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中介

2024-05-29

农业科技中介(精选十篇)

农业科技中介 篇1

建立农业科技金融中介组织平台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在农业科技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之间搭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交流、沟通的平台, 以求真务实为原则, 提供满足农业科技金融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全方位服务, 进一步提供金融、融资等定制性增值服务, 使更多的企业吸纳到平台中来, 共享资源, 促进农业科技金融向更深、更广的程度发展。

1 农业科技金融中介组织平台的含义

农业科技金融中介组织平台, 是集政策法规、信息服务、金融机构、信用评价等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为一体, 针对农业科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 即种子阶段、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扩张阶段和成熟阶段, 提供不同的融资定制服务, 发挥政府的资金引导作用, 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服务, 以实现政府、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的“四位一体”, 科技、金融两者资源共享为最终目标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农业科技金融中介组织平台的成立, 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科技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以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 加快产业的融合, 促进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农业科技金融中介组织平台的构建研究

2.1 原则

2.1.1 政府引导, 培育中介市场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作用, 并且加强科技政策配置市场资源的宏观调控机制, 集聚政府的相关资源, 引入各类市场主体, 尤其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中介企业等各方面的相关机构, 形成活跃的农业科技金融中介市场。

2.1.2 市场主导, 整合资源

发挥风险创业投资机构、信用中介机构以及管理咨询公司作用, 构建面向市场的企业筛选、评价工作体系和辅导培训机制;进一步梳理当前科技型农业金融企业在成长中需要的各类科技资源和政策制度, 针对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障碍和不同阶段的需求, 在平台上聚集相关政策资源, 聚焦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形成综合的支持力。

2.1.3 明确目标, 持续改进

平台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 要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重点支持一批初创型和成长型农业科技金融企业, 形成若干骨干龙头企业, 建立一系列的企业评价指标, 持续改进平台的建设, 确保平台功能的发挥。

2.1.4 滚动支持, 形成机制

建立企业的发展跟踪制度, 针对企业的不同阶段, 使用不同的政策和资源组合, 实行平台的滚动支持, 持续发展, 形成长效机制。

2.2 功能

2.2.1 整合功能

整合科技资源、信息资源和机构投资等信息流, 使之在一个平台上流动。建立分工协作、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服务整合的运行机制, 加快形成一个与科技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中介服务平台。

2.2.2 引导功能

引导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投入到农业科技金融的建设上来, 推动科技金融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资本与市场对接服务平台的运转, 引导金融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小额贷款机构投资于农业科技部门和企业, 使其充分运用自身资金的同时, 通过参股、贷款、担保等方式支持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农业科技企业种子期, 面临着技术风险、市场风险, 平台引导“天使投资”、科技企业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资本参与投资, 通过科技金融投资的放大和拉动效应, 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科技金融领域。

2.2.3 服务功能

重点突出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投融资服务、技术产权服务和综合配套服务, 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紧密结合, 提高中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推进中介服务的产业化。

2.3 基本框架

农业科技金融中介组织平台建成后, 是由农业科技企业、高校等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等构成的综合服务平台, 它为科技资源自发地寻找“买家”和“卖家”, 为平台参与方提供农业科技、技术人才、农业资金和优惠政策等各方面的全力支持与服务。最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透明、效益共赢的发展目标, 有效促进科技资源的流动, 提供更加专业化、细致化、个性化的便捷、高效服务。

农业科技金融中介组织平台由科技资源信息汇集平台、资本与市场对接服务平台和技术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构成, 具体框架见图1。

2.3.1 科技资源信息汇集平台

科技资源信息汇集平台是农业科技信息的采集、提交、发布与检索为一体的平台。包括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的服务、农业科技供需信息服务和农业科技人才信息服务, 这是针对农业科技专业化整合的资讯。

2.3.2 资本与市场对接服务平台

资本与市场对接服务平台, 即投融资平台, 包括发放科技贷款的银行机构、天使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 (PE) 、多层次融资的资本市场和政府对科技项目投资等。资本与市场对接服务平台重点解决个人、科技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运用上, 可以有股权投资、资本运作、企业管理增值服务和农业科技企业银行授信业务、担保服务以及物权、股权、债权、知识产权交易、企业重组并购等产权交易服务;在政府的农业科技项目上, 对初创期、成长期的农业科技企业, 实行“拨改投”, 投资于平台, 在平台的基础上进行股权投资、委托贷款等等。

2.3.3 技术产权综合服务平台

技术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旨在为农业科技金融交易双方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平台, 技术产权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三种服务:第一种是经纪人服务, 提供农业技术合同的登记、公正、仲裁及法律咨询服务以及无形资产评估和市场调研服务、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与保险等咨询服务。第二种是交易管理规则服务, 根据有关法规和技术交易管理规定, 维护平台市场的交易秩序, 使之规范化。其中还包括中介组织协会等自律组织, 组织会员开展各种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活动, 从而推动中介组织的发展。第三种是政府公开的政策文件、优惠政策等信息。专门发布与农业技术服务、农业技术评估、农业技术转让等领域相关的科技政策、法规和文件, 为中介服务平台的规范化运行提供政策保障。

3 结论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报告 篇2

美国、英国、德国等的科技中介机构,都对本国的技术创新及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国家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和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主要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 们借鉴和思考。

一、科技中介机构的重要作用

科技中介机构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技术创新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科技中介机构是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一环,对提高本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科技中介机构是各种创新主体的粘接剂和创新活动的催化剂。在一个日益以技术为驱动力的市场经济中,高效率的科技中介机构的存在,能大大活跃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科技中介机构活跃于技术需求者与持有者之间,它们沟通机构间,主要是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技术流动,促进创新体系内各参与主体间互动,并通过进行技术搜寻、评估和传播,实现创新体系内在的有效联系。

科技中介机构能为创新主体提供实现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各种技术服务。科技中介机构确保技术诀窍在体系内广泛传播,并能对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空洞提供补偿作用。所谓科技中介服务,是指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中介方以知识、技术、经验、资金和信息等到为创新主体提供实现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各种技术服务。

二、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1.有序竞争的市场经济以及健全的法制环境。

美德等国家长期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律为科技中介服务奠定了稳固坚实的制度环境基础。这些政策法规包括关于知识产权的法案、反垄断法、破产法、劳工法、资本市场规范法以及研究开发和技术转移政策等。

2.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积极推动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技术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科技中介流的大小取决于技术成果生产方的供给量,以及需求方的需求量。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从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需要出发,积极推动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参与技术创新,加快这些机构的研究成果向企业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获取政府研究开发投资的最大回报。在美国,大学每年共产生5000多项专利,技术转移收入约为3亿美元,美国市场上价值400亿美元的经济活动归功于大学技术专利的许可经营。美国的700多家联邦实验室与拥有巨大的成果储备。仅在能源部,每年就有近2000项发明,800项专利申请。

3.有利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

制约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的一切经济、社会、文化因素,都间接地影响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社会是否建立起鼓励创新和创业的文化也直接关系到科技中介机构的自下而上环境。4.中介机构本身较好的信誉和服务质量。

良好的信誉和高质量的服务是中介机构自下而上发展的基础。中介服务作为一个后生市场,其发育必然依托于主市场的完善。在美德等市场经济发达、法制健全完善、社会理性化程度高的国家,科技中介机构受到市场竞争、法律约束和待业自律三方面的共同制约,促使它们必须守信誉、重质量,在规范下运作。

三、科技中介机构的特点

1.机构规模一般不大,但对经营管理者和专业售货员的素质要求很高。需要具有技术、营销、法律专长和良好的企业关系的人组成的团队才能胜任。大都具有理、工、商、法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专长,有博士学位者则相当多,而且大都曾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每一个专业人员都能独自负责某一技术转移项目的全程服务,包括发明评估、市场及技术评估、与外聘律师联系进行专利申请、许可协议谈判、被许可方的运作绩效监督等。

2.经营主体多元化,且日益强调企业化运作。

3.兼营性机构或公司形式居多,科技中介服务只是其众多服务项目中的一种。

4.以区域融合或连锁经营为特征的网络化发展。5.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四、政府的重要作用

1.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为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二十年前主导的观念是,拿了公家的钱搞科研,科研成果自然完全属于公家。按这种看法,如果个人或机构通过技术转移而自己获利,就出现所谓利益冲突问题。近二十年来,美国国会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来消除影响大学和联邦实验室向私营企业技术转移的阻碍,为技术转移提供了越来越有利的环境。

2.设立技术转移监管和促进机构。在美国,凡是拥有联邦实验室的政府部门或机构,都设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之类的联邦技术转移促进协调单位。按照法律要求,这些部门和机构每年要至少将其研究开发预算的0.5%,用于支持下属实验室的研究与技术转移办公室的工作。美国农业部最突出,其研究开发预算的近一半用于农业技术的扩散与推广。在法国,政府对科技中介服务的促进和管理,主要通过国家创新署(ANVAR)进行。

3.直接资助建立科技中介机构和网络。

各国政府对科技中介机构的资助主要集中在技术转移和孵化器方面。其中以技术转移类科技中介机构最多,技术企业孵化器也是受到政府资助较多的科技中介组织。政府资助的技术转移类中介机构大都是非营利性的,以推动政府资助的研究成果向企业的技术转移为主。如美国政府支持运营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合体。瑞典政府从1999年启动国家小企业技术转让计划(TUFF),这一计划由瑞典创新局联合地方政府共同实施。其目的是要促进瑞典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和中小企业间建立技术服务关系。4.在政府工作中充分利用科技中介组织,甚至自身也扮演科技中介角色。在英国,为了改善产学研的联系,英国贸工部1997年发起实施了法拉第合作伙伴计划。

5.科技中介服务的内容是技术成果,目标对象是愿意将成果商业化的企业。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能不断生产出有商业化潜力的科技成果,并且有企业愿意投资把这些成果转化成新的产品、工艺和服务(即所谓技术创新),科技中介业才能兴旺发达。

在保证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供需条件上,政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发达国家,制约科技中介服务发展的障碍不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成果产出不够,而是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低迷。

为了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金融政策。主要是解决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措施是贷款担保、信用及风险担保、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设立小企业技术创新把持资金等。

-财税政策。如给予企业研究开发税收优惠、给予创新型高风险企业投资人税收减免等。

-政府采购制度。美国政府每年有多达2000亿美元的采购计划,其中至少20%必须用于购买小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庞大的采购为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大而稳定的需求,并由此确定了中试生产设备和使用新技术所需的设计、试验技术标准。

-技术支持政策。为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如实施了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制造技术推广伙伴关系计划和小企业信息服务计划。

德国政府在新技术的应用政策上,也向中小企业倾斜,一旦被认定有市场价值的技术成果,政府作为中介人首先考虑向中小企业转让。法国政府每年通过国家创新署(ANVAR)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无息贷款,以提高企业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生产新产品的积极性。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政府还采取退税办法予以优惠。

五、主要国家科技中介机构概况和典型介绍

(一)主要国家科技中介机构概况

1.美国科技中介机构概况。美国联邦政府为了提高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比例,增强其国际上经济的竞争力,加快国家实验室、大学和私人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向社会和工业界的转移,以美国舰空舰天局(NASA)技术转移系统为基础,并和国防部、商务部、能源部等17个联邦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 3 全国性的技术转移计算机网络(NCTN)将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开发的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技术成果并入这个网络。美国联邦实验室技术转让联合体(FLC)成立于1974年,是一个由700多家联邦实验室及其上级部门所组成的全国性技术转让网络组织。1989年经国会批准,成立国家范围的技术转移机构-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TTC)。

2.英国科技中介机构概况。英国提出知识密集型行业服务的概念(T-KIBS)

T-KIBS机构定义为:业务极大地依赖于专业知识与专门技术,提供知识型的中间产品和中间服务的一个团体或一家公司。T-KIBS定义的内涵与我国通常所说的科技中介机构相近。

英国科技中介机构的来源,可分为起动公司、衍生公司、合资公司和市场化运作的公有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的结构,可分为政府层面、公共层面和私人中介公司。科技中介机构的类型,可分为科技园区型的中介机构、专业协会型中介机构、慈善(非营利)科技中介机构和营利性科技中介机构。

3.日本科技中介机构概况。在日本各种各样的中介机构不下千余个,归纳起来有两类,国立公立机构和民营私营机构。主要做法分为委托开发、开发斡旋、独创性研究成果育成事业和支援成果专利化。政府对科技中介机构提供法律、资金和风险等支撑。

(二)国家资助设立的科技中介机构

1.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TTC)是1989年经国会批准成立的国家范围的技术转移机构,有110名全时工作人员。NTTC的经费主要来自航空航天局(NASA)、能源部、联邦小企业局等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也提供部分资助。NTTC的主要任务是将联邦政府每年拨出700多亿美元资助的国家实验室、大学等的研究成果迅速推向工业界,使之尽快成为产品,增强美国工业的竞争力。

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TTC)主要服务内容是技术转移“入门服务”、“商业黄金”网络信息服务、专业培训服务和发行技术转移出版物服务。

NTTC在全国建立了六个区域技术转移中心: ①南部中心-南部技术应用中心; ②中部技术转让中心(MCTTC); ③东北部中心-技术商品化中心;

④中大西洋区中心-大西洋技术应用中心(MTAC); ⑤中西部中心-大湖工业技术中心; ⑥西部中心-区域技术转移中心。NTTC及区域技术转移中心工作范围:-技术转移信息网络;

-为用户寻找技术,并帮助技术发明单位与用户建立联系;-为用户做技术需求评估;-技术创新过程的形势分析;-市场评估;-经济可行性研究;

-开展技术成果商业化策化,确定商品化任务;-推动合作双方谈判并签署技术转移协议;-寻找资金的咨询;-为企业提供诊断服务;

-向从事商品化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

2.美国联邦实验室技术转让联合体(FLC)成立于1974年,是一个由700多家联邦实验室及其上级部门所组成的全国性技术转移网络组织。成立FLC最初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国防部系统研究成果向工业部门和地方的转移。

198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技术转移法》,要求大部分联邦政府的研究机构也加入该联合体,并正式向FLC授予特许状。FLC的宗旨是要为缔造联邦实验室技术、特长与市场需求间的联系开发策略和创造机会。FLC现有700多个成员,几乎所有雇员中10人以上的联邦实验室、中心及它们所隶属的联邦部门和机构都是FLC的成员。FLC的运转经费来自各联邦实验室的预算抽成,在第一财年的一开始,各实验室划拨其所得预算(包括管理费用)的0.008%用作联合体的活动经费。

3.美国国家技术信息中心(NTIS)主要任务是整合国家相关研究计划、各类实验室以及大学专利、技术发明、可转移技术,建立资料库,为中介机构提供信息查讯问服务。

4.香港生产力促进局(HKPC)

1967年依据法律成立,工作目标是提高香港的生产力,并鼓励 香港工商界采用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理事会成员包括1名主席及22名委员,来自资方、劳方、学术界、专业团体和关乎生产力事务的政府部门。雇用约600名顾问及员工,均训练有素,各具专长。每年为超过四千家公司提供各种服务。收入来源,部份是政府资助,其余来自服务收费。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为工业及商界,提供范围广泛的服务,包括产品开发、顾问、培训及技术转移。大量投资在新技术及内部培训方面,使员工有更优越的表现。服务顾客的能力,全靠员工有广泛的专业技能,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工作的投入与热诚。鼓励员工接受训练,提高其个人能力,内部组织极具灵活性,鼓励不同部门本着顾客为先的精神,充分合作。积极满足客户要求,致力提供专业及高效率的服务,提升企业在本地及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局全体专业顾问,均以令顾客完全满意为服务宗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2001年服务收入3.426亿港元。

5.日本中小企业事业团隶属于日本通产省,本部在东京,在日本各大区均有分支机构。

其主要职能是:

-对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投融资;-人才培养;

-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信息指导;-中小企业业主的退休保障;

-帮助中小企业稳定经营、防止企业破产等。

(三)大学和研究机构创办的科技中介机构 1.美国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OTL)

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贝尔-多尔法案》(专利与商标修正法)以来,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对技术转移表现出越来越高的积极性。各研究型大学通过建立技术许可办公室,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成果向私营公司的技术转移。目前在研究型大学已建立了240个技术许可办公室。

美国大学技术转移活动的高涨有三方面原因:

①1980年《贝尔-多尔法案》的实施。《贝尔-多尔法案》被誉为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大宪章”。几乎所有的研究型大学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了技术转移工作; ②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对学术研究及由它产生的专利的依赖; ③一些赚了大钱的技术对大学形成的吸引力。2.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hG)

FhG是德国久负盛名的研究机构和应用研究组织,拥有56家研究所,雇员11000人,研究经费约为9亿欧元。FhG研究项目基本上是针对企业的创新需求安排的,它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进行面向市场和需求的应用研究,架起联系基础研究和工业开发的桥梁。FhG可以视为一家特殊的技术转移机构。

(四)各种协会设立的科技中介机构

1.德国工业研究联合会(AiF)是全德工业合作研究机构的总部,包括30多个行业的105家工业合作研究机构。这些工业合作研究机构的成员均是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1994年,105家工业合作研究机构的总预算5.15马克,其中2亿马克来自联邦政府经济部。

2.德国工程师协会(VDI)成立于1856年,是欧洲最大的工程协会,拥有正式会员(工程师和自然科学家)约13万人,主要从事技术的发展、监督、标准化、权利保护和专利方面的工作。VDI还承担工程师的培养、继续教育以及向政府、议会和社会提供咨询的任务,近期又增加了技术转让的工作。

(五)民间独立的科技中介机构 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StW)(1)StW历史和组织形式

StW是民办官助全国性技术转移组织,私营企业。成立于1971年,总部设在巴登符腾堡州斯图加特市,基金会主席由州政府科技协调官兼任。基金会的基金最初是私人出资,以后政府也注入资金。StW在40多个国家有分会(分公司),包括专兼职人员在内共有4000多人,StW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是全世界最活跃的技术转移机构之一。

基金实行公司化运作。设立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参股公司;-第二部分是子公司;

-第三部分是技术转移中心(480多个)。

StW技术转移中心有8个中心设在大学;193个中心设在专业学校;26个合作教育中心:9个专门中心;有100多个与企业有关的中心。StW实际技术工作是在各技术转移中心进行。

(2)StW技术转移中心运作方式 StW推行10项原则:

①利用已有研究开发基础设施; ②为顾客谋利益;

③作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界面; ④有用性; ⑤通用性; ⑥全面服务; ⑦非集中化和级别平等 ⑧精炼的机构; ⑨国际化; ⑩财务独立。(3)StW服务项目

①咨询服务,是中短期的项目; ②科研开发,是中长期的项目; ③评估; ④培训;

⑤StW国际合作。

StW所有技术服务项目都是有偿的收费没有统一标准,一般要与服务对象商定。

(4)StW业绩

2000利润1.744亿马克,约7.20亿人民币,完成项目19630多个,员工3929人,技术转移中心436个。2001利润1.759亿马克,约7.28亿人民币,完成项目21253个,员工4111人,技术转移中心新建58个,共有470个,遍布40多个国家。

2.日本民营私营机构

①先进科学技术孵化中心②关西TLO公司③东北技术使者④日本大学国际产业技术商务育成中心⑤早稻田大学外联推进室⑥筑波联络研究所

(六).商业化的科技中介机构

英国技术集团(BTG)原来是国家所有的科技中介机构,于1949年建立,主要负责把政府资助的科研成果转化到市场上去。1991年被私有化,卖给了英格兰银行和英国风险投资公司。有180名职员,多半是科学家、工程师、专利代理、律师和会计师。

在2000,该公司收入达3720万英镑,除去给技术发明方的分成,收益2180万英镑。是 6个典型的、经营规范的股份制科技中介的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是从世界各地的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寻找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帮助技术发明人申请专利,进行技术转让评估和实施专利授权。

BTG整个业务工作程序:

-评估。每年在世界范围内从公司、大学和研究机构等预选400项技术和专利,从中筛选和评估出100项具有较大市场价值的技术项目,帮助实现专利申请或实施专利授权。

-市场化。BTG目前拥有8000多个专利,400多个专利授权协议。把这些科技成果和专利变成实实在在的市场产品,是BTG的主要目标。

-监督。合同签订,BTG有配套的监督组织和人员来监督合同的实施,对违反合同者,可寻求法律手段。

-分享利润。主要是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与专利所有者、授权生产企业一道共享专利产品市场利益。

BTG开拓业务特点:

-不急于求成,着眼于长期的技术转移;-独辟蹊径,开发非核心专利;-扩展已有专利的价值,获得源源不断的市场利益。

六、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存在的问题

①科技中介机构所发挥的中介功能较弱。

②科技中介体系本身发育尚不健全,保障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所必需的一些服务环节,无法承担或无相应的机构承担。

③科技中介机构数量少,人员素质低。

④国家税收政策对科技中介机构所从事的优惠力度不足,覆盖范围较窄。

⑤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的宏观协调程度不高。(二)政府部门及科技中介机构应采取的对策

①提高对发展科技中介机构重要意义的认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

②构建政府资助的中介机构与民营中介机构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服务体系。

③制定与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和措施。④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效果。

⑤大力扶持技术经纪人队伍,帮助培训人才,开发技能。⑥加强技术中介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强北京技术中介机构建设的措施。

1.落实全国科技中介机构工作会精神,加强技术中介机构建设,是今年的重点工作。技术中介机构是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要努力创造环境,按照《北京技术市场条例》中鼓励技术中介机构发展的规定,推动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

3.要加强北京技术市场协会的建设,认真履行《条例》赋予协会的权利和义务并积极参加在中关村的试点工作,积极发展会员,筹建专业分会。

4.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注意扶持和培养一批大型骨干技术中介机构,并积极扩大队伍和分类管理。

5.培训作为促进技术中介机构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按照新颁布的《北京技术经纪人培训大纲》,制定资格考核标准,组织编写教程,并探索高级技术经纪人的培训。

科技中介服务业研究综述 篇3

科技中介服务的内涵方面的研究

国内

在1987年之前,国内大部分人将技术中介活动看成简单的技术经济行为,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的首次提出了“技术中介”的概念,这个观点才得以改善。1999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决定》中的第七条明确指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与应用、生产消费不可缺少的服务纽带。此项从科技和服务的角度阐述了科技中介服务的内涵的决定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普遍认同,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延伸。例如,

曾刚(2004)认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比一般中介更具有知识性和智慧性,它是在科技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要素是出现的产物。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发挥居间、纽带、桥梁、传递的作用,是社会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更好的服务于不同的创新主体。

顾建光(2006)认为,科技中介机构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以知识、技术、经验、资金和信息等,为技术研发机构、技术需求机构提供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服务的各类机构。

国外

“中介”一次在牛津現代高级英汉词典中与其对应的此有“intermediary”、“medium”两次,前者指居间的人或物、中间人、后者指媒介、方法等黑格尔曾用“中介”一次来表示不同范畴的间接联系和对立范畴之间的一种相互联系。而在西方关于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文献中,“科技中介”不仅具备“中介”的含义,而且强调其具有一定的自主生存能力和专业性。

Wood.P.(2002)认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知识密集型服务,其业务需要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技术为后盾,其性质为知识型的一个团体或一家公司。知识密集服务机构为其他企业提供专门化的信息和知识,与其他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有很大差别。

Smedlund(2006)从功能角度把科技中介界定为一个具有处在科技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中间功能的机构。

Jeremy Howells(2006)指出,应从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和机构角度理解科技中介。从科技创新活动角度来看,科技中介活动是创新顾问性服务活动、技术和知识经纪活动、知识和服务的桥梁供应活动,强调信息的收集和扩散,以及增值性的服务。

科技中介机构的类型方面的研究

国内

国家科技部技术市场管理中心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参与服务对象的科技创新活动的机构,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和创业服务中介等;二是主要为创新主体提供信息和管理咨询服务的机构,如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专利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估机构、营销与管理咨询机构等。三是主要为资源流动提供服务的机构,如科技信息平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人才中介市场、技术交易市场等。

马松尧(2004)从科技中介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了不同作用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科技产业的行业组织,包括科技咨询协会、创业技术扶持协会、高新技术产业联合协会等。第二类是为创新主体提供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的组织,包括企业孵化器、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机构等。第三类是为促进科技资源有效流动,保证各类要素按市场机制整合的中介组织。包括技术交易市场、风险资本市场、人才市场等。第四类是市场行为的监督机构。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

曾刚(2008)按经营性质不同将科技中介机构划分为盈利和非盈利性两类。非营利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是指以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为宗旨,业务主要集中在难以取得相应经济回报的服务领域的科技中介机构,政府对其发展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盈利性科技中介服务主要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安全按照市场机制发展壮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通过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条件促进其发展,鼓励其改制为企业或进行企业化管理,不断拓展业务,大胆实践多种形式的盈利模式。

国外

根据对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处理方式不同,Shahid Yusuf(2008)把科技中介机构分为四种类型:一般型、专业型、金融型和制度型。以荷兰农业科技和总结服务机构的研究报告为基础,L.Klerkx和C.Leeuwis(2008)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五类:一为私人企业提供全面咨询型;二为集体企业提供创新顾问型;三为科技创新网络节点型;四为支持前端科技创新的工具型;五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据库型。

科技中介机构的功能方面的研究

国内

杜洪旭(2003)在对高技术扩散至私营部门的过程为何以为缓慢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技术扩散的最大障碍来源潜在采纳企业对政府官僚作风所产生的敌意。他指出,制定有效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相关政策,建立依靠运作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加速科技扩散有重大影响。

方世建(2003)指出,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出现之前,技术市场交易也可以发生,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技术买卖方往往是直接进行交易,其结果必然是成交效率低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专业的服务将技术交易双方联系起来,起到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

罗公利和边伟军(2008)从服务能力角度指出,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建设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政府因素和机构自身因素是影响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因素。

国外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O)通过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明确了科技中介服务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地位。OECO在1997年的《国家创新系统》报告终中指出:“创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技术改革并不以一个完美的线性方式出现,而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反馈的结果。这一系统的核心是企业,是企业组织生产和创新或私有的研究机构、大学和中介组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互动,以及互动界面的中介作用,不仅是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价值所在,而且是现代经济生活的动态机制的表现。

Strambach(1998)通过考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客户企业之间的联系,明确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有利于加快区域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功能,并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所进行的技术创造与扩散过程分为隐性经验技术和编码化技术的获得、技术再集合(从外部新引入的技术资源与原有技术相结合而产生新技术的结合)、向客户转移等三个阶段。

Smits和Kuhlmann(2004)认为,科技中介组织的功能是界面管理,包括建立和组织创新系统,提供一个学习和实验的平台以及发展战略上的智慧支持。

Hoppe和Odzneorne(2005)提出了在科技中介组织参与下的交易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认为科技中介能够减少科研工作者和企业间技术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逆向选择问题。

研究方面的转变

总体上看,关于科技中介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三个方面,但从发展总趋势来看,公司制和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将是大部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最终目标,今后研究的方面也会有相应的转变。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科技中介机构的社会功能 篇4

一、科技中介行业的鲜明特点

1. 服务范围的综合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创新活动所需要的服务种类不断增多, 科技中介的服务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展。如今, 科技中介已能够为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配套服务, 服务内容具有越来越强的综合性。

2. 服务内容的知识性。

首先, 由于科技中介服务是知识性劳务投入取代资本投入或体力劳动投入, 因而只有具备技术、营销、法律专长和深厚产业背景的人员组成的团队才能胜任此工作。其次, 科技中介业的“产品”是知识产品, 主要是具有较高知识含量的咨询意见、可行性报告、专题设计、市场预测、规划方案等, 其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生产过程”应具备知识性。

3. 服务主体的多元性。

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由于功能和性质的不同, 参与服务的主体可能不一样。一是有政府介入的半官方科技中介组织, 这类科技中介具有较深的政府背景, 相对具有权威性;二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以非营利机构的形式经营的科技中介机构, 这类服务主体具有较强的理论和技术实力, 技术服务能力较强;三是民营投资主体以公司形式汇集丰富的社会优质资源进行商业化运作的科技中介机构, 这类机构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也是最主要的服务主体。

4. 服务结果的风险性。

科学技术研发、转化的不确定性, 使中介活动的最终结果往往难以准确预测, 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严格按照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 把握发展趋势, 及时做出有前瞻性的判断, 降低中介风险。

二、科技中介机构的职能分类

1. 行业协会组织中介。

行业协会组织通常是由同类的科技企业自发组织或是政府将有关职能剥离出来而组成的行业自律性组织。这类中介机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始就具有浓厚科技创新氛围的传统行业组织, 如家电协会、电子商会、汽车协会等;另一种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出现了一批新型行业, 进而出现了新的行业组织, 如软件协会、风险投资公会等。这类中介机构的主要社会功能是:维护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 向政府反映本行业科技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沟通政府和企业的联系, 制定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为会员单位提供技术和经济信息, 进行市场预测、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其他有关的咨询服务等;协调科技企业之间的关系, 协调生产与销售的关系, 调节成员之间的商务、贸易和法律关系, 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沟通国际联系渠道, 为企业引进技术、设备、资金等提供帮助, 协调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贸易活动等。

2. 促进成果转化中介。

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 这类中介机构在扶持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 自身逐步完善起来, 成为一个有时代特色的科技服务体系。这类服务机构主要包括:研发服务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为促进科技转化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 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咨询机构、工程咨询机构、项目可行性论证评估机构等。这类中介机构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营造研发和攻关的环境, 加速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 提供孵化环境中间试验、产品设计、性能检测等条件, 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信息、咨询意见、管理方案、市场调查、市场开拓和广告策划等各类服务。

3. 优化配置资源中介。

与一般企业相比, 科技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有其特殊性, 如, 它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科技成果、需要引进高智力的专业人才、需要专门的仪器和装备及风险资金等, 优化配置资源中介机构的存在即是为了满足企业的此种需求。这类中介机构主要包括:技术市场, 人才市场, 仪器装备服务市场, 风险资本市场, 房地产市场, 等。这些属于交易载体的中介机构, 通过提供进行公平交易的场所、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完善的服务, 以较低的成本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生产要素。

4. 特定专业服务中介。

特定专业服务中介即综合类科技中介。其主要社会功能是:市场调查, 策划, 企业诊断, 管理咨询, 培训, 广告, 专利服务, 技术及知识产权代理, 等。这类机构涉及范围较广, 服务内容较宽, 但专业性也很强, 它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服务。

5. 规范监督市场行为中介。

这类中介组织主要有:律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 知识产权评估机构, 公证和仲裁机构, 等。这类机构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规范市场行为, 监督市场主体;提供专业化服务, 提倡公平竞争, 反对和防止欺诈;评价和审查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财务报表;调解市场纠纷;等等。

三、科技中介机构的功能及影响

1. 完善市场机制, 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

首先, 科技中介机构可以发挥市场调节的功能, 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科技中介业的重要内容是建立专业的或综合性的要素市场, 在这些市场中, 科技中介机构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通过利益机制和有效服务, 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 协助用户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实现集约化经营。其次, 科技中介机构可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实施对市场的监督和调节。科技中介业中的评估机构、资格认定机构和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等, 除了代表本职业机构、协会和组织的利益外, 还承担着由国家认可的资格审查、对市场进行监督与调节、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持市场正常的运营秩序和为市场主体提供各种规范化服务等任务。

2. 加速成果转化,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 由于科技与经济在功能及体制上的分离, 使得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而科技中介机构则是加速成果转化的提速器。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 科技中介在科技与经济之间建起了具有服务功能的中间转化体系, 创立了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园等中介机构。这些中间转化机构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对科技成果做进一步的验证和提供完善的工程化、中试和设计等方面的服务;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提供技术咨询和信息咨询;降低创业风险, 为中小企业孵化提供场所和软硬件服务;等。从而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向产业的转移。德国的技术创新一直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高效率的科技中介机构的广泛存在, 这使其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保持着明显优势。遍布德国的370家史太白基金会技术转让中心, 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持续的支持, 使科研成果能够迅速推向企业。

3.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扩大就业渠道。

科技中介机构是为满足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而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 如今, 其功能已从初始的协调各方行为、化解利益冲突、保护公平竞争为主, 向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生产效率、获取市场资源等方面延伸, 经济鉴定、法律事务、金融证券、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各类中介机构大量涌现, 产值不断提高, 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中介业的发展壮大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贡献不可小觑, 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将提升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 随着服务需求的扩大, 科技中介机构需要的员工也不断增加, 从而扩大了就业渠道, 社会效益明显。

4. 提高决策水平, 促进政府管理部门转变职能。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转变职能的基本原则是:凡是通过市场机制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 应当由市场机制解决;一些更适宜通过规范、公正的中介机构解决的问题, 应当通过中介机构去解决;确实必须由政府来解决的问题, 政府才出面定夺。那么, 政府职能改革中剥离的部分职能就需要科技中介来承担。可以说, 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数量、服务水平和自律能力, 直接关系到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因此, 科技中介机构只有有效发挥其社会职能, 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才有资格承接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的大量管理和服务职能。否则, 政府管理部门就无法放心放权。

农业科技中介 篇5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部分农业保险中介机构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这种情况垦区甚于农村,因为垦区指令性事物多于农村。主要表现在欺骗误导客户、欺骗保险公司。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

1、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我国虽然对部分保险中介机构如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制定了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保险中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法规显得相对滞后,也未出台鼓励和扶持中介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具体措施。没有扶持举措,对不盈利的农业保险来说,很难通过中介达到展业的效果。

2、客户对农业保险中介的认知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的保险意识还不是很强,对农业保险中介更是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客户不知其为何物,潜意识里认为其是“二道贩子”,只会搅局,普遍持抵触情绪。

3、代理人素质良莠不齐,专业中介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代理人来源复杂。在农垦系统,分场和连队从事农业保险中介的代理人等均是财务部门人员;在农村,乡镇和村里多是由经管站相关人员从事中介活动。这些人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差别较大,再加上由于缺乏正规培训、保险知识匮乏、对所代理的保险险种也不很了解、代理人员流动性又很强,因此产生了许多损害客户和保险公司利益的行为。

4、代理人和经纪人业务范围不清。在我国,现有的农业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经纪业务划分不清。许多农业保险中介者既是代理人又是经纪人,有时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有时又代表投保的农户利益,自身都很矛盾。这就使得保险经纪人混同于保险代理人,导致其专业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科技中介可列入高新技术企业 篇6

这是我国首个明确认可科技中介机构可以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身份的官方意见,为全国范围内科技中介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做出了示范。对于这一《意见》的出台,业界普遍表示欢迎。其实,这是一个迟到的利好消息,类似呼声早已自下而上地出现了多次,但之前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许多人将科技中介机构形容为穿着夹脚鞋推车的人。一方面,政府迟迟不肯为科技中介机构正名,不少人认为其服务也就是科技企业发展的衍生内容,不具备直接的科技生产力,有双小鞋穿也就不错了;另一方面,各方面对科技中介服务寄予厚望,希望这些机构和从业人员能在相关的交易、经纪、咨询、评估、代理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创业服务等方面做出最大贡献。

承载着厚望的科技中介机构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资源,于是,我们在经过数年的发展后还是不得不时常听到这样的评价: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不平衡,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偏低以及公共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的确,科技中介机构需要反省,可是这些问题并不完全是科技中介机构自身可以解决的。

就市场环境而言,由于政府改革还没有彻底完成,中国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政务、事务、服务”相分离的改革方向和行为重点仍在继续,近5年的努力没有彻底完成职能转变,许多“事务”、“服务”内容仍没有与“政务”划清界限,这就导致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空间受到制约。而失去了一些重大利益支撑的市场自然令许多科技中介机构无法全身心投入,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科技中介机构在过去始终未能获得实质胜的政策支持。虽然各种条文相继为科技中介服务开绿灯,比如对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给予非营利科研机构的优惠,免征营业税、所得税,甚至是给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等,但在普适性方面却总是让众多中小科技中介机构心生不满。以给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一点为例,在今年1月1日生效的《大连市促进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条例》第十四条中有如下规定: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应当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而现实是,并非所有的科技中介机构都是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个条款在认定内容上虽与本文开头提到的《意见》相同,但在利益主体上却有很大差别。这种将科技中介机构“等级”化的区别对待极大地打击了相关从业者的积极性,一中介机构负责人愤愤不平:“同样是为科技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为什么享受的待遇却有‘天壤之别’呢?”

农业科技中介 篇7

1 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类型和功能

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按照创办主体可以划分为以政府为主体、农民为主体、教育科研机构为主体、企业或个人为主体的中介机构。

1. 1 以政府为主体的中介机构

以政府为主体的中介机构,有利于贯彻国家政策,引导社会投融资和生产市场行为,充分考虑了农业科技的性质,对社会效益显著的具有公共性质的活动提供支持。这类中介机构依靠政府优势可以建立较为强大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络,利于信息的沟通和传播。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服务中心、信息服务机构等。

1. 2 以农民为主体的中介机构

以农民为主体的中介机构是农民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为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自发组织创办的,如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蔬菜合作社等[1]。这类组织不仅实现了规模经济,而且有利于生产要素等资源的整合利用,利于技术指导和扩散。

1. 3 以教育科研机构为主体的中介机构

以教育科研机构为主体的中介机构依托教育科研机构的技术、知识、人才、基础设施、科研设备贯穿于农业科技的研发、试用、转化、推广的全过程,如农业院校科技园区,既可以利用自身的科研技术优势进行研发、试验,又可以靠其威信和信誉吸引企业投资。

1. 4 以企业或个人为主体的中介机构

以企业或个人为主体的中介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因此更加关注经济效益,按市场规律运作。

2 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设立的优缺点

2. 1 政府部门型

政府部门型中介机构即政府部门设立的中介机构,多是公益性。这类中介机构的优点是掌握着众多有效信息资源,信誉状况良好,容易吸引客户,有利于协调高校、科研机构、农业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等多方社会利益关系; 而且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作用,起到了市场风向标的作用,利于引导投资和在市场的引导下及时给予优惠政策,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以贯彻国家政策,促进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缺点,如主要依靠政府出资,资金来源渠道过窄,资金短缺现象严重,缺乏利益激励机制的驱使,配置资源效率低,行政干预严重,易产生黑箱操作,管理模式僵化,技术经验不足,提供的服务有限等[2]。

2. 2 非营利性民间机构型

非营利性民间机构在我国目前比较普遍,可以由业内组织如农民合作社、大学、科研机构等组建,为一定区域内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这类机构多采用会员方式,经费主要来源于会费,服务对象也主要针对会员。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这类组织多是区域性的,对区域内经济技术条件有足够的了解和较强洞察力,利于成功经验的传递和吸收,信息传播迅速; 另外非营利性使得其利于吸引客户,利于区域内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发展。缺点主要表现为: 辐射范围小、信息资源有限、资金规模小、来源不稳定、不以盈利为目的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与其他经济部门、各组织成员间不易协调,缺乏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2. 3 营利性股份制公司型

营利性股份制公司可以由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出资,置于中介机构的顶层,组织协调各机构以及整合经过初步筛选的资源,提供有用信息和平台。优点是利用现代化公司的管理模式及运作方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便于采用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利于机构的高效运作; 用市场机制来对投资中介机构进行评价、监督和激励,有利于市场规则的建立,配置资源的力度强,有利于吸引高素质管理人才。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风险企业投资项目的开支。

3 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设立模式的选择

比较上述三种最主要的设立形式,结合市场经济规律,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应越过政府的行政干预阶段,直接进入企业化管理阶段。实践证明,股份制公司形式是目前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市场化运作的必然产物。股份制公司形式便于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解决非营利性机构难以吸引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困难,并且其逐利性有利于市场发挥作用[3]。

结合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发展政策依赖性强、发展不规范的特点,开始时政府可以占有较大的股份,充分依靠政府引导、完善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市场环境。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协调风险投资企业、农业科技项目来源、经济管理行政部门的关系; 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宏观调控,打破区域性限制,逐渐培育全国性的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体系。待该中介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要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政府要减少持股比例,只参股不控股,以董事身份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参与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决策,并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另外可以模仿引导基金的运行模式,政府无论参股还是控股,都选择让利于企业的方式,通过转赠股份的方式把资金返还给公司。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参与一方面提供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经验; 另一方面提供理论知识与技术指导和评价[4]。这种官产学一体的组织形式既有政府支持,又能发挥民间机构的积极性,体现了辅以行政管理的企业管理,为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4 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运行模式

4. 1 性质和宗旨

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是为农业科技项目与风险投资对接提供中介服务的组织,可以是盈利性的,也可以是微利性的。一方面作为信息服务平台,需要全面搜集风险投资及农业科技项目的信息,并进行必要的研究筛选,建立信息数据库、人力资源库,为提供匹配服务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作为对接平台,在提供匹配信息的基础上,对可行项目进行培训,帮助农业科技企业完善企业管理,尽力实现其与风险投资的成功对接。对接完成后根据需要对企业进行培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供首次发行上市等方面的顾问培训服务。

4. 2 组织结构

股份制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客户经理、基层部门及专家顾问构成。设置客户经理使员工直接面对客户,对客户负责。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在保护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主权,并在公司内部实行有效的信息、知识、利润与报酬共享机制。同时对客户经理的激励与约束实行业绩记录,可将部分发展基金会员费作为对客户经理的激励。基层部门主要负责信息的收集和筛选。由业内权威人士担任专家顾问,匹配政策顾问、技术专家、经济学家、管理专家,提供全面的咨询顾问服务[5]。

4. 3 客户来源

客户资源是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运作成功的关键。2011年首届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显示,社会上的优秀项目有很多,不仅存在于高校和科研单位,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区、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都存在很多优秀的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可以建立档案把这些优秀的项目集中起来,由县科技局负责对本地区的优秀农业项目进行筛选,把符合条件的有潜力的项目存入档案,并向市科技局备案,经过进一步筛选上报到省科技厅,再到科技部,最终把这些资源提供给公司。也可以由企业直接报名,由公司对农业科技项目进行评估,对有价值的项目备案入库。另一方面,要吸引业绩较好的风险投资公司的加入,了解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的要求,以便更好地为其提供合适的投资对象。

4. 4 收入来源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以营利为目的,收费标准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性质,对农业科技企业提供服务应充分考虑到农业科技企业利润水平低的实际情况。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收费也应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和法律的规定。基本费用包括: 1) 注册费,即客户登录、入库、发布信息、查看信息、出席相关活动所缴纳的费用。2) 服务费,包括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特殊服务如定购出版物、电子期刊等费用。3) 成功费,当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风险投资公司成功选择了投资对象的情况下,要付出对接成功的成本或代价,可按项目的盈利能力制定等级收费标准。4) 发展基金会员费,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成立发展基金,使其具备更多的经费,方便业务的开展,可以在双方的合作期内,将部分年收入额作为发展基金的会员费,享受优惠待遇[6]。

4. 5 提供服务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服务贯穿于从研究和筛选、匹配、谈判、签协议、风险企业运作到农业科技风险投资退出整个过程,主要提供信息和匹配服务以及咨询培训服务。

4. 5. 1提供信息、匹配服务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基层部门负责对客户信息进行研究筛选,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按照需要进行供求匹配,避免了客户自己筛选信息的麻烦,降低了风险企业或农业科技项目的搜寻成本。根据客户需要,可以在先前政府提供的资源中进行筛选,如果能够筛选到合适的匹配对象则进行下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可以定期出版刊物,刊载客户信息。举办大赛,进行客户集会,使得双方有机会共同探讨寻找合适项目对接。

4. 5. 2顾问培训服务顾问培训服务可以在任何阶段展开,匹配前后都可以根据需要享受服务。单独的顾问培训服务有单独收费标准,对基础性的服务可以实行公益化,某些专业的服务对注册会员免费。匹配成功后的项目,要促成投资,使双方满意。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可以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管理经验、人才中介服务、再融资及贷款的匹配服务,规范企业管理,提供多方面的培训指导,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风险投资的专业水平。

4. 6 绩效评价

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成功的标志是其促成的投资比率,评价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根据的指标: 1客户得到的投融资机会多少; 2投资者资金规模; 3客户满意度; 4客户得到的经验。评价一个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不能仅凭投资率和风险企业运作成功率,还要考虑无形作用。除了投融资机会,客户还从培训指导中学到谈判技巧、风险定价等专业能力。此外,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运营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对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市场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2需要与其他中介组织密切合作,如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

摘要: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按创办主体不同可划分为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民为主体的、教育科研机构为主体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中介机构。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运作在体系构成、出资主体、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内容与方式、组织管理上都有自身特点。文章为国家促进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中介机构的建设,使我国农业科技风险投资顺利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风险投资,中介机构,信息资源,政府支持

参考文献

[1]林佳丽,李润钿,谢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网络化的构建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9):211-215.

[2]张明明.区域创新系统中科技中介组织的角色[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0):10-13.

[3]高丽娜,卫平.科技中介机构的异质性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1(5):86-90.

[4]李俊,于会萍.科技中介机构运作模式及发展走向[J].科学与管理,2008(2):87-88.

[5]姜霄.论科技中介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运用[J].农业经济,2012(9):38-39.

农业科技中介 篇8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是一种组织系统, 是政府、科研院校等与企业或其他社会成员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重要环节。中介服务机构能够有效降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成本和精力, 尽快促成双方合作共赢;中介服务机构是科研院校与企业实施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关键点, 能够使科研院校的技术成果尽快投入市场, 利用企业的规模生产使得科技成果功能放大;中介服务机构能够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秩序, 防止科技成果流失, 保障科技成果的合理有效使用[3,4,5,6,7];中介服务机构还能为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决策提供信息指导。

2 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政府指导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作为连接企业与成果创造机构的桥梁和纽带, 在促进双方合作与成果转化应用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中介服务机构作为公益性与企业性的组织必须获得政府的指导和认可, 提高政府对中介服务机构的认识, 通过项目和政策等方式进行支持, 将中介服务机构打造成系统化、多元化、网络化、产业化集成的综合组织, 增强中介服务机构的权威性[6], 并进一步明确中介机构项目招投标、技术评估、项目论证、通用技术培训、设立技术或产品代理、项目融资、成果或企业销售及拍卖等职能。

2.2 依托资源与优势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为使中介服务机构能够尽快满足企业与科技成果创造单位的需求, 加强双方的有效对接, 要根据自身资源与优势借助政府的力量, 加快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平台应具有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功能、农业科技成果实际应用与展示功能[2,8]、农业科技成果转让与融资功能、跟踪服务与调研功能, 4个功能有机结合成为整体, 体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价值与作用, 为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灵活的广适的工作系统。

2.3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介服务机构作为综合性较强的部门, 人才短缺问题依然存在, 特别一些懂得技术、了解市场、善于沟通、认真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更为严重。因此, 中介服务机构在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时, 要加强人员培训, 注重人才发展, 挖掘人才潜力, 健全和完善机构内部的人才使用、选拔和培养制度, 使人才培训制度、选拔制度与业务发展相配套, 提升中介服务机构的整体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 推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2.4 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家服务系统

中介服务机构明确发展方向与工作重点,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家服务系统, 专家组成包括农业研究技术专家、政策法规专家、宏观理论专家、财务分析专家和法律维权专家等, 专家按照服务双方需要可直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论证、立项、评审、验收和监理等工作, 从组织上保证项目推广的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 确保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服务系统聘请的专家要本着高技术、高水准、着眼于前沿领域的原则, 充分考虑科技成果转化的时效性和复杂性, 实行流动的、非职业的工作模式, 逐步创立多层次、网络化的专家系统。

2.5 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合作平台

科技成果市场是信息流的重要汇集点。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 科技成果市场不单单是出版刊物、科技展会和现场推介等现实市场模式, 同时, 开拓了互联网展会、推介和宣传等模式[9]。因此, 为进一步扩大农业科技成果市场, 中介服务机构要根据服务双方需求, 建立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平台, 信息时效性强, 信息数据详实准确, 并根据科技成果类型, 举办科技展会、产品推介会和招投标会等, 最终协助服务双方开展成果转化签约和实施等工作, 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各项职能。

2.6 提供融资服务

中介服务机构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基金等社会资金加入到成果转化行列中, 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受用主体企业牵线搭桥, 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合资等形式直接融通资金;建议国家建立行业性风险投资机构, 地方政府要创办区域性风险投资公司, 银行系统要支持和鼓励创办民间风险投资组织, 形成政府、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 风险公担的风险投资机制;同时, 通过提供贷款等形式间接融通资金。

3 结论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作为特殊的服务中介, 利用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有效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 对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应鼓励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 并给予政策支持和扶持, 引导其快速发展壮大, 为现代化农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为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通过分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如加强政府指导、依托资源与优势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家服务系统、搭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合作平台、提供金融服务。最终, 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 构建职能范围全、系统权威强、能力水平高的中介服务机构, 促进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1]吴志霖, 吴波.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 2011 (9) :101-103.

[2]李友华, 韦恒.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56-59.

[3]王爽.对当前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现状的思考和建议[J].杭州科技, 2012 (6) :22-24.

[4]朱晓蕾.甘肃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战略研究[J].甘肃科技, 2012 (20) :5-7.

[5]王亚平, 高远.浅谈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企业发展环境建设[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2 (20) :33-35.

[6]李兴鑫, 穆养民.论我国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7 (1) :40-43.

[7]严军华, 王富贵.关于广东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广东科技, 2012 (14) :60-65.

[8]杨晓宇.西部地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17) :108-111.

科技中介运行机制的分析与探讨 篇9

笔者以15个国家高新区为典型代表,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科技中介情况进行了调查, 汇总科技中介机构性质可作以下分类:事业单位性质, 包括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各类社团、协会和民营非企业单位;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和公司, 以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制企业居多。

按照现行的科技中介机构性质及管理归口, 事业单位性质的科技中介 (如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 服务机构由相关政府部门设立和管理;学会、协会和社团等民营非企业机构由民政部门登记管理;企业性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如管理咨询公司、各类投融资机构、科技服务公司等) 由工商部门登记管理。

二、科技中介机构运行机制分析

(一) 政府引导机制

在科技中介发展过程中, 政府担任着政策、行业管理和引导的职能, 通过政策法规的出台、专项资金的设立及业务引导和外包来对科技中介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1. 政策法规出台支持。

我国还没有制定专门的科技中介政策法规, 但从国家层面和各省市、地方科技促进科技中介发展等方面出台一些政策和法规, 主要体现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技术服务等方面。

在科技中介相关法律方面, 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规范等方面, 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

在科技奖励方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等行政法规。

在政策扶持方面, 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进步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等相关的政策法规。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为推动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 也陆续制定或联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特别是2002年12月, 科技部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意见》的通知, 大大的推动了我国科技中介行业的发展, 科技中介行业出现了一轮高潮。

2007年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大连市促进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条例》, 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首部科技中介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开始实施, 为大连市科技中介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同时对于其他省市地方科技中介政策、法规的制定也起到了借鉴作用。在此之后北京、浙江、上海、内蒙古等地方也相继出现了相关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

2. 专项资金支持。

近年来, 国家和地方都加大促进科技中介发展的直接资金扶持力度。资金扶持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实现。

第一, 项目申报资金支持。通过国家政策及省市引导类计划 (如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省、市科技发展计划中的软科学计划等) 对科技中介发展和创新服务平台进行支持。

第二, 科技中介专项资金。在省市相继出现了奖励和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和行业发展的专项财政资金, 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意见》中, 指出将设立无偿资助资金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 建立品牌和行业效应。

第三, 资质奖励, 指科技中介机构进行相关的行业或者企业资质认定后得到相应的奖励资金, 如各级的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

3. 业务扶持。

高新区管委会在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同时, 也扮演了科技中介发展平台的角色, 目前几乎每个高新区都设置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技术或产权交易市场等机构, 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部分科技中介机构职能。

同时, 同时对于科技中介机构业务特别是事业单位性质的中介机构从科技基础服务、各类产学研合作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外包服务。

(二) 行业管理机制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全国性的科技中介行业协会, 现行的行业协会主要有专业性的科技中介行业协会及区域性科技中介协会两类, 行业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协会建设、协会运行等方面。

1. 行业协会建设。

主要分为专有行业协会和区域行业协会, 专有行业协会如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等。其次还有科学技术学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等与科技中介相关的协会。区域行业协会最典型的是2004年成立的“长三角科技中介联盟”, 联盟的成立对于长三角地区科技中介行业的发展, 机构管理的规范, 行业标准的制定, 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 也是科技中介机构由单兵作战向联合进军的开始。另外, 在发达地区省级和市级均建有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地方性的科技中介发展较好的有辽宁省科技服务平台、吉林省科技中介行业协会、厦门科技中介行业协会、杭州科技中介公共服务平台、长沙科技投融资协会等。

2. 协会管理及运行情况。协会管理主要包括协会本身的运作管理和行业管理两个方面。

协会自身运作管理一般都有自身的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和组织结构, 通过政府扶持、会员服务等形式获取相应的收入。行业协会的主要功能在于研究行业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进行行业信息的统计, 对行业内的企业进行行业咨询、信息的提供、资源的共享等。同时, 协会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和多层次服务, 引导会员加强行业内及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进行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共享。

行业协会对行业内机构的管理无法像法律、政策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 而主要通过行业自律来实现, 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等共同认定的标准来规范行业内机构的行为, 同时也能够对行业内不规范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 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三) 市场运行机制

市场运行机制将是未来科技中介行业发展主要途径和路径, 对于科技中介的市场运行机制主要从业务模式、收益模式和分配模式来分析。

1. 业务模式。

根据科技中介机构性质的不同, 事业单位性质、非盈利性机构、公司制等科技中介机构的业务模式也存在很大差别。

事业单位性质的科技中介机构业务模式和内容相对固定, 一般为“坐等上门”, 不会主动去开发市场, 同时业务的内容也大多是政府职能的延伸, 如各地的生产力促进中心。

非盈利性结构往往是个人或者政府出资开办, 主要从事公益或者公共科技管理服务, 也不以盈利为目的, 但会去主动开拓市场, 积极寻求业务的拓展和市场份额, 如各类行业协会或者学会。

公司制实行完全市场化运行, 自行去开拓并且通过提供服务实现盈利, 政府行业宣传、自身电话营销、公共关系及商业谈判等形式开展各类商务活动, 从目前行业整体发展来看, 行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从市场竞争情况看还属于蓝海, 并且在行业的细分子领域和市场商业机会较多, 因此短期看市场不存在激烈竞争。

从服务模式看, 公司制的科技中介机构采取的服务模式主要有 (1) 风险代理, 又分为完全风险代理和部分风险代理, 前者是等服务成功之后收取约定的服务费用, 后者是前期收取一定的费用。 (2) 上门服务, 基于科技中介咨询服务的性质, 需要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代理以往的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 (3) 专家服务, 随着科技中介行业的成熟, 开始逐步出现一些对政府政策解读准确, 对企业科技创新服务模式研究成熟的科技中介服务专家, 实行专家会诊或团队服务。

2. 收益模式。

(1) 政府拨款。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性质, 又分为全额拨款型和比例拨款型, 这类科技中介机构其建制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完全或仿效政府的运行机制, 机构的运行和维持基本靠政府拨款。 (2) 自收自支型。主要适用于公司制和商业化的科技中介机构、部分非盈利机构和事业单位, 公司制科技中介机构一般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或合伙制企业, 科技咨询管理类、投融资服务类、风险担保类科技中介机构大多为有限责任公司,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财税法律类的科技中介机构则为合伙制。这类机构的主要收益来源为业务和服务收入。这类科技中介机构参与市场竞争, 通过为客户提供产品来获得收入, 只不过科技中介的产品是各类服务。

3. 分配模式。

科技中介的分配机制一般与机构的性质相挂钩。事业单位性质的科技中介机构分配机制相对固定, 由于受体制所限, 一般按照职务、职称、资历等来进行工资的分配, 但随着业务的市场化运行, 也逐步开始实行绩效制度, 根据个人的业务量来确定收益和分配。自收自支的中介机构分配机制要比事业单位灵活的多, 大多实行岗效工资制, 根据为机构创造的效益或者项目提成来确定员工的绩效工资, 绩效的核算方式和发放形式也比较灵活。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目前科技中介运行主要以政府引导为主, 科技中介性质也大多为事业单位及由政府或事业单位控股的公司制, 业务及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行政力量, 行业管理目前处于欠缺状态, 原因在于行业发展不成熟, 特别是市场化运行的科技中介机构数量比例依然较小。

因此, 在未来科技中介发展的首要方向是市场化, 鼓励民办和民营科技中介机构发展, 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公平、合理竞争, 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当市场成熟以后, 形成行业管理为主, 政府引导为辅的行业管理机制, 促进整个科技中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科技中介在我国的发展已有30年的历史, 发展到目前为止, 已经成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中介是沟通企业与科技服务机构、大学、科研院所等科技机构的一座桥梁, 以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 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重要的辅助服务, 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及创新创业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基于我国科技中介在发展过程中特有的体制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对于科技中介行业运行机制依然存在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 文章以科技中介机构的性质分类为基础, 分别从政府、行业管理和市场三个层面对科技中介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科技中介,运行机制,行业管理,政府引导

参考文献

[1].2006年国家高新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态势[R].国家科技部网站, 2006.

[2].卫元琪.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亟待发展、规范[N].人民政协报, 2000-10-24.

[3].许静.迎接科技中介服务业的春天一访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理事长邹祖烨[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1 (10) .

[4].杨燕珍.区域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合肥市为例[D].安徽大学, 2004 (4) .

[5].李金林.科技中介机构的运营与发展[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11) .

[6].赖黎黎.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6) .

[7].赵大伟.国家高新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构建对策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 2008 (27) .

农业科技中介 篇10

近几年来, 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 用以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不论是研发费用加计抵扣、立项补助还是税收减免都为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优惠和鼓励。但由于政策传播渠道少, 信息流通速度慢, 企业关注度不够, 宣传力度不大等各种原因, 大部分企业对于种类繁多的扶持政策并不是很了解, 在科技项目立项和项目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由于材料不规范、不符合政策要求等原因而无法获得政策支持也是时有发生, 这就需要科技中介机构的介入, 为之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辅导等服务, 这也是科技中介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2 科技中介机构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中介机构主要服务对象为科技型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决定了我国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必须要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突破资源、环境、技术制约, 科技中介机构在加快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分别为不同发展阶段提供相配套的服务计划, 帮助企业顺利跨过转折点, 并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快速成长期、稳定期和持续发展期。

2.1 科技中介机构在企业初创期的作用

企业发展之初, 面临风险很大, 制约发展的因素也很多, 主要目标是生存, 这个阶段谈公司的管理, 流程、制度建设, 都不是很现实, 甚至很多初到管理岗位的管理者都会有对新岗位认知的迷惑:我该干什么呢?发展方向不明确, 资金筹集困难。政府为推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支持政策, 以解决企业创建初期资金方面的问题。如何正确有效的发挥这些文件的实效呢?科技中介机构就能凸显出存在的价值, 为企业服务, 向政府上报企业的信息, 充分发挥中介职能, 为政府和企业建立沟通的桥梁, 如根据小微企业支持政策, 为企业争取政府创业补贴, 最大程度上取得银行贷款等, 为企业筹集资金, 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帮助中小企业安全度过初创时期, 同时向初创企业提供从企业成立到产品定位、资金融通、财务咨询直到帮助确定企业发展计划和战略目标全过程服务, 减少初创企业投资风险。

2.2 科技中介机构在企业发展期的作用

这个时期, 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适应市场, 找到适合的生存方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财务管理等, 开始正常运作, 并取得一定的业绩, 这一阶段, 即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管理危机和能力不足。科技中介机构可以为技术需求方即企业方和技术供给方之间搭建桥梁, 直接从企业需求出发, 促进技术交易, 减少中间成本, 优化资源的配置, 有效推进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进程, 帮助供需双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达成校企合作, 提升中小型企业的成长质量, 弥补能力不足, 同时也为引进高校优秀人才制造便利条件, 通过双方在技术知识上的交流和探讨, 技术需求企业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

2.3 科技中介机构在企业成熟阶段的作用

由于企业的基础设施完备, 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大幅提高, 科技中介机构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一方面, 及时关注技术市场动态, 将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转移给适合的企业, 同时, 把社会、产业界的需求信息反馈到高校及科研机构, 推动高校与企业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实现产学研合作, 引进国外新技术、新工艺, 满足成熟企业深层次的创新需要, 推动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工艺上获得新突破, 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 深入了解企业科技创新情况, 分析企业获得的科技成果, 指导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获取国家、省、市各级科技部门支持, 同时, 对企业在专利申请及管理、研发投入、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跟踪辅导, 培育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创新型企业等更高层次发展, 为企业争取政府的支持, 为中小企业能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3 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 科技中介有政府搭建的交易平台中介、非经营性机构中介和经营性机构中介等多种形式存在, 本文重点论述经营性中介机构。经营性中介机构游走在企业、高校院所和政府之间, 在区域内崛起, 但是经营性中介机构存在缺少企业的信任和政府的支持, 懂技术、熟悉市场和掌握法律知识的高素质中介人才缺失等诸多的制约因素, 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遭遇多重障碍。

4 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实践探索

1) 目前, 科技中介机构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项目申报服务, 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计划项目等, 这就要求中介机构必须及时了解企业的科研活动情况, 同时也需要企业配合中介机构完成整个业务过程, 这使得中介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接触机会大大的增多, 尤其是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辅导期限长,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 通过日常交流, 让企业对科技中介机构有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实际工作成果, 取信于企业相关工作人员, 塑造科技中介良好的口碑, 并得到企业和政府的认可。

2) 科技中介机构在巩固信息咨询、培训、项目申报和专利代理等业务的基础上, 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逐步扩大服务范围, 争取在信息情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技术改造等服务上有更大的作为, 同时为保证中介机构应避免好高骛远, 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 并运用拥有的智力、知识和信息, 逐渐完善管理咨询、技术转移等服务, 组织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培训会, 深入企业管理层。行业发展可以借鉴英国经验, 由科技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学习和了解先进技术和管理服务, 让科技中介服务无处不在。

上一篇:无线网络的安全性研究下一篇:故障动态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