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教育

2024-05-15

投资者教育(精选8篇)

篇1:投资者教育

投资者教育工作目标及重点

1)工作目标及重点:加强员工及营销人员的培训教育,重点认识、掌握各项投资品种和业务品种的风险特征,组织对新的法律法规、新的交易品种、交易方式、交易规则的学习,强化员工行为规范。在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过程中,将风险教育工作与客户服务、业务拓展以及引导客户理性投资结合起来,实现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2)通过调查问卷、组织座谈交流、从系统查看客户交易行为、电话回访、互联网调查等方法充分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交易习惯、证券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风险偏好等情况。

3)密切关注并积极配合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证券业自律组织的专项检查和巡查工作,并积极主动、及时、客观地报告有资者教育开展、市场风险防范情况。

投资者教育信息公示

1)投资者教育展板

分别包括开源证券公司简介、创业板专栏、打击非法证券保护投资者权益、反洗钱专栏、基础知识、交易规侧、收费公示、投资者权益保护、投资者入市风险揭示、证券从业人员禁止行为、证券投资风险揭示、信访投诉处理流程等。

2)人员信息公示

① 现场公示 ② 公司官网公示

③ 住所地协会或监管局公示

3)

营业柜台温馨提示

营业部柜台显著位置摆放或张贴公司统一设计的关于密码保护和代客理财的风险提示。

4)投资者教育园地

在营业部显著位置设置投资者教育园地,同时指定专人每周定期对投资者教育园地各栏目内容进行更新、完善。更新内容至少应涵盖证券法律法规、证券基础知识、新业务、新产品。

投资者教育产品

公司投资者教育产品包括电子产品和纸质产品两种,电子产品主要包括投教视频、微学堂、电子书等。纸质产品主要包括宣传折页、易拉宝、宣传海报、横幅等。投资者教育产品原侧上由公司统一制作,营业部也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制作专项投资者教育产品,但产品文字内容和设计版式必须通过OA办公系统提交经济运营总部、合规法律部、总经理办公室审批。

工作内容及措施

1)营业部定期开展投资者报告会、股市沙龙、投资理财讲座、投资者交流会等专项投资者教育讲座,把客户交流、打击非法证券与投资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2)定期通过外部营业、宣传、知识普及、社区、高校宣传等形式开展户外投资者教育活动,帮助客户学习证券投资知识,认识风险。3)营业部营销方案中应涵盖投资者教育、风险提示和适当性销售内容,同时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定期组织公司内部营销人员以及与公司正式签订劳动委托合同的证券经纪人进行投教及适当性的专项业务培训。培训记录做好书面及电子留痕。4)对于临柜办理业务的投资者,营业部业务经办人员除需确保客户开户资料真实、准确、完整,资产权属关系清晰明确,资金账户与证券账户对应关系明确,履行反洗钱等法律义务外,还应当向客户讲解有关业务合同、协议的内容,明示证券投资的风险、揭示非法证券活动风险,并通过适当方式提醒投资者妥善保管股东账户卡,保密身份证号码

篇2:投资者教育

投资者教育工作室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新华期货玉林营业部自2011年6月28日正式开业以来,严格按照证监会、中期协有关投资者教育工作指引的相关要求,在秉承和配合执行新华期货相关投资者教育工作制度前提下,我部全员上下积极配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构筑了全方位、有层次、有重点、持续深入地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1、营业部自总经理到员工全员上下开展投资者教育知识的深化,首先从营业部内部开始普及投资者教育工作内容,务必要求做到每个人心中都要树立起投资者教育工作意识。并要求所有员工在面对投资者的各项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提示,把投资者教育工作贯穿到整个业务流程,切实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2、在营业部工作场所明显位置、以及专门为投资者设置的投资者教育园地张贴投资者教育相关宣传资料以及醒目的风险警示标语,让投资者在充分了解期货市场各投资品种的特点和风险以及期货市场交易规则、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能够牢记:“期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原则。降低投资者不切实际的市场预期,是投资者不断走向成熟。

3、在营业部经营场所内不定期举办期货沙龙,并受邀前往其他金融兄弟公司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宣传,面对面的与投资者交流期货市场交易规则和期货市场交易风险。近半年来,经过多次举办此类活动,参与到此中的投资者超过100人次。通过此类活动直接对投资者进行投资者教育工作使得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更为深刻,更好的指导投资者对自身权益的自我维护。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我部不断的获得投资者的赞评。

4、在东门商业广场、阳光百货商业广场等公众场所,玉林工业品市场、中药港市场、农批市场等各类市场,以及工农建中四大行玉林的部分网点结合中央人民银行反洗钱制度通过定点摆设宣传点、流动分发摆放投资者教育工作宣传资料。在经过超过15场次的活动后,使广大市民群众对期货市场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认识到期货市场的风险所在,使得期货行业的社会声誉和形象得到提升,增强了玉林投资资本市场的信心和氛围。

5、在有限的宣传经费条件下,在严格执行期货公司宣传合法合规前提下,的通过在《玉林日报》、《玉林晚报》刊登投资者宣传文字,受众面遍及整个玉林地区,进一步提高本地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以及对期货市场的正确认识和了解。

篇3:投资者行为与风险教育研究

市场流动性是股票市场的生命力所在, 投资者的多样化交易需求为股票市场提供了流动性。由于投资者在不同时点对市场的判断或证券的估值存在差异, 从而对股票的买卖交易需求也就不同, 因此任一时点的股价都是股票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一个均衡价格, 但若股票买卖双方的交易需求出现失衡, 市场流动性将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正常交易需求, 将导致股票价格呈现单边走势, 进而放大了投资的风险。而投资者对股票买卖往往具有“市场情结”, 特别是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 在股票市场上涨阶段往往过于乐观而不断追涨, 而忽视市场不断积累的高风险;而在股票市场下跌阶段, 随着股市重心不断下移, 市场风险不断释放下降, 但投资者往往由于过度恐慌而过于谨慎的操作。行为金融学的出现从理论角度对投资者的行为和风险态度提供了依据, 但投资者市场风险意识的薄弱及交易行为的非理性却是市场的常态, 因此迫切需要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 这也是完善我国股票市场的内在需求。

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研究, 需要区分证券投资交易的参与主体, 剖析不同参与主体进行交易的驱动因素, 结合不同投资者交易的典型特征, 有针对性的对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参与引导并进行风险教育。

二、证券投资交易的参与主体分类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看, 目前直接参与证券交易的投资主体分为三类: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和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且限售股已部分或全部解禁的股东 (以下简称“上市公司股东”) 。在三类交易者中, 上市公司股东最具有信息优势, 其交易行为往往向外部投资者传递着公司未来经营状况预期的信号, 由于限售股在限售期结束后系统性的增加了上市公司流通股份数量, 上市公司股东持有股份直接进入二级市场流通破坏了仅由外部投资者交易时的股票供需均衡, 进而通过传导效应蔓延至整个市场。对于外部投资者而言, 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优势往往优于个人投资者, 一方面在于机构投资者的信息来源渠道较多, 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的专业判断和分析能力较强。个人投资者则往往是市场上的噪声交易者, 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在与机构投资者共同博弈进行交易的过程中, 往往充当流动性提供者的角色。因此, 证券交易的主体不同, 其投资行为之间也有很大差距 (杨朝军等, 2009) 。

三、投资者交易的驱动因素

对于不同的投资者, 其进行交易的驱动因素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别,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投资者自身的约束限制

对于上市公司股东, 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上市的公司, 有“大小非”的概念, 在股权分置改革中, 他们通过对流通股股东进行对价补偿后取得了禁售期结束后二级市场的自由流通权, 这些非流通股的股东往往是发起人或者上市后通过政府划拨、司法拍卖、协议转让等方式获得的, 大多是法人组织机构和少部分自然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新上市的公司, 不再有“大小非”的概念, 仅是对发起人持有的股份设置一定的限售期, 限售期结束后即可在二级市场上直接流通。在这些上市公司股东中, 对于法人组织机构而言, 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可能仅是其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其对上市公司股票的买卖交易是否受制于整体战略调整的需要, 可将其交易行为分为主动交易型和被动交易型, 比如有时为了弥补在其他投资领域的现金流不足, 往往被动变现持有股份。对于自然人而言, 其交易行为虽类似于个人投资者, 但由于持有的股份数量一般较多, 又不同于个人投资者。

对于机构投资者, 其“专业性”的投资经营理念是区别于中小投资者的重要方面, 被誉为理性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社保基金、QFII, 其基金规模一般较大, 在不同的投资产品之间进行组合投资管理, 同时也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 (1) 投资政策的限制和约束。机构投资者在法律上往往在投资领域、投资产品、投资比例约束等方面具有硬性的约束条件, 这些约束条件的存在导致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交易时处于被动地位。比如在熊市时期, 股票型基金由于受到持有股票市值比例的约束下限, 往往被动的调整仓位或保持股票仓位在一定水平而被迫承受损失。 (2) 资产规模的不稳定性。尽管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来源和未来支出较为明确, 但对于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开放式基金, 由于投资者来源不稳定, 基金的购买和赎回都面临着不确定性, 这导致开放式基金的管理往往是频繁的动态管理。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 由于个人投资者更多的受自身风险偏好的影响, 投资交易行为往往具有非理性的特征, 同时个人投资者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2、投资者的交易动机

对于上市公司股东而言, 由于他们往往是最知情交易者, 通过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乐观和悲观的预期, 选择他们在二级市场上的减持或增持操作。一般而言, 目前的上市公司股东, 由于其持有公司股权的获取成本较低, 以股权分置改革前非流通股的协议转让为例, 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获得股权的定价基准也往往是基于上市公司净资产, 而且转让价相对净资产的溢价幅度一般不高。因此, 非流通股东获得上市公司的股权成本较低, 这导致当他们对公司未来增长预期不看好的情况下, 往往做出减持的决定。

对于机构投资者, 其交易的动机主要有三种。 (1) 获取更高的收益。一方面, 基金业绩的评估促使基金经理的投资目标是追求基金净值的最大化, 基于对宏观策略的判断, 基金的投资策略可能是增加或降低其股票持有的仓位, 从而促使交易的实现, 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 基金的增量资金投资往往倾向于投资其重仓的股票, 而在流动性相应紧张的情况下, 基金也往往优先于变现其持有仓位较低的股票。 (2) 满足相关条文的硬性规定。在市场上涨时期, 基金可能持有基金章程中规定的股票市值比例上限, 而在市场低迷时持有不得低于股票市值下限, 硬性约束迫使基金进行交易调整。 (3) 在基金投资管理过程中, 由于投资策略的改变, 基金会主动增持他们看好的股票, 而减配看空的股票, 动态的进行组合投资管理的调整。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 其投资分为两类。 (1) 价值理念下的长期投资者。这类投资者往往持有股票的周期较长, 通过获取资本利得和分红来获利。 (2) 投机理念下的短期投资者, 这类投资者往往持有股票的周期较短, 主要通过资本利得获得收益。特别是在牛市高涨的阶段, 消息满天飞的背景下, 更促进非理性的个人投资者成为市场上典型的投机者。但无论如何, 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就是为了获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率。

四、投资者交易的典型特征

从目前的上市公司股东二级市场交易的现状看, 其交易具有较为典型的两面性特征。 (1) 对于减持的上市公司股东, 往往是小非, 且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比例较少, 而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的比例较高且减持周期相对较短。这一方面由于受证监会和交易所相关部门对非流通股股东二级市场减持比例硬性规定约束外, 另一方面减持行为对二级市场的交易造成冲击较小。这是因为, 除机构投资者和极少数个人投资者参与大宗交易外, 很少有投资者关注大宗交易的信息, 而且目前相关大宗交易数据的可获得性主要由专业数据库提供且相对信息滞后, 这影响了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票行为对二级市场股票价格造成的冲击。 (2) 对于增持的上市公司股东, 往往是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 而且增持的消息往往会通过公司高管或相关渠道提前泄露, 同时主要是通过二级市场的交易来实现, 很少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来完成。因此, 上市公司股东的交易特征进行概括, 即小非大宗交易系统集中减持、大非二级市场逐步增持。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 以往的研究也表明, 机构投资者往往具有明显的羊群效应和示范效应,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 市场上可供投资的优良品种较少, 尽管自2006年以来, 由于超大型国企上市带来了市场的扩容, 但机构投资者的超常规发展、社保基金、保险资金进入股市, 追逐有限的优质股票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共同取向。而伴随着不同券商研究机构的分析师队伍壮大, 分析师挖掘出的优质公司向不同的客户同时传递相同的信息, 这些共同的信息可能导致机构投资者的同质化操作, 扎堆现象比较明显, 由此带来羊群效应的产生, 使得供需严重失衡, 股票的流动性水平下降。 (2) 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可为个人投资者传递信息, 特别是目前Level2等分时操作数据的信息、相关专业数据库对股票资金的流向按照投资者结构进行分类的统计等结果, 都无疑让信息相对缺乏的个人投资者获得投资的参考依据。一般而言, 大资金净流入的股票往往带动个人投资者跟风买入, 而大资金净流出的股票则促使个人投资者卖出。从这种意义上讲, 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具有示范效应。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 投资者往往具有跟风效应和典型的噪音交易者特征。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曲线表明, 投资者的等量正收益和负收益给投资者带来的正负效用是非对称的, 负收益给投资者带来的伤害程度远高于正收益给投资者带来的快乐程度。个人投资者较为显著的“过于自信”和“盲目从众”的心理往往影响个人投资者的理性判断, 同时个人投资者的投机心理、赌博心理和过度恐惧心理等使得个人投资者往往在市场相对高点时买入, 而在市场相对低点时斩仓卖出, 成为典型的非理性投资者。

五、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中国股票市场正在走向成熟, 目前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已经超过40%, 与以往以散户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相比有较大的改进, 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合理, 这也是发展成熟资本市场的前提。但目前面临着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带来的机构投资风险认识不足, 个人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认识不够等现状。对于目前的监管层而言, 保护投资者利益是监管的首要原则, 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 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新兴+转轨”的资本市场, 相关的市场机制还有待完善、市场系统性风险较高, 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参与意识和风险识别防范能力, 不仅能够提高投资者的综合素质, 而且能够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 最主要的风险在于组合流动性不足,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核心是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 “均值—方差”模型也是投资者构建最优化组合的基础, 但若投资者均通过“均值—方差”模型来构建最优化组合, 这不仅忽略了金融资产的第三大属性——流动性, 而且通过模型构建的最优组合往往相同, 如果没有个性化的投资策略, 则所有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持有相同的组合构成, 这就导致了机构投资者的同质性, 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机构投资者的组合流动性面临着极高的流动性风险。同时, 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初衷是希望能够稳定股票市场, 而近年来学者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并没有能够稳定股市, 反而由于其交易的非理性和频繁性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 自身先天不足导致其风险认识不够, 在一个“零和博弈”的资本市场上, 个人投资者往往是那些负得益者, 但他们很少能够认识到风险的存在。

对于监管层而言, 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教育是引导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础, 也是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的必然需求。首先, 要加强风险教育的风险源头控制, 这主要表现在对政策的可预期性提高、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上市公司相关方案的审批、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进行监管, 完善市场相关产品结构、完善相关市场制度等。其次, 对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管, 对于频繁交易的机构投资者应予以警示, 并且要切实采取相关的措施对个人投资者进行全方位教育, 如举办定期网上课堂讲座、督促券商相关营业网点对个人投资者进行辅导教育等。第三, 对机构投资者, 除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教育外, 还要具有明确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原则, 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准则, 建立具有实质影响力的风险控制管理委员会, 在资产的配置上要寻求差异化和多样化。对于个人投资者, 则要加强自身的教育积累, 增强风险意识, 理性的对股票市场进行投资。

因此, 鉴于目前的市场投资者结构, 对投资者行为的正确引导也是加强投资风险教育的基础。投资者的行为最终体现在投资者的交易中, 而投资者交易行为影响着市场的流动性, 流动性的不足则通过影响收益并通过收益影响风险等传导机制将流动性风险蔓延到整个资本市场。而对于目前上市公司股东持续不断的“大小非”减持问题给市场带来的系统性冲击, 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经阶段, 但这种行为不具有持续性。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和投资者投资理念的成熟, 中国的资本市场终会健康发展起来。

同时, 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金融市场的发展不能过度自由化, 那么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国证券市场而言, 除相关的监管制度需要完善外, 完全依靠参与交易的投资者自身来推动和完善不大可行。为引导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理性化和降低市场交易风险, 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完善。 (1) 平准基金的推出。平准基金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热点, 政府推出平准基金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的稳定, 在一个相对不完熟的市场上, 平准基金可以在市场风险不断积累阶段和投资者信心缺失阶段进行反向操作, 通过影响市场来调整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但对平准基金的运作一定要有明确的运行规则, 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而要以平稳市场风险为宗旨。 (2) 引导机构投资者履行投资理念, 提高对行业配置的重视度。行业配置效应一直是国外实务界和理论点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但在国内还停留于表面的认识, 量化行业效应的影响不仅可以分散机构投资者集中持股的风险, 而且可以得益于行业的景气。 (3) 引导投资者关注流动性问题。在目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 很少有学者将资产的三大属性即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同时考虑到组合的构建中, 而对流动性问题认识的不足则会导致难以估计的损失, 像1987年纽约证券市场“黑色星期一”的市场流动性消失、Long-Term资产管理公司的倒闭及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背后的深层次根源都是流动性不足所带来的。

摘要:本文将股票市场的交易者分为上市公司股东、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且分别探讨了不同交易者的交易驱动因素和交易特征, 并从监管层和投资者角度, 对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引导方式和对其风险教育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从设立平准基金、规范机构投资者投资理念、引导投资者关注流动性等方面完善市场。

关键词:投资者行为,风险教育,流动性

参考文献

[1]Amihud Y., Mendelson H.Liquidity, Volatility and Exchange Autom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 1988 (4) .

篇4:需要教育的基金投资者

在个人投资者数量的硬指标发生了巨人变化的同时,个人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的认知度、理性度、成熟度等软指标又发展如何呢?总体来说,个人投资者经历着从无知到有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但正如调查显示,个人投资者总体仍然很不成熟,基民需要公司、媒体等不断进行的知识教育和自身的不断学习。

认知程度仍有限

与2004年的数据相比,2006年个人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的了解程度不升反降(其中可能有随机调查的误差),见图1,基本可以看出个人投资者对于基金的了解程度并没有随时间提升很多,近一半的投资者仅仅“了解基金的——些基本常识和概念,有初步的判断能力”。

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大众化的理财产品却远远没有实现大众化,值得深思。基金公司目前更多通过银行、证券公司代销产品,树立品牌的意识还不高。其实,除了提供产品,服务外,对投资者进行教育于基金公司来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业务。

收益预期趋于理性

虽然个人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的整体了解程度并没有提高多少,但是从其对开放式基金的收益预期来看,投资者已从两年前的冲动投资逐渐走向理性,见图2。投资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开放式基金的收益仅“比同期银行定期存款或国债利率高就可以”,46.7%的投资者预期今年基金收益率在5%~10%的范围内,虽然收益率与基金类型有很大关系,不过仍可以看出,投资者对基金的收益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相对于收益,个人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可以承受的损失程度与2004年相比总体变化不大,一半以上的投资者只能承受5%以内的损失,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个人投资者的不够成熟,见图3。

产品选择倚重点开始转移

从个人投资者在选择开放式基金时所考虑的因素来看,2004年和2006年调查人群最看重的都是“公司的知名度”,由于投资者的不成熟,基金公司的品牌成为其品质的代名词。2004年基金投资者看中的第二大因素是基金经理,而目前由于基金经理的流动性、基金公司的管理等因素,基金经理的个人魅力被弱化,见图4。因此在2006年,个人投资者第二大看重的因素转变为“基金产品以往的业绩”,这也显示了投资者的一定理性。

同时基金产品的类型也是投资者比较关注的因素,因为其往往与风险和收益直接相关,一般是投资者在投资初期就要考虑的问题。

信息来源商业化

篇5:投资者教育工作计划

一、每周在营业部大厅举办投资沙龙讲座,本着以价值投资为主线培养投资者正确的理财观念的原则,以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为宗旨,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资者教育工作,对新老股民防范非法证券活动宣传。

二、组织营业部全体员工学习创新业务,我部每月定期组织营业部全体员工学习融资融券及创新产品知识,让每位员工了解新业务规则及风险,从而对有意向参加融资融券及创新产品的客户进行风险教育。

三、开展“防范非法证券活动风险投资者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中,每月通过短信平台向新老客户发送投资者风险教育短信,提高投资者对“防范非法证券活动风险”的意识,使投资者真正认识到非法证券活动的危害性。

四、加强和客户之间的沟通,近期我部要求各可客户经理对名下服务的客户重新进行细分,对核心、重点及近期亏损较多的老客户逐一进行电话回访,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客户关于证券知识和投资分析等各种综合性需求及投资风格,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好个性化服务,并着重提醒客户加强风险防范意识。2012年下半年投资者工作计划

一、每周定期在营业部大厅举行投资沙龙讲座,对新入市股民进行投资风险教育及证券知识培训,对新老股民防范非法证券活动宣传。

二、定期在营业部开展融资融券及创新业务的讲座,由我部专岗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更为具体的介绍并重点展开风险教育,在营业部投资者教育园地,张贴基础知识、风险提示、风险案例等相关宣传材料。

篇6:投资者教育工作计划

根据《xx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者教育工作制度》,继20xx年的投教小组成员构成的基础上细化小组机制,相关投教工作明确分工。

组长全面负责营业部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统筹指导,投资者教育工作的组织部署、落实情况的督导及检查;执行人负责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实施及汇报;各部门配合执行人进行具体的投资者教育工作。

营业部投资者教育工作将坚持常规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遵循长期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原则,实现投资者教育与投资者共同成长,达到共赢。

同时营业部将投资者教育考核纳入到营业部日常经营管理考核中,确保投资者教育工作质量。

二、提高认识,强化自身

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基础,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券机构应尽的义务。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三个转变来探索投资者保护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由外部强制向内生需求转变,二是由免责型风险提示向尽责型客户适当性管理转变,三是由临时专项向日常化制度转变。本营业部将细化明确各个业务岗位的投资者保护与教育工作职责,将投资者保护与教育工作的要求分解、渗透到各项业务、各个环节,并加强考核,确保投资者保护教育工作与提高业务合规管理水平及客户服务质量融为一体,实现投资者保护教育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和持续化。

为了能保证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我营业部同时会继续加大对营业部员工的培训力度,对于涉及到投教的内容,营业部员工必先进行全员培训,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认真学习、深刻讨论,掌握各项投资品种和业务品种的风险特征,强化员工行为规范,提高素质,充分认识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打造一支业务水品过硬的投资者教育团队,为向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奠定基础,确保每个员工都是一个合格的投教专员,使投资者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培训内容包括:证券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知识、创业板风险揭示、业务能力学习、公司相关制度、规定、工作指引等。(详细安排见附1)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者教育工作

为了给投资者提供丰富的学习渠道,帮助投资者学习证券投资知识,认识风险。我营业部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投资者教育活动:

1、营业部做好一般性风险提示、特别风险提示、持续性风险提示工作。

与客户签订证券交易委托代理协议时,应当向客户解释协议条款、证券交易风险;在客户参与权证、创业板等高风险产品或业务前,应当与客户就参与高风险产品专门签署风险揭示文件,详细讲解和揭示该产品的风险,并持续做好风险提示工作;在一些特殊交易中,如权证、所持股票配股、合并等,对参与的客户一对一的风险提示,提示其关注最后交易日,行权日等重要信息,避免客户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2、组织员工进行投资者教育专题讨论会

为提高员工在投资者教育工作方面的认知水平,我营业部将在4月至5月期间,每个双周周三举办一次投资者教育专题讨论会,针对“炒新”、“炒小”、“炒差”、“退市”、“分红”等热点问题及日常收集的投资者教育需求进行专题讨论,完全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出发点,使员工能更多的为投资者找风险、想办法,尽量使投资者教育工作细致化、无死角,为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保驾护航。(详细安排见附2)

3、完善投资者教育园地

我营业部在营业场所内醒目位置设立投资者教育园地。园地包括的内容有:公司简介、证券相关法律法规、证券基础知识、佣金及各项税费标准、重要通知公告、业务办理及投诉流程、市场风险揭示、创业板专栏、非法证券活动案例及常见投资者误区如盲目“炒新”、“炒小”、“炒业绩差”、“追涨杀跌”等内容。并保证做到及时更新,及时引导投资者学习。

4、开展投资者教育进社区活动

按照“贴近大众、贴近市场、深入浅出、注重实效”的原则,营业部在20xx年3月至12月全面开展“投资者教育进社区”活动。以营业部经理为组长,营业部各部门及营销团队共同参与成立营业部投资者教育进小区活动领导小组,要求营销团队人员制定详细宣传计划,责任落实到人,各部门紧密配合,并以“结果考核、过程控制”为方针,要求营销团队在此过程中,要定期总结归纳相关信息,并严格执行证监局和公司相关要求,防范执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营业部所选社区主要是我市宝塔区范围内的大中型社区。我们将投资者教育横幅、展架、展台设在社区醒目位置,向社区群众积极发送反洗钱手册、防范非法证券活动手册等宣传材料,主动为居民讲解证券投资基本知识、提示证券投资风险。营业部安排专人进行社区驻点,定期归纳整理收集的客户信息,客户意见反馈,并针对客户提出的要求,组织多样的活动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按季度对营销小组的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和评比,奖优罚劣。(详细安排见附3)

四、将投资者教育工作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相结合

为了使投资者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我营业部将通过调查问卷、组织座谈交流、从系统查看客户交易行为等方法充分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交易习惯、证券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风险偏好等情况,建立客户分类管理。以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为重点,提高投资者识别、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引导其理性参与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证券交易。

篇7:投资者教育工作总结参考

投资者教育工作总结参考提纲

一、投资者教育工作总体情况

(一)组织、制度及经费保障。介绍本单位投资者教育工作组织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制度建设情况。对于组织领导体制,如有分支机构,可从总部和分支机构两个层面加以介绍。在制度建设方面,可以介绍本单位的投资者教育工作规范和内部检查、考核与奖惩办法等。在经费投入方面,介绍本单位2010年投入总额、使用情况及2011年预算等。

(二)投资者教育与日常业务相结合的情况。包括工作计划、人员安排,在开户、交易等环节开展投资者教育的情况,与客户适当性管理的相结合的情况,以及投资者园地、网站投资者教育专栏建设情况等。

(三)投教专项活动开展情况,如举办讲座、培训班、集中式宣传咨询活动等。要给出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次数、规模、受众人数等具体数据。

(四)与新闻媒体合作进行投教工作情况,如与报刊、电视台、电台、网站等传媒合作,设立投资者教育专栏,制作、播出投资者教育专题节目等。

(五)营销、客服人员培训情况。

(六)2008至2010年三年客户投诉处理情况,包括客户投诉的主要内容与类别、处理机制及难点问题等。

二、经验与特色

本单位投教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尤其是在投资者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创新。投资者教育工作效果评估等。

三、存在的问题

四、2011年工作安排

篇8:投资者教育

一、投资者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现状及教育效果分析

(一) 投资者教育管理机制研究现状

经济学诺贝尔奖美国经济学家赫维茨 (Leo Hurwicz) 提出经济机制设计理论, 经济机制设计理论是在较为严格的数学分析基础之上, 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社会目标或经济目标, 在自由选择、自愿交换、分散化决策的条件下, 探讨能否设计和怎样设计经济机制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个人利益与设计者的既定目标一致的理论。然而, 在其他的环境中, 个体间的博弈可能难以控制或对目标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这使经济机制设计理论难以效仿 (陈安, 2011)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 不同的制度具有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利益的驱动形成了制度并主导了制度的变迁。经济学的机制理论假设条件太多, 所建模型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问题往往缺乏足够的适应性 (郝英奇, 2006) 。在管理学领域, 国外学者对动力机制理论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 马斯洛 (Abraham H.Maslow) 的需要层次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的双因素理论、爱德温·洛克 (E A.Locker) 的目标设置理论、斯金纳 (B F.Skinner) 提出的强化理论等。国外关于管理机制研究的文献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业或具体问题探讨适宜的管理机制, 具有显著的实践特征。如Yixin Dai, David Popp, Stuart Bretschneide (2005) 从社会导向机制、大学导向机制及其对个人决策动机的影响机制的视角研究了制度对美国大学专利生产的影响机制。国内学者对管理机制理论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单凤儒 (2004) 认为管理机制由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构成, 其中的动力机制是管理系统中产生工作积极性的机制。钱向劲、张洪哲 (2009) 提出改进投资者教育工作, 即提高投资者教育的认知度、进行投资者分类教育节约教育资源、建立多渠道双向互动立体化的风险教育体系、建立专业高质的讲师队伍。袁熙 (2010) 借鉴境外投资者教育的新特点对我国投资者教育提出建议:应加大与媒体合作力度、积极开展公益性投资者教育;引入第三方教育机构, 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加大对投资顾问 (经纪人) 的培养, 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投资者教育队伍;将客户投诉纳入投资者教育, 将投资者教育与投资者保护相结合。郭东 (2010) 介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与美国金融业监管局投资者教育工作。张毅 (2010) 对第三方投资者教育活动的启动与资金保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监管进行了论述。丛博 (2011) 针对我国网络投资者教育现状提出改进建议。综合分析前人的研究可以发现, 我国学者对投资者教育管理的研究还处于简单国际比较借鉴、就具体问题分析阶段, 没有站在系统整体的高度分析我国投资者教育管理机制, 只从具体问题单一角度提出提高我国投资者教育效率的具体对策, 没有深入到机制即投资者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能动作用层面。

(二) 投资者教育效果分析

国内许多学者借鉴西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对中国证券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我国投资者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主要包括认知偏差、羊群行为、噪音交易等。分析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发布的《2011年投资者综合调查报告》和《深交所2011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可见, 我国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仍是普遍现象。2011年, 27.35%的投资者平均1个月左右换手一次, 25.87%的投资者平均1至3个月换手一次, 16.37%的投资者平均5天换手一次或更短, 而平均投资周期在6个月以上的投资者仅占14.52%。总的来看, 参与调查投资者中持股时间三个月以上的仅占30.41%, 多数投资者持股时间较短 (保护基金调查报告, 2011) 。尤其是创业板, 2011年, 创业板投资者的平均交易频率为8.2次/月, 交易频率比2010年的7.4次/月更频繁 (深交所调查报告, 2011) 。投资者换手率居高不下, 这是投资者过度自信或自信不足的表现, 说明我国投资者认知偏差严重。处置效应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 表现为投资者对投资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 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赢利的股票, 轻易不愿卖出亏损股票的现象等。调查显示, 有51.81%的投资者没有止损计划, 同时在设置止损的投资者中, 仅有3.03%的投资者会严格执行止损计划 (保护基金调查报告, 2011) 。这说明我国投资者普遍存在着处置效应。羊群行为是指单个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采取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 而如果其他投资者不采取这样的策略, 单个投资者则也不会采取这种策略。2012年初证监会提出抑制“恶炒新股”的现象, 紧随之后, 深交所重拳抑制炒新:换手超50%或涨跌10%将停牌。炒新是我国股市历来已久的现象和习惯, 恶炒新股等现象说明我国投资者羊群行为严重。对于最近一次投资的一支股票, 65%的投资者表示会通过交易软件的股票价格走势、成交量变化等技术指标的分析来形成投资决策, 其次有40%的投资者表示通过他人推荐和网络类媒体如股吧、论坛、微博等获取投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深交所调查报告, 2011) 。2011年投资者综合调查报告显示:55.35%的投资者自己分析投资股票, 主要通过技术分析把握趋势, 44.08%的投资者也是自己分析股票, 但主要通过基本面分析进行投资。40.64%的投资者通过证券营业部推荐进行股票投资。可见我国投资者近六成不根据基本面分析买卖股票, 是准噪音交易者。行政命令方式推动投资者教育活动虽然对典型事件“药到病除”,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让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的理念, 非理性投机行为呈“春风吹又生”局面。我国投资者行为特征说明我国现有投资者教育管理机制存在严重缺陷。股票市场功能可以分为本源功能、基础功能和衍生功能。市场的本源功能是市场之所以称其为市场的本质特征, 包括提供交易、降低交易费用、定价功能。股票市场的基础功能就是股票市场赖以发展的功能, 是股票市场发展的根本点, 也是股票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的根本点。股票市场基础功能有筹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和投资增值分配功能, 股票市场基础功能间有着相互平衡与制约的关系。股票市场衍生功能包括促进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分散风险、国民经济晴雨表、促进企业家精神、创造就业机会等。其中, 基础功能良性发挥是衍生功能更好显现的基础;本源功能是不同形式的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实现基础功能的基础, 如股票市场定价功能是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影响着筹资功能和投资增值分配功能 (钱海波, 2011) 。从供求关系角度看, 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直接影响股票市场本源功能中的定价功能, 进而影响股票市场的其他功能。一国的投资者越成熟、理性, 股票市场定价越趋近于合理, 股票市场功能越良性发挥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反之, 则会不促进甚至阻碍经济增长。正如屠光绍 (2007) 所说:“市场越发展, 越需要成熟、理性投资者的参与。投资者是重要的市场建设者, 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资本市场效率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投资者非理性的投资行为造成股票市场估值标准不明确、混乱, 这不利于市场的稳定, 更不利于股票市场功能的良性发挥。投资者教育是提高投资者成熟、理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顾海峰 (2009) 运用数理模型证明, 投资者教育可使投资者与投机者逐渐克服行为金融的非理性弊端, 使得证券市场中投资者与投机者的结构不断趋向于稳定, 从而实现证券市场的整体稳定目标。庄学敏 (2009) 认为有效率的投资者教育会提高投资者理性的自信, 进而使投资者理性投资。

二、投资者教育管理动力机制缺陷分析

(一) 政令推动对投资者没有刚性束缚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投资者教育工作指引》提出, 投资者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让投资者了解证券市场和各类证券投资品种的特点和风险, 熟悉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 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 帮助社会公众了解证券行业, 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投资者教育重心是使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和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行为”, 最好的教育效果是使其像社会道德规范一样, 是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这需要很长时间、潜移默化地形成。但投资者作为被教育者没有像学历教育那样的刚性需求, 投资者接受教育是自愿行为, 自我教育是基础, 而股票投资入门却像刷卡买东西一样容易。政令推动对投资者没有刚性的束缚, 政府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其组织实施的方式和方法, 也取决于投资者对政府教育的正确解读。政令推动可以直接改变投资者短期行为, 但改变投资者心理效果不佳。

(二) 投资者教育各方利益驱动缺乏

利益驱动是动力机制中最基本的力量。从投资者教育的实施机构来看, 证券机构短期经营目标考核、从业人员的绩效和投资者教育效果长期才能显现相互矛盾。如果在投资者教育活动中风险讲的太多, 会影响到这些证券机构的交易量, 从而对公司的经纪业务带来负面影响。证券机构的投资者教育活动若与其经济效益相瓜葛, 就降低了活动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最终弱化了投资者教育的效果。这不可避免让投资者教育工作处于两难之中, 拷问证券机构的敬业精神和道德水准。从投资者的角度看, 正因投资者与证券机构的利益关系, 投资者对证券机构主办的投资者教育活动信任度不够;投资者教育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 它需要投资者通过系统教育使理论成为投资者自己的理念, 投资者结合个人投资体会形成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在投资决策时成为其自然选择的行为, 因此现有投资者利益驱动不足。

(三) 缺乏良性的社会心理推动

经历短暂的20多年的经济发展, 我国的一部分人当时面对刚进入市场经济、商机无限的中国, 抓住机遇迅速地积累财富, 多者达到几十、数百亿。巨大的财富差距让中国人心理落差极大, 浮躁、急功近利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在股票市场里, 流传的总是一夜暴富的神话, 投机特征的市场树立了投机的典范, 价值投资得不到回报验证, 投机泛滥。

三、投资者教育管理机制动力机制构建

(一) 引入第三方教育机构, 实现利益驱动

第三方教育机构是指证券监管与交易清算部门、证券经营机构以外的组织, 第三方最现实可行的是我国现有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从投资者教育实施机构角度看, 投资者教育经费的投入将会使利益驱动真正发挥作用。第三方教育机构因新增教育工作自然需要资金保证, 对于现有投资者的投资者教育经费, 可以从三方面筹集。一是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和证券经营机构的外包费用, 这是主要资金来源。二是对现有投资者适当收取费用, 这既提高投资者学习动力, 又对投资者形成约束。如上海老年大学开设了家庭理财之类的投资者教育课程, 一些社区街道对参加上课的老龄同学给予补贴, 学员自己也出了学费, 教学效果相当理想 (张毅, 2010) 。三是应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金融服务机构提供一定程度的资助。我国潜在的适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正快速下降, 投资者教育经费可以成为第三方教育机构收入的重要来源。从投资者的角度看, 第三方教育机构因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不存在利益联系, 可以得到投资者信任。深交所调查显示, 77%的投资者表示自身需要系统地学习投资知识与投资技能, 而第三方教育机构从师资安排、授课内容系统性、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比证券公司更满足投资者需求, 对投资者产生利益驱动。在师资方面, 证券公司聘用的讲师基本上是行业分析师、公司分析师或股评师, 一方面, 这些讲师由于自身工作的原因, 偏重于产品的介绍和投资的技术性方法。对金融证券知识、投资理财理论、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等基础方面教育不足。另一方面, 好的分析师不一定是好的教师, 尤其不一定是善于讲授价值投资理论与实践的好教师。在授课内容系统性上, 证券公司聘请的讲师往往并不固定, 尤其是投资报告会, 每个讲师的理论体系并不一定统一, 这使教育内容不具有一贯性和系统性。在教学管理方面, 营业部主要是通过开办讲座和组织报告会等为主, 授课的时间和场次多变, 参与的投资者因时间和兴趣等原因也多变。在投资者的期望方面, 证券公司进行投资者教育活动时, 授课人的出身使投资者更期望讲座者更多的讲即时行情和答疑解惑。而第三方教育机构有专职的教师队伍、现成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房, 可以直接将投资者教育内容纳入全校选修课中, 系统地安排投资理财课程, 有严格的教务管理和教学管理保障。因此, 引入与投资者投资行为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教育机构既适合我国投资者教育需求现状, 又可通过利益驱动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 各机构教育侧重点分工合作, 不同驱动互补

当前, 我国的投资者教育相关部门基本上都在各自的网站上设立了投资者教育专栏, 内容上大同小异, 投资者上相关网站往往是为其主要职能而不是专为接受投资者教育, 而想要学习时又往往无所适从, 这就造成投资者教育资源与投资者欲求不相匹配。在我国投资者教育管理机制完善后, 可以实现对现有投资者不同需求分流教育。证监会、行业协会仍以监督指导考核为主要职能, 发挥政令推动模式的优势, 对于紧急、重大、突发的主题投资者教育活动进行推动, 如2012年的防范“炒新”投资者教育活动, 证券投资者保护局和行业协会同时做好投资者保护教育。交易所的投资者教育内容应与自身的功能紧密相关, 其教育工作应主要围绕着交易所的各项业务、产品以及监管职能而展开, 目的在于促进投资者对交易所的了解, 增强交易所的声誉, 同时帮助投资者有效参与证券投资;此外, 随着第三方教育机构的培育, 相关的师资培训、认证工作需要长期进行, 这可以由交易所来进行, 我国交易所可学习美国纽约交易所, 招收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认证。证券经营机构可依托自身的优势以讲座、投资报告会的形式侧重投资经验、投资技能的培训, 以及对市场运行趋势和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方教育机构则侧重投资理念的培养, 长期、系统地进行理论知识教育, 包括风险教育, 不做任何产品的推介。

(三) 创新投资者文化传播方式, 培育社会心理推动

加快推动我国的投资者文化建设对于股票市场发展意义重大。投资者文化包括正确的金钱观、投资观念和股权文化等。正确的金钱观是指不要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正确的投资观念是理性地看待股票投资, 对股票投资抱有平常心, 对投资收益有合理的预期, 不会急功近利, 远离非理性投资行为;股权文化主要指以下方面:一是证券投资成为人们习惯的资产积累方式;二是投资者既要关注管理层的行为, 又要尊重管理者作出的经营决策;三是管理者要切实尊重和维护投资者权益;四是无论投资金额的多少, 投资者要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 (袁熙, 2011) 。投资者教育有利于促进投资者文化的培育, 投资者文化所形成的社会心理推动也会促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投资者文化传播方式有许多种, 除了投资者教育活动中的面授, 还有电视剧、游戏等, 我国应加快投资者文化传播方式创新。看电视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广泛的休闲、消遣方式, 工薪阶层下班后往往是在看电视, 电视是公众了解市场的重要渠道, 对公众具有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我国曾经摄制并播放了《舞动的K线》这部电视剧, 社会影响广泛。玩游戏是许多青少年、上班族的消遣方式, 这对潜在投资者教育意义重大。美国证券业及金融市场协会投资者教育的突出特色是开发了“通向投资之路”、“股票市场游戏”及“投资写作竞赛”等三个金融游戏项目, 我国也应借鉴开发相关游戏, 必要时直接引进美国的金融游戏。我国证监部门应鼓励有关股票投资的电视剧本创作和游戏开发, 但对于这些作品传达出来的投资理念要严格审查。此外, 还需要与媒体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 这是全面推进投资者文化、培育社会心理驱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郝英奇、刘金兰:《动力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

[2]孙绍荣、朱佳生:《管理机制设计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5期。

[3]袁熙:《良好的投资者教育是维护投资者权益的最佳方式》, 《中国金融》2010年第18期。

[4]张毅:《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的第三方模式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

[5]张华庆:《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研究》, 《金融研究》2003年第4期。

[6]孙培源、施东晖:《中国证券市场羊群行为实证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第8期。

[7]顾海峰、奚君羊:《行为金融学视角下投资者教育与证券市场稳定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5期。

[8]庄学敏:《投资者信心、投资者行为与投资者教育效率研究》, 《经济管理》2009年第2期。

[9]李珍、姚金海:《论证券市场、国企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

上一篇:守候我们的爱情:七夕最有名的情诗下一篇: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