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

2024-05-15

教研(精选十篇)

教研 篇1

一、梦想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未来国际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的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达到发达的生产力水平,要求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要求这些人才具有比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交往素质等。这些素质的形成,应试教育是无法实现的。只有面向现代化的综合素质教育,才能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因此,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

二、梦想着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要改革以往“注入式”“满堂灌”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方法,代之以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三、梦想着高效课堂的目标达到

课堂是教育之核,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是实施教育影响的实践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没有什么比教学更重要的了,因为我们的一切教育改革、教育思想最终都需要落实在课堂上。我梦想下的高效课堂必须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它主要包括三方面:(1)学习时间,即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2)学习结果,即在学习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3)学习体验,即学生感受到一种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梦想着建设高素质的校长和教师队伍

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处于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直接影响着学校工作的全局。教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主力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思想素质、人格品质和知识水平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好条件。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教师能带出一个好班级。当数十万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扎根农村学校,他们就是推动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前线、最坚实、最持久的力量。

五、梦想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这就是我心中的教研梦想。我知道,也许这个梦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也许这个梦的实现仍有一个过程,但这个梦在我眼前,看得到、摸得着。在我梦想的国度里,教育焕发着勃勃生机,教研结着丰丰硕果……而我将为实现这个梦想竭尽全力。

摘要:从素质教育、教法改革、高效课堂、学生资助体系、教育的均衡发展等方面简述了教研梦想。

教研 篇2

县教研师训中心教研员深入学校蹲点教研

(通讯员汪玉明)3月18日,天降喜雨,在蒙蒙细雨中,远安县教研师训中心教研员甘守海深入茅坪场镇中心小学蹲点指导教学。当天上午,甘老师早早起赶到茅小,与该校领导简单沟通,安排听课。甘老师根据要求重点,听语文、数学、音乐等学,均为常态课。在该校二年级王老师正在上数学,《数一数》,该班的学生正在王老师带领下,学习生活中的大数,学生兴趣盎然,教学听课以后,甘老师与王老师进行了简短的互动,对该校的教育教学提出几点具体意见。

通过此次蹲点指导活动,教研员与教师的对话中提高了教师的集体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同时也使教研工作开展更有效。点拨与指导让老师们颇受启发,具体的建议更是让老师们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方向有了更明确的定位。教研员的到来,为茅小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帮助,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该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研 篇3

一、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专业引领,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创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教研员要做好教师网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我市从2007年对初中各学科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做起,分别通过学科工作邮箱、建立学科QQ群,后来建立教研员博客,利用网络与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把网上的教学资源下载后上传到博客上,也把教研员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心得、资料上传,供广大教师使用。英语教研员的博客链接了28家网站,开设了51个栏目,上传文章2 332篇,访问量25万6千多次。工作邮箱、学科QQ群、教研员博客,给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方便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与联系,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创建以问题为中心、寻求问题解决的网络教研平台。教研员是网络主题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要努力创设自己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思维碰撞的研讨氛围,使教师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每次网络教研活动只集中研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使研讨的主题具有针对性,力求把研究的主题谈深谈透,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受益。例如语文学科就组织召开了“打造高效阅读教学课堂”及“略读课专题研讨”教研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活动、“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文本解读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机统一”的教研活动、“学语言、用语言”专题研讨活动、“情境作文教学研讨活动”等。减少教师教学的盲点和误区,有力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创建以教研员工作室为核心的教师学习、交流、成长乐园。教研员作为学科研究工作室的主要建设者和专业引领者,要与成员协同合作,组成一个专业团队,共同创建由全市教师参与和共享,致力于提高全体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乐园。自“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以来,各学段学科教研员通过工作室,在组织推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措施中发挥专业引领、指导和服务作用。通过展示、研究、分享“优课”资源,组织教师研讨、磨课、反思,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晒课质量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落实应用驱动,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和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是当前教研面临的全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创建以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为目的的网络培训平台。“研究、指导、服务”是教研员的工作职责。网络作为“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研修平台,在教师培训方面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我们通过伊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平台(http://xueyuanjijiaoban.blog.163.com)进行教师全员培训。下面是教师网络培训三个阶段之一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培训内容及要求(摘自《关于举办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培训的通知》)。

二、常规教研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送教下乡,名师引领,促进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网络对全市基层学校的需求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各基层学校开展支教活动。以基层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组成由教研员、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参加的送教下乡队伍,开展名师送教活动。活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教学实际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采用教研员讲座、名师示范课、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联动互动交流等形式。从观摩课堂教学到深度研讨交流,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听课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送教下乡为教研员、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也成为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课堂教学模式、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的实践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拓宽了教师成长的环境,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同课异构,以赛代训,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2013年开始,结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进行新课标教材的培训工作。各学科以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为手段,以“同课异构”个性化教学为形式,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开展赛课活动,通过以赛代训的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举办全市初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新教材培训班,共有1 485名教师参加培训。新课标教材培训,解读新课标要点,解析新教材体系、特点、结构,展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集中体现各学校不同的教学模式,所有的学科教师培训材料上传到网络资源平台,实现培训资源、经验成果共享。

联片教研,方法展示,实现各种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联片教研是基于伊春“点多线长”的实际开展的教研活动。通过网络交流确定研讨主题。例如为推进全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各校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几年来组织观摩了朗乡局中学的“ACDU”(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运用提升)教学模式;乌伊岭区中学的“分科分层、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嘉荫县的五步十环节(温故知新、探究释疑、理解巩固、互相提高、总结归纳)教学模式;西林一中的四步三查(学案自学、对学群学、成果展示、回归目标)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各校在不断地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经过“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打造出来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联片教研为各校领导、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对全市的高效课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推广经验,共享成果,实现各校、教师共同提升

组建网络教研合作体,实现薄弱学校与名师名校共发展。自2010年5月,在数学教研员的推动下,伊春区与铁力市年丰中心校组建为数学网络教研合作体。两地定期联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通过网络备课、专题研讨,观看示范课、理论讲座,使得农村薄弱学校和市级名校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分享经验。两校开展了主题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的研讨活动,开展了题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的网络教研活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友好区教育局选派骨干教师不远万里奔赴北京参观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和“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学校的优秀教学成果,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将微格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全区中小学与亚太实验学校结成教学合作伙伴,通过网络平台达到互助,现已初见成效,友好三中形成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网络教研让教研触网 篇4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 我在小学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网络教研方面积累了一些初步的做法和思考。

●构建平台, 明确网络教研目的

自2007年起, 我就积极投身于小学探究型、拓展型课程网上虚拟教研方式的研究。我把两类课程网络教研的重点定位在“资源、互动、反思、提升”八个字上。通过网上博客圈, 初步实现突破时空的交流功能, 为教师之间、教师和教研员之间提供一个24小时开放的交流平台。

资源:提供了《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之一二》、《研究型课程评语》、《拓展型课程评语》等资源。

互动:通过发帖跟帖, 发言者和浏览者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执教老师和评课者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教研员和评课老师及执教老师之间进行有效互动。

反思:执教教师通过撰写上课体会进行教学反思, 听课教师通过书面评课进行教学反思, 教研员通过互动点评进行教研反思。

提升:执教教师、听课教师、教研员三者在网络教研过程中教学策略得到充分讨论, 教学反思能力得到提升, 各自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确立主题, 提升网络教研质量

教研活动在主题引领下开展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因此, 我在组织教研活动中总是根据不同学校的特色和课程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教研主题, 同时这个现场教研的主题也是网络教研的主题, 二位一体, 相辅相成。

这些主题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热点话题大家谈。如:“探究型课程与‘两纲’”、“关注自我, 提升生命质量”等。

2.课程方案我来看。如:“我看学校课程方案”、“学校综合活动方案点评”等。

3.课程开发有效性。如:“以我所长, 开发实施课程”、“关注课程完善落实有效教学”、“彰显小学探究课特征,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与学, 构建有效课堂”等。

4.课程管理大家说。如:“开发课程资源, 加强课程管理”等。

5.教学策略细研究。如:“小组合作的有效策略”、“怎样指导观察”等。

6.交流之窗。如:“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调研札记”、“读《问题化教学设计》有感”、“教研论文交流”等。

●加强指导, 营造合作交流氛围

网络教研, 一定要加强指导和管理。作为教研员, 我认真参与网络教研, 努力提升教师们解读案例、教学反思、点评课程方案的能力。我力求让每一次的主题研讨都能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再回到实践层面, 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们的具体教学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 我区探究型、拓展型课程教研组长和教师们已经能用比较精辟的语言从选定的视角把问题解读出来, 做出点评, 总结出经验, 分析清楚问题和症结所在, 同时思考对策, 提出较有针对性的建议。

作为教研员, 教师们的帖子我一一认真看过, 经过审核的帖子才会被推荐上主页, 每条帖子还写上了具有针对性和鼓励性的回复。因为我深深知道, 缺乏教研员参与的反思, 教师们的积极性会下降;同时我也深深认识到, 在网络教研中, 教研员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威者”, 教研员的职责不是让教师简单接受, 而是让教师在研讨和反思中获得专业发展。

●增强功能, 形成两级教研方式

为减少学校中两类课程任课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难度, 提高教师们的积极性, 各校教研组长认真做好组织工作, 普通教师只需进入本校教研组长的博客进行点评反思, 甚至只需采用游客身份留言 (末尾留下实名) , 然后由教研组长对留言进行整理归纳, 推送到区级博客圈, 经过教研员审核后, 就能在全区交流共享了。

这样的两级教研方式, 以校本网络教研为基础, 以区级网络教研开阔共享的范围, 让两类课程的任课教师不需花费很多时间, 就能在研讨和反思中获得专业发展。让我感到高兴的是, 每一次的网络教研活动, 很多学校的教研组长和教师都积极认真参与, 有的还组织本校教师集体参与, 最庞大的一次达到一校16人同时点评。这样, 就在一所学校内达到了第一级网络教研, 然后又上升到区级博客圈, 成为了校、区两级网络教研。

教研组长总结(主题教研) 篇5

主题教研带着它的理念和目标走进了我们校园,改变着实验小学一百多名教师的生活。几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探索,这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挫折时的懊悔,更不乏摸索中的迷茫,但执着的实验小学教师始终以高昂的热情,谱写着主题教研的新曲,使我们的智慧在研讨中充盈,思想在反思中升华。我是五年语文组的组长徐忠成,我结合我们五年语文组开展主题教研的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

一、主题的确立需要组长带好头

主题教研活动开展以来,学校经过研究,确立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主题,针对年段以及学生的特点,我们确立了年级组的分题“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其实,这一过程说来容易,记得主题教研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比较糊涂,还弄不明白 如何进行,甚至有的教师有抵触情绪,有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热情有,积极肯干,热爱自己的职业 而且这么多年教学成绩也都不错,为什么非要进行主题教研呀?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把学校领导开会时的一些理 念讲给大家庭,遇到一些难题,我先尝试进行,不明白时再 向领导请教,然后给大家做出一个范例来看,渐渐地,老师 们找到了一些门路,熟悉了这种教研的方法。慢慢地接受了这种研究方法。

按照学校的部署,组织组内教师进行学习,学课标,学习主题教

研的相关理论,学习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如何确定自己的分题等等。可以说,这个过程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想来,正是因为这个过程,才使我们对主题教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想当初,填写一份个人分题表,几乎没有一位教师是一次成功的,多的甚至重写了四遍五遍,教师个人的一个分题,在负责领导那里要经过几次的推敲,审核,才能合格,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实效,是为了最终能有一个美好的结果,而不是走走形式和过场,我想这与我校领导的认识和定位是分不开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开好学科组动员会议,确定大方向。

大方向是指学校的主题,即“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这是一个比较广的研究题目,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中存在着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学校才提出了这样一个主题,针对这一主题,结合五年级的年段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年部领导牵头,我来组织,所有组员坐在一起,共同商讨,确立一个什么样的分题比较适合,如何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经过激烈的研讨,最后确定了“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样的一个分题,以阅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进行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践证明,这一分题的确立是成功的。

2.分头行动,到教学中去寻找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

组内分题确定之后,要确定每个人的分题,那么个人的分题从哪里来来,最好的来源就在教学实践中,请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最好找到那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属于教学低效的问题,其实,说到教学问题,大家都有很多,但是要把它上升到研究的分题,是不能随便拿出的,怎么办,给大家时间,在教学中留心,去发现,去提取,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家坐在一起,共同研究。记得那段时间,大家谈论的最多的话题就是,你看我这个问题怎么样,然后两个人或几个人便会在一起开个小会,谈论一番。

3.组员碰头会,共同商议,选取有价值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段时间过后,组内会议上,大家拿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价值,具备了研究的意义,对于不合格的,就再去实践,发现问题,这样经过几次的组内会议后,终于,不下于十几个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出来了,那么,个人的分题就将从这其中产生。

4.筛选,确定分题。

请负责的领导到学科组内指导确定分题,最后,结合个人的特点,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每个人的研究分题。

二、开展组内学习需要组长做好引领

(一)加强自身学习

1.学习主题教研相关理论,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及时。

2.坚持以《新课程标准》和课改理论为依据,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活动计划。

3.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进行分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正确把握教学的特点,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精心备课。

4.自学相关的教育教学文章、书籍,作好学习笔记。并做到学以

至用,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对理论的理解。

5.平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评价。

(二)引领组员学习1.积极参与校级的培训活动。

按时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事们交流讨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理念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研力。

2.组内集体学习

(1)集体集中学习课程标准。

(2).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录像。一起学习名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贯彻新课标理念。

(3).进行组内辩论赛。(4).请教学校长到组内辅导。

(三)充分发挥学科组的作用

1.在确定好主题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大家有了一定的心得,确定一课,大家分别备课,再到一起,相互交流,拿出一个最优的教学设计,由一位老师进行讲授,其他教师集体听课。

2.听课结束后,回到办公室,就这节课,大家共同议课,围绕主题进行,找出有点以及不足,再次进行修改,成型后,各位老师回到各班上课。

3.上课结束后,再回到办公室,说自己的教后心得和教学反思,最后,针对不同课型,初步确定讲课的一个基本模式。经过这样几次的探索与研究,逐步完善了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1)揭题设疑,导入新课。(2)组织自学,读文识字。(3)寻点定位,读背积累。(4)模仿范文,各自习作。(5)交流互评,自改眷清。

在活动中,我们还摸索出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一些方法:(1)观察生活,力求写实(2)积累材料,迁移运用(3)提倡模仿,培养文风(4)以说促写,下笔成文(5)多加肯定,少点批评(6)多写片段,多记日记(7)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对于高年级的古诗教学,我们也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五分钟左右)(2)知诗人,解诗题(三分钟左右)(3)读诗文,识字词(五分钟左右)(4)抓字眼,明诗意(十五分钟左右)

(5)想意境,悟诗情(七分钟左右)

兼职教研:为教研带来新活力 篇6

一、精心遴选

由于编制的限制;区教研中心无法调进专职中学教研员。能否整合本区的优质人才资源,选拔兼职教研员来缓解矛盾呢?区属中学各自拥有各个学科的拔尖人才,尤其是育新学校。优秀教师多,教学质量在全市历年名列前茅。由教研中心把这些人才组织起来,在全区范围内发挥其作用,这理应不失为上乘举措。我们要求这六所学校挑选有事业心、业务拔尖、有学科教研能力的教师上报到教研中心,再由我们到有关学校对被推荐人员进行全面考察,并在全区所科学科教师中进行民意测验,最后研究确定了五门学科的兼职教研员,发放了聘书,他们正式成为教研中心教研队伍的一员。

二、细心指导

选定的兼职教研员虽然是教学好手。但能否做好教研员还是一个未知数,指导成了当务之急。为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我们指派有经验的小学教研员与他们结对,从教研的总体思路到具体措施,从平时的常规听课到全区性的教学研讨活动,一一给予细心指导。兼职教研员起初开展教研指导活动,每次都有结对教研员全程参与,随机补台。每学期初,要求他们对学科的教学工作写出指导性建议,订出详细的工作计划,与结对教研员共同商议:学期末要求写工作总结与体会,形成有价值的经验。同时。兼职教研员每周三坚持随教研中心下校调研、听课,了解教研工作的常规方法:不定期跟随教研中心送教下校,加强教研工作指导能力。

两年多来,兼职教研员迅速成长。首先,在个人学科理论知识素养上得到提升。这些兼职教研员有较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引导他们将以往的经验上升到新课改理论的高度加以研究,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兼职教研员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近两年撰写的教研论文有16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25篇在市级年会获奖。其次,视野的开拓使兼职教研员提高了课程改革的理论水平。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也更强了。为凸显兼职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也为了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我们要求兼职教研员积极参加教学竞赛。去年5月份东湖区举行首届初中教师“骏马杯”教学竞赛活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五个学科的兼职教研员全部参加。他们精心的课前准备、精关的课件制作、恰当的师生互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富有亲和力的教态等。不但较好地展示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更充分展现了兼职教研员对新课程改革精神和理念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三、悉心管理

每学期开学初,教研中心组织召开全区初中各学科兼职教研员教学工作会,研究教育教学工作,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使每位兼职教研员明确工作目标。为加强组织领导,我们制定了《东湖区初中兼职教研员工作职责》,明确要求教研员自觉提高业务理论素养,注意知识更新。熟悉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掌握本学科的教材教法:努力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等工作,组织教研活动,举办研究课或观摩课,承担教学指导、教师培训、试卷分析等任务;树立以科研促教研的观念,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掌握本学科教学的全面情况,做好教学现状的调研工作。对所分管的学科有深入的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借助《东湖教研在线》网站,积极参加网上虚拟教研。与一线教师开展互动研究。有效地支持校本教研。

为充分调动兼职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建立了激励机制,根据兼职教研员是否能及时做好上下沟通、联系和协调工作。是否能开展重点、热点教学专题研讨和及时传递新资源、新信息,是否能出色完成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等方面,从理论、业务、教学能力几方面考评兼职教研员的能力,评选优秀兼职教研员。将兼职教研员工作业绩反馈到所在学校,与其在学校的工作业绩挂钩。作为评先、晋升、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由于兼职教研员在学校本身承担了重要的教学工作,还要兼顾全区的教研指导任务。其辛苦不言而喻。为此,区教体局拨专款给予补贴,虽然钱不多,但更激发了他们的奉献精神。

四、放心使用

我们对所聘兼职教研员放心使用,他们既是课堂教学计划的执行者。又是制订教学教研计划的参与者。在商讨解决教育教学的问题时,他们最有发言权。如,在征求兼职教研员意见的基础上。我区修改了课堂听课评课制度,制订了《新课标下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为进一步提高常态课的质量,我区开展周三课堂教学达标督查与现场指导活动,兼职教研员深入到区属初中学校。融入课堂听课、评课。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情况,进行针对性调研,帮助学校和教师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加以总结并及时推广,努力缩小我区中学校际之间教学上的差距。深入课堂听课、查阅教学常规档案资料等工作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常规的落实,规范了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而且在与教师课堂教学的评议与交流、教师教学常规的考核与检查中指导教师教学。诊断教学管理,有效提高了教学督导检查的效益。

过去几年,我区各中学中考成绩悬殊。好的学校在全市名列前茅,差的学校甚至垫底。在初三中考复习指导工作中,兼职教研员承担着重要任务,积极参加市中考科目的复习研讨培训活动。培训回来后。兼职教研员与各校任课教师认真钻研《考试说明》,吃透考纲,熟悉近五年的中考试题,从研究试题入手。在命题思路、内容结构、题型、分值比例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讨,探索中考模式下教学与备考的结合点,及时调整了各学科备考策略,解决了难题,突破了瓶颈。教师基本掌握了考试的重点、难点及各部分知识的考查层次。明确了努力方向,基本做到全面复习、系统归纳、突出重点。这些成果最后成为了一份份模拟试卷,一堂堂备考讲座。

为提高复习备考效率,上好复习课,去年4月我区举办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六门学科初三年级中考研讨课活动。这六堂课由兼职教研员亲自执教,活动采取上示范课、听课、评课等形式。教学中,兼职教研员贯穿学科知识要点和复习方法策略,将知识要点及考试动态分析融会贯通。由于活动中互动积极。听课教师参与探讨,授课者针对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指导与热情解答,教师们感觉受益匪浅。兼职教研员队伍犹如清泉活水,为我区初中教研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转变教研观念 创新教研工作 篇7

一、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教研工作创新

教学研究就是对于教与学活动及其规律性的探究与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研员要转变教研观念, 突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研思路。传统的教研活动基本上是自上而下的, 教研的主要方式是“教练式”, 教研员主要是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和为教师设计教案。这种教研活动缺乏创新, 是单向地向教师传递, 教师只是教研的配合者, 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都清楚, 教研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要贴近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 如果脱离了这几方面进行研究, 即使有研究成果, 但对于指导教学的实际意义也不大。所以在当前教育工作中, 教研员要转变教研观念, 拓展教研思路, 走近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 加大教学研究力度, 不断促进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教研员要及时汲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新成果, 把握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要不断了解学科教学改革状态和发展走向,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员研究、指导、服务的作用。另外, 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们向教研员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面对出现的新问题, 教研员只有在教研工作中不断创新,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才能使教研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

新的教育观念为教研员的教研工作搭建了创新的舞台。 (1) 它为教研员提出了要树立与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研究观念, 只有在这种教研观念的指导下, 才能使教学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 要用新的教学研究观念指导教学研究。因为这种教学研究观念是全新的、发展的, 是与新教育教学的理念相适应的, 它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3) 教研员和教师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如果教研员的教研方式还停留在原有的经验和水平上, 不进行深入的研究, 就不会有新的教研成果, 也不可能形成新的教研工作思路, 所以教研员要不断学习, 认真研究。

三、教研员要实现角色的转变

教研员在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 要改变以往的教研方式, 即要由传统的教研方式向探索多种教研方式转变。 (1) 要从单向的、一言堂的教研方式转变为以校本教研为主体的教学研究, 以校本教研为主体的教学研究可以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 要从静态的教学研究转变为动态的教学研究, 真正了解广大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在新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这样就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研工作的开展。

随着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深入, 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教师们所接受, 并能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此时的教研员应成为一线教师教学水平的促进者, 而不能仅仅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 随着教育信息传播的多元化, 一线教师与教研员可以同时获得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教研员已不是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拥有者, 从这方面讲, 教研员要由“指导者”向“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努力做到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使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传播, 与教师共同成长, 不断推动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教研员的教研工作要不断创新

怎样使教研工作更进一步地深入开展, 是每一位教研员面临的新课题, 我认为除教研员自身要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外, 还要有一大批来自教学一线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探索的教师。作为一名教研员在组织教学研究中也要以人为本, 教研员每次组织的教研活动, 都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为目的的, 在教研活动时, 要提倡参与活动的教师自由交流研讨。成功的教研活动是动态的、是群言堂的, 每一名参与者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存在, 教研员也要给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去探索、去沟通, 使教师在教学研究活动中主动参与、平等交流, 实现教师对教学研究活动的价值追求, 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教师的需求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更快地提高教研员的教研能力和水平。

教研是我的, 我的教研 篇8

“制度保障”:建立适合本园的“园本教研制度”, 明确职责

借助“园本教研制度”, 保障教师开展教研的时间, 帮助教师明确自己在园本教研中的地位与职责, 从而从制度上保障了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的可能性。

从教研内容、形式方面建立相关制度

长风二幼:依据教师开出的菜单式需求, 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

大渡河二幼:每月有一次教研“交流日”, 团队分享学习的心得, 采用主讲制、论坛方式, 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积极性。

绿洲:幼儿园研修活动的内容做到三个结合:与“十一五”师训结合、与基地园的发展方向结合、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结合, 使被动参与教研变为主动参与教研。

北石:建立“网上教研制”和“十分钟畅谈制”, 拓展互动平等交流研讨的通道。

童的梦:每学期开展“教育论坛”、“教师主讲”、“案例分享”、“活动展示”, 鼓励教师在园本教研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每学期还提供机会, 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感悟等撰写成论文, 发表在市、区级幼教刊物上。

从评价方面建立相关机制

长征:建立星级教师评比制度, 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实幼:以科目的形式呈现教研内容, 根据在项目组中参与的程度、研究的成效发放研究组中每位教师的项目研究基金。

童的梦:教研组之间开展优秀教研组评比活动, 并将优秀的小教研组推荐申报区文明班组。每学期开展“教改先锋”、“教学能手”、“教改新秀”评比活动, 推动教师参加园本教研活动。同时, 对评选出的优秀教研组、优秀个人每学期末给予奖励, 园内的市、区级新秀每月考评中增加不同幅度的考评分与奖金挂钩。

“有话要说”:寻找属于教师自己的“问题”, 确立关键性问题

园本教研旨在研究并能够解决教师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即教师在工作中经常遇到, 想解决却又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 进而影响其教学质量和专业成长的问题。当教师能够在教研活动中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时, 他们参与教研的内驱力将被激发, 使之成为研究的主人。但要强调的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有许多, 教师之间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 作为教研组长要对教师们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梳理, 找到属于本园教师当前共性的困惑, 进而对确立为本园教研主题的问题, 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细化, 在教研中逐一递进式解决。

如何寻找教师的困惑呢?可以运用以下方式。

1. 观察实践:利用一定的时间, 通过对教师日常具体的教育行为的观摩、分析、评价, 寻找出教师专业

成长中的瓶颈问题。

2.看日常教育计划:从教师预设的计划中了解教师在分析教参、分析幼儿、确立目标、设计环节等多方面教育教学上的具体问题。

3.看教育笔记:借助教师的笔记, 了解教师在想什么、什么是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什么是他们迫切想知道的内容。

4.调查问卷:集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涉及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问卷, 了解每位教师关于相同问题的不同想法。

5.座谈会:采用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和青年教师及老教师交流沟通, 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了解他们的想法。

当然还可以借助其他的方式, 但关键是要分析每一种方式适用于何种情况。如调查问卷和座谈会是用于某一阶段结束或开始时, 需要整体、大信息量地了解教师需求时采用。观察实践、教育笔记, 包括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的讨论都是平时持续、点滴、更为深入地了解教师的途径。这些方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能否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教师现状来灵活运用是教研组长需要不断思考的。

“有话愿说”:营造良性的教研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教研伙伴关系

教研过程中园长与教师、教研组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 可以让参与教研的每位教师乐于表达、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进而发挥参与教研的自主性、积极性。

如何建立平等的教研氛围呢?

1.幼儿园组织系统中要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 即让教师之间、骨干教师与教师之间、园长与教师之间的民主、平等成为整个校园文化的体现, 让教师在园内的各类活动中感受到民主、和谐。

2. 园长、教研组长处理好自己在教研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1) 园长、教研组长转换角色, 隐去居高临下的权威形象, 不以专家、领导、检查者的身份出现在教研活动中, 而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研活动。 (2) 给教师轻松发表意见的环境, 不主张只有园长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说了算的一言堂式研讨活动。 (3) 教研组长要把自己置身于教研组中, 与教师互动, 在共同的学习、探讨、实践中与大家交流。

3. 教研组长给每位教师平等的

话语权, 教研中留给每位教师充足的表达空间。 (1) 教研组长要承认教师之间的差异, 对普通教师与骨干教师的要求要不同。比如骨干教师发挥带头作用, 让他们成为教研活动的积极分子;老教师挖掘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 将之与新理念相结合;青年教师要发挥他们好学好问的优点, 鼓励他们将困惑、疑问大胆提出, 从而使教研活动中的互动气氛更热烈。 (2) 教研组长预设的教研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层次性, 不同的问题让不同教师发表想法。

4. 教研组长帮助教师建立参与教研的自信心。

(1) 教研活动前帮助教师“有备而来”。让教师可以带着问题寻找相关资料, 进行思考, 在有准备的前提下, 教研活动中有话可说。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预设几个教研问题发给教师, 指导教师直接查阅寻找相关学习资料, 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 教师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活动不会盲目, 会产生自觉行动意识, 对教研就会充满期待。 (2) 若采用课例研究的形式, 组长对要进行实践活动的教师, 尤其是一些新教师、较胆怯的教师可以对他们即将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了解, 适当指导, 增强自信, 也能使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 (2) 采用预约发言的方式, 让教师有教研活动中发言讨论的心理准备。 (3) 帮助教师树立“观点的表达没有对错, 只是思维与智慧的碰撞”的理念: (1) 当每位教师发表想法时, 教研组长要倾听、接纳教师个人的想法。 (2) 当教师表述完个人想法后, 教研组长要对发言的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比如对研讨中能寻找问题敢于提出困惑的教师给予表扬, 对活动中提出操作性建议的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使教师体验到在群体中被认可、被重视的成就感, 从而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3) 当教师们对某位教师的观点有异议, 用激进的语言进行否定时, 教研组长应成为缓解气氛的调解员, 鼓励教师无拘束地表达想法。 (4) 当教研组长表达想法时, 可以多用“我们”一词, 让教师感到这是班组共同思考的成果, 从而激励引发教师提出观点, 使所有参加教研的教师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 (4) 利用“细节”营造宽松的教研氛围: (1) 开展教研活动时园长、教研组长和教师可用围坐的方式, 让教师感受到平等的气氛。 (2) 教研活动的会议桌上可以摆放一盆鲜花, 让教师思考表达时有东西可凝视, 在提观点或建议时消除直视他人的必要性, 可以从心理上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 (3) 教研活动中借助小星星、棒棒糖奖励发言的教师, 趣味化的小物件有时可以舒缓教研气氛。

“有话乐说”:选择适宜的教研形式, 使教研活动成为一种“乐趣”

多样的教研形式是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的“催化剂”, 针对教研的具体内容变化不同的教研形式, 可以增加教研的生动性、趣味性, 使教研变得宽松, 避免单一形式造成的教师参与教研的疲劳心态。可采用的教研形式有大组互动研讨、辩论式、头脑风暴式、竞答赛、十分钟畅谈、模拟课堂等。

要注意的是教研的形式除此以外还有许多, 形式本身没有好坏, 关键是要根据教研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宜的形式。比如竞答赛适用于教师对以有研讨积累的经验进行回顾。十分钟畅谈则适用于为教师搭建“主讲”的平台, 使个人的经验在同伴中进行分享。

“有所收获”:转变教研组长的教研机制, 提高教研成效让教师有收获

教研活动只有让教师有收获, 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怎样才能让教研有实效呢?教研组长在活动中的组织、调控、归纳、提升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这些能力, 教研组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研活动前充分备课, 做好准备。 (1) 从学期教研目标出发确立本次教研的具体目标。 (2) 围绕目标确立讨论的题目, 预设针对目标的开放性问题, 问题之间注意层次性递进。可以预约中心发言人, 并对发言人思考的观点加以了解。 (3) 组长针对研讨问题作知识储备, 寻找相关理论与案例, 能为教师提供参考, 起到引领作用。 (4) 结合教研问题思考教师对于抛出的问题会有哪些反映, 对提升和归纳作一些预设, 这样能够避免冷场。冷场会打消教师的积极性。

2.教研活动中灵活运用组织策略, 提高教研实效。 (1) 适当抛球。研讨话题往往是一场教研活动的起点和核心, 组长要根据研讨的内容提出适宜的话题。或以案例为材料展开研讨, 因内容的不同, 问题显现的方式也不同, 对于所蕴含的问题可以进行自由讨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筛选, 使问题能在理论和实践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加深教师对理论的理解, 改善教师实践能力。针对不同能力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话题。 (2) 巧妙接球。当问题是教师们可以马上讨论的, 组长可以不接反抛:“你认为呢”、“大家觉得呢”, 也可接住后再抛出去, 当教师有了一点感受, 但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先把问题一一分解, 再逐一抛出去。 (3) 自然调和。组长是研讨氛围的活跃者、是各种关系的协调者, 更是专家和教师的沟通桥梁, 还有就是要引导争论、处理争执。 (4) 适时收网。当一个问题讨论有共识时, 应对这个问题的研讨结果进行简单的总结, 总结要注意具有可操作性, 然后进入下一个话题。当讨论跑题、开小会时, 要及时借助提问等方式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研结束时组长最后的总结提升很关键, 将教师在整个教研活动中零散、表面化的观点统整梳理后, 提炼出几点针对目标的关键性策略。最好将提炼的策略通过多媒体或书面打印发给每位教师, 以便教师活动后进一步思考回顾。当然也需要将研讨中出现的新困惑概括提出, 引发教师结合实践, 寻找答案, 或者作为下次研讨的内容布置。

教研 篇9

今年全国的“两会”期间, “幸福感”成为蹿升最快的热词之一, 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发言中都反复强调, 要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套用这个时髦的热词, 我在想, 我们的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如果开展得好, 不是也能提升老师们的“幸福感”、教研员的“幸福感”吗?本人认为, 作为学校领导和语文教研组长, 要带领教研组的老师们努力争创“五有”教研组:有目标、有保障、有特色、有发展、有实效, 争取让老师们也能做“幸福”的教研人。

一、明确职责, 有目标

教研组的基本职能概括来说主要是四个:管理功能、指导功能、组织功能、研究功能。而作为语文教研组, 有很多具体的职责, 如:在学校和教导处的领导下制订教研组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组织制订教研组的学期工作计划, 组织落实语文组的教学研究主题;关注语文学科各年级教学、教研工作和教学质量;按照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根据不同年级实际, 拟定本学科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如备课要求、课堂教学要求、作业要求、教研活动要求等;做好各级各类公开课的组织工作, 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 树立典型, 总结经验;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 作好信息交流;做好思想工作, 搞好团结, 建设优良的教风、组风等等。

作为学校, 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明确适合本校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职责, 这样才能让教研组工作有目标, 知道该做什么。教研组的职责明确了, 教研组成员的分工也很重要, 如语文教研计划的制订、语文教研活动的组织、语文教研材料的收发等等都要责任到人。而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及其他负责人则应自觉担负起教学、教研、管理的职责。

明确了职责, 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工作的目标, 是让教研组长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做“幸福”教研人的基础。

二、强化管理, 有保障

首先, 学校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上, 学校可采用层层管理的金字塔模式。如我们学校, 教师队伍庞大, 有一百多名老师, 分属于教导处领导下的三个教研大组:语文教研大组、数学教研大组、综合教研大组。语文教研大组有57位语文老师, 安排了五位负责人, 语文教研组长抓全面工作, 另外几个则分别侧重于高段和低段的语文教研活动, 并且有具体的分工。又以年级为单位分成六个年级备课组, 每个备课组设一位备课组长, 负责组织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的年级集体备课活动。同时, 由于我们学校青年教师多, 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青年教师研训中心, 在教研组的指导下, 每个年级组的青年教师分二到四人组成一个小组, 方便开展日常语文教学的研究。

其次, 学校要切实授予教研组应有的权利, 加强教研组长的培养, 支持教研组长的工作,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教研组的工作方式变被动接受完成任务为主动安排积极参与。

第三, 学校要搞好相关的制度建设。如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就有学期初订计划、学期末写总结的制度;外出听课回校向全体教师汇报的制度 (或上公开课, 或讲座) ;集体活动后写学习日记或写总结体会的制度;每次集中点名、作业登记和活动记录制度等。

有了以上这些管理的保障, 多年来, 我校语文教研工作才能系统有序有效地进行, 教研组的老师们也才能享受到进步的喜悦、成功的幸福。

三、立足本校, 有特色

很多学校都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有着自身独特的人文底蕴, 如我们大司巷小学就是一所百年老校, 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开展教研组工作时, 我们立足学校这个大本营, 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 充分挖掘本校的优质资源, 营造能者为师的教研氛围, 倡导优质资源共享, 并搭建各种平台, 努力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提升老师们的“幸福感”。

1. 能者为师, 倡导优质资源共享

近几年来, 我校语文教研组已举办了多次讲座, 有课程标准解读方面的, 有作文指导方面的, 有教材分析方面的, 还有本校外出学习过的教师作汇报讲座的。讲座的主讲人, 大多数是本校老师。我校还针对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定期举办教学论坛, 如怎样进行语

言积累、如何进行课外小练笔等等。通过多次讲座和论坛活动, 开阔了教师的视野,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水平。

不仅如此, 我觉得还要鼓励教研组的老师们经常交流。一些好的想法做法, 好的课件、资料要与同年级组的老师们共享, 并保存起来传到下一个年级。能者为师, 优质资源共享的做法应作为一个制度来实施。在年级组集体备课时, 大家互相探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交流自己一些好的做法, 取长补短, 享受收获的快乐和解决难题的喜悦。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开展兵教兵的练兵活动, 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把较年轻的语文教师和相对成熟的语文教师结成对子, 规定每位年轻教师跟师傅听课节数, 并写出听课总结。在优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 提供资源或为人师者能感受到给予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享受资源、为人徒者则能感受到省时高效、不断进步的喜悦, 这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2. 搭建平台,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 青年教师是教研组的中坚力量。为了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我校黄伟星校长高瞻远瞩, 立足于大司巷小学的现实、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特组建了青年教师研训中心。把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分设成语文、数学两个研训班, 选出骨干教师任班长、组长。聘请了原市教研室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胡笑娥、吕留香两位老师分别担任语、数辅导教师, 并成立了研训工作领导小组, 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胡英杰任主任。这样, 一个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就搭建起来了。

青年教师研训中心语文班成立以来, 语文教研组工作如虎添翼。我们从实际出发, 以教师为本, 以课堂为主阵地, 建立了系统长效的研训机制,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通过大量的校本教研实践, 切实提升了青年教师的素质。

四、努力创新, 有发展

有创新才有发展, 组合教学就是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大胆创新, 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推行的教学研究新样式。

组合教学一般每学期进行一轮,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 进行了第一轮以阅读课为主题的组合教学;2010年上半年继续进行第二轮以阅读课为主的组合教学, 在小组规模、听课记录等方面作了改进;2010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以作文训练为主题的组合教学。学期末由辅导老师对一学期的组合教学进行盘点和解读, 总结分析, 肯定成绩, 找出不足, 指出努力方向。2011年上半年继续把作文训练研究作为组合教学的重点。

实践证明, 组合教学作为校本教研的新样式, 具有以下诸多优势:

其一, 互帮互学, 和谐协作。参加组合教学的教师人人既当教研主角, 又当教研配角。

其二,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组合教学中, 人人尽力打造一堂精品课。在多次“磨课”的过程中,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既发挥了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又集中了集体的智慧,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都得到了切实有效的锤炼和提升。

其三, 多层交流, 多方进步。一是教师层面的交流,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发现自身及同事教学上的优势及不足。二是学生层面的交流, 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新面孔”, 可以刺激学生的新鲜感, 激发学习积极性和班集体荣誉感。这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其四, 优课共享, 组外延伸。经过精心打磨的精品课, 教师们上起来乐此不疲。在完成组内教学任务外, 其他组合主动邀请组外教师互上精品课, 因而有些教师“一堂课”上了五六个班, 每次上课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样优课共享, 组外延伸, 使教研成果最大化, 组合教学效果可谓是“1+1>2”, “1+1+1>3”。

没有创新, 再好的形式也有让人厌烦的时候。我们在开展教研组工作时, 在开展教学研究时, 组长要有创新意识, 组员要有创新意识, 人人动脑筋、想办法, 才能让教研组充满生机活力, 让教研人经常有“幸福感”。

五、求真务实, 有实效

所有美好的设想, 如果浮于表面, 流于形式, 那么一切都是浮云。只有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教研组所有的工作, 才能让工作收到实效。

我校语文教研组, 现在已经是一个教风严谨、团结协作、勤于思考、不断创新、充满蓬勃生机的集体。全组老师爱岗爱校, 工作勤勤恳恳, 踏踏实实, 上下齐心, 通力合作, 能定时、定点、有计划、有目的、有主讲、有研讨地开展各种常规教研活动。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 近几年来, 我们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2008年, 我们语文教研大组被评为金华市先进教研组。在各级各类业务竞赛中, 教师们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十几名老师在语文等各类优质课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或在市级以上学校上公开课;近三十位教师获全国第十一届暨金华市首届“语文报杯”小学作文大赛优秀指导奖;很多老师的论文和课题研究在永康市、金华市、浙江省甚至全国获奖……

当然, 对于我们“教研人”来说, 并不是一定要有成果获奖才算成功。其实, 我们在研究备课时、在面对教学中产生的贴近教学实际的问题时, 通过自身努力、互相探讨、组合教学等等形式, 哪怕是解决了一点小小的困惑, 也是一种成功, 一种幸福。

教研 篇10

自2004年秋,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利用学科网站为全省中学教师教研工作搭建平台, 关注一线需求, 倾听教师声音, 促进教师参与, 延伸教研活动, 放大教研效益, 民主平等的教研文化正在形成。

一、关注一线需求, 确定教研主题

1. 征求一线意见, 开展专题研讨。

为了实现全省教研活动与广大教师的需求对接, 每年年初, “化学频道”发布当年教研活动的初步设想, 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 如:

征求2011年教研工作意见:回眸2010, 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衷心地感谢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2011年, 我们将组织全省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中心教研组活动、中考与高考复习备考等教研活动, 初步拟定如下设想:

1.优质课评比

(1) 各市县、省直属学校逐级选拔推荐选手。

(2) 教龄3年以上 (含3年) 者才有参加全省优质课评比资格。

……

期望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并提出宝贵意见!

此举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响应, 2周之内, 即有300多人次阅读, 提交了21条建议。为及时调整教研活动计划提供了依据, 使之更加切合教师的需求。实践证明, 关注一线教师的需求, 确定切合教师的教研主题, 能切实解决广大教师的实际问题, 就能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与。

在不同的教学工作阶段, 广大教师需要的支持与关注点不一样。例如, 每年3—4月, 九年级化学开始进入复习阶段, 高考复习进入最后阶段, 为了推广成功经验, 会诊疑难问题, 促进教研活动, 提高复习效率, “化学频道”于当年的3、4月份多次举行“高考中考复习问题与对策”专题网络研讨。每次研讨前一周, 通过网络发布消息, 广泛征集复习面临的问题, 然后, 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 聚焦成若干个问题, 于研讨前1天上传, 作为研讨的载体。

上述“在线研讨”均被评为评论热点、点击热点文章。

2. 关注教师需求, 优化培训方案。

2009年暑期, 我省启动“高中新课程再出发”项目。为了使培训更加切合一线教师的需求, 课程团队于2009年2月下旬在“化学频道”征集意见, 关注一线老师的需求, 追求远程培训的实效性, 如:

3. 倾听教师声音, 改进命题工作。

长期以来, 命题工作由于其保密性、专业性等要求, 命题工作只能由少数专家与老师在封闭状态下来完成。命题专家与一线教师的沟通不够畅通, 影响了命题工作的改进。为此, 在“化学频道”设立“中考评卷”“高考评卷”专栏, 及时上传中考、高考试题, 各评卷题组长的评卷小结, 有利于广大教师发出自己的声音。

案例一、中考及初中化学教学研讨

2007年7月, 中考阅卷期间, 阅卷教师反思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在组织阅卷教师进行了小范围的交流与研讨之后, 大家仍感意犹未尽。为了使问题的研讨得以延续, 为了扩大研讨的范围与效益, 中考阅卷结束后, 我们于2007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网上开展了“中考及初中化学教学研讨”专题活动。

1.及时将中考试题及答案上传“化学频道”, 作为研讨的资源。

2.组织本学科各题组阅卷组长撰写评卷分析, 上传“化学频道”, 引发大家研讨。

3.针对部分教师对命题认识尚存误区, 龙官吾副院长专门撰文回应, 引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 使研讨达到了高潮。

4. 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吴益平老

师专门撰写了《初中化学教学建议 (一) ———上好第一节课》《初中化学教学建议 (二) ———突破第一个化点》, 对即将进入下一届初三化学教学的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从7月17日至8月2日半个月的时间, 相关的8篇文章共有访问量4781人次, 评论163条。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老师们进一步更新了理念, 加深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能更准确地把握考试说明, 提高了对命题的认识, 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为新课程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前进提供保障。同时, 广大教师借助网络发出自己的声音, 对命题人员是激励、是鞭策, 对增强命题人员的责任感, 提高命题水平都有帮助。网络教研, 资源是基础, 互动是中心, 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规范教研流程, 促进教师参与

实施新课程以来, 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 各学科成立了中心教研组, 通过组织中心教研组活动, 将教研重心下移, 把新课程理念送到全省各市县中学, 并侧重在乡镇中学开展现场活动。几年来, 逐步探索出一条“规范教研流程, 促进教师参与”的中心教研组活动之路。

送教活动与网络教研整合的基本流程为:

第一阶段:发布通知、上传相关资源、动员参与;

第二阶段:网上集体备课;

第三阶段:现场教研活动;

第四阶段:发布送教活动纪要、上传教学视频、点评视频及相关资源;

第五阶段:组织在线研讨;

第六阶段:整理研讨精要、撰写研讨小结。

上述6个阶段的教研活动, 除了第三阶段现场教研活动外, 其余5个阶段均依托网络进行, 第二、三、四、五等4个阶段的教研活动, 广大教师都有机会参与, 极大地调动了一线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案例二、初中化学中心组送教塔洋中学

2011年4月份, 初中化学在琼海市塔洋中学开展的中心组活动, 依托网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导向性、针对性、拓展性与示范性, 参与面广、迁移性强, 广大教师反映良好。

1. 导向性与针对性。

引导教师关注农村中学、关注科学探究、关注网络教研。尤其是发挥网络优势, 中心组成员提前对上课老师的教案进行修改, 一方面有助于现场课的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有利于观课的目标明确及更加精准的点评, 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具有正确导向和引领作用。针对农村中学教研活动“独学无友”的状况及开展探究教学困难等问题, 现场的课堂教学效果及吴益平老师撰写的《关于乡镇中学开展探究实验的一些思考———听莫春蕾老师课有感》, 给予了有效的回应。

2. 拓展性与示范性。

整个教研活动的形式突破了非网络状态教研的局限性, 实现了“跨时空”的大教研, 对全省各市县的教研活动发挥了示范迁移作用, 能够持续改进和开展。

3. 参与性与反馈性。

此次活动, 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 放大了教研资源的作用, 提高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参与度。3个星期内, 积累了相关资源12篇, 文章被阅5081人次, 文章被评1178条。实现了“借专题活动积累优质资源, 使同样的人做更多的事, 同样的活动发挥更大的作用”的预期。广大教师反馈良好、满意度高。

三、创新教学评比, 推动民主教研

全省中学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每两年举办一次。规模大、规格高, 对全省学科教研活动具有明确的导向、示范作用。为了推进教研民主, 体现课堂教学评比“公开、公平、公正”, 各学科借助网络广泛征求一线老师的意见, 创新教研活动。

1. 延续性。

课堂教学评比后, 各学科依托网络, 将全部相关资源上传学科频道, 包括教学方案、教学课件、教学反思、教学录像、评委点评、观课感想等。借助网络, 短暂的现场评比活动得到了延伸, 借助网络, 一线教师能够自由地发表意见, 借助网络, 未能参加现场活动的老师可以分享大赛的资源, 借助网络, 课堂教学评比中暴露的问题得到了关注, 借助网络, 评比活动的公开性、公正性得到督促。现场活动结束后, 各学科及时梳理问题, 开展在线研讨, 掀起全省范围内大教研的高潮。

2. 创新性。

借助网络, 实时呈现课堂教学评比的相关资源, 既能让广大老师及时分享优质资源, 又能倾听广大老师对评比结果的反映, 自觉地接受大家的监督, 推动教研活动的民主进程。几年来, 我们通过网络开展课堂教学评比的延伸活动, 并广泛吸纳一线教师的意见, 促使我们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评比工作。部分学科吸纳一线教师作为群众评委, 以此提高广大教师的参与度。

案例三、海南省2012年初中青年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比。

评选时间及方法

第一阶段:2月下旬至4月上旬, 各市县 (单位) 教研室选拔参赛选手。

第二阶段:4月12日, 专业考试和选手抽签确定上课课题及上课顺序。

第三阶段:4月26~27日, 选手现场上课, 专家评委评分。要求每位参赛选手于4月24日前将教案电子稿发至我院, 以便上传网上, 每个市县派一名初中数学教研员 (或骨干教师) 参加现场评议。

第四阶段:4月底至7月上旬, 市县群众评委评分。每个市县组织一个评委会, 由初中数学教研员 (或骨干教师) 组织10名群众评委在“海南初中数学频道”网上观看视频录像课进行打分, 并发表点评意见, 在网上讨论。

第五阶段:9月下旬, 优秀课观摩。由选拔产生的优秀选手4~6名进行现场上课, 组织全省初中数学教师观摩。

得分权重:专业考试占20%;专家评委评分占70%;群众评委评分占10%。

3. 示范性。

各学科在课堂教学评比内容、评比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使评比的内容更加丰富, 研讨的问题更加聚焦, 评比结果更全面地体现了参赛老师的整体素质, 对我省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有良好的示范导向作用。例如, 高中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 增加了专业技能测试。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测试在机上进行, 内容一是办公系统 (Word、Excel、PPT) 、多媒体制作 (Flash、Photoshop) 、程序设计 (VB) 、网络技术 (网络硬件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服务器设置等) 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是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与应对, 三是完成一件作品。中学化学全省课堂教学评比, 包括现场上课 (70%) 和专业考试 (15%) 、实验操作 (15%) , 专业考试包括以书面形式完成某些试题和试题分析。

上一篇:中职职业指导教师下一篇:我国司法改革原则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