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基本项目

2024-06-26

公共卫生基本项目(精选十篇)

公共卫生基本项目 篇1

关键词:综合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健康中心

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产品,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作为公共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公共卫生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1,2]。据测算,我国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有40%~50%由公立医院完成[3],公共卫生服务类别繁多[4]。为了解深圳市综合医院运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对宝安区各级综合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展开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深圳市宝安区综合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综合医院本部及院办院管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共同完成。通过调查不同类型综合医院及社区健康中心(以下简称社康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和区域间的差异并做出评价,从而根据工作职责予以配套经费,以期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卫生政策提供参考。

1.1调查对象

抽取三甲医院2家,二甲医院4家,一甲医院1家及辖区内的所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55所。

1.2调查方法

(1)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项目为综合医疗机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免疫规划、传染病、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应急事件处理、职业卫生)和诊疗服务(住院服务、门急诊服务、家庭病床与慢性病跟踪随访服务)的开展情况等。(2)统一培训各综合医疗机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报表填写人员,由各填报人员自填上报。(3)研究人员到各单位现场核查指导,对上报的调查表进行复核,补漏纠错和逻辑检错,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3统计分析方法

本研究在Excel建立数据库,双人平行录入,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一般情况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列联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所有P值均表示双侧概率。

2 结果

2.1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齐备

宝安区共有三甲医院2家,二甲医院4家,一甲医院1家。抽取辖区社区康复中心55家,A级26家,B级29家,C级0家。社康工作人员共计1 577人,从事公共卫生人数413人,其中专职人员29人。每家医院的社管中心均配备有1名以上专职人员从事公共卫生工作。医院本部设有预防保健科,承担综合医院公共卫生工作。

2.2 医院和社区正常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根据法律法规和各级卫生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医院应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置、传染病监测与报告、预防接种管理、消毒监测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与报告、疑似职业病报告与管理、放射防护管理、精神疾病防治与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妇幼保健、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和伤病员救治信息报告、门诊及住院患者疾病谱监测与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废物处理、医院死亡病例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等公共卫生职能。

2.3 各级医院与社区评级存在差异

按照医院等级与社区康复评级进行比较,级别高的综合医院防保科、社管中心对所属社康中心的业务进行指导,业务开展比较好,在年终绩效评估中获得总分较高。对各级医院社康中心公共卫生人员与社康中心评级做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业务收入与维持经费与社康中心评级做logistic回归分析,业务收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维持经费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医院防保科对所属社康中心传染病报告卡进行质控

只有1家三甲医院防保科对所属社康中心进行业务指导与考评。医院能对社康中心的维持经费进行全额发放,个别医院自筹经费进行项目补助,对医院和社康的公共卫生项目进行绩效考核,予以奖罚。

3 讨论

目前深圳市综合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5]主要包括疫情报告、传染病监测、死因监测、门诊及住院患者疾病谱监测与分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与分析、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医院本部公共卫生职能部门涉及预防保健科、医务科、感控科、宣教科、社康管理中心(社康科),各部门(医院本部—社康科—社康中心)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未得到明确的界定。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医疗机构运行中存在职责划分不清[6],监管部门协调困难、工作难以落实,效率低下、项目配套经费不足的问题。政府目前针对社康中心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业务进行年终考核,并及时下发经费至各社康中心。但医院本部的公共卫生经费存在配套不足问题,医院既要承担繁重的医疗卫生服务,还要兼顾此类公共卫生服务,难免力不从心[7]。深圳市各社康中心还没有实现网络直报法定传染病,需将报告卡送医院防保科进行替报,应建立相应标准,对医院进行合理补偿。补偿额度在一定范围内,既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使其既能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能达到减轻医院经济负担的目的[8]。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受单位领导重视程度影响较大,工作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加强对综合医院和社康中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公共卫生人员的积极性,指导医院社康中心和临床科室按照方案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强化监督机构建设[9]。

4 建议

4.1 加强业务培训

公卫医师也应掌握临床常见慢性病的随访与治疗,选派年轻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和培训,不断强化对基本公共卫生技能的掌握。使各级医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10]

4.2 强化督导考核

充分发挥市区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的作用,通过开展督导考评,对各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情况、项目实施效果等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将检查结果作为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11]。

4.3 做好经费支持

根据工作职责相应配套经费,促进综合医院运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特别是综合医院本部的公共卫生项目。

参考文献

[1]张帆,刘本禄.讨论转型期公立医院的发展与公共卫生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305-1306.

[2]叶郁辉,许卫卫.科学规划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J].中国医院,2011,15(2):25-27.

[3]戚淇,韩玉珍,刘国栋,等.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效率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9):14-15.

[4]王雁飞,韩玉珍,刘宁宁,等.我国公立医院财政长效补偿机制实现方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2):13-14.

[5]臧立新,潘习龙.基于公益性的我国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9):6-7.

[6]江捍平,罗乐宣,陈渊青,等.深圳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财政补偿与相关政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2:):16-17.

[7]马雷,李道苹,龚勋,等.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现状浅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7-9.

[8]陈珊,张连师.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补偿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5):6-7.

[9]戚淇,韩玉珍,刘国栋,等.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监管能力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9):19-21.

[10]刘琼莲.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角色[J].东南学术,2009(1):104-112.

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培训总结 篇2

为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奇台县举办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班,以指导全县正确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取得实效,特举办培训班。培训时间为20XX年4月28日全天,培训地点为县人民医院多功能大厅,培训人员为;热西丁、刘宗辉、呼尔玛乃、徐娜、马永仁。村医有王振忠、何应东等。

通过此次培训,我们认识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以后管理的主要项目,我们一定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做好这方面工作,更好的服务广大农牧民。

公共卫生基本项目 篇3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面临的问题

1. 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欠缺、人员素质过低、结构不够合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从调研结果来看基层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欠缺、人才素质过低, 难以满足现在公共服务工作的需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以实施的基础,是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2.配套资金不足、不能及时到位, 存在资金沉淀和挪用现象

经费补助没有全部、及时到位, 服务机构只能用医疗收入或者其他业务收入展开工作, 机构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就会下降。同时,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被延迟拨付。还有就是,由于一些地方官员思想存在问题, 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用作其他项目。

3.不同地区间、城乡间居民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

由于部分地区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管理系统的缺失,所以不同地区服务利用不均等。由于我国既有城市又有乡村,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且农村公共服务地广人稀、健康意识较弱等,造成城乡居民服务利用不均等

提升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质量的对策

1.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低下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国家或地方积极培养人才,对人才实施鼓励政策,加强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在录用人员是实施聘用制,坚持择优录取,能者上,不能者下的原则。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例如,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地区交流管理经验,加强学习以促进工作顺利进行。优化人员结构, 建立以全科医生团队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更好地满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2.关于公共服务专项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当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筹资和投入体制;其次,当地政府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有关部门的对资金的监管,同时建立公共服务的财政体系,以减少资金流失,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最后,服务机构要积极得申请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和当地政府相应经费及时全部到位, 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有了经费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乡,村医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公共服务工作开展会更加顺畅。

目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问题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等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确保群众受益

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积极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与经费补助政策,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以保障服务的公平性和普及性。根据目前实施情况分析,定期的考核、监督工作已经形成制度, 将岗位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 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缩小地区差异, 形成重点倾斜

项目经费应尽量倾斜到重点保障地区, 根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变化合理地确定重点项目, 根据当地财政情况合理选择资金投入的重点地区, 确保资金向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众倾斜。部分地区居民居住密集,可以根据服务人群大小对村卫生室的经费补助及时调整。项目实施中,随着基层医药卫生综合体制的改革,村卫生室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乡村医生主要收入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为了使乡村医生队伍稳定发展壮大,多数地区将服务工作倾斜到了村卫生室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提高其补助等政策。

3.及时调整经费标准,保障项目质量

财政投入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顺利推进的关键。虽然国家制定了一定的标准,但是公共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可预料的实际问题,加大了经费的需要,而国家或地区投入的经费难以满足部分地区的服务需要。

结语

为了提高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政府应该确保经费及时全额投入并加强管理,服务机构应该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和健全监管和考核机制,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公共卫生基本项目 篇4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江苏省6个卫XI项目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和管理资料;现场调查问卷资料。

1.2研究对象

乡、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的农村居民。调查3年内行政区划无变化的所有乡 (镇)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每个乡 (镇) 随机抽取3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随机抽取各类服务对象调查服务满意度。共调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4所, 村卫生室/卫生服务站280个, 有效调查1 391人, 有效调查率99.4%。

1.3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小组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知晓及满意情况采用机构拦截调查的方式, 调查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

1.4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统一培训调查员, 质量监督员调查过程监督, 随访核查, 数据双人录入和EPIDATA数据库校验等, 保证了调查数据的信度和效度。

2 结果

2.1 项目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涉及面广, 为便于管理和协调, 由县卫生行政机构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县、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建立项目管理组织, 各机构间明确职责分工, 自上而下形成三级卫生服务和管理网络。调查表明, 98.1%的乡级卫生服务机构、99.6%的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管理组织, 有完善的工作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织管理、服务运行体系较为健全。

2.2 绩效考核

现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 主要从项目资金管理的角度出发, 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 财政部门及专业卫生服务机构参与, 结合项目规范的要求实施绩效考核。考核面包括了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建设、资金管理、技术服务、服务成效等, 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挂钩, 这种方式对保证专款专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2.3 人力资源配置

6个项目县每千人口专业卫生服务人数平均3.4人, 6个项目县之间存在一定差别, 其中溧阳最多4.1人, 高邮最少2.8人, 均高于2009年东部县区2.46人的平均水平[1]。

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平均服务人口分别为44 737人、3 830人, 平均拥有卫生服务人员分别为11.1名、3.4名, 服务人员与服务人口之比分别平均为1:4 030、1:1 126。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中具有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乡村医生资格的平均为5.6名、0.8名, 即每个乡、村卫生服务机构中仅50.5%的乡防保人员和23.5%的村医具有合格的专业卫生服务能力。

2.4 经费保障

总体上县本级财政经费投入相对充足, 按户籍人口核定基本公共卫生经费, 6个项目县除高淳外均已达到或超过15元/人的卫生部要求,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的丹阳达到20元/人。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比例分别为71.4%、2.8%和25.8%, 仅16.7%的地区得到所属省辖市的财政投入。 (表1)

2.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分析结果显示, 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开展, 传统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对较为规范, 如健康教育、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预防接种、儿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等。由表2可见,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宣传栏设置率达100%, 更新频率平均8.4次/个·年, 超过国家规范的要求;传染病报告率、预防接种证建证率均达到100%, 适龄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平均为97.9%, 新生儿访视率、孕产妇健康管理率平均为97.7%、98.5%。

部分新增、深化的服务项目, 如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 项目开展时间短,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上处于逐步完善阶段。从表2显示,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平均为62.3%, 健康档案的电子化率为86.1%;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均达90%, 但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为71.2%、62.3%,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平均97.1%, 但健康体检率仅68.4%。表明38%的居民尚未建立健康档案, 已建档案中13.9%为纸质档案, 纳入管理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中28.8%、37.7%健康管理效果不理想, 而纳入管理的老年人中32%未开展规范的健康监测。

3 主要问题

3.1 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效率不高

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主要侧重于项目补助资金管理, 考核结果与经费拨付额度挂钩, 间接强化了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偏离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公共产品本质[2]。另一方面,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考核主要由卫生系统牵头, 财政部门多是参与性质, 或者仅着眼于项目经费管理层面, 考核本质仍属于卫生系统内部的行政业绩考核, 考核主体、考核对象隶属同一利益团体, 考核结果较难做到完全客观真实, 弱化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追求社会效益的服务宗旨。

3.2 经费保障相对不足

项目资金的足额筹集和实际拨付到位主要取决于各地财政, 由于事权和财权分离, 加上地方财政困窘, 日常防病经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常以捆绑打包的形式整体拨付, 表面看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足额筹集, 但其他卫生经费却相应减少, 存在事实上的挤占挪用, 经费保障仍然不足。

另一方面, 全部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的各项服务内容, 人均15元的经费补偿额度相对较低。以健康档案为例, 村卫生室建立一份健康档案经初步测算约需投入11元, 实际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投入仅为6.3元, 仅占实际支出的57.7%, 其余则需服务机构自行补偿。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5.3%, 但体检率和辅助检查率仅68.4%和56.1%, 主要原因之一检测成本较高。

药品零差价政策、绩效工资改革等外部环境的变化, 改变了乡、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传统的经费收支结构, 而实际补偿相对有限, 以某乡卫生院为例, 从药品零差价政策中得到的补偿仅业务总收入的4.8%;目前基本公卫经费测算以当地户籍人口统计, 流动人口的经费补助为空白, 需要服务机构自行补偿, 也间接造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的不足。

3.3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服务内容不完全相同, 村级承担了大量随访工作, 而服务人员数量、人员结构与工作量明显不匹配。服务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专科毕业者少, 多为转岗培训, 不能满足居民健康需求[3]。村医待遇不高, 难以吸引医学毕业生, 现有村医队伍以返聘人员占多数, 年龄偏大, 业务素质和技能远不能满足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

3.4 专业技能保障不足

乡、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总体上较弱, 离规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因经费、人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县级专业卫生服务机构不能提供系统、有效的业务知识培训和技术支持,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与快速增长的居民公共卫生实际需要不匹配, 也间接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程度和服务效果。

3.5 居民参与和配合度不高

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认知不够, 不了解甚至误解, 以及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缺乏足够信任, 在组织实施健康讲座、健康干预和指导等服务时, 居民的参与度、配合度不够, 影响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4 建议

4.1完善督导和考核方式

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与监管机制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手段[4], 而确保政府投入的有效性, 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数量、质量和可及性, 必须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管机制[5]。因此, 建议加强适宜的项目评价和绩效考核研究, 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管和绩效考核形式, 科学确定评价和考核指标, 加强对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的督导、考核;适时引进“第三方”监管评估机制, 由与利益无关的第三方实施日常工作督导或项目绩效考核, 明确利益方、服务方、管理方的三方职责和义务, 逐步完善督导考核机制,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化程度和绩效考核效率的提高。

4.2强化各级政府的筹资职责, 积极拓宽渠道

现行的财政分权制, 间接形成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难以匹配的局面。县级地方政府承担宠大的支出责任, 但是财权有限, 造成地方财力难以满足支出需要。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医药卫生体制重点工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因此, 要再次明确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责任, 增加市级财政对下辖地区的公共卫生补偿职责。另一方面, 合理、优化配置基本公共卫生资源, 对项目的绩效考核和经费拨付, 除了常年可测的工作量, 建议结合上年度的服务情况, 适当考虑流动人口等不可预知且无补偿基数的服务量, 增加对这部分服务的经费补偿, 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公平和效率。

4.4加强政策宣传和组织合作

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宣传, 让居民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和目的, 提高群众认知度;另一方面, 加强卫生、农业、财政等多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 共同鼓励和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努力配合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4.3完善资源配置, 提高服务能力

现阶段, 基层卫生服务人员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的最大障碍[6], 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 取决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7]。建议在科学测算工作量的基础上, 根据服务量适当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数量, 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与各类医学院校合作, 建立满足本地区需要的定向人才培养机制, 并从政策上给予学费、收入保障。另一方面, 建立长期、稳定的继续教育机制, 明确县级及以上专业卫生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培训及技术指导职责, 并提供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 以健全、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保障机制, 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S].

[2]王峦, 程晓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界定的理论原则与方法步骤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23 (6) :19-20.

[3]曲乃强, 袁庆辉, 靖雪研.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卫生经济, 2009, 28 (9) , 69-71.

[4]朱晓丽, 代涛, 王芳, 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 28 (2) , 121-124.

[5]王伟, 任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 2010, 31 (6) , 58-60.

[6]韦潇, 代涛, 朱晓丽, 等.推进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部分地市主管领导调查[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0, 3 (11) :32.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篇5

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实做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按照省卫计委《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管理年活动通知》要求,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身心健康为目标,按照细化项目、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全面落实的原则,利用循环管理方法,进一步优化关键环节工作流程,着力推进项目的有效落实,确保城乡居民真正得到实惠。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体系,优化服务资源配置,转变服务模式,规范服务管理,促进服务精细化,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具体目标。

1、居民健康档案纸质建档率达到83%以上,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5%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2、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各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85%以上。

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产后访视率达到85%以上。5、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5%以上;健康体检表完整率达到80%以上。

6、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40%和30%以上。

7、居家重性精神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全部纳入管理。

8、开展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90%以上,乡镇卫生院达到8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65%以上,村卫生室达到80%以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40%以上。

9、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机构达到100%。

10、居民满意度与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

(三)项目执行精细化。

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等规范内容,制定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和任务,工作目标,细化流程,精心实施,确保每项工作做实做细。

1、提高健康档案管理水平,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做好重点人群的随访等服务内容,确保档案内容字迹清晰、数据真实、管理规范。按照规范要求统一纸质健康档案格式内容,对原与《规范》不符的表单、记录,可添加单页,予以补充相关缺少的内容。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3%以上,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5%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档案使用率要达到80%以上。同时,要加大对“假档”、“死档”的检查、处罚和整改力度。

2、创新健康教育工作形式,丰富健康教育宣教内容。要以县区为单位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重点工作等确定主题,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健康教育。要做到有健康教育组织体系、有固定规范的宣传阵地、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有健康教育计划和评价总结为主要内容的“四有”健康教育模式,规范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

3、积极推进预防接种场所规范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要强化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规范化预防接种场所的建设,提高预防接种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提升预防接种服务水平。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实现电子化、档案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服务科学化水平。

4、加强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利用妇幼信息、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掌握服务辖区内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信息,按照规范要求,保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管理任务。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孕产妇、儿童保健能力建设,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完善工作设施、更新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等措施,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能力和水平。要紧密结合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合理安排接种点和工作日,将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有机结合,同步落实相关项目管理内容。

5、进一步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和控制率。按照《规范》要求,强化对慢性病患者在筛查、随访、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四个重要环节的质量管理,全年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和1次全面体检,体检化验单据齐全入档。落实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和糖尿病患者4次免费测血糖的要求,熟练掌握血压测量、足背动脉搏动触摸等基本技术规范操作要领,准确掌握各项检查、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和临界点,正确理解各项检查指标,据实填写有关随访信息。

6、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定60岁以上失独老人和65岁以上老人健康查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组织实施、责任分工、查体内容、查体流程、查体和检验检查单据资料整理和查体结果反馈、健康评估等内容;在圆满完成规定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数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质量,年内老年人健康体检表完整率须达到80%以上,要不断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覆盖率和合格率。

7、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密切与街道(社区、镇)、居(村)委会联系,建立日常筛查管理机制,及时发现、按时随访重性精神病患者,做到发现一例管理一例,培训、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居家管理的用药及防护事项,减少和避免患者的意外伤害,切实提高病情稳定率。

8.做好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要加大督导力度,及时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要求,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及时排查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按规定时限上报处理。

9、完善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要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掌握服务辖区饮用水单位、学校、公共场所、非法行医及非法采供血地点等基本信息,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及村卫生室村医,采取网格化管理形式,认真开展咨询宣传、巡查、信息收集和报告等工作,并及时做好相关工作记录,工作记录内容要做到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

10、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要围绕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增强中医药服务功能,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大力宣传中医药知识,为新项目的开展创造条件。同时,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内涵,加大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

第四部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一、组织管理(一级指标)

(一)综合情况

1、辖区人口数、年龄分布、重点人群等基础资料统计表;

2、项目计划。包括:现状、目标、措施、项目职责分工、责任人等;

3、项目上半年工作小结、全年工作总结(有取得成绩、上次考核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发现新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4、其它。

(二)机构建设(二级指标)

1、上级相关文件;

2、项目领导组织;

3、项目专业指导组织;

4、项目考核领导组织;

5、以上组织活动会议记录和活动图片等其它材料。

(三)制度建设(二级指标)

1、上级相关文件;

2、项目相关制度;

3、项目实施方案;

4、项目绩效考核方案;

5、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6、项目成本测算;

7、其它材料。

(四)日常管理(二级指标)

1、上级相关文件;

2、人员培训资料(包括上级培训、内部培训、服务站卫生室培训)(通知、签到、培训前问卷、教材、课件、培训试卷(包括需求调查)、小结、照片);

3、月报数据审核(1-12月);

4、协作机制(专业机构对中心或卫生院、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培训、指导、考核、监督)等有关材料;

5、其它材料。

(四)绩效考核(二级指标)

1、上级考核相关文件、通报、督导反馈意见等;

2、职工内部绩效考核;

3、中心(卫生院)对服务站(村卫生室)考核等有关材料;

4、考核结果应用等材料;

5、问题整改情况等材料;

6、其它材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进行至少4次的考核,其考核结果上报县区卫生局,做为划拨经费的主要依据,并保留考核图片、考核记录(被考核单位签字)考核通知等相关材料。

二、资金管理(一级指标)

(一)上级项目资金分配文件等。

(二)资金管理办法。

(三)项目成本测算。

(四)预拨资金及时性、资金到位率。依据考核指标提供县区级预拨金配套文件或指标文件、拨付时间、到账时间、银行入账通知(复印件)等佐证材料。

(五)项目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统计表;

(六)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小结;

(七)项目专项资金收支明细账(复印件)

(八)项目支出的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复印件);

(九)村卫生室(服务站)资金拨付使用情况;

(十)项目资金专项核算情况等其它有关资料。

三、项目执行情况(一级指标)

(一)居民健康档案(二级指标)。

1、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与管理办法、居民建档流程图;

2、居民建档登记情况统计(分月统计)、居民建档分类情况统计(每月统计);

3、居民建档更新情况统计(分月统计)

(二)健康教育(二级指标)。

1、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统计表名单;

2、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现状分析、目标、指标、经费预算和具体措施);

3、健康教育相关制度;

4、健康宣传资料发放或领取登记表及统计表;

5、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底稿);

6、健康教育音像资料播放情况统计表;

7、健康教育音像播放记录;

8、健康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情况统计表;

9、健康宣传栏更换记录(图片附带日期);

10、卫生宣传日健康咨询活动情况统计表;

11、卫生宣传日健康咨询活动记录(小结和图片);

12、健康教育讲座情况统计表;

13、健康教育讲座活动记录(小结和图片);

14、健康教育工作半年小结、全年总结;

15、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卫生行为形成率、试卷、评价及统计表(有条件可建立数据库);

16、上级相关文件。

(三)预防接种(二级指标)。

1、免疫规划工作计划(现状、目标、指标和具体措施);

2、预防接种卡(分村、社区或居民委、按出生年份分类装订,并且全部录入计算机内《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3、新生儿出生分村分月统计表(与儿保共用);

4、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

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登记表、报告卡;

6、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摸底登记与查漏补种记录

7、接种率调查资料

8、安全注射制度;一次性注射器使用、销毁记录簿;门诊消毒登记簿;

9、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

10、冷链设备档案和报表,冷链设备测温记录

11、疫苗和注射器出入库登记表,疫苗运输记录表;

12、督导检查资料

13、预防接种宣传资料(预防接种宣传日、补充免疫等活动计划、宣传材料、总结、照片等);

14、适龄儿童查漏补种工作方案及相关工作记录;

15、例会制度和记录,免疫规划培训资料;

16、免疫规划针对疾病主动监测记录表和旬报表;

17、辖区内幼托机构、学校情况一览表;

18、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记录、报表、总结;

19、应急接种相关资料;

20、预防接种半年及全年工作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四)儿童健康管理(二级指标)。

1、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2、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3、儿童健康管理人员登记表;

4、新生儿出生月报表(与计免共用);

5、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情况统计表;

6、托幼机构管理资料(幼儿园名称及保健老师和园长、托幼机构督查表、儿童 体检资料);

7、0-6岁儿童保健管理登记本;

8、体弱儿、高危儿管理登记及专案管理登记本;

9、儿童健康档案;

10、围产儿、0-6岁儿童死亡登记薄;

11、例会签到、会议记录(与妇保合用);

12、培训资料(参加县和乡镇为村培训资料)和督导资料(县级督导和乡镇对村督导资料);

13、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总结;

14、上级儿保工作相关文件。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二级指标)。

1、妇女保健工作计划;

2、妇女保健工作制度、方案;

3、妇女保健工作人员登记表(包含村级);

4、孕产妇保健管理登记本;

5、高危妊娠专案管理登记本;

6、孕产妇死亡登记薄;

7、孕产妇健康档案;

8、产后访视登记薄;

9、例会签到、会议记录(与儿保合用);

10、妇保培训资料(参加县和乡镇为村培训资料)和督导资料(县级督导和乡镇对村督导资料);

11、妇保工作总结;

12、上级妇保工作相关文件。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二级指标)。

1、老年人保健和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现状、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2、相关制度和规范(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工作制度、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居民病伤死因统计工作规范);

3、相关登记本(计划生育失独家庭人员登记薄、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高血压患者登记本、糖尿病患者登记本、恶性肿瘤患者登记本、居民死亡登记本); 4、60岁以上失独老人、65岁老人、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病人健康档案(基本情况、健康体检表、健康指导及建议、随访记录等);

5、相关报表(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情况统计表、主要慢性病患者及65岁以上老人管理情况统计表、分年龄组、分性别人口资料、卫生资源基本情况);

6、其他资料(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资料、专题活动小结等);

7、全年工作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七)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二级指标)。

1、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含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等);

2、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工作3-5年规划;

3、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计划(现状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

4、相关登记本(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登记本、高血压病人登记本、糖尿病病人登记本、恶性肿瘤病人登记本、居民死亡登记本、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脑卒中病例登记本、冠心病病例登记本); 需要解释:病人来源、登记本的模板;

5、慢性病患者汇总表,随访、体检表;

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月报表(具体到每个卫生室);

7、其他资料(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资料、专题活动小结等);

8、半年、全年工作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二级指标)。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组织(文件及相关活动记录);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

3、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计划;

4、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培训记录(培训会议通知、签到、教材、满意度调查、照片);

5、重性精神疾病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

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汇总表,随访、体检表;

7、半年、全年工作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今后打算)。

(九)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二级指标)。

1、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

2、传染病防治相关制度(预检分诊、消毒隔离、传染病报告工作流程、报告管理、疫点处理、疫情值班等);

3、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背景分析、目标、指标、具体措施)并定期检查,有自查记录;

4、传染病报告记录(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科和影像科室登记要求规范,报告卡、登记本);

5、传染病漏报调查记录(计划、记录、小结);

6、传染病个案调查表、调查小结(除小结外,疫点处置“六项”要有相关资料);

7、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技术培训资料(计划、通知、签到、教材、记录、试卷、小结);

8、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督导记录;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领导组织(政府文件);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记录;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记录;

13、卫生应急物资贮备统计表;

14、疫情值班表及值班记录。

15、半年、全年总结(基本情况、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十)卫生监督协管(二级指标)。

1、报表总结。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计划、总结(有取得成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

2、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协管。(1)公共场所单位基本情况统计表;(2)公共场所单位档案;(3)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或巡查记录资料;(4)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或报告记录资料。

3、职业卫生咨询指导。(1)职业卫生服务宣传教育、咨询、指导记录表及有关资料;(2)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3)可疑职业病患者登记与报告记录表。

4、饮用水卫生监督协管。(1)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学校供水情况单位基本情况统计表;(2)上述供水单位卫生档案;(3)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4)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

5、学校卫生监督协管。(1)学校基本情况统计表;(2)学校卫生档案;(3)协助指导开展健康教育、卫生宣传有关资料;(4)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5)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6)协助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的有关材料。

6、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卫生监督协管

(1)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2)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3)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资料。

7、食品安全协管。(1)开展辖区内相关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咨询活动记录材料;(2)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表或巡查记录资料;(3)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表。

(十一)中医药健康管理(二级指标)。

1、工作组织(文件及相关活动记录);

2、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

3、工作计划;

4、工作培训记录(培训会议通知、签到、教材、满意度调查、照片); 5、65岁以上老人档案名册(同老年人健康管理)和0-3岁儿童档案名册;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喜与忧 篇6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成绩喜人

平江县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山区、林区、边界县、贫困县、行政区域大县于一体的内陆县份。2011年以来,平江县按照国家、省、市财政和卫生部门要求部署,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大群众从中享受了改革红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居民健康体检和全面健康教育有序开展。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采取入户建档、就诊建档等形式,及时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截至2013年12月底,全县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61199份,建档率80.31%;录入电子档案714387份,录入率75.37%,其中动态管理档案143570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设置健康教育专栏827个,定期更新;发放健康宣教资料616500余份;举办知识讲座265次;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100%。县健教所成为全省健康教育与促进“红旗单位”。

(二)卫生监督和预防接种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全县卫生监督协管员网络机构,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2名以上卫生监督协管员。严厉打击非法行医,2013年取缔无证行医39家,没收大型医疗器械28件,罚款8.84万元。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管理服务面为35%,0—3岁儿童中医药规范管理面为32%。同时,稳步推进预防接种体系建设。

(三)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比较扎实。一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制订相应的工作预案和实施方案。2013年排除疑似病例1例,全县未报告1例确诊病例。二是手足口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重点加强手足口病的登记、报告、随访、病家消毒等管理、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救治工作,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188例,重症死亡病例1例,完成手足口病例监测采样66例,有效处置3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三是霍乱疫情防控工作严密。通过监测,未检测出内、外环境阳性标本,无霍乱病例报告。四是传染病报告得到落实。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992例,涉及乙、丙类传染病种18种。2013年未报告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妇儿和老年人保健管理得到加强。在儿童保健方面,2013年全县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81272人,健康管理率86.66%;0—3岁儿童系统管理34981人,健康管理率83.24%;新生儿访视12145人,访视率95.66%;开展新生儿筛查11139人,筛查率92.65%。婴儿死亡率为5.83‰,5岁以下死亡率为9.45‰,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听力筛查率85.94%。在孕产妇保健管理方面,2013年全县孕产妇总数12630人,活产总数12696人,孕产妇建卡率为97.25%,产前检查率为97.22%,产后访视率为95.57%,系统管理率为92.9%,住院分娩率为99.85%。2013年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在老年人保健管理方面,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健康指导。全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档92140人,建档率98.6%;电子建档48925人,电子建档率46%;规范管理率98.6%。

(五)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病管理逐步完善。乡乡建立35岁以上居民首诊测量血压制度,为全县35357名高血压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在管高血压患者33272人,规范管理率92.6%。全县登记建档的糖尿病患者5221人,在管糖尿病患者4827人,规范管理糖尿病人3792人,规范管理率90%。为3152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录入国家管理系统3128人,在管患者3027人,规范管理率为70.4%。同时通过“686”和“癫痫防治”项目对部分病人进行了免费治疗,给予用药康复、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制约较多,问题不少

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不足。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入开展和上级的要求越来越严,项目支出呈现水涨船高之势。2013 年,平江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需求达3954万元。平江县2013年在籍人口为109.28万人,但是,上级下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是按常住人口95.75万人计算的,按每人30元计算,财政补助经费缺口达406万元。此外,各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部署、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经费保障太少,导致基层开展工作受到很大制约。

(二)乡镇卫生院能力不强。全县位于边远山区的乡镇卫生院超过50%,工作环境差,服务半径长,造成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人难进,进难留”。全县50%的乡镇卫生院缺乏医疗器械,无法开展B超和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项目,只能请县人民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帮助解决。

(三)乡村医生素质不高。一是人数太少,覆盖不全。虹桥、福寿山、大坪、黄金洞、长寿等乡镇至今还有部分乡村没有医生,只能靠卫生院医生和邻近村的乡村医生兼职服务。二是人员老化,能力不强。全县35%的乡村医生是以前的“赤脚医生”,年龄都在60岁以上,文化程度低,又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专业技术培训,对新知识、新技术陌生,难以适应工作。三是资格不符,服务不优。部分村卫生室由跟师学徒、没有资质的人员担任乡村医生,不能按要求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有的由于不懂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认为上级补助经费是按人头拨的,不做事也可以拿钱,导致工作造假、敷衍了事等现象,造成不良影响。

(四)信息化水平与业务工作不匹配。平江是湖南省首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县,网络信息化管理比较好。但201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全省公开招投标后,新中标的公司责任心不够强,没有派人常驻管理,远程指导也不到位,致使全县多家卫生院输入的数据丢失或无法保存,电子建档与省卫生厅无法保持一致。此外,网络通讯条件仍然落后,南桥、咏生、黄金三家乡镇卫生院以及全县20%的村卫生室无电信光纤架入,加上市卫生局服务器容量有限,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几乎处于半瘫痪状态。

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对症下药,综合施策

(一)优化财政支持政策。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应实行差别化分配。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贫困地区政府实施基本公共服务难度大、综合成本高,建议上级在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时,根据各地国土面积、地形地貌、人口、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因素,实行分类分档补助,进一步将财力向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同时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兼顾各地外来人口没有补助的问题。二是继续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优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布局,努力让群众就近就地享受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医卫队伍建设。地方政府要加大公共卫生人才的引进力度,对自愿到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并通过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等途径,提高现有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其技术潜能。同时,全力抓好村一级医疗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乡村两级公卫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解决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强、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

(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进公卫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方式,实行现场检查与第三方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尤其是要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考核力度,建立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三方面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考评体系,提高公卫人员工作积极性。地方政府应适当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单位的工作经费,以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四)整合信息网络平台。上级卫生部门应制订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开发全国公卫信息平台系统,统一应用软件,避免地方各自为政,解决数据丢失、信息不能共享的弊端。同时,应加强对信息管理服务商的管理,监督其履行合同,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优质服务。

责任编辑:欣闻

公共卫生基本项目 篇7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满意度,调查问卷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1],旨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按照2014 年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程度,提高居民对服务的感受度[2],而居民的感受度可以用满意度来衡量。作为一个社区/ 乡镇卫生服务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满意度直接反映了项目的实施质量。组织开展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满意度调查,旨在收集项目实施效果的基础数据,了解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对策和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根据经济水平高中低把全省90个县(市、区)分三层,每层随机选取3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再随机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乡镇卫生院,共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家乡镇卫生院。对这18家医疗机构辖区内的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偶遇调查,每点不少于50人。

1.2方法

参考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3版)[3]及相关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8项服务内容以及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因考虑到入户面访调查方式的特殊性,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调查数据难以保证、加上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3项内容没有纳入调查范围。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各地开展调查,完成调查问卷。

1.3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X2检验,检验水准琢=0.05。

2 结果

2.1人群特征

本次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926份,有效问卷906份。男358人,女548人。18~岁51人(5.6%),30~岁70人(7.7%),40~岁131人(14.5%),50~岁231人(25.5%),60岁以上423人(46.7%)。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人群最多,有781人,占86.2%。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最多,有632人,占69.8%。

2.2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满意度

906人中有819人明确回答本人或其家人曾经享受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项或多项,利用率90.4%。以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和无法评价四个维度进行满意度调查,以非常满意和满意共同计算总体满意度,有722人表示对享受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总体评价满意,总体满意度为88.2%。8个项目中满意度最高的为健康教育(97.5%),其次为老年人健康管理(97.3%)和儿童健康管理(97.1%),满意度最低的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92.5%)。见表1。

社区和乡镇居民比较,发现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3 个项目的满意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a校正χ2值

不同经济水平地区间比较,居民对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满意原因

调查中有38 人明确表示对享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占42.1%,其次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占31.6%,其他占23.7%,医疗环境不佳占2.6%。

注:a Fisher确切概率法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浙江省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达90.4%,稍低于2011 年浙江省农村老年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92.25%[4],但远高于2011 年广东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67.1%[5],表明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覆盖了多数城乡居民,且保持在较高的利用水平上。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8.2%,略低于厦门市居民满意度89.8%[6],但高于其他研究[5,7,8]中不同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且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满意度均在90%以上,可见浙江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效良好。

此次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人群多以老年人为主,且女性占大多数。而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患病的几率大,与基层卫生人员的联系比较紧密,进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其享受到的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等服务的满意度高。本次调查显示居民满意度较差的项目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结合不满意的原因不难理解,基层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和医疗技术水平差是关键,造成居民对医生的不信任,提供的服务也就难令人满意。

社区和乡镇居民对项目的满意度比较,建立居民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三个项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我国长期以来对农村卫生医疗资源投入不足,相比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发展相对滞后[9]有关,导致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以及医疗配套设施等落后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难以满足。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在多个项目上一致表现为经济发展差的地区居民满意度低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原因为经济和财政能力的不平衡,影响着地区基本公共卫生设施和服务。经济水平较差的地区公共卫生资源薄弱,与居民日益见长的优质医疗服务需求相矛盾[10],居民满意度低。

通过此次调查不难发现,浙江省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存在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也是国内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普遍问题[10]。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扶持经济薄弱地区乡村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提高基层业务卫生人员待遇,吸引和稳定优秀的卫生人才在基层就业。其次,乡镇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与居民的沟通能力,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再者,做好宣传工作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否顺利实施的前提[1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使居民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最终提升居民的利用率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蕾,崔颖,王禄生.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利用情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52-55.

[2]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2014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nhfpc.gov.cn/jws/s3577/201409/acaeab089ac44d7a87d38393ccec4a78.shtml.2014-10-08.

[3]浙江省计生委.关于印发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3版)的通知[EB/OL].http://www.zjwst.gov.cn/art/2013/5/21/art_262_230813.html.2013-05-21.

[4]何莎莎,冯达,冯占春.均等化目标下我国农村老年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及满意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2,25(5):49-51.

[5]黄绪琼,靳娟,柯永平,等.2011年广东省居民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3):20-22.

[6]沈冬萍,郑晓婷,胡玉华,等.厦门市居民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和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8(28):163-164.

[7]刘丽,顾理平,林永峰,等.2012年青岛市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满意度调查[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2):35-36.

[8]孙青,张艳秋,路明霞,等.河南省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现状、需求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73-75.

[9]翟敏,张雪文,许圆,等.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认知、满意度及利用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4):361-363.

[10]陈丽,姚岚,舒展.中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2):206-209.

公共卫生基本项目 篇8

针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协作强、分工细、任务重的特点, 我院以“四制”为抓手, 强化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一是建立分管院长责任制和分级管理责任制:安排两名班子成员主抓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公共卫生科设置正、副主任各一名, 分别主抓质量和数量指标落实。二是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卷管理制:认真落实六种服务卷发放制度, 坚持季考核、年兑现。三是实行“片长”包保负责制:邻近3~5个村室推选一位片长, 实行片长分片包保, 网格化评比;四是坚持月例会制:每月30日召开村医例会, 通报工作动态, 开展业务培训, 督办工作落实、统筹安排工作任务。

2 加速“强基”抓升级

为切实提高公共卫生科服务能力, 健全服务体系, 高起点、高标准落实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 促进工作提档升级。一是克服困难, 加速对公共卫生科房屋的建设和整修, 确保满足公共卫生科各项业务需求。二是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公共卫生科, 齐备各项用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硬件设施;三是规范制作工作制度、流程、内容等标识、标牌上墙, 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四是为每一名重点服务对象建立管理卡片, 分村、分类别、分服务时段制作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一览表, 将卡片对应地装入一览表内, 动态管理, 使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项目工作逐步向系统化、程序化和格式化方向发展。

3 创新方法抓落实

以户为单位制作健康体检袋, 将健康教育宣传单、知识手册、体检须知、服务内容、咨询电话等材料装入袋内, 发放到有老年人服务对象的家中, 电话督促居民观看并参加体检, 以进一步取得服务对象的支持与配合, 为今后开展个体化健康指导项目工作偿试新的服务路径, 其目的是宣传我院医院文化, 广泛动员、引导群众配合支持, 通过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争强居民们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的自我防护意思, 培育文明的健康生活习惯, 提升强身健体的防病能力。

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的方法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服务活动。一是抽调临床、公卫、检验医师组建3支“小山健康服务团队”, 下乡村、进社区、入工地、上福利院开展宣传、体检、随访等公共卫生服务, 延伸服务触角。二是定期和不定期组织重点服务对象到卫生院, 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免费健康体检等活动, 并负责指导村医落实好我院下达的公共卫生任务和医疗工作, 扩大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在维护公众健康领域的知名度。

利用发放重点人群服务手册工作, 实现服务项目流程化、管理规范化、考核精细化, 对发放的各种服务手册全镇统一采用编码式管理, 实现了乡村两级重点人群服务手册共同使用和管理, 促使公共卫生工作忙而不乱的有序进行。

4 围绕主线建信息

建立健全规范合格的电子居民健康档案是贯穿所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一条主线。为切实抓好新农合管理、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三合一”信息平台建设, 扎实推进信息共享, 保障健康服务卡规范使用, 我们建立了“院村结对帮扶”制度和“三部联动机制”, 逐步形成以村医抓基础信息核实、门诊住院医生协助建档、公共卫科人员补充监管为模式的分工协作机制, 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更新的及时性, 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

5 创新理念抓形象

一是以阵地宣教为主导,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分对象层次、分年龄组、分期分批定时开展卫生科普、政策宣教, 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二是借助媒体介质多点渗透, 实现公益感动, 通过刊发《小山》院报定期开展工作回顾汇报, 开通了包括村医在内的集团彩铃, 努力塑造社会公共卫生形象, 努力提升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认知率;三是借名牌铸优质服务品牌, 把公共卫生服务与创先争优有机结合起来, 以“小山示范岗”创建活动为契机, 借助“小山”和“全省十大健康卫士”这两块牌子, 通过订制健康明白袋、印制科普宣传卡和政策解读宣传册, 结合评选“优秀公卫人”、“优质服务星”等活动, 树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在全社会的良好形象。

6 公共卫生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备简陋, 人员素质不高, 全科医生严重缺乏。

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政府主导的原则未充分体现,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编制、投入补偿机制、医保政策、业务用房等相关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

运行机制不畅, 一些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综合配套改革进展不大, 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仍未建立,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模式的形成尚有较大距离。

7 对策

观念的转变:观念更新程度直接决定发展的速度, 这个转变涉及政府领导、辖区居民、全科医生等观念的转变, 政府领导观念转变主要在于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宗旨及利民性的认识, 从而在资金上投入, 政策制定等上面给予鼓励和支持, 辖区居民观念转变主要认识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 自我疾病及对健康保持理性认识, 全科医生转变转以往坐等病人上门被动式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

加大政府的投入, 党的十七大要求, 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要坚持公卫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性质,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 因社区卫生很多项目都是免费的药品也是零利率, 而转型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不再以医疗收入为基础, 那么政府要加大投入, 用于结构改造功能的分区, 设备添置, 人员工资, 培训等这都需要政府的给予补助, 只有这样, 社区卫生才不会出现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局面。

多种途径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现在全科医生严重匮乏, 且观念、知识及技能没有及时更新, 成了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 所以说要加大力度培训全科医生、护士, 在社区建立一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卫、护理、药学、管理人员在内的人才队伍。

摘要:目的 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循序发展。方法 通过从2010—2012年2年来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结论 提高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整体服务能力, 树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在全社会的良好形象。

公共卫生基本项目 篇9

一、建立正确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理念

作为农村基层卫生管理者,首先要建立正确的项目工作指导思想,即抓好项目的实施,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而不是为了应付考核,为了得到项目资金,这是做好项目服务的基本前提。

其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服务原则。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各个服务项目内容与服务流程的设计中,蕴含了很强的防治结合的思想,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在对本机构服务功能的定位、机构内部服务流程的构建、医务人员服务理念的宣传灌输上,要很好地把握这一点,这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

第三,将项目实施与服务模式改革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服务责任落实到人,是确保项目任务落到实处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质量管理要点

(一)居民健康档案

1. 紧紧把握居民健康档案的功能属性。搞清楚健康档案的功能属性,应当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健康档案是居民接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过程、贯穿生命全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第二,居民健康档案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服务的重要工具和信息载体。

2. 医务人员使用好居民健康档案,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

如果只重视建档,不重视使用,就失去了这一项目的意义。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应当督促医务人员使用好健康档案,提高档案的使用率,把健康档案的作用发挥出来。为实现上述目的,一个功能齐全、方便医务人员使用、逐步做到互联互通的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性信息平台是必要的条件。

3. 努力提高档案建立与管理的规范性。

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建档时未体检;档案的真实性;未使用17位编码;个人基本信息表中变化的信息未及时更新,如电话号码、疾病既往史、儿童年龄增长需要更新的项目等。

(二)健康教育

1. 做好基本质量管理。

(1)健康教育资料发放和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力求宣传内容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季节性,做到资料制作的自主性,以符合当地居民健康维护的需要。

(2)健康咨询,讲究形式的多样性。

(3)健康教育讲座,讲究内容的针对性、通俗性、生动性。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授课能力,从内容的选择、讲座课件的制作、一次讲座过程的把握与处理,对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训练,提高讲座效果。

(4)结合服务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要解决如何落实、如何考核,把服务做实。

2. 积极创新健康教育形式。

创新的着力点:扩大受众面,提高教育效果。

创新的途径:传播途径创新,新媒体的运用;教育场地创新,充分利用好机构场地的各种空间,如门厅、过道、楼梯墙壁、健教宣传栏,扩大为健教长廊,营造浓厚的健康教育氛围;健康教育方式创新:知识竞赛、咨询与讲座相结合、特定人群的自我教育组织等。

(三)预防接种

1. 计免接种(包括强化接种)的组织与管理,尤其是流动人群中的儿童接种,提高接种率。

2. 严格执行预防接种的服务规范,杜绝接种差错。

3. 做好接种副反应的应急处置,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处置及时、规范。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 规范管理及服务流程,完成规定的服务频次。

2.建立合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专业人员队伍。从江苏省实施项目的经验教训来看,凡是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实施出现质量问题的,往往与儿保医生岗位人员不稳定有关。目前各地正在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些地方将儿保、妇保等服务也纳入家庭医生、乡镇卫生院健康团队的服务内容,实践证明这一做法问题比较多,服务难以落实,容易出现服务的疏漏。从确保服务质量的角度考虑,还是采用设置专职儿保、妇保医生承担服务比较妥当。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1. 规范管理及服务流程,完成规定的服务频次。

2.从基层早孕建册开始,建立扎口管理、基层与专业妇保机构、分娩医院分工合作的服务机制,确保服务不缺失。对多数乡镇卫生院来说,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是由卫生院与医院共同完成的,因此,明确卫生院与分娩医院的职责分工,建立分工协作的服务机制,对确保服务的落实和项目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1. 规范服务流程,把握重点服务环节的质量。

(1)体检的质量:医务人员问诊、查体的规范性,实验室及有关辅助检查的质量保证,是否有质控管理。

(2)体检结果及健康干预、指导措施向服务对象的告知,具体采用那种告知方式,确保体检后的后续服务能够落实。

(3)努力实现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干预与指导措施的量化与个性化,提高服务的科学性。

(4)处理好不同医保制度规定的各个体检途径服务的协调,防治服务缺失。

2.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容易疏漏的环节:没有进行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由于服务不细致,有的服务项目(如尿常规)缺失。

3.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创新:利用信息系统的深度开发,实现体检后健康评估、健康干预指导的个性化、量化(在使用信息系统产生的评估结果及指导措施时,医务人员要掌握主动性);在优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医养结合服务。

(七)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1. 规范服务流程,完成规定的服务频次,强化管理率,努力提高控制率。

(1)患者筛查:恰当的筛查方法,努力提高管理率。

(2)对疑似患者明确诊断,制定规范的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方案。要有相应的措施解决村医诊断与治疗能力弱的问题。

(3)确保4次面对面的随访能够落实。

(4)非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个性化、量化的健康指导。

(5)并发症筛查与处置。

2. 机制与服务创新。

(1)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基层进行业务指导时,应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列入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加强临床专家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指导。

(2)加强对有关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尤其是与两个慢病有关的临床知识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慢病随访管理的质量。

(3)以村医为主承担慢病管理服务的,可以在服务流程上规定,发现疑似患者必须转到乡镇卫生院或者上一级医院明确诊断,并由医生制定规范的药物治疗方案,再由乡村医生进行管理。要动员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团队等方式与乡村医生进行合理分工,参与慢病管理。

(4)有条件的地区,对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

(5)高危人群管理途径的探索。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1. 质量管理基本要求:规范服务流程,完成规定的服务频次,强化管理率,提高稳定率。

2. 主要措施:

(1)在乡镇卫生院选拔培训兼职精防医生、精防护士,提高专业能力。

(2)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取得认同,提高服务的依从性。

(3)做好与专业机构、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建立必要的协调组织,形成服务协作机制。

(4)加强基层医务人员自身防范意识,防治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三、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

(一)乡镇卫生院从管理者到医务人员都要确立正确的服务理念与指导思想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而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核,拿到项目资金。所有项目实施安排、实施方法、措施,都应当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将项目实施与服务模式改革相结合,将服务责任落实到人

与乡村医生签约、健康团队服务相结合。动员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护士积极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实健康团队服务。

(三)正确处理好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的关系

坚持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并重的指导思想,在加大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的情况下,乡镇卫生院管理者要有清醒的认识,不放松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既是乡镇卫生院的立身之本,也是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从过程管理入手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有服务业的共有属性特征,即服务的产品具有不可接触性,服务的终末质量效应滞后。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应以服务流程与服务环节的规范性为主,通过抓服务流程的规范性,落实服务质量。

(五)建立质控机制,实现质量管理常态化

乡镇卫生院应当明确质量控制的职能部门,负责日常的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建立常态的质量监控制度,有专人对各服务项目实行不定期的抽查、复核,将服务的真实性、规范性核查常态化。

(六)努力提高基层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是根本措施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靠基层医务人员来实施,服务流程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医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对有关疾病的认识与把握。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除了对疾病诊断、处置进行系统培训外,还要进行营养学、运动医学、医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培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七)激励机制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

公共卫生基本项目 篇10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采取入户填写调查表的方法, 对淮安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以来, 各县区项目运行、卫生服务提供、医疗服务利用以及农民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和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在淮安市的清浦区、楚州区、淮阴区、涟水县、金湖县、盱眙县、洪泽县7个县 (区) 进行。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将各县区的所有乡镇按照经济条件的好、中、差分3个档次, 每个档次随机选择1个乡镇, 再从每个乡镇所有的行政村中随机选择2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在选择的行政村中随机选择某一门牌号码进行调查, 然后每隔3户人家再进行调查 (也就是门牌号码加3) ;无门牌号码时, 从社区 (村) 的总户表中随机确定一户, 然后每隔3户人家再进行调查, 以此类推, 每行政村抽10户人家。每户人家所有常住人口中, 生日 (以身份证为准) 最接近调查日期的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员入户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填写调查表。

1.2 质量控制

调查坚持随机抽样的原则, 现场调查人员由各县区疾控中心人员组成, 保证了调查人员的素质和现场调查的质量;疾控中心对每个乡镇的入户调查表还进行10%的抽样复核, 数据的录入由淮安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完成。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进行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 用SPSS13.0进行统计, 针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对象

男性为221人, 占68.6%, 女性为199人, 占31.4%;有疾病史的81人, 约占19.3%, 没有疾病史的399人, 约占80.7%;调查对象中文盲半文盲的72人, 约占17.1%, 小学文化的86人, 约占20.5%, 初中文化的181人, 约占43.1%, 高中或中专的为74人, 约占17.6%, 大专及以上的7人, 约占1.7%。

2.2 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中知道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内容的 (包括妇女儿童保健、传染病防治等8项内容) 有288人, 不知道的有132人。 (表1)

2.3 儿童预防接种证建证

建证人数为408人, 没建证的3人, 不清楚的9人;知道一类苗 (卡介苗、麻疹疫苗等) 免费接种的有286人, 占68.1%, 不知道的有134人, 占31.9%;一类苗是否免费接种调查中, 305人回答免费, 67人回答不免费, 48人回答不清楚。 (表2)

2.4 健康知识获取途径

调查中发现, 只有78个人没有选择电视, 其次选择较多的是传单, 被调查人员中有4个人认为自己没有获得任何健康知识, 这4个人均为文盲半文盲;在最喜欢通过什么样方式来了解、获取健康知识的调查中, 330人选择了电视。 (表3)

2.5 满意情况

本次调查还针对群众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表4)

3 讨论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调查对象较多, 这与调查时间正值暑假学生放假以及与广大群众职业教育观念的更新有关 (表1) 。调查发现不知道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1.4%, 说明自淮安市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来, 对于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传还不够。盱眙县、淮阴区不知道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数超过该地区总调查人数的50%, 而楚州区不知道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数占该区调查总人数的15%。这说明部分县区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 也反映出淮安市目前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还不够, 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 97.1%的人都建立了预防接种证, 72.6%的人回答一类疫苗是免费接种的, 可见淮安市农村儿童预防接种证建证和计划免疫工作做得比较好。在调查中还发现有31.9%的人不知道一类苗可以免费接种, 在这部分人群中初中文化占41.1%, 高中及以上的占14.1%, 这显然是宣传不到位所导致的。在一类疫苗收费接种的统计中发现有55.3%的为初中文化, 文盲半文盲占14.9%, 显示出接种收费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甚至可能不是极少数。因为, 在复核调查时发现有2位调查对象当村医在身边时回答是免费的, 在村医离开后又小声说不是免费的, 可见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卫生机构的投入主体, 目前采取的是分级财政体制, 即各级财政负责本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财政投入, 该投入机制带来的负面效应之一就是富裕地区对公共卫生的投入越来越多, 贫困地区越来越少。⑴因为淮安市位于江苏的苏北地区, 经济并不发达, 县区的财政压力很大, 导致地方配套资金很难足额到位。由于政府对计划免疫的资助很少, 使得开展免疫工作也举步维艰。⑵调查中还发现村医作为向导出现在调查现场, 会影响调查对象的回答, 然而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却又离不开村医的参与, 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调查显示, 农村居民喜欢通过电视来获取健康知识, 然而目前电视上所谓的健康知识讲座大多是功利性的, 带有一定的目的, 并不是针对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普及。因此, 如何通过电视做好针对广大群众公益性的健康知识普及是目前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新的要求和重要内容。调查中还发现, 作为农村健康教育阵地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工作已贯彻到了基层。绝大多数乡村建立了健康教育宣传栏。有53.1%的人看过健康教育宣传栏, 对健康知识的普及起重要作用。但在调查中也发现, 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制作各地也不尽相同, 有的地方并没有达到不少于3平方米的要求, 还有许多地方对于宣传栏的定期更换、日常维护并没有明确主体, 有部分地方的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制作日期还是2006年的。当然, 在这方面也缺乏相应的经费投入, 这是目前农村健康教育宣传栏工作中的难点。建议上级部门应给予统筹考虑, 稳定的投入专项经费, 确定统一的标准, 同时要求各地区要明确农村健康教育宣传栏工作的责任主体, 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摆脱目前“有就行”的形式主义, 达到普及健康知识、促进群众健康的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 广大农村群众对于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比较满意。通过这些年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 农村卫生工作得到了很大改善,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全, 三级服务网络运行良好, 农村饮用水、食品卫生等都逐步走向正轨, 保证了农村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然而还有5.7%的人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不够满意, 这主要是部分地方由于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改水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 与当地的食品卫生工作有关。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为农村广大群众健康服务的, 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心, 受到农村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所以, 要加强重视并及时解决在农村公共卫生财政投入上政府缺位的问题, 通过建立农村公共卫生财政投入机制和创新农村公共卫生财政提供机制两个方面来实现农村公共卫生财政保障机制的构建[3]。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 使广大农村群众进一步了解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具体内容, 并监督基层单位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推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卫茂玲, 宋儒亮, 苏维, 等.加强政府卫生财政投入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 4) :232-233.

[2]先德强, 徐正东, 刘博.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研究现状及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 2) :86-88.

上一篇:辅助训练下一篇:精神滋养