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标准

2024-05-23

学费标准(精选五篇)

学费标准 篇1

高校学费调整,事关千万学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关注。目前,包括江西省、广东省在内,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调整了高校学费标准。

为何调整?高校学费

近十几年来办学成本大幅提升:2000年至今,十几年间,物价水平大幅提升,导致高校办学成本和学生培养成本大幅上扬,而基本维持不变的学费标准让各地各高校,特别是让部分中西部高校和省属高校感到经费压力较大。

怎么调整?高校学费

分层次分专业调整,不是“一刀切”:有的省份不同层次学校学费调整幅度不同。如广东省将学校层次划分为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或专业院校),前者学费上浮20.2%,后者学费上浮约16.7%。根据广东省公布的《关于调整公办普通高校学费的通知》,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文科类专业调整为5510元,理工外语体育类专业6230元,医学类专业6960元。

江西省则根据不同专业办学成本差异,明确每生每学年本科学费具体标准为:文科(文史哲)类专业3650元;文科(经管法外)类专业3880元;理工(I)类专业4120元;理工(II)体育类专业4350元;医学类专业4350元;艺术类专业8000元;农林类专业3410元。

学费标准 篇2

高校学费是学生支付给学校的学习费用, 由于不同时期各个国家对高等教育收益的归属认识不同和高等教育财政体制不同, 从而导致学费标准不同;公立高校公费生的学费是教育成本的一部分, 自费生的学费一般高于教育成本;私立高校的学费标准小于、等于或者高于教育成本。对公立高校学费的认识, 依赖于对学费属性的把握。

一、公立高校学费的属性

1.高等教育是正外部性很强的混合产品

私人产品是一旦被某个人消费, 其他人就不可能再消费和从中获得效用的物品和服务[1] 。公共产品是指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 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共享的商品[2] 。混合产品是指不完全具有纯公共产品或纯私人产品性质, 又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具有这两种物品性质的物品和服务[1] 。高等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人力资本, 可以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收益。接受高等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 其投资效应具有无形性、滞后性、长期性、外溢性。

高等教育是混合产品, 在高等教育接受者达到一定规模之前, 高等教育服务不具有竞争性, 在超过一定规模之后, 就具有竞争性。外部性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效益[2] 。高等教育是具有正外部性的混合产品, 是价格排他的准公共产品, 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 但其生产和消费会产生正外部效应。当高等教育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时, 政府财政必须给予补贴。当高等教育由政府部门直接出资经营时, 要部分利用市场的价格机制。高等教育又是拥挤性准公共产品, 在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之后, 其消费具有竞争性, 为了防止过度拥挤, 通过收取费用, 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

2.完全竞争市场机制下学费是高等教育的价格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高等教育能够增加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能够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收益。高等教育为学生个人所带来的利益之价值, 由其未来的收入和未来各种非货币性的满足来构成[5] 。高等教育的社会收益则是个人收益和其他 (本人不能获得的) 收益的总和[6]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下, 学费反映了高等教育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的交换关系;高等教育学费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接受者支付的货币, 是高等教育个人收益所对应的高等教育机构所提供服务的价值;高等教育服务的价值由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辅助人员的劳动时间决定, 所有人员的劳动时间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高等教育服务的使用价值是提高个人的人力资本, 个人人力资本的提高能够增加个人收益;根据马克思主义价格理论, 高等教育的学费是高等教育服务的价格, 围绕着个人收益所对应的高等教育服务的价值波动。

西方的价格理论认为价格是商品、服务或资产的货币花费, 是把每单位的商品用货币单位来衡量[2] 。从高等教育的提供者来说, 学费是其放弃高等教育全部或部分产权的必要价值补偿;从高等教育接受者来说, 价格则是其获得相应的高等教育产权而须支付的代价条件。根据广义的价格理论, 学费的本质是凝结在高等教育服务中的产权权益的货币表现。

3.公立高校学费是混合公共部门的价格

高等教育具有的部分公共产品属性和极强的正外部性是政府直接提供高等教育的依据, 高等教育具有的部分私人产品属性是公立高校收费的依据。高等教育社会收益中不能由本人获得的收益是高等教育的外部收益, 高等教育的外部收益使高等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是导致高等教育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高等教育的外部收益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是纯公共产品, 其成本应该由政府承担, 是政府提供高等教育或者对高等教育进行补贴的依据。高等教育服务的权益被多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拥有, 个人不能拥有完整的产权。高等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拥有的产权的不可转让, 高等教育接受者的受教育权不可让渡。高等教育产权的不完全性, 导致高等教育个人意愿支付不足, 需要政府的资助。

公立高校是政府出资设立的提供高等教育的社会机构, 高等教育的混合产品属性决定了其是混合公共部门, 公立高校学费具有混合公共部门价格的特征。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高等教育机构价格的形成具有交易标的的无形性、产权的准公共性、产权的不完全性[8] 。混合公共部门价格的决定机制既要考虑市场效益因素, 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和公平因素[9] 。因此, 混合公共部门的价格不同于市场的价格, 具有准价格属性。高等教育的外部收益导致市场价格机制下高等教育的供给不足, 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价格偏高, 社会收益受损。因此, 公立高校的学费标准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政府干预的手段是价格补贴, 或者是价格管制。政府对公立高校学费标准的管制方式是直接制定, 或者进行价格限制。政府对公立高校的补贴额度由高等教育的社会收益决定, 其最优标准是达到补贴的边际成本等于社会的边际收益。因此, 公立高校学费不是由高等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决定, 而是由社会的偏好、供给与需求决定, 是政府管制下的价格。

二、公立高校学费的功能

1.成本补偿

高等教育的外部收益是高等教育机构为非营利性组织的依据, 学费具有补偿的性质, 是为了保证高等教育机构维持简单再运转而应从高等教育服务收入中得到补偿的价值。学费是高等教育机构维持简单再运转的补偿尺度, 在招生数量和学费不变的条件下, 高等教育成本水平的高低, 制约着高等教育机构的生存, 制约着高等教育机构扩大规模的可能性。公立高校是混合公共部门, 混合公共部门的价格制定受到成本的约束。公立高校是非营利组织, 没有利润的约束, 所得的收入只须满足收支平衡。公立高校学费只是高等教育服务成本的一部分, 是不足值的成本。公立高校学费标准的制定受到高等教育成本的约束, 是学费具有成本补偿功能的表现。

公立高校学费收取的目的之一是弥补高等教育财政的不足, 扩大高等教育的供给。公立高校学费对高等教育成本的补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其补偿不是依据市场原则进行, 其补偿的程度与社会对高等教育外部收益的评价值负相关。公立高校学费对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程度受到国民支付能力的约束, 高等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社会阶层流动功能是其理论基础。政府依据高等教育的外部收益对公立高校进行补贴的程度受到财政能力的约束, 当政府财政能力不足, 国民支付能力较弱时, 公立高等教育的规模就会很小, 学费对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功能不强。当政府财政资源丰富, 国民支付能力很强时, 公立高等教育的规模就会很大, 学费对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功能较强。公立高校学费对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程度还受到传统文化、国民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

2.人力资本投资

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可以提高人力自身的生产效率, 高等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增加可以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 从而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率[10]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下, 学费是个人获得高等教育服务的价值, 是个人获得高等教育产权权益付出的代价, 是个人高等教育的直接成本。学费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通过付费, 接受了高等教育, 增强了自身的智力素质和劳动技能。另一方面是个人将资源以货币的形式投资于高等教育部门, 使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得以提高。公立高校学费是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资, 是个人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人力资本增长所对应成本的一部分。学费和政府的补贴形成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生产的货币资本, 公立高校学费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公立高等教育学费占人力资本投资的比例, 与社会对其所产生外部收益评价的高低负相关。

3.资源配置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下, 学费是高等教育服务的价格, 具有对资源的配置功能。一方面是将资源在高等教育机构和非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转移, 另一方面将资源在高等教育机构内部进行转移;学费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其价格变化对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进行调节来实现的。公立高校是混合公共部门, 其组织使命是以社会公益为重。公立高校学费一定程度上具有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同时, 更多地体现政府对资源的调配功能。公立高校学费对资源的配置首先是将资源在公立高校和其他部门之间进行转移, 其次是将资源在公立高校之间和内部进行转移。公立高校学费对资源的配置, 不同于市场价格对资源的配置。政府根据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利用补贴、价格管制或配给制对公立高等教育供给进行调控。当某类高等教育外部效益极大而个人需求不足时, 此类公立高等教育学费下降, 但是此类公立高等教育供给不会下降, 学费下降导致的亏损由政府给予补贴。当某类高等教育外部效益不大而个人需求旺盛时, 学费标准会提高, 消减出现的拥挤效应;但是同时, 政府会对其进行价格管制或实行配给制, 此类公立高等教育学费不会按市场价格机制下的幅度上涨, 其供给也不会大幅度增加。

4.信息传递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下, 学费作为高等教育服务的价格会随着高等教育供求的变化而涨落, 为高等教育提供者和接受者提供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的信息, 学费充当着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的信号机功能。公立高校学费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信息传递功能的同时, 主要体现政府的政策价值取向。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对政策系统行为的选择, 即对社会资源的提取和分配以及对行为管制的选择[11] 。社会对高等教育外部收益的偏好是实践中公立高校学费制定的社会基础, 公立高校学费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外部收益偏好的具体表现。公立高校学费对高等教育政策的传递功能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对高等教育整体外部收益的价值判断, 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对某类高等教育外部收益的价值判断。具体来说, 当社会认为某类高等教育外部收益极大时, 此类公立高等教育就会免费或者学费较低;此类公立高等教育的免费或者较低的学费体现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外部收益的价值判断。

三、公立高校学费标准的政策目标

一般私人产品的价格, 根据市场供求均衡决定;纯公共产品的价格, 根据政府税收收入和相应的成本支出决定。混合公共部门价格属性决定了公立高校学费的标准既要关注市场效益, 也要关注社会效益和公平。公共部门的第一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 因此, 公立高校学费标准首先要有益于社会效益。不同的高等教育专业具有不同的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 社会效益高的专业的学费标准相对较低, 市场效益高的专业学费标准相对较高。公立高校学费标准的合理性遵循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双重原则, 当二者发生冲突时, 则遵循社会效益为准。实践中, 公立高校学费标准有以下具体政策目标。

1.促进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

高等教育能够使个人获得收益, 政府资助高等教育实际上导致了收入的再分配效应, 合理的收费标准能够较为确切地反映受益的直接性, 较充分地揭示社会偏好, 消除负担不公平现象, 促进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学费标准要促进高等教育的最佳供应, 避免高等教育资源的扭曲性配置。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政府可调度的资源更为有限, 政府不可能以有限的资源完全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公立高校对高等教育的提供, 需要考虑市场效益。公立高校的学费标准要体现受益者原则, 适度显示高等教育接受者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偏好。公立高校的学费标准要合理满足对高等教育成本的补偿, 弥补教育财政的不足, 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学费标准要平衡政府和市场对社会资源在高等教育中的配置。

2.平衡个人和社会的净收益

在不同经济体制下和不同社会发展时期, 高等教育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和私人产品属性的程度不同, 高等教育的间接受益者和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者对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的比例要随之改变。公立高校的学费标准要使纳税人与学生和家长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比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平衡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学费标准要调节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 避免出现高等教育个人预期的效益过高, 使高等教育个人需求与供给之间形成巨大的缺口;在高等教育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学费标准对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的调节, 同时也是对

荟萃教育新闻 服务教育民生

全国首家省级教育新闻网 江苏权威教育新闻门户网站

江苏教育新闻网

WWW.JSENEWS.CN

江苏省教育厅主管 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

已于2009年3月26日正式开通运行, 敬请关注……

高等教育社会收益率的调节。这样会避免造成高等教育实际供给不足, 使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 因而降低社会效益。高等教育本质上具有排他性, 学费标准要调节高等教育的供给, 要平衡高等教育个人和社会的净收益, 调节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避免出现高等教育个人需求压制高等教育社会需求的不合理的局面。

3.维护高等教育的机会公正

公立高校学费标准的形成要依据社会效益, 高等教育公平是学费标准政策的重要内涵。平等地分配高等教育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 尽量平等地分配高等教育的收益和成本, 各种有利于个人发展的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 只允许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是两个原则在高等教育中的内涵。学费标准要维护高等教育机会公正, 要保证不同性别、种族、地区、社会阶级的青年, 只要其能力相同, 就有相等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本身不具有公平的价值内涵。当人们将其作为评价的对象,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价值评判时, 高等教育公平才有意义。因此, 学费标准对高等教育机会公正的维护, 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4.激发高等教育机构的活力

公立高校是混合公共部门, 学费标准要一定程度上依据市场竞争机制, 激发高等教育的活力。学费标准要作为有效的杠杆, 促进公立高校内部的竞争和外部的竞争。公立高校的学费标准在维持高等教育精英性的同时, 要在一定程度上分层分类的体现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性。公立高校的学费标准要体现高等教育的成本、质量、声誉, 促进高校有效的利用资源, 提高高等教育的服务质量, 满足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公立高校的学费标准要有利于激发高等教育整体的活力, 私立高等教育是公立高等教育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是有益的补充, 创造一个适度有序的高等教育竞争局面。

参考文献

[1][3]毛程连.中高级公共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94.115.

[2][4][7][美]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 (萧琛, 等译) .宏观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48.47.564.

[5][美]西奥多.W.舒尔茨 (吴珠华, 等译) .论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版) [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0.93.

[6][美]E.柯恩 (王玉昆, 陈国良, 李超, 译) .教育经济学 (第一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32.

[8]丁美东.非营利组织及其价格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120~125.

[9]刘小幺, 赵龙.论公共部门合理边界的决定———兼论混合公共部门的价格形成机制[J].经济研究, 2007, (3) :4556.

[10]刘志民.教育经济学 (第一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37.

第二章 学费标准 篇3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生物技术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应用化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化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应用物理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车辆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材料物理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材料化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500元;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轻化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环境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安全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环境科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工业设计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工业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生物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会计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工程管理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物流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3800元;

制药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000元;

药物制剂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000元;

生物制药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000元;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000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200元;

市场营销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200元;

金融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200元;

自动化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400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400元;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400元;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400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400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400元;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400元;

英语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600元;

日语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600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标准待定,以吉林省物价部门最新审核标准收取]。

第六条 高职学费标准

石油炼制技术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5500元;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6000元;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5500元;

数控技术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5500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5500元;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5500元;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5500元;

航空油料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5500元;

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5500元;

航空地面设备维修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5500元;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5500元;

学费标准 篇4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加快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直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指标, 不同的学科、专业在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后, 其教学质量需要有相应的经费保障。高等教育的经费在世界各国都由政府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赠和学费收入等几部分组成。

高等教育属非义务教育, 收取学费是无可厚非的。学费问题涉及每一个大学生及其家庭, 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过高的学费会使很多学生无力支付, 过低的学费又使学校财力不足而无法保证质量。笔者根据我国目前国情, 收集国家自2001年至2007年生均拨款、培养费用、家庭收入等相关数据, 建立数学模型, 对不同地区的高校定量分析, 得出了明确、有说服力的结论。

2.数学表达

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越高, 对社会整体的发展越有利。高等教育不仅可以使社会受益, 还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预期经济与非经济收益。包括:受教育者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拥有更高的资源配置能力, 得到更高预期收入和福利, 职位晋升机会的增多, 在不同区域、行业间流动机会的增加, 以及代际效应等。因此受教育者应按照“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承担一部分学费。但是过高的学费会使得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因为没钱交学费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产生不公平性;另一方面, 由于居民储蓄的很大一部分并不用于再投资生产, 因此采用政府投资而不是居民储蓄缴纳学费来解决教育经费问题是不利于当前经济发展的。既要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 又要满足其基建、扩招及发展, 就必须使其有利益收入。因此在保证学校发展的同时, 使学生及其家庭能够承担随之带来的学费负担, 让学生通过教育获得到一定的“满意度”, 是此模型的主要思路。笔者依据上述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1) 学校利益=学校总收入-学校总支出。学校收入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 (可由“国家对学校教育经费的生均拨款B (xi) 与学生人数qk的乘积”衡量) , 学校自筹及社会捐助A (xi) , 学费收入C (xi) 。而学校支出E (xi) 我们可以根据先有数据直接求出。故目标函数之一是:

(2) 一般来说, 学费越高, 民众的不满意度就会增大, 所以学费的制订应该使民众的不满意度尽可能小, 据此可以得到不满意度的关系式。设αi为每个学生每年的学费, IC为城市的人均年纯收入, IO为乡村的人均年纯收入, 作为目标函数有:

显而易见, 所建立的模型为一个多目标规划问题, 对目标函数加以约束条件进行合理限定, 并得到最优解:

为各类学生应缴学费, bi为对应学生人数)

这里将学生应缴学费按不同情况做出分类, 即对一般学生收取学校规定的学费;对低分高收入学生收入高费;对高分低收入普困的学生通过奖学金的形式进行一定的学费减免;对高分低收入特困的学生减免学费, 则有:

学校的收支至少平衡

S≤25%--民众的不满意度至少低于25%

3.技术实现

考虑计算的简便性, 采用LINGO 8.0为开发平台, 实现步骤如下:

(1) 设置目标函数

(2) 设置多个量化后的约束条件;

(3) 对应多个学费取值, 利用已有数据简化约束条件;

(4) 统计出对应于各学费经济效益和公平性量度;

(5) 用LINGO软件进行编程计算;

(6) 得到最优解。

4.计算结果

为说明本模型合理性, 特选取北京各大学的相应数据对本模型进行反复试验, 从LINGO运行的结果我们得到北京市高校收费标准应为5128元, 这个结果稍低于现行北京各大高校的收费标准5500元, 不过二者相差不大。说明此种解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说明了现在大学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收费高的问题。我们通过不同角度切入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定量分析 (如:用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一年后收入衡量教育质量等) , 结果是客观科学的, 这是本模型的优点。

另一方面, 从我国目前国情来看, 中学生基数大、增长快, 且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预期回报率较高, 从而导致大学教育的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各级领导干部, 也想到少数人以权谋私, 贪污受贿, 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腐败现象。只有从艺术走向生活, 文学作品才能发挥它的教育作用。我们在小说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文学作品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小说教学要渗透政治思想教育。

鉴赏文学作品包含着对作家在作品中已经评价过生活的再评价。“只有经过再评价, 欣赏者才能对艺术作品所对映的生活, 所蕴藏的社会意义作出自己的结论, 从中受到教育。” (《美学概论》P314) 在小说教学中, 让学生注意了解作品进行再评价。如鲁迅的小说《药》、《阿Q正传》, 真实地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现实社会的一个侧面。华、夏两家的悲剧, 阿Q被挂着革命党牌子的“长衫人物”送上刑场的悲惨结局, 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通过再评价, 学生懂得了这两篇小说正确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作家对生活的评价是正确的。我们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好的作品, 使他们能比较正确的评价作品, 自觉地抵制社会上流行的坏作品。

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描写的再现, 对作品的再评价, 都可以让学生用文字来表达, 如讲《项链》时, 让学生想象续写小说的结尾, 着重写当路瓦栽夫人得知那挂项链是一件赝品时的心情、动作和语言, 以及后来可以出现的一连串情节。讲《装在套子里的人》, 让学生写评价作品的文章。如《“套子”与思想僵化》、《“套子”与改革》、《生活中的别里科夫》等题目, 都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 写成文章。

通读、研读和精读是小说教学链条上的三个环节, 它们彼此关联, 互相渗透, 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教学中如能恰当地抓住这三个环节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依据2008年以前我国经济情况和高等教育水平的最新数据, 应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算法, 在保证高校发展和扩建费用最大化、学生家庭“不满意度”最低为目标函数下建立数学模型。对教育的公平性、学生家庭情况、地域差异等诸多影响因素进行量化, 采用人均GDP比例系数 (α=exi/eEx) , 克服了以往定性或主观定量建立模型的不足。将模型推广计算后, 得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相对略高, 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费标准,多目标线性规划,GDP比例系数

参考文献

[1]数学中国.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8-2007.http://www.madio.cn/mcm/thread-16808-1-1.html.2008;9-19.

[2]数学中国.中国统计年鉴1997-2008.http://www.madio.cn/mcm/thread-16809-1-1.html.2008;9-19.

学费标准 篇5

一、实际生均成本与标准生均成本之比较

生均成本属于教育成本的范畴, 简单的说, 生均成本是高校在校每生每年的平均教育成本。目前, 生均成本从计量和运用上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标准生均成本;二是实际生均成本。尽管标准生均成本与实际生均成本计量内容基本相同, 但在计量方法、计量依据、计量主体、计量目的方面却有较大区别, 具体如下所示:

1. 计量方法不同。

(1) 标准生均成本是与实际生均成本相对应的概念, 又称预算生均成本, 它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教育机构培养一个合乎一定教学质量标准的学生, 在一定的会计期间 (一年) 所必须发生的, 平均用于每个学生的直接支出和应计费用的总和。标准生均成本是以会计、统计为主要方法, 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基础, 以培养一个合乎一定教学质量的学生为前提, 通过研究、分析而测算出来的生均成本, 相当于工业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用计算公式表示为:标准生均专任教师工资成本=专任教师年标准人均工资÷国家规定的该专业的标准生师比。

(2) 实际生均成本是利用现成的教育经费统计数据资料或抽样调查资料, 经过适当调整而得到的生均教育成本;或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计量基础, 对高校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采用一系列会计方法核算出来的成本, 也就是教育的财务成本;或是以高校实际成本的发生额为基础, 对会计数据进行调整和修正后计算的高校学生年人均培养支出。用计算公式表示为:实际生均专任教师工资成本=专任教师年实际工资总额÷年末在校学生当量人数。

2. 计量依据不同。

(1) 实际生均成本是根据各高校实际资产占用状况和实际财务支出计算的成本, 它取决于学校收入规模、学生规模、财务支付能力、资产占用规模等因素, 并受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影响, 因此各高校的实际生均成本通常差别较大。

(2) 标准生均成本不以实际成本的发生额为依据, 它按国家科学统一标准或地区平均水平为取值基础。有些指标可以采用“高等教育本科水平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 如师生比按1∶16、生均设备值按4 000~6 000元、生均图书按70~100册、生均校舍面积按6.5平方米等, 然后, 按一定的方法测算有关取费定额, 如图书单价、单位建筑面积造价、教师工资标准等。它包含了很多可变参数 (如学校类型差异、专业学科差别、地区价格因素等) , 加入不同的参数, 就有不同的高等教育成本计算数额。与实际生均成本一样, 标准生均成本也不是一个绝对不变的数值,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参数标准, 因此也就有不同的教育成本。但与实际生均成本不同的是, 标准生均成本不受具体某一个学校的实际财务支出所影响。它类似于市场经济下“社会平均成本”的性质。

3. 计量目的和作用不同。

(1) 核算实际生均成本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首先, 实际生均成本的核算, 可以反映学校的真实消耗。其次, 将实际生均成本与标准生均成本进行对比, 可以发现教育成本的节约或超支程度, 有利于学校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 科学制定教育投入和管理措施。

(2) 计量标准生均成本首先是评价、影响和控制实际生均成本。此外, 标准生均成本作为“社会平均成本”, 它应是大学学费标准和财政拨款定额的数量依据。

4. 计量主体不同。

(1) 由于实际生均成本是依据学校实际成本的发生额为基础的, 并且其计量是以高校内部管理为需要的, 所以实际生均成本由学校自身组织核算比较准确。

(2) 标准生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发生额无关, 故应由第三方如政府或诚信度较高的中介机构进行跟踪测定, 定期由政府和社会发布, 以便增大教育成本管理的社会透明度, 保证学生及其家庭的知情权。

二、实际生均成本学费定价陷阱

以会计核算为基础计算出来的实际生均成本只能作为学校内部管理和政府对高校成本效益考核的依据, 与学费无直接的成比例的线性关系。具体原因如下:

1. 实际生均成本难以准确计量。

综观国内外对教育成本研究资料显示, 教育成本计量难点主要表现在教育成本计量范围难以准确界定、现行高校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制约、教育成本核算期间的不适应性等方面。要计量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学生的教育成本更是困难重重。从总体上说, 关于教育成本的计算, 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研究中还没有对此做出一个定论, 各国对教育成本的计算都是一个粗略的方法。由于确定完整意义上的生均培养成本仍有实际困难, 故在学费定价实际操作中大多是将高校生均日常运行经费代替生均培养成本, 或是利用现有会计资料通过调整、转换方法计算出来的教育成本, 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

2. 极易造成教育成本恶性膨胀和不合理成本的转嫁。

学费与实际生均成本的一定比例直接对接会误导社会, 导致学费标准的暴涨和补偿理论的变异。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办学质量标准的缺失, 上级主管部门很难有效地认定学校成本的合理性, 更多时候只能“默认”既定事实。在以实际生均成本的一定比例收取学费的定价机制下, 学校和地方就常常以教育成本上升为由, “倒逼”上级主管部门不断提高学费标准, 导致高等教育收费迅速上升。在这种学费形成机制下, 学费标准逐年攀升进而偏离了居民收入增长。

3. 违背市场经济定价的基本原则。

按照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理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 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包括商品供求关系、垄断与竞争程度、商品本身的价值等等, 但决定性因素是供求关系, 而不是商品成本, 卖方一般难以了解商品的真实成本。成本定价法是计划经济下的商品定价方法, 它忽视市场的供需关系, 供给者 (高校) 之间缺乏竞争, 容易导致高校缺乏成本观念和质量意识, 并将最终损害受教育者的利益。

4. 实际生均成本不能说明成本支出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 更不能作为制定学费标准的依据。

实际生均成本计量是建立在高校对教育资源的实际耗费基础之上的, 是高校的实支成本, 高校对教育资源消耗得多, 成本就大, 消耗得少, 成本就小, 实际生均成本只能说明高校对教育资源的真实消耗, 资源耗费水平各校之间相差极大, 不仅反映了学校规模、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合理差异, 也包含着管理效率的不同, 不能说明这一成本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是否必要。不管是在一般工商行业还是在教育领域, 作为定价基础的成本都不应是产品或服务提供个体发生的实际成本, 而应该是行业内的平均成本。

三、标准生均成本在高等教育学费定价中的优势

1. 标准生均成本机制有利于保证学费的合理性, 防止乱收费、高收费。

在既定的合理的标准教育成本水平下, 标准教育成本总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公共财政和学费定价按照标准教育成本对学校的成本进行补偿, 对不合理成本不予补偿, 避免了教育成本过度膨胀下不合理成本被转嫁给政府公众和受教育者个人及其家庭。因此, 标准生均成本为教育的买方 (学生及其家庭) 提供了科学的参照物, 通过将学费与标准生均成本的一定比例对比, 可更为科学地确定收费标准。

2. 学费定价以标准生均成本为基础更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定价规则。

按照马克思的价值论, 商品和服务的社会价值是由商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只有以社会平均成本作为制定价格的基础, 才能使同种商品和服务的劳动耗费能按统一的尺度来计量和补偿, 从而能在经营者间开展竞争, 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也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 趋利避害。学费定价也应该以社会平均成本 (可由标准生均成本充当) 为基础, 这样才能既弥补高校提供教育服务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 也能较好地进行成本计量和规范学费定价。

3. 标准生均成本有利于监督和保证高校办学的必要投入。

标准成本是指培养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必要支出。必要支出规定了在合格教育培养质量下“应该”的成本支出水平, 保证了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投入。教育不是一个追求成本最低的部门, 相反, 从长期来看, 教育通常是一个成本递增的部门,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要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不断地更新教育内容、提升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 这些都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因此, 办学成本并非越低越好, 过于低水平的高等教育成本不能说明高等教育办学效益好, 反而说明高等教育难以满足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教育低投入损害的是受教育者的利益, 将实际生均成本与标准生均成本进行对比, 有助于督促高校投入必要的办学资源、保证教育质量。此外, 科学核算标准生均成本, 也有助于科学确定政府应承担的成本比例, 确保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必要投入。

4. 标准生均成本机制有利于敦促高校提高办学效益。

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社会平均劳动水平决定商品价值。个别劳动耗费只有低于社会平均劳动耗费才能得到全部补偿。如果高等教育的学费标准和政府拨款以标准成本为依据来制定, 那么其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的部分将得不到补偿, 长期的亏空和生存的压力将迫使高校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不断改善办学水平, 加强管理, 减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浪费和低效率, 使其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 以获得较好的办学效益, 在教育市场中立足。

摘要:教育成本是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实际生均成本和标准生均成本进行比较, 得出的结论是:传统的大学学费定价机制中的生均成本只能说明高校对教育资源的真实耗费水平, 只有标准生均成本才能作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

关键词:标准生均成本,实际生均成本,高等教育学费定价

参考文献

[1].林皎, 伍海泉.教育成本的计量困境与教育财政对策研究.财政研究, 2006;10

[2].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王善迈.论高等教育学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0;6

[4].陈少雪.影响高等学校收费水平的多因素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1;2

上一篇:功能食品的评价下一篇:动脑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