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总结

2024-06-06

数学课堂总结(通用10篇)

篇1:数学课堂总结

微课程很好地处理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教的关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后解决问题从时间、空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微课”的组成内容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因此,“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一、在新授课上微课的作用

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

2、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3、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

4、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5、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

二、微课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优点有一下几点:

1、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2、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

3、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课一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

4、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篇2:数学课堂总结

一、 课堂教学从读懂教材和读懂学生起步

首先,看教材的视角更客观了。教材是依据、权威、材料、范例、思路和参考,而不是圣经、唯权、唯一、专利、定路和照搬。要吃透教材,灵活使用。叶圣陶先生说材料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常为语文老师信奉,其实数学更是如此,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就能全面把握数学知识体系、层进、思维过程、研究办法。只有读懂教材才能灵活用好教材。

其次,研讨教材的策略更全面了。研究教材的策略包括:一是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依据教材目录,理清主要内容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把准目标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二是依据例题分析知识点,分割课时,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三是依据例题分析习题,关注例题与习题的匹配与关联,分清习题的层次。这些策略宏观研讨与个案研究相结合,从整体到部分,从抽象到具体、从目标到实施,增强了备课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有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三,研读学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读懂学生有利于选准教学的起点,合理做出教学的决策,正确把握教学的走向,让课堂教学更厚重。我常和同事分享“直面学生实际”这方面的心得。张老师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读懂学生才能直面学生的实际,如何读懂学生,张老师的答案内容丰富。教师要有“五心”,即:苦心、潜心、真心、用心和有心。有心的老师才能专业地读懂教材、用心地读懂学生、智慧地读懂课堂。

二、把握数学本质是高效课堂建设的核心

李有珍老师的报告《把握数学本质,设计有效学习活动》做得精彩,很好诠释了高效课堂构建的内涵。

首先是要把握数学的十个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学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十个核心概念是数学教学设计、施教过程、成绩考核的出发点,更归宿点;是数学课堂设计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不求假热闹的指导核心。

其次是灵活选用有效教学的方法。李有珍开出的单方全面而实惠,包括:一是顺验而研;二是设置开放的问题;三是建立联系,探究本质;四是打通生活背景到符号形式的通道,实现生活数学到学科数学转化;五是学习的境界在于知识的累加,而在于学生的自我完善、超越与创新。这些方法与我平常探究的小组合作是一脉相承的。我在小组中常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重点落在学生之间的帮带作用发挥上。明白了李老师这些学习策略的构建方式后,我对不同学习任务、不同学习目的选用不同方式有了更深理解,特别是在特长生培训、重点难点突破时,合理用好同质组,效果肯定会更好。正好李老师说的:“有效活动课堂设计,须秉持主观立场,设计丰富的体验路径,支持学生释放潜能,刷新状态,构建数学本质,培养核心素养,让生命成长,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再次,让数学思想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灵魂。杨海慧老师的报告《走在教与学的路上》深入浅出,对高效课堂建设提供了新视角。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抽象、推理、模型,是沟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抽象、推理、模型,是沟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在小学阶段有意渗透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集合的思想方法、对应的思想、化归的思想、归纳的思想、符号化的思想、统计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还要发掘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蕴藏的重要思想方法,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真正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

值得记忆还有武罄鲜χ唇獭逗侠戆才攀奔洹芬惶每巍K四次创设情景,层层递进,用丰富的情趣,灵活的形式,引领孩子体会合理安排时间和办法,从发散思维的诱导再到优化思维的点拨,从生活活动安排体会生命意义,为纯洁的心灵播下惜时用时的阳光种子,令人叹服。是高效课堂构建的范例之一。

老师们通过或严谨、或诙谐、或简练、或生动的语言重新讲述这些专业知识,唤醒了我曾经的知识经验,再加上老师们举出的各种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什么叫事半功倍。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多的去思考怎样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高效课堂构建中有所提升。

三、教育理想是职业生命精彩的基石

王老师的报告《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从教师职业素养的角度诠释生命的意义。

考师范、当老师、做农村教师,曾经的我们怀揣梦想激情满满,但工作之后面对着地理位置偏僻、教师资源紧缺等问题,我们难免会踌躇,会彷徨。但参加了这次培训,听了这么多专业引领的报告、参观了几所特色学校之后,让我看到了农村小学发展、教师发展的“有可能”,看到了挖掘学校特色、发展学生和教师特长、组建一个好教师团队、锤炼一位名师、成就一个好学校的希望。正如王教授说:系统内任何一个分子的改变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改变。如果我们有一个人清晰了前进的方向,那我们一起朝前走的时刻还会远吗?

篇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总结

我认为, 小学数学教学总结需要讲究设计。可通过简单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为学生及时巩固提供方向;通过小结理清思路, 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握重点;通过归纳, 可以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重现, 深化理解, 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总结预习

在每节课结束时, 教师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要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课堂总结的巧妙安排, 使学生对本节所讲的内容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 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 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如在学习“对称、平移和旋转”以后,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 帮助学生学习。 (1) 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 什么是对称轴? (3) 对称和平移、旋转有什么联系?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 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 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 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就在自己的身边, 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这样既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教学重点, 又巩固了新知识、强化了记忆。更重要的是, 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预习, 进入到“平移、旋转”中去,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进行了过渡和铺垫。

二、引申总结法

就是把所讲的内容引申, 进一步启发学生把问题想深想透, 更多领会和接触新知识, 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如“面积”一课的结尾时, 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各种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纸, 说说纸片的大小, 引出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 引出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总结, 既巩固了面积的有关知识, 又扩大了认识领域, 开拓了思路, 培养了学生分析、想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从小培养孩子热爱数学的兴趣。

三、游戏总结方式

一节课将要结束时, 安排一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游戏, 把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游戏,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 使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问题式总结方式

在课堂结尾时, 教师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 提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 不作解答, 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思考、印证, 以造成悬念。或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4: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课堂总结

【关键词】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课堂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56-01

课堂总结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精彩的课堂总结不是课堂教学的结束,而是高效课堂的体现和知识继续延伸的伊始。

一、课堂总结要有必要性

对于高中的数学课堂来说,主要是强调课堂的高效性,,好的课堂总结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强化兴趣,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一个合理、精彩的课堂总结,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引人深思,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达到"顿悟"的功效。笔者认为课堂总结通常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效果:

1.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清知识脉络;

2.能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做好衔接过渡;

3.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探索创新。

二、课堂总结要有目标性

课堂总结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课堂总结的意义。高中数学课堂的三维目标都依赖于良好课堂小结才会有较好的提升和拓展。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所以相应的课堂总结也应以应该以此为出发点,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概括总结,更要回味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使数学知识构建有条理,才能明确知识的适用情境及知识发展的来龙去脉,才能使所学知识得到顺利地迁移。

三、课堂总结要有艺术性

首先,课堂总结要有引导性。所谓引导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作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以前的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课堂上往往能达到求异、求佳、求新的境界。相应的,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其次,课堂总结要有针对性。即课堂总结应针对具体得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学生特点,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在实际教学中要预防过大、过偏的课堂总结,应该抓住细节,针对学生易错的概念、法则、公式加以强调,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再次,课堂总结要有通俗性。课堂总结应是知识精华的提炼和浓缩,应抓住知识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和易懂好用。同时,课堂总结应该应用精炼的语言,可以借鉴一些顺口溜或者打油诗之类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概括出知识的要点,让学生掌握的相应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最终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完善认知结构,落实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果。最后,课堂总结充分地应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心理学中有关记忆的重要方式,研究证实:人们要记住在排列顺序中居首位或末位的记忆对象所花费的劳动量,比记住在排列顺序居中的记忆对象所花的劳动量约少一倍。所以,通常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把重点的知识放在授课的前、后两个位置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发挥了近因效应。

四、课堂总结的常用方法

1.归纳式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一般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完成。比如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感觉自己有哪些收获啊?"可让学生先独立回味,然后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再请几个学生发言阐述,让学生进行总结。然后,学生互相对照,教师给予必要补充,取长补短,最后由教师加以概括。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

2.悬念式

针對所学知识,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知识引申、拓展类问题(可以设疑引出下堂课要学习或以后要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深化了课堂的主题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是对学生思想成长的一个推进。

3.呼应式

通常需要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设疑置惑,总结时释疑解惑。这样前呼后应,形成对照,使学生豁然开朗。这种前后呼应式的总结,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的主要知识。

4.类比式

通常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将新学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或公式与原有知识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加深和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新学的某些概念可能是并列或对立的关系,它们也可能是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通过讨论进行类比和对比,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

5.规律式

通常是对所学定理、公式、规律、解题方法与步骤进行总结,能促进学生有序思维的完善与发展。例如"指数函数"这一节课总结时应列出几个要点:①指数函数关系中应有三个量:一个常量,两个变量;②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③常量有相应的取值范围(大于0且不等于1)。 同时这种课堂总结方式通常都会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6.反思式

一般是通过设计相应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回味,并通过反思、辩论,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巩固知识,并从反思中得出结论,对新旧知识起到瞻前顾后的衔接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个人自评、同学互评以及小组辩论的方式加以操作。这种方式课堂总结方式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优点,并能纠正其相应不足,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恒心、毅力、自信心,并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有机整体,课堂总结往往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确定相应的课堂总结,这样才能创造高效课堂,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枯燥的数学课堂能达到"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之效。

总之,课堂小结的形式不拘一格,不论采取任何形式,都应让学生产生"课虽尽,意无穷"之感,这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石锁华 中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研究 中国知网 2015

篇5:数学高效课堂活动总结

本学期数学组共有张建斌,段世丽等十六位老师参加了校内组织的高效课堂活动。在学校的安排组织下有条不紊,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团结协作,为全校数学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全体数学教师都参与了听课活动,并及时组织了评课活动,教者自评后,各年级组对每一堂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析,提出了宝贵意见,无论讲课人还是听课人从中都得到了很大收获,现对本学期数学公开课情况小结如下:

1、老师们课堂上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切实抓好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结合起来了。不少教师上出了自身的特色,使听课的师生受益匪浅,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当然,也有个别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把握、钻研不够,课堂组织不到位对,因此上课效果不好。

2、教学基本功与技能方面。老师们在教学中教态亲切、自然大方,精神饱满有激情,语言简洁、流畅、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板书字体工整,书写规范,设计合理、简要,有逻辑性,课件设计相当,有助教学实施、学生学习,操作熟练;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驾驭教材能力强;课堂教学组织有序,能灵活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变与调控能力强。

3、教学目标方面。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维品质、思想教育等方面体现,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并体现学科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并能抓住关键,以简取繁。

4、教学过程方法方面。老师们的教学思路清晰,内容的安排组合、衔接过渡、详略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探究,思维活跃,会质疑、交流、合作,主动获取知识;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体现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

二、分享收获

通过听课,发现有好多老师的课、好多环节、细节给我们听课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比如:张建斌老师、周红英老师、朱琳老师课堂中那种饱满的精神状态,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始终把微笑带给学生,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激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活”字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学习。而许宁、何慧兰、韩晓红、等教师熟练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全体数学教师都参加了与上课教师的互动研讨活动,通过交流,无论讲课人还是听课教师都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每学期一轮的教学公开课给教师创造了一种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机会,我们能感受到教师对本学科知识领域、课改新理念的理解和运用的程度正在逐步深化,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进步更是巨大的。

三、存在问题

在看到我们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有的课,有的教学环节还不尽人意,还存有差距,有待于提高。

问题一:在有的课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不够。比如:课堂上好学生唱主角,课堂上齐答太多,提问、讨论轮不到学困生,结果是表面上教师课上得心应手,而有些学生却一问三不知。

问题二:有的课上教师讲解太细,为学生包办代替太多,还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有的课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没让学生动手(可能怕课堂上乱),有的动笔练习少,根本保证不了学生充分的消化练习时间,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问题三:有的课老师只关注自己的教,不能很好的关注学生的学,对学生学习状态不能很好的掌握和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及时反馈矫正。

问题四: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缺少了针对性的板书。要知道课件只是课堂的辅助工具之一,过度依赖反而让学生觉得眼花缭乱,得不偿失。

篇6:初中数学课堂达标总结

初中数学

一、课堂教学变化亮点

本次课堂达标走进24所初中学校,听了34位老师的数学课,整体来看差距较小,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很重视课堂教学工作的抓促,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想足了点子,干足了实事。教师们都在尝试着教学模式的改进、探索与创新,本次课堂达标则呈现出更多教师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1.关注目标的叙写与落实

大多数教师都关注教学目标的明确定位以及规范叙写,目标中行为动词使用比较准确,目标比较具体,易操作,可评价;评价方式紧扣目标,以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充分体现了“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

2.关注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随着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教师越来越关注课堂活动的效率,这种关注在课堂中的表现为:一是课堂的教学设计去掉了一些形式化的、走过场的、热闹的无用的低效的环节,二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任务、有目标要求,三是小组讨论次数减少,即使需用小组讨论,讨论时间也比较充足,这些变化充分说明小组活动的实效性。

3.关注更多的学生参与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认为学生讲解耽误时间、且讲不清楚效果不好,其实则不然,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接受,教师也慢慢认识都了这点,所以在课堂中也比较关注学生参与,这种关注首先表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地“听”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广泛应用;其次表现为老师讲的少了,教师的作用更多地表现为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引领、设计、调控与评价。最后表现为学生讲解习题,并试着注重思路的讲解,长此以往,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将会提高。

4.关注习题的变式训练

多数教师改变了以往的论题就题讲解,而是选择好的习题按照“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等标准分类集中学习,在认知冲突和方法比较中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常采用一题多变的方式:改一改: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扩一扩:将原题的内容扩大使用范围,分一分:将原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题,这种训练立足基础,不刻意求难,学生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5.关注白板的有效使用

本次听课的34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白板的使用技术,并且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师生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增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特别是数学的复习课,试卷讲评课。课堂上利用白板展示,图可随意放大、缩小,方便学生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有几节数学课,整体感觉很平谈但还算流畅,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很高但也可以,问题出在哪?看看导学案以及教学设计,也没有太大问题,从设计来看,条理清晰,逐层推进,知识点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如何将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呈现出活力,需要教师吹口仙气,让课堂灵动起来,这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的体现,多关注课堂的再生,不要一味受导学案的影响,心里只有导学案而没有学生。

2.数学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待重视

少数教师过多关注学生课前准备、课中坐姿、听讲、书写等方面的习惯培养,忽略数学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勤于动脑与动手,大胆发言与敢于质疑等的习惯,特别是数学思考方面重视不够,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数学思维的训炼必须依托含有一定思维量的问题来引领。教师一定要创设有思维含量与思维梯度的优质问题,不断强化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

3.数学方法的指导有待加强

少数教师不会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分析,教师和学生说的都是具体的解题方法,不是通过解题分析如何去寻找解题方法。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方法的指导,切实解决题海战术和低效重复等问题,通过方法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迁移、概括、判断、想象等能力.

4.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利用有待改进 虽然多媒体技术已经在课堂中广泛应用,但少数课堂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作用不是很大,仅仅起到了电子屏幕的作用。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哪里,再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优势直观地解释数学本质规律,以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思考及建议

提供几个问题,请各个教研组共同研究思考

1.要研究教材,提倡集体备课,那么集体备课主要备什么,怎么备,集体备课的效果如何评析?

2.导学案的瓶颈在哪里?考虑两点:怎么导,导什么 3.数学思想方法如何渗透?轻视文字的渗透,重过程中的渗透

4.要引导学生反思。思维产生的第一个火花是怎么产生的?你为什么这样想?你为什么这样画?你为什么这样解?好学生解答出来并不代表其它同学也都会了,要问为什么?帮助他们找到解答的缝隙。

5.关于课堂小结。让学生反思,让学生总结一些与所学知识无关的内容,这样层次很低。课堂小结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是知识的回顾与升华。

6.教师的责任在哪里体现?教师示范要不要?教师要不要讲,教师不在于讲的多少,在于学生迷惑的时候讲,在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不到的地方讲,学生匆匆走过的地方应该注意而没有引起注意的地方教师要讲

7.表面的会了,实际学生没有深入的思考。如:找规律一节,学生没有基本的思维角度和方向,只是表面的会了。

8.问题情景之设计要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9.提高小组学生之间的高效交流。注重学生信息思维的碰撞。

孙志红

篇7:数学高效课堂实施总结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那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呢?

一、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单就每节课在上课之前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各个环节教师、教材、媒介、学生有个精细的设计,包括在反思中遗留问题的讲解都应考虑在内。既对实现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落实有一个先期的预设保证。

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为了完成任务增大课堂容量,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一节: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例如单调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四季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是数形结合的产物,这是三角函数最本质的地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摩天轮旋转及生成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

二、作为教师,课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学后讲。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3、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5、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6、减少无效教学环节。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有时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教师要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二则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促进当下学生的学习,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要对学生作以下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书写时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对学生的练习应及时反馈: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会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所以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作为高效课堂教学,尝试、探索、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完全可以对于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是否等到发展,学生的吸收、消化是否高效进行小卷测试,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结果给以及时反馈等。

4、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篇8:让初中数学课堂因“总结”而精彩

新课结束临近下课, 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 因此, 教师必须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充分结合教材实际, 巧设疑问、营造氛围、提高学生的兴奋度,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堂总结中.

师:“这节课有些学生对于如何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仍感觉有点困难, 好,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伸起手来, 做一个游戏吧.把手臂同时指向右, 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在数轴上不等号的方向同时都指向右方向, 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公共部分应取右手部分.把手臂同时指向左, 则不等式的解集取左手部分;当两臂交叉反指时, 则不等式的解集取中间部分;当两臂不交叉反指时, 则不等式无解……”

游戏目的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这样生动形象的课堂总结, 帮助很多学生突破了难点, 同时巩固了整节课的知识要点.课堂总结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抓住主要矛盾, 掌握课堂的重点与难点, 也是整节课教学的升华.

二、课堂总结要有简洁性和概括性

课堂总结并不是单纯地将所讲内容简单地重复, 而是要浓缩提炼, 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 做到少而精, 简明扼要.因此, 教师一定要提纲挈领地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让学生做到一目了然.例如, “从问题到方程”一课课堂总结中教师直接提出两个问题:

(1) 请从本课出现的问题举例, 谈谈“用方程表达实际问题的意义”与“用字母表示数”的异同.

(2) 用方程表达实际问题的意义的关键是什么?

我们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是学生形成系统知识体系的过程, 所以在课堂总结时应注重纵横知识的联系.比如, 在上“整式的加减”这堂课时, 新内容就是两个简单例题, 在学生预习课本, 解决习题练习后, 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归纳概括知识,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的转化思想, 联想到恒等变形, 从全局出发, 通过联想、类比, 将与整式加减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纵横联系.通过建立数学观点———验证数学观点———升华数学观点的思路, 让学生把一节普通内容的课, 通过归纳总结, 把相关知识达到了融会贯通的高度.这样的总结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积累的重要性.

三、课堂总结结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堂总结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堂总结除了对知识点总结外, 还要对数学思想、方法总结.如, 数学中有分类、转化、类比等思想方法, 针对这些内容总结会对学生拓展解题思路、提高思维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 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 对于定理的证明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它所内含的数学转化的思想.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前, 学生大脑中的180°的角是平角, 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成的同旁内角互补, 证明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就是将三角形三个内角转化为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的过程.那么在总结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概括这种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这也是数学中最常用的思想方法.

四、课堂总结要有延伸性和思考性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只有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相联系, 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内容.因此, 课堂总结时教师应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激疑设悬, 让学生课后自愿地去探究, 起到课断而思不断, 言尽而意不尽效果.比如, 在“图形的旋转”设计这样的一段课堂总结.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回顾总结所学的概念和性质)

(2) 2002年北京召开了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 大会会标如图1所示, 你知道它是由其中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几次得到的吗?

(3) 展示本班学生利用旋转的知识所设计的班徽图案.

通过课堂总结, 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探索的过程和成果, 更是帮助学生领悟到“旋转变换中的转化思想”, 即图形的旋转归结为点的旋转.通过对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展示, 也是探索勾股定理的弦图的展示, 使学生用旋转变换的思想看待这幅图的形成, 与前面的知识相呼应起来.展示学生所设计的图案, 能调动学生积极地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 并产生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创造美的冲动, 更是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欲望,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渗透.短短四十分钟所能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 但对于知识所引发的思考和探索是无限的.

课堂总结是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起着“画龙点睛”的功效.课堂总结又是一门艺术, 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与数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总结的形式不拘一格, 灵活应用, 应让学生感受到“课已尽, 意无穷”.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 让精彩的课堂总结架起师生交流对话的桥梁,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摘要:课堂总结, 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 能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且起到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的知识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系统化, 初步形成认知结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精心设计, 让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 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 积极参与其中.

篇9: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证实某件事情,最普通的办法就是对它进行检验、试验、试探或实验,数学也不外如是.章建跃等认为,数学实验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是:当你的脑子中出现某种数学思想(一种想法)时,你就通过计算机去实验一下.通常这种实验是针对一些具体例子来进行的,如果你有足够多的具体例证表明你的想法的正确性,那么就可以进一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去证明它,而且证明的思想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蕴涵在具体例证的获得过程中了.因此,设置“数学实验”,把抽象的结论寓于其中,使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圍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 =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若函数 图象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学生因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 ,得出0

四、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如在解不等式 时,一位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

原不等式可化为: 即 ,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 ,学生会惊疑,唉!这是怎么解的,解法这么好!这位教师说道:“你想知道解法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具体地探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五、数学实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念

我们认为,讲授式教学设计得再好,也很难适合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数学实验是一种活动化教学,它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学生在各自的能力基础上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在一定的问题背景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亲身经历了数学建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通过自身的“再创造”,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成为有效而能发展的知识,彻底改变了以讲授“现成结果”为主,以“灌输”为特征的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数学实验教学在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必要的意义建构的同时,恰能起到激励学生积极的主观学习意愿,实际上学生在数学实验课堂上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不再把学习数学看成负担,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享受着学习数学的乐趣.

篇1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

一、用德律己

我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不追逐名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深入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

本学期全勤,没有因个人私事而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承担五年级数学教学和五年级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所任教的学生总人数51人,每周8节正课,2节校本课。并且能够顾全大局,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用功学习

“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在这学期里,能认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每周三的集体教研活动,每周四晚上的计算机培训等。特别在继续教育的学习上,积极争取学习的机会。每次听课或参加培训学习,都争取坐个看得清楚的好座位,以便能更好地作记录。本学期共听课22节,在年段上公开课1节,在学校上讲座一个。

本学期写教后记、教学反思多篇以及学习摘抄有《后进生学情研究及其转化》、《谈数学复习课的提高》、《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后记、“师道尊严新说”读后感、对出老师“绿化校园”一课的评课、学习“师德师风”、“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索”、“如何转化后进生”的文章内容摘抄等。此外,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我还在课余的时间里,经常到有关教育的网站查找学习的资料,浏览教育同行的优秀教案、课件、论文、教学札记和参与教学论坛的讨论。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用爱育人

虽然我已经不做班主任,但是全员育人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心中已牢牢扎根。我常常教育学生要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同学。如果连自己身边的人和物都爱不好,谈何爱祖国、爱人民呢?因此我时常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思想品格等方面逐步渗透爱的教育。例如;对学生不愿佩戴红领巾的现象,教育学生自觉佩戴红领巾是一种爱祖国、爱学校、爱班级的具体表现。遇到学生因小事吵架,我会主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告诉他们要学会关爱他人。

有一次我和学生一起在走道里发现一个废弃的零食袋,我没有叫学生去捡,而是亲自弯下腰把废弃的零食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我班有个学习落后的学生,时常没有作业本,家长没时间管,我买作业本给他,让他有本子完成作业。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我没有放弃他们,时常鼓励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困难,使他们有信心继续学习。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用自己的行为给他们树立爱的榜样。

四、用心教育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 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我在上梯形公式的推导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用七巧板来旋转推拼平行四边型形,使他们在活动中,有机会探索,并有所发现。使学生们拼出了个各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形,从中得出梯形的面积是同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我上课的第一工作就是使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以偷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教学“小数乘、除法”时,我就创设了到商场购物的虚拟情境,让学生动起来。我把商场快报上的商品图案和价格一一剪下来,当作商品发到四人小组里,然后让学生每人每次购买两件商品,并算出这两件商品应付的钱数,要求在作业本上列出横式、竖式。比一比,谁列的算式最多,算得又对,谁就是大赢家。学生们兴奋起来,把课堂当超市,兴致勃勃地边选购商品,边写算式,非常认真。

我看到那积极参与的热烈场面,连平时不爱写作业的学生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新教学大纲提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够主动地调动相关知识,积极思维,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正是如此努力地实现着这个目标。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英语日记下一篇:《家校合作教育 “ 两面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