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孩子练琴

2024-05-26

辅导孩子练琴(精选五篇)

辅导孩子练琴 篇1

家长的辅导方式对于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孩子大部分的时间要在家长的辅导和督促下练琴, 家长的作用使教与学能够有机地配合, 孩子的音乐才能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有许多家长由于不了解钢琴学习的特殊性, 虽有急切参与教学的愿望, 却无法给孩子应有的帮助, 个别家长由于急于求成, 方法不当甚至还对孩子的学习起了坏的作用。例如有些孩子虽然音乐感觉很好, 但家长的要求太高, 急于求成, 反倒影响了孩子的进步, 以至于有写孩子甚至特别讨厌钢琴。为了使孩子学好钢琴, 家长就需要给孩子创造出整洁、安静的练琴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 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鉴于此, 我们分别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谈家长在辅导孩子练琴时要注意的事项。

一、要给孩子创造出整洁、安静的练琴环境

练琴环境的好坏会对孩子有所影响。好的练琴环境能使孩子注意力集中, 心情愉悦, 激发孩子的练琴兴趣, 提高练琴的效率。反之, 孩子在声音嘈杂、杂乱无章的环境中练琴, 会心情烦躁, 精神涣散, 效率下降。所以, 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练琴的好的环境, 要把房间布置得干净整齐, 钢琴上有专供孩子练琴时用的灯光, 调整好孩子练琴时用的琴凳的高低。孩子练琴时, 家长不要大声说笑、不要做一些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情, 良好的练琴环境, 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

练琴习惯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才能一点点地形成的。但是, 一旦孩子养成了好的练琴习惯, 钢琴的学习进程里就会少了很多困惑。那么, 如何培养好的练琴习惯呢?

1. 要把孩子的练琴时间每天都固定下来, 也就是要每天定点练琴, 比如孩子一放学回家就先练琴, 或是吃过饭后马上练琴, 都是可以的。把练琴当作每天吃饭一样, 是每天必做的事情。等坚持一段时间后, 孩子就逐步形成有一种一天不练就仿佛少了点儿什么, 只有练完琴才能踏实的心理感受。

2. 要让孩子在练琴时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练琴时要一鼓作气, 弹一会儿歇一会儿, 是无法练好琴的。

所以, 家长要根据孩子注意力集中长短来安排孩子的练琴时间, 让小一点的孩子每次练琴二十分钟, 然后下来休息一会, 每天这样练习两三次, 让大一点的孩子一次练上半个小时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再下来休息。或者是让孩子练完一本书后休息一下再练下一本书的内容, 切不可练一遍就去玩了, 一会儿再练一遍, 就又跑了, 那样就跟没练的效果是一样的, 因为他只要是分散了注意力, 就忘记了刚才的内容和要求, 那就等于是白练了。所以在规定好的时间里, 家长要严格要求孩子全神贯注, 不能走神, 以达到最佳的练琴效果。

3. 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练琴的好习惯。

年龄小的孩子练琴时, 家长是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的, 但是年龄大的孩子就要自己练琴了, 要学会自己思考老师上课的要求和老师所教的方法。家长起到监督孩子练琴和检查孩子练琴时的错误就可以了。所以家长一方面要锻炼孩子独立练琴, 另一方面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辅导, 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加油。

三、要让孩子喜欢上练琴, 不觉得练琴痛苦的健康心理

孩子一开始都是喜欢弹琴的, 那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讨厌练琴, 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来自于家长, 家长切记不可打骂孩子, 当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时, 就要给予表扬, 当他们遇到困难不想练琴时, 家长更应该及时鼓励孩子, 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信心, 陪同孩子一起解决难题。

四、要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加正确的方法, 再加少说空话。”这说明正确的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孩子练琴的效果好坏, 除了努力程度不同以外, 练琴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1. 要制定一个详细的练琴计划。

每天先练什么, 后练什么, 手指练习练多长时间, 练习曲练多长时间等等, 这样的话练琴效率会大大提高的。

2. 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应安排有不同于平时的练琴计划。

可以适当增加每天练琴的时间和次数, 只要安排得好, 假期的练习会使孩子在钢琴学习上有很大的进步。

3. 学会慢练, 慢练是最好的练琴方法之一, 只要慢练, 就能够解决所有的技术问题, 才有时间认真、仔细地看谱子所呈现出来的各种音乐符号, 体会, 感觉作曲家的意图。

4. 一定要先分手练习, 后合手练习。

有些孩子总喜欢直接双手配合, 不是因为怕他双手合不起来才要求分手的, 而是因为只有分手才能够了解音乐的横向进行, 才能够把两只手都分别都达到老师的要求。

5. 要逐段地练习, 而非整篇地练习。

大部分孩子都喜欢从头弹到尾, 而不把难点、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反复的练习, 这样就造成了会的地方总会, 不会的地方总也不会的结果, 所以一定要分段, 重点的加以练习。

五、家长要和老师密切配合, 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在孩子初学钢琴阶段, 家长应该陪同孩子一起上课, 听好老师讲解, 回家后能够帮助孩子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1. 家长要陪同孩子一起上课, 记住老师讲的重点、难点以及孩子的毛病和错误点, 经常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家练琴时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共同解决问题。这是家长需要认真做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

2. 在家里练琴时, 家长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帮助孩子回忆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好能够按照家长自己的理解启发、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钢琴作业。

3.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学习钢琴的榜样如果家长有兴趣、有条件, 也可以在家练练琴, 提前弹弹老师留的作业, 这样的话, 自己动手就会有切身体会, 辅导孩子就更有效果, 孩子学琴会大不一样。家长所费的劲会越来越小, 对孩子的辅导也会越来越自如。

总之, 只要家长成为孩子练琴、学琴的好帮手, 那么对于成就孩子钢琴之路是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学琴, 不只是学习弹琴, 它是对孩子全方位的培养, 要是家长把握得好, 孩子在音乐上不仅能有所成就, 对于情商的培养也会有所帮助的。

摘要:学琴, 不只是学习弹琴, 它是对孩子全方位的培养, 要是家长把握得好, 孩子在音乐上不仅能有所成就, 对于情商的培养也会有所帮助。

关键词:钢琴,家长,培养,练琴,习惯

参考文献

[1]童道锦孙明珠.少儿钢琴学习辅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2.

[2]魏小凡等.少儿钢琴学习之路[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1995.

辅导孩子练琴 篇2

在与许多新学生家长以及钢琴教师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家长对于孩子平时在家练习钢琴表示头痛。孩子起初对钢琴很感兴趣,但是一开始学琴的曲目相当简单,孩子学得很轻松,但是渐渐发现随着曲目难度的增加,孩子平时练琴越来越困难,自己家里的教养也做得很好,虽然孩子很耐心却效果不大。怎么办?殷老师来谈几点怎么练钢琴,练习钢琴的方法和思路,越到后面越精华,希望仔细阅读。

1、孩子的教养

家长的教养不多说了,殷老师一直强调的是,对于现在中国国民素质而言,不是每个家庭的孩子都适合于学钢琴的,钢琴还不是一个平民化的乐器。家长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现在的孩子被大量的信息所包围,家长的言行举止会被孩子刻在脑子里。丰富的思想以及纯净的心灵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反之,孩子浮躁的心态和家长毫无管制的教养只会让孩子学钢琴成为累赘。

2、孩子和家长的心态

孩子的教养其实就是为孩子和家长的心态所铺垫。许多家长发现孩子练琴练不好,就开始发脾气、开始打骂。有用吗?如果有家长说“我的孩子现在只能靠打骂来教育了”,说明你孩子的幼儿教育很欠缺。许多该养成的规矩没有做好,很多需要培养的习惯没有完成。当孩子学琴遇到瓶颈时,家长一定要静下心来分析其原因,千万不要激动,要鼓励

孩子。跟孩子说:“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了?仔细想一想,回想一下这一段钢琴老师上课时说了些什么,哪些练习点是需要注意的?!加油,爸爸妈妈相信你!”这类的言语效果或许会更大,其次,当孩子练琴急躁的时候,一定要制止他继续练习下去,那样的练习简直是浪费时间。试着和孩子沟通,让他知道急躁是办不好事情的。要去思考问题出在哪里,然后该怎么思考,该怎么做,实在不行求助钢琴老师。

3、练习普通曲目的思路和方法(精华)

这个平时练习弹钢琴最重要思路,家长一定要在生活中贯彻给孩子,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无论是孩子学习什么,无论孩子多大(4岁以上就可以开始)。

A、目标

让孩子定好目标,今天该要练习多少曲目,多少段落。不要从头到尾反复练习。最笨的方法就是从一首曲子头到尾定好几遍,比如定好10遍,孩子今天就要每天练习10遍,耍猴呢?!不定遍数孩子不自觉?家长不用管太多,只要和孩子强调,“回来我想听到你今天的进步,把你进步的地方弹给爸爸妈妈听听。无论几遍,只要你把你进步的地方做好就可以了。”然后一次又一次的提高对于孩子曲目完成情况的要求,使得孩子每晚练琴的结果越来越出色。

对于孩子学校的文化课程而言,也不是如此?学校里的老师给孩子布置好了当晚的作业,也就是把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把目标、任务布置出来。学校里有老师天天管着孩子,那么对于学钢琴而言,每天的“回家作业”就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给自己“布置”,如果孩子在5-7岁时,家长要帮

助孩子学会每天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这样会让孩子从思想上变得自主,充满思想。

B、计划

当每晚的练琴中,孩子有了目标后,就该让孩子有计划的完成。例如常规的做法:先慢速右手单手练习并逐渐加速,再慢速左手单手练习并逐渐加速,然后慢速合手,最后逐步加速弹顺并加上色彩(加上“感情”)。然而对于例如有些孩子在练习车尔尼299的孩子,每天定的目标是3行弹熟,那也没有必要必须3行一练。可以一个一个段落练,一行一行练,几小节一练,等等,具体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然后串起来,把不连贯的地方单独练习。总而言之,对于定好的目标,要有计划的去完成,而不要漫无目的的练到哪里是哪里。

对于学校里所布置的作业而言,老师已经布置出了目标即回家作业,那么一回家孩子绝对不能什么都不考虑的就开始一本一本把作业做起来,应该做相应的安排,先哪个后哪个,这个对于平时作业完成慢速的孩子而言,从长期来看是有一定帮助的。

C、方法

这样讲的其实也是老师的重要性,如果家长所找的钢琴老师是掏糨糊的,例如在琴行里学琴,一首一首曲子学下去,什么都不讲的话,孩子学琴都在浪费时间。点击进入我曾经写过的《琴行钢琴老师好不好》。如果孩子学钢琴没有任何的方法,每堂课没有学到任何的练习点,那是相当可怕的。比如,车尔尼299每首曲子的练习点需要明确,例如第一首以音阶的组合为主,左手的和弦需要形成三角形有力、定位。对

于左手出现属七时,该如何处理。又例如右手如果能弹出波浪感、一个个层次的感觉会更好,虽然是书本以外的内容,但是对于孩子的乐感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每首曲子的练习点钢琴老师需要明确告诉孩子,如果没有练习点再去练习不是浪费时间嘛。

而对于学生而言,每天的练琴,一定要先仔细回想钢琴老师上课的内容、忘记的话要学会看笔记、看谱子上的钢琴老师上课时做的标记。孩子们对于学校里的功课,放学后,有的孩子回家就开始闷头做作业,这明显是错误的!孩子回家在要做作业之前,应该先把该科目老师上课的内容回忆一下,重要的内容、有什么要点、有什么小窍门、有什么难点,都要思考一下、复习下、巩固下,最后才开始做该科的作业。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D、坚持

凡事坚持最难,孩子学琴的状态总是一开始喜欢钢琴,然后遇到难处开始排斥钢琴。许多家长都很热衷于上课生动、有新鲜练习点、抓孩子思想的钢琴老师,但是每次我都会“打击”家长说,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如果要让孩子长时间维持着弹琴的兴趣,一定要坚持各种应该具备的习性。让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性后,能够在练琴中不断发觉有趣,在一定时间的坚持练习后,突然发觉这首曲子的味道弹出来了,然后幸福的表情。钢琴老师稍加点拨后,更高层次的色彩展现出来后的喜悦。

“我上课再生动,思路再清晰,如果孩子平时的练习不能坚持或欠缺也是不行的!”这是我对新学生都会说的一句话。

4、不要把弹琴时间和学校里的学习时间混为一谈

既然选择了学习钢琴,就要认真对待。对于学校的功课,也是有思路和方法的,在第4点里也详细说到了。每天安排最长弹琴时间45分钟或1小时,就必须保证。对于学习上过于繁忙的孩子而言,首先检讨做作业是不是过于慢了,必须改进!否则以后的学习会因为作业缓慢而越来越累!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练习钢琴而言,只要按照第3点所介绍的方法做,做习惯、做到位后,每天的弹琴时间是可以大大减少的。思路清晰的孩子一般每天保持20-45分钟练琴时间就很足够了。对于一些孩子有时间、家长要求高的孩子,剩余的时间则可以把曲子按照钢琴老师上课所讲述的练习要点、讲解的曲目背景、如何运用“感情”、如何做出色彩的变化等等来做到画龙点睛!

伴孩子练琴 篇3

家长们望子成龙,其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他们除了不辞辛苦不惜工本风雨无阻地奔波在送孩子拜师习艺的路途上,还要坚持不懈定时定量地严格监管孩子练琴。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再乖巧再听话,也会童心不泯,做出些淘气不听话的事来。此时,切莫坚信“棒头出好儿”的古训,弄不好只会将童心中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那份兴趣和悟性摧残殆尽,岂不有违初衷,适得其反。

我想,与其在一旁指手画脚地令孩子就范,倒不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琴声引导孩子的兴趣。若自己本来就懂点乐器知识,这好办,就先自得其乐地奏将起来吧。孩子学电子琴,你拉二胡,来个中西合璧;孩子学小提琴,你吹笛子,搞个土洋结合,这样一来,那美妙悠扬的音乐足以撩起孩子亲近音乐的天性,让他发自内心地渴望追寻你的乐声,弹奏出自己的音符。如果自己本是乐盲,又寄希望于下一代盼着孩子能超越自己,那就下决心跟孩子一起学一起练吧。我有个朋友是教孩子书法的老师,他就目睹过不少陪孩子一起来学书法的家长,原来连毛笔都不会抓的,几年下来,孩子学成出师,自己的毛笔字写得也像模像样了。学乐器也一样,不要让年龄成为逃避学习的借口,学会一种技艺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休闲,它能让你空闲的日子变得鲜活滋润,充满活力。想像一下,若能在闲暇假日,茶余饭后,和孩子琴瑟合鸣,共奏一曲,岂不是一件快事。

或许有人会说,我很笨的,没有那个音乐细胞,要以身作则好难!不要紧,慢慢来吧,可先放一段音乐,自己首先陶醉其中,或击拍和之,或舞而蹈之,遥想远古之时,我们的祖先们不就是用一些瓦片竹节之类最原始的乐器敲打出美妙的韵律吗?有了一个音乐的氛围,孩子就不再觉得练琴是枯燥无味的负担,孩子练得进入状态了,你再跟他一起练,又不是让你练成音乐大师,应该没有问题。

辅导孩子练琴 篇4

资料显示, 孩子忘记练琴是前瞻记忆方面的问题。前瞻记忆特指对未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 是一种指向未来活动的记忆。例如, 记得每天五点钟准时练琴, 记得第二天去上钢琴课等等。研究表明, 我们日常生活中70%的记忆失败发生在前瞻记忆中, 尤其对于儿童, 前瞻记忆任务提取失败这一现象更容易发生。这是因为前瞻记忆涉及到更多的自我发动的提取过程, 前瞻记忆的编码、计划、监视靶线索以及执行各个阶段都需要认知资源, 而儿童认知资源有限且不懂得合理分配, 遗忘因此而发生。

虽然孩子定时自主练琴能力较低是一种普遍现象, 但这一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现实生活中, 有些孩子每天都能记得练琴, 并能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有些则不能。其中的区别关键在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同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 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让孩子记得去练琴。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可能会忘记回家后练琴, 可能会忘记第二天老师要检查作业, 但是我们很少会忘记早上起床后洗脸, 晚上睡觉前刷牙。这是因为这些前瞻记忆任务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面对的, 一般都会通过练习而形成一种习惯, 因而几乎从不会忘记 (Berg, 2002) 。

根据日常生活中前瞻记忆任务的使用频率来看, 前瞻记忆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新异的或者成为短暂的前瞻记忆, 我们称为是情境性前瞻记忆, 一种是习惯化的前瞻记忆, 例如, 儿童需要记得每天早上起来之后刷牙, 我们称之为习惯性前瞻记忆。实验证明, 任务的习惯性对前瞻记忆有影响。一项任务经常去做, 产生习惯性就不容易遗忘。Meacham和Singer的研究也表明, 与情境性前瞻记忆相比, 儿童的习惯性前瞻记忆成绩更优。

根据上述理论, 我们不难发现, 要让孩子自己记得去练琴, 首先应当培养他们良好的练琴习惯。如果孩子每天定时练琴能够像洗脸刷牙一样成为习惯, 遗忘现象就很难再发生。在对孩子及家长进行访谈过程中我们也发现, 那些自主练琴能力较高的孩子, 家长在这一方面的要求一般较严格, 他们会特意给孩子安排练琴时间段, 在这一时间段内, 除非有特殊情况发生, 孩子必须坐在钢琴前。相反, 那些自主练琴能力较差的孩子一般家长对他们练琴方面的要求较随意, 想起来就练, 想不起来就算, 试想, 孩子正处于游戏的年龄, 玩起来很难想起来去练琴, 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忘记练琴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二、让孩子意识到学琴的重要性

已有研究表明, 任务的重要性对前瞻记忆也有影响。当指导语强调前瞻记忆的重要性时, 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表现没有提高, 但是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任务表现得到了提高Kliegel, MartinMcDaniel, Einstein, 2001) 。这是因为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会影响到策略加工和自动加工在前瞻记忆中的卷入程度。与不重要的任务相比, 重要的任务能够获得更多的注意资源, 促使个体采用更多的策略监控时间, 从而提高任务表现。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可以通过让孩子意识到学琴的重要性这一方式提高孩子定时自主练琴能力。当然, 孩子在这一年龄阶段还没有这方面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琴重要与否都是通过家长或老师传递给孩子的。也就是说, 孩子是因为家长重视学琴才重视学琴的, 或者是因为家长告诉他学琴重要他才有了这一观念。因此, 要让孩子重视学琴, 家长首先应该重视起来。另外, 为了让孩子意识到学琴的重要性, 从长远目标来看, 老师、家长应当在授课之余以聊天的方式提高孩子这方面的认知, 或者通过让孩子欣赏一些著名的钢琴曲, 参加一些钢琴方面的专场演出来提高他们对钢琴的认可。从短期目标来看, 我们可以通过检查、表扬、奖励等方式让他们重视学琴、重视练琴。

三、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不会忘记每天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不会忘记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这些都是兴趣的力量。Somerville应用自然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 只要前瞻记忆任务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事, 即使经过长达数小时的间隔, 2岁孩子的完成率也在50%以上, 而且不存在年龄差异, 2岁和4岁的儿童表现大致相同 (董立达等, 2007) 。因此, 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兴趣是提高他们定时自主练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要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兴趣, 老师、家长应当注意的地方很多。例如, 首先, 家长不要强制性的为孩子做出学琴的决定, 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作出决定对于防止孩子出现对学琴的抵触心理意义重大。其次, 我们应当端正态度, 让学琴成为一件轻松的事情, 不要专注于考级、比赛、考学, 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成为钢琴家。第三, 适当的鼓励孩子, 让孩子体会到学琴的成就感, 因为对大多数幼儿来说, 表扬、鼓励远远要比斥责、批评甚至打骂孩子更有效。因为这样才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使之对钢琴更有兴趣。第四, 精选学习内容, 确保孩子能够听懂。我们在教材选取过程中应当注意内容的游戏化、趣味性、形象性, 不要一味的追求专业性, 因为我们面对的毕竟是孩子。第五, 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把握孩子的学琴兴趣。最后, 合理安排时间, 对于防止孩子在练琴过程中出现倦怠心理也有重要作用。

四、在孩子练琴时间段尽量减少外部干扰

孩子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外部干扰越多, 越具有吸引力, 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 分配到前瞻记忆中的认知资源相对减少, 遗忘就更容易产生。例如, 有研究证明, 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 进行中任务较高的认知负荷会减少对时间任务的注意资源的分配, 从而对前瞻记忆产生不利影响 (Khan, Sharma, Dixit, 2008) 。

针对孩子的访谈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理论, 当问及孩子昨天都是干什么了, 为什么会忘记练琴时, 有些孩子说, “昨天和小伙伴玩了, 忘记了”。或者说, “昨天作业太多了, 忘记了”。或者说, “昨天看动画片了, 上网了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前瞻记忆任务顺利完成的外在原因。如果我们能够以一定的方式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效率, 或者在孩子练琴的时间段禁止开电视、电脑等。相信排除了这些原因, 孩子的前瞻记忆任务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五、通过外部提示物提醒孩子定时自主练琴

外部提示物也是提高前瞻记忆任务完成效率的重要措施。Meacham和Leiman在研究中要求被试在特定日期给主试寄回明信片, 结果表明用钥匙链上的彩色小棒作为外部提示, 可有效的提高前瞻记忆任务的完成率。成人使用内部和外部线索来辅助记忆, 儿童更多的是依靠外部线索的提示。研究表明:6岁和8岁儿童都能利用外部线索完成前瞻记忆任务, 外部线索对4岁至8岁儿童的前瞻记忆均有促进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提示都是有效的。比如, 如果提示一直呈现或者是被试在短时间内对它已经习惯的情况下, 那么该线索则不会促进前瞻任务表现 (Vortac, Edwards, Manning, 1995) 。

我们也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理论, 为了促进儿童定时自主练琴, 我们为20个孩子 (5-10岁) 每人准备了一个小盒, 小盒内火柴棒的数目就是他们回家后所练曲目的遍数。结果表明, 这一方式大大提高了孩子定时自主练琴的自觉性, 20个孩子仅有2人没有完成作业。但是一周后, 这一提示物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利用外部提示物提高孩子自主练琴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变换提示物的方式避免孩子对其产生习惯化。

摘要:本文在观察、访谈的基础上, 对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前瞻记忆现象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要培养孩子定时自主练琴的自觉性,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培养孩子良好的练琴习惯 (2) 让孩子意识到学琴的重要性 (3) 培养孩子对学琴的兴趣 (4) 在孩子练琴时间段尽量减少外部干扰 (5) 通过外部提示物提醒孩子定时自主练琴

关键词:儿童,钢琴,前瞻记忆

参考文献

[1]冻素芳.黄希庭.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因素及机制[J].心理科学发展.2010.

[2]孙瑶, 周仁来.任务难度对前瞻记忆TAP效应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9

[3]张利增, 丁兆叶.前瞻记忆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4

浅谈家长如何陪同孩子学琴与练琴 篇5

学琴 练琴 家长陪练 兴趣

许多家长为孩子选择学习钢琴,无论是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都离不开家长的协助与支持。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没有学过钢琴,对于如何辅导孩子学习有很多困惑,便把学习钢琴的希望寄托给最信任的教师。学习钢琴初期,家长会陪孩子上课,但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不会弹琴,陪着也没什么用。其实家长有必要陪孩子上课、练琴,一方面,可以和教师沟通学生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练习曲目,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弹钢琴,是眼、耳、口、手同时参与的一种活动,这种综合性的活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使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提高。孩子通过弹奏的训练,不但锻炼了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人们常常认为,学琴的主体是琴童,老师的指导是关键,而常常忽略家长的作用,其实家长在琴童与教师之间起到了纽带得作用。

一、认识音符,培养视唱能力

1.期望值过高,急于求成心切。如果家长代替孩子视谱、标指法等,这种“帮忙”其实忽略了孩子基本能力的培养,也养成了孩子懒惰依赖的习惯。

2.家长情绪切勿急躁。孩子在学习中难免要遇到障碍,一旦出现一些问题,家长应避免急躁,更不能打骂、惩罚。只要孩子比先前的学习有进步就应当给予充分肯定、表扬,鼓励孩子继续努力。

3.在学生学完新课回家练琴的过程中,家长不能撒手不管,随孩子的意愿。初学阶段的孩子对手形、视唱、识谱等基本能力还没有形成,那么,就需要家长听懂老师所说的重点、难点,了解乐曲的弹奏要点,回家后,督促孩子正确的练琴。

二、与教师沟通

学琴与练琴都要以兴趣出发,引导、启发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练琴方式,不能硬逼着孩子。经常与教师沟通,敏锐的抓住学生的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来解决,避免学生走弯路。

在教学中,教师会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语言特点,采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教学。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将他们的想法和练琴时遇到的困难及时反映给教师,与教师共同寻找正确的方法与他们共同克服困难。

三、正确的练琴方式

家长应该固定安排练琴时间,要在孩子精力比较充沛的时候,这样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够保证练琴质量,还能够培养良好的练琴习惯。年龄较小的孩子(5周岁左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所以每次练琴时间最好在20~30分钟以内,每天可以多安排几次。

家长辅导孩子练琴要严、松有度,快慢结合。家长只严不松,会让孩子感到有压力,强迫练琴;家长只松不严,孩子没有紧迫感,学琴成绩不易提高。值得重视的是,家长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会影响孩子学琴、练琴效果。

既然是练琴,孩子的弹奏免不了会出现错误的音符和旋律,每当这时,家长不要马上打断演奏指出问题,这样会使幼小心灵受到挫伤,家长应当让他们像表演一样,演奏完成后,给予鼓励,再将有问题的部分重新弹奏,激励孩子更认真的练琴。一定要坚持天天练琴,持之以恒,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每次练琴要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保证有质有量。

四、营造气氛

家长在辅导学生的时候,要营造开心、快乐、轻松的练琴氛围,不能强迫孩子,不要用批评的语气说孩子,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不能带着怨气弹琴、带着沉重的负担练琴,这样就会适得其反,孩子心中更加不喜欢弹琴。“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能够提高孩子学琴、练琴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初学者练琴时间不宜多长,可以次数增多,如果孩子实在不想练,家长也不要勉强,让孩子停下来,稍作休息调整后再练习,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家长应该注重孩子练琴的效果,而不是计较练琴时间的长短,孩子在练琴的时候,家长切忌不要旁边大声呵斥,甚至打骂孩子,如果孩子因为练琴总挨打,时间长了会对学琴失去兴趣,会讨厌弹琴,甚至不想学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增加,可逐渐脱离家长的陪练。

五、乐曲练习

随着学琴的深入,学习的乐曲会变得复杂,每一首曲子会有一定的难度,家长要陪同孩子攻克每一个难关。把难的地方拿出来单独练习,左右手先分开练习,熟练后再双手一起合,一定要把速度放慢,音符、节奏、时值都要认真看清楚,以免弹错,家长通过反复练习纠正错误的音符和指法、表情记号等。

如果家长不能陪同孩子练琴,孩子可能会为了完成任务,不注意音符和节奏快速弹奏,会使手指越来越僵硬。在弹奏时容易造成吃音、虚音和折指等问题,所以慢练是很重要的,能够熟练弹奏后再加快速度。

六、合理安排练琴时间

老师除了上课时和孩子在一起,大部分的练琴时间都是由家长陪着孩子在家里度过的,家长陪同孩子练琴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很多家长都让孩子回到家先写作业再弹琴,有的时候作业多,到晚上就没有弹琴的时间了。学琴练琴要靠极大的耐力、毅力完成,所以家长要固定每天的练琴时间,如果遇到突发状况,可以适当减少练琴时间和次数。

七、假期练琴的问题

在寒、暑假来临时,由于学生正常的作息时间被打乱,很容易变得散漫。其实寒、暑假正是琴技进步的好时机,家长要重新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避免玩“疯”,收不回心影响学琴成绩。

家长能否很好地陪同孩子练琴,直接决定孩子能否顺利进步。很多家长看见孩子在看电视,就催促孩子马上练琴;看见孩子玩得正开心,就催促孩子马上练琴;即使孩子勉强坐在钢琴前,心里却在想着刚才电视的内容,想着刚才玩的内容,这样并不能保证练琴效果。如果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对练琴厌烦起来,一旦家长不在身边或出差不在家,孩子可能就会几天都不练琴。这种情况也有解决的办法,可以制订计划,对练琴时间和内容严格要求,每天定时练琴,制订的练琴时间之内必须练琴,其他时间可以不必练琴,可安排做作业等其它事情,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总之,通过教师的指导,家长的陪练,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从而具备独自练琴能力,也培养了孩子的坚韧毅力。如果家长能够把“陪练”的作用发挥好,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对孩子学习其它学科起到辅助的作用。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下一篇: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