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闽派山水画家杨夏林的艺术特色

2022-09-10

闽派著名的山水画家杨夏林先生这一生具有传奇般的经历。杨夏林先生在1942年考入了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中国画科。当时国内著名的艺术专家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黄君璧等都在此教学, 所以国立艺专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最高艺术学府, 而杨夏林先生有幸成为学校合并的第一批学生。杨夏林先生在这里受到各位名家和前辈的教导, 既吸取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写实技巧, 又学习了国外最新的艺术知识和技法, 从而为他之后在山水画坛中的地位做了铺垫。杨夏林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之际, 怀揣着理想和抱负回到了厦门, 开启了他在厦门山水画发展的革命意义之旅。

闽派画家的作品都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传统, 杨夏林先生自然也不例外, 因长期生活在景色壮丽的鼓浪屿, 榕树、海浪、岩石是鼓浪屿闻名遐迩的风景, 他曾细致的观察、摸索过鼓浪屿的榕树、岩石、海水, 并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进行艺术转换创作。因此, 杨夏林先生对鼓浪屿的榕树、岩石和海浪的独创性, 堪称其“鼓浪屿三绝”, 而且也塑造了艺术生涯中的“三个第一”。

杨夏林先生擅长于画榕树, 他是第一个突破古人没有画榕树的传统画家, 笔下描绘出神入化、淋漓尽致的榕树, 被人们誉为“中国榕树王”。他的笔下的榕树总是枝繁叶茂、树干粗壮。因为鼓浪屿的岩石经历了海浪的长期的拍打, 使得岩石变得浑圆光溜、坚硬无比。在岩石上面生长的榕树, 它的根须只能在岩石的缝隙中生存, 它们的根不仅突在地面上, 也有悬挂在空中, 盘旋紧贴在树身上, 使这些错综纠缠的树根形成了榕树奇特的外观, 虽历经风吹浪打、日晒雨淋却仍能顽强生存。杨夏林先生把盘虬卧龙的榕树表现的栩栩如生, 他用写意笔法来画榕树粗壮的树干, 而用工笔细致的手法来描绘虬枝和根部, 繁密的树叶用墨色表现, 赋予了鼓浪屿榕树新的象征意义和内容寓意, 描绘的榕树别具一格, 他的树兼工带写, 工写兼备, 描绘细致却又磅礴大气, 耐人寻味。他的构图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借用西方的构图来画中国画, 最使人惊奇的是当人们观看作品时, 并不会感觉构图上运用了西方的元素, 中国画技法在其手上已活灵活现, 这说明他的山水画精神已经深入骨髓, 融入血液, 成为其身体的一部分。在近现代画家中杨夏林先生榕树画的最多、精神表现得最为传神、淋漓尽致, 也成为其作品中最为经典的题材, 因此被尊为“中华榕树第一人”或“中国榕树王”。

在杨夏林先生的画中, 除了榕树是其地方特色的标志外, 同样海浪与岩石也是。他是第一个以波涛汹涌、惊天骇浪的大海为创作主题的画家, 而且他完善和发展了山水画中海水的表现技法, 尤其创造的皴水法, 前无古人, 堪称“中国一绝”。他笔下的大海独树一帜, 大多数的山水画家画海时, 是用泼墨来表现, 而他是用花青来表现海浪, 用干湿浓淡的皴法来表现浪花飞沫, 使人感觉满纸的巨浪、满纸的激情、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气势恢宏、时而海涛飞动, 给你无尽幻想和体会, 也表现了画家本人的性情和这六十年的经历。画家马远的《水图》, 整体为线条主, 刻画细致, 在《水图》中有描绘海水的磅礴大气之势, 但也是依靠平面的波浪, 并没有体现出杨夏林先生海水的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的气势。所以在描绘海浪激越澎湃的动势与神采上来说, 杨夏林先生画笔下波浪更加具有冲击性。他将海浪的势头拉到观众面前, 用浪花作为整幅画面的主要描绘对象, 用简短的线条来拉动势头, 动势、动感加强, 气势上涨。

杨夏林先生是第一个以福建山水为绘画题材的画家.因福建省是以山地丘陵为主, 地面高低不平, 怪石嶙峋, 福建的丹霞山体顶平、身陡、麓缓以及花岗岩石形状、颜色差异不大, 所以很难从传统山水画的技法中找到相对应的用笔方法。在福建的中国画历史中, 从宋元开始, 不少的是人物画家或者花鸟画家, 而山水方面却很少有建树, 有的也只是通过对传统绘画的摹写, 不注重福建自身的特色, 对于丹霞山体和花岗岩难有描绘之实。因此, 福建的山水画在建国之期, 在全国的画坛基本没有自己的位置。自杨夏林先生所自创的“杨家样”的甜美、恬静的绘画风格一出, 福建山水画坛的面貌自此改变。

因为福建本身的丹霞山体和花岗岩石的特点, 想要使画面有精神和气势, 就必须要突破其表现的难题而有所创新。因此必须要进行的大量的观察和写生, 分析闽山石本身的地质特点。他发现想要突破难题只运用传统的表现技法是行不通的, 所以他大胆的尝试运用西方画的体面表现方法与中国传统表现山石的皴法 (斧劈皴、拖泥带水皴) 相结合。同时, 在材料方面, 杨夏林先生有意识的选择可以表现闽山水特点的宣纸, 而且对宣纸进行一定的处理, 在相应的空间中晕染适当的石青石绿, 以此来表现丹霞山体和花岗岩石的草丛灌木, 使整个画面富有清新、安静的感受。

杨夏林先生笔下的山水画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时代气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 创作了《鹭江渔火》来参加全国美展, 这幅作品从特殊的角度来把鼓浪屿、鹭江、榕树、船只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画中描绘的渔船、码头和人们的穿着都是五六十年代所特有的。杨夏林先生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和著名的艺术教育家, 也是福建第一个专业性的山水画家, 他的绘画既保留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 又借鉴、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巧, 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绘画风格。他和李其铮等人在厦门建立了新中国成立之后, 福建第一个美术学院——鹭潮美术学校, 从而培养了众多的优秀画家和绘画理论家。直至今天, 杨夏林先生的学徒在不断的扩大, 对福建乃至中国的绘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启迪作用。

摘要:杨夏林先生是上世纪福建省著名的山水画家与教育理论家, 他注重师法自然, 主张绘画中的一切事物都来自于自然当中, 其山水画极具自己的特色, 榕树、海浪、岩石都有其独创性, 他的榕树细致而又大气, 海浪稳定而又澎湃, 岩石坚硬而又气势, 形成新的面貌, 使其成为他山水画中的“鼓浪屿三绝”。

关键词:杨夏林,山水,闽派

参考文献

[1] 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编.中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杨夏林[M].2008:14.

[2] 杨夏林.杨夏林作品集[M].厦门:鹭江出版社, 2000.

[3] 王荣, 曾克峰, 陈植华, 张宏超, 张晶.福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01) .

[4] 梁桂元.闽画史稿[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5] 黄东方.诠释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审美自律, [J].商情, 2011 (30) .

上一篇:让孩子的作文个性飞扬下一篇: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18号之分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