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监管

2024-06-05

新媒体监管(精选十篇)

新媒体监管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它的出现, 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媒体格局、舆论的传播方式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由于新媒体自身存在传播速度快、传播主体多元化等特点, 如果对其监管不力, 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社会危害。近几年来, 有人利用新媒体平台散布网络谣言或者发布侵犯他人隐私、名誉等合法权益的图片和视频;有人利用新媒体平台给他人发送垃圾信息, 这些垃圾信息包含恐怖、凶杀、暴力、色情、迷信等不良成分, 有的暗藏木马、蠕虫等计算机病毒。这些行为既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最终对新媒体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 如何有效地监管新媒体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妥善地处理好这一问题, 才能使新媒体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

二、我国新媒体监管机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 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

在新媒体监管法律体系方面, 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 但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针对新媒体的立法多是部门规章, 法律效力等级较低, 而且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比较抽象, 对新媒体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导致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监管缺乏法律依据, 不能适应现实的监管需要。

(二) 监管机制不健全

新媒体涉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通信安全等多个领域。因此, 对新媒体的监管应具有跨领域、跨地区、跨行业的视野。但是我国现有的监管体制却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 特别是在有关监管部门之间权限划分不够清晰的情况下, 容易产生监管职权交叉或监管空白的现象, 从而影响监管的效果。

(三) 监管手段不先进

互联网信息量非常大, 内容也非常杂。因此, 单纯依靠人工的力量进行监管很不现实, 必须借助监管技术的提升来提高监管的效果。

三、我国新媒体监管机制的完善策略

(一)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根据新媒体的特性, 我国应加强新媒体的立法工作,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使监管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从我国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情况来看, 针对新媒体监管的立法应突出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新媒体监管立法的原则。我国新媒体监管立法应遵循以下原则: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坚守道德底线、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二是立法应制定层级较高的法律, 并清理与之冲突的部门规章,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明确对新媒体实施监管的机关、职权、手段等。四是对新媒体相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新媒体应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 注重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新媒体应严格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 要求网民必须通过实名认证后方可上网。这样在违法信息发布后, 监管部门可以据此查到信息的发布人, 并对其进行惩处, 预防管理漏洞。网民应加强自律, 增强法律意识, 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五是通过立法, 加大对违规媒体和个人的惩罚力度, 使其不敢再犯。

(二) 建立健全新媒体监管机制

1. 以加强监管协调为目标, 建立以职能监管为核心的混业监管体系。从现实情况看, 我国传媒监管体系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这种监管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曾对我国传媒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如今这个传媒机构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下, 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了, 多头领导、职权重叠严重影响了对新媒体进行监管的效果。因此, 有必要设立权威的独立监管机构对所有媒体进行跨行业监管。该监管机构不仅要独立于传媒企业, 而且要独立于政府部门, 这样才能排除干扰。

2. 健全新媒体监管机制。我国在新媒体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 直接影响了对新媒体监管的效果。对此, 我国要从多方面健全新媒体监管机制。具体包括:

第一, 新媒体应加强自律。一方面, 可以要求新媒体安装过滤软件。许多国家在网络监管方面都要求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安装信息过滤软件。在法国, 1996年制定通过了《菲勒修正案》, 强制要求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必须向用户介绍并推荐使用内容过滤软件;德国于2013年要求谷歌必须从自动搜索中删除“含诽谤性”的搜索结果。因此, 我国应该借鉴外国的经验, 强制要求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必须向用户介绍并推荐使用内容过滤软件, 对信息内容实施强制审查和监控, 对影响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处理。另一方面, 要求新媒体平台在发现有害信息时必须立即将其删除, 尽好把关人义务。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 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 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因此, 新媒体平台在发现有害信息时必须立即将该信息删除, 尽好把关人义务。

第二, 政府应加强监管。为了防止少数人员利用新媒体平台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道德规范的信息, 我国应当建立和完善新媒体舆情的监测、预警与处理机制, 对重点网站、热点问题等进行24小时监测, 准确把握舆情脉动。发现有害信息, 立即删除;发现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的信息, 及时进行澄清、疏导, 避免事态升级。另外, 我国各级政府和媒体监管部门要加强新媒体技术监管平台建设, 重视监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增强新媒体技术的监管能力, 提高对新媒体监管的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新媒体监管机制中存在的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 提出我国应从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新媒体监管机制等方面来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

关键词:新媒体,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先根.系统论视域下的移动新媒体监管模式[J].新闻战线, 2012 (12) :77-79.

新媒体广告监管研究综述. 篇2

在对这个题目进行解读时,我们决定从以下三个方向入手:新媒体、新媒体广告、广告监管;通过这个三个关键词我们进行资料的检索,检索结果包括期刊论文、行政部门制定的法规政策、媒体报道资料、广告业界新闻等等,所获取的资料应该是比较充足的,基本涵盖了现有关于“新媒体广告监管”这个课题的所有公开信息,大致四百多篇的文献数,通过通读筛选大致保留了十几篇质量较高的期刊文献文作为我们本次研究综述观点呈现的主要参考文献。其中关于广告监管的文献最多,国内主要研究主题现状如下:(1)政府监管

现有文献对政府监管行为研究主要分为:

①监管体制,如对广告市场管制的博弈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广告监管制度。广告监管体制改革的研究。指出了在进入 WTO 的背景下,政府该如何借鉴 WTO 的法律框架体系和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规则,改革我国现行的广告监管体制,才能使其既符合 WTO 的规则并与国际惯例接轨。指出我国广告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对如何完善我国广告监管体系提出了意见

②监管队伍建设,如提高执法人员的主动性,提高干部素质和更新知识。建立运行畅通的广告监管网络,做到广告监管职能到位,有效地保证广告执法到位。对监管队伍坚强培训、明确目标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③监管的技术手段,如科学监管的广告监听监视网络和监督举

报机制的建立。全面推行广告监测制度,实现广告发布活动监管职能到位。运用高科技手段推动广告监管工作,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2)行业监管

对行业监管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

① 行业自律。广告自律规则的重要性,以及中外广告自律规则的比较,提出了我国自律规则的不足。广告自律的形式、内容和作用,以及强化广告自律的措施。广告协会在规范行业行为、制定行业规则、自我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② 道德规范。广告行为道德软化的成因及其纠正措施。分析广告与道德冲突的原因,确立广告道德的必要性及广告道德规范的实施措施。广告道德在广告规范中的作用。广告道德的负面影响及其规范。提高广告人的道德素质、优化广告道德的外部监督体系、构建全民守信的社会诚信体系及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以构建社会道德对广告的制约机制。(3)广告主的不正当广告行为。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 不正当竞争行为。探讨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不正当广告行为以及如何使用法律和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分析广告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法律责任。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原因剖析。分析了广告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现状、成因及对策。② 广告主体资格认证。介绍了广告经营资格集中检查的基本情况及广告市场经营主体的特点,广告经营资格检查工作的主要做法。规范广告经营主体资格,调整经营资质标准。(4)广告公司的不正当广告行为。

国内学者对这个主体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虚假广告如分析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论述虚假广告的刑事责任。从理论上,对比研究虚假广告的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对虚假广告管制制度进行了博弈分析,提出改进广告监管制度的初步措施。探讨媒介在虚假广告上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探讨名人做虚假广告的相关法律问题。②不正当竞争行为。如探讨广告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达到表现形式。介绍广告制作公司的不当竞争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广告公司不正当行为的制约和对策。(5)广告监管法律和法规

广告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力,这里主要是指《广告法》。对《广告法》研究的文章很多,主要都是讨论《广告法》的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改建议等。如:《广告法》的内容评价。未来《广告法》修改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广告法》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出修改建议。

广告法规是指国务院依据宪法、法律、法令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包括《广告管理条例实行细则》等。对广告法规的研究主要有:①中外广告法规比较。发达国家在广告监管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因此它的广告监管法规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中外广告法规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提升我国的立法水平。②广告法规对广告制作的影响。这样的研究有助减少虚假广告。(6)社会监管

对于社会监管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识别违法广告的知识能力。②论述消费者监督与市场经济行为的关系,说明消费者监督的重要性。③介绍社会监督的特点,以及介绍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的途径。

(7)医药广告监管

统计显示,医药广告在我国广告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医药广告收入在各类广告收入中位列第一。然而,医药广告存在的问题也是最多的。2001 年至 2004 年,工商部门查处的违法医药广告 7 万多件,居查处的各类广告案件之首。鉴于医药广告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因此,很多国内学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

了建议,主要有:①从法律和行政的角度,提出了规范医药广告的建议。②建议建立药品监督信息网,并根据不同药品类别限制药品广告的发布。③揭露医药广告违法的现状、成因,并从政府、行业和社会的角度提出了监管建议(8)网络广告监管

研究发现,网络广告是从 1998 年开始才开始引起学者的注意。之后对网络广告的研究就越来越多。从研究的发展趋势看来,网络广告将会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我们所搜集到的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广告进行了研究:①介绍网络广告的特点及其监管的特殊性。②列举网络广告的监管难点,为有效监管网络广告5)其他相关研究其他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还有广告传播模型的研究、监管绩效的评价模型等。

上述研究现状我们借鉴了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刘凡的论文《基于公众利益的广告监管模型及其策略研究》,这是我们所阅读到的对中国广告监管最系统的文献,但缺点是其只是针对一般性的广告监管,除了在网络广告监管上和我们主题联系密切外,但基于新媒体广告监管也是被包涵于一般性广告监管里的,在共性上可以通用,所以我们认为在监管措施上新媒体广告是可以借鉴的。

或许是由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我们从检索的文献中发现传媒业界远比传播类的学界谈新媒体广告监管要多得多。学界系统的以“新媒体广告监管”为课题研究对象的文献还没有,大部分都是作为新媒体研究或广告监管研究的补充观点,对 “新媒体、新媒体广告、广告监管”三个方向的文献阅读中都发现或多或少的有涉及对新媒体广告

监管的措施,有关于新媒体广告监管的研究主题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别:

1、聚焦新媒体

2、新媒体广告的现状、发展前景或优劣势分析

3、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传统广告业及社会的影响

4、广告监管的现状、实践困境、理论探索及未来挑战

5、中外广告监管体制对比研究

因此,我们做此研究综述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的总结归纳,结合新媒体的自身特色和传统媒体广告监管,提出一般性的新媒体广告监管措施。以下将对上述五个方面做简要的说明,其中1、2、3围绕新媒体展开并作一部分,中外广告监管体制对比归入广告监管的理论探索,所以4、5并作一部分。

一、关于新媒体和新媒体广告 1.新媒体的定义

1.1新媒体的定义和特征

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相对的、运动的概念,通常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

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以上主要是从技术革新的角度定义,还有从传播变革的角度定义的,如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基于以上的定义,可归纳出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2.新媒体广告形态.1 新媒体广告形态进化

新媒体广告依靠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广告形态进化为移动媒体、数字电视、互联网三大体系,目前,三体系广告产品都在试验期,发展速度以互联网广告为最具代表性。2.2 移动媒体广告形态

移动媒体广告形态是依靠移动媒体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广告形态,主要以手机为载体。手机终端的主要表现是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来自传媒,而是来自移动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以及广电的CMMB。具体形式为短信广告、彩信广告、彩铃广告、手机网站类广告。2.3 互联网广告形态

联网广告形态主要有三大类。

2.3.1门户广告

主要广告形式有:(1)横幅广告;(2)按钮广告;(3)对联广告;(4)漂浮广告;(5)文字链接广告;(6)弹窗广告,其中又包括普通弹窗、背投弹窗、右下角弹窗;(7)拉链广告;(8)富媒体广告;(9)导航 广告;(10)视频广告。2.3.2 互动形态广告(1)搜索引擎关键字广告

一种新兴的广告模式,逐渐占据了广告市场的半壁江山,包括百度“关键字竞价排名”及“火爆地带”,google的“Google AdWords”,以及后起之秀阿里妈妈的广告买卖模式等。

(2)置入式网络广告

置入式网络广告是随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指在影视节目、游戏、体育赛事中将产品或品牌的信息刻意插入,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被称为秘密的广告。在美国有90%的产品在电视上出现是出于产品置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壮大,置入式广告又找到了一片新的土壤——互联网。如网络游戏《Crazy Taxi》中的乘客会要求玩家把他们带往必胜客或是肯德基;Everquest II游戏中,点击“pizza”命令,游戏者甚至可以进入必胜客网站并定购外卖比萨饼。

(3)社区广告营销

FIDO社区正式落户猫扑“我的空间”,作为猫扑的用户FIDO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空间,并且在很短时间就发展成为备受喜爱的主题圈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生活在你、我身边。在这个案例中,猫扑采用了不同的营销组合:1.FIDO日,每个月7日,FIDO形象会出现在猫扑网页面的很多地方,向大家问好,不仅征集朋友、扩大FANS群,更获得了大量曝光的机会。(4)博客(话题)营销广告

一种借助Blog口碑传播的话题营销服务,Blogger可以接受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邀请,并在Blog中以文章形式对广告主的产品或服务进行介绍、评论等营销行为。(5)网站广告营销

即需要广告主创建自己的媒介载体,而不是单纯的从现有网络出版商手中购买广告空间。

(6)展示广告

推送到阅读器中的广告形式。与传统网页上的广告相比,它的不同在于:①较高的点击转化率;②迅速吸引读者并适合长期建立品牌形象;③广告主自定义广告价格;④精准的广告投放。(7)网页文章嵌入式广告

以受网民关注的网络最终页正文文字为载体,并根据网民的兴趣及文章内容的相关性,自动标记关键词,通过语义匹配系统,最终实现广告内容与文章文字的精准匹配。

(8)互动广告

如网易互动广告 ,它是网易首创的一种面向企业的网络互动广告服务。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爱好等特征自主选择广告投放对象,实现广告精准的投放,并利用互联网的互动功能实现口碑传播的效果,提高企业销售额、提升企业品牌形象。(9)电子邮件广告

除传统的电子邮件广告之外,最新的是邮箱精准匹配广告。(10)即时通讯广告

比Email更快的反馈速度、便于快速解决问题、多功能便利性。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使得IM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基于IM的广告也随之得以开发。(11)网站提供的精准定制整合广告营销方案

随着web2.0新媒体时代到来,用户“浮出水面”,用户的属性特征也通过博客、TAG、space、RSS定制、内容分享等新的技术应用变得相对显性起来。用户获得观察别人,和被别人观察的机会,那么相对于传统门户时代,广告主也更容易了解到

用户的兴趣和喜好,理论上获得了更多“通过准确的方式、以准确的通路向准确的人传送准确的信息”的精准营销的机 会。

2.3.3 精准行为定向广告形态

所谓(行为)定向广告,是指网络服务商利用网络追踪技术(如Cookies)搜集整理用户信息,并对用户按年龄、性别、职业、爱好、收入、地域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记录储存用户对应的IP地址,然后利用网络广告配送技术,根据广告主的要求及商品、服务的性质,向不同类别的用户发送内容不同‘,一对一’式的广告。用一句来概括,就是‘在适合的时候对适合的人推适合的广告’。相比以往广而告之的广告形式,定向广告体现的是“按需分配”特性,是一种更精确的网络营销模式。我国新媒体广告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几年来,以数字技术和双向互动为特征的新媒体的触角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广告也以火爆之势迅猛发展,其占有的广告份额逐年递增,正蚕食着原先由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把持的广告阵地。,尽管它占广告投入额的比重还远低于传统媒体广告,但其增速惊人,以致有些人为此惊呼“新媒体广告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概况大致如下。3.1互联网媒体高速发展

互联网媒体高速发展,广告产品快速升级, 销售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作为新媒体中的龙头老大,已连续8年保持高速增长。据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统计,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自2001年开始便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其年增长率最高超过100%,速度远远高于传统媒体,而其市场规模在整个广告市场的比重也逐年上升。艾瑞市场咨询的数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的比重将接近美国,达到10.5%。3.2 商务楼宇液晶电视

商务楼宇液晶电视深度渗透, 有效到达都市高收入人群高档商务楼宇中的液晶电视受到了很多高端商务人群的关注,尼尔森媒介研究所的调查发现,喜欢楼宇液晶电视作为广告媒体的人数百分比相当高,以北京为例,高达66.5%的目标人群喜爱楼宇液晶广告。毫无疑问,楼宇液晶电视在广告产业中拥有比较良好的发展前景,它从受众定位到整个广告的传播渠道,为传统媒体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3.3 LED 开拓了户外媒体新领域

在繁华的城市商业区,LED彩屏媒体以与众不同的传播介质和地理位置,丰富的色彩,生动的表现力,塑造了其独特而时尚的媒介价值。在众多户外媒体广告中,其到达率仅次于户外大牌。设置于城市时尚地段的彩屏LED广告摆脱了单一无声的静止画面,避免了审美疲劳,与行人停留、浏览习惯相吻合,从而使其接触率和留意度大增。

3.4 手机媒体载体优势潜力巨大

当前我国的手机拥有量已雄踞世界第一。手机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它的新角色身份也呼之欲出。它集多媒体、移动性、随身性、私密性、交互性、定向传播、定向记录、即时反馈等特色于一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媒体。从世界发达国家广告市场变化情况看,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广告在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必然获得急促扩张。如美国2007年网络广告收入达到210亿美元,占整个广告收入的40%,且近几年这一比例基本未变,目前新媒体的广告收入只占中国广告经营额的2%,但其年增长率已达到30%。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必然也会形成发达国家这一态势。4.新媒体出现对传媒业的影响

(1)新的传播理论结构变化。传播理论的研究框架发生变化,从大众传播转变为人际传播、小组传播。传播理论的调整为三个重点:

一是选择信息和接收信息者研究、发布信息和发表意见者研究、研究用户对因特网的信息倚赖模式;企业经营理念发生变化,从4P、4C、4R到 4V;

二是整合营销传播,即将所有与产品或服务有关的讯息来源加以管理的过程,使顾客以及潜在消费者接触整合的资讯,并且产生购买行为,并维持消费忠诚度; 三是数据库营销,即企业通过收集和积累消费者的大量信息,经过处理后预测消费者有多大可能去购买某种产品,以及利用这些信息给产品以精确定位,有针对性地制作营销信息,以达到说服消费者去购买产品的目的。

(2)广告创作表现手段的新变化,包括制作手段采用数字技术给广告创作带来极大影响;传统广告形式产生了新变化,产生了植入式广告、影视角色嫁接广告等等新的广告形式;产生了诸多新兴的广告表现形式,如流媒体广告、游戏置入广告、闪屏广告、富媒体广告、博客广告等;

(3)媒体创新的不断开发和出现:新位置——传统电视媒体的拓展;如楼宇电视(电梯、超市)、移动电视(公交、地铁、出租车)、户外液晶电视等。新技术——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电影等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正在被不断开发和拓展。新融合——媒体与其他行业的结合,传统电视媒体向手机、互联网、电视等行业的融合;

(4)新的广告理念:具有长尾效应的互联网打破了广告投放规模资金的定势,大大降低广告投放门槛,还能精准地针对目标群体给出符合特别需求的广告。基于海量的用户群体的资料收集以及强大的数据分析,互联网可以智能地实现传统媒体根本无法想象的精确到个人的个性化广告。通过对用户搜索历史和浏览记录的综合分析,搜索引擎和大型购物网站可以用一个用户喜欢的表现形式、智能地向他提供他可能会感兴趣的广告信息。这种高度个性化的、在分众广告基础上再次细分的广告理念意义重大。5.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互联网的迅速渗透、高新科技带来的信息沟通,这些使社会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呆在家中点击鼠标或者在公交地铁等公共场合按按手机按键就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只要有网络和移动讯号在的地方,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就不会是问题。新媒体是未来的主流媒体就成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媒体的运用将会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1)政治:

执政新理念:要赢得未来必须赢得新媒体 执政新考验:挑战携机遇悄然而至

执政新课题:加强党对新媒体的建设、运用的管理(2)市场:

目前市场是一个分众消费的时代,产品与市场在经济社会中不断地细分,传统的电视等媒体已不能在完全意义上为消费者服务了。正是因为这种消费,是品牌的销售也从广泛群体转向一些特定群体。面对这样一个市场空间中新的消费市场,广告也就创意出新的媒体形式

来抓住特定消费群体,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消费者

新媒体的价值功能全面满足了宅居族工作、生活、娱乐的需求。广告主

看重互动性强、具有数据监控效果的新媒体。新媒体对宅居族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宅经济时代的新媒体广告策略》 《广告新媒体研究》 《党对新媒体的建设》

二、新媒体广告监管的必要性

(一)新媒体广告监管的必要性

1.维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维护我国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没有公信力的媒体其广告信息是不会被受众信任的,是没有广告效果的

2、需要不断完善广告的法律法规体系

——广告法律法规是否健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广告业发展和广告监督水平高低的标志

3、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符合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

4、新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渗透性更强,容易对观众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需要健康、绿色的发展。

5、中国的广告总投入预计在2012年增长14.5%,这意味着今年整个市场价值将达到270亿美元。中国互联网广告投放预计在2012年增长26%,将有16.7%的广告

投放在互联网上进行。新媒体广告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纳入市场监管的范畴,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参考文献:《媒体公信力和广告环境调查》 《浅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广告监管的意义》

(二)新媒体广告存在的问题

1、虚假广告横行(药品、医疗)

2、强迫式接受(网络广告表现明显)

3、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信息泛滥(例如性)

4、新媒体公信力的缺失(特指网络)

5、垃圾短信泛滥成灾,给用户的生活带来问题,严重影响到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6、违法内容的广告频频出现(例如烟草)

参考文献:《繁华光环下的隐患,对中国新媒体广告的冷思考》 《有限的控制,充分的自由》 《网络广告监管的思考》

(三)新媒体广告监管存在的问题

1、监管无力带来的监管空白,国家没有明确的针对新媒体广告监管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网络广告这一块。

2、根据政府的需要而非遵循市场规律管理广告市场,因而常常伤害广告业,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完善我国政府主导型的广告监管模式

3、我国的广告监管自律不够成熟,需要国家、法律的强制性监管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时俱进、适时更新

4、急需建立综合、中立的第三方广告自律审查机构(如美国的CBBB、英国的ASA)

5、我国的消费者监督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异(消费者的行政理念差、消费者维权意识低、消费者的专业知识素养不足等)

6、广告公司差异很大,既有专业水平的差异,也有对法律政策理解能力执行自觉性方面的差异。

——提高广告行业准入门槛

7、广告公司的代理范围,监管部门并无特别的规定与管理措施——细化广告公司的代理范围,有目标有重点的加强监管

8、监测及测评系统不完善,缺乏专业统一的调研评估——造成广告公司利用第三方进一步夸大广告效果的评估数据,有可能会导致众多广告主对新媒体失去信心

参考文献:《构建中国广告监管长效机制》 《广告监管中的软约束与硬管理》

《杜绝数据浮夸,恢复新媒体公信力》等

(四)新媒体广告监管的难点

1、对于广告信息的界定不清楚,尤其是界定网络广告更难

2、确定管辖难。新媒体广告可以穿越国界覆盖全球,且易于修改,传播迅速。

3、(网络)广告主体的虚拟性和内容的无限性使监管难度加大。

4、广告的管理机关适应难,管理人员素质不适应并缺乏必要的知识。

5、寻找法律依据难。

参考:《网络广告监管的思考》

三、新媒体广告监管的探索

广告监管,指对广告行业、广告经营行为和广告内容,由国家行政机关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实施的监督管理、由广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我管理和由社会相关主体所施行的社会监督的总和,即由国家、社会和广告行业对广告活动实施的协调、控制、监督和处罚活动的总和。

广告监管的各个方面,包括广告监管主体、广告监管客体、广告监管的法律依据和广告监管环境。

广义上的广告监管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立法形成的广告监管法律体系。广告监管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履行的职能,现代法治社会强调依法行政,因此广告监管都必须有规范监管行为的法律法规。广告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是一个国家广告监管制度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广告监管的法律包括专门的法律和相关的法律,前者以规范广告监管为核心内容,后者是在规范其他行业的秩序时也涉及到广告监管的内容。由于广告活动涉及面极广,单凭几部法律不足以规范广告活动,因此各国涉及广告监管的法律都比较庞杂。

(2)政府的行政监督管理,这所说的是指狭义上的广告监管既由政府行政部门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实施的对广告活动的监督、控制、管理、处罚等履行行政职能的行政行为。

(3)司法机关的司法保障。指司法机关通过民事司法和刑事司法程序对广告违法者施以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的制裁的行为。司法保障一般是广告监管的最后一道防线。

(4)广告行业的自律。指广告活动主体或者广告从业者成立非政府的行业团体组织,通过协商制定组织章程和成员行为规范和准则、实施内部惩罚等方式进行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5)消费者、消费者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社会的概念要比国家更为宽泛,因此社会监督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消费者、消费者团体和社会各界以及新闻媒体对广告活动的监督、举报、批评和建议。广告的社会监督

渠道主要是通过消费者织织和新闻媒介来进行的,其主要功能是对企业商品、服务质量,通过用户的反映进行监督,并督促企业执行国家法规,重视企业信誉,促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从一般性的广告监管入手,新媒体广告监管从传统媒体广告监管借鉴的角度可归纳为:明确立法、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其中立法和执法、舆论和消费者监督是营造一种广告监管的环境,行业自律是广告监管的强调新媒体广告主体包括新媒体广告主特别新媒体广告代理机构要强化守法意识,做好新媒体广告监管的“把关人”,自觉维护新媒体广告市场秩序。(1)新媒体广告本身:

1.新媒体的教化告知功能亟需回归

2.新媒体相关政策法规需完善 3.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精确定位 4.新媒体广告内容及形式创新之呼唤(2)政府加强行政作为

1、增强监管意识,向虚假广告开战,明确规定何为虚假广告,并建立专门的部门联合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严厉打击虚假广告,维护广告业的健康发展。

2、建立统一评价标准,不以单纯的人流量来评估广告的到达率——杜绝数据浮夸,让新媒体失去公信力。建立违法广告公告制度,时刻警告违法广告。

3、从理清广告监管机构的关系、明确广告内容的表达范围和夸张程度、设置监管重点如医药食品类广告的监管,明确广告监管重点,创新广告监管方式;调整广告监督管理职能,完善广告监管体制

4、加强执法人员的新媒体知识学习,把握新媒体的特性,才能对症下药(3)立法机关及时立法

及时修订广告法案法规,及时总结经验,应对新媒体广告所出现的问题。(4)行业内部——广告行业自律性提高的必然性

行业组织严格自律,建立一个可以制约并规范国内广告公司的业内组织,让广告公司互相监督,提高广告公司的自律性。(例如美国广告局)(5)外在监督

1.各大媒体设立广告监察部门,为播出的广告严格把关,媒体不仅是新闻信息的“把关人”,也有责任和义务做广告发布的“把关人”。2.培养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5)借鉴欧美发达国家

由于新媒体技术大部分是从欧美发达国家传入,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新媒体广告监管问题也可以从欧美国家那得到借鉴。1.完善我国政府主导型的广告监管模式

从各国的广告监管实践看,主要是自律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模式。

自律主导型的广告监管模式以美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即以行业自律为主,通过加强由广告业各方共同组建的非营利的行业自律审查机构的作用,规范广告市场竞争秩序、确保公正的市场竞争。同时,辅以国家法律、行政监管、消费者及社会团体和舆论的监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广告监管模式。

政府主导监管型以中国和法国为代表。即以国家的法律和行政监管为主,自律和社会监督为辅。这种监管模式包括: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补救三种方式。在政府主导监管型中,尽管也强调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其自律仅是促使行业遵守法律法规。在广告监管实践中经常发现,由于行业及商品类别的复杂性,商业广告的监管涉及到不同的政府部门,也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各部门齐抓共管”现象。“齐抓共管”并不存在问题,问题是由于各部门的利益不同,在监管过程中又出现“条块分割”、“责任不清”、“问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一些领域常常出现监管的“空白”。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由各部门参加的“运动式”的集中清理(例如对化妆品广告的整治),这种非常态的、非长效的监管手段,暴露了我们监管过程中的不足。另外,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缺乏对本地区广告业发展的统一规划,特别是对广告活动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经常出现根据政府的“需要”,而不是依法根据市场规律管理广告市场,在伤害了广告行业的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活动前,均出现了在该地区集中整治户外广告的措施,对当地的广告行业打击很大。“集中治理”不应成为我们政府主导型的广告监管模式的主要监管手段。应该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执法能力。应该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广告审查制度”(事前)、“广告监察制度”(事中、事后)等 使广告监管进入常态,建立起长效的机制。2.构建自律审查机构是广告监管长效机制的保证

通过考察美国的CBBB、英国的A S A、法国的BVP、德国的Zentrale、日本的JARO等广告自律审查机构。,我国广告业要实现持续发展,解决广告业深层次的问题,适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中立的第三方广告自律审查机构,是完善我国广告监管体系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美国虚假广告四面楚歌》

《电视广告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广电总局出新招,监管新媒体产业链 篇3

据业内相关人士分析,这一计划有可能催生出一个“中国新媒体内容的统一交易平台”。

剪不断、理还乱的版权纠纷

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媒体技术发展,受众收视习惯渐渐转移,部分电视观众开始被分流到P2P电视、个人视频网站甚至手机电视等领域。新媒体交易市场的“蛋糕”也因此越做越大。

“但与此同时,版权纠纷和诉讼也越来越多,”一位新媒体人士表示,现阶段,大量版权诉讼并未得到合理的处理,“版权纠纷太多了,很多都处于法规的模糊地带,最终不了了之。”

基于这样的背景,广电总局进行了调研,其目的在于“规范新媒体版权交易”。11月初,广电总局法规司派出课题组,赴中央电视台旗下央视网、上海SMG旗下东方宽频、视频网站pplive、ppstream等进行了调研。在这些被调研的企业中,央视网、东方宽频等隶属“广电系”,背靠电视台制作资源,既属于新媒体内容提供商,又属于新媒体运营商,而pplive、ppstream等则为纯粹的新媒体运营商。

在调研中,课题组设置的问题包括,“现有法律规范中对新媒体的管理有哪些不足?现有新媒体管理体制有哪些不足?在影视作品的新媒体版权保护方面,有什么有效的技术措施和手段?从技术上对新媒体进行监管面临哪些问题?有哪些建议?”等等。

11月9日,该课题组人士表示,全部问卷统计和分析已经成文,“正在等候法规司领导的审阅”。

一揽子方案欲构建统一平台

接受调研的新媒体人士称,课题组有意通过“一揽子方案”,解决目前新媒体版权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这个一揽子方案可能包括,广电总局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对版权交易进行管理;研发版权管理软件,向新媒体企业出售。而该组织可能提供的“侵权价值评估”服务,对新媒体企业的影响更为直接。“比如,一个企业盗用另一个企业的内容资源,进行商业运营。法院可以裁定前者侵权了,但是侵权收益应该怎么计算?”相关人士还表示,目前,版权合同执行类诉讼相对容易裁决,“难判决的是,那些根本没有合同的侵权”。

而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计划的极致形态是“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分销机构”,“给国内新媒体行业提供一个统一的交易平台”。而广电总局拟成立的监管机构,可能类似于“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

音集协由国家版权总局批准成立。其官方介绍称,是“我国唯一音像集体管理组织,依法对音像节目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实施集体管理。”音集协成立后,其角色正类似于一个“音乐作品版权的统一分销机构”——版权人将音乐作品的版权出售给音集协,音集协从使用这些音乐作品的KTv场所收取版权费用。

新媒体监管 篇4

随着各类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形态的新媒体相继出现和完善,受众收视习惯渐渐转移,电视观众开始向OTT电视、手机电视APP甚至微信公众号等“分流”。新媒体在数字化、个性化、互动性等方面展现了绝对的优势,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缺陷给予了弥补,改变了传统的媒体环境格局。

总局田进局长在2016年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指出:将未来广播影视打造成以云平台为基础,以移动和宽带网络为连接、以大数据分析业务模式为支撑、以智能终端为呈现载体的多内容多业务多功能混合传播形态[1]。

在此大环境与发展趋势下,广电监测职能与时俱进对新媒体进行综合监测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建设一套监管系统,能够对持证网站与重点非持证视频网站、备案网站、OTT机顶盒、手机APP客户端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文本内容、音视频内容采集,并且按照总局相关规定识别违规内容。系统能够通过提供各种监测报表,帮助管理人员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并且进一步通过系统监测最新的网络舆论情况,更好的新媒体广播电视安全高效的完成传输和播出。

1新媒体给监管带来的挑战

全媒体时代,多媒体整合已经成为日益凸显的趋势,传统媒体的覆盖人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加广泛,新媒体的内容更加主流化,全媒体形态丰富了电视等多屏终端的体现。

1.1视听内容传输网络更趋多样化

IP技术、流媒体技术、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使得视听娱乐内容传输渠道更趋多样化。基于IP的传输方式,释放了频率,解放了传输资源的桎梏。应该说网络电视台或者说电视台的网络化,是在传播模式上的颠覆,尽管这种颠覆仅仅是初级的。

1.2用户收视终端多样化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电脑、iPad等各种各样的终端去享受视听娱乐。终端之间的边界更趋模糊,多种终端上呈现的业务逐步融合,多屏互动随着各种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初步实现。

1.3音视频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海量化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新媒体平台的开放特性进一步显现,音视频内容来源的多样化,带来了内容总量的爆炸式增长。从内容来源来看,视听新媒体的内容主要来源于自制、版权购买和商业合作。内容的海量化带来了更加长尾化的收视格局,也带来版权问题、违规违法内容的监管问题,使得视听新媒体的监管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1.4运用新媒体综合监管手段成为广电监管行业的必要条件

传输方式多样化、用户终端多样化、内容海量化给广电监管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监管困难,目前互联网监管等技术手段已日趋成熟,虚拟化云平台技术也已经逐渐产品化,为了实现对多个监管对象的内容整合、信息共享,从而达到舆情预警的作用。

新媒体监管平台可以通过多方位信息获取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形成舆情预警、分析,对社会热点话题、突发事件、重大案情进行快速识别和定向跟踪,及时掌握舆情动向,对较大影响的重要事件快速发现、快速处理,及时掌握舆论信息;其次为各单位决策者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大量的情报参考。

2监管系统设计方案

按照业务数据分析流程抽象为五个层面,分别是采集层、资源池、数据仓库、分析处理层、用户交互层,每个层次封装处理好相应的业务,并实现无缝对接,使杂乱无章的新媒体原始数据变为对监测工作有价值的决策数据,整体架构图1所示。

1.采集层

系统利用协议分析及模拟技术获取APP、OTT的EPG信息和视频码流信息以及微信公众号的节目信息并实时接收存储,完成对监管范围内的数据采集,为后续的存储、分析处理及展现提供数据来源。

APP信息采集针对指定的手机APP开发定向采集软件,模拟手机APP请求过程,向服务平台请求节目以及节目码流数据,完成对监管APP所有内容覆盖采集,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信息。具体内容包含栏目信息、节目信息、评论信息。

OTT信息采集针对指定的OTT机顶盒开发定向采集软件,模拟机顶盒鉴权过程,向播控平台请求EPG数据以及节目码流数据,完成对监管OTT所有内容覆盖采集,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信息。具体内容包含栏目信息、节目信息。

微信信息采集针对指定的微信公众号包括服务号、订阅号开发定向采集软件,系统模拟用户行为,关注微信公众服务号、订阅号,获取即时信息和历史信息,完成对监管公众号内所有内容覆盖采集,包含文本、图片、音视频内容。具体内容包含标题、阅读数、发布时间、点赞数、留言内容等,并可对内容进行预览和下载。

2.资源池

以云计算为依托,能够支持丰富的基于云计算的典型应用类型,整个资源池的设计架构主要包括虚拟化资源池、云存储资源池、指挥调度资源池。负责整个资源池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监控、运维、安全等。

虚拟化资源池包括主机资源池和网络资源池以及虚拟机资源池,系统通过虚拟化资源池整合系统所有资源,从而实现设备利旧,实现对所有资源的统一化、集中化、智能化调度和管理,同时考虑系统安全、负载均衡、数据备份等需求,全面支撑本系统业务平台的平滑割接和弹性扩展。

调度平台是建立于虚拟化资源层之上,统一调度,统一配置的管理平台,用于对集群中任务实时的处理调度,实时结果集的反馈,集群的负载均衡,失败调度,集中管理,集中配置的平台。用来保证整个集群的超低人员干预。同时,提供完善的集群伸缩机制为整个服务提供更高的可靠性。

云存储资源池是一个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组成的复杂系统。各部分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软件来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服务。云存储系统的结构模型由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以及访问层等四层组成。

3.数据仓库

结构化监测数据信息库是指从OTT、APP、微信公众号采集终端获取到的数据通过有序化编排存入数据库,并通过聚合分类技术对节目信息进行归类,从而建立监测数据库,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做铺垫,方便管理平台统一调度使用。

非结构化数据仓库主要是将采集终端集群获取到的文本、音频、视频等不能通过二维方式存储的文件建立独立数据仓库,并且每个文件都具有相应的索引,方便平台信息调用。

4.分析处理层

系统在本层实现对采集数据的清洗工作,以完成对OTT、APP、微信客户端的监测,完成对各种节目内容、属性的监测,完成对互联网热点、敏感内容的监测。

系统通过许可证信息分析核查、IP及物理地址分析、内容更新时效等技术分析手段实现对网站、APP、OTT的主体的监测。

系统通过节目元数据提取、网页快照及录屏取证、视频内容摘要处理等技术分析手段实现对各种节目进行监测。

系统通过第三方搜索引擎热搜词聚合、综合热点排行以及调用视频网站站内搜索接口,来实现对热点、敏感内容的监测。

5.用户交互层

用户交互层主要是将通过综合分析层的数据结果展现给监测人员,辅助业务人员完成监测工作,其主要功能包括:原始内容监看、监测数据分析、综合统计及编报、系统配置管理,以及与数字出版监测系统的整合,实现统一登陆,分项监测。

3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本系统为辽宁省广播电视及信息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监测中心提供服务,对优酷、土豆、爱奇艺等主流APP,小米盒子、乐视盒子等主流OTT,辽宁日报等微信公众号中涉及辽宁的内容系统进行自动采集分析识别。发现其中疑似违规节目,进行相应的界面预警,供监看人员进行审核,系统建成后实现了下述功能。

1.用户登录

系统中设计了用户登录界面,用户可以通过OA系统的认证实现单点登录。

2.监测目标

在监测目标界面,提供了APP、OTT、微信公众号等所有的监测目标,用户可以根据名称、注册地址、开办单位、违规情况。

3.节目信息

在节目信息界面,统一展示了系统接收采集的各种信息。包括节目名称、海报、内容简介、导演、主演、节目上线时间、节目播放地址等信息。

4.违规判定

在违规判定界面,提供了无证APP、非法OTT盒子、十不准节目、淫秽色情节目等违规节目的自动报警提示,显示相关违规节目的内容信息,提示监管人员及时对违规情况进行处理。

5.违规信息库

系统提供违规信息数据库,保存所有违规节目截图、违规节目视频。通过有效的数据存储管理,监管人员和用户可以快速查询和访问。

4云计算与新媒体监管

云计算平台的优势就在于真正做到将数据中心资源池化,使用户通过互联网随时获得近乎无限的计算能力和丰富多样的信息服务,使用户对计算和服务可以取用自由。云计算平台融合了虚拟化,服务管理自动化和标准化为代表的大量革新技术。借助虚拟化技术的伸缩性和灵活性,提供资源的利用率,简化了资源和服务的管理和维护;利用信息服务自动化技术,将资源封装为服务交付给用户,减少了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利用标准化,方便了服务的开发和交付,缩短了用户服务的上线的时间。

未来的全国广播电视信息安全监管平台针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及用户终端的跨网联动、融合业务的多屏协同等特点,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构建支撑跨网络、端到端、多特征、多维度的监管架构[2]。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通过处理海量数据的并行编程模型和计算框架的高效分布式云处理平台对新媒体内容进行抓取、分析、处理,实现新媒体的综合监管。

5结束语

监测中心监测本省辖区内的新媒体资源,为了能够及时有效的监测和管理这些资源,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全新的基于云计算的监测和管理系统。该系统使用当前流行的云计算技术进行开发部署,弥补了现有监测的不足,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搜索与分析处理技术,深入挖掘监测数据,及时发现违规情况,利用多样的分析手段,提供了丰富的显示内容,项目运行期间发现违规视听APP、违规OTT盒子和违规音视频视听节目多个,为维护绿色健康的新媒体收视环境,为新媒体管理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田进.深化媒体融合推动广电全面转型升级[Z].北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新媒体监管 篇5

曝光六家发布严重违法广告媒体

日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违法广告公告,公布2010年第一季度违法广告监测情况,并对沈阳晚报等六家发布严重违法广告的媒体进行了集中曝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法分别对违法广告、相关企业和产品进行查处,并建议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发布违法低俗不良药品广告的媒体单位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2010年第一季度,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监测中发现,一些报纸媒体仍在发布违法低俗不良药品广告。这些违法广告夸大药品适应症和功能主治,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广告内容格调低下,用语低俗,严重违反广告法律法规规定。

同时,公告对下列六家发布典型严重违法广告的媒体予以曝光:

一、《沈阳晚报》2010年1月21日、28日发布的吉林亚泰明星制药有限公司“回春胶囊”处方药品广告。该广告违反“处方药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的规定,含有低俗不良内容,对药品的功效进行不科学的断言或者保证。

二、《桂林晚报》2010年1月4日发布的山西省临汾健民制药厂“回春如意胶囊”药品广告。该广告含有低俗不良内容,对药品的功效进行不科学的断言或者保证。

三、《每日新报》(天津)2010年1月5日、7日发布的新疆奇康哈博维药有限公司“固精麦斯哈片”药品广告。该广告含有低俗不良内容,对药品的功效进行不科学的断言或者保证。

四、《大河报》(河南)2010年1月1日、《大河健康报》(河南)2010年1月22日发布的和田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罗补甫克比日丸”处方药品广告。该广告违反“处方药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的规定,含有低俗不良内容,对药品的功效进行不科学的断言或者保证。

新媒体监管 篇6

(一)搞好市场监管“三化”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市场监管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以下简称市场监管“三化”建设)是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创新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工商市场监管水平,提高监管的实效性和有效性的需要,也是向社会展示工商依法监管市场的新形象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进商业文明建设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营造公平竞争、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既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大力开展市场监管“三化”建设,进一步创新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和交易行为,有效遏制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利益等突出问题。使四川市场的发展更加健康、市场交易更加有序:各类市场主体和上市商品质量得到全面有效监管:让人民群众对市场消费和商品服务,更加放心,更加满意。

(二)搞好市场监管“三化”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商品交易市场是一个地区物质文明的缩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折射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展现市民素质和城市投资软环境的一面镜子。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四川省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已有6700多个商品交易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大省,但还不是市场强省。这是摆在全省工商干部面前既复杂又紧迫的现实问题。搞好市场监管“三化”建设。不仅促进工商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变革,监管效能提高。同时,也推动传统市场向新型的、现代化市场转型,努力构建具有现代流通特征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增加国家税收、扩大城乡就业、搞活市场流通。实现从市场大省向市场强省的新跨越,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搞好市场监管“三化”建设,是提升工商监管水平的迫切需要

目前,各地工商部门市场监管的机制制度、标准手段、方式方法还不完全统一、规范化程度高低不一。工商监管市场做了大量工作,但也不同程度存在人员看不到,监管标志不明显,人民群众对工商工作不知情不知晓等问题。开展市场监管“三化”建设,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监管机制,整合工商机关内部资源,探索和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四川特色的有形市场监管新机制、新模式,全面提升工商监管市场的水平,提高工商处置市场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监管的有效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促进工商职能到位。

(四)搞好市场监管“三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开展市场监管“三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强指导和规范的需要,是实施监管和执法到位的需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不办市场不等于不指导市场,不等于不规范市场。开展市场监管“三化”建设既是提高商品交易市场整体素质,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工商部门强化监管力度,促进职能到位的全新管理形式,更是树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发扬传统道德美德的社会窗口形象的具体举措。

二、市场监管“三化”建设的内涵

市场监管“三化”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党委和政府工作的要求,适应勤政为民的要求,对商品交易市场监管开展职责到位、管理有序、监督有力的市场监管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责任清晰、制度完善监管到位的市场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和效能,维护公平交易、平等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让党委政府满意,让人民群众和广大经营者满意。

市场监管“三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标准化,即监管程序、内容、市场标识和政务公开的标准化,讲亮证亮照、监管文书、监管公告公示、监管场所设置、监管软件开发、监管网络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通过监管标准化,推动市场基础设施标准化。力争店招广告统一、市场设立要求统一、市场举办者责任统一:达到坐商归店、行商归市、商品归区、车辆归位、垃圾归桶:实行生熟食品经营分离、鲜活商品经营分离、自产自销商品经营分离。

制度化,就是要按照“放而有度、活而有序、管而有法”的原则,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和完善《市场举办者第一责任人制度》、《重要商品备案制度》、《市场交易商品准入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出制度》、《市场商品质量查验登记制度》、《市场商品经营者信用承诺制度》、《市场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制度》、《市场预先赔付制度》、《市场商品交易索证索票管理制度》、《市场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等有关制度,并公示于众,监督到位、落实到位。通过实施制度化来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

规范化,主要是规范市场主体和主体的经营行为及工商自身监管服务的行为。对市场主体的规范,要依法登记,确保市场举办主体和市场经营主体资格规范:要依法监管,严厉打击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种违法行为,确保市场交易行为、退市行为规范。对工商自身来讲,要依法行政,廉洁执法,监管执法行为规范,服务市场主体规范。

开展市场监管“三化”建设,宗旨是“以管助办、以管促兴”。带动市场全面“三化”建设,引导市场从传统营销方式向现代营销手段转变。市场监管“三化”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是党委重视抓,政府支持抓,工商主动抓,部门配合抓才会取得真正的实效。要促使各类市场从简单依靠政府优惠扶持向规范竞争和信用支撑转变,从价格竞争向完善服务、依靠品牌竞争转变,形成有四川特色的市场监管模式,推进商业文明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完善市场体系,实现从市场大省向市场强省的转变。

三、进一步推进市场监管“三化”建设,推进市场监管方式新跨越的对策

(一)把握一个原则,积极稳妥推进

市场监管“三化”建设要立足长远,狠抓当前。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狠抓当前,一是先抓好城区有形市场的“三化”建设,今后再逐步建设农村市场。二是抓好示范市场,不能盲目铺摊子,要有规划,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切实起到示范效应。既要重点抓好城区有形市场的三化建设,又要针对乡镇和农村市场的特点,做好日常巡查,重点规整农村市场的交易环境,严格监管上市交易的食品、农资等重要商品的质量,严禁假劣食品、农资流人广大农村地区。

(二)抓好三大环节,实行全程监管

各地开办各类市场,要以达到本地城建规划或市场建设地方标准的

要求为条件,切实做好市场举办主体企业法人资格的审查和依法登记注册工作;以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加强商品质量监测、健全消保维权机制为重点,切实抓好市场运行的监管:以贯彻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创建信用规范市场等活动为中心。切实抓好市场评价体系建设。一是抓好举办环节,提高准入质量。实行市场企业法人登记,规范市场设立行为。确保市场主体合格、合法。二是抓好运行环节,确保市场繁荣有序。三是抓好信用规范市场创建环节,有力推进以诚信为核心的现代商业文明建设。

(三)坚持四个结合,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一是与推进12315行政执法网络体系建设相结合,增强市场监管执法力度。要健全12315维权机制,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农村打假维权网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名优企业联手打假维权协作网络的作用,为群众参与市场监督提供通畅的渠道,建立健全市场自律、社会监督与工商监管执法“三位一体”的机制,提高工商对市场秩序的控制力。二是与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相结合,营造诚信消费环境。三是与信用分类监管相结合,努力创构“信用规范市场”。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连锁、超市等现代营销方式,开展多渠道经营,为“放心肉”、“放心禽蛋”上市提供便利。要实行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依法公开市场举办者和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并对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典型案件予以曝光,强化各类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四是与围绕“三个一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市场监管“三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以发展农村经济组织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发展农村经纪人。鼓励和支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搞活一方农村经济;以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为重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带动一方农业产业: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为重点,加强市场监管,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村市场秩序,保护一方农民权益,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

(四)构建五大机制,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是加强市场监管的治本之策。要突出抓好市场预防、市场诚信、市场整治、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市场监管责任追究五大机制建设。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依法行政、诚信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要全面建立经济户口,前移市场监管关口,实行市场监管警示制,全面推进市场监管巡查制,建立“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市场预防机制:要加强对市场经营主体信用的监督,完善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建立“守信褒奖、失信惩戒”的市场诚信机制:要依靠政府领导,加强部门协作,建立“条块结合、协调配合”的市场整治机制;要加强系统协调配合,完善系统监管网络,实行监管资源共享,制订完善市场应急预案,防止因突发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造成的肉类、禽蛋等重要商品供求关系突变导致价格异常波动和商品脱销问题的发生,建立“反应灵敏、处置有效”的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要强化市场监管责任追究。明确市场监管责任归属,建立“权责统一、违法必究”的市场监管责任追究机制。

(五)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强大的部门合力推动市场监管“三化”建设

要继续坚持“三个不变”。即: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变: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支持不变;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协作的良好关系不变,合力推动市场监管“三化”建设。工商牵头带动“三化”建设,要给党委、政府做好汇报,提出“三化”建设的可行方案,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争取他们对市场监管“三化”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六)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要认清市场全面“三化”建设与市场监管“三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市场全面“三化”建设涉及工商、规划、建设、商务、卫生、城管、环保、税收、公安、质监、畜牧等很多职能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积极主动加强同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做到互通情况,形成合力,提高应变能力,不断改进工作,共商发展大计。要建立健全稳定有效的横向合作机制,及时可靠的信息通报机制,坚强有力的联合执法机制,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保障市场监管“三化”建设顺利实施。

要调动市场举办者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参与市场“三化”建设。2006年以来,全省各地市场监管“三化”建设试点市场呈现“三明显、三提高”的局面:市场内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与2006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消费者纠纷和消费者投诉明显降低,不合格商品率明显降低:市场举办者举办市场的积极性提高了,经营者诚信经营、服从管理、主动缴纳税费的自觉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提高了,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

(七)强化教育培训,积极打造新时期市场监管队伍

新媒体监管 篇7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新媒体,作用

《第一财经日报》在2013年的一则报道中指出,从2004年到2013年8月,在这个将近10年的时间中,由媒体发布的食品安全热点事件,占了三成左右,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已经成为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渠道,对于维护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就使得网络舆论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出现了多种方法和手段。人们可以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食品安全工作的舆论监督。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仅是遭到传统媒体的曝光,新媒体也成了社会大众读取资讯和报道的便捷渠道,网络上各种新媒体对事件的始末与处理结果都会有相应的跟踪报道。著名演员马伊琍曾在微博上曝光女儿食用有质量问题的“假鳕鱼”出现了拉油的现象,这就掀起了人们在网络上的大规模的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的食品安全事件出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扩散的速度非常快,有着极为广大的影响力,新媒体的力量在日益凸显,那么新媒体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到底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本文就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新媒体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推动新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其优势和功能。

1 新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特点

同所有传统媒体一样,新媒体也是通过报道来曝光食品安全问题的,对有食品安全隐患的产品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起到舆论监管的目的。

传播的便捷性和广泛性。新媒体的舆论传播的食品安全负面影响和伤害要远远大于其他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因为时间、空间等等都不能成为新媒体传播的壁垒,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化和多样化,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任何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食品只要通过新媒体,就会发生瞬间的公众危机,新媒体针对某个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产品制造舆论效应,影响范围极为广泛,整个行业都会受到全面影响,而且持续时间长,随着新媒体传播的舆论发酵,公众的心理将会受到影响,从而抗拒,抵制报道中的有问题的产品,从而使得产品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

传播目的的多面性。新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中除了具有保护食品安全的功能之外,还可以达到其他目的。比如一些怀有恶意的传播者,不受约束地在新媒体上诋毁同行企业,造成威胁论,目的就是干扰食品竞争对手的发展。同时,媒体报道对公众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公众情绪的大动荡。

2 新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

2.1 信息导入,实现食品安全的提前监测

关于食品安全事件只有通过媒体的报道后才能进入人们的视线,被大众所了解。新媒体将有关食品安全事件的信息发布后,可以提前导入信息,能够第一时间将食品安全事件公布于众。传统媒体受运作周期的限制,与新媒体相比不够快速与及时。新媒体较传统媒体所受的限制较弱,能够进行即时的播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新媒体具有信息存储与集成的功能。在传统媒体发布信息后,新媒体的大量传播可以使得更多人看到,从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新媒体的运行时间是不受限制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新闻信息。可见新媒体的显著优势和作用就是能够在很短地时间内,快速地对信息进行集成和存储,传递给更多的人们。

2.2 持续跟踪,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认识

新媒体能够很好地消除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方面一些不确定的想法,去改变或者影响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方面的行为。新媒体海量的信息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降低错误的选择几率。新媒体可以给人们提供以下几种信息。首先,是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整个真实的状况,来龙去脉,以及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等。而传统媒体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给人们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新媒体作为一个可以快速互动交流的媒介,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递给人们。比如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一些关键词,“果冻,皮鞋”等,就能找到上百万的相关网页和链接,而且整个事件的进展过程通过互联网都能找到相关的报道。其次,普及消费者的消费知识。每当食品安全时间曝光后,新媒体都能同步地更新出与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的选购知识,指导和提醒消费者如何注意和避免这类问题。比如就果冻加入皮鞋的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中,新媒体会解释为什么要加入这些破皮鞋作为材料,这就相对来说,消除了消费者的疑惑,从而也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再次,可以正面得到涉事企业的回应。当食品安全事件遭到曝光后,企业的回应是大众所关注的。比如一些果冻生产商,会表示没有用破皮鞋,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人们对食品安全事件的了解,消除消费者疑虑。最后,向公众宣传相关政策。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大众的矛盾也会指向相关的监管部分,指责和抨击在工作中的疏忽。由于人们不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所以新媒体会结合事件的本身进行法律政策的解读。

2.3 引导舆论,加强与受众的互动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最为明显的区别,就是新媒体能够与受众有着很好的交流和互动,传统媒体缺少与受众互动的机会,比如电视和报纸,受时间和版面的限制,与受众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效果不太明显。而新媒体的出现,就改变了这一局面,受众可以通过新媒体的多种形式,真正地参与到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互动中,比如投票、论坛、微信等,可以进行公开的大讨论,这样既能让相关部门看到公众对该事件的态度,又能第一时间的整合大家的意见,缓解社会矛盾,从而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得益于新媒体的大量信息的导入,可以引领整个食品安全时间往正确的方向发展。通常情况下,网络上的评论员、发帖人、新闻发布者与受众的评论能够相互补充与结合,可以有效地引导食品安全事件往真实的方向发展,从而向社会呈现一个客观、准确的事件事实。

2.4 影响广泛,受众执行力能力提高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从“金华火腿”事件到“大头娃娃”事件,从“苏丹红一号”事件到“三鹿奶粉”事件,从染色馒头到双汇“瘦肉精”事件,食品安全涉及到每个人的身体安全和切身利益,不断刺激着公众的敏感神经,人们对于这类安全事件也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行为。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首先会拒绝选购该产品,在事件真实情况澄清后再进行购买,与此同时,对同类的相关产品也会保持理性,这就使得同类产品在市场上也受到极大的影响。食品安全事件在新媒体的助推下,影响极为广泛,不仅仅是产品品牌的名誉,进出口经济都会受到损失和影响。

3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涌现,随着新媒体的介入,更是增强了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出现的几率,深刻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它在影响现代人的媒体行为与社会生活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舆论监督与引导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纵观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新媒体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督作用更加显著,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措施和作用。新媒体依靠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使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变得形式多样化,有力地提升了舆论监督能力。当然,我们也要看清新媒体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弊端,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信息公开,完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评估系统建设等对策,联合广大民众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和互动,为新媒体在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佘硕,张聪丛,宋颖洁.新媒体背景下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研究现状与展望——以WOS数据库为样本[J].宏观质量研究,2016(1):119-128.

[2]任重.媒体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中的角色差异分析[J].浙江大学,2013(4).

[3]徐娟.风险社会语境下网络媒体食品安全事件专题报道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4]殷琦.新媒体时代的食品安全舆论监督与引导[J].新闻研究导刊,2011(12):21-23.

论媒体监督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影响 篇8

关键词:媒体,监督,商业银行,金融

一、我国金融市场现状及商业银行的地位作用

我国的金融市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完善。按照使用期限, 金融市场可以被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是短期的资金流动场所, 满足流通需求;资本市场是长期的资本流动场所, 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安全性和盈利性的保障。完善健全的金融市场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迅速、有效、顺畅传导,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我国金融机构由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 商业银行是除政策性银行以外的银行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政策性银行相比,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 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是“聚宝盆”, 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筹集和分配资金, 是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纽带;商业银行是“气象站”, 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 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商业银行是“调节器”, 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以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经济效益。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地位不可替代, 但是, 商业银行在运行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二、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压单压票行为

压单压票行为是指消费者凭支票到银行跨行转账收款业务办理不易成功。商业银行之所以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今年以来为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紧缩的宏观调控措施, 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收紧银行的流动性, 导致各银行资金趋紧;二是银行存款考核压力加大, 尤其是到了月末、季末为完成存款任务, 想方设法留住客户, 有时会出现压单压票的违规行为;三是一些企业没有严格遵守与银行达成的协议, 如承诺贷款资金的使用和流向要接受银行的监管, 但事先未与银行沟通便将大额资金划出, 导致银行压单拒付。

(二) 内部管理问题频现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其股权结构不尽合理, 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多, 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这就导致了城市商业银行被少数代理人控制, 其贷款受政府意愿的影响很大。再加上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 权力真正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 导致银行腐败案件的发生, 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 遭受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也应运而生。2013年以来,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其发展的速度超过人们预期, 各种众筹、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财务管理及销售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截至2013年12月31日, 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已超过350家, 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去“中介化”, 而商业银行正是那个应该被优化掉的中间层。商业银行天生需要对抗去中介化的趋势, 它的努力方向是要让这种中间层产生的价值大于它的损耗。商业银行的职能确实在多样化, 但只要它业务的主体摆脱不了融资中介和支付的角色, 那就不可能从这种对抗中解脱出来。因此, 如果商业银行不及时作出应对, 就很可能被互联网金融给推倒。

三、媒体监督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监管除了依靠国家法律法规外, 在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 媒体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体监督, 是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违法犯罪、渎职腐败行为所进行的揭露、报道、评论或抨击, 支持和监督国家机关的方式, 其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一) 为监督者提供决策信息

新闻媒体在对商业银行行为进行报道时, 往往会有一些专家学者商业银行行为所透露出的金融市场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对金融市场监管的意见及建议, 这为金融市场的监督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决策信息。监督者可以从媒体信息中听取社会各界对金融市场监督的声音。

(二) 增加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强化市场机制

媒体作为各类行为主体披露和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 以不同方式对商业银行直接进行舆论监督, 能够影响和反映广大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方方面面。因此, 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既能够辅助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 又能够强化市场机制的约束。

(三) 媒体监管减少腐败的发生

金融市场以及金融监管领域官员的腐败问题成为阻碍我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绊脚石”。在促进金融股市场规范化和金融监管领域官员的清正廉明方面, 媒体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媒体对银行行长等银行从业人员的曝光力度增加, 就增加了银行工作人员及官员的透明度, 对金融市场的监督作用明显。

(四) 媒体成为听取民意的重要渠道

在金融政策制定实施之前, 国家往往会通过媒体释放一些政策信号, 观察民众对政策的意见及建议。在听取民声后, 再对政策进行适当的修改后再正式实施。媒体称为决策制定者和监管者与民众联系的“桥梁”, 避免了金融政策的偏激性及无效性。

四、媒体监督的负面性

大众传媒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舆论工具, 可以发挥监管部门很难起到的重要作用。但同时, 大众传媒犹如一把“双刃剑”, 如果管理不善或运作不规范, 也有可能对监管部门制定政策、实施监管起到消极作用。

(一) 媒体报道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媒体作为大众传媒, 为获取浏览量和关注度往往会采取方法博得民众的眼球。在博取眼球的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或偏激的报道误导民众, 民众对信息的判断能力不同, 往往听信媒体报道, 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波动, 增加了对金融市场监管的难度。

(二) 媒体人违背职业道德

在数字媒体时代, 每个普通民众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职业媒体人的职业道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职业媒体人为了个人利益收受贿赂虚假报道, 成为扰乱金融市场的罪魁祸首之一。近年来在我国股市上, 也时常有极少数新闻记者, 与股市“庄家”进行串谋, 携手“造势”, 给广大股民“下套”。

五、媒体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措施

(一) 加强对媒体的监督

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媒体监督权应该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实行,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媒体监督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同时, 完善我国新闻媒体监督制度, 需要加强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引导。加强对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引导, 让媒体监督起到积极作用。媒体监督的主要目的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进行制约, 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 建立媒体自律机制

为行使监督权, 媒体应该建立自律机制。首先, 加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严禁新闻媒体人从事内幕交易。信息是金融市场上最有价值的信息, 媒体从业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能够提早接触到金融市场上的有利信息。如果媒体从业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 随处散播信息, 就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三) 严禁有偿新闻

商业银行在出现某种不利于自己的事件时, 首先想到的是控制事件的传播, 以维护自己的声誉。这种情况下, 有偿新闻就出现了。金融领域涉及面广, 影响力大。因此, 金融领域媒体所承担的责任就越大。国家应加强监督, 严禁有偿新闻的存在。媒体也应建立自律机制, 抵制不良诱惑。

参考文献

[1]李涛.商业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模式及影响——兼论中国的商业银行监管模式选择[J].经济研究, 2003 (12) :43-51+25-91.

[2]吕江林, 黄光.“三位一体”监管视角下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绩效研究[J].当代财经, 2014 (4) :42-52.

新媒体监管 篇9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由于手机媒体具有开放性、随机性、及时性等传播特性, 导致部分不法人员借此发布侵犯版权、淫秽色情, 甚至政治有害等不良信息。因此, 认真分析我国手机媒体视听节目的传播现状, 努力寻找到加强手机媒体视听节目监管工作的有效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我国手机媒体视听节目的传播现状

近年来, 手机视频在数量上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 再加无所不能的智能手机与移动通信技术推广, 以及互联网革命的推动, 使得用户逐渐养成了使用手机观看各类视频的习惯。我国的手机视频用户往往更加倾向于使用手机来观看娱乐性质的视频, 据相关统计, 最受欢迎的观看类型排名依次为电影、电视剧、综艺娱乐节目、新闻/资讯/时尚、生活/音乐/旅游/体育、动漫、原创短视频、科技/教育、纪录片、其他。[1]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 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传统的大众传播逐渐演变成了个人化的双向互动传播, 这样一来, 不仅使受众的主体性得到大大增强, 同时使信息传播变得不受监管, 没有秩序, 从而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传播时间和传播地点的随机性。手机媒体中的大多数信息均是通过手机随时传播的, 所有的手机用户和终端都有可能是发布信息的主体, 监管人员难以甄别。第二, 手机用户的虚拟性。实际上, 手机用户群进入网络社区时, 一串数字是唯一的识别方式, 个人并没有调查手机用户身份的权利, 因而使得手机用户的身份显得非常隐蔽, 个人道德完全不受约束, 因而大大增加了手机媒体的监管难度。第三, 手机媒体监管工作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如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的滞后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

三、关于如何加强手机媒体视听节目监管工作的对策措施

在当前多元化的舆论生态环境下, 手机媒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开放性和开源性的特点无疑为部分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 如何使手机媒体的公信力得到有效提高, 尤其是切实提高社会大众的信息传播素质, 强化对部分严重违规网站的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要想不断加强手机媒体视听节目监管工作, 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不断加强信息源的管理

通常情况下, 媒介组织、编辑、记者以及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手机媒体的信源, 基于此, 监管工作首先应该着手于信息的源头, 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的风向标,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与此同时, 还应该不断加强对运营商的规范化管理, 将有害信息的关键词过滤掉, 并努力制定出能够有效判断垃圾网页和垃圾信息的措施, 最大限度避免有害信息的传播。

(二) 不断强化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

部分视频网站及个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往往徘徊于道德与法律底线之间, 所以急需加强舆论监督力度, 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主参与到网络监督行列当中来, 切实执行举报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 从中获取到更加准确而全面的信息, 使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得到逐渐强化, 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伦理道德意识, 最终形成对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的自觉抵触。与此同时, 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加以规范, 明确界定, 促使每个人都成为手机媒体的监管人员, 从而构建出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 将科技建设监管队伍作为依托

手机媒体不仅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 而且受众基础也非常广泛, 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手机媒体的监督管理工作却远远滞后于它的发展。因此, 面对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和每天都在更新的大批量视频, 仅仅依靠单一的人工管理是远远无法保证其管理质量的, 还应该依靠先进的技术系统对网络上传播的各种视频进行对比分析, 从中将有害的信息快速筛查出来。[2]与此同时, 还应该努力建设出一支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队伍, 将监管的薄弱环节作为重点, 对监管主体予以进一步明确, 努力构建出各司其职和分工有序的良好的局面, 从而探索出创新监管的新途径。

(四) 不断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 努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

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则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 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 并及时予以完善。立法原则和政策规定应该充分适应并推动手机媒体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规范与发展同等重要。[3]利用好政策维护手机媒体运营商和开发商的权益, 鼓励并积极引导他们不断努力探索出合理有效的盈利模式, 将手机媒体产业做强做大, 同时, 还应该适当加大对违法人员的惩罚力度, 最大限度避免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 企业、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组织都必须学会正确使用手机媒体, 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积极向上的健康信息, 及时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 努力争取舆论引导的先机。

四、结语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手机媒体视听节目的传播现状还十分不容乐观, 其传播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传播时间和传播地点的随机性、手机用户的虚拟性以及手机媒体监管工作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监管手段不够智能化等。基于这些问题, 我们认为, 要想使手机媒体视听节目监管工作得到不断强化, 则必须不断加强信息源的管理, 不断强化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 将科技建设监管队伍作为依托以及不断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 努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

参考文献

[1]张小争.抢滩手机媒体:一半是大众营销, 一半是分众营销[J].成功营销, 2011, 66 (07) :1023-1025.

[2]刘锐.再造新闻业:移动新闻内容的中国路径与业态变迁[J].编辑之友, 2014, 86 (10) :1013-1015.

新媒体监管 篇10

由于公众的持续关注和讨论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向利益相关者传递诚信信号的最佳方式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往往利益相关者更加青睐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做得好的企业(Deegan and Rankin,1996)。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2009年至2013年的这五年时间中取得了质的发展。从最开始的2009年33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其中132家上市公司是自愿披露;到2013年我国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企业已经达到644家,其中自愿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企业已经达到276家,约占总数的一半。由此可见我国企业自愿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越来越强。

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杨静,2013)。高管层持股比例、年薪收入越高的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越高(郑冠群等,2015)。现有学者基本上是研究财务数据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为探究外部压力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系,文章把媒体关注、政府监管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三者放到一起进行实证研究。区别于以往的研究,文章有以下两个主要贡献:第一,文章从外部压力的角度研究企业社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不仅选取了媒体关注的舆论作用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同时还选取了政府监管下的强制性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从而认识到外部压力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第二,为研究媒体关注、政府监管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二、文献述评和研究假设

(一)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媒体作为大众了解世界的中介,在企业和公众的关系中常常扮演着第三方的角色,媒体对企业的关注能起到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进行过很多实证研究。媒体报道中的负面新闻对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起促进作用(Deegan,2000)。媒体的作用不仅是使管理者和董事会成员专注于其股东和员工的形象,更多是在意舆论对他们的评价,因此企业为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上大下功夫(Dyck&Zingales,2002)。媒体监督是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媒体关注的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方面做得更好(徐莉萍,2011)。

从上述文献可见,媒体对企业的关注所造成的舆论压力能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管理者为维持企业在利益相关者心中的良好形象,往往会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升到战略发展层次。由此笔者提出假设:

H1: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

(二)政府监管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会计信息是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政府有必要对信息披露进行监管(Beaver,1998)。政府监管度越高,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王建明,2008)。媒体这种外部治理作用表现在公司对于违规行为的更正以及对投资者的保护上,在政府监管作用下媒体外部治理作用的效果会更加显著(李培功,沈艺峰,2010)。政府监管与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在有政府监管的情况下媒体监督对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更加显著(沈洪涛,冯杰,2012)。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从该指引的发布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逐渐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一直以来政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在政府的重视下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必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笔者提出假设:

H2:政府监管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

从以上文献可得出媒体关注和政府监管都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显著的关系。政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政府监管得越严,企业为赢得政府的认可会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做得更好。媒体对企业的关注能在政府监管度低或法律条例不健全时起到保护利益相关者的作用(Dyck等,2002)。媒体作为法律制度外一个影响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媒体关注具有替代政府监管的作用(郑志刚,2007)。由此我们提出假设:

H3:政府监管度低的企业媒体关注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更显著。

三、研究样本和研究变量

(一)研究样本的选择

本研究样本选自沪市2011-2013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所选的公司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公司所在地有政府PITI指数监管;二是连续三年都有媒体进行报道的公司;三是剔出财务缺失和当年新上市以及金融保险业务的公司,最终得到714个样本。

(二)研究变量

1、因变量

文章的因变量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得分来自于润灵数据的评级机构,CSRD=A+B+C+D,其中CSRD表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得分,A表示整体性评价得分,B表示内容性评价得分,C表示技术性评价得分,D表示行业性评价得分,A、B、C、D四部分的得分均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构成,具体包括15个一级指标和63个二级指标,采用专家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润灵环球的评价体系符合国际权威社会责任标准ISO26000体系,其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2、自变量

文章选取了涵盖543种报纸的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当年相关公司所有报道数量来作为媒体关注的衡量标准,为了保证该变量的准确性,同时由于有些样本公司可能出现0报道篇数,故对该年的报道数量加1取对数。

政府监管采用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两家独立研究机构共同开发的“中国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以下简称PITI指数)作为衡量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指标,国家现共对113个重点城市进行了企业在环境方面的监督。PITI数值既是当地整体环境的反应,同时也反应了当地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监管的力度。

3、控制变量

文章引用的控制变量主要有公司成长性、独立董事比例、公司规模、行业和年份。表1所示为研究变量及其说明,表2所示为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的构建

文章选择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媒体关注作为解释变量,政府监管作为调节变量,加入以上控制变量,得到以下模型

为了检验假设1,文章构建模型(1):

为了检验假设2,文章构建模型(2):

四、实证分析

(一)文章对沪市2011-2013年三年间238家公司共714个样本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均值、中位值、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做了统计,如下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良莠不齐,最小值为15.12,而最大值达到87.9478,但整体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还是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媒体监督对数最大为7.67,最小值为0,从而说明媒体的监督具有选择性,没能做到一致对待。PITI最大值为85.3而最小值才8.3,说明政府对环境的监管存在地域的差别。

(二)相关性分析

从表3中可见,媒体关注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说明媒体关注度越高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政府监管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说明政府监管越严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做得越好。公司规模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越大的公司越注重培养企业在大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另外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说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企业越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此外,表3显示自变量之间的无论是Pearson相关系数还是Spearman相关系数都较低,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共线问题,确保了实证结果的可靠性。

注:表中左下部分表示变量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右上部分表示变量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4的结果显示模型1和模型2的R2分别为0.246、0.253,说明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同时F值都较大,说明回归方程显著。模型1中媒体监督系数为0.726并在5%的情况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证明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的假设1成立。模型2中的政府监管系数为0.98并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证明政府监管能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成立的假设2成立。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

把714个样本公司按PITI指数从低到高平均分为三组,由于相邻公司间PITI指数差距不是很明显,为消除客观因素的影响,取第一组作为政府监管度低的一组,取第三组作为政府监管度高的一组。政府监管度低的一组媒体关注在1%的显著情况下通过回归检验,而在政府监管度高的一组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系并不显著,由此得出政府监管度低的企业媒体监督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更显著的假设3成立。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

(四)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媒体报道可能存在滞后性影响,我们进一步取样本公司前一年的媒体报道数量加1取对数进行分组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与之前的结果一样显著。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选取沪市238家公司三年共714个数据样本进行媒体关注、政府监管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稳健性检验,最后得出:(1)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2)政府监管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3)政府监管度低的企业媒体关注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更显著。

(二)问题和建议

从文章数据中可见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公司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不强。第二,我国媒体对企业的关注没能做到一视同仁,往往偏好于报道大众感兴趣的企业。第三,我国政府机构对企业的监管存在地域的差别,且没能制定统一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及格式。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企业应加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公司战略的一部分。第二,媒体监督机构应提高职业道德,选取有益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事件进行报道,同时政府机构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措施对媒体机构进行保护,让媒体机构敢于报道企业负面信息,从而迫使企业在舆论压力的环境下更好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第三,政府部门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监管上应采用统一监管力度,颁布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及格式,同时根据媒体报道事件的好坏制定相应的行政奖惩条例。

参考文献

[1]Deegan,C.Rankin,M.Do Australian companies report environmental news objectively An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by firms prosecuted successfully by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uthority.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96.26(3)187-199

[2]杨静.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沪深上市公司.财会通讯.2013(01)85-87

[3]郑冠群,宋林,郝渊晓.高管层特征、策略性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经济经纬.2015(03)111-116

[4]Deegan,C.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Sydney:Mc Graw Hill.2000:343-372

[5]Dyck A,Zingales L.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the Media,NBER Working paper.Access&Download Statistics.2002.63(3)1093-1135

[6]徐莉萍,辛宇.媒体治理与中小投资者保护.南开管理评论.2011(06)36-47

[7]Beaver,W.H.Financial Reporting:An Accounting Revolution.New York:Prentice Hall.1998:447-471

[8]王建明.环境信息披露、行业差异和外部制度压力相关性研究---来自我国沪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8(06)54-62

[9]李培功,沈艺峰.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中国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10(04)14-27

[10]沈洪涛,冯杰.舆论监督、政府监管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会计研究.2012(02)72-78

[11]卢文彬,官峰,张佩佩,邓玉洁.媒体曝光度、信息披露环境与权益资本成本.会计研究.2014(12)66-71

上一篇:预防控制策略下一篇:会计信息供给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