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浅析

2024-05-15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浅析(通用6篇)

篇1: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浅析

浅析煤炭企业如何应用精细化管理

浅析煤炭企业如何应用精细化管理

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愈来愈大,煤炭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趋凸显,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年提升。平煤神马集团立足企业管理实际,牢牢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向科学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之上,以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为核心,以岗位工作标准化推进各项工作精细化为切入点,引入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建立完善定额体系标准,加强成本控制,优化设置考评指标体系,制定年度绩效计划,消除管理上的盲区和薄弱环节,达到了节支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实施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平煤神马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集团公司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并实践了精细化管理,对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职工基本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建设“安全、规模、效益、和-谐”目标的全面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条件下,对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所规定的标准量,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制定科学、准确的定额标准,合理组织煤矿生产作业,全面达到规范化操作,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管理成本,是煤炭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选择。(2)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做到标准化管理,做到岗位有标准、事事有标准。基于这样的认识,集团把修订完善定额标准、建立健全定额体系作为企业的重要任务。

二、精细化管理需完善成本管理机制,加强成本管控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体现“精益求精、精确执行”的宗旨。集团公司以成本费用管理为纽带,合理确定可控成本范围,建立成本费用明细,细分成本费用项目,将各项成本分解落实到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加强成本控制、分析和检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成本费用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确保不超支。各单位对成本控制的各环节,做到成本支出有定额、费用开支有标准,形成“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评”的管控和动态调整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定期分析成本完成情况,查找问题,及时纠偏改进。同时,集团内部开展成本、费用管理经验交流,将好的节支增收经验在全矿推广,从而使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集团内部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模式,为集团提高经营成果质量、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增强成本控制力,对可控成本的每一项实行双控制、双考核,即:对同一成本项目,既有相关职能科室对该项目成本总额进行控制并负责,又有各使用单位对本单位消耗额控制并负责。通过层层分解落实成本指标,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一级对一级考核、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增强了成本控制力,确保各项成本指标责任明晰,指标落地。为有效地实施精细化管理,规范整个经营管理过程,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使考评指标体系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建立成本绩效评估机制,不断改进、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是我们开展业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集团制定成本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就是要通过建立“指标分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从严考核”的监督考核机制,努力实现对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闭环管理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考核,进而真正实现用指标评价企业,用业绩考核工作。针对基层各单位管理基础不同、各业务板块发展程度不同等具体情况,各部门按考评单位类别划分,对绩效指标进行分级设置。分为安全绩效指标,质量绩效指标,生产绩效指标,经营绩效指标,管理绩效指标,制定指标评价标准(依据指标完成程度、实施效果评分要求)、指标计分办法(对指标合理设置权重分值)形成了统一规范的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对各单位年度计划的执行效果按周期(月度、季度、半年、年度)及时进行考核评价,指出问题,提出整改要求,逐项、逐条进行跟踪落实。将关键业绩指标和绩效管理措施从时间上分解到季度、月度,从空间上分解到分管领导、职能部室和区队、班组,形成措施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确定的精细化管理重点,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内挖潜力、坚持精细化管理,合理利用各项资源,降低了成本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节支增收,逐步健全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使集团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指标同比有较大的下降,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1)在成本管理方法上要不断完善,实现成本监控项目的由少到多,由多到全,全方位、全过程实现“大成本、全项目”的`成本管理模式,即所有成本支出项目均纳入成本管理体系。(2)在成本管理层次上实现由上层到多层,由多层到个人“层层保证、确保完成”的管理模式,即集团控制成本,量化到科室,细化到基层班组、职工个人的成本管理模式。(3)在成本管理责任体系上,建立由上层到科室,由科室到基层、由基层到班组、由班组到个人的全员成本责任体系,实行全员成本管理风险抵押金制度,由企管建立台账,逐月逐队严格考核,并与单位、个人工资挂钩,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共管责任体系。(4)在成本控制方面,坚持推行“五日成本核算”制度,按时召开月度、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总结好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考核,把好管理环节控制,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精细化管理需加强内部制度控制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要起到既有防错防弊,又有促进经营管理效果的作用;要起到能在事前预防及在事中或事后及时发现工作疏漏的作用;要在反复测算,认真总结,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设计手续安全,业务分工既合理又相互制衡的管理方法,切忌过于繁琐;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作出修正补充和完善。

四、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因素的统称。它主要包括:(1)内部审计。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它的工作职责不仅包括审计会计帐目,还应包括稽查、复核、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完善、有效以及企业内各组织机构的履行情况,并向企业决策层提出建议。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并使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2)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与权限的划分。组织机构是指企业计划、协调和控制经营活动的整体框架。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是建立良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内部应该达到以下要求:任何一项业务的处理过程都不能有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包办,不相容职务应当适当的分离;组织结构内部应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在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之间应明确授权和分担责任的关系;各职能部门组织上保持独立。这种独立性体现为各部门之间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上下级从属关系;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只能根据各部门的经营成果来评定。(3)用人政策。人才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现代企业总是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用人机制,企业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担任各项工作的人是一个重要因素。企业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诚实、胜任的人员来完成企业目标,也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效的用人机制通常能够弥补控制环境的其它弱点,用人不当则会使完善的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企业内部控制是为纠正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舞弊而采取的措施,因此正确认识风险并对其确定控制措施十分必要。风险评估标准要求企业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首先从组织体系上看,企业有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是否设立了风险决策机关、风险评估部门、风险监督部门并有效的工作;其次企业有没有完整的风险控制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监督;最后企业是否对其各部门和业务循环所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识别、评估、分类并有相应的控制措施;第四,企业高层管理者是否重视风险的评估和管理。

篇2: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浅析

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不全面。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作的人力资源规划或人力资源计划, 大多数是把人力资源规划仅仅看成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 于是人力资源规划就成了人力资源部的规划,最多加上一些其他部门的人才、培训需求的调查和汇总。

2.公司战略目标不明确。一般中小企业缺乏较明确的发展战略,在研发、营销、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定岗定编工作不像传统业务那么成熟。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不可能有明确的规划,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二、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的发展阶段

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组织为了适应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调整其竞争战略。相应地,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二)企业的外部环境

在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中, 企业尤其应该考虑地域因素对人才引进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时, 需要重点考虑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企业人员扩张的影响。

三、针对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出现的问的应对策略

1、提升企业凝聚力,减少技术人员外流。

当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在招聘专业人才方面遭遇到困难与尴尬局面,有些采矿专业的毕业生根本不愿到煤炭企业工作,甚至于企业原有职工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现象也日趋严重,人才短缺成了煤炭企业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和企业活动的思想指南,那么,人力资源应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创建最佳的企业文化,加强凝聚力。从强调以物的管理向以人的管理转变,只有当职工对企业文化接受、理解和认可时,才能将被动的约束与规范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才能以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来丰富职工的团队精神。作为企业的决策者,首先要树立“尊重知识、善用人才”的思想,把人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高度重视并施以人性化管理,以此来提升职工的奉献意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鼓励竞争,挖掘潜能,积极调动职工的创造热情,让他们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同时要舍得资金投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在职进修。必要时还可以结合煤炭企业实际,制订具有企业特色的学习计划,侧重培养特殊人才。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少技术人员外流。

2、建立科学奖惩机制,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是古代兵家在作战时为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激励手段。这一理论如果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同样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其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因此,企业在处理利益关系的问题上,既要考虑经营者的利益,又要考虑职工的合理需求,进而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此时,如果能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赏罚分明,就更加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回顾煤炭企业的发展历程,受长期的计划管理模式的影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仍然留有深刻的行政管理的印记。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地位、待遇与管理干部相比存在差距,致使许多专业技术人员主动脱离了原有发展空间,去刻意寻求“仕途”之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1]。这种“错位”的选择,便是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缺乏或不够完善的原因所致,从而严重影响企业技术的进步。由此可见,企业有必要针对这一状况重新审视分析,构建符合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薪酬体系,设立职位分析、职位评价、职务薪酬、能力分析、能力定价、能力薪酬等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在人才引进上,树立“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观念,既要引进矿井急需的技术型人才,也要引进投资型、管理型、经营型等人才。而且要对人才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以激励为重点,有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在留住人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内在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进而彻底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确保企业和谐发展。

3、加强绩效考核,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它是指用人单位采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员工所做的工作及其产生的实际效果、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是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管理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考核提高个体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2]。事实上,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其技术的实践过程。而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绩效考核,恰恰是这一过程的枢纽和核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它不仅可以起到调整薪酬和绩效奖金分配的作用,而且能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科学地进行绩效考核,是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员工薪酬分配、岗位竞争的中心管理环节。煤炭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主要由技能、机会、激励、环境等因素决定,具有多维性、多因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在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时,必须明确员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度,让其真正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和作用,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把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的贡献与收入挂起钩来,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一流使用,使知识价值、人才价值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生活待遇上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对于那些脏、累、苦、险的第一线岗位,要采取工资福利的倾斜政策,给予多种奖励,使其感到有付出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由于煤炭企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应妥善解决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炭生产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实践证明,正确实施绩效管理对于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大有帮助,不仅可以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还可以突破原有煤炭企业重定性、轻定量,指标、权重体系设计等不科学的界限,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把人作为企业的财产或工具,只重拥有,不重培训开发; 在用人上,只限于公司内部的小圈子,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现象严重。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强员工培训力度。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重视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的程度,决定了其未来竞争的潜力。例如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完善员工培训体系,重点要从以下3 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①全过程,就是企业培训要贯穿于每个员工在企业供职的整个过程之中。新员工进入企业首先进行上岗培训,在成为正式员工后,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各种在职培训,同时鼓励职工进行各种继续教育,并在职工承诺继续为企业服务的前提下,为员工负担相应学习费用。②多样化,坚持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以及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形式。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力量,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把企业有潜力的青年职工送到国外先进企业进行短期培训等。③重点突出,要结合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经营业务实际,在培训中重点突出项目经理班子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技能、团队精神和国际商务,使他们能很好掌握各自领域知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5、建立奖罚分明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的一项主要内容,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良好的薪酬管理模式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企业薪酬体系必须要有激励性; 其次,薪酬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岗位设计和岗位评价为基础; 最后,员工的薪酬必须要结合绩效考评,与业绩挂钩,使每个员工的收入与他们的工作业绩好坏、对企业贡献大小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的目的。引进国际化管理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

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引进国际化管理的企业文化模式是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实施“走出去” 战略的内在要求。

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方案设计与内容

(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步骤

1.明确规划的指导思想。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必须依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结合本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和周边影响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的总体指导思想,并以此贯穿整个规划的始终。

2.确定规划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总体目标确定以后,还要进一步明确各个阶段性的具体目标,这主要是为了保证总体目标顺利和有效实施作出的约束性子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对企业战略进行分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战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而对企业人力资源所进行的,要进行具体规划设计,首先要进行战略分解。

(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方案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与任务陈述。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设计首先要确定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结果。并考虑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分解、落实,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每一阶段性计划都应从目标、任务、预算、方法措施、时间等方面进行考虑,以承接人力资源规划,使其实施结果保证人力资源规划目标的实现。

2.确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人口环境、科技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企业一般特征、企业战略规划、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系统、企业文化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企业实际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与供给预测的影响因素如业务总量、专业与组织结构、阶段性工作变化、人均工作时间、人均日工作量、人员的稳定状况以及现有人力资源、部门可利用和流动人员、劳动力市场情况等进行分析,而形成规划报告。

3.确定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法。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是基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而进行,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将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分解到人力资源规划当中,让企业人力资源规划能真正体现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需要得到公司领导层的大力支持,成立实施小组,制定相应的实施制度,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理念培训。

4.规划人力资源需求量。根据企业环境和所收集的资料来选择人力资源预测模型,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预测分析。在规划动态执行过程中,基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进行净过剩量、净需求量分析。如为长期过剩则进行辞退、终止合同、人员调出规划,如为短期过剩则进行短期培训、缩短工作时间规划;如为长期需求则进行对外招聘、内部调入、培训、晋升规划,如为短期需求则进行加班、培训、暂调、工作再设计规划。当上述方案计划不能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时,就需制订招聘计划。

致谢

篇3: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浅析

煤炭企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 成本水平居高不下, 成本管理失真、失控等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煤炭价格虽然一再上涨, 但大多数煤炭企业效益并未发生根本好转, 除了流通领域的弊端外, 企业本身成本管理水平低下, 也是重要的原因。由于煤炭在我国能源格局中的突出地位和行业现状, 加强成本管理对煤炭企业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成本管理观念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低,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的观念落后, 不注重内部节支降耗, 遇到市场不景气时, 企业很容易陷入困境。所以, 必须首先在员工中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成本管理观念, 这是成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一) 树立成本主体观念。

成本管理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基础, 市场竞争要求其加强成本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因此,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是企业自己的事, 企业必须主动地加强成本管理, 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二) 树立成本竞争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产品不仅以质取胜, 同时也要以低廉的价格吸引顾客, 价廉物美是企业在市场中取胜的重要保证。树立成本竞争观念, 要将成本管理放到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位置上来, 有了这种观念, 企业方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这就要求企业要根据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来确定企业的成本竞争战略, 放宽成本管理的视野。

(三) 树立成本系统管理观念。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 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 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 这种成本管理观念已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 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 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 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 就会涉及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 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 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 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成本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成本作为一种资源耗费, 是企业为获得一定经济效益所付出的代价, 最终要从企业收入中取得补偿。需补偿的成本越低, 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高。

首先, 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 成本与效益关系也不同。若忽视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特征, 一味追求成本的降低, 则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 最终损害企业利益。因此, 不能片面追求成本的节约, 而应力求做到成本效益比的最大化。

其次, 要结合企业长远的、整体的发展目标看成本与效益。片面地降低成本会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味强调降低成本未必意味着增加了效益;增加成本未必意味着降低了效益。只要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无论是实际上降低了还是增加了成本, 都可以认为实现了对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建立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

一项好的措施如果没有相应的体制保证, 是很难有成效的。当企业初步树立起成本管理的观念后, 必须要着手解决内部管理体制问题, 建立起一整套合理的核算、考核和监督体系。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⑴加强原始资料收集、整理。企业一方面要健全产量记录、工时记录等, 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各种原始凭证的管理, 保证成本信息源头的真实性。

⑵建立健全定额资料管理。企业应正确制定各种消耗定额, 并随市场情况的变化随时修订各项定额, 为成本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⑶加强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成本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强化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⑷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使他们能够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依法办事。

(二)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组织。成本管理组织应该按照制度化、程序化的要求运作, 授予应有的职权, 并承担失控的责任。成本管理组织应该有权在事前对企业成本支出进行审核, 并决定是否准于支出的意见;应有权对成本设计、计划进行调查;应有权对成本形成过程进行监督;应有权根据成本管理制度对有关人员进行奖罚。建议组成以厂长 (经理) 、总工程师、总会计师为首, 企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为主体, 生产、技术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企业成本管理体制, 通过上下分工、纵横结合, 以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

(三) 明确成本管理责任。在建立责任制中, 企业应首先确定责任部门、责任者和责任目标, 在此基础上, 把成本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技术指标和费用指标, 由各责任单位或责任者分别进行管理, 认真做到各负其责, 克服负盈不负亏的不负责任现象。使责任者用其权、负其责、得其利, 把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四) 建立严格的责任成本考核制度。完善成本考核制度, 是目前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之一。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是成功的管理经验。企业要把邯钢经验与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 走出一条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要加大考核力度, 认真测算制定合理准确的成本指标, 将成本指标细化, 分解到责任单位, 将成本指标与经济责任挂钩。

(五) 加强审计力量, 改变内审工作方法。一是由会计专业的内部审计转向管理部门的过程控制;二是由过去单纯的内部审计转向与外部审计合作, 走共同审计的路子;三是由单纯的查错防弊转向有系统、有组织地评估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监管程序是否有效, 侧重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评估和事先控制。

三、大力推行“作业成本管理”是改变目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方式滞后的科学方法

煤炭企业现行成本管理方法是项目费用型的模式, 各项费用管理的重点是管结果, 不注重过程的管理。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成本管理是资源优化配置型的管理方式, 其特点是突出重点, 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重点是管过程。

“作业成本管理”就是利用分解作业过程得到的信息, 将成本管理的起点和核心由“产品”本身转移到“作业”层次的一种管理方法, 要求成本管理深入到每一作业, 尽可能消除不合理的作业, 防止资源的浪费, 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以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通过推行“作业成本管理”, 对各作业资源要素组合过程的控制, 达到经营管理的目标, 真正实现企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作业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改革发展方向。

“作业成本管理”如何操作, 这是煤炭企业推行“作业成本管理”的现实问题, 直接决定成本管理的结果。

我们应根据煤矿的作业过程特点, 抓住各环节的关键点, 对这些关键点加以控制, 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煤矿作业的第一道作业是设计方案和充分论证, 这一阶段的作业非常重要, 它既是决策者决策的依据, 又是下一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行动指南, 设计是否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设备、工具选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日后成本费用投入与产出的关键。因此, 降低设计费用、优选设计方案就是该作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抓住关键点, 我们就有的放矢地去认真管理, 就能达到最佳效果。

再如掘进过程当中的打眼作业, 我们应该在技术设计规程优化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保证安全和降低投入的方针, 拿出具体的作业技术施工规程, 去指导打眼作业人员的工作, 如炮眼的布置、间隔距离、数量、角度、巷道的质量要求、装药量、雷管的选型和数量、使用钻具的操作规程、人员的素质要求等。而打眼作业人员具体根据技术规程计算出投入各类材料的数量和金额, 把这个数量和金额作为考核该打眼工的材料消耗标准, 并和该打眼工所掘巷道米数 (深度) 结合起来, 考核该打眼工的作业成本。如果在同等条件下既节约材料支出又能完成定额要求的进尺量, 那么, 把节约的材料费可以按比例提取奖励。由于打眼工操作技术、劳动效率的提高, 在规定的计件定额基础上超额完成任务, 要在计件分值基础上按超额分值增加该打眼工的计件超额工资。这样把节约材料和提高效率的工资一并支付给该打眼工, 对于作业者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好方法。同时,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 还能降低单位掘进成本。通过推行“作业成本管理”又找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切入点和动因。因此, 大力推行“作业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

综上所述, 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是对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 是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管理。然而,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 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我们决不能静态地去看它, 而要动态地去研究成本管理模式, 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 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唯有这样, 才能走得更远, 成功的希望也更大。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成本管理观念, 及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济责任制。大力推行“作业成本管理”, 改变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滞后的现状。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

参考文献

[1]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新模式暨成本预算及成本控制实务全书[M].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 2005.

篇4:浅析煤炭企业成本费用预控管理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费用;预控管理;问题;策略

一、煤炭企业成本费用预控管理的内涵

成本费用预控管理体系是指从煤矿管理现状出发,以企业危机预警管理研究和现代成本管理理论为指导,创新投入理念,在生产要素投入上,按照文化、理念、思路、管理、技术、工具、设备、人力的顺序,优先投入 “软工具”。在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了危机预警管理的理念,对可能影响煤炭企业成本费用的因素进行预先辨识,对因素产生的主要原因、影响程度、可能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负责防范的分管责任部门进行评价,继而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消除及减少风险。根据成本费用预控管理体系框架,建立煤炭企业成本费用预控管理的固化模型。通过预控体系的排查,明确责任部门,实行闭环管理,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成本费用预控管理是成本费用管理的有效补充,改善了以前成本费用管理事中控制、事后追究的不足,成立了事前预控的煤炭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新模式。

二、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的理论滞后。传统煤炭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只是针对单个成本管理方法,而对方法之间的联系缺乏研究,因此不能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由于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联系,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往往会导致成本管理缺乏连贯性,这会加大管理成本,使企业的成本费用增加。

(二)成本管理的观念落后。传统的成本费用管理范围只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忽视了其它相关企业或其它领域的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的目的局限于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方式主要依靠节约费用,而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没有明确的成本管理主体。煤矿企业存在着一种意识偏差,认为成本、效益都应该由企业领导、企业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把各职能部室、各区队班组的员工单纯的看作生产者,不去过问员工对成本控制的看法,这就无形中造成员工的成本意识浅薄,企业无法调动员工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失去了员工群体支持,无法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四)成本管理的事后管理理念为企业带来损失。煤炭企业在技术设计上,不受成本的限制,缺乏对技术成本的分析,没有在成本与技术、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合上寻求控制,成本控制措施事中核算多,事前预控决策少,管理措施多,技术措施少,导致成本控制不到位。

(五)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粗放。成本管理没有被放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高度对待,成本管理的范围狭窄,不能形成全员成本意识。对煤矿企业成本费用的特点,要把对危机预警管理的研究引入到煤炭成本管理中,开展成本费用预控管理体系实践。

三、建立成本费用预控管理体系应对策略

(一)明确成本费用预控要素。根据煤炭企业成本费用项目内容展开要素辨认分析,把影响利润的因素和影响完全成本的因素分别作出细致分析。影响利润的因素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完全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税金等。影响完全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安全费用、维简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薪酬、电费、管理费等,辨识成本费用要素。

(二)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实行项目带动组织实施,把相关单位的成本要素全部纳入绩效考核,考核结果要与绩效工资挂钩,有效促进成本费用预控管理的效果。

(三)建立成本费用预控体系的长效机制。(1)建立各类成本费用预控管理目标。影响成本费用的主要原因有市场调研不充分,影响采购价格,供货单位的远近、交货方式和运输方式影响,中间代理商进货等等,多种影响因素需要建立各类成本费用预控管理目标,按照职责分工及工作性质进行分解,实行责任人及责任部门管理目标预控。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将各类预控管理目标与绩效工资、单项奖挂钩考核,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成本费用预控排查实行闭环管理。定期对成本费用预控管理因素进行排查,找出影响成本费用的各个因素,及时把应对策略作出整改,并由企业总经理亲自组织开展矿井成本费用综合预控排查,对排查出的可能影响成本费用的要素,明确责任部门及整改期限,进行闭环管理。

结论:成本费用预控管理是一项创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对煤炭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关系到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地位。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保持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在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上引入“预控”管理,完善成本费用预控体系,通过开展成本费用预控管理体系的实践与研究,推动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5: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浅析

张曦

(淮北矿业集团物资分公司;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从“建立必要的物资供应信息化管理与控制系统、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业务过硬的物供团队、强化物资供应基础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煤炭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煤炭企业;物资管理;重要性

一、引言

煤炭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在煤炭开采、洗选的生产过程中,物资消耗构成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抓好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煤炭企业也迫切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显然向管理要效益,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已成为追求的主要目的。物资供应管理作为生产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全方位监督,进一步加强管理,努力降低采购成本,控制物资消耗,优化储备结构,这才是创建节约型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健和途径。如何加强煤炭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二、建立必要的物资供应信息化管理与控制系统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古人所云。加强煤炭物资供应管理,提高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一是要提高物资供应管理手段,实现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二是要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建立一套先进、科学、规范、精细、合理的物资供应管理与控制系统。近年来煤炭企业重组整合力度不断加大,规模不断扩大,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对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为适应当前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是要对现行的物资供应体制进行改革。需要建立集中统一管理的“三集中”管理模式(即集中招标、集中储备、集中配送的物供模式),从而发挥规模效应,以保证物资的供应价格、质量、交货期和适应售后服务等;二是要建立信息化物资管理控制平台。根据煤炭生产企业需用物资的特点,要把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储备管理、质量管理、成本和资金 1

管理等纳入物资信息化管理中,形成全面覆盖物资供应业务链的管理系统,达到全面跟踪物流业务过程的目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就可以通过信息查询来监管业务过程,强化职能部门依据计划进行业务活动的责任感,从而减少管理成本。

三、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业务过硬的物供团队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团队,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煤炭企业由于多处在偏远地区,远离城市,自然环境差,条件艰苦,效益不好,员工收入不高,许多大中专毕业生都不愿到煤炭企业工作,以致造成了物资供应人才的奇缺,出现严重的人才断档。近年来随着煤炭企业效益的有所好转和员工收入的提高,虽然陆续分配补充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但大都不是物资供应专业的毕业生,因专业不对口,专业素质、技术素质都不能满足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需要,人才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严重障碍。迫使企业一是通过各种讲座、培训、交流来提高管理岗位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素质,提高一线员工技能素质。通过“比学赶超”活动的不断升级,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相互提高,共同发展;二是在制度上建立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评优评先工作,对各方面涌现出来的人才,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从而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

四、强化物资供应基础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1、强化计划管理。物资计划管理是物资供应部门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主线和源头,合理编制物资供应计划,不仅有利于按时、保质、保量地供应所需物资,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而且还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达到合理储备、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减少费用开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在强化物资计划管理上,一是要提高对物资计划重要性的认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资料的极大丰富,国家已彻底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企业所用物资基本上都供过于求,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这就为搞好物资供应工作,提高物资供应工作的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与此同时,也使一部分人对物资供应计划不再重视,认为物资供应计划可有可无,从而导致物资供应计划不及时、不准确,临时急需计划多,影响了物资供应的质量和效益;二要运用科学方法,科学编制物资需要计划。根据物资在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可分别采取直接计算法、间接计算法、比类计算法和经验估计等方法,合理确定物资的需要量。同时,需要认真分析物资市场的供求情况,科学预测市场的变化规律,从而合理确定物

资的储备时间和储备数量。通过强化计划管理,及时均衡地保证煤炭企业生产的物资供应,以实现最少的资金占用和劳动消耗。

2、强化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采购管理也是加强物资管理的重要一环,做好采购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建立规章制度。要以“计划严谨,采购及时,质量保证,价格合理,成本最低,保障供给,堵塞漏洞”为主要目的,制定比较完整、科学、规范、合理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强化内部监督和管理。二是要规范采购,控制采购成本。物资采购环节应当以管理价格为中心,对价格实行分级分权管理;要科学合理确定物资的采购方式,根据物资的属性和批量,分别采取招标、比价、议价等方式进行采购;要坚持以集中招标采购为主,充分发挥批量规模优势,争取最优价格,降低采购成本;要建立市场价格分析机制,及时研究物资价格的走势,合理确定物资的采购批量和采购周期,做到低价时购进。在当前物资价格变化频繁、波动很大的情况下,做好该工作对于提高采购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推行网上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四是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通过对供应商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比较,选择质优、价廉、售后服务好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档案,与优秀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避免采购中的不正之风,从而实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3、优化储备结构,科学储备物资。根据生产计划和统计资料的预测,企业仓库中应经常保持一定合理的物资储备,加强仓库物资管理,加强物资验收工作。凡是入库物资,都要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严格检验,认真把关,杜绝假冒伪劣物资进入生产环节,严堵物料进矿中弄虚作假的漏洞。强化仓库物资现场管理,做到“三清、两齐、四对照”(“三清”是指数量清,材质清,规格清;“两齐”是指库容整齐,码放整齐;“四对照”指账、卡、物、金额必须相符一致)。同时做到“五五摆放”,“日清月结”,定期盘点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对发现有盈亏、变质、损坏、规格混串等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并提出整改意见。

4、强化管理意识,创建齐抓共管的氛围。生产所需的物资最终是在生产过程中消耗,这就要求物资供应部门要结合生产部门及根据当月生产计划,科学合理地制订物资消耗计划。对于物资领用计划,要按照有关制度,严格进行审核,避免物资领用过程中的“虚领”现象。另外,煤炭企业还要根据消耗规律科学地制定物资消耗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奖罚分明,要做到“五个到位”;要不断增强物资的“回收复用、修旧利废”意识,注重节约提效。对于物资消耗要做到层层分解,责任到人、逐级考核,并与工资奖金挂钩,节约有奖,浪费必罚。

五、结语

物资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努力的方向。煤炭企业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大胆实践,认真总结物资供应管理领域中的宝贵经验,寻找自己存在的差距,并在计划、采购、使用、储备等各重要环节的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并有新的突破和进展。

参考文献

篇6:浅析中国煤炭企业经济论文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环境保护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可持续发展政策才是经济发展正确的方向。

煤炭企业经济论文范文一: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方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对于能源也提出了更好的需求量。传统的开采方式,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并造成资源高度浪费,也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这几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将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经济管理研究都集中在发展途径和效果测评等方面。笔者将从企业经营战略、核算形式、科技体系和制度体制,这几方面对我国煤炭企业在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经济管理方式进行探讨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对于能源也提出了更好的需求量,煤炭企业作为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企业代表,传统的高开采、高成本、低利用发展方式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并造成资源高度浪费,也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

通过对产品机构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不但能够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还能实现低耗费、高产出、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是煤矿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循环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煤炭企业经济发展质量,对于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更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和谐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封闭循环内进行物资流动,主要是指资源循环和经济循环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其主要以资源化、再利用、减量化作为基本发展原则,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利用作为发展目标,并在生态环境内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循环。循环经济发展在充分开采利用资源的同时,还将生态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提倡物质与资源适度消耗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二次利用并树立循环生产理念。

二、煤炭企业的经营战略

1.开发洁净煤技术

加快对低排放、低耗能高新技术与服务产业的开发进程,通过使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来改变传统模式的煤炭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以及工作器械,进而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利用可循环经济理论引导煤炭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区域发展以及工业区改革,使得煤炭区域产业的发展更加科学合理。煤矿企业按照循环经济的指导模式进行规划、改造,充分利用煤炭产业内生态效应,以与煤炭相关的资源为中心进行产业发展,进而形成可循环使用能源的产业链,不断推动煤炭企业的持续化、集团化发展。

2.拓展煤炭产业链

由于产业链是产业集聚化的具体表现,因此煤炭企业需要将区域化发展作为基础,不断拓展煤炭企业产业链。集聚化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是指在产业集聚内部,下游企业通过回收利用上游企业遗留的废气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使得经济系统内的资源、能源等物质能够得到最大化利用,有效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因此,要想拓展煤炭行业产业链,就需要以煤炭资源洗选作为基础,以煤炭的资源优化作为最终目的并围绕煤炭资源洁净燃烧的原则,对煤炭行业产业链进行严格控制,不断推动产业链发展,进而促使煤炭资源的高效、少污染利用。

3.落实环保职责

基于循环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需要真正将环保职责落到实处,坚守自身环保职能,并不断采用高效经济的措施进行环境保护。企业可以通过创建一个责任机制,将城市按照区域进行划分,并将各个区域的环保职责落到具体岗位上,使得每个层次都能够真正承担起环保职责。此外,煤炭企业应当向当地矿区支付一定的环境补偿费用,建立相应资源开发与环境补偿机制,同时完善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在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章与原则。企业在现有煤炭企业环保政策的基础上,需要对煤炭资源开发所需耗费的环保费用以及生态治理费用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价格和市场调控使得煤炭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

4.制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可循环经济政策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可以利用煤炭资源产业标准,通过对重点资环能耗进行节约设计以及煤炭的循环再利用来不断促进煤炭企业可循环经济发展。同时加强煤炭企业的环保监管与检查力度,不断使循环经济进入法制化发展。此外,煤炭企业还可利用相关改革措施,建立一些有利于推动企业循环发展的机制或是环保机制,从而使得企业能够自觉形成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意识。

三、煤炭企业的核算形式

1.建立绿色会计制度

绿色会计就是指将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参照标准,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将生态环境与会计这两项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会计方式。绿色会计通过对资源消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三方面之间的联系进行根系,对煤炭企业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会计模式下的处理,有效为企业内管理人员进行重要觉得提供可靠的环境理论依据。绿色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下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是促使煤炭企业实行绿色管理的重要举措。

2.构建绿色审计机制

传统会计处理方式下,核算很容易出现不真实的情况,由于资源、环境的等方面并没有归入核算范围内,因此很容易造成虚假会计信息。绿色审计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形成的一种高效环保手段,其必须遵守公正性、真实性与合法性。煤炭企业实行绿色审计机制,主要就是内部审计按照环保资料及其经济行为进行监管与检查,并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以对煤炭企业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检查。通过实行绿色审计制度,能够使煤炭企业准确判断循环经济投入,并实时掌握市场中出现的新机遇。

四、煤炭企业的科技体系

循环经济的科技体系主要是要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科技,因此煤炭企业想要发展循环经济,就需要以环境学理论为指导和基本原则引导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着力构建一个低排放、高效能的科技体系。这种科技体系主要包括煤炭开采和加工这两个过程中的清洁问题,煤炭企业应当大力加强清洁型产品的研发,尽量保证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能够实现少污染甚至无污染。

五、煤炭企业的制度体制

1.制定循环经济规划制度

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应当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循环经济发展设计,将循环经济发展融入到整个企业各项发展战略中去,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准则。同时使用全面系统的工程理论及方法进行循环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的发展,进而持续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

2.构建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制度

我国煤炭企业所有先要加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着力提升企业内部员工推动循环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发展的积极主动性。此外,企业还需将十二五煤炭产业发展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并将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策略,同时结合企业内部综合发展需求,有效不断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3.建立质量、环境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IS09000和环境管理体系IS014000这两项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方式。通过在企业内部贯彻这些管理体系来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并减少环境污染。IS09000是国际通用的管理体系,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IS09000和IS014000不仅能够不断促使煤炭企业的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还能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废弃资源,并有效提高环保力度,促使煤炭企业能够更进一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就应当尽量维持与保护生态环境,有计划的逐步处理好现有环境问题,并最大化的恢复矿区原本的生态环境。基于循环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能够从经营战略、核算方式、科技体系和制度体制这几个方面来不断促使企业经济管理方式创新,以此来实现节约型绿色矿区。

煤炭企业经济论文范文二: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摘 要】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煤炭企业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较强的长期优势,就应该注重分析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找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形势下,煤炭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后针对相关方面提出了煤炭企业长远发展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煤炭企业 经济发展 策略

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煤炭业,在较长时间内仍然会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产业。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煤炭产品仍将保持强劲的需求态势.煤炭市场依旧看好。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煤炭企业的发展大多不尽如人意,往往存在着经济结构转型不畅、环境污染严重等种种问题。为加快煤炭企业的发展,必须从战略高度出发,深入研究煤炭企业发展的新路子,提高煤炭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社会效益。

一、当前制约煤炭企业发展的因素

(一)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煤炭企业远离城市,属于特殊行业,开采条件难,技术含量低,这就要求国家对煤炭行业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当前,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对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支持不够。尽管我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但还不完善,对于电力、铁路、电信行业还是垄断经营,价格也由国家统一制定。煤炭作为基础产业,主要面对的是电力用户、铁路运输等垄断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不公平的地位,加之行业自身比较分散,很难形成联合竞争优势。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影响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煤炭企业长期来形成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附加值、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我国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下,煤炭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转变原先那种粗放型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向集约型、可持续增长转变。

(三)科技含量低、设备设施简陋制约煤炭企业经济发展

当前,在很多煤矿,尤其是小煤矿中,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落后。同时,那些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基本停留在初级阶段。对于型煤、洗煤等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达到规模.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四)生存环境、价格下滑以及资金回转困难问题都制约了煤炭企业的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煤炭企业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一方面,煤炭企业冗员和离退休人员负担沉重,同时,还有大量下岗职工等待再就业,继续精简人员已经相当困难;另一方面,同大多数非国有企业相比,企业冗员和离退休人员仍然是导致煤炭企业亏损的重要原因。最后,企业办社会现象依然严重,许多事情地方政府没有能力接管,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不但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而且极大地分散了企业的精力,使企业产生众多的富余人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此外,近几年,煤炭产量增速下降的同时,煤炭的价格也有所下滑。煤炭价格持续下降,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很多煤炭企业资金回转困难,大幅度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资金周转不畅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发展,影响设备的更新等。

二、促进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注重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龙头,以技术开发应用为手段,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重视市场机会与技术机会的结合,通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带动整个企业或整个行业上一个新的台阶。煤炭作为一次性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更应依靠科技创新,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推广应用先进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和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加强煤尘、瓦斯的防治技术研究,加快对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液化,气化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实施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延长企业的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竞争能力,实现资源性企业。

(二)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力度

为了能够适应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煤炭企业应当加大低碳技术研究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积极推进煤基多联产。结合国家产业导向和企业结构调整实际,加强在矿井水、瓦斯、地热等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开发绿色生产、清洁生产等低碳经济项目,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三)制定有效市场策略,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市场经济情况的不断变化,煤炭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煤炭生产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产销观念,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生产方案,确保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类型符合市场要求,增强市场对企业生产的导向作用,以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一方面,企业要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煤炭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工作,生产出多样化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保障产品的销量,避免出现大量库存积压的状况。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要转变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转变管理模式,提高技术水平,进而实现战略成本的管理。同时,煤炭企业还要制定灵活的价格机制,灵活调整煤炭产品的价格,提高煤炭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与煤炭用户建立更加长期、稳定的关系。

(四)加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建设

由于我国煤炭企业长期形成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人才理念至今仍未彻底改变,人力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而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企业的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企业竞胜的稀缺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煤炭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结束语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只有不断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设备技术的更新和人才的培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富中.提升煤炭企业竞争力 加速煤炭企业经济发展[J].科学时代, ,(8)

上一篇:投资者教育下一篇:四年级pep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