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意识

2024-06-06

农业科技意识(精选十篇)

农业科技意识 篇1

关键词:农业科技服务,创新规范管理,团队建设

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现行科研体制下, 如何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 并且保质保量, 高效地完成项目合同任务, 使科研院所的科技研发能力充分发挥, 已经成为科研院所及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科技管理者的素质

作为科技管理者, 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信誉[2]。职业道德尤为重要。不仅要做事严谨、认真;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损人利己, 不假公济私, 这是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和修养。

㈠开放的心态面临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日新月异的科技, 管理者应具有开放的心态, 去积极的了解新事物, 接纳新事物。不仅要在单位中建立起吐故纳新的机制, 管理者个人也应建立起相应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 及时跟上外界的变化, 与时俱进。开放的心态要求管理者改变故步自封和安于现状的守旧心理, 不断实现自我的突破和发展。

㈡坚韧的毅力和意志力管理者不是坐“顺风船”, 能一帆风顺的达到设定的目的。在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挫折, 作为我自身来说, 年轻、缺乏经验, 面对错综复杂的事情, 往往对风险没有清醒的认识, 在遭遇风险和挫折时, 心理较脆弱, 易气馁、自暴自弃, 这个时候, 必须有坚韧的毅力去对待, 积极采取措施, 解决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

㈢专业素质的提高专业素质是管理者履行其职责的基本要求[3]。只有自身业务熟悉精通了, 才能确保工作的效率性和准确性。作为新参加工作不久的新职工,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差距, 工作中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同时还要自觉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 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永远是无止境的, 特别是管理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今天, 不断地地将理论结合实践尤为重要。

二、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㈠创新科研管理机制, 实行规范化管理运行要创新科研机制, 做好示范性项目[3]。

要把成果讲清楚, 把思路理顺畅, 端正工作作风, 培养科研团队精神, 为单位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使单位焕发出勃勃生机。对单位在任何时候都是基础、是先导, 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 就能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合力与向心力, 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那么, 必须完善和创新科研管理机制, 明确各级各岗的责任范围, 运用纪律和制度来制约人和事, 从而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和适应市场的竞争力。

㈡现代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的主题, 给职工以温馨与真诚, 使之爱这个大家, 自觉的接受管理并参与管理[4]。

因此, 在创新管理机制、实施规范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过程中, 要把握好五条原则。

1. 上下一致, 精诚团结原则。

创新机制强化内部管理, 关键是要建立起责任到人的重研网络体系, 形成人人接受科研、大家都来关注科研的和谐宽松氛围。只有做到上下一致、荣辱与共、真诚团结, 才能够处理好内外部关系、上下级关系, 使领导与群众在政治上完全平等。各级领导或机关管理部门要改变工作作风, 提高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群众的质量, 提高办事效率, 推动企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2. 管理从严, 奖罚分明原则。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纪律以及行业的规章管理制度, 必须严字当头, 大胆管理, 对存在的问题不袒护、不迁就, 该追查责任的要坚决追查责任, 该谁承担的责任就得承担责任。要反对软弱涣散的思想作风, 反对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敢于管理、在责任范围内工作成效明显者要大力表彰, 使正气不断上升。

3. 理顺思想, 说服教育原则。

在开展各项内部管理教育活动中, 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 采取多形式力求道理讲清楚, 危害性说透彻, 使教育入木三分, 促使对方知荣明耻, 懂得那些可为那些不可为, 从而自觉的按章守纪规范运行。

4. 实事求是, 公正合理原则。

领导干部要端正思想作风, 重事实讲实效, 不偏听偏信, 不感情用事, 不主观臆断, 不哄骗许愿。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说话办事有依有据, 管理决策紧扣实际, 既不人为的拔高, 也不人为的贬低, 坚持实事求是, 公正合理原则。

5. 统筹安排, 科学管理原则。

单位或部门对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管理任务, 要做到周密计划, 统筹安排, 讲究实效[5]。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明确责任内容和任务指标,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和首问责任制度, 做到人人尽职尽责, 层层抓责任落实。

三、加强科技管理团队建设

㈠领导激励能力我们定义的领导为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5]。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且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1]。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激励就是要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需要, 使每一个科技人员都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引导不同职工朝向一个目标努力、协调这些职工在不同时空的贡献。这便是管理者在组织和率领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发挥的具体作用[1]。

㈡部门协作能力注重团队精神, 自觉培养自身及本部门的团队意识, 建立良好的部门融洽关系, 作为部门负责人要主动团结本部门人员, 同时带领本部门人员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其他活动, 共同营建和谐、团结、融洽、美好的工作环境, 同时在大家共同努力下, 把自己的公司发展得更好更快。

总之, 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管理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3], 拓展科技管理功能, 充分调动院所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争取多出成果, 出大成果只有服务到位, 才能体现管理水平和效率, 进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宇文, 吴林海.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06, ⑺.

[2]周铁军, 石超, 茅正芳.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甘肃农业, 2008, ⑴.

[3]王轶群, 陆远东.加强农业科技管理,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J].新疆农业科学, 2007, (Z2) .

[4]张恒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02, ⑹.

谈科技期刊编辑的读者意识 篇2

若想使科技期刊得到应有的回报,使更多的`读者(作者)受益,就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就要有市场,但市场是由读者(作者)来决定的.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科技期刊编辑读者意识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

作 者:刘翠玲 宋文平边莉 左文述 作者单位:刘翠玲,边莉,左文述(《肿瘤防治杂志》社,250117,济南市济兖路440号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内)

宋文平(山东艺术学院,250014,济南市文化东路91号)

农业科技意识 篇3

当前,农业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农业对科技的需求也空前巨大。我国要在人均0.067公顷的耕地上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穿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将农业的发展从保证食物安全的单一目标转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其效益的多重目标,在保证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等方面,都需要科学技术强有力的支持。

多年来,我国在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振兴农村经济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全国大部分的县(市)已开展“星火计划”,共实施了十万多个科技示范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推广优良品种和先進适用技术,积极扶持农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将围绕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重点组织实施作物良种物质行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十大科技行动”;从农业的基础研究、农业高新技术、农业资源环境、农业基础生物学与生物高技术,到农业新材料、农业信息技术到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组织科技队伍着重解决上百项重大关键技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基地,国家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和区域性农业研究开发中心;并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企业,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建立队伍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培育农业技术市场,建立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示范基地。

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发展,一方面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农业,并造就出一代能运用科学技术经营和管理农业的新农民;另一方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创新机构、创新基地、创新机制、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建设,建立起新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宏大的、高效精干的、富于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队伍,使之更好地担负起科技支撑的重任,把农业发展不断推向新高度。

农业科技意识 篇4

2012年3月16日, 在河南省清丰县六塔乡土什方村农业基地, 由清丰县农业局举办的现场设施农业培训现场会一片热烈气象。该县农业局、农技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干部和专家以及周边群众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现场会。在这次培训现场会上, 濮阳市农业局研究员、蔬菜专家王雅丽, 重点讲解了温室大棚建造技术和丌丌丌莴笋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技人员和周边群众通过这次观摩学习, 很直观地了解到了温室大棚、塑料大棚的建造技术要点、莴笋的种植管理技术要点以及莴笋病虫害的鉴别和防治技术。

通过这次培训, 该县掀起了全县专家、技术员服务设施农业高潮, 把全县设施农业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工作来抓。濮阳市农业局研究员、蔬菜专家王雅丽将作为该县近一个阶段服务设施农业指导专家, 每周五下午对该县专家组和100名包村技术员进行系统培训, 使县专家、技术员彻底掌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 更好的服务设施农业种植户, 为全县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物理学科考应强化科技意识教育试 篇5

一、强化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一)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就要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素质和造就大量科技人才。教育是发展科技的基础工程,强化科技意识教育的实质就是使教育与科技、社会发展相适应,以主

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由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从小学抓起。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小学教师。为此首先要深化师范学校的改革,彻底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师范生的素质,使他们具有为发展小学教育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强化科技意识教育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当师范生有了浓厚的科技意识,才能在小学教育中把这种意识渗透到青少年中,从而激发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培养小学生勇于动手,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为培养浩浩荡荡的科技队伍打

下基础,这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三)由物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

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在科技意识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现代化高科技领域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物理学发展的成果。如能源技术、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等,作为信息时代核心的电脑也与物理学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高科技,也没有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物理学还渗透着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包含着丰富的科技意识教育内容。所以通过物理学来加强科技意识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中

师物理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使学生认识科学的价值,激发科学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树立远大理想。并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于小学科学教育所担负的责任,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首位,切实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小学自然和辅

导科技活动的能力。

二、强化科技教育的途径和做法

(一)课堂教育是强化科技意识教育的主战场 就目前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秩序而言,课堂教学应作为科技意识教育的主战场,这是由课堂教学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所决定的。为此我是从下面几方面来努力的: 1.结合教材,进行科学意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教育,如学习了电磁感应原理后,应不失时机指明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对科学进步、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现代生活与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密切关系,指明现代化通讯、电子技术的应用和电视、电话、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其次要重视小科技、小发明。如防裂水表,解决了冬天因气温过低冻裂水表的难题,使学生认识到搞科技发明的奥秘在于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打破搞科技发明高不可攀的神秘

感。

2.结合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培养。教师要把科学方法教育贯穿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如介绍历史上的科学发现时,要明确其科学研究方法;在学习物理理论规律时要指明其研究方法;在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方法,使学生逐步认识“观察、假设、实验、理论”的意义。并使学生懂得:(1)科学上的发现往往都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科学分析推理而得出来的;(2)探索真理要有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精神;(3)不要过分迷信权威,只能相信科学;(4)对真理的探索和研究要善于积极思维,要有科学方法,要勇于实践。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和增强实验教改科研意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新编中师物理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实验14个,演示实验115个,还有数量较多的小实验、小研究等,同84年中师物理教学大纲的实验内容相比,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体现了大纲对实验教学、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努力。一方面是增加学生练的机会和效果。如:(1)大纲规定的14个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理论依据、实验器材到操作方法,都要真正掌握并进行严格的考核;(2)大纲规定的115个演示实验,尽可能地实行课前辅导,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示操作。(3)增加实验内容,特别是小学教学的实用技术,如电灯装接、广播喇叭配接、幻灯机、电影机、录像机的操作使用。另一方面是大力改进实验。如:(1)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改学生的理论性作业为实验性、实践性作业;(2)改落后的传统教具为自制教具。教学中,教师及时指出有些传统教具的不足,引导学生提出实验改进意见和自制教具。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对中师物理实验提出了50多个实验改进方案,自制了900多种教具,并改善了实验条件,增强了学生实验教改科研意识。

4.探索教材科技因素,丰富科技活动内容。教材中虽只明确要求15个小制作,但实际上隐含着内容丰富的小制作内容,需要教师去挖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去制作。如反冲汽车、直升飞机、电动荡秋千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教材中有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我指导学生以自学、写小论文代替课堂教学。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节,我先作简单的指导,然后布置学生写好小论文在课堂上宣读交流。学生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和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例子,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了辩证的论述,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社会实践活动是强化科技教育的广阔天地 要更有效地使学生认识科学的价值,更快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的: 1.举行各种讲座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介绍历史上科学家创造发明经过,介绍科学家生平事迹,介绍近代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请富有自然教学经验和辅导科技活动经验的小学教师作报告,作技术表演。深化学生对科学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激发科学兴趣。

2.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小学参观、见习,了解小学自然教学和科技活动的情况和经验,明确加强小学科技教育的迫切性,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参观农村、工厂、电站等,了解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和科技应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实用价值的方案,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3.广泛开展小制作活动。新大纲明确规定,每个学生每个学期至少完成一件小制作,说明小制作是中师生科技活动的主要内容。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小制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小学自然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自己设计,自找材料,自己动手制作3800多件小制作,其中有相当部分小制作原理简明,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制作精致,效果明显,可直接用于中师物理实验教学、小学自然教学和小学科技活动。如用电风扇设计的旋转飞船,用日光灯丝设计的验证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演示器,用电动机设计的电铃、电控斗鸡,用白炽灯泡设计的走马灯等。

4.广泛开展写小论文活动。中师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学写科学小论文直接关系到他们从事小学教育的教研水平和科技能力。我在教学中也比较注意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实践,多写作,要求学生将小观察、小研究、小发现、小制作、小感想、小意见、实验改进等都写成小论文。一年来收到小论文100多篇,其中有二分之一以上文章,内容新颖,有一定的水平和实用价值。

5.举行科技作品展览和评选优秀科技作品,布置学生收看科技节目,阅读科技书刊,组织学生收集科技信息,推广和应用先进科学经验,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6.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电工培训班,微机应用培训班,让学生学习电脑知识,以适

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三)教师是强化科技教育的关键

科技教育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呢?

1.精心指导。我在学生小制作中抓好三个环节指导:制作前,学生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要进行充分的指导,这是关系到作品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再造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差,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制作后有的不成功、不牢固、不美观等,教师要提出修改意见,提高作品质量。2.创造条件。实验室的开放,资料材料的提供,制作室、陈列室的建设都要教师和学校作出积极的努力,为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学校小制作陈列室的建设,需要教师几年不辞辛苦,及时将校内外的优秀小制作收集于此,让学生观摩、学习,这对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启发科学思维,提高科技产品质量大有裨益。

3.改革考核制度。新大纲规定:学生学习成绩考核,以平时考查为主,期末考试为辅。我们将科技作品列入考核内容,并以考查成绩的50%记入成绩。每学期校内外得奖的小制作、小论文和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加2分记入总分。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6、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7、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8、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五、人生成就的三大资源

1、人脉: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社会关系。

[解决方案]沟通与自我推销

2、金脉:薪资所得、有价证券、基金、外币、定期存款、财产(动产、不动产)、信用(与为人和职位有关)。

[解决方案]储蓄、理财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条件及职位。

科技意识形态化及其风险 篇6

关键词:科技政治化;意识形态化,风险

中图分类号:N0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09.06.003

一、科技意识形态化

科技意识形态化,是指科技理性被过度崇拜、被赋予过高地位,乃至于上升为社会意识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特定社会组织、社会集团谋取利益的理性工具的过程和结果。科技意识形态化,提高了科技转化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意想不到的风险。科技被特定的社会组织、社会集团利用并作为其推卸责任和逃避风险的工具,成为科学理性泛滥的新形式,蕴含巨大风险。

(一)科技对于生产领域的话语霸权

人们对于效率的追求,对于利润的追逐,催生了日益严重的科技理性崇拜。发展科学技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推动劳动生产率不仅仅是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法宝,科技已经成了人们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兴邦强军的重要战略。

发展科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本增值,资本增值的无限要求又刺激科技进步,如此循环,以实现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成为增值的最有利手段,成为维持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的有效手段,从而成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最有利手段。科技从支持生产的功能转化为维护社会经济基础乃至上层建筑的功能,科技特殊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使它取得了自身也始料未及,其他生产要素无可匹敌的话语权。

(二)科技对于政治领域的话语权的取得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日益渗透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主宰力量。马克思早就看到了科学技术对于推动生产之外的和政治一样奴役人和统治人的社会功能,并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认为进入发达工业社会后,科学技术不断增生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功能,以至于后来科学技术成为了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指人类社会中为一定群体定向的价值观念、信仰体系,……其目的是同化人们的意识,为现存政治做辩护,表现为科技、商品、大众文化等。它们取代了传统的政治恐怖手段和经济手段而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心理控制形式[1] 。

(三)科技意识形态化

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关键环节是“技术的合理性已变成政治的合理性”[2]。科技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科技促进生产,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功能是否就会因其角色转换而弱化?而科技一旦被改造为意识形态的工具,甚至被强化为政治工具时,那么人是否会沦为科技的工具,被科技奴役?科技是否会使人成为科技的牺牲品?在科技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今天,急于就一个复杂的问题给出简单的答案,是不现实的。

批判的武器远远滞后于武器的批判。生化武器的试验和使用,核打击,核摧毁,利用对高科技产品的垄断,搞政治联合、军事同盟,搞话语霸权,经济制裁,科技垄断等等,其背后的潜台词中有一个名词叫科技霸权。

不难想象,一个专制独裁的政府为什么会对国民使用生化武器,为什么美国国会多次拒不执行《京都议定书》。资本和科技相结合,以无限增值为目的,就会肆无忌惮,无恶不作。“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冒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3] 。

科技、资本、政治三个不同角色联合,提高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这三个角色不同领域的混合,加速了对科技理性的过度崇拜,使之扩展到一切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征服人的感觉器官,改变人的认知心理,混淆真理标准和意义标准,乃至上升为社会意识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成为特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谋取利益的理性工具。科技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科技被特定的社会组织、社会集团利用并作为其推卸责任和逃避风险的工具,是科学理性泛滥的新形式,它蕴含着巨大风险。

二、科技与政治联姻导致经济风险叠加

科技理性被政治利用,充当政治的工具,比科技理性与资本联姻更隐蔽,更虚伪,更具欺骗性。

资本与科技联姻,科技从资本那里获得基础性支持,而资本从科技那里获得丰厚的回报。资本以获得丰厚的回报作为自身价值的体现,科技以提供给资本快速增值的力量而体现出价值,如此在各自追求自身价值的活动中形成同盟。这种同盟在继续合作的同时,都在谋求一个更野心勃勃的计划,即如何获得更加巩固的保障,如何防止单方面生变而导致同盟瓦解。这时,政治出来了,政治以“担保公司”的身份出来了。资本与政治联姻,可以减少资本运作成本,减少中间费用,并在失控时获得政治保护。而科技与政治联姻,科技可以经过转化为生产力所需要的市场检验环节,通过政治获得其合理性,可以减少质疑,可以以真理的面目昂首阔步。与政治联姻的科技,可以廉价获得统治地位,而科技若不与政治联姻,常常会被列入有待检验的行列而遭致冷落。对科技先存质疑,笔者认为倒是合乎理性的。而一旦省却了质疑、检验等环节,轻而易举地获得统治地位后,科技不再表现为一种认识或对客观规律的把握,而转变为一种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4]。

科技由认识变为思想,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科技就演变为政治的工具。社会学家吉登斯说过:“过去一直将科学和技术看做是政治之外的事情,但是,这种观点也已经变得过时了。”[5]科学技术与政治联合,为政治提供支持,比如,为社会局势稳定、社会集团利益等提供保障或支持。政治上所需要的风险判断、风险认知、风险应对等,都可以借用科技来完成。政治还可以借用科技来进行社会心理引导,使社会心理朝着有利于既得利益集团和政治集团所谋求的方向发展。

科技理性的政治化与科技理性的经济化密切关联,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经济的眼光看待风险,得到了政治的默许、引导和鼓励,即使是科学确认某些行为事件存在风险,在政治行动中以经济补偿的方式来“消除”也显得比较容易。

科技理性联姻政治,首先它以政治附庸的地位出现。当科技理性与政治的合作关系密切到一定程度时,科技就取得与政治意识同等的地位,成为特定社会组织和社会集团谋取利益的工具,科技的意识形态化开始形成。特定组织或社会集团或者抬高科技理性,赋予科技理性以至高无上的地位,形成科学主义。科学主义在对待风险问题上,它通过舆论媒介的广泛宣传,左右社会民众对于风险事件的认知机会、认知态度,从而实现影响或左右民众心理的目的。在风险事件来临之时,或者利用科技的局限为特定群体开辟逃避风险的通道;或者利用科技的巨大作用吸引社会大众卷入到风险事件中来以分担风险的苦果。在这里,科学既成为小部分人赢利的工具,也成为大部分人受害的陷阱。

三、科技与意识形态相互利用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具有非政治化的倾向,但当它用来作为统治人的工具时就政治化了,从而它也获得了意识形态的品格。

政治直接影响科技的应用及应用模式。有什么样的政治,科技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功能和作用模式。火药可以用来开山劈石,造福人类;但是也被用来劫杀生灵,毁灭文明。器官移植技术可以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但是,活体器官买卖也因此泛滥起来。科技成果的出现,无疑增加了政治管理成本,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政治的权利。比如耗费巨大社会资源的《枪支弹药管理条列》就是火药技术的副产品,同样耗费巨大社会资源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就是器官移植技术带来的副产品。火药或器官移植技术,使人们陷于前所未有的风险境地。而是否能够将新技术限于发明该技术的原本意图内使用,与政治团体的动机、利益、目的、旨趣密切相关。

在阶级社会里,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巩固本阶级的地位和既得利益,往往采取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形式控制科技发明和科技应用,拢合科技人才。这种公共利益显然是虚假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集团的各个个体的共同利益,而不是被统治阶级社会成员共同的利益,这种公共利益其实是特殊利益的一个代名词而已。

因此,当政治担负协调利益群体之间冲突功能的时候,毫无疑问,它导致了新的风险,它在协调旧的利益冲突和建立新的利益关系的双重阻难。政治行动,作为统治阶级的一种实践形式,因其规模大,涉及面广,对利益的触及比较直接,它比实践的其他形式更容易凸显矛盾的长期性和隐蔽性,因而更具风险性。核制裁与核竞赛同样具有风险性,理由就在于此。

政治决策和执行,很多是以特殊利益团体的需要为出发点的。特定的政治目标决定特定的科技需要。符合特定政治目标的科技会被突出,而不符合特定政治目标的科技会被闲置或弱化。

以特殊利益为出发点的政治行为,对于己有利的风险,采取或默许,或纵然,或鼓噪的态度。而对于己不利的风险,采取或选择性失音、选择性失聪,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1997年,各国政府达成了旨在减少气体排放遏制温室效应的《京都议定书》。然而这份一致认可的议定书在美国迟迟得不到美国议会的一致通过,其原因就是美国执行《京都议定书》会削弱美国经济。

经济对于科技的依赖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经济是科技借以证明自身力量的最佳载体。

科学早就不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数据、程序和生产的基础之上。当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建立起联系,科技被视为达至经济增长目标的最佳手段时,科技发展就被当成了经济发展的代名词,在狭隘近视的唯生产力论者那里,科技发展成了社会进步的代名词。

当科学被奉为社会进步的代名词时,随之而来的就是,科学理性就自然被政治家们看中并利用为政治行动的工具。政治家们看到了科技对于生活改善、社会稳定、信息集结、政治动员、政策认可的重要性,更看重了科技对于失败结果的宽大胸怀,看中了人们对于科技的高度迷信,找到了政治前途中最忠实的将士,它进可攻,退可守,居功不自傲,甘当替罪羊,科技的这个品性,能为政治家所利用。科技理性的政治化与科学理性的经济化,彼此在面对风险、危机时可以相互推诿,有功可以同享,有难则可以全身而退。在风险事件中,科学的局限能够为特定的社会主体成功地并且冠冕堂皇地逃避风险责任提供通道。科学关于真理的判断被转换成为关于正义的判断。

经济增值,社会进步,社会稳定,政治稳定都需要科技的支持,而当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被提到显著位置上来的时候,科技包括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就会被政治力量集中起来并为一定的政治力量和意识形态服务。这时,科技成果不再属于人类大众,也不再服务于相对于国家利益而言的公共利益,它已经属于少数人,服务于相当于私人利益的金融寡头或寡头政治。

政治问题转变为经济问题,经济问题又转变为政治问题,这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四、科技意识形态化的风险

意识形态化的科技,具有掩盖社会风险,转移焦点的功能,其结果是淡化人们的风险意识的同时,增加或扩大了现实风险,扩大了危害性。而且,科技与政治意识形态合作,促使某种意识形态扩展,或形成新的舆论导向,或由物质性风险转变为非物质性风险本身,就意味着风险的扩展。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集中体现。而国际间的政治行为,也总是服务于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关系的发展需要。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实际上是国际间政治关系的反映。甚至政治同盟和军事打击,都是有其背后的经济动机的。国内的政治风波都可以追溯到国内的资本关系,而国际间的关系都可以追溯到全球的资本关系。经济动机和资本侵略,常常以科技合作的形式出现,高科技使得资本输出更隐蔽,更具风险性。

科技意识形态化,促进技术主义膨胀。技术主义凭借其创造巨大物质则富的功能先占有人的感觉器官,后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技术思维方式。“技术思维方式,是一种对象性思维,它把人降格为技术工作人员,把事物降格为单纯、本身无本质的原材料和可持存物,把一切东西齐一化、功能化。例如,土地被限定为矿床,莱茵河水被规定为水压,从而剥夺了事物的特性。这种状况是主客两极对立思维方式的产物,主体把自己从客体中超拔出来,把事物当作可谋划、可加上的对象。

科技意识形态化,会促使人的本质异化。掌握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科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和工程师,受科技意识形态化影响,背离学术道德,以真理之名,行政治之实,与政治合谋,为权力服务,为少数既得利益集团服务,混淆视听,误导方向,其结果是可以想象的。

科技意识形态化帮助政治野心家将政治目的、政治行为进行科技包装,依靠科技与经济手段对人们进行心理操纵,控制个人的潜意识和无意识;以科技服务之名,行政治控制之实,是软暴力的一种新形势。

技术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占有人的感觉器官时,也占有了人与人的关系。技术的占有就转变为对财富的占有,对资源的占有,对话语权的占有,进而转变为对他人关系的占有。一句话,它由人使唤的工具变成使唤人的工具。

科技占有人的感觉器官,但不能解决意义问题,不提供价值判断指南。意识形态化的科技主义,更是误导方向,曲解意义,误导民众。

社会风险有其存在论根源,不可能离开经济利益的对立和分裂去抽象地思考科技意识形态化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英杰.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两种语境分析[J].长白学刊,2006(2):50-52.

[2]赫伯特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5]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8.

初中生物教学科技意识的培养 篇7

一、课堂教学要突出生物教学的实用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 “没有生物就没有人类”, 就更谈不上社会发展。在教学中, 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紧密联系生产和实际,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生物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医药等方面及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培养学生情感

针对教材及学生层次, 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学生情感态度方面, 因为学习是为了影响学生兴趣, 而情感态度影响着行为的选择。通过学生对生物资源状况及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了解,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珍爱生命,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帮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 使他们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设精神;督促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而突出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是培养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 “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社会健康生存的必要前提。

三、积极开展生物课外活动

生命科学源于大自然, 让学生到大自然中, 到社会中去学习, 去体验, 这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生命的理解、认识, 也能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

动员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 观察各种环境中的生物、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及自身特征, 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到社会中去观察生活, 深入社会调查, 收集素材, 真正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自然, 满足他们的好动性和好奇心, 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而不是一种累赘, 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求知欲, 在此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爱护生物, 对野生动植物不宜大量采集, 要爱护生物资源, 培养学生情感, 如在涉及鼠兔、蚯蚓等的实验中, 观察后应放归大自然。

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尝试 篇8

一、课堂教学是强化科技意识的主战场,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 它应成为科技意识教育的主战场

1. 结合教材,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价值, 激发学

生的科学兴趣,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形成良好的科学道德。例如, 在学习合成氨工业之后, 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化肥对于现代农业的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合成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生活与化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在这里, 还可以同时介绍:是德国化学家哈伯首先研究出这一方法;而同样是这位哈伯, 他第一个制备了氯气, 将之应用于德国纳粹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通过这样的介绍, 不但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现代文明的意义, 还使学生认识到科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 一种改造世界的手段, 它既可以造福人类, 也可以危及人类, 科学具有双重性。要在学生的心灵中刻下烙印:科学必须为正义的事业服务, 必须同邪恶、同封建迷信作彻底的斗争。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

2. 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态度培养。

教师要把科学方法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成就, 是因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历史是经验, 也是教训,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或著名的发现事例, 经教师简化、设计、编制后, 形成富有启发性的材料, 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发现的思路, 模拟一遍科学家发现的过程体验, 给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有用的思维摸式, 从前辈科学家那里受到深刻的方法论教育, 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优秀品质。

3. 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动手能力, 增强科研意识, 训练和培养科学方法。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培养科技意识, 可由下面的三种途径来实现: (1)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增加学生的训练机会和效果; (2) 增加实验内容, 特别是增加一些实用化工方面的实验, 以此来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 激发学习兴趣; (3) 大力改进实验,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鼓励学生自制实验装置及用具, 如用气球作贮气袋、眼药水瓶代替贮液瓶等。总之, 要通过实验, 切实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以及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的科研能力。

二、社会实践活动是强化科技意识的广阔天地

认识来源于实践。要更有效地使学生认识科学的价值, 更快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其主要做法有:

1. 举办各种讲座。

请专家教授介绍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介绍历史上科学家创造发明的经验, 介绍科学家生平事迹, 介绍当代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 从而深化学生对科学意义的认识, 进一步激发科学兴趣。

2. 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深入工厂、科研院所、大专院

校、医院等等参观学习, 了解化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加强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三者之间联系的认识。

3. 广泛开展小发明活动。

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 自己设计, 自找材料, 自己动手进行小发明活动, 如利用溶解时的热效应自制热盒、自制防毒面具、自制消毒装置等。通过这些活动,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 进一步促进学习兴趣和培养科研能力。

4. 举行科技作品展览和评选优秀科技作品, 布置学

生收看、收听科技节目, 阅读科技书刊, 组织学生收集科技信息, 推广和应用先进经验, 以提高科学意识, 增进对科学的批判能力, 更好地同封建迷信作斗争。

5. 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还可组织写小论文, 总结知识, 训练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

在开展这些活动中, 实验室的开放、资料的提供都需要学校和教师作出积极努力, 为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尤其是活动时间和活动经费的安排, 更需学校全面安排和重视,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

摘要:在开展这些活动中, 实验室的开放、资料的提供都需要学校和教师作出积极努力, 为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尤其是活动时间和活动经费的安排, 更需学校全面安排和重视,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训练。

农业高校学生档案意识的调查研究 篇9

一、方法与内容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2年5月21日, 对校园内沈阳农业大学本科及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 共下发180份调查问卷。2012年5月30日收回180份。回收问卷有效率达100%。在被调查的问卷中, 本科生占100份, 分布大一至大四各年级, 研究生80份, 涉及面较广,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调查内容。

问卷涵盖面由大至小, 从宏观到微观, 既实现调查的目的, 又起到档案知识培训的作用。设置的20个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内容。1-6题关于学生对档案法规及学校档案机构设置了解的调查。7-15题关于学生对档案内容了解及利用需求的调查。16-20题关于学生对档案知识提升意愿及方式的调查。

二、问卷反馈

1. 对档案法规及档案机构设置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 46%的大学生听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但只有25%的大学生了解《档案法》, 29%的大学生没听说过《档案法》;意识到了解《档案法》有必要的学生占总问卷的78%, 意识到保护档案是公民应尽的义务的学生占总问卷的75%;在《档案法》颁布的意义和作用方面, 只有24%的学生清楚其意义作用, 知道学校的档案机构的学生仅有24%, 曾经去过档案馆查阅过资料的学生仅有25%。

2. 对档案内容及利用需求的调查结果。

仅有22%的学生完全清楚人事档案的内容;在学校已明确下达人事档案归档纸张变化通知的前提下, 仍有50%的学生不清楚A4纸归档新要求;57%的学生清楚自己填写过的各类登记表、政审等材料要永久存入人事档案;并且74%的学生清楚地知道不能用复写纸、圆珠笔、蓝墨水填写档案材料;56%的学生意识到档案需要部分的开放;51%的学生暂时没有档案利用的需求;没有一位学生在毕业时会选择弃档。

3. 对档案知识提升意愿及方式的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 60%的学生有兴趣了解档案知识;而认为学校教育和网络是学生获取档案知识的主要途径的各占52%和37%;学生对增加档案知识的学习形式热衷于公开讲座的占50%, 而不倾向于学校开课;62%的学生表示不一定会选修档案课程;对于学习内容方面, 学生对档案保护和人事档案知识这两方面的关注度较高。

三、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的档案意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产生这种结果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受教育体制影响接触课外事物机会少。学生书本任务重, 与社会接触有限, 并且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对档案法律法规了解甚少。二是受档案管理体制影响极少接触档案。档案历来给人以神秘之感, 特别是人事档案, 查阅人事档案需要严格的审批手续, 因此, 高校学生对档案接触甚少, 自然对档案知识无从了解。三是缺乏获取和学习档案基础知识的途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有兴趣学习档案知识, 但是, 由于学校缺乏此类的常规性知识普及, 造成学生因不了解而意识淡薄。

四、建议与对策

1. 加大《档案法》宣传力度, 提升大学生档案法制意识。

高校必须把增强法制意识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内容, 《档案法》是档案事业的根本大法, 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和保障。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档案法律法规讲座、档案知识竞赛以及运用各种宣传栏、消息栏与校报等形式, 让大学生了解《档案法》的精神内涵, 了解《档案法》的规定, 掌握《档案法》的相关知识, 更加清晰自己的档案权利和义务, 合法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2. 增设常规性知识普及课。

针对新生入学、在校生及毕业生做侧重点不同的讲座。对初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 树立正确的档案意识及档案兴趣的培养是讲座的重点方向;对于在校大学生, 必须要利用好这段时期, 向大学生普及好档案基础知识;对于毕业生, 制定专门针对毕业生的档案教育和指导内容, 根据本校毕业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档案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使他们清楚档案的实际用处, 重点培训就业后个人档案转递的基本常识, 让大学生清楚在就业、出国、继续深造等环节都离不开人事档案材料, 必须要足够重视个人档案。

3. 提供档案教育资源, 增强实践、提升兴趣。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档案馆、室, 通过实地的参观, 使学生了解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提供利用的整个过程, 锻炼大学生的实际技能, 进而揭开档案的神秘面纱。并且组织一系列活动, 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档案的作用, 进而树立正确的档案意识。使学生了解学以致用的目的, 让大学生边学习边利用, 这是培养大学生档案意识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谢宝琴.关注大学生档案意识的培养[J].兰台世界, 2007.3

化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篇10

一、课堂教学是强化科技意识的主战场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它应成为科技意识教育的主战场。

1.结合教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价值,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科学道德。

例如,在学习合成氨工业之后,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化肥对于现代农业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合成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生活与化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在这里,还可以同时介绍是德国化学家哈伯首先研究出这一方法;而同样是这位哈伯,他第一个制备了氯气,而氯气被应用于纳粹德国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通过这样的介绍,不但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现代文明的意义,还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种工具,一种改造世界的手段,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危及人类,科学具有双重性。要在学生的心灵中刻下烙印:科学必须为正义的事业服务,必须同邪恶、同封建迷信作彻底的斗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

2.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态度培养。

教师要把科学方法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故。”历史是经验,也是教训,历史上著名的实验或著名的发现事例,经教师简化、设计、编制后,形成富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发现的思路,模拟一遍科学家发现的过程体验,给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有用的思维摸式,从前辈科学家那里受到深刻的方法论教育,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优秀品质。

此外,教师还应结合教材,针对学生思想实际,选取必要的化学史实以及一些数据,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增进学生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现代学生已不仅仅乐道于祖先的四大发明,他们更关心诺贝尔奖,更关心祖国科学技术在目前世界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经常阅读文献,捕捉最新信息,掌握第一手资料,不失时机地进行科技宣传。例如,介绍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卓越工作,在生物固氮方面的领先地位以及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借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信心。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缺乏团结合作精神,要使学生明白现代科学技术的任何重大突破,都不可能是单枪匹马、个人奋斗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更需要团结,更需要协作。

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增强科研意识,训练和培养科学方法。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培养科技意识,可由下面的三种途径来实现:(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的训练机会和效果;(2)增加实验内容,特别是增加一些实用化工方面的实验,以此来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3)大力改进实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制实验装置及用具,如用气球做气袋、眼药水瓶代替液瓶等。总之,要通过实验,切实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以及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的科研能力。

二、社会实践活动是强化科技意识的广阔天地

认识来源于实践。要更有效地使学生认识科学的价值,更快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其主要做法有:

1.举办各种讲座。请专家教授介绍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介绍历史上科学家创造发明的经验,介绍科学家生平事迹,介绍当代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从而深化学生对科学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激发科学兴趣。

2.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工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医院等等参观学习,了解化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加强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三者之间联系的认识。

3.广泛开展小发明活动。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自己设计,自找材料,自己动手进行小发明活动,如利用溶解时的热效应自制热盒、自制防毒面具、自制消毒装置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习兴趣和培养科研能力。

4.举行科技作品展览和评选优秀科技作品,布置学生收看、收听科技节目,阅读科技书刊,组织学生收集科技信息,推广和应用先进经验,以提高科学意识,增进对科学的批判能力,更好地同封建迷信作斗争。

5.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增加学生的科技竞争意识和扩大学生知识视野。还可组织写小论文,总结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

上一篇: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下一篇:当代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