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2024-05-26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精选十篇)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算理,兴趣,效率

计算学习比较枯燥,特别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起来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 加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如果单调内容陈旧,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计算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认知心理学认为: 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 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计算,才能促进认识主体主动发展计算能力,才能培养良好的计算品质和计算习惯,从而不断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质量.

一、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直观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模仿能力较强,根据这些特点,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将形象生动的图画、提炼性的文字以及准确科学的语言相结合,多采用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 结合情境,理解算理

儿童认识事物是从感知开始的,然后形成表象,再由表象逐步发展到抽象. 因此在教学中,图和算式要一一对应,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 例如,在教学认识加法的含义时,让学生通过对情境图的观察理解,利用已有的“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认识,写出算式“3 + 2 = 5”. 孩子们一下子就理解了把原来的3 个小朋友和又来的2 个小朋友合起来, 一共有个小朋友;在教学9 + 4 时,让学生充分探索9 + 4 的算法后老师用课件演示并总结学生的算法: 盒子里有9 个桃子,旁边放4 个桃子. 老师提出问题后, 外边的一个桃子一蹦一跳地跳进盒子里. 这样,外面还有三个桃,即把4 分成3 和1,进而说出9 和1 凑成10,10 再加上剩下的3 就是13. 接着出示儿歌:你拍一,我拍九,我们一起拉拉手. 你拍二,我拍八,我们一起吹喇叭. 你拍三,我拍七,我们一起爬楼梯. 你拍四,我拍六,我们一起扭一扭. 你拍五,我拍五,我们一起跳个舞.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又为学习以后的进位加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口手结合,加深理解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动手操作本身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敏度, 促进智力的开发. 苏教版教材特别重视计算教学中的操作训练,例如,在教学10 以内的加减法时让学生用圆片、花片、小棒等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在教学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让学生先在图上圈一圈等. 当学生的操作正确、方法得当时,他们的思维就是准确、有序、清晰的.由于尚未摆脱幼儿园小朋友的稚嫩思维,低年级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表达往往是只言片语, 缺乏完整的叙述. 教师应多挖掘教材中的情景创设因素,借助直观手段,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不断引导学生完整叙述,同时还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表达能力,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因此操作过后, 让学生有条理地把操作过程用语言表达清楚,就能使他们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真正发挥操作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二、精心设计多样化的练习,提高训练效率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 而计算又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技能技巧,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练习,计算练习不仅要有层次性,还要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对一题多用的强化训练

计算就其本质而言是单一、枯燥的,因此同样的一组题目,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练习形式. 例如,出示一组口算题,可以让学生默算、齐算,还可以老师任意指题,学生抢答;可以让学生口头说得数,也可以直接在作业本上写得数;可以请个别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进行口算比赛, 等等. 在练习中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 互相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用良好的气氛影响学生,活跃课堂寓教于乐,使学生无意识地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色彩绚丽的动画课件,生动活泼的小游戏、让学生当小老师的角色互换等等,这些是低年级教师经常用到的创设情境的方法. 实践证明, 这些方法的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即便是掌握了计算方法但仍会在计算中出现许多错误,造成错误的原因常被大家公认为 “粗心”.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注意的持久性差缺乏耐心、 细心的计算品质.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品质,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抄题,学习竖式计算时边读题边列竖式,这样可以避免题目抄错;计算步骤要书写完整,例如刚开始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时,学生还没学到用脱式计算,所以常常要求孩子在算式下面写出中间得数; 计算后要及时验算进行检查等. 其中还要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保证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条件之一. 书上、作业本上、草稿本上,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只要动笔写的地方都应要求规范整洁. 尤其是计算的“草稿”部分. 因为草稿不是正式的作业,也不需要批改,往往被教师、家长和学生所忽略. 学生草稿本绝大多数是“秩序”混乱的“大花脸”,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有草稿本而是在书上、桌上、手上随意涂鸦,这是造成粗心的根源之一因此,教师在强调日常作业要书写整洁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打草稿”,以避免计算过程的随意性,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2

邵烨

内容摘要:计算教学历来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作为低年级教师急需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让带着研究的态度进行学习,重视口算和估算,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在错误中不断提升,进行有效地练习,为低年级的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

关键词:计算教学计算能力有效

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什么?毫无疑问当然是--数与计算了。计算教学历来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仔细观察一下很多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上概念、应用题的数学课或活动课的喜欢程度可能就要远远超过对计算课的喜欢程度了;同样很多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就是做不完的习题;甚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了“题海战”。

一、计算教学背景研究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1.计算教学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而且在新课过程中难以上出新意。可能老师准备了很充分,挖掘教材也很深入了,但是上出来的课未必能波澜起伏,也许更没有语文课的那份“一波三折”的韵味了。2.计算器引入课堂,在数学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淡化计算教学”这样的声音。计算器成了学生完成计算作业的工具,而且生活中我们的很多计算也正是由大量的计算工具完成的。3.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是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直接关系的。学生的态度问题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计算过程中是否有漏写答案、数位没有对齐„„粗心的现象。

如此一来计算教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出现了地位下滑的趋势。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1.无论是什么样的数学试卷,与计算有直接关系的分值不低于50%,甚至达到70%。2.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3.计算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二、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计算教学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人合作的意识,学生的情感体验„„ 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做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又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计算教学重结果轻过程中的弊端,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

1、带着研究的态度进行学习。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的教学中,应该是精心设计,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研究的态度去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所以我们不仅应该重视计算的法则、计算公式,更应该让学生掌握并理解算理。如我在上人教版三上年级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如果现在老师有16个苹果,每人5个,可以分给几人呢?该怎么分?最多可以分给几人?

(通过情境的延伸,让学生体会到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你的纸上画一画或借助小棒来代替苹果摆一摆。请一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苹果实物图。

3.提问该同学: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

生:最多可以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5个5个分,最多可以平均分3个5(学生结合自己分的苹果图操作分析讲解)

4.师:有没有小朋友没有分就知道答案的?

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5×()<16,小括号里最大能填3,所以最多能分给3个小朋友。生2:直接用3×5=15,可以知道16里面最多可以平均分完15个。

5.完成题目:现在我们回过来看,该怎么来填呢?

出示:一共有16个苹果,每人5个,最多可以分给(3)人,(还多了1个)。(黑板苹果图片演示时着重说上这一句)

(通过学生自己动脑筋并动手操作分苹果,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性知识体验,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分的过程,使学生从自己的动手操作中自然内化对3×5=15含义的理解,从而理解“最多可分完几个”的过程,形成一个形象的知识体系)

学生通过这些动手操作平就分小棒,来进一步理解除法和余数的算理,从形象直观中提炼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算理。相信学生对于有余数除法的算理不会仅仅停留在记忆法则的基础上了,而是真正对这个算理有了一个基本的推导与理解,而我觉得这不仅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教给孩子的数学知识,而更是一种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渗透。这也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研究探索的途径。

2、重视口算和估算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有人说:如果笔算是一幢高楼的话,那么口算就是这一座高楼的一砖一石。其实很多时候,小学数学课程里的相加减乘除,以及以后要学习的乘方、开方,有什么能离开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等这样的基本口算呢?而且口算也有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功效。

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口算的形式可能会出现过于单一的现象,每天就是练习口算本中的训练题,对于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是没有帮助的。那么我们数学教师在口算训练过程中的形式上要创新,在训练的时间与空间上要积极拓展,把口算训练可以放在家里与家长一起来完成。如当一年级小朋友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玩色子”小游戏来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训练,又如当二年级学生学完了“表内乘除法”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与家长一起在家里玩“算24点”的游戏,也可以在班级中同学间进行。这样将原来枯燥无味的口算训练与学生喜欢的游戏结合起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

同时“加强估算,淡化笔算,引入机算”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在计算教学中要加强估算应用的广泛性。

例如:很多时候数学课上的估算老师们更喜欢把它放在如:买上衣每件48元,裤子每条33元,如果买一套这样的衣服,带100元钱够吗?等等类似的生活中的应用题里。其实在我们的计算课中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好好利用这个估

算。比如:在教学除法试商就是在利用估算;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计算前先进行估算的良好习惯,然后将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发现计算的错误及时改正;而且估算可以加强学生的数感„„很多计算都在无形地运用着估算。看来估算在计算教学中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地方,希望我们都能更好地利用它。

3、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

(1)组织比赛。

孩子们总是非常要强,不论做什么,都想争个第一。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善加利用,使单纯而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例如,在学习了两位加两位数计算以后,我便在班级里组织了一次计算比赛。在比赛时,学生们个个信心十足,以平时十倍、百倍的仔细检查着自己的试卷;成绩出来以后,成绩好的学生春风得意,而那些失误的学生是懊恼万分,只恨自己当时没有再认真一点检查。

(2)开火车。

低年级练习口算的时候,大多会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开火车”练习面广量多,且富有童趣,小朋友们都非常感兴趣,参与性很高。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了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那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甚至在玩的过程中,更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4、在错误中不断提升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

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也因此,课堂作业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每每批到错题,我常会多问学生一句:“来,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可是,却往往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看不出来,你让我重新算一遍吧!”看来,有些学生还是不善于进行检验。针对这一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更该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要追着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找不出来,就师生一起找;同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整理成错题集,以提醒自己和警戒自己。

5、有效的练习

很多时候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学生掌握计算能力,更多的是采取题海战术,奉信熟能生巧的教条。这样的思想其实在一部分人的心目是根深蒂固的,很多时候会觉得算理、法则都学了,接下来就是学生不断地练了。其实,现在大家都讲究一个效率,所以我们也应减少学生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其实练的多,不如练的巧,练的精,也就是需要有效的练习了。有效的方法有很多,我个人比较喜欢针对性地训练。这个针对性的训练我觉得应该这样来考虑: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使计算多样化并进一步优化计算教学。2.对于学生要有针对性,优生和非优生的不同针对性。在很多时候部分学生对于此类计算已不成问题,那么对于他们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去掌握其他类型的计算了。3.提倡同类题

目有针对性地精练。不需要同种类型的题目反复练习,可以多运用变式练习进行强化,甚至寻找每种类型的典型或最具陷阱性的练习。

三、计算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1、合理设置计算教学的目标

在拟定教学目标时求新求全求深,重视了过程学习,却忽视了课堂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导致了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反而影响到算理和算法的掌握,不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正确区分计算与问题解决的情境

计算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让学生感受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外,更多地应服务于计算教学的教学内容,服务于计算教学的目标,有利于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否则只能成为课堂教学的摆设。即使是需要情境的也尽量要注意简洁,只要蕴涵知识结构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算理的理解与算法的探究中。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长的过程。计算教学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问题设计中要遵循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和认知水平,也只有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开展的活动才是有效的。

4、找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衔接点

算法多样化满足了课堂中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着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的发展。但一味强调算法多样化不利于计算技能的形成,所以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对算法进行适当的优化,形成较为高效的方法。教师必须在材料的呈现和教学预设中精心选择,巧妙安排,努力寻找知识的生长点,沟通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有了充分的体验,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才能得以顺利衔接,从而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个性潜能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

总而言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应该从计算教学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为低年级的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童趣、富有活力,让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环境,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计算课堂变得让学生有所期待,我们该为此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法》中“关于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回顾与思考”作者:刘意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04年12月第1版。

浅谈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篇3

一、熟知算理是计算教学前提

在计算教学时,好多学生只知道把计算结果算对了就行,就连我们数学教师也认为计算教学只要多练习,学生能把计算结果算出来就行了。让好多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结果对了,却不知道结果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不知道算理是什么。这也是我们低年级计算教学中的误区之一。我们计算教学既要学生知道如何算,更要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计算,这样算的理由是什么。无论是什么学段,我们都要让学生弄清楚算理,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形式,低年级的学生形象直观思维占主要地位。我们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来激发学生的直观思维,让学生形成计算结果的思维过程。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法》第36页的例题85+143= ,教材只是给这样的一个提示:“十位上的8加4得12,怎么办?”这时,如果单纯从而百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教师只是讲解要向前面一位进1时,学生虽然可以掌握这种计算的方法与技能,但是对为什么要向前面数倍进1却不太明白,所以,这时,我们可以用计数器的演示来向学生呈现算理。十位上的8加4时,十位上才加2就已经满10了,还有2个10没有加就没有珠子了,这时,我让学生理解10个10等于100,所以可以先把这十个珠子先向百位进一后再返还回去,再拨另外的两个珠子。这样,学生就可以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向前面一位进一的道理了。那么,进位加法也就在我们的直观演示中得以突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同。这样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二、强化口算是计算教学关键

低年级的口算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学生以后的计算学习会产生重要的奠基作用。因为任何一道复杂的应用题还是计算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合成的,比如,二年级下册的乘法,加法与减法单元,都要由学生的口算能力来支撑,都需要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与乘法口决来解决,如果这些知识学生都不过关,也就是学生的口算能力不过关,不能达到不经考虑就可以顺口说了结果的水平,到了中年级或高年级计算更复杂的计算必然会产生畏难情绪,在计算过程中算不过、算不准。

口算能力的提高既是学生笔算、估算与简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关键点,它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也只有口算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与准确度。所以,我们要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的提升,在平时,我每节课都要进行3分钟的口算训练,每一个学生都发一个口算本,让他们相互出一些口算题目相互做。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训练自己的口算能力,同时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我们的口算训练过程中得到提升。

三、良好习惯是计算教学保证

“良好的习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在这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不例外,学生有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将直接影响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与他们计算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平时的计算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计算题不是学生不会,当学生计算错误了,不给予任何提示,学生就可以重新把计算结果给计算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对计算方法与算理都能明白并掌握,但是就一到自己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我想这也我们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关。

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习惯,对学生强调算式书写的格式,无论是横式还是竖式都要让学生认真对待,比如列竖式时数位是否对齐,竖式计算出来后横式上写没有写答案等都要让学生能正确书写,包括每一个数字,每一个运算符号都不能有错写、漏写的现象发生。同时,我们教师也要以身示范,在板书的时候不要过于了草,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其次,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校对习惯,好多计算题并不是学生不会,而是因为学生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错误,而如果让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把计算题要么重新做一遍或者是验算一遍,并将验算习惯作为计算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要求来完成。

四、分析错题是计算教学基础

小学生遗忘速度是非常快的,一种解题方法也许在课堂上可以掌握,但是一到课后一场游戏做完就全忘记了。即使当时没有忘记,但是过几天也有可能忘记。一道题目也许这一次能做对,但是却不能保证下一次就一定能做对,而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我们要为学生准备一个记错本,让学生把平时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习题计下来,并把错误的原因写下来,没事的时候组织学生把记错本拿过来温习,帮助学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有哪些,让学生知道自己做错题目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自己就是不会做,还是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那么就会在学生的内心中强化解题意识,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4

【计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现状】

1.学生计算能力滑坡现象:一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开始下滑。笔者以一次数学测验为例, 一张试卷单纯的计算分数在35左右分, 结果一个班的学生错题率超过了百分之三十。

2.分析原因如下

(1) 试卷因素:本张试卷计算量较大, 题目中的数字有一定的混淆性。

(2) 教师因素:相当多的教师未能确立现代教学理念, 仍旧沿用老办法, 只简单地把计算题生硬地摆在学生面前, 这样一来学生感觉到的是毫无感情的、不生动、冷冰冰的呆板数字, 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快感。在教学中与老师产生不了共鸣。

(3) 学生因素:小学生在计算中的困难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感觉计算题太枯燥;体会不到数学计算带来的快感, 没有成就感;与生活联系少, 动手少。

【对策】

一、语言激励, 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计算的殿堂

数学是一门科学, 但数学教学更是一门艺术。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 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精心锤炼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丰硕的学习成果。

例如, 我校有位教师在讲授认识乘法时是这样设计的:电脑出示4张图, 每张图上有2台电脑, 要求学生算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学生很快列出加法算式。老师在此刻没有立刻引出今天所学内容, 而是又出示了很多张电脑的图片, 要求学生算出电脑的台数。这时下面的学生有点坐不住了, 这时老师说:“你看到这样的题目有什么感想?”学生纷纷摇头说:“老师这样的题目数字太大了, 计算起来很费时间。”这时老师说出, 可以用乘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在体会乘法的简便性后, 老师总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时, 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 不仅以绝美的意境感染了学生, 更把知识的种子播洒在了学生的心田, 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 又自然而然产生了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渴求。教师优美的语言, 引领学生走进了华美的数学殿堂。

二、温故知新, 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现行计算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是利用教材上冷冰冰的算式限定思路、规范操作、统一算法, 老师按照设定的模式, 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学中, 只重共性, 忽视个性, 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缺乏自由选择、自主探索、更缺乏情感体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发展时, 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实现。例如, 在教学除法的意义时候, 这样处理的:有15盆花, 每3盆摆一行。可以摆几行?学生列出算式15÷3=5。老师提示道:“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竖式来计算, 像我们原来学习的加法竖式、减法竖式、乘法竖式那样用竖式把各部分都表示出来进行计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个竖式要有被除数、除数、商。还要把除号用一个符号表示。”老师抓住时机向学生讲解如何运用竖式来进行除法计算, 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计算出错的原因

1. 不看清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时, 没看清就下笔。比如:把“+”写成“-”, 把“3”写成“8”, 在很多时候, 竖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

2. 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造成计算不少错误。比如:初学竖式才除法试商的时候, 往往出现忽略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知识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做事经常丢三落四, 计算的错误很多是由于不用心造成的。老师可以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 给学生尝试错误的权利, 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锤炼自我、经历思维碰撞, 培养他们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 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四、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教学方法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口算比重较大, 而口算又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加强直观操作, 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采用多种口算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在练习的时候, 适时的进行比赛。例如:开火车、夺红旗、心算小能手、速算……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数学活动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以采取拍手算、对口令……

五、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数学学习习惯

1. 规范学生的书写, 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

要求学生计算时, 精力要集中。这就首先要求学生做题时必须静下心来, 先把数字书写规范, 竖式的横线要用直尺或三角板拉直。

2. 在计算中培养学生养成检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掌握算理, 强化运用。

数学的算理必须要求掌握, 但怎么才能更好地掌握呢?在这里我认为就是要强化, 只有加强了记忆才可能在平时的学习中熟练地运用。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篇5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同分母分数加减。

2、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3/4里有( )个1/4 2/5里有( )个1/5 4/8里有( )个1/8 5/9里有(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三、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理清思路,注意检查,特别是遇上1减几分之几是更应仔细。

浅谈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建议 篇6

关键词:发挥媒体优势;计算教学;别样精彩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运算能力”也是其中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口算则是低年级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老师一定要把好低年级2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关于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关更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简单枯燥的计算是他们难以接受或厌倦的。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精心营造符合孩子年龄特征、喜闻乐见的现实生活情境,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一年级上册“0的加减法”一课中,我就发挥了多媒体优势,创设了生动感人的情境:在一个阳台上挂着一只鸟笼,里面关着5只小鸟,小鸟发出清脆的叫声,我问:“小朋友,小鸟的歌声好听吗?听到这歌声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有小朋友说:“小鸟关在笼子里太可怜了,把它们放出来吧!”“好,老师也想把小鸟放出来。看,几只小鸟飞出来了?”边说边播放2只小鸟飞出鸟笼的画面。问:“现在鸟笼里还有几只小鸟?”接着播放第3只小鸟飞出鸟笼的画面。这时有小朋友说:“老师,全部放走吧。”“为什么呀?”“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随着孩子的回答,屏幕上出现剩下的小鸟从笼子里飞出的情景。一双双小眼睛盯着它们,此时孩子们的心情一定像飞出鸟笼的小鸟一般开心。“那么怎样来表示原来有5只小鸟,放走了5只,还剩多少只呢?”学生列式:5-5=0。媒体的运用,把“减法的意义”和“0的意义”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学生理解了“5-5=0”的每个数以及“=”的含义,整节课上孩子们始终兴致盎然,在无痕的人文教育中发展了思维。

二、直观操作,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枯燥的计算法则进行动态演示,调动学生的手、脑、口、眼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主动投入到算理地探究、算法地构建活动中,这点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在教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24+6= 和24+9= ”时,为了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要凑十?该怎样来凑十?”这一教学难点时,我先设疑:“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计算这道题呢?可以先摆摆小棒试一试。”发现学生能想到要把单根的先加在一起,但可以把满10的单根先捆在一起,变成一个十,只有较少学生想到,所以,我马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清晰地展示了4个单根小棒和6个单根小棒合起来是10根,捆成1捆的过程。学生对“凑十”有了直观的感受,在教学“24+9”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怎么算?由于有了刚才的动态演示,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凑十”,有的说从“9”里面分出“6”先和“24”加,再加剩下的“3”;有的说从“24”的“4”里面分出“1”先和“9”加起来也是10,再加剩下的“3”,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我在课件里做了“掌声”和“鲜花”等卡通形象,作为奖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凑十”的思想要让一年级学生来理解,实属不易,还要把怎么算的过程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就更难了,但是媒体动态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凑十”的过程,获得的表象,支撑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使算理教学不再抽象无味。

三、灵活训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主要是口算教学。传统的低年级口算教学一般是教师用小黑板直接出示几组题,通常采用视算的形式,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效果,我们可以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心设计“找朋友”、“把小动物送回家”、“夺红旗”等游戏、比赛方式,将机械传统的卡片式口算训练变得生动活泼,也可以在课件里做好直观限时口算、听算、抢答等形式进行练习,使学生的思维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以达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反应力和记忆力的目的,富有童趣、形式多变的口算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自然会得到有效提高。

四、多元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为了提高孩子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我经常采用计算比赛的方式。每次比赛后,我会评出孩子中“计算大王”、“计算能手”、“计算达人”、“计算新星”,为他们拍照,做好带有照片的电子证书,发在班级博客里,家长学生都能看到,获奖的学生觉得无比光荣,以后计算起来就更积极、更细心了。没获奖的学生个个翘首以盼,等待在下一轮比赛中能获此殊荣,班级里形成了喜爱计算的良好氛围。孩子们为了取得好成绩,只要拿到竞赛题,一个个会立即静心计算,良好的计算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可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发展了数学思维,培养了学习习惯,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计算教学灵动起来,焕发生命的色彩。

小学低年级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 篇7

在小学低年级开设计算机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但是给识字不多, 甚至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的几十个孩子上计算机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对于低年级的计算机课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语言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

教学中要使用趣味化、通俗易懂的语言, 把抽象的、不易记的概念生动形象化, 既要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的接受能力, 又要顾及到低年级的6~8岁儿童注意力易分散, 兴趣爱好持续短暂, 思维能力仅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特征。如, 教学计算机的组成时, 低年级学生面对一件件冷冰冰、硬邦邦的零件, 感到枯燥乏味, 纪律一下子乱了。“计算机像什么?”答案多种多样, 突然, 一名女生说像人, “对!”我因势利导, 显示器相当于人的“脸”, 通过屏幕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工作的结果, 属于输出设备, 主机相当于人的“大脑”。我们知道, 人的耳朵能听到声音的信息, 眼睛能看到图像的信息, 鼻子闻到气味的信息, 这些信息由神经系统传到大脑, 由大脑统一处理, 大脑就好像一个司令部, 而主机正好是这个“司令部”, 没有主机, 计算机就会全身瘫痪, 无法运行, 而鼠标和键盘则相当于人的“手”, 你想让计算机做什么事, 只要向鼠标和键盘发出命令就可以了, 这样, 学生便轻松地记住了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二、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要求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创新、多动嘴勤问显然不够, 适当地边讲解理论知识, 边让学生随机操作, 会有的放矢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如, 教学《画图》这一课时, 画多边形是难点, 单凭嘴讲易被学生遗忘, 只好讲一步, 学生操作一次, 通过反复分解操作, 学生就能熟练地画出多种多样的多边形, 最后, 请学生说一说, 你是怎样画出这个多边形的, 既学习了新知识, 又巩固了动手操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发现学生迅速准确地完成教学任务或在操作练习中有创新精神应及时鼓励, 使更多的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鼓励不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了肯定, 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前进的动力。如, 画图时, 有的学生展示构思新颖、大胆创新的作品, 对于乱涂乱画的学生, 尽量从作品中找到独到之处, 让大家欣赏, 于是, 学生个个独立思考, 精心创作, 学习气氛活跃而又民主。

四、合作与竞争相结合

由于低年级存在个性差异, 兴趣爱好、年龄、思想状况、智力水平等因素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既有利于取长补短, 又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如, 让学生制作一幅美丽的文本框时, 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 其中一人安排版面设计, 另一人则负责文字输入、图片剪切, 但这会使部分学生推卸责任, 撒手不干, 不如评一评、比一比, 看哪几个小组设计得富有创意, 富有情趣, 各小组谁都不愿意落在最后, 好建议、妙点子层出不穷, 你追我赶地争当第一, 竞争意识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篇8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 他们天性爱玩, 活泼好动, 如果只是单纯地对计算问题进行讲解, 学生会感到没有意思, 注意力很难高度集中, 也就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合理化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 提高能力。

例如, 在学习混合运算时, 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 我们学校的食堂原来有40袋面粉, 又买来了16袋, 如果每天吃7袋, 这些面粉够吃几天?根据教师的指导, 学生很容易会列出算式: (40+16) &#247;7, 这样学生就会知道, 先计算括号里的加法, 然后再计算除法。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被激起, 学习的效果也会逐渐提高。

二、加强课堂练习, 深化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的学习只是提高计算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要想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深化和巩固, 作为教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练习, 通过习题的反复锻炼, 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明白其中的原理和变化, 在以后的学习中, 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计算题, 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在练习中, 教师要尽量选取与学生学习相近的习题, 并且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避免学生对一种类型题出现厌烦的心理。

例如, 在学习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试题时, 教师给出5×6+35、40-4×3、45&#247;3+12等例子, 引导学生学会计算的顺序, 先算乘除法, 再算加减法, 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 23+4×5、35-7×4、30-15&#247;3, 让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进行计算, 加深运算顺序的掌握和理解, 提高计算能力。

总之,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我们要积极加强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使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掌握更多的计算技巧, 促进数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丽珊.新课程下的小学计算教学[J].师道:教研, 2012 (2) .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篇9

【课堂教学描述】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50 + 20、56 + 2”两道题, 让学生口算, 并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二、例题教学

1. 审题列式: 教师课件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找找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接着教师出示问题, 让学生尝试列式并简单的说明理由. (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45 - 30)

2. 探究算法

( 1) 尝试操作: 教师让学生尝试借用拨计数器或摆小棒来计算“45 - 30”. ( 每个学生都准备了计数器和小棒, 由于学生有了加法的操作经验, 很快就完成了操作并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

( 2) 数学表达: 教师指明学生上台分别演示刚才的操作过程, 并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说明操作过程, 然后要求全班学生再次拨珠或摆小棒, 并同座位交流操作过程.

( 3) 方法归结: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的共同点, 都是从40 里面减掉30, 在此基础上明确“45 - 30”的计算方法, 并板书计算过程.

( 4) 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试一试”的题目“45 - 3”. 让每人选一种工具 ( 或者摆小棒, 或者拨计数器) 操作45 - 3 的计算过程, 并说给你同座位学生听; 教师指明回答, 全班交流并板书.

( 5) 习题对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这两道题目, 它们都是45 减去一个数, 为什么一个要从十位上减, 而另一个要从个位上减呢? ( 四人小组学生讨论) 教师指明学生回答, 全班交流. (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 之所以不同那是因为一个是减30, 另一个是减3. )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计算“54-20和54-2”, 并说明计算过程.

(2) 提升练习: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数86, 然后问, 教师想在某一数位上拨去5个珠子, 可以怎么拨? (教师按照学生的要求进行拨珠, 并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拨珠过程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3) 对比练习:教师出示两组题目:“68-30、60-30+8、79-6、9-6+70”.让学生计算每道题的结果, 并比较每组题结果为什么一样? (通过引导, 学生不难发现每组的下面题目就是上面的计算过程.)

(4) 开放练习:让学生自己编一道像今天学习的数学题. (教师课前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编题卡“□Ο□=”和一支水彩笔) 学生出好题后交给教师, 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的题目, (符合本节课要求的题目) 给全班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课堂教学思考】

一、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到底该教什么?

正如前文所述, 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对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不退位) 减法都能准确计算出结果, 但是能不能就此就判断学生都会了呢?我认为还不能.学生可能仅仅知道计算的结果, 但是为什么要这样算, 大部分学生想不明白说不清楚.因此, 我认为本节课, 教师的教学定位还是很准确的.本节课教师将教学重点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多次通过摆小棒和拨算珠等操作活动, 经历计算过程, 明确计算方法, 积累活动经验;二是关注学生数学表达.让学生手口并用, 不仅让学生会算, 还要学生会说, 且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三是关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本节课两次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一次是操作对比, 在操作“45-30”时,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论是拨算珠还是摆小棒, 计算时都是先从40里减30;还有一次比较“45-30”和“45-3”, 引导学生观察两题的不同之处.) 包括后面“提升练习”、“对比练习”以及“开放练习”思维含量都比较大.从课堂教学现场看, 教学过程并不行云流水, 甚至有时还比较生涩, 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学生思考、困惑、顿悟的学习过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较好的回答了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到底该教什么的问题, 值得借鉴[1].

二、本节课值得探讨的两个环节

本节课的教学有两个环节值得探讨:一是对比“45-30”和“45-3”不同算法.教师让学生观察并说明这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相同点就是先把45分成40和5, 不同点“45-30”从40里减30而“45-3”是从5里减3.) 我认为, 在对比两题算法异同前应该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因为算法之所以不一样, 是由于算式不同造成的, 因为不同的算式造成了不同的算法.而理解算式不同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本身, 应该进一步理解为“45-30”表示从45里减去3个十, 而“45-3”表示从45里减去3个一.学生有了这个认识, 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一要从40里减30, 而另一个从5里减3了.这样处理也为后续学习笔算加减法, 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做铺垫.[2]

另一个环节是最后的开放题训练. (教师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编写题目, 并用编写的题目进行口算练习.) 我觉得这个练习设计得很好, 可以很好的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今天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改进, 以提升该题目的练习效果.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去掉练习中的第三题, 两组对比题即“68-30、60-30+8、79-6、9-6+70”. (该题目与第二题“提升练习”目标重叠.) 留更多的时间进行编题训练.为了提高该练习的效率, 可以分步进行: (1) 创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小教师出题考考其他学生. (学生都愿意做教师) ; (2) 明确编题要求:要求编的题目必须是今天所学的题目类型; (3) 自我解题:让学生把所编题的答案写在编题卡背后, 并在心里默想你编的题目是怎么算的? (为了渲染效果, 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 以免被其他学生听到.) (4) 题目展示:选择学生编的题目向全班展示, 让其他学生来口算, 该学生公布准确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评价题目编的符不符合要求, 学生公布的答案正确与否.) [3]这样练习设计和实施, 给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自内心深处的计算经历, 学生为当好小教师必须全力以赴. (因为很多学生课前都能准确计算出这些题的结果, 难免有学生会骄傲自满, 敷衍了事.) 因此很多学生都获得了成功, 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而对那些不能准确编题或者计算出错的学生 (教学中就有不少学生编的题目不符合要求) 通过全班学生交流帮助, 给这些孩子提供改正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汪芳.低年级估算教学的难点及教学对策[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 2007 (Z1) .

[2]万振兴.浅谈小学计算课教学[J].求知导刊, 2015 (2) .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 篇10

一、重视计算学习的基础

随着现在教育在社会上的热度越来越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把自己孩子的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上学前,教孩子几个汉字或是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的家长不在少数.所以,大部分一年级的孩子来上学时并非一无所知,他们通过自己家长的教育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经验,对计算已经不再陌生,甚至已经有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一年级主要是让孩子掌握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及笔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等,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一开始是认数、分与合、比较大小、计算等穿插进行,而分与合的学习对10以内口算的学习起到了奠基和启蒙的作用,因此,分与合成了一年级学生一开始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曾遇到一个这样的学生,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并不好,但是10以内的加减法却计算得很好,速度快,正确率高.笔者也曾从学生的父母处了解到,是在上学前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对计算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家长也很疑惑,为什么孩子计算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分与合这样的知识却总是掌握不了.我想家长对孩子进行的计算教育一定是题海式练习,熟能生巧,学生自然会对计算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但是并未进行系统学习,学生找不到知识间的联系,所以即使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也不代表就能掌握与之联系甚密的分与合.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其他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不断地提高,而这名同学并没有太大的起色,所以,这看似简单的计算教学也是需要层层递进地系统学习的,把握好基础才能后来居上.

二、计算教学不断渗透进平时教学活动中

计算并不是一个章节式的知识点,也不是一个专题性的知识点,从低年级20以内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口诀试商,到中年级的两位整数乘除法,再到高年级小数、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纯粹的计算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教材.另外,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三大领域,都与计算密不可分.所以计算的教学必须渗透进每天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利用每节课的前3~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计算练习,而这些计算的练习又并不是呆板枯燥的.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学生练习的题型也在不断变化.如:一年级学习到一题四式后,学生在每天的练习中就会遇到已知一道算式,写出与之相关的另外三道算式,即给出算式3+5=?,学生写出5+3=8,8-3=5以及8-5=3;二年级学习了表内乘法及口诀求商后,学生就会在每天的练习中遇到根据一句口诀,写出用它来计算的乘法和除法算式,即教师报出口诀三四十二,学生写出算式3×4=12,4×3=12,12÷3=4及12÷4=3;如果学生对于某一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也可利用这3~5分钟进行强化,如强化题型“5+□>13,□里最小填几”等.这每天的3~5分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培养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也能够对不断学习新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即使一开始有欠缺的同学,也可以利用这3~5分钟不断地补上.

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估算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估算的意义和重要性,为高年级的计算教学奠定基础,低年级就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可以在具体的题目中渗透,如19+9,19可以看作20,9可以看作10,20+10=30,所以估计19+9的得数不会超过30;又如二年级经常遇到的问题“每条船最多可坐5人,33人6条船够坐吗?”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去尾法”和“进一法”.有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三年级遇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需要试商”的内容时,相信学生便能得心应手地解决了.

四、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计算

恩格斯曾说:“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数学来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最后还会应用于生活.所以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计算的原型.

在低年级时,学生经常不能理解加减法或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而对于数量关系式,有些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式地学习.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买东西时产生的几个量:商品价钱、付的钱、找回的钱,如果没有生活中真切地实践过,多次感受了这个过程,相信课堂上练得再多也无法弥补.

高斯曾说:“数学,科学的皇后;算术,数学的皇后.”可见计算对于数学的重要意义.从低年级开始,巩固学生的计算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意识,并在生活中感悟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从而灵活运用,是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部分.

摘要: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而低年级的计算教学是基础,培养好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其他计算教学的效率,也有利于学生其他数学思维的发展.

上一篇:隐性机制下一篇:辅导孩子练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