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2024-06-15

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精选九篇)

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篇1

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过程中, 评估专家为了对一所高校的教学情况作出整体客观的评价, 往往要调阅大量的档案资料, 通过档案材料对照各项评估指标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水平评估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不以档案管理工作为依据的评估, 可以说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作为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契机, 值得人们去思索。

一、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关系

档案是学校各部门在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和声像等材料, 它随着学校的建立而产生, 随着学校的发展而逐步积累, 是知识和信息储存的一种形式, 能详细真实地反映一所学校的历史全貌。

高校档案承载着大量的教学、科研、管理建设信息, 具有知识性强、信息面广、数量大的特点, 是研究和了解一所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依据。任何一所高校都要接受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无论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程序, 还是各级指标体系的数据结论, 其支撑材料都离不开原始档案信息。因此, 丰富的档案资源是高校评估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在评估工作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档案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档案管理工作是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服务的, 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种挑战, 应促进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体现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意义和目的。很多高校在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过程中, 都体会到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很好的发展机遇。

1. 提高了全校师生档案管理意识。

在评估期间, 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团结一致,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把高校的前途与自己的命运连接在一起, 一切为了评估, 一切服从于评估。特别在评估准备阶段, 全校师生翻箱倒柜收集、查找或整理档案材料, 如此范围、如此集中、如此数量地利用档案并不多见。在准备评估支撑材料时, 发现需要的材料因为原来档案管理意识差, 做过的事情没有留下痕迹深感遗憾, 使历史无法再现。评估要求近三年的档案材料, 仅有当年还不够, 人们感觉到原来档案是这么重要。对档案有需要, 才会加以关注和重视。评估把档案和档案管理工作从一直以来的幕后角色推到了舞台前面, 让每个人都认识和体会到了它的存在价值, 有问题查档案, 成了人们的共识。

2. 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最后呈现在评估专家面前的是经过收集、整理、鉴定的检索资料式的档案, 能反映高校全貌, 也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检验, 暴露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修正, 以促使高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3. 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领导的重视。

档案的价值和完整度直接影响教学评估的结果, 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比原来有明显的改变。在学校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从软件与硬件上给予保证。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完成档案各项业务工作。

三、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 加强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的对策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促进了学校的办学水平的提高, 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 如何抓住有利时机, 加强档案规范管理,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开展档案宣传工作, 增加档案意识。

长期以来, 档案部门档案人员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氛围, 与外界接触少, 甚至认为自己与高校的中心工作距离较远, 忙于替代文书或业务人员收集整理这项基础的工作, 无暇顾及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档案利用工作处于“看摊守堆”的被动状态。实际上, 档案管理工作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一样, 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 关系到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工作, 没有发动全体师生参与, 仅仅靠档案管理人员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把精力从“档案故纸堆”转移出来, 抓住评估这个有利时机, 利用网络媒体, 积极主动地宣传档案与评估、档案与发展、档案与就业、档案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让人们对档案不再陌生, 让更多人了解档案、重视档案、支持档案, 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形成档案、保护档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

2. 更新观念,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知识时代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 创新是社会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档案工作的创新是高校实现信息化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是高校档案工作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因此, 高校档案首先要树立以培养合格人才为中心的思想, 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重点要面向广大师生、科研人员, 为教学科研活动服务。其次要加速高校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 不断创新与发展, 大力开发高校信息资源, 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各方面提供现代化服务。高校的档案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信息宝藏, 对于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对于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 对于学生学好专业文化知识, 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再次要提高档案工作者自身的素质, 更新传统观念, 不能把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定位在传统的管管查查, 而应当秉着信息资源的新观念看待档案, 实现管理网络化, 处理好管理中计算机网络化与档案原件保存的关系。自觉用档案工作的新理论和新知识武装自己, 使自己适应高校改革, 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

3. 加强建设, 提高档案质量。

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我们平时要以评估指标体系充实档案内容。促进档案的收集, 丰富档案的资源, 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而档案材料的收集是档案管理工作基本环节,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 收集的材料的优劣关系到能否建立起丰富的高质量的档案信息。要明确档案的收集范围, 并非一切文件材料都有保存价值, 不能有文必档。所以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 应主动宣传认真推行规范化, 克服交什么收什么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做到收集材料齐全完整。归整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 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同时要对照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现行的档案系统进行调整、充实、完善和提高。做好档案的建设工作, 提高档案质量。

档案是学校改革发展和教学评估不可缺少的基础, 要不断提高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 而档案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真实记录, 它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当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压力减轻后, 档案管理工作应“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 以评估为契机, 保持动力的持久性, 积极采取后续措施促进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 开创档案管理的新局面, 使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为学校新一轮的评估做好信息资源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温海萍.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与档案管理工作[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 2008, (6) :125-127.

[2]范红.高校教学评估与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 2008, (3) :48-49.

[3]胡鹏飞.浅析本科教学评估形势下高校档案工作[J].科教园地, 2008, (7) :89-90.

[4]秦风梅.谈科研档案管理与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关系[J].河南水产, 2008, (2) :6-8.

[5]谢毅娟.由学校评估谈档案管理[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139-140.

[6]李凯平.体育专业院校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J].大众科技, 2008, (7) :188-189.

[7]陈多宁.以教学评估为契机促进教学档案工作[J].兰台世界, 2007, (8) :12-13.

积极开展纳税评估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篇2

【论文摘要】纳税评估是现代税收征管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对于加强税收管理、提高征度质量、增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现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的纳税评估从机构的质量、指标的采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针对不足之处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纳税评估的质量。

纳税评估工作是国家税务总局加强税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是通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是介于申报征收与税务稽查之间的一道“过滤网”,具体表现为税务机关通过对纳税人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综合评定,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的错误,实现对纳税人整体、实时的控管,以促进纳税人的真实申报和提高税收监控管理水平。纳税评估工作是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税收征管工作一次“质的飞跃”,是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强化税源管理和监控,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税收内部基础管理制度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因此,在现代税收征管中需要全面实行纳税评估制度,以加强税收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增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实现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一、开展纳税评估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一)开展纳税评估的必要性

1、开展纳税评估,是当前税收征管环境的需要。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环境不甚理想,税源监控乏力,大量的税源不能转化为税收,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经济不发达,现金交易普遍,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偷税、漏税、骗税现象突出,税收流失严重;二是一些社会中介机构、会计从业人员执业素质不高,申报信息失真严重,税企之间信息明显不对称;三是社会各部门对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的支持、协助不够,没有形成社会综合治理的氛围,社会舆论对税务工作支持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税收法律体系尚需完善,税收执法手段刚性不足,威慑力不强;五是税收征管现代化程度较低,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日常征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征管的科技含量、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分析功能、数据处理和交换功能、监控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需要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帮助税务机关了解哪些税源有问题,需重点掌握,而纳税评估,则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

2、现行税收征管体制不够健全,需要开展纳税评估加以完善。主要表现在:(1)部分单位把税收工作重点片面放在稽查和征收环节,对征管基础工作重视不够,从而导致管理弱化,漏征漏管现象较为严重;(2)税务部门提供纳税服务有限,税企之间缺乏有效的桥梁联系,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心中无数,知之不多,从而缺乏对税源变化的有效监控;(3)机构设置不合理,征管岗责划分不清晰,征管各环节不能紧密协调,形不成合力,突出表现在:征收、管理、稽查各系列职责不清,各环节缺乏相互制约的信息传导机制,造成相互扯皮、责任不清、效率低下甚至腐败,出现“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局面,征管查整体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开展纳税评估的作用

1、有利于增加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提高申报质量,融洽征纳关系。(1)在我国公民纳税意识普遍不高的环境下,通过经常性的纳税评估分析,可以有效地对纳税人的纳税状况进行及时、深入的控管,及时纠正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提高他们依法纳税的自觉性;(2)纳税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当事人见面,通过约谈或质询等方式让对方说明、解释,是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解释,帮助他们提高纳税意识的有效途径;(3)纳税评估对一般涉税问题的处理,解决了纳税人由于对税收政策不了解、财务知识缺乏而造成的非故意偷税现象,减少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直接冲突的可能;(4)纳税评估通过计算机对纳税人整体纳税情况的监控,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公正,有效控制了偷税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减少了纳税人进入稽查的频率,起到了服务纳税人,优化经营环境的目的。

2、提高了税务机关的执法能力,形成了工作合力。首先,纳税评估作为一项新的税收征管形式,它具有前瞻性、及时性和反馈性,它不但能发现、纠正纳税人的涉税违法行为,起到督促、监控和检查的作用,而且也可以发现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其次,纳税评估是连接征收与稽查的有效载体。纳税评估通过对申报资料的稽核,成功的为“集中征收”增添了有效的“后续”,在征收和稽查之间增加了一道“滤网”.是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的结合点,可以有效防止两者之间的脱节与断档,做到了申报资料的最大利用,使税款征收与税务稽查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再次,纳税评估是税务稽查实施体系的基础,开展纳税评估,有助于税务稽查整体效能的发挥。一方面纳税评估经过评估分析,发现疑点,直接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不仅可避免稽查选案环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而且可使稽查的实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另一方面,纳税评估有利于稽查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并对稽查实施产生制约。有利于发挥税务部门的整体效能。

二、当前评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纳税评估的机构有待落实。纳税评估工作的推行与开展,要以专业化组织机构设置为保证,目前,大多数税务部门没有在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纳税评估机构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使纳税评估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得不到保证。

(二)纳税评估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纳税评估工作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综合性工作,要求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全方位、大容量、多角度地搜索和掌握,要求评估人员依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及自身综合知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多层面对税源状况、纳税行为进行细致的案头分析,逐步审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这就要求评估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但是.目前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善于从掌握的涉税信息中找出蛛丝马迹,挖掘深层次的问题,使很多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停留在看看表、翻翻账、对对数的浅层次上,使评估工作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三)纳税评估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行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一般是确定行业内平均值,实际上是企业真实纳税标准的一种假设,一般这种评估指标的测算结果都直接与行业正常值进行比较,也就是说该企业被测算的指标只要处于正常值的合理变动幅度内,就被认为已真实申报。实际上,评估对象的规模大小,企业产品类型多少等因素都对“行业峰值”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单凭评估指标测算和评价很难合理确定申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企业还经常受到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风险、资金的流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制约着纳税评估工作的效果。

(四)纳税评估与征收、稽查各环节的关系不够理顺。纳税评估作为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手段,与征收、稽查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评估工作是建立在深化征管改革的基础之上,若没有一定征管基础,纳税评估将是无源之水,而评估工作反过来又对加强税收监控起到促进作用;其次,评估工作是介于征收与稽查间的“滤网”,能够解决一般性税收违规问题,缓解稽查压力,增强选案准确性,有利于稽查“重点打击”作用的充分发挥。目前,评估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在与征收、稽查等环节的联系过程中,因工作衔接、资料传递等程序没有一种明确的机制加以限制,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评估与征收的不理顺、评估与稽查的不理顺。

(五)信息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纳税评估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税务机关内部各岗位在日常征管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资料、数据,以及外部单位提供的信息资料。因此,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成果,但是税务部门自常形成的数据资料真实性较低,成为制约评估准确性的限制因素。

三、对提高纳税评估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一)设立纳税评估机构。鉴于纳税评估内容广泛、专业性强、人员素质要求高的工作特点,根据工作需要,税务机关应设置专业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估范围、评估手段的确立、评估内部工作管理等事项,保证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强化培训,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从事评估工作;其次,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使评估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多学习、勤实践,精通业务知识,掌握各项税收政策,熟悉企业财务制度,精通财务核算方法;再次.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人员的培训,对评估工作涉及的税收业务、财务管理、计算机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不断提高评估人员素质,培养出一批能够胜任评估工作的“专家”。

(三)完善评估方法,提高纳税评估的工作实效

1、实行分类评估管理。对大型企业集团或重点税源,依靠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库和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和电子报税,逐步实现税企联网,利用纳税评估软件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控制;对中小企业实行行业税收监控管理,通过行业税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统计分析,对纳税情况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确定评估对象,进行评定处理;对个体工商业户l,可采取事前测定评估方法,即计算机定额管理系统管理,将个体业户的平均经营水平和销售水平,用保本推算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计算机得出一个定期内与营业规模相适应的较为合理的应纳税定额。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一是注重调查,不断丰富和完善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在对纳税人涉税信息全面收集整理、抓好评估基础指标测算的基础上,对纳税人正常经营状态下的经营额、经营成本、流动资产等指标进行纵横向对比分析和综合测定,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做好评估“量化”分析,以准确体现纳税行为的共性和规律,不断提高“筛选”异常信息的准确性,为评估的实施提供真实的指导信息。二是建立模糊分析体系。将评估范围扩大至纳税人的经营能力、经营规模等方面,实现对经营情况的全方位分析,应用经济指标,进行非量化的模糊分析,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

3、简化工作程序,规范评估运作。首先要简化工作程序和文书数量,提高评估工作的可操作性。要本着简化、实用的原则,合理确定工作程序和文书,增强评估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免评估工作流于形式。其次是规范评估运作。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方法,加强对评估工作质量全过程控制,明确评估工作中征收、管理、稽查的相互协作关系,使各环节、各项工作互相紧密衔接,保证评估管理操作行为规范运行。

(四)依靠科技手段,提升纳税评估的水平

1、结合税收征管实际,开发纳税评估软件。税务机关要以综合征管软件为核心,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基础,以各行业相关税收预警指标为参数,开发出符合税收征管实际的纳税评估软件,提高纳税评估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建立和完善评估信息提供机制。税务机关要在不增加纳税人负担的前提下,制定纳税人必须提供的信息项目和具体要求,以确保评估信息的准确全面。

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篇3

关键词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92-03

From Talents Evaluation Importance of Archives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Liu Meiping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alents evaluation is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occupation college undertakes macroscopically managing, monitoring and guidance of the important initiatives,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archives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talent level evaluation bas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alents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how to do a good job of archives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fered specific opinion.

Key words talent evalu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ile management

Author’s address Baotou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China 014035

为了促进高职高专的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从2004年起正式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11月接受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下简称“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这与学院的档案工作密不可分。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体系中,每个指标都需要大量的佐证材料予以论证,而这些佐证材料大多是由原始档案或以原始档案为基础进行加工过的二次文献组成。因此,完整、准确、系统地收集高校档案是搞好评估工作的基础。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档案作为史料最具有说服力,只有档案材料完整、齐全,才能帮助评估专家了解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否则评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 档案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高校档案是“高等学校在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和其他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档案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高校各项活动中历史面貌的真实记录,它原样地保留了形成者的亲笔手稿、领导签署、机关和个人的印章,以及当时形成的照片、录像或原声录音,是形成者的原稿、原作、原声、原貌,是高校的宝贵信息资源。这些历史记录可以作为历史真迹的证明,作为考查、争辩和处理问题的依据,为评估专家组了解过去、研究问题、预测未来、科学决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学校教育的主要信息,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客观的估价。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专家组对学校的了解信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查阅由学校提供的各项指标的主要信息的原始材料;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听取汇报、个别访谈等形式收集有关的信息。但要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对一所学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主要还是要依赖于查阅档案信息资料。因此,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资料是搞好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基础。无论评估工作程序、组织机构、指标体系如何确定,最终都要凭借大量的档案材料进行分析,才能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2 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发现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多数高职院校成立的时间都不是太长,档案管理的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不仅是对档案的利用,也是对档案工作的一次检查。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大多都能提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材料和学院校级管理方面文件,但要提供教学和其他方面的文件材料可能就会有些困难。因为,高职院校大多采用《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进行档案管理,划分为永久和长期保管的档案资料才移交学院档案室保管,而划分为短期保管的档案资料归形成部门保管。如教师的授课计划、任课安排、工作量核算、课堂教学材料、课程进度表、学生实习工作计划、实习报告、社会调查及总结、期末考试试卷及成绩分析等,这些资料均由系或教务处保存,不向学院档案部门移交。而从评估工作来看,这些档案正是学院教学活动的重要记录,在评估资料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少院校的这部分档案管理却长期疏于控制和检查。

从教学管理部门看,对这些档案的前身——教学文件的形成有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很多教学文件的规范性很差,不仅文件的格式、项目和内容未做到统一规定,而且对工作情况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后来形成的档案不规范、不完整;从档案部门看,多年来,由于这些档案不需要向学校档案部门归档,而高职院校的档案部门通常只是院办公室的办事窗口,没有权力去监督和检查别的部门的档案工作情况,加之档案部门人手少,更缺少对部门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而从实际负责归档的人员看,各系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系部教务日常工作中,兼职档案员只是挂着一个虚名,其实无暇整理档案,而且他们中不少人缺乏档案工作知识,所以档案整理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实际上在很多高职院校这部分档案是长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而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这部分教学档案资料是重要的评估佐证材料。

3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密不可分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体现在学校迎评的整个过程中,同样也体现在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3.1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推动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高职院校档案来源广泛、门类众多,是反映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的重要背景资料,是实施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能够获取的最基本、最准确、最真实的信息。以档案为依据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既依赖于档案的完整、系统、准确,同时又推动档案工作的建设。通过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可以发现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如果未达到标准或标准不健全,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完善档案的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方面都有规范化的要求,从而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3.2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化了校级档案,完善了系级档案的建设

按照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档案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对档案部门归档范围进行适当调整,扩大系、部二级档案归档内容,建立系、部二级档案保管单位,形成以学院档案室为一级,各系、部档案为二级的教学档案管理体系。学院档案部门要做好系、部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有能力的学校还可以定期对系、部档案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奖优罚劣,促进系、部二级档案管理工作,为教育部每五年一轮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加快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进程

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是对高职院校全方位的检查,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向评估专家提供大量的关于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凭证材料。受评学校如果还是使用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就不能进行快捷高效的检索和及时调阅各类档案,这将影响评估专家的正常工作。因此,高职院校档案部门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跟上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步伐,把档案管理从实物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使档案承载的信息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使高职院校档案部门的服务方式从封闭、被动向开放、主动转变;使档案信息的产生、传递、存储与利用形成一个全面、完整、合理的网络信息结构,加快实现高职院校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效率,促进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提前做好准备。

4 解决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与利用问题的途径

4.1 强化档案意识,规范档案管理

每位教职工都必须按照《档案法》的要求,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从而使并校前散存于各部门或个人手中的一些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及时归档。同时,要针对并校前各校档案管理方式、方法不尽相同的问题,及时调研,确定整齐划一的档案管理方法,便于档案的集中保管、利用,以形成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

4.2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工作有序,有据可依,保证档案工作逐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发挥档案“见证历史”的作用。完善档案的保管、利用、借阅、保密、归档、鉴别制度,及时收集、补充、更新和完善人事档案材料,对收集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练,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使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真正做到不丢失、不积压,客观真正地反映事实。顺应时代的发展,增加资金投入,严格执行现代化管理标准,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唯一性,做到划分准确、排列有序、条目清楚、查找便捷。

4.3 合理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忠诚事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队伍,是档案工作摆脱困境的重要保障。为此,首先要建设好档案馆(室)队伍,确保一定数量的专职档案人员,并力求这支专职档案工作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业务水平等方面比较合理,便于发挥整体效应;其次要整体推进,大力加强档案网络建设,发挥各部门兼职档案领导和兼职档案员的作用。实践证明,档案工作涉及学校各个方面,仅靠档案部门单枪匹马,无疑是杯水车薪。只有建立稳定的校区档案工作网络,同时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及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兼职档案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增强档案工作的向心力。

4.4 确定档案工作目标,使档案工作开展有的放矢

确定档案工作目标,是由于合并高校层次较前相对提高,并校后应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战略,使档案工作围绕新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这里之所以强调合并高校档案工作要实现目标化,一方面是明确了档案工作目标,即明确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总方向,一则可以根据总目标,不断消除偏离目标的因素,二则可以通过局部优化,使日常具体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明确了档案工作目标,便于加强日常管理,有利于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增强竞争性。为此,合并高校要根据确定的新目标,完善各种配套管理措施,并要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并完善档案工作中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促进档案工作的开展。当今机遇和挑战并存,若不能及时把握机遇,发展的希望便会失之交臂。因此,合并高校档案工作应面对改革的新形势,立足并校后的现实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档案工作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刘淑霞.浅谈合并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J].浙江档案,2004(1):30.

[3]国家教委办公厅.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S].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沈蕾.教学评估工作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影响[J].北京档案,2006(12).

[5]陈蓉,罗迎芬.从学历学位清查中谈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利用问题与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2):235-236.

[6]张晓莉;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EB/OL].http://www.ccclw.cn/szkj/class/?322.html.

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篇4

一、高度认识开展教学评估的重要性

(一) 系统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是提高高等成人教育院校教学质量的需要

通过对近几年高等成人教育院校评估的结果来看, 不够高效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 不够先进的教学条件都直接影响着高等成人教育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的学校为了应对评估, 临时制造出大量假文件和假数据, 想瞒天过海, 骗过评估小组的眼睛。通过评估发现的这些问题, 完全暴露了学校管理层存在的缺陷, 以及学校领导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问题不解决, 会累积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所以要通过评估来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要认识到高等成人教育院校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是政府转变职能和加强宏观管理的需要, 是政府运用信息、法律、行政手段实施宏观管理和目标管理的有效途径, 对高等成人教育院校科学办学、规范管理、改革发展和提高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只有通过以评促建, 按照评估方案中的规定, 积极努力完成评估的要求和项目, 高等成人教育院校才能在建设、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只有认识到高等成人教育院校教学评估的重要性, 积极开展教学评估, 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保证。

(二) 教学评估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高等成人教育院校的逐步发展, 其办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教学评估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估总是以树立的某个目标为根本依据, 对学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这虽然带有一定强制性, 但是对于学校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在评估过程中, 评估人员会及时发现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从而避免学校走弯路。学校也应尊重并听从评估人员的建议, 根据自身情况, 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 从而获得主动发展的机会。现代教学评估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区分或者惩罚某个学校, 其目的完全是为了促进高等成人教育院校的发展。

二、教学评估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问题

近十年来, 我国教育院校教学评估工作开展的成效显著, 取得的成果意义重大。教学评估在促进高等成人教育院校转变教育思想,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改善办学条件, 规范教学管理, 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并且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通过系统开展教学评估工作, 学校办学思路更加清晰, 加大了教学投入, 教学条件得到良好的改善, 教学管理也得到了规范和加强, 从而教学管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教学质量也有了稳步的增长。通过教学评估, 学校各部门、各项工作都能够为教学服务, 真正做到了把教学工作当做首要任务。高等成人教育院校应该化压力为动力, 化负担为机遇,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在力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积极努力完成教学评估的目标, 扎扎实实地做好学校的每一份工作, 有利于学校整体水平的发展, 使其迈上一个新台阶。

我国教学评估工作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 也必然暴露一些问题, 而且个别问题还比较突出, 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映。有的高等成人教育院校的领导过分重视评估结果, 导致利欲熏心, 盲目攀比, 忽视了教学评估的过程, 向学校和教师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偏离了教学评估工作的宗旨。有的高等成人教育院校为了能在评估中取得好成绩, 竟然指使学生和老师做出大量假材料、假数据。这种造假的行为是极其恶劣的, 它不但暴露了管理层的诚信问题,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评估工作在我国高等成人教育院校的开展, 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 积极吸取教训, 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估方案和评估方法, 才能为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力度开展教学评估工作

(一) 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估方案、方法

我国的教学评估工作起步较晚, 评估方案、方法还都不成熟。现在应用于高等成人教育院校评估中的方案也是在吸取了国外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制出来的。这一套评估方案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 被认为是比较科学的, 也是可行的。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以及分类指导的要求, 不断完善评估方案。然而这一套评估方案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针对不同类型的高等成人教育院校还有些不适合,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分类指导, 我们还要在现有的评估方案基础上, 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案。

(二) 严肃评估纪律, 杜绝弄虚作假

由于教学评估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死存亡, 所以在被评时期, 学校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所以教育部门应该严令禁止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一旦发生将实行一票否决制, 作为不合格处理。所以高等成人教育院校在迎评时期, 要做到心态平和, 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丢失诚信, 那样后果将是很严重的。在接待评估人员时, 同样也不要搞铺张浪费, 搞一些形式主义的事情, 给评估人员留下不好的印象, 反而顾此失彼。

(三) 加强评估专家队伍的建设

高水平的专家队伍是保证评估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多种形式定期开展专家培训工作, 提高专家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逐步做到经过培训合格的专家才能够正式参加评估工作。评估专家也要积极学习, 掌握国家有关教学改革和评估的方针政策, 熟悉评估方案, 研究评估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争取做一名水平高、作风正、纪律严的优秀专家。

(四) 加强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 确保评估工作顺利实施

评估工作既是高等成人教育院校的重要任务, 也是各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教育局的重要任务, 要高度重视评估工作, 花大力气做好评估的组织和协调, 指导高等成人教育院校做好教学评估工作, 切实保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小结

高等成人教育院校在我国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期, 其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声誉。教学评估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段, 以一种强制的方式, 发现学校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从而避免了学校走弯路。教学评估作为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基础, 是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所以高等成人教育院校不要反感评估, 反而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 积极开展系统的教学评估, 这样才能在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高等成人教育院校的教学质量。

摘要:教学评估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基础, 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等成人教育院校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 开展教学评估的历程也较短。本文基于当前我国高等成人教育院校在教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几点建议, 要求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同时, 扎实做好教学评估工作。

关键词:高等成人教育院校,教学评估,教学管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05.

[2]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4号.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 1990-10.

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篇5

茅箭区位于十堰市城区东部,辖2乡1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0万,国土面积540平方公里,是十堰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近年来,茅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始终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来抓,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新期待、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动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实现了矛盾少、秩序好、发展快、社会和谐文明的新目标,探索出了具有茅箭特色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路子。

一、我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强力推进中心建设,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基层基础工作是综治维稳工作的基石,我区以抓好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综治基层基础工作意见》(中央14号、鄂发[2009]12号和十发[2009]10号)文件精神、中央“三项重点工作、省十项主要任务”的贯彻落实为着力点,全面加强综治维稳中心建设,形成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协调、“综治维稳中心”具体运作、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整体联动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一是大力推进一个中心服务群众、一个平台整合资源、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监督落实的运行机制,千方百计提高维稳中心的调解能力,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乡镇街办、问题不激化、矛盾不上交”。二是利用综治维稳中心这个平台,做到解决上访问题与下访解决问题相结合,并将中心工作网络向社区(村)和规模企业等基层末端延伸,让人民群众从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实惠。在社区(村)建立综治维稳工作站,各社区、村明确了1名负责人专抓综治维稳工作。三是加大软硬件建设力度。我区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办综治维稳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中心的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进行了规范和完善,重点解决软件建设和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综治维稳中心建设水平;加大干部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干部业务能力和水平,真正把综治维稳中心建设成为社情民意汇集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综治维稳指挥中心、基层平安创建中心。目前,我区已建立7个综治维稳工作中心,63个综治维稳工作站,维稳信息员300多名。自2008年成立以来,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综治维稳工作站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56件,成功化解348件;收集维稳信息1300多条,信息预警率达100%。

(二)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大排查”工作机制,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是强化社会管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有效应对社会矛盾发展变化新趋势的迫切需要。

1、健全“大排查”工作机制。一是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坚持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定期排查、集中排查、会议排查、约谈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隐患逐案建立台账,定人定责,加强化解和稳控工作力度。五堰街办建立了约谈机制,定期约谈辖区存在不稳定因素的单位和重点人员,做到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在先,防患未然。赛武当管理局充分发挥中心户长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用,每月补助50元,同时中心户长每发现一起矛盾纠纷并调处另外给予10元的奖励。二是深入开展稳定安全信访突击月活动。我区把每年4月定为稳定安全信访突击月,通过领导挂帅,专班督办,集中化解稳定安全信访问题。

2、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一是健全调解组织。成立区 “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全区大调解工作的领导;各乡镇、街办成立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党委副书记牵头,完善领导班子成员包社区村制度,明确承担矛盾排查、调处纠纷的任务;所有乡镇街办、社区(村)、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都建立调解组织,并落实专职调解干部。全区共建立各类调解组织330个,专职调解干部1320人。二是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在推进调解员进派出所、法院、医院等三个全覆盖的基础上,创新开展调解员进检察院,实行检调对接。主要围绕医疗纠纷、劳动争议、征地拆迁、食品安全、妇女权益保护等重点领域建立调解机制,今年我区重点围绕医疗纠纷建立调解机制,充分发挥医疗协会、法律服务所、调委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社会矛盾走社会解决的新途径。二堰街办与人民路派出所联合在太和医院建立了医患调解中心,统一调解辖区医院的医患纠纷,有效维护了医院和患者双方的合法权益。目前,辖区一级甲等以上医院全部建立了医患调解室,引入社会第三方参与调解的机制,大大提高医患纠纷调解率,减少医患纠纷引发的对抗性事件的发生。截至目前,全区医患纠纷调解室共调解医患纠纷116件,调解成功108件,节约诉讼成本160万元。

3、健全社会稳定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机制。一是制定评估政策。制定出台了《茅箭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军利益、教育医疗、移民安臵、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进行了风险评估。二是加强源头预防。依据《茅箭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施意见》,对全区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摸清风险级别,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做好可能出现不稳定因素的化解稳控工作,做好风险评估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同时将各项部门风险评估执行情况纳入单位综治维稳考核。截至目前,我区先后对千亩山地整理鸳鸯片区、千亩山地整理天津路片区、东风传动轴厂整体迁建项目、正和扩能项目、驰田扩能项目、郑家沟片区山地整理项目、十堰市民政社会福利院项目等70个重大项目开展了风险评估,及时避免了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三是把风险评估作为执法办案前臵程序,预事在先。区检察院在审查批捕起诉、诉讼活动法律监督、控告申诉检察等工作中,为减少风险,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检察院建立起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于受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要进行信访风险评估,划分风险等级,并针对个案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预警方案,尽力减少或杜绝涉检案件的发生;区法院在案件的判决上,针对案件的性质,进行判前风险评估,严防案件判决后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做到慎审、慎判,同时对可能发生信访事件的案件,进行风险评估,防患未然。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机制列入工作目标管理,制定考核办法。同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不认真履职尽责而酿成涉稳重大问题的,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促进源头防范工作取得实效。如未经评估或评估制定预案后仍擅自作主,造成重大纠纷、群体性事件、人员伤亡事故等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创新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面管控。

按照打防结合、专群结合、三防结合的基本原则和加强人防、巩固物防、提升技防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推动辖区各种治安防控措施的提档升级和资源整合,层层构筑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创新动态控制防线建设,加强社会面的动态控制。以积极预防和压降社会面可防性案件为重点,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建立公安、乡镇街办、社区村全方位、全天候的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增强对社会面的动态控制。重点抓好三道防线建设:一是抓好治安防范科技防线建设。警力是有限的,但是科技的力量是无限的,要突出科技防范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投入,严密科技防范体系建设。自2006年以来,我区大力推进城区以视频为主,农村以小技防为主的技防建设,目前茅箭辖区建立视频监控系统734个,重点部位和公共场所视频监控摄像头已达11851个,接入派出所视频监控中心的社会监控系统168个,可调控摄像头417个。全区红外线、断线报警器等其他监控系统6127个,全区技防监控终端17978个,技防覆盖率达84%。深度发掘视频监控系统发现打击犯罪,提供案件线索的功能作用。据统计,2009年,茅箭辖区共立刑事案件1021起,与2008年相比下降954起,通过技防手段获取有价值线索376条,直接查破案件53起。二是抓好治安巡逻流动防线建设。压降可防性案件,加强对社会面的控制,关键在于提高巡逻密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改革社会面巡防机制,做到重心下移、保障下倾、警力下沉,提高街面的见警率,增强群众安全感,形成打击街面犯罪快速反应机动队。另一方面,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延伸公安工作触角。我区前统筹整合87名的公益性治安巡逻队员、61名专业治安巡逻队员、15名协警,同时调整充实了120名出租车义务治安巡逻队员,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组合,实现了巡逻队对辖区24小时不间断全覆盖巡逻,提高街面“见警率”;建立门卫值班备勤、专业保安巡防的运作体系,因企制宜实行大企业内保,小企业联防;加强社区、村治保组织建设,切实发挥社区楼栋长、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协管员、治安中心户(店)长等群防群治队伍在排查纠纷、化解矛盾、维护治安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东城开发区陈罗村把治安联防、纠纷联调等工作触角由中心户长向村民代表、老党员延伸,同时结合村内老年人多的实际,每年补助300元,发动村内老年人轮流开展巡逻,及时发现治安隐患、调解矛盾纠纷。三是抓好治安卡口防线建设。在茅塔乡等农村地区主要道口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充分发挥治安卡口执勤守望、盘查嫌疑、抓获现行的作用,使各类违法犯罪人员“进不来、干不成、跑不了”。

2、创新严打整治机制,加强社会面的管控效果。一是公安机关适时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涉黑涉恶”及各种涉众经济犯罪等严打整治斗争,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检法机关提前介入,主动配合公安机关,突出打击重点,依法快捕快诉快审快判,形成高压态势,极大地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二是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工作。加强生产交通和消防安全工作,加大监管检查和隐患整改力度,确保公共安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管理,谁登记、谁管理”的原则,加强文化娱乐、网吧、废旧物品收购等行业和场所的管理,落实旅店、出租房屋的管理措施。按照乡镇街办不漏社区村、社区村不漏单位、单位不漏户的要求,逐个进行地毯式排查,真正把底数摸清、摸全、摸透,并认真核实情况,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和备案。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对出租房屋、中小旅店、公共娱乐服务场所以及地下通道、施工工地等复杂部位的治安管理力度,及时消除各类治安隐患,严防发生各类案件、事件。四是加强对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保卫工作。开展全方位的学校、幼儿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切实把辖区容易肇事的精神病人、长期缠访闹访无理访人员、对社会严重不满的人员排查出来,建立分类管理机制,逐一落实工作措施,并实行动态管理。公安机关加强了对学校、幼儿园及周边的治安巡逻,特别是针对学生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和周边治安复杂的重点部位,增加巡逻力量,加大巡逻密度,做到在学生上下学往返路上能看到警车、看到警察,提高见警率。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四)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加强重点人员服务管理。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人为本,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实现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使社会管理工作更好地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贴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真正把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更好地体现到社会管理工作中,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一是按照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配备196名流动人口协管员,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困难,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办法,努力让流动人口分享茅箭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在茅箭辖区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二是建立涉稳、涉恐、涉毒在逃、重大刑事犯罪前科、肇事肇祸精神病、法轮功、重点上访等“七类特殊人群”的人员信息库。登记各类重点人员199名,全部落实管控措施。对刑释解教人员,各乡镇街办建立监管场所与家庭、单位、社区帮教管理的衔接机制,对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监管场所、基层党组织、有关单位、群众自治组织也建立了有效安臵机制。三是积极把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纳入乡镇街办、社区(村)管理服务之中。对不在学、无职业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由综治部门牵头,公安、民政、教育、司法行政及共青团组织共同参与,努力解决其就学、职业培训等问题。对有社会危害行为、依照有关规定经专门机构鉴定的精神病人,由卫生、民政、公安部门牵头,基层组织、家庭配合,落实治疗、管控措施,真正把它们作为最需要关怀的人员来对待,努力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因市场无法调节而引发的各种利益矛盾和社会冲突,需要政府通过加强社会管理予以矫正;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为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处理公共危机,要求政府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尽管我区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和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统筹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发展观上,一些部门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存在片面理解,存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上的偏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我们一些人的行政理念中,“一切工作为了中心”,“一切工作服务中心”,“经济上去了,其他事业也就上去了”的片面认识还充斥在头脑中,“政绩只看GDP,经济一俊遮百丑”的考核办法,使得我们热衷于微观经济活动,不屑在经济和社会事业间进行统筹和协调,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经济指标虽然大多上去了,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滞后,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由于忽视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应忽视社会事业的管理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正因为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我们疏于社会事业的管理,造成部门在社会管理行为中,存在两种常见的现象:一是经常性工作不到位,造成许多“突击整顿”的短期行为,即:在短期内最大限度的动员权力资源,对某些久治不愈的顽症集中清理整顿,不能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经常性管理机制,总是要等到上级检查时,才集中力量治理整顿;二是被动地填补社会管理漏洞,调控社会管理行为,往往是在社会问题产生后,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权力调控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填补管理漏洞。这种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的管理方式,往往不计社会管理成本,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往往只能医表不能治根,造成社会管理总体无效。

二是在社会管理的基层组织建设上力量薄弱。根据我国现行体制,在城市(农村)最基层的社会管理组织是社区(村),因此,加大社区(村)的建设力度,规范社区(村)的工作,也就成为重点。然而目前社区(村)建设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社会自治功能做的还很欠缺,存在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制度不完善,程序不规范,管理不透明,参与面窄小、认识不清醒等问题。

2、社区(村)管理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现有人员知识结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服务水平都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人少事多,疲于应付。

三是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政府部门各自为政,诸多工作不能形成有效合力。现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成为难点,一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盲区;一些特殊人群得不到有效帮教管理,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制造者;对借用非政府组织名义从事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缺少合法有效的制约措施;互联网的兴起、新兴媒体的壮大,为有害信息的传播和不良舆论导向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平台。

四是社会管理的投入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社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一些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定因素时有发生,然而社会管理的各方面投入却捉襟见肘,社会管理实质上是对人的管理,只有管住了人,也就管住了事,这就要有政策保障、有人员去做、有经费后盾。

三、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点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我们目前的政府还属于经济建设型政府。在认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的今天,经济建设型政府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已经不能适应全面发展的社会与政治需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一个全面履行职能的政府;人民呼唤更加理性、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服务型政府;需要一个更加关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具有民主和法治精神的责任政府。对此,我们的社会服务管理亟需及时跟进、有效应对。具体建议如下:

1、转变管理理念,建设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政府。一是着眼于打造“法治型”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行政决策机制。二是着眼于打造“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三是着眼于打造“责任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度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规范公务员的行为,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信用意识,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四是着眼于打造“效能型”政府。在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强化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政府工作流程,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推动政府工作提速增效。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好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城乡基层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系统。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心下移,使基层管理和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要,目前茅箭区的社区村工作包括了民政救助、低保、医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市容保洁、司法援助、社区服务、宗教管理等十多项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几乎要对辖区性、群众性、社会性工作负全责,因此,加强城乡社区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一是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加强社区管理工作,首要的是要准确把握街办职能定位,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明确街办不是经济实体,而是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任务不是抓好经济,而是抓好社区管理。街办要制定加强社区建设的发展规划,强化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扶持社区服务实体,壮大社区公共服务志愿者队伍,广泛动员社区单位、居民群众积极参与。从组织管理上,形成以街办为龙头的具有政府职能的行政体系;以群众志愿者队伍组成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以居委会为依托,居民互助为基础的社区服务工作管理体系。要在社区管理中提倡“四当三服务”的工作理念,即“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办,把小事当大事办,把缓事当急事办,把份外事当份内事办;为驻地单位服务,为居民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从社区管理开始转变观念,把直接面对居民百姓的服务做好。二是要积极推进农村村委会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要支持村委会协助政府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农村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把可能发生的群体事件解决在基层。

3、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形成部门整体联动加强社会管理合力。一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要本着公平对待、服务至上的原则,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从就业、就医、住房、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解决人口的无序流动问题,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当地生活,变流动为稳定,从而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全覆盖。二是要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是预防各种违法犯罪和极端事件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对刑释解教人员要加强衔接,解决他们的生活、就业难题,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对社会闲散青少年要以教育为主,帮助他们解决就学、就业问题;对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要有相应的管理和应急措施。总之,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要有措施、有方法、有体系,不能放任失控。三是要加强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整治改造。城中村、城乡接合部之所以会成为管理的难点,与当地环境恶劣、人员流动性大有关,这些地区的治理要和城市规划、地区改造相结合,在硬件上要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在软件上要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只有环境的改善才能带来人们精神面貌的改观,也才能使丑恶现象无处藏身。四是要强化对互联网的建设与管理。首先必须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互联网不仅是新技术、新媒体,更是新的意识形态阵地。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管理互联网。要注重研究互联网这种独特的社会形态,了解掌握其内在规律和规则,在此基础上加强管理,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并形成合力,从而实现有效管理的目标。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强化电信运营企业、用户等各方的法律责任,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五是要研究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社会组织在国家的发展与建设中可以成为一支非常重要的积极力量,但如果缺乏有效监管,也可能会成为消极因素。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要从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做起,做到依法准入、依法管理。

4、加大社会管理的投入力度,依据职责职能,合理分配。当前,由于上下级政府间公共服务的重点职责不够清晰明确,财力不相匹配,实践中经常出现上下级支出责任交叉、重叠、错位和推诿扯皮的情况,政府间公共服务重点职责划分不清晰,支出责任划分不明确带来的突出问题,不利于政府职能转换和有效履行,不利于财政支出效率和效益的改善。改进办法要坚持受益原则和成本的原则,按照公共产品服务的覆盖和受益范围划分事权,把适合基层管理的事权明确定位,在此基础上,财力随事权下放,按照哪级政府提供该项公共服务成本较低,就由哪级政府来完成,使基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够更好地做到优质高效。

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篇6

绩效,最早来源于经济方面的定义,主要以可计算的利润来表达。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绩效的含义逐渐拓展为“组织对资源的有效、高效及安全的运用,与运营和功能的有效性相关”。绩效可以指效率,也可以指工作结果或者产出。从字面意义看,绩效表现为一种产出结果的状态,如是否有效、是否令人满意等。政府绩效,就是政府管理活动产生的结果、效益,体现政府的管理职能、实现政府管理意志的管制能力和效能,是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的结合。其内涵既包括“产出”的绩效,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绩效表现,又包括“过程”的绩效,即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绩效表现。政府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耗费最小的公共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其他政府可支配资源,实现最大的公共效益。

二、政府绩效评估的功能及其意义

政府绩效评估是以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而采取的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政府改革策略,是持续改进和提高政府部门绩效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是当今许多国家实施政府再造、落实政府责任、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能、改善政府形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现代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绩效。要提高绩效,必须首先了解和评估现有绩效水平,应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及其部门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政府绩效评估具有计划辅助、预测判断、监控支持、激励约束和资源优化等多项功能,通过评估绩效,改进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监督机制、责任机制,它属于政府运行机制优化的范畴。从系统组织整合理论角度看,这种运行机制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管理体制方面的缺陷。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是整个政府管理创新的一部分,关系到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转变,有利于提升政府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效能;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念上的新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要求从根本上规范政府行为、改进政府官员行事准则和工作方式,从而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对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对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意义重大;政府绩效评估有助于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持久的动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被认为是“新一轮政府创新的驱动器”。

三、税务系统引入绩效评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是单纯的实现经济增长,而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导入和实施绩效管理,是履行税务系统为国聚财使命的需要,是实现税务系统征管改革的需要,是提高税务人员整体素质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化管理平台的需要。因此,在基层税务部门也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具体地说,绩效评估引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开展绩效评估是提高税务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途径。

现代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绩效。“要改进绩效,你必须首先了解目前的绩效水平是什么”。“如果你不能测定它(绩效),你就无法改善它”。科学设置的绩效指标有助于管理目标的分化,某一阶段的绩效评估结果有助于确定下一阶段的指标,在税务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后,绩效评估为税务工作中的监督提供了信息支持。总之,绩效评估有助于在税务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绩效意识,从而把提高绩效的努力贯穿于税收征管活动的各个环节。

2. 开展绩效评估是有利于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

税务部门向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垄断性,纳税人无法选择,而绩效评估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活动,其特点是评估过程的透明和信息的公开,把税务机关工作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做出全面、科学的描述并公布于众,无疑有助于广大群众了解、监督和参与税务机关的工作,有利于缓和与化解征纳双方的矛盾,促进征纳关系更加融洽,有利于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

3. 开展绩效评估有利于提高税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绩效评估中税务人员的考评结果,不论是描述性的,还是量化的,都可以作为税务人员晋升、降职、调岗、薪酬调整、奖金发放、甚至辞退的重要依据,有利于职务调整的公平性,公正性,容易被税务人员接受和认可。

4. 开展绩效评估的技术条件日趋成熟。

现代信息技术、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政府绩效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纳税服务大厅可以完成行政服务绩效评估所需的大量数据资料的存储、分析、快速查询,使评估方法更为科学,增强了绩效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可信性,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绩效评估的效率。

四、如何在税务系统进行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的构想

按照现代公共行政管理原理,政府绩效评估包括经济效果评估、效率评估和效益评估,评估可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税务工作绩效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应包括:

1. 经济绩效评估。

税务行政工作从根本上说是特定的经济执法活动,必须从执法的经济结果来评估税务工作绩效,税务执法行政产生的经济绩效既包括直接的执法经济结果,也包括一些间接经济结果。这些经济绩效项目指标有些是定性指标,有些项目是定量指标,经济绩效定性项目指标则应该划分等级通过民意测验、公众测估、专家评议、企业纳税人评议等方式来进行评估。经济绩效定量项目指标应重点评估税收收入完成数、税收收入完成数与实际税源之间的比例、税收收入增长比率与经济增长比率之间的关系变动、GDP税收负担率的变动情况、自愿缴税的纳税人数占总纳税人数的比例等。为避免税收收入评估与依法治税之间的矛盾,务必在对实际税源进行科学、客观的测算基础上,根据税务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务条件,征管技术状况来评估税收收入;实际税源在测算不准确的情况下,测算一个税源区间,当税收收入完成数与税源区间一致时,税收收入与实际税源是不发生偏差的或发生偏差小,就能避免因税收收入考核与实际税源不一致而导致组织收入与依法治税发生矛盾情况的产生。

2. 效率绩效评估。

税收执法工作是公共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务必树立强烈的成本意识,节约开支,追求效率。效率绩效项目评估指标应包括:(1)投入产出比例评估。如评估税务机构征收每百元税款付出的税务经费,纳税人为缴纳百元税款付出的工作成本和经济成本。还可评估税务人员人均征税税额等,投入产出比例评估有利于树立效率意识,找出工作中的漏洞,克服传统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重投入、轻产出,重规模、重过程、轻结果等弊端,有利于提高资金和人员的使用效率。(2)行政开支与业务经济开支的比例评估。为了促进工作效率提高,绩效评估时要经常关注行政开支与业务开支的比例变化,使尽可能多的资源用于工作业务。(3)人均开支评估,人均工作负荷评估。通过不同组织人员工作负荷、开支方面的横向比较来确定效率水平。

3. 工作质量效益绩效评估。

税务工作质量效益绩效评估包括:征管质量、行政执法是否产生了税法设计所期望的政策效果,公众纳税人的满意程度等,在以结果为本和服务为本的公共行政管理中,质量和效益绩效评估是最重要的内容。工作质量效益绩效评估分为两类;一类是可量化的指标,即税务指标;另一类是不可量化的指标,即非税务指标。

(1)税务指标体系

1.1准期登记率,即以税务机关从工商部门取得办理营业执照的资料,各管理科按照名单通知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期限为从纳税人领取营业执照的日期起计算,在30日内办理税务登记为准期。该指标直接反映税务机关对经营者的初始管理水平。

1.2准期申报率,以《综合查询软件》内生成数据为准,对全部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综合申报率进行考核。

1.3准期入库率,与上一个指标一起考察管理科应收尽收水平。

1.4下户巡查频率,即税收管理员根据不同的目的设定巡查的范围。如重点户定期税源巡查,对上一年入库税款(具体额度根据当地企业水平确定)以上的纳税人,每月不少于一次巡查;特定行业的专项巡查;税收管理员通过税收征管软件或纳税情况对发现有疑问的纳税人进行下户巡查及个体户的下户巡查等。该指标重在反映对纳税人的税源管理质量高低及了解纳税人经营的能力。

1.5欠税增减率,考核欠税管理水平及清缴欠税力度。

1.6接受外部举报率,该比率反映管理辖区内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间接反映出管理员的执法水平。

1.7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率及违纪违法处理率,该指标反映税务部门内控质量及税务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

(2)非税务指标体系

2.1税务机关社会形象的树立。是指税务机关在当地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形象高,影响力大,税收政策的推行比较顺利;反之征税成本高。

2.2与各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加强与工商、银行、国土、邮政、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群众性协税互税体系,共同维护税收秩序,良好的税收环境的营造,有助于降低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

与税务指标体系相比,非税务指标的最大特点在于难以评价。由于数据采集的困难以及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成分,其外部可信度不高。因此,对非税务指标的评价可以采用专家评估的方式,可以采用下列步骤进行:首先,制定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其次,通过专家组的集体测评来给各项指标打分。专家组的成员可以由监察室、法规处、各业务处室领导和纳税人代表构成。最后,汇总测评结果,得出一致的结论。对非税务指标的评价,一般是按固定的周期进行,如一年一次或半年一次等。在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以后,还需要开展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分析。指标体系用来评价税收执法管理的业绩,评价的准确与否取决于指标体系自身的质量。本文只是对之进行初步的探讨,如果指标设计不甚合理,指标值有偏差,毫无疑问会影响评价的效果。因此,应随时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对指标体系进行动态管理设计。

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篇7

设备技术状况, 反映了设备的历史技术管理水平。而评价设备技术状况的方法, 反映了设备技术管理的观念、目的和手段。现行的评价方法往往分列若干个项目, 再分成更多个细目, 通过加权求总的方法来评定设备技术状况。这种做法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缺乏设备系统的整体观念。设备各个部件完成各自功能的水平, 并不能完全确定整个设备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技术状况。二是由于检查考核细目繁多, 执行起来非常繁琐, 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鉴于此, 有必要引入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模式和设备效能概念, 用以评价设备技术状况, 并由此建立评价设备技术管理水平的科学方法。下面以国际航运业某型远洋船为例加以阐述。

1 设备效能的一般理论

设备效能 (Equipment efficiency) 是指某一设备系统在特定条件下, 该系统完成规定任务程度的度量, 是设备有效性、可依赖性和能力函数的度量, 是最有意义的品质因素 (表征设备质量的一个指标, 用来表示系统将有什么性能) 或效能量度值的向量。记作:

其中:表示第个品质因素之值。

其中:E表示效能向量;A表示有效性向量;R表示可信赖性矩阵;C表示性能矩阵。

(1) 设备有效性 (Availability) 是对在开始运营时, 设备状态的量度。表现为设备在开始运营时呈现每一组重要状态的概率.记作:

其中:表示开始运营时设备处于状态的概率。

设备状态是指由运营之前或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所形成的, 可分辨的设备状况。如某型远洋船的主要状态可定义为:

状态1:待航 (处于停泊状态, 待命出航) ;

状态2:在航 (接受任务, 处于航行状态) ;

状态3:修整 (设备保养、人员休整) ;

状态4:发生故障。

如某型船舶的有效性向量记为:

考察期运营时间, 就是考察期远洋船的在编时间, 应选在船舶的使用寿命期, 也就是“浴盆曲线”的所谓绿线时间和红线时间之间。待航时间:是指远洋船在码头等待任务的时间。

在航时间:包括启动时间和航行时间。启动时间:指使远洋船开始发挥运输功能所需要的时间, 它从命令接到时算起。航行时间:远洋船航行的那一部分时间。

修整时间:包括检查时间和保养时间。检查时间:是指对远洋船状况进行检查所需要的时间。保养时间:指对远洋船进行维护保养所需要的时间。

故障时间:是指远洋船发生故障, 不能完成其功能的时间, 包括准备时间、故障定位时间、获得备件时间、排除故障时间、调整校准时间、清扫时间, 它不包括对任何被更替的单元进行离线修理所需要的时间, 也不包括如吃饭, 睡觉和行政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拖延。准备时间:获得需要的试验设备和维修手册、安装必须的设备所需要的时间。故障定位时间:对远洋船进行试验和分析, 以便找出故障所需要的时间。获得备件时间:由就地的贮藏室中获得备件花费的时间。排除故障时间:排除故障所需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用以下三种方法排除故障: (1) 就地修理; (2) 移去, 修理后装回; (3) 用类似的备件代替。调整校准时间及检验时间, 简称校验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修复工作被证实并被认可是满意的。清扫时间:指清洁整理远洋船修复现场所需的时间。

(2) 设备可信赖性 (Reliability) 是指在已知开始执行远洋任务时设备状态的情况下,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时刻对设备状态的度量, 可以表示为设备在完成某项特定任务时将进入和 (或) 处于它的任一有效状态且完成与这些状态有关的各项任务的概率。若设备有m个状态, 则可信赖性矩阵为m×m阶方阵, 即:

其中:=已知设备在状态i中开始执行任务, 设备在执行过程中处于状态j的概率。如某型远洋船的可信赖性矩阵可定义为:

其中:表示远洋船处于待航状态, 接到命令便能准时启动出航的概率。可从《航运日志》的记载中获得数据。

表示远洋船处于待航状态, 而在一个航次中转入修整状态的概率。数据来源于《航运日志》。

表示远洋船处于待航状态, 可接到命令, 发生启动故障, 不能准时出航, 或在一个航次中发生故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概率。数据来源于《航运日志》。

矩阵的其它元素, 依此类推, 其数值可从《航运日志》的记载中经统计处理获得。

(3) 设备性能 (Capacity) 是指在已知考察期设备状态的情况下, 设备完成任务能力的度量。性能是设备各种能力的集中表现。若设备有n个最有意义的品质因素, 有m个状态, 则性能矩阵为:

其中:=以现时设备的状态j为条件的第k个品质因数之值。

如某远洋船的品质因数可选定为:

(1) 装载能力:远洋船装载货物的最大能力;

(2) 续航力:远洋船一次装足燃料, 在平常海面上以规定航速航行的最大航程;

(3) 抗风力:远洋船能正常操纵, 安全航行的最大受风能力;

(4) 航区:根据水文和气象条件, 将海上水域所划分的航运区域;

(5) 自持力:远洋船储备的淡水, 食物能维持船员生活的时间;

(6) 回旋直径:远洋船全速, 满舵航行一周, 回转圈的直径;

(7) 航速:远洋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8) 抗沉性:远洋船在一舱或数舱进水后, 仍能安全漂浮在水面。

给每个品质因数制定五个等级, 分级标准结合远洋船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然后针对各个设备, 按照5分制给出

(4) 单件设备效能净值。第一, 单件设备效能值E^定义为单个设备效能各分量的加权和, 即

个品质因数的权重, 可通过Delphi法或层次分析法给出。

第二, 将同龄同型设备的效能值的平均数作为该型该龄设备的效能标准, 建立各型设备的《运营年数/效能标准》;

第三, 具体某件设备, 其效能净值ε定义为该设备效能现值与效能标准值之差, 即:

单件设备效能净值=效能现值-效能标准

(5) 示例 (以某远洋船为例) 。由历史数据统计得某远洋船的有效性向量为:

通过查阅该船《航运日记》得可信赖性矩阵为:

通过对该船现况的技术鉴定, 可得性能矩阵为:

故该船现时的效能向量为:

2 基于设备效能的设备管理水平评估方法

某件设备的现时效能取决于该设备的设计性能及运营期的设备管理水平。同型同龄设备, 现时效能值的大小反映了这些设备过去的管理水平, 效能值越大则该设备的管理水平越高。

对于任意两件设备和, 设它们在时刻的效能净值分别为:和, 在后续的时刻的效能净值分别为和, 则差值[-]与[-]的大小反映了在[, ]期间设备和的管理水平, 差值大的, 管理水平高。

归纳以上分析, 得评价设备管理水平的方法如下:

(1) 由考察期各件设备的历史数据, 统计得其有效性向量、可信性矩阵及性能矩阵;

(2) 按照公式求得各件设备的效能向量;

(6) 将所有设备的差值[-]由大到小排序, 该序就是这些期间设备管理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列。

3 结语

作为服务企业, 国际物流业利用运营系统将各种投入转变为货物运输服务。设备的投入及管理在国际物流企业运营成本中占据较大比重。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的扩大和设备的大型化, 有必要设立设备管理部门, 通过对设备效能的定期测量评定, 提高国际物流企业运营管理水平, 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增强企业竞争力。

摘要:在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国际物流企业运营管理中, 设备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 其效能的运用与发挥直接影响着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水平、竞争优势及盈利能力, 而设备管理水平决定着设备效能的运用和发挥。因此, 科学的设备管理水平评估方法对现代国际物流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以国际物流业某型远洋船为例, 提出了以设备效能现值刻画设备技术状况, 引出评价设备管理水平的新方法, 以期改善国际物流企业运营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增强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效能,国际物流企业,运营管理,设备管理,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LONGENERKER (美) .小企业管理 (第12版)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论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管理水平 篇8

关键词:社会化管理,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众所周知, 养老保险是对劳动者年老失去劳动能力以后的生活进行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 养老保险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福利。今天养老保险实现社会化管理, 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坚持这一管理制度的前题下,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将会促进这一管理制度继续的成长。

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1.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内容

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 我国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的主要管理机构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和养老保险统筹企业。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养老保险金、适时适度的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负责接收企业移交的退休人员, 并按居住地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养老保险统筹企业主要责任是加强与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联系, 共同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

其中, 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包括: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为退休人员提供各种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跟踪了解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状况, 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帮助死亡退休人员的家属社情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 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 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组织退休员工开展文化体育健康活动等。

从服务内容上可以看出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是社会化管理的主要机构, 直接涉及到对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与服务, 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高低。

1.2 进行社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竞争性, 国家经济的主要细胞就是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必须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激励员工, 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经营,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必须事先社会化管理, 使企业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过分的强调了单位的作用, 员工的生活与企业息息相关, 这将不利于员工的长远发展, 也容易造成企业办社会的怪现象出现。僵化的体制完全不利于社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 必须引入新的社会化管理模式, 才能促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种新的养老保险管理模式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企业发展、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维持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都存在深远的意义, 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化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与进步, 从而促进社会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2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分析

2.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内容

(1) 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人员以及设施的配备影响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机构, 必须配备负责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的专门工作人员, 这些专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还要聘用社区服务人员, 辅助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日常事务的处理以及服务活动的开展, 使得社区生活的退休人员能够享有快乐的晚年生活。

为了使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能够达到正规化, 拥有较高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固定的办公场所是必不可少的, 办公场所的环境必须能够达到普通办公机构的标准, 必须给办公人员和服务人员配备完整的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 提高社区服务机构的办公效率。这就要求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必须能够处于较高的支付水平, 财政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支出是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评估指标。

(2) 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各项工作制度必须明确并易于落到实处。

首先必须规定社区服务机构中的专门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各种岗位职责, 这样才能够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从而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必须制定完整的日常管理制度, 这样才能使人员在工作时有章可循, 从而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对生活在社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 明确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工作标准的制定水平能够反映出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

(3) 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内容及其实施情况能够反映出社会化管理水平。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基本信息实行社会化管理, 发放程度和管理程度能够反映社会化管理水平;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引导社区居民在企业退休人员中建立自我管理组织和互助服务组织, 这样就能够作为社区服务机构的有利补充, 从而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社区服务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查询服务, 包括当面进行政策咨询, 建立社区信息查询系统, 实现信息网上查询等服务功能;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生存和流动情况, 不多修正数据库, 实现领取养老金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协助社区医疗门诊等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经常性的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2003年, 养老金实发人数, 1415720, 社会化发放人数, 1415720, 社会化发放比率100%。

2006年, 城镇社区服务社区数6576, 社区服务单位个数226, 城镇便民利民服务店10262。

2.2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指标分析

(1) 从以上指标与数据中可以认识到, 我国的社会化管理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已经实现, 社区服务机构数量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各种社区服务机构的建立表明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趋近完善, 服务单位个数增加, 职工人数相对减少表明管理效率提高, 人均享受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从总体上看, 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正在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 在良好的形势下, 仍存在着某些问题。

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够, 影响更多的服务项目开展;社会上部分劳动者对社会化管理服务认识不足, 对社会化管理服务有若干顾虑, 不愿意转为社会化的管理服务;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中缺少相应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的列支科目, 致使经费不能落实, 影响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大部分社区需要建立养老服务信息查询系统, 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3 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 规范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深化社区相关服务。

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上, 不断的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导思想, 加强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和专业化服务的建设, 提高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服务质量, 引进并开发更多的管理服务内容。逐步在社区中的退休人员提供医疗保险管理服务, 以满足企业退休人员除享受养老保险之外, 能够享受更多的便捷的服务。提高退休人员的组织化程度, 提倡退休人员自我管理与互助服务。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 可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服务, 发展退休人员公寓, 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社区服务, 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2) 做好信息查询工作, 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

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向企业退休人员直接提供服务, 可以直接与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交流, 这样就必须做好重要信息的传播工作, 一方面宣传有关的政策法规, 提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化发放中的问题, 及时改进服务。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以及社区服务机构应该提供如下的查询服务:柜台查询, 社区服务机构设立专门的咨询柜台, 安排专业人员, 解答相关问题, 听取企业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社区不定期的组织咨询活动;印制并发放调查问卷, 收集社区退休人员有关养老保险管理方面的意见和信息;电话查询, 这种方法较为便利, 但是会出现某些沟通障碍;再有条件的社区, 提供网络终端进行查询, 现行的网络终端主要有两种:触摸屏和电脑终端。

(3) 完善社区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平台, 将各项社会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街道和社区作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载体, 社会化管理工作平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化管理服务目标的实现。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编制由地方社会保障部门提出方案, 确定相应的社区服务机构。机构人员的确定和工作经费, 由当地的财政部门拨付, 现阶段应该加大财政的支付力度, 为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注入动力。相关机构的工作经的落实, 社区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落实, 直接影响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所以在完善社区工作平台的过程中, 也必须完善相应的行政监督机制, 以促进社会化管理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候文若.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12) .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7) .

[3]吴国卿.居家养老和社会化服务[J].社会生活, 2000, (12) .

[4]史海博.论养老社会保险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篇9

随着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全民社保的不断推进, 退休人员对养老的模式也有了新的要求。作为人们空间和心理上的新的组织形式, 社区养老自然而然地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新载体。

据此, 笔者对厦门市某街道7个社区的老人及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的生活状态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的7个社区总人口29918人, 社区老年人总数3859人, 占社区总人口12.9%。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2927人, 其中:50岁以下的占0.4%, 51~60岁的占32.5%, 61~70岁占44.6%;71~80岁占16.7%;81~90岁占7.7%;91岁以上占0.9%。60岁以上的退休1948人占7个社区60岁以上3859老人中的50.5%。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7个社区老年人口已达总人口的12.9%, 根据人口老龄化的标准, 7个社区的人口已步入老龄化并且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半是领养老金的退休人员。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人中, 约有九成老人选择在自己家里养老, 与子女们生活在一起。而他们给出的理由多是“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目前尚能自理”、“家里人能够照顾”等。在此次调查中, 赞成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达95%。另外据统计7个社区有68人重病、33人特困、15人孤寡、7人独居共123人占退休人员总数的4.2%, 这部分人倾向社会养老。

随着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率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被纳入了社会化管理。据厦门市近十年的数据统计, 退休人员的死亡率是1.59%, 新增率6.8%, 也就是说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正以每年5.21%的速度增加, 可以看出, 把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解决好就把中国城市一多半的养老问题解决了。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

作为对居家养老的替代, 社区居家养老以所在的社区为载体从物资供养、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精神慰籍、法律咨询等方面为老人提供社会化服务。以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 政府主要是在专 (兼) 职工作人员工资, 办公装备的购置, 无偿、低偿、有偿的补帖等方面进行了资金投入, 而服务则是由签订服务协议的服务机构提供。具体如下:

1. 以社区为依托构建社区养老平台

调查的7个社区都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从服务网络、服务队伍、服务制度、服务设施上部署落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 已向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投入了六十多万元;7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现有专 (兼) 职管理人员51人, 专 (兼) 职助老服务队伍12支, 共有成员133人, 各类志愿者 (义工) 队伍12支, 共有成员574人。

2. 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

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与33家服务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 提供医疗保健、家政保洁、代购代缴、配餐送餐、家具维修、应急救助、精神慰籍、上门理发、衣物缝补、文化教育、日间照料、法律咨询等多种切合老人实际需求的服务项目;为老人建立了档案, 明确社区内享受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的标准和服务提供方式, 以规范对助老服务的管理;通过“街道———社区———卫生院”进行共建, 建立老人健康档案;与辖区内的诊所进行共建, 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巡珍、义珍、上门送药等活动;各社区还设置了一部老年人应急求助电话, 实行值班制度, 保证24小时都有人员对社区老人的救助进行帮助。

3. 取得的社会效果

截至2011年底, 厦门全市13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的无偿服务的对象547人, 低偿服务对象567人, 有偿服务201人, 共对31257人提供各种免费的文体娱乐活动及心里援助法律咨询健康讲座等, 享受志愿者服务的老人79770人。此次调查的7个社区主要是对71人进行了无偿、低偿、有偿服务, 还提供了一些免费活动和志愿者服务。

三、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不足

调查也显示:社区养老服务还是初步的、粗放的, 更多的还是停留给享受无偿、低偿对象发放补贴上。提供的其他服务非常有限, 还无法完全通过社区来满足。通过走访和了解, 笔者感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很多不足, 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 社区建设发展滞后

首先, 由于我国社区建设起步晚, 尽管社区养老服务站已经挂牌, 但大多数是工作人员少、经费不足, 而且专职管理人员少、兼职人员多、志愿者服务队伍看起来人多, 但专业人员少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这不仅影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也制约了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在调查中, 很多老人也都反映说, “社区居家养老好, 但享受到的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太少”。

其次, 由于很多社区在规划建设时, 开发商出于对利润的过度追求, 没有考虑社区管理场所也没有预留活动场所, 使得目前在社区里很难找到合适办理社区养老基础设施的场所。再加上社区养老服务站经费紧缺, 就目前很难深度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2. 养老服务流于机构管理

据调查得知,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精力主要集中在机构管理建设上, 忽视了对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建设,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往往流于机构管理。另外, 以社区为平台组织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范围太大, 社区成员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建设参与程度低, 无法通过加强成员之间的互动来形成大家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不断增长的退休人口的数量与需求压力

由于全民社保时代的到来和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 以厦门市为例, 厦门市每年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以5.21%的速度增长, 这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增加了工作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养老保险待遇大幅增加, 退休人员在养老、医疗、文体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了新课题。迫切需要依托社区开展政策服务和生活服务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但目前社区提供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与退休人员的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 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街道、社区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社区居家养老正在有序展开, 但是社区现有的服务形式还是比较单一, 不能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需要。单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而言, 要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是非常困难的, 目前还没有能力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全做细。

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是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需求和促进老龄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在发展过程中, 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加强理论研究, 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 制定优先优惠政策, 鼓励其发展;要规范管理, 明确职责, 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1. 增加政府投入,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发展、要完善, 必须有经费保障。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足, 是制约社区服务发展的“瓶颈”。所以,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资金和物资投入, 各级有关部门应对老人活动场地、托老所等设施的建设提供具体支持, 进行资源的优化组合,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调动闲置资源, 努力挖掘隐蔽资源, 为社区居家养老创造越来越好的环境。另外, 还应不断拓宽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经济来源, 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鼓励企业实行“年金”制, 鼓励退休人员以房养老等。

2. 对从事养老服务单位和人员给予优惠政策

针对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社区居家养老人员不断增加的现状, 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引导老年服务产业发展, 如鼓励人们从事“家庭养老护理员”、“敬老维修工”、“托老站服务员”等职业, 帮助解决居家养老问题, 同时也能开发部分岗位, 促进劳动力就业。

3. 培养队伍, 提高服务水平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社区向老年人提供物质供养、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所以,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未雨绸缪, 充实和培养人员, 加强自身素养、技能、管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迅速提高服务水平, 以满足不同群体不断提高的需求。

4. 把社区居家养老所需的场地纳入市政规划

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上来看, 加强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建设, 要把重点放在举办不同层次的社区养老机构如:托老所、老人公寓等。现在社区几乎无法解决场地问题, 这将是制约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最主要的因数。

5. 充分利用社区商家、服务机构资源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年社会, 老年消费市场会越来大, 将促进医疗保健、餐饮、家政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无数依赖社区生存发展的商家会对这一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这就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争取商家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为了树立敬老尊贤的企业形象, 抢占老人市场份额, 商家自然具有内在需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积极合作, 深度参与社区展开的各项活动, 在获得利润的同时, 也将有力推动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

6. 充分调动退休人员的资源和力量, 建立完善的民间服务网络

从各行各业退休的职工属于产业大军, 他们的素质和能力都很高, 也有更多的智慧、能力、经验、特长、社会关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晚年生活, 更可以帮助社区做大量卓有成效的各项建设工作。所以, 社区可以将他们组织起来, 进行分类组合, 根据社区的需求, 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这样不仅可以让退休职工发挥余热、实现自我, 也可以完善社区服务建设。发挥各社区已有的退管小组长的作用, 凭借对小区的熟悉程度和一定的威信协助街道、社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活动。鼓励成立各类民间组织, 比方说建立各类志愿者、成立筹资委员会、建立社区福利机构、成立维护权益类组织、成立各类咨询中心和联谊会等, 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教育、体育等有益的活动。建立起完善的民间服务网络。

上一篇:智慧城市建设策略下一篇:职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