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田园山水对艺术家创作思想的影响

2022-09-11

一、古代画家与田园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人对田园这一主题进行过无数的歌颂, 田园情怀一直是文人雅士追求与渴望的。古人时常外出游历, 增长见闻, 更是有文人直接过着“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对于官宦阶层的文人, 他们更可以在自家修建精美的园林, 以达到文人的隐逸之趣。而与此同时的欧洲, 除了肖像画盛行, 艺术家也把关注点转移到了自然光线下的风景之中, 虽然他们的目的可能更多的放在在对光线变换所带来的色彩冷暖的探索上。纵观古今中外, 流传而来的名画佳作、古诗词曲不胜枚举, 我们都可以从中感受到田园主题对于人们的吸引力之强烈。中国古代文人常常追求闲适生活的同时寄情山水, 创作朴拙的田园作品, 但在国家危难, 战争席卷国土之时, 隐居于田园亦是他们的无奈之举。在归隐的文人名士之中有很多是前朝后裔, 他们以别样的心境创作田园题材的画作, 给艺术史留下一抹印记, 成为了“遗民画家”。

二、当代画家与田园的关系

在文人们借助景致表达自己或愤懑或平静或喜悦的心情之时, 一切画面中的物象也就都成为了艺术创作的载体。直至现在, 艺术家依然会通过绘画的主体物向观者传达某种观念。在我们熟知的绘画大师中, 有很多画家一生都致力于描绘田园景致。诸如明代的大画家沈周, 他所绘的《东庄图册》可以说是那一时代的新颖之作。直至当下, 我们依然对田园生活和田园题材的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 在经历了时代的不断变革之后, 我们生活的环境已经和古人产生了很大的不同, 没有了与自然田园融合为一的经历, 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陌生, 在全球化形式的影响下, 外来文学艺术的冲击下, 田园这一母题在当下时代必然要产生新的变革。《石涛话语录》中对绘画的时代性作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论述。笔墨语言的建立与一个时代下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同时, 时代精神也对画家的绘画语言的建立产生影响。艺术家依靠学识、修养和时代精神的熏陶能够自主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创作, 表达出个人情怀与时代音符。近现代画家中, 有很多人以描绘田园风光为题材, 例如李可染、陆俨少等。他们眼中的田园是不同于古人的, 他们歌颂祖国山河, 乡村田园。在他们笔下的作品都饱含着对祖国鱼米之乡的热爱。他们的笔墨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融入了新的内容。李可染表达的时代气息是与之同时代的人们都能深切感受到的——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敬仰。陆俨少的作品中表现春种秋收等劳动场景的非常多, 那一时期收获的喜悦是大家感同身受的, 这与古代文人表现田园闲适之趣有着很强的时代差别。

三、由目识心记到对景创作

古代文人画家游历名山大川、观赏古木园林, 把记于胸中的山水情态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加以记录——即所谓目识心记。他们传达出的是一种胸中意象。自然与他们的生活连接的非常紧密, 以至于田园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同时代观者与他们的也有着同样的共鸣。再者, 中国古代绘画不像西方绘画追求“形似”, 而是转而追求“神似”。古人能够从灵魂的角度创作艺术作品。这也使得田园山水传达出意象的美。明代代王履在游历华山之后, 提炼绘画语言并描绘了《华山图册》,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富春江岸的风光, 他们都是通过长时间的游览把景象记于胸中, 经过笔墨语言的转化再进行呈现。古人把客观景物提炼成为胸中之境, 虽然这种方式不强调对景物具体细节的刻画, 不用以光影的强弱、是否有立体感来框定绘画作品的“形似”是否到位, 但作品呈现出的精神性因素却格外重要。他们再现客观景物, 这种再现寄托了文人的情怀与抱负。时间相隔千百年, 城市中的人造景观越来越多, 我们渐渐融入了城市之中, 远离田园。让我们为之欣喜的是我们依然有着对田园景致的无比憧憬, 虽然此时的创作状态与古人会有很大不同, 从李可染先生那里开始, 我们有了山水写生这样的取景方式。我认为, 有大致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绘画方式由目识心记向山水写生的方向转变。其一, 画家作为一些生活在城市的个体, 他们几乎不会隐居山林和大自然亲密无间的生活, 也不再把田园生活的闲适与逃避现世的情愫放在重要的位置。古人的生活体验与我们已渐行渐远。对田园生活更多的是向往或偶尔的游览、观光。因此, 为了深刻的感受自然, 我们真实的用笔墨语言在现场写生, 希望能够让我们的心灵与自然更加契合, 艺术家需要通过写生过程中一段时间贴近自然田园生活, 去体味自然中不曾有的质朴的生活感受, 找到适合时代精神的创作方法。其二, 西方写实主义传入中国对国内的水墨艺术方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国画开始把写生加入到课堂当中来, 作为艺术家汲取素材的方法。同时在写生中接近自然, 感悟自然。西方的写生运用到中国画中来影响了近现代的一些画家, 写生能够把四时变化的光线带入到画面之中。而古代中国画很少对光线进行描绘, 直至近代李可染在写生中大量运用了光线对山水画产生的影响, 描绘了很多逆光条件下的水墨作品。对景写生的过程是一个与自然交流的契机, 每一片山河都有它不同的性情, 或温婉柔美、或坚毅雄浑, 无数的艺术家通过写生提炼新的绘画语言, 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当然, 山水画所说的对景写生也不是对物象形态的具体描摹, 他运用散点透视的方法把物象的形态通过自主的取舍、归纳, 创作出新的具有个人语言特征与时代精神的作品。对景创作也就由此产生了, 画家表达的是自己的心境与情怀。所以, 每位艺术家的绘画手法也都有所不同, 由此, 出现了现在山水画的多种精神面貌。

在很多时候, 我们会发现一个时代的绘画艺术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 艺术家们无从突破, 历史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时都会令艺术潮流回归到风格完善之前的那个传统中去找到绘画新的可能。但是, 我们并不是要临摹古人而不去创新, “回归”的用意是要在传统中汲取营养转化成新的绘画方向。明代画家沈周所绘的《东庄图册》就是在当时绘画风格极其完善的时代寻找突破的成功例证。当代艺术家应具备符合时代精神的个人情愫, 这种情愫可以是共有的情感, 也可以是私密的情感。所以, 当下时代允许艺术家以多角度开放的视野汲取营养并使之发挥作用创造出具有前瞻性的文化艺术作品。

摘要:文人艺术家自古以来对于田园生活的理想与憧憬无时无刻不展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古代文人画家都以一种“目识心记”的方式对他们所生活或游览过的田园风光加以描绘。通常在他们的眼中, 对景物的描绘、歌颂是抒发自己情感或表达自身伤怀的方式。我们通过他们的作品, 把自己带领到与古人同时代的环境中去, 为他们的豪迈而激动, 为他们的悲愤而伤情, 为他们追逐朴拙田园生活的志趣而艳羡。感受他们描绘给当代人的田园情怀。直至当代, 时间、空间都发生了转变, 现代人同田园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下的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都市, 用现代的生活方式过着与古人完全不同的生活, 但是, 我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依然没有消失, 作为艺术家来说, 也把田园这一创作题材保留并延续了下来。我们应该以一种新的视角去观察、感悟田园与当代艺术家的关系, 从而创作出新时代下的具有当代田园精神的作品。文章从讨论古代田园精神的角度出发, 为当代田园山水画家找寻新的创作可能性。

关键词:情怀,隐逸,当代精神

上一篇:高校后勤“甲乙方”管理实施路径初探下一篇:全自动包装机PLC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