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模拟三试卷及答案

2024-05-29

马克思模拟三试卷及答案(精选6篇)

篇1:马克思模拟三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模拟三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共40题,每题1分):

1、哲学是

(D)A 科学之科学

B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B A 一元论

B 物质 C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D 意识

3、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前提是

A A 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性

B 否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 C 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D 否定事物的相互区别

4、在实践活动的类型中,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 处理社会矛盾的实践

B 生产实践 C 科学实践

D 人的主观活动

5、人的最深刻最根本的本质是

C A 物质生产劳动

B 自觉能动性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最基本方面在于他们是

A A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 历史任务的提出者和组织者

7、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和客观尺度是

D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思想道德水平

D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体现了

B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是

B A 迂回曲折 B 前进上升运动 C 周而复始的循环 D 直线式的发展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

C A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B 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人 C 改造和探索世界的现实的人 D 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

11、一切错误思想就其本质而言都是

B A 人的头脑里固有的B 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 没有任何根据的

1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B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3、下列现象中属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有

C A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 先进和落后的相互排斥

C 真理和谬误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 D 顺利变为困难,困难变为顺利

14、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反映的内容主要是:

D A 社会存在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5、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最为根本的标准 是

A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思想道德水平

D 科学技术

16、唯物史观认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

B A 他的奉献得到社会的承认

B 他为社会作了什么贡献 C 社会对他的合理需要予以满足 D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关心

17、“真理没有阶级性”这是

D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B 旧唯物主义真理观 C 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D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18、人们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其哲理是讲

B A 空间的三维性

B 时间的一维性

C 时间空间的客观性

D 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19、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是依据对————的不同回答来进行的。

A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20、依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上可以划分

D A 唯心论和唯物论。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具体科学和哲学。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1、物质的最高属性是它的 A A 存在性。B 运动性。C 可知性。D 客观实在性。

22、认为具体的物的形态如水、火、气等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是

A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3、汉代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D A 唯物论观点 B 唯心论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24、认为存在着没有物质的运动是——的观点。

C A 庸俗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 唯心主义 D 辨证唯物主义

25、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B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B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C矛盾的内在性与外在性 D矛盾的实践性与历史性

26、生产力的基本含义是

C A人的体力与脑力的支出 B人们解决自然界矛盾的能力

C人类解决社会同自然界的实际矛盾的能力 D人类解决人与社会矛盾的能力

27、“望梅止渴”是关于

C A感觉的生动的例子 B知觉的生动的例子

C表象的生动的例子 D 理性认识的生动的例子

28、世界观是人们对于

B A世界的看法的总和 B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看法,主要是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C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看法 D世界与人生的最基本的看法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不是

B A世界观 B理论化与系统化的世界观 C歪曲的世界观 D 能够消灭的 30、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

A A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观点

C系统观点 D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31、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C)。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32、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B)。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3、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C)。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C)。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3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37、资本的周转速度(D)。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38、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B)。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 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39、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0、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A)。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一

二、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与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它为人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

2、简要说明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生产方式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与面貌;它制约着全部社会物质、政治、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扼要阐明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答、人的社会价值指人对社会的贡献,人的自我价值指人从社会的获得。我们知道,人必须先对社会奉献,然后才能取得,因此,人的社会价值高于自我价值。但是,我们说,没有社会价值,就没有自我价值,没有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就没有意义,因此,它们又是统一的。而且,人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它可以获得一种自豪感,这又是自我价值。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与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要判断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仅靠主观与客观任一个方面都是不可能的。客观对象不会自动的同主观相符合,要靠实践去发现客观。而主观不能产生任何认识,必须与客观相接触。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是由实践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的特点。

5、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所谓反映论,即关于人脑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的理论。是否承认反映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界线。它包括如下内容: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认为它是认识的对象;主张认识要以客观外界的事物为内容,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映象、模写、摄影;承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6、简述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逻辑证明能作为检验真理的一种标准。

3、历史必须通过人来实践,因此人也可以改变历史规律。

4、在世界的本原上,意识比物质更加基本。

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劳分配。

1、错误。

2、不正确。

3、不正确。

4、不正确。

5、错误.四、论述题(20分)

1、结合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0分)答、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要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的代表,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唯物史观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最根本的因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最根本的。社会的发展具有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推动的必然性,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生产力的发展来调整生产关系,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应该成为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时,社会的发展又不是纯粹的物质发展,落脚点是文化的发展,精神的提升。而一切发展的落脚点,最后是人民是否满意,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的利益、感受是工作的出发点。

因此,他的学说,为我们指出了一个全面的、正确的方向,必将对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0分)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篇2:马克思模拟三试卷及答案

(二)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南京自考网编辑部编辑整理,其他网站转载必须注明:来自:南京自考网.本站保留追究侵权行为的责任。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D)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

B.天文学的重大发现

C.人体解剖学的重大发现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A)

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

C.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

D.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C)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埠物质

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

4.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B)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论观点

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6.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D)

A.质是客观存在的,属性是人的主观感受

B.质是稳定的,属性是多变的C.质是绝对的,属性是相对的D.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

7.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A)

A.水滴石穿B.水中捞月

C.以砖磨镜D.化水为油

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意识往往不同,这说明(B)

A.意识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

B.意识受人们主观状况的影响

C.意识的内容是与生俱来的D.意识是主观自生的9.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

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

10.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D)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

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

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11.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B)

A.真理是否与对象相符合的问题

B.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

C.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

D.真理是否发展的问题

12.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A)

A.生产工具

B.运输设备

C.传动装置

D.动力系统

1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B)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B.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1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D)

A.根本动力

B.最终动力

C.唯一动力

D.直接动力

15.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D)

A.根本的政治路线

B.根本的思想路线

C.根本的组织路线

D.-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1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A)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反向变化

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B)

A.生产资料

B.劳动力

C.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

18.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A)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19.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C)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C.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D.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

20.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A)

A.社会总商品资本B.社会总生产资本

C.社会总货币资本D.社会总流通资本

21.其他各种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基础是(D)

A.生产价格B.平均利润

C.生产成本D.利润

22.利息的本质是(A)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

C.借贷资本的所有权的产物

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

23.土地价格是(B)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地租的资本化

C.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总和

D.农业资本家交纳的全部租金

2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C)

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

25.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本质都是为了(D)

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解析] 垄断组织是指若干资本主义大企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绝大多数产品生产和销售及原料市场,以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组织。无论何种垄断组织形式,其实质都是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生产和市场,更多地榨取劳动者的血汗,以获取高额利润的工具。

26.资本主义国家向外输出资本形式变化的大体顺序是(B)

A.由商业资本输出为主到产业资本输出为主再到借贷资本输出为主

B.由商业资本输出为主到借贷资本输出为主再到产业资本输出为主

C.由产业资本输出为主到商业资本输出为主再到借贷资本输出为主

D.由借贷资本输出为主到商业资本输出为主再到产业资本输出为主

27.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在全世界范围建立资本主义

C.最终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全世界同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2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C)

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9.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C)

A.社会化大生产B.现代无产阶级

C.马克思主义理论D.市场经济体制

30.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解放只有(D)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建立社会公有制

C.提高劳动生产率D.解放全人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BCD)

A.社会历史的具体知识B.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

32.下列各项属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有(ABCD)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3.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D)

A.摩擦生热,热胀冷缩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D.勤学出智慧,实践长才干

34.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ABCD)

A.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B.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3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因为这两对矛盾(ABC)

A.制约和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D.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

36.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AC)

A.延长工作日B.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C.增加劳动强度D.提高劳动生产率

37.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CD)

A.各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

B.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D.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ABCD)

A.经济增长B.币值稳定

C.充分就业D.收支平衡

39.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包括’(ABCD)

A.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B.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

C.在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社会主义革命后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方法建设社会主义

40.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中要(ABC)

A.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

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42.简述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答:(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受条件制约的,需要进一步扩展。

(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43.简述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1)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在阶级社会,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推翻或摧毁旧的国家政权,建立革命阶级的政治统治,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确立或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用较高的社会形态代替较低的社会形态,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清道路。

(2)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革命是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的盛大节目,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那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

(3)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革命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建设一个新世界。革命阶级只有在革命实践中,才能学会建设新社会的本领。

44.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答:(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括以下三部分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2)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增加,质量和结构会发生变化,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会不断扩大。但是,在一定国家的一定历史时期,必要生活资料是一个可以确定的量。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消费或使用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

45.简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答:(1)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基础上,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原则。按需分配不仅彻底消除了以往私有制社会中分配方面的阶级不平等,也打破了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所存在的人们在生活富裕程度上的差别,实现了个人消费品分配方面的真正完全平等。

(2)“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面旗帜,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里的“各尽所能”,既体现着每个社会成员把向社会贡献自己的能力作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应尽的社会义务,又体现着每个社会成员都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或生存发展的手段,而是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从而都能充分地施展和全面发挥自己的一切才能。所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个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而且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本质和现象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答:请考生自己动手翻书,在书本上自己查找,论述题一般答题要点是回答几个重点知识,然后组织语句来补充.这题本站暂不提供答案,请考生自己看书,以便加深学习的印象.47.试述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3:马克思模拟三试卷及答案

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王骏等主编《医学影像技术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书的出版发行,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又一本好书。王骏同志长期从事影像技术工作,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不辞劳苦地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并不断创新。近几年撰写了数本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丛书。

《医学影像技术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在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具有一定地创新性。在每1份试卷之后附有详细答案,同时加入考题的相关知识要点,涵盖了CR、DR、CT、MR、DSA、PACS、QA、QC等全部医学影像技术。2000多道试题分为翻译题、名词解释、填空、最佳选择题、多选题、英文考题、问答题。为三基训练、上岗考试、在校学生的考试提供了方便,也满足了医学影像技师职称考试的需要。是一本很好的应试指南和学习医学影像专业的参考用书。我愿意将该书推荐给全军放射技术专业人员,同样也推荐给全国广大的放射技师和诊断医师。

篇4:马克思模拟三试卷及答案

2. D (“结余”指结算后余下,“节余”指因节约而剩下;“草率”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轻率”指说话、做事随便,未经过慎重考虑;③句用“既然”才能与下文中的“就”构成因果关系,用“从而”除表示结果外,还表现出上下句间紧承的关系)

3. B (“天马行空”比喻才思横溢,气势豪放。A. “一五一十”比喻叙述清楚有序而无遗漏;C. “令人汗颜”是使人惭愧的意思,不符合原文中要表达的“令人吃惊”的意思;D. “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

4. B (A. “污染”“严峻”属于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污染形势”“严峻”;C. “用过的”属于成分赘余,应去掉;D. 语序不当)

5. A (第一处与第二处体现出递进关系;第三处的“仅有的几枚银币”与“贫儿”对应;第四处的“古鼎”与“暴发户”对应)

6. D ((1) 中的“秋水”和“泥涂之龟”都出自《庄子》;(2) 中的“沧浪”出自屈原的《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3) 中的“生门”“卦象”源自《易经》)

7. C (把“学术娱乐化”仅仅定位在书籍出版上,缩小了范围)

8. C (A. “在这个意义上”是指启蒙大众,改变大众心中某些固有的东西;B. “为大众搔痒”是贬义的,指讨好、迎合大众,将学术娱乐化;D. “学术通俗化”并非在大众面前保持崇高而神圣的地位)

9. D (A. 应是“学术通俗化”的一个例子;B. “夸大梁山好汉的负面影响”的说法有误,实际并未夸大;C. “不学无术”的说法在文中无根据)

10. D (强加因果,对“水浒气”的理解也有些偏狭)

11. A (“赢”意为“剩余”)

12. C (A. “之”,前者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后者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 两个“其”都为代词,前者意为“我们”,后者意为“他”;D. “而”,前者表假设,意为“如果”,后者作连词,连接“得”和“族灭”两个动词)

13. B (②是亲戚邻里某些人的闲话;③是说与别人比尚不足;⑤是说自己保持志气)

14. C (咸丰同治年间与“道光之末”的遭遇并不构成对比关系)

15. (1) ①凭借个人的心力做生意,不是丢人的事,胜过当官的人盘剥百姓养肥自己。

②比较你自身的今昔生活,你也算是苦尽甜来、否极泰来了。

(2)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16. (1) 花鸟漂泊流落

(2) 两诗都将花鸟人格化,并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在《渡湘江》中使人怀想京国,徒添“边愁”;在《绝句漫兴九首(其一)》中则因难以驱遣“客愁”,而使诗人嫌春色太过殷勤。

17. (1)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 天生我材必有用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术业有专攻

18. ①后悔虚掷光阴。②生活琐碎无聊,失却恬适的读书情趣。③唯美的爱情虽已远去,仍让人惆怅。④人生必须作出选择,难免会有遗憾。(答出3点即可)

19. 人物形象:美丽聪慧,超尘脱俗,追求独立自由的新女性形象。

自己的看法:一个纤尘不染的女孩,小心呵护一个古典、唯美的梦想,她的一声轻叹,都是对那些视爱情为交易的红男绿女的灵魂拷问。(或:在人间而不食烟火,要么是神话,要么是故作姿态。她所以选择离开,或者是不得已,或者是不愿意,或者是缺乏勇气。)(言之成理,说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20. 选择荆棘:放弃理想,接受平庸的生活,最终获得世俗的幸福。这是一条世俗人生的道路。

选择花树:执著追求,为最美好的理想燃烧生命,只在乎过程而不在乎结果。这是一条理想主义者的人生道路。

21. ①以古典诗句作标题,增添了文采,颇能夺人眼球。②简洁而意蕴丰富,“落花”既写实,点明四月暮春景致;又写虚,透着一份落寞。③内容上能统摄全文,既涵盖了开头有关抑郁心绪的交代,又照应中间的人生寓言,更暗示了后几段那个爱情故事的结局,非常贴切。

22. (1) “嫦娥一号”睁眼看月

(2) 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

23. 没有一条相同的河流,却流进了同一片海洋

没有一副相同的喉咙,却都把友谊的音符传唱

24. 只有不受外物左右,才能品尝到人生的真味,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25. 略。

【《别弟文》参考译文】

光绪八年十月,我的弟弟从喀什噶尔回湖州,我招待他饮酒,告诉他说:

我们家原本寒微贫穷,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已经是特别好了。大富户中道衰落,还剩下千两银子的产业,便忧愁得不能活下去;穷人得到十两银子作为资本,便处处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生活环境有异、生活方式不同。你这次远行,除了回家的盘缠之外,还剩余几百两银子,难道不是穷人的雄厚资本吗?用这些钱在市场上经营各种货物,贱买贵卖,追求经商的利润,一年的收获,足够养育妻子儿女。凭借个人的心力发财致富,不是丢人的事,胜过当官的人盘剥百姓养肥自己。

我记得道光二十九年,咱父亲去世,我十五岁,你九岁。家中没有一箱衣、一贯钱,租赁房屋居住,按月交纳房租。那年又大闹粮荒,米价涨了十倍。咱母亲早晨起来就坐着缠丝,常常干到半夜,得到一百文钱,买米煮粥,掺些菜根、豆末子,母子才能吃个半饱。我心疼母亲的勤苦,流泪督促自己发愤学习,读书不熟练就责备自己,甚至咬破手指,血迹斑斑洒在书本上。你也拾柴挑水,烧火做饭,有空就坐在母亲身边,也学缠丝。亲戚宗族,害怕我们开口借钱,不敢来我们家,母亲也告诫我们不要与他们来往,担心惹他们讨厌。有的人甚至议论说我们的先辈好施舍财物,不为子孙考虑,以至有今天的穷困。他们特别嘲笑我读书,说我糊口谋粮都忙不过来,还想当秀才,真是自讨挨饿。

后来家境渐渐变好,可咸丰十年,贼寇又来作乱。我跟随赵忠节公守城,至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人吃马肉,煮牛羊之皮充饥。五月,城被攻破,我背着母亲逃难,挖野菜充饥,母子二人到了十月身上仍没有一丝棉絮。你被贼寇抓去差点死了,脱逃回家,身体和脸色被折磨得没有人样。这时的饥寒交迫可比道光末年,但颠沛危险、忧伤困苦又超过了那个时候。从前管仲曾告诉齐桓公说:“希望您不要忘记在莒国的日子,我也想着在堂阜的囚徒生活。”所以,你与别人比较,当然是不够富足;比较自身的今昔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了。

篇5:马克思模拟三试卷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号数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公共关系

2、传播

3、礼仪

二、填空题(每一格1分共20分)

1、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以把公众分为众。

2、人际传播具有的特点。

3、公共关系工作通常分为称为“四步工作法”。

4、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是

5、商谈的基本原则是、依法办事原则

6、征询性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主要有两个层面,其一是组织决策层,其二是

7、公共关系广告效益的特点是

8、危机可以分为

9、市场主要由、、购买动机三个要素组成。

10、是处理顾客关系基本的和首要的原则。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福州船舶公司属于()

A、经济组织B、政治组织C、文化组织D、综合组织

2、杂志的主要局限性是()

A、制作成本高B、真实感强C、时效性差D、选择性差

3、不属于组织外部公共关系的是()

A、顾客关系B、股东关系C、社区关系D、竞争对手关系

4、下面哪个活动属于交际性公共关系活动()

A、座谈会B、展销会C、开业典礼D、售后服务

5、自我介绍的过程中首先应该:()

A、点头致意B、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

C、递上事先准备好的名片D、握手致意

6、在商谈中,使用中途退席和最后通牒是()的常见方式。

A、时机策略B、代理人策略C、施加压力策略D、地点策略

7、商谈中“贵方5天之内能否发货?”这种提问属于()

A 开放式提问B 封闭式提问C 发现性提问D 探询性提问

8、公司股市大跌属于重大危机中的哪种类型危机()

A、自然灾害B、环境污染C、劳资纠纷D、商业危机

9、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

A 产品形象B 人员形象C 整体形象D 服务形象

10、对未使用过的新产品或服务,消费者首先信赖的是()

A、产品质量B、服务质量C、推销员D、组织形象和信誉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28年,艾维·李出版了《舆论》一书,从而使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形成一个较为

完整的体系。()

2、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关系,它既是私人关系又是群体关系。()

3、知名度主要侧重于“质”的分析和评价,美誉度是侧重于“量”的分析和评价。()

4、电视传播的局限性主要是其节目制作成本昂贵。()

5、宴请席位上的座次高低一般是左高右低。()

6、在正规社交场合中,男士要着正装,领带夹要别在衬衣的第二、三纽扣之间。()

7、在整个演讲过程中,“演”居于主要的地位,而“讲”则处于辅助、从属的地位。()

8、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表达有不同的要求。()

9、接待来访投诉是属于服务性公共关系。()

10、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和必然性,有极强的破坏性。()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如何保持良好的顾客关系?

2、培养即兴发言能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3、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六、案例分析 20分

1998年10月底,可口可乐公司出资78万元支持7800名湖北灾区小学生重返学堂。中国发生洪水后,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多次捐款捐物。当你听到那些孩子并不熟练地对记者说是解放军叔叔和可口可乐帮助了他们时,当你看到孩子们平生第一次喝可口可乐的那种兴奋劲儿时,当你得知中国内地除新疆、宁夏外都有可口可乐捐建的希望小学,并且可口可乐助教助困行动已经包括了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时。

可口可乐公司新任董事长艾华士在1998年访华时宜布,可口可乐将在已经向希望工程捐款了1000万元之后,再捐款500万元,资助至少3万名洪水灾区孩子和4000名其他地区失

学儿童重返校园。对于中国人来说,可口可乐雪中送炭的形象大概会长久地驻留在他们心中。

据美国盖洛普公司的调查结果,可口可乐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程度已经达到81%,如果想长久地占据中国市场,他们恐怕只能从下一代身上打主意。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副总裁卢炳松对记者说,1993年他们开始资助中国的希望工程时,美国总部有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希望工程所资助的那些农村孩子也许五年、十年都未必有机会去喝一罐两三元的可口可乐,但是,可口可乐的人终于明白,今天的中国农村,将是明天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今天得到他们资助得以受到教育的农村孩子,将是明天改变中国农村面貌的主流。需要一罐一罐被喝掉的可口可乐当然清楚,他们的消费者也是需要一个一个地培养的。可口可乐的老对手——百事可乐希望以“追星族”为年龄起点的“新一代”选择百事,但这些人未必会真的排斥伴随他们长大的可口可乐。如今,资助贫困地区、灾区儿童的方式,已经得到可口可乐总部认可,并且推广到非洲等地。对于可口可乐来说,中国发生的洪水,无疑又为他们提供了一次树立其商誉的机会。美国最新一期(财富)杂志公布了全球最受称赞的25家企业排名,可口可乐公司居通用公司之后,列第二位。

案例思考:可口可乐公司向灾区捐款增资的事件对其组织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社会组织运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在某内部和外部形成双向的信息流通网络,从而不断地改善管理与经营,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取得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完美统一的政策和行动。

2、传播: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分享,是人们制作、传递、储存信息的过程。

3、礼仪: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表示敬意而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二、填空题

1、顺意公众、逆意公众

2、随机性、灵活性

3、调查分析、制定计划、实施传播、评估效果

4、组织、传播

5、平等协商原则、互惠互利原则

6、消费者公众

7、滞后性、隐蔽性、稳定性

8、一般危机、重大危机

9、人口、购买力

10、树立顾客第一的观念

三、选择题

1-5:ACBAA6-10:CBDCD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6、对

7、错

8、对

9、错

10、错

五、简答题

1、树立顾客第一的观念;提高产品信誉和企业信誉;及时处理投诉和建议;加强与顾客的信息交流

2、重视知识积累;善于联想和想象;反应敏捷,随机应变

3、强烈的公关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

六、案例分析

篇6:马克思模拟三试卷及答案

(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按照从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发展的,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2.一位胆小的学生一旦开口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这属于()。A 行为塑造 B 示范法 C 代币奖励法 D 强化法 3.数学学习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中包含

A 自下而上的迁移 B 自上而下的迁移 C平行迁移 D 逆向迁移 4.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理论依据是()。

A 经典性条件作用 B 操作性条件作用 C 精神分析理论 D 认知理论

5.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一经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不断减少,这是试误学习的()。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准备律 D 强化率

6.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A 自我成就感 B 自信心 C 自我效能感 D 自我强化

7.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加快推进以()为重点的社会建设。A 经济建设 B 法制建设 C 改进民生 D 公平正义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

A 以分科课程为主 B 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C 以综合课程为主 D 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9.小刘在机动车道骑自行车时看到前面有交警,立即回到非机动车道。这是()。A 逃避条件反射 B 回避条件反射 C 刺激分化 D 刺激泛化 10.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 感冒时声音沙哑 B 吸毒者毒性发作时全身抽搐 C 学写毛笔字 D 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A 马克思主义 B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 社会主义荣辱观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2.将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案全部列出来逐一尝试的问题解决方式是()。A 研究式 B探索式 C 启发式 D 算法式 13.将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 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 班杜拉 D 维纳

14.教师在讲惯性时,不仅举了固体的感性的例子,而且举了液体的惯性的例子,以帮助学生形成“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正确观念,而不至于认为只有固体才有惯性。这位老师恰当地运用了()。

A 正例和反例 B 比较 C 概括 D 变式

15.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识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种反应属于()。

A 强迫症 B 恐惧症 C 抑郁症 D 考试焦虑症

16.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学习材料识记结果往往是()。

A 头尾好,中间差 B 中间好,头尾差 C 头尾、中间一样好 D 开头好,中间和结尾差 17.一位教师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这位教师处于()。

A 关注情境阶段 B 关注生存阶段 C 关注学生阶段 D 关注自己阶段

18.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两次灾难磨砺中国,赋予这个国家前进的精神力量,也彰显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

A 爱国主义 B 爱好和平C 改革创新 D 人道主义

19.提出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发展目标的是()。

A 《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B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刚要》 C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D 《义务教育法》 20.“望梅止渴”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

A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B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作用 C 士兵的士气高 D 梅子对人体味觉器官的刺激作用 21.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22.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2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4.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格塞尔

C.华生

D.弗洛伊德 2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家是()。

A.皮亚杰

B.赞科夫

C.维果茨基

D.苏霍姆林斯基 2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

A.发展身体素质 B.培养心理素质 C.形成社会素质 D.提高政治觉悟 27.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28.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 B.核心课程

C.国家课程 D.校本课程

29.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教学活动

C.班主任活动

D.实践活动 30.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与学的矛盾 B.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D.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

31.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2.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村施教原则 3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个别教学 D.分组教学

34.首次正式提出教育评价概念,被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并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开端的著作是()。

A、布卢姆的《教育评价》 B、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 C、西蒙兹的《人格与行为的诊断》 D、泰勒的《学生进步的评估与记录》 35.衡量人们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6.“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7.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称为()。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育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39.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

A.民主型 B.权威型

C.专断型

D.灵活型

40.测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较强的客观性的测验是()。

A、标准化测验 B、教师自编测验 C、客观性试题测验 D、主观性试题测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1.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 审定。2.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 的任务。

3.《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 三级课程管理。

4.根据《教育法》规定,中等和中等以下教育由 管理。

5.《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结果分为 三个等级。

6.知识直观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实物直观、和言语直观。7.陆钦斯的“量杯”实验表明,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8.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了、认同和内化。9.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________的一门科学。

10.《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大约成书于________。

11.综合课程是打破了_________的框架,把若干有关的学科内容合并起来编订的课程。12.新课程结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________,并作为必修课程。

13.新课程注重对过程进行评价,实现终结性评价与________的有机结合。14.语言性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________。

15.三结合教育是指学校、家庭、________三方面教育要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况? 2.简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杰在课间休息时与同学打闹,小杰被撞在水泥栏杆上,造成手臂粉碎性骨折。

材料2:某中学举行大型集会后,学生经过狭窄楼道时突然拥挤,导致发生踩踏事件,多名学生受伤。

针对上述材料,请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学校如何加强校园安全提出相关建议。(5分)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位心理学家对74个班级的2000多名学生的作文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其中每个班的学生都分为三组,对于第一组学生的作文,成绩仅评定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无相关评语;对于第二组学生的作文,不仅有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而且每个等级都有相同的评语,如成绩“甲”等的评语为:“很好,坚持下去!”成绩“乙等”的评语为“较好继续努力;对于第三组学生的作文,成绩评定除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外,老师还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写有针对性的评语。结果一学期下来,第三组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最快,第一组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最慢。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到何种结论和启示。(10分)

3.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某个问题的解释有纰缪,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窗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问题:请你根据当前的教育理念,评价该老师的作法。

4.“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中,从学生答卷反映的情况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教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老师说。而从教师答卷调查结果看,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所有学生”或者“一部分学生”交朋友。而当调查问到“有人认为,对学生适当体罚是必要的,”居然有53%教师“可以理解”,认为“确有一定效果。” 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5.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良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良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良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良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AABB 6-10:CCBBC 11-15:BDBDD 16-20:ABABB 21-25:AAACC 26-30:DCCBA 31-35:CBBDD 36-40:CABBA

二、填空题

1.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2.非常容易或非常难 3.国家、地方、学校 4.地方政府 5.优秀、合格、不合格 6.模像直观 7.定势 8.依从9.教育规律 10.战国末期 11.学科课程 12.综合实践活动 13.形成性评价 14.读书指导法 15.社会

三、简答题

1.要点:(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2.要点: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既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人。

第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

第三,要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

第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

四、分析题

1.要点:(1)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建立、健全安全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2)材料一中的小杰虽然是在下课时打闹受伤的,但是学校仍然负有安全监管的责任。材料二中学校组织大型集会时应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状况,应及时进行疏导,或按班级轮流进出。(3)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

2.要点:(1)从材料中我领悟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及时反馈和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对学生有极大的帮助。(2)材料中第三组的学生作文教师有针对性的评语其实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且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有很大作用。(3)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泛泛而谈。

3.要点:(1)教师的“话语霸权”,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结果是 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萎缩乃至消失,主体能力得不到发展。(2)教师的嘲笑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其结果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还会使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产生自卑人格。(3)教师居高临下的态度只能维护自己虚伪的尊严和权威,不能真正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也不符合民主教学的现代理念。(4)教学应该是民主的对话和交往的过程,学生的质疑是教学的起点。在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和人格是平等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大胆向教师提出质疑。

4.要点:(1)师生关系的调查可以发现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师对学生不了解,对师生关系的情况不能准确把握,二是学生中只有一半人愿意对老师说心理话,也就是说只有一半人愿意把教师当朋友。这说明教师中很多人不能平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师生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很多教师的思想观念很陈旧,还强调“师道尊严”和体罚,这是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时代不相符的,也是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不相符的。(2)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上一篇:长征精神永驻心中下一篇:饮食营养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