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座作业

2024-04-19

专家讲座作业(共8篇)

篇1:专家讲座作业

结合第八讲讲座内容,谈对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看法

人类社会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动态过程之中,经济转型则是这种发展与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逐步抛弃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纷纷步入经济转型的历史进程;我国也不例外,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努力地探索着符合本国国情的市场化道路。现运用我们所学的现代经济学,回顾和检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历程,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面临新环境下的全面攻坚与整合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注重整体经济素质的提高,从制度变迁的角度讲,就是要注重从单项制度变迁向制度结构变迁演进,提高制度的结构性效率,继续实现富有成效的制度变迁。那么,全面推进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积极发挥政府对改革的推动作用,从体制内创新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深化改革入手,采取宏观与相关其他领域同时推进的改革举措,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发展”的整体效应。当前这一制度变迁过程应该对渐进式制度变迁的累积成本进行合理分摊,确保进一步变迁顺利推进;从总体上调整制度变迁策略,形成由单项制度创新所引领的制度结构创新安排;针对变迁过程适时灵活转换变迁方式,使变迁方式交叉复合、优势互补,确保进一步制度变迁的效率;强化政府的变迁主体地位,以克服不利的路径依赖,从根本上解决阻碍进一步变迁的有效制度缺失问题。

2011春 国际经济与贸易7111022xxxx

篇2:专家讲座作业

答: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既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顾名思义就是被折叠了的学问,属于阶级社会的精神文化概念。每个时代的哲学家都完美的支持当前人类群体生活的精神需要。比如亚里士多德之流或东方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孟之流就是一个赞同当前奴隶制社会,并为受到压迫的人们提供一些适合生存的理念。

哲学的性质: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语中,“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是使人;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世界非常复杂,反映这个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具体科学。

哲学的性质和功能: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哲学将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并能使人坚定自己的信念。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非常复杂,反映这个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具体科学也非常复杂,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三大类:自然知识(研究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知识(研究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思维知识(研究思维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物质世界的某一方面及其规律性;而哲学则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哲学反映了各门具体科学中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它能给人以智慧。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人们的世界观总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态度、方法表现出来。用一定的世界观为原则指导人们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在哲学这个层次上,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也总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使抽象的哲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使哲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人们更具有智慧。哲学是大智慧

亚里士多德: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因此,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和追求智慧,而不是为了实用。

费尔巴哈这样说过:动物只为生命所必需的光线所激动,人却关注那遥远的星辰所发射出来的无任何功利性质的光线。

总之,哲学是大智慧,是大学问,懂了哲学道理,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哲学是大智慧,是大学问。它不是一种实用技术,但是,不实用并不等于无用。近日,我认真读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胡军所著的《哲学是什么》一书,读后感触颇多颇深。此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属于“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和首届知识工程推荐书目,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八届全国青年优秀读物一等奖。读完这本书,不仅又一次让我懂得了学然后知不足,思想政治教师要多读书、读好书等的道理,而且在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了哲学内涵的基础上,得到了内心心灵的升华。

篇3:专家讲座作业

对继电保护设备的检验是防止重大电力事故的重要手段[1],从国家电网公司到各省电力公司,对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组织编制了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目前国内外的现场调试一般都根据文档形式的作业指导书,由现场工程师按步骤执行。对某个单项试验数据,一般使用针对特定功能的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与辅助判断[2]。但尚缺少系统化的技术平台和手段加以固化和控制,未实现整个调试工作智能化管理[3],缺少对于工作流程安全、规范性的风险控制[4,5],现场检验质量过分依赖于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6]。

因此,应研究和开发系统的技术平台和手段提供有效的体系化技术支持,以综合解决安全、质量、效率和信息化管理问题。为此,江苏省电力公司自主开发了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专家系统,以实现继电保护检验作业的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以及全省各级管理的一体化。

1 系统设计思路

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专家系统是一个检验作业及其管理的一体化综合平台,要起到3个平台一体化作用。

1.1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载体和执行平台

通过固化标准、危险点分析、工序控制及结果识别等技术进行继电保护检验安全、质量预控和在线控制。以规范、有序的标准作业程序的引导和控制,使继电保护检验工作的全过程安全可控,避免安全措施的缺项、漏项和人为因素的误操作。

通过专家知识、相关规程反措和标准作业流程的固化,降低对现场具体作业人员水平的要求,高层级人员腾出精力做标准的研究、制定和配置等高端服务。系统应用的层级划分将保障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1.2 现场作业智能化、自动化和专家知识辅助平台

通过显化专家知识、智能控制等技术有机沉淀相关规程、反措和专家知识,进行检验方法在线帮助和检验数据的智能分析校核,实现检验工作的智能化,提升调试质量。

通过计算机自动作业技术,提供引导、帮助、共享信息、自动计算、图表和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实现检验工作的自动化,提高从任务下达、作业准备、安全措施、检验到任务终结、出具报告等检验工作过程的整体工作效率。

1.3 以现场作业支持为基础的全省一体化检验工作管理平台

通过集中统一管理和分布现场作业处理技术实现一体化的标准配置、信息管理和深化应用,构建全省一体化的继电保护检验管理和执行系统,使各单位共享统一标准和专家知识,分层应用,提升江苏电网继电保护检验管理整体水平。

通过系统应用数据和知识的积累、信息化管理,为继电保护及其检验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并可进一步开发增值功能,进行深化应用。

2 系统架构

2.1 总体架构

本系统分为高级管理主站和现场作业子站。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结构分别如图1、图2所示。

2.2 高级管理主站

以Web网站形式实现,主要负责对系统的配置、任务和设备管理、业务前期处理,以及提供业务浏览功能。通过对作业进行准备,形成完整任务,供现场作业客户端下载。主要功能模块如下:

1)任务模块管理系统下达的任务及作业,实现现场工作人员去现场前相关准备工作的配置操作,并通过定校周期管理提醒到期设备的任务安排。

2)台账模块管理二次设备台账、最新定值单、保护原理图、二次接线图等设备装置信息,其数据可以通过外部系统数据导入,通过本系统维护。

3)作业配置模块通过专家对不同类型设备制定不同的标准流程,以及作业的技术标准等帮助信息,给作业人员提供统一的作业标准,规范作业的操作过程,提高作业安全可靠性。

4)系统管理模块通过设置用户和权限达到合理分配人员工作的目的,并维护主站系统自身的安全正常运行,基于信息平台采用3级层次进行继电保护作业的人力资源配置。

Web形式的全省一体化的标准作业平台使各层级单位共享统一标准和专家知识,灵活应用。按照“硬件集中、软件集成”和“分布应用、集中管理”思路设计的系统框架和功能分层,使全省既可共享统一标准和专家知识,各层级单位又可分别应用。各层级单位在统一作业平台下的现场作业与建立在现场数据基础上的全省统一管理相结合,形成了全省一体化的继电保护检验管理和执行系统。

采用基于Web浏览器的接线图在线组态,实现可视化编辑、查询。应用Flash技术实现电网一次接线图Web在线组态编辑,并具有权限控制能力。使用浏览器即可对接线图进行编辑组态,与数据库实现对点关联。组态生成的接线图与变电站实际线路及设备完全对应,并具有指向关联任务或设备数据的链接能力。

2.3 现场作业子站

以专用客户端软件形式实现,安装在用户本机上,供现场工作人员使用。主要功能是通过配制定义的顺序保证现场作业有序进行,完成从设备交接、安全措施、填写试验数据,到验收、自动生成调试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同时提供了在线帮助、自动测试等高级功能。现场作业子站具有在线和离线2种工作模式,以在线方式运行时,可通过电力局域网和Web部分进行数据交换,离线模式让作业人员在现场无网络的环境下同样能够保证工作流程。主要功能包括:

1)作业配置下载。

在线模式运行,登录系统以后,客户端将下载先前通过Web配置好的作业资料,包括设备型号、软件版本、定值单、缺陷信息、保护原理图、二次接线图,如有历史安措卡则同时下载历史安措卡。

2)安措报告制定。

有历史安措卡的直接调用下载的历史安措卡,如果没有历史安措卡则手工填写历史安措卡,系统保存安措卡。

3)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提醒。

对作业前的一些危险进行逐条提醒,提高作业人员警惕性。

4)作业步骤流程(试验方法与步骤)。

按照制定的作业流程,指导作业人员执行作业,防止缺项,防止误操作,同时形成操作日志。

5)现场数据记录(试验数据自动校核)。

对试验数据进行记录,数据记录在本地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自动校核,对偏差数据进行提醒。

6)帮助功能(操作标准、专家意见、设备参数、厂商联系)。

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可以调用下载的作业帮助,包括专家意见、技术标准,以及一些设备厂商的联系方式。

7)试验报告自动生成。

作业完成后,自动生成试验报告。

8)作业数据上传。

上传已填写的安措卡、试验数据和调试报告。

3 系统实施的主要技术

3.13级层次的继电保护作业人力资源配置

运用本系统可使各级单位共享统一标准和专家知识,又能适应不同现场情况灵活应用。在本系统结构设计的平台上采用3级层次有效配置继电保护作业的人力资源:上层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专家编制和审定标准,固化规程和作业标准,融入专家知识;基层专业领导和专职配置作业模块、设置工序、下达任务;现场作业人员在平台任务引导下,按标准和专家知识在线帮助,以及智能化、自动化功能,受控完成作业过程。

3.2 集中管理和分布作业的统一

用Web主站与客户端双平台结构:Web主站进行在线管理配置;客户端进行离线或在线现场作业。通过2个平台间的数据同步功能完成检验任务的下达和试验数据的上传,实现管理集中和作业分布的统一。

3.3 安全、质量预控和在线控制

本系统提供的作业平台采用强制危险点分析、工序控制及结果识别进行继电保护检验安全、质量预控和在线控制。系统可针对不同保护、不同环境确定预控危险点,并配置在任务程序中,使现场作业强制执行预控分析。系统采用流程和工序控制保证安全过程不漏项。系统固化规程和专家知识进行检验过程引导和结果自动识别及提示,保障检验质量达到专家级。

3.4 模块化灵活配置

系统采用细分模块和任务组织的方法处理统一标准和适应现场作业不同环境条件的关系。针对保护装置型号和功能的多样性,通过细分最小检验作业模块, 根据检验类别和不同环境条件,在安全刚性框架下,使用模板化的方式,配置现场检验流程和项目内容,组合各作业模块形成作业任务,满足检验工作实际情况对于灵活性的要求。

3.5 自动化和智能化

采用与测试仪联动及定值分析技术,实现继电保护检验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根据保护定值自动编制保护特征曲线、设定保护校验特征值,由特征曲线和特征值来验证保护的动作值是否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开发了自动试验通用接口自动测试保护装置功能和定值, 根据标准的检验操作规范,定义了与测试仪链接的数据接口,在自动试验功能中用于定值及结果数据传输。接口规范具备通用性,不依赖测试仪型号,系统无需修改即可与任何遵循此规范的测试仪进行对接,完成自动试验功能。试验结束后根据试验数据自动生成标准格式的试验报告。报告中包含根据结果数据自动绘制的曲线图形,实现图文混排。

3.6 在线专家辅助和经验积累

试验界面中,对每一个操作步骤,专家系统都会提供相应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注意事项,通过这些能使工作人员更方便、更快捷地完成工作任务。在保护校验的软件平台上实现了在线专家提示辅助功能,在测试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试验人员可以通过该功能协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专家系统能协助试验人员记录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的经验并上传到主站。检验过程中可以调用之前记录的经验总结,比照本次检验任务是否会出现同样问题。

3.7 存储与显示的分离映射

本系统采用存储与显示的分离映射技术。对大量数据存取操作,定义纯文本配置文件描述数据映射关系,使功能代码可以不依赖于存储与显示的具体方式。通过解析配置文件,实现数据存储和显示的分离与映射,有效降低数据存取模块的开发工作量,并使代码更稳定和易于维护。

4 应用情况

自2007年10月以来,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专家系统在实现整体平台和架构的基础上,陆续在500 kV盐都变、梅里变、岷珠变和220 kV狮山变等多次现场检验工作中针对省内常用的多个500 kV和220 kV保护装置型号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对其中一部分实现了测试仪联动的自动试验功能。在此过程中,系统运行稳定,Web主站部分能够正确汇总管理设备和任务数据,客户端软件部分能够切实发挥对现场工作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系统通过对试验过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减轻了试验人员的繁琐劳动,提高了检修的工作效率。以500 kV梅里变武里5280线(ABB公司的REL-561保护装置)零序反时限保护校验为例。按照传统试验方法,零序反时限曲线测试记录试验数据,手动绘制反时限曲线,一般需要1 h左右的试验时间。而专家系统不仅能记录并计算试验数据(见附录A表A1),还能自动绘制反时限曲线(见附录A图A1),试验时间仅为20 min。

据试验人员现场统计,一条500 kV线路检修,2套线路保护和2套开关保护,传统试验方法需要4 d时间,应用专家系统可以缩减至3 d。

5 结语

目前,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专家系统的整体平台和架构已开发完成,并覆盖江苏省内500 kV/220 kV变电站常用的继电保护。系统通过规范有序的标准作业程序的引导、控制和帮助,使继电保护校验工作的全过程安全可控,减少了现场人员的繁琐劳动,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电网运行中使用的保护装置型号繁多,检验作业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后续工作将在现有平台基础上,通过成果推广和常态化工作,增大系统对保护装置型号的覆盖面,并与江苏省电力公司的生产MIS基本框架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以实现在全省继电保护检验工作中的普遍应用。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www.aeps-info.com/aeps/ch/index.aspx)。

摘要:对继电保护的检验是防止电网及供电事故的重要手段。当前的现场检验工作只有零散的辅助软件,主要依靠人工操作经验,缺乏有效的全过程完整技术支持平台。由江苏省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的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专家系统,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平台和架构的整体设计,提出解决方案,综合实现继电保护检验作业及其管理的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和全省一体化。在实际检验工作中的应用表明:该系统提高了继电保护检验作业的安全、质量、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继电保护,标准化作业,智能化,自动化,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龚建平.从定期检验缺陷统计看微机保护的检验.电力自动化设备,2003,23(4):61-63.GONG Jianping.Protection test based on periodic test defect statistics.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2003,23(4):61-63.

[2]朱永利,宋少群,朱国强,等.地区电网保护定值在线校验智能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6):87-92.ZHU Yongli,SONG Shaoqun,ZHU Guoqiang,et al.An intelligent systemfor online verification of relay setting in sub-transmission network.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6):87-92.

[3]罗志平,张莹,马燕,等.探讨微机保护定期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广西电力,2007,30(6):61-64.LUO Zhipiing,ZHANG Ying,MA Yan,et al.Discussion on noticed problems during periodic inspection of microcomputer relay protection.Guangxi Electric Power,2007,30(6):61-64.

[4]林鸿波.保护校验的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华北电力技术,2005(8):27-50.LI N Hongbo.Risk analysis and control on protective calibration.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2005(8):27-50.

[5]陈向东.二分之三主接线方式下500kV线路保护、断路器保护校验作业风险控制.安徽电力科技信息,2008(3):18-22.CHEN Xiangdong.Risk control for the verification of500kV line protection and relay protection with3/2main connection mode.Anhui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3):18-22.

篇4:专家讲座作业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课堂教学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两位青年教师的研讨观摩课及其专家点评;(2)全国六大片区各推荐一位特级教师进行教学展示;(3)教学设计获奖代表的展示与交流;(4)专家报告:《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设计》。

三天里几位特级教师的精彩展示和专家们高屋建瓴的点评,至今仍在耳边回绕;所有的掌声记录着大师的风范、优秀教师的风采和论坛交流中的点滴感动;伴随着又一次的成长,记载下我的收获,与各位分享。

一、反思促进教师发展

浙江省的两位青年教师为与会代表分别献上了“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根”两节研讨课。这两节课生动鲜活、教学手段新颖,学生活动丰富多彩,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随后,刘恩山教授精彩的点评中提到了教师需要常反思的四个问题更是发人深省。问题一:进入本节课之前,你对学生的了解(包括知识层面、能力层面的了解)有多少?问题二:在教学设计中贯穿的主线是什么?问题三:本节课主要知识之间的结构是怎样的?问题四:能否用一两句话描述学生通过你的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刘教授提出的这四个问题渗透着深刻的教育内涵。教师只有对学情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点,从而寻找到适合学生循序渐进发展的教学方法;而强调贯穿的主线是要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形成高度一致的整体;明确主要知识之间的结构目的是将网状的知识结构变成一个以时间为轴的线性结构,教师可帮助学生通过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建立知识框架;而最终只有当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表述这一节课的收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这也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学生的活动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正如朱正威教授在会议闭幕式上的专题报告中提出的,此次全国参评的数百份教学设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课改后各省市对新课标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体现在对学生活动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学生活动更加多样化。

年会上来自全国六大片区的特级教师代表更是现场示范,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转换角色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角。其中天津塘沽中学的特级教师孙国华的“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课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串,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如,细胞真的有细胞膜吗?用什么材料能得到细胞膜?怎样得到红细胞的细胞膜?为什么不用植物细胞来制备细胞膜?细胞壁为什么不是系统的边界?这些问题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该课中利用多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学会整理资料,学会团队合作。同时,孙老师还设置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学完这节课后,根据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你对细胞膜的结构有何想法?教师畅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创设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思维在有限的课堂内自由驰骋,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湖南师范大学附中的汪训贤老师则为我们展示了该校在课内外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积极搭建学生活动平台的鲜活案例。学生通过自制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模型等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校园开辟“开心农场”,利用所学的知识种植各种植物、自制植物标本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学生利用寒暑假在教师带领下开展野外的动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等等。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三、新课改贵在创新

我们的教科书是在课标基础上的创新,而教科书具有普适性。因此,教师需要用好教科书,在此基础上再设计和再创造。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应该各有千秋。而创新的着力点事实上很多,有待于教师慧眼的发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深化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当地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例如,一些地方性的疾病。又如,江西南昌大学附中的特级教师杨学珍根据该校学生基础较好,求知欲强的特点,查阅相关信息编写了教材中没有而学生极感兴趣的生物学资料作为背景知识供参考学习,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善于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包括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使用和先进的教学仪器的应用也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本次年会中浙江省教师在“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这一节的讲授中,当两组学生对观察的结果产生质疑时,及时使用教学显微镜将图像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从而指导全班学生分析、讨论,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可视度和教学效果;此外,教科书中所涉及的部分实验的方法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聆听专家讲座如沐春风,欣赏大师课堂如饮甘泉,感悟教育真谛,同时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幸福。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

篇5:讲座作业

姓名:张文哲

学号:20141213084

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一.对物联网的认识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更深入应用的新一轮信息化浪潮。

(一)物联网基本概念

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到物品(Human to Thing,H2T)、人到人之间的互连(Human to Human,H2H)。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是虚拟网络与现实网络世界实时交互的一种新系统,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可以与电信网、广电网等公网互联。其特点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用户端可以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二)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信息、通信、传感器、自动控制等多技术的综合,可划分为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三个层次。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RFID、近距离无线通信、自组织网络、中间件、嵌入式系统、信息协同算法等。网络层关键技术包括M2M、认知无线电、异构融合、业务能力开发、网络环境感知等。应用层关键技术包括软件体系结构、中间件、资源虚拟化、海量数据存储、数据共享、数据挖掘、智能计算等。物联网还涉及标识、解析、安全、QOS、网络管理等重要共性技术。1.感知层关键技术

感知层的技术有统一标识技术、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自组网技术等。统一标识技术主要解决对物体进行统一标识的问题。RFID技术需要解决超高频和微波频段的RFID芯片、天线、RFID中间件、标签防碰撞算法、安全认证协议等问题。传感器技术是发展体积小、低功耗、自供电集成中央处理器,微处理系统等各类新型芯片。传感器自组网技术主要解决移动、有线、无线的多层次组网技术。2.网络层关键技术

首先,物联网要求能够充分利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动三网融合,通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服务,三网融合的核心是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光电技术是三网合一的重要基础,需要重点研究。其次,物联网需要承载海量信息传输,所以需要利用新材料研发新型传输网络。再次就是只有实现各种传感网络的互联,广域的数据交互和多方共享,以及规模性的应用,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3.应用层关键技术

主要包括中间件技术、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处理中心和系统集成技术。物联网中间件处于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相当于物联网整个网络的神经系统,中间件需要解决数据过滤、数据聚合和信息传递三个关键问题,实现准确互通,以满足物联网在混合组网、异构环境下的高效运行。由于感知层采集的数据存在大量冗余信息,因此数据过滤技术、数据聚合技术相当关键,经过过滤和聚合处理过的数据需要传递技术支撑。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处理中心主要包括:云计算架构技术、快速部署技术、资源调度技术、多租户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技术等。系统集成技术主要加强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硬件操作界面及功能控制、系统级软件等技术。4.其它相关技术

主要包括物联网架构技术、安全和隐私技术等。

二.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和安全问题

(一)物联网的标准

物联网涉及领域广泛,相关国际组织标准众多,包括传统的互联网、IP和通信技术,以及面向应用的各类联盟和标准组织。主要情况如下表:

目前,物联网标准体系尚在建立,中国、美国、德国和韩国是世界物联网领域标准的重要制定国。目前,ISO/IEC在传感网络、IUT-T在泛在网络、IEEE在近距离无线、IETF在IPV6的应用、3GPP在M2M等方面纷纷启动了相关标准研究工作,但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标准和协议尚未统一。我国物联网标准研究基本与国际同步,正积极参与ITU、ISO/IEC、IEEE、IETF、3GPP等国际标准组织,在ISO/IET传感网体系架构标准、3GPP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实现局部突破。标准是推动物联网应用的保障,统一标准体系的缺乏将阻碍物联网的发展,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标准化工作分散在国内不同的标准组织里。最新消息是,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正在抓紧筹建。通过各标准组织的协作,加快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二)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传统的网络中,网络层的安全和业务层的安全是相互独立的,而物联网的特殊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互联网是在现有移动网络基础上集成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带来的。移动网络中大部分安全机制仍然可以适用于物联网并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性,如认证机制、加密机制等,但需要根据物联网的特征对安全机制进行调整和补充。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如果没有保护,很容易被干扰和窃取。同时,很多物联网设备部署在无人监控的环境中,物联网的设备安全显得日益重要。二是由于物联网中节点数量较大,以集群方式存在,大量机器的数据发送会使网络拥塞。三是RFID系统安全问题。一个RFID芯片如果设计不良和没有保护,有很多手段可以获取芯片的结构和数据。

为解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首先应构建和完善我国信息安全的监管体系,有针对性、规范的进行有效管理;二是物联网的业务认可机制,根据业务由谁来提供和业务敏感程度进行设计,从网络层和业务层两个层面来考虑;三是根据业务的安全要求不同,在网络层提供逐级加密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将业务层端到端的安全作为考虑重点。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方面将显著提高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对信息安全和公民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严峻挑战。因此,在研究物联网应用推广的同时,要加强物联网安全的研究,使物联网成为一个开放、安全、可信任的网络。

三.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政府和业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实力不断提升,在关键技术研究、半导体、软件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内标准化步伐加快,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国内物联网应用开始起步。

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关注和推进。国务院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关于“重要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和“前沿技术”均有涉及物联网的内容。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对物联网的发展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开启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新纪元。一年来,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市场培育持续深化,标准制定全面提速,产业投资大幅增长。以中国在无锡设立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标志,中国物联网正加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框架,2009年9月11日,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标志传感器网络标准组正式成立。201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北京、上海、天津、无锡、深圳、成都、江苏、浙江等省市积极开展物联网规划和建设,研究制订物联网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设和筹建物联网产业园,加大了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业化的投入,部署了一批面向政府公共服务、生产服务业的应用示范项目。总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物联网产业起步良好,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

四.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应用大致包括三个层次的理念:底层是传感网络,在传统意义上是终端的层面,现在已经不是终端,已经衍生到其他网络当中;往上是数据传输的网络通道,这是大家熟知的接入网(如2G、3G、Wi-Fi等);最上面的是应用层,大量的行业应用、企业应用在这个层面扩展。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而且随着技术的创新和用户壁垒的逐渐消除,应用种类不断增加。中国物联网已经走向实际应用,进入到交通物流、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等领域,但物联网应用主要集中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综合实力强的行业小范围内。在面向公众服务方面,包括移动一卡通、移动支付、智能家居、社区信息化、远程医疗在内的应用开始进行尝试,物联网应用逐步扩展到普通民众生活领域。(一)电信行业的物联网应用

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对物联网高度关注,并致力于推进物联网的产业链建设,都制订了较为详细的M2M市场拓展计划和网络承载、业务提供方案,旨在通过网络的无线化、宽带化、IP化、扁平化、融合化演进,促进IPv4向IPv6的平滑演进,促进通信系统与物联网深度融合。中国移动通过与产业链各方的合作,已开通了手机支付、物流管理、电力抄表、动物溯源、终端监控、电梯卫士、数字城管、车务通等物联网应用业务。其车务通已在2008年奥运会实际应用。此外,在世博会期间,中国移动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园区内的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道路上,安装了10多万个微小的传感器。传感器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分析判断爬上墙的究竟是人还是猫狗等动物,而且能够精确地进行定位,一旦有人靠近栅栏,系统会自动发出善意提醒或报警,监控中心会同时显示视频。另外,中移动还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合作,在太湖设置采集点,获取水质相关信息,进行水文实时监测。中国电信的“客运车辆调度与监控应用”系统,通过3G网络传输车载传感器和摄像头采集图像和数据,实现客运企业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将污染源的实时监控图像、相关传感器采集的环境监测数据,与环保人员的3G手机连接起来,方便了对污染源的管理。中国联通为内蒙古提供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服务。另外,中国联通为济南公交总公司提供了公交车辆车载3G视频监控系统服务,济南公交监控中心可以通过3G网络实时监控车辆运行位置、运动轨迹、车厢内情况,还能接收司机触发的报警信号。

(二)广电行业的物联网应用情况

从目前来看,广电物联网的价值在于使用户可以轻松实现人与家电,家电与家电之间,家电外网络之间,家电与售后服务体系之间信息共享。广电行业发展物联网首先要积极建设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NGB建设是建设物联网的基础。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科技部等启动了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NGB的目标是以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整体转移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成果为基础,通过技术升级以及网络改造,实现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全程全网、能够支撑家庭物联网的新型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体系。2010年2月份,武汉市启动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工作。4月份,江苏有线与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签署协议,建立了江苏广电物联网研究中心,将从“智能家居”切入,全面参与“感知中国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广电网络与物联网融合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目前江苏广电网络公司开发了“智能家居”平台,主要包括“居家休闲”、“家庭保健”、“家庭教育”、“智能厨房”、“电视出行”等五大模块,用户可以轻松实现人与家电之间、家电与家电之间的信息共享,最大优势是将物联网与用户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5月份,在江苏开展了江苏下一代广电物联网高清互动电视平台业务。10月份,上海率先启动了NGB示范网的建设,并积极搭建示范网络的业务平台,开通了高清互交、家庭娱乐、家庭金融、电视商务、游戏、互动教育等服务,在NGB示范网建设中积极探索物联网应用。总之,在NGB的建设中,将重点在物联网方面做一些探索,最终NGB将为物联网建设提供一个安全、高速、宽带的平台。

五.物联网发展展望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系列应用和服务将会产生,这将催生新的产业链。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动力。2010年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迅速推进,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国家“十二五”信息化规划重大专项,各省区市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规划,物联网产业已经彰显出强大的发展潜力。据新华社发布的《2009-2010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716亿,2010年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随着相关企业和投资机构的积极介入,优秀应用案例和示范应用不断涌现,物联网将会得到更大发展。据权威机构预测,201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500亿元。市场的前景将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篇6:名师讲座第一次作业[范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倦地在寻找,在探求,在孕育,终于,人类这棵奇妙的生命之树,绽放出了一枝奇妙的精神花朵。这一精神花朵就是对生命、对人生的审美。这就正如诗人讴歌的那样:“它叫给强者一支叛逆的神杖,为弱者开辟出一片宁静的港湾;它使美的灵魂显得各个内美,使卑鄙的灵魂面对无法闪避的明镜。一旦聪慧而狡黠的人类开垦出了这片神奇的精神乐园,人们便在告别了洪荒岁月后有了自己的第一首诗、第一支歌,并因此而常使自己的生命在一瞬间现出奇迹,光华四射……”这就是人生的审美化,这就是审美人生。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审美地活着的。并非每个人都可成为诗人,但我们可以诗化生活,像海德格尔说的“诗意地栖居”。离开审美,我们的人生便会变得黯淡无光,了无生趣,更不会文坛中伟大的作品。作家进行文学创作,是审美地反映生活的。作家对生活的高度的审美把握,将生活原型内化为自己的创作源泉,才有可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作家把审美获得的顿悟与愉悦物化为文学作品。从文学文本中,读者通过填空、对话、兴味、还原与异变等文学接受的过程,可以领悟出作品折射的时代内涵、作家的人格魅力、人物形象的内蕴等等。文学与人生之所以能够融为一体,是因为有作家的主体性存在。作家对人生把握的高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深刻度,决定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篇7: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国家公务员

2.国家公务员制度

3.《彭德尔顿法》

4.公务员在职期间的义务

5.退出公务员系统后的义务

6.作为的义务

7.不作为的义务

8.服务规则

9.公务员执行公务的权利

10.公务员权利受到侵犯时的权利

11.公务员在职期间的权利

12.政治权利

13.公务员的经济权利

14.文化教育权利

15.职位分类

二、填空题

1.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推行

2.我国的科举制,肇始于朝末年废止,历史达多年。

3.唐代科举分为和两类。常科由部每年定期举行,是生徒和乡贡参加的科举考试;制举是不定期下诏举行的,旨在选拔“非常之才”的考试。

4.明代科举考试大致分四级,即:

5.殿试为科举最高级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经过殿试的便是名为,第二名为,第三名为。

6.新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一(二)(三)段。

7.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原则;

二、原则;

三、原则;

四、原则。

8.根据权利来源的分类,可以把公务员的权利分成:(1的权利;(2)的权利;(3)的权利。

9.根据权利行使期间的分类,可以把公务员的权利分成:(1)权利;(2)的权利。

10. 根据权利内容的分类,可以把公务员的权利分成:(1);(2);(3)权利。

11.公务员的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2.人事分类制度,就其分类方法而言,主要是两种:一是以人为对象进行分类,即分类,二是以职位为对象进行分类,即分类。

三、简答题

1.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大体经过了哪三个阶段?

2.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3.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5.国家公务员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6.公务员义务的涵义是什么?

7.公务员的权利的涵义是什么?

8.规定公务员义务权利有什么意义?

9.外国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0.我国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1.公务员的“职权”或“权力”有什么区别?

12.外国公务员权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3.我国公务员权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4.公务员与政党,社会团体组织成员义务权利的有什么区别?

15.职位分类的长处和优点是什么?

16.职位分类的短处和缺陷是什么?

17.品位分类的长处和优点是什么?

18.品位分类的短处和缺陷是什么?

19.建立职位分类制度有什么意义?

20.我国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1.职位调查的内容应包括哪几个方面?

22.职位说明书的应包括哪些内容?

篇8:专家讲座作业

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4年流通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14]191号),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与广东金发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圳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新金桥工业废弃物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承担了《废塑料回收分拣技术规范》的制定任务,并与武汉格林美资源循环有限公司、青岛新天地环境保护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玉玺炉料有限公司、山东吉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海南一龙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连云港龙顺塑料有限公司、福建省宏源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有限公司、上海燕龙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再生资源回收、分选和拆解作业劳动保护要求》的制定任务。

审定会上, 刘强常务副会长作为会议主持,代表标准起草组向与会领导、专家及企业代表进行了介绍了标准的起草情况。

会上,尹虹处长对两项标准的立项背景进行了介绍, 指出了商务部未来标准制定的工作重点,并希望行业协会在今后标准制定模式的探索中能够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专家讲座作业】相关文章:

专家讲座大作业05-10

专家讲座小作业05-18

专家讲座感悟04-15

专家讲座稿04-18

专家讲座邀请06-05

专家讲座请示范文06-05

专家讲座感悟范文06-05

专家讲座感想范文06-05

专家讲座详细目录04-09

物流专家讲座体会06-06

上一篇:学期工作总结样表下一篇:美国经典英文演讲100篇A_Whisper_of_A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