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税收制度分析

2024-07-01

加工贸易税收制度分析(精选五篇)

加工贸易税收制度分析 篇1

保税制度是一种国际上通行的海关制度。我国加工贸易税收实践中, 对于来料加工方式下, 合同规定由外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辅料及包装材料, 海关全额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加工出口的成品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生产环节消费税, 包括免征工缴费的增值税。但是, 进料加工方式下, 海关则区别情况对进出口货物实行全额保税、定额保税或不予保税。一般来说, 保税工厂、保税集团、对口合同可予以全额保税;其它经营进料加工的单位或加工生产企业, 其进口的料、件应根据《进料加工进口料、件征免税比例表》的规定, 分别按85%或95%作为出口部分免税, 15%或5%作为不能出口部分照章征税。如不能出口部分多于海关已征税的比例, 应照章补税;少于已征税比例而多出口的部分, 经向海关提供确凿单证, 经主管海关审核无误, 准予向纳税地海关申请已纳税额返还。此外, 对有违反海关规定行为的经营单位和加工生产企业, 海关认为有必要时可对其进口料、件在进口时先予征税, 待其加工复出口后, 再按实际消耗进口料、件数量予以已纳税额返还。

但是, 若加工贸易进口货物, 无论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进口, 只要进入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特殊监管场所, 均实行全额保税。但是, 基于历史原因, 我国多数加工贸易企业位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特殊监管区域之外, 因此对于这些企业而言, 进料加工进口货物仍存在不完全保税甚至不予保税的可能。

二、加工贸易出口退 (免) 税制度

对于来料加工贸易方式, 我国实行以免税为主, 不予出口退税的政策。如果出口企业是以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出口国家规定不予退 (免) 税货物的, 仍然可以享受免税, 但对其耗用的国产材料则不办理出口退税, 其进项税额也不得抵扣, 而是计入成本。

但是, 对于进料加工贸易方式, 我国实行出口退 (免) 税制度。该贸易方式下出口货物的消费税的退 (免) 税办法与一般贸易方式相同, 而出口货物的增值税的退 (免) 税则有所区别, 即根据进料加工复出口的具体贸易形式而采取不同的出口退税计算方法。

1. 作价加工复出口

出口货物退税额=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销售进口料件的应缴税额销售进口料件的应缴税额=销售进口料件金额×税率-海关对进口料件实际征收的增值税税额其中:“销售进口料件金额”是指出口企业销售进口料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税率”是指当进口料件征税税率小于或等于复出口货物退税税率的, 按进口料件的征税税率计算, 而若进口料件征税税率大于复出口货物退税税率的, 则按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税率计算;“海关对进口料件实际征收的增值税税额”是指海关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

2. 委托加工复出口

出口货物应退税额=购买加工货物的原材料等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进项税额×该原材料等的适用退税率+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工缴费金额×复出口货物退税率+海关对进口料件实征增值税税额海关对进口料件实征增值税税额=应征税额-减征税额

3. 自行加工复出口

(1) 实行“先征后退”法计算出口退税的生产企业的计算方法: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 (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征税税率)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退税率-当期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退税率

(2) 实行“免、抵、退”法计算出口退税的生产企业的计算方法: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上期留抵税额

其中: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 且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即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的关税和消费税

这里, 当纳税人有进料加工业务时则应扣除“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且当“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大于“出口货物销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时, “免抵退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按0填报, 其差额结转下期;按“实耗法”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为当期全部 (包括单证不齐全部分) 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货物所耗用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与征退税率之差的乘积;按“购进法”计算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为当期全部购进的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与征退税率之差的乘积。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其中:出口货物离岸价 (FOB) 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实际离岸价的, 企业必须按照实际离岸价向主管国税机关进行申报, 同时主管税务机关有权依照《中国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其中“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如上所述。

—当期应退税额为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当期免抵退税额之间的小者由此可见, 当出口货物的征税率与退税率不一致时, 与一般贸易出口相比, 加工贸易出口有助于减轻企业承担的征退税率不一致导致的税收负担。因为, 一般贸易出口企业需要承担所有征退税率差额部分的负担, 而加工贸易出口企业则只承担国产料件部分的征退税率差额负担, 若加工贸易企业全部使用进口料件, 且全额保税, 则基本不受出口退税率降低的影响。

此外, 当加工贸易企业将用保税进口料件加工的产品转至另一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加工后复出口时, 贸易部门与税务部门对这类深加工结转业务的税收处理并非完全一致。根据目前的有关规定, 海关对深加工结转业务视同进出口贸易实行保税监管, 即并不对该项业务征收任何进出口税费;但是, 税务部门则自2001年1月1日起, 老三资企业 (1993年12月31日前成立的三资企业) “不征不退”的免税期满之后, 对所有企业的深加工结转业务均视同内销先征税, 然后再在出口环节办理退税, 并且深加工结转环节使用的国产料件不予办理出口退税。显然, 这种不一致增加了此类企业的税收负担, 不利于深加工结转业务的发展, 也不利于加工贸易价值链条在国内的延伸。故而, 有的加工贸易企业便利用特殊监管区域或特殊监管场所的税收优惠制度, 来解决此类问题。根据《出口加工区税收管理暂行办法》 (国税发[2000]155号) 、《保税物流中心 (B型) 税收管理办法》 (国税发[2004]150号) 、《关于保税区与港区联动发展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4]117号) 、《关于洋山保税港区等海关监管特殊区域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6]1226号) 等的规定, 区外 (或中心外) 企业运入区内 (或中心内) 的货物视同出口, 准予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出口退税;区内 (或中心内) 企业销售给区外 (或中心外) 企业的货物视同进口, 当该区外 (或中心外) 企业开展加工贸易时, 准予其按照加工贸易税收政策执行。这样, 深加工结转业务中, 上下游企业就可以通过上述区域或场所获得最大利益, 即上游企业的货物入区 (或中心) 就可以获得退税, 而下游企业从相应园区 (或中心) 进口货物并获得发票, 向海关办理“进料加工”就可以享受进口料件保税, 从而减轻了这些企业的税收负担。

三、加工贸易征税制度

1. 加工贸易出口企业出口国家规定不予退 (免) 税的货物

出口企业以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出口不予退 (免) 税货物的, 仍然享受免税;但是, 出口企业以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出口不予退 (免) 税的货物, 则必须按复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与所耗用进口料件的差额计提销项税额或计算应纳税额。此外, 若该不予退 (免) 税的货物为应税消费品, 还应按复出口货物的出口数量或离岸价格计算缴纳消费税。

2. 加工贸易项下出口应税商品征收出口关税的规定

加工贸易项下出口应税商品, 如全部使用进口料件加工的产 (成) 品, 不征收出口关税;如部分使用进口料件加工的产 (成) 品, 则按海关核定的比例征收出口关税。具体计算公式是:

出口关税=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出口关税税率×出口成品中使用的国产料件占全部料件的价值比例

其中, 出口货物完税价格由海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的规定审核确定。

企业应在向海关备案或变更手册 (最迟在成品出口之前) 时, 向海关如实申报出口成品中使用的国产料件占全部料件的价值比例。

3. 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与产 (成) 品内销

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或者成品因故转为内销的, 海关凭主管部门准予内销的有效批准文件, 对保税进口料件或制成品依法征收税款并加征缓税利息;进口料件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 经营企业还应当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未出口的成品按内销征税, 并不予办理出口退税, 已办理出口退 (免) 税的, 应追回退 (免) 税款。加工贸易保税进口料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 加工贸易企业可向海关申请内销, 并免于商务主管部门审批, 属于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环保总局及其授权部门进口许可证件管理范围的, 免予提交许可证件。海关对申请内销的边角料根据报验状态归类后适用的税率和审定价格计征税款, 并免征缓税利息。

由此可知, 加工贸易出口应税商品或不予退 (免) 税商品的征税制度对进料加工、来料加工以及国产料件、保税进口料件区别对待, 没有一视同仁, 这显然不利于进料加工贸易方式的发展, 也不利于提高加工贸易企业使用国产料件的积极性, 从而不利于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国内增值率。其次, 虽然加工贸易料件与制成品内销制度中规定“进口料件属于国家对进口有限制性规定的, 经营企业还应当向海关提交进口许可证件”, 但未明示该规定是否也适用于制成品, 从而使得企业可能利用加工贸易方式规避国家对某些制成品的进口限制, 在国内销售该类产品。最后, 根据规定, 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内企业内销的制成品, 其补税时的完税价格按制成品的成交价格审定;而区外企业内销制成品时, 则按料件的原进口成交价格或与料件相同或类似的进口货物的成交价格为基础审定。一般情况下, 制成品的成交价格要高于料件的成交价格, 而且根据“关税升级”理论, 制成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也要高于料件的进口关税税率。因此, 这种差异显然对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内的加工贸易企业不利。

总之, 加工贸易税收制度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并且其税收管理涉及税务与海关等多个部门, 从而导致加工贸易税收制度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 在引导我国加工贸易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前提下, 我国各相关部门应协调统一加工贸易税收制度, 在尽可能保持税收中性的基础上, 合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从而确保我国加工贸易制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心一刘翠微编著:出口退 (免) 税手册[M],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年版

第三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分析 篇2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的概念与作用——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取得,特定分配方式。

作用——组织财政收入;宏观经济调控;维护国家政权;国际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

(二)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三)税收分类——(1)征税对象不同: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2)收入分配权限: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3)计税标准: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

【例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税收特征的有(B)。A.强制性 B.分配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例题2·单选题】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下列各项中,属于地方税的是(B)。

A.增值税 B.土地增值税 C.企业所得税 D.资源税 【例题3·多选题】下列属于税收的作用的有(ABCD)。

A.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 B.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C.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D.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例题4·多选题】在下列税种中,属于行为税类的有(AC)。A.印花税 B.增值税 C.车辆购置税 D.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税法及构成要素

(一)税法分类——(1)功能作用不同: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征收管理法》)。(2)法律级次不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

(二)税法构成要素——征税人、纳税业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计税依据(从价计征、从量计征、复合计征)、减免税(起征点、免征额)

【例题1·单选题】我国税法构成要素中,(B)是税法中具体规定应当征税的项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

A.税率 B.税目 C.纳税人 D.征税对象

【例题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程序法的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例题3·单选题】下列税法构成要素中,衡量纳税义务人税收负担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是(C)。

A.计税依据 B.减税免税 C.税率 D.征税对象

【例题4·多选题】按照税法法律级次划分,可将税法分为(ABCD)。A.税收法律 B.税收行政法规 C.税收规章 D.税收规范性文件

第二节 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

1、对增值额征收的流转税。分为——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2、纳税人——一般纳税人(17%)、小规模纳税人(3%)。

3、当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例题·单选题】按照对外购固定资产价值的处理方式,可以将增值税划分为不同类型。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增值税实行(A)。

A.消费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生产型增值税 D.实耗型增值税

二、消费税

1、针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按消费流转额征税。

2、范围——烟,酒及酒精,鞭炮、焰火,化妆品,成品油,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

三、营业税

1、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其中,提供应税劳务是指提供交通运输、建筑、金融保险、邮电通信、文化体育、娱乐以及服务等劳务。

2、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不属于营业税劳务(从营业税角度称之为非应税劳务),征收增值税。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营业税纳税人的是(A)。A.销售小汽车的公司 B.提供交通运输业的公司 C.提供娱乐服务的俱乐部 D.提供邮政服务的邮电局

四、企业所得税

1、居民企业——境内外的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境内收入纳税。

2、企业所得税税率:25%。亏损弥补,最长不超过5年。

五、个人所得税

1、居民纳税人——境内外,非居民纳税人——境内。

2、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纳税方法——自行申报纳税、代扣代缴。

【例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是(D)。A.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居住也不满一年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的个人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超过6个月不满1年的个人 D.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例题2·单选题】某大学于教授受某企业邀请,为该企业中层干部进行管理培训讲座,从企业取得报酬5000元。该笔报酬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适用的税目是(B)。

A.工资薪金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稿酬所得 D.偶然所得

【例题3·多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可以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区分为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依据的标准有(AD)。

A.境内有无住所 B.境内工作时间 C.取得收入的工作地 D.境内居住时间

第三节 税务管理

一、税务登记

(一)税务登记的概念——税务登记是整个税收征收管理的起点。

(二)税务登记范围

1.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办理税务登记。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可不办理。

2.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国家机关除外),应当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例题1·判断题】个体工商户在税法规定的享有免税优惠的期限内,可以不必办理税务登记。(×)(2008)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有(AC)。A.个体工商户 B.国家机关 C.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

D.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

(三)税务登记种类

包括:设立(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停业、复业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注销税务登记。

1.设立税务登记(先工商——后税务):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限要求——30日内(单选)

①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②未办理营业执照但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③临时外出经营,在连续的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30日内,所在地办理税务登记。

④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2.变更税务登记(时限要求——30日)

纳税人已在工商办理变更登记的,自工商变更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3.停业、复业登记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经确定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应当在停业前申报办理停业登记。

(2)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3)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

(4)纳税人停业期满不能及时恢复生产经营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延长停业登记申请。

(5)纳税人在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应当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申报缴纳税款。

4.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1)到外县(市)临时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2)《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实行一地一证原则。

5.注销税务登记

(1)注销情况: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被工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成立、变更时先工商后税务;注销时先税务后工商)。

(2)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登记之日起 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例题1·单选题】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一定期间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该期间是(D)。(2008)

A.5日内

B.10日内

C.20日内

D.30日内

【例题2·单选题】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他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C),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A.10日内 B.20日内 C.30日内 D.60日内 【例题3·单选题】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D),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A.10日内 B.20日内 C.30日内 D.15日内

【例题4·单选题】扣缴义务人应当在(B),到税务机关申报登记,领取扣缴税款凭证。

A.会计年度终了 B.发生扣缴义务时 C.经营业务发生时 D.税务机关通知时 【例题5·单选题】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B)应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

A.3个月 B.180天 C.6个月 D.1年

【例题6·单选题】纳税人停业期满未按期复业又不申请延长停业的,税务机关应当视为(B)。

A.自动注销税务登记 B.已恢复营业,实施正常的税收征收管理 C.自动延长停业登记 D.以上都不正确

【例题7·多选题】下列应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的有(ABCD)。A.有应税收入 B.有应税行为 C.有应税财产 D.扣缴义务人发生扣缴义务的【例题8·多选题】税务登记的包括(ABCD)。A开业登记 B.变更登记 C.停业、复业登记 D.注销登记 【例题9·多选题】下列关于税务登记说法正确的有(ACD)。

A.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他机关办理变更记之日起30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B.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应当在公司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C.纳税人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复业登记申请。D.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小商贩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例题10·多选题】下列各项中,需要办理税务注销登记的有(ABC)。A.纳税人解散,依法终止纳税义务 B.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C.纳税人资不抵债而破产 D.纳税人暂时停业

二、发票管理

(一)发票的概念

1.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的书面证明。

2.税务机关是发票的主管机关,负责发票印刷、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的管理和监督。

(二)发票的种类

发票的基本联次为三联,第一联为存根联,开票方留存备查;第二联为发票联,收执方作为付款或收款原始凭证;第三联为记账联,开票方作为记账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联次还应包括抵扣联,抵扣税款。

1.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专门用于结算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使用的一种发票。

增值税专用发票只限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领购使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一般纳税人如有法定情形的,不得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例题1·单选题】发票的联次中,增值税专用发票比一般的发票多(D)。A.存根联 B.发票联 C.记账联 D.抵扣联

【例题2判断题】增值税专用发票只限于一般纳税人领购使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

【例题3·单选题】增值税专用发票只限于(B)使用。

A.小规模纳税人 B.一般纳税人 C.营业税纳税人 D.非增值税纳税人 【例题4·单选题】下列关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说法不正确的是(D)。A.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专门用于结算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使用的一种发票。

B.增值税专用发票只限于一般纳税人领购使用 C.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不得领购使用

D.一般纳税人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2.普通发票:主要由营业税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使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不能开具专用发票的情况下也可使用普通发票。

(1)行业发票——适用于某个行业的经营业务,如商业零售统一发票、商业批发统一发票、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统一发票等。

(2)专用发票——后者仅适用于某一经营项目,如广告费用结算发票、商品房销售发票等。

3.专业发票(国有):是指国有金融、保险企业的存贷、汇兑、保险凭证;国有邮政、电信企业的邮票、邮单、话务、电报收据;国有铁路、国有航空企业和交通部门、国有公路、水上运输企业的客票、货票等。

【例题·单选题】下列发票中,属于专业发票的是(D)。

A.增值税发票 B.广告业发票 C.商品房销售发票 D.国有铁路客运发票

(三)发票的开具要求

1.单位和个人应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才能开具发票,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得开具发票。

2.开具发票时应按号顺序填开,填写项目齐全、内容真实、字迹清楚、全部联次一次性复写或打印,内容完全一致,并在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单位财务印章或者发票专用章。

3.填写发票应当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4.使用电子计算机开具发票必须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并使用税务机关统一监制的机打发票。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不得拆本使用发票;不得自行扩大专业发票使用范围。

6.开具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发票使用登记制度,设置发票登记簿。

7.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发票丢失,应于丢失当日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在报刊和电视等传播媒介上公告声明作废。

【例题1·单选题】下列关于发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2007)

A.不得转借发票

B.不得转让发票

C.不得代开发票

D.可以自行决定拆本使用发票 【例题2·多选题】下列有关发票的表述中,符合《发票管理办法》规定的有(ABD)。(2008)

A.经营业务已经发生,营业收入已经确认时,才能开具发票

B.开具发票应按编号顺序填开,内容真实、全部联次一次性复写或打印

C.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可以代其他单位开具发票

D.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应当保存5年

【例题3·单选题】纳税人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的保存期限是(B)。

A.3年

B.5年

C.10年

D.15年

【例题4·单选题】根据《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开具发票时可以(C)。

A.只使用外国文字 B.同时使用两种外国文字 C.在使用中文的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D.以上都不对

【例题5·多选题】发票的特征包括有(ABCD)。A.合法性 B.真实性 C.时效性 D.共享性

三、纳税申报

(一)纳税申报的概念

1.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2.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例题·多选题】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申报的对象包括(ABCD)。

A.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B.取得临时应税收入或者发生临时应税行为的单位和个人

C.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D.享受减税、免税待遇,在减税、免税期间的单位

(二)纳税申报的方式

1.自行申报也称直接申报。

2.邮寄申报。邮寄申报以寄出地的邮政局邮戳日期为实际申报日期。

3.数据电文。

4.其他方式——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申报。

5.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还可以委托注册税务师等有税务代理资质的中介机构或者他人代理申报纳税。

【例题·单选题】纳税人的网上申报属于(D)纳税申报方式。A.直接申报 B.间接申报 C.邮寄申报 D.数据电文申报

第四节 税款征收

税款征收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税款征收方式

(一)税款的确定方式

1.查账征收:针对财务健全的纳税人,适合于经营规模较大、财务制度健全的纳税人。

2.查定征收:针对账务资料不全,但能控制其材料、产量或进销货物,由税务依据税产品查定产量、销售额。

适用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产品零星、税源分散、会计账册不健全的小型厂矿和作坊。

3.查验征收:通过查验数量,按市场一般销售单价计算其销售收入。

适用于纳税人财务制度不健全,生产经营不固定,零星分散、流动性大的税源。

4.定期定额征收:经营规模小达不到设置账簿标准,难以查账征收,不能准确计算计税依据的个体工商户。

(二)税款的缴纳方式

1.纳税人直接向国库经收处缴纳。2.税务机关自收税款并办理入库手续。

3.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4.代收代缴。

5.委托代征(车船税)。【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税款征收方式的有(ABCD)。(2007)

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例题2·单选题】在税款征收方式中,查账征收方式一般适用于(C)。

A.经营品种比较单一,经营地点,时间和商品来源不固定的纳税单位 B.账册不够健全,但能够控制原材料或进销存的纳税单位

C.财务会计制度较为健全,能够认真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单位 D.无完整考核依据的小型纳税单位

【例题3·单选题】下列税款征收方式中,适用于针对零星,分散的高税率工业产品征收的方式是(C)。

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例题4·单选题】对生产规模小、账册不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较底、产品零星、税源分散的企业适用的税款征收方式是(B)。

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二、核定应纳税额

(一)核定应纳税额的对象——无法依据账簿确定税额时

1.依法可以不设置账簿的。2.依法应当设置账簿但未设置的。3.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未申报的。

6.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税务机关有权核定纳税人应纳税额情形的有(ABCD)。(2008)

A.纳税人按规定应当设置账簿,但未设置账簿的B.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 C.纳税人未办理税务登记的D.纳税人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难以查账的

(二)核定应纳税额的方式

1.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收入额和利润率核定;

2.按照成本加合理费用和利润核定;

国内融资租赁的税收制度分析 篇3

关键词 融资租赁 改革 税收优惠

一、基本概念

融资租赁,又称金融租赁或财务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它的具体内容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对租赁物的归属没有约定的或者约定不明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然不能确定的,租赁物件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由于其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回收、处理租赁物,因而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所以非常適合中小企业融资。此外,融资租赁属于表外融资,不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的负债项目中,不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这对需要多渠道融资的中小企业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一般而言,融资租赁有以下几个方面法律特征:(1)由三方当事人和两个合同构成,融资租赁合同由出租人与供货商签订的购买合同和出租人与承租人签订的租赁合同构成;(2)融资租赁合同中出租方在租赁期间内对租赁物保留所有权,承租人仅享有使用权;(3)融资租赁合同的任何一方当事人一般不得在合同期限内以任何理由撤销,即不得中途解约,但在少数情况下允许解除;(4)出租人一般不承担租赁物瑕疵的担保责任。

现代租赁理论认为融资租赁具有四大功能,即促进投资、融资、促销和资产管理。其中融资功能主要是针对于无力一次性给付物品全部价款而又有购买需求的当事人。物品供应商可能因为认为求购方资产负债信用不足或债务金额过大,不愿意赊销,于是出租人应承租人需求购买租赁物品,而将租赁物所有权攥在手上,靠在一定期间内回收租金取得收益。如此,承租人可以取得需求而无力一次性给付的物品使用权,供应商可以有效地避免对方债务不履行的风险,而出租人相当于为承租人投资,在租金收入中收回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

二、我国融资租赁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融资租赁在营业税和印花税上所要缴纳的税金少于一般租赁,但由于融资租赁的支出在会计分录中被资本化,故不能成为所得税税前扣除中的营业成本,不及一般租赁的租赁支出可抵扣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豍而和一般销售活动相比,融资租赁要缴纳的税金在流转税、印花税上都低于一般销售,在所得税上还享有加速折旧的特别优待。

但在实践中几乎所有融资租赁的优惠政策只有我国融资租赁市场上的小部分企业,即对经人民银行、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才能全部享受得到。在营业税和所得税方面,大量未经行政批准的融资租赁企业在税收政策上遭受着巨大的不公平待遇,并面临着税负征收不统一、实践操作混乱的局面。豎

在流转税方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将融资租赁定性为金融业务,对行业的进入进行极为严苛的管制。其规定只认可经人民银行、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所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对于这部分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征收营业税,不征增值税。其他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租赁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的,征收增值税;未转让给承租方的,征收营业税。在实际上,该规定就是将没有经过审批的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租赁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的,认定为一般销售行为,征收增值税;将租赁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的认定为一般租赁行为,以租金全额征收营业税。

另外,未经审批的融资租赁企业之间的税负也存在着不平等,被认定为销售行为的融资租赁被征收的税金显然大于被认定为租赁行为的融资租赁。1994年的税制改革分别确定了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以销售为主的纳税人一般适用增值税,以服务为主的纳税人一般适用营业税,这种人为设定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分别调节其实是割裂了货物与劳务之间的经济联系。融资租赁既包含了融资服务的销售行为,又包含了设备租赁的服务行为,很难准确地分别适用增值税或营业税,在税收实务中强调这种区分,不仅给税务人员的判定操作造成困扰,也容易造成未经审批的融资租赁之间的税负不公。

三、总结

在国内有很多事实未经行政批准的融资租赁企业,如果在缴纳增值部分的税款的时候被认定为一般租赁行为,所缴纳的营业税与一般租赁一样重,而在缴纳所得税时又得不到一般租赁的税前抵扣,其税负反而比一般租赁更重了。融资租赁本来是具有一般租赁所不具有的融资特性,有着自身独特而广阔的需求市场,并且比一般租赁对拉动投资等有着更大的作用,有很强的社会溢出效应,应当予以优惠政策鼓励。但在我国,未经批准的融资租赁业务的税负反而重于一般租赁业务,而行政审批的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少、经营范围相对狭窄,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因而我国的融资租赁市场被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和过于严苛的行政管制扭曲,得不到充分的发育。

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国内资融资租赁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各项作用,应该改革现行的中国内资融资租赁领域的税收政策。第一应该逐步放开融资租赁市场,取消审批体制内外企业税负的巨大差异。第二,应该树立融资租赁业作为一类独立经济业务的观念,制定统一框架下的各层级融资租赁法律法规,取消零散在各不同层级的规范中关于融资租赁的相互冲突的规定。第三,应该建立独立的融资租赁税收制度,对融资租赁实施统一、公平、规范的税收优惠政策。

注释:

豍窦伟,李炜.融资租赁相关税收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税务,2010(10).

豎付容.制约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法律瓶颈及其破解[J].法学,2006(7).

加工贸易税收制度分析 篇4

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

互动工作制度

(讨论稿)

第一条为加强税源管理,防范执法风险,维护纳税人权益,促进信息管税机制的形成,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互动工作制度的核心是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双向反馈机制,建立一个以税收分析为导向,税源监控为目标,纳税评估为手段,税务稽查为保证的工作机制。

第三条互动机制明确责任与分工,确定信息双向反馈方式和要求,做到实时反馈和定期反馈相结合,实现市局、管理单位和稽查局之间的良性互动。

第四条市局收入规划科要加强数据分析,按期将分析整理的宏观经济指标、宏观税负及分析数据等资料予以发布。税政科要加强区域、行业、企业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分析,按期发布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征管科要加强对税收征管业务数据和外延相关信息的管理,按期采集第三方信息,协调互动工作,指导分析和评估。

第五条管理单位根据征管工作实际,结合市局工作要求和任务,参照已掌握的有价值信息和资料,召集相关人员开展税收

分析,对重点异常问题组织纳税评估,彻底查明出现异常的原因和事实,依程序处理,并完善本单位税源监控办法,同时,将结果反馈市局征管科。

第六条稽查局根据市局或管理单位通过纳税评估反馈的情况和移送的案源,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将结果反馈市局征管科和管理单位,并提出完善税源监控的征管办法。

第七条市局技术管理科要协助各部门开展数据分析,为数据的提取、筛选、加工、比对提供技术保障。

第八条互动机制包括“市局统筹、内部互动、管查联动”三种运作方式。

第九条市局统筹是指征管科通过整合各类业务管理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启动部署税收分析、纳税评估、专项检查、特殊行业清理等税源管理工作。基层单位重点抓好落实,及时反馈工作结果。

第十条内部互动方式是指各管理单位紧紧围绕工作重点,整合内设资源,实现税源控管一体化运转。即:管理单位要在税费服务科设置专门的税收分析岗,开展辖区内的税收分析工作,按照管理工作的负荷程度,确定纳税评估任务,并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工作。纳税评估人员依程序开展纳税评估,收集资料,撰写评估报告,并提出完善税源监控的征管办法。管理单位按月开展评估审查会,确定处理意见,落实税源管理责任,健全税源管理制度,移送违法案件。税源管理人员及时维护征管信息,做好税源的管理和监控。检查考评人员对已完成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情况组织复核,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管查联动是指稽查局按照“内促征管”的工作要求,在开展税收专项检查活动中,通过对行业典型纳税人的解剖分析,向市局和管理单位反馈行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管理单位有侧重的开展分析和评估工作。

第十二条市局机关业务部门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开展好互动工作,对工作措施和完成情况将纳入绩效考核。

第十三条管理单位和稽查局未按本制度规定开展互动工作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并按照业务工作考核办法实行扣分。

第十四条市局将按一定比例对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情况组织抽查复核,经复查有问题的追究相关责任人员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十五条本制度涉及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检查具体的工作过程、执法程序和使用文书,应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局的相关政策法规、规程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各县(市)局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监督考核办法,报市局备案。

加工贸易税收制度分析 篇5

保税制度是一种国际通行制度。我国加工贸易主要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对来料加工,执行“不征不退”的税收政策,由外商提供的料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对加工环节的工缴费,免征增值税;对加工成品复出口,免征出口关税、出口增值税和出口消费税。由于各环节免税,因此不存在退税问题。但对进料加工,海关有全额保税、定额退税、不予保税三种待遇。对保税工厂、保税集团、对口合同,可全额保税。其它经营单位或加工企业,其进口料件按《进料加工进口料、件征免税比例表》的规定,85%或95%作为出口部分免税,15%或5%作为不能出口部分照章征税。如实际不能出口的部分多于海关已征税比例,应照章补税;少于已征税比例而多出口的部分,可向纳税地海关申请已纳税额返还。对进入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加工贸易进口料件,一律实行全额保税。近几年,随各地保税物流业的发展,从保税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进口,以“保税区域一日游”替代“香港一日游”的业务呈逐年递增的势头。海外货物存入保税区,方便国内企业看货议价,缩短进口周期,减少资金占用;国内上游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货物到保税区域,即可获得出口退税;下游企业再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间接实现保税生产。本文基于案例研究,检验不同海关监管区域退税政策的差异及其对加工企业流通成本的影响,为企业经营选址决策提供参考。

一、免、抵、退税政策对加工企业流通成本的影响

我国自1997年1月1日起实行“免、抵、退”增值税收管理办法。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出口实行“免、抵、退”,出口退税收入取决于出口销售收入(以离岸价计算)及其进项税额。免,即免征出口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即用出口货物所耗用的料件在前道环节已纳税款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即出口额占本期销售总额50%以上的,在一个季度内,因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的,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予以退税。若不足50%,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年继续抵扣。

从2002年1月1日起,对进料加工复出口的企业,一律按免、抵、退税管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复出口后,先根据海关核准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填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报经主管其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按规定审核盖章后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再将此免税证明送主管其征税的税务机关。在当期退税申报时,将当期海关核销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与规定的退税率的积从当期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税额中抵扣。我国出口退税一度出现退税额大于征税额的情况。为此国家调整退税体系,将增税额与出口FOB价格挂钩,而不与增值税发票挂钩。实际退税额在应退税额(the net VAT refundable)和免抵退税额(the exempt,credit and refund VAT)之间择低选择。所谓未退税额(Export VAT leakage),是指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即增值税中不予退还的部分。相关计算公式为:

当期出口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成品的FOB出口价(本币计)×(出口征税率-出口退税率)-保税进口料件的CIF进价(本币计)×(出口征税率-出口退税率)=(成品的FOB出口价-保税进口料件的CIF进价)×(出口征税率-出口退税率)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FOB出口价-保税进口料件的CIF进价)×出口退税率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成品内销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予免征或抵扣的税额)-上期留抵进项税额=成品内销的增值税额-(采购料件的增值税额-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上期留抵进项税额

若当期应纳税额<0,则为当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若无保税进口料件,加工料件全部从国内采购,则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第7条,生产企业兼营内销和出口,且出口货物未单独设帐核算的,应先对内销货物计算销项税额,并扣除当期进项税额后,再计算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

例如大连海联实业公司(以下简称海联)是兼营内销和出口的生产型企业,出口货物未单独记账核算。假设国内销售额为100万元,国内采购料件进项税额为17万元;出口货物离岸销售额为900万元。

(1)若采用进料加工,海关核销保税进口料件600万元(CIF金额),增值税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0%,则当期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21万元[(900-600)×(17%-10%)];出口产品应退税额为 30 万元[(900-600)×10%];当期应纳税额为21万元 [100×0.17+21-17];实际退税额为 30万元;当期产品成本为721万元[600+17÷0.17+21]。

(2)若采用一般贸易,进口料件全部转为国内采购,采购同等数量、质量的材料需支付价款568万元,支付增值税96.56万元,则当期出口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63万元[900×(17%-10%)];出口产品应退税额为90万元 [900×10%];当期应纳税额为-33.56万元[100×0.17+63-(17+96.56)],因为 90万元>33.56万元,因此实际退税额为33.56万元;当期产品成本为721 万元[568+17÷0.17+63]。

表1 不同海关监管区域的出口退税政策比较

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退税制度比较

保税区(bonded area)、保税港区(bonded port area)、保税物流园区(bonded logistic park)都具有“境内关外”的功能,即企业保税进口、一次进货、分批报关、缓缴关税。当进口料件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CSSAs)时,暂不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import VAT)。如果成品销往国外,则免税;如果成品转内销,则需补税。在CSSA内发生的仓储运输费用都需计入应税价格。不同区域出口退税政策不同,对企业成本的影响也不同(见表1)。选择合适的区域出口,对降低税收负担十分重要。

从表1可知,自贸区与出口加工区对内销产品生产所需的进口料件补税的计税基础不同。前者以进口料件的原始价格为基础,后者以成品内销价格为基础确定完税价格。如自贸区内一制造企业采购5000万美元料件,加工成成品后以1亿美元的价格销往国内。则:(1)若料件全部从海外进口。则当成品内销时,需以内销价格(1亿美元)为基础确定完税价格,补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2)若3500万美元的料件从海外进口,1500万美元的料件从国内购买,则应以进料价值3500万美元为基础确定完税价格,补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所以,我国自贸区(FTZs)部分具有保税区的功能。

三、保税物流对加工企业流通成本的影响

本部分围绕不同区域退税政策的差异,说明经营选址的重要性。我国大陆一制造商从国内购买价值1000万美元的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后以1亿美元的FOB价格出口。假设增值税退税率为13%,则未退税额为:10000×(17%-13%)=400(万美元)。原材料采购时,应付增值税额为:1000×17%=170(万美元)。额外支付的增值税额为:400-170=230(万美元)。这样,企业不仅没有享受进口料件的抵扣,而且出口还需课税230万美元。但如果企业将生产放在CSSAs内,将制造活动放在出口加工区(EPZ),则可以降低FOB出口价格。

下面以这一案例说明不同海关监管区域对进料加工企业流通成本的影响。假设加工企业A有三种经营模式可供选择(以下所有金额均不含税。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为30%,出口不征税。增值税适用税率为17%,出口退税率为13%):

模式一:A选址在自贸区(FTZ)内经营。A企业生产的1亿欧元成品,有7000万欧元(内销价)销往国内非保税区,3000万欧元(FOB价)销往海外。其生产所用的2000万欧元料件,有1000万欧元(CIF价)从国外保税进口,其中700万欧元料件用于内销生产,300万欧元料件用于外销生产;另1000万欧元的料件从国内购买,其中700万欧元料件用于内销生产,300万欧元料件用于外销生产。

【解析】自贸区(FTZ)内A企业从海外进口1000万欧元料件时,可暂免征税。从国内购买1000万欧元料件时,由国内卖家缴纳增值税:1000×17%=170(万欧元)。

当3000万欧元的成品销往海外时,其采用的进口料件免税,国内料件申请退税。

未退税额=(成品的FOB出口价-保税进口料件的CIF进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3000-300)×(17%-13%)=108(万欧元)

当7000万欧元的成品内销时,其采用的进口料件应补征进口关税:700×30%=210(万欧元);应补征进口增值税:(700+700×30%)×17%=154.70(万欧元)

模式二:A选址在出口加工区(EPZ)内经营。举例同模式一。

【解析】出口加工区(EPZ)内A企业从海外进口原材料1000万欧元时,可暂免征税。但从国内购买原材料1000万欧元时,由国内卖家缴纳增值税:1000×17%=170(万欧元),且应视为国内卖家的出口,由国内卖家申请出口退税:1000×13%=130(万欧元)。则未退税款为:170-130=40(万欧元)。

当A企业将3000万欧元成品销往海外时,不再征税和退税。

当A企业将7000万欧元成品销往国内时,其国内采购商应按成品价值缴纳进口关税:7000×30%=2100(万欧元);缴纳进口增值税:(7000×30%+7000)×17%=1547(万欧元)。

模式三:A选址在国内非保税区。举例同模式一。

【解析】该情形下A企业不享受保税进口的待遇,但可“以进抵出”,享受税收减免和退税。

非保税区内的A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1000万欧元时,应征进口关税:1000×30%=300(万欧元);应征进口增值税:(1000+1000×30%)×17%=221(万欧元)。从国内购买原材料1000万欧元时,国内卖家缴纳增值税:1000×17%=170(万欧元)。

表2 三种经营模式下的进料加工贸易成本一览表

当A企业将生产的3000万欧元成品销往国外时,不征出口关税,且可申请出口退税。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增值税额为:3000×(17%-13%)=120(万欧元)。

当A将生产的7000万欧元成品销往国内另一非保税区时,应缴纳增值税:

7000×17%-[(1000+1000+1000×30%)×17%]=799(万欧元)

从表2可知,当成品销往海外时,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无需缴退增值税;自贸区(FTZ)内企业有108万欧元的未退税款;非保税区内企业有120万欧元的未退税款。当成品销往国内非保税区时,自贸区(FTZ)内企业只需按进料价值补税,而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需按成品价值补税。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能在国内购料环节(交易2)及时获得出口退税,现金流较自贸区(FTZ)和非保税区内企业更好。尽管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在国内采购(交易2)和成品外销(交易3)中较自贸区(FTZ)内企业更有利,但总体看自贸区(3.18万欧元)较出口加工区(21.4万欧元)和非保税区(4.2万欧元)的成本更节约。

若A企业生产的1亿欧元成品全部销往海外,则计算结果见表1的括号所示。数据表明:当成品全部用于出口时,出口加工区(EPZ)内企业因为退税及时,格外有成本优势(0.4),相对于自贸区(3.6)、非保税区(7)的成本更低。在三类区域中,非保税区内企业是最亏的,不仅没有享受进口料件的抵扣,承担进口关税3万欧元,出口还需承担未退税款4万欧元。

上一篇:地下水与植被关系研究下一篇:内蒙古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