资金及时到位。

(10)团委:协助做好职工稳定工作。

(11)保卫科:负责人员疏散、戒严和维持秩序、交通等工作;参与地面火灾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和实施抢险救灾工作。

(12)医院:负责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派遣医疗救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救治,并做好药物及医疗器材储备。

(13)供应科: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工作。(14)监控室:负责保障应急过程的通讯畅通。

(15)救护队:参与事故应急预案研究制定,根据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完成应急救援工作。

(16)后勤科:负责抢险人员的食宿及抢险救灾车辆调度、食宿接待等生活事宜。

(17)运搬工区:负责及时运送人员和救灾物资,满足抢险需要。

(18)采、掘及辅助工区:负责核实本单位施工范围内的人数,及时采取措施,组织安全撤离,并如实详细地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人员情况、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发生原因等),随时接受指挥部命令,完成有关抢险任务。

三、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指挥部下设8个应急救援小组。

(1)技术保障组。

由矿总工程师任组长,矿分管副总工程师和有关业务科室(安监科、调度室、技术科、机电科、通风科、技术科)及有关技术专家组成。

职责:及时对事故危害程度和范围、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指导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建议;为恢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现场抢救组。

由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任组长,事故单位、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矿救护中队有关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侦察、探明灾区情况,实施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实施对遇险人员的抢救,及时处理突发灾变。

(3)医疗救护组。

由矿分管医疗救护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医院有关人员组成。职责: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受伤人员转送和卫生防疫工作。(4)警戒保卫组。

由矿分管保卫科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保卫科有关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人员疏散、戒严、救援队伍引导和维持秩序、交通等工作;必要时请指挥部批准,向公司保卫处或地方公安部门提出支援申请。

(5)物资供应组。

由矿总会计师任组长,供应科、综合办、财务科、机电工区、后勤科和事故单位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保证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环境监测、应急通讯保障、电力供应,各项抢险费用的计划和拨付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工作。

(6)事故调查组。

由安监站站长任组长,安监可、工会、劳资科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组织事故原因调查、分析,搜集原始资料,形成事故报告。

(7)善后处理组。由矿分管工会、信访稳定工作的工会主席任组长,工会、劳资科、团委、医院等部门和事故单位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工伤保险、理赔和生产恢复等善后工作。

(8)信息发布组。

由矿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安监科、综合办等部门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信息发布工作,根据矿领导指示,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协助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工作,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负责事故报告起草工作。调度值班人员职责:

1、值班期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在矿长及其他矿领导未到达之前,担负起事故的临时指挥工作。

2、掌握清楚事故动态,指示值班调度员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必要时亲临现场指挥。

3、将事故详细情况汇报给矿应急指挥部领导,并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协助救援工作。

4、参加事故的处理分析。值班调度员职责:

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报告矿值班领导,并根据事故性质、大小立即报告矿长、矿分管领导和有关科室负责人。(涉及十项应急处置权内的直接下达停产撤人命令)。在矿长和矿其他有关领导的领导下,及时向下传达作战指挥命令,召集有关人员十分钟内到调度室集合待命,随时统计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人员伤亡情况。(根据领导安排汇报公司及救护大队)主要记录: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事故简要经过及潜在危险等。

上级应急救援指挥(超出矿应急处置能力的事件)

较大以上事故或重大突发事件超出矿处置能力时,由指挥部向公司或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在上级主管部门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人员到位后,指挥部和下属各抢险救援小组按照“归口”原则,立即归属上级各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服从其调配。

篇3:共享式应急救援管理模式

该种模式下,各成员单位应急人员平时都分散在各自的工作单位,发生事故时需立即集结到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为了保障这种应急救援模式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离不开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本文在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的职能,探讨如何构建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的管理模式,以保障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的有序高效运行。

我国应急管理模式

2007年《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后,我国基本建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并建立了涵盖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的应急管理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地方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的设置方式大多以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为参照,设置省、市、县应急管理办公室。

近年来,部分地区在建立综合协调应急管理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深圳市将安委会办公室、地震局、核应急办、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机构整合成为“大应急办”。应急办主要承担全市应急管理综合协调职能,组织指挥处置较大以上突发事件。深圳市成立“大应急办”后,不仅承担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震减灾等职能,而且还将原来各单位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各个环节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改变了原来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分而治之的状态,基本弥补了过去应急管理环节中“缺位”的现象。

目前美国、俄罗斯、日本3个国家的应急管理模式主要是突出应急管理体制的综合性和应急机构的常设化。而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方向来看:注重预防,强调“全过程”和“全参与”将是我国应急管理发展的有效途径和趋势所在。“全过程”是由注重应急处理转向预防—准备—处置—恢复—评估的全过程管理;“全参与”是由单纯依靠政府完成应急管理转向建设政府主导下全民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因此,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管理模式的构建应当树立全过程、全参与的应急管理新理念,将加强综合协调性和有效性作为共享式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主要方向。

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管理模式

理念构建

“资源共享,互利互助”是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基本的功能定位。在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模式和我国应急管理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的特点和需求,将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的职能涵盖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一套“平战结合、预防、管理、救助”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和完整的运行机制,有效地发挥出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应有的作用。

体系建设

全过程应急管理即包含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事故风险的防控、应急队伍的组建、应急物资的储备、信息平台的搭建、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演练和培训等。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应急处置、原因分析。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管理体系(见图1)。

事故风险防控事故风险的防控是指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点进行日常监控;定期通过成员单位间的互检、隐患排查等方式,查找危险源并采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发生。

应急队伍组建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内的各成员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基建“集权”或“授权”模式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集权模式是指整合应急救援圈内的所有资源,专门成立应急救援中心,由其全权行使应急指挥权,各成员单位选派志愿者共同组建救援队伍。授权模式是指授权委托应急基础比较好的成员单位作为指挥中心,以该单位作为整个救援圈的核心单位,其他各成员单位选派志愿者作为补充而组建的应急救援队伍。

应急物资储备事故状态下,有效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是成功完成应急处置的物质基础。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充分利用各成员单位现有的应急物资资源,调剂余缺,采用优势互补、横向“联合”的调配方式,整合应急救援圈内的所有应急资源,对应急资源(物资名称、数量、储存场所、使用期限等)进行动态管理,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地利用。

信息平台搭建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可以保证应急救援圈内应急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应与城市应急信息系统保持一致,建立统一的软硬件接口协议、数据协议。信息平台可进行日常的人员、物资、信息、数据共享与管理,也可实现监测预警、辅助决策等应急功能。

应急预案编制结合危险源调查,明确管理对象,进行风险隐患分析,编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明确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现场恢复、调查评估等内容,形成涵盖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标准化应急操作程序。

应急演练培训提高各成员单位应急救援人员的处置能力和相互配合,是应急演练培训的核心内容。不同成员单位的事故类型和处置方式各有不同,可通过制定分类、分级培训和演练的方式,设置培训内容,并通过变换主体进行分类培训和演练。

应急处置自救互救处置是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应急处置的最主要内容。事故发生时,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启动响应模式,统一协调、调配应急物资和应急队伍,各成员单位及时进行现场救助,从而提高响应速度和应急救援能力。

运行机制

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构建的目的是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应急救援圈的整体优势,弥补企业自身应急能力的不足,提高应急救援圈内整体的预防能力和救援能力,达到快速救援、减轻损失的目的。因此“沟通、协调、支援”应该是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主要的运行机制,沟通体现在经验、知识及信息情报的相互学习和联通上;协调强调的是应急救援力量、应急物资的共享和调配上,即通过资源共享,利用最小的公共资源,达到最大化的应急效果;而支援体现在应急救援的相互支持及援助方面,通过互相支援,确保事故救援的及时性和高效性(见图2)。

资源共享机制共享式应急救援模式的优势就在于可将应急救援圈内的应急资源、人员进行优化组合,统一调配。有效地管理应急人员和物资,整合应急救援圈内的所有资源,就是建立矩阵式应急资源体系(见图3),矩阵式应急资源体系是将分散于各成员单位的各类应急物资和各类型的应急人员,编成若干个组,这样不仅不需要专门储备应急物资,而且在实施救援时,尤其在不能有效自救的情况下,可快速调集应急物资和应急人员,实现迅速、高效、有序地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交流合作机制各成员单位之间应建立包括应急指挥、信息报送、救援处置在内的专业联动机制,便于各成员单位在应急处置应对过程中的有效合作互通。此外,还应建立各成员单位间的交流学习机制,通过组织应急救援队伍之间观摩学习,互相交流、互相检查,提高各自的应急水平。

互助救援机制互帮互救是共享式应急救援机构实施救援的主要手段。通过相互救援,克服偏远地区和应急力量薄弱企业的资源及能力缺口,发挥出1+1>2的系统效应,从而实现应急能力的倍增。

考核评估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包括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两个方面。应急准备评估工作包括物资、装备、人员、训练方案等内容,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改进;应急处置评估工作包括应急处置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处置机制。

篇4:应急救援日常管理职责

关键词:区域;应急联防;管理;作用

一、典型事故案例

2013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上海市某石化厂区发生爆炸起火事故。火灾发生后,周边多个消防中队赶到现场处置,11点左右,火势被扑灭,无人员伤亡。据了解,起火的是该石化厂重整装置,燃烧物主要为原油和氢气。

二、区域应急联防的作用

(1)整合资源,协同应对。建立和完善区域联防,整合中国石化所属企业现有的应急资源,实行区域联防,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可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区域联防机制。(2)依靠科学,专业处置。企业在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借鉴各种科技成果,发挥联防区域内应急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的智力支撑作用,增强指挥决策和处置措施的科学性。(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按照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相结合、预案演练与业务交流相结合的总体要求,搭建资源、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做好区域联防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做到了常备不懈。(4)企地联手,共创平安。地方政府、安监、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在企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够起到督导、指挥、协调和配合的关键作用。区域联防机制形成后,多家企业联合能够从工作开展方面形成与地方职能部门更加有效的沟通,为确保一方平安构建良好的共赢局面。

三、第六联防区工作实例介绍

镇海炼化作为第六联防区的组长单位,依托地方消防资源,合理组织本联防区的各项工作,制定联防区实施细则。认真组织成员单位对重点部位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制定联防预案,整合应急救援资源。结合地理位置、周边道路状况,编制最优增援路线,确定增援路线关键路口。根据联防区内各单位实际,协调制定联防区年度活动计划,包括联防演练、消防技术交流和消防技能对抗赛等,并组织实施。统计汇总联防区各单位的消防车辆装备、增援消防力量、消防供水系统和专职消防人员等情况。

为检验中石化消防第六联防区范围内企业在突发事故的情况下,各相关单位协同作战、应急联动的综合反应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控制水体污染次生灾害,降低社会影响,该片区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相继开展了岚山商储二区119号油罐应急处置演练、镇海炼化1万立方容积的T-201B罐遭雷击爆炸应急处置演练。演练队伍由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消防支队、管道储运公司岚山输油站专职消防队、镇海国储油库消防队、化工园区消防特勤二中队等组成。

(一)第六联防区应急演练实例1。为检验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联防范围内企业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的应急反应和联合处置能力,2014年4月29日9:29分,以“岚山商储库二区

G-119储油罐罐顶二次密封遭雷击着火”为假想事件,在岚山站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演练活动由镇海炼化、管道公司南京处、镇海国储库以及宁波化工园等单位联合参与。有扑灭罐顶雷击起火、处置罐根阀泄漏和因电气故障产生火花引燃并形成地面流淌火,防止发生水体污染次生事件等演练科目,演习共调集四个参演单位的消防指挥车、泵浦车、消防高喷车、应急通讯指挥车等共11辆,有80余人参与了演练。此次大范围的联合作战演练在岚山站尚属首次。9:29分,演练正式开始。岚山商储库二区消防报警系统报警,发现G-119储油罐遭雷击着火,值班员立即启动消防喷淋自动化系统,同时向站内119值班室汇报情况。9:30分,油罐消防喷淋和泡沫系统启动。9:33分,带班站领导付铁成向公司、处应急中心汇报,并立即启动“岚山站储油罐雷击着火应急预案”,各应急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开展工作。9:36分,站内消防车到达现场,随后10分钟内,其余三支消防力量陆续赶到现场,共同对G-119储油罐实施灭火,并对周边油罐喷淋降温。“现场有人员受伤”,“关闭罐区排水阀的过程中,发现G-119罐根阀法兰泄漏,同时由于电气故障产生火花引燃形成地面流淌火”,使预案一步步升级。9点37分,接公司调度令,指示向罐位较低的G-129罐倒油。9:51分、9:56分,罐顶明火、地面流淌火先后被扑灭。随后,宁波抢维中心抢修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油气浓度检查,符合条件后对损坏设施进行维修。义务消防队用沙袋对G-119罐区的含油污水进行围堵控制。9:57分,污水处理系统启动。镇海环保局到现场进行了环境监测。9:58分,演练圆满结束后进行了讲评。通过演练,检验了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各单位与地方的联防作战能力,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机制建设,为确保大型油库的本质安全提供保障。

(二)第六联防区应急演练实例2。2015年5月22日,宁波处与镇海炼化开展联合消防演练,来自镇海国储库消防支队、岚山站消防队、册子岛油库消防队、镇海炼化消防支队、宁波公安消防支队镇海大队、宁波公安消防支队化工园区消防特勤二中队的150余名消防指战员参加。管道公司宁波处和镇海炼化共同属于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为了检验企业在突发条件下的联防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经两单位协商,决定在镇海炼化乙烯西区常压罐区组织第二次联合消防演练。此次演练以镇海炼化1万立方容积的T-201B罐遭雷击爆炸为假想事故。该罐储存介质为粗裂解汽油,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吸入易麻痹的特性,与空气融合后能从低处扩散至远方,遇明火引发回燃。14:15分,演练正式开始。罐体遭雷击后爆炸开裂,形成流淌火,导致一名员工中毒倒地,同时相邻罐区还储存着大量化工用品,情况紧急。镇海炼化储运部巡检员工在发现险情后立即将中毒人员拖出危险区域,并按照流程逐级汇报。14:18分,镇海炼化消防支队三个中队的21辆消防战斗车接警后赶至事故现场,从东侧、北侧、西侧对流淌火进行“夹攻”。现场指挥员要求直流水枪和升臂高喷车相互配合,冷却罐壁,对火源“主攻”。 14:25分,宁波处岚山站、册子岛油库、镇海国储库等消防力量抵达现场,在与指挥取得联系后,统筹考虑,派出10余名消防战斗员,发挥个体灵活优势,携带消防水炮深入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正面应对事故源头。在各单位联合消防的“总攻”下, 火情得到有效控制。14:43分,经现场指挥部确认后,险情消除,演练正式结束。镇海炼化消防支队长对此次演练进行讲评,对宁波处各消防指战员的专业素质、反应速度、拼搏精神表示肯定和感谢。通过演练,有效地锻炼了联防区内各单位消防作战能力,为保证中石化第六片区消防安全铸就坚实壁垒。

篇5: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由公司安全部人员组成,安全部部长为组长。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通信联络工作,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工作。发布有关信息,必要时可接受媒体采访,开展应急救援的宣传、教育,完成领导组交办的其它任务。

(2)警戒疏散组

负责事故现场警戒、治安保卫、人员疏散、现场交通疏导等工作。(3)抢险抢修组

负责紧急状态下的工艺处理、设备抢修、生产恢复工作。(4)消防灭火组

负责事故现场的消防灭火、人员救护和财产抢救等工作。(5)交通运输组

保障车辆调配和抢险救援物资运输(6)物资供应组

保障应急救援物资、器材、个体防护用品的贮备管理和紧急采购工作。运输和应急救援人员的交通车辆安排等工作。负责在应急状态下的后勤保障工作。

(7)医疗救护组

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的现场抢救、处理和转院护送工作。负责对受伤人员及家属进行慰问和安抚,了解伤员救护情况等工作。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副组长)职责⑴及时向总监办、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公司以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等报告事故及处理情况

工程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

1、项目经理XX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指挥工作。副组长由项目书记XXX刘超、副总工XX担任,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组长不在或授权时,副组长按序行使组长的权力。

2、组长(副组长)职责

⑴及时向总监办、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公司以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等报告事故及处理情况,必要时请求援助,并接受其领导,落实指令。

⑵审定并签发本项目应急预案。

⑶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令。

⑷下达本项目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

⑸负责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统一协调应急资源。

⑹检查督促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

⑺负责对外联络,向新闻媒体发布相关信息。

⑻负责检查监督应急准备工作情况,组织开展应急培训教育及应急预案的演练、操练和讲解活动。审批并落实项目应急准备及救援资金。

㈢、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及职责

⑴综合协调组。

组长:Z

组员:Z 负责对事故救援过程中的各职能小组进行协调指挥,并做好联系社会、市指、公司救援力量的沟通工作。

⑵抢险救援组。

组长:Z

组员:Z

负责现场伤员的搜救、损失设备的安全转移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及时控制危险源。

⑶安全疏散组。

组长:Z 组员:Z

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物资转移等工作。接警后,督促所有员工立即离开工作岗位,从安全道路有秩序地撤离。员工疏散顺序是先现场人员,再附近工人、村民,最后各部门负责人和安全员。并根据各部门负责人提供的工作人数及访客登记资料核查人员情况,承包商与访问客人的疏散由负责接待部门负责人指派专人护送至安全区域。安全撤离后,防止员工未经许可重返事故现场。

⑷现场救护组。

组长:Z 组员:Z

负责抢救和临时处置事故现场伤员,负责护送重伤员到相应医院救治。有权禁止人员进入情况不明的现场,防止人员伤亡事故扩大。

⑸现场警戒组。

组长:ZZ

负责隔离事故现场、保护事故现场事故,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协助人员抢救和疏散,防止有人借机偷盗和破坏财物。

⑹善后安置组。

组长:ZZ

篇6:煤矿应急救援组织及其职责

(一)组织机构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抢险救灾指挥部:

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业组

(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专业组及人员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当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性质,制定抢险救灾方案,组织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指挥部职责:负责上传下达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指示,统一调度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3、领导小组成员职责:(1)公司经理

是井采公司应急救援行动的全权指挥者,在工程师和矿山救护队队长的协助下负责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处理事故和恢复生产的作战计划,统一行动部署。

(2)公司总工程师

是井采公司应急救援行动的第一副指挥,在经理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并协助经理指挥现场应急救援行动的实施。负责两井救援人员组织,及时平衡、调集所需的设备、材料,投入救援行动中

(3)生产副经理

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一井救援人员组织,及时平衡、调集所需的设备、材料,必要时亲临现场组织抢险、抢救工作。

(4)机电付经理

根据命令及营救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组织机电、运输方面的抢救工作,负责需外单位调入设备、材料的种类、型号、数量计划的制定与联系,负责矿井通风、排水、供电设备在救援过程中的有效监控,保证抢险设备安全的运行。

(5)经营副经理

根据营救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须的设备材料;负责地面人员组织和材料、设备的入井的安排;负责应急救援预案和抢险、救灾过程中的资金保证。

(6)生活付经理根据命令及营救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严格人员入井,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负责抢险人员休息、膳食及其它的后勤保障。

4、各专业组职责:

(1)生产技术组:负责制定抢险救灾技术方案,编写抢险救灾安全技术措施,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所需技术资料和图纸,根据需要到事故现场实施测量放线工作,绘制事故现场示意图。

(2)机电运输组:负责为矿井抢险救灾提供所需机电设备;做好供电、供风、通讯保障工作,做好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运送工作,及时将伤员送出地面。

(3)材料供应组:负责做好抢险救灾过程中的材料、物资和设备供应工作。(4)现场抢救工作组: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在现场组织协调抢险救灾工作,抢救受灾人员,并及时将抢险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指挥部。

(5)生活后勤保障组:负责做好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后勤保障工作,为参加抢险救灾工作的人员提供衣、食、住、行;搞好抢险救灾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妥善处理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

(6)信息工作组:负责新闻媒体的接待工作,搞好信息沟通,按要求发布信息,根据需要录制现场资料,为相关部门提供音像录制和播放设备。

(7)事故接待组:负责上级部门领导和来访家属的接待登记工作。根据需要安排人员陪同。

(8)事故调查组: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提交事故书面报告。

5、其他人员:

(1)矿山救护队队长

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如果与外地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成立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部,由白岭担任指挥,协调各救护队的作战行动。

(2)安检部长

根据批准的营救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并按照《规程》有关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

(3)通风部部长

按照总指挥命令根据灾变情况负责改变矿井通风系统,注视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况和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根据事故处理作战计划,组织完成打钻接设管路等救灾工作。

(4)生产部部长

按照总指挥的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资料,完成测量工作,协助进行抢险救灾和恢复生产所需劳动组织、材料计划的制定。

(5)机电动力部长

根据总指挥命令,负责改变主要通风机的工作制度,并保证其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及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

(6)机修厂长

根据总指挥命令及处理事故做战计划,负责加工抢险所需设备及配件。(7)运输一队队长

负责组织人员将遇难人员及时运送井上,保证救灾人员和救灾必需器材运到井下,满足救灾需要。

(8)物资供应部长

及时准备必需的抢救器材,并根据总指挥命令,迅速送到指定地点。(9)后勤部长

保证对遇难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10)武装保卫部长

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内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矿,并在井口附近设专人警戒,严禁闲杂人员逗留、围观

(11)公司值班调度员:

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报告矿山救护队、公司经理、公司总工程师、集团公司调度室以及公司其它领导和有关单位,及时向下传达命令,召集有关人员到公司调度室待命;及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地区的人数。

(12)考勤、矿灯和自救器发放室负责人(或值班人员):

应根据入井人员的考勤本和领取矿灯、自救器牌号码,查清在井下的人数及其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对没持有经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签发的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并在井口由副井检查人员严格检查,没有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制止入井。

(13)有关部(队)班长:

负责查对留在本区域工作面内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领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在发生事故现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公司调度室,并随时接受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

五、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

(一)应急救援的报警方式:

(二)事故的汇报程序

1、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事故现场的负责人要及时向调度室汇报。汇报时要讲清灾害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范围、人员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在有电话的安全地点留人值守,和调度室保持联系。

2、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后,做好记录,并立即按各类事故的汇报程序向矿、公司有关领导和部门进行汇报。按总指挥的指令,报告集团公司调度室及有关部门,报告内容:①事故发生时间、地点;②事故性质;③事故伤亡、损失情况;④发生事故的初步原因分析;⑤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⑥报告人。

(三)启动程序

1、经理根据事故情况,命令调度室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各专业组按职责分工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2、事故单位值班人员应及时准确向指挥部提供现场人员名单。劳人部提供现场人员详细资料及现场人员的培训档案。技术员协同生产科、安监站提供有效的技术资料。

(四)与政府主管部门和应急救援机构的通讯、联络方式:采用电话、传真。

(五)应急救援准备

1、在指挥部未建立之前,矿值班领导或调度室主任应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通知矿山救护队营救遇险人员和集团公司调度室。(2)消灭再次发生事故的因素。

(3)侦察灾情及灾区灾变后的通风、瓦斯等情况。(4)组织调运抢险救灾所需物资。(5)迅速建立起抢险救灾的通讯系统。

(6)迅速检查防灾设备,并使其处于战备状态。

2、救护队的响应

(1)电话值班员在听清、记清事故情况并复述无误后,立即拉响警报,并携带事故情况记录原件与小队一同出发,上车后把记录原件交小队长并向全小队人员复述事故情况。

(2)小队值班人员听到事故警报后,立即到着装室集合,并指定一名电话值班员。

(3)电话值班员应坚守岗位,并保持与矿调度室和出动小队的联系。(4)出动小队按规定携带装备以最短的路线、最快的速度到达事故地点。(5)到达事故地点后,首先了解事故情况,有无人员伤亡,事故确切地点,巷道情况等。若有遇险人员应立即抢救。若发生火灾、窒息等事故,小队进入灾区前应正确佩戴呼吸器并在配机地点做明显标志。

(6)若发生火灾等事故确知灾区无人时,小队下井后应到消防器材库携带水龙带等相应救灾装备赶赴现场。

(7)在事故处理的先期阶段,救护队指挥员应根据现场一手情况,立即拿出救护队处理事故的行动方案,并把方案及时汇报救灾指挥部征得同意后立即实施,不得中途改变方案,若改变必须通知灾区内的救护小队并撤出可能受到影响区域的所有人员。

(8)先期到达的救护队应迅速查清事故的性质、原因、灾情程度、波及范围以及灾区内遇险人员数量、分布地点和位置。

(9)迅速成立井下抢险救灾指挥部。

篇7:2017应急救援机构职责制度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责

2017年1月5日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责

一、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为有效实施应急救援,东庄煤业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

长:王海云

副组长:范晋斌、徐向南、李有全、冯晋宏、王旭东、郁盛荣、李凤书。

成员: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安全科、调度室、救护队、通风科、机电运输科、技术科、地测防治水科、探放水队、办公室、监控中心、供应科、保卫科、医务室、劳资科、财务科、后勤、工会和采、掘辅助单位主要负责人。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应急救援指挥场所),办公室(应急救援指挥场所)设在调度室,调度室主任任应急办主任。办公室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日常业务、组织协调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1)负责修订、编制矿应急预案。

(2)组织应急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和装备。(3)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演习。

(4)接受矿、政府的指令和调动,指挥、调度矿应急救援力量参加社会支援。

(5)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上报和应急救援实施情况的通报。

二、应急指挥部

矿设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总指挥:王海云

副总指挥:安全副矿长范晋斌(第一副总指挥,总指挥因故不能行使职责时,由第一副总指挥行使总指挥职责)、总工程师徐向南、生产副矿长李有全、机电副矿长冯晋宏、通风助理王旭东、后勤副矿长郁盛荣、工会主席李凤书。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安全副矿长助理李天珍 指挥部职责:

(1)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包括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2)组建现场指挥部,确定指挥人员、救援队伍配备救援器材和装备。

(3)指挥、调度应急队伍和资源配置,包括抢险救灾、医疗救护、保卫和救援物资、善后处理等。

指挥机构人员职责: 总指挥职责

(1)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

(2)负责应急行动期间各单位的运作协调,部署应急策略,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3)指挥、协调应急程序行动及对外信息发布。

(4)事故和突发事件超出矿处置能力时,向公司、政府等应急救援机构提出救援申请。

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组织或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完成应急行动。(2)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的应急程序和行动建议。

(3)协调、组织应急行动所需人员、队伍和物资、设备调运等。成员单位职责

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各成员单位职责:

(1)安全科:参与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组织、指导救护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2)技术科:参与矿井顶板事故、辅助运输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通风科:参与矿井“一通三防”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按照指挥部命令,负责调整矿井通风系统、监视主要通风机的运行情况和组织完成必须的通风工程。

(4)机电运输科:参与停电、提升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5)地测防治水科:参与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6)调度室:负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负责应急值守,接收、处置各单位上报的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报告矿领导,根据领导指示上报公司、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调度有关救援力量参加救援工作,下达各项救援命令,跟踪、续报事故救援进展情况。

(7)办公室:根据矿领导指示,及时发布救援信息;参与事故后勤保障和事故报告起草工作。

(8)劳资科:参与赔偿、工伤保险等善后处理工作。(9)工

会:参与事故调查和赔偿等善后处理工作,协调做好职工稳定工作。

(10)财务科:负责应急救援各项费用计划和及时拨付,确保救援资金及时到位。

(11)探放水队:负责矿井水害事故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参与分管业务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12)保卫科:负责人员分散、戒严和维持秩序、交通等工作;参与地面火灾现场救援方案研究制定和实施抢险救灾工作。

(13)医务室:负责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派遣医疗救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救治,并做好药物及医疗器材储备。

(14)供应科: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工作。

(15)监控中心:负责保障应急过程的监控系统运转和应急广播。(16)救护队:参与事故应急预案研究制定,根据事故应急救

方案,完成应急救援工作。

(17)后

勤:负责抢险人员的食宿及抢险救灾车辆调度、食宿接待等生活事宜。

(18)采、掘及辅助单位:负责核实本单位施工范围内的人数,及时采取措施,组织安全撤离,并如实详细的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人员情况、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发生原因等),随时接受指挥部命令,完成有关抢险任务。

三、应急救援小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指挥部下设8个应急救援小组。(1)技术保障组

由总工程师任组长,分管副总和有关业务科室(安全科、调度室、技术科、机电科、通风科、防治水办公室、监控中心)及有关技术专家组成。

职责:及时对事故危害程度和范围、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指导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建议;为恢复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现场抢救组

由矿分管安全的副矿长任组长,事故单位、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有关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侦察、探明灾区情况,实施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实施对遇险人员的抢救,及时处理突发灾变。

(3)医疗救护组

由矿分管医疗救护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医疗组有关人员组成。职责:负责人员疏散、戒严、救援队伍引导和维持秩序、交通等工作;必要时请指挥部批准,向矿保卫科或地方公安部门提出支援申请。

(5)物资供应组

由矿调度室主任任组长,供应科、办公室、财务科、机电科、后勤和事故单位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保证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调度和供应,环境监测、应急通讯保障、电力供应,各项抢险费用的计划和拨付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食宿接待、车辆调度等工作。

(6)事故调查组

由安全科长任组长,安全科、工会、劳动用工管理科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组织事故原因调查、分析,搜集原始资料,形成事故报告。

(7)善后处理组

由矿工会主席任组长,工会、劳动用工管理科、医务室等部门和事故单位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伤亡人员家属安抚、工伤保险、理财和生产恢复等善后工作。

(8)信息发布组

由矿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安全科、办公室等人员组成。职责:负责信息发布工作,根据矿领导指示,及时与新闻媒体联系,协调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工作,及时发布救援信息;负责事故报告起草工作。

调度值班人员职责:

1、值班期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在矿长及其他矿领导未到达之前,担负起事故的临时指挥工作。

2、掌握清楚事故动态,下达调度命令,指示现场跟班矿领导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必要时亲临现场指挥。

3、将事故详细情况汇报给矿应急指挥部领导,并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协助救援工作。

4、参加事故的处理分析。值班调度员职责:

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报告矿值班领导,并根据事故性质、大小立即报告矿长、矿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涉及十项应急处置权的直接下达停产撤人命令)。在矿长和矿其他有关领导的领导下,及时下达作战指挥命令,召集有关人员立即赶到调度室集合待命,随时统计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人员伤亡情况。主要记录: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事故简要经过及潜在危险等。

上级应急救援指挥(超出矿应急处置能力的事件)

较大以上事故或重大突发事件超出矿处置能力时,由指挥部向公司或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在上级主管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成立、人员到位后,指挥部和下属各抢险救援小组按照“归口”原则,立即归属上级各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服从其调配。

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根据上级领导要求,结合东庄煤业有限公司的实际制定:“东庄煤业矿井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制度”。

1、为加强矿井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2、应急救援管理领导小组对预案的实际运行负责。

3、矿总工程师负责矿井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工作。

4、技术科具体负责组织预案的编制工作,矿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对预案进行编制,各生产系统技术负责人(副总)根据矿井灾害;类别(顶板、水害、瓦斯等),结合井下实际,分别编制各系统应急救援预案。

5、技术科汇总后,有各系统技术负责人参加对预案进行会审。

6、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经矿总工程师签字批准后,下发执行。

7、预案下发后,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学习应急救援预案,预案至少每季度贯彻学习一次,并将每季度学习情况报矿安全培训中心,各单位应备有学习记录。

8、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每半年对预案组织考试一次。学习人员考试不及格,必须补考直至合格。

9、安全培训中心对各单位预案的贯彻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预案的学习情况考核测试,有关人员必须达到应知应会。

10、预案的修订、更改须由编制小组批准。

11、本预案适用于东庄煤业。

篇8:国际应急救援管理的分析探讨

1 事件及救援情况

2014年3月8日8时44分马航官网发布声明,马航于凌晨2时40分证实,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航班号为MH370的客机在凌晨1时2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该航班载有人员239名,于3月8日0时41分由吉隆坡出发,原定于3月8日6时30分到达北京。24日晚上10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对外宣称,失联的马航MH370客机在南印度洋坠毁,无人幸存。

此次MH370失联事件发生后,共26个国家参与了搜救。据报道,截至4月7日一个月内共耗资5 000万美元用于搜寻失联飞机,我国耗资最大,约占总搜救费用的50%,共调用了21颗卫星、超过13架飞机和15艘舰船参与行动。分析MH370失联事件的整个搜救过程,根据事件信息发布情况和搜救效果,可以将搜救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马方内部控制阶段。马航方面3月8日8时44分发表第一份声明称,MH370在3月8日凌晨1时2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而在从MH370失去联系到马航发布第一份声明期间,马航方面一直未对外发布任何消息,期间7h,马航一直控制MH370失联消息,试图独自搜寻MH370,直到过了飞机预计到达北京的时间,在马航方面搜寻未果后才对外公布MH370失联。

第二阶段:信息初步发布阶段。3月8日上午8时44分马航发布第一份声明后,马方逐步对外发布部分相关信息,甚至刻意隐瞒部分事实,直到3月15日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对外承认,MH370应答系统被人为关闭,军方透露曾监测到不明身份飞机。在这个阶段中,搜索区域错误,搜救工作毫无进展。此阶段,共14个国家、超过25架飞机与直升机和40艘舰船,参与了搜索,根据马方提供的信息,将几乎所有的搜索力量集中在MH370失联前的最后位置的周围。

第三阶段:全面搜索救援阶段。从3月15日马方承认相关事实开始,相关真相逐步浮出水面,根据各种调查结果显示,MH370失联后穿过马来西亚朝西南方向飞行了约4h。在此阶段,全世界共26个国家参与搜救,但由于飞机失联时间太长,已经错过了最佳搜救时机,且搜救区域过大,经过近一个月全面搜救未果后,转而进入了漫长的常规搜索阶段。

2 经验教训

从上述简要介绍的搜救过程可以看出,此次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2.1 信息发布及预警不规范

2.1.1 信息发布不及时,贻误搜救时机

由于缺乏机制约束,在MH370失联的最初几个小时里,马方一直刻意隐瞒消息,贻误了最佳搜救时机,导致了后期搜索行动的被动与盲动。

MH370于1时2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但在MH370失联后的前7h内,马航方面一直没有对外公布失联消息,没有联合各方积极开展搜索,严重贻误了搜救的最佳时机,导致后期的搜索盲目而被动。一方面按飞机载油量和耗油速度计算,马航方面对外公布失联消息时,飞机燃油已经耗尽,即此时飞机已经坠落或者早已坠落,相对于飞机还在飞行中的搜索,此时的搜救难度已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这几个小时中飞机可能朝未知方向飞行很远,造成搜索范围过宽。MH370所携带的油料足以比预定航行时间多飞行2h,即到马航方面公布消息时,飞机可能在失联后又飞行了7h,而在7h中,飞机足以飞行6 000km之多,在飞行过程中如果没有监测,在无法确定航向的情况下,搜索区域将是半径为6 000km的圆形区域,这对于后期搜索极其不利。

2.1.2 信息发布不完整,误导搜救工作

马航公布飞机失联后,在前期搜索过程中,马方出于自身原因的种种考虑,一直没有对外公布完整相关信息,导致在前期的黄金搜救时间里,所有的搜救力量都放在了错误的区域。从马航公布MH370失联消息开始,直至马来西亚总理承认MH370应答系统被人为关闭,军方也表明曾经观测到不明飞机之前,马方对于这些信息一直有所隐瞒,新闻发布过程中不断修订对外发布的信息,误导搜索方向。

虽然马来西亚军方在MH370失联后几个小时内,已经通过雷达数据了解到MH370已经转向飞过马来西亚,但军方一直未对外、也未对马航方面透露信息,这对失联前7d的搜索行动极其不利。在此过程中,共14个国家投入大批力量参与搜索,主要搜索区域全部集中在泰国湾,即马来西亚东北部海域,而这与MH370实际失踪方向完全相反。所以,前7d的搜索工作完全是错误和无用的,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丧失了寻找失联航班的最佳时机。

2.2 救援协调联动机制不规范

2.2.1 救援主体不明确

MH370事故发生后,没有明确的国家或组织依法承担或参与搜救任务,这是导致此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次事故搜救过程中,共有26个国家参与行动,而参与的国家主要是航班所属国、事故发生地和主要乘客所属国。其他国家则出于各种其他原因参与搜救,或者出于国际救援主义精神,又或者出于其他国家意图。目前,并没有一个权威组织或者一个国际公约来组织和规范这种跨国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工作,没有明确的、常备的救援主体实施救援工作,完全凭借相关国家自由加入救援,大大地削减了应急救援效率。

2.2.2 救援力量之间缺乏协调机制

由于没有各国公认的机构组织或法律来规范国际大型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工作,导致在事故处置过程中,各个国家自由行动,互不隶属,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此类国际空难事故搜救区域涉及多个国家,由于没有法律规定和约束搜救国家及行动,参与搜救的国家不具有法定权利和义务,在参与搜救过程中,搜救国家与搜索区域所在国之间难免涉及安全和保密问题,对搜救带来诸多不便。一方面在分配搜索区域时没有较好的协调,极大地耗费搜救力量,往往存在重复搜索或者遗漏搜索的问题,如经常出现两个国家分别发现同一可疑物的报道。另一方面,参与搜索的国家缺乏统一的指挥,各自单独行动,很多资源和信息不能实现共享。

2.2.3 救援力量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参与搜救的各国之间由于缺乏制度约束,所有国家没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因而各国之间各自为战,独立搜索,很难实现信息的沟通和协调。各国共同的搜救行动却更像是各国之间的博弈,参与搜救的国家一边搜索失联航班,一边极力挖掘一切可疑信息和内幕。而马来西亚方面却有所保留地向外提供信息,以引导各国的搜救行动,且马来西亚内部之间也不能实现良好的信息交流,如马来西亚军方曾发现失联航班的一些信号,却不通报马航方面,导致前期搜索将主要力量放在了错误的区域。

2.3 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

2.3.1 预案制定主体不明确

从此次马航失联事件来看,没有任何国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而只有各个国家陆陆续续加入搜救行动的报道。此类国际性公共危机事件,一方面事件发生的概率极低,没有引起世界各国的共同重视,没有国家主动承担义务,制定相关救援预案。另一方面,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定,且事故发生后,应该由哪个国家组织救援,哪些国家参与行动和提供支援,也没有相关明确规定,因此没有国家制定相应预案。

2.3.2 预案演练难实施

即使各国制定了相关预案,由于事件涉及范围广,牵涉国家多,仍然存在预案演练难以落实的问题。一方面各国之间地位平等,相互独立,没有权威组织或国家能够领导各国,很难组织各国开展相关应急预案的演练。另一方面,无论在哪个国家实施演练,该国家必然存在其他国家军队进入该国家的安全和保密问题,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承担演练的组织工作。

2.3.3 预案评估难开展

由于预案难以开展演练,无法验证预案的有效性,很难评估预案的实用性。预案制定后应该进行定期演练与修订,各国通过演练熟悉预案内容,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难以组织各国进行有效的演练,导致无法对预案进行有效的验证和评估,不能对其进行熟悉和完善。

2.4 缺乏应急救援国际公约和机构

此类国际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救援中出现的问题,根本上是由于缺乏国际公约,以规范救援行动的具体事宜,且没有权威的国际机构领导和组织救援工作。MH370失联后,由于没有国际公约要求,马航方面虽然没有对外发布失联消息,但也并未违背任何国际公约或法律,而各国在参与搜救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本国意志自由行动,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搜救工作的实际效果。

3 思考及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的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应对和加强国际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提高应急救援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人道主义救援精神

灾难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享有生存的权利。在进行救援时,各国应该抛弃种族、民族和政治偏见,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作为指导思想,无论哪国发生灾难,无论受灾的是哪国公民,各国都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尽力救援。但同时也应注意,进入他国领土实施应急救援必须得到东道主国家的同意,绝不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来侵犯他国主权。

3.2 制定和完善国际应急救援公约

各国要从根本上重视国际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公约,规范国际公共危机事件应急救援相关机制,有效组织各国共同参与应急救援行动。

制定和完善国际应急救援公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可能扩大缔约国的范围。缔约国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公约作用的发挥。此次搜救MH370行动,共涉及26个国家,只有把这些国家全部纳入国际应急救援公约的范围内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公约的作用,如果只在部分国家间生效,将大大影响公约的实用性。

(2)制定公约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制定国际应急救援公约要尽可能考虑到每一名缔约国的利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给予每一名缔约国发言的机会,充分体现公平公正,而不能仅靠几个在国际上掌握着话语权的发达国家决定整个公约的内容。

(3)增强公约的约束力。如果国际应急救援公约制定后对缔约国没有约束力,无异于一纸空文。公约中可制定一些惩罚性措施,如曝光违约行为、减少经费支持等,增加缔约国的违约成本,保证国际应急救援公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3.3 加强国际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

国际公共危机事件往往破坏性强,救援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若人员不足、物资短缺、装备不精,国际应急救援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国际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是做好国际应急救援工作的重中之重。

(1)加强国际应急救援机构建设。国际应急救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可依托联合国下设的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专业性机构组建相应的空难、海难救助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调度各国的应急救援力量,再在各国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负责人员招募、装备管理等工作,形成一套完整的国际应急救援机构组织体系。

(2)加强国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参与国际应急救援的人员可从各个国家招募,建立国际应急救援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平时严加训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也可直接依托于各国的军队或救援队,选拔出精英,开展相关培训,在遇到国际公共危机事件时及时派出参与救援行动。

(3)加强国际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际应急救援尤其需要重视“器”的作用。以此次马航失联事件为例,为了搜救失联飞机MH370,各救援参与国动用了大量高精尖的搜救装备,如P-3C巡逻机、“雪龙号”考查船、光学地球观测卫星等。没有这些高精尖搜救装备的帮助,搜救人员只能“望洋兴叹”。因此,国际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必须引起各国高度重视,既要努力开发现有军事或民用装备的用途,使之能在国际应急救援行动中发挥作用,又要努力研发应急救援专用设备,使救援行动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

3.4 建立应急救援协调和联动机制

国际应急救援往往涉及多个国家,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各自为政等现象,当前亟需建立一套国际应急救援协调和联动机制。

(1)建立重大灾难全球报警系统。该系统可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4月建立的“重大疫情全球报警系统”的成功经验,将各个机构和网络的人力、技术资源整合,通过制度性协调、合作,对世界突发灾难进行快速确认,做出反应。

(2)建立国际应急救援科学研究合作机制。国际应急救援具有高风险、高难度、高技术含量等特点,在救援前后以及救援过程中都需要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和论证,并及时制定和调整救援方案。该机制致力于搭建各国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平台,起到分享经验、解疑答惑、合力攻坚等作用,最终达到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国际应急救援扫除障碍、指引方向的目的。

(3)建立信息共享和监督机制。可依托国际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机构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数据库,由各国应急救援分支机构及时上传相关信息,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如此能有效避免重复搜救、盲目施救等现象,降低救援成本,促使国际应急救援更加高效和便捷。同时,要引入信息发布监督机制,对于消极怠慢、隐瞒不报甚至恶意编造救援信息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并予以严惩。

3.5 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国际公共危机事件往往是突发性灾难事故,事前很难预测,这对各国临时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况且参与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较多,更增添了救援行动的难度,如果事前没有建立预案和组织演练,到真正开展救援行动时就很可能会进退失据、场面混乱。此次搜救MH370行动说明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明确预案制定主体。国际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机构负责整体预案设计;各国际区域可由一国或多国牵头制定本区域的应急预案,如东亚地区应急预案、环太平洋区域应急预案等;各个国家也应制定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

(2)明确各国的权利与义务。应在预案中明确各国的职责范围、权利义务,有争议的问题尽量在预案制定阶段予以解决,避免真正实施应急救援时权责不明、互相推诿、争功邀名,影响救援行动的正常开展。

(3)定期组织预案演练。预案是否合理、是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要靠实践来检验。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可以及时发现不足、修改完善,增强各国救援队伍的默契度,实际参与救援行动时方能沉着冷静,驾轻就熟。

3.6 加强国际应急救援组织领导

马航MH370救援行动给我们最大的启迪是,在当今社会国际形势日益纷繁、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联合国及其各类国际社会组织,应当加快机构改革步伐,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关全人类生命安全的保障上,切实承担起管理、协调等重大职责,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应对“SARS”和“上海合作组织”反恐协作的机制建设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健全全球国际应急救援组织领导、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国际应急救援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国际应急救援各项规划、公约,募集和管理资金、物资,组织制订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协调全球应急救援行动,督促各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切实履行国际应急救援义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际应急救援效能。

4 结束语

马航MH370失联已成历史,经验教训弥足珍贵。在当今国际化社会中,我们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救援原则,树立“地球村”的合作意识;借鉴各国应急救援管理的成功经验,建立国际应急救援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国际公约;规范应对国际公共危机事件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协调与联动机制以及预案体系建设等,以有效提高国际社会的公共危机事件应急救援能力,为全人类的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托马斯·D·费伦.应急管理操作实务[M].林毓铭,陈玉梅,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闪淳昌,薛澜.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沈荣华,赵鹏,商弘.政府大部制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闪淳昌,周玲,钟开斌.对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考[J].新华文摘,2011(10).

[5]郭其云,赵桂民,夏一雪,等.依托消防部队构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9)829-833.

[6]夏一雪,郭其云.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1):1-10.

上一篇:供电公司工会组织工作标准下一篇:施工员基本考题(青建转正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