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靠谱》有感800字

2024-05-29

读《马克思靠谱》有感800字(共14篇)

篇1:读《马克思靠谱》有感800字

读《马克思靠谱》有感800字

小疯子

之前上政治课,老师推荐的这样一本书——《马克思靠谱》,感觉这个书名很有意思,非常接近90后的用词,最近闲来无事,去图书馆读了读,这一读,深陷其中,实在是一本让人着迷的书。

恰好最近对哲学非常感兴趣,所以带着探讨哲学的兴趣来阅读这样一本书,其实我之前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的,并不是非常深入,读罢此书,感觉马克思的哲学观开始在我的心中遍地生花了。

这是一本写马克思和他的哲学思想的一本书,他的思想随着他的人生阅历也在不断的更新,扬弃,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书中文字毫不晦涩难懂,反倒是非常贴近90后或者新一代的青年们的日常用语,但是作者用深厚的功底把高高在上的哲学拉下来,变成了我们都能了解的概念体系。其中穿插了一些实例来解释名词的意思,这样一结合,让读者很快就能明白,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书。

读罢此书,收获甚多。此书可以说是马克思的一个小小的传记,但是不是很详细,只是摘出来几个要点来写他人生的某个阶段,但是足矣!几个阶段就能让读者了解马克思,崇拜马克思,信仰马克思。马克思这一生,真的是艰难困苦的一生,在生活遭遇中,他丧子,颠沛流离,人生之艰难,可想而知。可是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的妻子一直在支持着他的事业,还有革命朋友恩格斯。

我实在是非常羡慕马克思和恩格斯先生之间的友谊,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两个人三观一致,你懂我,我懂你。学识也能够让他们彼此可以沟通毫无障碍,甚至是一方缺钱,另一方就倾囊相助。两个人可以坐在一起谈论思想,毫不觉得疲惫。我对这样的友情实在是非常羡慕,非常非常羡慕!

学到的除了马克思先生一身的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的浩然正气,还有他的思想理论。通过此书,深入了解了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真谛,感觉这种哲学思想对我人生的道路也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接下来还要进一步掌握运用这些哲学思想。

有的人活着,却早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一直活着。我算是真正明白了这句诗的含义。马克思虽然离开我们百年,但是他却在这百年之中一直活着,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他的思想将延绵万年,永不凋谢!

篇2:读《马克思靠谱》有感800字

把普罗米修斯当做偶像的马克思曾写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万丈豪情,并且他也做到了。马克思先生写了很多到如今都很有研究、借鉴意义的著作,为共产主义的发展打好了铺垫。回顾马克思先生的一生,虽穷困潦倒,却毫不在乎。编者也说,他曾放弃了很多富贵机会,全然为了他的事业。这样的精神是我们敬佩的,亦是赞赏的。

最先对马克思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黑格尔,可当他发现老师的观念有所差错时,他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由此,他走上了独属于他的道路,提出“唯物辩证论”。青出于蓝胜于蓝便是如此。他和他的黄金拍档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这个目标而努力着,到如今已有不菲的成就。可以说,马克思先生事业有成。

除去事业,马克思那温婉的夫人,无私的挚友也令我羡慕无比。夫人出生于富贵人家,却能和马先生四处游荡,忍受温饱未知的痛苦。她不仅是贤内助,也是一个智者。恩格斯说过,夫人有时会提出一些关键疑问,使得马、恩两人茅塞顿开。有这样的夫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马先生与恩格斯的相识就更有趣了。第一次马以“道不同不相谋”拒绝了恩。而在之后的时间里,恩格斯发表的文章使马克思改了观,两人逐渐聊了起来,在发现两人思想高度统一时,两人便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在马克思穷困之时,恩先生慷慨解囊。为了资助马先生,更是回到了自己不愿经营的产业经起商来。除了经济方面有所接济外,在马先生死后,更是把自己的著作放到一边,来完成马先生未完成的著作《资本论》。这样的友情真真令人羡慕。知音难觅,但愿之后我也可以遇到自己的知己,分享趣事,共同做一件有意义的大事。

马先生的理论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相较于国外的资本主义,我们的生活简直不要好太多。我们的百姓能够吃饱,吃好;穿暖,穿好;我们有着完整的法律体系,不会让任何一个罪犯逍遥法外。就拿这疫情来讲,身处社会主义社会的我们,团结一心,控制了病魔。反观那资本主义国家,多少人死于病痛折磨。种种人生实例已经表明: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走向幸福的通道!

篇3:读《马克思靠谱》有感800字

一、马克思对廉价政府的描述

廉价政府的口号是由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提出的,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从根本上是不可能建立廉价政府的, 他通过对巴黎公社经验教训的总结, 提出了自己的廉价政府理论, 为社会主义国家廉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范本。

首先, 廉价政府是机构精简的政府。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公社实现了所有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的廉价政府这一口号。”[1]56巴黎公社为缩减开支, 减轻人民负担, 对各级领导机关进行大刀阔斧的精简, 改组后的全体公职人员仅为1500人, 而此前的第二帝国市政机关的公职人员却多达上万人。“公社要废除征兵制, 要用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而不是靠农民劳动以自肥的公社工作人员来代替吞噬着农民的主要收入的、寄生的司法人员──公证人、法警等等。公社要捣毁这个缠绕在法国农民身上的全部司法蜘蛛网, 即上面伏着吸吮农民血汗的资产阶级蜘蛛──法官和区长──的司法蜘蛛网!”[1]138马克思特别强调剪裁臃肿的政府职能, 政府机构及人数应该减少到执行职能所必要的最低限度, 规模小而效率高。

其次, 廉价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巴黎公社的执政者们从一开始就注意摆正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廉洁自律、奉公守法, 真正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去竭诚为人民服务。公社提醒公职人员:“我们过去是劳动者, 今天仍然是劳动者, 将来也还是劳动者。我们正是因为代表道德反对邪恶, 代表克已奉公反对滥用职权, 代表廉洁清正反对腐化堕落, 所以才取得胜利的。”[2]正如马克思所言:“公社一定会使农民免除血税, 一定会给他们一个廉价政府, 一定会用他们自己选举出来并对他们负责的雇佣的公社官员去代替现今吸吮他们血液的公证人、律师、法警和其他法庭吸血鬼。它一定会使他们免除乡警、宪兵和省长的专横压迫;它一定会用启发他们智慧的学校教师去代替麻痹头脑的传教士。”[1]59为防止公职人员脱离群众, 公社作出了许多明确而严格的规定, 并对敢于违反法令者进行惩处。“公社则建立在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他们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1]139只有人民的政府才会真正为人民服务。

效果是明显的, “公社简直是奇迹般地改变了巴黎的面貌, 第二帝国那个荒淫无度的巴黎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自从1842年2月以来, 巴黎街道第一次变得平安无事, 虽然街道上连一个警察也没有。”[1]63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序言中以自豪的口气告诉人们:“先生们, 你们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请看看巴黎公社吧。”[1]15

再次, 廉价政府是真正节约型的政府。马克思在廉价政府概念中特别强调了政府运行成本和人民税赋负担的最小化, 纳税人能以较少的税负, 廉价得到政府的服务。“公社是以大规模的节约, 不但以政治改造, 而且以经济改革来开始其工作的。”[1]136这些措施可以大规模地节省社会开支, 削减国家机关的费用, 减少浪费现象, 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为人民提供服务。这是真正的廉价的、节约型的政府。

最后, 廉价政府真正廉洁的政府。公社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对公职人员的行为提出了严格的规范, 以防止出现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等不良现象。如规定公社委员不得戴绶带骑马闲逛;不得乘坐豪华的车辆;禁止军官穿着炫耀自己身份华丽的服装;禁止利用职权无偿居住高等房间;禁止军官觊觎高官显职、靡费公物等等。“公社制度将把靠社会供养而又阻碍社会自由发展的寄生赘瘤───‘国家’迄今所吞食的一切力量归还给社会机体。”[1]55公社是担负社会职能的公仆, 是为公社里的人民服务的, 本身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 它从根本上消除了国家机关和政府官员对民众财富的侵吞。

二、民主是廉价政府实现的前提

在马克思看来, 要实现廉价政府的伟大理想, 就必须将政府公职人员由社会的主人变成人民的公仆, 这就离不开以普选制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他认为只有将普选权归还给人民, 行政权和立法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他说:“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1]56马克思主张直接的民主模式, 主张广泛的参与, 而不是把公民的权利交给某个集团去天然代表。马克思的直接民主的主张是建立在广泛自治的思想基础上的, 是真正的民主。

第一、公社代表由普选产生, 为人民服务。马克思指出:“巴黎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1]56这就要求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彻底贯彻无产阶级的民主原则, 由人民选择自己的公仆。马克思还指出“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 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 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1]53在马克思看来, “普选制不是为了每三年或六年决定一次, 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代表和压迫人民, 而是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13]55

第二、干部任用方面也实行普选制。要使政府及政府官员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一定离不开自由的、公正的选举, 即由人民自由选择管理自己国家的官员。马克思非常清楚这一民主政治的常识, 也同样把普选看作是民主政治的最重要形式。他提出工人阶级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后, “社会公职不会再是中央政府赏赐给它的爪牙的私有财产。”[1]185应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旧政府机构的合理职能交给社会的负责任的公仆, 公社是无产阶级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形式, 也是无产阶级政府行政人事管理的价值取向。而政府应执行的合理职能, 则不是由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机构, 而是由社会本身的负责任的勤务员来执行。

马克思特别关注到法官, 他指出在专制时代, “法官已失去其表面的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只是他们用来掩盖自己向历届政府卑鄙谄媚的假面具, 而他们对于这些政府是依次宣誓效忠, 然后依次背叛的。”[1]54到巴黎公社的时候, 法官“也如社会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 他们今后应该由选举产生, 对选民负责, 并且可以撤换。”[1]54

第三、公职人员对选民负责, 加强民主监督。公社规定, 公社委员必须经常回原选区汇报自己的工作, 听取选民意见, 回答问题, 宣传公社的方针政策, 向上反映选民的要求。选民对其工作可以随时提出批评, 进行评价, 如对其工作不满, 可以建议将其撤换。为防止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 巴黎公社“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 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1]14“因为这些职位应由公社的官吏执行, 因而总是处于切实的监督之下。”[1]185这样从制度上使公职人员只有清正廉洁、维护人民的利益, 才能得到广大选民的信任和拥护。

第四、废除特权和高薪制。

公社取消了公职人员的一切特权, 以免形成新的贵族阶层。“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职务──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 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1]135公社还通过了关于禁止兼职兼薪的法令。马克思指出:“这个庞大的政府机器, 像蟒蛇一样地用常备军、等级制的官僚、驯顺的警察、僧侣、卑贱的法官把现实社会肌体从四面八方缠绕起来。”[1]181这个官僚政府“拥有令人倾心的官职、金钱和权势”, [1]51“这些机关, 而其中主要的是国家政权, 为了追求自己特殊利益, 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1]13它成了培植官僚资产阶级的温床, 成了少数官僚阶层无耻掠夺国家资源的最佳场所。同时, 这个官僚政府也成了资产阶级赏赐给官僚阶层的特殊“财富”。

公社成立伊始, 就针对旧政府高薪制带来的种种弊端, 采取坚决措施予以废除。“从公社委员起, 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 都应当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1]53“他们所得的报酬只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的收入, 每月12英镑。最高薪金每年也不超过290英镑;根据一位科学界权威赫青黎教授的估计, 这种薪金只略高于伦敦国民教育局秘书工资的五分之一。所谓国家事务的神秘性和特殊性这一整套骗局被公社一扫而尽。”[1]134委员们表示, 他们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而是为了革命的需要, 来做人民的公仆的。

三、民主是廉价政府的有力保证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 一旦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到个人手里, 而人民群众又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慢慢地公仆就会凌驾于群众的之上。于是政府机构变得构臃肿、效率低下, 公职人员变成人民的主人, 奢侈浪费、贪污腐化, 各式各样的潜规则大行其道。这时候, 行政成本必将大大增加, 巨额开支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规律。”[3]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有监督的权力则很少出现腐败。为了根除这种状况, 必须把国家置子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 从制度上保证廉价政府的实现。无产阶级的民主并不仅仅意味着用民主手段成立政权, 更深层次的内容就是由人民参政议政, 享有对公职人员监督的的权利。

巴黎公社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实行彻底的民主制, 规定一切公职人员都要由人民、监督和罢免。马克思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他说“彻底清除了国家等级制, 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 以真正的负责制来代替虚伪的负责制, 因为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1]134在马克思看来, 只有真正由人民选举产生, 受人民监督, 并随时可以撤换的政府, 才是人民自己的政府。一旦将公职人员置于大众的监督之下, 发挥公民政治参与的监督功能, 各式各样的潜规则便无所遁形, 才能消除政治肌体中的各种顽疾。马克思说“……把适当的人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去, 即使有时会犯错误, 也总能很快就纠正过来。”[1]55只有充分让老百姓来监督政府和官员, 才能使官员成为人民的公仆, 才能保证廉价政府的真正实现。

因为实现了真正的民主, 就从制度上决定了政府机构和官员的数量不可能过于庞大, 就可以减少财政支出;政府职能有限, 只做自己该做的事, 就可以减少政府因行使不必要的职能而付出的成本, 达到节约的目的。由于官员的命运掌握在人民的手中, 跑官卖官便没有用了, 因为上司决定不了他们的命运。那些贪污腐化、滥用职权、大吃大喝、公费旅游、包养情人等等顽疾也容易解决了, 这些行为很难逃得过人民的眼睛, 胆敢以身试法者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美国学者艾莫生曾经尖锐地指出:“政府所作的坏事、所参与的邪恶的事情, 大部分是秘密干的……倘如事先让公众知道并交付讨论, 它们大概不会发生, 所以, 我们要从一切事情都应该公开而不应该保密这一前提出发, 然后才有必要产生某些例外。”[4]把监督的权力交给了人民,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自发防范腐败, 这比反贪机关的效果还要好。广大公职人员在公众的监督下, 只能踏踏实实地为普通民众服务, 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人民广泛的社会监督是消除腐败现象, 维护廉价政府的有力保障。

备受马克思赞赏的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和罢免制, 可以有效地纯洁干部队伍, 让公共权力掌握在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手中, 用最少的成本为人民提供好的服务。民主是廉价政府的基石, 只有真正实现了民主, 才能实现人们梦寐以求的廉价政府。因此, 重温马克思建设廉价政府的伟大理论,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巴黎公社》, 人民出版社, 1971。

[2]罗新璋:《巴黎公社公告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8:137。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商务印书馆, 1987, 第64页。

篇4:读《马克思传》有感

看到这部书,触景生情。我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年,也读了很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摘录了大量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图片,当时我也有过编写马克思传的念头。后来,我读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写马克思这样的人必须承担重大的责任”,我想,这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自知能力不够,难于承担这个责任,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也正是我要向萧教授好好学习的方面。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一百八十周年,萧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在这个时候出版,是对这位“千年伟人”马克思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的生平业绩和伟大品格中吸收智慧和力量。

2008年又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这是中国历史上惠民最多的一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最成功的改革。这次改革的成功,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在全国人民热烈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出版,对我们学习和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经济危机的征兆频繁出现,并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这一事实,宣告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破产。与此相反,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又骤然热销,据《环球时报》2008年11月12日的报道,2008年《资本论》在德国柏林的销售量是前一年的3倍、1990年的100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曾经有人瞧不起这部经典著作的意义,认为《资本论》所做的分析已经过时,甚至认为改革必须摆脱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阻挠彻底改革的“绳索”。而现在,西方人都重新研究《资本论》,难道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可以不要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了吗?

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与众不同,它的特色鲜明:第一,它是一部革命传记。以马克思的革命生涯为主线,该书共有13章,按革命实践的先后顺序排列,根据实践的发展,阐述革命理论。第二,在革命理论中突出经济理论。该书的第八章、第九章用10万字的篇幅介绍《资本论》的三部手稿和《资本论》第1—4卷的基本内容。第三,用通俗的形式介绍深奥的理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初学的读者往往感到不易理解,而萧教授采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独特的叙述方式,使复杂的理论问题深入浅出。因此,我建议想读马克思著作的读者,不妨先读萧教授的《马克思传》。

篇5:读《马克思靠谱》一书有感

孙菲菲

《马克思靠谱》一书描述了真实的、彩色的、依然“活”着的马克思。通篇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给老马穿上新潮的衣服穿越到了现代,用时下流行的语言、诙谐幽默的文字,轻松的笔触、独特的视角,透视了一位3D版的马克思。

两个世纪过去了,但马克思主义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依然对现实有着解释与指导力量,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马克思靠谱!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他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他17岁时曾写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万丈豪情,有人质疑这不过是高调,他却用尽一生将高调诠释成高尚。他20多岁时本可轻松地成为犹太拉比或普鲁士知名律师,一生优越舒坦,但他却毅然决然地与家族既定路线决裂,选择了一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荆棘之路。他精神生活丰盛高贵,物质生活却愁云惨淡,为了人类解放事业,他耗尽了生命,疏散了家财,同时也牺牲了家族生活的安宁,但他不为钱、不为权,为了信仰一往无前,而且从未怀疑过。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他对理论知识的孜孜以求。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博览群书,少年时就自学英语和意大利语,翻译名著。对他来说,追求知识和真理,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在后来四十年的流亡生活中他仍坚持大量的阅读与认真的思考。除了撰写《资本论》,他还写下了《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很多著作。他刻苦钻研,他曾说“一篇文章过四个星期之后再来看,如果找不出什么错误的话,那说明我没有进步,这篇文章也就没有发表的必要了”.晚年的马克思仍笔耕不辍,为了计算剩余价值和利润率的关系,自学了数学,撰写了一部《数学手稿》;为了研究东方问题,自学了俄语,还研究人类学、历史学,阅读了大量著作,撰写了200万字的笔记……他从未停止创作和研究,而是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终其一生。

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他对职业尊严的高尚追求。说到马克思的择业观,有这样一句话就能高度概括:“马克思一生没有光鲜的职业,但却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他不是没有升官发财的机会,但他的初心就是为穷人说话、为人民战斗,宁肯穷困潦倒也绝不向权贵低头。在马克思身上,我看到了“不忘初心”最完美、最生动的诠释,用一生的时间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且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靠谱》一书是马克思第一次以流行文化的方式与新时代深情相遇,RAP神曲《马克思是个九零后》也源于此,正如歌词中写到“像叶孤舟行在山丘,那样的为真理争斗,像他一样嫉恶如仇,像他一样不屑权谋”.谨此分享,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篇6:马克思靠谱读后感800字

读这本书,不会觉得枯燥,不会觉得无聊,不会觉得是学术说教,而是“亲其师,信其道”。

读这本书,你的思绪会在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穿越在马克思那个时代,你会感受到他的独特的个人魅力与能量,你会被深深吸引,于是崇拜也油然而生。

在书里你发现,字里行间是与我们的现代生活如此贴近,作者利用漫画、互动、朋友圈一一动态展现了马克思及他的亲友身上发生的内外环境,动感元素十足。这些不正就是我们现今生活所特有的事物吗?但放在书中,却让书中的人物变得鲜活起来,书中的社会时代描写成了脑海里一幕幕具体的场景,一切就如同观影,直观而又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书里,年轻的马克思也会思想叛逆,而最终从叛逆青年到超级学霸的经历着实令人惊叹;曾经因为酒后打架决斗,被学校关24小时监禁;给白富美燕妮写情诗等等,这些都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伟人的日常往事,可见,伟人跟我们平凡人没什么区别,马克思也是一个平凡的、普通的人。

书中令我最难忘、感动的的有几点:

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伟大的友谊。两人的友谊不似我们常见的那种酒肉朋友之间的所谓的“兄弟情谊”,而是真正的.同志之间的革命友谊、并肩战斗的友谊,他们之间的友谊绝不以利益为纽带,是谋求共同理想,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友谊。他们的友谊,诠释了友谊的真谛。伟人的胸怀铸就了伟大革命事业的成功和理论成果的辉煌,也成为我们今天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个一名思想先进的大学生,继承和发扬这样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本人放在心中的重要任务。

二是在品读本书时,我深刻地领会了当时鲜活的马克思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坚忍不拔的历史担当。马克思的著作是具有科学性、规律性和革命性的,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思想的同时,更是感叹马克思的伟大。他将全人类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用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马克思正是将自己年轻时的“高调”依靠坚定的信念发展成了无人能及的“高尚”,这便是根正苗红的我们需要借鉴学习的地方。

篇7:读《马克思靠谱》有感800字

1月末读完《马克思靠谱》。平时在机关里,就常常耳闻领导、同事们推荐该书。第一次了解它是在209月马克思靠谱进高校讲座(内民大专场),讲座上钟君部长的发言生动而有深度,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

而且,我在研究生期间所修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该书自然而然地被我列入了必读书目。故而,在部里开展赠书活动之前,我就按捺不住,自己买了一本。读罢此书,收益颇丰。它对枯燥教条的政治课本进行了扬弃,它以平易近人的语言、翔实的内容,让我们了解马克思,了解我们身处的世界。

不得不说,它弥补和巩固了我在专业学习中曾经一知半解的知识点,增益了我对祖国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在一次机关党支部的党课上,我把该书中关于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部分梳理出来,与自己的观点相结合,做了一次简短的党课发言。这次发言获得了领导的肯定,这使我大受鼓舞。《马克思靠谱》,真的十分靠谱~

篇8:马克思靠谱读后感600字

如果马克思也有朋友圈,圈里都会有谁呢?他们会发些什么呢?看了《马克思靠谱》第三集《马克思的朋友圈》,不禁要为节目的奇思妙想和时尚创意点赞!

大型电视读书节目《开卷有理》第一季《马克思靠谱》,在国内首次尝试以流行文化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这种尝试既靠谱,又叫好,堪称有趣味,有营养,有品质的“三好”节目!

“一好”在于通过话语体系的流行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主创人员的年轻化,使节目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大胆启用80后和90后年轻人作为节目内容创作的主要人员,用年轻人的视角向社会展现一个青春的马克思。主创人员都是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的博士,既有相对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同时又了解青年学生对马克思的“盲点”所在,这就保证了节目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二好”在于围绕青年成长的需求,科学真理的探求,理想信念的追求,使节目内容营养丰富、实用性强。节目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立体化解读,既讲来源,又讲发展,既讲理论,又讲实践,既是理论内容的宣讲,又是理论探求的方法;“三好”在于坚持将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相结合,使节目服务现实,导向性强。

篇9:马克思靠谱读后感1000字

怀着一颗好奇心,我翻开这本书,一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里上来不说如何他伟大而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青年马克思的叛逆心理,说的就是谁的青春不迷茫呢,马克思年轻时和我们一样,也曾年轻气盛,喝酒决斗,虚度光阴。我们这代年轻人不说喝酒决斗,虚度光阴总是正中下怀,熬着夜迟迟不肯睡去,抱着手机一遍又一遍的翻看,微博、抖音、连续剧。

但是马克思醒悟之后俨然成为一个超级学霸,自学英语和意大利语,翻译了提出名著“塔西佗陷阱”的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和奥维迪乌思的《哀歌》等名著,甚至还想建立一个法哲学体系。虽然有外因的影响,但更多是对知识的渴求和他心中的青春理想。很多年轻人离经叛道被人形容为“坏”,分为两种,一种是放弃青春理想的自我放逐和堕落;另一种则是怀揣理想,但面对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理想一时难以实现,又想不通而形成的叛逆和发泄。马克思的“坏”,看似离经叛道,实则理想坚定。所以无论现实怎样我们最不能放弃的就是自己,最不能放弃的是理想,找到实现理想的道路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马克思写过《青年在选择职业是的考虑》核心观点是“尊严”二字,是自己选择的有创造性劳动的为人类幸福做出努力的工作。不由使我想到我们铁路人的各个工种,我们的工作是机械的重复劳动吗?原来我也认为我们只是机械的重复劳动,但马克思的观点里又是不排斥重复劳动的,它的真实含义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规律,从而创新。中国古人讲究七种境界,奴、徒、工、匠、师、家、圣,同样的工作不同的境界,与其理论暗合,又与我们铁路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相一致。我们的工作普通,一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马克思主义不仅可以为个人的发展指明方向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我们都能亲身感受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的“中国奇迹”。我们铁路总里程是世界之最,我们电气化铁路里程是世界之最,我们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这是中国的速度,这是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用一个一个五年计划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当下无论是我们铁路的跨越式、通信行业的弯道超车、国家在中美“贸易战”中岿然不动,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制度优越性和道路优越性。

篇10:读《马克思靠谱》有感800字

作为一个90后,马克思的名字当然毫不陌生,但我对他的了解不太多,只知道他是一个额头宽宽、眼神清澈、留着浓密长胡子的外国老头,写了一本复杂深奥但极具价值的书——《资本论》,还琢磨出了一套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许多90后和我一样觉得云里雾里,不知其解。但也有很多懂他的人,并深入学习、灵活运用他的这套“魔法理论”拯救了太多太多苦难的人们。他对于社会主义的构想在今天仍影响着许多国家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他的伟大不言而喻,但可能正是因为这种伟大,我们总是以瞻仰的角度去了解他,仿佛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不久前,有同事推荐我看《马克思靠谱》这本书,本以为这又会是一本枯燥而又理论化的书籍,但从翻开它的第一页起,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因为,这本书里通篇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给马爷爷穿上新潮的衣服,化妆打扮一番穿越到了现代,用时下流行的语言、诙谐幽默的文字、轻松的笔触、独特的视角,透视了一位3D版的马克思,让我认识到了一个全新的如朋友般的马克思,真实且充满色彩感。

年轻的马克思原来也和我们一样有着激情昂扬、叛逆任性的青春岁月。那年,其貌不扬的小马凭借着自己才华横溢的独特魅力追到了白富美燕妮,可见他也是个“撩妹高手”呢!大家都不看好这段感情,的确,小马一生穷困潦倒,一辈子都在研究钱,却最缺钱。他们曾有过七个孩子因为贫穷夭折了四个,但就是这样的情况,燕妮作为家中女主人公没有因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而愤然离去,反而是在马克思背后全力支持。也许他们的爱情少了如今韩剧中你侬我侬的浪漫气息,却在革命考验中温暖燃烧,完美的向世人阐释了“最好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他们挡开世人的流言蜚语、也挡开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离不弃,相互扶持走过一生。相较于如今一些浮躁、随意的现代婚恋观,小马夫妇绝对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还提到了小马的朋友圈,说到这,必须要提一下小马最好的哥们——恩格斯,他俩一共合作了四十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这份伟大的友谊深沉而厚重。恩格斯为了好友专心研究而不受生活琐碎的羁绊,无奈之下,不惜沾染铜臭,重新当起资本家挣钱养活小马一家。小马除了经常感激就是下决心写出更好的文章,不辜负好友的心意。小马的真诚坦率,小恩的宽宏大度,让他俩的友谊无比坚固。不得不感叹:一生中得此知己足矣!

17岁的小马曾高调写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伟大志向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至此开始,他一生不为了钱、不为了权,为了这个信仰一往无前。追寻梦想的过程中他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他把高调唱成了高尚,直到彼时叛逆青春的少年成为一位伟大的千年思想大家,为全世界指明方向。这份坚持让我们感动敬佩之余,更多的是向其致敬,向其学习!

篇11:读《边城》有感800字

撩一开清晨的薄雾,支一叶偏舟循着酉水,来到那个叫作茶峒的一隅。在小桥流水人家里,凝视翠翠澄澈的眼眸,看着她在爷爷的关一爱一下一日一日地长大,循着她眼前的那条河的极尽,陪伴她苦苦等待傩送的身影,安托她孤独的内心……有一天翠翠会老去,有一天茶峒或许也会随风而逝,但那纯真的淳朴将定格永远,在唇齿间呢喃,轻轻吟唱……

午后,一陽一光正好,沏一杯花茶,氤氲在书香里,依稀看见同茶峒一样的,我的故乡……

“时间开始打盹了”村里的二娃子手里敲打着木梆子,头上戴着一顶狗皮帽子,脚上套着破棉布鞋,趿拉着,嘴里呼出的白气也像时间一般,冻结了,暖一陽一缓缓升起,渐渐融化冻结的时光,只听得“呲啦”一声,像是冰层断裂。噢, 不,这是雪白年糕放入锅中煎成金黄年糕的预响。等等,融化了时光,释放了多少能量。

跨过门槛,口中还 咀嚼着汤圆的味道,便看见对院的爷爷拖着“吱吱呀呀”的老自行车消失在拐角处,我赶忙跑了赶上去,踏出大门,无意间瞥见那乱糟糟的鸡窝里,有一个那样可一爱一的小生命存在——肉粉粉的小鸡蛋!我朝两边飞快地望了望,大人们都在各家各户里张罗着,小孩儿呢,也大多在田野那些地儿。我赶紧转了方向,屁颠屁颠跑过去,踮起脚,伸长了手臂,使出吃一奶一的那股劲仍是够不着。但我依稀能感受得到鸡蛋的一温一热。突然,身后似乎有谁把我抱了起来,传来憨厚的笑声,“拿去吧拿去吧,我们家这小母鸡生的第一个儿,就给你吧。”够着了蛋,赶忙揣进兜里,用手捂着,腼腆地向那大伯笑笑,一溜烟又不知道跑到哪去了。

一路上家家户户的院子里似乎都摆着一个大木桶,上面盛放着被木盖子压着的还 未成型的豆腐,各种香气夹杂而来,香肠咸肉的风味,豆腐的清香,炖汤作煲的浓郁,弥漫在整个村子里。跑着跑着,隐隐约约,就跑到了傍晚。袅袅炊烟升起,映衬那抹斜一陽一。不用呼唤,我便乖乖地知道该回家了,我嗅着炊烟,心里顿时安稳下来。

二娃子又敲响木梆子,渐行渐远……

篇12:读史记有感800字

读史使人明智。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江山辈有人才出,我们也要“以人为镜”,从伟人身上汲取经验和教训。读史还能使人的素养更加高尚,使人的胸襟更加宽广,使人的眼界更加开阔。在这里,让我们一同步入历史的神圣殿堂,走进《史记故事》这本书,共同领略时间留下的沧桑往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分五个部分——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表”排列大事、以“书”述典章制度。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我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了王侯将相的命运浮沉。纣王的酒池肉林、暴虐无度,使商朝走向了灭亡;而勾践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使他最终成就霸业。

我敬孔子,憎纣王,悲韩信,叹屈原。最佩服的还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朝是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暴虐的时代。秦始皇嬴政这千古一帝的名号并不是浪得虚名,他不但统一了六国,还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辙,为中国之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在这些伟大功绩的背后,是不计其数的生命,“焚书坑儒”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除了秦始皇之外,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还有“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这个人物的一生实在可谓是“大起大落”。所谓“大起”,指的是公元前2,项羽起兵反秦,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了分封十八位诸侯王的“西楚霸王”;所谓“大落”,指的是公元前2,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身亡。虽未称帝,却权同皇帝;虽未善终,却谱写了一段不朽的神话。

篇13:读红日有感800字

书中沈振新、刘胜、石东根等人物性格丰富,作者背景描写上也很生动,能把山水写得像真的一样,山东的风景和风俗作者都很熟悉,能把山东的特点写得清清楚楚。

小说一开始,就写了逆境中的沈振新:涟水战役失力,苏国英团长牺牲‘‘食无味,夜难眠,心被尖细而锐利的鼠牙咬着”,特别是敌军七十四师的嚣张气焰,更使他激愤痛恨.然而他相信‘‘革命是一定要成功的,战争是一定要胜利的.”夜审张小甫,充分表现了他对革命的忠诚和对敌人的憎恨.

军长沈振新在于战场,他的深谋远虑;在于平时,他的平易近人;在于原则,他的严肃认真,这些都无时无刻地打动着我地心灵。例如,在开篇中,涟水战役中,沈振新得部队打了败仗,战士们走散了,可二排六班的秦守本却误走误撞地沈振新的军部本想会被军长批一顿,可沈振新不但没发脾气反而和蔼可亲地向秦守本寻问了情况还派人把秦守本送回自己的队伍。正是他这种平易近人,关爱将士,才赢得了最后战争的胜利.

还有一次沈振新的部队打了个大胜仗,尤其是二排则更为战果丰富。从排长到士兵,大家都异常高兴,排长石东根则更是被胜利冲昏了头:一天,他穿起缴获的国民党军官服骑上国民党军官的战马,四处威风去了,此刻竟连军长的叫声也没听到。最后也就因此事而被军长“罚”写了一篇战斗总结。从这点来看,我们又不得不说沈军长的确是一位非常严厉的军长。

这仅仅是《红日》战斗英雄中的一角,但却反映了每个战士的共性,就是一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嫉恶如仇,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从而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英雄战歌!

篇14:读活法有感800字

即便我不去联系几个月前发生的事,仍旧会忍不住追问,正好看到稻盛和夫这本书,自然重新想到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又在以什么身份来回答或面对这一问题。人至中年,猝不及防地离去,在告别的仪式上,我不禁去想他或者他的过世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此匆忙地退场,令人惋惜之处何在。连日来,我想到的是找到这种令人悲伤之处,不为抚慰、不为解除,仅仅一种清晰的把握也是好的吧。我想这种查找或把握至少能厘清生活的混乱。

翻开《活法》一书的序言,赫然写着:“混乱时代中追寻人生的意义”,生活周围的混乱似乎伸手可触,混乱生活中如何追寻人生的意义,书中给出了佛教意味的回答,“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这意味着将人生比作一场修行,又将修行后的美好与崇高放在死亡面前去称量,而每日唯有极度认真与精进。这一理念的得来,似乎源于作者四十多年前第一次聆听松下幸之助的讲演:当松下先生谈到“水库式经营”时,面对怎样才能做到的诘问,“他温和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沉默片刻,他便自言自语道:‘那方法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但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这么想。’”作者“受到似乎像电流击穿身体似的大冲击,既茫然若失又惊叹不已”,从中突然觉察到一种义无反顾的使命感:必须如此,为什么要如此呢,必须如此。这一义无反顾的必然性,瞬间改变了混乱的意义,具有了一项不得不的使命,甚至有了悲壮的意味,即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一生之中,你在何时何地,因由何故领悟这一悲壮的不容置疑呢,又如何在这一领悟之后,开始认真、精进地审视这一混乱、虚无的生活呢。生活是一种夹杂着各种莫名愉悦和焦虑不安的混合物,青春时你可以用混乱、疯狗、两可、或者说虚无主义来描述它,但你走到了生命的某一年龄接受到不容置疑的领悟,或领受一种使命时,这混乱便应该结束了。打个比方来说,这或许像面对一个重物,你无可奈何或不容推却地伸手去接住它,便唯有绷紧臂膀的肌肉咬紧牙关承担这一重量,不是去问为什么,没有为什么,这种使命终会在某个午后惊醒你,填充满你的整个胸腔,没有为什么。

上一篇:入党申请书的基本书写格式和内容下一篇: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