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高中学费

2024-04-14

文来高中学费(精选5篇)

篇1:文来高中学费

人文立校 多元办学

——上海市文来高中办学侧记

文来高中是上海市七宝中学教育集团核心学校,自创办以来,坚持“人文立校,多元成才”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切合民办普通高中实际的多元办学之路。

“多元活动 多元体验 多元发展”的学校德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才能使学校德育奏出时代的乐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归根到底在于更新德育理念,优化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扩展德育途径,改革德育评价,从而让德育插上腾飞的翅膀。”谈到学校的德育工作黄建校长如数家珍。

文来高中的德育工作以打造充满人文内涵的学校多元德育体系为核心,他们将校园八大节日(体育界、狂欢节、感恩节、艺术节、爱生节、读书节、班主任节、科技节)、感恩教育、分年级层次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纳入人文教育视野,实现人文教育、两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创建阳光心理德育、社团德育、校园文化德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最后化为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文来高中的“开展多元活动 参与多元体验 促进多元发展”的德育特色,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三个年级在层次式德育主题(高一成才、高二成人、高三成功)的体验与实践系列活动中,有所侧重、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各年级分别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了礼仪与修养、学识与人格、理想与人生等方面的主题教育。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开展修身养性、文明礼仪的行为规范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学校特邀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华东师大教授周宏、东华大学教授杨红仙等人来校开设讲座、示范演练,从雅兴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审美情操以及远大的人生目标。

近几年来,文来高中还建设了爱心教育基地,开展了和贫困山区“手拉手”活动。他们为安徽省霍山县诸佛庵中学建桥、救灾捐款6万元;2007年暑期组织师生参加七中教育集团的井冈山“红色之旅”,建立井冈山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和宁冈新城中心小学结成姐妹学校,捐款8万元;2009年暑期组织学生参加赴安徽金寨县关庙乡助学考察活动,高二年级的部分班级与关庙中学的部分班级结成了伙伴班级,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为学生特长发展量身定做多课程体系

早在上个世纪,邓小平就指出:“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文来高中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开设了国内课程和国际课程两大板块的多课程体系,国内课程在抓住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他们还把学校的德育教育、主题教育、社团活动都纳入了课程中。多课程体系不但是文来高中课程建设总的设计原则和基础,也是文来高中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和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它集中了全体教师的智慧和才华,以期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的平台,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多种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机会。

以自主型拓展课程板块为例,这一课程是以教师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为主要依据,开一批受学生欢迎的拓展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们在各类不同课程的学习中学会选择、确定自己今后的发展点。经过多年努力,文来已经构建了一个颇有特色的“拓展型课程超市”,现在有90多门拓展课可供学生选择,并建立了四类科目学生轮修制度。即要求每位学生在高一、二年级的四个学期中必须要在所有四个科目中自选一门进行拓展,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类科目的学习,拓宽眼界、增加兴趣、增长知识、享受多元学习的机会;并通过多元选择学习的平台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或方向;起到通才教育、全面发展的作用。

在拓荒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2009年是文来高中国际部招生的第一个学年。在国际部的课程中,文来高中利用民办学校灵活办学的优势,整合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了多方合作,在与加拿大BC省公立高中、美国德普尔高中合作的基础上积极筹备引入日本高中课程,通过积极有益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课程体系。以“融汇东西文化优秀传统,贯通中外教育经典课程”为办学目标的国际部极大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目前有学生50余名,其中韩籍学生3名。

注重师资专业提升,多元发展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文来高中以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多元发展为目标,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通过各种培训方式,促进教师的整体发展,努力营造一支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充满活力,乐于创新实践的教师队伍。

学校注重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学科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建立以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为主的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示范作用。利用学校优质的教师资源,通过师徒结对、新教师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学校尽可能的为教师提供条件,鼓励教师积极进修,提高学历层次。还邀请有关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给优秀教师出国实践的机会。

学校积极为教师创设自主发展的舞台,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学校的发展,每学期除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外,还组织了“课堂教学设计大奖赛”、“命题能力大赛”、“文来高中优质课展示活动”,观摩“七宝中学精品课和探索课展示活动”,以多种活动促进全体教师反思,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文来高中重视教师的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的养成,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参加一项体育活动,每周训练两节课,冬季的时候组织教工和学生一起参加长跑活动,为教师开设“民族鼓乐培训班与表演培训班”,组成“教师合唱团”等艺术课,提高教师审美情趣,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开展“我推荐一本好书”的读书节活动,鼓励全体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教师良好的职业生活习惯。

学校积极推动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学校的科研主课题《民办高中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教育实践的研究》由黄校长亲自主持,该课题被立项为区级重点课题,并列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在此课题的引领下,学生科研意识显著提高,目前学校有科研课题18个。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马克九老师开发的“信息自动化”系列软件已经投入使用,在全国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如今,文来高中已打造出一支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的教师队伍,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32人,市区骨干教师5人,区希望之星3人,中高级教师比例为76%,另有外籍教师6人。在参与七宝集团优秀教师的评选中,多人获得第二届七宝集团树人奖和十佳青年教师、十佳德育教师荣誉称号。

构建突出学生个性的多元成才模式

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在文来就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多渠道成才的模式符合文来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有的人专于运算,有的人精在言谈,有的人长于文体,有的人擅长绘画„„学校根据学生特点,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注重各科均衡发展的同时,合理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专长,为学生多元发展铺路架桥。

多渠道成才的模式切合学校发展实际,作为一所普通的民办高中,学生生源素质良莠不齐,那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学习选择的权利,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提供多种课程、多元升学通道的选择,不仅避开了一味的和一些名校拼升学率、挤高考独木桥的不利境地,更重要的使学生能够在按照自己喜爱的、适合的方向发展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那些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有关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寻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轨迹。学校和老师在助推学生成长、成功的同时,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鲜明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为满足有艺术特长学生的需要,文来高中开设了摄影、陶艺、体育、美术、编导等特色课程,硕果累累。学校现有美术教师2人,陶艺、音乐、美术、摄影教师各1人并聘请高水平专业兼职教师3人,在高

一、高二年级及国际部进行美术、音乐、摄影课的教学,成立了“未来之星”摄影社团,为学生讲授摄影的基础知识、拍摄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节假日带同学们去七宝街、闵行体育公园、社区等地采风,在摄影的活动中学会细心观察,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春泥”陶艺社也是文来的一大亮点,学生们学习了各种陶艺制作技法和装饰方法,并把精心创造出的作品用来装饰自己的教室,他们在自己布置的教室里不断的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学生多次在摄影、陶艺等作品创作大赛中得奖,学校已成为上海师范大学摄影教学和上海师范大学音乐教学基地学校,艺术教育完成了从高中到大学的顺利对接。文来高中每年平均有15%的学生通过摄影、体育、美术等途径顺利进入高等学府,多名学生考入了各大知名高校的摄影专业、编导专业。

“总有一天,文来的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摄影、编导等特长,为文来高级中学拍出一部记录其特色发展的纪录片。”黄校长最后说道。

篇2:文来高中学费

作为留学日本的传统模式,简单来讲,学生首先要在中国取得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水平)及以上的学历证明,才能申请去日本的大学或者大学院就读。

但在中国的中等教育阶段,将日语作为第一语种进行教学的学校微乎其微,因此近乎99%的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日语。遗憾的是,日本的大学或大学院,又很少采用英语授课,所以即便年龄和学历满足条件,凡是日语能力不够的学生,只能去语言学校进行补习。这种学习快则1年,慢则需要2年甚至更长,几乎成为了每个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心中的一道坎。花费问题暂且不议,学生为此所耗费的时间之漫长着实让不少学生和家长头痛。

三年前,当上海文来高中日本留学国际课程,这种传统局面终于得到颠覆性的改变,为缺乏合理性的传统日本留学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据介绍,该课程的教材和师资均从日本引进,完全与日本国内的高中同步,学生不但全方位学习纯正的日语,连数理化都有日语上课,经过两年的训练,当学生们进入日本高三时,他们的日语流利程度可想而知。由于该课程的这种史无前例的变革,让语言学校和中介彻底成为过去式。文来高中在日本拥有5所姐妹学校,在国内完成2年学习并成绩合格的学生,通过面试就可以分别直升入这5所学校的高三年级就读,并直接在日本升大学。

今年暑假,目前正在日本留学的2010级高三学生们回国与母校老师见面座谈。原本一直低调内向的学生明显自信开朗了许多!有些同学已经获得了学校的推荐,在9月开学后不久就能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了。也有些同学在为11月的留考努力准备着。另外一部分同学并没有回国,而是留在日本继续补习。这些学生就读的高中目前分布在日本的东京、千叶和福冈3个地方。

篇3:文来高中学费

一、日本高中学费无偿化政策

随着日本高中教育的普及化,使得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成为近年来日本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使得日本家庭收入减少,因经济原因不上高中、中途退学、半工半读的高中生大量涌现。为了缓解该现状,2008年和2009年日本民主党在国会中提出高中教育无偿化法案,于2010年3月《高中学费免费化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并于4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案》宗旨是为了减轻高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负担,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让所有有志向的高中生可以安心专注于学校学习,培养社会所需人才,让更多贫困学生进入大学深造,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1]

(一)2010年日本《高中学费免费化法案》概要

《法案》规定,凡是日本公(私)立高中、中等教育学校(后期教育)、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部)、高等专科学校(1~3年级)学生都可以享受免费政策和政府补贴。还包括在日本就学外籍学生以及日本的国际学校学生、初中毕业后就读专修学校的学生。[2]该《法案》学费减免政策由两个制度构成,分别是公立高中免学费制度和私立高中就学支援金补助制度。按其原则全国公立高中一律不收取学费,私立高中和国公私立高中通过就学支援金给予相应学费补助。

从2010年4月1日起,约占日本高中八成的所有公立高中(约330万学生)实施免费教育,即所有公立高中将不再收取学费,学费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3]对于私立高中,该《法案》规定,根据家庭经济情况,为私立学校的高中生提供11.88万日元至23.76万日元不等的学费补助。同时,对于私立学校经济中下等的高中生实施增额补助,家庭年收入不足250万日元的家庭给予2倍补助(约23.76万日元),年收入250万~350万日元的家庭给予1.5倍补助(约17.82万日元)。[4]

(二)《法案》出台背景及原因

1. 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不利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日本是教育公平程度很高的国家,2009年的《文部科学白书》指出:“日本的教育制度是既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又保持高质量、高水平的成功例子”。[5]但是,日本对高中教育经费投入低于OECD平均水平,在OECD国家中只有日本、韩国等4个国家收取高额学费,未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日本战后初期财政状况恶劣,九年义务教育花费了大量的财政经费,此情况下,高中阶段的教育经费政府已经无力支付,因此,由地方政府和家庭共同承担高中学费。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高中教育也得到稳定的发展,由战后初期高中入学率40%发展到2009年的98%,在学校数量和高中入学率方面日本取得了成功。但是,随着经济危机及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推进,日本政府日益强调家庭承担为主,家庭所承担的学校教育费用上升,这显然违背了教育资源配置平等原则,不利于教育机会均等,同时与日本政府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双赢的政策价值相违背。

因此,鸠山政权在日本民主党大选时提出实施高中学费无偿化制度。由于在OECD成员国中只有日本、韩国、葡萄牙和意大利这4个国家的公立高中还收取学费,鸠山政权最终决定所有公立高中一律免收学费,不设定收入限制,实现高中公共财政投入水平与国际接轨。

2.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实现教育资源配置补偿原则

从国家教育经费国际比较中,可以发现日本的教育经费主要由家庭承担,公共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很小。日本公共财政支出占GDP比例在OECD加盟国中处于最下位(OECD平均5.0%,日本3.4%),生均公共财政支出也比美国等发达国家低。[6]尤其20世纪80年代以来消减教育经费预算趋势越来越明显,进而加重了家庭和学生个人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日本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陷入了经济增长的低谷,许多日本家庭经济收入普遍降低,但是教育费用在家庭年收入中所占比率呈上升趋势。每年日本公立高中生需要支付大约12万日元(约8000人民币)的学费,私立高中生需支付的学费更多。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调查,2008年日本高中生中途退学共计66226名(退学率2%)。[7]高中中途退学的理由中,有很多因家庭状况和经济问题等因素导致退学。而且,因经济原因而选择退学的学生中,仍存在拖欠学费的状况,公立高中40%,私立高中达到了61.9%。[8]此外,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在教育投入上远远低于高收入家庭,导致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出现了教育机会不均衡化的现象。

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就是对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劣势的受教育者在资源配置和经济上给予补偿。为了让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进入大学深造,日本政府决定实行无家庭收入限定的学费免费制度,对经济处于不利地位的地域、家庭的学生提供教育经费援助,减少贫富差距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3. 日本高中质的变化

日本高中招生原则存在两种主张,一种是“合格者主义”主张,高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高中应该让有接受高中教育意愿和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入学。而“志愿者主义”主张“让所有人接受中等教育”已成为现代世界的共同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国民的要求,因而应该把高中办成“向所有青年开放的学校”。[9]

日本高中教育性质不断地发展,不仅是数量的增加,伴随量的增长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日本高中的性质从非义务教育机构转变为国民教育机构。[10]高中性质也从以能力主义为基础的“合格者主义”向以平等主义为基础的“志愿者主义”转变。[11]随着日本高中成为国民教育机构,一方面促进了高中教育向准义务化阶段发展,给受教育者带来利益;另一方面推进了高中教育机会均等,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柱。

(三)政策实施流程

从战后至今,日本高中教育财政制度随着经济变动经历了反复波动的历程,但从发展趋势考察,日本高中教育财政投入主体主要由都道府县地方政府承担,中央政府对高中教育财政投入很少。随着高中教育不断普及,中央政府逐渐加大对高中教育的财政补助。自2010年日本实施高中免学费政策以来,取消了原本由家长支付到地方政府财政体系的学费收入,由国家向地方拨付相当学费收入的经费。[12](如图1)[13]保障了各都道府县对高中教育的财政投入,避免了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生从政府手中获得的学费补助会出现差距,促进了地域之间的教育公平。

资料来源:新しい「高等学校等就学支金制度」についてhttp://ww52.tiki.ne.jp/~dream-plan/DPN-16.pdf#search='%E9%83%BD%E9%81%93%E5%BA%9C%E7%9C%8C%E9%AB%98%E7%AD%89%E5%AD%A6%E6%A0%A1%E7%84%A1%E5%84%9F%E5%8C%96'

二、日本高中免学费政策下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

日本自2010年实施高中免学费政策以来,促进了高中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发展。日本政府对高中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以及对私立高中的增额补助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补助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为保障教育质量的提高,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日本提出建立特色学校和新型高中,实现高中教育灵活化和多样化,满足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原则。

(一)加强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中教育两级财政投入

民主党在2009年大选时提出“从混凝土到人”的口号,主张消减公共事业费,加大对科教文卫事业的财政投入,其中文教及科学振兴的预算增加为5兆5926亿日元(增加幅度约5.9%),2010年高中免学费制度实行以后,政府财政投入足足增加3109亿日元。[14]自日本实施高中免学费政策以来,中央政府加大对高中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促进高中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保证了高中各校际间、地区间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均衡化。

此外,都道府县为了进一步减轻家庭承担教育经费的负担,各地方政府在国家财政补助的基础上,自行制定增额补助金。例如:东京都在实施高中就学支援金制度时,根据本地区自身状况,制订符合自身特色的制度。适当增加私立高中就学支援金(如图2),[15]同时还规定居住在东京都但在邻近县上学的高中生,同样可以获得相应的增额补助金,如居住在东京都的学生在千叶县私立高中就读,那么该学生通过比较即可以选择东京都的制度,也可以选择千叶县的制度。神奈川县根据本地区财政经济状况,在国家财政补贴的基础上适当增额,年收入未满750万日元的家庭,一律补助99000日元的入学金,并且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修学旅行、教材等用途的补助金。

资料来源:高校の授業無償化の仕組みhttps://www.schoolnet-work.jp/hs/maniax/2014-09/index.php

(二)导入收入限制制度,并给予私立高中不定额补助

日本教育界对该《法案》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该《法案》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但是,有人认为该《法案》并没有促进教育公平,反而加剧不同收入家庭之间的教育不公平,拉大公立与私立高中之间的差距。基于日本教育界对《法案》的争论,日本政府针对高中学费无偿化制度进行讨论,最终提出收入限制制度。即修改所有公立高中学费减免制度,设置收入限制标准,该标准以下的家庭成为免费对象,高于该标准的家庭则根据收入水平缴纳部分学费。[16]新制度规定公立高中学生家庭年收入超过910万日元需缴纳部分学费,私立高中学生每月补助9900日元,但是年收入超过910万日元的家庭不给予补助金,低于该标准的学生将给予不定额的补助。(见表1)

对公立高中实施收入限制制度,将获得的经费资助于私立高中低收入家庭,通过此方式缩短公立高中与私立高中之间的学费差距,避免私立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负担加重。2014年4月开始正式实施《关于支付高中等就学支援金法律》,该法律取消原有制度,将公立学校学费与私立学校支援金二分化,通过收入限制减小公立与私立高中之间的教育经费差距。[17]

(三)设立给付型奖学金制度,加大对贫困家庭的经费资助

日本高中生奖学金资助由各都道府县实行,奖学金制度采取借贷形式,学生毕业后需要偿还。为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接受高中教育,2009年设立了“高中生修学支援基金”,由都道府县自行实施奖学金补助和学费减免制度。2010年文部科学省提出设立给付型奖学金制度的建议。日本各党派认为现行的高中免学费制度并不能充分的减轻低收入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有必要设立给付型奖学金制度。在2011年财政预算讨论中,设立给付型奖学金制度成为了主要讨论的焦点,最终在“高中生修学支援基金”中确立了给付型奖学金制度,真正减轻家庭和学生的教育经费负担,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高中教育,避免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出现,加快日本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步伐。

(四)日本高中多样化改革,促进免学费后教育质量提高

日本通过高中免学费政策的实施一方面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另一方面有利于破解日本教育发展的“瓶颈”,改变日本僵化的教育体制,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生存能力,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制,实现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随着日本实施高中学费减免制度,很多学生选择进入高中学习。因此,高中生的能力、适应性、个性、兴趣以及未来选择等方面日益多样化。近年来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为目标的改革理念下,对高中进行一系列改革,2012年发布《都立高中改革推进计划》,通过地方教育行政“分权”改革,鼓励各地创办特色学校(中坚学校、鼓励学校、升学指导重点校)和新型高中(综合学科高中、普通科学分制高中、初高中一贯制学校),扩大高中办学自主权,办出有特色、个性化的高中,实现适应每个学生、发挥每个学生潜力的“弹性而多样化的高中教育”。

三、小结

高中教育是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介,对我国未来人力资源开发和国家战略人才支撑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以及当今世界高中教育发展趋势的动态,改革创新高中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实施全覆盖资助。我国部分省份已开始推行高中教育免费制度,但是目前我国实施该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地区差异、财政经费、教育观念等因素影响和制约我国实施高中教育免费制度。

篇4:重庆“高中学费暴涨”的“意义”

“面对调整方案,大多数听证代表表示理解”,仅此一句话就为本次听证会定了性:重庆市高中学费的暴涨几乎是确定无疑的了。最少三倍多,最高竟然达到六倍,这样的涨价比例又是凭依了什么样的借口呢?答案是“调整高中教育经费分摊结构”,具体有两点:一是政府拨款主要应用于义务教育,高中投入有限;二是取消择校费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就必须要解决教育经费共同分担的问题。

以取消择校费为理由大幅涨价,其实是不值一驳的,因为择校费从来都是不合法的,而实现教育公平从来都是教育部门的当然责任,难道公民要求政府部门履行基本职责还需要额外付费吗?所以关键的是第一点,也就是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的教育投入分配问题:免费义务教育的实现是否必须以高中学费的暴涨为前提?显然,这个问题是各地都将面对的。

中央已经明确表态,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将免费,但是,如果免费义务教育只是“收费后移”,到了高中阶段加倍偿还的话,那么这样的免费又有什么意义呢?

篇5:音画诗词入文来

一、音乐铺垫,营造写作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衡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作文的内驱力,促其乐于作文。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引入音乐,去探索音乐与文学两种门类的结合点,去整合音乐教育与语文教育这两种资源,让学生在听音乐、想象、书面表达中,把“语感”与“乐感”完美统一起来,通过“乐感”引发积累的“语言模块”,积极进行作文表达,就能在这一审美体验中,完成对美的感知、理解与表达。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么说过:“音乐使愁苦人快乐,胆怯者勇敢,轻浮者庄重。”上课时,教师如果选用与作文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音乐,撩拨创作情思,轻松地进入写作的情境中去,便能使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心境。如:《学做家务》这一习作指导,课前播放节奏明快的《劳动最光荣》《洗手绢》,一下子把学生带到忙碌的劳动情境中。又如:写《暑假里的一件事》,我课前就了解到有位学生假期中攀登了长城,而且还写了篇日记。日记的内容很空洞,看得出是迫于家长的要求。于是课上我先播放了一首董文华的《长城长》,学生在激昂的乐曲声中,记住了一些好的歌词,巧妙地运用到了作文中,同时也打开了他们的联想之门。指导写作后,我播放着轻柔的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学生的思维变活跃了,积极地选材、构思、为文……通过用音乐激发学生写作激情,他们在写作时能合理运用情感体验,寓情于境,文字不再是干巴巴的,读起来是那么的亲切。通过运用音乐,生动形象地开展作文教学,我发现很多学生从“怕”作文逐渐地“爱”上了作文。

二、画面渲染,激发写作激情

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作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确实是举足轻重的。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画面渲染创设情境,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一种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下学习写作,降低作文的难度,消除对写作的畏惧,更多一些童真和想象,让学生愉快地作文。创造一个能激发表达欲望的写作话题,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抚摸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冲动。将唤起并积累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细腻体验和独特感受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情感的感受能力,丰富学生的体验,扩大生活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

如:指导学生写作半命题作文《一次难忘的……》,在展开导入语的同时,我播放课前制作的关于野炊、班队课等一系列画面。学生调动了视觉感官,从而使其信息认知渠道多元化,解决了学生脑子空洞,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大难题,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激发了创造性思维。

三、吟诗颂对,升华作文底蕴

积淀着五千年文化精华的中华古诗文,是华夏儿女固守的精神家园。如果在作文中能恰当地引用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会起到令人耳目一新的作用,或言简意赅,或先声夺人,或巧妙过渡,或突出主题,或形象生动,或点缀出诗情画意,或升华中心,使文章内涵充实,文采斐然。尤其是在应试作文中,巧妙地把一些名诗名句灵活地运用起来,会给文章增色许多。白居易曾说:“年夜常人之感于事,则心动于情,然后兴于太息,而形于歌诗矣。”为此,我每周或间周给学生上一节古诗词欣赏课,把平时看到收集到的优秀作品读给学生听。读完后师生共同点评,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很快将学生们置入艺术再创造的境界中,使他们陶醉不已,对习作产生创作的欲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一次我布置作文《假如我是一位诗人》,一位学生写道:“小时候,当我躺在院子里数着天上的星星,嘴里吟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时,心里便对这些诗、这些诗人有一种向往。”“假如我是诗人,我想像李太白那样浪漫、飘逸。总是向往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境界,也向往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旷达的气概。”“假如我是诗人,我也许会选择杜子美的沉郁,感受他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文中这些丰富华丽、铿锵有力的古诗句的引用,使得文章摇曳生姿,读来如诗似画,恰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又如: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了“看彩虹”一文,其中片段——“我来到门外,抬头往西看,看到纯净的蓝天上有一条美丽的彩虹。那条彩虹又弯又长,像彩绸一样挂在天空中,看上去好像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桥。那彩虹的颜色组成非常有规律,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而且在每两种不同的颜色之间还有一种中间色。那条彩虹非常艳丽。”我在点评时,强调了可以加上毛主席的诗词,那场景不由使人想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绝妙想象。这句诗词立马成为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使整篇文章增添魅力,锦上添花。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文来高中学费】相关文章:

高中免学费申请书04-19

学费标准05-23

上调学费通知04-08

南林学费范文05-17

零学费入学04-24

学费保障计划05-07

emba学费07-02

学费减免报告范文06-02

浙大emba学费06-21

杜伦大学学费多少04-30

上一篇:旧护照丢失证明下一篇:信贷团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