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答案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旅游文化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答案

一、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同性?如何看待“全球化”这一问题?文化的多样性:指的是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的共同性:是指群体与社会在共同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的共同的、可以互通的文化内容。各个民族、种族,不论其生活在哪一个地理空间中,他们之间都有某些共同的、可以互通的文化内容,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基线和色调。我们可从中,概括出人类某些共同的文化现象。

全球化:当代,没有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可游离于全球化之外,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也呈现着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使得文化的共同性更加广泛,更加可靠。然而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却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威胁,保持世界语言、风俗的多样性面临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全球化又为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同时,不同国家在吸收它国文化的基础上也会不断创造新的文化,也使各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积极的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来,同时也要保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加强民族文化传播,提升软实力,保持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正确态度。

二、文化传统的特点是什么?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1)具有广泛的影响,感染熏陶了大多数人民,为人们所认同所接受,成为他们的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值追求。(2)具有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3)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既包括对传统文化本身的认识和态度,也包括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软实力对民族复兴、现代化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和态度。(1)礼敬自豪。在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历练出的中国文化,是我们祖先智慧的体现、求索的结果,值得我们炎黄子孙敬畏与自豪。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自尊相辅相成,没有文化认同就会失去力量和信心,也会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2)学习修炼。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人文修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的重要关系。(3)批判扬弃。历史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的优点与不足。(4)包容发展。使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在内部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外部则向世界开放,不断接受异质文化的激发与培养,从而使自身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三、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 (286)

“天人合一”是天人和谐统一,尊重天道自然,不以人欲灭天,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此种认识先秦时已经萌芽,春秋战国时认为天人均以礼相通,明确提出于天地合其德,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无以人灭天等。汉代提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宋代张载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张载之后,天人合一思想得到不同学派的进一步阐发,但是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彼此间有着共识。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事实求是地予以分析。“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

1 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正确的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思想。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得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自我身心的平衡与自然环境的平衡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了充满和谐的精神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应当从文化发展、延续的民族性的一面,给与足够的重视,作出积极的评价。对于思想中芜杂的内容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于落后的愚钝的思想要敢于摒弃。

四、中国传统的“义利之辨”有何现代意义? (317页) 围绕义与利关系所展开的争议即“义利之辨”,从先秦起便成为中国思想发展上达最高境界。 史上论争的核心问题之一。所谓“义利之辨”,就是人们的道德取向同人们追求物质利益行为的矛盾的争论,其实质就是人们在处理社会关系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这两种价值取向的差异与对立,它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之辨。传统的义利观的合理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潮流中,正确处理道德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将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

1、辨析义利,是儒家的重要特点。儒家主张,义以为上,同时,也肯定利的合理性。“义以为上”的观念在培养崇高的的道德节操等方面,也有不可否认的意义。

2、从价值观上看,义利之辩首先关联着道义原则与功利原则,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功利意识的过分压抑,容易弱化社会的激活力量,因此,儒家以道义原则抑制功利原则,是明显地有着负面导向作用的。

3、墨家重义的外在价值,认为义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能带来功利的效果。义,利也。对于扬弃儒家道义原则的抽象性,显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4、法家赋予功利原则以更极端的形式,认为追求功利,是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利益为纽带的。但是以功利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必然导致功利意思的过度膨胀,并使人的价值追求走向歧途。

5、义与利的关系进而展开为理性要求与感性需要的关系,即所谓的理欲关系。

五、如何认识儒家的群己关系?(312页)

1、儒家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上,主张修己以安人,即自己要加强修养,在此基础上,要成就他人,成人要成为自我完善的一个部分。“成己”与“成人”的联系,意味着使个体超越自身而指向群体的认同。事实上,在儒家那里,成己往往以安人为目的。道德关系上的自我完善,最终是为了实现广义上的社会价值。

2、群体原则体现于人和人的关系,就是“和”的要求。“和”的基本精神是建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从消极方面看,“和”意味着化解人间的冲突与紧张,消除彼此的相争;就积极方面看,“和”则是通过共同的理想和相互沟通,达到同心同德,协力合作。这种“和”的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 、群体认同的更深刻意蕴,是一种责任意识,按儒家之见,作为主体,自我不仅以个体的形式存在,而且总是群体中的一员,并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正是在这种责任意识的孕育下,逐渐形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传统,它对拒斥自我中心主义、强化民族的凝聚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谈谈“孝”的观念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1、传承传统,维护家族稳定和促进繁衍,保持中华文化的可持续性而不至于断层,巩固族群的同一性,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保守,顽固,不容易接受开放的文化与文明的缺点。

2、中国是以孝治天下的。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家族封建制度,家族礼教最重要的就是孝。孝悌之德,恰恰就是五千年文化中的不可逾越的规则。

3、“孝悌”思想史人们日常伦理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哲学和文化土壤中,并贯穿于几千你爱你的中国社会,成为维系家族和睦与社会稳定的纽带和基石。

4、有助于维持社会稳定,对我

2 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5、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6、在变化的社会中保持持久的存在价值。当今社会所讲的和谐,其渊源就来自于孔子的“孝悌”思想。

七、何谓“孔颜之乐”?你的看法如何?

孔颜之乐: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这本身并无乐处可言。但孔颜化解了身处逆境或物质匮乏所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体悟以一种理性的愉悦。这种快乐,乐于扬弃了外在之物、外驰之心,自我意识到自身与天道和其德,同其体,也就是直观自身、认同自身,体认到个体自身的内在完美,即自己所具有的真善美高度统一的自由认可。“孔颜之乐”其实就是一种人生境界。境界是一种精神生活的方式,是一种精神的天地、世界或宇宙。儒家追求的宗教境界,道家追求的艺术天地,佛家追求的宗教境界,即表明各学派、人物所追求的精神意境并不完全一致。但其出发地与终极地是一致的,就是说,他们都是对各自所处的突然的状态的超越,而进入应然的追求之中。只要我坚持我的文化思想,按照它去做平凡的事情,有小小的创造,我的生命爆发了小小的火花,那就是天地之化的具体呈现,我在天壤之间就不会感到孤独,有限的生命就可以通向无限与永恒。我们所做的事各有不同,有各种意义,只要我们觉解到它的意义,就进入了一层境界。层层递进,就可以上达最高境界。

八、孟子是如何看待君臣关系的?

孟子认为君与臣的关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君臣各有职责。孟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孟子极端反对臣对君的无原则地同流合污,或阿谀奉承。他说:“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告子下》)孟子认为,臣下帮助君主做坏事是一种罪恶。他甚至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万章下》)孟子关于君臣关系的认识,是和他的“民贵君轻”思想相联系的。孟子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来理正君臣的关系。孟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他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离娄上》)孟子所处的时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代兴的时代,人民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了,同时,在“处士横议”的时代,士阶层的地位也空前提高了,因而在君臣关系问题上,孟子的思想比孔子大大前进了。在君臣关系上,孟子扭转了自孔子以来君尊臣卑型的模式,对君臣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君贤臣良型的崭新模式并设定了君臣之间各自的分工和职能范围。君臣在国家政治架构中的不同职能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分工的不同,孟子的社会分工理论主要侧重于劳心劳力的层面,而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分工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也是一种社会分工的不同。

九、如何理解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

“自然”和“无为”在老子哲学中是仅次于道和德的重要范畴。“自然”是老子所推崇和追求的最高价值,“无为”是这种价值得以实现的行为原则和行为方式。在自然无为的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和依道治国的治国方略。“自然”这一概念是老子首创的,但他所说的自然并无近现代大自然或自然界的涵义。老子所说的“自然”是表征宇宙万物的本性和本然状态的范畴,它所强调的是人与物依据自身的性质和规律而存在和发展变化,亦即不受外在人为因素的无端干预和任意宰制而独立自主,率性而为,自己成就自己。老子以自然而然的和谐为事物的理想状态,以个体自由、个性解放及其基础上的社会和谐为最高价值。老子所提倡的“自然”的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潜意识之中,成为人们常识的一部分,它对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深刻的影响。“无为”是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老子的“无为”大体有以下几种涵义:第

一、无为是“似无而实有”的行为。第

二、无为是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而为,是对某些“反自然”的行为的规避和反动。第

三、无为是无私志、无私欲之为,无主观妄作之为。第

四、无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老子政治哲学范畴的“无

3 为”,决不是无所作为之意,而是指人的这样一种行为原则和行为方式:按照因循事物特别是人的自然本性及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以道所体现的柔弱的特点和方式加以辅助、引导或变革,或者并不直接作用于客体,只是为其自然的发展变化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这种行为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似无而实有。无为既是对以上行为方式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反自然”的行为方式的限制和消解。在无为原则下的一切作为,都应按照“道法自然”的原则要求,不强行,不偏私,义所当为,理所应为。可以这样说,老子提出的“自然”主要是对人民及社会而言的,“无为”则主要是对统治者或治国者而言的。

十、评“中体西用”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1)“中体西用”论是鸦片战争之后就出现的一种观点,流行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这种理论一面主张引进西方的物质文化,一面又要捍卫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而二者的关系,前者为“用”,后者为“体”。这一理论在洋务运动时期曾超过积极的作用,在面对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时,要想变革,也只有在这一理论的口号下才有可能部分引进西学。(2)另一个积极作用在于它开始破坏儒家文化固有的体系。“中体西用”继承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但二者有一些重要的不同,使得儒家经典已不再具有无所不能的绝对权威性,儒学由内圣推及到外王的逻辑结构就遭到了破坏,而不得不把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引到中国文化中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2消极影响:这一理论的进步性是有限的,当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进入制度层面时,中体西用则阻碍了这一进程,因为中体西用是用来维护封建统治的,而制度层面则是要改变这一体制,所以它成为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严重阻力。 十

一、评梁漱溟先生的文化观。

(1)梁漱溟认为文化是人们生活的样法,他认为人类的文化有不同的三个路向,而根本在于人们的意欲。(2)人的生命即是意欲的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而产生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即向前的,持中的和向后的。从而形成三种不同意欲的表达方式,即西洋,中国,印度三种不同文化的源头。(3)西洋文化代表第一路向,设法满足意欲的东西,表现为奋斗的态度,中国文化代表第二路向,取调和折中的态度。印度文化代表第三路向,要摆脱现实,追求宗教解脱。(4)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以家庭为基础,以伦理为本位,以道德为宗教,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在于理性,而且早熟。梁漱溟的文化观在于保存中国的文化本质,保存儒家的伦理价值,努力从传统的外观下去寻找中国文化的真正意义,并尝试着去开创中国文化的复兴之道。梁漱溟进行的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社会实践虽以失败告终,但他将时代元素融入传统文化,顺应历史发展的苦心孤诣是十分令人敬仰的。梁先生的文化思想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甚至具有某种逻辑上的矛盾,但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具有极其珍贵的借鉴意义。 十

二、评冯友兰先生的文化观。

冯友兰的文化观是变化发展的,约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别而形成的。由于中西民族对人生价值的不同取向,造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虽不一致,各有其存在的价值。(2)中期: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是由于古今的差别而形成的,批评了自己以前的观点。认为古代的中国文化与古代的西方文化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到了近代,西方文化进入了现代化,而中国文化仍然处于古代传统之中,因此中国要向西方学习,实现现代化。(3)后期: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是由于社会类型的差别而形成的,造成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经济制度。不同的文化有相同的东西,也有不同的东西,因此中国文化既要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又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特点。

4

第二篇:文化知识测试《中国旅游地理》题库含答案

文化知识测试(附答案,答案见题号前)

《中国旅游地理》题库

单项选择题:(100题)

C 1.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 )。

A.《易经》 B.《史记》 C.《山海经》 D.《水经注》 D 2.下列不属于丹霞地貌的是( )。

A.武夷山 B.丹霞山 C.齐云山 D.九华山 A 3.下列四大佛教名山中哪一个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 A.五台山 B.峨眉山 C.普陀山 D.九华山 B 4. ( )色琉璃瓦被定为皇室特用的色彩。

A.绿色 B.黄色 C.蓝色 D.红色 B 5. 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基督教的三大派别( )。

A.天主教 B.伊斯兰教 C.东正教 D.基督教新教 B 6. ( )是回族一年一度的传统歌节。

A.歌圩 B.花儿会 C.芦笙节 D.那达慕大会 C 7. ( )的径流量仅次于长江。

A.黄河 B.黑龙江 C.珠江 D.钱塘江 C 8. 五岳中以“秀”著称的是( )。

A.华山 B.嵩山 C.衡山 D.恒山 D 9.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 )。

A.坎儿井 B.万里长城 C.京杭大运河 D.都江堰 D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五美”的是( )。

A.三亚海滨 B.海上大连 C.绿色青岛 D.长江三峡 C 11. ( )为我国陆上入境的最大口岸。

A.北京 B.广州 C.深圳 D.上海 A 12. ( )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旅游者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A.自然地理 B.文化地理 C.经济地理 D.环境质量 B 13. ( )观赏一般适用于观全景,远景,大体量的景致。 A.近距离 B.远距离 C.正面 D.侧面 A 14. 中国画中,根据所画内容分类,( )产生的年代最早。

A.人物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写意画

C 15. ( )沟通了华北,华东,中南广大地区,是介于京沪与京广两线之间的南北运输铁路动脉。

A. 哈大线 B.南昆线 C.京九线 D.兰新线

B 16. ( )即设计的旅游路线在舒适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旅游者在途时间短,游览时间长,重复线路少,旅游费用低,以及旅游经营效益最大化。

A.市场性原则 B.经济性原则 C.特色性原则 D.安全性原则 C 17. ( )两岸自然风光绚丽多姿,名胜古迹众多,是一条黄金旅游线。 A.黄河 B.黑龙江 C.长江 D.京杭大运河 C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三绝的是( )。 A.北京景泰蓝 B.福建脱胎漆器 C.天津杨柳青年画 D.江西景德镇瓷器 D 19.下列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B 20.下列不属于上海的景点的是( )。

A.豫园 B.中山陵 C.玉佛寺 D.外滩 A 21.青岛港湾内平缓细软的沙滩众多,素有( )之誉。

A.碧海金沙 B.东方夏威夷 C.第二北戴河 D.东北小苏杭

B 22. ( )古村落呈明清建筑特色,尤以石雕门罩与石雕花窗装饰最为著称。 A.宏村 B.西递 C.南屏 D.坑口

A 23.2008年7月,江西三清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 )名录。 A.自然 B.文化 C.双重 D.文化景观 C 24. ( )位于南疆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与北道的汇合点,现为南疆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交通中心。

A.吐鲁番 B.乌鲁木齐 C.喀什 D.哈密 A 25. ( )由于过去人迹罕至,蓝天,白云,森林,湖水,瀑构成一幅幅绝妙的自然山水画,因此被人们誉为“童话世界”。

A.九寨沟 B.张家界 C.武陵源 D.神龙架 A 26.歌圩是( )一年一度的传统歌节。

A.壮族 B.蒙古族 C.朝鲜族 D.回族 A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传统民间节日的是( )。

A.回婚节 B.端午节 C.重阳节 D.元宵节 C 28.1989年深圳( )的建成,开创了中国主题公园的历史。

A.世界之窗 B.欢乐谷 C.锦绣中华 D.迪斯尼乐园 B 29.下列选项中,哪个景点的观赏必须把握好观赏的时机( )。 A.故宫 B.钱塘观潮 C.花港观鱼 D.豫园 B 30. ( )主要指表现制图区内的旅游专题要素,为旅游者提供指导的旅游地图,这类地图数量大,品种多,形式活泼。

A.旅游交通图 B.导游图 C.旅游行业地图 D.特殊职能旅游地图

C 31. ( )是川藏,青藏,滇藏,新藏公路的交汇处,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

A.西宁 B.格尔木 C.拉萨 D.林芝 D 32. ( )自古以来以“五岳独尊”闻名天下,被视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

A.华山 B.黄山 C.恒山 D.泰山 A 33. 我国白酒中清香型的代表是( )。

A.山西汾酒 B.桂林三花酒 C.陕西西凤酒 D.贵州茅台酒 D 34.下列不属于我国三大古建筑群的是( )。

A.北京故宫 B.布达拉宫 C.避暑山庄 D.曲阜孔庙

A 35. ( )相继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国都,故有六朝古都之称。 A.南京 B.洛阳 C.西安 D.安阳 D 36. ( )是适应旅游业的需要而出现的新型旅游信息载体,它包含的内容远较地图丰富,可以向用户提供其所需的文字,图形,声音等多种信息。

A.互联网 B.导游图 C.旅游交通图 D.电子导游图 C 37. ( )年潍坊举办了首届国际风筝节,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8届。 A.1982 B.1983 C.1984 D.1985 A 38.( )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建筑风格可概括为纯木,四柱,三层,飞檐。 A.岳阳楼 B.滕王阁 C.黄鹤楼 D.玄岳门 C 39. ( )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道教文化极为丰富。 A.三清山 B.龙虎山 C.武当山 D.青城山 C 40. 望果节是( )族的传统节日。

A.回 B.蒙古 C.藏 D.朝鲜

B 41. ( )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地处长江和汉水的汇合之处,有江城之称。 A.长沙 B.武汉 C.宜昌 D.岳阳

A 42. ( )位于九华街正中,依山建筑,为九华山的开山寺庙。 A.化城寺 B.百岁宫 C.肉身殿 D.地藏殿 B 43. ( )即利用原有资源(主要指非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和组织而发展成为新的旅游景观或旅游设施的一种开发形式。

A.兴建形式 B.利用形式 C.修复形式 D.改建形式

D 44. ( )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陵墓,有“唐代帝陵之冠”的美誉。 A.裕陵 B.长陵 C.定陵 D.乾陵

B 45.( )层次明三暗五,庭园式布局,配以假山绿化,给人以文雅幽静之感。 A.岳阳楼 B.滕王阁 C.黄鹤楼 D.大观楼 A 46. ( )是海南岛的交通咽喉,是我国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A.海口 B.三亚 C.琼海 D.雷州 C 47. 19世纪的德国地质学家( )首先提出了“丝绸之路”,后被世人广泛应用。 A.托马斯·库克 B.克·麦克麦里 C.李希霍芬 D.伊罗·艾·沃尔夫 C 48. ( )里有一幅蒙古文石刻天文图,它是世界现存的唯一用蒙古文标注的古代星图。

A.大召 B.席力图召 C.五塔寺召 D.成吉思汗陵 B 49. ( )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 A.青海湖 B.纳木错湖 C.玛旁雍错酒 D.察尔汗盐湖 D 50.(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秦晋高原 D.青藏高原 B 51. ( )相继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国的国都,有“九朝古都”之称。 A.南京 B.洛阳 C.西安 D.安阳 D 52. ( )是桂林最著名的石灰岩溶洞,不仅自然景色神奇秀丽,而且开拓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

A.芦笛岩 B.象鼻山 C.叠彩山 D.七星岩 B 53. ( )位于甘肃省,是万里长城西段的终点。

A.山海关 B.嘉峪关 C.居庸关 D.玉门关 B 54. ( )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A.回族 B.壮族 C.满族 D.蒙古族

D 55.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三山的是( )。 A.阿尔泰山 B.昆仑山 C.天山 D.大雪山

A 56.崆峒山位于甘肃省( )市城西12KM处,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A.平凉 B.酒泉 C.武威 D.兰州

C 57. ( )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并被划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A.1997 B.1998 C.1999 D.2000 B 58. ( )是武当山的象征。 A.玄岳门 B.金殿 C.紫霄宫 D.南岩

D 59. ( )在历史上也是读书人聚集讲学的好地方,有南岳书院,邺侯书院等。 A.庐山 B.嵩山 C.恒山 D.衡山

C 60.1990年,安徽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 )名录。 A.自然 B.文化 C.双重 D.文化景观

B 61. ( )是福建省省会,地处东南沿海,闽江下游,是我国对外贸易和交往的重要口岸。

A.厦门 B.福州 C.泉州 D.永安 A 62.以下选项中属于乌龙茶的是( )。

A.武夷岩茶 B.君山银针 C.太湖碧螺春 D.黄山毛峰 C 63.中国四大革命纪念地中,位于湖南境内的是( )。 A.井冈山 B.延安 C.韶山 D.遵义 B 64.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 ),曾隐居于南昌城南郊的青云谱。 A.八位画家 B.朱耷 C.李可染 D.齐白石

C 65.( )在庐山众多瀑布中气魄最雄伟,姿态最秀美,号称庐山第一奇观。 A.马尾瀑布 B.乌龙潭瀑布 C.三叠泉 D.黄龙潭瀑布 A 66.一条小溪九曲十弯,穿村过户,使( )民居建筑开创了徽派建筑中别具特色的水榭民居模式。

A.宏村 B.桂林 C.漓江 D.南宁 B 67.上海的城市建筑群享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誉,尤其是“万国建筑”的( )。 A.东方明珠 B.外滩 C.金茂大厦 D.上海科技馆 C 68.黄河壶口瀑布位于( )两省交界处。

A.山西,内蒙古 B.山西,河南 C.山西,陕西 D.陕西,内蒙古 C 69.被世界公认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是( )。 A.乾陵 B.大雁塔 C.秦陵兵马俑 D.法门寺

C 70.在我国四大石窟中,窟龛,造像,题记数量均居全国石窟之冠的是( )。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麦积山石窟 A 71.下列选项中属于喀斯特地貌的是( )。

A.桂林山水 B.武夷山 C.天涯海角 D.长白山天池 C 72.( )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古称“云梦泽”。

A.洪泽湖 B.太湖 C.洞庭湖 D.鄱阳湖 A 73. ( )为我国五岳之首,以雄著称。

A.泰山 B.华山 C.嵩山 D.恒山 C 74.“人家都在画图中”,“碧莲玉笋世界”都是对( )风光的生动写照。 A.桂林 B.漓江 C.阳朔 D.南宁 A 75. 舞蹈“阿西跳月”是( )族的著名节日。

A.彝族 B.白族 C.苗族 D.壮族 B 76.我国的瓷都是( )。

A. 湖南醴陵 B.江西景德镇 C.江苏宜兴 D. 福建德化

C 77. ( )是国家旅游局主办的集政务,法规文献,公众服务,神州风采等为一体的旅游信息网站。

A.携程旅游网 B.乐途旅游网 C.中国旅游网 D.旅游环球网 B 78. ( )是满清入关以前的皇宫,独具满族生活色彩和艺术风格。

A.北京故宫 B.沈阳故宫 C.布达拉宫 D.宁远卫城 A 79. 旅游地图最明显的作用是( )。

A.导游服务 B.宣传广告 C.决策参考 D.以上都不对 D 80. 对旅游利用率不高的旅游景观,旅游设施或者非旅游设施进行局部或全部改造,使之成为满足旅游者需要的一种形式,是旅游开发的( )。

A. 兴建形式 B.利用形式 C.提高形式 D.改建形式 A 81. ( )旅游交通在我国是最普遍,最重要的短途运输方式。 A. 公 路 B.铁 路 C.航 空 D. 水 路 C 82.国际上有这样的经验统计,当一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10000美元时,人们将普遍产生( )的旅游动机。

A. 区域旅游 B.国内旅游 C.国际旅游 D.洲际旅游 C 83. 下列哪个景物比较适合远距离观赏( )。

A. 大观楼的楹联 B.花港观鱼 C.南京长江大桥 D.玉佛寺佛像 C 84. 下列哪种茶不属于绿茶( )。

A. 太湖碧螺春 B.黄山毛峰 C.武夷岩茶 D.西湖龙井 C 85. ( )贯穿东部沿海四省,连接三大直辖市,沿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A.哈大线 B.京广线 C.京沪线 D.京九线 C 86. 我国沿海航运南北划分以( )为界。

A.大连港 B.上海港 C.厦门港 D.广州港

B 87. ( )位于松花江畔,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冬季气温最低,素有“冰城”之称。 A.吉林 B.哈尔滨 C.辽宁 D.大连 D 88. 下列哪项不是湖南的简称( )。

A. 潇湘 B.三湘 C.湖湘 D.江城 C 89. 江南三大名楼中位于湖北省的是( )。

A. 岳阳楼 B.滕王阁 C.黄鹤楼 D.以上都不是 D 90. 毛泽东故居在湖南( )。

A. 韶关 B.长沙 C.岳阳 D.韶山

C 91.( )是我国的最北点,它以夏季凉爽,白夜,极光,冬季严寒,金矿,原始森林而著名。

A.伊春 B.牡丹江 C.漠河 D.齐齐哈尔 C 92.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形容的是( )的景观。 A.西湖 B.大明湖 C.瘦西湖 D.东湖

B 93. ( )平原辽阔,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分别占69%和17%,比例之高居全国首位。

A.浙江 B.江苏 C.湖北 D.湖南 C 94. 上海地势低平,处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上,北部的长江口有我国第三大岛( )。 A. 花鸟岛 B.泗礁岛 C.崇明岛 D.横沙岛 D 95.( )是我国第一名瀑,素有“天下奇景”之称。

A.吊水楼瀑布 B.诺日朗瀑布 C.壶口瀑布 D.黄果树瀑布 C 96.梵净山是中国( )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的典型地区之一。 A.亚热带 B.暖温带 C.寒温带 D.寒带 B 97.( )后经历代扩建成为**喇嘛的夏宫。

A.布达拉宫 B.罗布林卡 C.扎什伦布寺 D.塔尔寺 B 98.青城天下( )是人们千百年来对它的赞誉。

A.秀 B.幽 C.野 D.峻 D 99.( )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工业城市。 A.格尔木 B.拉萨 C.卡日曲 D.西宁

C 100.( )内植中外名竹130余种,是全国闻名的竹的公园。 A.武侯祠 B.甲秀楼 C.望江楼公园 D.蜀南竹海

第三篇: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A.饮食礼仪 B.饮食风俗 C.饮食习惯

D.饮食传统

)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C.“尝鲜”

B.“先品” D.“品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C.《左传》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离骚》 C.《诗经》

B.《楚辞》 D.《大招》 B.《汉书》 D.《资治通鉴》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C.于慎行

B.罗贯中 D.徐霞客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C.“药膳”

B.“药补” D.“食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 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

) A.陶器使用 B.以火熟食 C.海盐调味 D.燔谷成熟

5.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写的农学著作里关于烹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著作名称是(

) A.《酉阳杂俎》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本草经集注》 6.酒会席的气氛活泼、形式自如,菜肴以(

) A.酒水为主 B.点心为主 C.热菜为主 D.冷菜为主 7.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

) A.淮扬菜 B.鲁菜 C.粤菜 D.川菜 8.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禁酒法典《酒诰》颁布于(

) A.西周时期 B.东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两汉时期 9.中国不同的节日饮不同的酒,饮菊花酒的习俗是在(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七夕节 D.重阳节

10.到藏民家做客,主人首先会向客人敬上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

) A.烤茶 B.擂茶 C.酥油茶 D.盖碗茶 11.中国的茶神是(

) A.陆羽 B.赵佶 C.裴汶 D.卢仝 12.饮食消费文化的社会功能首先在于(

) A.提高饮食生活水平 B.提高饮食消费档次 C.提高餐饮环境品味 D.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13.饮食消费者性格开朗、活泼、易变,用餐时情绪比较强烈,讲究用餐的气氛、环境和服务的是(

) A.胆汁质的消费者 B.多血质的消费者 C.黏液质的消费者 D.抑郁质的消费者

14.中国古代有“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吉礼指的是(

) A.宾客之事 B.祭祀之事 C.冠婚之事 D.军旅之事

15.沂蒙山区一带在送聘礼或结婚的时候,一定要有的两样礼物是喜糖和(

) A.喜火烧 B.鸳鸯肉

C.枣子 D.饺子

16.标志明清时期人情小说的问世,也使得饮食描写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的作品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金瓶梅》 D.《喻世名言》 17.不同宗教在饮食方面的特点不同,其中服气、服药、追求长生不老的文化特点源于(

)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18.对于新科进士,唐宋时代都按例赐宴,称为(

) A.“恩荣宴” B.“谢师宴”

C.“曲江宴” D.“闻喜宴” 19.根据食物原料的属性,《医心方》将原料分为(

) A.寒温平三类 B.热寒平三类 C.寒温热三类 D.热凉平三类

20.在二十一世纪,下列哪项食物功能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 A.为生存提供营养 B.饱口福

C.视觉欣赏 D.保健功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中国饮食文化可划分为__________体系和价值体系两大类。

22.我国在__________出现了温室栽培蔬菜技术,这对原料的丰富有重要作用。 23.菜肴名称可分为实名类和__________类两种。

24.文人的酒令称为__________,这类酒令按内容可分为字令、诗令、词令和花鸟虫令等。 25.我们常见的盖碗茶茶具是由__________、茶盏盖、茶托三部分组成的。 26.颜色对菜肴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进食欲,二是__________。

27.我国__________族人民制作的糕点独具风味,其中萨其马很受大家的欢迎。

28.汉代的__________是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作家,在《子虚》和《上林》两赋中有关于饮食的华丽描写。

29.烹饪术语__________,原本是道士炼丹的术语,最后成为饮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名词。 30.封斋节食是__________教的信仰习俗,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第四篇:中国的社会与文化考试答案

中国的社会与文化

1. 邓小平对小康社会内容的调整不包括(社会和谐)

2. 亚洲农业比较发达的原因是(季风气候)

3. 小农经济的耕作和生存方式是(群体聚居)

4. 文化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不包括(心态文化层)

5. 有教无类是(孔子)先提出的

6. 和谐理念,由对立的两方面组成,用于表示社会政治的是(民主-

专制)

7. 科举考试是在(1901)年结束的

8. 我国目前的文盲率大概是(0.098)

9. 印度与中国经济发展比较,不属于其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是(人

口多)

10.1949年以前,中国只有(4)亿人,到2010年,中国人口已经增

长到13亿

1.中国到魏晋时期也出现了像黑格尔那样的西方哲学思想(否)

2.中国古代文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温婉含蓄(是)

3.现在小康社会目标源自古代小康社会理想(否)

4.孔子大同社会的理想基本上没有经济方面的内容(否)

5.晏子是春秋时齐国人(是)

6.1949年,我国文盲率为60%,2003年,文盲率仅为9.08%(否)

7.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从来都是一党制(是)

8.近年来,我国的中等教育比高等教育提高的要快(否)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概念平时作业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P3页)

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P12页

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P16页)

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三、论述题

1、请简要论述文化的特性。P4—P5页

答1普遍性。人是以社会化形式存在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化产物是人类长期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它为人类的社会成员所共有和分享。

2时代性。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

3地域性。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自然就具有地域的特点。

4民族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2、简要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P14页

答1语言是文化的基石。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2语言记录并保存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同社会有密切关系。它不仅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和交流思想的工具u而且也在利用这一工具的同时把人类对生活现象、自然现象的认识凝固在语言中即语言还具有记录和保存文化的功能。3文化影响语言得发展。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能够记录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

四、分析题请根据汉语地域分支的不同特点分析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P10—P11页 答根据汉语地域分支的不同特点现代汉语的方言一般有七区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区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2吴方言也叫做江南话或者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3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按是否保留浊生母分类可分为老湘和新湘两类。4赣方言也称为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用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6闽方言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南方言、闽北话、闽东话、莆仙方言和闽中方言。7粤语也称为广东话一广州话为代表。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有九个声调。粤方言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礼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由统治阶段或是人们约定俗成而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社会意识比较抽象由一系列的制度、规定构成。

2、吉礼是祭祀之礼即对天地、日月星辰、祖先等进行祭祀的典礼。分天神、地祀、人鬼三门共计12项其内容很繁杂。

3、嘉礼是用来联络感情、沟通人际关系的礼仪也是五礼中内容最为庞杂。主要包括饮食之礼、冠婚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和贺庆之礼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4、三论学鸠摩罗什所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与《大智度论》合称“四论”属于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著作。

5、律学戒律是约束佛徒行为和规范僧团生活的纪律。

二、简答题

1、简述“三礼”的主要内容。P42页 答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1、《周礼》的主要内容为周王室的官制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制度全书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记六篇。由于周代礼节比较繁缛所以《周礼》中将其分为五类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合称“五礼”。2、《仪礼》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冠、昏、丧、燕等礼仪制度。现在流传的《仪礼》是东汉郑玄合并汉高堂生所传和孔宅壁中所藏得本子而成的。3、《礼记》是对《礼记》进行解释说明的儒家思想资料汇编为战国至秦汉年间的儒家学者所作作者主要为孔子的学生各篇形成时间不一。

2、简述10世纪后半期新兴的佛教具有哪些特点。P84页 答1它逐渐成为抗拒伊斯兰教、稳定封建统治的支柱 2权贵进入僧侣阶层为后来全藏的“政教合一”体制奠定了基础。

3、简述全真教鼎盛期的表现。P96页 答(1)道门兴旺、门徒众多多知名道士。如丘处机弟子尹志平、李志常等都曾经是全真教的掌门人。2修建了大批的宫观。以燕京为中心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甘肃等地都建有全真教的宫观。3大约花费了6-8年的时间重修金代编纂的《大金玄都宝藏》。这是全真教以一派之力来进行的在道教史上市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显示了全真教当时的实力。

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全真教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P96--P97页 答蒙古统治者的大力扶植连年战争给民众带来巨大灾难使他们寻找急需精神寄托奠定了全真教发展的群众基础丘处机的胆识卓见全真教中的杰出人物的共同努力。丘处机死后其弟子尹志平接替他成为全真教第六代掌门人。尹志平利用全真教的社会威望曾经为蒙古统治者安抚抗蒙移民为巩固元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元世祖统一了南方全真教也开始向南方传播南方的金丹派南宗由于组织松散、力量弱小便逐渐归并于全真教约在元惠宗1333----1371-0在位时丹鼎派南、北二宗正式合二为一合并后的全真教实力更加强大。

2、中国的回族是如何形成的P100--P101页

四、分析题请根据汉语地域分支的不同特点分析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P10—P11页 答根据汉语地域分支的不同特点现代汉语的方言一般有七区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区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2吴方言也叫做江南话或者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3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按是否保留浊生母分类可分为老湘和新湘两类。4赣方言也称为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用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6闽方言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南方言、闽北话、闽东话、莆仙方言和闽中方言。7粤语也称为广东话一广州话为代表。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有九个声调。粤方言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礼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由统治阶段或是人们约定俗成而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社会意识比较抽象由一系列的制度、规定构成。

2、吉礼是祭祀之礼即对天地、日月星辰、祖先等进行祭祀的典礼。分天神、地祀、人鬼三门共计12项其内容很繁杂。

3、嘉礼是用来联络感情、沟通人际关系的礼仪也是五礼中内容最为庞杂。主要包括饮食之礼、冠婚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和贺庆之礼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4、三论学鸠摩罗什所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与《大智度论》合称“四论”属于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著作。

5、律学戒律是约束佛徒行为和规范僧团生活的纪律。

二、简答题

1、简述“三礼”的主要内容。P42页 答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1、《周礼》的主要内容为周王室的官制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制度全书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记六篇。由于周代礼节比较繁缛所以《周礼》中将其分为五类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合称“五礼”。2、《仪礼》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冠、昏、丧、燕等礼仪制度。现在流传的《仪礼》是东汉郑玄合并汉高堂生所传和孔宅壁中所藏得本子而成的。3、《礼记》是对《礼记》进行解释说明的儒家思想资料汇编为战国至秦汉年间的儒家学者所作作者主要为孔子的学生各篇形成时间不一。

2、简述10世纪后半期新兴的佛教具有哪些特点。P84页 答1它逐渐成为抗拒伊斯兰教、稳定封建统治的支柱 2权贵进入僧侣阶层为后来全藏的“政教合一”体制奠定了基础。

3、简述全真教鼎盛期的表现。P96页 答(1)道门兴旺、门徒众多多知名道士。如丘处机弟子尹志平、李志常等都曾经是全真教的掌门人。2修建了大批的宫观。以燕京为中心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甘肃等地都建有全真教的宫观。3大约花费了6-8年的时间重修金代编纂的《大金玄都宝藏》。这是全真教以一派之力来进行的在道教史上市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显示了全真教当时的实力。

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全真教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P96--P97页 答蒙古统治者的大力扶植连年战争给民众带来巨大灾难使他们寻找急需精神寄托奠定了全真教发展的群众基础丘处机的胆识卓见全真教中的杰出人物的共同努力。丘处机死后其弟子尹志平接替他成为全真教第六代掌门人。尹志平利用全真教的社会威望曾经为蒙古统治者安抚抗蒙移民为巩固元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元世祖统一了南方全真教也开始向南方传播南方的金丹派南宗由于组织松散、力量弱小便逐渐归并于全真教约在元惠宗1333----1371-0在位时丹鼎派南、北二宗正式合二为一合并后的全真教实力更加强大。

2、中国的回族是如何形成的P100--P101页别。该派作家主要从事散文创作。“唐宋派”的主脑人物是王慎中和唐顺之。唐、王的文学理论的核心乃从维护道学的立场出发重弹宋儒以来“文道合一”论的老调。唐顺之把文学贬为“枝叶无用之词”《寄黄土南》。而王慎中对曾巩之文特别敬重也是因为认为它“会通于圣人之旨”和“思出于道德”《曾南丰文粹序》。

3、分析秦汉雕塑艺术的特点。P170--P171页 答秦代在建筑装饰雕塑、青铜纪念雕塑、墓葬随葬品雕塑等方面都取得划时代的辉煌成就。 秦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在雕塑作品上追求写实逼真。雕塑在建筑装饰、陵墓装饰和 随葬品中发展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秦代建筑装饰表现在宫室、庭院、亭阁楼榭和 陵墓神道建筑上。 最为壮观的就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兵马俑的发掘 给世人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辉煌 成就.兵佣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马佣身材矫健、活灵活现。人物雕塑更注重面部的形象刻 画神态万千、精细逼真秦佣坑发掘的铜马车更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迹,充分体现了主导 那个时代的高大、雄健的风尚。 从总体上秦代雕塑的题材更加贴近生活从功能上看也逐步走向独立。秦代承袭了春秋 战国的朴实作品趋于写实。风格特点是浑厚雄健朴实厚重庞大强壮气势磅礴体现 出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的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具有崇高的力和数的巨大、超常的 审美特征。

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桃花扇》的主要内容。P141页 答《桃花扇》以复社东林党后身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南明弘光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从而也就写出了明王朝最后的崩溃。《桃花扇》表现了危难动荡的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图景抒发了巨大的历史变化在人们心中引起的深深的感概。全剧弥漫着悲凉与幻灭之感。

2、简述山水画的兴起与山水画理论的关系。P149页 答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画种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勃然兴起出现了一批能画山水画的画家和山水画作品及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是重要的早期山水画文献。文中除了论述山水画艺术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山水画艺术“畅神”的功能观。宗炳的《画山水序》是当时山水画实践和表现技法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理论总结。王微的《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文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特别是景与情的联系见景生情以情观景达到主客观体的融合、自然和精神的合一便能使人获得对自然的真实美感也只有大自然才能最激发人们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四、分析题

1、请分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答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诗歌名篇全诗从月生写到月落从春潮着笔而以情溢于海作结时空的跳跃空灵飞动展现出一派鲜丽华美而又澄澈透明的景观全诗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形成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自此以后这些富有青春旋律的诗篇就如潮水般涌来成为唐诗的鲜明特色之一。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亲亲就是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与孝相应。

2、尊尊就是奴隶和平民要服从奴隶主贵族下级贵族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要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不得逾越与“忠”相适应。

3、长长就是强调年幼者应尊重年长者与“义”相适应。

4、贵和尚中贵和尚中思想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思想家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是通过一定的调节可以达到平衡和谐促进事物发展变化。5,、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以人为本要么是以神为本要么是以物为本。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

二、简答题

1、简述夏商西周法律思想的发展线索。P215页 答夏商西周法律思想的发展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神权法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夏极盛于商发展与西周。二是宗法礼治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夏商完备于西周。夏、商、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了神权思想。 西周法律是夏商的继承和发展总的来说是以礼为法的。

2、简述以礼作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P224--P225页 答1主张“正名”以法律严格维护“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 2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即制礼作乐的权力应归天子。 3主张“父子相隐”即父子之间应互相隐瞒犯罪不应相互告发。 4反对“铸刑鼎”反对乱立法和立乱法反对不符合礼治的法令主张“为国以礼”用礼来指导立法。

3、王夫之的“法治”观中的民主因素是如何表现的。P248页 答1主张“法治”须“循天下之公”。 2主张“法治”须维护民族利益。 3主张“法治”须体现尊君分权的原则。

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神权法思想产生的根源。P215页 答1自然压迫。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受到对自然界认识能力的限制原始人类无法摆脱外界自然力的威胁和束缚对自身的存在生、死、梦等和自然界的存在风、雨、雷、地震等均无法理解而又试图寻求答案就形成了原始的宗教认为一种超自然力存在主宰着一切。2社会压迫。国家形成之后阶级压迫比自然压迫更为惨重人们对贫富、剥削、战争等无法解释也将其归咎于神的安排。3阶级统治的需要。统治者为稳固其统治解释其政权的合理性便借助神权来强化王权“神”已不再只是统治者维护自己统治的精神支柱更是被统治者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

2、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现代价值P259---P264页 答1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对于工业化进程中各国出现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例如环境卫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城市病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甚至威胁到我们的存在。我们在进行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天人合一“思想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贵和尚中。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的中和思想一直影响着普通中国人的做事方式也影响着官员的执政理念成为中华民族观念的核心部分。讲求和谐不走极端求同存异使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一直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中发展避免了中国统文化的断裂和社会的崩溃。贵和尚中的思想在处理现代社会生活出现的问题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学习运用它。 3以人为本。中国的思想家门尤其是儒家的思想家反对神本主义的思想坚持人本主义的立场他们关注的是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神上。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它把道德的完善和实践放在第一位上。每个人处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有一套相应的道德准则来约束人、规范人而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履行的义务也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这样社会生活秩序就会有序运转人在这样的规则指导下就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 4刚健有为。刚健有为就是要求人民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之一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主要就是靠这样的精神来完成的。 刚健有为的思想是和独立人格的坚持是相联系的这种坚持不为物质利益所诱惑不为武力所屈服的精神成为中国民族前行的精神力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这样的精神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分析题

1、简要分析孟子以”仁政“为中心的法律思想。P225页 答1主张人性善“性善”论是仁政的基础。他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是人之本性。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 2主张仁政就是对人们“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 3主张民贵君轻。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尊贤使能”与“徒法不能以自行”。主张国家的治乱取决于”圣王“、”贤臣“提出”惟仁者宜在高位“

4

上一篇:职工监事述职报告下一篇:中国科技创新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