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郑立平专家讲座有感

2024-05-03

听郑立平专家讲座有感(共2篇)

篇1:听郑立平专家讲座有感

听专家讲座有感

5月19日,有幸听到郑立平老师的讲座,深有体会,受益匪浅。他们用质朴、诚恳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老师,老师们仔细地记着笔记,学习气氛异常浓厚,敬业精神感人至深。

郑老师,全国十佳班主任,特级教师,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创始人,在全国各地做教师成长和班级管理专题报告200多场。

郑老师的其中一个问题分析地很是深刻,你是为谁工作的?为学校、为校长而工作,还是为自我、为兴趣而工作?经过与大家交流之后,我们得出了结论:让工作成为自己喜欢的事情, 为兴趣而工作,是人生幸福之源!观点之新,境界之高,使我们为之一震。在佩服专家的同时,我也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专家皆凡人,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自我价值的飞跃,成了一代名师,由此可见在名师的身上一定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之处。

“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的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它要求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的世界观、思想理念、行为举止、以及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你希望你的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你要做好这一切,你就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用理论武装自己,提升自己,把自己培养为学识渊博的学生钦佩的人。与大师相比,我感到无地自容,羡慕人家的辉煌成就,自己却没有认真付出过,也使我们强烈地感到自己素质的缺乏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真的应该好好规划人生,否则等到退休只有“悔之晚矣”的感叹!

说句心里话,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一份良心工作,既然选择了,就得认真,负责任地、耐心地,千方百计想办法做好。否则就不做。当遇到烦恼时,不妨少一点怨气,多一点锐气,坦然面对,把怨气变成锐气,变为一种行动力,班主任若生气、经常发脾气,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有损身体健康,同时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让学生瞧不起“自己”有损教师的形象,在平时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多看到学生积极闪光的一面,用爱心的引导和耐心细致的教育,用适当的时机争取,多种方法努力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犯错误的学生切忌生硬粗暴,学会制怒,控制情绪,以冷静、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少一点怒气,多一点和气。因为学校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的园地。

知识再渊博的老师也会有礼仪上面的不足,“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在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引导学生在校做文明学生,在家做文明孩子,把学校建设成为文明礼仪的学校。

篇2:听郑立平专家讲座有感

一是赶紧离,越早越好,免得自己受煎熬,况且现在社会提倡每个人要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

二是好好爱,越深越好,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对方是个丑八怪,可你偏爱那个憨傻样,爱就爱他个死去活来。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婚姻不是儿戏不是说离就离的,如果发现不合适早早就离了,再去选择下一个,难道下一个就很合适吗?未必!既然选择了不是遇到问题就知难而退,而是相互之间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彼此适应、相互包容的。教育也是这样,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其他任课老师都需要在这条路上学习、慢慢成长最终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面对困难就逃避、退缩的人,我想哪个岗位都不适合他吧!这样的人将是一事无成的人!

“你天天年年讲这些内容自己都听烦了,学生怎么会不讨厌”针对这句话他是这样比喻的:

这是比强奸更可怕的事情,强奸至少还有一个人是高兴的,你这样对待学生这是比强奸更低级的强奸。

这样的比喻把在场的教师惊的目瞪口呆,顿时间大家议论纷纷,所谓的教授如此低级、无趣,简直让人倒胃口!

批判“诸葛亮”是一个最愚蠢的人,如果不是他的存在蜀国就不会灭亡:

我认为:人不是神,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做事当然有许

多不可预见的。说起诸葛亮我觉得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地方,接下来我就说说这个千百年来被中国人民歌颂的人物: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汉族,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发明创造有:八阵图、地雷、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艺术造诣颇深如:书法、绘画、音乐、文学;治国成就更是卓越!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存在蜀国就不会维持那么久!

在他的课件里出示了众多关于读书的“另类口号”如:“读书是为了养活你的众多女人” 让老师多读书,这一点我很赞同,因为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素质,增长我们的见识。但他不是为了养活众多女人这样恶心的事情!

这一天的报告听下来我的感受颇多,最后我情不自禁的为我们教师写上这样一段话:

教师默默的工作、无私的奉献,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教育,给了学生,回想起来给家人的、给儿女的、给自己的太少太少,为此我要给我校的老师们赞一个!2013-12-21篇二:听郑立平专家讲座有感

听专家讲座有感 5月19日,有幸听到郑立平老师的讲座,深有体会,受益匪浅。他们用质朴、诚恳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老师,老师们仔细地记着笔记,学习气氛异常浓厚,敬业精神感人至深。

郑老师,全国十佳班主任,特级教师,全国民间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创始人,在全国各地做教师成长和班级管理专题报告200多场。郑老师的其中一个问题分析地很是深刻,你是为谁工作的?为学校、为校长而工作,还是为自我、为兴趣而工作?经过与大家交流之后,我们得出了结论:让工作成为自己喜欢的事情, 为兴趣而工作,是人生幸福之源!观点之新,境界之高,使我们为之一震。在佩服专家的同时,我也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专家皆凡人,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自我价值的飞跃,成了一代名师,由此可见在名师的身上一定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之处。“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的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它要求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的世界观、思想理念、行为举止、以及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你希望你的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而你要做好这一切,班主任研修会总结 4月18号,在周校长的带领下,冀中三十多个班主任去邢台参加中小学班主任研修会的学习,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参加工作已有七年,六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各色各样的学生都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解决过,自认为已稍有点班主任工作经验。可是,听了三个优秀的班主任的讲座之后,才发现还有更特别的学生,有更难解决的问题,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这次学习,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来自北京高中教学研究所的韩玲老师,韩玲老师讲话幽默风趣,使整个会场气氛活跃。她为了说明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去对待问题生,她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乐妻劝婆”,第二个是“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这两则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年代,但叙述的都是“施教者”对“犯错误者”的批评以及产生的效果。乐羊子之妻面对婆婆的不良行为,采取责人先责己的方式,以退为进,以情感人,扣其心灵,促其反省,使婆婆幡然醒悟,羞愧难当。崔永元的数学老师采取羞辱性的语言和行为批评学生,使学生患上了“数学恐惧症”。

由此可见,批评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使犯错误者改正错误。实践证明,适合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正确有效地批评,能激发学生不断进步,甚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批评教育方法不得当,不但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还会造成学生某一方面终身发展的障碍。试想,倘若乐羊子之妻与婆婆这样简单的说“这么大年纪还偷偷摸摸,成何体统?真是越老越糊涂!”那效果会怎么样呢?除了婆媳打一架外,还能有什么呢?打一架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婆婆能幡然悔悟吗?再想一想,倘若教数学的鲁老师发现崔永元上课不注意听讲时,采取先暗示,课后再与其个别交谈,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效果又会怎么样呢? 反思一下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我的学生犯错误了,我就会点名批评,甚至会当着全班的学生的面来批评,因为我认为这样是“杀鸡儆猴”,是对学生、对班级都有益的。然而,韩玲老师以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避免当众点名批评学生。因为她认为学生的想法、作法比较单纯天真,而且学生气质各异、水平不一,做错事、说错话的情形时有发生。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学生来说,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我们应当以挚爱、宽容的态度,坦诚、体贴的话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发现教师语言的育人功能。如果我们当众批评学生,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他的一生。因此,我们教师应更多地研究这些错误的前因后果,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学会从错误和挫折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学会从错误走向正确。

第二位老师是来自北京史家小学万平老师,万老师语言温柔,正是这种温柔所带来的亲切使她成了学生喜欢的老师。

万平老师认为:教育的生命力,首先在于“教育的温度”。她说过一句话:“我想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将冷冰冰的教育理念化成有温度的关怀,因为我知道:以爱,才能育爱;以能,才能养能;以心,才能传心;以德,才能培德。” 万老师追求的教育是一种有温度的教育。她讲的一个故事对我的触动最大:1997年9月,万平接了一个新班,班上的浩浩快十一岁了,由于脑发育迟缓合并多动症,上四年级了话还说不清楚,人称“鸟语”。这孩子,别看生活、学习不能完全自理,却特别具有攻击性。他的劲儿特大,脾气一上来,一胳膊推过去,一排桌子就像多米诺骨牌似的,哗啦全倒,全班51名学生,四十多名被他打过。因为有他,班无宁日,课无宁课,课任老师进班都犯难。

万老师没有放弃。从1998年3月开始的两年半时间里,万老师与他的家长合作,一点一点地对孩子进行引导、训练、矫正。进教室、收拾书包、收拾文具、走路、踏步、练习汉

语拼音、朗读、写日记、写作业??一点一点地做,一天一天地练,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地制定目标,几乎每天,万平都与他的妈妈进行教育笔谈、辅导、鼓励家长坚持与其配合,仅一个学期下来,就积累了近万字的资料。就这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这个孩子学习能自理,动作也快了;他还练弹钢琴、记日记,不仅出操排进了队列,还参加全校的队列比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我们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因为塑造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正是我所缺乏的。

第三位老师是来自山东的郑立平老师,郑老师儒雅、睿智、大气,有一种超凡脱俗气质。郑老师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幅图画,一幅是用猫头鹰的两种表情诠释了教师一学期的心情变化,一幅是用小孩一周的面目表情变化描述了教师一周的心情变化。

新学期伊始,每个老师都是带着激情进入教室,可是快到学期末的时候,教师出现了一种倦怠,尤其是班主任,被各种问题折磨的已是痛苦不堪。周一,老师很不高兴,因为繁忙的一周开始了,琐碎的事情、繁杂的问题接踵而至;周五时,心情变好,周末可以休息了。

总结上述两种现象,教师在工作中出现了倦怠,繁杂的事情,难解决的问题使老师身心疲惫。那么我们怎么做呢,要培养良好的心态。

我们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信心,热爱工作 我们的乐趣是建立在教学之上的,离开了工作,远离了学生,作为老师,就失去了良好心态的基础,良好心态是我们努力工作后反馈给我们的副产品和奖励,而我们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不热爱学生,工作就失去了主心骨和精神支柱,当我们热爱每一个学生,把他们看成一个个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材时,才发现我们工作之高尚,生活之充实。用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 面对学生的各种违纪,不要着急,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冷静思考,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动不动就去批评学生、处分学生、要学生请家长,闹的学生、家长、老师都不愉快,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上进的心,他们毕竟是孩子,不需用国家的法律、制度来给他们上纲上线,也不要给他们贴上笨蛋等标签,只要老师对他们充满信心,总是鼓励他们进步,不仅给予了学生好的心情,而且老师自己也不致为学生的违纪而伤透脑筋。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理解了作为教师的不容易,也知道了一名优秀的教师背后付出的汗水。作为三十岁教师的我,在今后的工作会深刻反思这次培训的经验,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实际当中,争取日后的工作能有一定的进步篇四: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非常荣幸,上周五被学校派去参加泰安市班主任培训。实实在在的说,这次培训真是痛并快乐着。先说痛,大家都听过课,知道听一天课的滋味。这次培训组织非常严密,每个县安排一个组长,负责点名,上午8点到11点40,下午2点到5点40,中间休息10分钟,椅子硬邦邦,2天半一停不停,会议完毕全身都疼;但是在痛苦的同时,所有老师没有一个中途离场,无论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不停的做笔记,会场时刻充满掌声与欢笑。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真的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师,优秀的班主任,以前总觉得那些人是被包装的,虚伪的,被人捧上去的,对他们不屑一顾,但是通过听到他们幽默而不乏真诚的语言,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工作,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为学生留下的一张张生活中活动中的照片,真的能感受到人家确确实实是做出来的成绩。让我也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肤浅,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就开始自我审视。和人家比比,学历比不上,内涵比不上,对工作的付出与热爱,更是远远不如,那么多学识、容貌、自身条件非常优越的老师们,全身心的投入并热爱着这份工作,我有什么资格埋怨,抱怨,发牢骚?工作了十五年,我还从没那么认真的听过那么多报告,也从没觉得原来自己那么差。

刚才那些话有些跑题。下面我把这次培训的内容给大家汇报一下:这次班主任培训主要分为两大内容:一是围绕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这个主题,由教育部班主任国培专家郑立平主任做了专题报告《打造幸福的教育人生》,并由全市十名骨干班主任做了经验介绍;第二

块内容全国第一位特级礼仪教师 贝新茝 老师做了班主任文明礼仪培训。其中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郑主任的《打造幸福的教育人生》。当时郑主任在作报告时,对大家说,今天我也学学央视记者采访一下各位老师:“你幸福吗?”会场一片哗然,郑主任又说,估计在我问的时候很多班主任都在心里撇嘴,说这个姓郑的真恶心,我们天天起的比鸡早,拿的比民工少,忙的脚不沾地,口不离药,校长翻白眼,家长打报告,学生来气我,父母妻儿没空陪,还问我幸福吗? 等大家平静下来,他又来了一句,大家很大部分都觉得自己不幸福?干活确实不幸福,那么大家不干这些就幸福了吗?然后刷刷刷好多光鲜出众的名人照片显示在了大屏幕上,看着那些高高在上的让人羡慕不已的名人,郑主任却出示了他们生活中工作中的很多难题,挫折,磨难,让大家感受不只是我们不幸福。既然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工作就必须去做那些,我们改变不了一切,只能去改变自己,让大家把自己变幸福,变成幸福的人,幸福的老师,幸福的班主任。然后他对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改变自己的职业心态,享受教育者独有的价值,做个幸福快乐的教师。

心不老,生命就年轻!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造就幸福的学生,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让学生快乐、健康,只有追求自我发展的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创造精彩的未来。

郑老师将教师工作状态分为四类: 一是痛苦地呻吟,焦躁地挣扎(最低层次——想脱离)

二是疲倦地应付,麻木地运转(基本层次——想困守)

三是勤奋地奉献,积极地上进(较高层次——想突破)

四是敬诚地感恩,幸福地陶醉(最高层次——想升华)

叶澜教授也将教师分为三类: 生存型——无奈的苦捱;

享受型——吃苦也是享受;

发展型——创造的幸福

教师的思维模式决定着教师的工作质量

把工作当成一种任务,生活就是奴役,把工作当成一种快乐,生活就是享受;

任务使人逐渐机械和倦怠,问题是人逐渐深刻和智慧;

是学生问题使我们不断提高和完善,是问题学生使我们的工作神圣而伟大。

我们无法预知学生的未来,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迟开早开都很美。就像金子美玲说的,“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存在就是合理的”

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晚上八点到十点,看你怎么利用。

把自己开成花,你就永远行走在春天里。

家长是我们最重要的教育同事。如果班主任的脸上没有洋溢着笑容,那么这个班级一定没有朝气。生命是黑暗的,除非是有着热望;

所有的热望都是盲目的,除非具有知识;

所有的知识都是无用的,除非有工作;

所有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有爱;

当你怀着爱心工作,你将你与自己,与家人,与同事,与所有人紧系在一起。?? 班级,就是我们的的自留地,就是我们的试验田,就是我们的后花园,就是我们班主任最美的舞台,就是我们展现自己的最佳位置。有作为就有地位!

二、改变自己的专业角色,勇做学生精神领袖,做个志向高远的教师。班主任对于学生最大的帮助,就是——精神关怀。

美国教育家海姆·吉诺特一段话——

“我总结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我在课堂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是我的言行所致。”

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一书中,回忆了念书时对数学的“刻骨铭心”的记忆,文章最后这样说道——

“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

所以

1、爱心要建立在公平心的基础上。

对几个别学生的特别关注,是对其他人的忽视。要多关注集体,少盯着个人,努力用班级文化引领孩子成长。这里有个案例,有位老师抱怨孩子学习没有自觉性,郑老师建议指学生背诵欧阳修的《会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郑老师说,即使再小孩子,就算不懂“君子”的含义,也绝不愿做“小人”,这就是文化引领。

2、敬业心一定要建立在童心的基础上。

班级管理,“管”,体现执行力,“理”体现思考力,对于一个平庸的教师来说,越敬业,对学生伤害越大。

3、名利心一定要建立在慈悲心的基础上。

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做学生的榜样,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

4、专业心一定要建立在健康身心的基础上。

5、巧妙惩罚,真心教育

上一篇:居然之家活动策划下一篇:手机进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