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2024-04-24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共8篇)

篇1: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摘 要:向农村基层选派大学生村官是党和国家应对新时期新形势新变化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和法制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各地顺应服务科学发展需要,努力把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律,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已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大学生村官;作用

基金项目: 2013年度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课题(项目编号:13LKT46)及淮海工学院2014年党建暨思政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对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村官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新鲜血液和重要生力军。大学生村官如何拓宽视野、自觉态度,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发挥作用,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大实践课题。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作出过多次指示,各级党委加强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中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规定,大学生村官到村后一般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等其他村“两委”职务。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后能和村民快速的融入到一起和农民打成一片,只要大学生村官真正的将全身心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熔炉中,群众是非常认可大学生村官这一角色的。

1.大学生村官多元职业价值取向和从业动机,为基层党政储备高素质人才。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村官是一个发展的力量,是可贵的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大学生村官都有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理想追求,实现大学生村官青春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决心。有调研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是为体现个人价值才选择这个职位,想为家乡做点贡献,为农民做点事情;只有小部分大学生认为选择大学生村官是因为工作不好找,先就业和工资待遇不错。因此,大学生村官计划还是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并且确实能够最大的体现自身的价值,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理性选择和感性顺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骨干力量。大学生村官年轻,有知识、有激情、有闯劲,政治素养高,为民服务意识强烈。正成长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一支受基层干部群众普遍欢迎的新生力量。从政治面貌看,大学生村官加入了中共党员的比例非常大,表明大学生村官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愿望非常强烈,是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队伍。大学生村官利用所学知识和专业特长,主动为基层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从原来的怀疑、不信任到现在的普遍认可,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要求,从原来的可有可无到现在的重要依靠。

3.个性化培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大学生村官在村社一线得到锻炼提高,成为各行各业的新鲜血液。许多大学生村官反映,经过在农村几年的摸爬滚打,经历了从象牙塔到农村基层、从天之骄子到农村知识青年、从握笔杆子到拿锄头、从大学生到小村官的转变,思想日趋成熟,能力不断提升,意志得到锤炼,敬业精神明显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群众感情更加深厚,一大批优秀村官成长为农村基层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村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被选举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也得到了积极实践。各地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选拔力度,一大批优秀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乡镇领导干部。

4.拓宽渠道,为有志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中组部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主线,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通知》、《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等13个文件,协调中宣部、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十多个部门参与,形成工作合力。各地按照中央文件要求普遍出台了大学生村官选聘录用、管理考核、教育培训、培养使用、期满流动等配套制度规定,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基本形成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工作机制。大学生村官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全国各地有序开展,大学生村官问题也成为了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和社会积极配合,共同探索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新思路。

1.价值取向错位,自我定位不准。一是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没有真正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理解,认为仅仅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到位,更多地是作为一项事务性工作来抓。二是认为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只是镀镀金,待不住也待不长,非长远之计,不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交任务,管理和服务也不到位。三是担心这支队伍将来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成为包袱,存在被动应付思想,甚至不敢选或者尽量少选。

2.知识结构不合理,影响工作能力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构成方面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类,理论上在农村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农学专业仅有少部分,其他如理学和工学等自然学科类专业总的构成比例也比较低。有大学生村官表示,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岗位要求不相适应。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农村所需的农业技术、农村村务和农村组织建设等基本知识比较欠缺。因此,在大学生村官工作过程中要多开展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履职能力。

3.综合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基层工作缺地气。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尽管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和基层的热情很高,但下到基层下到农村后,仍然会受到一些限制。很多的大学生村官直接从学校迈入社会,就下到人际关系和问题矛盾都错综复杂的农村,对村内的工作环境、风土民情都缺乏了解,人生地不熟,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无法顺利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到村具体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大学生村官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不足。大学生村官是直接从校门跨进了农门,没有经过磨练缺乏足够的社会生活经验,使得在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建议

大学生村官政策对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推广大学生村官政策,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并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学生到村任职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也是这一政策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1.树立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思想。一些地方存在认识不到位、不统一问题,是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原因。而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应提高思想认识,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大学生村官自身的认识,大学生村官不是官,也不是作为成为国家公务员的跳板,大学生村官就是全心全意为广大老百姓服务、深入基层彻底摸清村情民意、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为村居办实事、知识引领带领创业致富的生力军和先行者;另一方面是乡镇党委书记和村社党组织书记。这部分人承担着具体培养、管理、帮带大学生村官的职责,他们的思想认识直接决定着中央精神要求的落实和大学生村官的成长。

2.规范岗位职责。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要确保大学生村官有事可干、得到锻炼,必须根据不同的阶段相应明确工作职责。在三年的聘期中,第一年重点是了解熟悉农村基层工作,实现角色转变。如整理一套涉农政策,走访一遍全村农户,建立一套村情档案,形成一份调研报告,提出一条发展建议,学会不门实用技术,等等。第二年重点是全面参与村里工作,提升能力素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参与调处矛盾纠纷,代理村民办事等。第三年重点是负责村里一方面或多方面工作,发挥带头引领作用。

3.严格管理考核。针对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制度。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在聘期内,乡镇不得长期截留,县级以上部门不得借调使用。基层调研建议,可由县级组织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集中性工作和到信访、拆迁、综治等岗位锻炼,但一年内累计不超过两个月。二是用好考核这根指挥棒。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量化积分考核办法,提高群众满意度在考核中的分值比重;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考录公务员,采取考试加考核方式确定总成绩,考核权重不低于50%,树立起注重实干、群众公认的良好导向,避免“埋头工作的人由于顾不上复习考试吃亏”的现象。三是完善退出制度。鼓励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主要是希望一些优秀的、有发展前途的继续在农村锻炼成长,将来进行重点培养,而不是把一些工作平平、表现一般、找不到其他出路的全部续聘留村。

4.完善配套保障措施。根据大学生村官工作实行以来的实际情况和基层同志以及大学生村官的建议,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为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工作和成长创造了条件。一是健全完善服务期满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的机制。按照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党政干部培养链中的年轻干部以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的目标,建议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留村任职,进入公务员队伍,进入事业单位,进入企业、社会组织,自主创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深造。二是逐步改善待遇条件。在落实各项补贴待遇的基础上,建立工作生活补贴正常增长机制。明确服务期满后当选村“两委”主要干部、继续留村工作的,报酬按照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与本地同级村干部补贴之和的标准发放,同时享受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考录公务员、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等政策。三是为长期担任村“两委”主要干部的大学生村官解决事业编制。规定连续在村服务三个聘期、担任村“两委”副职以上职务、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可转为乡镇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根据需要仍可留存工作。五是鼓励各地探索完善其他激励保障政策。比如按照法律规定给自愿留存的大学生村官落实分地、组织优秀大学生村官境外培训、解决大学生村官“专项事业编制”等政策措施,可由地方结合实际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国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本质内涵与建设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7).[2]李凌,李亮.深入思考: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几个关键 [J].共产党员,2013(2).[3]肖纯柏.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实现途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05-01

[4]殷殷.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以苏北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8(6).[5]王文举,范合君.北京市“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基层组织中的作用[J].北京社会科学,2008(12).作者简介

佟瑛(1977-),男,河北玉田人,淮海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基层组织建设、大学生村官研究。

篇2: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一、大学生村官在贯彻群众路线和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一)大学生村官要实现要转变。从学生到同志的转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在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意味着我要深入基层和实践中去,要利用所学知识使担负的工作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要从学生时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到田间地头和村民们闲话家常,要注意与村支两委成员以及村民关系的融洽。没有融洽的关系,就不能真正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就得不到大家的支持,自己的创新和点子就会没有施展的平台,也就失去发展的根基。要做好心理的转变,工作伊始,即便是我们之前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你面对现实环境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会引发我们的失落感,影响我们的工作情绪。要积极调整心态。农村条件虽然相对艰苦,但农村工作

是一项光荣的事业。适应并利用好相对艰苦的条件,不仅是对自己素质和能力的一种磨练,更是人生难得的一笔财富。

(二)加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学习之中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虚心向领导学习,领导在农村工作数年,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处理工作中都显得柔韧有余,要经常的和他们进行沟通,有不懂的东西要及时的发问,从不熟悉到熟悉,再到信任,村干部都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人。多向领导汇报,多与同事交流,多与群众接触交往,加强上下沟通,密切左右配合,才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对待任何问题要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多下基层去摸清实际情况,倾听群众的真实心声,才能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形成推动不断发展的合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三)想要做好工作,就需要用心认真和肯干的思路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要服务人民、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要体贴群众,知道群众所想,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法。我村经济力量薄弱,农业生产设施相对落后,我村属于经济建设村,有的村民有自己的产业,是生产粉条的专业村子,但是由于生产力低下,并且都是零散的生产,且经济效益低下,我们的村子还是生产韭菜的村子,全村有一半以上的地都种植了韭菜,要对村上的事情知道的比较详细比较好。要了解农村人的艰辛,能设身处地的为村民着想,能用更实在的语言与村民们交谈,用踏实的行动参与各项工作。农村的人际关系相当的复杂,在不碰触利益的前提下,多多和百姓交流,真心为百姓服务就会给你最好的回报将心比心。

二、大学生村官应如何参与服务性党组织建设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发挥哪些作用

大学生村官,是组织为了培养人才让大学生从事基层工作从中学习到办事能力的一个计划,在村里的工作中大学生村官都在各自的岗位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每个村子做贡献,使农村发展呈现焕然一新的发展前景。

(一)改善了村官队伍的风气。大学生村官,都是刚刚走出校门,在学校里面都积极参与各项的活动,他们的是时代走在最前的一批人,对村子的建设都有自己的新想法大胆的想法,这样就弥补了原有村官们的不足,一般村子的领导都是年纪较大,文化较低,思想陈旧很难破尘出新,而大学生村官却刚好弥补了这个不足,使原有的组织结构添加了年轻人的朝气,为组织队伍提升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为村民带来了实惠的好处。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都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出来实在对村民有好处的事情,我村是经济发展的村子,在村子任职中,多次写了一些申请要求为我村修建马路和维修破损的桥梁,在经过村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对我村的村路进行了修理,给村民出行带来了实在的方便,大学生村官会发挥自己所能,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帮助。

(三)为村民营造了和平安稳的环境。在农村生活的都知道,农村的矛盾特别容易激化,在农村生活都是互相的攀比,谁也不会想落后谁,所以发生矛盾也是经常的事情,作为村里的领导对这个事情也是颇为棘手,在处理问题的同时帮到了大部分的人,也得罪了一小部

分的人,大学生村官的来到属于新的领导干部,有些事情村官们不好处理的大学生村官会及时的配合,消除了彼此之间的矛盾,让村民的是是非非更平和一些,为村民营造了和平安稳的环境。

(四)加强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农村村民们每天都是辛苦的劳作,很少有什么休闲娱乐的生活。大学生村官的加入,让这个原本安静的村庄热闹了起来,通过沟通零食店和烧烤店合力引资为村民开展了乡村大秧歌的活动,还有开展一些在网上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舞蹈交给村民,并且申请为村民申请了一些体育的设施,让一些带孩子的老人能找到一个共同的地方让孩子来玩,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五)促进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学生村官是有知识有文化走在时代的先锋,他们有更多的思路去营造一个新的模式产业链条,虽然他们的实际经验不足,在村领导的共同的帮助协助下,为村子的经济发展也做出了一些贡献,在我村为村民在网上开辟了一天新的销售路线,利用高科技的网络也实现了一些利益,大学生村官会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上来。

三、大学生村官相对于其他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参加基层服务性党组织建设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大学生村官和农村的党员和基层干部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是走在时代前端的有知识有文化的接班人,一个是有经验有总结有处理事情手段的“师傅”,大学生村官有知识和文化可以为村里的建设多写一些可行性建议,他们懂得如和去做好文笔上的工作。比如向有关部门写一些修桥计划,给村路安装电灯等申请。而基层的干部他们则是

有很多经验来管理农村这些事情,也许大学生村官想的办法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可行但是办不成事情,他们都会讲出点子和道理的,大学生村官应该多多的去学习基层干部的实践经验,学会如何去处理事情和村民更好的接触,懂得农村的人情世故,只要努力学习将来定会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做出更多的贡献。

农村是一个复杂的地方,大学生村官来农村这个小型社会来锻炼学习才真正的体会到农村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基层的生活环境,老百姓们想要的是什么,最在意的是什么,大学生来这里锻炼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大学生一定会在这个舞台上有所作为,锻炼自己成为服务于群众合格人才。

篇3: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基层团组织,大学生村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入快速和加速发展阶段,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从农村起步,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大力度改变和调整产业结构。当代农村青年是在改革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成长背景、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给共青团农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村官作为由党中央推进、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的一支新兴力量,因其年龄、工作职务等优势与农村共青团工作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教育、引导、凝聚农村青年的工作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转变农村共青团工作方式,推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一、当前江苏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举措。新一轮农村改革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对农村青年的成长背景、创业环境和思想认识、切身利益产生深远影响,同时对共青团农村工作,尤其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江苏地区农村团组织在加强和改进团的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村团支书进“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兼任团支书等。但经过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目前江苏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情况仍有待改进。

(一)基层团组织建设不受重视,团组织的地位有待提高。

经过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一些村一级的基层团组织松散现象较为严重。虽然有团支部的存在,但团支书或支部委会成员多为兼职,开展实际工作时缺乏应有的重视。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工作者只重党政统一部署的工作,忽视团的工作。有时团组织布置的工作任务不能得到认真执行,部分村团支部的工作和活动流于形式,局限于协调配合上级团组织,结合本村特点开展的特色团员活动少,活动成效不明显。

(二)团员青年流动性大,基层团组织团结青年的功能削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传统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被打破,大量农村青年离开土地转向第二、三产业或进城务工,团员青年的流动性逐年增加。很多外出打工的团员青年四处奔波寻找工作机会,无暇去所在地的基层团组织报到登记,基层团组织难以有人力和财力完成团员普查,及时了解自己本地的团员情况。原有的以乡镇团委到村支部为主干、以行政区划建制为主要依托的团组织网络日益松散。团员的大量流失,造成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对象越来越少,基层团组织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三)团员的培养工作相对滞后,基层团组织教育青年的功能有所削弱。

农村新团员的发展往往只在当地中学进行,对于社会上的农村青年来说,他们对团的认识不够。同时,由于农村青年的流动性增加,农村基层团组织难以举办系统的团校培训班对社会青年进行全面的理论教育,又难以细致全面地考察农村社会青年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部分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工作者片面重视团员数量的增加,忽视对农村青年的培养和教育。在发展了农村青年加入共青团后,又不重视青年入团后的后续教育、引导和管理。

(四)团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基层团组织引导青年的功能削弱。

目前乡镇机构改革和行政村的合并、精简人员等政策的出台,一些乡镇主要领导就把村团支部书记当做可有可无的角色,随意任命一个村两委会成员做挂名书记,而不考虑团干部自身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一些基层团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战略眼光,给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同时,导致了一些优秀的团员青年不能脱颖而出,致使干部队伍的老化和后继无人。

二、加强大学生村官对江苏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江苏同时设立了985村官计划。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大学生村官137898人工作在乡村一线,其中党员99036人,占71.8%;共青团员30957人,占22.4%;优秀团干部和学生干部44059人,占32%。这群带着知识、带着朝气来到村民中间的青年群体,是农村共青团工作应当依靠、可以依靠的一支骨干力量。

(一)以党建带团建,提高江苏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地位。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时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大学生村官因其年龄、工作职务的优势,在凝聚引导农村青年的工作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让大学生村官兼任村一级基层团组织支部书记的职务,是目前江苏农村比较普遍的做法。这些在做学生时大部分有担任过学生团干部经历的村官们,为农村基层团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工作职务上他们一方面要完成村党支部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兼顾团支部的相关工作。为了顺利完成两方面的任务,他们主动将党建和团建结合起来,以党建工作强化团组织的政治地位,提高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水平;以团建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各级党组织应肯定和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中所做的有益尝试和努力。如在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和任用中加入党建带团建的相关工作内容,促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以期形成值得推广的工作路径和方法,促成农村基层党建带团建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

(二)构建新的组织网络,增强基层团组织教育培养青年功能。

针对江苏农村社会青年流动性不断增加,基层团组织教育、培养、管理日益困难的现状,相对于传统的基层团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优势是可以同龄人的身份取得农村青年的认同,并以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构建新的团组织关系网络。各级党团组织应重视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放手鼓励他们大胆创新。

农村流动青年最突出的特点是流动性,其活动地的分散性和所在地域的不确定性使得管不到、管不住成为困扰流动青年培养教育的第一道难题。大学生村官深入基层,定期进行家访或者电话访问了解青年的近期思想动态。大学生村官掌握新兴网络媒体的使用技术,可以通过微信平台、QQ群等青年人普遍使用的交流方式建立一套完整的青年信息网络。一方面可以延伸管辖,建立流动堡垒,力求对农村青年实现有效覆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青年进行较系统的理论培养,多传播正能量的新闻事迹,使其在平日的娱乐休闲活动中近距离感受团组织的精神宗旨,加强团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学生村官可以与青年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多交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青年进行思想引导。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村官本着有利于团的建设、有利于团员教育管理的原则,可以科学合理地创新设置基层团组织。在流动团员比较少的地方,建立团小组,依据企业外出流动人员的分布范围建立分支团组织。或者根据外出青年分布广、流动性强的特点,把他们联合起来成立直属团委,并以行业的不同成立多个团小组,向外出青年传达上级精神,通报团组织工作情况,反馈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使他们离乡不离团。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鼓励大学生村官建章立制,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流动团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将农村青年牢牢团结在团组织周围。

(三)创新工作开展模式,增强基层团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功能。

相对城市青年来说,农村青年成长环境更加开放,从业更加广泛,随之而来的是需求更加多样,个性更加鲜明。农村基层团组织如何开展工作,切实有效地引导青年、服务青年,是农村基层团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村官来自于处于科学文化高地的高校,是选拔出来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大部分都有着担任学生干部的工作经验。他们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较开阔的眼界和较全面的社会活动能力,为他们在农村创新工作开展模式,引导和服务当地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可能。

秦宜智同志在全国农村合作组织共青团工作暨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增收致富是农村青年的朴素愿望,是农村青年最实际、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江苏农村青年不论是留在家乡加入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还是离开土地外出务工,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大学生村官到岗后通过实地考察和探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整合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资源,开展有利于引导、服务团员青年的工作。他们将青年组织在一起传授农业科技文化知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村青年劳动致富;主动加强和当地一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联系,关心他们的事业发展状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促使他们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宣传和表彰等方式树立青年中的创业典型,影响和带动更多团员青年投身创业致富之路;拓宽基层工作思路和工作范围,主动联系银行和企业,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进行市场调研,帮助团员青年解决创业路上资金、技术、市场等实际困难,实现增收梦想。基层团组织要重视和鼓励大学生村官不断创新引导服务青年的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团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明.农村社会中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及限度:杜镇案例研究.社会主义研究,2013,1.

[2]王卫兵.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3]宋林飞.中国转型社会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6,(1).

篇4: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生党员;基层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6-0024-02

学风是一个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结合;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学生党员是师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要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就要坚持学风建设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动作用[1]。

一、学风建设内容及现状

笔者2014年采取问卷形式针对本院大一至大三700名学生就学风构成要素对学生学风建设影响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收回的63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详见下表:

表1 学风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比较具体,但是由于缺少学习兴趣、自律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这种强烈的反差导致学生希望能借助外力促进自己学习。这些外力因素主要有学校管理、教师教风、社会环境、同学帮助及校园文化氛围等。而这些因素中直接影响学生个人的主要是来自身边朝夕相处的同学的帮助。因此学生党员就承载了老师和同学的殷切希望。

二、基层党组织发展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学风建设大力发展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经过基层党组织严格培养的优秀分子。 “学生党员”首先要保证自己达到普通党员的基本要求;其次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党员,要完成作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学生党员必须是思想过硬、政治过硬、纪律过硬及学习过硬,其中学习过硬是大学生入党特有的标准。因此,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中的学生党员就成了坚决执行学校方针、政策的践行者。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抓好学生党员思想道德教育,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抓好学生党员日常管理,促进良好学风的落实;树立学生党员模范典型,引导学风良性转变。

(二)加强学风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发展的基础

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狭义上讲学风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中表现,是在长期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尚。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因此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质量。高校基层党组织就是要在学校培养的学生中选拔思想境界高、政治素质强、专业本领硬的优秀人才进入党组织的队伍。学校只有在良好学习环境下,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更卓越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蓄水池才是基层党组织茁壮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学风建设与基层组织发展根本目的一致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高校通过抓学生党建促进学风建设,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培养成熟的先进学生党员带动普通学生共同成长、成才。同时,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精英分子,在大学生中大力发展先进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来是新时期新形势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学风建设与基层组织发展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三、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学风建设良性循环

(一)树典型,扬模范,引领学风建设健康发展

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在高校中最基层的单位,一个基层党支部的风气不仅影响着党支部成员,更影响整个基层党组织集体。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核心,其职责之一即为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我们应该将这些基层组织中的优秀学生党员作为典型,进行宣传和表彰,让优秀学生党员的事迹感染整个基层组织成员,并且引导这些优秀学生党员去帮助其他成员,让他们有意识的改善基层组织的学习氛围,并且带动身边同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当代大学生。学院通过树立“党员学习标兵”,评选“优秀共产党员”,组织这些先进典型开展学风经验交流会,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同学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进而促进学风建设健康发展。

(二)搭平台,拓渠道,挖掘学风建设新鲜途径

学风建设是高校“三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学风评比活动,如党章知识竞赛、创业大赛、文艺汇演、团活、寝室文化节等。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党员之间、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打造干净整洁的寝室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带动优良学风的建设。活动中建立严格的活动评比机制,并将每学期评优与这些学风评比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党员寝室等进行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党员以身作则,带头创建良好的寝室环境,并在学生党员间开展寝室文化评比,创建良好的有学习氛围的寝风,用寝风带动优良学风。此外,新媒体的应用加速了学风建设的传播,扩大了学风建设传播的范围,如微信、微博等。

(三)讲奉献,乐助人,推动学风建设点面共进

党员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学生党员,从大了说,现在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起带头作用。从小了说,在学校要团结同学,要顾全大局,要团结一致。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正能量的形象应该是以学习为底蕴,以活动为载体,用一个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来树立良好的学生党员形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应该承担起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党员先进性,提高学生党员对老师和同学的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意识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向上的;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对象,在学习和生活上予以帮助;这种服务意识应该是长期的、持续的,学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保持长期的努力,并且在服务和奉献中让自己得到升华,让自己的党性得到提高。

(四)重过程,看结果,检验学风建设实践成果

在学风建设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试点工作。在学校组织的“2+1”帮扶活动中,我院对个别班级试行了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学习先进分子等群体帮扶班级学习困难学生的方案。经过一年的努力,班级的不及格率由3.9%降至2.1%,不及格人数由15人降至6人,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有所提升,试行效果良好。在试行过程中,学生党员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要多讨论和交流学习经验、学习技巧,组织学习活动,积极为所在的基层组织学风的改善而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二是要敢作敢为、敢讲敢说,指出同学中的不良学习和生活习惯,敦促周围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三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专业课老师交流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和培养计划、就业前景、社会需求等,改善部分同学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调动同学门学习的积极性;四是组织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与部分学习困难的同学结成互帮小组,为他们讲授学习方法、讲解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优良学风的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位师生共同努力,基层党组织要以学生党员为抓手,以党员管理教育为手段,充分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学校学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贺颖.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4):152-153.

[2]王翀.论学生党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才智,2010,24:233.

篇5: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是有思想、有知识的新型农村干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在建设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得如何,是检验大学生村官是否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大学生村官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要发挥好“三个作用”

一是要发挥好带头学习的作用。大学生村官与普通农民群众相比,与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相比,知识高、眼界宽、接受新事物快是最明显的优势。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大学生村官要带头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率先掌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指导农村基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思想素质和理论能力;要带头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积极发挥农村党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作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科技引领能力;要带头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自觉实践。

二是要发挥好辅导学习的作用。大学生村官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不仅自己要带头学习,还要辅导其他村干部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要结合农村干部的特点,用浅显的理论、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辅导;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针对具体事情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坚决避免不着边际地空谈和说教;要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把党在农村的政策和当地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让农村党员干部学有所用、学有所想、学有所进,在学习中看到利益、看到前途、感到希望,找到工作的着力点,增强他们自觉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篇6: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2012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4月初,惠州电务段党委书记林俊标书记在龙川水电车间与车间党员干部进行座谈时,指出今年的党建工作一定要围绕着这一主题来开展,而车间党支部主要工作是紧密围绕当前电务段的安全生产主题,积极思考如何在安全生产经营中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因此如何发挥党员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每名党员需要认真思考、加以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就这一课题,结合车间的实际情况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一、落实党员责任,促使党员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发挥作用

“一体化”是电务段党委今年研究决定推行的一种新的分配理念和激励机制。这一机制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党员作为各工区的生产主力干将,更应在这体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党支部可考虑结合车间的“一体化”细化方案,落实党员责任,让党员在“一体化”考核体系中发挥作用。

1、工区的党员多为工区的生产技术骨干,其技术能力,工作作风应在工区中起带头模范作用,因此对未能在工区中

起到党员模范作用的党员应给予一定的约束。如:党员如果在车间“一体化”考核中,被列为技术等级为C等的党员进行支部通报批评,被列为技术等级为D等的党员进行支部通报批评及党内考核。

2、建立“一体化”党员帮扶制度,对工区C、D等职工由车间党员或班组技术能力较强的党员进行一对一帮扶,支部每季对帮扶效果进行测评,并进行通报。这样一是加强了党员自身的责任感,二是让支部通过基层党员及时了解后进职工的思想动态,做到早发现问题早处理早解决,三是通过以先带后,有效的促进职工技术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

3、进一步夯实红旗设备评比考核制度,在车间设备包保中让党员承担更为重要和作业条件更为坚苦的设备,支部每月对党员包保的设备进行检查和评比,确保党员包保的设备优质性,树立红期设备的标杆作用。

二、展党员风采,增强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

建议支部开展“本月我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活动,要求每位党员将月度自己觉得最能感动别人或认为能影响别人且有一定意义的一件小事上报到支部来,支部通过宣传窗口或惠电创先争优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建立起活动的数据库(数据库含党员帮扶效果、党员包保设备质量等)并按时上报段党群办。这样通过以点带面,一是不断的增强党员

对群众的感染力,二是通过窗口展现对比提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三是通过数据库的数据作为年终党员评先(吸收预备党员)的一个依据,避免党员评先(吸收预备党员)缺乏说服力。

三、规范党员行为,彰显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

基层党员特别是偏远工区的党员,由于各种原因制约,有些行为容易被群众同化或影响,因此建议支部以党章为依据,细化党员的行为准则。如:规定10人以上的车间会议党员必须佩带党微;党员不能在工区(或办公场所)穿拖鞋、短秋库等。通过行为准则,规范和约束党员的日常行为,彰显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

基层党员是党支部(基层组织)同广大职工联系的纽带,是推进电务段党委各项工作在党员、群众中有效落实的关键环节,是电务段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基础,只有不断调动和激发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的建设好基层组织,才能更好地增进党员与职工同甘共苦、攻坚克难、实现目标。以上是本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不足之处敬请段党组织指正。

篇7: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建设工作

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党组织中的一员,是有思想、有知识的新型农村干部,应努力在这一历史机遇中扮演重要角色,充分发挥自己本身的优势和特长,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一是要善于调研。从校门刚走出来,进入农村、走向社会,对基层工作不熟悉、不知道,所以弓下身子,注重调研,虚心学习。要“多走”。平时多去党员家、群众家里走走,去村里各个角落转转。在走走和转转的过程中加深与群众的联系,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只有在“走”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深入基层,走到群众中间来,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从而达到融入农村。要“多看”。学会观察,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既要看到好的东西,也有看到不足的东西。看到别人做得好,我们应该去学习。看到别人做得不好,我们要吸取经验和教训。看到群众的困难,我们要去帮助。多看、多观察才会发现问题,才会对群众的冷暖感同身受。要“多听”。听听群众的要求和想法,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去听听群众的意见。做完之后还应该去听听群众的评价。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才会知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是什么。听到批评要虚心接受、勇于改正,听到好评应该再接再厉。要“多学”。现在农村很多事涉及政策、涉及法律,都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1

同时,农民群众的观念、意识也在增强,你们作为大学生“村官”,知识分子,遇事就算讲不出个一二三来,也不能净说些“外行话”,以前就有的“村官”弄不明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谁大谁小,闹出了一些笑话。因此,大家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与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党的基本理论、中央一号文件、各种惠农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学习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研究、琢磨,真正入脑入心,这样才能学以致用。除了向书本学习外,大家一定要把功夫放在平时、用在日积月累当中,不断地向村里老同志请教,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寻找带头致富的路子,团结群众的能力,勤思考,勤钻研,勤请教,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把它们变成自己能用的本领。

二是要肯于实践。刚到基层工作,大家都想轰轰烈烈的做一些大事。但是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基层工作繁杂而又琐碎,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其实事情不分大小,把每一件小事情做好了,加在一起便成了大事。都学过荀子的《劝学》这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把琐碎的小事当成一件大事去完成,才能积累做大事的经验、本钱。我觉得在农村工作的关键点,在于踏实。“踏实”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踏”,就是让自己像钉子一样扎根在农村,融入群众,踏好这一步,走稳每一步;而“实”则是要通过自己的实践与实干精神办每一

件实事。要真正用心、真正用脑、真正用力,不能“纸上谈兵”、“眼高手低”,脱离实际,每年办成几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就算没有干出丰功伟绩,也会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得到群众的认可。

三是要敢于创新。大学生村官与普通村干部之所以不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大学生”这个定语,有思想、有知识、有眼界,我觉得中央派你们下来,就是要把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带到农村去,打破传统农村一些根深蒂固的束缚。你们在工作中就要善于思考,用脑子、用智慧,研究设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这个地方适宜干什么,干好什么,就集中精力干什么,或者说在工作中自己有什么优势,就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做到立足现实,从实际出发,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创新,其实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某管理学院要求三个学生把梳子推销给和尚。第一个人正好碰到和尚挠头,就告诉他用梳子比手好,卖给和尚一把;第二个人看到拜佛的人有的蓬头垢面,就对和尚说这对佛不敬,应该给他们发把梳子梳梳,也成功了,卖出去十把;第三个人告诉和尚,这么多人来进香,目的就是想落一个好名声,如果把梳子做成一个“慈善梳”,谁来了送给他一把,时时提醒他做善事,进香的人就会更多,结果卖给和尚一千把梳子。因此,思路决定出路,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认真研究琢磨,就有可能。

四是要学会研究设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

对,万事顺”。凡事要讲究艺术,讲求策略技巧,做农村工作尤其如此,为人处事方法、工作技巧、说话艺术是关键。农村是个人情社会,讲究风土人情,要丢掉学生气,入乡随俗,不讲客套话,不和农民保持距离,说农民话,谈农民事。把好的政策、好的想法要通过群众接受的方式宣传出去,让大家知道。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大学生村官刚入村工作,热情很高。一次见一农妇喂养的猪跑到了路边,乱拉乱窜,对环境和交通均造成影响。而这家妇女不管不问、视若无睹。他坐不住了,就气昂昂的前去找妇人评理,讲起了环境卫生、交通安全之类的大道理。满以为对方听后即使不羞愧难当、低头认错,至少也要点头称是。谁料想该妇女还没他说完就手持扫把将他逐出家门。这就是初出校门,缺乏经验,对农村缺乏了解,不懂得开展农村工作的技巧与方法。如果我们这样去劝解:“大姐,你看猪在路上乱跑,万一跑丢了或被车撞了不白养了?你看,我帮你把猪赶回来好吗?”言谈话语之间时时处处为对方着想,又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我想如果这样说,事情一定是另一种结果。还要协调处理还各方面关系,大学生“村官”大都担任的是村党支书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从字面上解,助理的第一层意思就是村“两委”主官的助手,认真协助主官办理相关事务;第二层意思则是要求助得合理。怎么才叫合理?就是工作到位不越位,帮忙不帮倒忙,添力不添乱,恰到好处!这是一门在学校里或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学问,要把握好这门学问或

要达到这种境界,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在实践中摆正位臵,理顺关系,用心揣摩、领悟。

篇8: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1. 农村干部队伍的文化水平相对偏低

据了解, 村干部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的情况。绝大多数村干部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 有的甚至只具备小学文化水平。知识结构陈旧, 文化素养不高, 特别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匮乏, 严重制约了村委会的职能发挥和村干部工作效率的提高。一方面, 村委会作为农民自治组织, 村干部有责任、有义务带头宣传落实国家相关政策, 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但是, 由于村干部文化水平有限, 知识更新速度缓慢, 创新意识薄弱, 往往造成各方面工作的滞后。另一方面, 对管理方式方法和艺术技巧的认识不够, 对现代化办公手段的运用不足, 对电子政务的开展不充分, 降低了村干部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

2. 村干部年龄偏大不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形成

目前, 绝大多数任职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一方面, 年龄偏大意味着经验丰富, 有利于处理常规事务;另一方面, “农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 导致相当一部分干部因循守旧, 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势和传统的工作方式, 缺乏进取意识。”许多年长的村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以及一系列常规事务上, 对于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如何根据本村实际进行新农村建设, 如何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 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规划。此外, 部分村干部长期运用传统、简单的办公设备和方法, 对于现代化的办公手段, 特别是以新媒体为平台的办公模式不了解、不熟悉, 更谈不上熟练操作和有效运用。传统办公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同时难以保证农村基层组织职能的充分发挥。

3. 当地村干部难刹“人情风”

土生土长的村干部在村委会领导班子中占有很大比例。本土化的村干部较为熟悉本村的村情, 诸如村里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状况、风土人情以及村民的实际困难和需求等。鉴于此, 村干部能够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较为迅速和便捷地开展工作。但村干部本土化也带来一系列弊端, 如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找关系、走后门、暗箱操作、宗族势力膨胀等。部分农村地区在执行国家“低保”政策时, 出现“亲情保”“人情保”“关系保”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人情风”盛行的危害性不言而喻:一方面, 有碍于社会公平, 且容易导致“马太效应”, 难以实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目标;另一方面, 有违“乡风文明”的要求, “在农村, 文明之风若不能愉悦人们的身心, 腐朽的东西就会侵蚀人们的心灵。”“人情风”不利于农村新风尚的形成, 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 同时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利影响

1. 提高了村干部整体文化素质

各地选任的大学生村官大都接受过系统的高等学校教育, “从学历情况看, 大学生村官整体文化程度较高, 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能力较强。”首先, 大学生村官至少掌握一门专业知识, 特别是管理学、经济学、农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村官上任后能够较好地发挥专业优势, 充分发挥村干部职能。其次, 大学生村官在校期间, 系统学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 并熟练运用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关注时政要闻, 因此能够把握时代脉搏, 正确解读国家政策, 从而正确定位村委会工作的重心和路径。第三, 大学生村官由于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 能够自觉和高效地进行知识的更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知识老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只有不断“充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村官接受新资讯、新知识的能力为村委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信息保障和智力支持。“大学生村干部作为乡村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农村干部输送了新鲜血液, 改变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 提升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

2. 优化了村干部年龄结构

各地选任的大学生村官平均年龄在24岁左右, 是一支有理想、有抱负、有朝气的新型农村开拓者和建设者。具有年龄优势的大学生村官年富力强, 从体能上讲, 能够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 能够较好完成走访、调研、帮扶、处理突发情况等脑体结合的工作。此外, “大学生村官年轻、热情高、市场经济意识强, 有想法, 敢于为本村的发展献计献策。”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 引导村民从“靠天吃饭”向“科技致富”转变。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带领村民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健康的文体活动, 使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了从无到有, 从单一到多元, 从低层次到高水平的转变。在村级组织建设方面, 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村官为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就领导班子而言, 一个合理的梯形年龄结构应由“老马识途”的老年、“中流砥柱”的中年和“奋发有为”的青年构成。大学生村官的加盟优化了村干部的年龄结构, 并且保证了村级组织正常的新陈代谢。

3. 有效遏制了“人情风”蔓延

据了解, 走马上任的大学生村官极少有回到本村任职的, 大多都是到异地或是外村任职。客观来讲, 非本地本村的大学生村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阻碍, 因为他们“缺少对基层的长期深入了解, 往往导致了在村民中的威信不高, 处理问题不能够得心应手”。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非本地本村的大学生村官在履职过程中对那些前来“说情”“通融”“拜托”的村民更容易说“不”, 在处理村务过程中更能够一视同仁, 客观对待。此外, 刚走出校门, 融入社会的大学生村官较少沾染到诸如请客送礼、托人求情、找关系走后门等不良社会风气, 在工作过程中更能恪尽职守, 照章办事。总而言之, 大学生村官对于遏制“人情风”蔓延, 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公信力, 促进社会公平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建设的路径

1. 建立培训机制, 促进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建设

“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热情, 但由于刚出校门, 缺乏农村实践经验。”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 能够有效提升其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一方面, 可以由乡镇政府牵头, 聘请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和高校教师及技术人员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农村政策及种养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从而使大学生村官具备建设和谐农村、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另一方面, 大学生村官应尽可能熟悉村情、民情, 找准开展农村工作的切入点。“要熟悉农村工作的特点和方法, 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加强与当地村干部、村民的沟通和交流。”推进大学生村官本土化进程可以实行“导师制”, 即选派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本地村官担任新任大学生村官的导师, 在了解乡风民情、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方法、熟悉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从而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有效开展工作。

2. 完善考核机制, 强化大学生村官的责任意识

“由于大学生村官角色的模糊性, 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等一直难以界定, 因此, 这一群体的考核工作也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开展。”针对这一情况, 一方面, 村两委负责人应根据本村实际和大学生村官的特点安排其实质性的工作, 并对其工作内容、工作量及工作成果进行明确和量化。另一方面, 完善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 增强其责任意识。构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应该涉及实绩考核、民主测评、群众评价三个方面。实绩考核包括人均GDP增长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等;民主测评可包括德能勤廉等方面, 主要涉及自我测评、同事测评和领导测评。群众评价可包括安全感指数、幸福感指数、满意感指数等指标。实绩考核采取定量考核的办法, 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采取定性考核的办法, 较好地实现定量与定性考核的有机结合。

3. 健全激励机制, 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动力

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待遇问题, 解决其后顾之忧, 是有效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的重要保障。“目前, 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偏低, 各项保障政策不配套, 影响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鉴于此, 应健全激励机制, 增强优秀大学毕业生当村官和当好村官的决心和动力。首先, 适当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物质待遇。据调查, 目前, 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的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 加之CPI指数的影响, 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普遍偏低。可以考虑根据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大专、本科学历人员工资水平确定其待遇标准, 并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其次, 落实大学生村官“五险一金”的福利制度。据了解, 大多数地方虽然规定了大学生村官享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福利待遇, 但多数地方并未得到有效落实。最后, 增加大学生村官提拔晋升的机会。对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提拔任用, 既能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 又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聪明才智, 使其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之, 大学生村官的学历、知识、年龄、创新意识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不足, 能够优化农村基层组织结构, 强化农村基层组织职能。通过建立培训机构, 完善考核机制, 健全激励机制的方式加强大学生村官建设, 能够有效地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上一篇:鼋头渚文艺演出策划书下一篇:以梦想为伴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