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基础训练

2024-05-02

色彩基础训练(精选九篇)

色彩基础训练 篇1

近些年来,在党和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政策指导下,全国各地对于提升本地域内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软实力有非常迫切的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打造动漫产业的优惠政策,侧重从资金和创业基地扶植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持。

就目前来看,中国虽然本身拥有动漫文化的巨大消费市场和资本投入能力,但是国内的动漫产业与世界一流水平仍然有明显的距离。动画产业的发展是由多方面决定的,如果单纯依靠政策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物资支持也许只能在经济程度给于支持,但是中国有一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动漫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人才训练方法需要漫长的积累和科学的总结。

传统艺术教育比较注重培养个人的艺术个性,更多倾向于努力培养个性化的艺术家。由于现代动漫文化产业对于从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更加广泛,而且由于产业化运作的特点,动漫尤其是动画实际上是注重集体性的艺术创作,对于从业人才有非常现实的整体艺术素质水平要求,这也许是商业动画艺术创作与传统个人艺术创作的明显区别之一。

一、动漫专业基础学习的要求

1.明确专业基础训练和个人风格的关系

曾经有一位教授说过:“传统绘画最残酷的事情就是看得见摸得着,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互相之间放在一起高下立辩”,对于动漫专业而言,这种“残酷性”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各种不同的创作风格都有衡量其水平的标准。

现代的艺术教育对个人的艺术风格追求提供了极大的自由,但是对于动漫专业而言,无论是从行业集体创作方面还是从个人动漫艺术发展潜力方面来看,个人的专业基础训练都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提高教学质量是基础训练的保证

笔者有一位姓陆的同事在2005年留学法国某艺术院校并定居,在往来信件中他反复提到过国外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教育问题,他说国外的艺术风格虽然前卫新潮,但是艺术教师普遍比较忌讳承接学生的基础课程,结果学校往往只能安排资深教授来负责该项课程,甚至高薪外聘不少街头艺术家进行专项授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那是因为国外的艺术学生都是交纳高额学费进校求学,而且学生拥有对课任教师授课质量的集体打分评估权利,如果教师业务素质不够即便费尽心思讨好学生,但是由于基础课程训练的标准是现成的,因此仍非常容易被学生所集体否定罢免。

国内的艺术教育并未照搬国外的管理经验,如果学生对教师拥有否决权那么教师在教学管理和主动性上也将大打折扣,但是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一点有价值的信息: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估方法最好是来源于全班学生的总体评定。

3.加强动漫基础训练的专业针对性

从目前动画专业类学生的整体学习安排上来看,由于必须为后期的技术性专业课程和创作留下足够时间,因此基础训练实际上就是集中在学习的第一和第二年级阶段,这实际上也意味着动画专业的学生相比传统艺术专业学生的基础训练时间将被大幅压缩。如果在短短的两年基础训练过程中,一些基础薄弱的动漫专业的学生不能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那么这样的学生将在第三和第四年级没有能力参加艺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动画作品集体创作,毕业后在社会上参加工作时也会发现自己困难重重,因此,从对本专业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在动漫基础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紧密围绕专业需要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训练。

4.注重培养学生全方面艺术素质修养

对于动画专业学习,部分学生有一种非常有“传染性”的错误观点,认为动画软件技术学习能够代替传统的艺术基础训练,盲目的“技术崇拜症”实际上是一种容易危害学生专业训练的狭隘思想,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整个基础阶段的艺术训练和素质培养。

二、动漫专业的色彩修养训练

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或者是绘画难度上来说,色彩比素描的学习难度要高深和困难得多。素描是一个注重积累的学科,一般只要学习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积极训练,那么基础造型能力总是会得到提升,但是色彩的学习非常注重学习者对色彩先进理论的研究和个人领会水平,如果不注意这一点,那么学习者就算盲目练习百遍也难以提高自身的色彩修养和应用能力。

在理论学习上应该承认色彩的研究方向很多难以尽究,除了传统的色彩理论学习外,学生还必须学习设计色彩和装饰色彩等理论,虽然动画专业的创作在色彩风格上是没有限制的,但是笔者认为动画学生在学习阶段必须要抓紧基础的色彩客观表现能力训练。

1.色彩写实能力训练

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是所有色彩课里必须要讲的,光和色的关系虽然道理简单但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色彩静物的写生练习是动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这个课程里学生必须要掌握形与色的表现结合能力,虽然色彩表现是不拘一格的,但是笔者认为在基础训练中应该要求学生首先必须有能力用光和色客观表现对象,然后才能谈得上个人风格的追求。

色彩课程对教师语言表述能力有一定要求,因为色彩理论相对造型理论而言比较抽象,教师首先必须用大量的比喻和细致的原理分析来表述色彩感觉是如何产生,其次才是大量的教师课堂示范习作。相对于具体的布纹表现、质感体现等局部画法,笔者个人更加注重观察学生是否掌握了色彩观察和分析的理论结合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有一点应该要注意,部分学生在色彩练习中如果心中无理论实践无模范那么将非常容易产生挫败感,这个时候教师必须要及时主动为学生修改示范作业,要为学生分析画面主要问题和示范如何调整最重要的大关系,同时教师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生动示范塑造形体,这种示范最重要的意义是能够从学生的个人角度为其引导和分析色彩表现形体的方法,这对个体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效果明显。

2.色彩归纳能力训练

色彩归纳能力是设计色彩学里的重要科目,与写实色彩的表现方法不同,色彩归纳注重训练学生对复杂对象的明暗和色彩关系进行次序化和条理化处理,使学生在实物写生的感性基础上建立起主观色彩表现与理性色彩分析的高度融合。

色彩归纳能力训练是以专业发展需要为取向的,不同专业的训练方法有明显不同,训练目的也是为了艺术设计而服务,对于动漫创作而言,化繁为简的色彩表现能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3.色彩风景写生

笔者常年坚持户外油画风景写生,个人认为色彩风景写生的最重要意义是培养艺术家从客观再现自然到主观表现自然的过程,这个过程实践上更多是一种心理和环境的协调性训练,这也应该是贯穿艺术家一生的学习经历。对于户外风景写生,有无数的人尝试过挫败的痛苦,也有不少人能从中体验到自我修炼提高的乐趣。

对于动画专业学生的初步风景写生学习,由于难度加大,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观察户外光色变化的冷暖原理,然后结合在速写风景中学习过的综合知识来分析理解画面构成因素,最后运用静物写生中的色彩塑造形体能力来表现客观场景。

由于动画专业学生的风景写生学习目的是为将来的动画场景创作积累经验,因此该练习要有具体的基本要求。首先是要求学生的画面需要具有远、中、近场景的传统表现,整个画面要能体现足够的景深,从而为动画角色提供足够的远近活动空间,而有纵深空间感的画面是传统动画片场景中所必不可少的。其次要求是学生的所有风景写生中必须要有人物活动的存在和体现,因为人物和场景的结合是动画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要求,这要求绘画者必须要分析画面各部分的透视、比例和人物配合的复杂关系,不了解空间透视和人物比例的人是没有办法将人物自然画进场景中的,这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过程。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主观表现客观场景的能力,应该提出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南方的树木四季常青,画树是不是必须用绿色系来表现”等,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明白色彩更高级的表现方法是注重艺术家的个性和修养。

4.色彩人像写生

色彩人像是国内一些著名高等艺术院校的高考必考科目,目的就是检查学生运用色彩表现人物形象的综合艺术水平。

必须要强调的是:动漫专业的色彩人像写生训练方法是特殊的,与传统绘画专业注重研究外光和色彩微妙变化的学习方法不同,动画类学生应该更加注重人像写生的色彩归纳能力训练,要求能把复杂光影下的人像用设计色彩的原理归纳为简单的几个有限的层次和色阶,同时能有效表现对象的光影、冷暖关系、环境等基本特征。

对于动画创作来说,用印象派的写实光影色彩来表现动画人物也许是不现实的,因为动画片的人物运动状态复杂多变,并且有前后协调统一的严格要求,因此,动画人物形象的色彩归纳简化的水平要求更高,这也是动画专业创作和传统艺术创作的根本区别特征之一。

5.电脑动画色彩的创作训练

在学生完成色彩基本训练过程之后,如有时间应该在基本训练中加入电脑动画色彩练习,这样能使学生的整个动画色彩训练有一个目的明确的完整过程。

运用基本的电脑绘图软件,学生应该完成教师指定的色彩人像和色彩场景创作,教师应该在电脑色彩练习中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比如指定表现阳光下和阴影中的场景、不同季节和气候、不同的光线环境、表现阳光和阴影在人物身上的光斑变化、提供真实场景照片要求学生用电脑绘画归纳为动画场景等,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不要误入成为绘画软件的学习过程,教师应该始终检查学生的电脑绘画是否符合基本的色彩冷暖关系。

6.关于动画色彩能力的综合素质评估

对于完成色彩训练课程的学生,教师对其进行综合素质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决定了进一步对其针对性的培养,另外一方面也能评估学生将来参加动画集体项目的能力。

笔者个人认为一个人的色彩水平主要体现在色彩协调能力方面,色彩协调能力高的作品能被欣赏者所直观感受到内在的色彩平衡能力,这样的人不管是画什么风格的色彩作品,我们都能在其中看到优雅匀称的色系组合,而且最关键是这种协调能力是来自创作过程而不是来自盲目的抄袭复制,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大量的作品来观察学生的综合色彩素质与能力。

三、结语

动漫专业的基础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文章篇幅限制笔者只能就其中造型和色彩基本训练方面作一些粗浅论述,个人教学体会来源于笔者对当前动漫专业基础课程训练的思考和总结,并在教学实践中证明确实能有效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整体绘画素质水平,但是由于笔者学识浅薄,这些教学方法尚有诸多方面的欠缺和局限性,许多个人观点都存在问题或者论述不充分,借此抛砖引玉提出来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老师的大力批评与指正。

参考文献

[1]张向春.Mudbox+ZBrush建模完全攻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5.

[2]孙箐,潘俊,周艳,唐洪运.三维制作与后期合成[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1-16.

色彩基础训练 篇2

针对高职院校学科的安排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职高专院校不能一味地仿照普通高等院校的色彩教学模式,而应对症下药,转变固有的色彩教学方法,探寻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正文: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色彩基础理论的学习,是掌握色彩这门美术课程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肯定色彩教学中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法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认识到:高职高专院校的色彩课程不同于专业美术院校。原因大体有两方面:第一,由于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中,色彩课程只是新增设的职业基础课,并非单纯的美术类专业,所以设计色彩对于原本美术基础薄弱甚至零基础的学生来说,显得尤其陌生且吃力。第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约百分之八十来自农村,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大城市中的现代美学及设计色彩元素,也没有接受过美术专业的系统培训,对美学知识缺乏理论概念的认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这两个实质性的问题。

因此,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色彩基础课程的课时安排不能像美术专业院校那么多,否则会由于过分强调色彩的绘画技法而忽略了学生的色彩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色彩教学模式发展现状与弊端

由于受到我国艺术类高考色彩科目训练模式的影响,几乎所有的院校在色彩教学上都偏重基础造型训练,反复强调色彩基础教学。不论普通高等美术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都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然而,这样强化而机械的造型训练的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审美天性和创造力。课程结束后,学生还是停留在模仿表现层面,没有办法直接将理论转变到实际的色彩设计创作中,为日后的专业设计带来了隐患和障碍。尽管学生的临摹写实技术更加纯熟精湛,但是运用色彩的创新思维能力却大大降低,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色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单从高职院校的色彩教学实施过程来看,始终没有转变观念和手段,色彩课程仍是以理论和造型基础练习为主,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没有和创新的色彩设计应用相结合,教学模式比较传统和单一。通常是教师讲授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步骤、要点,学生再依照规定的绘画方式进行手绘训练。训练过程中,学生将大量精力放在造型的刻画及色彩的调配上,不注重设计意识的培养,缺乏创造性。这样的教学结果导致学生对色彩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即使造型能力得到提高,运用色彩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却依然止步不前,为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设下了障碍。

二、色彩教学模式改革措施与探索

在美术设计类人才需求大增的社会背景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设计色彩教学改革也随之提升至重要的议程。陈旧单调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培养和打造设计类人才的根本出路,因此,重新思考如何使高职高专院校的色彩课程设置适应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需求,如何使色彩教学课堂营造出轻松且具有时代气息的氛围,如何使基础理论对专业设计起到过渡与铺垫的作用,这些都是色彩教学模式的改革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传统色彩训练模式与数字色彩教学模式相结合

传统的色彩教学延续了数十年,这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颜料配色和表现物体造型的能力,对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有很大的好处,可以从零开始掌握色彩的基本功。然而随着软件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多通过图形图像软件实现的数字化色彩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与传统的色彩绘画作品相比,色彩软件更强调色彩的夸张表现和灵活运用。而传统的色彩绘画在有限的时间里费时、耗神,拉长了教学的实践课时,忽略了学生对色彩的创造与想象能力,削减了观察、思考和探究等方面的训练,其结果是“动手很多,动脑太少”。

电脑作为现代高科技处理信息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摄取、存储和处理视觉形象的功能,为色彩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和巨大的艺术潜能空间。当下有许多方便实用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其中应用最广的当属Photoshop,它可以作为色彩教学的辅助工具。Photoshop的强大绘图功能和图像编辑功能为学生展现了神奇有趣的色彩世界。笔者在教授高职高专的《设计色彩》这门课程时,特别注重数字化软件的教学。将Photoshop的图像编辑制作技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作为色彩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软件的了解和使用,认识到色彩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并非架上绘画那么简单枯燥。学生可以通过软件设计出外形生动、色彩繁复的物象,每件作品都带有个人的灵感和创意,不同于色彩写生的重复单调。这种将传统色彩训练教学与数字色彩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有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即使在课后,学生也愿意花时间钻研和设计作品。因此,在传统的色彩训练基础上,可以适当加入数字色彩设计的内容,使教学方法更趋多样丰富,不仅有利于学生造型基础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两方面的培养和提高,也为将来走向社会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做好准备。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色彩应用能力

在设计色彩写生探索与研究中,如何利用色彩组合变化的原理来发掘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呢?显而易见,这样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用传统的绘画意义上的色彩训练方法是不适合的。因此,在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固有的再现描绘即所谓的“写生”概念,深入自然,观察生活,对自然万物色彩的变化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要训练学生时刻关注社会、生活及身边点点滴滴的习惯,只有深入去认识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并紧跟时代步伐,设计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德拉克洛瓦曾经说过“黄色橙色红色都具有快乐和丰富的含义,但是在跑道上运势滑行和腾出地面的一瞬毕竟不同”。色彩教学作为图形图像制作等相关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培养创新型的设计专业人才为宗旨。要注重对色彩作品的分析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去感受和领悟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以提升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能力。学生学习色彩构成,应该着重于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通过这种创新思维方式的开发,使色彩构成的作用呈现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的色彩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加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提高对色彩的敏锐鉴赏能力。也就是以色彩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的,我们就能更好理解色彩构成研究的目标,也便于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地去研究色彩,挖掘色彩构成课的新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的色彩教学一定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放宽思维、打开思路、敢于表现自己心中感受的色彩,而不是一味的临摹和机械再现。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激发和提升,应用色彩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升色彩审美和感知能力

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同时更应拓宽思维,开阔思路,勇于尝试,把握设计的精髓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欲望来自于外界事物对大脑感知神经的认知和刺激,产生了特殊的情感心理,其思维活动就会活跃起来,进而激发学生探索色彩的主动性。因此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首先需要拓宽视野、开阔眼界。通过对大量设计元素的观察和审阅,逐渐产生自我的色彩审美标准和设计思路。在之后的设计工作中,为其提供创意和灵感来源。设计色彩写生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结合。要透过其外部本色特征、色彩冷暖与黑白等表面因素,深入研究,经过认真观察、分析、理解了物象的色彩表象之后,把我们对其的认识和感受运用独特的色彩手法表现出来。许多经典绘画作品也是画家根据主观的情感来表现客观的物象。画家梵高在经典作品《向日葵》中,就大胆地使用明净的暖色以及少量的冷色,通过扭曲的笔触来表现向日葵的蒸蒸日上和不屈于现实的精神意志。这也是画家内心炽热激情的写照。

其次,指导学生多阅读美术书籍,提升美术鉴赏能力。创新性思维的生成需要以多方面的修养为支撑。无论是单纯的色彩绘制还是色彩设计,都是需要文化的积淀和铺陈。如果画家没有良好的美术文化修养,就无法表现触动他人内心的美术作品;如果设计者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很难设计出思想深刻、形式感强的作品。法国雕塑家罗丹把艺术作品的产生主要归功于创作者的思想和灵魂。鉴于目前高职高专的学生大多在文化准备上不够充分,文史哲方面的学习又很粗浅,所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应是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设计色彩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广泛涉猎中外设计史、中外画论及哲学、美学等人文科学的知识,从低年级开始就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依靠文化理论修养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深层的问题,为将来成为能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专业设计人才奠定基础。

三、结 语:

高考前色彩训练分析 篇3

对于我们艺术班的学生来说,难考也要考,而且要考得好。只有在美术高考中脱颖而出,才能在最后的高考中取得优势。在这里,专业教师的考前训练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

临近高考,首先要创造一个严肃活泼、张弛有度的氛围。“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这句话是应对困难的法宝。道理都懂,做起来有时却是适得其反。很多的学校从高三开学就设立高考倒计时,时刻提醒着学生,学生一踏进教室就被一张强大的心理网紧紧地笼罩,如临大敌,结果学生在紧张和疲惫中参加高考,一个字——“累”,效果适得其反。其实每个考生都是重视高考的,再人为地制造紧张的气氛,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重视高考更应该研究战术,拿出具体的对策,有条不紊地带领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内容,色彩是考试必考的科目,所占的比例是举足轻重的。色彩的成绩关系到美术高考的成败,因此作为专业老师来说,色彩的教学,特别是考前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里就把考前色彩训练中的一点心得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要有的放矢,明确色彩考试的目的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色彩的考试要求,在考前是绝对有必要的,它能指导我们训练的方向,使我们不走弯路。考前的训练相对于平时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由于考生数量的增多和其他一些原因,如今色彩高考的形式从写生转变为默写,内容从常见的水果罐子扩展到其他的静物。但万变不离其宗,色彩考查侧重的仍然是检查学生对色调的把握和对色彩关系的处理能力,并在这一基础上挖掘出一些比较有艺术特色和潜力的学生。

进行过美术专业训练的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色彩的学习相对于素描来讲,似乎更容易上手,对色彩敏感的学生会在刚上手的时候占优势。色彩似乎是感性的东西,但这种优势到后期就不一定能长期保持,原因是色感可以经过训练提高,而对画面的掌控能力仍然是个理性的过程,它需要作画者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思考。色调训练必须得贯穿于整个色彩的教学过程,并且在考前分析的时候不断地提醒强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确定色调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平时教学不注意,临时抱佛脚,反而会使学生没有方向。

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考前辅导的热门图书,很多学子在很早就展开考前模式的训练,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除了能帮助获取考分之外几乎挫伤了有关艺术的所有内容。应该认识到这些书籍虽然有利于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的普及,但也深深地局限着国民艺术素养的提高和拓宽。而作为高考标准的测量,在得当的方式下,取得相应的水准,事实上完全不需要消耗你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平时的辅导教学中,我不会鼓励学生过多地观赏这类书,也基本上不主张临摹,因为其中有许多作品就是他们同等程度的水准,不过是手熟而已,而主张他们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经常了解国际国内和艺术有关的信息,包括音乐、文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时代精神,这看似和画画没有关系,但潜移默化中却对学生的绘画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这种效应不会立即出现。考前辅导书仅供用做训练中的辅导和参考以及对高考专业景况的了解与把握。对其间个别优秀的作品,只需学生将其与自己的作业多做一些比较,体会其间的差距,取长补短,就会在对比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他人的长处。

二、注意教学的方法

图书的参考只是学习的一个外部因素,色彩训练提高应该归结于我们对色彩知识的把握和实践的运用。色彩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从开始到考前都有讲究。许多书籍里的色彩理论知识是我们熟知的,但具体运用时往往却无从下手,顾此失彼。我多次画画就是画关系而不是画物体。一副画的好坏不在于画面上画了什么,而是表达了什么,这一点到哪我们都不能忘,过分地关注考什么东西,只会让我们疲于奔命,永远被高考牵着鼻子走。

明确了高考的目的,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具体的色彩训练,把所有的思想放在色彩上来,忘掉高考,进入色彩的美妙世界里。

1.作画的习惯

我在平时的训练中提倡用笔概括,这样可以增强物体的形体感受与画面生动鲜活的氛围,矫正一些初学者和性格比较拘谨的学生循规蹈矩的小气。绘画中一个习惯的更改往往会出乎意料地解决我们学习中其他的毛病,可以一通百通。有时经过几番调和之后的色彩画面却出现了熟和灰,这有可能是由于作画时过多的调和造成的。色彩的奇妙在于同量的颜色会因为不同的调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可以挑染,或直接的色彩叠加,不可一成不变。调色的习惯改变了,过熟过灰的毛病就没了,粉气的弊病也就荡然无存了,有时候就这样“一了百了”。

2.观察的习惯

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这个意思。作为色彩训练具体的操作,我以一些简单的例子阐述,例如,我们要表现一个红色或绿色的物体,首先要明白它当然不会是纯粹的红和绿的原色存在。我们准备调配它从明到暗的色彩时,除了简单地加水以减弱其固有色外,还必须加入其他的颜色,以减少原色的纯度,这才是色彩最大的秘密。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把所表现的物体主色转化成它的同类色来表现物体的转折形体,这样,红就有多种红色种类可供选择,使色彩能够在画面中趋于微妙和稳定;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冷暖补色对比关系的运用,推理其补色与对比色或者鄉邻色及同类色,从中选择最适合画面和自己个性的色彩来表现物体的形体、空间、量感,每一个物体都呈现着它的补色、对比色和同类色的存在,掌握了这一规律可以提高使用色彩的能力;也可以用物体间的区别来表现,如台布和另一台布的区分,与静物的区分,静物之间的区分,这时一定要注意,冷暖、补色对比不能简单的概念化,任何物体都必须是调和之后才不至于出现生硬的简单表现。

3.表现的方法

这里涉及诸多的技法。针对大多数准备应考的学生提几点建议:

(1)最重要的是色调统一,画面有一定的色彩倾向,或是暖调子、亮调子或是黄调子等。

(2)在色调统一的前提下,特别要注意对比的运用,因为有了主次分析之后的作品就符合人们审美的心理需求,高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我们在处理暗部和亮部时,暗部的色彩用色一般是透明轻薄,亮部则厚重浓郁,这样暗部才能退后透气不沉闷,而亮部鲜亮饱满。用笔上也要注意对比的运用,如前面的物体、主要的物体可适当干一点、具体一点,后面的、次要的物体薄一点、概括一点。用色上要注意鲜灰的对比,对亮部或精彩情节的色彩时,可作适度的冷暖或纯度的夸张,会有别样的效果。

(3)注意线的运用,线条有很强的表现力。不同的线能传达不同的丰富情感。当你对形体不太满意时,物体的轮廓可以适当以线条勾画,勾线时要注意轻重缓急,且有色彩倾向,不可太黑,当做物体的重色或物体对比的点缀色来用。

另外,所有这些都是些规律,色彩的奇妙就在于你对这些规律把握后的运用与综合,我们每个人迥异的性格都会传达出与众不同的神采。作为美术专业升学的高考标准,在求学阶段所奠定的审美趣味将影响我们的一生,以不变应万变,将高考的过程最大化的浓缩,因为高考毕竟太浅显了。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8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郭小平,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07.

[3]苑立中.美术特长生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2002-10.

[4]姚全兴.审美教育的历程[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07.

色彩基础训练 篇4

作为中职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有相当的色彩知识基础, 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有不少学生的缺少色彩练习, 不知道如何去作画, 甚至有时教师也无法讲明, 到底要怎样的运用色彩。通过临摹范画, 始终不是美术教学的长远之法, 因此需要对中职学校的美术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色彩基础训练。

一、重要的色彩理论

第一点, 色彩是由光产生的, 有颜色的物体经过光的照射反射出各自的色彩, 而人也是通过光来感受色彩。因为物体表面的质感差异, 使得物体在光的作用下反射出不同的色彩, 相对的因为每个人的视觉感受不同, 所以对色彩的感觉也有不同, 而人的心理反过来影响人的视觉对色彩的认识和选择。经过光的作用, 物体反射出的色彩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是物体本身的色彩, 其二是光源色, 即物体本身色彩倾向的色彩, 其三是环境的色彩, 受环境中色光的影响, 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中, 色彩会产生变化。

第二点, 事物都是有属性的, 色彩也不例外, 色彩的基本属性是色彩的本质与关系的联合, 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 做为色彩的“三要素”, 影响着画面色彩的最终呈现效果。人们对色彩的不同认识和感受, 正是源于“三要素”不断的变化与组合。

第三点, 新色彩的出现是因为色彩的混合, 学生在作画时一定会遇到将色彩混合的问题, 虽然可以不必强求学生一定要背下色彩混合的规律, 但要让学生了解基于三原色的色彩混合后新色彩大致的一个色彩倾向。

第四点, 色彩的美感是由色彩组合而生的, 然而这种组合需要把色彩做正确的对比和调和。对于美术生而言, 应该要有强烈的色彩直觉和敏感性, 能够在色彩原理的基础上, 把色彩做适当的对比调和。

二、中职学校美术专业的色彩基础训练

(一) 灵活教学, 激发学生潜力

对于教师而言, 他们掌握了丰富的色彩知识, 有基本的色彩学习理论也有色彩运用的技巧, 教师把这些传授给学生, 但是学生的接受效果不一,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本身,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欲望,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启迪学生对色彩的感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尤其对于作画这种需要作者注入大量情感的活动, 保持一定的兴趣, 作画的效果才会更好。

每个学科都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对中职学校的美术专业而言, 教师可以采用的方法有许多, 但是都是要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和成就感为中心, 在学习中表达自我的同时, 让学生敢于挑战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从而深入的学习下去。就色彩静物写生而言, 静物的摆放安置完全可以按照学生的意愿而来。不同的生活换将造就了学生不同的性格习惯、审美眼观, 让学生自己布置静物, 既发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开始的静物安排可能只是凭自己的直觉喜好, 但是在经过与教师交流探讨后, 学生会得到一些理论性的知识, 而通过信息的反馈, 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求, 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安排。

(二) 联系生活, 激发学生想象

从生活中学习, 因为生活涵盖了教育的全部。生活的千姿百态与艺术的绚丽多姿是相互呼应的, 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需要借助多种形式才能充分的表达出来。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色彩基础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采用多样的变现方式, 比如材料的多样性, 不拘于材料的种类、多少, 仅需要学生对此感兴趣, 能够合理利用从而培养学生在作画、选材上的个性表现, 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对学生开展色彩基础训练的方法很多, 可以从绘画材料着手,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研究色彩的规律开始, 利用生活中的色彩资源, 比如包、衣物、鞋子、报纸、广告等, 在让学生充分感受色彩魅力的同时, 开拓学生的思考空间, 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敏感度, 重视的是色彩的运用, 而不是外观的造型。注重是培养学生用色彩去渲染内容, 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 让学生主动探索尝试, 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学会借助色彩变现生活。

(三) 注重实践, 提高创造能力

大多数的美术色彩基础训练是依靠临摹, 对事物的理解是浮于表层的, 有真实的形象, 缺乏艺术的表现, 能准确的画出对象, 但是没有内涵的提升。中职学校的美术专业开展色彩基础训练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 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 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色彩使用风格和特色, 在色彩的运用上有独具一格的魅力。所色彩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变现能力, 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力, 培养学生用发现的眼光观察、体验和感受事物的美, 且能够将这种美具体的表现出来。锻炼学生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艺术实际是借助视觉感受表达人的情感, 仅仅是色彩和线条的搭配, 就能够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生命力。所以色彩基础训练也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 促进学生的自由发挥和想象, 运用自己的色彩语言创造性地表达,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结语

总而言之, 中职学校美术专业的色彩基础训练需要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 更要求教师灵活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启迪学生对色彩的感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力;将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色彩的规律, 拓展色彩的变现空间, 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变现能力, 鼓励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张烨维.中职校色彩基础课堂中的多样性多元化教学评价初探[J].职业, 2014 (02) .

[2]李铁杰.关于设计色彩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 2012 (08) .

色彩感觉的训练 篇5

关于色彩感觉, 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加强的, 关键在于多画, 多练习。在水粉画中, 通过直接印象进行色彩写生造型, 培养色彩感觉能力, 是极重要的途径。在练习中要注意下列问题。

一、注意观察比较, 克服片面性

初学色彩画的人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看不出色彩, 或者看到颜色而调配不出来, 这一点固然是因为缺乏调配色彩的经验,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问题可能并不在于看不出颜色, 而是存在一种孤立地寻找颜色的习惯。要学会整体地看, 对比着看, 学会比较, 例如人物的面颊、嘴唇, 单看也许都是红色, 但是与红色的衣服相比, 从整体上看就不一定是红色, 甚至倾向橘红, 或者有紫色倾向。黑色的头发与黑毛衣, 不加比较也会画成一种颜色而显得单调。如果加以比较, 就不难发现人的头发实际上并不那么黑而是倾向褐色或其他颜色, 从而增加了色彩的丰富感。一般来说色像相差大的物体, 色彩容易识别, 差距较小的色块, 不做仔细分别和比较, 是很难确定其倾向性的。又如, 两个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梨子, 如果不加以比较, 就很难确定其色彩的倾向性。通过比较, 就会发现或许前者偏黄、后者偏绿, 各自在黄色中加上某种倾向的颜色, 就得到了比较准确的色彩, 这两个梨子的颜色很快就调出来了。同样, 对同一物体的明暗两部分的色彩倾向的颜色, 也需要在互相比对中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感觉。比较是鉴别的前提, 克服观察方法上的片面性的根本方法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要在绘画练习中学会多比较, 养成画主体看背景, 画远景看近景, 画右边看左边, 画上部看下部的习惯, 以及在主体与邻接色之间, 对象本身的明暗冷暖关系中, 远近层次、上下左右的反复比较中把握和摆正色彩关系的习惯。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提高对色彩的识别能力和感觉能力。

二、克服习惯性的固有色观念

固有色是一种色光的反射, 它的存在是与条件色紧密相关的。严格地说并不存在固有色, 也很难说物体哪一部分更多地反映了固有色的本来面貌, 但是人们习惯于排除条件色的影响, 而片面寻求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彩。例如一画树, 就想树叶的绿色、树干的褐色;画天空就想到蓝色, 等等。事实上不仅有红色的树, 而且在不同色光的影响下, 绿色的树有可能变成黄色、红色或者蓝色;天空的色彩是随季节、气候、时间和与地面色彩的对比而变化的。教室黑板在不同色光的照耀下, 其明暗和色彩上的变化相当惊人。固有色观念特强的人往往不是以眼睛的直觉为依据, 而是凭主观上的概念、想象作画, 这是造成色彩上公式化、概念化、简单化的根源, 无助于提高对色彩的感觉能力。克服习惯性的固有色观念, 除了在理论上要处理好固有色与条件色的关系外, 根本方法在于多比较, 除了注意大色块比较、明暗比较外, 还要注意同类色之间的比较。

三、在运动和变化中把握对象的色彩关系

由于光线本身是不断运动着的, 物体的色彩是对太阳光谱有选择的反射色光, 而且空气中存在无数运动着的物质。色彩存在形式本身就处在恍恍惚惚的互相影响之中。我们对色 彩的观察应当适应色光运动的这个特点, 从整个色光运动中把握某物体色彩给人的印象。最好的方法是先把对象的邻接色环视一遍, 用视觉的余光把握它的色彩倾向。如果死盯着某处, 只追求片面的绝对的准确, 就必然会排除条件色的影响而导致色彩简单化。

在自然光源的作业中, 由于太阳色调的变化, 加上人们视觉神经的兴奋与疲劳, 在作画过程中, 常常会开始感觉比较新鲜, 经过一段时间后, 感觉可能不那么敏锐。有时上午画的下午就改掉, 今天画的明天就改掉, 在反复修改中, 色调越画越灰。也许在各个不同时间条件下看都正确, 然而在同一个画面上却统一不起来。我们作画时, 要时刻注意保持光源的角度与色调, 以及自身的位置与精神状态的相对稳定, 注意“第一印象”, 把第一印象即最初观察与感受贯穿整个作画过程。

四、注意色彩感觉训练的长期性

色彩感觉训练的主要障碍是观念上的习惯势力, 即使很有经验的画家也在所难免。初学者往往把学习具体的技法作为主要目标, 认为只要多画, 就可以提高基本功, 忽视从思想方法的高度总结基本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急于求成, 不屑反复修改, 不懂得修改本身过程就是对观察方法的磨炼和提高。结果往往花费了很多精力和物力仍然没有较大的进展。克服孤立地观察对象和习惯性的固有色观念, 实质是绘画方法上最大的基本功训练, 不是一两年就能奏效的。

绘画色彩, 不论风格如何多样, 总要符合人们共同的审美标准。凡·高·文森特的《星空》中有金黄色、深蓝色、橙色、绿色、紫色, 凡·高钟爱的这些颜色在画中仿佛是凝固的圣者, 象征光辉、生命和永恒的神秘。谢洛夫的《洗马》, 弗鲁贝尔油画的灰色调, 都具有深邃的感觉。现代绘画追求色彩的浓郁、有力等, 可见在不同的绘画风格中确乎存在一种共同的要求———排除任何“非色彩 (消色) 的干扰, 保持色彩的饱和度, 用纯正的色彩塑造形体, 对大自然进行再创造。这一点应成为初学者在色彩上追求的目标。

基础色彩教学思考 篇6

艺术创作与科学研究一样, 其活力来自于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了创作本身, 艺术教学也不例外, 创新就是给教学注入活力, 使之不断发展, 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

传统的基础色彩教学模式, 是把色光理论、透视、光影明暗、空间视觉等知识和规律综合起来, 以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继而通过色彩再现自然物象的艺术形式。这种教学观念及模式, 对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写实绘画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同时, 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 绘画教学的的各种方式, 各个环节, 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础训练应该紧紧围绕创造力的培养而展开, 否则, 仅就技术训练的层面而言, 我们的基础色彩教学观念及方式与艺术教学的创造性诉求将背道而驰。其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传统的学院派基础色彩教学片面地强调了对造型能力的培养, 忽视了个人对色彩的个体感悟以及对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表现, 其问题的实质是对色彩基本范畴及内涵认识不全面。

对绘画色彩的研究综合了色彩学、心理学、美学等多方面的成果, 而绘画色彩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是经过了一定的历史过程, 中西方都有丰富的色彩理论, 中国南齐时期画家谢赫在《六法论》中就提出了“随类赋彩”的色彩要求。而西方的色彩理论则更为丰富, 从古典派, 印象派, 表现主义、一直到抽象主义, 其对绘画色彩理论的主张不一而同。有些强调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色彩, 有些强调主观色彩的心理作用, 有些强调色块构成及主观感情的表达, 这些理论都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理论。

面对外延宽广内涵丰厚的色彩艺术, 我们没有理由把色彩教学局限于某种形式的规定之中来运作, 这样会扼制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 在当代学院色彩教学中, 如何兼顾技术性训练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加以探讨、研究, 笔者总结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和一些个人体会, 对基础色彩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一些思考, 总结如下:

1.广泛学习中外各种色彩艺术观念及理论, 包括古典派, 印象派, 野兽派, 表现主义, 抽象主义等色彩观念和风格, 通过视觉感受, 个人思考, 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样式。而这些都建立在对前人艺术的研习上。例如对野兽主义绘画风格和观念进行有针对性的研习, 我们能理解野兽主义摆脱了物体固有的色彩特征, 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来实现色彩在画面中的完全释放和独立, 野兽派的出现把欧洲从几百年的传统的自然色彩概念中释放了出来, 野兽派的产生意义, 就在于色彩不必依附于任何自然形态以及他们的真实性, 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品格特征。又如超现实主义强调的无意识, 自发性, 随机创作等概念也能让学生打破对色彩的固有意识。对这些艺术观念的研习有助于让学生对多种多样的绘画形式语言的研习中, 逐步拓展对色彩的理解和感悟, 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绘画面貌, 摆脱千人一面的教学结果。

除此之外我们更要注意吸取我国传统绘画和民间美术的一些色彩理论, 毕竟西方绘画的风格及理论都与西方人的认知偏爱, 审美心理, 视觉习惯等有直接的关系, 全盘西化的学习并不适合我们的现实, 而立足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及民族审美习惯能让我们的艺术更具个性特征。所以要综合各个方面, 这样, 东方的、西方的、传统的、现代的以及各个流派、各个画家的艺术风格就会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中产生不同的作用, 学生个体的艺术感悟及绘画语言将逐步显现。

2.培养学生运用设计色彩的方式, 创造性地处理视觉对象的能力。色彩艺术是由固有色, 环境色、光源色, 及主观的心理色彩, 并在特定的画面构成等多种元素中复合而成的, 可以成为具象艺术, 也可以成为纯粹由颜色、点、线、面、肌理、构成的抽象视觉形式。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色彩设计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具象色彩抽象构成, 运用绘画语言的基本元素进行抽象训练, 培养学生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悟能力。通过具象色彩抽象转换, 使学生在借鉴与嫁接, 解构与重构, 夸张与变形, 立体与平面的色彩转换中寻找创造的契机。

此外我们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画面元素的分解练习, 例如对一些名作的画面构成元素进行分解练习, 分析这些被抽取出来的形、色元素对于画面的构成、节奏和视觉感受的作用和意义。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对色彩基本元素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对画面的分析能力, 摆脱他们长期形成的对色彩艺术单一的认识, 继而调动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和独立创造的精神。

3.对绘画材料表现力的挖掘与拓展。当前的基础色彩教学, 大多忽略对学生材质表现意识的培养。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新的绘画材料、矿物颜料和有机颜料不断产生, 例如随着丙烯颜料的发明产生了丙烯画及其特有的喷枪绘制方式等, 这些新材料的产生及随之而来的绘制技术都有待于我们的了解和研究。

另外随着文明的发展, 艺术同生活的关系更为紧密, 波普艺术的兴起实际上已经把非绘画材料纳入到绘画中。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当代的观念及物质材料基础去诱发学生挖掘绘画工具材料的表现可能性, 敢于打破常规, 在对材质工具的寻找、选择和运用中, 寻找新的绘画语言。

4.对当代语境的把握。对于艺术创作主体而言, 我们艺术活动的立足点必须建立在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上, 所以充分认识我们所处的当代语境既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 也决定了我们艺术活动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的绘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一些经典图式的套用和绘制技术的传授上, 而应更关注当下丰富的视觉资源。对于艺术而言, “当代”即是一个历史概念, 同时也是一种个人当下生活的体验或状态。这里所指的当代, 其实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当代, 也可以说当代语境是与当代人的知识结构、精神特征、时代背景相联系的, 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艺术创作的根本问题。

综上所述, 基础色彩教学不能停留在那种具象的、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之中, 而应与时俱进, 现当代观念及技术对于传统绘画产生了颠覆性变革, 造型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 其造型语言的革新与创造是其根本诉求, 对于真正致力于绘画艺术的学生而言, 怎样在其作品中, 探索适合自己情感、观念表达的绘画语言是绘画教学的终结诉求, 也是艺术教学的难点所在。所以基础色彩教学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传授, 更重要的是教授一种开放的艺术思维方式。这些都要求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放在首位, 使基础色彩教学始终充满艺术的创造活力。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美术院校基础色彩教学现状进行探讨, 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个人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以促进基础色彩教学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教学模式,绘画语言,个性特征,当代语境

参考文献

[1]王林.《美术形态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版.

[2][英]贡布里希.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2版.

色彩基础训练 篇7

这些疑问是初学色彩课程时, 学生提问最多的内容。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 进行系统的逐项层次递进的解决。色调的组合由画面的空间色彩混合构成, 色彩的空间混合由色环中所有色相的冷暖对比形成, 而上述所有的内容最基础的知识离不开色彩三原色的支撑与色彩三要素的学习与表现, 即最基本的色彩调色能力的学习。它们之间存在自下而上的层次递进需求关系, 就有了试图仿制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建构色彩入门教学尝试。

色彩绘画学习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高级阶段是初级的延伸。本文主要是探讨色彩入门教学, 因此讨论主题就围绕初级阶段展开。

一、强化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认识与调色实践

(一) 色彩的色相认识:色相就是色彩的本来相貌

1. 对色光的认识:

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揭开了光色之谜。一缕光照到三棱形玻璃上, 被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束, 同时, 七色光束通过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七色色带就是太阳光谱。

2. 绘画色彩的色相面貌认识: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基本色相。

3. 色相推移:是指色彩通过连续的逐渐变化, 从某一色相推移至另一色相。

(二) 色彩的明度认识

明度就是色彩是明亮程度, 是指各种颜色本身所具有的在黑、白、灰素描关系中的亮度层次关系。

1. 因色彩的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的对比, 称为明度对比。同一色相的明暗变化, 同一颜色加黑、白产生不同的明暗层次;

2. 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 我们的视觉感觉不仅能分辨它们的色相, 还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们之间明暗程度的差异, 这就是色彩的明度对比。

各种颜色的明暗变化, 每一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 如有彩色中, 黄色明度最高, 紫色明度最低, 红绿色为中间明度。

3. 无彩色系中, 明度最高是的白色, 明度最低的是黑色, 处在中间明度的是各种不同深浅的灰色。根据蒙塞尔色立体1明度色阶表, 把明度轴由黑至白分为11个等级, 分别用1到11表示。

4. 明度推移:指一种色彩在纯度和色相不变的同时, 仅明暗发生逐渐变化造成的色彩渐变。

(三) 色彩的纯度认识

纯度就是色彩的鲜浊程度, 也称艳度、彩度、鲜度或饱和度。它是表示颜色中所含某一色彩的成分比例。

二、色环调色练习

经过上述色相、明度、纯度的系统学习及调色实践, 大部分学生能在实践中基本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认识, 并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 较为熟练的进行系统的色彩微差调色实践, 提高了实际表现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较为复杂的全色系色环表现能力的训练, 着重认识并掌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对比规律。

三、绘画色彩的空间混合练习

色光混合的应用在电视机显像中充分展现, 当电视屏幕出现雪花点时, 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红、黄、蓝三原色的色点在屏幕中的闪现。

绘画色彩空间混合的表现练习, 主要训练在学生今后色彩写生中, 对写生对象色彩观察的感受及提炼, 有着重要的事前铺垫作用, 可以让学生在写生的初期就能较为熟练运用色彩表现写生对象。

色彩两色或多色并列, 在一定距离之外观看时, 由于空间混合距离和视觉生理的限制, 眼睛辨别不出过小或过远物象的细节, 眼睛会自动地将它们混为一种新的色彩。

色彩空间混合三个方向的具体实践, 是对色彩基础知识的全方位的巩固, 是对具体调色能力的综合应用实践与拓展, 是为后续静物、风景、人物三个课题的临摹与写生, 打下扎实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上述课程规划的具体实践, 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并掌握, 能较为熟练的运用色彩属性的调色规律, 为今后的色彩临摹及写生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与以往的直接临摹教学课程对比, 可操作性极强, 对此作如下总结:

仿制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架构的课程设置, 整体实施基本达到预想目标, 但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个体的知识接受能力有差异, 对于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各有侧重、各有喜好, 每个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强弱等状况, 完成的习作当然存在一定的优劣等问题。在今后的后继课程当中, 更应注重这些同学的发展状况, 多采用同学互助, 教师侧重辅导等措施, 尽力弥补同学之间的学习差异, 使之共同进步。

摘要:色彩入门教学是绘画的基础课程, 是学生从素描学习阶段向色彩写生创作的过渡关键。高中阶段由于学科教学课时数的限制, 为了尽快使学生掌握色彩绘画技能, 本文通过仿制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建构色彩入门教学尝试, 通过系统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 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基础理论实践, 循序渐进实施教学实例安排, 在基础的实践中提升学生对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 同时提升学生色彩绘画的表现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系统运用理论知识对自己学习有总结、提升、拓展能力。

关键词:色彩基础教学,调色练习,推移,空间混合

注释

色彩基础训练 篇8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 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 与此同时也对高校艺术设计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现状来看, 专业基础薄弱, 学习动机不明确,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的来说,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对于刚进大学的大一新生而言, 他们对于大学的概念是模糊而迷惑的, 部分学生的期望值还很高, 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厌学, 逃学、浮躁和散漫的现象。而一般的普通高校都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上没有充分体现出教学特色, 我认为应该将课程的特色与专业的特色相结合, 强调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与专业课程的联系, 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2.单一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色彩教学模式是首先教师结合幻灯片将基础知识讲授于学生, 接着布置课后作业, 通过绘画作业的形式进行教学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过于呆板和枯燥, 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我认为可以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各方面进行一些改进。

二、关于教学模式改进的一些思考

1.“活跃性”课堂培养色彩感知力

不论从事什么艺术设计, 必须具备的是良好的色彩感觉和色彩学修养。在传统的教学中, 一般是由教师进行口头的讲授, 然后再布置作业给学生做。这种单一的方式也许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色彩理论知识以及对熟悉各种颜料的配色和使用, 但却忽略了色彩设计意识的培养, 导致学生无法进行色彩的设计、创作, 形成只会临摹, 不会创作的严重问题, 对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其实对色彩的研究不能只靠一些书面作业去完成, 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需要“亲身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动且丰富的色彩来自于大自然。除了平时的课堂讲授与基本手绘作业之外, 不妨可以将学生带到户外去透透新鲜空气,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体验“身边的色彩”。通过写生或摄影的方式让他们进行色彩采集的训练, 如此一来, 既改变了往日死板的课堂气氛, 也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 更加深刻地了解并认识了色彩, 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培养了想象力。或者利用身边的一些杂志、摄影图片利用拼贴法、拓印发、堆砌法进行从具象色彩到抽象色彩的转换, 色彩的结构和重组等等, 通过这些小活动,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交流。另外在课程评价方面, 不仅限于学生作品的“色彩画面效果”, 还应注重探索过程和创新精神的交流与分享。不再使用老一套的教师阅卷, 在课堂上由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作品的设计理念以及绘画手法进行口头表述, 再由学生自己互相评点和打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也让学生心服口服, 不再对老师有抵触和逆反情绪。

2. 多元化的色彩训练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避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的循环上演, 也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一些有趣的色彩练习。如今很多教学模式都以工学结合为特色, 采用项目、任务教学的方式, 使教与学充分互动或者是以课题研究的形式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教学目标也更加明确。总之只有不断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才能给陈旧的教学模式输入生机和活力。针对色彩的练习, 我总结了以下几条:2.1装饰性色彩训练所谓装饰性的色彩训练指的是运用提炼、夸张、归纳、变形等手法, 使画面达到一个趋于和谐、统一和平面化的效果。这种色彩表现方式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浪漫性, 它能够有效地围绕设计的意图表现出最具形式美感的色彩。2.2归纳性色彩训练色彩归纳是对客观物象的色彩进行较理性地概括、简化、条理和夸张的训练, 通过这个训练, 可以将自然色彩的状态转到设计色彩的状态。2.3色彩的借鉴重构训练除了向大自然学习之外, 还可以向色彩大师学习, 比如莫奈、梵高、蒙德里安、安迪沃霍尔等人的作品, 学生可以从这些作品中汲取养分, 有很多设计师都喜欢从这些大师作品的元素将它们用于室内、日用品、家具和服装设计上。所有的借鉴和重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模仿过程, 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3. 结合不同专业, 传输设计理念

在当今社会, 色彩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 在海报招贴、报刊书籍、商品包装、网页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随处可见。虽然设计色彩是一门基础课, 但是也不能忽视它与其它设计专业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的授课过程中, 应结合不同专业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和网上搜集进行查找, 分析整理资料, 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所学色彩知识, 并能将其灵活的运用到以后的实际设计中。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将以后的一些相关课程的内容引入到设计色彩的教学中, 比如讲到设计色彩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这一块内容的时候, 就可以让学生简单的手绘一个, 谈到包装设计, 也可以制作一个简易包装, 或者是一张插画等等。另外还可以将传统手绘和电脑辅助相结合, 总之不能拘泥于书本的章节, 一定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三、结束语

总之, 针对设计色彩的教学, 不能仅仅只停留在简单的理论知识传授。一方面应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 培养学生感受色彩、表现色彩、创造色彩的能力, 另一方面应努力建立完善且系统的色彩教学体系, 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大项目化教学的模块,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设计比赛, 经常做有价值的市场调研, 增强学生与社会、企业接轨的机会, 从真正意义上使学生掌握从色彩的写实造型能力到色彩设计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恒醇著.设计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 (美) 彼地·毕斯肯德 (Peter Biskind) 著, 杨向荣译.低俗电影[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朱光潜著.无言之美[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色彩基础训练 篇9

色彩静物创意写生课程, 主要内容可以融入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的设计素描、基础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 以及装饰绘画、图案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 主要任务是探索现代绘画中色彩语言的表达形式, 广泛吸收现代绘画大师的绘画理念、表现方式和技巧, 注重培养学生色彩运用能力、色彩语言的拓展能力和色彩形式的综合表现能力, 使学生从色彩走向设计, 为就业岗位所需的色彩设计创作提供专业的色彩感知和色彩判断能力。

一、传统色彩写生与创意色彩写生的区别

传统色彩静物写生以体现三维的客观自然为标准, 以写实性表现手法为主要手段, 作品以统一的光源规律和素描关系作支撑, 色彩氛围单调, 强调技术上的规范性和程式化, 画面缺乏新意, 学生缺乏创意空间, 束缚了色彩审美能力的提高, 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色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色彩静物创意写生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对色调调性的掌握与色彩的归纳组织能力, 以二维的色彩形式与色彩构成为要素, 强调色彩形式语言的运用、色彩造型的主观表达, 以高度概括的手法对色彩进行归纳和整理, 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和视觉敏感性, 提高审美修养, 为以后的色彩设计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色彩静物创意写生的实践

1. 创意从静物的摆放开始

色彩静物创意写生中, 静物的摆放要突破传统静物摆放的模式, 为了便于学生获得灵感和启迪, 静物的选择最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 一些几何特征较明显的静物不失为很好的选择, 静物的布置也要突破原来的框框, 可以不考虑光线因素, 甚至没有主次之分, 采用大场景、罗列式布局,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构图, 并根据各自的兴趣点对静物进行取舍。这种摆放方式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它不为学生提供可直接模仿的构图形式, 必须由学生依据自己的想法组织对象并重构画面的形色关系, 由此训练学生选择、取舍与重新组织形与色的创意能力。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理解色彩规律、探索表现方法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平面的观察方法是色彩静物创意写生的关键

色彩静物创意写生目的不是再现自然, 不求客观的真实性, 因此, 面对摆好的静物, 要求学生“另眼相看”, 建立新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主要有“客观平面观察”和“主观平面观察”两种观察方式。“客观平面观察”强调一种不真实的、创造性的空间转换特性, 可以对空间要素进行概括和夸张变化, 打破了物象透视、光色规律等客观限制, 画面效果处于浅空间的状态, 兼有装饰和写实两方面的特征。“主观平面观察”则是将客观存在的立体空间形态人为转化为平面化空间, 通过强化构图的散点布局、构形的提炼概括和构色的归纳整理, 在改变客观真实性中, 将学生导入对艺术形式的本质深层次的认识和研究中, 带来画面效果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3. 色彩的创意表现是色彩静物创意写生的重点

色彩静物创意写生不再要求学生再现对象的客观存在状态和色彩变化规律, 而是强调学生各自不同的主观感受, 将个性追求和形式美的构成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写生时, 不是被动地描摹, 而是自觉地发现和主动地表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客观物象的启示思考和创意, 善于发现色彩的情趣点, 根据“客观感觉—主观知觉—转换色彩”的思维过程, 进行将客观物象色彩造型转换为主观色彩, 将自然色彩空间转换为画面色彩表现空间。在创意色彩写生中,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挖掘自我情感、展现自我的契机, 色彩的主观性表现不但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 体现出对生活观察、体验、理解、思考的不同角度和方法, 还能反映出学生对色彩形式语言以及风格的关注点。实践中, 学生在画面中注重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新的表现形式的研究, 通过运用呼应、均衡、节奏、韵律、对比、调和等色彩语言, 构成新的、丰富的视觉效果, 通过不同于别人的创意来赋予画面新的活力, 呈现充满创造力的绘画形式。

传统的色彩静物写生, 运用的工具和材质比较固定。在色彩静物创意写生中对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技法产生的色彩肌理效果的探索, 也成为对色彩形式美感的深度挖掘。因此, 要鼓励学生不断探索, 不仅颜料及工具可以多种多样, 各种材质也可以介入创意色彩静物写生中来, 可以拓宽综合运用的范围。例如:运用水彩、蛋彩和树胶相结合、钢笔画与薄涂厚堆相结合, 金银色颜料与油彩颜料相结合、各种纸质材料 (有色纸、报纸、画报等) 进行拼贴和手绘相结合等。制作的技法除手绘外, 还可以通过拓印、刀刮、喷绘等制作形式各异的点线面创意元素, 不断丰富绘画语言, 创造出缤纷多样的色彩肌理效果。

三、色彩静物创意写生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色彩的创意写生是对传统自然色彩写生的延续和提升, 因此, 色彩的创意写生的学习应有传统色彩写生的基础, 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要找准课程的切入点, 从写实性色彩归纳开始。写实性色彩归纳的表现形式介于写实性绘画与平面性装饰绘画之间, 是两种造型理念转换的有效过渡方式。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开始主观性表现创意, 主观性表现同样要注意先易后难, 一般可以分平面性、解构性、意向性及设计性等几个阶段进行。

(2) 色彩静物创意写生中, 色彩的表现总是依附于一定的形态的。创意色彩画中, 物象的形态也应具有一定的创意, 或具象、或抽象、或意象, 以点线面等纯形式语言构成, 为了表达主观认识和个性情感, 可以把客观形态加以夸张、扭曲、倒置、叠映、错接、嫁接、分解等, 实现对客观物象的创造性表现。创意造型是创意静物色彩写生的一个难点, 教学中, 既要注意追求秩序、平衡、和谐, 又要避免使造型失去生动性和感染力, 既要鼓励创造, 又要避免“胡造”, 注意变形要适度, 力求领悟创意造型的内在规律。

(3) 色彩静物创意写生以专业发展为取向, 所以为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可以用项目教学方法, 将创意色彩写生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设计成与岗位目标能力相结合的一个个训练项目, 这些训练项目都具备工作导向性和典型性, 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 训练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的考核主要着眼于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质量、态度, 以及知识运用、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 与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完全接轨。

参考文献

[1]胡天君, 王志远.设计色彩[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2]王晓明, 李杰.色彩静物创意表现[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1.

[3]陆琦.从色彩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心理学背景下一篇:转体梁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