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潜能

2024-06-19

智力潜能(精选五篇)

智力潜能 篇1

1 运动的概念和影响

1.1 运动的概念

运动, 通常具有竞争性, 广义上来讲一种涉及体力与技巧的有一套规则或者习惯所约束的活动,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 运动是结合水、空气、杨广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 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丰富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活动。运动对于提高个人心理健康、促进运动者身体的正常发育与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哲学上来说,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性质, 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其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并且具有守恒性。

人的身体结构会随着运动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是人类生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之一。

1.2 对初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育逐渐趋向成熟的关键转折时期, 此阶段的学生不仅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的黄金段, 还是富于丰富幻想的时期。中学时代, 学生的生理机能和身体形态将进入发育高峰时期, 心理和生理方面都会发生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潜意识里他们会觉得自己慢慢的长大了, 在此阶段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动。在运动中, 学生可以感受合作的欢乐、竞争的刺激、锻炼的愉快, 体验到胜利与失败、拼搏与成功、挫折与勇气、勇敢与顽强带来的快乐和兴奋, 而且会切身体会到运动对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促进作用。科学合理的运动项目不仅会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提高心脏功能和呼吸机能, 还可以调节神经活动的灵活性, 提高脑力活动能力, 促进智力潜能的开发, 使运动者获得一定的心理满足, 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进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2 智力潜能开发影响因素

智力是一种心理特质, 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发展是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作用的, 其中遗传因素是智力潜能开发的生物基础, 离开了这个基本的自然条件因素就谈不上智力的开发, 但是它并不是智力本身, 不能够完全决定智力潜能的大小, 只能视作是先天生成的解剖生理机制, 除非特殊情况缺陷, 大多数人的智力在遗传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对智力潜能发展起决定因素的是后天环境与锻炼的作用。一般来讲, 人们的智力潜能发展是伴随着大脑的活动逐渐开发、发展起来的, 而外界的各种信息刺激是大脑思维活动的逐渐形成的基础。随着外界环境的不间断刺激, 人类大脑就会不断识别越来越多的信息, 随之相适应的而各种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进而人们的智力潜能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环境对大脑智力潜能的开发起着主要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这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实际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有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认为其主要问题是自己天分差、天生脑子笨, 其实则不然, 只要经过刻苦努力,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各种活动、运动不断锻炼、提高对自己大脑的信息刺激, 逐渐就能提高学习成绩, 开发自身智力潜能。总之, 遗传因素只是为智力潜能大开发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后天的环境、运动和教育才是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根本影响因素。

3 运动对初中学生智力潜能开发的意义

3.1 运动有助于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

大脑是人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看, 学生是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和推理等方式来掌握科学知识的, 这就需要学生具有饱满的精神、充沛的经历和乐观的情绪, 如此才能发展并提高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里、积极活跃的思维方式和集中的注意力等。除了必要的营养因素外, 神经系统的发展关键在于具有足够的信息刺激。运动时的动作多是瞬间或者是短时间内完成的, 并一般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质量, 这种情况下肌肉活动产生的生物定动员工作的神经细胞多, 对大脑皮层细胞的刺激强, 这样就有助于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灵活性、均衡性、强度和综合分析能力, 进而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经常进行各种体育运动的学生, 其神经系统的技能和结构就会得到相应的改善与提高, 对外界信息刺激的传导、接受与反应也会更加准确、迅速, 进而有助于学习效能的提高和智力潜能的开发。反之, 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身体运动, 就会缩减从肌肉进入大脑的神经冲动, 降低大脑兴奋性, 某种程度上人体的一些重要系统和器官也会由此变得有些失调, 导致正常的物质代谢也随之降低, 这样不仅无益于身体健康发展, 还会影响大脑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2 运动有助于改善学生大脑的营养状况

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学生大脑的营养状况, 为智力潜能的充分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通过一定的运动, 可以改善人体血液的生化成分, 改善人体神经、消化、循环和呼吸系统的技能, 增加体内糖元储备和血红蛋白含量, 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保证大脑良好的工作状态, 使其思维更加敏捷、联想更加迅速、注意力更加集中, 为智力开发提供足够的准备。此外, 初中学生要想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维持脑神经高度紧张的应力变化, 开发并提高大脑智力潜能, 就必须随时给大脑补充足够的氧气。而运动无疑是是给大脑补充氧气的最佳方式。从运动生理学上来说, 人在非运动状态下, 也即安静状态下, 正常的吸氧量有有0.25升/分-0.3升/分, 而处于运动状态时, 因为需氧量的增加, 人的吸氧量也会相应的有所提高。所以, 适当的运动在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基础上有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

3.3 运动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学生, 会比常人具有更强健有力的心血管系统和更大的肺活量, 而且还有更加发达的肌肉群给心脏提供强有力的志愿系统, 进而能够为大脑提供长时间学习所需要的充足氧气与能源物质供应, 使其精力充沛、头脑清醒、心情舒畅地思考与学习。本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我校学生进行的多次测定调查总结出:上过体育课后学生的治理活动率比文化课后有明显的提高, 尤其是在课间操后的第三节课是学生智力活动的高潮期。从生物学上讲, 人的左脑是逻辑、推理、数学、记忆书写等能力活动的控制中枢, 右脑是空间觉、态度、知觉、情感等功能的控制中枢。通常情况下, 人的大脑中有很大一部分潜力是没有被利用开发的, 尤其是右脑, 而体育运动是右脑潜能开发的有力方法, 对于发挥闹的潜力和脑细胞的反映速度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

3.4 运动可以直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运动本身就是一个人智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技能, 还能提高相应的运动能力。多数体育运动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灵活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这些都是智力潜能的重要基础因素, 尤其是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是智力潜能开发的核心。长期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智力潜能的基础因素得以提高, 促进学生强烈的学习与锻炼欲望, 有助于他们成长为聪明、健康的一代新人。

4 结语

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他们正处在心理与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对形式多样的运动具有较强的参与兴趣, 尤其是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 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精神压力, 还能够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重新投入到学习当中, 促使其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运动与学生智力潜能开发的关系, 在运动中不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创新思维等, 潜移默化中逐渐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参考文献

[1]初中一年级开设计算机必修课的实验研究报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8 (01) .

[2]谷亚辉.值日报告: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好方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02) .

如何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 篇2

1、善于开发孩子智力潜能

孩子很小就有巨大的潜能,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要开始教育,跟他说话,教他认知,如果一直有很好的潜能开发,那么会越来越棒的。

所以家长要抓住儿童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及时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是教子成才、助子成功的重要途径。

2、强化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力对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需要具有的能力,这样可以让一个人很好的观察这世界,观察细微的东西。

家长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那么可以从锻炼感官功能入手,家长要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去公园玩一玩、看一看,孩子在接触外出活动中,自然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和训练孩子的观察力。

其次可以帮助孩子确定观察对象,家长带孩子外出时,可以让孩子观察一下周围的某一样事物,确定孩子的观察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有了自学的习惯,不论孩子是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都能很好地利用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大门。

创新幼儿音乐教育开发幼儿智力潜能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学;智力开发

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不但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充分发掘创新潜能的发展机遇,而且为幼儿智力开发创设了良好平台。歌唱、律动、舞蹈、节奏乐、打击乐、音乐表现与欣赏等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能力,而且能增强他们对艺术美的敏感性,还可以成为他们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这里,我就从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情感、艺术同构、创造表现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创新幼儿音乐教育与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系。

一、以审美情感为切入点,培养幼儿欣赏意识

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幼教工作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用一些属于专业艺术教育或特长艺术教育的模式和要求来看待幼儿音乐教育,因而在教学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重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播,忽视音乐对幼儿心灵的滋养、情感的操练和欣赏意识的培养。因此,把幼儿音乐教育方式与内容进行合理创新,能够有力地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

(1)注重音乐对幼儿的心灵滋养,加强其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在审美活动中,用充满童趣的音乐引导幼儿在反复感知中体验、领会音乐作品内涵,引起兴趣,激发情趣。如教唱《小乌鸦爱妈妈》时,老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讲解小乌鸦懂事,“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起幼儿的情感投入,推动幼儿审美感知与艺术想象等活动的开展。我们在选材上要注意选择节奏明快、施律优美、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内容,诱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2)关注音乐对幼儿的素质培养,考虑其发展智力因素关联的创造性潜在能力,构建新颖的幼儿音乐教育目标。进行幼儿音乐教学,就要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等感觉活动,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多通道参与、反复品味、启发联想、促进理解。如做音乐游戏《小朋友散步》,首先让小朋友坐在座位上,伴随着音乐做睡觉、起床、散步、听雷声观察天气、听雨点声赶快回家,边听音乐边做动作,使幼儿在音乐感知中活跃起来,创造地表现自身潜在的思维能力与表演能力。

(3)采取音乐对幼儿的审美诱发,侧重其唱歌跳舞的美感教育而凸现教学价值,完善丰富的幼儿音乐教育内容。在唱歌、舞蹈、节奏乐演奏等教学中,不能单一进行机械训练,如学习节奏乐《快乐的幼儿园》,要善于引导幼儿用木鱼、铃鼓、碰铃、大鼓合着节拍整齐地为乐曲伴奏,创造一种愉悦的协同教学氛围。再如引导幼儿拍拍手、跺跺脚,为不同的欢快乐曲伴奏,都可以诱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因子,不断在美感教育熏染中学到有益的知识。

(4)启发音乐对幼儿的表现要求,指导他们放开双手和大脑活跃新的思维与情感,完善创新的幼儿音乐教育要求。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材料的渗透与选择贴近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进行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歌唱》,课前先让幼儿认识小鼓、锣、碰铃、拨浪鼓、钹、铃鼓、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在课堂中让幼儿边拍手边唱歌,歌曲完毕,教师敲打任一打击乐器,让幼儿讲出该打击乐器的名称。这样既调动了幼儿的双手在律动中活动,又使大脑的思维与情感得以良好的活跃。

二、以艺术同构为传播点,开阔幼儿求知视野

幼儿音乐教育中,以音乐活动为主线,将绘画、雕塑、舞蹈、戏曲、音乐、语言等艺术学科综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并将艺术表现的内容、情感、形式、风格融为一体,创造一种主题集中鲜明、内容丰富鲜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幼儿升华到音乐益智的文化视角。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重要的,即要根据自身的教学擅长生发出鲜活、实在、有味的教学风格,又要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创设出轻松、欢快、明亮的学习环境,我们不能因袭旧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要侧重于体验(操作),或增加艺术作品内容和深度来维持、调节、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程度。如在小班(3~4岁)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聆听简易音乐、欣赏形象图片、模做动作、说出感受等,说是为了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认识物体。再如在中班(4~5岁)教学歌表演《小青蛙》,利用形象的图片或录像带,引着幼儿在音乐、图画、文学等不同艺术知识的同构中认识:青蛙大大的嘴巴、大大的眼睛、看见害虫就吃掉、生活在田间、一般离不开水……同时教育孩子们明白青蛙是益虫,从小要养成保护益虫的好习惯。通过系列的幼儿音乐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幼儿提供或创设丰富活跃的视听环境进行场景教学,既可以促使幼儿在轻松的演唱活动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可以培养幼儿在快乐的音乐氛围中激发油然而生的兴趣,还可以教育幼儿在学习的实践机会中培养生活良好的习惯,更能够引导幼儿在自由的艺术环境中开发乐于创新的潜能。

三、以创造表现为着眼点,启发幼儿创新思维

幼儿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也对幼儿音乐教育提出创新的要求。作为最富于创造性的艺术,音乐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以创新思维为基础的,音乐对发展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向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1)用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其求异性、发散性、突发性、连动性、敏锐性、灵活性等创造性认知特征。欣赏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以自己独立的体验、联想、表现与表达,形成自己不同的想象和思维,随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活动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充分的想象和个体独特的表现语言,他们在活动中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法则和内容,而且是在深化创造性认知特征的过程中滋养自己独特的内心潜质。

(2)用音乐促成幼儿表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动机、创新精神、创新理念等创造性情感特征。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既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又培养了幼儿音乐兴趣,还促成了幼儿表现欲望。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的感受,能够行之有效地在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形成创造性情感特征。

智力潜能 篇4

我认为, 既然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 那么就必须抓住课堂这块阵地。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智力教育是最重要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中展开情感智力教育, 当然, 在课堂教学中, 知识的传授是主要的, 我们不能够为情感智力教育而情感智力教育。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感智力教育的氛围, 在知识的传授中有意识和有目的地渗透情感心理品质的培养。语文学科既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 又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 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 积极创设情景, 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一、以材育人———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语文课教材与其他课教材相比, 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教学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 就应该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 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 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是碰撞思想。情感是“孩子明眸中的亮点, 是心灵天空的繁星, 是理想世界的阳光”, 当学生用情感去触摸阅读, 用心灵去感悟情感, 那么浸润在文字中的所有价值就能浸透到灵魂深处。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在美的情感下, 才能有智慧, 只有美的情感, 学者才能提高到宇宙的思想, 并了解自然和一切现象的总体。”

教材中的课文, 是作家用心灵雕刻而成的, 奔涌着作者那浓浓的情, 凝聚着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 是他们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如苏轼的《赤壁赋》不仅仅文辞精美, 意境开阔, 更令人神往的是作者面对逆境, 虽寂寞、抑郁但不消沉、绝望。一个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的文人, 却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 这种豁达的人生修养熏陶着每一位学生, 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受到启迪。在语文课堂中, 我们曾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感动, 曾为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而感叹年华易逝, 也为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而奋发, 为李煜的“一江春水”似的愁绪而流泪, 为贾宝玉、林黛玉爱情而惋惜。窦娥的冤情、鲁宾逊的坚毅、祥林嫂的不幸、堂吉诃德的可笑、于连的可悲等这些不朽的文学形象, 曾无数次地震撼着读者。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作品本身精湛的艺术技巧外, 更主要是因为作品散发着无穷的精神魅力, 这种精神是作品本身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终极关怀”。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作品中丰富的情感矿藏来铸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让文中的真、善、美像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 并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学就是要在这样的意境中, 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 从而愉悦性情, 陶冶情操, 培养健康的心灵、完美的个性。

二、以行育情———重视课堂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在教学中, 教师应把着眼点投向全体学生, 投向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活动,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 使每个人都有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时候,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享受成功的愉悦感、满足感, 从而对语文、对生活有持久的热情。如在讲授新课前可创设“你说我也说”这个小栏目, 利用课前五分钟, 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也可由他们自己来选话题, 事先也可以把话题说给学生, 让他们在课下搜集资料、广泛阅读, 进行准备。开始让爱发言的学生说, 慢慢带动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通过练习, 学生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拓宽了阅读面。更重要的是,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主发言的意识, 成为课堂的主人, 满足他们表达的需要。再如在授课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发主题创新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讨论, 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使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抓住机会, 及时对表现好、大胆发言的学生加以表扬, 对稍微害羞的学生加以鼓励, 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增强自信心, 愿意开口, 乐于开口, 心情舒畅地、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 使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 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 而且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就好像是自己做的, 文中的话就好像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切就越感到亲切, 越感到愉快, 越感到学习的轻松。当然, 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 导游解说、演讲、辩论等都可产生不同的效果。

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指出, 活动尤其是合作活动, 是儿童思维和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多种实践活动, 作为主体教育的一种基本策略, 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 而且体现了一种教学思想。语文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强调个人的积极参与、主动表现, 更强调群体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启发, 使之产生更强的探索愿望, 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 同伴之间的交流还使学生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 养成能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 从而使自信和谦虚有机结合起来, 这应该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必需的技能, 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情感智力。

三、以境育情———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 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 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那么, 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 激活课堂, 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从操作来看, 方法多种多样, 既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 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 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文中的人、物、情、景, 又可以模拟与教学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神似、功能相似、结构相似等, 让学生得其门而入。“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还可以借助幻灯、录音等来创设情境。例如让学生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 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 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 强化他们的体验, 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朱熹语) 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还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重点在演示过程, 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 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 又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 有利于语言表达。巧用文中插图, 也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学生对图画有着特殊的爱好, 利用课文插图,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人物画, 可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生平遭遇来揣摩画面人物的心态。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播放音乐渲染情境。《乐记·乐本篇》开宗明义地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因此,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对音乐的选择, 除了以课文内容为基本要求外, 还应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感情, 以及选择与之相通的时代之音。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 都是反映社会生活, 表情达意的, 如果能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 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 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 还有想象法、朗诵法, 等等。

俗话说“触景生情”, 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激发往往具有综合作用。这些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的机会,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应该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 创设具体情境, 使语文教学变成有吸引力、有趣味、有活力的群体活动, 使学生在这样的群体活动中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引发共鸣, 提高修养。

情感智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只要教师捧着一颗爱心, 不懈地在微小处体现自身的情感, 以材育情, 以行育情, 以境育情, 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智力, 培养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的“健全的人”。为学生服务就是要不仅为学生的今天负责, 而且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 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教育学生能够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变化, 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等等。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 我们就抓住课堂这块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感智力教育的氛围, 在知识的传授中以材育情, 以行育情, 以境育情,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智力, 培养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智力潜能 篇5

由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以下简称中珠协)申请,经财政部、教育部批准立项的“珠心算教育开发儿童智力潜能的对比实验测试研究”课题,通过邀请招标方式,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央教科所)承担。经过课题组4年多的努力,完成了研究结题报告,成果鉴定会于2009年1月8日在中央教科所举行。鉴定会专家组由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柳斌,原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名誉理事长邵宗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博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人教社总编吕达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博士5人组成,柳斌同志任组长。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博士、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研究员和课题组成员蒋志峰副研究员等人。中珠协在京正副会长和秘书长列席了会议。鉴定会由吴霓研究员主持。首先由田慧生副所长和课题组主要负责人蒋志峰副研究员介绍了课题工作情况和研究报告。课题实验研究的结论是:“1.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小学生智商的提高、记忆力的提高、注意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表象能力的提高等整体智力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2.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小学各学年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作用;3.珠心算教育对提高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业成绩的作用显著;4.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幼儿园儿童注意力的提高、智商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表象能力的提高等整体智力的提高作用非常显著;5.珠心算教育对促进各学年幼儿园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逐渐提高的作用,但较明显的作用是体现在第二学年的儿童身上。”

实验结果还表明:“珠心算有别于其他教育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培养使儿童在脑中形成清晰的算珠表象并通过看算和听算两种主要方式来进行相应的脑算能力,反映出珠心算教育干预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特有的清晰的算珠表象和表象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及相关的教学方法、内容。” 基于以上结论,课题组建议主管部门行文规定“珠心算应设置为地方课程、支持幼儿园开展以开发儿童智力为目标的珠心算教育实验、重视并推动珠心算师资培养、成立珠心算教育研究专门机构开展持续研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智力潜能】相关文章:

潜能生之潜能挖掘07-12

创造潜能05-09

思维潜能05-24

综合潜能06-04

阅读潜能06-08

自我潜能06-12

潜能生07-01

潜能激发心得04-26

表达潜能课程06-16

激发潜能创造奇迹07-05

上一篇:学习笔记下一篇:智能变电站检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