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阶段总结

2024-05-28

科学发展观阶段总结(精选8篇)

篇1:科学发展观阶段总结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按照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教育局的部署要求,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第一阶段, 着眼于实践推进,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创新学习形式,深刻查摆问题,抓好深入学习与贯彻落实。先将第一阶段活动总结如下.一、理清思路,组织得力

学校党支部在认真听取区教育局第一阶段动员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讨论该如何有效开展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并群策群议决定应该把立足师生发展需求,立足当前工作实际,,以两个立足作为开展整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出发点和总原则.我校成立了活动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此次学习实践活动,并召开支部动员大会,集中学习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资料,明确了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安排。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素质教育会议精神,坚持以内涵发展为统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不断深化用人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为动力,以师德建设、课程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学校由扩大规模为主向内涵发展为主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多样,富有实效 学校坚持把学习贯彻始终,通过继续深入的学习,巩固了学习成果。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创新,不断强化了学习效果。

学校深入开展“十大问题”调研活动。从教育管理上,分教师、学生、公物、服务、其他五方面;从教学教研上,分教师常规教学、学生常规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科研、学生研究性学习及特长发展五方面。两大类共十大问题,学校组织教职员工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开展研讨。各年级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选准角度,写出了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了民本意识。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群众,领导班子带头到困难贫困学生当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以重点问题为突破,确保了活动的落实

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德育为首、贯穿始终、分部管理、分类施教的工作思路,通过活动拉动,平台展示,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月初学校启动爱心社团大行动,扩大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平台,使学生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3月份全面启动了“规范化强化训练月”活动,制定实施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计划,使教学的规范化进一步推进,促进了全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在全面落实《教师师德建设“十不准”》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教师的爱心、唤起教师的良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督评议,杜绝有偿家教,努力建设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大力实施校本教研。从管理机制、师资队伍、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等多方面深入进行改革实验。

四、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风气。

为做好党员的民主评议工作,要求每一位党员认真做好党员之间的互评。在全体党员民主评议会上,每一位党员都在会上认真做好批评和自我批评,重点查找出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并认真开展了批评和评议;处领导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也对每一位党员进行认真评议,全体党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五、制定个人的整改方案。

根据民主评议阶段党内外群众的意见,结合自身查找到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重点解决理论学习与联系实际、增强开创性工作能力、增强党员荣誉感和凝聚力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民主评议阶段查找出来的问题,认真做好个人的整改方案,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了切实搞好这次学习教育活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我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务实的工作作风,狠抓整改措施落实,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本职工作上,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和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加紧学习,更好的充实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的挑战。学会在竞争中站稳脚步,踏踏实实,目光不能只限于自身周围的小圈子,要着眼于大局,着眼于今后的发展。向其他同志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好的工作经验,共同进步,争取更好的工作成绩。

虽然在第一阶段学习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与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教育局的部署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时间紧,工作任务繁重,学习的内容多,在多学、细学、深学方面做的不够;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在学以致用方面还需下功夫。这些我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认真加以克服和改进。

西郊小学 史婉青

2009 4 23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西郊小学 史婉青

2009-4-2323

篇2:科学发展观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

天桥岭林业小学

根据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从6月中旬至7月末进入第三阶段,即整改落实阶段。这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重点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突出问题和完善体制机制。为了进一步巩固第一阶段集中学习、调查研究和第二阶段对照检查、分析问题的成果,确保整改落实阶段取得实效,我校党支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中,具体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做好转段安排部署

党支部利用周三政治学习日,召开转段大会,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加,对第三阶段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二、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学校党支部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进行整改,注重可操作性,做到切实具体可行。整改方案把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做到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在党员会议及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向党员、全校教职工公布,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全校广大党员和教职工围绕制定、落实整改方案,积极建言献策。

三、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我校科学发展的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和工作方法,侧重解决关系学校根本发展、长远发展的思路、重大措施等问题,并下大力气解决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问题,把改革创新与构建和谐学校结合起来,协调推进。

四、完善体制机制

充分借鉴学习调研成果,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从立足长远、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突破制约我校科学发展的机制束缚,重点制定和完善符合我校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章制度和体制机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和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形成制度成果。

五、总结和测评、写好总结报告

在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形成总结报告,上报局实践活动小组办公室,并向党员、教职工通报。

2、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

在总结报告进行公布基础上,做好满意度测评工作。测评结果将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

3、学习实践活动

篇3:科学发展观阶段总结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100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总结过去制定和贯彻基本路线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政策。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已经为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所替代。根据实践的不断发展,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政策: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经济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他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370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从改革开放到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理论得到新的论述和完善,其中间经历了以下过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分税制改革,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1995年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1996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997年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02年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3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保护私有财产入宪;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2006年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2007年《物权法》出台,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等等。

二、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含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总结我国发展的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与政策的丰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政策着眼于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社会,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发展生产力给予了有力的补充和丰富,使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策更加完善。

1.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社会主义的本质更是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一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强调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经济发展同社会、人、环境的关系。

2.科学发展观更加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互补的,可以称之为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3.科学发展观凸显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经济建设主要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忽视了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社会的其他方面这一问题。但是作为单纯的经济制度与政策,过去未提及社会、环境这一层面可以理解。科学发展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科学地阐释了在如何发展经济、如何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应该注意的多方面关系,做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发展。

4.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视对整个社会与世界各方面利益的协调兼顾。

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科学发展观不仅从我国发展的角度,而且从整个世界发展的角度,强调全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利害关系。我们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和谐发展”、“和谐建设”,发展和建设一个“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与政策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必将更好地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引航指路,胜利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篇4: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阶段扶贫开发

一、武宁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经省政府批准,我县确定了东林、船滩、官莲、横路等4个贫困乡镇和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这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有3527户、1441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83%,其中贫困人口为7737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6.18%,占全县扶贫开发重点村人口的53.66%。2008年扶贫开发重点村人均纯收入1680元。

“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我县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整村推进、移民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为重点,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贫困村产业为核心,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2008年,我县扶贫部门共争取各类扶助资金937.2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96.90万元,省直、市直有关单位对口扶贫资金(含物资)122.35万元,贴息贷款118万元,实施项目126个。

(一)实施整村推进,积极促进扶贫开发重点村发展。一是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2006-2007年,按照省、市安排,我县扶贫财政专项资金统一整合为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两年共投入扶贫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带动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近300万元,在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中打造了1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其中1个点受市级表彰,3个点受县级表彰。二是加强扶贫开发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来,共投入扶贫资金108.95万元,新增及改扩建道路67条,里程达100.4公里,修建桥梁8座。每个扶贫开发重点村都通了水泥路或柏油路,极大改善了扶贫开发重点村的交通条件。投入扶贫资金55.9万元,兴建水塘、堰坝六座(处),渠道1380米、河堤400米,新增基本农田和有效灌溉面积达1683亩。投入扶贫资金12万元实施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3478人、564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三是推动扶贫开发重点村产业化扶贫。三年来,投入扶贫产业专项资金36.4万元,在所有重点村大力发展“九江水梨”;在两个重点村实施了油茶低改项目,垦复油茶林达5100亩。同时,还扶持了水产、小山竹、养猪、养蜂、种草莓、香菇等开发性项目。

(二)加强部门配合,全力实施好北屏山移民搬迁安置项目。作为鲁溪镇北屏山地质灾害区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实施成员单位,县扶贫办认真履行职责,将上级扶助资金240万元全部及时争取到位,同时认真做好了相关乡镇的协调工作,对集中安置点建设积极做好了跟踪服务工作。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现已搬迁和正在实施搬迁977人,其中有土集中安置841人,兴建安置点8个,分散安置136人。搬迁安置工作基本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的目标。

(三)开展科技扶贫,实施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和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三年来,投入科技培训专项资金13.7万元,投入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专项资金21.9万元,依靠江民果业、政鸿农庄、县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来”的方式,先后为重点村主办培训班18期,参加种养技术培训的人员达3300余人次。通过培训,增强了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切实抓好“雨露计划”的实施,依托省、市的扶贫培训基地和县本级的扶贫培训基地(县职业中专),先后培训和转移农民学员达599人,其中短期技能培训563人,学历文凭培训36人。培训合格后,全部推荐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县工业园企业就业,月工资均在1000元以上,高的可达2000余元。

(四)积极争资争项,不断缓解面上贫困压力。除了专项财政对扶贫开发重点村进行点上扶贫外,三年来,县扶贫办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的努力,共争取254万元资金投入到面上的扶助,实施项目近60个,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面上的贫困压力。利用财政贴息贷款的政策优势,已为三友泡沫公司争取扶贫贴息贷款资金118万元,财政贴息资金4.5万元。此外,县扶贫办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如,在外成功人士张晓夏捐款50万元帮助横路乡新溪村修建了道路和社区活动中心。

(五)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扶贫开发资金管理。为切实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县扶贫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不断健全了工作机制。建立了专帐专户、专款专用的制度,实现扶贫资金的封闭运作。与县财政局就项目报帐、资金请款等工作作了新的补充规定,将服务窗口前沿,业务工作下沉,极大方便了重点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武宁县农村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每个重点村每年只有1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且2006--2007年9个重点村180万财政扶贫资金中有100万元被整合用于新农村建设,相对于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非重点扶贫村而言,该两个年度只有8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扶贫开发重点村,平均每个重点村每年仅有4.4万元财政扶贫资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在农村公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较大。

(二)产业扶贫不适合大多数重点扶贫村实际情况。为策应九江市做大做强“九江水梨”产业,市扶贫办每年在每个重点村1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价值达1.7万元左右的“九江水梨”苗木,对重点扶贫村进行产业扶贫。但大多数重点扶贫村因为土壤条件不适应、种植面积不足、缺乏技术指导、已有主导产业等原因,群众对于发展“九江水梨”积极性不高。大多数重点扶贫村每年“九江水梨”苗木只有一部分用于本村,其它部分则由县扶贫办或重点扶贫村所在的乡镇统一调配到其它村用于新农村建设绿化、“一大四小”建设等。由于“九江水梨”苗木大部分没有在本村发挥积极作用,却要占用本村财政扶贫资金,造成事实上用于本村的财政扶贫资金减少,使得大多数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干部群众对于发展“九江水梨”产业有抵触情绪。

(三)扶贫开发涉及面还不够广。按照新的扶贫标准(人均年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为贫困人口),我县农村贫困人口就有43359人,而“十一五”扶贫期间扶持的贫困人口不足8000人,仅占全县贫困人口的16.18%。大多数农村贫困人口没能享受到相应的扶贫开发政策。

三、进一步做好武宁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认清形势,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扶贫开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明确指出: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十一五”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以来,我县的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截至2008年底,全县农村还有4.3万余贫困人口,扶贫开发的任务依然艰巨。不解决好贫困人口的脱贫和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全县的全面小康。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站在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来精心谋划,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二)明确目标,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一总体目标,加强扶持力度,加快脱贫进程。一是要增加扶贫开发资金投入。要通过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资金跑项目、县财政把扶贫开发配套资金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整合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吸引民间资金等方法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乡村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搞好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重点是要抓好贫困乡村公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三是要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要求增加我县贫困乡镇和贫困村的数量,扩大我县扶贫覆盖面。

(三)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致力于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一是要立足贫困乡村资源优势,改变统一进行“九江水梨”产业扶贫的模式,因地制宜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培植支柱产业,促进贫困农户不断增加收入,逐步摆脱贫困。要注意培植产业集群。要根据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的不同情况,优化区域布局,构筑特色产业体系。我县目前重点扶持发展蔬菜、水果、油茶、蚕桑、药材等优势产业,要逐步形成生态农业产业群、绿色食品产业群、特色产业群、高效农业产业群。通过产业集聚效能,提高规模效益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注意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推进产业化扶贫的关键,要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会同有关银行选定效益好、竞争力强、产品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大的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以此推动贫困地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要注意扶贫到户。要积极开展农户小额信贷工作,解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贷款难题。要积极探索小额信贷模式,切实解决好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扩大贷款规模,提高贫困农户贷款率。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把“雨露计划”作为搞好扶贫开发的重要平台。要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加快培训转移步伐,不断拓宽贫困人口就业和发展的空间,实现转移就业增收。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就业模式,建立校企合作订单输出,企业出资定点就业,半工半读以工养读,就地培训就近安置等输出机制,确保参与培训的贫困劳力都能顺利就业,而且工资待遇要高于未参加培训人员。三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多方面的科技服务。四是要努力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加快贫困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篇5: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总结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张格庄中心小学根据福山区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吃透精神,严密组织,明确任务,确定目标,认真抓好本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开好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通过了群众的民主评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本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1、召开转段动员大会。为保证分析检查阶段扎实有效地开展,5月4日,中心小学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阶段动员大会,校长作了动员报告,传达了教育局第二阶段会议精神,对我校开展第二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全体教师要紧紧围绕学校安排部署,进一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关论述,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查找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查找制约和影响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开展征求意见活动。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体教师广泛征求意见,对收到的有关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的汇总和梳理,找出了学校领导工作创新意识淡薄,办学理念前瞻性弱;由于管理不善,致使个别教师办

学行为不规范;校长工作中缺乏统筹兼顾,合理调配等问题。这些意见和建议为制定整改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3、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前,进行了谈心交心活动。首先校长与班子成员之间进行谈心交心活动,听取班子成员对校长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是班子成员与教师谈心,认真听取教师对分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谈心过程中,大家敞开心扉,沟通思想,交换看法,达成共识。并形成谈心活动材料。

4、撰写发言材料。班子成员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整改措施及今后努力方向等方面,认真撰写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发言材料。

5、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每一名党员干部按照要求,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摆突出问题,并注重从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上寻不足、找差距,明确整改方向,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6、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严肃认真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并认真分析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做到了多谈问题少谈成绩,多谈缺点少谈优点。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此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召开使中心小学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上有所突破。

7、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成果体现。

学校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共分五部分,首先回顾了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其次认真查找了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再次深入剖析了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然后突出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基本共识;接着找出了学校发展主要思路和解决突出问题的对策;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8、抓好群众评议工作。中心小学向各学校下发了《张格庄 中心小学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各学校召开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会,发放评议表24份,收回24份,对评议内容都很满意,没有再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取得的成效

1、查摆问题准确、深入,整改措施切实可行。在分析检查阶段,通过开展谈心交心、征求意见等活动以及召开民主生活会,干部教师都能从工作实际中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2、理论学习得以加强,提高了思想觉悟和理论修养。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认真抓好、抓实、抓细,形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学风。促进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3、勇于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得以深入。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坚持理论学习与学校整体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探索学校管理与教师队伍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的实践,努力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篇6:科学发展观阶段总结

天桥岭林业小学

天桥岭林业小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顺利结束,不仅按上级要求完成了学习和实践内容,更是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了实处。在第一阶段理论学习、深入调研、思想大讨论成果的基础上,顺利进入以分析检查为目的的第二阶段。

我们充分认识到,分析检查阶段是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学校组织开展了相关学习和实践内容,现将第二阶段活动总结如下:

一、紧抓核心环节,深入剖析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根据实践活动要求,本阶段的主体是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着重抓好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开展群众评议三个必要环节。围绕这三个环节,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充分准备,有力的保证了三个环节的顺利开展和之间的紧密衔接,并达到了预期的成果目标。

1、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为了更深入的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学校将民主生活会的主体扩大到教师代表。会前,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合作,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深入剖析和调研,并认真撰写发言材料。领导班子成员相互交换看法,努力做到:问题找得不准不上会、原因分析不透不上会、整改措施不实不上会、努力方向不明不上会。

在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扩大会议召开。会上,班子成员紧扣科学发展主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重针对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制度建设等方面是否符合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进行深层剖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方向和保障措施。民主生活会的召开,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真正做到了在找准问题、明确思路、推动科学发展上达成共识,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分析查找了自身的差距与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

2、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中心环节,也是前段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整改落实的主要依据。

在前期深入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形成了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进行了公示,以进一步倾听职工群众心声,为下一步的群众评议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3、切实做好群众评议

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群众评议,既是为了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也是为了更直接、深入地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更充分地集思广益。

在组织群众评议环节,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创新评议方式。主要采取了召开座谈会、召开评议大会、进行书面评议等,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多方评议。二是注重加深评议内容。三是注重吸收评议结果。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评议意见和建议汇集梳理,经过认真研究,充实到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并在全校范围内号召教职工进行有效监督。通过评议,我校教职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拓宽了思路,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我校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制度措施。我们坚信,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体的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将在下一学年的工作中创造新的辉煌。

二、存在不足

分析检查阶段,我们结合本阶段的工作特点,按照“六个坚持”的要求,顺利完成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高标准要求来看,还存在着“三个不够”的问题。一是在深化学习上,少数同志有松劲情况,学习不够;二是在破解难题上,个别同志有畏难情绪,努力不够;三是在统筹协调上,由于学期末工作任务重,学习实践活动与各项工作的关系,协调不够。

三、及时总结,为整改落实阶段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回顾过去,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学校全体员工进一步从初步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并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关注并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第二阶段即将结束,通过本阶段各项工作的开展,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已经进一步统一到学习贯彻发展科学观上来,并联系实际,务求实效,把我校和各个部门等不同层面的问题梳理出来,并按照我校当前与长远结合的要求,分类研究解决,以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展望未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即将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是整改落实阶段,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体现成果、检验成效的关键环节。我们坚信,在前两个阶段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我校的学习实践活动一定会顺利开展,全体教职工一定会统一思想,把力量凝聚到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全面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上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学校工作又快又好发展。具体措施:

篇7: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总结

按照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安排,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把握“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主要任务,围绕“两个加快”,继续深化“共谋、共创、共享城乡一体化”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我局“如何加快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主题,认真抓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较好地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理想成果。

一、基本情况

新津县档案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坚持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做好集中学习、深化思想认识的各项工作,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进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我局以各种活动主题为载体,分析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档案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明确科学合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认真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群众评议会,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针对影响和制约新津县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二、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

为确保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有序开展,根据科学发展观领 导小组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下发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方案》,明确了各环节活动的具体内容、完成时间、工作要求等具体内容,确保了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第二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征求意见,找准突出问题

分析检查阶段一开始,新津县档案局采取积极措施,将征求意见贯穿于整个分析检查阶段始终,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评议三个环节都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建议。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地征求有关部门、服务对象等各方面、各层次的意见。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县档案局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前,下发了《新津县档案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表》,就本局的科学发展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征求了意见。三是认真梳理汇总,查找突出问题。我局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汇总,查找影响制约我局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

(三)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深刻剖析,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

局党组把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作为分析检查阶段重要环节来抓,确保“两会”不走过场。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以“如何加快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为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以“如何争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为专题组织生活会主题,重点 查找领导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会前,局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撰写了“四对照、四查找”“三查三看”的分析检查个人发言材料。同时,党组成员认真参加各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自觉接受支部和党员的评议,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达到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增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为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深入分析检查,严把分析检查报告质量关 分析检查报告是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我局高度重视干部群众提出的和民主生活会上查摆的意见、建议,结合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议,专门对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剖析主客观原因,形成有针对性、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并对分析检查报告反复研究、修改完善。一是把握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总体要求。二是在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为进一步完善分析检查报告的内容,将梳理后的意见建议充分吸收到分析检查报告中。三是按照县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指导检查组的要求,县档案局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就分析检查报告讨论稿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对分析检查报告的修改提出了具体意见,保证分析检查报告的质量及后期的整改效果。四是在通过群众评议后,将分析检查报告再一次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报告。

(五)紧密结合实际,组织群众评议

按照分析检查阶段第三环节的工作要求,我局在认真查找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有基层单位、服务对象代表参加的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大会。县档案局负责人主持会议并宣读了分析检查报告,就部门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修改、征求意见的过程及有关评议要求进行了说明。参评人员以无记名填写评议表方式进行评议,在群众评议中,大家一致认为分析检查报告已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符合部门实际,并客观公正地反映了部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建设的措施。

三、分析检查阶段存在的问题

新津县档案局按照县委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要求,顺利完成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高标准要求来看,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个别党员对分析检查环节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不够到位,分析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有待于增强;二是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解决具体问题上力度还不够,学习实践的质量和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在统筹协调上,由于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学习实践活动与各项工作的关系,协调不够。这都需要我们下一步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篇8:科学发展观阶段总结

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 在乡镇 (包括所辖村) 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 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等。

二、乡镇企业的作用和意义

乡镇企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具有重大的意义。

1.增加乡镇居民收入,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目前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越来越大的趋势, 乡镇居民缺少获得收入渠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乡镇企业可以为周围乡镇居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增加乡镇居民收入, 提高乡镇居民收入水平, 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的作用。

2.促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基层整体经济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乡镇企业所在地交通、供水、供电以及文娱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会为当地基层政府带来大量税收, 十分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 进而从整体上带动了基层经济的发展。

3.推动“三农”问题解决, 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三农”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乡镇企业可以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物质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基层地区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的发展,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三、乡镇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 乡镇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 乡镇企业取得的成就

1. 产值稳定增长, 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人数平稳上升。

中国乡镇企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 发展过程历经几次大起大落, 经过几年调整过渡期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2012年全国乡镇企业与农产品加工工作会议发布的数据表明, 全国乡镇企业在调整中取得平稳发展, 2012年全年总产值达到60万亿元, 比2011年增长9%以上, 乡镇规模以上工业2010年实现增加值56000亿元, 同比增长12.36%, 新增就业人数超过200万人。

2. 产业结构初步调整, 第三产业持续增长。

以休闲农业为引领的全国乡镇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较好, 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农村二三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预计全年乡镇第三产业可实现总产值14.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2%, 比全国乡镇企业平均增幅高2.4个百分点, 继续保持增长领先地位。据不完全统计, 今年全国有8.5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70万家, 其中农家乐150万家, 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全年接待游客超过8亿人次, 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 从业人员2800万。

(二) 乡镇企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困境

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乡镇企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进一步发展。

1. 融资能力不足, 资金安全缺乏保障。

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是由民间资本发展起来的, 因此他们与政府的财政支持和银行贷款并没有紧密的联系。当乡镇企业规模不大, 技术含量不高时, 融资能力的短缺并不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太大影响, 但随着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 资金需求也不断增长, 资金不足的问题就尖锐地暴露出来。如果遇到经济危机等事件, 市场需求下降, 极易造成乡镇企业产品的积压, 进而引起资金链的断裂, 造成企业停产甚至倒闭。

2. 产业结构雷同, 盲目投资现象严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乡镇企业的创办和发展, 主要由市场价值规律来调节, 由于缺乏足够的政府引导, 再加上乡镇企业创办者往往缺乏长远的市场眼光, 乡镇企业的创办呈现出跟风的状态, 当某一产业业绩好时, 便一窝蜂般涌现一大批产业结构严重雷同的企业, 当这一产业业绩下降时, 便造成市场严重饱和, 一批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乡镇企业产业结构雷同现象, 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生产能力过剩和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且由于乡镇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规模企业, 技术装备水平较低, 因此难于与同类国有或大型企业相抗衡, 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3. 增长方式粗放,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乡镇企业一般都属于采取粗放式生产管理方式, 主要生产销售资源初加工产品。由于规模限制, 乡镇企业生产设备比较落后, 缺乏清洁生产技术, 多数企业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 加之有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 对环境污染项目不管不问。这就造成了一部分乡镇企业成为乡镇的环境污染大户, 不但对企业员工、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 更严重的是有些还对土壤、水源等造成污染, 威胁几代人的安全。随着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以来, 政府出台了严厉的法律法规, 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严格的整顿和查处。这些都在客观上大量增加了乡镇企业的经营成本, 令原本就资金紧张的乡镇企业雪上加霜, 必然就会降低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员工素质不高, 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乡镇企业创办人员以及从业人员大多来自农村地区, 文化素质水平往往不高, 技术缺乏。当乡镇企业从事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粗加工型等形式的生产时, 员工的技术能力要求不高, 但是当乡镇企业慢慢向技术密集型转换, 生产高精尖产品时, 员工素质水平就会严重制约生产效率的提高, 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5. 人力成本上升, 企业效益面临下滑。

随着我国慢慢步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红利已经临近消失的拐点, 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了事实, 这种现象的直接影响就是人力资源成本急剧上升, 员工对工资、福利等要求越来越高, 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乡镇企业的经营成本, 降低了经营利润, 使乡镇企业抵抗市场风险和扩大规模再生产的能力更加低下。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交通信息技术的进步, 农村地区劳动力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而大城市大公司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明显高于乡镇企业, 这进一步削弱了乡镇企业的生存能力。

四、科学发展观角度为乡镇企业的重振和发展提供解决路径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同时科学发展观也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因此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审视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并提出解决思路, 有助于乡镇企业实现科学发展。

1.以发展为最终目的, 为乡镇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国家、社会和人民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以发展为第一要义, 就要求政府在国家层面为实现更好的发展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策略。乡镇企业的发展属于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环节,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 政府应该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 抓住机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逐渐改变资源型、粗放型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 为全国企业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

2.以人为本, 提高员工待遇, 提升员工能力。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一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把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乡镇企业也要以企业员工为本, 一方面适应市场要求, 提高员工待遇, 为员工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 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 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对企业忠诚度;另一方面要对员工进行培训, 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 提升员工综合能力, 开发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样才能为企业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3.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调结构, 控污染, 提效益。政府要对乡镇企业的创办与发展进行合理引导, 避免重复投资与建设, 将区域内的乡镇企业结构调整至合理范围。同时, 政府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加强环境污染监控工作, 并依法查处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另一方面要为乡镇企业改进环保设施、治理环境污染的行为加以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和帮助。

4.统筹兼顾, 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乡镇企业的发展要统筹兼顾不同方面、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利益关系。由于乡镇企业的地域特点, 为乡镇企业提供政策保护的主要力量是行政层次低、能量小的乡镇政府。因此在政策及国情许可范围内, 将乡镇政府的保护力量最大化, 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优惠政策, 提高乡镇企业融资能力, 解决其资金不足、减少其企业税收和工人养老金支付、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其跨地区跨行业重组, 为其持续发展拓宽道路, 推动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 而乡镇企业借助乡镇政府政策的扶持得到发展又可以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有助于提升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不同方面的利益得以统筹兼顾, 最终实现多方面的共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在各领域都取得重大成就, 乡镇企业也获得了极大地发展, 然而随着世情国情的变化, 乡镇企业的发展遭遇了困境, 增长速度放缓, 经济效益下滑, 大批乡镇企业亏损甚至倒闭。在当今中国, 乡镇企业仍然有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针对乡镇企业的弊端进行改革和创新, 与时俱进, 采取新手段新方法, 才能使乡镇企业获得重振和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乡镇企业,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 .庞露荷.全球视域下科学发展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 2012

[2] .严宇鸣.乡镇企业转制的原因分析:一个文献综述[J].中国外资, 2011 (22)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德育论文下一篇:文学研究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