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是一种态度

2024-06-17

单身是一种态度(精选十篇)

单身是一种态度 篇1

多尔在试着解一道数学题之后, 又试着解第2道数学题, 经过几天的推算, 他终于解开了2道数学题。次日, 多尔把作业交给了教授。周末早上, 一阵敲门声把多尔吵醒, 敲门的竟然手教授。教授一见到他就喊道:“多尔, 你解出来了!”多尔说:“是的, 那不是我的作业吗?”教授告诉他, 这2道数学题是数学界2道著名的难题, 许多年来很多著名的数学家都未能解开它。可见, 不局限自己, 抛开内心的恐惧, 以高度乐观的态度, 集中精力去迎接各种挑战, 那么, 每个人都能取得非凡的业绩。

单身是一种习惯 篇2

其实有些人并不是有多孤傲、要求有多高,只是有些事情,终究是需要缘分。个个早已过了相信童话的那个年纪,却仍固执的坚守着信念,等待着生命里最后一支关于自己的童话。

他们不乏能力,在各行业里一枝独秀;他们不乏才华,个个身怀绝技。他们不乏表达,自我状况择偶标准清晰明了。他们的标准并不高,不是个个要求高富帅或者白富美,只是投缘或者有感觉。其实就那么简单,却一直单身。他们说自己很宅,或说自己的社交很狭隘,他们有很多理由支持找不到心仪的另一半。他们对单身摆脱的渴望,只是一种说辞。生活中常常有太多说辞,一方面说渴望挣很多钱,另一方面却讨厌钱的罪恶;一方面说想恋爱了,另一方面却陶醉于单身的快乐。有的女孩甚至把【嫁人】理解成【嫁祸于人】了,听起来有点滑稽。

单身理由可以诸多,如职位的限制,文凭低略,年纪成熟如此云云。同个城市生活现状一样的人太多自然成了一个群体,时间长反而找到了生活圈归属感。最终仍然陶醉乐在其中。当然也有部分真的渴望摆脱单身,只是机缘未到。所谓的温柔,男人味不是问题而是真的想找还是只是幻想他们想要 的?

理想的伴侣,上帝一直都有给。上帝只是把他放在不起眼的拐角处,而你却不曾认真看他一眼。只是仰头大叫:我的(他/她)在哪里?然后继续低头流连于单身聚会之间。自信或自卑,或真的是因为某种原因真想获得的时候,大千世界,总能获得。感情和工作一样,有天定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人定。我们总是避开攻击型人格,最后却在消耗型人格面前学习了宇宙黑洞理论。我们的爱情每一场都如倾城之恋,是大厦倾颓时谅解支撑的两个肩膀,是灰色城市的一抹亮色。情定也无言,能走到一起,就在一起了。某年生日礼物,对方开口要了一坨金子。如今那人已不在身边,可金链子和坠子还在,这就提醒当事人那些事真切发生过。这正是:我与世界以真情,岁月还我以金条。

除非你像坐在河边的路人一样,对着河岸说:啊,亲爱的彼岸,亲爱的彼岸你过来吧,我想领略你的风光。对他来说,坐在这不动的好处要大于走到对岸去看风光。那么对于你呢,你坐着不动,是什么吸引了你,让你宁愿在这坐着,也不愿意走过去看风景。人生和城市,都这么好笑。一面要,一面又不要。

单身是一种生活方式 篇3

选择单身,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你的生活中心就是自己,想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想什么时候吃饭就什么时候吃饭,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只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最人性化的生活方式。当然,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你要一个人应对生活中所有的事,大到生病、调职,小到换保险丝、倒垃圾,事必躬亲,没人帮你。如果人生需要十分坚强,单身则需要五十分,不仅要有坚强的神经,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本领,你得是生活的全能选手,否则还是趁早嫁掉。

当然,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很多人看我现在一副悠然自得、从容不迫的样子,都很羡慕,殊不知刚开始单身生活时,我也很狼狈,连往墙上钉个钉子都不会,一到下雨打雷就用手捂住耳朵往被子里钻。一次正逢阴雨天,我回家按下开关,灯闪了几下,忽然灭了,一检查,是保险丝断了。我急了,怎么办?单身生活快一年了,这种事还是第一次遇到,又是这种鬼天气,看来身边没有男人就是不行啊!我有些沮丧。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去敲邻居家的门。邻家女人很热情,叫丈夫来帮忙,不到五分钟就换好了。

第二天,好友来电话,我随口说起这事,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我知道她肯定会攻击我。果然,她幸灾乐祸地说:“怎么样,还是我说的对吧?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就是让他们结合的。还是结婚嫁人吧!否则,保险丝断了都没人换。”

我叹口气道:“你说的没错,昨晚我也这么想过,还是嫁人算了,可是又一想,不行啊。保险丝一年才断一次,如果为此而嫁人,其他时间让他干什么?这样资产闲置,不是太浪费了吗?”

虽是句玩笑话,却透着几分真意。我是经历过婚姻的人,与过去的婚姻生活比,我更喜欢现在的单身生活。每天写作、读书占去大量时间,赚的稿费足够自己花,寂寞了有朋友聊天,除了保险丝断了需要男人来换,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需要他。想来想去,还是不要嫁掉的好。如果保险丝再断,就学着自己换,最多再借用一下别人的丈夫好了,反正只用一会儿。不过,这已经成为历史。住了两年出租屋后,我买了房子,新居装有自动保险装置,电压超负荷,上面的开关会自动跳起,用手轻轻一按,合上就行了,根本不用换什么保险丝。

当然,这都是些生活琐事,做一次就会了,用不着担惊受怕。真正让人担惊受怕的是生病。平时活蹦乱跳的,身边有人没人都无所谓,一旦生病躺在床上,怎么办?这的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单身者常被问起的两个问题之一,另一个是:你老了怎么办?

如果结婚就是为了生病时有人照顧,这样的婚姻开始就动机不纯,质量也肯定高不到哪里去。而且,小病不需要照顾,大病一治就是数月甚至数年,他就是有心也无力,最终还得花钱雇人来照顾你,不如自己多存点儿钱,到时候请一个专职陪护来护理,肯定耐心周到。

至于年老——的确,婚姻看上去更像是为晚年准备的,没有人愿意孤独地走向生命的终点,即使是我,也希望在通往墓地的路上能有人相伴。但是,死神不喜欢成双成对,总是独来独往。通常情况下,女人比男人长寿,就算结婚,也保不准最后还是孤身一人。如果有幸先被上帝召回,又会死不瞑目。试想,我怎么忍心把我爱的人一个人留在这世上呢!

所以你看,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完美的,无论是单身还是结婚,选择了其中的一种,就意味着你在接受它带给你舒适和快乐的同时,也要接受它固有的缺陷。

“慢”是一种生活态度 篇4

细嚼慢咽的好处

人的饥与饱反应, 并非完整取决于胃本身的空虚和充盈, 而是受下丘脑的节制。当食品经胃消化吸收后, 血液中的糖类和氨基酸等物资的浓度升高, 大脑接到这个信息后, 饥饿感消逝, 就会喊“CUT”, 然后我们放下筷子。假如不经过细心咀嚼, 吃得太快, 胃还来不及消化吸收, 一系列反应都慢一拍。在胃还来不及做反应的时候, 过多的食物已经摄入, 当发现吃饱的时候, 很容易立刻觉得吃撑了, 这就是因为“吃饱了”的信号还没来得及发出, 就已经吃了更多的食物了。久而久之, 肥胖就会找上门来。

同时, 不经咀嚼过程、直接吞咽进胃的食品, 对胃肠道而言是不速之客。胃拼命地消化才把那些大块的食品弄得小了一点儿, 然后赶紧推给肠道, 接班人也是如法炮制, 大家只顾忙活, 该榨取的养分不知不觉中溜走了。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长期如此, 胃肠处于持续疲惫状况, 易患各种疾病。细细咀嚼能使食品与唾液充分结合, 唾液有帮助和增进食品消化的功效, 而且多次咀嚼能把食品磨碎, 胃可以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边工作边享受。已经以为胃部不适的人更应该细嚼慢咽。

进餐太快会使食物不能进行充分的咀嚼, 颗粒粗糙、温度较高的饭菜, 很容易损伤本身就很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 使其破溃, 引发急性炎症;过快的速度让胃应接不暇, 加上吸入腹中的空气, 让人很容易有胃胀的感觉, 时间久了以胃为首的消化系统就要用疼痛来像主人抗议了。

唾液是身体的“健康巡逻队”。咀嚼并不仅仅是为了咽下坚硬的食品, 更是为了能产生大量的唾液。唾液是设在我们体内的“自助药房”。口腔内经常存在着大量细菌, 但口腔内的伤口很少会感染, 这也是咀嚼的功劳。咀嚼时分泌的唾液, 不仅含有溶菌酶, 而且含有其他抗菌因子, 如免疫球蛋白等。它们是空气或水中多种细菌的天敌, 能阻拦细菌的停留, 不让它生长繁殖, 必要时甚至会下杀手。进食时不咀嚼, 会减少唾液分泌。用餐时狼吞虎咽, 即是置身于这个“巡逻队”的防守领域之外。

细嚼慢咽的好处绝不仅有这些, 咀嚼时唾液的分泌能降低亚硝酸化合物对细胞的攻击, 转变细胞突变计划, 对于化学合成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 也有显著的解除作用;咀嚼还能增进面部的肌肉运动, 局部地域血液循环质量提高, 肌肤代谢运动活泼, 自然面色红润、皱纹少少;咀嚼锤炼脸部肌肉的同时, 大脑也被激活了, 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往脑部, 脑细胞间信息往来频繁, 由于刺激作用, 与大脑活动有关的激素分泌增多, 大脑的思维才华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咀嚼后唾液大量分泌, 中和了口腔里的酸, 蛀牙菌逃走了, 牙齿保住了, 钙和磷的溶解也被扼杀了, 牙齿无坚不摧, 一切太平。

如何做到细嚼慢咽

虽然知道细嚼慢咽的诸多好处, 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 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 没有几个人吃饭时能真正做到细嚼慢咽的。很多时候, 为了赶时间, 吃饭的时间被一再压缩, 甚至一边工作, 一边大口吞几口面包或者是三明治, 就已经算是一顿午餐了。久而久之, 吃饭速战速决成了一种习惯, 即使不赶时间, 吃饭的速度也降不下来了。狼吞虎咽能带来的绝不仅仅有节省下来的时间和帅气的吃饭过程, 它带来的更多是对身体的损害。当然, 用餐细嚼慢咽并不是越慢越好, 因为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 一般在十几分钟内, 在分泌高峰中消化酶的浓度达到最佳的食物消化点, 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分解吸收。那么怎样才算是细嚼慢咽呢?

一般来讲, 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 一餐饭应不少于20分钟, 其中不包括看电视、讲话等时间。当然, 不同的饭菜, 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吃肉和吃青菜的咀嚼时间肯定不一样, 吃稀饭的时间也自然比吃干饭所需时间短, 而且, 年龄较大或牙齿不好的人, 咀嚼时间也相应地要延长。因此, 人们要根据个人情况和每餐饭菜的不同, 调整进餐时间, 但要保证每口食物都充分咀嚼。

糖友更要细嚼慢咽

糖友的生活要比普通人更加精致才好, 而过快的吃饭速度, 往往能轻易毁了这份精致。口腔和消化道的溃疡这些小伤小病, 对糖友来说也是大威胁。由于糖友身体的特殊性, 各种小伤口的愈合速度都会比普通人慢, 长久不愈合的溃疡增加糖友的痛苦, 时间长了还可能有更大的危险。胃病更是糖友要小心防范的, 即使不做过多刺激, 由于神经病变的影响也可能有一些不适, 如果再加上吃饭过快的刺激更让糖友的胃雪上加霜。不知不觉中过多的进餐, 对糖友的影响更大, 除了容易引起血糖的极速波动之外, 长此以往, 引起的体重增加, 也是糖友要小心防范的。

糖友想要做到真正的细嚼慢咽, 健康饮食, 有时也是需要一些辅助方法的。

首先糖友要把握好吃饭的时间, 最好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 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 这样可避免太饿后吃得又多又快。

其次, 吃饭的时间至少保证20分钟, 这是因为从吃饭开始, 经过20分钟后, 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如果吃饭太快, 大脑很可能还没得到最新情报人就已经吃多了。

对于吃饭速度降不下来的糖友来说, 可以考虑用小汤匙代替筷子, 以减慢进食速度。还可以多吃些凉拌菜和粗粮, 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 喝燕麦粥一定比喝白米粥慢, 吃全麦馒头也比吃白馒头的速度慢。

选择,是一种态度 篇5

选择,感动自己

王力宏首次以一个演员的身份,随导演李安、演员梁朝伟等踏上威尼斯电影节的红地毯,为自己的电影处女作《色,戒》宣传,这对力宏来讲意义非凡。一直执著音乐的他头一次多了一个称呼——演员。虽然是个小配角,但对于力宏无疑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色,戒》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力宏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刻表示希望影片获奖,兴奋得像个小孩子。这时一些人开始指责,费那么大个劲拍个电影还是个配角,结果不但把自己身体累垮了还耽误了自己唱片的宣传,甚至影片宣传时都没提及他,这样值得吗?即使电影获奖了,也是李安和梁朝伟风光,替别人做嫁衣傻不傻啊?!即使再多的负面消息又如何,因为《色,戒》给他的,远远不如自己学到的多,他是习惯自我选择的人。通过拍电影,他找到了音乐新的灵感,收获了一个新称呼——演员。收获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足够了。把电影拿给妈妈看,妈妈感动得落泪,首映式上,“结束时,观众们一起站起来鼓掌,大约有10分钟,还说‘谢谢’。那一刻,让我很感动。” 要想感动别人,就要先感动自己,力宏努力做到了。

选择,改变自己

“我可以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隔膜,改变小气,要一直努力努力,永不放弃,才可以改变世界,come on

改变自己!”听到了力宏久违的旋律,一种熟悉的力量油然而生。我们看到了一个日益成熟的力宏。其实,他完全可以几张专辑都按照《不可思议》的路线走,会省很多“风格不够鲜明统一”的非议,他也完全可以继续《盖世英雄》的风格,因为他已经足以让人们认可他的音乐。但是他不想停下脚步,他要《改变自己》,更加上口的旋律,更加积极的态度,他不断尝试。对于选择,他从来不后悔,因为他的脑袋里总是装满了无数的音乐元素,就像李时珍遍尝草药,即使有毒也不怕,但一定要总结到最好的拿给大家,这才是改变的重点,改变的理由。

《改变自己》舍弃传统的唱片胶套包装,全部采用可回收的环保纸印刷,歌词后还附上环保的十件日常小事。《改变自己》是一个态度,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音乐要求。音乐是包容万象的世界,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一个世界。

推荐专辑

王力宏《改变自己》

“今早起床了/觉得头有点痛/可能是二氧化碳太多/氧气不够”,力宏轻轻唱出目前二氧化碳过量、全球暖化的问题。他从生活里出发改变:新专辑的包装他坚持极简,放弃使用常用的塑料底盘,还进一步使用环保纸印刷。从包装开始彻底实行环保;专辑中还附注了“抢救地球,刻不容缓,十件你可以身体力行的事情”等内容。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小小的改变,能够为大环境带来多大的帮助?但这就是力宏想要传达给大家的概念:“不要以为改变世界很难,一切都可以从改变自己做起。”推荐歌曲:《改变自己》《我们的歌》

张震岳《思念是一种病》

专辑里的十一首歌,记录了张震岳五年来的心情、感情、真情、苦情、深情、实情,听完专辑后,你会发现这张不同于以往的阿岳,张震岳要表达的主题是“反省”以及这几年来感觉到的一些事,从专辑封面与内页就可窥知一二。在视觉上,张震岳一身黑色系的GQ风造型,显现出阿岳更深沉的内敛感,融合一首首的“岳界情歌”,勾勒出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秘密;除了反省之外,也能适时地表达并流露出不用过于戏剧化的澎湃情感。不一样的张震岳,就在这里。

推荐歌曲:《路口》《思念是一种病》

教育是一种态度 篇6

老哈特的这个信息发布以后, 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于是, 小哈特身上的弱点和不足很快便被一一找了出来:首先小哈特的成长经历不够丰富, 他几乎没有经过什么风浪, 社会经验比起老哈特, 更是相差甚远。何况他还不善于管理……意见一一击中了小哈特的要害, 令老哈特更加忧郁。

一天, 老哈特去教堂时, 把自己的苦恼讲给了牧师。牧师听后笑了起来, 说错误根本不在小哈特, 而是在老哈特的身上。老哈特听了瞠目结舌……

回去之后, 老哈特按照牧师的方法, 重新发布消息, 让大家看看小哈特身上到底有什么优点。第二天, 就有人总结出了一堆小哈特的优点:他聪明, 善于及时发现问题, 做事肯下工夫, 而且很容易与人打成一片……几天过后, 小哈特的全身都成了优点。

不久, 小哈特继承了老船王的工作, 并很快使哈特家族的事业有了耀眼之处。

是啊, 世上的许多决定, 原本都在我们最初的态度上。所谓的选择, 很多时候, 都是被我们的态度所左右着。老船王选择接班人如此, 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作为教师, 如果只看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而看不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 那他断然不会是优秀的园丁。

教育其实是一种态度, 就像游人看风景一样。游人看风景时有两种态度:积极和消极。以积极的态度去欣赏眼前的事物, 那么你眼中的一切一定都是美好的, 即使秋天里的一丛矮树;反之, 如果用消极的态度去欣赏眼前的事物, 那么你眼中的一切都将暗淡无光, 即使有鱼儿跳跃的湖水, 你也了解不到它们的快乐。结果看风景反为风景所累。

教师看待学生不亦如此吗?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 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如果教师用积极的态度, 从欣赏的视角去看待学生, 你会发现他们是多么地可爱, 即使他们有许多缺点;他们也更喜欢你, 因为你的眼中装有他们。就这样, 他们在你的赏识中变得更完美。反之, 教师看学生冷漠苛刻, 一堵无形的墙便隔开了心的交往。你消极的态度看不到美好, 却看到了学生身上更多的缺点。身教胜于言教, 如此他们会从你身上学到什么?你不会欣赏和赞美, 他们又怎么懂得感悟美好?

欣赏和赞美, 就像是一剂良药, 能够愈合学生因为犯错误而引发的心灵创伤和悔恨, 除去心头的痼疾, 矫正行为的错误, 鼓舞改过的信心, 点燃向善的正气。

处在成长中的学生就像是一杯没倒满的水, 持消极和否定态度的教师总是看到“还有一半是空的”, 而持积极和欣赏态度的教师总是看到“已经有一半满了”。哪个更能让学生有发展呢?当然是后者。因为以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学生, 只会让学生在你充满挑剔和不信任的眼神下, 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甚至绝望;如果用积极和赞美的态度看待学生, 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殷切的期望, 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获取前进的动力, 最终走向成功。

人之初, 如玉璞, “玉不琢, 不成器”。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 需要我们饱含爱心, 宽容大度。每个学生犹如未经雕琢的璞玉, 有自己的闪光之处, 也有白璧微瑕, 作为教师, 不去呵护, 不去琢洗, 怎知他们的光芒?不去培养, 不去浇铸, 只会永远消沉和隐埋。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包容他们的缺点, 宽容他们的错误,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整齐是一种态度 篇7

我欣赏完画廊里孩子们几张精彩的手抄报后,随后便踯躅到教学楼一楼的一间教室窗前,透过明亮的窗户向室内“窥望”———好奇心使我想探究一下,省级实验小学的教室同我们村小教室相比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刹那间,我被眼前所见怔住了:洁净的教室里,一张张紫檀色的桌凳整齐地摆放着,桌子东西、南北成两条线,凳子南北、东西成两条线,绝没有一张凸出,也绝没有一张歪斜。

难道这只是一个“昙花”样的偶然,是我无意巧撞了?我急急地踅到邻近其他几间教室,看到的桌凳是一样的整齐,这才不禁释然。

这天不是学校搞什么活动,不过是教育局借会议室一用而已,学校不可能有意为之,将全部教室认真“打理”齐整以示人。我敢肯定一点,各班桌凳“不约而同”地整齐,定是这个学校长期积聚的文化内涵所显。该校不愧为全县唯一的省级实验小学!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

要想管理出成效,那就从桌凳摆放整齐开始。回校后,我立刻召开了有各班主任和中层干部参加的专题会议:把桌凳摆起来。我把自己曾看到的情形一点也不夸张地说了出来,大家也感到震撼。众人决定,要内敛学校整体素质,就从那不起眼的桌凳摆放做起。会上,负责纪律的李副校长迅速拿出了《自觉养成整齐摆放桌凳的良好习惯》的草案供大家讨论,经大家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这样决议:先以纪律最好,学生自觉性和教师责任心最强的五 (2) 班为试点,成功后再在全校予以全面铺开。

五(2)班主任宋老师在我的指点下立即设计了这样一个“操作计划”:

第一,向学生大力宣传摆好桌凳的实际意义;第二,各横排设一“排长”,负责横排的整齐度(各横排最右边一同学),各竖排设一“排长”,负责竖排的整齐度 (各竖排最后一名同学) ;第三,给学生规定好桌距,桌凳置于桌底下,板凳外沿与桌里沿对齐;第四,下课或放学后,各人自觉调整桌凳至整齐;第五,班主任和班长每天给“各排”打分(满分十分),每天例会上进行简短通报;第六,每周汇总各排积分,对积分前两名者予以小小物质奖励———一支圆珠笔。

宋老师是个让人放心的教师。这不,计划执行两天后的放完晚学,我“无意”中走过五(2)班,听到教室内不时响起吱吱的桌凳推拽声,看到几个肯定是“排长”的孩子不时地用眼角瞄来瞅去,瞧见我,有的羞怯地低下头,有的掩着嘴偷笑。宋老师呢,正认真地和班长一排排地用眼标着打分呢!

又过了三天,当喧闹了一周的校园空空荡荡时,我忽然想起一件事,便急急地走到五(2)班窗户前。熹微的光影中,我依稀见到了在实验小学曾见到的情景———虽然有几只凳子仅靠三条腿勉强平衡着,稍稍有些侧斜;虽然有几张桌子或高或矮,看着有些“碍眼”。“这才一周呀,该算满意了吧!”我自言自语地点点头,“相信他们一定还能做得更好!”

两周后,经领导组集体评估,一致认定五(2)班试验成功。他们的做法可操作性强,有推广的价值。

随后,学校全面铺开五(2)班桌凳摆放经验,并逐渐取得了预想的效果。也许哪一天你到我们学校来做客,看到那整齐划一的桌凳摆放,请相信我们,那绝不是故意做做给你看,那已经是我们的一种习惯。

发现是一种态度,而不是基因 篇8

这段煽情的话语,配上看不懂的基因字母,瞬间让晦涩的术语变成了希望的代码,让每一个观众都对发现基因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而对自己是否具备该基因更是深深介怀。马可·波罗最早游历神秘的东方国度,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而我们中有多少人曾梦想过环游世界,曾梦想探索未知的领域,发现基因很可能是我们与这些不朽伟人之间不多的相似之处,很可能是我们前行方向上必不可少的助力,而它却又如此神秘。发现的开始,难道不该从揭下它的神秘面纱开始吗?

肯尼迪家族的双面性

在笔者搜索资料的过程中,一个颇具传奇特色的家族闯入了发现基因的阵列。肯尼迪家族,因为美国历史上的总统遇刺案被世人熟识,然而,翻阅肯尼迪家族的发展轨迹,能够轻易地看到,这个家族的成就是每一个家族成员的不断累积,那么,我们不禁想问,是什么因素铸就了肯尼迪家族?

1993年,分子生物学家首次发现了一个被认为与冒险行为直接有关的基因,那就是DRD4 7R。这则新闻引起了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肯尼迪的关注,她对记者说道,“DRD4 7R基因可能存在于肯尼迪家族的最好证据,就是这个家族中频繁出现寻求刺激的冒险行为。”同时,研究表明在酗酒和吸毒者中,有该基因的人显然比没有的人要多,杰奎琳·肯尼迪也表示,肯尼迪家族对上述嗜好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具备发现基因让肯尼迪家族成员更具冒险精神,比一般人更勇于尝试,更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也正是因为发现基因的存在,让肯尼迪家族成员更容易感到无聊,内心躁动不安驱使他们去寻求新的刺激,因此也会比一般人更可能沾染不良的习性。

发现基因的另一面

如果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发现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其中有48个碱基对的重复序列,重复了7次。除了酗酒和吸毒外,这个基因还可能与多动症及某些心理障碍有关。DRD4 7R基因并不会让人显得有太大区别,但它同其他更多庞杂的因素影响着人的一生,如果发展的方向是为世人所称道的,那它便是“发现基因”,如果发展的方向并不能获得其他人的认同,那么被冠以“多动基因”会更加常见。

揭开发现基因的面纱,DRD4指的是多巴胺的受体,7R指的是碱基的一种排列形式,同一种受体的碱基排序方式有无数种,它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在DNA基因序列中,它更不过是万千点位中的一个,它真的能够神奇地决定人的一生吗?看来还是言过其实了。不可否认,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基因的影响。然而,基因的数量何其多,单个基因更像是一个工具,给你一把瑞士军刀,如果你不会用,跟水果刀又有何区别?因此,重要的并不在于基因本身,而在于对基因正向效果的开发。

我们需要的是发现的态度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指明了人类的进化历程,却没能说明人类是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前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被解释的问题越来越多,然而随之产生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大抵离不开人类本身以及环境的相互影响。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谈到,人类是基因延续的载体,单体基因所具备的能量已经不言而喻,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才促成了近年内基因工程的蓬勃发展。

让我们重新把主题回到发现基因,发现基因作为基因本身并不特殊,在人类个体中通过概率的方式表现出来,然而在概率学的研究中却发现它与个体的冒险行为相关紧密,而人类的冒险行为可以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对发现基因的推崇亦不无道理。只是,对或错总是不能分得那么清楚,发现基因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样巨大,以肯尼迪家族的个例来说,从总统到酗酒、吸毒,这便是荣耀背后的屠刀。

学术交流,沙龙是一种态度 篇9

老年间曾有“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的说词。

开会的作用很多。怎么开会也是很有讲究的, 不同性质的会, 开法是不一样的, 要是用错了方式, 效果相差甚远。

政务方面三天两头有会议, 开会基本上可看成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学术会议次数则相对要少一些, 而且这种会议通常要做较长时间的准备。先发通知征文, 后发正式通知, 再编印论文集, 邀请专家作报告, 等等, 一个像模像样的学术会议最起码要筹备一两个月, 较大型的会议甚至要一两年。

这些年参加了不少各式各样的学术活动, 但感觉交流的氛围明显弱化。从名称上往往就可以感触到。从前多叫某某研讨会, 现在变化了, 要么是报告会, 要么是论坛, 似乎论坛比研讨会要高一个层次。论坛或许还不够档次, 再冠以“高层”, 如果能联系几个老外参加, 还可以提升到“国际”, 工作语言还增加一门英语, 显得层次就更高乎哉。

其实, 研讨会也好, 论坛也好, 高层论坛也好, 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 重要的是内容。学术活动内涵是交流学术问题, 借用外交术语来说, 交流应该是双边的、多边的, 使学术问题在交流中得到解决、得到深化。

网络上有人说, 我国每年的人大政协两会, 应该是“吵架”的会议, 应充满质询、争论、辩解, 通过这样的“吵架”来找出化解问题的办法。其实学术更应该如此。曾经听一位行业老前辈讲, 参加一些国际会议, 与会者往往就一个问题各自引经据典, 捍卫己见, 反驳对方, 争吵不休, 面红耳赤, 在我们看来这很不和谐。但实际上正是这样的“不和谐”导致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学术在争议中发展、在质疑中进步。

反观我们现在的学术活动不少走样了, 从“研讨”升级到“报告”, 再提升到“论坛”, 以请到大腕为荣, 花大代价请来大专家大学者大领导, 在“坛”上一番单向论述之后, 会议的议程也就基本完成, 即使有交流也是凤毛麟角的三言两语, 遑论双边、多边交流了。从场面上看, 煞是和谐。不否认大腕、领导讲话凝聚着真知灼见,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但是这种“一言堂”式的学术活动往往具有强烈的行政化, 又可能抑制学术的活跃。

学术交流讲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都和谐了哪有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我国春秋战国正是百家争鸣的氛围才产生了诸子百家思想繁荣发展的局面。有一个名词叫“沙龙”, 原是法语Salon一词的译音, 一般意为较大的客厅, 另外特指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 之后逐渐指一种在欣赏美术结晶的同时, 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场合。而现在主要指规模较小、议题简要、非正式化的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的会议。看来这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多边的交流, 应该包括争论, 甚或“吵架”, 是一个从“不和谐”到“和谐”的过程。

论坛、高层论坛是学术交流的形式, 但是, 不能由此舍弃了学术活动百家争鸣的精髓, 同时, 各种学术活动还应放下身段, 避免老生常谈式的单向灌输, 要给更多的人, 尤其是“小人物们”一些机会, 体现沙龙的精神, 在不拘泥于发言人身份的状态下展开交流与交锋, 通过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争吵, 达成学术的共识, 促进学术的进步。

“女人”是一种态度 篇10

若单单家财万贯,却无有高贵的内在气质,便少却多少风韵。最美好的女子,内外皆清懿如莲。清新美好,纯洁馨雅,见她便如窥得一朵圣洁的雪莲,有着“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的雍容气度。她不爱群居,偏爱独处,崇尚一个人的精彩生活;她宁愿守住独处时的那份寂寞,亦不愿放任孤独,就此沉沦;她的本性纯洁如婴儿,怀抱善念就如同饮水一般自然,目之所及处皆是良辰美景,感念山河岁月;她的心中时时有行事准则,故历事皆如行云流水,波澜不惊。神情散淡,内心坚定。她是人群中一处不动声色的风景,婉约、典雅,也活色生香。

健康、阳光的女人,必定有着良好的心态。若扯及佛家所言“人生三境”,此时的她,便已处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第三境。看山还是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是波涛汹涌后的余音,是涉世时的心清心明,湖水一般清透。

高贵是她的姿势。人生若历练至一个高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自成一种韵致。譬如这时的她,举手投足间便全是风情,妩媚却不妖娆。她的小宇宙,可以倾倒所有人,却唯独不会倾倒她自己,只因她心中始终有准绳,她知道自己要开放成怎样的一朵莲:端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静水深流是她如一的心境。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事事无愧我心吧,无愧,无悔,把一切皆看轻、看淡,生活才能显出从容不迫的真,人生境界几何,也才能一一体味个明白。静水深流,其实也是以动制静,少却多少庸人自扰。

说到底,女人就是一种态度。情怀无限,却又掷地有声,铿锵利落。

上一篇:工业氢氧化钠下一篇:城市环境中的户外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