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抒情诗

2024-04-30

雪莱抒情诗(精选9篇)

篇1:雪莱抒情诗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象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光,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阳光飞行,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刚开始迅疾的远征。

淡淡的紫色黎明

在你航程周围消融,

象昼空里的星星,

虽然不见形影,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

那犀利无比的乐音,

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它那强烈的明灯,

在晨曦中暗淡,

直到难以分辨,却能感觉到就在空间。

整个大地和大气,

响彻你婉转的歌喉,

仿佛在荒凉的黑夜,

从一片孤云背后,

明月射出光芒,清辉洋溢宇宙。

我们不知,你是什么,

什么和你最为相似?

从霓虹似的彩霞

也降不下这样美的雨,

能和当你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

象一位诗人,隐身

在思想的明辉之中,

吟诵着即兴的诗韵,

直到普天下的同情

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

象一位高贵的少女,

居住在深宫的楼台,

在寂寞难言的时刻,

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

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溢出闺阁之外;

象一只金色的萤火虫,

在凝露的深山幽谷,

不显露它的行踪,

把晶莹的流光传播,

在遮断我们视线的芳草鲜花丛中;

象一朵让自己的绿叶

阴蔽着的玫瑰,

遭受到热风的摧残,

直到它的芳菲

以过浓的香甜使鲁莽的飞贼沉醉;

晶莹闪烁的草地,

春霖洒落的声息,

雨后苏醒的花瓣,

称得上明朗,欢悦,

清新的一切,都不及你的音乐。

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

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

我从没有听到过

爱情或是淳酒的颂歌

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

赞婚的合唱也罢,

凯旋的欢歌也罢,

和你的乐曲相比,

不过是空调的浮夸,

人们可以觉察,其中总有着贫乏。

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

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

什么田野、波涛、山峦?

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

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

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

倦怠永不会出现,

烦恼的阴影从来

近不得你的身边,

你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

是醒来或是睡去,

你对死的理解一定比

我们凡人梦想到的

更加深刻真切,否则

你的乐曲音流,怎能象液态的水晶桶泻?

我们瞻前顾后,为了

不存在的事物自扰,

我们最真挚的笑,

也交织着某种苦恼,

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

憎恨、傲慢和恐惧,

即使我们生来不会

抛洒一滴眼泪,

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

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

更加丰盛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教给我一半,你的心

必定熟知的欢欣,

和谐、炽热的激情

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象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篇2:雪莱抒情诗

讴歌自然的诗人,你曾经挥着泪,

看到事物过去了,就永不复返:

童年、青春、友情和初恋的光辉,

都像美梦般消逝,使你怆然。

这些我也领略。但有一种损失,

你虽然明白,却只有我感到惋惜:

你像一颗孤星,它的光芒照耀过

一只小船,在冬夜的浪涛里;

你也曾像一座石彻的避难所,

在盲目纷争的人海之中屹立;

在光荣的困苦中,你曾经吟唱,

把你的歌献给真理与只有之神——

现在你抛弃了这些,我为你哀伤,

篇3:试析雪莱诗歌的创作主题

雪莱(1792—1822), 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1792年出生于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然而,年轻的雪莱,怀着对人生的意义与使命、宇宙的起源、认识的界线与可能性的独到探求,走上了一条叛逆者之路。他于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追求民主自由。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被学校开除;也因此得罪父亲,离家独居。1812年,诗人又偕同新婚的妻子赴爱尔兰参加那里的人们反抗英国统治的斗争,遭到英国统治阶级的忌恨。雪莱的叛逆精神为黑暗势力所不容,并引起了英国统治阶级对他的仇视、攻击和诽谤。最终,诗人于1818年初携第二任妻子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离开祖国,旅居意大利。

他在世不足三十年,创作不过十来年,但他不仅是英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道路的重要开拓者,而且是世界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最出色的抒情诗人之一。在他丰富多彩的诗歌创作中,既有富于政治思想性的诗,也有优美的独具特色的抒情诗,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境界。马克思与恩格斯都给予雪莱高度的评价,马克思称他为彻底的革命者,永远属于社会主义的前锋之列,恩格斯称他为天才和先知。他的主要作品有长诗《麦布女王》(Queen Mab, 1813),《伊斯兰的起义》(The Revolt of Islan, 1817),四幕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 1819),《暴政的化妆游行》(The Mask of Anarchy, 1819)。其抒情诗有《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1819),《云》(The Cloud, 1820)、《致云雀》(To Skylark, 1820)、《致月亮》(To the Moon, 1820)等。诗中比喻奇特,形象鲜明,至今无不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二、部分代表作及其创作主题

1. 鼓励人们为自由和平等而斗争

1817年,诗人发表了反封建起义的幻想性抒情叙事长诗《伊斯兰的起义》。诗中两个主人公莱昂与西丝娜是一对情侣,他们在一个名叫“黄金的邦国”造反,赶走了暴君。后暴君反攻得手,莱昂和西丝娜被烈火烧死,而暴君也被烈火中的巨大的烟球卷走。诗中,雪莱生动地塑造了莱昂这个革命者的形象,尽管莱昂和妻子被困于烈火中,他们仍疾呼:“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能自由平等!”“我们的死亡会促进人类的前程!”诗人深刻抨击了欧洲的“神圣同盟”对内实行专制暴政、对外镇压民族革命的罪行,让人们看清了黑暗势力的丑恶,激发了人民为自由和平等而战的斗志,同时也表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他们坚信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热爱人民,坚信未来必胜的信念。实际上,《伊斯兰的起义》是雪莱借以号召英国人民起来反抗暴君的召唤,是一首浪漫主义的革命赞歌,也是一首歌颂信仰、仁爱、希望的哲理诗篇。

2. 坚信专制暴政必然会灭亡

同年,雪莱写下了一首十四行诗《奥西曼达斯》。诗中描述了一个来自古老国家的旅行者对他讲述了他在旅途中看见的一尊曾不可一世、以武力著名而又残酷的古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二世的破败雕像。雕像上面刻有这样一些字:“众王之王———奥西曼达斯就是我,看看我的业绩吧,纵然是一世之雄,也必然会颓然而绝望!”诗中提到的他的雕像完整时约有15米高,后倾倒成为一片废墟。雪莱没有像前人一样对这位君主高唱颂歌,他怀着明智的冷峻,将我们带到了法老残缺雕像前,让人感叹:尽管专制帝王曾经辉煌在世、权力无边,但在大自然面前他们是非常渺小的;尽管他们表面看起来十分凶恶,甚至还十分强大和嚣张,但那只是过眼烟云,很快就会衰败、死亡、腐烂;尽管他们刻碑立传,试图流芳百世,但那终究抵御不了时光的磨砺。

雪莱借埃及国王嘲讽了封建专制,表达了他对专制帝王的厌恶和蔑视,并讽刺了当时的英国和世界上其他所有的专制暴虐统治。雪莱通过对破败、荒凉的雕塑的描写暗示所有像奥西曼达斯一样雄心勃勃不可一世的统治者们,终将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3. 呼唤充满着“爱”的自由王国

雪莱的作品广为我国读者所熟悉和喜爱,他的诗充满了对真、善、美的世界的憧憬,对专制暴政的愤恨和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一位敏感、尖锐地捕捉、体验、领悟一切美好的东西的诗人的高贵天性。他热忱地呼吁人类自由地生活、自由地爱、享受造化的赐予,享受大自然一切馈赠的权利。他不仅是天才的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诗剧作家。

1819年,雪莱写下了表现人民反暴政胜利后瞻望空想社会主义前景的代表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巨人,他从天上盗取火种送往人类,触怒了主神宙斯,被拴缚在高加索山上每天忍受神鹰啄食内脏之苦。诗剧的第一幕描写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忍受着长期痛苦的折磨,但坚毅不屈,拒绝向暴君投降。第二幕描写了与普罗米修斯离别已久的恋人———海洋的女儿亚西亚为救情郎不辞劳苦、四处奔走的经历。美丽纯洁的亚西亚深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并预感总有一天会和普罗米修斯重逢。第三幕描写的是宙斯的儿子,象征着变革必然性的冥王,把宙斯从天上王座打入地狱深渊,力量之神赫拉克勒斯解放了普罗米修斯。诗剧的最后一幕描写的是整个宇宙欢呼新生和春天再来的颂歌。旧时代被埋葬,时间和人类思维的精灵庆贺并欢唱着人类未来的光辉成就。诗歌艺术和科学将为人们所享有,“爱”将代替“恐惧”,大地将成为乐园,温和、美德、智慧和忍耐将重建大地。诗剧中主人公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折射出了雪莱对封建暴政和宗教迷信的反叛精神。通过这个神话,作者形象地揭露了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抨击了英国专制统治的罪恶。冥王打败了宙斯暗示了推翻旧制度的必然性,同时,普罗米修斯经受了三千年痛苦之后仍能乐观、宽容、温和地对待一切也体现了雪莱的道德标准:普遍的、永恒的爱是化解仇恨、拯救世界的良药:

“再也没有暴力,

没有暴君,再也没有他们的宝座,

人们彼此间,像精灵一样地

自由……”

如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象征时间、象征历史必然的时辰精灵所说的,如同《刺客》中笼罩着神奇之光的异乡人所憧憬的,一个劳动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快乐源泉的时代终将到来,人类变得美好而善良,那条低微然而快乐的、自由的小蛇与自由、高贵、纯真的人一起,生活在洒满阳光的希望的乐园里。诗剧气势磅礴,魅力非凡,不愧为英国浪漫主义诗剧的杰出范例。

4. 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坚定信念

1819年8月的曼彻斯特八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反动当局竟出动军队野蛮镇压,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彼得卢大屠杀事件,雪莱满怀悲愤,写下了长诗《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拿破仑帝国的解体大大促进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1819年10月就在武装起义的前夕,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An Ode),为西班牙革命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同年秋日的一个午后,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短诗《西风颂》。

长期以来,人们对《西风颂》的理解与解释因人而异。有人将它视作一首政治抒情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赴的革命热情。西风象征着一股强烈的革命风暴,风卷残云,摧枯拉朽,扫除一切旧势力,同时又播下新生的种子,将自由和幸福传遍人间。

The winged seeds, 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

Each like a corpse within its grave, until

Thine azure sister of the Spring shall blow

Her clarion o’er the dreaming earth, and fill

(Driving sweet buds like flocks to feed in air)

With living hues and odours plain and hill:

也有人将它看作是一首描写大自然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泛神论的思想,即西风代表自然,而自然则是神灵的体现。此外,还有不少评论家认为诗人在《西风颂》里表达了自己对创作灵感和想象力的呼唤:“Oh!Lift me as a wave, a leaf, a cloud!I fall upon the thorns of life!I bleed!”然而,无论评论家对这首诗如何解释,他们都将西风看作是自由的象征和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诗的最后,诗人以“天才的预言家”的姿态向全世界大声宣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塑造的西风这一坚强而有力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人类新生活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念。

三、结语

雪莱一生热爱自由,向往平等,其浪漫主义理想的终极目标就是创造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幸福的新世界。他的作品热情而富哲理思辨,诗风自由不羁。在诗作中,他设想自己是日夜飞翔的天使、飘浮蓝空的云朵、翱翔太空的云雀,乃至深秋季节的西风,天上地下、时间空间、神怪精灵往来变幻驰骋。他的长诗主题鲜明,表现出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的抒情诗思想奔放,情感炙热,想象丰富。他一直都像西风一样,桀骜、坚强、乐观,他相信人类的前景非常光明,相信理想的社会终会实现,相信每个人都会成为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谐地生活在自由的平等社会中,他以其振聋发聩的抒情诗记录下了对自由的向往,对强权的蔑视,对美的追求,对新生活的渴望。雪莱的生命之树过早地凋谢了,但正如拜伦所说:他的艺术光辉却是永恒的,他的不朽诗篇不但赢得了他的同胞的热爱,而且超越了国界,跨过了时代,在亿万人心中引起共鸣,燃起火……

摘要:雪莱是19世纪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道路的重要开拓者, 在他丰富多彩的诗歌创作中, 既有富于政治思想性的诗, 也有优美的独具特色的抒情诗, 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本文通过对雪莱部分代表作品的阐释, 以展现雪莱一向的创作主题:对专制和暴政的无情抨击;对自由、正义原则的热忱追求;对真、善、美新世界理想的坚定信念;对充满仁爱的光辉的美好未来的热情呼唤。

关键词:雪莱诗歌,部分代表作品,创作主题

参考文献

[1]步雅芸, 岑玲.妙音神思, 喻言万象——《西风颂》意象赏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杜传舜.雪莱及其抒情诗《西风颂》[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1, (3) .

[3]顾子欣编译.英诗300首[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

[4]侯维瑞主编.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5]刘洊波.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6]徐倩.诗坛上的普罗米修斯——读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2.

[7]王钦峰.拜伦雪莱诗歌精选评析[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雪莱的道德思想研究

珀西·比希·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8.4 ~1822.7.8),英国著名浪漫主义民主诗人,著名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雪莱出身于乡村地主家庭,从小家境富裕,少时就读于伊顿中学,20岁时考入牛津大学,但因宣传反宗教思想而被迫退学。回家后又因写诗歌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而被迫于1818年迁居意大利。在意大利,雪莱继续支持当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但不幸于1822年因冒雨驾船渡海而船沉溺亡。

雪莱一生涉猎广泛,建树颇深,其作品热情而富哲理思辨,诗风自由不羁,他的诗作往往于简洁中透露深意,于无穷变幻中给人无尽的思索和回味。“Cor Cordium”(众心之心),即是对雪莱最真实、最深刻的评价,正如勃兰兑斯所言:“Cor Cordium(‘众心之心’)是他当之无愧的称呼——因为他所理解和感觉的正是事物至深的内心,是事物的灵魂和精神”。[1]唯有这难得的至真之情,至深之心才赋予了作品独一无二的韵味和哲理,才使得作品经得住时间的打磨,耐得住空间的考量,横贯中西,纵行历史,在每一个读者心灵中不断地得以重生和再创。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雪莱既是历史的,也是永恒的;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他是诗人中的诗人,是学者中的真正大家。

雪莱一直被公认为是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的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然而我们却很少知道雪莱的终极理想是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幸福和自由平等的全新世界。作为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雪莱一生都在力图用笔下的文字来探索社会、政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根本问题,以诗歌为阵地,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社会道德思想。正如他在《伊斯兰的反叛》序中所言:“我设法运用音律和谐的语言,联翩的飘逸幻想,人类情操的种种急骤而微妙的变化,运用构成一个诗篇的诸要素;借以宣扬宽宏博大的道德,并在读者心中燃起他们对自由和正义原则的道德热诚,对善的信念和希望。”[2]至此,我们看到,雪莱的艺术美学和文学价值无不以其深刻的社会道德思想为基点,本文力在探讨雪莱的社会道德思想和爱情道德思想,以期为全面地欣赏雪莱的作品提供借鉴。

一、雪莱的社会道德思想

道德,“就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由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3]社会道德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4]从社会道德目标论的角度,雪莱从先辈的思想家著作中得到启发,认为道德是能为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的行动。在19世纪早期的诸多作品当中我们不难寻觅到诗人德以致福的社会道德观点,例如,在《暴虐的俄狄浦斯》中,诗人用对比写实的手法简单明了地传递了有德和无德的截然不同的下场;在《伊斯兰的反叛》中,主人公莱昂为了宣扬真理,唤醒人们反抗暴虐的统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他的妻子茜丝娜更是舍生取义愿与爱人为了理想而共同赴死,最终两人在死亡中重获新生,共同步入了天堂的乐园;在《宇宙的精灵》中,诗人用高昂的情怀咏叹道:“让美德教会你坚定执着追求,循序渐进实现期望的变革,因为人的诞生、生活与死亡和风一样在世界飘荡,找到落户人家以前神奇状态下的赤裸灵魂,都向往完美福祉”[5];在《麦布女王》中,艾恩丝的灵魂与仙后在共同领略了人类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德以致福的全过程之后才最终认识到人类的最终的整体的幸福只基于全人类的道德意识的觉醒和共鸣。从总体上来看,雪莱的社会道德观念中充满了浓郁的空想色彩,类似于马克思所谓的“乌托邦”式的空想,但无论如何,他肯定了道德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肯定了小利服从大利、个人服从整体的道德观念,这在当时的社会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从社会道德构成论角度,雪莱认为构成社会道德的最关键因素在于慈善与公正。雪莱认为“慈善的倾向是人类心灵所固有的”[6],“公正也和慈善一样,是人类本性的一条基本法则。”[7]“慈善”在雪莱看来更多地指的是人类之间的爱,包括手足亲情之爱,也包括人类广博的大爱。在《道德沉思录》中,诗人深刻地论述了人类爱的本质和特征,认为爱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爱之所以以不同寻常的力量占据人类的心灵正是因为无私的品质与人的天性合拍。”[8]然而,为了避免人的狭隘之心对社会道德的侵犯,雪莱又提出了公正的含义。在《麦布女王》中,雪莱写道:“由于我们对贵金属的重视,一个人就有可能以牺牲他人的生活必需为代价聚敛奢侈物品。这样一种制度正适合于产生出从来都是贫富两极端下所特有的各种各样疾病和罪恶……我……坚持人生而平等的学说。”[9]由此可见,雪莱在公正的思想中重点阐述了人生而平等的自由资产阶级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和资产阶级的专制压迫的强烈愤慨。

二、雪莱的爱情道德思想

雪莱的爱情道德思想是其社会道德思想的有机补充和延伸,诗人认为“爱情是天性中流露出来的善的力量最高表现之一。”[10]在雪莱的爱情道德思想中,恋爱双方的平等,情欲融合及婚姻制度等均是其社会道德思想的再现和深化。雪莱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来表现爱情,用丰富的想象,华美的文字,悠扬的旋律宣扬自己的爱情道德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道德的深深思索和追求。在《麦布女王》中,诗人强调了男女平等之爱才是攀登幸福阶梯的不二法宝。在《伊斯兰的反叛》中,作者通过男女爱人的名字的隐喻作用传递了恋爱男女的平等地位,立足女性权利,这在当时男权霸权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具有难得的积极意义。另外,在结尾处描写男女主人公慷慨赴死的场景中,诗人着力渲染了莱昂和茜丝娜为了挽救对方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悲壮之举,这宣传了诗人所认为的爱情牺牲的思想。简言之,雪莱在作品中所积极宣传的爱情平等地位思想不仅在当时的社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

[1]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四分册[M].徐式谷,江枫,张自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263.

[2][5][8][9]江枫.雪莱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66,24,281,386 -387.

[3]罗国杰,马博宣,余进.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

[4]黄应杭.伦理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5.

[6][7]雪莱.雪莱政治论文选[M].杨熙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28,129.

篇5:雪莱抒情诗《西风颂》

作者:雪莱

哦, 狂暴的西风, 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无形, 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有如鬼魅碰上了巫师, 纷纷逃避:

黄的, 黑的, 灰的, 红得像患肺痨,

呵, 重染疫疠的一群: 西风呵,

是你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 它們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尸, 冰冷, 深藏, 低贱,

直等到春天, 你碧空的姊妹吹起

她的喇叭, 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

(唤出嫩芽, 像羊群一样, 觅食空中)

將色和香充滿了山峰和平原:

不羁的精灵呵, 你无处不运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 听吧, 你且聆听!

设入你的急流, 当高空一片混乱,

流云像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

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

成为雨生电的使者; 它們飘落

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

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

从天穹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

直抵九霄的中天, 到处都在摇曳

欲來雷雨的鬈发.对濒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 而這密集的黑夜

將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

里面正有你的万钧之力在凝结;

那是你的浑然之气, 从它会迸涌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 哦, 你听:

是你, 你將蓝色的地中海唤醒,

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

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

就在巴亚海湾的一个浮石岛边,

它梦见了古老的宫殿和楼阁

在水天映辉的波影里抖颤,

而且都生滿青苔, 开滿花朵,

那芬芳真迷人欲醉! 呵, 为了給你

让一条路, 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

把自己向兩边劈开, 而深在渊底

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树林

虽然树叶扶疏, 却没有精力;

听到你的声音, 它們已吓得发青:

一边颤栗, 一边自动萎缩: 哦, 你听!

唉, 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

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

是一个波浪, 和你的威力同喘息,

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 仅仅不如

你那么自由, 哦, 无法約束的生命!

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 凌风而舞

便成了你的伴侣, 悠游於太空

(因为呵, 那时候, 要想追你上云霄,

似乎并非梦幻) , 我就不致像如今

這样焦躁地要和你争相祈祷.

哦, 举起我吧, 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

我跌在生活的荆棘上, 我流血了!

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伏的生命

原是和你一样的: 骄傲、轻捷而不驯.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吧, 有如树林:

尽管我的叶落了, 那有什么关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乐音

將染有树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虽忧伤而甜蜜.呵, 但愿你給予我

狂暴的精神! 奋勇者呵, 让我們合一!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 请听从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 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 要是冬天

已经來了, 西风呵, 春日怎能遥远?

〖欣赏〗

泼西·毕希·雪莱 (1792~1822) 是英国浪漫诗的杰出代表,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抒情诗人之一.

篇6:雪莱诗选读书笔记

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他和著名诗人拜伦被公认为是19世纪英国诗坛的两颗巨星。他们的名字,在英国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雪莱给诗的定义是:“生命的形象表达在永恒的真理中的是诗。”又说:“诗是最美最善的思想在最善最美的时刻。”“灵感之不可解者,诗人是解释者;未来之昭示于现时者,诗人是镜子,显出其巨大的形象;诗人的诗句,足以表示诗人自己并不理解的意思;诗人吹响进攻的军号,具有诗人自己所不体会的感召力;诗人的力量,不为他人所左右,而能左右他人。诗人是世界的立法者,虽然无立法者的称号。”

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在伊顿的几年里,雪莱与其表兄托马斯合作了诗《流浪的犹太人》并出版了讽刺小说《扎斯特罗奇》。

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象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的反抗这些,而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18,18岁的雪莱进入牛津大学,深受英国自由思想家休谟以及葛德文等人著作的影响,雪莱习惯性的将他关于上帝、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想法写成小册子散发给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并询问他们看后的意见。

18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要求雪莱公开声明自己与《无神论的必然》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被切断经济支持的雪莱在两个妹妹的帮助下过了一段独居的生活,这一时期,他认识了哈丽艾特·威斯特勃鲁克,他妹妹的同学,一个小旅店店主的女儿。雪莱与这个十六岁的少女仅见了几次面,她是可爱的,又是可怜的,当雪莱在威尔士看到她来信称自己在家中受父亲虐待后便毅然赶回伦敦,带着这一身世可怜且恋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对她并不了解,但他认为他应该把她从专制家庭中拯救出来。他们在爱丁堡结婚,婚后住在约克。这场婚姻注定是一场悲剧。雪莱不只是一位诗人,他读书极多,知识渊博,喜爱哲学,这是哈丽艾特难以企及的。客观地说,少女时代的哈丽艾特天真烂漫,她也曾努力学习,试图跟上雪莱的步伐,可是后来她逐步同许多市民阶级的妇女一样,变得越来越世俗、浅薄,同雪莱的差距越来越大。哈丽艾特的姐姐伊丽莎是个狭隘的小市民,哈丽艾特对她又很信任,受到她很深的影响。

182月12日,同情被英国强行合并的爱尔兰的雪莱携妻子前往都柏林为了支持爱尔兰天主教徒的解放事业,在那里雪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并散发《告爱尔兰人民书》以及《成立博爱主义者协会倡议书》。在政治热情的驱使下,此后的一年里雪莱在英国各地旅行,散发他自由思想的小册子。同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这首诗富于哲理,抨击宗教的伪善、封建阶级与劳动阶级当中存在的所有的不平等。

18,雪莱的祖父逝世,按照当时的长子继承法当时在经济上十分贫困的雪莱获得了一笔年金,但他拒绝独享,而将所得财产与妹妹分享。这一年除了《阿拉斯特》之外,雪莱较多创作的是一些涉及哲学以及政治的短文。

雪莱不得不承认婚姻并没有救助他的妻子,婚姻只是将两个人绑在一起来承受另一种折磨。在精神上,感情上,两个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这一时期,雪莱结识了《政治正义论》的作者威廉·葛德文的十五岁女儿玛丽,他们相爱了,出走至欧洲大陆同游。在这次欧洲之行中,雪莱在日内瓦湖畔与拜伦交往密切,这两位同代伟大诗人的友谊一直保持到雪莱逝世,雪莱后来的作品《朱利安和马达洛》便是以拜伦与自己作为原型来创作的。哈丽艾特被雪莱遗弃以后走投无路,据说成了x女,最后投水自杀。毫无疑问,对她的悲剧雪莱负有责任。雪莱的妻子投河自尽后,在法庭上,因为是《麦布女王》的作者,大法官将两个孩子教养权判给其岳父,为此,雪莱受到沉重的打击,就连他最亲的朋友都不敢在他的面前提及他的孩子,出于痛苦及愤怒,雪莱写就《致大法官》和《给威廉·雪莱》。雪莱与玛丽结婚,为了不致影响到他与玛丽所生孩子的教养权,雪莱携家永远离开英国。

雪莱是法国大革命的儿子,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的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不但反映在雪莱的诗歌中,也表现在他的人格上,表现在他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上。雪莱所爱恋的对象,大都是那些孤立无助的弱者,在那些女性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莱向她们伸出援助之手。他的每一次恋爱,也是他自己最孤独、最苦闷、最需要同情和慰藉的时候。他的恋爱以真诚的同情为基础,也包含着寻求理解和同情的意义。他的恋爱和婚姻没有功利的目的,没有门第的观点,他本来是男爵爵位和国会议员席位的继承者,而他前后两位妻子都出生于平民,他把妇女的人格看作是同自己平等的。当然,他追求和实行的恋爱自由,事实上损害了处于社会弱势的妇女,给她们带来痛苦和灾难。他对恋爱自由的理解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空想。雪莱追求不受束缚的自由,其中包含着他的幼稚和任性。

雪莱的爱情经历是倍受后人争议的地方。实际上,雪莱从来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对雪莱一直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雪莱在艺术上,同他在政治、宗教和社会问题上一样,观点非常激进。他蔑视世俗,写诗也是独树一帜,他把自己直觉的感受、情绪的变化、哲理的思考都融铸于诗中,当时的英国读者已经习惯了“湖畔派”平直的诗句,他们视雪莱为晦涩和艰深,所以评论界几乎是一致对他予以嘲笑和谩骂,读者则予以冷落。雪莱在世时,除了《麦布女王》因为攻击了现行制度,受到激进派的欢迎,其余的作品没有一部可以卖到10册以上的。不过雪莱以后,英国的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读者对雪莱已经比较容易接受了,批评界给了他很高的地位,保罗·约翰逊也承认雪莱是个“伟大的诗人”。

有关雪莱的争论主要是针对他的人品。雪莱的一些亲密的朋友,都认为他是一个很纯洁、很善良的人,比如拜伦说过,雪莱是“最无私而善良的人,比我知道的任何人都更能为别人牺牲自己的财富和感情。”雪莱夫人玛丽·雪莱在诗人去世以后,也一再撰文证明他人格的高尚。19世纪英国著名文艺批评家马修·安诺德称雪莱是一个“美丽而不切实际的安琪儿,枉然在空中拍着他闪烁的银色的翅膀”,这一充满诗意的评论经常被人引用。这种看法被大多数喜爱雪莱诗歌的读者所接受,人们不能想像,《西风颂》、《云雀》、《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那些美丽的诗句,会出于一个邪恶者之手。正如保罗·约翰逊所说,关于雪莱,“直到最近,总的观点还是他的第二个妻子和未亡人玛丽·雪莱所作的不疲倦的宣传:这位诗人是一个极其纯洁、天真、不谙世事的人物,他没有过失和恶行,他献身于艺术和同胞,虽然他决不是一个政治家,毋宁说是个极其聪明和过分敏感的孩子。这一观点被他同时代人对他外貌的描述所强化了:他苗条、苍白、纤弱,直到二十好几岁还保持着青春的娇嫩。”

18至18,雪莱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从《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这部诗剧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它那无与伦比的音韵、色彩和故事情节,以及蕴藏于其中的诗人最高贵的思想。《西风颂》可以说是诗人“骄傲、轻捷而不驯的灵魂”的自白,是时代精神的写照。诗人凭借自己的诗才,借助自然的精灵让自己的生命与鼓荡的西风相呼相应,用气势恢宏的篇章唱出了生命的旋律和心灵的狂舞。

182月23日,约翰·济慈逝世,6月,雪莱写就《阿多尼》来抒发自己对济慈的悼念之情,并控诉造成济慈早逝的英国文坛以及当时社会现状。但在这诗篇中,他好像也预言了自己的死亡。

1822年7月8日,雪莱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号从莱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风暴,舟覆,雪莱以及同船的两人无一幸免。按托斯卡纳当地法律规定,任何海上漂来的物体都必须付之一炬,雪莱的遗体由他生前的好友拜伦及特列劳尼以希腊式的仪式来安排火化,他们将乳香抹在尸体上,在火中洒盐,,令人惊奇的是雪莱的心脏在烈火中完好无损。次年1月,雪莱的骨灰被带回罗马,葬于一处他生前认为最理想的安息场所。

雪莱去世时才三十岁,留下《生命的胜利》没有写完,这是他所有诗篇中最富有独创性的一篇,其中他的现实主义思想表现得格外强烈。就我们所看到的,这一部分把生命描写得像人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是虚无飘渺的,但也几乎可以肯定雪莱是打算在下半部分说明人类一定能够到达光辉灿烂的顶峰。

雪莱遇难时,他的妻子玛丽只有二十五岁。她撰写了他的传记,编辑出版了他的诗集,在他生前,这些诗篇已经问世的相当少,而这相当少的一部分在社会上得到的反响也几乎是普遍的憎恶或漠不关心。他还留下了许多很出色的散文,包括有名的《诗辩》在内,在这篇文章中,他分析了诗歌的创作方法,为诗人进行了辩护,认为他们是“没有得到社会承认的立法者”。

雪莱的墓碑上镌刻着援引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三行诗句:“他的一切并没有消失,只是经历过海的变异,已变的丰富而神奇。”《不列颠大百科全书》这样评价雪莱:“在一个伟大的诗的时代,写出了最伟大的抒情诗剧、最伟大的悲剧、最伟大的爱情诗、最伟大的牧歌式挽诗,和一整批许多人认为就其形式、风格、意象和象征性而论,都是无与伦比的长诗和短诗。”

篇7:雪莱名言

珀西·比希·雪莱,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

雪莱名言

1、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2、饥饿和爱情统治着世界。

3、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4、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5、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6、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7、感受不到光明是因为本身阴暗。

8、吻是灵魂与灵魂相遇在爱人的嘴唇上。(嘴唇是一对爱人两个灵魂交会的地方。)

9、爱情不是时光的奴隶。

10、爱情就象灯光,同时照两个人,光辉并不会减弱。

11、希望会使人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一对同胞兄弟。

12、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诗人,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用诗歌教给别人。

13、一首诗则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了出来。

14、所有时代的诗人都在为一首不断发展着的“伟大诗篇”作出贡献。

15、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

16、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17、恶德——不和、战争、悲惨;美德——和平、幸福、和谐。

18、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19、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20、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21、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好像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的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韵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

22、既定的命运虽暗淡,改变却只能加深他的灾难。

23、毁灭的只是生命,不是安宁。

24、我的写作既不图利也不求名,写诗并加以发表,不过是我的手段,目的则在于传达我和他人之间的同情,而这种同情王是我对于同类的强烈无边的爱激励我去争取的一种感情。

25、在创造宇宙的时候,上帝当然自己给自己确定了目的,那就是为了他的创造物的幸福。因此,可以完全合理地认为,他使用了一切的手段,也就是说为了完成他的宏图,其中排除了一切不可能性。为了给那照着他自己的至高的形象造出的人安排一个居住之处,他无疑是慎重地排除了一切的害、一切的恶。他明白他的权力之大,他预见他行动的后果,他无疑把他的创造物造成适合于他们将要居住的世界,适合于注定让他们遭遇到的环境。

26、诗总是和喜悦相伴的;诗所接触的一切心灵,都敞开自己来接受那个与诗中愉快相混合的智慧。在世界的童年时期,诗人自身和他们的听众都不完全理解诗的优美:因为诗超越了意识,并且高于意识,以一种神圣的不可知的方式起着作用;这里,伟大的原因和效果紧密接合,表现了一切力量和光辉,但须留给后来的世代,加以探索和估量。——《诗辩》

27、诗人是一只夜莺,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好的声音唱歌,以安慰自己的寂寞;诗人的听众被一位看不见的音乐家的曲调所颠倒,觉得自己受了感动,心情和畅,却不知何以如此或何故如此。——《诗辩》

28、诗确是神圣之物。倘若诗没有高飞到那工于盘算的枭所从来不敢飞翔的一些永恒领域,从那里带来光和火,那么美德,爱情,爱国,友谊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生息其间的宇宙的美景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对此岸的安慰和彼岸的期求又算得了什么呢?——《诗辩》

29、诗人们是祭司,对不可领会的灵感加以解释;是镜子,反映未来向现在投射的巨影;是言辞,表现他们自己所不理解的事物;是号角,为战斗而歌唱,却感不到所要鼓舞的是什么;是力量,在推动一切,而不为任何东西所推动。诗人们是世界上未经公认的立法者。——《诗辩》

30、记取吧人类,因为知识对于你,正如广阔的河水之于埃及。

31、Beware O man — for knowledge must to thee,like the great flood to Egytp,ever be.32、天庭的光永明,地上的阴影无常;象铺有彩色玻璃的屋顶,生命,以其色泽玷污了永恒的白光,直到死亡踏碎它为止。

33、我从没有和那伟大的宗教发生过关系,因为按照那伟大的宗教的伟大的教义,谁都只能从那人群中选出一男或一女,不论其余的是何等的聪明何等的美丽,我们却只能从惨淡记忆中把他们忘记,啊,这就是当今所具有的道德和法律。在这条路上行走着可怜而疲倦的奴隶,唉,他们终于来到坟墓似的家庭那里,这家庭从来立足于这世界的大道上面,带上被束缚的朋友或许是吃醋的劲敌,从此踏上那漫漫的旅途既遥远又迷离。

34、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

35、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吧!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6、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篇8:雪莱的经典名言

3、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4、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5、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6、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7、感受不到光明是因为本身阴暗。

8、吻是灵魂与灵魂相遇在爱人的嘴唇上。(嘴唇是一对爱人两个灵魂交会的地方。)

9、爱情不是时光的奴隶。

10、爱情就象灯光,同时照两个人,光辉并不会减弱。

11、希望会使人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一对同胞兄弟。

12、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诗人,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用诗歌教给别人。

13、一首诗则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了出来。

14、所有时代的诗人都在为一首不断发展着的“伟大诗篇”作出贡献。

15、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

16、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17、恶德——不和、战争、悲惨;美德——和平、幸福、和谐。

18、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19、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精明和智慧是非常不同的两件事。精明的人是精细考虑他自己利益的人;智慧的人是精细考虑他人利益的人。

20、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

21、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好像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的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韵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

22、既定的命运虽暗淡,改变却只能加深他的灾难。

23、毁灭的只是生命,不是安宁。

24、我的写作既不图利也不求名,写诗并加以发表,不过是我的手段,目的则在于传达我和他人之间的同情,而这种同情王是我对于同类的强烈无边的爱激励我去争取的一种感情。

25、在创造宇宙的时候,上帝当然自己给自己确定了目的,那就是为了他的创造物的幸福。因此,可以完全合理地认为,他使用了一切的手段,也就是说为了完成他的宏图,其中排除了一切不可能性。为了给那照着他自己的至高的形象造出的人安排一个居住之处,他无疑是慎重地排除了一切的害、一切的恶。他明白他的权力之大,他预见他行动的后果,他无疑把他的创造物造成适合于他们将要居住的世界,适合于注定让他们遭遇到的环境。

26、诗总是和喜悦相伴的;诗所接触的一切心灵,都敞开自己来接受那个与诗中愉快相混合的智慧。在世界的童年时期,诗人自身和他们的听众都不完全理解诗的优美:因为诗超越了意识,并且高于意识,以一种神圣的不可知的方式起着作用;这里,伟大的原因和效果紧密接合,表现了一切力量和光辉,但须留给后来的世代,加以探索和估量。——《诗辩》

27、诗人是一只夜莺,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好的声音唱歌,以安慰自己的寂寞;诗人的听众被一位看不见的音乐家的曲调所颠倒,觉得自己受了感动,心情和畅,却不知何以如此或何故如此。——《诗辩》

28、诗确是神圣之物。倘若诗没有高飞到那工于盘算的枭所从来不敢飞翔的一些永恒领域,从那里带来光和火,那么美德,爱情,爱国,友谊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生息其间的宇宙的美景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对此岸的安慰和彼岸的期求又算得了什么呢?——《诗辩》

29、诗人们是祭司,对不可领会的灵感加以解释;是镜子,反映未来向现在投射的巨影;是言辞,表现他们自己所不理解的事物;是号角,为战斗而歌唱,却感不到所要鼓舞的是什么;是力量,在推动一切,而不为任何东西所推动。诗人们是世界上未经公认的立法者。——《诗辩》

30、记取吧人类,因为知识对于你,正如广阔的河水之于埃及。

31、Beware O man — for knowledge must to thee,like the great flood to Egytp,ever be.32、天庭的光永明,地上的阴影无常;象铺有彩色玻璃的屋顶,生命,以其色泽玷污了永恒的白光,直到死亡踏碎它为止。

33、我从没有和那伟大的宗教发生过关系,因为按照那伟大的宗教的伟大的教义,谁都只能从那人群中选出一男或一女,不论其余的是何等的聪明何等的美丽,我们却只能从惨淡记忆中把他们忘记,啊,这就是当今所具有的道德和法律。在这条路上行走着可怜而疲倦的奴隶,唉,他们终于来到坟墓似的家庭那里,这家庭从来立足于这世界的大道上面,带上被束缚的朋友或许是吃醋的劲敌,从此踏上那漫漫的旅途既遥远又迷离。

34、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

35、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吧!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6、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37、人生,这伟大的奇迹,我们叹为观止,只因你如此奇妙无比……

38、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名言/名句。

39、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40、一首伟大的诗篇象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愉的水花。

篇9:雪莱关于春天诗歌

雪莱关于春天诗歌《西风颂》

1狂野的秋风啊,你这秋的精气!

没看见你出现,枯叶已被扫空,像群群鬼魂没见法师就逃避——

它们或枯黄焦黑,或苍白潮红,真是遭了瘟灾的一大片;你呀,你把迅飞的种子载送去过冬,让它们僵睡在黑黢黢的地下,就像尸体在各自的墓里安躺,直到你那蔚蓝的春天妹妹呀

对梦乡中的大地把号角吹响,叫羊群般的花苞把大气吸饮,又让山野充满了色彩和芳香。

狂野的精灵,你正在四处巡行,既拉朽摧枯又保护。哦,你听!

2你呀,乱云是雨和闪电的使者,正是在你震荡长空的激流上

闪电被冲得像树上枯叶飘落,也从天和海错综的枝头骤降:

宛若有个暴烈的酒神女祭司

把她银发从幽暗的地平线上

直竖向中天,只见相像的发丝

在你汹涌的蓝莹莹表面四起,宣告暴风雨的逼近。残年濒死,你是它挽歌,而正在合拢的夜

便是它上接天穹的崇墓巨陵——

笼着你聚起的全部水汽之力,而黑雨、电火和冰雹也都将从

这浓云中迸发而下。哦,你听!

3你呀,在巴亚湾的浮石小岛旁

地中海躺着听它碧波的喧哗,渐渐被催入它夏日里的梦乡,睡眼只见在那强烈的波光下,微微颤动着古老的宫殿城堡——

那墙上满是青春苔藓和野花,单想想那芬芳,心儿就会醉掉!

你却又把它唤醒。为给你开路,平坦的大西洋豁开深沟条条,而在其深处,那些水底的花树、枝叶譃曰有树汁的泥泞密林

也都能立刻就辨出你的号呼,顿时因受惊而开始瑟缩凋零,连颜色也变得灰暗。哦,你听!

4我若是被你托起的一片枯叶;

我若是随你飞驰的一团云朵;

我若是浪涛在你威力下喘息,分享你有力的冲动,那自由,哦!

仅次于不羁的你;我若是仍然

在我的童年时代,仍然能够做

你在天空邀游时的忠实伙伴——

因为那时,奔得比你快也未必

是梦想;那我就不会如此艰难,无须这样哀求你。请把我掀起,哦,就当我是枯叶、云朵或浪涛!

我,跌倒在人生荆棘上,滴着血!

我,太像你:倔强、敏捷又高傲,但岁月的重负把我拴牢、压倒。

5让我像森林一样做你的诗琴,哪伯我的叶像森林的叶凋落!

这两者又美又悲的深沉秋音

你那呼啸的浩荡交响会囊括。

但愿你这刚烈的精神我也有!

但愿一往无前的你也就是我!

请把我已死的思想扫出宇宙,就像你为催新生把落叶扫除!

而且凭着我这一诗歌的经咒

把我的话语传遍这人间各处,像由未灭的炉中吹送出火花!

愿你通过我的嘴响亮地吹出

唤醒这人世的预言号声!风啊,冬天既快来临,春天难道还远吗?

雪莱简介

珀西·毕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8.4~1822.7.8)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抒情诗人。1792年8月4日出生于英国塞克斯郡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雪莱6岁开始学习拉丁文,以后学数学、法文、天文、地理、物理、化学。12岁进入贵族中学。在同学中,他对一切卑劣、腐朽的人和事情有强烈的反感,从不妥协。对弱小者、被欺侮者却心甘情愿给他们帮助。

1810年,雪莱开始进入文学领域,和一个朋友合写了长诗《流浪的犹太人》,自己写了两个传奇故事。就在这一年,他进了牛津大学学习。一年后,因刊印出版小册子《无神论的必然性》触犯教会,被学校开除,并被父亲赶出家门。

1815年,雪莱的父亲去世。雪莱得了家庭的经济津贴以后,便逐渐进入了创作的盛年。

年轻的雪莱酷爱大自然,通常喜欢在露天旷野度过青春时光。他常常扬帆海上,躺在小艇里,听任烈日的灼烤,像小孩子喜欢顺水漂流的纸船一样。他喜欢在海上写诗,他的著名诗篇或写在海滨浴场、或海滨别墅的屋顶、或漂亮的小艇,或海边的石洞里。

1816年,雪莱结识了拜伦,来往亲密,友谊日深。1818年雪莱被英国法院以无神论者为借口,剥夺了他对子女的监护权,被迫离开祖国去意大利,在那里,他和拜论一同住在地中海海滨。

雪莱一生写了很多诗,他给诗的定义是:“生命的形象表达在永恒的真理中的是诗。”他充分肯定了诗的战斗力量和社会作用。他说:“诗人的力量,不为他人做左右,而能左右他人。”通过创作实践,他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文学主张。

1819年,雪莱写了著名的《西风颂》,雪莱旅居意大利时期,写了不少充满优美而蓬勃的幻想、又富有浪漫色彩的诗,《西风颂》可以说是这类诗歌登峰造极之作,是世界诗歌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以西风为中心,准确而有力地描写了一系列自然 播种子、驱乱云、放雷电,把地中海从夏天的沉睡中吹醒,让大西洋涂上庄严的秋色。写出了大自然如何在西风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诗人以此象征了当时的整个现实,寄托诗人对未来的希望。那“枯死的落叶”不正是反动势力?他们虽然看来人多势大,但“有翼的种子”——不胫而走的革命思想——却暗藏在地下,只等春雷一响,就会将它的色与香充满人间。旧的必将让位与新的。诗人请求西风把他振奋起来,使他发出革命的歌唱。

“请把我枯萎的思绪播送宇宙,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雪莱的革命乐观主义使他在诗篇的结尾发出了响彻欧洲的预言,我们听到了诗人发自整个灵魂的呼唤:

“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哟,春天怎么会遥远?”

诗人希望诗歌像西风一样,促成新世界的诞生,“愿你从我的唇间吹出醒世的警号,像预言的喇叭把沉睡的大地唤醒。”

雪莱另一类抒情诗具有辉煌的想象和优美的情致。如《云》、《致云雀》、《致月亮》等,善于在描写自然景象中寄托自已的思想感情。

在雪莱的抒情诗里,主人公往往充满信心,这与大自然是协调的。他深信自然和社会都处于永恒的变动之中,一时的痛苦和黑暗终将变成幸福与愉快。

雪莱的诗歌表达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思想.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序言中,雪莱阐述了他希望通过创作来改变世界。

在英国的诗歌史上,雪莱的抒情诗是出类拔萃的。想象的丰富,音韵的和谐,比喻的美妙,哲理的深刻都是罕见的。他的抒情诗和拜伦的叙事诗同样是英国诗歌中的高峰,是值得我们仔细吟咏的。

1822年7月8日,雪莱从利弗尔诺乘船返回勒瑞奇,途中突然遭遇风暴,船被吹翻,夺去了诗人仅30岁的年轻生命,经过了好几个漫长的日夜,才在沙滩上发现了他的尸体。当地的法律规定,任何海上飘来物都必须付之一炬,于是雪莱的遗体就由拜伦和特列劳尼安排火化。那一天,晴空万里,火焰升得很高,发出耀眼的金光,终于火化了一代诗杰雪莱的遗体,令人惊奇的是,那颗心脏却完整无损,被特列劳尼从白炙的火堆中抢出。

雪莱的骨灰被送往罗马,安葬在塞斯乌斯的金字塔旁的新教徒公墓,墓地上立了一块标志诗人埋葬处的石碑,碑上刻着诗人的姓名:珀西·毕希·雪莱,他的姓名底下还刻有这样两个拉丁词:众心之心。

上一篇:创先争优个人总结精选(创先争优活动阶段小结)下一篇:乡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