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创造源泉

2024-06-19

价值创造源泉(精选七篇)

价值创造源泉 篇1

关键词:活劳动,物化劳动,知识劳动

知识经济时代, 价值创造的速度越来越快, 对于价值创造主体的争论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总结起来主要有活劳动价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知识价值论, 本文通过对这三种观点进行综述, 得出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一、活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观点是物化劳动转移旧价值、活劳动 (抽象劳动) 创造新价值。在马克思的著作中, 将劳动分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1) 。物化劳动这一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泛指一切人类劳动产品。只要是人类劳动的成果, 就凝结着人类劳动, 人的活劳动物化在产品中, 产品就成为物化劳动。二是指在劳动过程中, 作为活劳动的劳动条件和对象、又与活劳动相对立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马克思所说的活劳动仅指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劳动 (物质生产劳动 (2) ) 。马克思在谈到工人的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时说:“当劳动通过它的有目的的形式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上并保存下来的时候, 它的运动的每时每刻都形成追加的价值, 形成新价值。”“物质, 物化劳动, 对于作为活动的劳动来说只有两种关系:一种是作为原料, 即无形式的物质, 作为劳动的创造形式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单纯材料;另一种是作为劳动工具, 即主体活动用来把某个对象作为自己的传导体置于自己和对象之间的那种物质手段。”可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观点在其著作中是显而易见的。

张仁德 (2002) 赞同马克思的观点, 劳动者的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物化劳动或生产资料不是价值的创造者, 但它们是劳动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

李翔 (2002) 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但他拓展了活劳动的范围, 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 活劳动不仅包括马克思所指的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劳动, 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劳动 (3) (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等) 。王武瀛 (2004) 认为, 在高科技条件下高科技劳动力的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也拓展了活劳动的范围。李维华, 张俊英 (2005) 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 在坚持马克思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的同时, 应强调具有创新性的科技劳动 (4) 能创造价值, 应突出科技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而科学技术是人类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产物, 它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

许有伦 (2008) 提出有效的活劳动创造价值, 无效的活劳动不创造价值。他认为判断一种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不能以劳动形式 (生产劳动、非生产劳动) 为界线, 而应以劳动效果 (有效劳动、无效劳动) 为标准。

二、物化劳动价值论

刘成碧 (2003) 采用马克思实际价值的计量方法 (用货币的价格来计量价值的大小) , 指出替代工人劳动的自然力等非劳动因素即物化劳动也能创造价值, 并且认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识的深化。钱伯海 (1999) 提出社会活劳动创造价值, 在企业则表现为物化劳动

(1) 在本文中所说的活劳动无特殊说明都指抽象劳动。

(2) 物质生产劳动仅包括生产物质形态产品的劳动。

(3) 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劳动也可以称为非物质生产劳动, 它不仅包括生产物质形态产品的劳动, 也包括提供不具有物质实在形态的某种能量, 或提供某种物质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的劳动。

(4) 科技劳动, 指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劳动者所进行的劳动。和活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 认为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等于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余建军 (2002) 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均看成是物化劳动, 认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 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深化。他认为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的劳动器官的延长, 与劳动者一起创造价值, 而劳动对象在劳动过程中被消耗而创造价值。张友勇 (2002) 认为凝结在生产资料中的物化劳动是抽象劳动的一部分, 同活劳动一样创造价值。

唐国增 (2001) 反驳了钱伯海的观点, 他认为钱伯海混淆了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概念, 并且承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 等于根本否定了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学说。

笔者认为, 物化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如自然力等非劳动因素如果没有活劳动的参与是不能创造价值的, 比如, 及时的雨水虽然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但是没有活劳动的种植, 及时的雨水是没法增加农作物的价值的。机器设备的物化劳动只能转移价值, 如果没有活劳动的参与, 机器设备只能是一堆废铜烂铁。

三、知识价值论

关于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观点:

其一, “发展说”。即在承认劳动价值论的同时, 强调知识劳动创造价值的重要性, 认为知识价值论是对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继承和发展。

李今朝 (1999) 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价值论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升华和超越, 它回答了什么样的脑力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 回答了脑力劳动为什么形成价值的问题以及脑力劳动如何创造价值的问题。

欧定余、潘志强 (2002) 认为知识和信息本身并不创造价值, 知识价值论并不能否定或替代劳动价值论, 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在客观经济条件下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和发展。

白连志 (1999) 认为知识价值论并非知识本身创造价值, 而是知识与劳动高度溶合的智力劳动或知识劳动创造价值, 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人们对商品价值认识上的划时代的伟大飞跃。知识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轮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1) 拓宽了生产劳动的内涵。 (2) 扩大了劳动产品的范围。 (3) 知识成为价值与财富的最重要资源。 (4) 创新是知识劳动创造价值的灵魂。 (5) 知识劳动及其有效成果成为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 (白连志, 1999)

其二, “代替说”。即随着经济的发展, 知识应取代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而成为价值的唯一源泉, 从而得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的结论。

“代替说”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未来经济学家约翰.奈斯比特、阿尔温.托夫勒、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等。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一书中指出:“我们必需创造一种知识价值理论来代替劳动价值论”。“在信息社会里, 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Labor Theory of Value) 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 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 (Knowledge Theory of Value) 所取代。知识是一种不同于马克思所认为的劳动。”

王振鹏 (2007) 认为,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仍应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知识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物化劳动, 其本身不能创造价值, 它作为无形产品本身具有价值, 其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笔者支持“发展说”的知识价值论, 代替说的知识价值论是不正确的。首先, 知识价值论模糊了知识的本质。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代替说”的知识价值论片面夸大了知识的作用, 认为知识可以代替劳动创造价值, 是错误的。其次, 知识价值论没有正确反映知识、价值、劳动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的来源上来看, 知识同价值一样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从知识、技术的运用上来看, 知识、技术同样离不开人的劳动, 不是知识创造价值而是知识劳动创造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 更应重视知识劳动的重要性, 因为融合了知识的活劳动创造的价值要比马克思所倡导的活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得多。

笔者通过对以上观点的述评, 肯定了活劳动创造价值, 同时赞同活劳动不应仅仅局限于物质生产劳动还包括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等知识劳动, 这些劳动的知识含量更高, 创造价值的效率也更高, 所以要想创造更多的价值, 必须让知识武装活劳动。在知识经济的今天, 更应重视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它虽然不是源泉, 但却是价值创造的推动力, 根据马克思的论断“复杂的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富含知识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比简单劳动创造的多得多, 对社会的贡献也要更大, 而且现在的企业缺乏的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技术人才, 而不是随处可得的底层劳动力, 所以不管从社会的宏观角度还是从个人微观角度都应该用知识来武装活劳动, 给源泉以推动力, 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结语

通过对价值创造源泉的文献进行述评, 肯定了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 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扩展了活劳动的范围, 使我们更加重视科技、知识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性, 进而提高价值创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2]张仁德.也论物化劳动与创造价值——兼与钱伯海先生商榷[J].南开经济研究, 2002, (3) .

[3]钱伯海, 王莉霞.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 就等于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提出有关质疑、商榷同志的回复[J].经济评论, 1999, (2) .

[4]唐国增.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 就等于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吗-[J].经济评论, 2001, (1) .

[5]张友勇.生产资料中的物化劳动应该创造价值[J].当代经济, 2002, (11) .

[6]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7]欧定余, 潘志强.知识价值论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和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 2002, (11) .

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篇2

欣赏课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美术课的难点。尤其是对于经典优秀美术巨作的教学中,由于年代和理念的差异性,学生对其很难理解并且不容易产生兴趣,往往流于形式,成为简单的看图说话,根本领略不到经典美术作品的无尽内涵。另外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欣赏课,学生参与性低,教师讲的累,学生听的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善于营造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文化情境,以研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过程。我在教学中采用美术课与音乐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的情趣性;通过学生试讲,表现活动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的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考,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本课为山东教育出版社课程美术教材初一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为《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内容比较繁杂,涉及的画种相当丰富,时间跨度相当大,需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本课是第一课时。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第一节美术课就是欣赏以劳动为主题的许多名作,这对于学生的表达力和欣赏能力都是一个考验。所以,第一节课我不想让学生泛泛的看很多作品,我只带领他们深入欣赏一幅作品,目的是教给他们一些欣赏的方法,知道要从多角度欣赏作品。希望在以后的欣赏中,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体会到作品的思想,获得美得享受。而夯歌这幅作品,不管从构图还是从人物的刻画等方面,都有很鲜明的特点,所以我选择了重点欣赏这幅画,希望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预计5分钟,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谈自己参入劳动和劳动体验,让学生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插入表现劳动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和美术表现主题的不同方式。

展开阶段,预计25分钟。首先看视频,感受劳动者场面,从视觉上感觉画面的氛围。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描述作品,使学生积极参入,积极思考,然后教师讲解,引领学生从各个角度欣赏作品,形成欣赏作品的经验。

小结阶段,预计10分钟,分学生总结报告和教师总结。学生用写和画两种方式展示自己在本课的收获。体现评价的多样性。

按照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设定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表现劳动的美术作品,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2、过程与方法:能从不同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作品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评价设计:

积极参入欣赏活动,运用常用的美术术语,通过讨论、写作、创作、描述、评价,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交流,能理解劳动者,体会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学重点:

能用正确的方式探索作品的思想内涵。

无形资产-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 篇3

关键词:无形资产;企业价值;贡献

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曾说,倘若该公司在灾难中失去了所有生产性资产,要筹措到足够资金重新建厂根本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倘若所有消费者都突然失去了记忆,那么可口可乐公司就将破产。正是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和商家心中树立起的美好形象,为可口可乐这一品牌创造了价值。由此可见,品牌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不容忽视。本文就对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作进一步说明。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及核算范围的扩展

从会计学来看,《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是这样定义的:无形资产,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它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现行会计准则因为商誉的非可辨认性把其从无形资产中剥离出来,虽然在资产负债表中无法量化和反映,但是其确实是企业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要求逐渐提高,企业在确定无形资产确认范围时应该考虑智力资本的因素:包括人力资本、客户资本、创新资本和过程资本。这其中品牌实力、管理层与董事会的动机、创新能力与独立于个人的知识又是重中之重的因素。虽然以上资产难以在财务报表中得以反映,但确实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驱动因素。

二﹑企业价值的定义与价值创造理论分析

企业价值是由企业选择的资产和投资创造的,是企业各种资源协同作用的收益。广义来说,企业价值是股东价值、员工价值、顾客价值等的集合,企业价值不仅取决于其经济价值,还有社会价值。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企业价值是企业遵循价值规律,通过以价值为核心的管理,使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均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狭义来说,企业价值就是股东和债权人期望收益折现之和。在以企业自由现金流量(FCFF)为基础的评估模式下,企业价值表现为未来各期预期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随后,美国的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共同提出了平衡计分卡,平衡了短期与长期业绩、外部与内部的业绩、财务与非财务业绩以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从经营战略的层面来分析企业价值,基本模式为:企业价值=产品服务+形象声誉+客户关系。

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是企业拥有的各类资产。在工业经济时代,有形资产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形资产逐渐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智力资本和供应链系统等重要资源,由于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的定义而被摒弃在财务报告之外,这是造成账面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根本原因。比如实施品牌战略的公司,其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多数都大于1,财富500强企业的这一比率平均为3.5,说明这些企业71%的市场价值来自无形资产。由此可见,企业价值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来自无形资产的贡献。

三﹑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作用

一般来讲,企业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其有形资产的价值就能够得到体现。但是有形资产的价值不会无限制的提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为了创造超额收益,企业必须借助无形资产来辅助有形资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当企业投入相同的有形资产而创造的价值却比原来多,这个差额就是无形资产的贡献。因为有形资产仅仅是转移其相等价值,而无形资产则是其抽象劳动的潜在价值的进一步释放。因此,企业要想获得超额收益,必须依靠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能力。

那么,无形资产是如何创造企业价值呢?从竞争战略的层面分析,无形资产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不同理论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答案。产业结构理论、企业资源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关系理论分别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企业拥有或能合理配置的稀缺资源和这种能力及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关系。但无论哪一种理论,都离不开无形资产的培养与利用。

因此,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无形资产的存量决定了企业当前发现市场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企业无形资产的增长、更新速度以及作用发挥的程度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此外,无形资产还能增加企业的现金流。主要途径有三种:

第一,无形资产作用于有形资产共同贡献企业价值。

如专利、商标使用权附着于机器设备、产品等有形资产,从而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来提升顾客价值,进而在销售市场上取得更好的业绩来提升企业价值。

第二,无形资产单独作用来提升企业价值。

比如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的创新可以为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在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上的投资又能转化为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第三,无形资产之间相互作用来提升企业价值。

企业部分无形资产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对企业价值的贡献。比如可口可乐的神秘7X配方以及其品牌形象和庞大的销售网络共同作用,相辅相成,使企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的为提升企业价值服务。

综上所述,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所有企业应该努力培养无形资产意识,加大力度对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建立起无形资产管理评价体系,分析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的大小,分别确定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设立无形资产价值贡献能力指标体系;走无形资产战略,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田朋.关于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0,(1).

类比是创造的源泉 篇4

( 2013年湖南高考理科第8题) 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 =AC = 4,点P是边AB上异于A,B的一点,光线从点P出发,经过BC,CA反射后又回到点P,若光线QR经过△ABC的重心,则AP等于多少?

题目分析审题,寻找题目的来源,这是一道数学与物理的综合运用题. 该题考查了点关于直线对称、三点共线、建立平面直角 坐标系等 知识点,难度系数 中等,易得AP =4/3

仔细观察题目,推敲,思考,提出疑问,发现规律,挖掘题目蕴含的其他规律性结论.

二、活用类比,推陈出新

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记为a,类比以上解题思路,从特殊到一般,得到命题1. 由于三角形有重心、内心、外心、旁心,那么把原命题中的重心替换为其他的心,通过类比探究得到命题2、命题3. 如果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类比到其他的特殊三角形上,得到命题4.

命题1: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 = AC = a,点P是边AB上异于A,B的一点,光线从点P出发,经过BC,CA反射后又回到点P,若光线QR经过△ABC的重心,则AP =a/3.

命题2: 如图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 = AC = a,点P是边AB上异于A,B的一点,光线从点P出发,经过BC,CA反射后又回到点P,若光线QR经过△ABC的内心,则AP = a - 2r. ( r为内切圆的半径))

命题3: 如图3,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 = AC = a,点P在边AB上,光线从点P出发,经过BC,CA反射后又回到点P,若光线QR经过△ABC的外心或旁心( 直角与两个锐角的外角平分线交点) ,则AP = 0.

命题4: 如图4,在等边△ABC中,AB =AC = BC = a,光线从点P出发,经过BC,CA反射后又回到点P,若光线QR经过△ABC的重心( 外心或内心) ,则AP = 0.

在探究任意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中,我借助了几何画板,发现AP的长和等腰三角形内角的度数有关,由于情况复杂,这里不作讨论.

三、借助类比,探索新知

类比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路上少走弯路,还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探索新的规律性结论.

1. 通过类比法创造性学习新概念、新公式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知识框架的基石,可以通过类比法用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新概念. 如在等比数列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储备了等差数列的知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创造性的学习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

2. 通过类比法创造性学习新性质

学习一个新概念后,可以通过类比衍生出它的一系列性质. 如学生在学习四面体这一概念后,很容易发现四面体是空间内面数最少的多面体,而三角形是平面内边数最少的多边形,那么我们熟悉的三角形具有的性质四面体是否具有?

3. 通过类比法构造新的命题

很多题目蕴含着统一的思想、类似的解决方法,只要我们掌握了一类问题的基本特征,就可以运用类比衍生出一系列相关问题.

通过对2013年湖北理科高考题第8题的类比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复习了三角形的重心、内心、外心、旁心的定义,强化了解题方法,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构造出的新命题让学生在以后解决相似问题游刃有余.

用类比法创造性地学习新知识,让学生真正深入到课堂探究中去,让学生从中品尝到学习知识的成就感,并乐于且善于用类比探究新知识,这会为以后类似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属性,其中一个(或一类)对象具有某一性质时,从而推出另一对象也可能具有这种性质的思想方法.本文通过对一道高考题活用类比,推出新的命题,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创造思维训练是写好作文的源泉 篇5

写好作文对创造思维的训练非常有好处。

1 写好作文,培养“流利性”

流畅性是创造思维的层次特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首先要广开知识源泉,丰富感性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培养学生的流畅思维能力,必须减轻学生的负担,从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从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文章模式中解放出来,指引他们到知识与生活的源泉中去,去学习、体会、观察、发现,其次蓄词,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词汇丰富了,写文章、演说,才能得心应手,在蓄词过程中,要向生活学习,要在博览群书中勤奋记录。

2 鼓励幻想,启发独特性

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层次特征。这种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对事物非常富于幻想,思维的独特情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如一、要注意沿着某一目标向学生提出一定的目的、任务。例如:要求学生做一次小发明,并说明过程,在制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合理想象,创作出新的开头,别出心裁的细节,或离奇的结尾。其二、要为学生提供巨大的“智力背景”提供新的科技信息,鼓励他们多阅读科技书刊,参观成就展览和大型竞赛活动,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就欲。其三、要取于向常规挑战,经常启发学生用新异的目光观察客观世界,要引导他们用“陌生”的眼光去审视、去想象、去发现、去标新立异。

3 曲径探幽,训练变性

价值创造源泉 篇6

关键词:采购,成本,控制,第三大利润源泉

1 概述

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商业中获益于独立性的最大潜在机会, 就存在于生产企业于其供应商之间。这是所剩的赢取竞争优势最大的未开发领域。”通用电气公司 (GE) 前CEO杰克·韦尔奇也曾说:“采购和销售是公司唯一能“挣钱”的部门, 其他任何部门发生的都是管理费用!”供应链作为企业的第三大利润源泉, 使得21世纪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更多地表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由于物资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一般为20%-30%, 高的达到50%以上, 企业每降低采购成本1%, 利润将可增加5-10%, 因此控制好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 是一个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和直接手段。

2 采购成本的内容

采购成本是由于采购活动而产生的各类成本, 广义的采购成本包括维持成本、订购成本和缺料成本, 如下表所示:

狭义的采购成本一般包括购入物料价格、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相关税费等。

3 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原因分析

3.1 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彻底转变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领导一味地抓生产、抓产值, 认为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影响生产, 生产是第一位的, 是压倒一切的, 自然而然地就忽视了对物资价格的管理, 更没有把它提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上来加以研究和部署, 使物资采购管理出现了“真空”。

3.2 对市场缺乏研究, 未能把握市场动态

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 部分物资的价格仍然一路走高, 其原因不外乎没有建立企业自己的价格信息系统, 不了解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和行业市场、国内市场对区域市场和小市场的影响, 以及这些市场对企业所需物资价格的影响, 因而造成企业的供应源单一, 价格偏高, 制约了企业的物资供应。

3.3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设置了物资管理部门, 承担着企业物料的计划、采购、存储和保管工作。技术、质量部门负责物料入库前的检验, 审计部门负责采购过程地监督, 财务部门负责结算。这样的机构设置从表面上看很合理, 但是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诸多弊端。如物资管理部门既管计划又管采购还管价格, 造成计划、采购、价格决策没有相互独立, 由一个部门说了算的局面。而审计部门的监督在不能系统了解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也只能进行事后审计甚至抽查, 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3.4 无计划进行采购

因为销售预测不准或者缺乏正确的产品供应计划, 使得采购部门迅速采购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 明天要生产了, 今天才通知采购部门去买。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采购, 采购部门往往不能遵循正常的采购流程, 最关注的就只能有一个指标:时间, 即交货期。这时候对于供应商的选择、质量标准的建立与沟通、价格的谈判、总成本的控制都难以实现, 容易失去对采购的监控。最终反过来可能还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 因为买的东西未必真正适用。

3.5 未对物资采购进行总成本控制

选择供应商应考虑总成本最低的供应商, 而不仅仅是价格最低。成本就像在U形管中的水银柱, 压缩这边的成本, 那边的成本就会增加。低价格可能导致高的总购置成本, 却更容易被忽视, 总成本最优被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误解为以价格最低, 只要购买价格低就好, 很少考虑使用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无形成本。从一个“理想的供应商”处购货, 可能购价会稍高一点, 但不会再发生其他的购买成本, 相反地, 一个低价格供应商, 所有的与“理想供应商”相关的要求他都无法满足, 在其购买项目中可能会发生许多其他的成本。执行这些作业的资源成本被隐藏在大量的间接费用成本库中, 并且按照单位水平的动因 (如材料费用、直接人工和机器工时) 分配给产品, 从而不能正确管理产品成本。

3.6 员工的素质因素

良好的采购工作, 是决定企业产品开发, 产品质量, 采购成本的关键, 也是决定流通企业销售状况的关键, 因为采购策略事先就决定了物品畅销与否, 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具备一定科学知识、业务能力和丰富经验的采购和仓库管理员工, 随着经济全球化, 采购活动遍布全球, 则更是如此。

4 如何降低采购成本

在成本中占最大比例的是物资成本, 消减成本的重点必然是消减采购成本。要真正控制好采购成本, 在掌握成本分析等相关采购技术的基础上,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 选择并管好采购人员;其次在工作中应加强供应商及价格管理, 恰如其分地运用采购原则, 科学合理地进行资金支付, 对总成本进行控制;第三, 应充分利用外部环境。以下分八个方面详细进行介绍:

4.1 完善采购制度, 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采购工作涉及面广, 并且主要是和外界打交道, 物资采购流程管理的优与劣关系到整个企业成本管理的成败。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 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 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采购制度应规定物料采购的申请、授权人的批准许可权、物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物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比如, 可在采购制度中规定采购的物品要向不少于3家供应商询价、列表比较、议价, 然后选择供应商, 把所选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比价单上统一评定;还可规定超过一定金额的采购须密封报价等。

4.2 选择并管理好采购人员

关于采购人员的选择和管理, 最重要的是做好三件事:选人重人品, 用人重绩效, 轮换与审计。

在选择采购人员的时候, 首先要强调的就是人品。采购人员的人品直接与公司的经济利益相关联, 因此要选择廉洁可靠, 能拒绝利诱, 主动积极, 不断进取, 勤于动脑, 负责尽职, 具有使命感的人才。在人品正直可靠的前提下, 再考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

采购绩效考核从专业的指标来讲,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即准时交货率, 来料检验合格率、采购成本下降率以及供应商开发的效果。在日常运作的层面上, 可通过上述四个方面, 对采购人员定期地进行绩效考核。

定期开展轮换与审计是管理采购人员的有效辅助手段。内部轮换不仅能防止采购腐败, 还有助于将采购人员培养成多技能员工。不定期的内部审计就像高悬在半空中的一把利剑, 对于存心不良的人最具有威慑力量, 让他想犯错误也不敢犯。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做事后的审计, 更应该在事前和事中提前介入并充分参与, 比如在事前比价与议价阶段, 在事中定价即招标或者谈判中的价格确定时参与进去。

4.3 加强供应商选择和管理

基于长期的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 在物资采购管理中应该贯穿供应商管理的思想。这样, 既可通过长期的合作获得可靠的物资供应和质量保证, 又可在时间和购买批量上获得采购价格的优势, 对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有很大的好处。供应商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管理:

(1) 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制度

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考核程式和指标, 供应商必须经质检、物料、技术、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能进入, 如有可能要到供应商生产地进行考核, 并对考核的问题逐一评分, 只有达到或超过评分标准者才能成为合格供应商。

(2) 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

供应商档案除有详细的资质文件外, 还应注明品质评级、分类编号, 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合格供应商中进行, 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 并有专人管理。

(3) 供应商行为的绩效管理

在与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应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绩效管理, 以评价供应商在合作过程中供货行为的优劣。比如:建立绩效管理程序对供应商进行评级, 建立量化的行为绩效指标等, 并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 增大或减少供应份额、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 对供应商以激励和奖惩。这样能促使供应商不断改善供货行为, 保证优质及时地供货, 从而有效地降低物资采购的总成本。

4.4 价格管理

采购价格的确定,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 是物资采购控制的重中之重, 可通过以下二个方面进行控制:

(1) 制定采购预算

制定采购预算, 是在具体实施物资采购行为之前对物资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 是对整个采购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它不单对物资采购资金进行了合理地配置和分发, 能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 还同时建立了一个资金的使用标准, 以便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随时地检测与控制, 确保采购资金的使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浮动, 从而达到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

(2) 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

采购部门应充分进行采购市场的调查和资讯收集, 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产品标准成本定期定出标准采购价格, 建立价格档案, 促使采购人员积极寻找货源, 货比三家, 不断地降低采购价格。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 应首先与归档的物料价格进行比较, 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 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 否则要作出详细的说明。对于重点物资的价格, 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 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 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资讯, 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 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

4.5 合理化资源配置, 恰如其分地运用采购原则

(1) 早期介入, 采购部门的角色由被动执行到主动参与

俗语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这些说明了一个好的开端的重要性, 而产品的设计开发就处在开始阶段, 一旦新产品定型, 其所使用物料也就基本确定, 虽然日后可能会对部件进行部分更改, 但一般来说幅度不会很大, 也就是说新产品的成本也基本确定。通常, 同类部件因其性能不同, 价格差别很大, 有时甚至会有成倍的差距, 而如果设计人员在选材时, 忽视产品定位, 一味追求高质量高性能, 选用最好的部件, 日后虽然可通过降价实现部分收益, 但远没有在开始时就选用适合产品定位的器件效果来得好, 因此, 需要采购人员早期参与到产品研发过程中, 充分利用采购部门的专业经验, 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配合设计人员对所用物料、部件进行权衡选择, 使零部件和产品的市场定位相匹配, 做到合理成本, 防止出现“质量过剩”或“质量不足”的现象, 使产品具有最佳的性价比。早期参与是一个专门的采购机制, 有两层含义:一是早期参与到产品研发过程中;二是早期参与到日常业务需求的确认中。早期参与就是要充分利用采购部门的专业经验, 寻求尽可能低得采购价格与采购总成本。

(2) 恰如其分地运用采购原则

采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5R原则, 即适质、适量、适价、适时与适地。“适质”讲的是品质始终符合标准。质量要好, 这是采购过程中最基本的前提。“适量”讲的是数量适当, 不能太少, 也不能太多。太少了会带来断货, 影响正常的生产与市场需求。太多了会造成库存积压, 增加仓储成本, 影响采购的总成本。适量本质上讲的是采购中的库存控制。另外, 企业将原先分散在各单位的通用物料的采购集中起来, 从而形成规模优势, 在购买中可通过折扣、让利等方式实现降成本。“适时”指的是及时供应, 不断料。“适价”指的是以合理成本取得所需物料。“适地”指的是供应商距离最短能最快速供货, 也就是“就近采购”, 降低运输成本与仓储成本, 从而实现更低的采购总成本;同时, “就近采购”也可以让交货方式变得更加灵活, 交货更有保障, 甚至还可以通过频繁地送货来代替库存, 比如一天之内多次送货。

当采购的批量障碍难以突破, 采购代价较高, 而采购元器件又是同类产品的通用元器件时, 企业可以考虑向同类生产厂家寻求采购替代, 从同类生产厂家购买少量的替代品。而事实上, 每个生产企业正常采购的每种原材料或元器件, 在数量上要想达到刚好用完的准确程度是件很难的事, 所以在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仓库, 各种原材料或元器件经常会有少量剩余。因此, 对于那些在同类生产厂家可能存在替代品的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小批量采购, 寻求采购替代有时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采购成本。很多生产企业都有部分部件需从国外进口, 而且往往是关键部件, 成本很高。这些部件若能在国内生产, 仅从运费、关税等费用就可以节省很多, 而且实际上国产化的部件带来的成本降低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因此, 国产化对那些进口物料很多的厂家来说, 无疑是降低成本的极重要的手段。由于进口部件一般技术含量都比较高, 可与有实力的供应商共同研发, 从而达到保证生产, 降低成本的目的。

4.6 实行战略采购, 进行总成本控制

战略采购“是计划、实施、控制战略性和操作性采购决策的过程, 目的是指导采购部门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提高企业能力展开, 以实现企业远景计划”。它用于系统地评估一个企业的购买需求及确认内部和外部机会, 从而减少采购的总成本, 其好处在于充分平衡企业内外部优势, 以降低整体成本为宗旨, 涵盖整个采购流程, 实现从需求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

总成本又叫做总拥有成本 (Total Cost Owned, TCO) , 其本质是生命周期成本, 它是企业购置原料和服务所支付的实际总价, 包括物资价格、安装费用、税、存货成本、运输成本、检验费、修复或调整费用等。获得了低价的采购物资固然是成本的降低, 但获得优质的服务、及时快捷的供货、可靠的货源保证等也无疑是获得了成本上的利益。采购决策影响着后续的运输、调配、维护、调换乃至产品的更新换代, 因此必须有总体成本考虑的远见, 必须对整个采购流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成本和其他相关的长期潜在成本进行评估。控制总成本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重点关注A类物资

在控制总成本时, 采购管理者应当考虑的是采购品种的分类, 即找出占采购金额80%的20%核心A类物资, 考虑这类物资采购的数量、需求、规格、定价、供应商等采购管理类别, 重点选择该类品种开展工作。通过数据分析, 检验、调整和比较行业采购成本数据和绩效表现水平, 制订采购策略。

(2) 总成本建模, 估算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成本

应对总成本进行建模, 可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对部件的成本进行核算和评估, 确保物资价格的合理性。以前的采购管理只是过多强调公司内部的努力, 而要真正做到对采购成本的全面控制, 仅靠自己内部的努力是不够的, 应该对供应商的成本状况有所了解, 只有这样, 才能在价格谈判中占主动地位。通过核算, 算出价格的合理范围, 可防止出现价格过高的情况。第三, 应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 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

传统采购时只关注单价, 供应商的数目较多, 因此供应商的转换非常频繁, 企业和供应商的关系是短期交易型的, 是简单的买和卖的关系, 这样不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而战略采购则将供应商视做伙伴关系, 致力于长期合作。在企业有需要的时候, 战略供应商可以挺身而出, 牺牲短期的利益来获得长期的共赢。企业也可以在于供应商签署长期框架协议的前提下, 推动供应商的持续改善, 以使企业获得更优的质量、更低的价格、更准的交货、更好的服务。从质量来看, 多个货源时虽大家都遵循同样的质量标准, 但是来料的质量并非一致, 往往不稳定, 毕竟每个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水平有差异。同时, 每个供应商送货过来都要进行来料检验, 检验次数多, 检验费用也会增加。而在发展战略合作供应商后, 因为它是最优秀的供应商, 质量表现好, 质量也更稳定, 检验频率与抽样数量就可以减少, 甚至可以实施免检;从成本来看, 多个货源时采购分散, 没办法去降低采购价格, 总成本通常也很高。而在发展战略合作供应商后, 高度集中采购, 规模效应显现出来, 就容易获得价格优势, 总成本往往也更低;从交货和服务来看, 在战略合作后, 因为实施了集中采购, 企业很可能是供应商的大客户甚至是最大客户, 供应商在产能分配、供货保障、技术支持与服务上, 往往是大客户优先, 可以更充分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这样, 风险反而降低了。

4.7 建立科学的资金使用程序

延长付款时间可以为公司争取更多地现金流, 有利于提高资金效率, 减少资金占用成本。但是, 任何单位包括供应商的经济活动都是以利润为目标的, 无限制的将资金压力转嫁到供应商头上, 一方面会严重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诚信地位, 减少企业赊购物资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供应商为减少其负债风险和压力, 不得不抬高货价, 有可能造成企业材料采购价格上升, 就会造成材料采购成本上升比企业拖欠货款产生的利息高得多, 造成企业未来负债越来越大。

因此,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程序, 在与供应商谈判时, 要争取更有利的付款条件, 尽可能延长付款时间, 然后在合同里面确定下来。但一旦确定下来, 无论是30天、45天还是60天, 到期该付款的时候就一定要及时付款, 以维持与供应商的长期有效合作。

4.8 采购环境的利用

外部环境对采购策略的制定、采购计划的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是指能对企业怎样及如何采购产生影响的外部变化, 包括市场季节性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调整、市场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的存在及战争罢工等各种因素。而微观环境则是指企业的内部环境, 包括企业在采购中可能采取的政策、方式和程序, 即实施采购的过程和程序。在符合微观环境原则的前提下, 一个好的采购策略应当充分利用外部市场环境为项目整体带来利益。比如, 结合所采购货物或服务的种类、性能参数、质量、数量、价格的要求等, 了解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及供求信息, 所购物品的供求来源、外汇市场情况、国际贸易支付办法、保险合同等有关国内、国际贸易知识和商务方面的情报和信息。这就要求采购者在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如何发包及采取何种采购方式时, 提前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作出市场变化的预测, 做到“知己知彼”, 使得采购者能处于供需双方的有力地位, 获得价格上的优势, 不仅取得高质量的货物或服务, 也能取得成本上的利益。

5 结语

“成本领先”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体现。市场竞争中得价格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产品价格高低的竞争, 而实际上是成本高低的较量。生产过程中地成本挖潜其实是有限的, 物资采购过程中地挖潜可以说是无止境的, 因此控制好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 是一个企业创造第三利润源泉, 提高竞争力地重要和直接手段。

参考文献

[1]周云.采购成本控制与供应商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价值创造源泉 篇7

个性是共性存在的基础, 只有大量的个性才能形成共性。任何个别事物的发展都有特定的时间、空间、规模、范围、影响、结果, 抽象出来便形成了事物发展的共性;任何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死亡都有特定的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的规律, 抽象出来便形成了动植物生长的规律;人类的智力、体力、技能都有独特的个性, 抽象出来便形成了人类生活的共性。

个性是智慧的源泉、发明的火花、创造的动力, 只有个性才能产生创造。有人喜欢裁衣有人喜欢厨艺, 有人兴趣在天文有人兴趣在地理, 有人钻研理论有人钻研技艺, 有人爱文有人爱武, 有人擅长文艺有人擅长体育, 有人正直善良真诚有人卑鄙邪恶狡诈, 有人流芳百世有人遗臭万年。正是这些个性使某些人首先学会了取火、利用水利, 发明了电、蒸汽机、电动机、手机、互联网, 创造了各有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 产生了各项体育世界冠军, 生产出了功能各异的生产、生活用品, 最后普及到整个社会。个性是一切发明创造繁荣昌盛的基础, 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诺贝尔获奖得者、比尔盖茨、乔布斯等, 都是靠个性取得的成绩。

没有个性世界将不复存在。设想没有个性世界能发展到今天吗?且不说无生命世界;假如失掉个性, 植物将千万个物种同一个模样, 就如同一个物种, 没有花草树木、五颜六色之分;假如动物失去个性, 各种动物就会像用磨具生产出来的一样, 无法区分无法辨认, 同一种习性吃同一种食物, 还能生存下去吗?

人要是没有了个性, 就会千人同装, 万人同腔, 亿万人系一个思想。就会所有人都喜欢吃同一种事物, 穿同一样式服装, 干同一种工作, 信奉同一种的思想, 那将是不可思议的。被喜欢的食物将会吃绝, 被喜欢的衣服将会穿尽, 喜欢的工作容纳不了那么多的人不喜欢的工作没人干, 众人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声音、一个语调, 就如同公用一个脑袋一张嘴。所有的人都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都去买或卖同一种股票, 拥护或打倒同一个人, 同时参与战争或侵略……那将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景象:经济崩溃, 思想僵化, 社会静止。人们将陷入没吃、没住、没思想、没情感、没竞争, 社会将瘫痪。

在大力保护动植物物种的今天, 更应该保护人的个性。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个性, 应像保护不同物种那样对个性加以保护。不能强调共性而扼杀个性, 个性是共性存在的前提, 个性消失了, 共性也就自然消失了。失掉了个性, 物种将消失, 人类将失掉灵魂、无法生存下去, 社会将消亡。世界在发展, 人类社会在进步, 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真诚, 这是共性, 这也是所有个性所共同追求的。社会要让所有人的才智得以发挥, 才能共建和谐幸福。

上一篇:自信和力量下一篇:行政调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