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2023-04-13

第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新健康教育”理念下抓牢培智学生的健康教育

---十堰市特殊教育学校 任东洋

【摘要】:“新健康教育”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培养身心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平凡的、有一定技能的、有幸福感的社会公民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它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期,要促进智障学生健康发展,开创特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建立起新型师生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更多的关注培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努力培养他们成为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平凡的、有一定技能的、有幸福感的社会公民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 智障学生 心理健康 新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

“新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特殊教育更应把新健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健康教育是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在特校的教学中大多学校过多地偏重文化课的传授,往往忽略了健康的教育,导致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引发了许多家长的不满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此,本文从智障儿童心理教育的形式、内容、原则等方面来探讨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为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一些心理依据,促使智障儿童的身心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现结合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抓牢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培智学校是对智力障碍儿童少年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其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他们不能正确明辨是非,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尤其是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德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措施。学校工作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只有学生发展了,才有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培智学校的德育工作同样如此。没有好的道德教育,弱智学生良好的品行难以养成,个性难以发展,人格难以健全,自身各方面素质难以提高,其将来走入社会、适应社会也会更加困难。因此,为了残疾儿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抓好德育工作,加强健康班主任队伍建设。德育的践行者是班主任,班主任起着教育的主导作用,所做的工作是全方位的,无论是教学上,还是在班级管理中,都无时无刻不渗透着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只有健康的班主任,才能带出健康的班级,培养出健康的学生。强化自身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执教观念,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发生。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则是摆在我们特教工作者当前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教育。那么,如何应对挑战,使培智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呢?由于主客观错综复杂的原因,培智学生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常常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是阻碍他们成长的最大隐患。因此,对培智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增强其自理自立、自强自信的意志,而且,还会激发其情感和动力,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及适应社会生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二、以人为本,应更多地关注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促进是“新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新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学校要着眼于师生长远的健康发展,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平台。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长期的社会实践证明,人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家人、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音,不健康的心理则是家庭、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则显得格外重要。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探索研究,采取有效的方式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走进孩子的心,倾听他们的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智障学生也是一样,虽然智力上和正常人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智障学生在品德接受上有他的共性,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有着不同的缺陷和缺点。作为特校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有效引导、促进不良行为的纠正。生活中,我主动和学生平等交流,不动声色地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正确的生活态度方式教给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对症下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感到轻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让她们流露出最真实的内心想法,给我们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进这些特殊孩子内心,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大部分智障学生自卑

1

孤僻任性、敏感多疑倔强,教师很难与他们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到他们的所思所想,使得多数智障学生常常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我班张波同学,曾在普通学校就读到三年级去年转到我们班。到我班以来,我发现他逆反、敏感多疑、倔强,经常欺负同学,也时常顶撞老师。即使面对批评,他也无动于衷。但是在班级中,他的思维比其他同学灵活,计算速度的较快,动手能力也较强。针对他的特点,我让他当课代表,而且每天抓住晨会的机会,在全班表扬他细小的进步,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还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鼓励。在肯定他的优点,宣扬他的进步的同时,我不放过每一次给他做思想工作的机会,引导他看见自己的进步,让他逐步认识自己的价值,以及他自身对班集体的重要作用。慢慢地,他对老师和同学能友好相处了,开朗了许多,也自信了许多。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以人为本走进这些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

(二)善于挖掘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活教材。

丰富心理课授课形式。培养学生上心理课兴趣,把心理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以心理卫生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情况,以心理游戏、行为训练、情境体验、人际沟通、自我陈述、理论分析、案例点评等各种方式,丰富心理课教学方法,构建健康快乐的心理课堂,达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懂得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道理,具备自知、自省、自信、自控、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具有合理控制不良情绪,矫正不良心理的能力的目的。

以人为本,还要善于挖掘智障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活教材,让他们在亲身感知中纠正不健康心理。利用他们自己身边的事例,在亲身感知、目睹具体事实后,在产生具体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纠正不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例如我班王XX同学,她倔强孤僻,加上家庭溺爱,还伴有严重的暴力倾向,稍有不顺他就会欺负同学,很多同学都因为害怕挨打不愿意和她交往,从而导致他越来越任性。我认真地分析了她这些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认为只有通过她亲眼所见的事例,在她亲身感知、产生具体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沟通,讲清问题利弊,疏导她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她克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向健康的心理发展。于是我通过网站找到很多案例,让她明白从活生生的事实让他明白打人是不对的,还会成为罪犯。通过这些事例的教育,这个同学的暴力倾向有了明显的改观。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不难纠正,只是要求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结合学生实际,抓住教育时机,及时搜索有针对性的事例,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活教材,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以人为本,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在平时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也是德育的主阵地。面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关键是需要有心人善于发掘德育材料,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选择有效的德育方法,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需要。尽管学生的学习能力差,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们仍然具备一定的行为约束能力,只有善于发掘德育材料,结合智障学生的思想实际,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1、课堂教学中善于发掘德育材料,潜移默化。

课堂教学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战场,死板的填鸭式教学已成为束缚智障儿童德育发展的头号杀手。只要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在生活化的课程的内容设置与教学方式上兼顾这些学生,实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渗透,以使他们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锻炼思想品格。针对智障学生这样特殊的学习群体,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抓紧课程中典型的事例,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具学具,设置合符需要的教学场景与环境,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化隐性德育为直观,使他们自然而然的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科学、适切的德育内容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化的课程教学,为选择德育渗透的内容提供了依据。随着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持续向前,根据智障学生的接受能力而选择适合他们生存和融入社会的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能学有收获。

2、加强学习健康习惯的培养,注重行为康复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智障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不广泛,缺乏遵守课堂纪律的自控能力,行为问题较多,而进行德育渗透,能有效地吸引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游戏法。游戏法教学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兴趣,实行游戏教学,可以激发智障学生共同参与、彼此合作,培养他们团队合作、互相爱护精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首先要注重智障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因课堂教学内容性质决定,要选择与之相符并可操作的德育渗透内容。如在数学学科中,因学生抽象思维水平差,数学确实是难度较大的学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智力障碍儿童战胜困难的决心。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来说,跌倒了爬起来是坚强,没有跟上教学进度但依然认真学习,获取教学内容中与自己接受能力相适应的知识点也是坚强,而教师适当的处理会得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其次,提高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实施取得成效的关键。通过游戏、比赛、唱游等方式,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

2

程中,并能对教师言行保持着良好的注意,那么教师及时的德育信息才会被他们所吸取。注重课堂游戏的讲解,强调游戏规则,也对智力障碍儿童在遵守纪律方面的习惯培养有着很好的作用。例如通过“一二三,我坐端”、“小小手,背后头”“小眼睛,看黑板”这一类课堂行为规范儿歌,可以很好地调动智力障碍儿童的学习注意力,促使他们养成一定能的行为规范。

三、以新健康教育为着眼点,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搭建平台。

作为特校教师,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吸取先进教育理念和成功经验,认真领会 “新健康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从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品德修养、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个性发展和学习适应性等方面总结确定了健康学生标准;从师生和谐关系、健康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手段、注重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关注非智力因素培养、尊重学生受教育权力等方面总结确定了健康课堂标准;

(一)丰富德育工作手段,达成培养健康学生目标

在德育工作方面,学校以新健康教育理念为引领,丰富德育工作手段,加强精细化、实效化管理,达成培养健康学生目标。开展多形式教育,不断丰富“新健康教育”内涵,逐步使学生达到健康学生标准。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加强班级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好的活动学生都乐于参加,德育活动要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坚持不懈,有始有终,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学习习惯。根据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德育教育方案,开展直观、形象的德育活动。我班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突破口,结合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认真组织学生聆听国旗下讲话,在晨会、午会时间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助残日、入队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开展思想德育主题宣传,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情感,提高道德认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举行的春秋季运动会,努力培养学生形成勇敢、坚强的个性心理品质。每月更换一次主题板报,通过一线宣传,培养残疾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良品质,形成规范的班风和学风。一是开展遵纪守法、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发挥二岗(值周班、学生监督岗)对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监督作用,做好每周优秀班级的评选工作。通过开展“养成好习惯、争做好学生”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二是开展传统美德、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思想。以国庆节、教师节等纪念日为契机,以爱国,敬师、敬父母为切入点,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尊师爱校教育。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组织各班级召开“心理健康,形象阳光”主题班会。与心理教师共同做好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健康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新时期的特校校园是和谐校园,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受传统的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师生之间的交流几乎是单向的。要打破传统观念,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体现在要全面尊重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把习惯养成变成自己的一种自觉行动。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平等相待,坦诚相见,残疾学生才能自愿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常言道:“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有令不行”。在平时工作中,我十分注重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首先自己必须早到校;要求同学爱劳动,自己就要先做示范。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要带好培智生,教师就要给学生亲近感,树立良好的威信,在工作、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思想方面对自己提出高标准,并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中身体力行。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教师的形象是无声的教育,有着语言说教所代替不了的作用,比“命令式”的管理方法要强百倍。智障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时,一定要公平公正,决不能厚此薄彼偏爱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人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展示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作用。以人为本,教师要真情对待残疾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对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一定要平等对待,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加强沟通,决不能训斥、体罚。对缺乏信心的智障学生更要多鼓励、多关怀、多帮助;对因家庭、生活遇到暂时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地关心、帮助他。如我班杨XX同学,因父母双双下岗,生活上学都成了问题,我及时号召全班同学献爱心,我先作表率,带头捐款一百元,全班同学接着积极捐款,基本上解决了这个同学学习上的困难,杨XX同学深受感动,以后学习更加努力了,成绩也明显地进步了。相信我们的真情投入,必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三)加强健康校园文化建设,践行我校“做有用的人”的校训。

我校在德育的培养方面围绕着践行做有用的人的教育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在“实”字上下功夫,遵循智障学生发展的特点,把他们作为发展中的人、有差异的人、有潜能的人来看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激励和正面教育。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认真实施,在实践中坚持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反复的原则,利用多种形式,善于表扬与发现在某方面有细小进步的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分享到成功的喜悦。通过

3

教育和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通过开展“健康校园流行语”征集活动,整理出健康、向上的“校园流行语”在学生中推广、普及。特校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改善班级人际关系,能促使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互促共进,这是提高班级管理效益,实行班级管理最优化的有效手段。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到集体的魅力,从而在内心自觉自愿地对班级产生一种向心力,这对班级人际关系的改善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具体措施有:制订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反映班级文化主流的标语,定期更换班上的黑板报,做好好人好事的记录评比,利用晨会、午会、班会对班级工作进行评议等。广泛开展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同学们的兴趣,发展其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发展同学们的个性,改善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加深了解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

(四)加强健康班风建设。

班风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反映。实践证明:班风正,则人际关系和谐,群体的凝聚力强,集体在这种状态中能够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我班经常开展“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对学生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指导,以确保人际交往渠道的畅通,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用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全班同学,要求同学们在参加全校集体活动时,都要积极参与,有班级荣誉感,不要因少数同学的不良言行,影响班级的名声。班风建设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入手。培智生自控力差,喜欢我行我素,在工作中,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给每一位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做到自己管理自己,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通过集体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作用,掌握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让每一个培智学生都能够在班级中发挥专长找到自己的位置。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就这样,有助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促进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

总之,在培智教育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想把每一位残疾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的平凡的、有一定技能的、有幸福感的社会公民为目的、残而不废的一代新人,德育管理者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管理手段,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导作用。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智力残疾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改进教育手段和方法,一定能成就一批幸福的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银春铭主编:《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6年 [3]孙立春著:《素质教育新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版

[4]肖非、刘全礼主编:《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92年 [5] 陈云英主编:《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研究》,华夏出版社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3月刊, 9月刊 [7钱艳:《中重度弱智儿童教学实践初探》,南京特师学报, 2003年4月

作者简介:

任东洋,男,湖北省十堰市特殊教育学校一线教师,多年从事培智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 联系电话:13687212786 QQ :36153576 联系邮箱:36153576@qq.com

第二篇:更新教育理念 创建特色学校

更新教育理念 创建特色学校 铝二小 黄智辉

为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高品位,打造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于七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参加了北师大在北京举办的暑期骨干教师的培训班学习。此次培训是以提升骨干教师的办学理念及管理水平为目的,使各地各学校的骨干教师对更新教育观念,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更深层的认识,并能肩负着学校未来的发展的重托。

培训期间,我们听取了国家级教育专家、知名校长不同专题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系统地讲解了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管理、校长素质与学校的品牌建设、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习的管理、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素质结构与队伍建设等课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同时,我们还考察了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市第二小学等学校。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我们收获大、感触深、启迪多,在思想认识、理论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合北师大“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的实施我有如下的认识。

一、创办特色学校,校长要有独特的办学理念

特色学校要具有独特性,是指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的基础上,又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是特色学校的主要特征。要创办成特色学校,首先学校要有独特的办学思想。而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关键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有特色,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校长要有正确的 1

教育思想,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可以说没有特色的校长,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因此,校长要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办学主张,找到办学的优势和突破口,从而扬长避短,创造出学校的特色。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正因为成为全国有名的特色学校,这与该校卓立校长创新的办学思想是分不开的,历经44年校长生涯的卓立在《校长素质与学校品牌建设》的专题报告中,通过100余幅图片展示了史家小学从1939年发展至今的辉煌历程,反映了史家小学“一切为了明天、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学思想、“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和孩子的未来托付给你的学校”的办学目标、“三全、三爱、三服务”的办学宗旨,特别是“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和现代化的育人设施、育人环境,以及我们实地参观考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令人回味深思。

二、创办特色学校,校长需要学会高位思考

北京史家小学卓立校长在《校长素质与学校的品牌建设》的报告中指出:“成功需要学会高位思考。”这一点对我们启发较深,每一位校长都想把自己所在的学校办出特色,这就需要学会高位思考,即思考问题形如一个塔,在塔底考虑问题和在塔顶考虑问题不一样,在塔底考虑问题往往是起点低、目标局限,学校不会有大的发展。在塔顶考虑问题,起点高、目标远大,学校才会有特色。常言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一个没有世界眼光的人就不可攀登事业发展的高峰;一个没有历史眼光的人,就没有勇气告别昨天,也就不会有机会同明天握手;一个人的视野有多么开阔,他的想象力空间就有多大;一个人的目标有多么高,他的潜能就发挥得多么充分。在当今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教育就要不断的深化改革,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校长就要有历史发展的眼光, 2

敢于告别昨天,学会高位思考,才能办出特色的学校。

三、创办特色学校,校长需要科学的管理

作为一名校长,管理至关重要,但管理要讲究科学,讲究艺术,一名优秀的校长对学校的管理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学校工作能不能紧跟当前的教育形势,创出优异的成绩,与校长的带领、科学的管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科学的管理能促人上进,出现可喜的成绩。史家小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第一,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与卓立校长的科学管理息息相关。卓立校长的科学管理的全过程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制度的制订是集结于民主智慧的结晶,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制度以内人人自由。卓立校长具有很强的创新超前的能力、科学和奉献精神;卓立校长还具有很高的领导艺术和人格的力量,体现了卓立校长自身的特色。

四、创办特色学校,要建设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在专家、知名校长的报告中,指出学校特色建设要有一支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因为学校育人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要形成学校特色,光靠校长的办学理念是达不到的,还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爱与责任的高度集中,一个“爱”字诠释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心灵的教育,只有爱才是最高尚的教育方式。“教书育人”是引导学生全面、科学发展的责任;“为人师表”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责任;“终身学习”则是实现上述责任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的品牌竞争力有“三样东西”买不来、偷不去、拆不开、带不走,这就是学校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个优良向上的校风,一套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是这三个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校长要正确认识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为教师学习和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色往 3

往指导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是他们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这是创办特色学校的真正财富。

五、更新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

我有幸来到首府参加学习培训,聆听专家和名校长精彩报告,使我深受鼓舞,更新了教育理念,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指引学校健康发展的导师。校长要把握教育的动态,做到宁静致远,要用冷静的头脑分析学校目前的状况,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尽最大努力把计划落实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

教育是培养人格的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因此,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的劳动者。我们要树立新时期的大教育观,明确教育的任务和教育发展的方向,对学生进行良好人格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给他们提供发挥能力的空间,实施差异化教学,是泥土就让他烧成砖瓦,是旷石就让他百炼成钢,是金子就让他闪闪发光!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教育的责任是那样的任重而道远,教育改革的步伐是那样的坚实而有力。尤其是在创办特色学校上使我深深体会到:没有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没有大胆实践的决心,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是很难取得成效的。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我们将学习到的知识、本领用于实践,学有所用,用有所成,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行政的效益,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和发展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均衡、协调、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第三篇:基于“家校合作互动”理念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

摘 要:目前,在我国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对于一些高职院校来说,仅仅对学生们突出的心理问题进行一定的关注和研究,但对学生们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其自身心理的素质提升没有相应的重视。因此,在我国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对整个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保证其心理素质的提升,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有益探索。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含义以及其存在的局限性和家校合作互助理念应用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家校合作互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121-2

1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涵义

“模式”一词来源于科学方法论或科技哲学,其含义为:模式是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概括现实的形式,主要表明某一事件或过程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涵义是:以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实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助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可操作性的工作范型。它既是一种理论设计,又是实践的产物,是理论与实践的联结与桥梁。它的形成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从无序、经验化的实施形式发展为有序、科学化的实施形式的重要标志。

2 当前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理论方面研究相对欠缺

对于我国来说,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主要是从二十世纪末开始的,经过其后来的发展,进而对相应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形成目前很多的思想教育模式。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医学和心理学等等模式都属于在发展中取得较好成就的模式,不过还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相应的支撑,有一定的问题产生。此外,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人员来说,其只是对自身的主要工作经验进行相应的总结,进一步对其自身高职中的主要环境进行相应的融合,发展适合其自身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模式的教育,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无法进行更加广泛的推广。

2.2 目标取向偏离

对于现在的一些高职院校来说,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和解除,主要是从医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教育,并且教育的对象都是具备心理问题的学生;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高职院校对于自身思想政治和其思想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将其心理和自身的素质相互结合,这就会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偏离,无法形成最终的目标。

2.3 工作方法方式单一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其主要的教育模式应该是相对比较多的,不过在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其自身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自身的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且对于学生们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对其心理进行相应的辅导,并且利用相应的咨询机构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没有将此工作与所有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相应的融合,而且在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的过程中,都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融合,造成工作方法方式单一的问题。

3 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学体系中“家校合作互动”的介入

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教学,是高职教育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对学生具体生活充分关注的课程,教学目标需要对具体的作用充分考虑。课程目标不能是使学生对健康、病态等内容有所认识,不能只是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理论进行传递。以积极心理学为核心进行思考,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建立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气质以及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心理教育,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如安全、尊重等,进而为学生的人生带来积极的影响。在教学时,应采用健康积极的案例,以积极心理,创设健康、愉快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心理品质不断优化。学生在对课程学习完成以后,能够对心理健康知识充分掌握与应用,对自我认知能力、调节能力等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技能等不同方面,实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有助于学生积极情感与行为的稳定发展。

积极心理学认为,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必须对应用性与实践性给予充分的重视,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在课程失效性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可以利用具体案例教学等不同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课程中“家庭合作互动”理念的充分介入。

4 基于“家校合作互动”理念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4.1 建立家校合作制度

对于目前我国高职而言,其主要是通过对自身的发展体系进行建设,要保证其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有一定的依据,这样,才能够进而保证其发展的稳定性。同时,还要对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体系进行相应的建立和完善,进而对其规范性进行相应的提升。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和家长能够利用相应的体系得到相应的服务,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在对制度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制度的合法性以及有效性和非强制性。这三个原则主要是指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监理相应的标准,进而保证其能够保证学生以及家长的正常权利和效益;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们的心理进行相应的综合考虑,保证学校和家长之间能够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沟通;最后还要保证家长是以其自身意愿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合作制度的执行,保证其自身的参与性以及积极性。

4.2 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准

对于当代高职学生而言,其自身不仅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而且其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相对也比较强。因此,对于家长来说,要对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准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提升,保证其能够与孩子们有着良好的沟通,进而多进行换位思考。而对于相对特殊的家庭来说,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以单亲的家庭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学校来说,其不仅要从物质方面对其进行相应的关心,最重要的是对其心理健康进行相应的干预和帮助,保证家长能够对其自身的教育观念进行正确的梳理,进而保证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活动。

4.3 教师和家长之间采用实用高效的沟通方式

在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都具备校讯通的功能。其主要是利用短信平台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孩子们在学校情况的沟通反馈。而且,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普及也进一步便利了家校互动的开展,可以进行家长的群组成立,能够进一步保证多个家长与老师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还能够对相关的文件进行相应的传输,保证良好的沟通性。并且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交流平台及时进行校务公开,相关的老师通过平台对学校的活动进行公布,相关的家长可以在其网络平台中了解到学校的活动开展以便积极地配合,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状况,进而保证家长们能够重视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提高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这些现代化的沟通方式相较家长会、电话联系等传统方式,明显实用性强,实效性高,家长的接受自由度更大,从而也进一步提升了家校合作互动的便利性,更具时代特色。

5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相应的心理学理论对家校合作互动模式的发展措施进行相应的研究,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善,促进学生们能够保持其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并且具备一定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 考 文 献

[1] 阎秀丽,苑?D,宋真.基于“家校合作互动”理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2:166-167.

[2] 韦松.高职家校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工商高职院校,2014.

[3] 陈源声.家校合作理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初探[D].华东师范高职院校,2013.

[4] 白巧灵.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郑州高职院校,2013.

[5] 程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家校协同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高职院校,2015.

第四篇:树立“绿色教育”理念,构建绿色特色学校

樟斗中心小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成为一体的绿色教育。”为此,我校树立“绿色教育”理念,努力构建绿色教育特色学校。我们通过开展 “绿色课堂”、“绿色课间”、“绿色课外”、“绿色主题”、“绿色科技”、“绿色艺术”、“绿色生命”等“呼唤绿色”的系列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绿色教育,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创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让学生在“绿色校园”中健康成长。

一、构建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环境,突出绿色熏陶

为了更进一步营造绿色教育特色学校的氛围,我们加强了校园的绿色建设和校园绿色文化的环境建设,努力凸现“绿色文化”,营造“绿色氛围”。走进樟斗小学的大门,顿时有一种“书香四溢满校园”的感觉。学校的走道、梯间悬挂名人名言、墙壁上“上下楼梯靠右走”、“ 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的宣传标牌;学生出版的宣传栏,生动有趣„„优雅的人文环境,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了整体美感。樟斗小学的孩子们每天都在这绿草如茵、清幽怡人、鸟语花香的环境中生活、娱乐、学习,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

二、教育教学的管理,注重绿色渗透

我校绿色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推进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实现在所有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和体现环保和人文精神的绿色理念,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健康全面的发展。

1.倡导的“绿色课堂”。

“绿色课堂”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鼓励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绿色课堂”把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把个人学习视为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角色从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绿色课堂”表现为生动的学习情境、活泼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交流,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暖如春风,爽似秋风。

2. 加强“绿色教学”。

学校按国家规定全面开设各门课程,而绿色教学,则采取“大课程”+“小课程”的形式。每学期,在校级领导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各学科根据各自的特点,积极在学科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语文阅读课有选择地让学生读环保方面的文章;美术课 1 让学生通过绘画,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数学科更是要求每个年级推选一名教师专门上一节绿色教育渗透的校内研究课。如黄胜老师上的《学校植树方案》、李天德老师的《搭配》等,都注意学科的特点,找出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教学结合点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保证了绿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各科都视教学内容进行环保实践,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具备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形成“绿色课程”。

学校把“绿色教育”作为学校科研的课题进行研究,形成学校《绿色教育》校本课程。为了《绿色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定期开展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上《绿色教育》研究课,编写校本教材。各科教师从自己的科目角度,开发《绿色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领悟课程更深层次意义。如语文科教师通过《绿化振兴,我来策划》、《绿色的明天,呼吸与健康》,数学科教师通过《我们的生存空间》、《塑料袋“包裹”家园何时休》、《节约能源从我开始》、《快乐的队日》,美术科教师通过《植树造林》、体育科教师《汽车的尾气》,班队活动《我环保,我时尚》等协同开展研究开发,真正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绿色课程”。

三、加强德育管理,构建“绿色体系”

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学校领导在每学期开学初就通过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对学生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的动员和宣传工作。学校大队部、年级组每学期向全校师生发出绿色教育专题倡议,营造创建氛围。我们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每周一,我们都确定不同的教育主题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健康快乐动起来”、 “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等。学校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水日等环境纪念日开展绿色教育活动,让全校师生通过对环境纪念日主题的了解、学习,增强师生绿色意识。学校通过宣传橱窗、宣传标语等向全校师生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强化环保意识,增强绿色观念。我们还把绿色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节约用水用电。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还重视净化。做到校园净化、教室美化、厕所干净。校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告别陋习,做文明市民生”的倡议书,加强了学生的保洁意识。使“净化、美化、绿化”校园的意识深入人心,也使整个校园环境变的更加美丽。

四、加强绿色实践,培养“绿色人才”

我们认为绿色教育理念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把学生的成长、成人,教师的成才、成家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为不断提高学生的绿色理念打下坚定的基础。

(一)主题的确定———奏响“绿”的旋律

我们将绿色教育第一阶段的主题定位为“珍爱绿色”,开展知绿护绿创绿系列活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节约粮食。学校提供主线,让不同年级,不同爱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各有所长,各有突破,各有收获。

(二)活动的开展—— 探究“绿”的内涵

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需要他们亲身经历,亲自体验。为此,学校创设各种可让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提供各种各样能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通过和自己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的实际接触和相互作用来生成对环境负起责任的意识,让学生亲历环境破环带给生活的巨大影响,获得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唤起共同保护生活环境的强烈责任。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绿色教育活动的内涵。

如五年级:《关注我们的周围》----由各班各小组选择喜欢的内容,如:“一周家庭用电设计方案”“了解校园整治污染设计方案”“节约能源(用水、用电、节粮、节纸)设计方案”,由学生设计思路,交流方案,阐述理由,进行优缺点的辩论。体现学生积极思维、敢于创新,鼓励他们凭借原有的知识,以自己的观点、方式,为学校的绿色活动出谋划策。

2.开展节约能源系列科普活动,提高绿色教育活动的兴趣。

学校结合每年的“爱科学月”活动主题,开展了“节约我们的学习伙伴——学习用品”、“滴水感悟——节水活动”、“ 珍惜能源,创造美好环境——节能活动”、“节粮在我身边”等系列活动。学生们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以科学的态度,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现状;并对市民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活动信息,采访有关部门的领导人,拍摄有关照片。以社会学家的心态,向家长、邻居、市民进行绿色宣传、倡导环境保护。

(三)活动的拓展-——挖掘“绿”的深度

绿色象征生命与发展,希望与收获,健康与安全,;象征着文明、科学、关心、尊重与包容,是以尊重人、关注人为核心的人本教育。我们充分挖掘绿色教育的深度,把生命教育拓展到绿色教育中。我们采取“大课程”+“小课程”的形式,把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堂、校内外安全教育活动中,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到日常管理实践的各个方面。

第一、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系列生命教育系列活动:

系列一:认识自我 每个中队以开展“生命故事会”,“生命影院”的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中队活动,从学

3 生诵读的诗歌、讲的小故事、演讲、写征文、观看宣传片等,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

系列二:感恩亲情 本系列结合5月母亲节和6月父亲节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以实际的行动报答亲恩,感谢父母无尽的爱。学生通过为父母敬一杯茶,为家里做一件家务以及制作感恩卡是本系列学生实际行动的表现。

系列三:自我保护 通过讲座、日常课堂等,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应急避险知识,从而使学生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第二、“大课程”----“生命教育”的主题活动实施。 1.安全活动月----拉开绿色生命的序曲

三月份是安全活动月,我校就安全月活动开展进行了启动仪式、班级出版墙报、手抄报、写安全征文、进行安全演练(防火、防暴、防震)的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预防流行病----强化生命健康的节奏

我们除了让校医作有关防病讲座外,每天,按上级要求做好校园环境消毒与晨检、午检等疫情报告工作。这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我防病意识上了很好的一课。

经过几年开展绿色教育,我校逐步形成了“绿色的校园、绿色的课程、绿色的理念”的学校特色教育的新意识、新思路。我校的绿色教育是开放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使每位学生在特色创建中陶冶了美的情操,增强了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意识,从而使绿色教育活动充满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与人文性。振兴小学也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集人文、科教、快乐、和谐于一体的绿色教育特色学校。

第五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检察工作健康深入发展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中央政法委着眼于新的历史时期,确保政法机关更好地履行职能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政法干警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治本之策,它必将对检察工作的开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教育活动,是检察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法律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司法的需求和公正执法的期望日益增强,对检察机关的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检察机关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需要,坚持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作为检察机关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和长远性的措施来抓,不断端正执法思想,更新执法观念,自觉树立和崇尚司法文明,正义等现代法治理念,推动执法观念创新和工作创新,推动各项执法工作健康深入发展。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科学发展观教育就是以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组织广大检察干警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基本要求,进而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检察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察工作实践。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就是在学习中要重点弄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和科学内涵,在具体执法工作中哪些执法思想和行为理念与产生执法问题有关系,使广大检察干警全面撑握内容,准确把握要点,正确理解其基本概念,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因此,要使每一名检察干警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变成自觉行动,必须扎实地开展好“三个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检察机关自觉按照法治要求加强执法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促进检察机关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减少自身引发的社会不和谐问题,进而推动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的创新开展。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提高检察机关执法能力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通过开展教育整顿、先进性教育、专项整改等项活动,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执法能力不断加强,从总体上看,检察干部队伍的本质和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也应看到,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一些问题,极少数干警经受不住考验,理想信念动摇,特权思想严重,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廉洁的问题时有发生,如:有的干警习惯于老办法、老套路、结果导致执法不严格、不公正,甚至刑讯逼供等问题和冤假错案的发生。应当看到,执法活动中发生的执法不严格,办案简单粗糙等不规范问题决非偶然,除少量客观因素外,主要是与一些检察人员的执法理念落后和执法能力低下有关,这些问题不杜绝,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在社会上的威信和形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党委不满意,人民群众更不会满意。因此,我们必须要把这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作为提高素质、强化技能、塑造形象的有效载体,坚持把培训提高贯彻始终。要通过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岗位培训和练兵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干警的素质和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从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入手,认真分析查找影响办案质量的主客观因素,有效解决影响办案质量的内外部问题,从规范的地方做起,从不规范的地方改起,努力使这次活动收到显著成效。

上一篇:小学学校课改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