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潜能

2024-06-08

阅读潜能(精选十篇)

阅读潜能 篇1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中, 我主要从以下三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导读

依据阅读文章的具体内容, 可安排课前合作收集整理资料或课堂导入。

第一, 课前合作收集整理资料。在开始阅读课之前, 了解与本课相关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 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和认知上的准备。在准备过程中, 学生们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在阅读课前, 各组内容丰富的材料一一在班内展出, 大大丰富和扩展了课文的内容, 使学生在还没有接触到课文之前, 就了解了部分内容, 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 课堂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 并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了解背景知识, 为正式阅读做准备。各组分别有一名学生负责组织提问, 一名学生负责记录组员的发言, 最后将结果汇总。我对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监督, 到各组倾听他们的回答, 保证讨论紧紧围绕主题进行, 鼓励他们练习英语口语。三分钟后, 请一位小组代表回答, 并做出积极评价。

二阅读中

第一, 速读。这一步骤主要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搜索式阅读和跳跃式阅读, 以获取有关信息, 了解文章大意。在进行速读时, 学生不需要详尽地理解所读材料, 可跳过细节只了解阅读材料的基本信息。所以, 我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篇, 领会主旨或抓住主要内容。在速读之后可让学生选文章标题、搭配段落标题或选段落大意或是回答一两个有概括性的浅层次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各小组交流, 此环节基本不需教师点拨, 多数情况下学生能在合作中得出正确结论。

第二, 细读。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进行第二次阅读 (细读) , 对文章中一些重要语段进行仔细阅读, 通过有目标的阅读, 加大信息输入量,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了解文章的具体信息和细节。为进一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通常在此阶段可以设置有关细节问题, 以此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速读并独立完成任务后分组讨论, 各层次学生互相帮助, 共同商讨, 弥补个人考虑不周全的不足:较差的学生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理解问题大意, 作简单回答;中等生用原句回答相关问题;较好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 达到了各有所获、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三, 朗读。在速读和细读后, 全体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 之后学生在组内进行朗读。小组学生轮流朗读句子、段落, 当一个学生朗读时, 其他学生纠正其发音或语调的错误。然后小组合作进行课文讲解, 针对某些关键词、长句、难句, 文中的重点和各自的疑问展开讨论, 对课文进行深层理解, 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阅读后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 因此运用所学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交际, 在阅读教学中是重要的一环。在阅读后, 可以设计开放式的交际活动, 拓展课文内容,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创造性、灵活地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进行交流, 使学生从语言的知识掌握层次提升到能力运用层次, 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语言的交际性,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常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复述课文、话题讨论、调查研究、采访等不同的开放式语言交际活动。

在英语阅读课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 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用英语思考、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自学英语的能力。但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层次的探讨、尝试和研究, 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 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朱萍、苏晨杰主编.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 (中学卷)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焦晓骏.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梁祝主编.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精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谈潜能乐成功阅读题答案 篇2

①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次,不是很可笑吗?

②其实不是。

③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17世纪的英国人威仁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与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但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业,开始过另外一种陌生的生活,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事业。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了城市建设。他在后半生的四十年中,一共建造了五十三座教堂与座堂,单单伦敦的保罗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称誉他的人都说,威仁爵士活了两次。

④中国唐代诗人温庭筠年轻时放荡不羁,出入于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声,为侧艳之词”,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他人到中年之后,一改旧习,先后任方城尉与国子监助教,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为人师表,作风严谨。连他昔日的朋友都说温庭筠完全变了一个人。

⑤威仁改变职业,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另一项成就;温庭筠再塑人生,从风流才子变成了诲人不倦的老师。对他们来说,不是等于活了两次吗?

⑥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活了三次,甚至四次都是可以做到的。美国博士史威原来研究宗教,是神学院博士,他后来改学音乐,成为音乐学院博士,又成了当时最杰出的风琴师之一。他中年之后,舍弃舒适的物质生活,去毒蛇猛兽出没的蛮荒野林之中考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学博士。

⑦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我们不妨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之后,改变一下自己的爱好,把其他方面的潜能表现出来,让生命之舟驶向另一个成功的彼岸。由此可见,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这对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必要。

⑧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当一扇门向你关闭之际,另一扇门将向你打开。”

1、请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并说明理由。

2、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⑧段有什么作用?

5、读完本文,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潜能可以开发?谈谈你将如何开发它。

答案:

1、谈潜能乐成功、直接提出论题(答案不唯一,符合议论文题目特点,大意对,理由正确即可)。

2、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

3、举例论证,举出了威仁改变职业、温庭筠再塑人生、史威多次改变爱好的事例,具体论证了“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这一中心论点。

4、充当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总结全文,发人深思等。(要答出两方面的作用)。

阅读潜能 篇3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产生的环境。二、感知故事情节。三、把握人物形象及塑造方法。四、探讨小说主题和创作风格

关键词: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主题思想 创作风格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它深入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栩栩如生、鲜活逼真地再现生活的画卷。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撼人心魄的情感波澜,丰富多彩的生活风貌,生动精妙的文学语言,最容易吸引学生,并引发深邃持久的人生思考,启迪绚丽夺目的智慧火花。小说是学生最乐于主动开采的一座富矿,最乐于深入的一个丰富的世界。学生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但有些学生不能正确欣赏小说,很多学生沉迷于课外的言情武侠小说,而对推荐的名著兴趣不高,这不但影响了学生对小说的认识,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亟需教师正确引导初中学生欣赏小说。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时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了解作者和作品产生的环境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熟稔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更好的把握小说的深层含义。这事阅读小说的第一步。典型环境包括了人物所处的时代氛围、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形成的社会环境和活动场所、自然景物等生活环境。同时,小说常常通过展示人物的独特环境,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面貌,又很注重描写人物行动的特定环境,及时衬托、显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抓住作品所描写的环境是阅读欣赏小说的第一步,尤其是外国小说。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变色龙》是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幽默小说,反映的是沙皇警察专制统治时期的社会现状,其笔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式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二、感知故事情节

情节一般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编排。作品依据人物的经历,顺序展开情节,铺叙一个又一个事件,构成完整的故事,为了使故事生动,作者还可插叙一些有趣的奇闻。其间,故事便等于小说的情节。近现代小说,情节不但完整,而且多变,突出表现在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摒弃作品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而通过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技巧描写,体现情节的完整。阅读小说,感知故事情节,把握中心事件和主要矛盾线索,力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从整体入手概览,再从细节入手深挖。如《孔乙己》这篇小说以一位不喑世事的酒店伙计的口吻讲述了孔乙己的凄惨遭遇,四次出现的哄笑声,貌似平淡轻松,实则乐中含悲,蕴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

三、把握人物形象及塑造方法

欣赏人物形象,就要注意从故事入手分析人物性格的发展及其丰富性,另外,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影响或作用也不容忽视。如《变色龙》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的态度的几次变化,以两处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具体的言行活画出了一个对上献媚、对下欺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僚的形象。《蒲柳人家》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六岁的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为我们勾勒出了几个世代栖息于北运河边的农民的性格和命运。作者采用了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四、探讨小说主题和创作风格

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所结实的典型意义,理解主旨,获得启迪是阅读欣赏小说的深入步骤。欣赏者要注意情节里隐藏的简朴而隽永的情趣以及个性化的语言,从语言入手,透视作品的独特风格。本单元小说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是值得我们欣赏的。《孔乙己》这篇小说用以笑写悲的的艺术表现手法,增添了悲剧的效果,我们感同身受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挞。《蒲柳人家》是当今文坛颇具特色的乡土小说。它用散文话的笔法,把几户普通人家的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把京东北运河沿岸的农村的独特地域风貌民俗风情浓彩重墨的渲染了出来。人物自身的品格有感人心魄的力量。

阅读潜能 篇4

1.1. 高职图书馆建设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大量的中专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 这些学校在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下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投入下得到了长足发展。而由原来中专图书馆转变而来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借此东风得到了全面提升和快速发展。

如今的图书馆, 不再是以前偏安一隅不起眼的中专图书馆, 代之而起的是漂亮的大楼, 大多数高职院校把图书馆建筑作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集大气、美观和实用于一体, 体现了学校对知识的尊重。为了满足读者的学习和科研需求, 不但图书采购经费年年增长, 办馆实力也普遍增强, 馆藏初具规模, 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等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 为了提高图书馆建设专业化水平, 不断引进图书馆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人才, 改变了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图书馆是清闲养老的地方”的观念。[1]

总之, 如今的高职图书馆无论在馆舍面积、阅读环境、现代化设备及人员构成等软硬件水平上都是以前所难以企及的。

1.2 读者服务工作现状。

如今, 高职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主要有图书借还, 书目查询, 报刊阅览, 电子资源使用等。这些服务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纯手工闭馆借阅, 有的甚至是以藏为主的管理模式相比, 当然进步不少。然而, 随着时代的进步, 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这些服务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内心需求。受惠于时代的发展, 高职图书馆的服务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越。因而, 陈旧的服务理念与落后的服务意识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 由于图书馆的历史原因, 馆内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馆员的服务意识陈旧落后, 无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些原因使得高职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停滞不前, 进而阻碍了图书馆功能的进一步发挥。[2]

另外,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量的极大膨胀, 纸质书刊作为传统的信息载体, 逐渐退居二线, 不少读者不再愿意借阅图书。借阅量上不去, 使得有些图书馆想通过与其他部门的配合强制读者每周或每月必须借足几册图书。利用此种治标不治本的作法来确保馆藏借阅量, 并不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思考问题, 并没有真正考虑到读者的内心需要, 且容易引发读者的逆反心理。

高职院校的读者, 除教师以外, 都是20岁左右的学生。一方面他们朝气蓬勃, 满怀激情;另一方面他们也会有遇事易冲动, 神经发达, 缺少理性的不足。从而在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交流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摩擦。

要扭转读者服务工作现状, 需要我们图书馆人结合服务的对象, 更新服务理念, 善于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来深化读者服务工作。

2“以人为本”, 深化读者服务工作, 激发读者阅读潜能

2.1 借助图书馆网站或校内BBS, 做好图书馆宣传和沟通工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图书馆已不再是人类求知的第一站。网络为他们提供了更方便也更自由的阅读方式, 它具有新颖性、广博性、沟通性和便捷性等特点, 而这些是传统图书馆无可比拟的。[3]

但是, 图书馆并不是已经一无是处了, 图书馆有优质的资源, 这些资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较之互联网资源的海量而无续性, 同样能吸引读者的眼光。所以, 借助图书馆网站或校内BBS, 不但要让读者意识到图书馆的存在, 更要让他们认识到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能充分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

2.2 用多媒体教室或报告厅定期邀请专家讲座或播放讲座视频。

20岁左右的年龄是追星的年龄。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程度的追星, 他们几乎关注着自己喜欢的明星的一切, 模仿明星的演唱、舞蹈等。同时, 20岁左右又是一个世界观, 人生观尚未形成且将要形成的年龄, 如何引导他们是关键。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借鉴一些大型公共图书馆的做法, 请一些深受读者欢迎的学者专家等成功人士来做讲座, 凭借他们的机智、幽默、博学、善辩,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让读者认识到阅读的乐趣, 领略追求知识的魅力, 转变他们的追星方向, 由原来的影视明星而改向学术明星, 并且学习学者、专家等成功人生的生活经验, 磨练自己的意志, 去攀登知识的高峰。

聘请成名的专家学者来校做讲座, 会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时空的限制, 而互联网上的讲座视频正好弥补了这一资源, 只需平时留意收集即可, 同样能起到引导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人生品质的作用。

2.3 借助学生社团组织读者活动, 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发展已经相当成熟, 图书馆可以借助社团的力量来开展读者活动。

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具有独特的功能。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存在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 可以满足学生被他人承认的需要, 可以满足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需要;从学校的角度看,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存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是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是推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需要。[4]

为更好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高职图书馆可以通过社团开展读者活动。例如可以通过社团, 在每一届读者进校时, 推荐有利于读者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必读书目;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百科知识竞赛或文学知识竞赛等, 激发读者的竞争意识和阅读潜能;可以不定期地做一些读者调查工作和召开读者座谈会, 全方位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通过这些活动, 主观上使读者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客观上也扩大了读者的知识面, 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而这些活动的开展也是以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

2.4 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及设置参考咨询岗位。

信息检索课程和参考咨询工作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已经是相当成熟和普遍。一般来说, 普通高等学校的信息检索课程已经被作为是每位学生读者的基础必修课。而参考咨询工作也有专职的岗位, 规模大的学校甚至设有参考咨询的部门。这些条件对高职院校及其图书馆来说是令人羡慕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人员编制上很紧凑, 无法腾挪出专门人才来开设信息检索课和设置参考咨询岗位。然而,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 普通低下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意识使得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及设置参考咨询岗位显得日益迫切。为解决人员短缺与需求迫切之间的矛盾, 在现有条件下, 高职院校可以以任选课的形式开设信息检索课程, 满足主观上需要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意识的读者的要求。因为任选课授课时间一般在晚上进行, 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压力。就参考咨询工作而言, 图书馆可抽出相关人员以每周一天或半天的工作量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以后可以随着条件的改善和专业服务人员的不断引进, 再视情况做调整。

小结:时至今日, 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 以全面提高读者的素质为立足点, 提升全体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更新服务理念, 充分发挥如今的现代化技术条件, 使读者服务工作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摘要:首先简要论述了高职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当前读者服务工作现状, 接着列举式地提出了深化高职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四个措施, 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读者阅读潜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阅读

参考文献

[1]袁豪杰, 周萍英.示范性高职图书馆现状与发展模式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 (4) 9:7.

[2]何文秀.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探讨[J].图书馆论坛, 2007 (5) 1:44.

[3]陈新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刍议[EB/OL].http//:www.jnrp.cn/xb/2007/200704/%E9%99%88%E6%96%B0%E6%B0%91.doc.

小学生阅读潜能开发的实践与研究1 篇5

西夏区第九小学

唐学忠

一、开展阅读教学的目的

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千秋大业。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学语文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课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发小学生的阅读潜能是处在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信息社会需要会阅读的人才

如今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国际阅读协会IRC会员李杏保教授认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现代社会20年里图书所提供的信息已是过去三千年里各种读物所提供的信息的总和。而我们的阅读速度还停留在100多年前的水平。而近30多年来,美、日、英、法和前苏联等发达国家,都对改进阅读方法进行了研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有必要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增加阅读的数量,即学会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从而开发他们的阅读潜能。

2、语文新课程提出了快速阅读的基本要求

市教委颁布的《普通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就提出中小学课程要为学生提供五种经历,而“学习潜能的开发和认知发展的经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而阅读潜能是学习潜能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和数量也有了新的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课外阅读总量五年不少于100万字。这就是说,我国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快速阅读已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

3、小学生阅读情况的现状不容忽视

长期以来,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过分注重字、词、句的分析,而不太重视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我们对我校原三年级六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阅读汉语情况的观察,发现小学生在阅读时,缺乏明确的目的,速度慢、灵活性差。阅读时存在的主要现象有:逐字注视,多回视;伴有唇读,速度慢;视觉广度窄,不会浏览(泛读课外读物时);不看问题,通篇读文,效率低(文章后面带有问题时)。

我们还对这些学生进行了阅读情况现状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了影响他们阅读效率的主要因素: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缺乏适宜的阅读环境(家校两方面);不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我觉得重点探究小学生阅读潜能的开发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二、开展阅读的理论依据

1、阅读潜能的涵义

学习潜能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尚未被激发的,尚未被实际化的学习能力。它包括听觉潜能、视觉潜能、自信心、学习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力潜能、记忆潜能、思维潜能、语言潜能、艺术潜能、交往潜能、内省潜能、创造潜能。

根据加德纳关于多元智能的研究,阅读潜能主要是指在阅读时有效阅读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快地理解、概括、分析或解释阅读内容的能力。

而本研究中所指的有待开发的小学生的阅读潜能,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速读能力),二是能准确获得阅读材料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里还涉及到的相关概念有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率。阅读速度,即在阅读时视线在文字上移动的频率,计算单位是每分钟所阅读的字数。阅读理解率,是对读物内容的理解程度,它的计算单位是用百分比表示的。

2、研究的理论依据

⑴、“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马克思主义在论述人的全面发展时指出:要使人的“一切天赋(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的潜能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

⑵、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认为,智力是一种潜能,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他还认为多元智力中的每一种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有发展的“平原时期”和“高峰时期”。而阅读潜能的开发也有它的最佳期。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速度和正确率会不断提高。但到初中二年级以前各年龄段提高较快,以后相对平稳。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汉语阅读能力迅速提高的重要时期之一。

⑶、脑科学研究的成果也告诉我们,人的大脑至少有90%的潜力未被动用,而儿童学习潜能与大脑的潜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脑的发展如何与思维和学习是密切关联的,在培养学生速读时,信息输入过程大致是:文字信息→视觉分析器→大脑。而在一般慢读时,信息的输入过程是:文字信息→大脑→发音器官→视觉分析器→大脑。在慢读时,因出声或用潜语读,人为地为信息传递设置了两道障碍,获取信息慢而少。快速阅读时,信息由视觉分析器直接进入大脑进行处理编码,获取信息快而多。

它还告诉我们“人脑是环境造成的,是可塑的,其潜能是无限的。环境造就大脑,功能决定结构,这是一条客观规律。”我们要充分利用后天环境的作用,及时的教育培养,选用符合脑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教育手段,促使学生阅读潜能的开发。

三、阅读实践如何展开 ㈠、确定研究内容

1、关于“阅读效率、阅读潜能”及相关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率”的概念界定。

2、观察、个案调查,分析影响学生阅读效率的多种因素。

3、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基本学习方法。

4、在课外活动中,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具体阅读训练形式。㈡、确定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1、研究的方法

⑴、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⑵、以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为研究的补充方法。

2、研究原则

⑴、实践性与多样性原则

在培养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时,要注意可操作性。⑵、趣味性与有效性原则

在具体阅读训练的形式选择上,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注意趣味性和有效性的有机结合。

⑶、差异性与同步性原则

指研究在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个案研究的同时,要做到与教学同步进行;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注意同步进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

⑷、循序渐进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训练中,都要由浅入深地进行指导。㈢、小学生阅读潜能开发的实践研究

1、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指导学生掌握多种阅读的方法,养成多种阅读习惯,重点指导三种方法。

⑴、默读

A、默读前的心理调试方法:调整坐姿、调整呼吸、调整心态。

以“调整心态”为例,让学生在默读前给自己一个理想的心理暗示:我的注意力已经集中了,我已排除了所有的杂念,现在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B、用默读代替有声阅读、唇读、心读。C、边默读边思考。

要求学生改变以往一看文章就是通篇从头看到尾,再看课后思考题,效率很低的现象,先看思考题,带着问题再默读文章,边读边思考。

⑵、精读

A、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圈圈、划划的符号,注意在阅读的同时摘录好词好句,及时记录一时的随想。

B、培养学生“三步读书法”,即“初读→复读→再读”。

初读,是要求学生“就文中的一节一节,逐句循读,摘出不了解的地方。自求答案或寻问商讨”。

复读,是要求学生“明了全篇或全节的大意”。

再读,是要求学生“品词品句,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⑶、浏览法

指导学生浏览报刊时,要改变逐字阅读的习惯,重点掌握以下方法,抓主要内容通读。A、审题读书法。

任何文章都有题目。人们把文章的题目比做“窗户”或“眼睛”。有的文章的题目往往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有的往往是全文中心的概括,教会学生把文章的题目看作是航标,顺蔓摸瓜,可以理解文章内容。通过浏览报刊各版面的标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细读。

B、抓关键段落,找中心句。

在通读报刊文章时,可以指导学生从找中心句入手,了解文章段落大意;从抓关键段落入手,了解全文内容,而不必逐段逐字细读。

C、留意文中的路标。

例如:“首先”、“第一是”、“第二是”等都是起始处的联络语,提示了关键句,往往是段落的要点。“所以”、“因此”、“从而”等词语会提醒读者,注意这个观点可能很有分量。“最后”、“总而言之”等词语是概括性的用法,很可能是引出文章的结论,或标出大意。

2、语文课外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阅读技巧 着重进行训练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⑴、60秒大搜索

人阅读速度的快慢,有相当一部分因素与人对文字的知觉快慢有关。这一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知觉速度。请学生先看第一个词语,接着再看五个相近的词语。如果第一个词语,在后面五个词语中出现,请学生将其圈出。如果没有出现,则不做任何记号。这样为一组练习。在60秒大搜索中,要求学生完成30组这样的练习。

如:半价:半径、半截、半点、半价、半路

牛皮:牛气、牛蛙、牛犊、牛性、牛排 ⑵、趣味表格

人眼球的转动也与阅读密切相关。这个训练就是通过加快学生眼球的运动,达到加快他们阅读速度的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个正方形,将它划分为25格。在小方格内,无规律地添上25个英文字母或25个数字。要求学生按字母顺序或数字大小顺序,迅速找出所有字母或数字,并用表记录寻找一遍所需要的时间。

⑶、一目一格训练

这一训练是从前一阶段闪示训练之后进入无音速阅读训练的基础。训练时,将所选的文章,按照汉语的构词、造句的特点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设计的。训练时,要求学生克制读音,克服回视,以1秒看完一格文字,达到快速认知词语,快速组合句子,快速理解记忆,快速高效率阅读的目标。

⑷、一目一行训练

在学生熟练掌握一目一格的阅读训练后,开始一目一行的快速阅读训练。其要求学生一眼看一行文字,一行至少一个短句。在文章每行文字下面都设计一个指导的手指,让学生目光对准行首的手指,用余光扫视右边的文字。学生目光移动,要求从左向右,水平运动,横向速读。

⑸、快速阅读能力测试

这一训练是以计时为手段,迫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增强紧迫感,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主要步骤如下:

给学生一篇短文,要求他尽快阅读,并记录下阅读所需的时间和所读的字数;回答文章后面若干个理解测试题,回答时不能再看原文,并算出理解率(即答对题数占受试题的百分比)。

⑹、扩展阅读

通过组织学生查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开展扩展阅读;利用假期,为学生开出必读数目,开展扩展阅读;通过开展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每日一诗”等阅读交流活动。

3、在家校同步教育中,努力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 ⑴、形成良好的教室阅读氛围

A、建立班级图书室。组织学生自己捐书,成立流动的班级图书室。甚至可以通过家长会,带动家长捐赠书籍。

B、开展“书城、上图之行”,组织学生评选“我喜爱的十本书”活动,制作教室新书排行榜。

C、充分利用学校电子阅览室,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获取更多有趣题材的最新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⑵、创设学习型的家庭阅读氛围

开展以班级为主的读书读报“亲子活动”,例如“我爱我家”亲子征文活动;召开“读书乐”亲子座谈会;利用假期,安排每天半小时亲子读报读书时间等。

四、阅读的有益启示

1、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明显的变化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理解了“人的学习是有环境创设的结果”。

2、学生的阅读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⑴、多样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经过实践研究,学生90%以上的学生已改变了逐字阅读的习惯,72%的学生能够较好的运用默读代替唇读、心读。学生的阅读速度更是由实验初始阶段的平均每分钟阅读128字,达到平均每分钟阅读277字,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在阅读训练中尝到甜头的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进一步升华为自觉的行为,看书读报时,常用笔划划,随身带着“采蜜本”,随时记录所见的好词佳句。

⑵、丰富的阅读积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丰富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现实社会的生活却是绚丽多姿的。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弥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的变化。

丰富的阅读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既可以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可以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丰富的阅读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高。阅读潜能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到学习潜能的整体开发和各学科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审题能力、应用题的理解力也都得到了较全面的提高。

2、在语文综合活动课中,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阅读技巧 我们着重进行训练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⑴、60秒大搜索

人阅读速度的快慢,有相当一部分因素与人对文字的知觉快慢有关。这一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知觉速度。请学生先看第一个词语,接着再看五个相近的词语。如果第一个词语,在后面五个词语中出现,请学生将其圈出。如果没有出现,则不做任何记号。这样为一组练习。在60秒大搜索中,要求学生完成30组这样的练习。

如:半价:半径半截 半点 半价 半路

牛皮:牛气牛蛙 牛犊 牛性 牛排 ⑵、趣味表格 人眼球的转动也与阅读密切相关。这个训练就是通过加快学生眼球的运动,达到加快他们阅读速度的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个正方形,将它划分为25格。在小方格内,无规律地添上25个英文字母或25个数字。要求学生按字母顺序或数字大小顺序,迅速找出所有字母或数字,并用表记录寻找一遍所需要的时间。

⑶、一目一格训练

这一训练是从前一阶段闪示训练之后进入无音速阅读训练的基础。训练时,将所选的文章,按照汉语的构词、造句的特点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设计的。训练时,要求学生克制读音,克服回视,以1秒看完一格文字,达到快速认知词语,快速组合句子,快速理解记忆,快速高效率阅读的目标。

⑷、一目一行训练

在学生熟练掌握一目一格的阅读训练后,开始一目一行的快速阅读训练。其要求学生一眼看一行文字,一行至少一个短句。在文章每行文字下面都设计一个指导的手指,让学生目光对准行首的手指,用余光扫视右边的文字。学生目光移动,要求从左向右,水平运动,横向速读。

⑸、快速阅读能力测试

这一训练是以计时为手段,迫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增强紧迫感,从而达到提高虚度速度的目的。主要步骤如下:

给学生一篇短文,要求他尽快阅读,并记录下阅读所需的时间和所读的字数;回答文章后面若干个理解测试题,回答时不能再看原文,并算出理解率(即答对题数占受试题的百分比)。

⑹、扩展阅读

通过组织学生查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开展扩展阅读;利用假期,为学生开出必读数目,开展扩展阅读;通过开展语文课前五分钟,进行“每日一诗”等阅读交流活动。

3、在口语交际活动课中,指导学生掌握听、说的技巧 我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听说结合法

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活动课训练的重要内容。我们利用自编的口语训练教材,从以下两点着手对学生的听说训练。

A、培养听话、说话的良好习惯。在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听话的习惯,知道说话时口齿清楚,声音适度,态度自然,能围绕一定的话题当众说出自己的意思,说话时有礼貌。知道听话时一方面要边听边记,然后学着说;另一方面要边听边想,有不同意见要及时提出。同时在训练中,我们还要求学生在听录音和老师说话时应注意力集中,听仔细,听明白意思,能学着转述;听伙伴发言时,不随便插嘴,不东张西望,能辨出对错,能补充或纠正。

B、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的听力提高有个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因此我们在逐步提出要求:从听清一句话到几句话,再到一段话、几段话,螺旋上升的。在训练中,第一步,让学生听第一遍录音,要求用一句话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第二步,听第一幅图的内容录音,要求边听边想,讲了几句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可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第三步,听第二、三幅图的内容的录音,学着说;第四步,同桌对讲完整的故事。这样一步一个要求,一次比一次要求高,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⑵、情景创设法

打电话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了。在口语交际课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进行通话时,许多同学都不以为然:“打电话有什么好学的,不就是拿起话筒,拨通号码,开始讲话,等说完了,放下话筒,就这么简单的事吗?”教师通过小品表演,创设了各种通话的情景,让学生在观摩中,发现了打电话的技巧还真不少呢!

根据情景演示,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们在这节课结束时归纳了“打电话的八种技巧”:A、接电话要快,最好在铃响了3遍或4遍时拿起电话;B、电话一通,要有礼貌地招呼;C、主动自报姓名,介绍自己,以便进一步沟通;D、通话语言要准确、简洁,重点突出;E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打电话,不要引起对方的不悦;F通话中要恰当地使用一些提示语言向对方表示你在听;G、接听电话时要全神贯注,记住对方说话的要点,尤其是时间、数字、人名等重要信息;H、要微笑着接电话,你的笑容会通过你的声音向对方传达你的友好。

⑶、角色体验法

在口语交际活动

“学会介绍”一课中,我们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模拟角色体验,使学生懂得初次相见时,如何进行自我介绍;队干部竞选时,又如何进行自我介绍;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时,怎样把同学介绍给父母;看了一本好书或好电影时,如何把精彩的内容介绍给家人和小伙伴们。这节角色体验口语活动课后,学生用一首自创的儿歌概括了“如何进行介绍”的小诀窍:

大大方方自信足,语言流畅声音亮。注意礼貌带微笑,幽默语言显修养。说话时时看观众,眼神交流信息畅。条理清楚有重点,显示个性是内行。书籍影视方法同,一定不忘谈感想。⑷、配音表演法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们潜移默化接受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选择深受学生们喜欢的童话故事、动画影片,让学生通过模仿配音来鼓励学生大声说、大胆说、流畅地说、有感情地说。这也是口语训练活动中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一种训练方式。

⑸、讨论辨析法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无意中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伤害了对方,最好的补救办法就是真诚而及时地向对方道歉。那么怎样的道歉才能获得对方的谅解呢?在口语交际课指导学生“学会道歉”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道歉时应注意的事项,对一组不同的道歉方式进行对错辨析,让学生在自主讨论分析中,学会了道歉的技巧:A、道歉要及时;B、道歉要真诚、诚恳,眼神最好看着对方;C、道歉时,不要为自己辩解;D、通过其它方式弥补。如双方当时情绪都很激动,一时难以冷静的,可以事后通过打电话、发邮件、好朋友搭桥、送一件小礼物等方式表达歉意;E接受别人道歉时,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对对方道歉的勇气给予肯定和赞赏。

4、在作文训练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 我们重点指导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细心观察法。

儿童认识外部世界首先是由观察开始的。要想写好文章,必须具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观察是前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细心观察时,要强调观察有下面四种方法。

集中注意,观察有目的。观察的目的越明确具体,注意力就越容易集中在观察的对象上,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要使观察有明确目的,必须要领会作文的要求,明确这篇作文描写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重点,观察有顺序。观察的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往后,从远到近、整体——部分——整体等形式。有顺序的观察能保证观察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当然,在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观察时,必须强调观察应主次分清、详略得当,要紧紧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

善于比较,捕捉特点。所谓特点是指事物的个性差异,与众不同之处。观察时,要善于联系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捕捉到事物的特点。只有这样,事物特性才会明显,文章才会出彩。

边观察,边想象,边记录。在观察中,要边看边想,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调动积累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思索,对事物产生新的体验和感受。在观察中,还要勤记笔记,将观察到的特征,将萌发的新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对提高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⑵、“顺手牵羊”法

我们这里说的“顺手牵羊”是写作指导中引导学生进行素材准备的一种方法,即利用各种机会获得知识和信息,随时捕捉思维的火花。

A、阅读报刊杂志时,勤摘录。报刊杂志信息量大,从中可以吸收很多有用的营养。阅读报刊杂志时,可以备一本“摘录本”,以便记录感兴趣的问题、知识和有关信息,摘录佳句名言。这里的关键是“牵”什么,这主要体现在“思”字上,要善于动脑,要勤动笔。

B、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善捕捉。茶余饭后、朋友聊天、野外郊游,这些时候,精神比较放松,容易得到启发。这时候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从中寻找灵感,取得资料,开拓思路,收到“顺手牵羊”的效果。

⑶、三步审题法 在作文指导中,“三步审题法”能较迅速地帮助学生审清题意。

A、寻找体裁标记。命题作文的题目中经常会出现文体标志性的词语。在记叙文中,有“忆”、“事迹”、“小记”、“剪影”等标志或中心词是人(如同桌、班主任、爸爸等)的题目,都是要求写人的。有“乐事”、“趣事”、“新事”、“记一次„„的活动”等标志的题目,都是要求写事的。

B、抓住关键词语。在审题中,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极为重要。如《我的父亲》、《我和父亲》这两篇作文,前者重点在于描写父亲本人,后者重在叙述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

C、明确限制范围。命题的限制,要让学生明确限制的范围,不要跑题。而命题范围的限制通常有以下几种:中心的限制,如《敬爱的老师》;对象的限制,如《妈妈的自行车》;时间的限制,如《节日里的一件事》;空间的限制,如《难忘的母校生活》;数量的限制,如《寒假二三事》;程度的限制,如《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⑷、立意“四要”法

所谓 “意在笔先”。即写文章动笔之前先要考虑写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思想。“立意”的“意”就是中心,有了中心,文章才有统帅和灵魂;没有中心,就无法对全文作通盘的考虑,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详略的处理等都失去了依据。在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立意的原则时,我们提出了立意“四要”法,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掌握。

A、立意要正确。这一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扣题要准,尤其是对于命题作文,更要针对命题的要求来确定文章的中心。二是主题健康有益。任何文章,或写事说理,或表情达意,都应该起到感染人的作用,这就要求文章的立意是健康的、有益的、积极向上的。B、立意要集中。一篇文章自始至终应围绕着一个主题说清写透。要做到文章的主题集中,就不能在一篇文章里面面俱到,样样都来“蜻蜓点水”。反之,什么都想写,什么都写,结果往往是什么也没说清,什么也没有写透,反而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C、立意要深刻。这要求文章的中心或主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触及事物的本质,所写的内容能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教育。我们告诉学生,立意的深刻不在于题材的大小,而在于文章思想深度的开掘。即使是凡人俗事,若能深入发掘,同样可以写出意义深刻的好文章来。

D、立意要新颖。所谓立意新颖,就是见人所未见的,写人所未写的。要使文章的立意新颖,首先要打破一般人的心理定势,学会变换角度去选取材料、思考问题,这往往能使文章写出新意。另外,主题的确立应不落俗套,要有新鲜感和时代感。

⑸、“别出心裁”法

我们这里说的“别出心裁”法是写作指导中指导学生如何对文章进行布局谋篇,也就是所谓的构思要周密、巧妙,这样文章就能翻出新意。别出心裁的构思,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A、设计好“凤头”和“豹尾”。好的文章开头,称为“凤头”,能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好的文章结尾,被称为“豹尾”,干净利落,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好文章开头结尾时,归纳了以下六种常见的开头方式:a.单刀直入,开门见山;b.渲染气氛,以情动人;c.引用名言,增加趣味;d.先声夺人,出人意料;e.提出问题,激发兴趣;f.欲扬先抑,虚势待发。我们还归纳了四种常见的结尾方式:a.引用名言,韵味无穷;b.画龙点睛,升华主题;c.设想未来,提出希望;d.顺其自然,自然收尾。B、构思好铺展部分。一篇文章的重心必然是其中间部分,这部分内容怎样铺展,更是够思的重点。以记叙文来说,我们指导学生以时间或空间上的推延转换来安排文章层次段落,巧用顺序、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安排文章的线索;同时提出铺展部分要努力体现“两多两有”,即多角度、多层次、有起伏、有照应。

C、安排后过渡衔接。在指导学生如何构思文章时,我们还注意指导学生思考文章各部分如何呼应、过渡和衔接。注意文章前后呼应;选用恰当的关联词,使过渡自然;增加合适的过渡句,使前后内容衔接紧密在这方面认真构思,文章就不会散。

㈣、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的发展

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的实践研究使小学各年级、各层次的语文教学形成了一个潜能开发的相互衔接关联的系统工程,既用以指导语文教师各年级的教学,又使得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步发展。我们的研究注重科学性、整体性和实践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听的能力 ⑵、说的能力 ⑶、读的能力 ⑷、写的能力

语文学习潜能的开发,不仅培养和稳定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而且学生作文基本功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学会重视生活的感受,写出富有个性特点的作文。实验班中一般的学生都能写四五百字的文章,好的学生能写一二千字的文章。学生常在作文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真实的生活,努力表达自己的真切感受,使得每篇文章有血有肉,不流于公式化。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在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的养成。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得益于习惯的养成。

⑴、善于倾听

实践证明,倾听有益于语文学习潜能的开发。因为学生在认真倾听时,大脑是在飞速运转,进行认真的思考。现在学生在听师生讲话时,一般都能做到神情专注,一边听一边思,并能摘其要点记下。倾听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的表达,促进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⑵、敢于质疑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问题”的过程,是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倡导的一个流程。课堂中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并能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质疑问难已经成了学生学习每一篇课文的习惯。现在,学生每预习一篇课文,至少都能提出三五个问题,而且能积极地解决问题。一学生在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这篇课文时,围绕课题提出了两个问题:(1)牛顿在暴风雨中干什么?(2)牛顿为什么要在暴风雨中这么干?抓住这两个问题,他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精读课文时,他又抓住文中的句子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牛顿真的疯了吗?(2)牛顿为什么要在空旷的地方进行试验?(3)牛顿的妈妈先是着急地顶风冒雨寻找牛顿,找到后为什么又独自回家了呢?通过与老师同学的讨论,他进一步掌握了文章所揭示的中心。

⑶、勤于积累 记日记、做摘抄是学生发挥语文学习潜能的好形式。为了培养学生写日记、做摘抄的习惯,我们先从指导开始。先写静物,再写动物;先记事,再写景;先写一件事,再写几件事;先写周记,再写日记。不要求学生长篇大论,只要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并经常进行日记交流、摘抄展示、日记点评,大大激发了学生记日记、做摘抄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

四、后续阅读培养的设想

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开发研究的主题及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本课题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本着“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我们觉得后续研究还值得加强和扩展。例如,今后的研究尚可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

1、将“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的开发”做更系统、全面的扩展性研究,在形成了分年级作文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分年级的阅读扩展校本教材、校本课程方案;

2、进一步丰富、完善已有的口语训练、语文综合活动的校本教材。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探讨如何更进一步发挥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教育作用,探索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社会支持的“语文学习潜能开发”的创新教育道路。

总之,我们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潜能训练体系的工作还刚刚起步,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扎实研究,力争在三~五年内创出品牌,为小学语文教学实现高效优质的教学目标作出贡献,为学生的文化成熟、道德成熟和身心成熟作出我们的努力。

2009年9月

唐学忠老师于2009年9月,在西夏区第九小学进行了《谈谈小学生阅读开发的实践与研究》的讲座,情况属实,特此证明。

西 夏 区 第 九 小 学

2009 年 9 月

谈谈小学生阅读潜能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稿

西夏区第九小学

激活潜能 浏览器更舒服的阅读 篇6

激活火狐中的阅读模式

火狐浏览器应该是最早加入阅读模式的,但是要想使用这项功能还需要激活它。首先在地址栏中输入命令“about:config”,按下回车键弹出设置提示窗口,点击“I’ll be careful,I promise”,进入火狐浏览器的设置界面。在设置界面的搜索框中输入参数名称“reader.parse-on-load.enabled”,按回车键进行搜索,找到这个参数后修改后面的参数值为“true”就可以了(图1)。

重启火狐即可在地址栏后看到阅读模式图标。当用户需要将网页转换为阅读模式时,只需要点击这个图标就可以了。这个时候网页中的干扰元素基本被去除,用户阅读起来将更加清爽。在窗口左侧的工具栏里面点击“类型控制”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以对文字的大小进行调整,也可以对背景的颜色进行修改等等,以便让阅读更加符合自己的要求(图2)。另外,火狐浏览器还和Pocket进行了合作,这样可以将没有阅读完的内容保存到云端。

用好Edge的阅读模式

虽然Windows 10还处于测试阶段,但是其全新的Edge浏览器却让人眼前一亮,而阅读模式可以说是其中的亮点之一。Edge浏览器的阅读模式功能默认就处于地址栏的后面,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操作即已激活(图3)。但如果用户想对阅读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自己习惯的话,那么就点击右上角的“更多操作”按钮,在弹出的菜单里面点击“设置”命令。然后在“阅读视图风格”和“阅读视图字号”选项中,就可以分别对背景和字体大小等进行设置操作了。

Edge浏览器中也有一个类似于Pocket的功能,当用户需要保留待阅读的内容后,点击地址栏后面的“添加到收藏夹或阅读列表”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面选择“阅读列表”按钮,再点击“添加”按钮就可以了(图4)。以后当我们需要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点击“中心收藏夹、阅读列表、历史纪录和下载”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里面选择“阅读列表”按钮,就可以打开需要查看的文章内容,它将自动处于阅读模式状态中,而且还可以进行离线阅读。

小提示

并不是所有的网页都可以转换为阅读模式的,所以遇到一些识别不了的网页时,可以在地址栏输入“about:reader?url=网址”后回车。比如我们要将《电脑爱好者》的首页转换为阅读模式,只需要输入“about:reader?url=http://www.cfan.com.cn”就可以了。

小提示

阅读潜能 篇7

一、人的潜能的概念

潜能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哲学, 但它绝不是一种古老而形而上学的理念, 当代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教师及家长都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人们进行实践和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断发现人的潜能并实现其潜能。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这种人类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的潜力概括为人的潜能。这种潜能就是人的体能和智能的总和。通俗地说, 潜能是指有待于开发的处于挖掘状态的潜伏的一种能力。

潜能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与‘现实’相对。这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用语。潜能指‘可能性的存在’, 现实指得到实现的潜能, 潜能通过运动转化为现实。如大理石和雕像的关系就是潜能与现实的关系, 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即质料加上形式成为具体事物的过程。”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 “潜能”与“现实”和“质料”与“形式”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两对哲学范畴。“质料和形式讲的是事物的构成, 潜能和现实则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前者从静态的角度讲, 后者则注重于动态的角度。质料要实现自己的形式, 必须经历从潜能到现实的运动过程”。到了黑格尔以后, 潜能变成了“自在”, 潜能的实现变成了“自为”。“从潜能到现实, 就是从‘自在’到‘自为’, 把自在和自为的两个观念结合起来, 我们就得到具体事物的运动”。

心理学家从潜意识的角度研究潜能, 认为潜能是潜意识的一部分。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分为三部分:意识, 前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是主要的, 并且潜意识的内容比意识丰富得多, 也起着主要的作用。这可以用“海下冰山”来形容, 隐藏在海平面之下的巨大的冰山是人们未发掘的尚待开发的潜意识, 而那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的一角是我们已经表现出来的能力, 即显能, 是极小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 人生来就有学习的能力, 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学习者总是渴望发展和学习。在合适的条件下, 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都能释放出来。

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成果之一是自我意象的发现, 其发现者马斯威尔·马尔兹在《心理控制论:让生命充满活力的新途径》中指出:“不管我们意识到与否, 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一副自我蓝图或自我画像, 在我们有意识的凝视下, 它也许是模糊不清, 但它确实存在的, 每一个细节都完整无缺。”这种自我意象就是想象自我, 为自己树立一个形象。一旦这种自我形象确立后, 就变成一种潜在的巨大的推动力, 激励人们去实现想象中的自我。从这个角度来看, 潜能就是自我意象的能力。

刘奎林认为, 潜能是潜在着的机能、技能、智力和能力的意思, 大脑的潜能就是与大脑有关的智能、技能、能力的系统整合。因而大脑的潜能既具有社会性, 又具有生物性。

由以上分析, 我们知道, 潜能是一种现在还没有显露出来的, 在合适条件下可以被激发的, 并对人的其他能力、行为产生重要作用的隐形能力。

二、人的潜能的属性

通过对潜能内涵的分析, 可以得出, 潜能有以下属性:

1. 人的潜能是不断变化的。

任何事物都处在绝对的运动之中, 人的潜能也不例外, 都处在某种“可能状态”中, 它随着人的生理、心理的发展, 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 以及文化传统的改变而变化。正因为潜能的变化性, 一方面,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及家长应想尽一切办法深入分析各种“可能”的潜能, 不仅要创造一定条件帮助学生实现已经拥有的潜能, 还要帮助他们获取暂时还没有的潜能, 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 潜能的变化会造成连锁反应。潜能的实现不是孤立的、毫无关系的,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即一种潜能的实现影响另一种潜能的实现。原有的潜能实现了, 就会激发新的潜能的实现, 这样, 人的思维变得活跃开阔, 因而又诱发更新的潜能实现。

2. 人的潜能是能动的。

谢弗勒认为, 潜能的重构还取决于行动者的能动性的那一方面。行动者的能动性因素, 使行动的实施或其他既定结果处于行动者的能力或控制范围之内。假如背景中不存在相关方面确定的阻碍因素, 那么在行动者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如果他决定实现某一结果, 他就可能会实现。所以, 行动者能动性的具备就使具体的条件性预测成为可能。在这种预测中, 主动性或努力是分析的核心。行动者能动性的增强提高了其努力的有效性, 使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3. 潜能具有社会性。

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独立性表明人自由的一面, 人的社会性则表明人不自由的一面, 表明人受他人、社会制约的一面。人与人通过社会关系联结, 构成人类社会。每个人都有多种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生产关系、政治关系, 等等。在每个具体的社会关系中, 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以责、权、利为内容相互协作、相互制约。每个人在多种社会关系中受到约束, 承担多种社会责任。同理, 人的潜能发挥即人的全面发展也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 比如, 社会环境、组织气氛、生活条件、文化传统、个人经验, 以及所接受的教育和培训等。

三、大学生潜能开发的路径

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潜质, 并且成功的种子就埋藏在人自己体内, 等待着被唤醒。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之士之所以能成功的奥秘不是他们具有超凡脱俗的本领, 而是他们能够探求并开发自己的潜能。人的潜意识深处有着无限的智慧、力量, 以及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因此, 大学生应努力开发潜能,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

1. 潜能的变化性要求把握学习的关键期。

潜能是变化发展的, 即每种潜能都处在“可能状态”之中, 这就要求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之前, 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必须充分认识并具体分析各种“可能状态”的潜能。学习存在关键期。关键期这一概念是由奥地利习性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K·洛伦兹提出来的。他利用人工孵化灰色雁, 并日夜观察它由蛋孵化成雁的过程, 结果该灰色雁出生后不与伙伴一起行动, 而是独自追赶洛伦兹。洛伦兹把这种行为称为“印刻现象”。这种“印刻现象”是一种快速的先天学习, 发生在个体生命中一个短暂的关键期。客观刺激只有在这个时期内, 印刻才能产生或者最为有效。如果错过了这一阶段, 就不容易出现这样的好时机。由此可见, 大学生的有效学习、潜能的实现都要抓住机遇, 充分利用资源, 在学习的关键期内尽可能掌握最多的知识。学生本身在确定关键期时起着核心作用, 教师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主要是正确认识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准确定位学生的学习关键期, 从而适时为学生构建合理而有效的知识框架, 起着“扶手架”的帮助作用, 从而有利于导航学生的学习方向, 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 潜能的能动性要求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潜能的能动性概念强调, 行动者自己的主动性是保证某一结果实现的关键。大学生的学习尽管受外部条件的限制, 但其自身的特点和价值观起主导作用。因此,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增加学习的自主性成了大学教育的关键。首先, 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独立性是相对于依赖性而言的。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 学习是一个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大学教育较之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最明显的区别是大学教育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独立学习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因此, 大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并创造各种机会发挥学生的独立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其次, 增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潜能的能动性要求学生规划各阶段能否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学习等问题, 它突出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即在进行学习活动之前能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安排合理的学习步骤, 以及树立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 能按照预先的计划如期进行。自控性能规范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从而使学习者不断进取, 持之以恒。最后, 注重学习的内化。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反复练习所接受的信息。若要提高大学生的潜能, 促进大学生的学习, 就要想方设法促使其将环境中其他有效主体支持进一步内化, 纳入自己的选择范围。这样, 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就成了自身的一部分。

3. 潜能的社会性要求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潜能具有社会性, 即学生潜能的发挥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 正确认识自我, 充分利用外部条件是促进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这个世界上, 认识自己才是最难的事情, 这是因为自我是多层次的, 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受到各种外在条件的制约。所以, 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我, 对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要正确地认识自我, 就要恰当利用各种社会关系, 经常和朋友或他人交流, 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了解别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评价, 从而认识客观的自我。在学习中, 如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就容易陷入迷惑之中。此外, 通过与别人的比较, 认清自己的优缺点, 有利于明确自己的定位, 保持现有的优势, 集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 从而提升自我, 大学生尤其应重视这一点。由于以前的学习方法不再适用, 也不能再依靠老师进行所有学习活动, 因此大学生必须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 认清自我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他们必须留心周围同学、朋友, 用心审视生命的轨迹 (因为追踪历史可以知道现在和未来) 来认清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从而不失时机地促进学习。

人的潜能随着人自身的发展及其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学习专业特长、完善自我的重要阶段, 因此, 大学生应抓住机遇开发潜能, 不断提高学习力。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 (1999年版缩印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1179.

[2]谢庆绵.西方哲学范畴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7:103, 106.

[3]伊斯雷尔.谢弗尔著.石中英, 涂元玲译.人脑的潜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 61.

[4]刘奎林.人脑潜能的本质特征[J].理论探讨, 2003, (6) .

阅读潜能 篇8

一、建立联动机制

我们组建了两个研究室, 为特色建设提供机制保证。

成立了教师发展研究室, 把满足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优化培训内容, 创新培养模式, 为学校特色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成立了课程开发研究室, 统领课程开发与建设, 构建满足特色建设和学校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研究室以开发特色课程为突破口, 完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整合, 构建了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开发了满足学生潜能发展需要的个性定制课程。

为了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我校实行“双导师”制, 学生采用项目研究方式进行学习。这一学习方式专业性较强, 校内教师的指导不能满足学生需要, 为此, 我们通过建设联合培养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社区教育基地等, 实现定制化培养。

目前, 我校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民航学院、天津农学院等高校的院系合作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林业大学、中国直升机开发研究中心等共同建设联合创新研究室, 开设了3D打印课程等, 并组队参加IC创新大赛。我校还与唐口街共建“河东区楹联教育示范基地”, 与河东区文化馆津味话剧社共建话剧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社区共建, 为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社会找到了途径。

二、建设活动空间

我校在具有特色优势的人文、科技、艺术、体育等领域, 为学有专长的学生提供更广泛、更专业、更高层次、更具吸引力的学习空间和兴趣发展空间。在科教楼和体育馆, 共建成五个潜能开发中心。

科学研究潜能开发中心:建设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理研究室, 3D打印联合创新实验室和直升机联合创新实验室等, 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搭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孵化平台。

音乐语言潜能开发中心:组建戏剧社、合唱团、辩论社、人文研究室、DI社团等, 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和音乐智能。

美术空间潜能开发中心:成立翻糖艺术社、陶艺社、版画社、书法社、摄影社等, 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信息潜能开发中心:建有四间网络教室和网络管理中心, 充分发挥网络教室功能, 发展学生逻辑、视觉、信息技术应用等多种智能。

身体运动潜能开发中心:组建舞蹈队、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软式垒球队、韵律操队、棋类社团等, 为学生身体智能的发展提供平台。

三、挖掘教师潜能

建设特色学校, 首先要做好的就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使教师具有实施发展潜能教育的能力。

我校以学科组建设为抓手, 通过创建示范性学科组, 挖掘教师潜能, 提高教师素养。活动形式有专家和名优教师论坛, 每年四讲;有一课三议、同课异构等反思型的备课组活动;有为三种成长阶段的教师量身定制的大赛活动, 如“七中杯”教学技能大赛、“新秀杯”教学技能大赛、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等;还成立了青年教师培养学校, 等等。特别是常态化的学科组主题教研活动,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发展潜能的理解。教师们借助自身智能优势, 进行教学设计, 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课堂也变得生动活泼, 有了自己的“色彩”。

在前不久举行的“一师一优课”评比中, 我校获评区级优课46节、市级优课38节, 还有24节优课经区内推荐, 参评国家级优课,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与学校对教师发展的重视分不开的。

四、打造课程体系

我校在高中阶段开发和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 将课程分为两大类: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 通过导师引领, 实现定制化培养。基础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通识类校本课程等, 特色课程包括人文类校本课程、科学类校本课程和专业研究课程等。课程开发研究室已开发出特色课程二十余门。有让学生“自主探索, 相互激发”的科技特色课程——机器人设计课、DI创新课;有指向学生交往素养的人文特色课程——韩语课、礼仪课;有指导学生思考人生、规划人生的特色课程——生涯规划课;有满足学生审美需要的艺术特色课程——翻糖艺术课、版画课;有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特色课程——心理辅导课等。专业研究课程的开发则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室、研究室, 以项目研究方式进行学习。学校为学生制定三年培养方案,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探索适合自己的研修方法, 从自己的思维成长过程中挖掘潜能。

这里仅以化学研究室为例, 介绍一下我校研究室的建设情况。化学研究室始建于2012年, 2015年正式与中国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约联合建设, 每个参加研究的学生要完成三年的学习。高一年级, 由学生自己选定感兴趣的化学小科研课题或最新科研成果, 学会查阅资料和访谈的方法, 同时以课内实验、课外延伸和高考实验真题的探究为主要内容, 进行分组探究, 加强动手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初步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打下扎实的基础。高二年级, 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上, 教师将提升理论高度, 适当引入大学一年级化学教科书内容, 为科研项目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 为有兴趣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提供帮助。在高二、高三两年里, 学生参加科研体验活动, 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 体验科研过程。

五、构建“131”课堂教学模式

发展潜能教育不仅是为了发展个人的特长,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智能天赋来掌握知识和技能。多种潜能可以被综合利用, 一种潜能可以应用于多个学科或多种领域的学习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 学校逐步形成了“131”课堂教学模式, 各学科在这一基本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构建本学科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天赋。

“131”基本教学模式中, 第一个“1”是指课程开始时要明确预设的学习目标, 后一个“1”是指课程结束时要反馈目标达到情况, “3”是指中间三个教学环节———静悟、精讲、互动。三个环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恰当的顺序, 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静与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等, 从而实现“多元互动、发展潜能、目标达成”的教学目的。

我校教师注重了解学生, 关注差异。探索发现不同学生不同的智能优势领域、不同的发展程度、不同的学习类型, 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潜能的开发,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努力实现因材施教。教学时, 教师们关注多通道输入, 发展学生视觉潜能;关注策略方法, 挖掘学生逻辑潜能;关注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自然观察潜能;关注社会生活, 培养学生言语交往潜能;关注元认知, 挖掘学生自省潜能。由此, 发展潜能的智慧课堂悄然形成。

潜能 篇9

一位女士上街购物, 把4岁的孩子单独留在家中。返回时, 这位女士在住宅楼附近碰到熟人, 就停下来说话。突然, 她发现自己家中12楼的窗子开着, 孩子爬到窗台上正向妈妈招手。她还来不及惊叫, 孩子已经失足掉了下来。她丢下手中的东西, 不顾一切地向孩子狂奔, 当时她穿的是筒状裙子和高跟鞋。就在孩子快落地的一瞬间, 她接住了孩子。事后, 人们做过多次模拟实验:从12楼窗口扔下一个枕头, 让最优秀的消防队员从相同距离飞身来救, 试了很多次, 消防队员始终还差得很远。

一位16岁的男孩, 他父亲在一辆小型卡车下修车, 这卡车约有一千三百多公斤重。突然千斤顶歪了, 卡车落了下来。男孩眼看着父亲快被压死, 立刻抓住挡泥板拼命地往上抬, 竟把车子抬了起来, 他父亲趁机迅速从车下面爬了出来。第二天, 这个男孩重新抬这辆卡车, 结果却纹丝不动。

人, 平时极难发现隐藏在自身中的巨大潜能, 但被危急激活的潜能却能迸发出超常的创造奇迹和力量。

激发兴趣挖掘潜能 篇10

一、教材结构处置要“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中常常出现三种现象:一类既能听懂讲课,又能熟练解题,即所谓的优等生;另一类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便无所适从;还有一类学生是根本听不懂讲什么.凡此种种,除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之外,还有学生基础性差和教师教学设计的原因.如果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显然是不合理的,教师应该从自身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应该对教学的内容和节奏作一些灵活的处理,尤其是对高一新生更为重要.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要对整期教学作出通盘的规划,要大讲特讲“学习数学的意义和方法”,用自身的第一次出场形象、第一堂课的艺术效果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另外,还要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放慢教学的进度,不要急于上新课,而要回过头去搞一些“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和“数学学法指导”.因为只有打好了数学学习的基础,才能走好后面的学习之路,只有弄懂前面的基础性知识,特别是那些与高中数学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才能听懂、学好高中数学.

二、教学内容选择要“活”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问题大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并等待开发利用.要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一定要“活”,要选择学生自己身边的事情、常见现象开展活动.

(一)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参与数学公式的发现过程

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数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而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结论和推导过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对这样的问题也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

(三)参与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手段使用要“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们教师不能是“主演”,而应是“导演”,即使是高中生也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空间、氛围以及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尊重学生,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授学生以“鱼”,而是把他们带到池塘边,让学生自己寻求“渔”的方法.

(二)创立乐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堂教学应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也只有建立一个宽松愉悦的乐学情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放得开、驰得远.因此,只有把课堂变成一个欢乐的海洋,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所顾忌,思维活跃地探求知识,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四、学生能力培养要“活”

如果教师放手让学生说话,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猜想、讨论、交流、合作,参与研究、体验成功,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活”起来,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一)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二)热爱数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往今来无数科学家的成长道路已证明了这一点.而培养兴趣则是热爱的先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致力于培养起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阅读潜能】相关文章:

培养阅读写作个性 发展语文学习潜能06-02

潜能生之潜能挖掘07-12

创造潜能05-09

思维潜能05-24

综合潜能06-04

自我潜能06-12

智力潜能06-19

潜能生07-01

潜能激发心得04-26

表达潜能课程06-16

上一篇:电网基建工程一体化下一篇:幼小衔接方法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