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2024-06-24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共9篇)

篇1: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明确采访的具体任务,如果采访某个班团活动,就要通过采访,弄清这个班为什么要开展这项活动,活动的全过程怎样,学生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开展这项活动有哪些经验等.2要确定好采访的对象.一般地说,要以当事人,事件的参与者和目击者,以及了解这件事内情的人为采访对象.确定了采访的任务,对象以后,应制订一个简要的采访计划,安排采访的日程和顺序,拟订要提出的问题等.运用多种方式进行采访

1,个别访问 由采访的人直接向采访对象提问,要求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使被采访对象有话可说.提问要态度亲切和蔼,使被采访对象有话愿说.2,召开座谈会 由采访的人邀请几个人来座谈,以获得所需的素材和资料.要求学生在开座谈会前,应先确定座谈题目,让参加座谈的人有所准备,座谈时允许不同意见的同学发表看法,以获得真实可靠的材料,了解各种各样的想法和看法.3,现场观察 要求学生到现场去直接观察,即看采访对象是怎样活动的,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的细节是怎样的.在观察过程中,对采访对象和在场的人提出简短问题,请他们回答.4,要求学生对每一次采访进行总结 每一次采访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采访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成功的地方要在以后的采访中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要找出原因,自觉地克服.这种总结可以小组座谈会的方式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写“采访手记”,“采访日记”等书面材料的方式进行.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4,适度的沉默.(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采访问题设计

1,采访身边的人如何过中秋

1,中秋节你最思念的人是谁

2,你希望中秋节如何度过

3,中秋节你最想祝福的人是福

4,你会用什么方式向他人表示中秋节的问候

5,你喜欢过中秋节吗 为什么2,采访猎德老人:如何过中秋

3,采访作家王虹虹

1.拟好了提纲再去采访

2.搜集好资料了再去采访

平时注重点滴积累。

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到网上去“打捞”资料。

另外需要说明的事,消息和通讯的写作有时也经常需要写入背景材料。事先注重搜集资料,不仅采访时有用,写作时同样有用。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还请不吝赐分!呵呵,谢谢啦!

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

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采访前的准备,是每次采访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就是说,用毛泽东的一句话叫“我们不打无把握之仗”,采访工作,采访的成功与否,跟采访的准备工作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在采访之前所要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充分的,一定把各种可能性都设想到,否则的话,采访的成功程度就要大打折扣。

下面这几种采访特别需要记者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就是说我们任何一个采访工作都需要做准备工作,但是下面这6种情况,我们要格外地做更加细致、完备的准备工作。

哪几种情况呢?

1、采访高级领导干部,采访知名人士,采访国际要人,要做特别重要的准备工作。大家都知道,我们有很多工作,有的为了采访一个知名人士,甚至国际要人,要做长达半年、一年甚至几年的努力。只有这样,你的采访工作才能够有成功的把握和保证。你比方说我们国内有一名记者,专门为世界政要拍照片,有的正联系一次两次十次都联系不上,有的进行了长达5年的准备,但是由于他精心的准备,有时候在采访中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碍,由于他准备得比较充分,问问题问得比较到位,往往都能够化困难为方便,往往学会迎刃而解,这就是跟他的准

备充分有关系。所以我们有时候采访这些高级领导干部、知名认识、国际要人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

2,采访重要会议。采访重要会议也要做充分的准备。你比方说大家知道,比方说在今年我们的两会是换届,我们就知道咱们有许多台都做各种各样的演习,就我所知,我们省台为了采访两会,派新闻部主任到北京租房间、租设备、看地形,把所有的可能,在会议召开前半个月全都准备到位,只有准备充分了,有了预案,我们才能把这一次会议报道好。所以,像这种重要的会议,一定要充分地准备。

3,采访重大典型,包括这种重大事件。你比方说这次伊拉克战争,咱们中央电视台就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从翻译到记者,到前方的记者,各种可能在战争爆发前5、6天,一直处于临战状态,作为新闻记者,我们都是和平爱好者,我们不希望战争的发生。这是一个常识。但是出于记者的职业要求,我们临时、随时都处于一种临战状态。当战争一旦打响,我们随时把我们的消息传回来,包括我们这次报道比较快的,比方说新华社,大家知道,大家一致被评为报道比较快,新华记者还对新华社驻伊拉克的报道员做了表彰,他做的工作就比较充分,他本身雇了两个人,一个是在巴格达的城东,一个是在巴格达的城西,他自己在巴格达的城中,三个角度都派了人,随时关注。并且为了防备战争通讯设备的中断,他用了自己不受战争干扰的无线设备步话机准备好,所以他24小时处于这种准备状态,所以战争一旦打响,炸弹投向巴格达,他的队员就报道城东爆炸了,另一个报道员报道城西爆炸了,他自己在城中,以尽快的速度传给新华社,美英联军已经在什么时候开始轰炸巴格达。

那么像这种准备,都是经过长期的准备,所以这种重大事件,一定是要做充分的准备。

再一个,采访不熟、不懂的问题,这个很简单。我们有时候有的记者,在采访一些不懂、不熟的问题,问一些外行话,导致我们的采访不能深入下去。问一些外行话,导致我们跟采访对象的关系比较尴尬。所以,对不熟、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事先做充分的准备。所以我们说做记者非常难,咱们有一种说法叫新闻工作者是个杂家,并且又是专家,又是行家,这些要求都体现在这里面。我们去采访一个科学家,我们要对他研究的领域有充分的把握,我们去研究超导专家,虽然我对超导一窍不通,但是我一定要对超导感兴趣,否则的话我们的采访没法进行。去陌生的地方采访我们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对当时的地情、地貌、气候都要做了解,去国外采访更要做充分的准备,否则也是难以完成任务。

所以我们说采访前的准备工作越充分,记者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就越能掌握主动。所以我们说任何一次采访都要做充分的准备,这样采访工作才能完成好。但是下面这六种情况格外需要我们的编辑、记者要格外地做更重要的、更充分的准备,大家不要认为这个口是我常跑的,我跑农口的,农业我门儿清,掉以轻心,年年报道两会不要做充分准备,这都是要不得的。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在报道当中出纰漏,我们在后面也会举一些这方面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这是我们对采访的重点做的简单的论述。

(5)新闻采访的提问

还有在采访当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问,对采访的提问,我们也做简单的一个描述。提问的技巧也是千差万别、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技巧,中央电视台水均益有水均益的技巧,白岩松有白岩松的风格,王志有王志的特点,我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技巧从规律性的角度来讲,我们还可以概括为这么几个方面。

一个是要看对象,不同的人,我们有不同的技巧。对待善谈的人,我们有善谈的技巧。对待不善谈的人,我们有不善谈的方式。对于当事人处于高兴的状态,我们有高兴的状态,处于他讲掩盖事实的时候,我们有掩盖事实的状态。所以我们采访的时候,一定要看对象,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千人一面,不能一个问题问到底,不管什么人,你感想如何,你感受如何,你体会如何,这么简单。要看对象,对象最高兴的,最不喜欢的,最痛处,最隐处,我们都要掌握,这样才能问到点子上。

第二提问的技巧是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处说到远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这样才能把问题的根本、本质探讨出来。

我记得最经典的一个案例就是艾丰同志,我们《经济日报》的总编艾丰,当年在刚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的时候,去一个县采访的时候,他去采访,采访的难度非常大,因为他接到有举报信,去采访。这时候怎么把你要问的问题问出来呢?他采用的方式就是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所以这是我们要注意的。这样才能把你要问的问题,有逻辑性地呈现出来。

我们有的时候采访没有逻辑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就麻烦了,所以这是大家要弄清楚,大家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第三个技巧就是题目要具体,不要太宏观、太笼统。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有一年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采访朱镕基总理,当时朱镕基任总理,问题问得非常好,“朱总理,您上任、就任以来,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答得也非常好,这样采访对象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呼应是非常到位,我们就避免了我们问得很笼统。“朱总理,你对你上任以来,对你的工作怎么评价”,他怎么回答呀?很笼统。他问得很具体,最满意的、最不满意的,最高兴的、最不高兴的等等,我觉得这样就使我们问到问题的点子上,问者和答者都有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尤其是采访领导人和采访宏观问题的时候,我们容易问得虚,问得套话。

再有一个,第四个技巧是两面问,正面问、反面问,前面问、后面问,要学会两面问,要会辩证地提问题。

第五个技巧,要讲究提问的方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记者一定要注意,我们跟采访对象是平等的。面对国家领导人,我们是平等的;面对一个罪犯,在采访罪犯的时候我们跟他也是平等的。我们有的时候,采访犯人就跟办案人员审犯人一样,这不行。面对要人,政府要员,我们采访的时候,是从低往上看,仰视的态度也不行。所以我们跟采访对象,要平视采访对象,既不要仰视采访对象,也不要俯视采访对象,我们要平视采访对象,讲究提问的方式。采访的时候,记者的主动权应该在你手里,不要把你采访的主动权让给对方,让别人掌握你,这就不对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讲采访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们在日常工作当中,我们自己还会从工作当中、实际当中去总结。这个是我们在这一节的内容当中要着重给大家介绍的。

我们说,新闻采访是我们新闻采编人员的基本规律,它要研究的内容是博大精深的,更重要的是新闻采访的经验性的东西更多,并且我们要更重要地认识到,采访这个环节不过关的话,我们后面节目的内容、节目的质量也要大打折扣,我们的编辑,我们的后期的所有的工作都要会受影响。所以,采访是我们做好我们的日常新闻节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一定要重视。

在写采访类文章之前,需要做好以下4点:

1、确定采访目的 没有采访目的的文章,就像在报流水帐。使读者找不到一丝主线,感觉很空。故,在采访之前,首先要确定你本次采访的目的。你想让读者知道些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采访?你的采访能给大家带来些什么启示?……

2、确定采访人选 在确定好采访目的后,第二步便是寻找被采访人。要找的被采访人必须与采访目的息息相关,无关的人不要夹杂其中。

3、了解被采访人 确定完采访人选后,你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经历等等。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采访,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更会影响到你提问的质量。

4、认真设计问题 在写采访类文章中,问题是必不可少的,问题的好与坏,直接左右文章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能体现采访目的,承上启下,相辅相成。采访完毕后,需要做到以下2点:

1、整理采访稿,仔细阅读几遍,充分理解 作为一名九城日报记者,我们的采访手段不同于现实,一般通过QQ、BBS、MSN、e-mail进行。我们有优势,那就是对方是以文字的形式接受采访,这样便于了我们整理采访稿。在整理采访稿的同时,记得不要遗漏掉重要资料,修正错别字,多读几遍,对采访稿要有充分的感知,觉得不够的地方,尽快弥补。

2、组稿,完成采访 好的采访稿,并不是你问我答的形式,要有导语、串词、结尾。因此,在整理好问题与回答后,还有进行组稿,根据对采访稿的理解及采访目的,合理的添加导语、串词及结尾,这样不仅使整篇采访结构饱满,更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篇2: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二、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三、与采访对象面对面,能否建立起谈话时的融洽气氛,是采访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记者给采访对象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他(她)的外表、衣着、随身物品。一般情况来讲,记者的外表应当尽可能朴素平常,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记者的随身物品。

四、在见到采访对象之后,如果时间允许,应该先进行一下沟通,在谈话过程中,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核实。如果在沟通过程中被采访对象能感受到记者对他的情况非常了解,会比较容易拉近距离。同时,根据现场沟通情况再次核定采访提纲,如果有些问题比较敏感,自己拿不准该不该问,应就这些问题和当事人进行交流,在得到当事人确认后,再进行采访。这样,在确认采访提纲的同时,也让当事人对所要采访的内容有

..所了解,不至于显得太突兀,可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如果时间不允许,要开门见山打开采访话题。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六、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好的问题是那些具体到做什么事时采用什么交通工具、晚餐有几个菜的问题(当然得跟表现人物性格有关,不要变成狗仔队),就好像我们会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来看出他是个喜欢享受的人还是个苦行僧一样,我们的文章也要通过这些细节让读者了解我们采访的人。

七、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无论何时,对何人都有平等的尊重,这很重要,不要因为对方地位高而不由自主地想办法让他愉快,或者让他不快(有人认为用问题激怒对方显得自己很有水平,事实上你和对方不是对立关系,你的任务是得到回答而不是表现你自己),也不要因为对方是卑微的人物而忽视对方的感受。

八、适度的沉默。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我发现,在电视采访

..中最有趣的做法就是问一个漂亮的问题,等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秒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你知道会怎样吗?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的东西。”

九、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在采访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尽量让自己的表情和采访的内容相一致,并通过点头等肢体语言来回应对方的话语。还需要注意的是在采访中要把自己的通讯设备打到静音或者关机状态,避免在采访过程中出现声响。

十、在采访中一定要仔细听对方说话,并从他的话语中搜集新的采访点。无论是在提出问题时还是在倾听对方回答时,记者都要专注,不要在提出问题后就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了,而是要看着对方,专心致志地倾听对方的谈话内容。这样一是显得尊重对方,同时也可以了解对方的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被采访对象没有表达清楚或者偏离主题的时候,适时地进行引导。

十一、要学会随机应变。不管你事先采访提纲准备得多么充分,真正采访时,我们总会发现有很多内容出乎我们的想像。这时候,就需要随机应变,抓住对方回答中的新线索、新疑问,继续提问。

十二、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采访人的行为举止,甚至说某些话时他的眼神表情,这些细微之处常常凸显他的价值判断和他的性格。这个细节写进了文章,读者能够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

..被采访者的处境。

十三、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十四、采访时间不要太长,除非你和被采访者惺惺相惜而引发了别的讨论(那个时候采访其实也已经结束)。你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该问的问题问完,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效的问题上,否则会让被采访者不耐烦。

十五、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十六、在采访结束后,如果有时间,可以和被采访对象进一步交流,就采访报道进行一些探讨,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的更多讯息,也可以对我们的采访进行一些补充。同时也能拉近我们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和他们成为朋友。

十七、争取全面了解被采访人。在采访中,注意采访被采访者的联系人,他们无意的流露有时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篇3:浅议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的准备, 实际上是记者经常不断地认识客观情况、尽量缩短自己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之间距离的过程。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就像教师备课一样, 课备得好, 学生才能听懂。因此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 记者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 要搜集掌握采访对象的相关资料, 了解背景情况。

通过自己这些年的采访经验, 笔者认为, 要写出一篇高水平的稿子, 就要全面了解、掌握与之相关的材料、背景。记得2005年采访《滦南县欧鳎繁育成功填补国内空白》这则新闻时, 由于之前对欧鳎的价值没有做深入细致的了解, 结果报道时只是说明了它的特点及繁育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但是对它的价值也就是与现在最贵的鱼比较有哪些优点没有写进去, 结果它的亮点没有写出来, 只是一则泛泛的报道而已, 新闻价值也大打折扣。这就是说, 采访前没认真准备, 仓促上阵, 往往是事倍功半, 直接影响报道效果。“吃一堑, 长一智”, 在总结失败的教训后, 采访前搜集掌握背景材料成了我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还专门准备了一本背景资料笔记本, 在每次采访前都要查阅相关的资料, 并记录在采访本上, 做到心中有数。例如, 在一次采访滦南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时, 按照平时的写法, 往往写成一则会议新闻而已, 但事先我对县出台的扶持农业的奖励政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 了解到养牛大镇滦南县扒齿港镇仅2004年~2005年度就得到99.15万元的奖励资金, 于是对扶持奖励政策的受益者进行了采访, 写成《滦南县:扶持奖励政策为农业产业化助跑》这则新闻, 该报道获得当年河北省好新闻三等奖。

2. 提前熟悉采访对象, 不说外行话。

记者要采访各行各业的人物, 为了不说外行话, 不写外行文章, 知识面要相对宽些, 对各个领域都要有所了解, 做到胸有成竹。例如在采访《滦南农民杜凤永带着发明闯京郊》这则专题新闻时, 采访前我首先对杜凤永的事迹和他制造的农机性能做了了解, 这样在和他交谈时就做到了得心应手, 采访比较顺利。这则新闻也获得了河北新闻奖三等奖。

3.擅于安排采访时机, 选择恰当的采访环境, 拟定采访提纲。

采访时机的选择要根据采访内容、采访对象的不同,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区别对待, 精心安排。采访环境的选择要恰当, 要选择有利于弄清新闻事实真相、最便于和被采访者交谈的地点进行。此外, 在采访中, 向被采访者问什么、怎么问要拟定采访提纲。去年10月底, 在采访成龙来滦南为“龙子心姜泡完全小学”揭牌这则新闻时, 我事先对成龙及其“龙子心”行动的背景进行了搜集查阅, 并了解到他在滦南的活动安排:11点到达滦南, 要进行揭牌、和学生共进午餐、和学生制造环保购物袋等几项活动, 其间接受记者采访才15分钟, 而当时要对成龙进行采访的媒体就达20多家, 成龙不可能一一回答每个记者的提问。作为一名县级台记者, 怎样才能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 能够提问到成龙并让他回答自己的提问呢?我做了深入细致的准备, 因为我本身是滦南县奔城镇姜泡村人, 对母校的地理环境再熟悉不过, 了解到他在哪个教室接受媒体采访。我拟定了这样的提问方式:“成龙先生, 我是滦南台记者, 我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 希望你对我们这里的学生说几句话”。采访中我抢先来到那个教室, 正如我预料的那样, 当我用拟定的问题提问成龙先生时, 他从众多媒体的话筒前脱出身, 径直走到我的话筒前, 并愉快地回答了我的提问, 采访获得成功。

综合以上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几次案例, 就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点:

1.要靠平时持之以恒的积累, 多读书, 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 注意收集和追踪新知识、新信息。还要时时关心国内外大事, 关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事物, 多学习中央的精神和政策。

2. 平时注重点滴积累, 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把阅读杂志、报刊时看到的好文章抄下来或剪贴下来, 分类粘贴好, 既可以从形式上学习好文章的表现手法, 也可以从内容上获取许多自己不熟知的内容。有了这样的资料库, 以后不论去采访什么人物或事件, 都会得心应手地从这个资料库中找到需要的背景材料。

3. 去网上查阅资料。

网络联通世界, 有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这对打开记者的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增加背景材料容量, 以及对把握采访对象的情况、确定采访角度等, 都有很大的益处。■

篇4:记者采访前的准备

从一方面来说,记者只不过是转述或照搬他人的观点、意见和推断,也就是满足于做一个记录员的角色。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还不完全是一个旁观者,他随时可以转换谈话的角度和语调,结果是参与了共同的创作。

采访方式多是“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但是记者不能只是机械地提问或者机械地记录,而是要千方百计地使被采访者说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故意与其进行争执、辩论,引导和促使被采访者捍卫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

一、采访前应做的准备

1.在进行采访前,要联系好当事人,定好采访话题,让被采访者认真准备,然后进行采访。如果对于某个采访你并不确信是否会被人家拒绝,为了避免采访时的尴尬局面,你可以通过电话把要采访的题目简单地向被采访者通知一下。

2.考虑采访的时间和地点。如果在工作时间采访,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诸如他会被人临时叫走,或被电话铃声打断等这些小事转移注意力。除此之外,在办公室里采访会得到一些官方的让人压抑的插话。因此最好选择一个中立地点,为采访提供一个良好的谈话环境,使被采访者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从容作答。

3.草拟问题提纲。这是做好采访前的重要步骤。就像著名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那样,记者得有一定的素质和修养,要会提问题,否则会所问非所答。问题要问得相互明白(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一致),要尽量短小(问题要有一个中心意义,否则回答会不够完全),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要及时、适宜、准确,并且能够调动起被采访者的情绪。而且问题要经过深思熟虑,不刻板。同时记者要对各行各业的专业术语进行必要的学习,以便利于采访。

二、采访时应做的准备

任何形式的采访都要求认真地准备。记者对采访的准备程度是他对工作态度的证明。首先检验他的是被采访者,他最清楚记者对采访所持有的认真程度。

1.确定被采访对象

采访题目应该是那些读者迫切需要了解、轰动一时的大众关心的题目。被采访者是那些让大家更感兴趣,更具有权威性,能探讨各种问题的人。为了更好地了解采访对象,最好多收集一些被采访者的信息。可以翻看其他同事采访过的报道,还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注意一下,她对什么话题感兴趣,人们经常向他提什么问题(以便于以后别再提相同的问题)。

2.要想获得第一手资料,必须见面采访

有些官方人员经常会事先向记者要采访的问题,然后由被采访者(或是他的新闻中心)提供答案。即便如此,也要进行单独的见面采访。见面采访会有意外的收获,所谈内容包含的意义更深,更独特,会发现新问题。除此之外,记者要给读者造成被采访者的第一印象(这对于专访尤其重要),新闻是第一手得来的,新闻价值独家专有。如果实在没有机会见面采访,那就通过视频,电话或电子邮件采访。

3.调节好被采访者的心态,排除他的心理障碍

这取决于记者的交际程度和职业技能素质,需要记者学会掌控谈话的进程和大量待人接物的常识,以便于迅速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俄罗斯国家新闻学长老阿纳托利 ·阿格拉诺夫斯基向新闻行业的新人提供如下建议:在采访的过程中不要沉默,不要对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感到羞耻,要善于瞄准有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进行尖锐地提问,引导被采访者积极参与话题的讨论当中。

得到这些良好的建议后,才使我们更加明白怎样进行采访,怎样进行写作,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很多时候还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具体的人以及每次谈话的变化。而且对于采访的工作还有必要进一步弄清楚核实事件的事实、数字、名称、姓名等,以避免对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和歪曲事实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篇5: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餐具:高中一般是住校,有的学校食堂不会提供餐具,所以带上餐具是必要的,主要有:饭盒、筷子、勺子、杯子等。

卫生用品:纸巾、湿巾、卫生巾(女生)、垃圾桶、垃圾袋等。

床上用品:根据学校要求准备,因为有的`学校是不会统一购买床上用品的,所以被子、床单、枕头、凉席、蚊帐等床上用品需要自己准备。

篇6:求职前的准备工作

体验求职面试

一、面试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好面试时可能会用到的一切东西:身份证、学历证书、推荐表、成绩单、各种技能证书、个人详细资料等,另外还要准备一个记录本和笔,一边需要时记录。

2、深入了解招聘单位、应聘职位,做到知己知彼。如:公司历史、公司规模、公司产品、经营状况、岗位职责等,了解越详细应聘时候越心中有数,应聘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3、做好面试的心理准备。实现设想考官可能会问到的一些基本问题,实现设定一些精辟的答案,当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灵活作答,另外可以先进行一下情景模拟,以便改进面试技巧。

二、面试中的注意事项

1、不能迟到

2、学会倾听(前面已经论述过)

3、注意用眼神、表情同主考官沟通(多人同时面试时尤其重要)

4、控制语调、语速

5、注意细节

6、根据情况适当发问,根据成功的几率进行发问,不要涉及过多个人利益的问题。

3.面试应答

注意条理,宜简则简,宜繁则繁,沉着应对,控制情绪(尤指面对主考官强硬的,甚至是有轻蔑性的,压迫式的问题)

二、面试中

三、面试后

求职前的准备工作

一. 信息搜集

1. 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

1.1学院就业办

1.2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省、市)

1.3社会关系

1.4各地人才市场和人才交流会

1.5媒体(报刊杂志、广播电视)

1.6网络

1.7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业余兼职

1.8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

2.就业信息的处理

2.1筛选 真实性、时效性、价值衡量

2.2求证 电话咨询、网络查询、侧面了解

2.3分类整理

2.4行动(针对性制作简历、求职信,投递简历、参加供需见面会、电话联系、登门求职)3. 据就业信息,树立正确的求职心态

2.1实事求是,认清就业市场客观形势(扩招、专业设置陈旧/市场需求变化快,人才供需出现结构性矛盾)

2.2摆正位置,正确评价自己

2.3确定价值取向,明确自我追求

2.4“骑驴找马”,先就业后择业

4.特别提示:注意提防就业信息陷阱

二. 求职材料的制作

1. 简历:个人的简要经历,对个人基本情况、经历的记载和陈述。按照一定的时间把个人的基本情况、求职目标、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特长优势、求职意向清晰表达的说明材料。(基本概念)

2. 优秀的简历应该具备的条件

2.1求职目标明确

2.2强调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2.3用事实和数字说明你的强项

2.4象广告语一样简练和富有感染力

3. 简历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3.1不宜过长

3.2客观真实

3.3不要过谦

3.4写明求职职位

3.5格式、语法、文字、排版不能出现错误

3.6言辞简洁直白,不要矫饰、浮华 反例:“我希望着这样一个人生,它在经历了无数场风雨之后成为一道最美丽的彩虹……请用您的目光告诉我海的方向……”

3.7不要注明具体薪水要求(过低可惜、过高失机)

3.8不要写太多无关紧要的个人情况

4. 如何让你的简历更吸引人

4.1简历的外表不一定要强调,但它应该醒目。

审视一下简历的空白处,用这些空白处和边框来强调你的正文,或使用各种字体格式,如斜体,大写,下划线,首字突出,首行缩进等。并用计算机来打印你的简历。

4.2尽量使你的简历简短,只使用一张纸

4.3力求精确

4.4使用有影响力的词汇

使用这种词汇,如:证明的,分析的,线形的,有创造力的,和有组织的。这样可以提高简历的说服力,每句都用点这种词汇。

4.5最后测试

你的简历应该回答了以下问题:它是否清楚并能够让招聘者尽快知道你的能力?是否写清了你的能力?是否写清了你要求这份工作的基础?有东西可删除吗?

5. 如何在简历中弥补你的弱点

应届毕业生和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竞争时,具有缺乏工作经验、年轻、不成熟等弱点,你应该学会适度渲染事实,如强调你熟悉行业中最新的技术和趋势,你将会将这些运用到新工

作中去。另外,由于你很善于学习新知识,所以你也会很快熟悉新工作。

你也可表达你希望接受困难和不利条件,来寻找突破,增长经历。如“愿意在晚上和周末工作”、“愿意出差和调职”等,可能会打开局面,引起雇主的注意。

你可以寻找并强调一切可以称为经历的事情,这包括义务工作、家庭责任、教育、培训、军训、及任何表明你适合这份工作的可以接受的活动。

6. 求职信的注意事项

6.1言简意赅,一般不要超过一页A4纸,或者不要超过3分钟的阅读长度。

哈佛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试验证实,超过400词,求职信的效度只有25%。

6.2扬长避短,围绕自身长处,突出“卖点”。

6.3一定要写明应聘的是什么具体职位。

6.4字迹工整清晰。如果字写的不够好最好是打印出来,但是绝对不要用复印件。

6.5重视签名。一般都要手写签名,不宜打印。岛城的技工从10年前就开始短缺,随着青岛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技工的缺口也是越来越大,2月24日在一场招聘会上有企业甚至开出了月薪4000元的高薪进行招聘,尽管如此也很难招到满意的技工师傅。技工荒何以持续这么长时间,技工的就业又是如何,市民们如何看待技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现场

月薪4000元招不到技工

“现在哪还是我们招工人呀,明明是工人在挑我们。”在延吉路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会上,为重汽集团(青岛)专用汽车公司进行招聘的孙先生告诉记者,他在招聘会等了一上午了,他们招聘钳工、电焊工、下料工、冲压工等工种的工人,工资从 1500元至4000元不等,工资是基本工资加计件工资,优秀技工的月收入甚至能超过6000元。虽然孙先生感觉他们公司所提供的待遇已经不错了,但是一直到招聘会结束,原本计划招收40名,结果登记册上只有7个人报了名。

同样的情况,记者在多家招聘点询问时招聘人员都无奈地表示,难以招到合适的技工。

在招聘会现场,从平度来青岛应聘的小王告诉记者,他看中了几家企业,但是由于自己缺乏过硬的技术也被部分企业挡在了门外。而与此同时,有一技之长的求职者却是底气十足。“我想找个月薪2500元以上和数控机械操作相关的工作。”来自诸城的郭小雨告诉记者,她从事数控机械操作工作已经两年了,以前在济南一家工厂打工,考虑到这里离家较近,今年才选择到附近来找工作。

◎现象

“技工荒”让技工拿高薪

“技工荒”让企业瞄准了从技工学校毕业的学生们,记者从岛城最大的一所技工学校——青岛技师学院了解到,今年他们学校即将毕业的2000名学生已经被各个大中型企业预定出去。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各企业单位越来越重视技术类工人,现在的技术工人已成了各个企业争抢的“香饽饽”,相对于现在遭遇求职难的大学毕业生,近年来技术类院校的学生就业率一路“绿灯”,相当好就业,而且薪水也不比大学生们低,“我们学校的一名女毕业生,在一家企业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已经成为了那里的高级技工,月收入已经达到了6000元。”据介绍,该校初中毕业生进入学校学习后,刚毕业在实习阶段

收入就能达到每月 1500元,工作一年后月薪能达到3000元左右,而高中部的学生,毕业后的月薪也能达到3000~3500元。

据学校负责人介绍,目前比较抢手的专业有焊接技术、电工、数控加工技术、磨具、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等,目前技工的就业市场均是供不应求。

◎原因

培训不足思想也待转变

“技工难招有培训方面的因素,也有市民思想上对此认识的误区。”市人力资源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缺少技工这是一个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10年前就有,随着青岛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减少,更多的现代服务业跟现代制造业开始崛起,这就使得原本就少的技术工人显得更加不足。

该负责人表示,虽然本市的产业进行了结构调整,但是技术工人的培训并未同步发展,而且培训机构大多重视理论教育,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这也让原本应该在培训机构完成的工作转嫁到了企业,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还有一个原因,由于长期观念的束缚以及农民工本身能力的局限性,技术工人匮乏形成了一个„城里人不愿干、农民工干不了‟的尴尬局面。”该负责人表示,现如今大多数学生家长重视的是学历教育,认为“好学生就要上大学,上技校的都是考不上大学的差学生”,这种错误的观点也让家长们不同意自己的孩子上技校。

一忌盲目自信,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到处引用名家词句,甚至冒充为原创者

二忌过度紧张,面试时适度的紧张,是很正常的,但紧张到语无伦次,让考官不知所云,那么就不用等通知了。

三忌反客为主,老打断考官的话,或者是显出高人一等的样子,或者是提醒考官注意通知的时间,让考官不知道你究竟是来面试的还是来面试别人的。

四忌胡聊神侃,回答考官问题时东拉西扯,不切主题,只顾夸夸其谈,怕别人不知道你见多识广。

篇7:面试前的准备工作

参加求职面试,除了随身要携带必要的求职简历,证书、文凭、照片等必需品之外,还要事先做好面试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背熟自己的求职履历表。常常遇到有些求职太过频繁,而自己的求职履历则又是经过精心“包装”的人,轮到面试时有时连自己都记不清究竟“工作经验”是怎样“排列组合”的了,一上阵便迅速“露出马脚”,不战自败。二是准备好同所申请的职位相吻合的“道具”。身上穿的、手上戴的、浑身上下的衣着均能反映出求职者对所申请的职位的理解程度。试想如果一家五星级酒店招一名公关经理,而应聘者下雨天穿着高统套鞋去面试恐怕同所申情的职位形象相去甚远。所以面试时的“道具”也应有所选择。

三是准备好同自己身份相吻合的语言。每个人都应对语言和遣词用字有所选择,面试不同于闲聊,张嘴就来,可以不加思索。每句话,每一个词都应有所挑选。如不少不谙世面的求职者参加面试时张口闭口“你们公司怎么怎

么”,听多了肯定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应该十分有礼貌客气地说“贵公司”,礼多人不怪嘛!

篇8: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 新闻采访的相关概念简述

新闻采访工作是新闻传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新闻采访的内涵就是新闻采访工作者为获取真实的新闻资料,对新闻受访者进行相关的新闻调查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闻采访工作是新闻采访记者与受访者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对收方对象的访谈、观察、询问等活动,获取关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真实材料。新闻采访是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活动特点。首先,新闻采访工作具有一定的新颖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公众及时的报道相关信息,新闻工作者要想让自身的新闻报道得到公众的关注和认可,就必须强化新闻采访素材的新颖性,要能够抓住公众的注意力,提高新闻采访工作的针对性。其次,新闻采访工作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及时、快速的新闻报道才能够体现新闻报道的价值,也才能够得到公众的关注,时效性能否得到体现也是关系到新闻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另外,灵活性也是新闻采访工作的重要特点,而新闻采访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随机应变的采访手段,由于新闻采访面对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新闻采访记者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灵活性,提高新闻采访的成功率。最后,新闻采访还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这主要是指新闻采访所关注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多项内容,广泛性也是新闻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2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内容

俗话说,良好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获得新闻采访工作的成功,确保新闻采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做好新闻采访的相关准备工作。根据新闻采访工作的内容以及相关新闻采访实践活动,成功的新闻采访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2.1 采访对象的相关资料

熟练掌握采访对象的相关资料是新闻采访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新闻采访时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在新闻采访之前没有对采访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新闻采访工作者就会出现“临时上阵”的情况,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同时也无法提出针对性强、有效的问题,很容易就会出现采访内容主题偏离,采访价值不高。例如,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杨澜在采访台湾知名学者李敖先生之前,就对李敖的相关书籍和新闻报道资料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杨澜曾说:“只有清楚的了解他、熟读他的文章,才能够在采访李敖先生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在采访过程中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因此,对受访者相关资料进行熟练掌握对采访成功是十分关键的。

2.2 做好新闻采访提纲的拟定工作

在对受访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行熟悉之后,就要结合新闻采访的目的,有目的的、针对性的对新闻采访提纲进行拟定。详细的新闻采访提纲是确保新闻采访工作者能够从容、仔细开展新闻采访工作、掌握新闻采访工作主动权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明确新闻采访的目的,根据目的设置问题和采访环节。其次,要注重采访内容的逻辑开展,由点及面、从小到大、由浅入深,通过递进的方式开展采访内容,这样既能够帮助双方迅速进行相关角色,也能够对采访对象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另外,在采访过程中要时刻谨记换位思考,要顾及到对被采访者的心理感受,营造融洽的采访氛围。最后,要准备必要的采访物件,如录音笔、笔记本等,这是采访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完备的采访准备才能够获得新闻采访的有效成功。

3 新闻采访准备与新闻采访成功之间的关系分析

3.1 准备工作关系到新闻采访的有效开展

新闻采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第一手的新闻素材,在这个角度上来说,没有充足的准备就无法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挖掘出有深度的话题,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成功采访。完备的采访材料准备以及充足的知识是确保新闻采访能够有效进行的关键。有了充足的准备,新闻采访记者就能够根据拟定的采访提纲朝着新闻采访的目的思路开展采访,在访问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不会出现顾左右而言他、胡乱提问的现象。另外,充足的准备还能够有效地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能够让受访者在轻松、融洽的采访氛围中更好地放松自己、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够确保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够得到受访者的好评。

3.2 准备工作关系到采访目的的实现

新闻采访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了让公众快速的抓到新闻报道、新闻采访的主题,就必须做好相应的采访准备工作,对新闻采访的主题和相关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围绕着新闻主题有层次、有步骤的开展新闻采访工作。这种有备而来的采访工作能够在有限的采访时间内将采访的主题内容准确的表达出来,体现出新闻采访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体现出新闻采访的独特之处,得到公众的关注,就必须做好新闻采访的相关准备工作,明确采访的主题,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价值。

3.3 准备工作关系到采访对象的受尊重程度

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新闻采访记者要遵守职业道德素养,给予被受访者足够的尊重,要在新闻采访过程中体现出人文关怀,而这种尊重和关怀则主要来自于充足的准备工作。只有充足的准备工作才能够在采访过程中有效的把握询问问题的“度”,才能够确保提问没有侵犯到受访者的隐私,顾及受访者的感受,体味受访者的心理,确保新闻采访工作的效率。

4 结论

新闻在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功的新闻采访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价值,而充足的准备工作则关系到新闻采访的目的性、主题性、有效性,要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认识,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提高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跃鹏.新闻采访前的准备与新闻采访成功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3(10):237.

[2]骆艳.新闻采访前的准备与新闻采访成功的关系[J].传播与版权,2013(4):18.

[3]固铁庆.探析新闻采访前的准备与新闻采访成功的关系[J].赤子(上中旬),2015,(13):66.

[4]高鸿雁.新闻采访成功相关因素分析[J].视听,2015(6):113.

[5]刘亚峰.充分准备是成功采访的前提和基础——七年新闻采访工作的心得体会[J].中国地市报人,2014(9):112-113.

篇9:浅谈新闻采访前的准备

【关键词】采访准备 知识积累 采访提纲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新闻采访也是如此,要想使采访获得成功,决不能打“无准备之仗”。记者要在短时间内认识采访对象不是一件容易事,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丰富而复杂,记者采写新闻,既要客观、真实、准确,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事先的充分准备,在短时间内要想达到采访目的是很难的。

通过多年的新闻采访实践,笔者以为,做好新闻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日常知识积累

记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知识的传播者。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新闻,新闻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这就要求,一个好的记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要成为一名“杂家”。记者只有具备广阔的知识面,才可能有开阔的视野,才能更好地发现新闻线索,挖掘新闻素材,捕捉新闻亮点。写作时,才能很好地驾驭采访到的新闻素材,并将之融汇贯通,从而写出客观、全面、生动的新闻稿件,这样的新闻信息丰富、知识量大,可读性自然也就强。

知识来源于日常的积累。知识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方法灵活多样。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要持之以恒。知识积累过程中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养成随时做笔记的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日常阅读时,要带着笔和纸,随时记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或是阅读引发的感悟、启示等;二、日常学习时,要有针对性。根据自己知识的结构、层次,去有计划地学习,补缺补差。三、把知识分类记录,例如把知识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四大类,再把每一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按类别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将知识层次分明地归类,以便于写作时查询。

二、做好采访前的准备

如果把日常知识积累看作是“平时练兵”,那么,采访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就是“临阵磨枪”。这并不是指“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消极应对,而是针对采访对象积极做好准备工作,这对完成一次成功采访也很重要。

1、认真准备相关资料,做到对采访对象有所了解

如果对采访前资料的准备不足,一有采访任务就仓促上阵,往往会缺乏条理性,采访时常常会显得手忙脚乱。许多著名记者采访前都很重视资料的准备。《南方周末》记者孙亚菲曾经在对知名学者李敖进行专访前,特地用了大量的时间阅读了李敖的多本著作。孙亚菲说:“只有了解他,熟悉他的作品,在采访时我的心中才有底,采访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可见,采访成功与否和资料准备是否详实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需要准备的文字资料有直接的资料和间接的资料。所谓直接的资料,是由被采访者自己所能提供的与其有直接关系的现成文字资料,如被采访者自己写的文章等。如果我们采访的是一个单位或某个部门,就应搜集与报道内容有关的资料,如该单位的基本情况、突出特点等。间接的资料,一般是指是别人的有关论述,是主要通过利用图书馆(互联网)这个知识宝库而获得的第二手材料。如果我们采访的是某一个工程项目或生产企业,那么就要查阅与该行业有关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材料,这样才可以使采访能够深入,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如果采访一个人物,就要对这个人物的成长环境、性格喜好、工作特点等有必要的认知,这样容易与被采访者找到共同的语言,从而使采访达到预期目的。

2、拟定采访提纲

在对采访所涉及的资料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记者还应该对采访做一个较为具体的计划,也就是要准备一个合理的采访方案和提纲。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让记者心中有谱、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

笔者认为,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访提纲,须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目标:围绕核心问题,设置各个采访环节。

(2)讲究逻辑:由浅入深,不断推进,环环相扣,注重挖掘细节;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和过程“浓缩”成一个或数个简单的问题。

(3)换位思考:问题的设置要充分考虑采访对象的感受,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让其想说、能说。

(4)采访的物件准备:包括采访本、笔、包、证件等,这是采访的基本常识。

总的来说,进行采访前的准备是为了增强对所报道对象的认知和了解,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丰富、详实、有价值的材料,使采访获得成功。□

(作者单位:亳州晚报社)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城市唯美语录下一篇:学生学生作文:难忘的野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