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银行带来的新风险及监管措施

2024-06-17

网络银行带来的新风险及监管措施(通用6篇)

篇1:网络银行带来的新风险及监管措施

目 录

论文提纲„„„„„„„„„„„„„„„„„„„„„„„2

内容摘要„„„„„„„„„„„„„„„„„„„„„„„3

关键词„„„„„„„„„„„„„„„„„„„„„„„„3

正文„„„„„„„„„„„„„„„„„„„„„„„„„3

参考文献„„„„„„„„„„„„„„„„„„„„„„„11

论文提纲

【序论】:从1995年10月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以来,网络银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低成本、高效益、方便快捷、应用广泛等特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而在国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网络银行热潮。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银行将是建立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网络银行。网络银行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因为其兼有银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双重特点,网络银行的发展也在传统银行业一般风险的基础上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给银行业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本论】:

一、网络银行面临的新风险(一)网络银行的技术风险(二)网络银行的业务风险

二、网络银行的监管

(一)国家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控制(二)行业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挫制(三)企业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控制

【结论】:面临出现的新风险,网络银行从各个层面对新风险进行了控制,从而实现互相支持,互为补充,达到对风险强有力的预测、控制、化解的作用。

共 11页

网络银行带来的新风险及监管措施

一、网络银行面临的新风险

—方面,传统银行面临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在网络银行的经营中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网络银行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种类。根据网络银行的构成及运行方式,从技术和业务的角度分析,网络银行面临的这些新的风险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

(一)网络银行的技术风险

网络金融是基于全球电子信息系统基础上运行的金融服务形态,因此,全球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成为网络银行最为重要的系统风险。这些技术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

1、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选择一种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在技术选择上存在着技术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导致的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的可能,也来自于选择了被技术变革所淘汰的技术方案,造成技术相对落后、网络过时的状况,导致巨大的技术和商业机会的损失。

2、系统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所以,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虽然网络银行都设计

共 11页

安全系统和其产品的设计缺陷及操作失误,也可能来自于网络银行客户的疏忽,商业银行职员在业务上的误操作,也可能导致网络银行严重的业务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涉及网络银行账户的授权使用、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网络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交流、真假电子货币的识别等领域。例如,网络银行改变了传统的以图章为支付指令的结算手段,采用数字签名方式对支付指令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数字签名的可靠性完全取决于银行安全控制系统的严密与否。

2、市场信号风险。信息的非对称性可能导致网络银行面临不利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一风险被称为市场信号风险。由于网络银行无法在网上鉴别客户的风险水平而处于不利的选择地位,网上客户可能利用他们的隐蔽信息和隐蔽行动做出对自己有利但损害网络银行利益的决策等。另外,在虚拟的金融市场上,网上客户不了解每家银行提供的服务质量究竟是高是低,多数客户会按照他们对网络银行提供服务的平均质量来确定预期购买价格。结果,高质量的网络银行反而可能被低质量的网络银行排挤出网上市场。

3、法律风险。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源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规章和制度,以及在网上交易中有关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多不清晰,缺乏相应的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规则及试行条例。网络银行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尚未有配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与之相适应,金融立法框架主要基于传统金融业务,使银行在开展业务时无法可依。即使各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网络是跨越国界的,各国之间有关

共 11页

1、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目前我国在金融电子化业务中使用的计算机、路由器等软、硬件系统大部分由国外引进,而且信息技术相对落后,因此增大了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因此,应大力发展我国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水平,在硬件设备方面迅速缩/j、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

2、加强防范和控制网络银行风险的制度建设。我国目前已初步制定关于网上证券交易、计算机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规,但还远不能适应网络发展的要求。应借鉴外国经验,在网络金融发展的初期及时制定和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如在电子交易合法性、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禁止利用计算机犯罪等方面加紧立法,修改(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条文中不适合网络金融发展的部分。另外,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规范发展的制度保障。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人们就会减少经济行为的确定性预期,网络金融业务的虚拟性会使这种不确定性预期得到强化,不利于网络金融的正常发展,也会增**律调节的障碍和成本。

3、加强网络银行风险控制的国际协调与合作。网络金融业务环境的开放性、交易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强化了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对网络银行的监管需要不同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的密切合作和配合,形成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银行监管体系。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包括对借用网络银行方式进行非法避税、洗黑钱等行为的监管;对利用网络银行方式进行跨国走私、非法贩卖军火武器及贩卖毒品等活动进行监管;对利

共 11页

(三)企业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控制

企业层面的网络银行风险控制是指各网络银行在各自经营活动中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透彻研究国家的法律法规,必须强化内部监控,防范违规行为和电脑犯罪,避免因法律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法律风险。

2、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对网络银行技术方案进行科学缜密的论证,以避免出现大的技术选择错误。

3、在经营过程中对网上金融消费者进行跟踪和信用登记,尽量避免与信用等级低的客户发生业务关系,降低信用风险。

4、在经营活动中严格按照信誉至上的准则办事,树立良好的银行信誉。

5、切实加强银行员工的教育培训,着力开发人力资源,建设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队伍。

6、加强银行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促进网络银行的发展。应大力加强对银行电子化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全国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实现银行内部计算机管理,促进银行电子化的发展。

共 11页

篇2:网络银行带来的新风险及监管措施

自从1995年10月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诞生以来,网络银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其低成本、高效益、方便快捷、应用广泛等特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而在国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网络银行热潮。有专家预言,21世纪的银行将是建立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网络银行。网络银行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与此同时,因为其兼有银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双重特点,网络银行的发展也在传统银行业一般风险的基础上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给银行业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网络银行面临的新风险

—方面,传统银行面临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在网络银行的经营中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网络银行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种类。根据网络银行的构成及运行方式,从技术和业务的角度分析,网络银行面临的这些新的风险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业务风险。

网络银行的技术风险

网络金融是基于全球电子信息系统基础上运行的金融服务形态,因此,全球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成为网络银行最为重要的系统风险。这些技术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

1、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选择一种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在技术选择上存在着技术选择失误的风险。这种风险既来自于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导致的信息传输中断或速度降低的可能,也来自于选择了被技术变革所淘汰的技术方案,造成技术相对落后、网络过时的状况,导致巨大的技术和商业机会的损失。

2、系统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所以,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为网络金融运行的最为重要的技术风险。虽然网络银行都设计有多层安全系统,并不断出现新的、安全性的技术及方案,以保护虚拟金融柜台的平稳运行,但是网络银行的安全系统仍然是网络银行服务业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不确定因素,也来自网络外部的数字攻击,以及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根据对发达国家不同行业的调查,系统停机对金融业造成的损失最大。网上黑客的袭击范围不断增大,手段日益翻新,攻击活动能量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长,其可利用网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进入主机、窃取信息、发送假冒电子邮件等。

拓展

一、银行业务网络化概述

(一)银行业务网络化的内涵

这里所说的银行业务网络化在实际中就是网上银行的意思,主要的目的指客户银行业务网络化也可以被称之为网上银行业务,它主要是指客户通过电脑、手机登终端,通过互联网向银行获取一些金融方面的服务,其中涉及到银行的所有业务,实现了无人化办公,提高了银行的效率,并且节省了成本。

(二)银行业务网络化的意义

1.能够满足我国银行拉近与国际银行业距离的需要

随着银行信息化和商务化建设的不断完善,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部分,银行的电子化、网络化趋势已经成为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我国的银行业也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首先要做的就是业务接轨,达到国际的标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银行业务网络化无疑成为其中的一个推手。

2.提高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

虽然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利润十分可观,甚至在欧债危机的时候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但整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还未彻底摆脱传统的经营模式,在全部收入中,利息收入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对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利润比重很少,远达不到三分之一,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仅占所有收入的8%以内,由此看来,中间业务的收入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是商业银行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而网络银行借助自身的优势可以不分时段和地点给客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这样从空间和时间上大大的拓宽了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高效的办公效率和优质的服务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客户,仅仅通过手续费和业务收益就能获取丰厚的利润,这也是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的一个利益增长点。

3.提高银行业务的市场占有率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进程中,行业竞争日渐激烈。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我国银行不管是在中间业务品种、金融衍生工具等金融产品和理财服务方面,还是在业务创新能力方面都处于劣势。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先机很重要,谁能发现新的点子,并用在商业方面,就很可能打开市场,提前占领客户。有了客户的支持,企业呃的发展势必会顺风顺水,我国很多的银行要做的一方面要立足于传统的柜台服务,保持良好的口碑,通过传统业务维持银行的运转,另一方面还要利用网络的优势,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利用便捷、高效的服务来占领市场,维护原有的优质客户群,从而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三)银行网络化的功能

1.转变了银行的经营理念

银行网路化将为银行客户提供一种互动的提交方式,使他们可以不受上网方式(PC、PDA、计算机、手机)的限制,随时随地的进行银行业务的操作。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客户尤其是网络银行客户受教育程度和对新技术接受程度的逐渐提高,他们对银行服务和产品的期望和个性化需求也必将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必须打破传统的标准化和批量化经营理念,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将“以质取胜”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作为其未来工作的指导思想。

2.降低银行经营成本

银行网络化将会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导着整个银行的业务流程、业务躬耕以及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全面的变革,从而实现效率的提高以及经营成本的降低。比如说,在经营地址选择上,银行的大楼不必非得建在繁华的商业中心,银行也不再需要众多的经营机构和工作人员,借助网络的优势,银行的服务将会无处不在。

3.转变了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培训的重点

银行业务网络化使得银行需要众多的复合型人才为其工作,这也就导致商业银行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方向必须从基于单纯的业务技能培训转变为基于综合服务理念和全面服务素质的培训。

二、我国银行业务网络化的现状分析

—以工商银行为例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发展电子银行的先天性优势。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工商银行已建立起以总行为中心的,覆盖全国的一、二、三级计算机网络,为各项业务的开拓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下面我们就从工商银行业务网络化的发展现状来展开简要的论述。

(一)企业网上银行

企业网上银行适用于需要及时掌握其公司账户和财务信息、但又不涉及到资金转入或者是转出的广大企业。客户只需要在工商银行开通企业电话银行或者是办理企业普通卡证书之后,就能够在银行柜面或者是网上在线注册,注册完成后,通过账号和密码就能进行登陆,从而获得银行的服务,这是最为基本的部分,工商银行当前的网上银行客户端能够提供账户查询、密码修改和其他一些功能,如果客户不甚将银行卡丢失,还能够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挂失,十分方便。如果客户还需要更加丰富、全面的.网上银行功能,还可以使用更加专业的ICBC企业网上银行。它可以为中小企业、集团企业、金融机构、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提供账户管理、收款业务、付款业务(网上汇款、证券登记公司资金清算、电子商务、外汇汇款等)以及集团理财、信用证业务、贷款业务、投资理财等业务的办理。此外,工商银行企业网上银行为应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还开设了贵宾室、代理行、工行信使以及客户服务等专项服务,以满足不同企业的专项需求。

(二)个人网上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为工行个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在线支付等金融服务的网上银行渠道,其品牌名称为“金融家”。目前,工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包含工商银行金融服务全面介绍、丰富全面的投资理财信息、方便快捷的在线交易,能够为个人客户提供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捐款、买卖基金、黄金、国债、外汇、理财产品、代理缴费等功能服务,能够满足不同金融服务需求的各层次客户。在适用范围上,只要是在工商银行开立本地工银财富卡、牡丹灵通卡、牡丹信用卡、理财金账户以及活期存款折账户并且信誉良好的客户,都可以申请成为工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注册客户。

(三)自助银行网络

工商银行自助银行是其借助多媒体自助终端提供给客户自助办理查询、转账、缴费、补登存折、打印对账单以及查询金融信息等业务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与此同时,客户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自助终端直接访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网站(www.icbc.com.cn)了解丰富多彩的金融资讯,并可以自助注册和登录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目前,客户可以通过工商银行的多媒体自助终端选择“网上银行”办理网上银行所提供的相关金融业务;选择“个人业务”办理财金卡、灵通卡以及信用卡的查询、转账、缴费等个人金融业务;企业还可以通过选择“企业业务”自助办理账户查询、修改密码等企业业务。工商银行自助银行业务的良好开展,使得各阶层客户在有多媒体自助终端机的任意地点、在任意时间内完成自己想要办理的非现金金融业务,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巨大转变,使得金融业务的办理更加的准时、便捷。

三、我国银行业务网络化的风险分析

—以工商银行为例

(一)金融安全风险

金融安全风险是网上银行业务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银行业务网络化风险的主要内容之一。金融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人为和非人为破坏两方面的因素,第一种是通过网络上的攻击,网银的产品受到内部或者外部的攻击,比如黑客入侵、数据篡改等等。而第二种是不能预判的,因为支持网银的系统磁盘都是电子设备,有时遇到死机、重启的问题也很有可能,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从安全防御的角度来讲,前一种是网银安全的关键部分,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客户的资料、资金很可能会遭受严重的损失,人为的破坏后果十分恶劣。这属于网络安全的范畴,可能来自外部的攻击包括了入侵、嗅探等常见的恶意行为,而内部的问题一般都处在员工的过失或者受到欺诈等等。例如,在聂晓斌与工商银行宾阳支行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中,聂晓斌的存款被冒领,主要的原因就是银行工作人员没有按照银行大额存款提取程序执行以及对领款人身份认真核对与审查引起的,属于内部雇员过失引起的金融安全风险。

(二)个人信息存在泄漏风险

近年来,银行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时有发生,可见在银行业务网络化快速发展同时,个人信息的泄露风险也是需要我们规避和防范的重点。由于网上银行业务含有大量的高科技内容,很多客户都缺乏该方面的基础支持,想要完全无误的进行操作还需要一定的培训。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访问到世界各地,它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拓展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但随着客户的增多,其水平的参差毫不影响能否使用网银服务,但发生操作失误的情况也逐渐增多,这样就可能造成客户信息的泄露、资金被盗等问题。在我国,网上银行的业务还不成熟,银行内部的监管还有欠缺,这也使得有些员工监守自盗,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比如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以及农业银行等银行网上银行失窃案中,工商银行客户经理曹晓军就被曝出他通过中介向犯罪人员朱凯华出售个人信息2318份,致使银行个人信息严重泄露,从而给银行和客户造成了重大损失。

(三)法律风险

网上银行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相应的法律并没有及时跟上,容易出现漏洞,虽然我们认为网上银行上线之后才来的便利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相关的配套制度却是空白的,很多领域都是崭新的,法律的适用问题,规定尺度,都没有一个合适的范围,在这种情形下,银行方便只会重视利益问题,不会进行相关的完善。一旦客户之间出现了问题,直接造成了无法可依的局面,导致了问题的搁浅。并且网上银行还有这隐蔽的特性,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洗钱、违法交易,这是因为其中有着不小的漏洞,所以违法的风险比较小。而网上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首先是身份确认问题产生的风险,毕竟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或者是电话银行交易时,银行是无法确认操作者就是客户本人,一旦发生问题,谁来承担损失,现有法律是没有明确规定的。其次是损失承担问题产生的法律风险,网上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原因是多方面,无论是银行的过错还是客户的过错或者是第三方过失引起的损失,法律在这方面并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定。最后是举证责任和证据形式引起的法律风险。在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中,交易的双方可以通过打印存折、账单或者是客户填写的纸质单据等证明交易的内容,而电子银行交易中,电子数据更容易被破坏和篡改,这就为产生纠纷时的举证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四、我国银行业务网络化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

自银行业务网络化在国内开展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其中在颁布的《电子签名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对电子商务及网上银行的安全性管理已经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务院办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以及《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法规都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的网上银行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网上银行的发展以及银行业务网络化的不断推进,新情况、新问题也层出不穷,比如在个人隐私权方面还缺乏法律保护:有关惩罚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法律尚不健全:网上欺诈所导致的网络银行事故的责任界定不明确;CA中心建设的准入规则仍未出台等等。如何健全我国网上银行政策和法规成为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个迫切而又关键的问题。

(二)对金融业监督不严格

目前对网上银行的监督、稽核、审计多是由银行的审计部门进行的。但这些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计部门是事后抽查审计,并没有实施逐笔、实时、全程监督,无法达到对网上银行操作风险实时监控的目的。其次,审计方式比较落后。目前银行对网上银行业务监督、审计主要是通过看报表、翻凭证、查台账等方式来完成的,监督、审计的手段比较落后,工作效率的时效性不强,很难满足对网上银行存在问题及时反应的要求。最后,内部监督、稽核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同时具备网络知识和风险管理知识的人员少之又少。对操作员日常合规性检查交由银行内部事后监督部门,事后监督部门基本上属事后行为,即便发现了差错也只是表面的差错,对于客户身份的真实性、手续是否合法合规、操作是否违反流程都难以识别和监察,也正是由于监督不到位、监督的效率比较低下,才使得网上银行业务的风险存在率和发生率大大提高。

(三)客户操作风险意识薄弱

网上银行对于大多数的国民来说还是新鲜事物,大部分网民在银行网上业务办理方面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风险意识淡薄,比如说密码过于简单、对密码疏于保护,有的人喜欢在网吧和公共电脑上进行操作,还有的人贪图小便宜,不甚进入钓鱼网站等等,这些都可能给客户的资金带来隐患,很多客户没有风险意识,这和银行的安全宣传有一定的关系,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客户,比较在意开拓市场,而对安全方面只是放在的售后上,很多客户对网上银行服务并不是真正的了解,银行对客户是否了解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关心程度不够,这样使得很多客户在网银的使用上十分盲目,其防范风险的意识很低,有的甚至基本为零,简单的认为网银的使用就是从外面的银行搬到了家里,安全性是一样的,甚至有些客户根本不知道网银是一种金融产品,从未用过网银也未作深入了解,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为网络银行风险的发生埋下了很大隐患。

(四)银行业务网络化技术支持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各大银行虽然都相继推出自己的网上银行服务,但我国网上银行由于发展的时间尚短,所以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距离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还有很大的距离,尤其是在网上银行的业务信息管理方面,国内很多银行为了进行追赶,盲目的使用外保服务,对国外的技术生搬硬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的进程,降低了自身的成本负担,但技术是国外的,国内的员工没有真正的掌握该项技术,在售后方面显得捉襟见肘。不仅如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没有实现银行之间的相互合作,这就让客户在跨行进行交易时出现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上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五、解决银行业务网络化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银行网络化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网络化风险管理制度是网上银行业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我们完善银行网络化风险管理制度,有利于我们从根本上提高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水平。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银行董事会和高管人员的责任

建立开办网银业务的风险评估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董事会和高管人员必须审查的三个方面内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首先,在开办新的网银业务项目或扩大业务受理地域之前,应当充分评估经营风险并进行适当的战略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其次,确保管理层和职员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网银业务的技术性质和复杂程度相匹配,最后,确保银行有一整套包括政策和步骤的综合性安全规程,建立审批、运行和监督分离的制衡机制以保证风险管理全程有效涵盖网银业务。

2.建立科学、严谨的风险防控组织体系

一个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风险防控组织结构要坚持职责分离的原则,按照“有限授权”的原则明确系统设计、操作、数据库管理、安全监控和数据备份等各环节操作人员的义务和责任,不仅要防止单人具备比较敏感和重要的系统功能全程操作的情况发生,同时还应确保任何人不能凭借其职位和地位取得特权而获取机密数据、系统资源或进入其他可利用设施。此外,我们还应建立报告迅速、情况准确的信息反馈渠道,明确信息报告责任以确保那些影响业务运行和信誉损失的意外事件可以在第一时间传达到管理决策层。

3.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体制

具体的实施措施内包括:

(1)内部审计制度应当保持超然地位,切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机构的利益联系,提高审计制度的有效性。

(2)审计要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特别要加强对以下几种情况的审计监督:客户账户的开立、修改或取消、具有融资后果的交易、允许客户超出某一限制的授权、任何授予、变更或撤销系统进入权或特权等。

(3)建立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纠正机制。要建立记录内部控制弱点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的制度,确保一旦发现内控缺陷后能及时得到纠正和解决,加强对关键性风险的监督和控制。

(二)提高银行网络业务交易的安全性

提高银行网络业务交易的安全性,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高客户鉴别和身份确认的技术水平。在网银业务领域内逐步放弃依靠用户名和相对简单的密码进行客户身份确认的方式,全面推广使用《电子签名法》认可的身份确认技术,如数字签名和CA认证技术,不断提高认证技术安全性,并关注国际上先进的核实身份方法如生物学统计设施等的研究进展。其次,加强信息传输和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能。具体的实施策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确保网络服务器与行内业务系统之间采取可靠的防火墙技术,对相关设备及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并更新防病毒软件和病毒数据库信息,有效防止非法攻击者从外部网络对内部系统构成安全威胁。另一方面,跟踪国际上密码技术的最新进展,改进数据加密技术,采用较高加密标准以确保信息传输安全。最后,增加网上银行业务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银行在网银业务系统的开发上应坚持标准进行提出需求、流程分析、详细设计、代码编写、多方测试和持续改进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业系统安全漏洞的潜在风险。同时在客户端软件的信息安全管理上,银行有义务在软件设计、界面友好性、操作无歧义性和接口安全性等方面协助客户做好操作风险防范。

(三)加快银行业务网络化创新机制建设

在人本理念作为现代化管理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加快银行业务网络化创新机制的建设,我们应主要通过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以及提高监管、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完成。因此当前银行各监管单位应明确网银业务的监管部门,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掌握IT知识、精通银行业务与监管技能的专门人才,从组织上保证对网银业务的有效监管。同时,应加强不同监管单位间网银业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通盘考虑网银业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升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的总体控制水平,形成业务监管和业务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此外,我们还应通过推动网银业务监管的国际合作来创新发展我国的银行业务网络化。具体的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与国际同行间的监管协作,联手防范网银业务风险,及时查处关闭高危机构,防止网银业务风险在区域内和国际间的快速蔓延,维护公众对网银业务的信心。另一方面,各监管当局应加强国际间信息交流,了解各国网银业务发展状况和风险现状,通过多种媒体及时向国内披露高风险网络银行信息,避免本国居民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总结

篇3: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浅析

一、网络银行面临的风险

根据美国各银行监管机构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的普遍认识, 网络银行面临传统银行的所有风险, 比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此笔者只简要分析网络银行面临的特殊风险。网络银行业务是基于开放的INTERNET来开展的, 它使网络银行具有了一些新的风险。

1. 网络安全风险。

目前网络银行业务的办理基本都是电子化, 要求网络银行的网络系统必须安全可靠, 虽然目前网络银行都设计了多层安全系统, 不断的应用新的防护措施, 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虚拟服务柜台的平稳运行, 但安全风险仍然是网络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首先它容易受到因特网黑客的侵袭;其次是网络银行的内部职员易于通过自己的身份和职权优势去窃取客户的信息, 比如转移资金等, 使银行和客户蒙受资金上的损失。

2. 系统开发设计风险。

网络银行的所有的操作都无需工作人员与客户的面对面交谈, 那么网络银行系统设计或实施上的不完善、对外部服务提供商的依赖等都会给银行带来各种操作风险。可能会使一部分消费者对网络银行失去信心, 造成客户的流失, 同时对网络银行在社会人群中的宣传和推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 客户的操作风险。

在传统银行服务中都有一定的凭证作为提供服务的依据, 当出现问题时也有据可查, 但是网络银行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 业务办理等缺乏有效单据或证明, 出现问题时客户有可能否认他们曾经授权的交易, 这样银行就可能会蒙受经济损失。

4. 法律风险。

网络银行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比传统银行要高很多, 近几年有关的法律纠纷事件逐渐增多。我国法律对于网络银行方面体制上的不完善增加了网络银行的不稳定性, 是阻碍其快速发展的负面因素。

二、网络银行风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 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目前针对网络银行的相关法规还不是很完善, 迄今已经颁布的法规也只是很有限的办法和制度, 这给当前的市场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明确的划分责任范围。

2. 业务范围难以界定。

网络银行允许客户进行购买保险或有价证券的交易, 这就导致了银行、证券、保险三业的边际业务、中间业务的增加, 分业监管的难度加大。

3. 缺乏专业的监管人才。

银行的风险监管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 他不仅需要掌握银行交易管理等知识, 还应当具备管理决策、计算机方面的能力, 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还无法完全满足对技术风险的要求。

4. 境外业务监管空缺。

目前我国的网络银行监管措施还无法适应网络银行的跨国界运行的特征, 不同国家之间的金融监管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一致。

三、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建议和对策

1. 建立和完善网络银行监管方面的法律。

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势必成为今后银行业发展的趋势, 只有建立和完善了监管方面的法律, 才能使得工作可以有据可行, 增加人们对网络银行的了解和信心, 挖掘潜在的客户;同时法律法规的完善, 也规范了金融市场的经济秩序, 对市场的进出者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等, 能有效的降低潜在的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

2. 规范网络银行的业务范围。

国家可以制定相关的文件来明确网络银行的具体业务, 使之与保险、证券等其他公司业务区分, 这样做可以维持金融市场秩序, 给保险、证券等相关行业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也可以明确各个市场的监管内容, 做到有针对性, 不会留有监管的盲区和漏洞。

3. 加强专业人员素质的培养。

尽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传统的银行中有部分劳动被计算机所代替, 但是技术监管人员必须由高素质人才来担当。加强金融监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 使他们具有业务和技术多方面的知识, 适应现代金融监管要求。

4. 加强国际间的网络银行监管合作。

因为网络银行业务的跨国特征, 国家间可以加大金融监管的交流和合作, 共同商议或制定必要的安全认证体系, 明确国际间业务责任, 有效的打击国际间的网络洗钱、网络非法避税等问题, 降低跨国银行和跨国金融犯罪。

四、总结

目前网络银行的发展在我国处于初期阶段, 发展过程中解决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 有效的防范风险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一些建议, 希望能弥补我国在监管方面的缺陷, 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摘要: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银行作为金融业的新生事物应运而生。近年来网络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 给传统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也给银行监管带来了风险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目前存在的风险种类和银行监管过程中的漏洞, 并对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银行,风险,风险监管

参考文献

[1]张成虎:网络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潘 勇 余 跃:国内网络银行风险研究[J].南方金融, 2007年7期

[3]邵昌凯:银行网络系统安全防范浅谈[J].金融经济, 2007年18期

篇4:网络银行风险监管问题及对策

当前社会,是一个网络快速发展,人人都在使用网络的社会,网络革命为经济和金融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入网络银行的大潮,将众多的金融服务转移到网络银行中来,网络银行具有的虚拟性、智能性、便捷性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样化和详细化的金融服务。当然,网络银行不是传统银行的简单延伸,而是现代化科技和金融行业的有机结合,是金融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免会存在诸多漏洞,网络银行近几年暴露出的问题已经让人们产生了畏惧心理,经营风险的扩大不断显现和激化,风险监管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网络银行发展的绊脚石,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网络银行如何有效监管还没有明确的论述,为了防止风险,有必要对监管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网上银行目前存在的风险

根据网上银行不同于实体银行的运作方式和体制构成,将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虚拟金融服务的业务风险,一类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风险。

业务风险主要有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

操作风险:银行的员工在网络上办理业务时,由于粗心大意,进行了不规范的操作,造成客户资金损失;客户在网上转移资金时,不慎进入钓鱼网站,或者被不法分子欺骗,由于缺乏专业知识,防范意识较差,泄露个人信息和密码;银行工作人员为了谋取利益,利用工作之便得到客户重要资料,或者盗窃客户资金或者将信息出售,作出不利于储户和投资者的行为;

信用风险:网络银行兴起很容易,但是消失更容易,在金融产品和在线服务等各个环节,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会被用户投诉,造成负面影响,舆论的造势和媒体的报道会让网络银行迅速失去大量资金,有时候还可能背上巨额债务;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是否遵守法律和由于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法律纠纷,由于网络银行监管方面的不足,对于电子用户协议的有效性和期限性有待争议。

技术风险主要有人员管理风险、计算机系统风险和数字攻击风险

网上银行的创新程度和速度远远高于实体银行,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人员对于风险的评估能力和控制,而不是像实体银行一样,取决于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监管能力,在美国,很多的网上银行将技术外包,产生了不确定性风险,技术的选择也是一个难题,如何选择承载能力强的系统来规避系统风险,成了网上银行不断探究的课题。

计算机系统风险:作为网络的运作设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和可靠程度一直是银行业关心的问题,很多开发商不小心推出具有安全隐患的产品,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INTEL公司就曾经回收CPU芯片,,就是因为发现它在计算小数点后几位时发生误差,这对于平民百姓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几十亿、几百亿的金融公司来说,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数字攻击风险,银行业的人都知道,电脑有时会被黑客攻击,或者感染病毒,病毒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从一开始的钓鱼网站传播,到后来的电子邮件和附件扩散,到现在的虚假官方信息链接,骗子的手段层出不穷。

网上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从技术角度来说,网上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复杂安全的技术支撑,完善相关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要重视银行自身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对于银行的网络系统,肯定从前台的运营需要,到中间的数据提交与整理,再到后台的监管回馈,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并且有强大的防火墙保护,每一项环节都需要重要岗位人员的授权。对于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并做好监督工作;要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开发先进的软件系统和应用,并不断进行升级,对于鉴定识别系统,可以采用指纹、视网膜等难以复制的技术,网上银行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要注意在创新的过程中选择靠谱的开发商和担保机构。系统运作过程中,需要定时检修漏洞,做好数据的保护工作;

从制度角度来说,首先,要建立有效地风险评估和检测体系,这就需要电子银行和人工相结合,电子银行的数据库是风险分析的重要工具,银行的安全证书是检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后台的数据整理和汇总,又是一把安全钥,其次,要增强客户的安全防范意识,如今科技的发展也催生了偷窃手段的进步,老百姓对于支付工具,网上银行的登录密码,安全认证等方面专业知识缺乏,特别是手机动态口令和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保护不足,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银行可以定期举办安全公益讲座,通过官方的微信和微博等传播安全教育视频,让客户掌握鉴别诈骗的手段等。

对网上银行风险的监管及策略

要完善现有的网上银行法规体系。网上银行和传统银行的业务差不多,因此,对于传统银行的监督和管制对于网上银行同样适用,针对网上银行特殊性,需要完善现有的电子银行法,对于每一项业务都应该有具体明确的电子协议,就像到柜台办理业务一样,有相应的票据,这些都是问题出现时的重要凭证。

鼓励银行内部和社会力量加强对银行的监管。网上银行因为涉及电子通信、金融保险、投资理财、交通购物、建筑商场、水电生活等各个行业,因此监管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需要银行内部强化监控制度,运用高科技手段在网络架构起电子监管体系,同时对于网络运营人员和合规检查要更加严格,社会方面需要各行业谨慎交易,网络银行依托于网站运营,而网站名称又极为相近,容易进入钓鱼网站,相关的安全证书应该要及时更新,防止诈骗分子攻击防火墙。

希望通过各方面的改进,能够对现有网上银行优良环境的构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网上银行全面有序地发展。

篇5:我国影子银行风险及监管改革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监管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31

影子银行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前执行董事保罗·麦考林(Paul McCulley)在2007年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意指那些非银行机构开展银行业务。广义上,影子银行指任何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以及活动,对其的界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由各国金融监管机构进行。狭义上,影子银行指的是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可能因流动性转换、监管套利、杠杆或者有缺陷的信用转换而引发系统性风险等问题的机构或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主要表现在资产证券化、货币市场基金、回购交易和融资融券等领域。因此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能帮助整体金融体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防范系统性风险。各国影子银行具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对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进行分析。

1我国影子银行产生原因及特点

1.1我国影子银行产生原因

1.1.1市场需求

影子银行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市场的需求,影子银行在我国发展至如此大的规模说明我国有着对影子银行旺盛的需求。目前,在我国尚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利率实际上是“负利率”,过低的收益导致大量投资者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同时,正规银行系统无法满足大量中小企业、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需求,因此通过影子银行进行融资。

1.1.2监管套利

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和监管导致不同的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给了部分金融机构进行无风险套利的空间,通过从事资本的运作来获得更高的收益。正规银行系统也渴望更高的利润,因此也进行部分表外业务增加收入。

1.1.3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影子银行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就是影子银行的一部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影子银行的线上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影子银行的产品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进行交易,比如P2P即使影子银行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目前国家对其监管采取容忍性原则,对其发展不做过多限制。P2P平台通过平台筹集大额资金,通过资金规模形成较高的议价能力,以较低成本融入资金,又以较高的价格贷款到需要的企业或个人,从而实现套利。

1.2我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1.2.1正规银行与影子银行存在相互关系

我国影子银行部分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彼此互相开展业务和提供服务,比如大型企业从银行借入资金然后贷给无法从商业银行直接贷款的中小企业赚取利差,因此实质上我国行业银行是影子银行链条上的一部分。同时,商业银行可能也自己进入影子银行的投资领域,从而实现双重表外业务,通过影子银行实现表外业务的扩张,还能摆脱监管的约束。

1.2.2期限错配

影子银行的资金多来源于散户投资者,资金来源单一、期限较短。但是影子银行的资金一般投资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中小企业,资金使用周期一般较长。期限的错配导致影子银行面临着比正规银行业更大的风险,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投资者将遭受巨额损失。

2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

2.1影子银行干扰宏观调控

影子银行的资金通常流入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行业,因为地方融资平台有着政府背景,信用高、对利率相对敏感性低;房地产业利润率高,有抵押物的存在使得影子银行承受风险较小。但是我国政府并不希望过多资金流入这些行业,影子银行的业务严重干扰了我国的宏观调控,使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2影子银行干扰货币政策

影子银行同商业银行一样具有信用创造和货币供给能力,可以利用无限地利用货币创造机制进行信用扩张,通过基础货币和派生货币两方面干扰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我国传统的基础货币计量并没有计算影子银行的负债资金,但是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央行对我国基础货币的计量误差也随之越来越大,影子银行干扰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正常计量。影子银行的存在也扩大了货币乘数,其不受准备金制度的约束,其业务不受存贷比和投资项目的约束,导致货币乘数失真。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误差,导致在货币乘数理论下计算的货币总量必然不准确,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有效性。

2.3影子银行向正规银行体系传递风险

我国影子银行与正规银行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我国影子银行的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两个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会导致风险的跨市场、跨行业传播,一旦影子银行出现风险,风险会传播到正规银行体系。

2.4影子银行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性

影子银行接触杠杆效应,以小搏大赚取更为丰厚的利润,但是杠杆是金融系统不稳定来源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风险爆发,杠杆会成倍放大损失,导致风险的持续传递。同质化是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另一大因素,同质化程度越高,市场的波动性就越大。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同质化程度较高,主要以银保、银证、银信等产品主要融资手段,由于同质化单一产品上集中了大量资金,一旦某一产品出现问题,将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风险监管同样在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扮演重要角色,但影子银行加大了风险监管的难度。

3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改革

3.1降低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

FSB建议使用杠杆率限制、资产集中度限制、设定赎回门槛、收取赎回费等政策工具以降低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应该对影子银行建立相应的流动性和资本金要求,加强其信息披露,提高其经营透明度。同时应该分类统计不同的影子银行业务,并实施差异化管理。对于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影子银行业务,应满足其发展需求,对于其他交易类和利用高比例杠杆的影子银行业务,应该严格监管其业务,将杠杆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

3.2降低影子银行对正规银行体系的影响。强化正规银行体系风险管理

影子银行的出现就是为了逃避监管,因此在短期内实现对其有效的全面的监管并非易事,更好的办法是强化正规银行体系风险管理,通过防火墙机制隔离体系外风险,防止影子银行的风险波及正规银行体系的运转。在我国分业监管的格局下,影子银行创造的跨界金融工具使得监管无法有效实施,这对各司其职的监管体制提出了调整,因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协调合作,对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性金融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管。

3.3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协调与合作

篇6:网络银行带来的新风险及监管措施

【关键词】 网络银行; 问题; 监管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237-0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整个金融业的发展,电子化开始在银行的各个领域普及,传统管理和服务形式逐渐得到改变,新型的银行形态,即网络银行开始出现并在全球迅速扩散。我国的网络银行虽然起步晚,但是随着经济的腾飞,网络银行也得到迅猛发展,同时呈现了很多不同于美国、欧洲的发展特点。由于我国网络银行起步晚、发展快,因而在发展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对相关的管理机构提出了加强监管的要求。

1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特点

“网络银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银行是指在网络中拥有独立网站并为客户提供一般的信息和通讯服务、简单的银行交易和所有银行业务的银行,狭义的网络银行则指在互联网上开展一类或几类银行实质性业务的银行,一般执行传统银行的部分基本职能。一般来说,网络银行可划分为分支行网络银行和纯网络银行。

我国网络银行从一开始就呈现了很多独特特点。我国的网络银行都是分支型,目前而言并无纯网络银行出现,同时很多银行在发展初期没有银行专有的网站,同时业务方式演变迅速,呈现了由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直接过渡为网络银行阶段的跳跃式发展。

目前,我国网络银行提供的主要业务有:信息服务、个人银行服务、企业银行服务、银证转帐和网上支付等等。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的纵深度有限,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中的问题

网络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银行组织形式,目前仍处于其发展初期,因此遇到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网络银行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2.1 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面临的第一大问题,网络安全也是事关银行生死的头等大事。2009年的“3.15晚会”曝光了黑客盗取大量客户的网络银行账号进行贩卖一事后,关于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更加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

网络银行运行的安全依赖于电子信息系统管理的安全。借助计算机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3A”(Anytime ,Anywhere,Anyway)服务,但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安全问题。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相关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如何确保交易安全为个人保密是网上银行发展最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专业化和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的需求决定了网络银行需要依赖外部市场的服务支持来解决银行内部的技术和管理难题,由此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2.2 消费者信心问题

网络银行获得有价值的收益依靠的是规模化的客户群。但是,与传统银行相比,消费者对于网络银行仍存在很多的顾虑,从而选择放弃使用通过网络银行提供的各种服务。尽管银行家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试图扩大客户群,但是仍不能消除客户的种种顾虑,如何建立消费者信心也是攸关网络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3 相关法律问题

由于网络银行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交易各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尚无明确规定。同时,由于网络银行采用电子化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使得交易双方在互联网的连接下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从而模糊了国与国的自然疆界,向传统的、基于自然疆界和纸质合约基础上的法律规范提出了挑战。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后,涉及的责任确定、承担、仲裁结果的执行等复杂的法律关系难以解决,这无形中加大了银行和客户在网上进行电子支付活动的风险。

2.4 具体问题

上述三个问题是国际上所有网络银行都会面临的问题,而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中也暴露了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应用安全管理不健全、某些网络银行缺乏必要的辅助应急措施、中小银行在网络银行的发展上相对之后以及缺乏网络交易安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保障等等。

3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监管对策

鉴于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在多方面加大对于网络银行的监管,以促进其良性健康发展。

首先,加大对网络银行业务的监管力度,加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对商业银行的网络批发业务予以跟踪监督,注重其零售业务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以人民银行为主的、服务全球的统一监管模式。同时,要依托先进的科技不断创新监管手段,以便对网络银行业务实施高效、全面的监管。银监会应在网络银行市场准入、退出和运作等方面加强监管力度。

其次,要加强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构筑稳固的操作平台。稳固的操作平台是保证银行安全运行的保障, 它主要包括安全措施、内部交流、制定应急方案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如何加强并落实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主要有防火墙、加密、数字认证和病毒控制等, 它们是系统安全运行的保证,也是建立和维护消费者信心的关键,对于网络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

再次,要完善与网络银行相关的法律和法规。银监会和立法机关应该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银行的安全运行。一方面, 明确界定电子交易各方的权力和义务, 使安全措施的操作与安全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另一方面, 加大打击网络犯罪行为的力度, 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 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 通过增强其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为依法严惩犯罪分子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最后,加紧培养技术人才以提高网络金融的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的三大核心技术:WEB技术、建立服务平台技术和安全保密技术,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同时大量补充有战略眼光的高级管理人才,有金融知识的科技专才,有较强数理和财务分析、运用能力的人才。各大商业银行应该着眼未来, 认真考虑这些人才的培养渠道、培养方式, 为增强我国网络银行的竞争力积蓄力量。

参考文献:

[1]尹龙. 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的研究[J] . 金融研究,2001(1).

[2]徐静. 关于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的思考[J] . 北方经济, 2006 (3).

上一篇:社区重阳节主题活动方案下一篇:通讯稿写作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