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2024-06-28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精选九篇)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篇1

关键词:太极拳,健身,价值,研究

1 引言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都在以空前的速度改变着。在现代高度文明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长时间伏案的人员,文明病正时刻潜伏在他们身边。因此,追求健康的体魄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这个时代个人、社会的共同愿望和行为。

太极拳运动是为了适应自然、改善生活而创立,并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而产生出的一种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兼备的科学健身方式。它取法自然,顺应社会,具有柔和、缓慢、连贯、圆活、轻灵、沉稳的特点。从名称到行拳、规矩都彰显着太极拳“和谐”的文化精髓。因此,符合科学健身规律的太极拳深受全世界爱好者的欢迎和青睐。中国太极拳集养生与健身、习武与竞技为一体,具有促进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巨大潜力而备受瞩目。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着。当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上的虚弱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人体健康不仅指躯体生理上正常,还包括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本研究中,“太极拳对全民健身的价值研究”是指运用太极拳这一运动形式来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而不是狭义的,仅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身心健康。本文意在通过文献研究,整理太极拳对人们身体、心理乃至社会适应的作用和价值。

2 太极拳对人们身体健康的价值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创编主要是结合古代的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国的经络学说,并不断吸取其他各家学说精华而成,从而使太极拳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养生文化精髓。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们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有病治病,健身防病的作用。因此,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疗病治病的有效手段。

2.1 太极拳运动能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太极拳要求清静用意,精神内守,意动身随,增强意念的控制能力。经常从事太极拳运动,可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更加集中,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和灵活性,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使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能改善中枢精神系统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能力,增强人的体质。

2.2 太极拳能提高人体心肺的生理功能

太极拳的动作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这种连绵不断,有节奏的合理运动,对人体心血管系统是有益的按摩,这种按摩使各器官组织的韧性、反应性和耐力性逐步提高。经常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人,其心脏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收缩力增强,心脏的容量及每搏输出量增加。此外,还能改善动脉壁的弹性和韧性,使冠状动脉口变粗,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持久锻炼,内气得以流通,周身放松,有利于毛细血管内外物质交换,促进组织对氧的利用,减少乳酸的蓄积,减轻疲劳,益于身体,对慢性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病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3 太极拳运动对肌肉、骨骼、关节的增强作用

运动离不开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太极拳行功走架,旋指,旋腕,旋肩,旋膀、旋腰,撑档开胯,伸筋拔骨,缠绕拧翻,所有招式动作,无不在划弧走圆中完成。这种螺旋运动方式产生合理的生理负荷,使骨骼、关节、肌肉得到系统全面的锻炼。太极拳主张轻松柔和、自然流畅,每做一动作时,肌肉的张力和收缩力在意识的支配下高度协调一致。如太极拳的外形动作多是左右对称、上下合一,其套路练习要求快慢起落、轻重转折,这些使人体全身各关节得到多方向的、幅度较大而柔和的活动。同时在太极拳练习中,关节和骨骼受到肌肉牵引而旋转、绞紧,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有助于骨骼的强健,保持关节的柔韧性。

3 太极拳对人们心理健康的价值

全民健身不仅要强其“身”,还要健其“心”。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肩上负担的加重,给现代人内心施加了无形的压力,出现了诸如忧患、焦虑、精神失落、孤独、寂寞等不良症状,严重干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众所周知,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太极拳对心理的作用,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促进大脑的不同功能区的兴奋与抑制的均衡作用来实现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功能的维护和加强不但使人体的生理活动得到有效的控制、调节和协调,而且使心理活动有一个健康的生理基础。太极拳以“形神合一”为其重要特点,“形”为外在的运动形式和身体姿势;“神”则指内在的心理、精神、意志、思维活动。它的“静能抑躁”、“心要常凝”要求练拳时神思安静、心地平和、思想集中、排除杂念,从而有利于调节精神状态,克服各种焦虑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3.1 太极拳有利于更好地调控个人情感活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活动与健康关系密切。乐观向上的心境有益于健康,而过度的喜、怒、哀、乐、悲、恐、惊等心情都会给健康带来危害。心情不健康是使人致病的内因,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胆。太极拳不仅讲究绵而不断,柔而不松的形动,更追求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紧张、繁忙、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精神紧张,情绪烦躁,思绪紊乱等负效应,影响身体健康。太极拳认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其重在养心,要求清静无为不苛求自我,泰然处之的自足心态。通过自我意念控制,使身体和精神获得最大限度的放松,有利于消除烦恼和内心的冲突,获得心理的平衡。太极拳修炼到一定层次,每一次演练都不是简单的重复比划,而是追求准确娴熟并演化为技巧或技艺,每一次演练都力求对人生的自我感悟,人性的自我净化,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内心的自我更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就达到了太极拳对心理调节的最高境界。

3.2 太极拳有利于提高自信心与改善人际关系

参加习练太极拳是集体活动,让习练者聚集在一起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亲近感。他们不用语言,有时只需通过一个手势、几个动作就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沟通信息、交流心声,能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另外,习练太极拳难度较低,运动量适度,容易掌握。坚持练习太极拳还对改善身体表现和身体自尊有重要影响。随着太极拳技能的形成和习练者之间交流深入,有效提高了他们自信心和自尊心,改善了人际关系。

3.3 以松静为主体的太极拳对心境状态的良好影响

美国学者Brown的研究表明:在平常情况下,缓慢的身体练习可以影响到心境的状态,并降低焦虑和程度。习练太极拳非常着重心理调整,主要通过“松”和“静”来调节精神。太极拳的技法特点是在松静、自然的状态下进行锻炼,没有剧烈运动的紧张感、疲劳感、不适应感,它形成的是一种悠然、轻快、宁静、专一的心境。习练太极拳时,要求心静体松,精神内敛,调整身形,以意导动,术语称其为“练气、练意、练身”,强调精神松静和意识的主导作用。这样可以使练习者既无大量的体力消耗,也无精神上的高度紧张。这种以心行气的练意活动,可以直接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大脑皮层运动区域的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其他区域因负诱导作用而处于抑制状态,通过变换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不仅锻炼了大脑皮质的高度集中,而且使大脑得到调节和休息。

4 太极拳对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价值

太极拳运动以慢生柔,以匀求活,柔极生刚,刚柔相济,是一种很好的身心放松的活动,随时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紧张;还有利于个人素养的提高,起到调节不良情绪,缓解竞争压力的作用;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和个人竞争心态的平衡,避免在社会竞争中出现不必要的攻击和侵略,对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有着独特的价值和作用。从而达到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久练太极拳者很自然也就会养成一种镇静沉着,心平气和、遇事不慌的“每临大事必有静气”的气质。这样很容易处于社会中,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太极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行为方式,为练拳者提供特殊的文化氛围,久练自化,熟练自神,不但提供潜移默化的文化熏染,也产生自然而然的社会化,有益于塑造谦和的道德情操,坚韧的人格力量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5 结语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一种合乎人们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运动。它不仅是一项多功能、高价值的体育运动,且是一项较好的医疗保健的体育项目,对身体、心理乃至社会适应都有良好的价值功效。通过关于太极拳对全民健身的价值研究,笔者建议加大太极拳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太极拳运动,发挥太极拳的优势,增强国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增进交流,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太极拳运动的强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姜玉泽.太极拳对人类健身文化价值的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3).

[2]姜娟.太极拳健身文化价值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

[3]秦立凯,裴德超,郑贺.国学热背景下太极拳对构建当代中国体育文化的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

[4]骆军保等.论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技,2005(10).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篇2

1.前言

太极拳作为我国古老的一种养生拳术,由于其不受场地、器械、气候等因素影响,且适合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人群练习,因此太极拳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运动项目。经过千百万人的实践证明太极拳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是全民健身的首选项目[1].把太极拳科学地、系统地引入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中去,将对其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或者说太极拳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正催化剂”[2].尽管如此, 太极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仍尚未普及。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引下,普通高校纷纷将太极拳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之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实践证明,将太极拳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中,不但可以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也有利于学生身体强健、形成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和弘扬传承太极拳文化[3].然而,普通高校学生在学校中尽管已掌握太极拳相关技能,但在其大学毕业后是否能将高校太极拳与全民健身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否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带动社区及其周边人民共同练习太极拳,是否能促进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进一步有效落实;本文在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将对其进行分析讨论。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辽宁工业大学于将二十四式太极拳引入公共体育教学中,截止7月共有五届毕业生在校系统学习了太极拳,并已走向了工作岗位。本文将辽宁工业大学在校系统学习了太极拳的-届部分毕业生为调查对象,研究高校太极拳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内容查阅有关高校太极拳教学、全民健身及社区体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 调查问卷法。设计“有关辽宁工业大学毕业生对全民健身影响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练习太极拳现状,第三部分为对全民健身的影响部分。通过辽宁工业大学校友会对毕业后仍然坚持练习太极拳的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收回102份,回收率85%,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91.18%.

2.2.3 数理统计法。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社会统计学软件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研究需要分别对毕业后仍坚持练习太极拳的2010-2013届部分毕业生进行调查,其中男士共57人,占总数的61.9%,女士36人,占总数的38.7%;调查对象毕业时间从至的人数分别是23、20、25、25,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4.7%、21.5%、26.9%、26.9%;其职业为公司职员的人数为34人占36.6%,职业为事业单位人员的人数为25人占26.9%,职业为自由职业的人数为19人占20.4%,职业为其他的人数为15人占16.1%.

3.2 往届毕业生练习太极拳现状分析

3.2.1 练习太极拳的目的

由表2可见,在93名被调查者中有77.42%的调查对象以强身健体为继续练习太极拳的目的,另有51.61%的调查对象以修身养性为练习目的,此外还有35.48%和25.81的调查对象选择以促进人际关系和娱乐消遣为锻炼目的。由此可见往届毕业生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是以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为主,以促进人际关系和娱乐消遣为辅。

3.2.2 练习太极拳的种类

通过调查发现(见表3),有93.55%的被调查者仍然坚持练习大学时体育教师传授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有70.97%和32.26%的被调查者通过其他途径学习了四十二式和四十八式太极拳,此外还有少数被调查者学习了陈、杨、武、吴、孙等五大流派的太极拳。可见,尽管90%以上的被调查者在练习太极拳时以大学公共体育中传授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主,但是对于工作后的毕业生而言,仅仅二十四式太极拳这一种套路不能满足被调查者练习需要,会通过其他途径来继续学习其他种类的太极拳,而被调查者在校期间学习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经历将对其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3.2.3 练习太极拳的时间与频率

在练习太极拳的.时间方面,由表4可知被调查者练习太极拳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分别占总数的54.84%和38.71%,而早晨和傍晚也是社区大众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时段。在练习频率方面,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的频率偏低,仅占10.75%,每周进行1-2次和3-4次的百分比分别是39.78%和21.51%,练习频率不固定的占27.96%.可见,学生在毕业后的这四年内,可能由于工作压力、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能每天坚持安排固定时间进行练习的人员较少;而每周能安排1-4次练习时间的比例占总数的61.29%,可见60%以上的被调查者每周会安排固定时间和次数进行练习太极拳。

3.3 对全民健身影响的研究

本文在研究高校太极拳对全民健身的影响时,着重从担任社区太极拳指导员、参与太极拳表演与竞赛、及对太极拳进行宣传与传播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时,通过pearson卡方值来确定不同毕业年份的被调查者在不同选项上的百分比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如果存在显着性差异,在进行事后比较中,则借由调整后残差值的估算法来检验自变量的某一水平群体与其他水平群体在每个反应选项上的百分比差异是否达到显着[4].

3.3.1 担任太极拳指导员

太极拳指导员是社区体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太极拳指导员会对新学员传授太极拳相关知识和技能,也可以将社区中的太极拳爱好者聚集一起锻炼,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可以说社区中各种项目的指导员是全民健身活动的保障。在调查的120名离开学校后仍然练习太极拳的毕业生中,有将近40%的被调查者已担任当地社区的太极拳指导员,还有14%的被调查者偶尔会对社区太极拳进行指导。可见高校太极拳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对不同毕业年份的被调查者对是否担任太极拳指导员的三个选项选择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对其进行百分比同质性卡方检验。经检验发现(表5),X2值=22.037 p<0.05,经事后比较发现2010届被调查者在担任太极拳指导员的选择上要显着高于2013届的被调查者,可见随着毕业年数的增加,担任太极拳指导员的角色也会显着增加。

3.3.2 参与太极拳表演与竞赛

社区体育中某些项目的表演与竞赛是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激励和鼓舞人们进行锻炼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对于太极拳项目也不例外。在调查中(见表6),有38.71%和36.56%的被调查者会经常或偶尔参与太极拳表演与竞赛,而对其进行百分比同质性检验时,发现毕业年份对是否参与太极拳表演与竞赛的三个选项的选择上并无显着性差异。可见,毕业年份将不会对参与社区太极拳表演与竞赛产生显着性影响。

3.3.3 对太极拳进行宣传与传播

对太极拳项目进行有效积极的宣传有利于太极拳在社区体育中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全民健身的持续进行。在对练习太极拳的往届120名毕业生进行调查中(见表7),问及是否会对太极拳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和传播时,有35.48%的被调查者选择经常进行积极宣传与传播,有25.81%的被调查者会偶尔进行宣传与传播,可见有60%以上的被调查者会对太极拳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和传播,这将有利于太极拳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持续发展。此外,还有12.90%和25.81%的调查者持消极的从不宣传和无所谓的折中态度。通过对其进行百分比同质性检验时,发现毕业年份对是否对太极拳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和传播的四个选项的选择上并无显着性差异。

可见,毕业年份不会对积极正面的宣传和传播太极拳产生显着性影响。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毕业后仍坚持练习太极拳的2010-2013届部分毕业生进行调查后发现,他们在毕业后仍然坚持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是以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为主,以促进人际关系和娱乐消遣为辅;而练习的太极拳的种类并不局限于在校学习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还学习了四十二式和四十八式太极拳以及其他流派的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和频率方面,早晨和傍晚是被调查者进行太极拳活动的重要时段,在频率方面,60%以上的被调查者每周会安排固定时间和次数进行练习太极拳。

高校太极拳对全民健身活动影响方面,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已担任当地社区的太极拳指导员,或偶尔会对社区太极拳进行指导,且随着毕业年数的增加,担任太极拳指导员的角色也会显着增加;在调查中,有38.71%和36.56%的被调查者会经常或偶尔参与太极拳表演与竞赛,且毕业年份对其不会产生显着影响;此外,有60%以上的被调查者会对太极拳进行积极正面的宣传和传播。可见,高校太极拳对全民健身活动的持续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4.2 建议

高校太极拳教学方面:为满足学生毕业后练习太极拳的需要,高校太极拳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某一种类,而应多传授一些不同种类的太极拳;此外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而应让学生学会“教”,并将太极拳的技击原理告知学生,以便为其毕业后教授太极拳打下坚实的基础。社区方面:为促进高校太极拳对全民健身的积极影响,社区相关部门应根据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有效引导已掌握一定太极拳技能的毕业生积极参与社区太极拳的培训与指导工作;此外,社区也应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鼓励他们以各种方式对太极拳进行宣传、传播以及参与太极拳的表演与竞赛等。

参考文献:

[1] 赵凤娟。太极拳在新疆全民健身运动中开展现状及前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

[2] 毛红妮。西安市社区老年群体太极拳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3] 朱宏伟。关于体育课程建设的思考--辽宁工业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思路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35-137.

太极拳和瑜伽健身价值研究比较分析 篇3

瑜伽起源于5000多年前的古印度,是印度哲学六大正统体系之一。瑜伽(yoga)这个词来自梵文词根yuj,意为联合、加入、结合和束缚,即把人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加以引导、运用和实施,也有联合或共享的意思。瑜伽是追求幸福生活的哲学和尊重生命的科学。瑜伽这个词里蕴涵着很宽泛的意思,但是,它包含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意义是调和与均衡。

印度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瑜伽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评价这一技巧在预防疾病、激发潜能和医治疾病等方面的可能性。印度一些有声望的机构。如新德里的生理及相关科学防护学会(OLPAS),新德里全印度医学科学会(AILMS),班加罗尔的全国神经康键与神经科学会(NIMHANS),班加罗尔的辩喜瑜伽协会(VYK)和罗纳瓦拉的罗纳瓦拉瑜伽学校都从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和医学方面对瑜伽进行广泛的研究。大量事实证明瑜伽运动可以使人达到均衡的姿势,瑜伽呼吸可以改善不顺畅的呼吸系统,瑜伽食疗法可以消除偏食。还有瑜伽冥想可以消除因狭窄的知识导致的偏见,帮助人找到心灵的安定。现代医学已引进瑜伽作为康复治疗的手段之一。近几年来,瑜伽虽然在我国发展得很好,但是关于科研方面的研究却非常少。

太极拳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扌朋、捋、挤、按、采、扌列、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技法,故名十三势。其动作轻柔圆滑,处处带有弧形,运动连绵不断,势势相承。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领导人给予武术高度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运动医学专家对太极拳演练者进行了生理学观察与测定。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出现的“文化热”,各类交叉科学学者们开始对太极拳进行研究,但是综合而言,这些学术思想并没有上升到从学科的高度来认识太极拳的内在本质与一般规律,依然停留在分散性研究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说。太极拳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以现代学科为基础,对健身、养生方面的实质性揭示研究,大部分武术学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技术、规则、竞赛等技术方面的实用研究上,忽视了对太极拳内在理论价值的研究,忽视了对这个蕴藏量极大的文化资源进行强有力的拓展性开发,导致缺乏理论基础积累的深层次创新。缺乏对太极拳技击领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太极拳名家、骨干队伍高龄化,可能再经历10-20年的兴盛期后,太极拳将踏上没落之路。邱丕相教授指出:太极拳存在危机,应引起武术工作者的注意,因此急需对太极拳的拳理、技法、实际运用,训练的内容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

2 太极拳和瑜伽的动作要领和运动特点

2.1 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运动特点

太极拳动作非常连贯,没有静止的动作,它有完整的套路。在练习过程中要求使人体全身的各个肌肉群和大小关节都得到充分而适当的活动,再配合均匀的呼吸来锻炼全身各个系统、各个部位,它的动作要领为:意识引导动作,注意放松、不用拙力,上下相随、周身协调,虚实分清、重心稳定,呼吸自然。它的动作特点为: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

2.2 瑜伽的动作要领和运动特点

瑜伽体位练习则需要随时配合呼吸和意念集中。它要求在舒适而稳定的位置上保持较长的时间,配合均匀而稳定的呼吸,加上意念来使人达到身心和谐统一的境界。它的动作要领:不可带一颗浮燥的心来锻炼,更不可像街舞一样的快速挥动四肢,瑜伽讲究的是心灵的修为,凝神静气才是功法的要领。瑜伽的动作有难有易,暂时无法做到的姿势,需要你循序渐进地掌握。但意念和呼吸一定要跟上,反过来,有些看似容易的动作,不仅需要保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尽量延展韧带和肌肉,没有毅力是完不成的。它的特点在于:统一心(统一精神)、意识集中于特定点,统一身(调整姿势)、全身重心力量在丹田,调和息(调和呼吸)、呼吸以腹式呼吸为主,自然而深长。

3 太极拳和瑜伽对人体各系统的锻炼效果

3.1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是采自源远流长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太极拳是有静有动、内外兼练的整体性和内外统一性的拳术。它的姿势复杂多变,全身各部分的动作“清规戒律”很多,配合呼吸一时不易恰到好处。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有助于调节神经,“按摩”内脏,畅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调整呼吸进一步使动作与呼吸自然协调,做到“形神合一”。

练拳时心平气和,凝神一志,以意运动。要求做到十六个字:“安神静缓、物我两忘、心息相依、呼吸自然”。这就是要消除杂念,心意入静,只有那着重锻炼的内脏部分在动,外形是随着内脏的缓缓运动而运动着的。

太极拳主张用意识指导动作,调节呼吸。在极为宁静的情绪下进行适度的锻炼,“气沉丹田”,“气宜鼓荡”,随着动向的交换,逐渐达到使呼吸与动作协调,“内气潜转”,“气遍身躯不稍痴”的要求。通过腹式呼吸运动,隔膜一上一下,内脏做轻微的带有浅弧形的按摩运动,促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太极拳采取腹式呼吸。古人称作“练气”,即通过呼吸来调节神经、按摩内脏、畅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因而要求在练拳时做到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

腹式呼吸有顺逆两种,腹式顺呼吸的练法如下:缓缓从鼻孔吸气,用意引导气体有徐徐下行的感觉,送入腹部脐下,力求自然,不许使力硬压,在吸气过程中,横膈膜下降,压挤腹腔内脏器官,腹部随之隆起,胸廓也自然收缩;随即缓缓从鼻孔呼气,呼气时横隔膜上升,下腹部随之回缩,肛门括约肌自然随着呼气而放松,一呼一吸,毫不勉强,有助于防治内痔、便秘和遗精等病症。通过“气沉丹田”的呼吸运动,横膈膜一上一下,带动内脏做轻微的自我按摩运动,促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瑜伽的呼吸通常采取胸腹式呼吸,将体内的气都呼尽,将腹部慢慢地往里收,鼻腔开始缓慢,柔和地吸入空气,依然感觉在享受空气中的香味,将气缓缓地吸入腹底,感觉腹部下半部区域向上半部区域自然膨胀,随后两肋自然向前、向左、向右扩张,继续气体向上充满胸部的下半部区域、上半部区域。此时,您感觉身体已吸满了气,呼气,放松胸腔的上半部区域、下半部区域,继续慢慢地放松收紧双肋,腹部的上半部区域、下半部区域,感觉缓慢地将肺部的浑浊气体通通由呼气带出体外,将气呼尽。经常进行瑜伽的胸腹式呼吸,可以使我们肺部的功能加强,同时呼吸时腹部一呼一吸,带动腹部肌肉运动,按摩内脏器官,增加各个内脏器官的功能,减轻便秘,从而减少腰腹部的脂肪。在呼吸时,我们的意识会集中在呼吸上,身体会放的很松,就可以使我们烦躁的情绪慢慢地平静下来。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也会随之而去。瑜伽里所有动作都讲究呼吸的配合,没有呼吸配合的瑜伽练习者只能算一套毫无意义的动作体操。

3.2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练习瑜伽体位可帮助身体消耗脂肪,所有的动作都围绕着脊柱,人体的脊椎周围有32对神经。这些重要的神经都关联着重要的内脏,而瑜伽动作可以消除压迫这32对神经的淤血,从而保证人体经络通畅,使脊椎保持弹性、灵活性。瑜伽理论认为,神经系统的健康是整个身心健康中最重要的。而瑜伽练习可让不够正常的神经系统恢复正常。对脊柱的作用是增加其弹性,可以确保身体各部神经输送无疑,因为神经是从脊柱通向全部器官与腺体的。

3.3 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运动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膜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急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是一种用来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胸部不要紧张,而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这样就可以使呼吸自然,呼吸的效果就会增加。这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

瑜伽的扭转、伸张、弯曲等动作,渐渐拉长韧带与肌腱,免除神经压迫的痛苦,扭转和伸张的动作。亦伸张了血管,加强血管壁的弹性,使其不容易破裂。如肩走倒立式、轮式,将身体低段倒置,增加了血液流量进入脑部,促进血液循环,精神更加警觉敏锐。脉丛节刺激内分泌腺,产生不同的荷尔蒙,荷尔蒙进入血液,影响所有的器官。脉丛节是以内分泌腺来控制身心的活动,内分泌腺正常时,腺体的功能亦正常,分泌腺作用不正常时,便造成身心疾病`。学习瑜伽便是为了控制体内内分泌腺,使其功能正常,不至于太多或太少,而影响到我们体内器官的运作。脉丛节即松果腺、性腺、脑下腺、胸腺、肾上腺、胰腺、甲状腺及副甲状腺。比如:瑜伽倒立体位能使头发恢复其原来色泽,这是因为他能使得流向头皮内发囊的血液数量增加,这个姿势使头部的弹性增加,除去了头部血管神经的压力,使得更多血液流向头皮肌肉,也就是说使得头发得到更多营养,头发更加健康。

3.4 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要求在运动时肢体尽量放松,减小了周围肌肉肌腱韧带对关节的作用。另外,太极拳练习是运动量较小运动时间较长,加之在运动中要尽量使关节最大限度的扭转、拉伸、利于提高关节的韧性。此外,太极拳中步伐的虚实转移、迈步如猫行等,可以加强腿部力量,提高人体控制平衡的能力。

瑜伽可以减少关节炎和痛风,身体的骨骼是以关节相连的,因此关节须经常活动。其承担着巨大的耐磨力和拉扯力,所以骨头不仅只作适当的运动,同时也承担身体的重量,由此可见关节对我们人体的重要性。而关节炎和痛风,是中国人常见的疾病,其成因是关节中柔软的缓冲垫逐渐消失,导致骨与骨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多,导致腿骨和臂骨呈现僵硬。而对于不良姿势、运动不足、消化不良或食肉过多的人,关节亦会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未老先衰。我们可以通过瑜伽练习,来减少关节炎和痛风的产生。有时在做瑜伽体位时,会听到骨头劈里啪啦的响,这是积聚在关节周围的有害物质正在分解。

3.5 对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太极拳在运动时非常讲究腰部动作,对腰部起到按摩的作用。而肾脏位于十二胸椎与第三腰椎之间、肾柱的两侧,所以对腰起作用的同时对肾脏也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太极拳的呼吸是“深、长、细、缓”。现代生理学认为深长缓慢的呼吸,对肺泡的通气量的影响较小,而且节省了呼吸肌工作的能耗,有利于人体吸入大量的新鲜空气去。其次太极拳在放松的状态下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液对氧气的运输能力以及组织对氧气的利用率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良好的。经过5-6个月锻炼后,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却明显减少,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大大减轻。

瑜伽的特殊呼吸有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血红蛋白的生成,提高人体血液循环,从而养护人的五脏六腑。比如侧犁的姿势、眼镜蛇的姿势。练习时配合均匀的呼吸,可以帮助我们清除肠子里含有毒素的废物,促进排毒过程、淡化脸部色斑、倒置腹部器官、预防治疗子宫下垂,帮助消除便秘,从而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3.6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时,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增强了消化吸收功能。因此可以促进消化作用,预防便秘。

瑜伽动作中大量的前弯、后仰、扭动、斜腹、挤等动作,可以按摩人的内脏器官,对消化是非常有益的。比如:侧角扭转伸展的姿势,可以帮助我们刺激,加强肠胃系统的蠕动、改善消化不良、使肠部顺畅、使结肠更多地清理积累的毒素,使之改善肤质、提靓肤色。增加脊柱和腹部器官中的血液循环,使全身的肌肉、皮肤都得到伸展,使人舒畅、充满活力。

4 结语

太极拳和瑜伽在对人体健身的效果有着非常相似之处。它们都可以锻炼身体各个系统,促进心理健康。但是太极拳是全身同时运动,瑜伽则追求同时静止;太极拳寻求全身协调,瑜伽寻求极限拉伸;太极拳寻求手脚内力相通,瑜伽追求脊椎呼吸密切相应;太极拳本质上是以意动带体动,意识活动是手段,控制身体是目标,瑜伽本质上是以体动带意动,身体活动是手段,控制意识是目标;太极拳和瑜伽的目标不同,则对身心关系的看法不同,看法不同则训练方法不同。

摘要:瑜伽作为一种新的健身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主要是通过呼吸和体位相结合,围绕人体脊柱做各种运动,活动全身各个部位,以调理身心、净化生存的内环境,使身体更加充满活力。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一项体育项目。它有完整的套路,动作之间衔接非常紧密,可有效地活动全身各个部位,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二者都是通过缓慢的动作结合均匀的呼吸来完成。文章就太极拳和瑜伽对身体各个系统的影响作比较,从而得出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对不同的锻炼人群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太极拳,瑜伽,健身价值,比较

参考文献

[1]斯瓦米.萨特亚南达.萨拉斯瓦蒂.瑜伽姿势:元气调控,目达法,绷拉术[M].1973.

[2]韩..李政勋著.韩玉萍译.瘦身美体瑜伽训练[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

[3]偌娃贝琳著.索娃译.瑜伽手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

[4]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4.

[5]刘进明.康复保健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6]张惠兰,柏忠言.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7]邓铁淳,白家祯,曾一玲.八段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8]杜熙茹,张林挺.瑜伽健身术对大学生身体机能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

长大社区太极拳健身俱乐部工作章程 篇4

本太极拳健身俱乐部是隶属于长大社区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社区文体活动的一部分。

一、宗旨

弘扬中华武术,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精神,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太极拳运动,积极主动地完成交给的各项工作。

二、任务:

1.组织居民开展以太极拳为主的群众性健身活动,积极参加市、区、街组织的大型活动。

2.为省市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代培太极拳教练员或上门为单位教授太极拳;

3.为社区内老年人、离退休人员教授太极拳。

三、机构设置:

俱乐部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5个专业部门。即:宣传部、联络部、竞赛训练部、教学研究部、老年工作部。

四、会员管理:

1、会员入会资格

热爱太极拳运动,崇尚武德,遵纪守法,热心公益事业,愿意为振兴太极拳运动,为社会做贡献者均可加入。

2、会员义务

⑴、如实填写《会员登记表》;

⑵、服从俱乐部管理,积极参加俱乐部组织的各项活动;

⑶、文明礼貌,乐于奉献做新世纪武林中人。

3、会员权利

⑴、对俱乐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有知情权、参与权;

⑵、对俱乐部财务工作有监督权。

五、业务管理

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学习、交流等项活动,均由主任、副主任集体研究决定,任何人不能自行决定,更不能对外私自签约。

六、财务工作

设会计出纳各1人,收入一律开票入账,一切支出须经主任签字后方可执行。

浅析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篇5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在民间广泛流传。由于其具有柔和缓慢, 连贯均匀, 圆活自然, 协调完整, 既能强身健体, 防病治病, 又能促进机体损伤后通过代偿而康复, 一直被视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体育疗法, 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 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的全面落施, 太极拳运动的开展更为广泛。

2. 太极拳的特点

轻松柔和:太极拳的架势比较平衡舒展, 动作要求不僵不拘, 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所以, 人们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之后, 虽然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 但一般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 能给人以练拳之后有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 因此, 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均可进行练习。

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的动作, 从“起势”到“收势”, 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 都要紧密衔接, 连贯一气的, 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 速度均匀, 前后连贯, 好像行云流水, 连绵不断。

圆活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它拳术, 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 避免直来直往, 这是符合人体各关节的自然弯曲状态的。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 有利于动作的圆活自然, 体现出柔和的特点, 也能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协调完整: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 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 内 (意念、呼吸) 外 (躯干、四肢动作) 一体, 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在练习过程中, 要以腰为轴, 手脚的许多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 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 呆滞脱节和支离破碎等现象。

3.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3.1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现代生活的快节律容易带来神经系统的紊乱, 西医认为是交感过度兴奋, 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调”。太极拳要求动静结合, 强调呼吸、意念和动作三者有机地结合, 大有调和人体阴阳平衡之功效。研究证明:练拳时, 大脑皮层α波增多, 肌肉时值延长, 血管对刺激反应性下降, 阻滞某些顽固兴奋灶的刺激;生化检测可见5-H T水平提高, 交感内分泌物水平下降, 对机体起保护作用。由于交感兴奋性下降时胃肠血液供应增加, 提高了消化功能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长期的太极拳锻炼可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 提高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防治现代人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率乱发的各种病症。

太极拳的走架要求排除杂念, 静下心来, 精神贯注, 神气鼓荡, 用意不用力, 这对大脑神经系统是个良好的平衡训练。周身一家脚手随, 总须完整一气, 由眼到上肢、躯干、下肢, 上上下下互相协调, 前后连贯。同时, 某些动作又比较复杂, 需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 均需要在大脑的支配下来完成, 也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作用, 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 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 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所以说练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3.2 有助于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健康

支配心脏和血管的外用神经是植物性神经。太极拳动作的组合包括了各组肌肉群、关节的活动, 也包括了有节律的自然呼吸运动, 特别是膈肌运动。提高了植物性神经的自控能力, 使心脏搏动减慢减弱。一个久练拳的人每分钟心率在60次左右, 这种由于久经锻炼而得来的心律减慢, 延缓了心脏舒张期, 使心肌得以充分休整, 促使心肌收缩力加强, 输出量增加, 提高了心脏的工作能力。通过自然呼吸和膈肌运动, 还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 减少体内的淤血, 是消除体内淤血的良好方法。太极拳一招一式间, 以呼吸推动气血运行, 保护人体的门户——肺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深长的呼吸增强了肋间肌、膈肌、肺泡的呼吸代偿功能, 增加肺活量, 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姿势动作要求气向下沉, 既气沉丹田, 它在医疗健康上有一定的好处。膈肌和腹肌的收缩与舒张, 使腹压不断改变, 腹压增高时, 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 把血液输入右心房, 相反, 当腹压减低时, 血液则向腹腔输入, 对于促进血液循环有积极的作用。

3.3 对肌肉、骨骼和关节活动的作用

太极拳的运动对肌肉、骨骼和关节影响突出。腰脊为第一主宰。“立定脚跟竖起脊”, 竖起脊就是让人们在练功过程中注意拔脊的重要性。身体竖直, 尾闾正中, 就不会出现弯腰驼背, 脊柱畸形, 行走不便的现象。人到了老年, 就会出现骨质疏松, 力量减弱, 两拳时使身体各个关节放松, 能起到松筋活络的作用, 同时也增强了腿部骨骼和肌肉的力量。经常练太极拳, 不仅有助于骨质坚硬, 而且关节的柔韧性也好, 肌肉活动的协调性也强, 很少发生关节脱位, 发炎或扭伤事故。特别对老年人的腿力衰竭、足膝疲软、屈伸僵硬, 行走乏力等衰老现象, 起到保健作用。

3.4 畅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人体健康与否, 与经气畅通与否密切相关。练太极拳的人, 练到一定程度, 就有小腹发热, 四肢末梢发胀, 发麻之感。中医针灸认为这种现象是“得气”的表现, 也就是调动内气, 打通经络, 经气运行的表现。太极拳运动, “主宰于腰”, “虚领顶劲”, “气沉丹田”, 腰为肾之腑, 又为带脉所绕之处。腰脊运动带动身形, 行于手指, 行于四梢, 复归丹田。“气沉丹田”是由头顶百会穴和双手劳宫穴吸天空及周围之阳气, 沿任脉下降于丹田, 阴阳和合, 进入天人合一之境。长期锻炼, 可使肾气旺盛, 带脉充盈, 阴阳调和, 神清目明。

3.5 太极拳对消化系统和新陈代谢的作用

新陈代谢的好坏是检验人们健康的重要标志。特别是老年人的新陈代谢更为重要。要经常吐故纳新, 收支平衡, 才能使身体健康。由于神经系统对心脏器官的调节和改善, 太极拳运动使肠、胃、肝、肾随之发生运动, 促进肝内血液循环, 提高肠胃的张力, 消化和吸收能力, 增强了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 改善了体内物质代谢。经常练太极拳, 可以预防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对肠胃起到机械刺激作用, 促进了新陈代谢, 增进食欲, 减少便秘现象, 使血液胆固醇含量下降, 这对老年人更为重要。

3.6 太极拳运动可提高人的免疫功能

太极拳练习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机能的相对稳定, 是人体抵御致病微生物的重要方面, 而细胞免疫机能的相对稳定, 是人体抵御致病微生物, 清除体内劣变细胞的重要途径.外周血免疫杀伤细胞 (NK) 是反映人体细胞免疫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NK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细胞活性降低, 抵御细胞恶变的能力明显降低。而常年练习太极拳的人在进行太极拳练习后, 外周血免疫杀伤细胞的数量和活性都有不同程度上升, 反映了太极拳练习对改善和提高人的免疫系统机能有着明显的作用。

4. 结论

4.1太极拳是一种合乎人体生理运动, 它和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原理相吻合, 可以起到健身、养生、祛病、延年的作用。

4.2太极拳不仅能全面锻炼身体, 而且竞技性不强, 避免运动性损伤, 如扭伤, 挫伤骨折等, 对关节肌肉也不会造成慢性劳损, 它动作柔和简单, 运动量因人而异, 是运动疗法的首选。

4.3太极拳有着巨大的魅力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它必将造福于全人类。

摘要:本文具体分析了太极拳的特点, 讨论分析了太极拳的生理功效, 主要是对神经系统, 心血管呼吸系统, 肌肉、骨、关节, 以及消化系统各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心静,保健和防治功能,健身

参考文献

[1]陈正雷.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3) 7

[2]朱继华, 唐建强.试论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意义和影响.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7, 11 (4) :5-6.

浅析太极拳的健身功能 篇6

关键词:太极拳,健身,功能

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而命名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刚柔相济,势势相连,运动绵绵不断。追根求源,太极拳运动起始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迄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太极拳属内家拳种,不但在技击上享有盛名(如“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等),而且在医疗保健、延年益寿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因此,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术重要手段之一的太极拳运动,经常进行坚持不懈地练习,将使你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永葆青春。这就是太极拳运动能够长久不衰、强国强民、强身健心,永赋生命力的奥妙所在。

1 太极拳运动的生理学基础

太极拳运动含义深长,不但有“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之说,而且更有“重意不重形”之说。由此可见,太极拳运动非常强调“意”的作用。所谓“意”的概念,即指在人体充分放松的情况下,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对人体各个部位依太极拳技术要求而进行的一种神经支配活动。至于行气,则是指在“意”的支配下而产生的布满周身的神经纤维及神经末梢对体内气血贯注的感应。如此看来,太极拳运动就是要求意识和动作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并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充分提高的情况下来完成的系列动作。它能使大脑皮层形成一个特殊的兴奋灶(即兴奋集中于很小的一定区域内),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这样便可使原有的疾病的病理兴奋灶受到抑制或被打破,而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使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得到修复和改善,进而使内脏器官系统的疾病得到治疗和复原。由于太极拳运动要求在以较深的腹式呼吸中进行,那么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因此该运动可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紊乱的状态得到改善和调整。所以概括起来讲,太极拳运动对于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灵敏性,增加记忆力,培养协调和平衡能力,预防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和慢性溃疡病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2 太极拳运动的健身功能

2.1 太极拳运动能明显地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人体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各器官的新陈代谢是不同的,对血液供应量的需要不同。当人在进行不同强度、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时,各肌群、各脏器对血液供应量的需求,将发生很大的改变。由于太极拳以缓慢、均匀和细致柔和的动作逐步展开,便可使四肢、躯干和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徐徐活动起来,同时也就带动着周身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而使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加速,从而大大减轻心脏的负担。与此同时,由于心脏的营养血管反射性的扩张,可以加强对心脏的营养作用,改善心脏营养过程,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使心脏泵血有力,增大再搏输出量。因此经常坚持太极拳运动,能够使人心搏有力,皮肤毛细血管大量扩张,导致面色红润,精神焕发。同时也可降低终老性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对冠心病患者有着积极地治疗作用。

2.2 太极拳运动对呼吸系统有着良好的影响

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相对集中在呼吸中枢。与呼吸相关的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背侧及腹侧两组神经核团内。太极拳运动要求动作与呼吸相配合,以腹式呼吸为重要形式,做到匀、细、深长。因此它对呼吸系统有着良好的影响。经常练习太极拳能保持肺部组织的良好弹性,可发展呼吸肌,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增加肺活量,提高肺部的通气能力和换气功能,降低呼吸频率,从而使呼吸肌能得到改善。因此,经参加太极拳运动还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3 太极拳运动对消化系统和物质代谢有着良好的作用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础才得以进行的。体育活动和劳动中,人体各器官的活动必须随运动或劳动强度而相应的加强,而器官活动的加强必须以代谢活动的相应加强才得以实现。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由于神经系统机能的显著提高,自然而然地改善了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过程。同时也由于太极拳的深长呼吸动作使膈肌和腹肌的运动幅度加大,这无形中对内脏器官如肝脏和消化道等起到了积极的“按摩”作用,从而加速了肝、肠和胃组织的血液循环,明显地提高了肠胃的动力,加速蠕动,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加强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胆固醇的代谢作用。因此经常练习太极拳者,可使吞食量激增,便秘减少,血液内胆固醇含量降低,对高血压病患者和消化系统疾病都有明显的疗效。

2.4 太极拳运动能提高运动系统的机能

经常参加太极拳运动,能够提高运动系统的机能,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尤其明显。由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改善,便导致了运动中枢调节能力的显著提高。同时也由于肌肉毛细血管的大量开放,就延缓了肌肉的萎缩进程,从而保持了肌肉的收缩速度,维持关节韧带的灵活性和柔韧性,防止骨质及早变性和松弛变形。因此,经常从事太极拳运动的中老年人,可以保持步履稳健,动作灵巧,精神振奋,青春长存。还可预防中老年性骨质疏松和脊柱生理曲线异常的过早发生。

2.5 太极拳运动对修身养性,培养人的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运动不仅对身体各器官系统有着良好的影响,而且对于修身养性,培养人的优良品质和气质也有较好的作用。由于太极拳技术动作的特点,要求练习者必须排除杂念,动作要缓、细、匀、稳,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使人养成沉着冷静,果断干练,聪敏灵活,善于思考,反应灵巧,培养耐性,防止急躁、轻浮,具有气量大度的优良品质,有利于学习和工作。

3 对练习太极拳的几点建议

3.1 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

笔者通过多年学习实践总结认为,首先须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初学者尤其是青年学生必须全身放松,每个动作都能做到均匀、协调、柔和。

3.2 认真体会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在练习太极拳中,必须认真仔细体会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圆裆松胯,沉肩坠肘,竖指坐腕,尾闾中正等动作要领。

3.3 以腹式呼吸为主

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要舌抵上腭,用鼻呼吸,要与动作自认配合,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进退、起落等变化,自然地与其配合。

3.4 掌握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

太极拳运动要像抽丝那样既缓又匀,又稳又静,迈步又要像猫那样轻起轻落,提步、落步都要有轻灵的感觉。

3.5 其他注意事项

(1)坚持经常锻炼,尽量选择早上空气清新和场地空旷的地方为宜。练拳时要选好地方,要选场地平坦,空气新鲜,环境宜静。最好到公园、运动场。

(2)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先热身、压腿、转腰、活动肌肉、关节,使体温适度升高,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强内分泌活动,为打拳创造最适宜的条件。衣服要宽松,避免饱食和饥饿时练拳。晨练前,要喝杯温开水,很有益处;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服,防寒保暖,有利健康。

(3)练拳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中老年练习者),量力而行,练后稍出微汗,自我感觉轻松舒适就好。

(4)练拳时做到心情舒畅,排除心理干扰和其他杂念。练拳要身心轻松,精神好,情绪饱满。若情绪欠佳,心事重重会造成心不静、意不专、体不松,无益健康。练完后散步调,恢复正常。

4 结语

综上所述,太极拳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因此,应通过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加大对群众性太极拳活动的宣传力度,积极寻求政府、社会、新闻宣传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赞助,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太极拳健身活动,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关心和参与的一项大规模的社会工程,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为群众性太极拳健身活动营造广泛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充分重视生理学和心理学原理在开展太极拳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运用鼓励机制调动人们进行健身活动的积极性。采用参与比赛、学习交流、切磋观摩、专家指导等手段和方法,组织各种形式的太极拳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对表现优秀的太极拳练习者给予精神鼓励和适宜的物质鼓励,使他们的活动得到各级太极拳组织、社会以及他人的认可,从而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太极拳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太极拳强身健体的作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全民健身事业作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肇平,杜飞虎.论太极拳[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2]全国体育学院武术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人体生理学编写组.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郑桥.浅谈太极拳与健康[J].贵州体育科技,2002(5).

[5]姜玉泽.太极拳对人类健身文化价值的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9).

[6]吴正理,张如明.武术科学探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及锻炼方法的研究 篇7

1 太极拳健身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经济文明的高度发展中,却隐藏着日益严重的健康危机。肥胖、畸形人体变异及因激烈社会竞争而导致的心理压抑与精神错乱等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诸多因不健康生活方式而导致的“现代文明病”日益侵蚀着人类的机体。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亚健康率的调查发现,北京人亚健康率高居榜首,达75.31%,上海是73.49%,广东是73.41%,人们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开始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健康质量,健身运动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典型中国传统体育特色的太极拳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强身治病方法,它将导引、吐纳纳入其中,要求“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并强调调身、调息与调心三者的协调统一。这里的“身”主要是指练拳时的身体形态,“身”是调息和调心的基础。“息”是指中医理论中的气,武术家们称为“中气”、“内气”、“内劲”。“心”即精神意念,在生理学上属高级神经活动范畴,是大脑的功能。练拳时的调心,是把意念高度集中在拳路上,心中不存杂念,使大脑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的安静状态。经常坚持太极拳锻炼能使人精神饱满,情绪健康。特别是发达国家面对日趋严重的“现代文明病”使不少医疗专家对具有神奇效果的太极拳保健养生方法情有独钟,认为太极拳将是21世纪人类提高健康水平,延长生命的有效途径。在这种人类积极寻求健康长寿的思潮下,太极拳在作用于人体健康方面将会独放异彩。

2 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太极拳的创编主要是结合古代人体养生科学,能增强人体的体质,满足人们修身养性的需要。其健身效果也很显著,经常锻炼不但可以加强神经、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疾病的防治,而且可以预防和治疗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尤其对胸的活动度、肺的通气功能及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此外它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以及关节活动也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太极拳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结构的锻炼对象,它的推广和普及,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根据近年来,许多生理学家对中枢神经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四肢的各种对称运动能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有序性加强,尤其对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机能起到调节作用,建立新的兴奋灶,使已出现疲劳状态的大脑皮层得到抑制。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需要用意志来驱除体内的干扰,把注意力定向在意静、意动、意境上。太极拳是一种极易引起练习者兴趣的运动,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练形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精神焕发;练推手的时候,周身感觉活泼,反应灵敏。情绪的提高在生理上是有重要的意义的。“情绪”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所以练习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良好的作用。

2.2 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要做到匀、细、深、长,着重腹式呼吸,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锻炼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着良好的作用。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我们知道,全身各部骨骼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太极拳的动作舒展,胸部不要紧张,而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这样就可以使呼吸自然,呼吸的效果就会增加,这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与淋巴的循环。打太极拳,很多动作、姿势要求气向下沉,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作用。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2.3 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练习太极拳时缓慢、均匀和细致的动作使四肢、躯干的关节和肌肉活动起来,一方面能使毛细血管大量开放,静脉、淋巴的回流加速,因而能减轻心脏的负担。另一方面,心脏营养血管反射性地扩张,可加强对心脏的营养作用,同时练习太极拳时的呼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心脏营养状况。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2.4 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由于太极拳运动时,动作与呼吸引导,膈肌和腹肌活动,对肝脏和消化道的起到“按摩”作用,促进了肝内血液循环,提高了肠胃的张力、蠕动、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增强了肾上腺系统的分泌功能,改善了体内物质代谢。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

2.5 太极拳对肌肉、骨骼及关节的影响

太极拳具有螺旋式的弧形动作,它能使全身各部分肌肉群和肌纤维都参加活动。太极拳要求练习者立身中立安稳,姿势松展圆满,身体肌肉、关节不可紧张僵硬。练习时,头、眼、手、脚、躯干要互相配合,整个身体要和谐地组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使人练成良好的体形。经常反复地缠绕绞转,使肌肉拉长到一般运动所不及的长度。长年累月的练习,使肌肉匀称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并增强收缩的能力,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引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功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变形等方面的能力。练拳时要求不断地做弧形运动,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受到良好的锻炼,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3 太极拳的锻炼方法

太极拳是在《周易》哲理指导下,集中医、道家养生和武术健身于一体的“智者之拳”,是练养兼修、性命双修的内家功夫拳,是通过调身、调心、调息,神气合一,打通经络的特殊的最好的动功。

3.1 太极拳的调身

太极拳拳式简而易学,但每一拳式内意至深,所以其调身有一套严格的身法要求,要领主要有以下几点。虚领顶颈:颈椎自然伸长松开,使气血充盈;面带微笑:松开面部肌肉经络;眼神内敛:与心意相通而融入拳架动作之中,有利于形神相守,神气相注,形神相守,神气相注是太极拳内功的核心;舌抵上颚:沟通阴经和阳经,有利于生津;沉肩垂肘松腕:肩、肘、腕三关节松开放长,经络贯通,有助于气沉丹田,稳固下盘;含胸拔背虚腋:含胸虚腋相配合,可以使两肩关节松开,有助于气血从后背贯通双臂,上下通开督脉之夹脊关。拔背有利于通开督脉,同时使胸宽背阔,胸廓之呼吸肌群舒展开,肺腔扩大,增大肺活量;松腰松胯:可使两胯之间气血贯通,两肾命门性腺系统得以滋养;圆裆敛臀屈膝:有助于腰劲下去,气归丹田,使下盘稳固;尾闾中正:利于内气通督,身体中正;两腿分清虚实:分清虚实,运动起来才转动轻灵,重心在两足上交替变换,利于重心的连续变化协调,浑融周身的虚实、阴阳,求中和而达至灵、至空。以上要领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当身法全面落实之时,就是练太极拳有成之日。

3.2 太极拳的调心

太极拳是打通经络气血、生发增强内气的重要途径,但它以修心养神为首要。(1)以意念引导形体的运行,心神为一身之主宰,打拳时“意在先”调控动作,一心专注于落实身法,松开全身,协调内外。在形神相亲、神气相抱中和合形、气、神,凝结精气、神,动作缓慢、均匀、轻灵、从容,虽动犹静,动静合一,进入“恬淡虚无”的心境。(2)“刻刻留心在腰间”,练习中以意导形虽要意守全身,但以意守丹田为主,丹田内转,裆走下弧,拳架持平,身体不要高低起伏,以腰胯的前进后退和左右旋转来带动周身的螺旋运动,腹部按摩,必然会活腰壮肾生精,促进肠胃消化通导功能,在练太极拳时,“运之则分而为阴阳,静之则合而为太极”。在全身松开的基础上,意到气到力至,以意向四肢头顶置力,就是导引丹田气贯通督脉四肢达五心,“收之,气归丹田;发之,气贯四梢”。“气气归脐,寿与天齐”。

3.3 太极拳的调息

太极拳着意不着力,练习上以养气为主,与调息相关,要用动作去影响呼吸,使呼吸也成为一种运动,方能在运动中得到更高的健身效果。太极拳以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力,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气沉丹田”,采用的是深长的腹式呼吸,使膈肌有节奏地增大上下运动,使肺泡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吸入更多的氧气。使胸部宽静,腹部充实,提高呼吸机能的持久性,改善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4 结语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种集健身、修心养性于一体的行之有效的健身和医疗保健手段。通过长期系统的锻炼,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可以看到太极拳在现代医学、科学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作用于人类健康所具有独特的价值。太极拳是中华传统健身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健身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的功效、锻炼方法有着雄厚的心理学、生物学的基础,有着巨大的健身价值,的确是一种科学的健身方法。太极拳源于中国,但属于世界,必将为今天和未来的全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岭.太极拳是性命双修的最好动功[J].搏击.武术科学,2004(2):45.

[2]王红芳.太极拳使命新说[J].搏击.武术科学,2005(6):29-30.

[3]漆浩.使用太极拳防治百病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65-68.

[4]杨占明.太极拳对女大学生个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005(6):25.

[5]王军.教学目标的设立在太极拳教学中的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2005(8):45.

[6]杨润琴.太极拳健身功效的理论阐述[J].搏击.武术科学,2005(11):25-26.

试述太极拳对人体的养生健身作用 篇8

关键词:太极拳,养生,健身

1、前言

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 由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在祖传拳法的基础上, 结合易经、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术, 综合百家之长创编的一套阴阳相合、动静相间、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拳法。其独特的技击方法使得太极拳在中华武术中独树一帜, 而其融合的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术也让其与众不同, 现代医学也证明, 练习太极拳对于人体生理健康有独特的效果。

2、太极拳对人体的养生健身作用

2.1、太极拳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 其不同于外家拳的刚猛、迅疾, 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松、静、缓、柔, 这一练习要求有利于大脑的适度紧张, 从而有利于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同时, 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 全神贯注, 意动身随, 是一种重意不重形、用意不用力、以意念支配肢体的运动。在意念的支配作用下, 神经系统始终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准确性上, 而且太极拳有些动作比较复杂, 要求手、脚、眼以及身法的协调配合, 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 在动作的不断熟练过程中, 就可以活跃神经系统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 强化大脑对肢体的调节作用。随着身体各器官系统相互协调能力的不断提高, 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也在不断得到加强, 这就使得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 从而改善了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保健功能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2、太极拳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作用

中医讲:“肺朝百脉, 一吸百脉皆合, 一呼百脉皆开, 呼吸往骸, 百病皆除”由此可见呼吸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之术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 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等形体运动, 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 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陈王庭在创编太极拳时就将古代的导引吐纳之术融合到了太极拳之中。练习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 采用腹式呼吸 (多采用逆腹式呼吸) , 腹式呼吸相比较胸式呼吸而言, 使横膈肌的运动范围增大, 通气性和换气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利于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和排出体内更多的废气, 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效果。此外, 呼吸时要求细、匀、深、长, 有利于氧气在体内的停留时间, 使氧气的利用率更加充分, 这一要求与现代运动生理学的观点是一致的, 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合理的呼吸方式。

2.3、太极拳的调心养性作用

太极拳在练习时要求静心用意, 呼吸自然, 即练拳要求思想安静集中, 专心引导动作, 不可有过多杂念, 呼吸平稳, 深匀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也是中正安舒, 柔和缓慢, 即在练习过程中要保持身体舒松自然, 不偏不倚, 动作如行云流水, 轻柔匀缓。正是太极拳的这种特点, 人们在练习太极拳时往往能很快地平静下来, 整个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状态, 使得人的情绪达到一种心理平衡, 与大自然保持着微妙的统一。因此, 长时间练习太极拳可使人修身养性, 性情顺和、与人为善、心情舒畅。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 人们常常生活在压力大的环境之中, 练习太极拳, 对于现代人心性的调节效果更明显。

2.4、太极拳对人体机能系统的作用

“一动无有不动, 一静百骸皆随”,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协调配合的运动, 而且对于每一部位都有严格的要求。练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顶头悬, 尾闾收”, 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条直线上, 这样不但可使气血上下疏通, 而且能避免低头猫腰, 脊椎萎缩等;太极拳不同于外家拳动作的直来直去,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缠丝劲, 划圆弧, 并且要求动作欲左先右, 欲开先合, 欲上先下, 手眼身步法也要求协调配合, 周身上下对立统一、浑然一体。从而, 有效地强化了人体大脑的逆向调节功能, 促进人体运动的整体协调和平衡的发展, 克服了忧郁长期单向运动致病的缺陷;练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周身一家, 在腰脊关节的带动下做8字形回旋缠绕运动, 从而使肩、肘、膝、胯、踝、腕关节得到充分运动, 因此, 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身体关节、韧带、软组织等的功能, 预防关节韧带退化, 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太极拳注重虚实转换, 通过腿虚实的不断转换, 可以增强腿部力量, 也能增加足弓的弹性, 进而使人走起路来更加健步轻灵, 富有活力。

2.5、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练习太极拳要求舌顶上腭, 长时间的舌顶上腭有利于唾液的分泌, 唾液中含有大量的唾液淀粉酶和免疫球蛋白等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物, 具有促进消化和杀菌的效果;太极拳采用逆腹式呼吸, 呼吸深且长, 增大了膈肌和腹肌的活动幅度, 对肠胃等人体器官起到了很好的按摩作用, 增强了肠胃的蠕动, 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 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功能的提高。

3、小结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其独特的运动规律对于人们强身健体、养生保健有着良好的效果, 尤其在现代社会, 人们生活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环境之中, 许多疾病呈现年轻化态势, 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练习太极拳, 放松心情, 强身健体。太极拳的练习要持之以恒才能起到作用, 同时也要遵循其拳理和要求, 否则会适得其反。国家应该大力发展太极拳,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胡潇潇.浅析太极拳的养生功效[J].武魂, 2013.

[2]程茜, 黄宗著.论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能[J].湖北中医杂志, 2013.

[3]刘跃伟.浅谈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J].体育世界, 2007.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篇9

1 太极拳的健身原理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土壤, 它是集中国古典哲学、中医学为一体, 同时将武术、气功融于一体, 是中华传统健身体育的精华, 练习太极拳可以使之健身、修身、防身之功效, 通过分析总结其健身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练习太极拳能锻炼人的神经系统, 提高人的反应速度

练习太极拳需要意识配合, 要求精神贯注, “意守丹田”身心不存在杂念。练习者始终要将思想集中在所练习的动作上, 从而排除了其他外界的干扰, 这样能更好的指挥全身各个器官的变化和配合动作的协调, 进而使大脑神经系统受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练习太极拳是采用意识和运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 使大脑皮层运动中枢保持相对集中的状态, 久而久之联系者的反应速度就会超过平常人。

1.2 促进气血流通, 保持心血管系统健康

太极拳在练习的过程中采用的是“腹式呼吸”, 在呼吸的时候胸腔内的膈肌和腹肌舒张, 使腹压不断改变。如果腹压增高, 则腹腔静脉受到的压力作用后会把血液输入右心房, 这样促进了血液循环, 进而增加血管壁的弹性, 对延缓心血管疾病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对中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等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长期锻炼太极拳则气血饱满, 健康长寿。

2 太极拳健身功能

2.1 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的运行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动作舒展大方, 其动作姿势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必须保持一定的弧度或弧形, 这样才能便于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放松,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利于经络和气血更好的运行, 不容易造成运动性局部受挤压而导致的组织器官缺氧。因此, 太极拳运动是健身运动中最为理想的有氧健身内容之一。

2.2 太极拳运动有利于神经系统的保健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体的大脑皮层相应的区域也跟着长期处于高度兴奋的紧张状态, 这样很容易导致神经的过度紧张和兴奋, 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太极拳在运动过程中有松、静、自然的状态, 有利于阴阳、虚实的转换, 对中枢神经有显著的保健作用, 长期进行练习太极拳可有效的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善, 使人动作协调、灵敏, 心情更加愉悦舒畅, 增强了人体自身的身体素质, 提高了健康水平。

2.3 太极拳运动具有调息和调心之功效

太极拳从发展至今, 其阴阳变化、动静兼容的运动机理一直在不断完善。在健身养生过程中体验外动内养、内动外静, 不断改变人体结构, 促进人体健康。在练习太极拳“静”中体会健身的快乐, 从拳中品味它的文化神韵和艺术美。太极拳练习时讲究运动如抽丝, 体会拳劲连续不断地缠丝劲, 在运动中体会运动如抽丝, 行云如流水般的感觉, 从而达到对人体调息之功效。太极拳还有“以心行意, 以意导体, 以气运身”, 所谓气就是气遍全身不停滞, 这些要求需要长时间认真去练习才能达到, 在不知觉中就能起到丰富生活调节心理的作用。

3 对现阶段太极拳传承的研究

3.1 太极拳文化的渊源

太极拳动作可以说是刚柔并济, 是既可以积极防身又可以增强人们体质、防止疾病的优秀拳种之一。太极拳文化的历史悠久, 其流派也相对比较多。关于太极拳的起源其说法也很多, 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据查询相关史料:其实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造, 而是前人不断发掘、整理、创新而来的。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人考证得出两大分支:一支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家族中流传而来的太极拳流派;另一支是传承则是武当派, 武当派武术密不外传, 这一支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是赵堡太极拳。太极拳在我国已经传承了数百年, 一支绵延不断, 从未间断, 太极拳名家辈出, 流派众多。近几十年来太极拳健身运动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开展的相当好。

3.2 太极拳健身文化的内涵

数百年来, 在太极拳的传承过程中不仅结合了古代健身养生术, 而且还吸收了中医经络学、阴阳学说等理论精华。太极拳不但充满了唯物主义思想的哲学, 还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它是一个充满哲学的拳种。

它的文化内涵和最终目的是解释人类的生存意义, 为人们的生存创造赋予轻松、自由的精神境界。

3.3 太极拳健身文化的传承

太极拳最早的健身是以《周易》为基础理论做铺垫, 在此其理论基础上太极拳又加以演变, 后来又发展出太极刀、太极拳剑、太极棍等。最早的太极哲理也是始于《周易》, 太极原理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另一种形式。但随着时间的迁移太极拳也在动作上不断改革与创新, 现在也形成了如陈、杨、孙、吴等流派, 但其太极健身的核心始终没有改变, 它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太极文化就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 结语

综上所述, 太极拳是集中国哲学、道教学、医学、养生学于一体的拳种, 它运动符合人体的生理变化, 太极拳练习强身健体, 确实有效。它不但包含大自然的阴阳学说, 还强调整体的观念, 要求身心合一。长期练习太极拳能疏通经络、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而且还可以增强人的记忆力, 增强人的判断力, 传承太极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李莹.太极拳健身作用及原理[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4 (3) :82-83.

[2]安静, 李金龙.论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能[J].搏击·武术科学, 2008 (5) :28-30.

[3]郭志禹.太极拳养生文化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8) :50-53.

[4]赵玉洁.太极养生文化的传承[J].科技信息, 2008.

[5]席永平.太极拳的文化软实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术论文, 2012.

[6]姜娟.太极拳健身文化价值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42-43.

上一篇:PEST方法下一篇:云数据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