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健身功能

2024-06-26

太极拳的健身功能(精选十篇)

太极拳的健身功能 篇1

关键词:太极拳,健身,功能

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而命名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刚柔相济,势势相连,运动绵绵不断。追根求源,太极拳运动起始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迄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太极拳属内家拳种,不但在技击上享有盛名(如“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等),而且在医疗保健、延年益寿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因此,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术重要手段之一的太极拳运动,经常进行坚持不懈地练习,将使你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永葆青春。这就是太极拳运动能够长久不衰、强国强民、强身健心,永赋生命力的奥妙所在。

1 太极拳运动的生理学基础

太极拳运动含义深长,不但有“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之说,而且更有“重意不重形”之说。由此可见,太极拳运动非常强调“意”的作用。所谓“意”的概念,即指在人体充分放松的情况下,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对人体各个部位依太极拳技术要求而进行的一种神经支配活动。至于行气,则是指在“意”的支配下而产生的布满周身的神经纤维及神经末梢对体内气血贯注的感应。如此看来,太极拳运动就是要求意识和动作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并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充分提高的情况下来完成的系列动作。它能使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特殊的兴奋灶(即兴奋集中于很小的一定区域内),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这样便可使原有的疾病的病理兴奋灶受到抑制或被打破,而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使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得到修复和改善,进而使内脏器官系统的疾病得到治疗和复原。由于太极拳运动要求在以较深的腹式呼吸中进行,那么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因此该运动可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紊乱的状态得到改善和调整。所以概括起来讲,太极拳运动对于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灵敏性,增加记忆力,培养协调和平衡能力,预防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和慢性溃疡病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2 太极拳运动的健身功能

2.1 太极拳运动能明显地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人体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各器官的新陈代谢是不同的,对血液供应量的需要不同。当人在进行不同强度、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时,各肌群、各脏器对血液供应量的需求,将发生很大的改变。由于太极拳以缓慢、均匀和细致柔和的动作逐步展开,便可使四肢、躯干和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徐徐活动起来,同时也就带动着周身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而使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加速,从而大大减轻心脏的负担。与此同时,由于心脏的营养血管反射性的扩张,可以加强对心脏的营养作用,改善心脏营养过程,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使心脏泵血有力,增大再搏输出量。因此经常坚持太极拳运动,能够使人心搏有力,皮肤毛细血管大量扩张,导致面色红润,精神焕发。同时也可降低终老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对冠心病患者有着积极地治疗作用。

2.2 太极拳运动对呼吸系统有着良好的影响

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相对集中在呼吸中枢。与呼吸相关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背侧及腹侧两组神经核团内。太极拳运动要求动作与呼吸相配合,以腹式呼吸为重要形式,做到匀、细、深长。因此它对呼吸系统有着良好的影响。经常练习太极拳能保持肺部组织的良好弹性,可发展呼吸肌,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增加肺活量,提高肺部的通气能力和换气功能,降低呼吸频率,从而使呼吸肌能得到改善。因此,经参加太极拳运动还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3 太极拳运动对消化系统和物质代谢有着良好的作用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才得以进行的。体育活动和劳动中,人体各器官的活动必须随运动或劳动强度而相应的加强,而器官活动的加强必须以代谢活动的相应加强才得以实现。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由于神经系统机能的显著提高,自然而然地改善了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过程。同时也由于太极拳的深长呼吸动作使膈肌和腹肌的运动幅度加大,这无形中对内脏器官如肝脏和消化道等起到了积极的“按摩”作用,从而加速了肝、肠和胃组织的血液循环,明显地提高了肠胃的动力,加速蠕动,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加强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胆固醇的代谢作用。因此经常练习太极拳者,可使吞食量激增,便秘减少,血液内胆固醇含量降低,对高血压病患者和消化系统疾病都有明显的疗效。

2.4 太极拳运动能提高运动系统的机能

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能够提高运动系统的机能,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尤其明显。由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改善,便导致了运动中枢调节能力的显著提高。同时也由于肌肉毛细血管的大量开放,就延缓了肌肉的萎缩进程,从而保持了肌肉的收缩速度,维持关节韧带的灵活性和柔韧性,防止骨质及早变性和松弛变形。因此,经常从事太极拳运动的中老年人,可以保持步履稳健,动作灵巧,精神振奋,青春长存。还可预防中老年性骨质疏松和脊柱生理曲线异常的过早发生。

2.5 太极拳运动对修身养性,培养人的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运动不仅对身体各器官系统有着良好的影响,而且对于修身养性,培养人的优良品质和气质也有较好的作用。由于太极拳技术动作的特点,要求练习者必须排除杂念,动作要缓、细、匀、稳,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使人养成沉着冷静,果断干练,聪敏灵活,善于思考,反应灵巧,培养耐性,防止急躁、轻浮,具有气量大度的优良品质,有利于学习和工作。

3 对练习太极拳的几点建议

3.1 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

笔者通过多年学习实践总结认为,首先须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初学者尤其是青年学生必须全身放松,每个动作都能做到均匀、协调、柔和。

3.2 认真体会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在练习太极拳中,必须认真仔细体会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圆裆松胯,沉肩坠肘,竖指坐腕,尾闾中正等动作要领。

3.3 以腹式呼吸为主

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要舌抵上腭,用鼻呼吸,要与动作自认配合,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进退、起落等变化,自然地与其配合。

3.4 掌握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太极拳运动要像抽丝那样既缓又匀,又稳又静,迈步又要像猫那样轻起轻落,提步、落步都要有轻灵的感觉。

3.5 其他注意事项

(1)坚持经常锻炼,尽量选择早上空气清新和场地空旷的地方为宜。练拳时要选好地方,要选场地平坦,空气新鲜,环境宜静。最好到公园、运动场。

(2)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先热身、压腿、转腰、活动肌肉、关节,使体温适度升高,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活动,为打拳创造最适宜的条件。衣服要宽松,避免饱食和饥饿时练拳。晨练前,要喝杯温开水,很有益处;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服,防寒保暖,有利健康。

(3)练拳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中老年练习者),量力而行,练后稍出微汗,自我感觉轻松舒适就好。

(4)练拳时做到心情舒畅,排除心理干扰和其他杂念。练拳要身心轻松,精神好,情绪饱满。若情绪欠佳,心事重重会造成心不静、意不专、体不松,无益健康。练完后散步调,恢复正常。

4 结语

综上所述,太极拳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因此,应通过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加大对群众性太极拳活动的宣传力度,积极寻求政府、社会、新闻宣传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赞助,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太极拳健身活动,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关心和参与的一项大规模的社会工程,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为群众性太极拳健身活动营造广泛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充分重视生理学和心理学原理在开展太极拳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运用鼓励机制调动人们进行健身活动的积极性。采用参与比赛、学习交流、切磋观摩、专家指导等手段和方法,组织各种形式的太极拳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对表现优秀的太极拳练习者给予精神鼓励和适宜的物质鼓励,使他们的活动得到各级太极拳组织、社会以及他人的认可,从而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太极拳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太极拳强身健体的作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全民健身事业作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肇平,杜飞虎.论太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2]全国体育学院武术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人体生理学编写组.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郑桥.浅谈太极拳与健康[J].贵州体育科技,2002(5).

[5]姜玉泽.太极拳对人类健身文化价值的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9).

[6]吴正理,张如明.武术科学探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

太极拳的健身功能 篇2

1.前言

太极拳作为我国古老的一种养生拳术,由于其不受场地、器械、气候等因素影响,且适合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人群练习,因此太极拳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运动项目。经过千百万人的实践证明太极拳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是全民健身的首选项目[1].把太极拳科学地、系统地引入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中去,将对其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或者说太极拳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正催化剂”[2].尽管如此, 太极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仍尚未普及。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引下,普通高校纷纷将太极拳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之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实践证明,将太极拳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中,不但可以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也有利于学生身体强健、形成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和弘扬传承太极拳文化[3].然而,普通高校学生在学校中尽管已掌握太极拳相关技能,但在其大学毕业后是否能将高校太极拳与全民健身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否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带动社区及其周边人民共同练习太极拳,是否能促进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进一步有效落实;本文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将对其进行分析讨论。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辽宁工业大学于将二十四式太极拳引入公共体育教学中,截止7月共有五届毕业生在校系统学习了太极拳,并已走向了工作岗位。本文将辽宁工业大学在校系统学习了太极拳的-届部分毕业生为调查对象,研究高校太极拳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查阅有关高校太极拳教学、全民健身及社区体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 调查问卷法。设计“有关辽宁工业大学毕业生对全民健身影响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练习太极拳现状,第三部分为对全民健身的影响部分。通过辽宁工业大学校友会对毕业后仍然坚持练习太极拳的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收回102份,回收率85%,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91.18%.

2.2.3 数理统计法。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社会统计学软件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研究需要分别对毕业后仍坚持练习太极拳的2010-2013届部分毕业生进行调查,其中男士共57人,占总数的61.9%,女士36人,占总数的38.7%;调查对象毕业时间从至的人数分别是23、20、25、25,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4.7%、21.5%、26.9%、26.9%;其职业为公司职员的人数为34人占36.6%,职业为事业单位人员的人数为25人占26.9%,职业为自由职业的人数为19人占20.4%,职业为其他的人数为15人占16.1%.

3.2 往届毕业生练习太极拳现状分析

3.2.1 练习太极拳的目的

由表2可见,在93名被调查者中有77.42%的调查对象以强身健体为继续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另有51.61%的调查对象以修身养性为练习目的,此外还有35.48%和25.81的调查对象选择以促进人际关系和娱乐消遣为锻炼目的。由此可见往届毕业生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是以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为主,以促进人际关系和娱乐消遣为辅。

3.2.2 练习太极拳的种类

通过调查发现(见表3),有93.55%的被调查者仍然坚持练习大学时体育教师传授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有70.97%和32.26%的被调查者通过其他途径学习了四十二式和四十八式太极拳,此外还有少数被调查者学习了陈、杨、武、吴、孙等五大流派的太极拳。可见,尽管90%以上的被调查者在练习太极拳时以大学公共体育中传授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主,但是对于工作后的毕业生而言,仅仅二十四式太极拳这一种套路不能满足被调查者练习需要,会通过其他途径来继续学习其他种类的太极拳,而被调查者在校期间学习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经历将对其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3.2.3 练习太极拳的时间与频率

在练习太极拳的.时间方面,由表4可知被调查者练习太极拳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分别占总数的54.84%和38.71%,而早晨和傍晚也是社区大众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时段。在练习频率方面,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的频率偏低,仅占10.75%,每周进行1-2次和3-4次的百分比分别是39.78%和21.51%,练习频率不固定的占27.96%.可见,学生在毕业后的这四年内,可能由于工作压力、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能每天坚持安排固定时间进行练习的人员较少;而每周能安排1-4次练习时间的比例占总数的61.29%,可见60%以上的被调查者每周会安排固定时间和次数进行练习太极拳。

3.3 对全民健身影响的研究

本文在研究高校太极拳对全民健身的影响时,着重从担任社区太极拳指导员、参与太极拳表演与竞赛、及对太极拳进行宣传与传播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时,通过pearson卡方值来确定不同毕业年份的被调查者在不同选项上的百分比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如果存在显着性差异,在进行事后比较中,则借由调整后残差值的估算法来检验自变量的某一水平群体与其他水平群体在每个反应选项上的百分比差异是否达到显着[4].

3.3.1 担任太极拳指导员

太极拳指导员是社区体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太极拳指导员会对新学员传授太极拳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将社区中的太极拳爱好者聚集一起锻炼,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可以说社区中各种项目的指导员是全民健身活动的保障。在调查的120名离开学校后仍然练习太极拳的毕业生中,有将近40%的被调查者已担任当地社区的太极拳指导员,还有14%的被调查者偶尔会对社区太极拳进行指导。可见高校太极拳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对不同毕业年份的被调查者对是否担任太极拳指导员的三个选项选择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对其进行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经检验发现(表5),X2值=22.037 p<0.05,经事后比较发现2010届被调查者在担任太极拳指导员的选择上要显着高于2013届的被调查者,可见随着毕业年数的增加,担任太极拳指导员的角色也会显着增加。

3.3.2 参与太极拳表演与竞赛

社区体育中某些项目的表演与竞赛是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激励和鼓舞人们进行锻炼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对于太极拳项目也不例外。在调查中(见表6),有38.71%和36.56%的被调查者会经常或偶尔参与太极拳表演与竞赛,而对其进行百分比同质性检验时,发现毕业年份对是否参与太极拳表演与竞赛的三个选项的选择上并无显着性差异。可见,毕业年份将不会对参与社区太极拳表演与竞赛产生显着性影响。

3.3.3 对太极拳进行宣传与传播

对太极拳项目进行有效积极的宣传有利于太极拳在社区体育中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全民健身的持续进行。在对练习太极拳的往届12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中(见表7),问及是否会对太极拳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和传播时,有35.48%的被调查者选择经常进行积极宣传与传播,有25.81%的被调查者会偶尔进行宣传与传播,可见有60%以上的被调查者会对太极拳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和传播,这将有利于太极拳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持续发展。此外,还有12.90%和25.81%的调查者持消极的从不宣传和无所谓的折中态度。通过对其进行百分比同质性检验时,发现毕业年份对是否对太极拳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和传播的四个选项的选择上并无显着性差异。

可见,毕业年份不会对积极正面的宣传和传播太极拳产生显着性影响。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毕业后仍坚持练习太极拳的2010-2013届部分毕业生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在毕业后仍然坚持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是以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为主,以促进人际关系和娱乐消遣为辅;而练习的太极拳的种类并不局限于在校学习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还学习了四十二式和四十八式太极拳以及其他流派的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和频率方面,早晨和傍晚是被调查者进行太极拳活动的重要时段,在频率方面,60%以上的被调查者每周会安排固定时间和次数进行练习太极拳。

高校太极拳对全民健身活动影响方面,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已担任当地社区的太极拳指导员,或偶尔会对社区太极拳进行指导,且随着毕业年数的增加,担任太极拳指导员的角色也会显着增加;在调查中,有38.71%和36.56%的被调查者会经常或偶尔参与太极拳表演与竞赛,且毕业年份对其不会产生显着影响;此外,有60%以上的被调查者会对太极拳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和传播。可见,高校太极拳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持续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4.2 建议

高校太极拳教学方面:为满足学生毕业后练习太极拳的需要,高校太极拳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某一种类,而应多传授一些不同种类的太极拳;此外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而应让学生学会“教”,并将太极拳的技击原理告知学生,以便为其毕业后教授太极拳打下坚实的基础。社区方面:为促进高校太极拳对全民健身的积极影响,社区相关部门应根据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有效引导已掌握一定太极拳技能的毕业生积极参与社区太极拳的培训与指导工作;此外,社区也应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鼓励他们以各种方式对太极拳进行宣传、传播以及参与太极拳的表演与竞赛等。

参考文献:

[1] 赵凤娟。太极拳在新疆全民健身运动中开展现状及前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

[2] 毛红妮。西安市社区老年群体太极拳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3] 朱宏伟。关于体育课程建设的思考--辽宁工业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思路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35-137.

太极拳“松”与“静”的健身作用 篇3

“松”是太极拳习练者最先知道和追求的,虽然真正懂得如何是松和怎么能够松下来的人不多,但大家都知道太极拳要求“松”。放松是为了求柔。放松就是追求自然。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我们追求松就是求柔,也是为求“驰骋天下之至坚”,松了才是最佳的和谐,才会使气血更好的运行,才能使我们的机体在每时每刻都处于一个完美平衡状态,松了才能脚下有根,才会有气沉丹田的感觉,才可达到“腹内松净气腾然”的混元状态,呼吸自然进入深长,至此才叫呼吸至柔,从而达到庄子所描述的“真人呼吸以踵”绵绵不断,也即“呼吸至柔”如婴儿。如果你是个细心的人就会观察到婴儿睡眠时的呼吸只有腹部在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越来越向上移,由上腹到胸,最后到喉。所以我们练太极拳虽不求呼吸而呼吸自然深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逆腹式呼吸”,是从上向下的向回修,正符合道家修炼的吐纳的呼吸方式,也就达到了气功治病和健康的目的。另外“天下莫柔弱于水”,松了才能有水的性能,与对方接手时才能将对方根力浮起,才能“驰骋天下之至坚”。

“静”是我们常想达到的境界,然而什么样才是静呢?静了又有什么好处?笔者都曾和印度的瑜伽使者阿密特·阿亚修习过,瑜伽讲的当“只有你和你所关注的事”存在时,就是进入了“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我们所讲的人静,笔者都曾在打坐时有过此番体认。你所关注的“事”可以是身内,也可以是身外的声音或物体、光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所守之“意”,也就是以一念代万念。可是我们在练太极拳时都不可能达到这种境地,只能是在不同程度上接近这种状态,也可说接近“静”。我们在习练太极拳时,不论是初学还是演练,都在关注自己的肢体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和传习者相同,或是自己拳练得是否到位达到标准,“静”都是相对的静,没有绝对的静。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这种关注身体的状态和不练拳时相比就是“静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将我们的思想进入体内,也就是道家讲的“我在家”,它和瑜伽的体位法一样就是让你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身体时就会使人不去想其它琐事或烦恼,关注身体的程度(局部与整体,表面与内部)也就决定你“静定”的程度,也自然使人的大脑得到休息,那就是追求心态平和的一种方法,当我们静下来或叫心态平和了,身体就会自己调节,恢复应有的健康,正符合《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行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东方文化的魅力,有别于西方的向身外追求,把自己的一切寄托于“神”,我们东方的文化则是将自己修炼成“神”,主宰自己,这当然是我们东方文化的伟大。

太极拳的健身功能 篇4

推广太极拳,源于对生命健康的关爱。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条件和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人类的寿命在不断延长,社会的老龄化现象逐渐突出,由此而带来的健康问题也更加突出,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自身的健康水平。 人们为生活而奔波,为名利而忙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事业上的激烈竞争、繁忙的工作、日新月异的声光信息,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体力上的透支,而且是心理上的无形压力,使人精神高度紧张,心态失去平衡。 终于,人们发现,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才是造成疾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并逐渐意识到,生命和健康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研究从太极拳的健身功能谈起,探讨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推广的动力是什么,以为太极拳运动的推广提供有益借鉴。

2、健身:太极拳社会化推广的动力

太极拳运动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吸收了我国各种养生学理论其运动形式以柔和缓慢为主,这正是老庄思想的体现,也是后来道家的生命理论观念,“人之死也僵硬,人之生也柔弱”,太极拳运动不同于西方以奥林匹克为主的竞技运动方式,那种强调超越的单一发展,不是中国人整体生命观的体现。 太极拳视身体为与内心交融的合一,需要在二者的和谐状态下进行超越,这符合新世纪人类的健身观念。 目前太极拳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与普及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它不仅可以使练习者精神放松,调节身心平衡,得到身体和心灵的慰藉,而且通过太极拳锻炼,体悟太极拳的内涵,就能重塑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0年12月,“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会上,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证实,练太极拳不仅能缓解关节疼痛、减轻疲劳、强健筋骨、提高人体伸展和平衡能力等,还能改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该成果的研究者指出,调查的研究对象选自世界不同地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所以他们认为,太极拳运动的这种医疗功效可以针对所有人。 太极拳的运动方式是一项动作舒展大方,中正平圆、轻灵柔活的有氧运动,强调在意念引导下呼吸和动作相协调配合。它通过人体运动的“环形,或者说圆形运动”,同时使内在的“气、意念”等心理相协调,以此来提高心脏的运动,加速血液循环与流通,使经络疏通,能够防治肺心病、冠心病的蔓延滋生,减少高血压以及脑供血不足的发生,还能有效提高肺脏的功能,以到达人的整体性康健。

这和西方的健康观不同,在西方至柏拉图以来,西方的健康观主要集中在外在的肢体强健,那种看上去弱弱的书生气质,或者说那种无肌肉的体质不符合西方的审美,以至于在西方无法发展出这种身体运动。 中国的身体观念不同,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很少强调身体本身的强健,而是借用道具,强调的是身体内外,人与物的整体健康观念。 太极拳要求静,不仅身要静,更要心静,“松静安舒,心神合一”。静是太极拳练习的先决条件,太极拳大师一般都选择环境清幽僻静的地方进行练功就是考虑到静的因素。 练习过程中要“精神能提的起,意气需换的灵”,“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做到由内而外,不仅使内在的心理状态放松下来,而且要把外在的肢体运动表现出柔缓形态,它不是西方身体运动的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成,而是整体循环式的无穷无止,如同“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使动作达到如行云流水的意境。 通过这种艺术性的练习与内在感悟,太极拳的练习者能够使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身心修养得到提高,追求高尚的文化品位和道德情操,达到心理和生理的平和,缓解和治疗现代文明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疾病,改善人际关系和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的发生。

所以,太极拳不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青少年、成年人特别是脑力工作者也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适合任何需要健身的人群,人人可练,并且太极拳的练习不受场地、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 1995年《全面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使太极拳地位日益突出;2004年,河南洛阳3万人齐练太极拳创吉尼斯世界记录;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0多人参与太极拳表演等。 各种数据表明,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对健康与生命质量的追求也是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与肯定的内在驱动力。

3、结语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体育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许多传统体育因为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逐渐走向了消亡,许多武术拳种也因为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走向没落。然而太极拳为什么能够在现代社会广泛普及,取得良好发展,其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其健身功能是太极拳能够广泛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太极拳社会化推广的内在因素,定能够为其它武术拳种在现代社会的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摘要:太极拳运动能够在现代社会广泛推广已经成为了其它拳种社会推广的典范,那么太极拳社会推广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从太极拳的健身功能为例,分析了太极拳能够在现代社会推广的内在因素进行了研究,以为其它拳种的现代推广提供参考。

长大社区太极拳健身俱乐部工作章程 篇5

本太极拳健身俱乐部是隶属于长大社区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社区文体活动的一部分。

一、宗旨

弘扬中华武术,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精神,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太极拳运动,积极主动地完成交给的各项工作。

二、任务:

1.组织居民开展以太极拳为主的群众性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市、区、街组织的大型活动。

2.为省市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代培太极拳教练员或上门为单位教授太极拳;

3.为社区内老年人、离退休人员教授太极拳。

三、机构设置:

俱乐部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5个专业部门。即:宣传部、联络部、竞赛训练部、教学研究部、老年工作部。

四、会员管理:

1、会员入会资格

热爱太极拳运动,崇尚武德,遵纪守法,热心公益事业,愿意为振兴太极拳运动,为社会做贡献者均可加入。

2、会员义务

⑴、如实填写《会员登记表》;

⑵、服从俱乐部管理,积极参加俱乐部组织的各项活动;

⑶、文明礼貌,乐于奉献做新世纪武林中人。

3、会员权利

⑴、对俱乐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有知情权、参与权;

⑵、对俱乐部财务工作有监督权。

五、业务管理

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学习、交流等项活动,均由主任、副主任集体研究决定,任何人不能自行决定,更不能对外私自签约。

六、财务工作

设会计出纳各1人,收入一律开票入账,一切支出须经主任签字后方可执行。

论简化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篇6

摘 要: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全民健身活动正在蓬勃开展。简化太极拳以其独具的特点为现阶段开展推广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中国古老的太极拳在全民健身计划中有显著地位和作用。建立科学的中老年人自我锻炼与自我评价的方法体系,是普及与提高全民身心素质,调节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主要手段和措施。

关键词:简化太极拳 全民健身 作用

太极拳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优秀拳种,由于蕴涵着丰富的东方文化哲理,常被称之“哲拳”。在举国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的今天,本文希望通过对太极拳特有作用的探究,以求使人们进一步的认识到太极拳的独特魅力,为如火如荼的全民健身运动推波助澜。

一、开展全民健身的意义

为了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更广泛地动员国民参与健身活动,1995年6月由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1世纪初叶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对策措施,是一部纲领性的文件。

太极拳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断演变成风格各异的不同流派,既有保留发力,刚柔相济,动作复杂的陈式太极拳,又有以慢、柔、轻、松为特点的其他各式太极拳。原国家体委为适合各种不同的需要,还推陈出新,先后整理推广了24式简化太极拳,48式以及42式、88式太极拳;近年来,为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又推出了8式、16式简化太极拳,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太极拳进行练习。太极拳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这也可能是太极拳盛行的原因所在。

二、现代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呼唤太极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越来越低,如果不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除了高血压、肥胖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外,还有一种肌肉萎缩,心脏衰退的“文明病”,将要降落在我们的身上,

1.太极拳的健身和防治疾病的功能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创编主要是结合古代的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国的经络学说,并不断吸取其他各家学说精华而成,从而使太极拳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养生文化精髓。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们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有病治病,健身防病的作用。

(1)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备受人们青睐的太极拳姿势优美,动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不受时间和季节的限制,单人练习也可,集体练更好。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防治疾病。

(2)坚持练太极拳,能健康长寿。打太极拳虽然不跑不跳不用猛力,但对身体的锻炼作用也是很大的,因为打拳时全身的骨骼、关节、肌肉都得到自然柔和的伸缩训练,不断地改善身体各项素质和各个系统功能,故能提高新陈代谢水平,有利于健康长寿。

(3)太极拳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六大生理作用:①锻炼神经系统,提高器官功能:②有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③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④促进消化功能,利于体内物质代谢;⑤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⑥畅通经络。

2.太极拳的调息和调心功能

为迎合人们的心理,种种保健营养品、保健药物、保健器材,以及某些可以不费力而得到“健康”的种种功法纷纷上市。但经过实验之后,却往往令人失望。特别是那些中青年人,对它提不起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便显现出它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了。

(1)练习太极拳,可淡化“七情”

对老年人来说,最危害人的是精神老化,也就是心理衰老。心理上的老化,影响到各器官的功能,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引出许多疾病。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淡化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心理感情,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中老年人,在生活中能够控制自我感情,遇喜而不狂,遇怒而不恼,力求忍耐,尽力快活,力持镇定。

(2)练习太极拳,可克服“上盛下虚”

“上盛下虚”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中老人肝肾两亏,阴虚阳亢出现的血压升高,心悸失眠,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胸闷腹胀,食滞便秘等症。

三、简化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利于强身养性

1.体松心静,呼吸自然

身体各部门应自然舒松,不用拙力,思想安排集中,专心引领动作。呼吸自然平稳,深长细匀,并与动作和运动协调配合,一般规律是“虚吸实呼、起吸落呼、开吸合呼”,不可勉强憋气。

2.上下相随动作圆活完整

动作要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上下配合,完整一体,不可手脚脱节,腰身分离,割裂断劲。

3.动作弧形,虚实分明

动作变换要走弧形,不可直来直去,生硬转换,重心移动,要沉稳,虚实分明;不可呆滞双重。

4.均匀连贯,和顺自然

动作在连续柔和,绵绵不断,速度保持大全均匀,不可忽快忽慢,遇有发劲,拍脚动作,速度可以有所变化,但需保持前后衔接自然,气势不散。

5.轻灵沉稳,刚柔相济

运动要轻灵不浮,沉稳不僵,外柔内实,刚柔相济。发劲要起于腰腿,达于两手,弹性展放,刚中寓柔。不但有益于身心,更能增进智慧。

四、掌握科学地合理地自我锻炼与自我评价的方法体系

简化太极拳在全民健身项目选择中有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不同于竞赛套路有严格地规定和限制,没有心理压力和顾虑,但有它的特殊性及不同其他项目的运动特点和练习要求在练习时必须科学地建立自我锻炼与评价方法。

1.要注意宏观调控,微观调节,练习简化太极拳贵在坚持,长年不懈,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

2.集体或个人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

(1)制定目标:集体或个人有一个长期的目标,在初学时,请有经验的老师辅导,练一段后,请老师指导,熟练后可配音乐练习。

(2)制定季节锻炼任务,具体操作可制订练习内容安排表:练习方法与要求、强度、次数、间歇时间、自我感受其他等。

(3)落实措施:锻炼信息反馈起检查、督促、调节作用。有助于修改集体练习或个人练习的目标。

太极拳是一种集修身养性于一体,注重内外兼修的健身术,长期以来,备受人们喜爱。发挥它的优势,将有利于全民健身的开展;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太极拳将在全民健身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浅析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篇7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在民间广泛流传。由于其具有柔和缓慢, 连贯均匀, 圆活自然, 协调完整, 既能强身健体, 防病治病, 又能促进机体损伤后通过代偿而康复, 一直被视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体育疗法, 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 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的全面落施, 太极拳运动的开展更为广泛。

2. 太极拳的特点

轻松柔和:太极拳的架势比较平衡舒展, 动作要求不僵不拘, 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所以, 人们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之后, 虽然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 但一般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 能给人以练拳之后有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 因此, 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均可进行练习。

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的动作, 从“起势”到“收势”, 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 都要紧密衔接, 连贯一气的, 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 速度均匀, 前后连贯, 好像行云流水, 连绵不断。

圆活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它拳术, 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 避免直来直往, 这是符合人体各关节的自然弯曲状态的。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 有利于动作的圆活自然, 体现出柔和的特点, 也能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协调完整: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 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 内 (意念、呼吸) 外 (躯干、四肢动作) 一体, 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在练习过程中, 要以腰为轴, 手脚的许多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 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 呆滞脱节和支离破碎等现象。

3.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3.1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现代生活的快节律容易带来神经系统的紊乱, 西医认为是交感过度兴奋, 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调”。太极拳要求动静结合, 强调呼吸、意念和动作三者有机地结合, 大有调和人体阴阳平衡之功效。研究证明:练拳时, 大脑皮层α波增多, 肌肉时值延长, 血管对刺激反应性下降, 阻滞某些顽固兴奋灶的刺激;生化检测可见5-H T水平提高, 交感内分泌物水平下降, 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由于交感兴奋性下降时胃肠血液供应增加, 提高了消化功能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长期的太极拳锻炼可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 提高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防治现代人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率乱发的各种病症。

太极拳的走架要求排除杂念, 静下心来, 精神贯注, 神气鼓荡, 用意不用力, 这对大脑神经系统是个良好的平衡训练。周身一家脚手随, 总须完整一气, 由眼到上肢、躯干、下肢, 上上下下互相协调, 前后连贯。同时, 某些动作又比较复杂, 需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 均需要在大脑的支配下来完成, 也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作用, 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 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 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所以说练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3.2 有助于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健康

支配心脏和血管的外用神经是植物性神经。太极拳动作的组合包括了各组肌肉群、关节的活动, 也包括了有节律的自然呼吸运动, 特别是膈肌运动。提高了植物性神经的自控能力, 使心脏搏动减慢减弱。一个久练拳的人每分钟心率在60次左右, 这种由于久经锻炼而得来的心律减慢, 延缓了心脏舒张期, 使心肌得以充分休整, 促使心肌收缩力加强, 输出量增加, 提高了心脏的工作能力。通过自然呼吸和膈肌运动, 还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 减少体内的淤血, 是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太极拳一招一式间, 以呼吸推动气血运行, 保护人体的门户——肺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深长的呼吸增强了肋间肌、膈肌、肺泡的呼吸代偿功能, 增加肺活量, 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姿势动作要求气向下沉, 既气沉丹田, 它在医疗健康上有一定的好处。膈肌和腹肌的收缩与舒张, 使腹压不断改变, 腹压增高时, 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 把血液输入右心房, 相反, 当腹压减低时, 血液则向腹腔输入, 对于促进血液循环有积极的作用。

3.3 对肌肉、骨骼和关节活动的作用

太极拳的运动对肌肉、骨骼和关节影响突出。腰脊为第一主宰。“立定脚跟竖起脊”, 竖起脊就是让人们在练功过程中注意拔脊的重要性。身体竖直, 尾闾正中, 就不会出现弯腰驼背, 脊柱畸形, 行走不便的现象。人到了老年, 就会出现骨质疏松, 力量减弱, 两拳时使身体各个关节放松, 能起到松筋活络的作用, 同时也增强了腿部骨骼和肌肉的力量。经常练太极拳, 不仅有助于骨质坚硬, 而且关节的柔韧性也好, 肌肉活动的协调性也强, 很少发生关节脱位, 发炎或扭伤事故。特别对老年人的腿力衰竭、足膝疲软、屈伸僵硬, 行走乏力等衰老现象, 起到保健作用。

3.4 畅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人体健康与否, 与经气畅通与否密切相关。练太极拳的人, 练到一定程度, 就有小腹发热, 四肢末梢发胀, 发麻之感。中医针灸认为这种现象是“得气”的表现, 也就是调动内气, 打通经络, 经气运行的表现。太极拳运动, “主宰于腰”, “虚领顶劲”, “气沉丹田”, 腰为肾之腑, 又为带脉所绕之处。腰脊运动带动身形, 行于手指, 行于四梢, 复归丹田。“气沉丹田”是由头顶百会穴和双手劳宫穴吸天空及周围之阳气, 沿任脉下降于丹田, 阴阳和合, 进入天人合一之境。长期锻炼, 可使肾气旺盛, 带脉充盈, 阴阳调和, 神清目明。

3.5 太极拳对消化系统和新陈代谢的作用

新陈代谢的好坏是检验人们健康的重要标志。特别是老年人的新陈代谢更为重要。要经常吐故纳新, 收支平衡, 才能使身体健康。由于神经系统对心脏器官的调节和改善, 太极拳运动使肠、胃、肝、肾随之发生运动, 促进肝内血液循环, 提高肠胃的张力, 消化和吸收能力, 增强了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 改善了体内物质代谢。经常练太极拳, 可以预防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对肠胃起到机械刺激作用, 促进了新陈代谢, 增进食欲, 减少便秘现象, 使血液胆固醇含量下降, 这对老年人更为重要。

3.6 太极拳运动可提高人的免疫功能

太极拳练习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机能的相对稳定, 是人体抵御致病微生物的重要方面, 而细胞免疫机能的相对稳定, 是人体抵御致病微生物, 清除体内劣变细胞的重要途径.外周血免疫杀伤细胞 (NK) 是反映人体细胞免疫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NK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细胞活性降低, 抵御细胞恶变的能力明显降低。而常年练习太极拳的人在进行太极拳练习后, 外周血免疫杀伤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都有不同程度上升, 反映了太极拳练习对改善和提高人的免疫系统机能有着明显的作用。

4. 结论

4.1太极拳是一种合乎人体生理运动, 它和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原理相吻合, 可以起到健身、养生、祛病、延年的作用。

4.2太极拳不仅能全面锻炼身体, 而且竞技性不强, 避免运动性损伤, 如扭伤, 挫伤骨折等, 对关节肌肉也不会造成慢性劳损, 它动作柔和简单, 运动量因人而异, 是运动疗法的首选。

4.3太极拳有着巨大的魅力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它必将造福于全人类。

摘要:本文具体分析了太极拳的特点, 讨论分析了太极拳的生理功效, 主要是对神经系统, 心血管呼吸系统, 肌肉、骨、关节, 以及消化系统各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心静,保健和防治功能,健身

参考文献

[1]陈正雷.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3) 7

[2]朱继华, 唐建强.试论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意义和影响.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7, 11 (4) :5-6.

太极拳健身的理论与方法 篇8

1.1《易经》。

太极拳具有阴阳相变、虚实兼备、开合相系、刚柔相济,男女老幼皆宜的特点。拳术总结了《易经》中“太极中分—气旋”的阴阳夔变之理,并结合《易经》中“河图”“洛书”的生成变化之道,寓太极之理于其中,由无极而生太极,有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聚阴而生阳。拳套中的每一个拳式都需在阴阳转换、阴阳渗透、虚盈消息中旋转运动,其中每一个动作都是以弧形、曲线和画圆为基础,体内颈路则按奇数和偶数的阴阳之数寓于心腹之内,使身体内部气息和外形气势开之其大无外、合之其小无内,形体则按螺旋缠丝为法则,构成了外练筋骨强身健体、内练气劲益寿延年的内功拳术。

1.2 导引与吐纳。

“导引”和“吐纳”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几百年的《老子》《孟子》《庄子》等著作中已有论述,东汉末年由著名医学家华佗改为“五禽戏”,二者都是后世气功和内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

导引,又称“道引”,它是通过肢体运动达到形神协调的健身方法,属于古代练气功夫中运动的范畴。“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是导引术的基础,也是太极拳中“以形导气”的要义所在。

吐纳,吐即出也,纳即入也,是指人体之气的出入。见于《庄子刻意篇》:“吹峋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是练气的一种方法,要求以呼吸而练之,促使腹内恶浊之气随呼而出,清新的太和元气由鼻而入,有吐故纳新之意。

太极拳融入了导引术和吐纳术,把拳术与气功有机地结合起来。太极拳把武术中有形可寻的手、眼、身法、步的协调动作,同无形可见的体内气机运动糅合在一起,使意功、气功、劲功三者密切地融为一体,促进拳术运动柔过气、刚落点,从而达到“以意导形”“以形导气”“以气导体”“以意导气”“气遍全身”“形神兼备”的练功过程和内外双修的目的。因此,武术界称太极拳为内功拳。

1.3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是“脏象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根据经脉学说理论,以结合人体经络为原则,以拳术与导引、吐纳两术为表里,以肢体缠绕为运动基础,驱使拳势中的动作采用走弧画圈运动为纲领,利用“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气遍全身,气意鼓荡”等运动程序,使内气潜转由丹田而运聚,肾气滚动由腰隙出入而传递,通过以腰劲为主要动力的旋转缠绕运动分布于周身,通任督(带脉和冲脉),内入股缝循经走脉,外达肌肤缠绕运行,上行为旋腕转膀,下行为旋踝转腿,随旋转贯穿于梢节,稍加停息,复归于丹田之中。利用人体有形的运动来导引体内之气的无形运转,为“以形导气”的训练方法;反之,利用体内无形之气的潜转运动来催动肢体有形的缠绕运动,为“以气导体”的训练方法,功积日久,气息充盈,以意为主体,以丹田气的运聚为基础,循经络、充骨节而齐遍周身。这样能疏经活络、壮骨洗髓、调整阴阳、养育五脏、濡润筋骨、灵活关节而强身延寿,从而达到“肌肉要松、皮毛要功、节节贯穿、虚灵在中”的要义所在。

2. 太极拳健身的方法

2.1 心静体松。

“心静”和“体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基本心理状态,它对于太极拳动作方法的运用和掌握起着一种保证作用。

2.1.1 心静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时思想上尽量排除一切杂念。无论动作简单还是复杂,难度高还是低,心理上都要保持安静状态,使精神能贯注到每个细小的动作中,做到专心练拳。从预备势开始,就要求思想集中,用意识引导动作,做到“意到身随”。例如做两手前按动作时,要先有向前按的想象;同样,如能排除杂念,思想集中,全部精神用到动作上,更能把动作做得柔和、连贯而有节律。这种有节律的动作有利于改善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增强身体其他各部位器官的功能。

2.1.2 体松

所谓“体松”就是在练拳时保持全身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太极拳要求的“松”是“舒松”,而不是松软无力或松懈疲怠,它是指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的状态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尽量放松。要避免无谓的紧张和不该用力的部位用力,同样,该用力的部位也要保持自然舒展的状态。“松”是保证练习者姿势正确、周身协调、动作舒展、变转圆滑的基础。由于太极拳的一招一式自然舒展,肌肉的一张一驰也相互交替进行,因此练拳后会感到轻松舒适,“气不涌出,面不改色”。

2.2 连贯圆活。

2.2.1 连贯

所谓“连贯”是指在各个拳势之间或动作之间都要前后衔接,不能有明显的停顿或短劲,前一个动作的结束也就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全部动作节节贯串,绵绵不断,一气呵成。如“揽雀尾”动作,可以把绷、捋、挤、按四个局部动作分开独立练习,也可以把这四个动作衔接在一起练习。动作之间可以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即一个动作做完微微一沉、似停非停就立刻接下一个动作。整个动作过程精神贯注,意识集中,不可松懈间断。

2.2.2 圆活

所谓“圆活”是指练拳时要灵活自然,衔接和顺。臂部不仅要保持自然弯曲状态,而且运行的路线要按不同的曲线反复变转。下肢随时保持自然弯曲状态,重心稳定,曲中求直。掌握了这一规律,学生就能自觉地避免动作直来直去或转死弯、拐直角的现象,使动作圆活不滞。在完成动作时,学生要特别注意用腰脊带动四肢活动,体会转腕旋臂,松肩垂肘,屈膝松跨等要领。

2.3 柔缓均匀。

太极拳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动作以慢为主,所以“柔”、“缓”是太极拳的动作特征。所谓“运动如抽丝”,就是要求用力时像抽丝一样绵绵不断,不僵不拘,速度均匀,不得忽快忽慢。要求动作缓慢,并不是越慢越好,因为动作过慢则气势散漫。要以气势连贯,呼吸自然,动作不停为度。要想使运动速度大体平均,必须首先使身体重心虚实变换得当,如果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就难以做到速度均匀。这就要求学生在使身体能够做到柔和缓慢运动的前提下,掌握好均匀的动作速度。

2.4 上下相随。

太极拳的许多动作都是以腰为轴带动躯干,由躯干带动四肢进行的,上下肢动作有着内在的协调关系。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意识与肢体动作还不能密切配合,想做到周身协调比较困难,因此要反复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单式或小组合练习,以便使躯干与四肢动作达到协调。学生通过全套动作的连贯练习,可使步伐的进退转换与躯干的旋转和手法的变化相互配合,逐渐达到全身既协调又完善。

2.5 虚实分明。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虚实的变化伴随着动作同步进行,可以说,没有虚实变化就不是太极拳。从动作过程来分,动作达到完成定式为“实”,变化过程为“虚”;从下肢动作来分,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从上肢动作来分,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和配合的手臂为虚,分清了动作的虚实,用力就能做到有张有弛,主次分明。“实”的动作和部位要求用力沉着、充实;虚的动作和部位,要求轻灵、含蓄。动作的虚实变化与重心的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每一个姿势之间都紧密连接,位置和方向的改变处处都贯穿着步伐的变换和重心的转移,所以要注意身法和手法的运用。

2.6 意识、动作、呼吸三结合。

打太极拳,要想达到全身的上下统一,内外和谐,必须使意识、动作和呼吸三者密切结合,也就是说在意识的主导下,使动作和呼吸紧密结合起来。意识运动和呼吸过程都要符合动作的要求,反过来又促进动作的完善。所以太极拳要求“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就是用意识引导动作,动作要结合呼吸。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技术如何熟练,都要将“拳势呼吸”和“自然呼吸”结合使用,从而保证呼吸与动作的结合顺畅自然,它符合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原则要求。对于体质较弱、年龄较大的人来说,要保持呼吸的自然顺畅,不能以力使气,生硬勉强,违背呼吸的自然规律。只有进行科学的锻炼,才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拳术的目的。

摘要:本文对太极拳理论进行了回顾, 并总结了太极拳练习的要点和方法。

关键词:太极拳,理论,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茂珍主编.陈式太极拳精义[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2]姜娟.太极拳对青少年健身作用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 .

[3]姜娟.太极拳健身文化价值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

[4]继明.太极修炼“八重天”[J].中华武术, 2000, (3) .

[5]吴文翰.武派太极拳体涌全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1) .

试述太极拳对人体的养生健身作用 篇9

关键词:太极拳,养生,健身

1、前言

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 由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在祖传拳法的基础上, 结合易经、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术, 综合百家之长创编的一套阴阳相合、动静相间、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拳法。其独特的技击方法使得太极拳在中华武术中独树一帜, 而其融合的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术也让其与众不同, 现代医学也证明, 练习太极拳对于人体生理健康有独特的效果。

2、太极拳对人体的养生健身作用

2.1、太极拳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 其不同于外家拳的刚猛、迅疾, 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松、静、缓、柔, 这一练习要求有利于大脑的适度紧张, 从而有利于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同时, 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 全神贯注, 意动身随, 是一种重意不重形、用意不用力、以意念支配肢体的运动。在意念的支配作用下, 神经系统始终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准确性上, 而且太极拳有些动作比较复杂, 要求手、脚、眼以及身法的协调配合, 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 在动作的不断熟练过程中, 就可以活跃神经系统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 强化大脑对肢体的调节作用。随着身体各器官系统相互协调能力的不断提高, 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也在不断得到加强, 这就使得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 从而改善了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保健功能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2、太极拳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作用

中医讲:“肺朝百脉, 一吸百脉皆合, 一呼百脉皆开, 呼吸往骸, 百病皆除”由此可见呼吸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之术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 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等形体运动, 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 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陈王庭在创编太极拳时就将古代的导引吐纳之术融合到了太极拳之中。练习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 采用腹式呼吸 (多采用逆腹式呼吸) , 腹式呼吸相比较胸式呼吸而言, 使横膈肌的运动范围增大, 通气性和换气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利于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和排出体内更多的废气, 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效果。此外, 呼吸时要求细、匀、深、长, 有利于氧气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使氧气的利用率更加充分, 这一要求与现代运动生理学的观点是一致的, 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合理的呼吸方式。

2.3、太极拳的调心养性作用

太极拳在练习时要求静心用意, 呼吸自然, 即练拳要求思想安静集中, 专心引导动作, 不可有过多杂念, 呼吸平稳, 深匀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也是中正安舒, 柔和缓慢, 即在练习过程中要保持身体舒松自然, 不偏不倚, 动作如行云流水, 轻柔匀缓。正是太极拳的这种特点, 人们在练习太极拳时往往能很快地平静下来, 整个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状态, 使得人的情绪达到一种心理平衡, 与大自然保持着微妙的统一。因此, 长时间练习太极拳可使人修身养性, 性情顺和、与人为善、心情舒畅。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 人们常常生活在压力大的环境之中, 练习太极拳, 对于现代人心性的调节效果更明显。

2.4、太极拳对人体机能系统的作用

“一动无有不动, 一静百骸皆随”,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协调配合的运动, 而且对于每一部位都有严格的要求。练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顶头悬, 尾闾收”, 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条直线上, 这样不但可使气血上下疏通, 而且能避免低头猫腰, 脊椎萎缩等;太极拳不同于外家拳动作的直来直去,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缠丝劲, 划圆弧, 并且要求动作欲左先右, 欲开先合, 欲上先下, 手眼身步法也要求协调配合, 周身上下对立统一、浑然一体。从而, 有效地强化了人体大脑的逆向调节功能, 促进人体运动的整体协调和平衡的发展, 克服了忧郁长期单向运动致病的缺陷;练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周身一家, 在腰脊关节的带动下做8字形回旋缠绕运动, 从而使肩、肘、膝、胯、踝、腕关节得到充分运动, 因此, 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关节、韧带、软组织等的功能, 预防关节韧带退化, 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太极拳注重虚实转换, 通过腿虚实的不断转换, 可以增强腿部力量, 也能增加足弓的弹性, 进而使人走起路来更加健步轻灵, 富有活力。

2.5、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练习太极拳要求舌顶上腭, 长时间的舌顶上腭有利于唾液的分泌, 唾液中含有大量的唾液淀粉酶和免疫球蛋白等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物, 具有促进消化和杀菌的效果;太极拳采用逆腹式呼吸, 呼吸深且长, 增大了膈肌和腹肌的活动幅度, 对肠胃等人体器官起到了很好的按摩作用, 增强了肠胃的蠕动, 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 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提高。

3、小结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其独特的运动规律对于人们强身健体、养生保健有着良好的效果, 尤其在现代社会, 人们生活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环境之中, 许多疾病呈现年轻化态势, 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练习太极拳, 放松心情, 强身健体。太极拳的练习要持之以恒才能起到作用, 同时也要遵循其拳理和要求, 否则会适得其反。国家应该大力发展太极拳,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胡潇潇.浅析太极拳的养生功效[J].武魂, 2013.

[2]程茜, 黄宗著.论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能[J].湖北中医杂志, 2013.

[3]刘跃伟.浅谈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J].体育世界, 2007.

浅析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健身作用 篇10

关键词:太极拳,老年人,健身作用

太极拳这种科学的健身方法集合了古典健身与现代健身的双重优势, 一方面, 它动作舒缓, 可以疏通经络, 调理脏腑, 达到养体健身的目的, 这是太极拳从形成之日起便具有的古典健身价值;另一方面, 它不受场地、器械、服装的局限, 不受气候的影响, 是一种适应现代人健身的方法, 特别适合老年人的健身的方法, 因此它具有现代健身价值。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健身作用为研究对象。并以碑林区习练太极拳的老年人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文数据库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 为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2) 访谈法:以网络、电话、走访的形式对有丰富教学训练与比赛经验的专家、老师进行咨询, 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1、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1) 姿势优美, 动作柔和

习练太极拳男女老幼皆宜, 且不受时间、场地和季节的限制, 单人练习也可, 集体练习更好。由于其动作柔和, 姿态优美, 既能锻炼身体, 又能防治疾病, 不仅我国人民爱练, 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

(2) 轻灵沉稳, 刚柔相济

太极拳运动轻灵不浮, 沉稳不僵, 外柔内实, 刚柔相济。太极拳发劲起于腰腿, 达于两手, 弹性展放, 柔中寓刚。常练太极拳, 能精研其运动特点和要领, 愈练愈精, 愈精愈微, 由微人妙, 由妙人神, 既有益于身心, 又能增进智慧。

(3) 心静用意, 全神贯注, 不存杂念

太极拳要求体松心静, 呼吸自然, 身体各部位自然舒松, 不用掘力, 生命得以旺盛, 意念集中, 引领动作, 呼吸平稳, 深长细匀, 并与动作协调配合, “虚吸实呼”, “起吸落呼”, “开吸合呼”, 不勉强憋气。

(4) 圆活完整, 以腰为轴, 带动四肢

太极拳动作要求身体上下配合, 完整一体, 以腰为轴, 带动四肢, 手脚不脱节, 腰身不分离, 不割力断劲。

2、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健身作用

(1) 调整中枢神经系统

“心静神聚”是大脑半球静与动的矛盾统一, 练习太极拳要求不存杂念, 即是强调练意、练气和练身三结合, 即所谓“神为帅, 身为驱使”。这种意识结合身体锻炼的方法, 能使大脑皮质有关中枢神经形成一个特殊的优势兴奋区, 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 由于负诱导机理, 使某些与慢性病有关的兴奋加强了抑制, 大脑视分析器区域神经过程的灵敏活动升高, 即提示练习太极拳能增加大脑皮层兴奋性,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常练太极拳, 可修复和改善某些神经中枢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 因而改善某些神经中枢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 使病状得到控制、减轻或消失, 使机体康复。

(2) 太极拳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老年人心血管内的结缔组织随年龄增长而改变, 并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 其中以心室顺应性降低、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弹性减弱、动脉血压升高等较明显。常年坚持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对运动负荷有良好的适应性;一般老年人在安静、运动后即刻和恢复期各状态下心肌耗氧量皆大于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常年练习太极拳的老年人连续练习两套和三套太极拳后收缩压中等升高, 休息后很快恢复至运动前水平, 并随恢复期向后推移递减至正常人收缩压高度, 舒张压在练拳后降低与静态比较有显著意义。因此太极拳对预防中老年人因微循环障碍造成的重要脏器的损害将有重要意义。

(3) 太极拳锻炼能防止关节僵直, 保持关节灵活

做“倒卷弘”等动作可增大躁关节背伸和拓屈的角度, 该动作特点是两脚交替向后退步, 并且重心由一只脚逐步移至另一只脚, 由于太极拳重心移动平稳, 即在一定的高度和以匀速或匀变速移动, 因而踝关节的背伸和环屈能得到充分的活动;做“左云手”或“右云手”等动作, 此类动作横向移动, 通过练习, 能改善踝关节左右的活动幅度。另外, “搂膝拗步”、“倒卷弘”、“转身推掌”、“云手”等动作不但能使踝关节受到必要的生理压力, 而且能使上体及全身得到充分活动。

(4) 太极拳运动能调节心理

太极拳奉行“身心合一, 形神兼修”的原则, 以神为主, 以形为辅;圆活连贯, 轻灵沉着的身动;不急不躁, 不张不狂的心静;气沉丹田, 以心行气的气敛和朴实无华、自然随意的神舒。太极拳不仅讲究绵而不断, 柔而不松的形动, 更追求情绪稳定, 心态平和的意境。紧张、繁忙、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 给人们带来精神紧张, 情绪烦躁, 思绪紊乱等负效应, 影响身体健康。太极拳认为“善养生者养内, 不善养生者养外”, 其重在养心, 要求清静无为, 不苛求自我, 泰然处之的自足心态。通过自我意念控制, 使身体和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 有利于消除人事的烦恼和内心的冲突, 获得心理的平衡。

3、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注意事项

太极拳虽然是一种柔性武术, 但在练习时, 老年人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吃饭前后不要练习。吃完饭后就练太极拳或是刚练完太极拳就吃饭均对身体有害。尤其是吃饱后就练, 非常容易发生胃病, 甚至造成胃出血。所以在练太极拳和吃饭的中间必须隔一段时间。一般来说, 饭后至少在一个半小时内不应练太极拳, 而练完以后, 应休息二十分钟方可进餐。

(2) 练拳前应做适当的热身运动, 做到心平气和, 思想集中。结束练习后, 不可立即停下应作适当的调息运动, 然后静立片刻, 调匀呼吸, 让心律逐渐平复到接近练拳前的安静状态并保持精神愉快, 心情舒畅。

(3) 练习太极拳时, 运动量要因人而异, 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实效, 不要负重锻炼。如果运动过量, 则身体不仅不会感到轻松, 反而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初学者要由简而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

(4) 练拳时姿势一定要正确, 动作要合乎规范, 否则错误动作定型后较难纠正, 甚至还会给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坚持练习不间断, 才能获得增强体质的良好效果。

三、结论和建议

作为全民健身首选项目的太极拳, 有着独特的保健机理和丰富的内容, 不仅能提高老年人中枢神经的调节作用, 而且有利于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呼吸系统的健康, 消化系统的健康, 微循环系统的健康, 避免机体的功能障碍, 保持机体的中和平衡, 还能陶冶人超然脱俗的心境, 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动态平衡, 对增强老年人的健康,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抵御疾病, 延缓衰老有着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价值观念的转变, 将有更多的人会把太极拳作为终身锻炼的首选内容。

参考文献

[1]朱有源.太极拳健身功效的机理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2, 24 (2) :40-43.

[2]庞丹丹.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 2011.

[3]张静.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骨量和骨代谢相关激素影响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 2011.

上一篇:后勤实体下一篇:解痉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