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人的新媒体自觉

2024-05-12

电视人的新媒体自觉(精选七篇)

电视人的新媒体自觉 篇1

数年前, 有一位资深的媒体研究专家说过, 新媒体遇到的困境一点不比传统媒体少。确实, 竞争惨烈的新媒体市场, 无论是个体还是整体, 都不时遭遇各种困境甚至是危机, 缺乏生存弹性的网站瞬间坍塌, 学习力和创新力较强的网站经历重重险境而日渐强大。近两年, 对于中国几大门户网站而言, 经过多轮争先恐后的竞争之后, 迎来了关于微博的新一轮竞技。新浪拔得头筹, 赢得暂时优势;腾讯凭借渗透力极强的即时通讯工具而全面出击;搜狐关于微博的动作也频繁出新。只有网易, 虽然也建了微博平台, 但是不温不火, 难道丁磊真的全身心养猪去了?

前几天南方都市报的一篇专访, 让公众看到了丁磊的野心:“我亲自挂帅做微博, 而且我有这种信心可以比新浪做得好。我每天用新浪微博, 我觉得要超越竞争对手, 必须要CEO亲自去体验竞争对手, 而且要鼓励下面的员工一起用, 你才知道他们的弱点在什么地方。”

丁磊卧底, 亲自挂帅, 两个关键词呈现出新媒体环境中的创业者们的探索方式。所谓卧底, 就是为充分了解竞争对手而以体验的方式长期关注对手的运营;老总亲自挂帅, 则表明, 在方向性的决策面前, 媒体的主要经营者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对局势的及时把控能力。这两点, 对于不断探索与新媒体融合创新的电视人而言, 具有生动的借鉴意义。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 电视人在媒体竞争中有着充分的自信和优越感, 无论报纸杂志还是广播, 对受众的辐射力和吸引力都难以与之匹敌。所以, 电视人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自己的同类, 中央台与省级卫视在全国竞争, 地方台在央视与省台的夹缝中寻找空间, 经过十多年的打拼, 各自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目标定位和市场空间, 于是有了电视生态系统的暂时平衡。但是, 新媒体的出现, 改变了媒体生态大环境, 电视人不得不面对两个战场:一是同类之间关于现实收视市场的竞争, 一是与庞大且影响力日增的新媒体集团军对未来受众的长期争夺。惊慌中的电视人开始了与新媒体的短兵相接:先是办网站, 接着开论坛, 博客出现时, 各大电视网站也有类似的平台。然而, 迄今为止, 似乎还没有一家电视网站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占据显著的制高点, 即便是在视频这一具有天然优势的领域。出现这一情形的原因, 电视人自己有很多解释, 或是体制的限制, 或是人才的匮乏, 等等。

电视媒体的新媒体发展战略研究 篇2

随着手机、移动设备的增加,传统电视已经明显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节奏。可以说,新媒体发展势在必行,但在电视新媒体发展的过程当中,依旧存在着众多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一)新媒体内容问题

无论是传统的电视媒体,还是新型媒体,播送内容始终是其发展的核心。只有具备有竞争力的媒体资源与内容,才能保证新媒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除此之外,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人们渐渐习惯了从网上获取新的信息,从而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的频道与带宽限制,使其内容不再是稀缺资源。

当前,电视新媒体在发展内容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新媒体通过网络进行发展,内容重复率较高,它只是简单地对电视上的内容进行复制与拷贝,简单地把新媒体当做电视媒体的一个子机构,严重缺乏对内容的创新与创作。除此之外,我国省份众多,电视部门也多,不同省份之间的电视内容也不尽相同。它们彼此之间单纯为了竞争,没有将信息共享化做好,大多数只是单纯形成自己的媒体资源库,不会开发不属于自己电视台责任范围以外的内容。这就使得新媒体上的视频、信息过于陈旧,形成恶性循环,丢失大量观众。

除了上述提到的网络新媒体的内容问题,在人们对移动设备运用增加的状况下,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的内容发展也存在隐患。大多数电视新媒体运营机构仅仅是将信息传送到移动端上,而对于手机以及微信、微博等软件的开发并不健全,使得内容无法跟上相应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导致信息传播混乱,内容质量不高。

(二)新媒体运营机制受阻

当前,我国电视媒体多为体制化和企业化,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比较系统化,但却使新媒体的整体发展结构稍显复杂,发展类别过于分散,造成资源的浪费,进一步使电视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阻碍了电视媒体的新媒体向专业化、高级化方向发展。另外,处于体制化和企业化下的媒体从业人员缺乏危险意识,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使得新媒体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除此之外,由于新媒体发展的快速性,国家对于新媒体的管制也严格起来。例如,电视机构要进行新媒体发展,必须要得到广电总局颁布的许可证才行。虽然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媒体的顺利发展。

(三)新媒体市场分析、定位模糊

当前,国内电视台网站建设跟风的现象严重,许多网站建设之初就缺乏科学的规划,只是参照别人的网站,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加上采编投入不足,内容集中在单一影视领域,结果变成了“千网一面”的格局。

针对定位模糊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新媒体电视同网站之间的关系,不能把网站当做新媒体发展的一种延伸,而是要将它定位成新媒体的一种新型模式。只有明确了当前电视新媒体的定位,才能对其市场进行详细的划分,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特点制定相应的电视节目。除此之外,新媒体发展市场的作用也是核心问题之一,这不仅仅体现在传统观众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还关系到新媒体的传播力与持续发展性。只有将市场、定位结合起来,才能为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制定一条可持续之路。

二、电视新媒体发展的战略措施

从上述提到的电视媒体的新媒体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新媒体发展涉及面较广,是一个复合型文化产物。因此,新时期的新媒体发展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抓住机遇,使传统电视模式顺利过渡到新媒体模式。下面,笔者从新媒体发展战略的内容、多媒体融合和人才三个方面着手,详细探讨其战略发展措施。

(一)电视新媒体发展战略之内容至上

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打造经典电视节目,拥有吸引广大受众注意力的热门节目内容是电视媒体发展新媒体的制胜关键。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受众不再是信息接受的客体,而成了可以自由选择信息和制作传播信息的主体。面对信息洪流,电视受众不再盲目地接受,而是更加挑剔,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新媒体平台上,电视受众不仅能够决定观看的节目内容,还可以对节目内容进行评论,或与其他人进行互动沟通。

(二)电视新媒体发展战略之多媒体融合

众所周知,随着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的发展,我国的媒体环境十分复杂,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竞争与机遇并存。电视新媒体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必须要将创新与多样性的媒体方式相结合,这就是多媒体融合战略。其不仅是表面上将内容与资源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将理念与战略结合。多媒体融合战略是媒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过程。

(三)电视新媒体发展战略之人才培养

电视新媒体发展中,人才是其发展的源动力,一切的措施、创意都要通过人才能实现。因此,电视新媒体应该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发展措施,积极寻求方法,建立起系统的人才资源环境。

总之,随着新媒体与互联网的不断融合,人才队伍的优化与建立已经是其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把握好人才培养这一点,才能为新媒体战略发展的成功提供强大的保障。

三、结语

新时期的电视新媒体发展是当前信息时代对于媒体的新要求。电视新媒体一方面要树立自己的媒体品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在内容上紧密结合时代潮流,用先进的科技包装创新的内容,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获得高收视率和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岭涛,黄灿.电视媒体应用微信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3(10):100-102.

[2]余志为.电视会消亡吗?——论新媒介格局下电视媒体的未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9):19-23+50.

电视人的新媒体自觉 篇3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相对于过去传统媒体来说的,它的诞生达到了对传统媒体创新的目的。在新媒体发展、建设期间运用了许多较为先进的技术。而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则是通过网络媒体、数字电视以及移动设备媒体客户端来实现的。

二、新媒体发展期间存在问题分析

(一)内容不丰富。虽然新媒体已经在微博、微信以及相关应用上进行了适当的尝试。然而在内容方面相对比较短缺,而想要保证新媒体能够良好的进行发展,就要保证内容资源的丰富和充分。此外,站在部分社交媒体的角度上来看, 这部分社交媒体中所传播和涉及的内容缺少相应监管,使得不良信息穿插其中,直接致使社会公共秩序和信息安全性等受到严重的影响。[1]

(二)运营方式缺乏科学性。目前,电视媒体既具有一定的企业性,还具有相应的事业性,在这种双重特征的情况下,其运营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其相关业务的重复性较强, 使得信息资源不能得到最佳使用,资源浪费现象非常普遍。 同时,运营机制的欠缺也限制了制作组织专业化的发展,使得管理机制直接受到影响。

(三)利益不均衡。由于新媒体发展时间短,很多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因此,电视媒体要给予相应的支持。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电视媒体系统并没有给予新媒体足够的重视,导致新媒体在相关政策、资金以及人才上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

(四)市场需求的不明确。新媒体在发展期间缺少较为合理的规划和统筹,使得监督还不够全面,导致电视网络发展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在内容上较为混乱。电视网络作为新型媒体的代表,市场定位还较为不准确,也没有对市场需求继续进行相应的细化,致使电视网络不能形成自身特点,在运行过程中,不能有效吸引观众。

三、新媒体发展战略

(一)内容战略。在信息技术水平提升的过程中,使得信息接受者能够更加便利的接收信息,保证信息数据的高速传播和流动。在新媒体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内容的创新, 使用编辑等手段将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进而保证内容的创新性、条理性,有效吸引观众关注。因此,内容战略对新媒体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满足观众对信息的实际要求,就必须对新媒体内容进行丰富和创新,进而提升受众和新媒体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此外,新媒体还要度其节目形式进行重点关注,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创新,使新媒体具有良好的沟通性、开放性。[2]

(二)融合战略。新媒体具有多种不同形式,也与传统媒体有着一定的竞争性,因此,新媒体发展还要使用相应的融合战略,才能保证新媒体的发展水平有效提升。在融合期间,还要充分重视媒体资源、市场需求以及媒介之间的有效融合,其不仅能够完善和健全电视媒体结构,还能提升新媒体收益水平。

(三)人才战略。新媒体发展还要注重人才资源,通过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推动新媒体的发展。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媒体进行融合的基础上,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新媒体的实际情况, 推动人才的转型和提升水平,进而满足新媒体建设的实际需求。同时,新媒体建设还要不断健全相应的人才引进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等,从而更好的对人才进行培养,并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

(四)品牌战略。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提升,新媒体发展也在朝着品牌化方向上前进,而品牌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想要新媒体得到发展,就要充分利用起品牌战略,保证自身竞争实力的提升。同时,新媒体发展还可以利用明星效益,提升节目的关注度,进而使自身更好的发展。[3]

四、结论

总而言之,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 在先进的科技作用下,使得新媒体发展直接提升了一个层次,也促使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 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能够有效推动新媒体的发展和前进。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行业领域规模和水平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新兴媒体开始逐渐涌出。文章对电视媒体中新媒体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希望能够对新媒体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电视人的新媒体自觉 篇4

1 新媒体转型中的新变革

青岛电视台属下的《今日》《生活在线》《新说法》以及中华美食频道, 在新媒体转型中创作与推广方式有新变革。

1) 原创为王。《今日》《生活在线》等品牌栏目纷纷改版。《生活在线》紧扣热点话题, 在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上寻求突破。《生活快线》从百姓关心的话题入手, 强化帮办功能。《生活天天秀》全力打造“生活实验室”和“生活大调查”版块, 强调“安全”和社区活动概念。法制版块《真情调解》及《新说法》栏目推出新面孔、新题目、新高度, 加大情感类选题的投入和创新。

2) 开发网络互动社区。青岛网络电视台是跨地域、多终端的新媒体, 以视听互动为核心, 融网络和广播电视于一体, 覆盖面广、容量大、互动性强、多屏 (电脑屏、手机屏) 同步发布。支持广播、电视节目的网络直播和点播, 陆续推出原创节目“新闻发布会”“阳光中考”“高考咨询会”等, 社区互动类的“小小走青岛”“亲子故事会”“行走中的风景”等。逐渐形成亲子、摄影、户外、生活等成熟的网络互动社区。

3) 信息移动化。2013年10月青岛网络电视台正式开通了移动电视公交频道的网络直播, 以无线数字电视信号接收形式实现新闻、信息资讯、重大事件、重要赛事等的实时播出, 目前已涵盖青岛市90多条公交线路, 2 100多辆公交车。青岛网络电视台养生健康台 (yangsheng.qtv.com.cn) 正式上线, 是青岛广电和青岛报业两大媒体合作的深度推进。首个青岛移动云服务平台“爱青岛”智能手机客户端, 集合了图文资讯、音视频直播点播、公交查询等三大类近二十种服务, 信息随时随地和受众无缝接触。

电视媒体的变革因应了开放、互动、连接的互联网精神和思维, 创造了信息传播的层级感、节奏感。

2 新媒体转型中的新问题

1) 新媒体未获得独立的媒体身份。囿于体制的组织架构, 新媒体目前尚未取得独立的媒体身份, 也没有独立的话语权。调查发现, 青岛电视台开设官方微博、微信, 设专人管理。各个栏目或者频道的重点信息和重要节目、主持人等的推介, 都可以拿到这个平台发布。但是台里并没有从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广足够的重视, 目前这两个平台起到了连通用户的作用, 但距离深度互动, 还有很大的距离。微博、微信暂时没有独立的内容, 没有话语权, 如果只作为转发平台存在, 那么这种节目推广方式的效果是受限制的。

2) 体制内的频道改革力度有限。同在新媒体环境之下, 卫视、卫视地面频道、付费频道三者遇到的压力有差异。在体制内的频道, 生存压力、节目改革力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而付费频道迫于生存的压力, 节目转型力度比较大。像中华美食频道, 目前在节目制作和传播环节, 主动考虑到新媒体的压力, 节目内容上多变化, 强化节目的服务性和公益性, 同时兼顾商业性。《为爱做道菜》、《健康新食代》、《行走的筷子》等栏目和节目围绕“美食”, 在每一个和美食相关的节点上, 开发新节目。中华美食频道的媒体推广, 有跟视频网站的合作、微博微信, 跟门户网站的合作。比如《为爱做道菜》, 节目在PPTV网络电视台上线, 各种各样的节目动态、活动, 除了通过微博微信自主地往外推之外, 门户网站 (新浪、搜狐、凤凰) , 餐饮网、各地的美食网也是一个推广手段。

3) 收视评价体系单一, 滞后于节目发展。“融收视”概念把用户在新媒体的点播和流量也考核在节目影响力之内, 青岛电视台目前主要以传统收视率的考核指标为主, 尚未建立“融收视”评价。大数据目前也仅仅作为一个流行的概念存在, 并没有在实践中推行, 也没有在受众或者用户反馈中起到积极作用。

3 可能的新对策

1) 给新媒体独立的媒体身份和话语权。青岛电视台中华美食频道, 重视观众手中的四块接收终端: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平板电脑屏, 在创作和编导节目的时候, 把这些接收终端的差异作为重要的元素考量, 据此调整节目形态和节目的生态位。电视屏主要倾向于中老年女性观众, 后三者主要倾向年轻一代受众群体。电视屏主要中规中矩, 以服务性、公益性为主, 比如《为爱做道菜》、《健康新时代》等节目。网络节目目前大多是电视节目的重复版或者修改版, 扩大电视版的传播渠道。今后应该重视后三块屏幕的接收群体, 给新媒体独立的媒体身份和话语权, 推出时长不同、功能多样化的美食节目。

2) 重视大数据对体制内频道改革和节目评价的作用。大数据它主要体现为体量大、快速化、类型杂、价值大。重视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推送、收集和整理,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预测节目创作观念的变化, 带动体制内频道观念的变化:理解信息的种类和性质;收集用户的使用习惯;用好大数据时代的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3) 开发OTT。OTT是开发互联网电视的意思。OTT既是一种技术, 又是一种服务。它是三网融合的产物, 增加了服务的附加值, 比如说回看、互动、网上营业厅、网购等, 主要集成一些内容, 现在还有一些硬件商, 小米和乐视盒子。乐视盒子收视费 (增值服务) 。电视台付费频道如果跟他们结合可能会是个方向。以后做付费频道的推广, 可能会越来越难。但是广电网络的传输比网络还是有技术优势的。如果能开发好OTT, 广电的市场占有率会有一个提升。

论电视综艺节目的新媒体传播 篇5

1 综艺节目的新媒体传播概述

在中国, 综艺节目历经多年变化, 完全迎合了特定社会条件下观众的心理期待和收视需求, 逐渐从电视文艺走向电视娱乐。传统的综艺节目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学习知识, 娱乐功能一直都只是处在附属地位, 在综艺节目的发展进程中功能发生转变, 多元化就是当前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1997年的《快乐大本营》曾引发了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潮, 不仅节目自身取得了成功, 还吸引了全国各个电视台争相开办娱乐节目, 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综艺娱乐节目的广泛关注。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蜕变之后逐渐从电视的政治和教育功能中独立出来, 电视综艺节目的这种娱乐性不仅满足了受众娱乐休闲的需求, 而且也完善了作为大众媒体的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因此, 节目的娱乐性是符合日常化和生活化特点的, 同时也符合了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的。综艺节目就是在节目的进行过程中受众能够因为内容的吸引而沉醉其中, 在感官刺激下身心都得到了一定的放松, 从而在欣赏时发生非功利性的审美快感。电视综艺节目不单单只是为了提供纯粹的娱乐而存在, 同时它也在起着文化的普及和导向作用, 承载的是“寓教于乐”的使命。文化的传承、不同文化圈的交流, 这些都需要媒体传播。无论综艺节目的内容如何丰富, 形式如何多样, 但对受众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从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以及江苏卫视的《幸福晚点名》我们都看到了“寓教于乐”的影子, 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文化之间的交流。电视文化的形成, 不仅展现了文化的时代特征, 丰富了受众的文化生活, 而且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建立。综艺节目的内容、形式以及水平都受到制作者文化素养的制约。因此, 电视媒体在节目传播过程中, 传播者自身的文化品位对于节目的制播也有着决定性影响。制作者对于节目起着“把关人”的作用, 同时, 在节目中也可以反映出他们自身的素质和品位。所以, 就必须要树立一种精品意识, 不断提升节目自身的文化品位, 真正做到通俗而不流俗, 才能创造出真正高质量的综艺节目。

由于电视自身的特性, 使得综艺节目在吸收其他门类的艺术时, 表现出了强大的兼容性, 他将不同的艺术样式通过电视的技术进行了融合和叠加, 便形成了电视综艺节目这一新的独特表现方式, 其特有的综合性审美特征, 为以后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电视综艺节目是各种艺术或者非艺术形态叠加后构成的产物, 它是通过吸收其他艺术样式中的有益元素, 并结合独特的电视艺术语言来表现的电视节目之一。由于电视思想的可传导性, 加之综艺节目自身的艺术性, 使得它对受众来说有着广泛的艺术导向性。优秀健康的综艺节目不仅能够提升受众的欣赏和审美水平, 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们的艺术格调和艺术品位。所以, 综艺节目必须要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达成一定的统一,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综艺娱乐节目的天空更加蔚蓝。在数字化的进程中, 融合是电子媒体发展的大趋势, 在媒体相互融合的过程中, 媒体可以相互结合, 取长补短, 以实现统合。对于综艺节目来说, 可以充分借助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以实现新的发展, 而新媒体亦可以借综艺节目在内容上的优势来拓展自身的业务和资源, 实现合作双赢的良好局面。从长远看, 媒介融合更应是媒介形态、结构、流程以及传播方式的全方位融合, 媒介之间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功能的融合和相互渗透。正是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媒介融合态势, 为传统电视媒体改变自我、寻求新发展提供了机遇, 它们纷纷抛弃既有的基于单一产业的营销方式, 开始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营销战略, 以期获取更大的市场空间。电视娱乐节目的前景十分诱人, 发展空间无限广阔, 只要电视人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去完善和创新, 就一定能探索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内在规律, 建立一套符合现代娱乐产业运作的、科学的娱乐节目经营管理模式。

2 综艺娱乐节目应用新媒体存在的问题

综艺节目的迅速发展, 节目的样式也不断的丰富, 对于新媒体的应用也是节目发展的必然。然而山寨风导致综艺娱乐节目在新媒体的运用上缺乏创新, 停滞不前。业内竞争的愈趋激烈, 直接导致了综艺节目形式的无休止模仿, 但是山寨手段却越来越拙劣, 不仅在节目的类型、风格、策划和制作上, 甚至连整组节目在新媒体的应用方面都一概照搬, 使得节目缺乏新意, 观众审美疲劳。一些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以色情、赌博为卖点, 缺乏社会责任。但是网络监督、舆论压力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综艺制作人认识到提高节目质量, 将娱乐融入带有家庭观念、伦理、情感的娱乐节目中去才是节目发展的关键, 纯粹的低俗、恶搞, 开始被广大受众所摒弃。

电视传媒作为公众设施, 无论是公有还是私有, 都要肩负社会责任, 那些职业学校毕业的主持人当然想不到, 自己在说一些粗鄙的话, 做一些龌龊动作的时候, 还有很多青少年在模仿。经调查, 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败坏孩子品格教育的祸首之一就是电视, 低俗节目影响了孩子的价值观, 甚至认为孩子受电视媒体的影响比老师要深。我们将播音员、主持人定位为新闻工作者, 而不是“艺人”, “艺人”更多时候是以展现自我为目的, 而播音员主持人是以传播有效信息为己任, 这是两者根本区别。齐越老师播音三戒第一条便是:自我表现。主持人掌握的话语权是民众赋予的, 当然要回馈民众, 而不是滥用权力。色情、暴力、猎奇的东西, 刚一出现也许能吸引人的眼球, 但却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看一看, 也就腻了。国内的传媒工作者, 天天在做命题作文, 展现在受众面前的综艺节目用诙谐的语言、生动的动作让你会心地笑, 而不是用哗众取宠的标题和低俗下流的形式让你被迫地笑。在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下, 众多新闻工作者开始寻找别的途径去提高收视率,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融入应用更多的新媒体, 随之而来的就是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除了山寨的盛行之外, 下面再从两个方面来举例说明。

2.1 3G网络是否稳定

3G已经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生活中来, 它的优势很显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 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但是为了提供这种服务, 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 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 (兆比特/每秒) , 这就使网络的稳定性显得至关重要。中国制定了自己的新标准后, 就能运营手机的视频电话、‘手机宽带’、‘手机电视’等新型业务和功能。”几乎所有的新媒体, 期运行基本上都是依托于网络, 由此可见, 3G网络信号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决定是否可以稳定收视客户, 只有稳定强大的网络支持, 才能保证给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

2.2 新媒体是否可以更好的和电视受众相结合

新媒体的平台和介质属于现代技术, 这像一张很大的过滤网, 过滤了一批传统电视节目受众, 受众要通过新媒体观看综艺节目, 首先要有新媒体的介质和平台, 其次受众还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 才能实现综艺节目与受众的有效嫁接。这种现实状况导致新媒体的受众趋于高端化和年轻化, 综艺节目是否可以通过新媒体更好的和传统的电视受众相结合, 是综艺节目新媒体传播中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近年台湾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可谓风风火火, 其节目在大陆也受到众多年轻和高学历人的青睐, 但大陆却少有类似的节目能够让年轻人津津乐道, 更不用说是去吸引更多的高学历受众群体。诚然, 大陆也有很多综艺节目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但是却少有能影响到人们生活的节目。台湾的很多综艺节目却有着这样“神奇”的效果, 节目中的很多说话方式, 探讨问题的角度以及其中包含的流行元素都能在播出后立即形成一波潮流。

除了形式上的影响, 内容上也可谓“神奇”, 谈话节目既可以做潮流时尚, 也可以谈亲情伦理。如果对台湾的综艺节目有所关注, 你会发现有些节目所针对的受众群体是固定的, 例如《国民大会》, 是专门针对当下发生的时事, 请来相关领域嘉宾做深度探讨, 但是形式和气氛是活跃轻松带有娱乐性的。所以不难发现, 这些节目虽然在策划编排节目的初衷时, 针对的受众是单一的, 但是在这样轻松诙谐甚至带有那么点娱乐的方式下就又吸引了更多的受众群体, 从而使得节目的影响力加倍, 被受众议论的阶级、年龄层也不断多级化。

还有一些节目可谓是包罗万象, 什么内容都可以涉及, 他们竟然可以把所有的话题都做的很自然, 完全不会让观众有任何唐突尴尬的感觉, 如《康熙来了》。而大陆的综艺娱乐节目恰恰就很缺乏这一点, 没有为受众去寻找到那么多的视角和突破口, 似乎每个节目都会给人一种条条框框的感觉, 一旦稍有突破就会让观众觉得不适应, 有些不自然。从台湾娱乐节目的成功不难看出, 受众在新媒体的应用, 也是综艺娱乐节目成功吸引受众眼球至关重要的关键点和问题所在。在运用新媒体方面, 台湾综艺娱乐节目的成功, 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有意义的借鉴。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日益成为传播学界的研究热点, 学者们对于新媒体的争论与探索也在持续升温。本文试通过分析新媒体在电视综艺节目中的运用, 剖析综艺节目的新媒体传播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综艺节目,新媒体,问题

参考文献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的新思路 篇6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传统媒体,电视新闻报道

一、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

1. 个性化冲击

传统媒体针对的是广大群众, 大篇幅宣传的内容几乎都是大众化的。在这个极具个性化的时代里, 新媒体却别具匠心的将内容进行细分, 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 新媒体语境下充分地抓住受众心理需求, 避免冗长无趣的新闻。传统媒体受众被动地接受毫无差别的内容, 新媒体突出的个性化让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不可小觑

2. 多样性冲击

新媒体通过融合文字、音频、画面来丰富其表现形式, 将信息内容形象化, 新媒体受众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娱乐活动, 例如听音乐、看节目等。新媒体语境下每个人都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接受所需信息, 每个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这样不仅能丰富新媒体的内容, 更能放大信息。当然你不需要担心新媒体的信息量达到饱和状态, 因为一个新媒体存储容量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同时新媒体也具有易检索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或查找相关内容。这不仅打破了电视新闻固有的播报形式, 更冲击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性, 充分的提高了受众的选择性与扩大了自由阅读的空间。

3. 时效性冲击

传统媒体运行模式都有固定的时间安排, 从而会降低其传播第一消息的时效性, 新媒体与之相较便多了不少的灵活性。各类功能强大的软件与网页内容的出现让新媒体真正的具备无时间限制, 随时可以加工消息进行发布。加上其极强交互性, 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可以通过独特的网络介质进行新媒体的互动, 即时地进行信息交换, 这样形态下的时效性自然能给一般的广播电视新闻一定的冲击力。

二、如何才能在新媒体语境下突破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 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存在的本质区别是:传统媒体是针对普通大众进行一对多的主导受众型;而新媒体是针对受众进行细分后多对多的进行交互的受众主导型。在现代科技影响下, 新媒体产业不断创新引领着媒体产业潮流, 传统的媒体行业正逐步走向衰退, 如何突破局限性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并继续保持活力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适应新型媒介的生态环境, 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需要在信息传播模式、内容和受众交互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才能在新媒体语境下永垂不朽。

三、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的新思路

1. 丰富的播报内容, 活跃的报道时间

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 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多, 不再满足于电视新闻报道。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其局限于照本宣科, 照着新闻稿播报, 内容多以报道严肃类大型事件为主, 内容过于单一化。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新媒体渠道整合各类具有严谨性的内容进行电视播报, 比如通过微博、人人各类论坛等进行信息整合与审查。确保其真实性再进行播报, 或对广泛流传的虚假消息进行纠正。在丰富电视新闻报道内容方面, 我们可以增强电视新闻内容的叙事性和趣味性等。比如奇人趣事、生活小常识等。播报大众真正想看并喜欢看的新闻内容, 引发受众关注兴趣。在活跃报道时间方面, 我们可以在过长的广告时间增添小小的新闻插曲, 能够让受众耳目一新。

2. 开拓新的播报模式

在新媒体兴起的冲击下, 人们对视觉与听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电视新闻线性报道模式, 乏味的报道模式只能让人对电视新闻产生困意。确切地说, 电视新闻可以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数字化技术提高受众的关注度。通过对叙述性的新闻进行情景模拟来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 增强电视新闻报道互动性, 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

传统的新闻报道总是单向化的进行信息传播, 忽略民众意见。然而新媒体语境下公众能够对于新闻事件进行实时评价与浏览其他民众的观点, 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就应该致力于增强报道过程中受众与媒体的交互性, 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 并对民众的趋向进行整合, 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关注度, 也可了解民生民意。

结语: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进行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因为传统的播报形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 新媒体衍生的各种信息传播模式将逐步取代旧媒体。虽然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传统媒体看似一潭死水, 但是在成熟稳固的传统媒体之上增添新媒体的开放度, 提高时效性与交互性, 传统媒介也必将有突破性的优势!任何一个传统产业都有新兴产业无法取代的一部分, 只要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能始终为民众所推行。开发与实行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新闻播报新策略势在必行, 相信在新媒体的带领下电视新闻播报也终将走向更辉煌的时刻。

参考文献

[1]戴玲玲.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策略的变化.吉林省:汪清广播电视台

[2]刘博微.电视新闻报道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策略探讨[J].品牌 (下半月) , 2015 (02) :31.

电视人的新媒体自觉 篇7

1 微信及其传播优势

1.1 何为微信

微信是一种为人们免费提供讯息交互、视频交流等功能的社交应用程序。它可以利用手机中的通讯录、QQ号码等添加好友,互相传递消息和图片等讯息,以达到即时交流的目的,为人们提供新的社交平台。微信这一社交软件的产生,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而且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姿多彩的变化,朋友圈的动态信息分享、摇一摇添加全球内好友、免费即时语音或视频通话、微信支付等各类强大的功能,无一不是其日益风靡的原因。

1.2 微信的传播优势

抛开微信作为一个社交软件所具有的基础功能之外,它还具有一定的传播优势。除了个人之间的联系交流之外,微信还开发出公众号这一具有极强互动性的功能,极大地满足了企业、各大广播电视媒体与观众进行即时互动,增加其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等众多目的。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则是采用人工接热线或是短信等方式和受众进行交流,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相比较而言,微信在费用、耗时和交流速度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无可超越的优势。

2 微信与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意义

如今,各类广播电视媒体纷纷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或公众号,并在其广播电视节目中进行宣传提示,以吸引广大观众关注其官方微信号。

通过此类方式,不仅增加了广播电视媒体在观众当中的知名度,并且在其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信息中,观众和官方可以进行及时互动,大幅度提高了各大广播电视媒体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观众还可以通过与官方微信账号的互动来及时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且为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出谋划策,提高参与度,加深各大广播电视媒体在观众心中的印象。

无论是官方微信推送消息,或是观众进行反映和建议,这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达到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目的。

3 微信如何助力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新思路

3.1 内容为王

随着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新媒体带来的广泛优质资讯,广大受众对微信推送的消息内容越发挑剔,这就要求官方微信平台注重其所推送的消息内容的质量。微信公众平台须提供视角独特、高品质的信息,其标题尽可能活泼,相应的配图和视频、音乐要与主题相契合。只有如此,广播电视媒体的微信平台才能脱颖而出。

3.2 随时监控

微信的即时性和使用门槛低所引发的信息随意性和匿名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不良信息和恶意炒作,甚至对广大受众带来名誉等方面的损失。所以,广播电视媒体节目的相关负责人必须对其所传播的信息进行全方位和高要求的审核,以消除不安全隐患。

3.3 实现互动

微信传播的即时性、免费性、形式多样性,使得其在诸多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大型社会性议题海采,全国性、世界性信息传播等需求方面,微信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在与观众互动方面,除了可以推送信息和自动回复之外,也可以设置专门的栏目,由专人回复观众和粉丝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3.4 自我推广

无论拥有怎样庞大的支持者,品牌的自我推广永远不可缺少。所以,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其节目中,可以告知观众可添加其微信公众账号或是扫描屏幕下方二维码参与到节目当中。除此之外,各大广播电视媒体还可以与其他应用平台、商家、广告等合作的方式来宣传微信平台。

4 结语

纵观现今媒体行业的发展状况,无论是新媒体的异军突起,还是传统媒体自身地位的下滑,都是整个行业随着技术发展所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我们必须以正确且乐观的态度来面对。透过如今媒体行业现状的表面,深入其本质可得出结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才可以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谭佳佳.基于多平台联动的电视微信公众号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2]董鑫.媒介融合形势下电视媒体的产业化路径[J].现代视听,2015(6).

上一篇:岩土工程评价下一篇: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